時間:2023-01-14 19:5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法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帶動了國際商事活動蓬勃迅猛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國高校培養既懂國際商事活動又能運用國際商事法律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因此,符合這一要求的國際商法課程日益受到重視,在法學專業、國貿專業都相繼開設,甚至發展成為國貿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然而,作為非法學專業開設的一門法律課程,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授課對象的知識背景與法學專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要根據國貿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培養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
一、明確國際貿易專業的《國際商法》課程教學目標:
所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任何教學活動均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①教學目標應該和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專業型的法律人才。既包括適合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法律服務和企業法律實務等工作所需要的應用型法學專業人才又包括從事法學教學、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因此,《國際商法》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僅僅只是一門學科而已,學習只是為了以后面對國際商事活動時,能夠較快的進行法律事務的處理。但是國貿專業不同,國貿專業培養的結合貿易、法律、外語知識的復合應用型人才。那么,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國際商法是為了使他們懂得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加強他們法律意識的培養,為工作中訂立外貿合同、預防和解決國際商事貿易活動出現的糾紛奠定基礎,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的主要教學內容:
對于國貿專業的學生來說,《國際商法》是讓他們了解掌握規范國際商事主體及國際商事交往過程的各類法律。因此,只要是與國際商事主體、國際商事交往有關的的法律似乎盡可囊括,而不必拘于其法學部門的歸屬。從現在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國際商法教材看來通常包括商事主體法、合同法、買賣法、產品責任法、法、國際貨物運輸法、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國際貿易結算與支付法律、國際商事仲裁法。不過,國際商法內容很多,但往往課時有限,在各類高校32-74個學時不等。如何使得學時和學習內容平衡,筆者認為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突出實用性。國貿專業中專門開設有國貿實務、運輸、保險、國際結算等等課程,這些課程的一些內容和國際商法的內容是相重合的,這時候我們應該突出國際商法獨有應用和實用性強的內容進行講授。如《商事組織法》、《合同法》、《法》、《產品責任法》等等。
三、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方法的使用:
(一)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將學生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究等形式,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和交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面對復雜教育情況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式。1②法律課程的學習,有很大一個作用是為了解決糾紛。案例教學法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得案例教學法成功呢?第一,選擇合適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選典型性和時效性近的案例---在有限的可是和浩瀚的國際商法內容中選取符合具有典型性的綜合性案例,激起學生參與、討論、調查、解決問題的興趣。社會在不停的發展,我們要注意選取新案例,不能選取早已經過時的案例。第二,案例準備階段有的國際商法案例較為復雜,涉及到不同國家的當事人、標的、經濟貿易關系,可能相關的知識面太廣,為了不耽誤課時,加大學生的參與面,在課前可以講案例的相關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查找案例的相關資料、課前討論和思考。第三,課堂教學階段,注重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做好引導工作。在學生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突出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直接講授法。國際商法課程中,依然還是有一些涉及概念、原則的理論性內容。我們不可能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能找到具體適用的案例。所以傳統的直接講授法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例如國際商法的概念,發展歷史,這些采用直接講授的方法更能理解和掌握。只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參與和理解,在講授時要采用比較生活化的語言,適當的結合一些小的例子和習題加深以便學生掌握。
(三)情境教學法。現在國家支持人們創業,國貿專業要培養創業應用型人才。國際商法課程要注重法律知識的應用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應充分使用情景教學法。如何使得學生對國際商法的內容不覺得枯燥,不是死板的條文,在內容傳授上引入情景教學法。比如在商事組織法中對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公司的注冊內容的講授上,我會帶領他們實際模擬操作注冊程序。在學習合同法時,我會將學生分為買賣雙方,談判和簽訂正式的外貿合同,讓他們去解決談判中的糾紛。在講產品責任法的時候,會引導他們如何進行產品商標的注冊,自身權利的保護等等。通過這些情景教學法的使用,使得學生實踐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大大增強,也使得國際商法的書面知識牢牢掌握。
(四)模擬法庭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是法學專業教育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我們在國貿專業學生授課過程中使用也是非常適合的。通過學生對法庭審判、仲裁案件的全過程全真模擬,能夠形象、直白的了解法律程序的相關知識。在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同時,學生以扮演法官、仲裁員、人、原告、被告的方式,對不同群體的自我權利保護有深刻的認知與體會。通過國際貿易交易過程的模擬,學生通過對進出口企業外貿合同談判和訂立的,處理外貿的糾紛的談判的演練,能夠對國際商法中合同法和國際貨物買賣法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比較學習法。國際商法涉及到世界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為了更好的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比較學習法是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如在兩大法系知識的傳授時,可以結合中國大陸法系的法律現象和中國香港的法律現象進行比較,能夠使得學生對兩大法系的異同有更加直觀、形象的了解。在對公司法、合同法知識的講授時,可以列舉一個小案例,引導學生去分析同一案例在中國、英美、國際條約等的法律規定是否相同,分析各自體系法律制度的特性和優劣。在使用比較學習的教學方式時,要注重學生用該種方式歸納、思考總結知識點。
(六)現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教師可以通過中國大學城、微課等校園現代化的管理平臺,將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習題、案例、作業等教學資源上網,方便學生查閱、學習、檢測,同時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提供一個溝通的平臺,實現開放性教學。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解決了傳統黑板粉筆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美觀性、實用性等特點。在上課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時已經寫好的內容,不需要像傳統的黑板寫字,學生在課堂內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識,同時,音樂、圖案等多種因素的穿插,使得學生在觀看多媒體學習時興趣高昂,參與度更好。
四、總結
國際商法課程屬于我國高校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干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處于重要地位。該課程主要研究關于國際商事組織形式、跨國投資、合同、國際貨物買賣、國際貨物運輸和保險、國際支付、國際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各種法律規范。
二、目前我國高校本科國際商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比較單調。對于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教師向學生單向知識傳遞的方式,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之間很難產生教學互動。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所掌握的知識既不深刻也不牢固,教師也難以把握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就不能及時地調節教學節奏的快慢和內容的深淺。
(二)教學語言種類單一。國際商法的涉外性和國際性決定了學生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知識的運用都將面對多語言環境。但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本科國際商法課程僅采用中文教學,從長遠來看對學生學習和專業建設都是不利的。我們要培養熟悉多語言環境下處理國際商業問題的專門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問題。
(三)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國際商法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能夠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本科國際商法課程無論是學時分配,還是教學內容都過于傾向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足。
(四)學生商法基礎知識薄弱。要打下深厚的商事法律知識根基,學生應該經過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法理等相關課程的培養。由于國際商法課程主要向財經類專業學生開設,而財經類專業學生先修過的商事法律相關課程十分有限,這使學生在學習國際商法課程的過程中感到對相關知識十分陌生、難以理解。
(五)考核方式具有局限性。部分高校本科國際商法課程的考核方式局限于閉卷考試這樣一種唯一的方式,這導致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應付考試,而不注重實際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未經消化理解和實際應用的知識是難以達到這一目的的。
三、本科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互動。除了課堂講授而外,教師還可以將師生相互問答、小組辯論和討論、案例分析、模擬法庭和模擬仲裁庭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應用到國際商法課程教學過程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且能夠使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同時,教師通過師生互動環節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進而合理安排備課和教學,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及時掌握學科前沿知識。
(二)在條件成熟的高校積極推進本科國際商法課程的雙語教學。師資力量和學生外語基礎是實施雙語教學(通常為中英雙語教學)的兩大主要條件。要順利開展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首先應重視對雙語師資的培養,如安排教師參加國內外的雙語教學培訓或進修,與國內外商事組織合作交流;然后要重視對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使他們真正能消化、吸收、理解雙語課程內容。另外,在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重視選用合適的雙語教材。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應適當增加國際商法課程的實踐或實驗課時。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模擬法庭和模擬仲裁庭、社會實踐。在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選取具有典型性和新穎性的國際商事法律關系實際案例,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國際商法理論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在模擬法庭和模擬仲裁庭教學過程中,由學生模擬審判員、律師、原被告、仲裁員,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審判程序和仲裁程序,并且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高校還應該加強與國內外商事組織的合作,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
(四)強化學生商法基礎知識。高校可以為學生學習國際商法課程開設相關先修課程,如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法理等。學生在具備了深厚的商法基礎知識功底后,在學習國際商法課程的過程中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國際商法是一門交叉學科,學生只有既掌握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又掌握各種商事法律,才能對該學科有全面的理解,才能學好國際商法這門課程。
(五)采用綜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保留期末閉卷考試的基礎上,增加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論文撰寫等考核方式。綜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實踐能力應用情況的全面檢驗。
四、結束語
Abstract: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ssumes special tasks in the training scheme for non-law majored student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law popularization, professional and mo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a systematic teaching reform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such as specifying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the course, properly arranging the opening time and credit hours, improving Lecture-style or Case-style teaching and phasing in flexible evaluation method.
關鍵詞: 非法學專業;民商法;判例教學;診所教育
Key words: non-law major;civil and commercial law;case method;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243-02
0引言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大學階段則是青少年接受普法教育的最佳時機。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一再高調重申必須依法治國,建設法制社會,十二五規劃中更是明確指出,要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追求公平正義是法的理念,也是德高所在,出產有才無德的大學生絕非高校法律教育所提倡。十二五規劃在加快教育改革發展一章中強調,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制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無疑是對目前高校法律教育敲了警鐘,要求學校和教師要加快教改,培養德高才重的青年精英,以適應和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
1民商法教學現狀
法學分應用法學和理論法學兩支,非法學專業為適應專業所需所開設的法律課程多從應用法學中選取,實用性很強。如管理類會計專業要開設經濟法課程,以應對會計師資格和注冊會計師等證件考試,金融學專業要開設銀行、證券、投資、期貨等課程,以應對一些證券、期貨等從業資格考試,技術性較強的和自然科學領域專業切近的如防汛、防震減災、衛生、農業等法律法規,其他較中性的如檔案、保密、信息、網絡等法律法規。倘若沒有法律基礎,又易被如今社會不公現象所蒙蔽,再加上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尚不明確,信念不穩定,則不能避免對課程內容的斷章取義,或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民商法應為所有非法學專業所開始,一來因民法為基本法中的基本法,二來因商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必需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因與商法的關系和未來職業的要求,對民商法更應予以重視。其實多數高校為適應社會和學生專業就業所需,早已開設民商法課程,但整體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2民商法課程的特殊使命和性質
高校非法學專業一般在大一均開設一學年或一學期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法學概論、法律基礎理論等課程,但由于種種因素,高教版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作為必開課已基本完全取代其他法學基礎課程。課時不變、側重點在道德修養、授課教師多為政教出身,很難說學生能有比較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以方便學習專業法律。本人曾在大一上學期、大二下學期大三上學期為學生講述民商法,發現很多問題,如學生知道自己是公民,卻不知何為公民,知道自己已成年,不知應為哪些行為負責,直稱學校為機關,不知政府是法人,被打之后打人稱正當防衛。針對這種現象,本人對1000多名不同年級非法學專業學生做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95%左右學生認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課非常重要,但只有15%的認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有開設的必要性。因此,在目前尚不具備充分條件開設法律基礎課程的情況下,民商法課程作為一門銜接法基礎理論――應用法基礎知識――專業法的課程承擔著三個使命。
非法學專業所用的民商法教材內容通常可劃分為法基本理論、民商法基礎知識(民商法總則)和部門法(分則)三個部分,直接體現著民商法所承擔的三重使命。其一,通過對法概念、立法原則等原理的闡釋,初步培養學生法律意識,使其對法的理念有所理解;其二,通過民法原則、民事法律關系(尤其是主體)、法律行為、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物權和債權、、法律責任等基礎應用知識的把握,學會用法律思維去考慮問題,從法律角度分析現象;其三,根據專業需求講解合同、公司、證券、票據、銀行、知識產權、反不正當競爭、侵權和訴訟等部門法,利用法律工具為專業服務,培養職業責任感,提升職業道德。同時,強調地位平等和公平誠信的民商法最容易使公平正義的法理念為學生所接受,法理念也理應貫徹在課程始終。只有正確的引導和系統的講授,才能使民商法課程體現法的睿智和魅力,發揚德的光輝和影響。
至于民商法課程性質在整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定位,無外乎公共選修課、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基礎課或干脆稱為專業應用基礎課、專業素質教育課等,只要能結合專業特征科學體現其地位和價值均無不可。在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學專業,甚至不把民商法課程作為必修課,僅是任選而已,這與國家法律文化和歷史相關,如意大利,其法律專業必修課只占到全部課程的1/4,法理課則只有1/7不到,主要還是考慮滿足學生興趣和不同就業方向的需求,更不用說非法學專業。根據我國教育文化、法律實施現狀以及實用主義甚囂塵上的現象,還是應將民商法作為必修課開設。
《2011 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要求深化“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和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而且要繼續開展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創建活動。為了跟上十二五規劃和“六五”普法規劃要求,作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前沿陣地,高等學校理應將該課程作為必修課――公共基礎課或學科基礎課開設,公共基礎課普及面最廣,學科基礎課可選擇講授,各有特色。
鑒于民商法課程的特殊使命和性質,開設時間宜選擇大二第一學期。③原因有三,其一,高中對應試教育的極度重視使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有限,法知識極為薄弱,加上大一第一學期為公共課,第二學期為公共課和專業入門課,一下子接觸到應用法知識,理解很吃力,很多課時浪費在法基礎理論的講解上。而且,民商法作為非主干課程,不會安排一個學年的授課時間。其二,高年級專業知識漸夯實,寬松的學習氛圍也使學生接觸了很多社會現實,這個年齡段的意念還比較模糊,就業升學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生輕理論重實際,很容易曲解甚至蔑視法律條文的規定,這無疑與法的教育目的適得其反。其三,選擇大二第一學期開設民商法,一來新聞報紙雜志電視等從不缺少這樣或那樣的案例,學生理解能力增強,有了一定的法律常識,對社會也有了成年教育初級階段的懵懂的直觀感受;二來專業課開始大量開設,急需理論的正確引導和合理疏通。至于該課程課時數的確定,既不能與純專業課相提并論,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哲學等公共基礎課,還要與高數等基礎課相區分,一學期一周一般不應低于6個學時。
3民商法課程教改建議
課程的定性、課時量的妥當等外在條件都具備,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教師是教育產出的最后一道關口,把握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從教材的選取、內容的取舍、案例的篩選編排整合到教學方法的創新等,無一不和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密切相關。
3.1 教材的選擇和內容的取舍首先要明確教材只是教學輔助手段,盡量避免照本宣科。①選擇理論較淺顯,和專業相契合的教材。很多教材為了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內容龐雜,應有盡有。為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選擇法律教材,首先不建議用法學專業教材,尤其是研究型的,比如有很多的專家觀點或是流派介紹等。其次不贊成在課堂上使用現成案例教材。轉型期中國社會處于“危險期”,這個階段或簡單或復雜的案例俯拾皆是,課本案例雖精挑細選卻已失去新鮮感,而且很容易讓教師產生惰性。②根據不同專業、專業課的設置時間以及課時量多寡增刪教學內容并區分輕重點。例如金融學專業,一般會開設證券投資、銀行保險等課程,那么象證券法、銀行法等法律法規中與專業課相重合或相近的內容不必贅述。有些章節比如婚姻、繼承等可以直接略去。需要注意的是,民商法中的民法部分是本門課程的基礎,如大廈之根基,沒有民法的原則精神和基本概念,商法將猶如抽魂朽木,所以不能因與專業不甚明顯的關系就將民法章節片面歸于教學非重點。
3.2 慎重整合案例資源完整的民商事案例可以信手拈來,比如一些政府、司法、學術網站等,沒有什么比身邊生活更能刺激大學生好奇心的。然用于教學教育的案例不能隨興所至,一來課堂講解完整案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緊扣知識點,絕不能旁生枝節浪費時間;二來分解、整合案例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不能修改成面目全非的自創產品。任何一位教師的口才都不能代替生活現實,既要保證案例原味還要適合一堂課的需要,因此教師需要全身心投入去備課,不在乎理論有多深奧,而是要在50分鐘內給學生最嶄新最貼近生活的東西,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教學高效產出。還需要提醒的是,案例必然引發討論,既定判決并非不可質疑,但要把握教學秩序的有條不紊,防止情緒化和反面效果,牢記法律教育的終極目標。
3.3 改進教學方法,活用輔助工具民商法課程的教師顯然必為法學專業研究生學歷。這些教師在求學階段接觸的教學方法總結起來,有最常見的傳統的演講式歸納法,還有引進的判例演繹法、模擬法庭、診所教育、書刊編輯、法律援助等等,本科多為板書授課,研究生有無板書并不重要。法學和非法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和目的截然不同,所以教師要適時轉變觀念,同樣的課程需要改良既有辦法、改進教學手段來適應授課對象的實際情況。
3.3.1 傳統的演講式授課法直接拿來,這種歸納法也是文科類和部分管理類學科專業應用最普遍的方法,先講理論后解案例,或帶著案例和問題去聽課,教師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但一定要突破共性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培養嚴謹思維,提高雄辯能力,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需要改良的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一些教學方法。
3.3.2 改判例教學法④為案例說明和討論。判例教學法1870年由哈佛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始創,由于其采取學生總結思考分析案例中隱含的法律規則,教授根據學生的回答層層深人提出問題,又被稱為蘇格拉底式方法 (Soeratie Method)。
這種方法需要教師將繁雜的判例梳理成條理清晰的法律規則,引導學生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了解和掌握法律。但由于這種教學法對學生素質要求很高,需要在課前大量閱讀相關書籍且具備一定的法學基礎和法律思維,對非法學專業學生來講不具備可行性。但是判例教學的理念――“學習開始于我們的已知,開始于我們的經驗(親身經歷的和別人的)”――卻可以指導教師來改進教學方法。從現實判例到法律理論是一個演繹的過程,相比傳統的歸納法,學生是帶著對社會實踐的深度思考探究去發現其中的奧妙和原則,易培養對事實的洞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可深入研究復雜的判例,但一定要以案例淺出,直接的方法就是選取簡單條理而現實案例的,指定材料讓學生課前閱讀(不需要花費很多課外時間),課堂組織學生或分組討論既設問題,展開爭辯。其次,可要求結合材料和自己事、身邊事或現象,舉出一個例子,再圍繞這個最生活化的案例展開討論。無論是爭論還是討論,最終都要歸納出蘊含其中的法律規則和原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案例可能并非完全符合課堂需要,教師可以增加情景,設置障礙,引導和控制討論不偏離正題。
3.3.3 將模擬法庭作為課外大型法律活動開展。模擬法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案件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等,以法庭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的教學活動。這是一種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司法技能等綜合運用于實踐,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之教育目的的教學模式。模擬法庭雖是假設案例的虛擬法庭,但要模擬真實情景,學生興趣很高,進行卻非常困難。一是需要講解大量的訴訟知識和技巧,甚至是法官和訴訟參與人的位置,二是操控不當很容易演變成一場爭論。這與學生法律常識缺乏、不具有法律思維、從未旁聽過審理等有關。因此把模擬法庭作為教師教學實踐課程、學校普法規劃一項工作、學生社團大型法律教育活動(比如安排在每年的“12.4”)來開展更合適。
3.3.4 棄用法律診所教育。法律診所是學生在律師指導下學習訴訟策略、撰寫法律文書、當事人訴訟等。國內高校的診所教育多采取法律援助活動或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等學生組織,因當事人多屬窮困,這類活動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相比判例教學法,無論從時間、精力、財力等哪個角度來考慮,在非法學專業實施診所教育都不具備可能性,也因它和學生今后的職業選擇毫無關聯,現實意義不大。總結起來,民商法課程應以傳統的演講式授課法和生活案例說明與討論為主,輔以模擬法庭等課外活動,其他的如帶學生現場旁聽、作試探性法律咨詢等等也可適當安排。
3.3.5 PPT課件被稱為“助學利器”,既可以節省時間,增加課容量,還能通過豐富活潑的界面、聲像資料和網絡鏈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加深課堂印象。民商法教師是文科出身,習慣采用板書,然而大量的案例材料靠課堂讀寫和課前復印很不科學也不現實,采用電子課件是必然趨勢,所以教師需要盡快掌握office、flash、圖案剪輯等軟件操作技巧,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教學。
3.4 改進統一的卷面考核方式,嚴把分數關中國高等教育的現實是“嚴進寬出”,入學嚴格,授課自由,考試寬松,這樣的教育體制和高等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畢業生真正學到手的東西少得可憐。大學教師授課風格個性化,課堂氣氛比較自由,能為學生營造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但如果學期考試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知識水平,自由便會質變為散漫。因此,改進統一的卷面百分制考核方式,以靈活的考試方法和嚴格的分數把關,促使學生重視平時的知識積累,才能遏制消極懈怠情緒。
傳統的考試方式是閉卷筆試,實行百分制加學分制,現在有口試、論文、材料觀點論述、開卷等,實行百分制、等級制、平時和期末比例制加學分制,多樣化考核和計分可適應不同的專業和課程需求,也是大學教學改革的一項成果。然“良法需要好的實施”,要不將成為一紙空文,教師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待成績判定。與勞動相適應的報酬最能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學術水平。
注釋:
①非法學專業,不包括政教類專業,因為部分高校政教專業已開設法學概論、法理以及其他一些重點部門法課程,有將法律課程作為主干課程的趨勢,這與本文所論有民商法地位有差距。
②本文所論民商法課程不介入民商分立、民商合一、商法和經濟法的部門法獨立地位之爭,只是應需而設,內容根據專業、實用程度有所取舍和側重。如高程德為經濟類、管理類等非法學專業學生所編教材就叫做《經濟法(民商法)》。
論文關鍵詞:雙語教學,電子商務,浸入式教學方法
郎文語言及應用語言學詞典》中對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的解釋為:“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加拿大學者M.F麥凱與西班牙學者M.西格恩的觀點為,“雙語教學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其中一種語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
200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課教學。隨后在全國重點高校積極推廣雙語教學,普通高校也逐步嘗試進行雙語教學。2004年,教育部在重申2001年文件精神時強調:今后,教育部將把雙語教學的開展情況作為高校的一項評估指標。200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對雙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英語教學也提到了議事日程。某校電子商務專業分為電子商務國際班及國內班,本文重點以電子商務國際班為例進行分析探討雙語教學改革問題。合作辦學的電子商務專業是中澳合作辦學,在國內的三年學習中,包含有外教教學、雙語教學,是全校開設雙語教學比例最高的專業,具有典型分析意義。
1雙語教學現狀
我國的雙語教學是針對長期以來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應試教育趨向,采用英語這個媒介來學習專業課程,從而培養能直接用英語參與國際交流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而啟動的高校教學改革。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國際化的電子商務人才,電子商務國際班對于雙語的要求更高,第四年的學習將會在澳大利亞高校完成。學校對雙語教學非常重視,鼓勵開設雙語教學,對于雙語教學課時津貼雙倍計算。如下表1所示,電子商務國際班開設雙語課程的科目較多,比例達到總開設課程數目的55%,高于本院的其他專業的10%,相比較該校其他專業,從開設課程數量、師資力量、教學效果等方面都占有優勢。經過近十年的教學改革歷程,電子商務專業國際班一方面積累了相關雙語教學經驗,另一方面,雙語教學問題也更為突出。
表1電子商務專業國際班開設部分雙語課程情況
序號
課程名稱
課時
序號
課程名稱
課時
1
統計學
54
9
國際商法
54
2
管理學概論
54
10
電子商務概論
54
3
微觀經濟學
54
11
管理信息系統
54
4
網絡經濟學
54
12
商務溝通
54
5
會計學
54
13
跨文化交流
54
6
財務管理
54
14
電子商務戰略
54
7
市場營銷學
54
15
數據庫技術
90
8
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
54
16
關鍵詞:案例教學;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商法教學;運用
受整個社會環境影響,各大高校越來越關注高校人才的培養。盡管教學一線教師也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水平,但在法學領域,受傳統法學教學模式和方法影響,學生中低頭族、神游族、瞌睡族越來越多,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將枯燥無味的法學教學順利進行下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法學的積極性并提高法學教學質量,滿足當今法學教育中要求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目標,成為教學一線教師熱切關注的問題。筆者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認為,在商法中實施案例教學不失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有效教學方法,可以普及到法學的其他學科。
一、人才培養中案例教學的基本內涵
案例教學盡管最早不是法學領域實施的,但是它的理論精髓和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具有本質的一致性。其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單純地講授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看教材,相互研究、討論實現教師和學生互動式的情景教學,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堂上來,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實現人才的培養。而現代法學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更是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因而不難看出,法學中的案例教學是指教師以典型案例為導線,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法學理論,探討法學知識,進而能夠分析法律問題,解決法律問題從而能夠滿足實踐性綜合人才的培養。案例教學不等同于簡單的舉例子。所謂舉例說明,即指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或者教師在講課中的抽象理論無法明確告知時,以簡單明了的例子進行說明,方便學生理解,以利于學生鞏固知識。例子可以圍繞內容隨便舉,能夠足以說明某個問題就可以,不用提前刻意花大量時間準備。但是案例教學則不同,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必須能夠涵蓋相關內容,比如商法中保險法的保險利益原則,選擇案例時應該把保險利益原則的概念、內涵、構成要件等串起來,通過案例讓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理解并能掌握,同時還可以以此理論展開邏輯分析,而不是僅僅說明某一問題。
二、人才培養中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商法教學目的一致性使其成為必然
現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而商法作為一門實踐性的綜合學科,不僅重在教授商法的基本理論,更注重各門具體學科的實踐應用,在注重學生對法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本質上與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引發學生思考,用案例貫穿教學的始終,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法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主動學會解決問題,便于滿足商法教學的目的,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且商法作為一般的法學理論,其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有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而分論中又包含有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破產法、證券法以及海商法等內容,而且每一個具體的小部門法中又包含總論和具體兩部分,但是基于課時的限制,不可能事無巨細地把知識都介紹一遍,只能通過取舍突出重點進行教學。但是,如何把龐大的知識內容在現有的課時中讓學生感興趣地接受為教學教師提出了挑戰。而案例教學則可以以案例為引通過合理設計,并貫穿于具體知識中,通過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在一定的邏輯結構中接受知識達到教學的目的。因而,人才培養中的案例教學在商法中的運用是商法教學本質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使然。
(二)人才培養中的學生“功利性”價值觀讓其不可或缺
高校人才培養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學生也會注重這方面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越來越難,為增加實力大部分法學學生把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作為提高就業門檻和途徑及具有法學實踐能力的證明。因而多數學生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就確立了利用大三考司法考試的機會通過全國司法資格證考試的目標。其認為只要考過司法考試,以后考公務員進入司法機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在這種“功利性”價值觀的影響下,特別是進入大三以后,在上專業課時,如果教師講的知識他們認為和司法考試無關便壓根不聽,或者根本沒有興趣聽,寧愿玩手機或者看司法考試教材。這種錯誤學習價值觀使一般的法學教學流于形式,大多數在最后一周期末考試前只要復習背誦下考試過關就可以了。其實從這幾年司法考試的命題趨勢不難看出,以后越來越傾向于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設置司法考試的目的不僅僅是作為法學專業知識考核的一種資格,更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踐的基本能力和法學理論功底。而學生這種“功利性”的學習根本不能適用法學實踐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商法等課程一般安排在司法考試的前一學期。上課時,因這種“功利性”的學習讓一線教學教師不得不改變教育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而案例教學恰恰能夠彌補一般傳統講授理論知識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相對于其他模擬法庭、法律旁聽等實踐課程,更利于節約成本,更能增加學生學的興趣,成為不可或缺的選擇。
(三)“雙向”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其成為必要
目前,大多數二本院校響應國家政策,采用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雙向”教模式,在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應對現在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法學專業教育更是理論和實踐結合必不可少的,因而如何在學校期間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理論能夠應用于實踐,進而指導實踐成為法學教師們的重心,若只單獨依靠學生畢業實習或者課下模擬法庭以及法律旁聽等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雙向型教學模式成為必然。而理論與實踐結合比較密切,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案例教學模式則成為不二的選擇。因而實現學校成功轉型中的雙向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必然要求案例教學法的存在。商法作為核心課程中重要之一,案例教學必不可少。
三、人才培養中的案例教學在商法中的具體運用
(一)轉換教師的教學角色
要實現“雙師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轉換教師的教學角色,讓教師直接從站講臺教授教學知識的嚴師轉換為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教學中的引導者。特別是商法教學中,面對復雜多方面的法學知識,如何通過案例教學涵蓋大部分知識,又能引發學生置身于場景中,不知不覺達到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下準備時多下功夫,不能僅僅以例子來取代,否則學生即使有興趣聽課,也只限于例子而已,達不到理論寓于實踐的目的,也同樣取不到法學教學的基本標準。當然選擇相應的案例時,也要選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案例,既能體現一定的理論功底,也要學生聽起來有興趣,否則同樣達不到教授商法教學的目標。
(二)正確導向學生“價值觀”
未達到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正確導向學生的價值觀,改變學生的主觀意識。在商法教學過程中,進行案例教學要求教師要真正進入角色,但是對學生同樣要嚴格要求。對于法學專業學生大一樹立通過全國司法資格的目標,值得肯定,但是在沒有任何法律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并不主張以背誦法條的方式取巧通過司法資格證,這不符合國家設置司法資格證考試的目的,也與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違背,因而必須對學生這種功利性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當然對于商法教學來講,教師對學生的這種引導可能難度會更大一些。首先,因為大三的前期上商法課程與學生自身司考的時間正好相沖,而且學生大一確立的首要目標經歷兩年的時間不可能輕易轉變。這就要求教學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和課下的時間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結合司法資格考試的趨勢,讓學生明白司法資格證僅僅是檢驗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標準,而且以后的考試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所以,教師可以通過QQ或者微信等網上即時交流工具與同學以朋友的方式,進行溝通,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教師要轉換身份,不能僅僅是良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益友,能與學生真正成為朋友,進行心理和心靈上的交流。現在處于高壓下,多數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而學生特別是大三的學生更是面對生活進入迷茫時期,對外界事物更敏感。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進行心理的引導,了解學生內心真正的所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改變對學習的態度。抓住學生的內心所需,更容易在課堂上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改革商法的考核方式
【論文摘要】在21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培養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從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發,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所需職業技能需求做了調查研究。
國際貿易的專業人才不論來自何種途徑,其所需的基礎知識及職業技能的訓練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但是,在現階段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能適應當前的環境,并為企業所用,學校教育的課程與訓練活動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在現今失業率的不斷提高,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中,培養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已刻不容緩,特別是高職院校。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一直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本研究從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發,探討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所需的專業技能,以作為高職教育專業規劃與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1研究范圍
職業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區分為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能力、工作態度、判斷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項本研究主要針對專業能力,即職業技能。
2研究流程與步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產業界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需求,通過文獻回顧了解國際貿易公司從業人員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能力,確立國貿專業技能的基本內容;據此設計調查問卷,形成問卷初稿;通過相關從業人員業者問卷預試并修正后,再進行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以了解相關企業認知的國貿從業人員所需的職業技能及其排序;通過量化分析,歸納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作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與實訓設計的參考。
3問卷設計
問卷內容主要圍繞調查業界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需求,從商務英語(貿易英語會話能力、英文閱讀能力、英文商業書信能力);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實務、信用證實務、國際貨物運送實務、國際貨運保險實務、關稅法規與通關實務、國際商務仲裁、國際貿易談判技巧);國際營銷(國際營銷基本理論、市場調查、貿易參展實務);貿易法律(民法、商法、貿易法規);國際金融與匯兌(進出口貿易財務操作、國際匯兌暨廠商外匯操作)五個層面進行題項設計,受訪者依其認知的各項能力的重要性分別回答。問卷采用采李克特尺度衡量各項能力的重要性,r非常重要j5分、r較重要j4分、r一般重要J3分、r較不重要j2分、r非常不重要J1分,N不計分。同時為了解職位自身背景對答題的影響,針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國際貿易行業的工作年限設計了個人資料部分。
4資料搜集
本研究采E—MAIL郵寄問卷調查法,發出問卷285份,回收有效問卷l79份。有效回收率62.81%。對回收問卷,計算各題項平均數,了解國貿從業人員所需的職業技能與排序,以作為高職校院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計的參考。
[論文摘要]教學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發展的動力,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0.引言
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而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推進器,以科研促進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它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深度、拓展教學的廣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沒有科研的支撐作用,教師便不能對學科的前沿、動態有及時和深入的掌握,無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科特點以及相關學科之問的關系,往往淪為有限知識傳授的輸送者,難于啟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是源,教學是流,只有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1.科研帶動了教學改革
現代科學的發展速度驚人,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新觀點層出不窮,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更是如此: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有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國際貿易研究對象出現了新領域、新課題,諸如“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標準化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第二,國際貿易理論出現新理論、新原則。伴隨各國經濟發展,利用外資理論、新保護主義理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國際貿易非零和競爭理論、國際貿易“雙贏”理論誕生。第三,國際貿易實務出現了新方式、新崗位。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飛快發展,出現了以計算機為媒介的網絡上所達成以貨物(或服務)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為標志的電子商務。新形勢下,外貿行業內的分工趨向細化,新的崗位不斷涌現,如外貿跟單員、報檢員等等。
如果我們對國際貿易學科發展不加研討,對社會需求不予莢注,對本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不進行改革,所培養的學生顯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因為國際貿易學科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精通國際貿易相關法規慣例,又能獨立完成各類企業的進出口各項環節的運作。而我校原人才培養方案無論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上還是在專業課設置上都存在很大問題。教學理論與實踐環節脫節,專業技能課程缺失。正是從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角度探討我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我們才大膽提出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設置要改革。相關論文——“從學科建設的角度探討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建設”于2007年公開發表。實際上,課程設置是高等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專業教師科學研究的一部分。更廣義地說,教學研究可視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案,就是本校國貿教研室專業教師深人研討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脫離科研工作的教師,往往沒有機會或熱情對本學科發展和專業設置、課程建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難以實現對本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其教學內容必然容易枯燥、過時。專業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其專業方向領域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的動態。這一目的得以實現則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動教學與時俱進。
2.科研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階段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指導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是檢驗四年教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認真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收集文獻,調查資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提升學生研究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舉措。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經過實踐丁二作的鍛煉。在05級國貿專業論文設計中,大多數同學都參與到我的科研課題。如虢威同學畢業論文課題“湖北糧食物流產業外資進人現狀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糧食物流安全問題探討”中的部分內容。梁華迪同學的畢業論文題目“湖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分析與對策”同樣是我參與的省級項目——“中國農產品國際營銷環境研究”中的一個分支。在沒有參與論文課題申報前,多數學生對論文的架構、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論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對收集的資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論文中。論文沒有太強的邏輯性,中心也不突出。通過反復指導并闡述自己在科研論文所表達的觀點以及課題研究所要實現的目標,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歸納提煉論文所要表達的觀點,經過多次比較國內外相關論文,激發他們獨立研究并找到與課題有關論據,使他們在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巾得到切實鍛煉。這種啟發式的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并嚴謹負責地把守論文質量關避免了學生盲目抄襲或草率應付。教師在科研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強烈的進取心,往往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學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學生對知識整體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科研過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到本專業的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對于國際貿易專業教師而言,需具有寬廣的知識,能夠將專業課教學中涉及到的多個領域的知識如國際經濟學,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商務管理,國際貿易實務,WTO規則等融會貫通。而要做到這些的前提則必須在科研工作中不斷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動態,不斷積累豐富的研究成果資料,了解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這樣才能將專業最新的前沿帶進課堂。大學專業教學內容雖有基礎性的一面,但其流動性,變異性最強。確保教師和學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證就是大力開展科學研究。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和傳播者,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依據,它包含教學的內容并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外貿函電》是我校雙語教學的示范課程,身為主講教師,在對該課程近40本國內外教材深入學習同時,不斷總結并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大膽摒棄國內諸多《外貿函電》教材中已完全過時教學內容,例如,電傳的格式及運用根據學科發展,把電子商務運用及電子郵件的運用充實到教學中,并主編了《商務英語函電教程》。在完成這本教材的同時,視野開闊了,創新意識、實踐精神、獨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見,科研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增強教師底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