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3:1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文知識是人文素質中最基本的內容和層次。中學語文教材既是各種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各種文化知識的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語文教材既是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會、政治、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識的教材。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信息,指導學生去了解、認識、思考、聯想,從而學習和借鑒。比如教材中的詩、詞、文、賦、小說、戲曲等中國古典文學中蘊含著傳統的審美文化,道德、風俗、禮儀文化、建筑、音樂、工藝文化等,內容十分廣泛。教學中,教師對這些內容稍加點化,讓學生從中接觸到傳統文化,了解其豐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認識其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教材中那些包含著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的性格、精神品質的優秀篇章,更值得啟發學生去思考,引導他們從中感悟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等;思考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及其規律;體認大自然和客觀物質世界的奧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與人、社會和世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要發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揚的科學而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理想,糾正學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傾向和模糊認識,從而使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愫、行為規范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
二、大力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高級層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識的輸導是不夠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還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養。語文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容納了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民族文化的精華,而且張揚著華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興旺發達的民族傳統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為本,民為邦本,天人合一,貴和持中,舍生取義,正道直行,人定勝天,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反對分裂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品格,我們不但要繼承,還要發揚光大。此外,教材中還為我們樹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祖國,為了理想,終身正道直行的執著追求精神;南宋愛國英雄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表現的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懷和高尚人格;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钡臒o私奉獻精神;還有表現中國勞動婦女勤勞、質樸、善良、勇敢、堅強的花木蘭、江竹筠、劉胡蘭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隨處可見,舉不勝舉。他們驚天動地的事跡,光照人間,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做人的楷模。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發掘這些人物形象中蘊含的精神內涵,精心地選擇、組合、疏導,在人物形象與學生心靈中間架起一座情感橋梁,使學生的靈魂超越時空,與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進行交流溝通,沐浴他們的人格光輝,感受他們的精神道德力量,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和陶冶,從而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載者和實踐者。
關鍵詞義務教育數學教育大眾數學素質教育我國要在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艱巨任務。這里所說的“普及”和“艱巨任務”應明確兩層意思:一是入學率要達到普及,從城市來說問題還不很突出,突出的是農村,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要實現義務教育,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師資、校舍、教學設備以及資金的嚴重不足;二是入學率普及達標后,并不能說明完成了“九義”教育任務,正如《教育法》所指出“義務教育必須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奠定基幢。因此,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將由以往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人的素質教育過渡。學校不再是僅為少數人升學服務,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場所,這將是學校教育的長期而又艱巨任務。前者要在2000年基本達到,其主要是靠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行為完成;后者卻是長期性的——將延續到21世紀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
一、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現狀
首先,我國的數學教育有其成功的一面,自1963年數學教學大綱頒布之時起,“加強雙基”、“培養三大能力”、“精講多練”等構成了我國數學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進入80年代以來,“追求升學率”和“數學競賽熱”,也使中國數學教育有別于其他任何國家,正是這樣的體系之下,優良傳統與嚴重問題并存,高分下隱伏的危機逐步暴露出來,學校教育不管是主觀上或客觀上實際是圍著“升學率”轉。由此帶來的是什么局面呢?學生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考重點、升大學。教師平時忙于加班補課,教學著重題海戰術。為了升重點率,導致一種很不正常的情況:一些學校幾乎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來準備中考,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負擔沉重。教師為了應付應試教育,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的不同需要,對21世紀社會將需要公民具備哪些數學素質無暇考慮。隨著義務教育的實行,“差生”或“慢生”的比例增大,但又不能象“英才”教育那樣進行淘汰,這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復雜的問題。因為數學被認為是最難學的課程,學生視學習數學為畏途,許多學生過不了這把嚴酷的“篩子”。而有的鄉中為了實現普及達標率,又降低要求,如個別學校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跳級學習的不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反而是學習最差的學生,其理由是,反正學不好,讓其早些畢業,避免退學,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達標率。試想,如此教育結果,實難說達到了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育大綱規定的要求,也就談不上實現義務教育的目標了。因此,對我國數學教育的現狀,我們雖不應妄自菲薄,但也不可肓目樂觀,完成“九義”教育,數學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大眾數學的內涵及其與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關系
1、大眾數學的歷史來由
“大眾數學”的提法是1984年在第五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5)上正式形成的,一大批論文就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如“什么樣的數學課才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要求?”“如何建立這種課程?”等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麥洛(PeterDamerow)等四人負責編輯了“MathematicsforALL”的文集,“大眾數學”的口號逐漸廣為人知,流傳至今。幾乎已成為數學教育界廣泛認同的行動綱領。進入90年代,世界各國,尤其是各發達國家紛紛提出教育改革的報告、方針或方案,改革的目標都是面向21世紀,為培養適應高科技信息社會更加劇烈的世界市場競爭所需要的人才,誰既能培養出合格的勞動者,又能造就一流的杰出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人才,誰就能占有21世紀。1986年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在科威特舉行了“90年代的中小學數學”的專題討論會,并專門討論了“大眾數學”的問題??梢哉f,大眾數學問題將成為今后數學教育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
2、大眾數學的內涵
“大眾數學”一詞從詞意來說是比較直接、樸素的,幾乎人人都能夠理解。因此,一般也未作嚴格的定義,權作原名詞看待。就我國義務教育來說,由于義務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的教育,因此,它的數學課程就應該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而且是能夠學習的。這種為現代化生產發展和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且為所有學生能夠學好的數學課程,我們稱之為“大眾數學”。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形成的大眾數學的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人們可以從哲學、社會學、數學以及教育學等各個角度去研究它,也可以用它考察數學教育所涉及的各個方面。
從文化的角度看,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大眾數學”是大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內容,如何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數學因素?如何在教育中發揮這些因素的積極作用?如何處理民族語言與數學語言的相互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中講授數學,是充分利用學生各自文化背景中的數學因素,還是讓學生盡量不受已有因素的影響,把數學當作一個全新的天地考察,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當我們把數學當作一種文化現象來研究時,“大眾數學”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生活的角度看,“大眾數學”就是大眾生活中的數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有些為人們所意識到,有的則有待進一步挖掘?!按蟊姅祵W”的客觀存在性表明,人們通過對這方面的研究可以發展或產生一門大眾化的學問——生活中的數學,它將對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的改革和完善產生重大影響。
從數學的角度看,“大眾數學”即數學大眾化。數學發展到今天,純數學已經不可能為普通百姓所理解,更談不上應用。但我們總是在嘗試著以某種方式向社會滲透數學,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因為我們應該積極地考慮把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需的現代數學及思想方法盡快大眾化,以便學生真正能夠學習它,掌握它。
從教育的角度看,大眾數學是義務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數學教育的反映。實施義務教育意義下的數學教育與以往選拔、淘汰式的數學教育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此。因此表現在課程上,大眾數學旨在建立一種在學生現實生活背景下可以發展起來的、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新數學課程;表現在評價上,“大眾數學”將促進人們形成新的觀念,使每個學生都學習有用的數學,而且都能學會有用的數學;表現在教學上,與“大眾數學”相適應的是改革“類型十方法”的教學模式,倡導“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
3、大眾數學與義務教育的關系
目前我國教育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是從1986年開始起草至1992年歷時五年半的時間所形成的,它是我國建國后的第六個數學教學大綱,它凝聚了成千上萬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的心血,它集中反映了我國近十幾年來數學教育研究的成果。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從“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這一判斷出發,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現行的《大綱》全面貫徹了這一精神,明當前我國要在2000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就是要提高未來民族的基本素質。而“大眾數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新觀念,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本精神,更明確、更廣泛地提出其實現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學生能夠掌握有用的數學,達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掌握數學。
基于前面列舉的教育現狀分析,我國數學教育至少突出面臨這些問題:一方面,現代社會處處充滿數學,要求每個人都應具備更多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現代數學的發展越來越只能為少數人所掌握,這就構成了數學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對矛盾。再一方面是,現行中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相當多的學生掌握不好,相當多的內容學了沒有用,但在考試的指揮棒下迫使他們非學不可。因此許多學生過不了數學這把“篩子”。但與此同時,很多既有實用功能、智力價值、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可以掌握的內容,卻又學不到。這就反映了我國現行數學教育的弊端,也就嚴重地制約了義務教育根本目標的實現。而大眾數學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結合點。可以認為,倡導“大眾數學”,以形成新的數學教育思想和實踐體系,構建“大眾數學”意義下的21世紀的新的課程體系,是未來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義務教育目標的需要。
三、幾點思考
實施義務教育基本目標,進行“大眾數學”意義下的數學教育改革,這是一個跨世紀的任務和研究課題,內容廣泛且豐富。下面僅就當前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數學教育的目的要求以及學校教育的實際,談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
1、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面理解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認識義務教育不僅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教育,同時義務教育不是以“升學”、“培優”為重點,學校應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培養目標。當前,辛勤工作在義務教育第一線的廣大教師、學校領導乃至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深深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但屈從于外部“升重點高中”的壓力,教學上也不得不圍著“考重點”轉。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實施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未來民族的素質。但按目前的情況看,實際上是95%強的學生在陪少數能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在苦讀,正如前所說的,三年初中學完,許多學生過不了數學這把“篩子”,最后也糊里糊涂地畢業了,連在學校“瀟灑走一回”的感覺都找不到。這種失敗的心理,本身就與素質教育相違,實在談不上完成了義務教育的任務。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站在全局的位置、戰略的高度,用未來的眼光看待實施義務教育的重要意義。首先教育戰線的同志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向社會廣泛宣傳義務教育的意義及基本目的,求得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改變以“升學率”標準衡量學校質量的片面的質量觀、人才觀,為學校教育改革,為落實義務教育的任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要樹立新的教育思想,要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根本任務。要從“應試教育”的枷鎖中解脫出來,把圍繞“升學”、“應試教育”、客觀上把數學作為“篩子”的觀念應有根本的轉變?!按蟊姅祵W”是全新的數學教育思想,它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本精神,當前廣大義務教育的教師應樹立這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主動地體現這一教學思想。只有在思想上確立了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改革中才能邁出新的步伐。
3、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南,必須認真地研讀和理解它,準確地把握教學的尺度。根據《大綱》精神,深入了解義務教育新教材的編寫意圖,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擺脫過份強調純演繹數學的內容和舊教學方法的模式,探索“大眾數學”教育實踐的新路子。
最后,還談幾點值得說明和探討的問題。
1、我們強調義務教育首要的和基本的目的,倡導“大眾數學”教育新思想,并不排除在義務教育階段對部分學生的“因材施教”,“英才教育”。相反地也需要重視,這也是完整落實《大綱》的體現,只有這樣才是既能培養未來合格的勞動者,又為未來造就一流的杰出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真正的擁有21世紀。但義務教育的基本目的不能改變,必須放在首位和突出位置。
一、有利于學生靈活便捷地掌握原理
學生如果從書本到書本,從抽象概念到邏輯推理,需要的是理解和死記硬背,既使再努力,學的再好,當他們走出校,走向社會實踐中去的時候,總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同時,在工作幾年以后,又覺得所學的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在手。這種現象是極其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的抽象概念多,具體少,邏輯推理多,實際運作少,總之,是與實踐結合的太少。這樣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是人為的把理論與實踐和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隔離開來,把運動著的事物靜止下來,把人腦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強化為一,違背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這就難怪出現我國學生的智能素質偏低于國外發達國家的現象。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測試人類種族劉的智商進,中華民族毫無不遜于其他民族。出現這種現象毫無疑問地應歸咎于我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教育實踐落后于其他民族。因此,我國近年來提倡素質教育旨在改變這種局面,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潛能的生動、活潑、主動充分發展為根本目標。實驗課這個被實驗教育所忽視的教學方法正是扭轉這種怪現象的有力武器。
實驗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和紐帶。它通過對科學理論的具體演示,給學生一個實在可見的感性事物,達到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升華。同時,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來說,又起到了助長補短的作用。如對擅長抽象思維的學生通用實驗課,能加深他們的記憶和理解,并驗證了其對科學理論理解的正確與否,對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生可以彌補其在課堂中認識和理解的不足,提高其學習效果,使全體學生都能夠靈活便捷地掌握科學理論。
二、有利學生科學技術解決現實生產、生活的實際
科學理論來自于社會實踐,又反過來指導社會公德實踐,這就需要一個實踐──經驗──理論──實踐──經驗的過程。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不僅在于人類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大量積累,而且還在于人類掌握了認識客觀事物更為便捷的方法,模擬試驗。這種試驗使人類能更快地得出亞科學的結論,然后通過在實踐中驗證再得出其正確科學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指導我們社會實踐的科學理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用以指導社會實踐,總有一個嘗試的過程,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如在社會上進行,就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如在學校進行,就會事半功倍。實驗課就是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演示或親自操作,來印證所學科學理論的正確性,使它們靈活地、具有創造性地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使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也創造性地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這樣不但使他們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而且縮短了嘗試的時間,從而達到使科學理論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的目的。這對于學生走上社會后,應用科學技術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無疑是一條捷徑。
三、有利于開啟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評價
1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1.1對經濟責任審計認識不夠
不同部門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不同,客觀上造成經濟責任審計難以開展。從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監管中發揮有限的作用,既是經濟監督又是行政監督,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行為受多方面行為規范的制約,由此形成道德、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公共責任與控制有機結合的監督體系,各種責任交織一起,很難把握準經濟責任審計的地位。但社會大眾及有關部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定位過高,而將審計結果的運用簡單化、絕對化,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
1.2審計時間不足。審計力量有限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時間跨度大、工作量重、時限緊迫的綜合性審計工作。由于很難預測組織、人事部門委托審計的時間,不能列入審計工作計劃內,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范圍較廣,而審計時間要求往往比較緊,要準確界定領導干部的責任,實事求是地評價干部的工作業績,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很難達到目的。還有一些審計工作是臨時交辦的,審計時間與會計決算期也不一致,基層審計人員任務繁重,加上目前高素質的審計人員較少,這使審計力量受到限制。
1.3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經濟責任審計的高要求、高難度與審計人員素質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審計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資料的占有和對宏觀經濟形勢下領導干部行為的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而我們相當審計人員的素質還達不到這個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文化知識、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偏低,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缺乏必要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巧,但需要審計的項目眾多,往往在審計委托書下達后臨時組建審計小組,很難保證審計人員的質量。
1.4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難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核心內容是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評價的準確、恰當、公正、客觀與否,直接關系到審計質量和風險。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它包含了財務、法紀和績效等各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很強。審計評價的內容、目的、要求不明確,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給審計工作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伸縮性,使審計評價難度增加。
1.5審計結果運用較差。重視不夠
審計結果運用主要是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部門的工作范圍,客觀上造成了審計與結果運用的分離。審計機關要應付過多的審計項目,沒有運用好審計結果,雖然工作上付出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經濟責任審計在結果運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審計結果的利用率低,“先離任后審計”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審計結果報告滯后于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干部,用人和審計脫節;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領導干部對審計結果的態度,多年的審計實踐已充分證明,若得不到當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領導干部的重視,審計結果很難以得到有效運用;審計結果的不公開不透明,審計結果運用缺乏標準,對審計結果的有效運用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2改善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
2.1提高認識,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
要搞好經濟責任審計,提高認識是關鍵,必須加強法律法規方面的宣傳,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審計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營造一種制度化、規范化的工作氛圍,促使各級領導干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中央及各級部門要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相關規章制度的完善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一些新的制度、規定和辦法。對審計結果運用中各機關的職責做出了明確規定,建立和完善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運用反饋和檢查制度、運用情況督查制度,以有效地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
2.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政策性和專業性極強的審計工作。實踐證明,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的前提是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加強對審計人員自身執政能力的培養。各級單位部門要選派那些經驗豐富,具備相應的技術資格和業務能力的審計人員充實審計隊伍,還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與培訓,使審計人員形成一種基本的職業意識,這種職業意識應隨著經濟責任審計的職業化規范的健全而逐步強化,將審計人員從行為的強化延伸到思想意識上的強化,保證審計的獨立性。
2.3合理利用審計力量
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量較大、時間要求緊,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必須合理運用審計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共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視和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是開展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基本保證。其次要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的計劃性,妥善處理工作任務較重與審計力量有限的矛盾,合理安排、統一組織。再次要對審計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的作用,提高審計質量。
2.4規范審計評價
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便于操作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要考慮到目前審計機關的工作量,并圍繞審計目標、被審計人的經濟責任和不同單位或部門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實施。要做好審計評價工作,必須堅持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原則,重要的是在進行審計時,要遵守黨和國家制定的各種法規、經濟政策、規章制度等,也要遵循從事經濟活動處理經濟信息的各種理論上的原則、程序和方法,以及社會公認的一般慣例以及科學上、職業上的規則等。審計評價必須突出重點,結論要恰當、準確,不至于引起誤解。
2.5重視審計結果運用
為了解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我們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2011、2012、2013級的321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321名學生在誠信品質方面表現較佳,在吃苦耐勞和抗疲勞能力方面表現一般,但是在創新能力、協作精神、競爭能力、抗挫能力和交際能力方面表現欠佳。這說明,現階段,至少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表現為適應能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不夠等特點。根據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對用人企業和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跟蹤調查數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近四分之三的用人單位選擇了責任心,同時用人單位亦認為團隊精神、道德誠信和溝通能力是企業用人的著重考慮的幾大因素,同時46.39%的用人單位認為團隊精神是本單位聘用畢業生亟需提高的能力(素質),另外43.3%的企業選擇溝通能力,41.24%的企業選擇了責任心,41.2%的企業選擇了承受壓力的能力是本單位聘用畢業生亟需提高的能力(素質)。據調查,創新能力、協作精神、競爭能力、抗挫能力和交際能力方面表現欠佳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各專業學生的共同特點,這種情況甚至普遍存在于本科院校。這些素質和缺陷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繼而影響了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固然,上述情況的出現與我國應試教育有關,但在現階段,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多數高校采取了開設相應心理課程,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但這種方式與應試教育如出一轍,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但卻不能用于實戰。針對上述情況,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每學期開展相應的素質拓展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禮儀風采大賽的舉辦,茶藝技能演示、雞尾酒調制大賽等,通過這些素質拓展活動的實施,提高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競爭能力、抗挫能力、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學生在實踐中進步,在實戰中成長。
二、基于素質拓展五維課堂的完善和提升
雖然在五維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的培養下,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客觀來說,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還有一定的潛力和空間。因此,如何繼續提升素質拓展質量,完善五維課堂成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
1.構建專業技能平臺,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除在課堂進行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訓外,可根據不同年級的技能水平,利用校內實訓設備,構建專業技能平臺,使學生參加相應的技能比賽,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通過技能比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以后的專業學習方向,再者通過校內技能比賽,又能在學生中行成“比、學、趕、超”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中西餐宴會設計的素質拓展活動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
2.素質拓展活動“由內到外”。
根據麥可思數據公司的研究報告,根據酒店企業的用人特點和要求,酒店管理專業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可適當向外拓展。如開展社區服務、環境保護、“三下鄉”活動等,使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多種形式了解社會,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3.校企合作,共同開展素質拓展活動。
和試行學校,關心和指導工作,并叮囑區教育局要全力以赴抓好這項工作。區教育局早在試
驗前就專題研究課改方案的實施,并將它列為區教育局重點工程之一。
一、確定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課改方案的宗旨是加強素質教育。方案中提出素質教育包含的政治思想、科學文化、身體心
理和勞動技能等四方面的內容。但目前,對這四個素質的內容闡釋各有不同,這就給課改方
案實施帶來困難。為此,我們依據國內外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學校教育、學生的實際,初步確
定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政治思相素質包括政治、思想與道德三方面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道德是核心。中小學加強
道德教育,就是加強品德教育。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才能在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
國主義教育中逐步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義務感。
科學文化素質包括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內容。獲得知識,要借助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主要
表現于一個人的智力。所以說,智力偏于認識,它著重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能力一般說偏
于活動,它著重解決會與不會的問題。認知和活動是統一的,所以智力與能力有著密切的聯
系。但不管是智力還是能力,其核心均是思維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學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
身體心理素質一般認為包括運動技能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內容。身體素質主要是指力量、耐
力、速度、協調平衡和對自然、環境、社會的適應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素質是指有比較完整的穩定的心理傾向,能積極調節自己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平衡,能自
覺控制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不管是身體素質教育還是心理素質教育,中
小學基礎教育的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去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將個體發展要求與社
會發展要求統一起來。而在這個“統一”的過程中,頑強的毅力、堅強的意志是核心問題。
要教育學生從小會勞動、會動手操作,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勞動。故而
該素質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學生參與勞動的態度,即立足于“愿不愿”,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強
調“會不會”。
二、落實三個板塊課程的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其合力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必修課。必修課是提高學生基礎學力的主要陣地,是個性發展的基矗在實施課改方案時,必
須予以充分重視,我們采用:1.鉆研新教材,要求教研員、基層教師學習新教材,鉆研新
教材。為此,我們狠抓備課,狠抓教材,教研員不僅自己要了解新教材知識點編排的意圖、
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重點、難點,還要指導幫助教師把握新教材,提高駕馭新教
材的能力。早在1994年我們就提倡教研員下基層上實踐課,至1994年下半年全室教研員無
一例外地均自覺到浦西、復三孝西凌家宅幼兒園上課研究,取得對新教材的第一手材料。目
前上課實踐已形成了制度。
2.研究教法,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當前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問題是相當一部
分教師還沒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沒有從“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高度去認識課堂教學,這
就給素質教育設置了障礙。為此,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篩選決定把改革課堂教法的
立足點放在“思維訓練”上,重點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研室于
1992年起就開展“如何加強課堂教學思維訓練”的課題研究,各學科根據這個總課題,結合
學科的特點選定課題,成立課題組,以點帶面開展研究活動。
3.研究考法,我們根據課程標準總目標和年級分目標的要求,反復學習教學評價的方法。我
們大膽嘗試了口試(如語文、英語學科)和操作(如理、化、勞技等學科)考試。有些學科
以平時考核為主取消階段考試。這樣做減輕了學生的過重負擔,讓他們可以學得生動活潑些,
教師也可放手教學,有利于向素質教育轉軌。
選修課。開設選修課是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改革方案的主要特點。按課改方案規定,選修課是
由學生自由選擇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修習的課程,它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的主要陣地之一。
為了實施課改方案,我們采用:1.組織選修課教師的培訓。1995年暑假我區對選修課教師
培訓了2次,一次由大同中學教師負責,性備涸穡瑺共培訓27門學科,參加的教師多達220
人次。
2.提出分類教學要求。我們根據選修課開設教學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將本區10所完
中分成三類。一類是完全按方案的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設置的科目基本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第二類是基本上按方案的要求開設,學科門類雖然比較少,學生選擇的余地也不多,但是還
是從拓寬、加深等方面讓學生有發展的余地;第三類是由于搬遷拆房等原因尚未按要求開設
選修課。選修課都是必修課的延伸,但是延伸不是增加一節必修課,而是要針對學生實際,
或補缺,或提高。
區教研室對這三類選修課在調研、聽課的基礎上報出分類教學要求,并加強分類指導,保證
選修課的因材施教。
3.加強選修課教學管理。年級組負責選修課的學籍管理,教研組負責選修課的教學管理。有
的學校,如大同中學、敬業中學在實踐的基礎上對選修課學習成績的評價作了探索性研究,
取得很好的成果。比如大同采用“特長認定”的辦法,得到市課程辦的認可,并認為這是創
舉,也是今后的方向。敬業中學長期堅持開設選修課,每學期將學生成績記入成績冊,并通
過多種形式展示成果,學生、家長反響很好。
活動課。課改方案把活動課作為一類課程,與必修課、選修課并提,顯然不同于過去的第二
課堂。尤其是小學與初中階段設置該類課程是方案的一大特色。
它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采用:1.提供活動課教材。現在作為正式
課,教材就成為首要問題。而基層教師大多數沒時間編寫教材。于是我們千方百計多渠道地
提供教材。
2.培訓活動課教師。在方案試行中,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培訓活動課教師,培訓形式多樣:第
一種是由少年宮組織培訓;第二種是能者為師,由基層學校教師參與培訓;第三種是邀請名
人或有一技之長的藝人參與培訓。
三、抓好各級各類師資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我區承擔中學勞技、小學《自然常識》和《生活與勞動》三門學科的試驗任務,這三門學科
的市級培訓也就由我區承擔。四年來,我們為全市試驗學校培訓了數千人次,每次寒暑假培
訓參加的人數是其他市級培訓無可比擬的。盡管這三門學科教師專職少,兼職多,但參加培
訓很少有缺席的。由于教材組與教研員合作協調好,認真負責,每次培訓都受到學員的稱贊。
我們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自然常識》與《生活與勞動》兩門學科的青年備課組既在課改試
驗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又使他們在課改中得到了鍛煉,他們有的在區、市及全國各類教
學教研評比中獲得高獎,有的已被提拔為領導干部,他們都深感青年備課組對自己的培養很
重要。
選修課教師十分缺乏,我們就組織教研員、大同中學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培訓。
本區自行培訓選修課教師,這在全市屬首創。
活動課教師培訓的任務也很重,我們就組織教育學院和少年宮、少科站聯合辦班,也順利地
解決了本區活動課的師資問題。
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非常重要。這幾年我區首先注重區教研員的
素質提高。教研室組織教研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還組織教研員下基層上課,
參加課改實踐,既了解了教學第一線的狀況,也取得了對基層教學的指導權。教研員在自身
提高的基礎上,帶教基層青年教師,組織他們參加教研科研,今年青年教師向市申報教科研
課題的48位,超過歷年。我們還利用學科中心組、課題組活動,組織小組成員學習理論。最
近,我們著重學習“思維訓練”方面的理論,并擴大影響、帶動基層骨干教師學習。
加強素質教育,就必須打破以智育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傳統的評價機制。
我們于1994年起,制訂并實施適應素質教育的“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依據素質教育的目
1.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數學教學要注重通過數學的實際應用,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數學的嚴格訓練,進行學習素質教育;結合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優化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探求新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1)要突出學習興趣的激發。啟發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數學學科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2)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的時代,不僅要求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和才能。因1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訓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①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經歷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促使認識內化,因此教學中要加強觀察、操作能力的培養。
②指導學生會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小學數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
③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核心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的優劣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3)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要使學生在探求新知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思路、方法、技巧。做到依據學習規律確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導學法,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四種主要的學習方法:①閱讀學習的方法,②嘗試學習的方法,③操作學習的方2法,④數學思考的方法。
3.改進教學評價,樹立全面質量觀改進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即變單一知識考試為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的全面考查;變單一的筆試考查形式為多種考查形式(筆試、口試、面試、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考查;變用分數排名次的相對評價為教學目標達成的水平評價。(《小學數學教育》)19971—2彭傳新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更重視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1.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1)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應該說,在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發展,學生獲得知識不是他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他們心理發展的起點。
(2)新教學大綱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3際,加強實踐活動。
”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等等,這里面包含著許多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過去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上述許多教育要求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去,小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背上考分的包袱。
(3)當前的教育對象,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嬌生慣養,唯我獨尊,自私、脆弱,依賴性大,怕困難,怕艱苦,其心理素質發展難以適應新世紀的競爭需要。
(4)從21世紀人才群體的需要來看,一個社會既需要具有不同素質的人員,按一定比例構成,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內在素質。據有關資料調查,世界上32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他們具有共同的內在素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高瞻遠矚,善于把握時機;選準目標,堅持不懈;勤奮努力,注重實踐;富于幼想,大膽探索;排除干擾,勇往直前;興趣濃厚,好奇心強。而這些內在的素質,都屬于心理發展的范疇。因此,在我們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學生心理發展的兩個側面小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發育、心理上發展階段,是培育和提高素質的最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包括兩個方面:
①認識的發展。也有些心理學家稱為智能的發展。主要是指一個人的認識能力,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它表現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
②意向的發展。也稱為個性品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例如,當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用途,便會產生5需要與情感的意向;反過來,各種不同的意向和態度對于認識活動的發展又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便會主動、積極地思維與記憶。所以,認識的發展與意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
3.幾個問題的共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應達成以下共識:
其一,要承認兒童具有巨大的智能發展潛在力。根據科學家研究,人的腦細胞有100~150億個,一般的人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這種發展的潛在力有兩種趨勢,一種是教育恰當,引導得法,他們智力能量會到驚人的程度;如果教育不當,壓制了這種潛在力,學生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規,就會產生潛在力倒退的反趨勢。
其二,要承認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個別差異,往往反映在他們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等心理特點上。①性格的差異表現在對學習、對集體的態度和活動中意志。②興趣的差異表現在學習活動中,所指向的對象是各不相同的。③能力的差異可分為一般認識能力的差異和特殊才能的差異兩個方面。
其三,要培育學生認識與意向的發展。應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以往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學生認識的發展較而對于意向的發展則較弱。從當前教與學的狀況看,意向的發展著重培育學生:
(1)參與學習的意識,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探討活動。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質疑問難的勇氣。
(3)較強的意志和毅力。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性格,也是發展智力的精神支柱。其四,要把握好教學的“度”。在數學教學研究中,常常提到“坡度”、“密度”、“深度”等,對此,也應有我們的共識。
三、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六項改進
實施素質教育的根基在課堂,數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因此要探究數學課堂教學的“六項改進”:
其一,加強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發揮數學學科育人功能。
其二,加強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的探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其三,加強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進學生知識、情感協調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