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09:31: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設計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培養計劃修訂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堅持全員性與社會性、科學性與規范性、基礎性與實踐性、個性化與自主性、特色化與國際化五大原則,建立一個符合電子信息類專業特點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及學科平臺課程體系。
1.1課程內容
在知識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思想素養與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主要有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高校學生電子設計能力培養的探討樓然苗(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316022)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一定要有針對性,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技術、EDA技術、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電子綜合設計等課程一定要重點把握。一些針對性不強的課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可作為輔修或選修課程。
1.2課程學時
以“精簡教學內容、壓縮課堂教學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為原則,合理分配課堂學時與實驗學時的比例,對于與學生電子設計能力關系密切的課程需適當增加一些學時。如電子信息類專業方向課中的電子設計自動化、電子綜合設計輔導等課程可適當提高實驗學時數;專業核心課中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可按2:1.5設定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比(32學時+24學時)。
1.3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學生自主聯系、分散實習的課程或減少學分,減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學時或改為完成設計作品學分制。為了讓學生擁有對一個電子產品從設計、開發到成品的全過程能力,除一般的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外,可重點開設電路圖與PCB制作、C語言編程、單片機設計、電子設計等綜合技能訓練項目。
1.4形成系統教學
將大學生學科競賽的培訓與輔導教學內容納入課程學分系統中,形成系統的教學計劃,為提高學生電子設計創新能力及參加全國全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奠定基礎。
1.5學分的替代制度
建立學分免修、替代制度,將學生專利、學術論文、競賽獲獎等納入學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進學生參與創新研究的積極性。
2.教材改革與建設
要鼓勵教師選用國內外優秀教材,鼓勵教師編寫有校本專業特色的教材,體現專業特色、行業特色和學校特色。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來說,出版編寫一些實用性強、有工程項目應用實例的實踐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電子綜合設計實例與輔導、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實例、單片機設計實例輔導等等。
3.課堂與實驗教學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推動課程教學范式的根本性轉變,在基礎課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級制、分層制、掛牌上課等基礎課程綜合改革,逐步實行教考分離。在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中實施任務驅動、基于問題、合作學習、案例教學等研究性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各種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對一些與電子設計能力培養關系密切的課程的課堂與實驗教學可作以下一些償試。
3.1將與計算機操作關系密切的如“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路原理圖與PCB設計”等理論課放在電子交互教室(機房)上課,在教學中將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訓內容交替進行,強化教學效果。
3.2探索慕課等網絡助學平臺教學方式。分清教師講與學生學的內容,在網上可布置課外學生個人學習內容、探究式學習內容、拓展性學習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些選修課、方向課可借助網絡課堂等形式開設。
3.3實驗項目盡量與實際電子設計工程項目結合起來,真題真做,促進“教、學、做”相結合的“理論實際一體化”教學模式。
3.4實施教考分離,以機考替代紙質考試,或實施以設計作品為主的課程成績評分制度,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4.實踐環節的改革
通過對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就業崗位能力要求的調研,合理制定學生的專業技能標準,明確職業技能考證要求,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學分,從基本素質、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訓練四個步驟及素質拓展、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專業綜合能力、綜合實習和創新實踐六個模塊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對一些效果不好的課程設計報告、畢業設計論文學分評定制,可改成以課程設計實物作品、畢業設計實物作品、發表的科技論文、獲得的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學科競賽獲獎證書等為主的成果學分評定制;一些分散的學生自主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可改為教師帶隊制的集中實習;有條件的高??山ㄔO校內電子焊接加工生產線,使之成為具備電子路線設計、加工、生產、測試全過程功能的電子設備校內生產實習基地。
5.課外學科競賽教學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促進提高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要建立一套與教學培養計劃相輔助的學科競賽教學體系,適當開設一些電子設計類知識的公選課、必修課,成立學生電子設計興趣小組(社團),提供開放的活動場地,在教師指導下開展日常的電子設計活動,鼓勵并輔導學生進行科技、知識產權申請等學術研究活動,活躍校園學術研究氣氛,也為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打下基礎。
6.職業證書考證教學
職業技能證書是為了適應用人單位工作的客觀需求。在教學上一定要強化與職業考證相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可將職業技能考證培訓內容整合到相關教學課程及實驗內容中,減少課外考證輔導的教學學時。建立校內電子工程師考證、電工考證、電子CAD考證點并設立網上輔導平臺,開放考證訓練的實訓場地,提高電子工程師、板級工程師、電工等考證學生的持證率。
7.小結
參考文獻的格式是有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參考文獻應該參照GB/T7714--2005著錄,我們在精選相關的著名的文獻資料,按順序編碼標注,依次列在論文的末尾。關注學術參考網查看更多優秀的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數據庫論文國外參考文獻,給大家閱讀欣賞。
數據庫論文國外參考文獻:
[1]艾孜海爾江·艾合買提.基于Web數據庫的數據庫挖掘技術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24(27):217——219.
[2]劉霞,趙鑫,呂翠麗.數據庫挖掘技術在網絡安全防范中的應用[J].動畫世界,2012,20(06).
[3]尚世菊,董祥軍.多數據庫中的副關聯規則挖掘技術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工程,2009(05).
[4]呂安民,林宗堅,李成明.數據庫挖掘和知識發現的技術方法[J].測繪科學,2010(04):123——130.
[5]曾霖.基于Web數據庫的數據庫挖掘技術探究[J].軟件,2013,27(02):174——176.
數據庫論文國外參考文獻:
[1]宋安,習勇,魏急波.基于μCLinux的NAT設備的設計與開發[J].電子工程師,2005-05-15.
[2]徐葉,袁敏,李國軍.嵌入式Web服務器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3-02-27.
[3]王俊,郭書軍.嵌入式Web服務器的實現及其CGI應用[J].電子設計工程,2011-11-05.
[4]高建國,崔業勤.ARTs-EDB的內存數據存儲管理[J].微計算機信息,2010-01-25.
[5]陳嘉.嵌入式主存數據庫索引機制的研究與改進[D].湖南師范大學,2006:278-282.
[6]劉志東.基于嵌入式Web技術的遠程射頻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西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2-04-01.
[7]賀永恒.基于IAIDL的信息家電體系結構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04):154-156.
[8]陳一明.嵌入式數據庫的智能家居網關設計[J].微計算機信息,2009-04-15.
數據庫論文國外參考文獻:
[1]余明輝,胡耀民.基于SQLServer2008決策支持系統模型的研究和應用[J].微計算機信息,2010,26(2-3):178-180+192.
[2]張克友.基于SQLServer財務數據庫安全技術的探討[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4):587-590.
[3]胡家漢,李景峰.對SQLServer數據庫的安全和管理策略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2):101-102.
[4]胡登衛.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SQLServer數據庫安全策略研究與實施[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25(3):96-99+106.
[5]吳可嘉,姜莉莉,劉昌祺.Delphi下利用ADO技術實現對MSSQLServer數據庫存取[J].西北輕工業學院學報,2002,20(1):75-78.
[1]汪雪.基于Web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系統[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8:8-11.
[2]周忠冉,合肥地區社區高血壓防治調查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2:3-5
[3]鐘淑玲,陳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區的開展方法方式[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2,9(8):89.
[4]張旭,社區終端戰略[J].中國醫藥指南,2008,(1):16-17.
[5]盧春華,劉士英.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內容[J].社區學雜志,2009,7(11):80-81.
[6]陸江,林琳.社區健康教育[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26-28.
[8]趙秋芬,面向社區的健康服務網絡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3:36-37.
[9]于淑云,馬繼軍,Oracle數據庫安全問題探析與應對策略[J].軟件導刊,2010,(12):147-149.
[10]孔銀昌,夏躍偉,劉蘭蘭,ORACLE數據庫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術,2012,31(3):190-192.
[11]王國輝,王易編著.JSP數據庫系統開發案例精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5:72-75
[12]賽奎春.JSP信息系統開發案例精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93-102
[13]胡皖玲,鄭文學.開展社區醫療服務的思考與建議[J].社區醫學雜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區社區高血壓防治調查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組建輕量級架構[J].框架發展,2006,29(6):43~47.
[15]劉壯.基于Spring+Hibernate的開發方法研究及實例[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40-42.
[16]陳俊國,王燕,郭華等.建立綜合型醫院輻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模式的幾點思考[C].重慶醫學,2008,(1):41-42.
[17]王偉,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區衛生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5(4):56-58.
[18]陳剛.新形式下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管理與規章制度建設實用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科學出版社,2007,3:254-260.
參考文獻二:
[1]陳龍,張春紅等.電信運營支撐系統[M].人民郵電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動IP技術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3]張曉亞,馬慧麟,宋慶峰,弗達.電信運營支撐系統[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
[4]江東,錢永慶等.計費系統現狀和下一代計費系統[J].2003年第10期
[5]李連樣,劉曉亮.電信計費的內涵與外延[J].中國計費網.2003年9月10日
[6]魏園園,余穎,楊放春.計費帳務系統發展趨勢分析[J].世界電信.2004.12:41-43
[7]陳新.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陸寶華;談建運營性的專業移動通信網[A];大連海事大學校慶暨中國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論文集(船舶通信與導航分冊)[C];1999年
[9]徐偉強;移動通信網話務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預測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10楊(日韋);福建聯通CDMA網絡競爭策略分析[D];廈門大學;2002年
[11蔣同澤.現代移動通信系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國未來移動通信研究發展展望[863特稿].通訊世界.2003.12
參考文獻三:
[1]張梁,張業成,羅元華等.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
[2]黃潤秋.論中國西南地區水電開發工程地質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2,13(1):01-05.
[3]劉傳正.論地質環境變化與地質災害減輕戰略[J].地質通報,2005,24(7):597-602.
[4]劉傳正.中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站網建設構想[J].地質通報,2002,21(12):869-875.
[5]殷坤龍.滑坡災害預測預報分類[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3,14(4):15-21.
[6]黃潤秋.中國西部地區典型巖質滑坡機理研究[J].第四紀研究,2003,23(6):640-647.
[7]黃潤秋.論中國西南地區水電開發工程地質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2,13(1):1-5.
[8]楊德龍,王洪輝,黃凡等.山區高速公路開挖邊坡失穩監測預警系統研制[J].電子設計工程,2011,19(25):54-56.
[9]劉傳正,張明霞,孟暉.論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6,2(26):175-179.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Z015 電鍍與環保
T508 電鍍與精飾
T598 電鍍與涂飾
R010 電工電能新技術
R043 電工技術學報
R740 電光與控制
N067 電焊機
D036 電化學
R088 電機與控制學報
R045 電機與控制應用
N027 電加工與模具
R011 電力電子技術
A199 電力建設
R654 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
N102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R07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S019 電力系統自動化
R750 電力需求側管理
R090 電力自動化設備
R516 電路與系統學報
R044 電氣傳動
R058 電氣自動化
R039 電網技術
R116 電網與清潔能源
R684 電信科學
R754 電訊技術
R019 電源技術
R055 電子測量技術
R021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R079 電子測試
R651 電子產品世界
R067 電子技術應用
R036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R512 電子器件
R724 電子設計工程
R001 電子顯微學報
R006 電子學報
R022 電子與信息學報
R020 電子元件與材料
J023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2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H006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A030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U014 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002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57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J028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944 東南國防醫藥
P003 動力工程學報
P018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
F014 動物分類學報
F022 動物學研究
F043 動物學雜志
F231 動物營養學報
X034 都市快軌交通
G542 毒理學雜志
T241 斷塊油氣田
N070 鍛壓技術
N082 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
G920 兒科藥學雜志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C071 發光學報
G874 法醫學雜志
U013 紡織高?;A科學學報
U053 紡織學報
G893 放射免疫學雜志
G608 放射學實踐
Y006 飛行力學
Y571 飛航導彈
K002 非金屬礦
D022 分析測試學報
D005 分析化學
D026 分析科學學報
D004 分析試驗室
D062 分析儀器
D015 分子催化
D035 分子科學學報
H845 分子植物育種
V052 粉煤灰綜合利用
M105 粉末冶金工業
M039 粉末冶金技術
Q006 輻射防護
Q005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H051 福建林學院學報
H268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5 福建農業學報
A078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24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A029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03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M505 腐蝕與防護
G068 復旦學報醫學版
A001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Y019 復合材料學報
B029 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G957 腹部外科
G338 腹腔鏡外科雜志
A034 甘肅科學學報
H844 甘蔗糖業
G879 肝膽外科雜志
G690 肝膽胰外科雜志
G803 肝臟
G392 感染•炎癥•修復
H045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E048 干旱氣象
E020 干旱區地理
E105 干旱區研究
M050 鋼鐵
M013 鋼鐵釩鈦
M027 鋼鐵研究
M019 鋼鐵研究學報
X028 港工技術
D020 高等學?;瘜W學報
B002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R038 高電壓技術
T001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T002 高分子通報
D021 高分子學報
A080 高技術通訊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培養目標,課程設置
1 引言
陜西理工學院在近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扎根秦巴山區,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作為神圣的使命,形成了“扎根秦巴,艱苦創業,服務基層,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成為支撐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我校新成立的專業,在專業方向、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設置以及實踐環節和考試環節等諸多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為了適應現在信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克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進一步貫徹我校有關創新人才培養的精神,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總結,以及對未來專業教學模式發展進行探索。
2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校目前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實驗和科研活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理論課內容陳舊,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嚴重脫節。2)各門課授課內容之間缺乏有機聯系,課程開設先后存在問題。3)實踐環節內容和手段比較單一。4)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對新技術應用、開發設計能力有待提高。5)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和手段比較單一,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針對以上問題,進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并不斷完善,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3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我校是地方院校,我們有責任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培養有較厚基礎、較寬口徑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模式,制定的培養目標應跟上信息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不能一成不變,應該時刻關注人才市場對應聘者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等的需求變化,同時也應考慮到部分學生想要進一步探索、深造的需求,為它們敞開發展空間和留出可自行支配的時間?;谝陨峡紤],我們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擬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受到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研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各級各類應用型人才。在扎實的學科理論基礎上,設定了多個專業方向,并且切實加強了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實現了“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4 2010版教學培養計劃
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10版教學計劃計劃課內總學時(含必修課和選修課)2350學時。論文參考。公共平臺課程比例35%(其中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比例約占5%),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比例30%,專業平臺課程比例22%,專業方向平臺課程比例13%,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為7:3,實踐性教學環節,40-45周,總學分25-30學分。對2010版專業教學計劃修訂中做到以下幾點:
1)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原則。論文參考。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間的邏輯性,結構上的科學性,開發綜合性課程,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刂普n內總學時,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增加選修課程比例,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平臺。
2)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原則。以基本能力訓練為基礎,以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類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人才培養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則。注重人才培養和專業教育的社會適應性,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建立培養計劃的年度審核制度,根據經濟社會需求,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4)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大類培養及復合應用型培養,以強化通識教育、大類學科基礎教育。相近專業應實施分段培養模式,實行較寬口徑的專業基礎教育;依據社會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開設專業方向;同時,輔之以輔修專業及第二專業培養,拓寬專業口徑。
5)將理論和實驗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分層次培養各類具有電子信息科學技術背景的專業技術人才。
5 課程設置
在2010版的專業培養計劃中,根據現有實驗設備、師資及目前人才市場需求情況,設定專業培養方向:信息與通信和信息技術與應用方向,每個方向設立專業方向必修課與方向選修課。方向的設置充分考慮到了社會經濟建設對人才的專業理論、科學素養、技術和研究能力的要求。刪除了原有計劃中知識較陳舊的課程,新增《虛擬儀器技術》、《Matlab及系統仿真》、《嵌入式系統及應用》、《鎖相技術》等課程。課程設置還做到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各課程之間銜接有序。
2010版中加強的實踐性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40-45周,總學分25-30學分。包括社會實踐、計算機技能強化訓練、高級語言編程實訓、生產見習、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課程設計ⅠⅡ、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其中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作為一門專門的實踐環節課程開設,要求學生自己組隊,選擇教師開發電子作品,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鍛煉,其設計作品為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實踐能力展示。為了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工作,將第八學期課程全部提前,第八學期學生認真做好畢業設計工作,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6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解決目前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必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1)鼓勵教師搞科研,豐富教師實踐經驗,在科研同時帶動學生中骨干分子參與科研項目開發,提高學生科研動手能力。鼓勵學生發表科研論文。
2)自主式學習教學網絡建設。教師將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及課程相關資源上傳到校內教學資源網,供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并提供相應的師生互動平臺。
3)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加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 并建設和完善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為實踐活動提供支持, 給優秀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設計和研究環境。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活動,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挑戰杯”科技競賽、機器人大賽、全國數學建模等。
4)動態課堂教學。論文參考。教師在上課之前備課充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進度和最新科技發展及時補充調整內容,給學生發放相應的材料。
5)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探索“校企聯合,訂單培養”??梢詾槠髽I培養需要的人才,解決企業招人難,學校就業難的難題。
7 結語
專業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人才培養成敗的關鍵,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會繼續不斷學習改善現有教學模式。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應深入到相關專業領域中去,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需要學生掌握什么樣的技能。只有針對社會需要,緊隨現代電子技術發展,按照“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才會是最受社會歡迎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明濤.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發展[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3):68.
2、包永強,王青云,劉化君.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65.
3、林鈞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6):93.
4、蔣海濤,尚曉星.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2007(17):23.
5、李敏君,王榮芝,楊昕卉,王淑玉,張梅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科技咨詢導報,2007(04):123.
6、趙華君,程正富,朱家富,曾祥倫,石東平.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6): 73.
關鍵詞: 電子專業 單片機產品設計 教學改革
電子專業學生主要從事以下三類崗位工作:核心崗位(電子產品裝配工、電子產品調試工)、從屬崗位(電子產品檢修員、電子技術員)、拓展崗位(電子技術工程師、產品生產管理員)。對于核心崗位的需求量最大,但相對比例會有所下降,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會有所提高;從屬崗位和拓展崗位的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趨勢,需求緊迫。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系統設計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成為在智能控制系統檢測維修與設計方面的專門人才,直接反映從屬崗位和拓展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鮮明的職業性與實踐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統調試與設計的能力。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在實訓課中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使學生更好地提高操作技能,使實訓課逐漸變得枯燥無味。參照單片機產品設計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1.課程改革思路
根據高職教育數控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遵循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設計。本課程從職業成長過程,按照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確定合適的載體,運用教學論、方法論方式分析處理后,參照企業中單片機產品系統設計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進行選材。
2.學習情境創設
通過調研,針對智能控制系統檢測維修與設計行動領域下的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系統設計學習領域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1)專業能力
①讀懂單片機電路圖紙的能力;②掌握單片機工作原理及內部結構的能力;③具備相應的單片機硬件線路的調試能力;④具備能看懂單片機程序流程圖的能力;⑤具有基本的單片機編程的能力;⑥具備單片機軟硬件安裝和聯調的能力;⑦具備單片機產品開發的基本流程和工藝的能力。
(2)方法能力
①資料收集整理能力;②制訂、實施工作計劃的能力;③單片機應用系統綜合應用設計能力;④單片機應用系統故障的檢查分析能力;⑤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3)社會能力
①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②團隊組織能力;③班組管理能力、責任心與職業道德;④安全與自我保護能力。
為了實現上述能力,在此將課程劃分為:循環彩燈的設計制作(22課時)、交通控制燈的設計制作(30課時)、數字電子鐘的設計制作(40課時)、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制作(40課時)四個學習情境。其中,此四個學習情境的創設是根據單片機應用電子產品的設計由簡到難的過程確定的。
3.學習情境教學實施
以子情境循環彩燈的設計制作為例,進行教學實施。
(1)教學背景
教學目標:能夠讀懂單片機I/O口控制電路原理圖,能夠掌握單片機I/O口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能夠選用單片機I/O口作外部硬件電路的設計,能夠編制簡單的程序實現單片機I/O口對外部電路的控制,能夠熟悉單片機系統硬件電路的組成及控制原理,能夠掌握基本的單片機軟硬件調試能力,能夠正確使用測量相關的儀器儀表,具備勞動組織能力、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具備安全操作規范的意識。
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單片機的整體認識、基本電子電路圖整體認識、I/O的整體認識、計算機使用能力、簡單硬件電路調試能力、電子儀器設備檢測及規范操作能力。
具體任務:使用相關電子儀器儀表對電路參量進行測量、掌握電路故障排除方法及處理思路、掌握應用環節、確定方案、制定實施步驟、開發工具的使用。
準備文件:任務書、引導文、指導作業文件、演示視頻文件、單片機I/O口作外部控制電路相關文件、檢查單、評價表。
本任務旨在在該學習領域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檢修組織實施能力等;教師需合理引導學生完成小組討論,確定單片機I/O口控制硬件電路的設計及軟件編程的方案。
(2)教學組織形式
①針對循環彩燈的控制功能要求,學生設計相應的功能接口電路,編制出程序及完成產品的調試。
②學生獨立工作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談話培養交流能力。
(3)具體實施
①資訊:(2學時)
下發任務書,描述項目學習目標,交代項目任務,發放相關學習資料,最后回答學生的提問。
②計劃(4學時)
學生自愿組織工作小組,推選班組長,以小組為單位,確認工作任務,分解任務,制訂工作計劃,教師對學生方案進行檢查、指導。
③決策(2學時)
確定掌握單片機I/O口基礎知識需要的資源及學習步驟,確定控制電路的設計與編程的學習步驟,確定任務完成的展示方式。
④實施(10學時)
第一,單片機I/O口的控制電路設計。小組成員分工收集資料,掌握單片機I/O口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最后進行資料匯總,小組討論、教師指導下確定方案,完成I/O電路設計。
第二,程序的編制。根據所設計的I/O接口電路及控制要求,在小組討論、教師指導下確定方案,畫出程序流程圖,最后學生自己完成具體程序。
第三,軟硬件的調試。燒入程序,對設計的系統進行軟硬件調試,在調試過程中,記錄好調試出現的問題,并歸納總結經驗。
教師應合理安排時間,即使有個別小組在規定時間中沒有完成任務也必須停止,并要求該小組對未完成任務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教師應安排課余時間讓未完成的小組完成項目的制作。如果大多數小組均未完成,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查找原因,是否項目設置過難、是否學生還沒有掌握本次課的內容,在以后的課程中做出相應的調整。
⑤檢查及實施(4學時)
根據設計產品的功能及具體過程,教師及小組互檢評分。同時每人撰寫產品說明書,根據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小組互評。
選小組代表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在全班介紹工作過程,改進提高并總結系統設計及調試經驗,結合班級所有方案,優化小組方案。
4.結語
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系統設計》課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主動性、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對企業的用人調查,學生產品的調試與系統設計能力很強,不需再進行專業培訓。今后還將對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進行進一步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斌.《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方案的開發[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10(01).
學校設有建筑與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和國際交流學院等18個院(部),開設本科專業45個,涵蓋工、管、理、藝、文、法六大學科門類。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3萬人,研究生近千人。土木工程、建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等7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方向)近30個。另有管理學和理論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還有建筑與土木工程、工業設計工程2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建筑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5個專業先后通過全國土建類專業教育評估,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工程專門化方向)通過國務院學位辦審批并獲得雙學位授予權。建筑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3個學科為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有包括“松遼流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內的14個?。ú浚┘壱陨现攸c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究中心),有建筑設計院、工程勘察公司和工程監理公司等實訓基地。學校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億元,圖書館藏書200余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12萬余冊)、中外文期刊1400余種。
學校有教職工11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7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400余人,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600余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300余人。學校擁有中央直接聯系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錄選人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留學回國人員以及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跨世紀中青年骨干教師、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一二三層次人選和吉林省勘察設計大師等40余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學校在北方寒地建筑節能、先進建筑結構材料和綠色建筑材料、先進工程裝備制造、熱能回收與利用、流域水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設計等重點領域開展重大工程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為推動區域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并獲得國家住建部授予的“全國建設系統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0余項;獲國家級和?。ú浚┘壙萍吉剟?2項,省部級以上勘察設計獎勵20余項;教師公開發表學術科技論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際重要檢索機構刊物收錄650余篇。
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及各類建筑、規劃、結構設計競賽等重要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獎勵300余項。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