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01:3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色彩心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行為心理設計元素,設計原則
0 引言
地鐵設備房是地下空間的一部分,人們在地下環境中方向感差,會感到壓抑、不安、緊張、枯燥乏味。因此,在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中需要制定相應的設計規范滿足人性化設計的要求設計原則,降低人在地下環境中的不適應。因此,設備房的設計要充分考慮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特點,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設計標識,提升相關人員在設備房中的安全感、滿足感,改善工作人員的情緒,提高效率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1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與行為心理的互動性分析
考慮地鐵設備房的特殊環境,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應強調人性化設計,從行為主義、瞭望—庇護理論、需求層次理論等基本理論入手,把握人類行為心理需求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點設計原則,對工作人員在地鐵設備房中的行為心理要素進行分析,了解其需求特點,把握人類行為與標識設計的關系,以此來進行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
工作人員在地鐵設備房中首先要滿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達到滿足時,內在需求和外在刺激會激發其的動機和行為,在工作中實現自我效益(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人員行為心理模式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影響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也制約著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所以在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中,要把握人類行為心理需求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點,強調人性化設計。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設計設計原則,一方面將人的行為向有益、高效的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它的設計又要服從和對應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達到人與標識的互動關系。
2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的主要設計元素與人的行為心理
人的大腦對諸如線條、形狀和顏色等知覺特征尤為敏感,它從外界獲取的信息有87%來自視覺,而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意在特定的環境中,以色彩、圖形、文字等構成的視覺圖像系統,創造和諧的人機交互環境,為設計者、建造者、使用者、維護者等提供信息,綜合解決信息傳遞、識別、溝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體解決方案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圖2 工作人員信息處理過程的概念模式
2.1 色彩元素
色彩常與人的感覺(由外界的刺激造成)和知覺(記憶、聯想、比較等)聯系在一起。色彩能夠刺激人的視覺色彩的視覺生理反應設計原則,包括視覺生理及大腦視覺神經的限制。單獨的色彩是沒有張力的, 色彩之間的搭配才使得環境豐富多彩,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夠幫助人的記憶,改善視力的疲勞。色彩的搭配能創造視覺環境的舒適感,同時還具有誘導性,合理的色彩使用可以幫助人在地下環境中緩解不適應,還可以通過對大腦的刺激改善人的行動效率。
2.2 圖形元素
圖形系統主要由符號、標志圖案、紋理底圖構成。
符號中使用的文字和記號的形、大小和色彩等能有效發揮信息傳達的機能,因此圖形中的符號要具有識別性、誘目性、聯想性;標志的主要功能是顯示事物自身特征,標示事物間不同的意義、區別與歸屬,因此標志必須特征鮮明、規范,令人一眼即可識別設計原則,并過目不忘,絕對不能相互混淆,以免造成錯覺;紋理底圖要與圖形中的其他元素相融,突出整體效果,讓人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信息,更加快速的解決問題。
2.3 文字元素
字體的形狀、大小對人的視覺刺激也不同,相同的字體在不同狀態下對視覺的刺激也不同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般說來,粗壯的黑體字、圓頭體字筆畫粗細一致,間架方正、明確設計原則,易于識別,同時在一定的運動速度和距離摘要的麻煩。
3 結語
地鐵設備房標識系統設計原則應結合人在設備房中的環境和行為特點,為其提供舒適、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分析研究人的心理和規律,是設備房標識系統設計中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文原則的基礎。只有真正了解人在地鐵設備房中活動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特征,并以此為依據,對色彩、圖形、文字等多種標識系統構成要素進行精心設計和有機結合,才能自始至終體現對人的關懷和尊重,提高人們管理和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覃陽.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與行為塑造的互動性研究.西南建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8-19.
[2]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材[M].上海:統計大學出版社,2002.
[3]李道增.環境行為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3.
關鍵詞:食品包裝;個性化;色彩;設計
一.食品包裝色彩個性化設計的起因
(一)費心理的需求
法國著名符號學家皮埃爾·杰羅斯說:“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并不是購買具體的物品,而是在尋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然而受不同年齡階段、消費層面、生活閱歷、知識結構以及外來文化熏陶等影響,每個消費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裝時會有不同的感覺,因而產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設計的目的在于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兩大需求成為人類設計的原動力。墨子說過:“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對食品來說,首先起碼的是滿足人的最基本溫飽需求,然后再是包裝設計帶來的審美、心理上的關懷,包裝色彩必須有新穎的感覺,才能引起顧客的注意,這是人類內心深處潛在的喜新厭舊的“惡習”所造成的。但長久以來食品包裝設計中,化學化工論文用暖色來誘發食欲的這種邏輯思維定勢成了設計師最熱衷使用的方式。事實上,以往這種設計上的從眾心理導致了幾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沒在同一性中而喪失最可貴的獨特性。
(二)市場品牌的競爭
時至今日,隨著消費者審美鑒賞力的不斷提高,以及在報紙、電視、網絡媒體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費者對色彩的理解也比過去更加理性、個性,并渴望在大同小異的包裝中尋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不僅限于被動滿足,而更在于主動創造,以此來滿足個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設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多元化的需求,決定多元化的設計,也出現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裝色彩。從上個世紀80-90年代,個性化設計在多元化設計時期成為焦點,并逐漸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不僅在包裝結構上賦予了個性化設計,包裝的色彩設計也不例外。包裝色彩的個性化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征,是從色彩上體現對人性的尊重,關懷,創造和諧、舒適的色彩視覺,更有利于人的生存與發展。成功的包裝離不開先聲奪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僅起促進銷售、樹立品牌形象的作用,還具有呼喚情感的力量。色彩作為包裝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會計理論論文具有類似語言的功能,在對人們形成直接、強烈的視覺中擊的同時,又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個性化食品包裝色彩設計表現特征
個性化思維是指“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對事情反過來想一想,站在習慣性思考問題的對面。克服常規色彩邏輯思維刻板、單一、從眾的局限性,以達到創造機會的目的,以尋找事物中的新視點”。在食品包裝色彩設計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個性設計思維,來沖擊人們常規的視覺經驗,從而創造性地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它的提出以不違背邏輯為目的,不拋棄色彩邏輯思維的既定秩序,兼容邏輯與非邏輯思維,運用大腦潛意識活動,在常規中求特異,從定勢中尋覓突破,大膽而前瞻性的運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裝色彩空間,充實包裝色彩內涵,豐富包裝色彩語言,使商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兼容邏輯與非邏輯思維的統一
色彩的可變性和多樣性決定了色彩的復雜程度,但多數人都認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聯想產生。因而,在食品包裝的色彩設計中,設計師往往通過人們對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聯想而展開設計:比如,在炎熱的夏天,冷飲食品的包裝用冷色調,給消費者涼爽、降溫、解渴的心理感覺;在寒冷的冬季,營養品、保健品等包裝設計應采用暖色調,給消費者溫暖和熱烈的感覺。消費者的這種情感變化向設計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促使他們在進行色彩設計時克服常規的色彩思維模式,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多角度、多視點地豐富包裝色彩的設計語言,從而充實包裝色彩的情感內涵,拓展包裝色彩的情感領域。如“娃哈哈”純凈水的包裝設計就大膽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紅色,設計師從反常規的思路出發,讓人聯想到紅彤彤的炎熱夏日,進而聯想到清涼可口的純凈水。總之,包裝色彩情感的個性要求設計師擺脫傳統色彩觀念的束縛,運用設計新視點創造出色彩設計的新感覺、新樣式,使包裝商品在競爭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促使企業的包裝設計邁向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二)傳統色彩與現代色彩的統一
食品包裝色彩設計,首先應考慮它能否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近年來,許多食品包裝色彩設計傾向于運用傳統色彩與現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國傳統的色彩強調傳神、寫意的韻味,崇尚平淡自然、樸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現代感的色彩搭配則簡潔、基礎教育論文明快、時尚、優雅。兩者的融通必然會使人產生親切、自然、和諧、安詳、人性化的心理體驗,加深消費者對食品包裝色彩的理解與回味。市場上流行的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飲料包裝“王老吉”,采用傳統的中國紅和黃色為色彩視覺主旋律,向消費者發起強大的視覺傳達攻勢,增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已獲得商業成效。人們欣賞著這樣經典的包裝設計,感受著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質生活,自然會與“商品”和“設計師”產生情感的互動交流。
(三)色彩訴求與消費者心理定位的統一
關鍵詞:羅夏墨跡;測試;符號化;RIM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015-02
一、羅夏墨跡測試簡介
(一)羅夏墨跡測試定義
羅夏墨跡測試(Rorschach Inkblot Method,簡稱RIM)是最典型的投射測驗,由瑞士精神病學家羅夏(H.Rorschach)于1921年提出墨跡測驗,是通過對標準化的刺激進行反應,并對反應進行觀察分析來預測或推斷被試者在其他場合的行為模式。它是以墨跡偶然形成的模樣為刺激圖版,讓被試自由地看并說出所想的東西,然后將這種反應用符號進行分類(稱為“記號化”),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種特征,從而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
自創立以來,一直是臨床上用得最廣得心理測驗之一,現在其應用也進一步拓展到了企業人員招聘等社會各個領域中。
(二)羅夏墨跡測試的本質
羅夏認為反應是由原有的記憶和刺激物所引起的感覺這兩者整合而成。即由刺激物引起的感覺同原有心理印象的匹配過程,是一個能在意識層面上的操作。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講,當事人的精神活動總共包含六項認知操作,分為三大階段。階段一為對刺激及其各個部分的視覺輸入和編碼。對刺激以及各個部分進行分類,以及對各個可能被創造出來的潛在反應進行等級評定。階段二是放棄等級較低的潛在反應,放棄其他通不過審查機制的潛在反應。階段三是根據個性特點和風格在剩下的潛在反應中進行選擇。根據當事人心理狀態在剩下的反應中進行選擇。
二、反應領域的具體分類
為了獲得對被試反應更精確和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測驗的信度,首先要對反應進行分類處理。這一步非常重要,分類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后續反應編碼和對整個測驗的結果解釋。
羅夏墨跡測驗的主要反應分類共有四種,每個反應分類又有自己的下位分類。第一種為領域的分類。這是根據被測試者的反應是在墨跡圖像的哪一范圍內進行的反應分類。如,被測試者看到的圖像是墨跡的全體還是部分,若是部分,是大的部分還是小的部分;是普通部分還是異常部分或空白部分。
第二種為決定因素的分類。這是被測試者對墨跡的性質產生反應而決定的反應分類。如,形態、運動、顏色和濃淡都可以成為反應的決定因子。有時,墨跡圖像的形狀、顏色和濃淡能讓人看到不同的東西。墨跡圖像本身并未表示運動或立體的空間,但是被測試者有時卻根據那樣的感覺看到了東西。
第三類是內容的分類。這是由被測者看到什么具體的內容而決定的反應分類。反應的內容包括人、動物、解剖、性、物等。
第四類是平凡性或獨創性反應分類。將最頻繁出現的反應分類為平凡反應(P)。根據檢查者的經驗,在100個記錄中只出現一次的反應分類為獨創反應(O)。多數反應都是平凡反應,而不是獨創反應。
三、符號化編碼和一般符號的解釋
符號化編碼是羅夏墨跡測驗中的一種具體分類過程,是將具有相似特性的反應歸總分類后,給予相同的記號。符號化編碼也是對被測試者反應結果的一個統計處理過程,通過這樣的處理,就能比較明確地知道被測試者的人格特征和其他的一些心理特征。
羅夏墨跡的每個符號都有其具體的意義,因此了解每一個符號的所代表的意義,將對綜合解釋有很大幫助。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關于形態反應(F)
形態反應的質量是指被試作反應的事物與相應墨跡圖版領域的視覺特征相符程度,反應被試的知覺特點與被試的現實檢驗能力。形態反應與自我機能、判斷情緒的控制、智商水平等具有較深的關系,特別是智能評價的有力線索。
(二)關于運動反應(M)
運動反應是對形式知覺和動覺因素的解釋。被試把解釋的對象想象成在運動。對于M,一般賦予下面的意義:
智能,即具有良好形態水準的M反應,是高智能的指標。作M反應,需要在知覺和認知的機能中進行高水平的分化統合;想象力,M反應所表現的程度,表示此人是否能自由地利用想象過程,以豐富對世界的知覺。內部穩定性,在M反應中所顯示出的想象過程,有助于適應,這種適應決定于內部穩定性。負形態水平中的M反應,表示控制力的破壞,不能將內部經驗與外界統合起來。價值體系,M反應表示一種內在的意識價值體系。根據這個價值體系來控制自己的行為,正確地對待滿足或延緩需求的滿足。具有適當量和形態良好的M反應,表示定向與長遠的目標。M反應也可以表現對原始沖動的自我忍耐程度。M和FM反應比較多表示此人能將長遠目標的價值體系與生活沖動統合起來。同時看到人像的能力,與同他人保持良好的共感性的能力有關。自我概念,個人對社會環境的共感性性質,往往反映著他的自我像,所以可以在M反應的性質和內容中找出自我像的線索。
(三)色彩反應(C)
在考察色彩對解釋的影響作用時,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形態色彩反應(FC),主要基于形態,但是也明顯受色彩影響而作出的解釋。FC表示沒有失去感受性并能夠控制情緒沖動,對人、對社會關系都具有穩定性。色彩形態反應(CF),主要是基于墨跡的色彩,但不是完全忽視形態的解釋。表示情緒自發性的同時,又反映了情緒控制的弱點,兒童易出現,在成人則為自我為中心和依賴性的指標。純粹色彩反應(C),由色彩的第一特性聯合而產生的未分化反應。C反映了情緒控制的缺陷,是沖動性、爆發性等的輕微病理、退行的標志。
一般來說,FC形成感通的能力、CF是情感易變性的指標,而C是沖動性的指標。FC的回答越是多于CF的回答,則情感就越是穩定,適應性和形成感通的能力就越強。FC的回答越是接近CF的數量,則被試的心境越容易變化,情緒越不穩定,越是自我中心。
四、羅夏墨跡的應用
RIM一直是臨床心理學界用得最多的測驗之一。對心理門診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機構用RIM。對臨床心理學家的調查也發現,82%以上的人說他們在評估中用RIM。而且綜合系統的測試標準是當今美國和西歐應用最多,也是在美國大學中被講授最多的方法。1997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專業事務委員會授予Exner博士杰出專業貢獻獎。這說明RIM得到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公開承認。美國心理學協會專業事務董事會把RIM看做至今唯一一個最具實力的心理學測量工具。
在美國,羅夏墨跡測驗除用于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外,在臨床心理學的其他分支領域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以司法心理學應用為例,據統計,除了有少于10%的案件對測驗的信度和效度提出疑問外,其余案件均認為羅夏測驗的結果可靠并且有效。
研究證明RIM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途是心理異常的診斷。RIM被證明了精神病患者會在語言表達上有缺陷并且經常做出形狀質量不良的反應。Hilsenroth等的研究還顯示出RIM可以對分裂型人格障礙者進行診斷。Exner發現精神分裂癥指標SCZI能夠鑒別出80%被DSM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當事人,只有12%的來自其他心理障礙患者樣組或是正常人樣組的當事人被錯誤指認。
大部分認為,羅夏墨跡測試的使用者如果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巧,就能從測驗中得到大量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有重要意義的信息。
羅夏墨跡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并不低于其他心理測驗。RIM與范圍廣泛的外顯行為指標都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但RIM的效度隨效標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變化,說明在不同條件下RIM的效度很不一致,但其他測驗如MMPI等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此,至少從已發明的研究中能證明RIM是有效的。
在整個心理測驗領域,投射測驗所面臨的批評,羅夏墨跡測試在這方面可以說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即使它本身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還不足以否定它的價值。在更有效的測量工具開發出來以前,應繼續倡導這一測驗技術。但RIM是一個復雜的測量技術,使用時須遵守相關原則,經驗和技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慶科,戰秉聚.羅夏墨跡測驗的實質[J].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1):71-74.
[2]郭慶科.羅夏墨跡測驗與16PF在人格測量中的對照研究[J].心理科學,1999,22,(6):565-566.
[3]郭慶科,孟慶茂.羅夏墨跡測驗在西方的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4-338.
[4]柳菁.羅夏密墨跡測驗綜合體系在中國心里臨床中的應用及實踐研究[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5]陳雪霞.羅夏墨跡測驗在心理健康評估中的有效性[J].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Donald J. Viglione. (1999).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d-
dressing the Utility of the Rorschach. Psychological Assessm-
【關鍵詞】低幼兒童閱讀 早期閱讀 幼兒閱讀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1-0027-03
【Abstract】Base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from 2005 to 2011, the paper reveal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tatus quo on Early Reading Research, uses subject words, abstract and contents to analyze the studies on, figures out different kinds of research topics, and explores various subjects on this study.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Early Reading Research Review Preschool Children Reading
一、引 言
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低幼兒童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因此低幼兒童閱讀是低幼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鑒于低幼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國外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國,低幼兒童閱讀起步則要晚很多,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并且主要集中在幼兒教育領域。[注1]2011年8月8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由國務院公布,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國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綱要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兒童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其中包括了兒童教育和閱讀。這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低幼兒童閱讀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本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國內該領域近幾年的相關文獻研究情況進行綜述與分析,力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低幼兒童閱讀的研究現狀和研究進展。
二、文獻收集與整體分析
萬方數據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會議紀要、論文、學術成果、學術會議論文的大型網絡數據庫,是與CNKI齊名的中國專業的學術數據庫。
筆者選取萬方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以幼兒閱讀、早期閱讀為題名分別進行檢索,以期獲得比就單個題目進行檢索更為全面的數據。將與幼兒閱讀、早期閱讀無直接相關性的記錄剔除,分別得到511條、373條記錄(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具體分布如表1所示。
2005-2011年期間,以“幼兒閱讀”和以“早期閱讀”為主題的論文數如上表所示,總體上來看,低幼兒童閱讀在學術界并未產生較大的影響,相關研究數量較少,但是對該領域的關注越來越多,文獻整體呈上升趨勢。為了便于分析,將表轉化為折線圖形式,見圖1。
圖1 2005-2011年低幼兒童閱讀情況
對照以上折線圖,可以清晰地看出:①2005-2009年期間,有關低幼兒童閱讀的研究文獻增長較為平緩;2009年以后的文獻增長速度迅猛;②2009年以前,幼兒閱讀和早期閱讀的文獻增長基本持平;而2009年以后,學術界明顯對幼兒閱讀的關注上升。
出現上述兩種現象的原因:近年來,政府、高校、出版社、民間社會公益組織等都在參與低幼兒童閱讀領域,社會各界對低幼兒童閱讀的關注是文獻增長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研究者群體對概念較為清晰的“幼兒閱讀”開始加強研究,這說明了0~6歲兒童,甚至是0~3歲兒童的閱讀問題開始成為熱門話題。
三、研究主題的分類與討論
文獻的研究主題是把握研究文獻內容結構特征的重要標準。探討文獻的研究主題有多種指標。本文將引文分析中的被引用次數作為參照,將被引用超過3次的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提取,依次歸類。在這一梳理的過程中,把握2005-2011年期間低幼兒童閱讀主題研究的幾個方面。
論文文獻的引用與被引用是體現知識內容的使用與繼承,論文的相互利用是由學科領域本身的發展規律和研究活動規律決定的,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吸取他人的經驗來進行,論文文獻之間的引證分析形成了引文分析的基礎。
在引文分析中,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是最基本的統計指標,論文被引用是該文獻的質量、重要性以及影響力的體現,論文的被引次數是衡量論文受同領域研究者關注程度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盡管施引文獻的作者在引用某一文獻時的引用動機具有復雜性和無法量化衡量的特點,高被引并不等于高質量,但是不管是正面引用還是批判性地引用,都屬于科學探索范圍。[注2]多次被引,足以說明被引的論文探討的主題或者內容受到更多的關注,能反映出學科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普萊斯認為在學術論文之間形成的引文網絡結構中,只有極少數論文可視為學科的新的生長點,成為熱門的科學前沿,為利用引文分析探測科學前沿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論基礎。[注3]鑒于引文分析有滯后性的問題,有學者認為:對一個領域內的相對高頻被引用論文進行分析,可以縱覽某一時間段內學科的主要研究主題,結合時間序列分析,能夠預測各研究主題的未來發展趨勢。本文為了分析近幾年低幼兒童閱讀的熱點內容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將2005-2011年7年間被引用超過3次的論文進行統計,并將論文題目及其發表年份一一在表2中進行標注。
將以上13篇文獻的關鍵詞以及被引次數進行抽取,列于表3,表3如下:
根據關鍵詞統計結果,結合被引論文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近7年來我國低幼兒童閱讀研究關注的焦點問題包括:①早期閱讀教育、教學;②早期閱讀內容及形式;③早期閱讀策略;④發展心理學。
四、低幼兒童閱讀研究現狀的分類主題分析
1.顯性主題分析
(1)低幼兒童早期閱讀教育、教學。我國的低幼兒童閱讀研究起步較晚,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研究領域主要分布在幼兒教育方面。與國外低幼兒童閱讀教育相比,我國對早期閱讀不是興趣本位,而是教育本位。相關文獻中多次提到“教育”、“教學”、“培養”等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讓低幼兒童學到一定的具體內容。事實上,低幼兒童閱讀是著力塑造低幼兒童對閱讀的熱愛,培養一種終身受益的習慣,不具備任何功利性的潛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方式。從文獻研究方面來看,大部分研究關注閱讀教育教學,與我國的社會現實及教育現狀有關。
(2)低幼兒童閱讀內容及形式。幼兒文學是近幾年低幼兒童閱讀研究中比較熱門的關鍵詞,與之對應的還有幼兒文學的語言特點、幼兒文學類書刊的材料等。就低幼兒童閱讀而言,憑借成年人的語言,憑借圖畫、色彩、線條,憑借把書籍當作玩具,來進行“閱讀”的活動過程。低幼兒童拿到書本以后,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以對待玩具的方式對待書刊,進行搬動、撕扯、翻轉等。這些都有助于后期真正閱讀的有益探索。讓低幼兒童通過豐富的色彩和簡單的圖畫,增強對閱讀的興趣。近幾年的研究中,已經有學者提出閱讀內容及形式的多樣性,但具體展開詳盡闡述的內容并不多。
(3)低幼兒童閱讀策略。2005-2011年的低幼兒童閱讀文獻中,多以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為探討對象,從被引文獻的關鍵詞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到,關于社區教育的探討幾乎沒有。社區可利用的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包括博物館資源、圖書館資源、美術館文化館資源等。在社區,除了這些場所,還有對應的人力資源,比如圖書館工作人員,他們同樣有較為豐富的閱讀策略指導。《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對于兒童閱讀和圖書館服務給予了較多關注,更強調兒童權利、兒童優先和兒童參與原則并指出在制定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配置公共資源等方面要優先考慮兒童的利益和需求。在以后的研究中,學者可以在為低幼兒童閱讀服務方面,加強對社區公共圖書館的研究。
(4)兒童心理學。關注低幼兒童閱讀,研究低幼兒童心理學是很有必要的。幼兒與成人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成人應如何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閱讀素材和閱讀方式,提高閱讀的效益及樂趣。在文獻梳理過程中,本文發現行為主義學派和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在低幼兒童閱讀中被多次提及;而羅杰斯的“自我理論”、語言強化說、信息的識別及選擇理論、埃里克森的個性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等是非常重要的低幼兒童閱讀心理學理論依據。
2.隱形主題分析
閱讀是和圖書館分不開的。任何年齡段的閱讀,都與圖書館有著緊密的關系。低幼兒童是特殊的人群,比起成年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去圖書館,但這不能成為圖書館忽略的一個群體。《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第四部分內容為“兒童與社會環境”。這部分內容中指出:要為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增加社區圖書館和農村流動圖書館數量,公共圖書館設兒童閱覽室或圖書角,有條件的縣(市、區)建兒童圖書館;“農家書屋”配備一定數量的兒童圖書;廣泛開展圖書閱讀活動,鼓勵和引導兒童主動讀書。[注4]綱要給圖書館人,尤其是負責兒童閱讀的圖書館人提出了要求。
在進行完基本的文獻分析后,本文再利用萬方數據庫檢索了2009-2011年間有關圖書館對低幼兒童閱讀研究的文獻情況。以“圖書館”和“早期閱讀”進行檢索,獲得8篇文獻;以“圖書館”和“幼兒閱讀”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得4篇文獻。去掉重復文獻兩篇,結果為10篇文獻,其中載于CSSCI期刊上的文獻為3篇。
從表4文獻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結果:低幼兒童閱讀開始受到圖書館界的關注,雖然目前進行研究的還不是超大規模的,但是核心期刊上已經開始刊載有關該主題的論文,并且比例非常可觀(從本來的簡略研究中得到的數據是30%)。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被引論文的分析,得出了近七年來我國低幼兒童閱讀關注的四個主要領域:低幼兒童閱讀教學、教育;低幼兒童閱讀的內容及形式;低幼兒童閱讀策略;發展心理學。分析結果與我國目前對低幼兒童閱讀的實際狀況比較符合。另外,本文還分析了圖書館與低幼兒童閱讀的關系。低幼兒童閱讀是一場讀書文化運動,需要圖書館界的積極加入。從情況來看,圖書館界已開始在該領域展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選取的年份較短,論文數量較少。
注 釋
1 張慧麗.中美圖書館兒童早期閱讀研究綜述[J].圖書與情報,2011(2):2~6
2 劉俊婉.杰出科學家論文影響力的社會年齡分析[J].情報學報,2010(1):121~127
3 劉則淵等.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公共空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居住空間以外常去的第二個生活空間,而且相比居住環境人流量、使用量更大,在強調設計的功能性以及實用性的同時,也更加重視設計的人性化和什么情趣,所以有關色彩的設計便必不可少,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空間環境中也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便簡要分析了下色彩在公共空間的應用及影響。
公共空間的定義
公共空間,狹義是指那些供人們日常生活及交往交流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大概包括街道、廣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園、體育場地等。廣義是指不僅僅只是個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進入空間的人們,以及展現在空間之上的廣泛參與、交流與互動。這些活動大致包括公眾自發的日常文化休閑活動,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會。根據不同類型分為:商業空間、辦公空間、餐飲空間、醫療空間、觀演空間等。
色彩對空間設計的重要性
要做好一個好的空間設計,首先不光要考慮人體工程學的應用,以及家具及設施的設計擺放等等一系列問題,整體空間的色彩也是應該要著重考慮的一問題。由于現代色彩學的發展,人們對色彩功能及作用的認知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空間設計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有經驗的設計師十分注重色彩在空間設計的作用,重視色彩對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他們利用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受,來創造富有個性、層次、秩序與情調的環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是空間設計中最為生動、最為活躍的因素,是空間設計的靈魂所在。
空間設計色彩應考慮的問題
1.考慮空間的方位環境。所處的環境不同,所接受的自然光線或者人造光線也不同,光線會對色彩造成一定程度的變化。
2.考慮空間的大小、形成。有些色彩會擴大或縮小空間,在設計中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考慮配色的使用。如在室內設計中,大面積使用了藍白色調做為主題,那在一些小的裝飾品上就不能使用太過于跳脫的顏色,以免破壞整體的氛圍。
4.考慮使用空間的人群。每個年齡段的人群對于色彩的喜好各不相同,在做空間設計的同時,應著重考慮使用人群的喜好,避免給使用人群帶來不適感。
5.空間的使用目的。例如教室中不應使用太過于鮮艷跳躍的顏色,因為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
色彩帶給人的物理效應
色彩不光直接帶給人們直觀的視覺色彩,在心理上也會帶給人們一定的物理性質感受。比如冷暖,輕重,前后等等。這不光是色彩本身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也是色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對比感受。我總結一下大概把其分為四種效應。
1.溫度感。在色彩學中,根據不同的色相,把色彩分為暖色、冷色和溫色三種。按照色盤的位置順時針數,從紅紫色、紅色、橙色到黃綠色為暖色,其中以橙色為最暖。從藍紫色、藍色到藍綠色為冷色,以藍色為最冷。其余為溫色。
2.距離感。在色彩學中,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突出、前進、接近的效果。冷色系和明度暗的色彩則具有后退、凹進的效果。
3.重量感。在色彩學中,色彩的重量一般取決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明度和純度越高,顯得越輕,反之則會顯得越沉重。
4.尺度感。在色彩學中,色彩對于物體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兩個因素。暖色及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擴散作用,所以空間或物體會顯得很大,冷色及明度低的色彩則具有聚集、聚攏的作用,所有空間或物體會顯得比較小。
色彩除了能帶給人們冷暖、遠近、輕重等等一系列物理反應,在生理和心理上也能帶給人們一定程度的聯想。例如紅色,它能一定程度的刺激神經,過多接觸會使人焦躁,疲勞,像上面提到的教室空間中,就不宜過多的使用紅色。橙色則會帶給人們活力以及食欲的聯想,所以多用于餐飲空間。黃色有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但具有不穩定性,辦公空間中不宜過多使用。綠色則有助于消化和鎮靜情緒等等。
部分公共空間色彩分析
1.辦公空間:辦公空間主要包括行政辦公樓和商業辦公樓內部的辦公室,會議室以及報告廳的室內設計。經統計對比發現大多數辦公空間在選擇色彩時最好不會選擇太過于明亮艷麗的顏色,例如紅色橙色,因為這些顏色在心理學上都會一定程度帶給人們過多的神經刺激,令人精神疲憊。純白色的墻體也使用較少,因為長時間的看白色會給人的眼睛帶來一定的負擔,就和滑雪場經常出現的雪盲現象是一個道理。這種時候可以選擇采用淺藍色來裝飾空間,因為藍色有使人沉靜,安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對職員們進行工作作業起到促進作用。
2.餐飲空間:餐飲空間主要包括中西餐廳,食堂以及室內會餐廳設計。經統計對比發現餐飲空間在選擇色彩時一般不會過多使用綠色,因為如果長期處于綠色的環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影響胃液分泌,食欲減退。而一些快餐店,如肯德基,麥當勞等,在選擇顏色上則會選擇紅色或橙色,這是因為這類顏色有刺激神經的作用,會在心理上給人一種急躁,活力,快速的感覺,使就餐人群不自覺加快就餐速度,增加營業利潤。
3.醫療空間:醫療空間主要包括城市內各類醫院及中小型診所,這類空間在顏色選用上大多選用白色,因為白色會在心理上給人一種干凈純潔的感覺,讓人心懷美好的希望,很符合醫院的整體氛圍以及想對外展示的精神。
“積極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馬斯洛(A.H.Maslow)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該書中的標題為“走向積極心理學”[2]。但是并沒有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會上明確提出把積極心理學作為自己任職的主要任務時,才開始使積極心理學走上了人類的視野[3]。2004年出版的《現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學史家、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之一[4]。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意義
1.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
積極心理學和傳統主流心理學相比:傳統主流心理學是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現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只關注到一部分人群,無法廣泛性地服務于普通的大眾學生[5]。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概論、交往心理和調適、情緒紛擾與控制、戀愛心理與調適、學習心理與調適等多方面內容的課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幸福感主要是體現于生活質量和積極品質感受,這種幸福感的主要是個體的自我實現體現如何與生活質量的一種協調。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是否個體感到幸福,有沒有幸福感[7]。這也是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和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感受[7]。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是探討人類的幸福感、積極品德、愉悅感,研究積極品質和積極情感體驗[8]。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資源不足、出現就業難,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巨大差距會導致大學生的沒有幸福感。從而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是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
2.以積極心理學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前主要關注的是消極心理學的方面,主要內容是對個體現存的心理問題的診斷與治療,解析心理異常現象,側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9]。積極心理學是以注重大學生個體內心潛能的激發,培養積極的品質,如個體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思維、積極的品質等;現階段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目標[10]。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把目光聚集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理性的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的不同,以積極向上的品質來自我調整,以堅忍不拔的意志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生活和危機時,能夠積極面對,自我調整心理問題。這是積極心理學在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3.以積極心理學理論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就算意識到了心理障礙也不愿意主動咨詢并尋求幫助,而學校對這些現象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過在一定區域開展心理學講座、建立咨詢室、情緒發泄屋等。這些工作卻沒有帶給學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學生接受了負面的影響。所以,要以積極心理學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建立積極向上的品質與態度,注重個體的生活態度與幸福感,幫助學生以積極向上態度的面對外在環境和挫折,以完善個體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認為在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以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心理特點來使大學生參加各種心理劇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與他人分享的愉悅,使大學生的有一個良好的的情感體驗,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發展。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中顯示重要地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個人成長與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養全方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啟到了重要作業。現階段是利用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建立學生自信與自尊,對社會現狀與生活質量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從而促進個體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作者:劉宗利 劉宗順 孫佳慧 曹華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
[3]劉劍.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04:152.
[5]葉昇堯.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161
[6]裴利華.模糊數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測評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8]卡爾.積極心理學[M].丁丹,譯.第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96-197.
【關鍵詞】企業形象;視覺設計;情感化
1.引言
企業視覺形象關系到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目標。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當代消費社會的需求不再僅僅停留在實用功能的層面,而更加注重精神內涵。在企業視覺形象設計中,關懷消費者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可以增加企業的附加價值與親和力,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情感依賴。論文從情感關懷的角度,思考現代企業視覺形象設計應用,通過理論闡釋與實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情感化設計導入企業視覺形象的應用。
2.企業視覺形象設計與情感化設計的概念
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個體的特征向社會公眾展示與傳播,在市場環境中形成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就是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簡稱CIS。CIS作為一個整體機制,由三部分構成: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簡稱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簡稱VI。
其中,企業視覺識別系統(VI)是CIS的視覺傳遞形式,也是最外在、最有效、最直接、最具有傳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論文所探討的問題正是透過視覺符號的情感化設計來傳達企業精神與經營理念,有效地打造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和形象。
情感化理念源于認知心理學領域。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響著人的感知、行為和思維。情感化設計是指設計需要符合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尊重消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保持設計科學合理的同時,注入情感化的因素。
企業視覺識別(VI)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基礎識別部分(BE)和應用識別部分(AE)。
其中,基礎識別部分主要包括標志圖形、標準字體、標準色彩、象征圖形、標準組合,是整個VI設計最核心的部分,應用識別部分主要包括基礎識別部分在辦公用品、環境識別、交通工具、大眾傳播、商品包裝、職業服裝、出版印刷、專賣及商場等中的應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企業視覺形象關系到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目標。假如消費者走進超市,需要購買一瓶飲料,發現產品上沒有品牌,沒有標志,標準字及標準色,那還有什么心情去購買呢?這就體現出企業視覺形象的重要性了:
獨特的企業視覺形象,能確保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企業有了自己的標志、企業色以及標準字就不會淹沒于商海之中。
企業特有的視覺符號系統,可以更好的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使之產生依賴性,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品牌忠誠度。
良好的企業視覺形象,可以提高內部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提高企業的士氣,形成更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3.情感化設計的發展及重要價值
(1)情感化設計的溯源及發展
隨著消費社會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設計的需求不僅停留在物質功能層面,而更強調精神內涵與象征意義時,情感化設計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唐納德?A?諾曼最早在《情感化設計》中,闡述了情感在設計中所處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他站在“以人為中心”的角度去探索設計與情感的關系,運用設計心理學分析了人類情感的多樣性,解釋了人的情感與產品、環境之間的微妙關系。
當代情感化設計更注重情感和形式之間的關系,不再以使用功能為唯一的目的,注重在思想層面所承載的含義以及對人心理的影響,這正符合了現代人在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基礎上,對高品質精神生活的訴求。
情感化的應用在當今設計界中是必不可少的,譬如在家具設計、環境設計、用戶界面設計中多有體現。例如國外剝玉米粒的器具,造型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拿在手里非常的舒適;細磨砂的材質增加摩擦力使之不易滑落;半透明的顏色可以讓消費者清晰的看到剝落的玉米粒,不僅使用方便,又能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需求。
在多元文化語境下,情感化設計理念必會繼人機設計、后現代設計、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之后掀起一次設計的新浪潮。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進入了快節奏的數字信息時代。新技術、新媒體的不斷推陳出新,將呈現具有數字化特質的情感體驗,造成情感化設計的新拓展。
(2)情感化設計的意義與作用
這是一個過剩的消費時代,消費者更加重視個性的滿足,精神的愉悅,企業的品牌價值是否符合自己的理念、品位和喜好。將情感因素融入企業視覺形象設計中,借助標志、標準色、象征圖形及其的應用,喚起消費者的情感體驗和心理共鳴,這是企業視覺形象設計者的動力和目標,也是企業視覺形象蓬勃發展的源泉。
4.情感化設計在企業視覺形象中的導入
有證據表明,令消費者感到快樂的物品能夠使之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這就說明,能夠通過設計傳達情感的前提條件,是要有一個能系統的表達它的媒介,也就是情感對象。VI設計的情感對象直接就是企業視覺形象,但有時也可能是這種形象所描述的問題和情景,或者人們通過形象所聯想到的事物和意境。
(1)情感化設計在VI基礎識別部分的體現
企業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象征圖形、標準組合等基礎設計項目,是企業形象的核心部分。下面通過案例來分析情感化設計在其中的體現。
1)企業標志
企業標志是企業的象征與識別符號,是VI的核心基礎。企業標志與情感化設計的結合,可以通過簡練的造型,生動的形象傳達出企業的信息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
麥當勞作為世界快餐連鎖巨頭,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獨特的企業視覺形象戰略。標志采用金黃色的“金弓”(M),像兩扇打開的黃金拱門,弧線的造型讓人感覺渾圓溫暖,同時漸變的顏色帶給人柔和的氛圍,象征著歡樂和美味,使消費者從心理上感覺到食用這種快餐會帶來情感的愉悅。
2)標準字體
企業的標準字體包括中文、英文或其他文字字體,是根據企業名稱、企業品牌和企業地址來進行設計的。加入情感化設計的標準字體更有明確的說明性和品牌祈求力。
如海爾集團的標志。新標志的設計核心是速度。風格是:簡約和充滿活力。在字母中“a”中減少了一個彎,“r”中減少了一個分支,以簡約的結構表現企業應對全球市場有更快的反應速度。
3)企業標準色
企業的標準色彩是用來象征企業理念,并應用在視覺識別設計各媒介的指定色彩。情感化的企業標準色設計,可體現出企業的屬性與抽象情感。
不同的色彩會影響人們的情緒、性情和行為。比如,信息工業類企業標志多采用藍色,表現理性和智慧;飲食行業的標準色多為暖色,可以刺激消費者的味覺,誘導消費者購買;服務娛樂行業多為黃色,可以使人感到歡快和光明。
(2)情感化設計在VI應用識別部分的體現
企業視覺的應用識別部分是直接與受眾接觸的視覺要素,是基礎系統的延續,通過這些要素的視覺塑造,能夠有力的保證企業視覺印象的傳達。
1)廣告媒介應用
廣告形式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廣泛的范圍將企業信息傳達出去,不僅可以樹立企業形象,而且能有效地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
網絡廣告媒介主要是指網站而言,網絡標識、文字、色彩、動畫、排版中都滲透著情感交流,是VI基礎識別部分的具體應用。
如Google搜索引擎的標志。最初的設計應用了三原色的概念,鎖在一起的圓圈代表了多文化和多國家的概念。Google的搜索主頁上,每逢節慶日,標識會進行變形以及更變顏色,塑造出符合節日氣氛的新應用。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Google根據中國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創作出的網絡標識應用。紫色和白色閃亮的星星渲染出一種宇宙神秘的氣氛,姿態優美的嫦娥以及背景那淡淡黃色的月亮,烘托出節日的幸福與溫馨。在中秋這個團圓的節日里,當有東方文化背景的人打開Google的網頁時,看到這樣的一副畫面,肯定會感到心情上的愉悅,對Google產生好感與信任。
2)辦公用品應用
企業視覺形象在辦公用品中的設計制作,應充分體現出強烈的統一性和規范化,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并表現出企業的獨特風格。
如“DEMANET”的標志,首字母“D”的設計復古、唯美。將其中的基本元素進行提取,重新組合,構造成新的圖案,應用在辦公信紙信封上。這樣的應用既不失原本標志的特征,又能更加豐富多變的體現出企業視覺形象的特色。
3)服裝服飾應用體現
企業視覺形象在服裝服飾中的應用,既可以提高企業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又具有宣傳其文化、精神與理念的重要作用。
如路易?威登標志,最先是以灰色帆布作為其服飾布料的,后來用名字的簡寫L及V配合花朵圖案,設計出至今蜚聲國際的交織字母粗帆布樣式。近年來四瓣花形和正負鉆石組合圖案遇上變化多端的奇幻色彩,更是扭轉了人們對LV只講經典不談潮流的視覺印象,拉近了與消費者之間的心理關系。
5.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明顯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企業視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企業特色的重要載體。當代消費社會的需求不再僅僅停留在實用功能的層面,而更加注重精神內涵。本文探討消費者的情感,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要,將企業視覺形象設計與情感化設計相結合,能增強企業對消費者的親和力,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促進企業形象的樹立和深化。這是企業視覺形象設計者的動力和目標,也是企業視覺形象蓬勃發展的源泉。
參考文獻
[1]柳沙.設計藝術心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美]諾曼著.付秋芳,程進三譯.情感化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