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4 19:32: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源技術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從以低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傳統電力電子學,向以高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現代電力電子學方向轉變。電力電子技術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發展先后經歷了整流器時代、逆變器時代和變頻器時代,并促進了電力電子技術在許多新領域的應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集高頻、高壓和大電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導體復合器件,表明傳統電力電子技術已經進入現代電力電子時代。
1.1整流器時代
大功率的工業用電由工頻(50Hz)交流發電機提供,但是大約20%的電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費的,其中最典型的是電解(有色金屬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電解)、牽引(電氣機車、電傳動的內燃機車、地鐵機車、城市無軌電車等)和直流傳動(軋鋼、造紙等)三大領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夠高效率地把工頻交流電轉變為直流電,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閘管的開發與應用得以很大發展。當時國內曾經掀起了-股各地大辦硅整流器廠的熱潮,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導體廠家就是那時的產物。
1.2逆變器時代
七十年代出現了世界范圍的能源危機,交流電機變頻惆速因節能效果顯著而迅速發展。變頻調速的關鍵技術是將直流電逆變為0~100Hz的交流電。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隨著變頻調速裝置的普及,大功率逆變用的晶閘管、巨型功率晶體管(GTR)和門極可關斷晶閘管(GT0)成為當時電力電子器件的主角。類似的應用還包括高壓直流輸出,靜止式無功功率動態補償等。這時的電力電子技術已經能夠實現整流和逆變,但工作頻率較低,僅局限在中低頻范圍內。
1.3變頻器時代
進入八十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集成電路技術的精細加工技術和高壓大電流技術有機結合,出現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問世,導致了中小功率電源向高頻化發展,而后絕緣門極雙極晶體管(IGBT)的出現,又為大中型功率電源向高頻發展帶來機遇。MOSFET和IGBT的相繼問世,是傳統的電力電子向現代電力電子轉化的標志。據統計,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上已達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電力電子領域巳成定論。新型器件的發展不僅為交流電機變頻調速提供了較高的頻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現代電子技術不斷向高頻化發展,為用電設備的高效節材節能,實現小型輕量化,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2.現代電力電子的應用領域
2.1計算機高效率綠色電源
高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帶領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同時也促進了電源技術的迅速發展。八十年代,計算機全面采用了開關電源,率先完成計算機電源換代。接著開關電源技術相繼進人了電子、電器設備領域。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提出綠色電腦和綠色電源。綠色電腦泛指對環境無害的個人電腦和相關產品,綠色電源系指與綠色電腦相關的高效省電電源,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l992年6月17日“能源之星"計劃規定,桌上型個人電腦或相關的設備,在睡眠狀態下的耗電量若小于30瓦,就符合綠色電腦的要求,提高電源效率是降低電源消耗的根本途徑。就目前效率為75%的200瓦開關電源而言,電源自身要消耗50瓦的能源。
2.2通信用高頻開關電源
通信業的迅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通信電源的發展。高頻小型化的開關電源及其技術已成為現代通信供電系統的主流。在通信領域中,通常將整流器稱為一次電源,而將直流-直流(DC/DC)變換器稱為二次電源。一次電源的作用是將單相或三相交流電網變換成標稱值為48V的直流電源。目前在程控交換機用的一次電源中,傳統的相控式穩壓電源己被高頻開關電源取代,高頻開關電源(也稱為開關型整流器SMR)通過MOSFET或IGBT的高頻工作,開關頻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圍內,實現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幾年,開關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斷擴大,單機容量己從48V/12.5A、48V/20A擴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設備中所用集成電路的種類繁多,其電源電壓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電系統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頻DC-DC隔離電源模塊,從中間母線電壓(一般為48V直流)變換成所需的各種直流電壓,這樣可大大減小損耗、方便維護,且安裝、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裝在標準控制板上,對二次電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斷增加,通信電源容量也將不斷增加。
2.3直流-直流(DC/DC)變換器
DC/DC變換器將一個固定的直流電壓變換為可變的直流電壓,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無軌電車、地鐵列車、電動車的無級變速和控制,同時使上述控制獲得加速平穩、快速響應的性能,并同時收到節約電能的效果。用直流斬波器代替變阻器可節約電能(20~30)%。直流斬波器不僅能起調壓的作用(開關電源),同時還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電網側諧波電流噪聲的作用。
通信電源的二次電源DC/DC變換器已商品化,模塊采用高頻PWM技術,開關頻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為5W~20W/in3。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要求電源模塊實現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斷提高開關頻率和采用新的電路拓撲結構,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產了采用零電流開關和零電壓開關技術的二次電源模塊,功率密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2.4不間斷電源(UPS)
不間斷電源(UPS)是計算機、通信系統以及要求提供不能中斷場合所必須的一種高可靠、高性能的電源。交流市電輸入經整流器變成直流,一部分能量給蓄電池組充電,另一部分能量經逆變器變成交流,經轉換開關送到負載。為了在逆變器故障時仍能向負載提供能量,另一路備用電源通過電源轉換開關來實現。
現代UPS普遍了采用脈寬調制技術和功率M0SFET、IGBT等現代電力電子器件,電源的噪聲得以降低,而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微處理器軟硬件技術的引入,可以實現對UPS的智能化管理,進行遠程維護和遠程診斷。
目前在線式UPS的最大容量已可作到600kVA。超小型UPS發展也很迅速,已經有0.5kVA、lkVA、2kVA、3kVA等多種規格的產品。
2.5變頻器電源
變頻器電源主要用于交流電機的變頻調速,其在電氣傳動系統中占據的地位日趨重要,已獲得巨大的節能效果。變頻器電源主電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頻電源通過整流器變成固定的直流電壓,然后由大功率晶體管或IGBT組成的PWM高頻變換器,將直流電壓逆變成電壓、頻率可變的交流輸出,電源輸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驅動交流異步電動機實現無級調速。
國際上400kVA以下的變頻器電源系列產品已經問世。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東芝公司最先將交流變頻調速技術應用于空調器中。至1997年,其占有率已達到日本家用空調的70%以上。變頻空調具有舒適、節能等優點。國內于9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變頻空調,96年引進生產線生產變頻空調器,逐漸形成變頻空調開發生產熱點。預計到2000年左右將形成。變頻空調除了變頻電源外,還要求有適合于變頻調速的壓縮機電機。優化控制策略,精選功能組件,是空調變頻電源研制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2.6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
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是一種高性能、高效、省材的新型焊機電源,代表了當今焊機電源的發展方向。由于IGBT大容量模塊的商用化,這種電源更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逆變焊機電源大都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直流(AC-DC-AC-DC)變換的方法。50Hz交流電經全橋整流變成直流,IGBT組成的PWM高頻變換部分將直流電逆變成20kHz的高頻矩形波,經高頻變壓器耦合,整流濾波后成為穩定的直流,供電弧使用。
由于焊機電源的工作條件惡劣,頻繁的處于短路、燃弧、開路交替變化之中,因此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的工作可靠性問題成為最關鍵的問題,也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采用微處理器做為脈沖寬度調制(PWM)的相關控制器,通過對多參數、多信息的提取與分析,達到預知系統各種工作狀態的目的,進而提前對系統做出調整和處理,解決了目前大功率IGBT逆變電源可靠性。
國外逆變焊機已可做到額定焊接電流300A,負載持續率60%,全載電壓60~75V,電流調節范圍5~300A,重量29kg。
2.7大功率開關型高壓直流電源
大功率開關型高壓直流電源廣泛應用于靜電除塵、水質改良、醫用X光機和CT機等大型設備。電壓高達50~l59kV,電流達到0.5A以上,功率可達100kW。
自從70年代開始,日本的一些公司開始采用逆變技術,將市電整流后逆變為3kHz左右的中頻,然后升壓。進入80年代,高頻開關電源技術迅速發展。德國西門子公司采用功率晶體管做主開關元件,將電源的開關頻率提高到20kHz以上。并將干式變壓器技術成功的應用于高頻高壓電源,取消了高壓變壓器油箱,使變壓器系統的體積進一步減小。
國內對靜電除塵高壓直流電源進行了研制,市電經整流變為直流,采用全橋零電流開關串聯諧振逆變電路將直流電壓逆變為高頻電壓,然后由高頻變壓器升壓,最后整流為直流高壓。在電阻負載條件下,輸出直流電壓達到55kV,電流達到15mA,工作頻率為25.6kHz。
2.8電力有源濾波器
傳統的交流-直流(AC-DC)變換器在投運時,將向電網注入大量的諧波電流,引起諧波損耗和干擾,同時還出現裝置網側功率因數惡化的現象,即所謂“電力公害”,例如,不可控整流加電容濾波時,網側三次諧波含量可達(70~80)%,網側功率因數僅有0.5~0.6。
電力有源濾波器是一種能夠動態抑制諧波的新型電力電子裝置,能克服傳統LC濾波器的不足,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諧波抑制手段。濾波器由橋式開關功率變換器和具體控制電路構成。與傳統開關電源的區別是:(l)不僅反饋輸出電壓,還反饋輸入平均電流;(2)電流環基準信號為電壓環誤差信號與全波整流電壓取樣信號之乘積。
2.9分布式開關電源供電系統
分布式電源供電系統采用小功率模塊和大規模控制集成電路作基本部件,利用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組成積木式、智能化的大功率供電電源,從而使強電與弱電緊密結合,降低大功率元器件、大功率裝置(集中式)的研制壓力,提高生產效率。
八十年代初期,對分布式高頻開關電源系統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變換器并聯技術的研究上。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高頻功率變換技術的迅述發展,各種變換器拓撲結構相繼出現,結合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功率元器件技術,使中小功率裝置的集成成為可能,從而迅速地推動了分布式高頻開關電源系統研究的展開。自八十年代后期開始,這一方向已成為國際電力電子學界的研究熱點,論文數量逐年增加,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分布供電方式具有節能、可靠、高效、經濟和維護方便等優點。已被大型計算機、通信設備、航空航天、工業控制等系統逐漸采納,也是超高速型集成電路的低電壓電源(3.3V)的最為理想的供電方式。在大功率場合,如電鍍、電解電源、電力機車牽引電源、中頻感應加熱電源、電動機驅動電源等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高頻開關電源的發展趨勢
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及各種電源系統中,開關電源技術均處于核心地位。對于大型電解電鍍電源,傳統的電路非常龐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頓開關電源技術,其體積和重量都會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極大提高電源利用效率、節省材料、降低成本。在電動汽車和變頻傳動中,更是離不開開關電源技術,通過開關電源改變用電頻率,從而達到近于理想的負載匹配和驅動控制。高頻開關電源技術,更是各種大功率開關電源(逆變焊機、通訊電源、高頻加熱電源、激光器電源、電力操作電源等)的核心技術。
3.1高頻化
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表明,電氣產品的變壓器、電感和電容的體積重量與供電頻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當我們把頻率從工頻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話,用電設備的體積重量大體下降至工頻設計的5~l0%。無論是逆變式整流焊機,還是通訊電源用的開關式整流器,都是基于這一原理。同樣,傳統“整流行業”的電鍍、電解、電加工、充電、浮充電、電力合閘用等各種直流電源也可以根據這一原理進行改造,成為“開關變換類電源”,其主要材料可以節約90%或更高,還可節電30%或更多。由于功率電子器件工作頻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許多原來采用電子管的傳統高頻設備固態化,帶來顯著節能、節水、節約材料的經濟效益,更可體現技術含量的價值。
3.2模塊化
模塊化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塊化,其二是指電源單元的模塊化。我們常見的器件模塊,含有一單元、兩單元、六單元直至七單元,包括開關器件和與之反并聯的續流二極管,實質上都屬于“標準”功率模塊(SPM)。近年,有些公司把開關器件的驅動保護電路也裝到功率模塊中去,構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塊(IPM),不但縮小了整機的體積,更方便了整機的設計制造。實際上,由于頻率的不斷提高,致使引線寄生電感、寄生電容的影響愈加嚴重,對器件造成更大的電應力(表現為過電壓、過電流毛刺)。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開發了“用戶專用”功率模塊(ASPM),它把一臺整機的幾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裝到一個模塊中,使元器件之間不再有傳統的引線連接,這樣的模塊經過嚴格、合理的熱、電、機械方面的設計,達到優化完美的境地。它類似于微電子中的用戶專用集成電路(ASIC)。只要把控制軟件寫入該模塊中的微處理器芯片,再把整個模塊固定在相應的散熱器上,就構成一臺新型的開關電源裝置。由此可見,模塊化的目的不僅在于使用方便,縮小整機體積,更重要的是取消傳統連線,把寄生參數降到最小,從而把器件承受的電應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開關電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慮,一般采用多個獨立的模塊單元并聯工作,采用均流技術,所有模塊共同分擔負載電流,一旦其中某個模塊失效,其它模塊再平均分擔負載電流。這樣,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況下滿足了大電流輸出的要求,而且通過增加相對整個系統來說功率很小的冗余電源模塊,極大的提高系統可靠性,即使萬一出現單模塊故障,也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工作,而且為修復提供充分的時間。
3.3數字化
在傳統功率電子技術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擬信號來設計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電力電子技術完全是建立在模擬電路基礎上的。但是,現在數字式信號、數字電路顯得越來越重要,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日趨完善成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優點:便于計算機處理控制、避免模擬信號的畸變失真、減小雜散信號的干擾(提高抗干擾能力)、便于軟件包調試和遙感遙測遙調,也便于自診斷、容錯等技術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對于各類電路和系統的設計來說,模擬技術還是有用的,特別是:諸如印制版的布圖、電磁兼容(EMC)問題以及功率因數修正(PFC)等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模擬技術的知識,但是對于智能化的開關電源,需要用計算機控制時,數字化技術就離不開了。
3.4綠色化
電源系統的綠色化有兩層含義:首先是顯著節電,這意味著發電容量的節約,而發電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節電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其次這些電源不能(或少)對電網產生污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對此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如IEC555、IEC917、IECl000等。事實上,許多功率電子節電設備,往往會變成對電網的污染源:向電網注入嚴重的高次諧波電流,使總功率因數下降,使電網電壓耦合許多毛刺尖峰,甚至出現缺角和畸變。20世紀末,各種有源濾波器和有源補償器的方案誕生,有了多種修正功率因數的方法。這些為2l世紀批量生產各種綠色開關電源產品奠定了基礎。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是開關電源技術發展的基礎。隨著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和適于更高開關頻率的電路拓撲的不斷出現,現代電源技術將在實際需要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在傳統的應用技術下,由于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而使開關電源的性能受到影響。為了極大發揮各種功率器件的特性,使器件性能對開關電源性能的影響減至最小,新型的電源電路拓撲和新型的控制技術,可使功率開關工作在零電壓或零電流狀態,從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頻率,提高開關電源工作效率,設計出性能優良的開關電源。
總而言之,電力電子及開關電源技術因應用需求不斷向前發展,新技術的出現又會使許多應用產品更新換代,還會開拓更多更新的應用領域。開關電源高頻化、模塊化、數字化、綠色化等的實現,將標志著這些技術的成熟,實現高效率用電和高品質用電相結合。這幾年,隨著通信行業的發展,以開關電源技術為核心的通信用開關電源,僅國內有20多億人民幣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國內外一大批科技人員對其進行開發研究。開關電源代替線性電源和相控電源是大勢所趨,因此,同樣具有幾十億產值需求的電力操作電源系統的國內市場正在啟動,并將很快發展起來。還有其它許多以開關電源技術為核心的專用電源、工業電源正在等待著人們去開發。
參考文獻
(l)林渭勛:淺談半導體高頻電力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選編,浙江大學,384-390,1992
(2)季幼章: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發展電源技術應用,電源技術應用,N0.2,l998
案例教學法的可行性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工程生產實際給出若干案例,學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組,在教師地引導下組織文獻查閱、研究和討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案例的設計后,通過報告的形式匯報研究成果,匯報完成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掘者,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十分突出,大大改善了教學效果,因此已經在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6,7]電力電子技術在工業生產和國民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綜合了電子技術、電路、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因此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綜合性。同時,“電力電子技術”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必須重視實踐性教學。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達到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改善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新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為:1.提出課題(案例)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課題小組,小組可由教師劃定,學生也可以自由組合。根據“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要求,選取實踐性較強的5個案例,分配給5個課題小組,每個小組負責1個課題,課題的選擇由各組自行協商。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電力電子技術”,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需注意案例的難度,案例不能過于簡單,需具有挑戰性,但也不能難度過大,占用學生過多的時間,甚至令學生失去興趣。經過實踐,筆者給出的第一批5個案例為:級聯式晶閘管整流器的設計、高功率因數PWM整流器的設計、SPWM逆變電源的設計、矩形波交流電源的設計、高頻高壓脈沖電源的設計。當然,案例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向上一屆學生索要案例設計結果,同時考慮到電力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每一屆教學中都將對案例進行修改或更換.2.研究學習各課題小組根據案例的要求,進行分工合作,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判斷案例涉及教材中的哪部分章節的內容,深入閱讀教材,然后根據教師提供的文獻資料及學習方法,通過圖書館、期刊網等文獻檢索工具的幫助,查閱相關文獻,對課題進行拓展學習。由于課題涉及的電路、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理論較多,需要學生閱讀較多的文獻。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經常溝通和討論,并進行材料的整合并為報告做準備。3.仿真研究由于學時以及實驗條件所限,學生無法對每個設計出的電路進行實驗研究,為了檢驗設計結果的正確性,可采用仿真驗證的方法。目前,有多種仿真軟件可以仿真電力電子電路,其中最常用的是Matlab/Simulink和PSIM。這兩種軟件已被許多教師用于課堂教學中,但學生動手使用的并不多,實際上,這兩種軟件易學易用,學生無需在學習軟件的使用方法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案例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用設計的仿真程序驗證設計的正確性;設計完成后,要給出不同拓撲結構、不同控制策略、不同電路參數和控制參數下的主要波形,并由此確定最佳拓撲和參數。在第二和第三階段,學生可通過網絡課程平臺與教師交流。4.報告討論報告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一般安排在課程結尾階段進行。由于學時的限制,為每個案例分配的時間為20分鐘~30分鐘。課題組推舉一位報告人,報告人應在報告前做好PowerPoint講稿,報告時用5分鐘的時間介紹案例的要求和設計結果。余下時間由全體學生討論設計的合理性,學生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由報告人進行解答,報告人解答不了的,由該課題組的其他成員解答。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對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加以把握,最后對案例設計的結果進行點評,并記錄學生在報告和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考核的依據。5.撰寫小論文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每個學生提交一份與案例相關的研究性小論文,教師應要求每個課題組內各成員間的小論文內容有區別,即應側重于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部分。6.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的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報告和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小論文的質量。為了保證考核的公平性,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為課題組的每個成員分配不同的工作。以“SPWM逆變電源的設計”為例,可將案例拆分為若干子課題,如:單相逆變電源的設計、三相逆變電源的設計、常規SPWM調制方法研究、梯形波SPWM調制方法研究、鞍形波SPWM調制方法研究等幾個子課題。在小組成員較多的情況下,可令其中一部分同學用Matlab/Simulink仿真,其余同學用PSIM仿真,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相互獨立的任務,還可將不同仿真軟件得到的結果進行相互驗證。
案例舉例
[論文關鍵詞]工學結合 立體化教學 促進就業 實現共贏
[論文摘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通信電源高職教學改革的需要,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工學結合的實踐內容,提出了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及思路。工學結合把以課堂為主傳授知識的教學環境與直接獲得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教高[2006]14號文件《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院校改革與發展意見》明確指出,高職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以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模式,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環境與直接獲得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實踐和推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的新模式,集中體現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專業特色求發展、以教學質量為基礎的高職教育特色。
通信電源是移動通信設施的“心臟”,對通信事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通信事業發展,移動通信已進入千家萬戶。聯通、移動等通信行業企業新增建設了大量基站,目前通信基站大量使用了小容量的開關電源、小容量的蓄電池以及小容量的UPS等設備,而電源系統的維護在安全保障、可靠性等方面的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與規范,一旦通信電源發生故障而停止供電,必將導致通信中斷。因此各大通信運營商對通信電源越來越重視,對高技能、高質量、高素質的電源專業人才有迫切需求。通信電源專業培養的學生有很多畢業后從事基站代維的工作,但基站電源的維護是一個將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過程,既需要有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些學生就業后一開始工作顯得無所適從,上不了手,而很多通信運行企業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產生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與企業實際仍然脫節,學院專業教學的就業針對性不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較弱。由于學校不甚了解社會對職業崗位的要求,專業知識教學與日新月異的通信新技術的發展不相適應,難于解決實訓實施設備,缺乏職業技能培訓手段,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尤其是職前教育中參與力度欠缺,校企結合緊密程度不足。因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主要實踐內容
發展學校和行業、企業之間的多種形式的合作,逐步做到專業培養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和通信企業電源專業技術需求緊密銜接。這樣既有利于實訓教學和學生就業,更重要的是能及時得到企業的反饋,促進辦學、提高教育質量。工學結合教學新模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內容實踐:
(一)因時制宜開展課堂教學,與時俱進設置專業課程
教材的編制和選用既要注重理論性,更要注重實踐性的分析,每年都要堅持修訂和充實教材內容,增添新的課程,提升專業教學內涵,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廣。學院實訓基地目前已配有空調實訓室、電力實訓室(包括高低配、開關電源、UPS、交流配電瓶、通信用蓄電池等)、監控實訓室和油機實訓室。教學內容方面新增加了基站電源維護、概預算、工程設計、專業英語、CAD等課程以及交流電等電工專業課程,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有的放矢開展項目式的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中,結合實際的工程案例,讓學生了解實際的開發工程,了解市場信息及掌握專業發展動態,從而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加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和更新實訓基地設備設施
實訓基地的設備設施與通信行業企業相配套,隨著通信電源技術發展而不斷更新,保持設施和設備的先進性,不斷改善學校實訓實習的環境。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就像置身與企業工作現場,使整個教學過程完全貼近企業生產第一線,貼近社會實際。加強學生通信電源基本技能訓練,傳輸設備相關技能訓練,交換、軟交換設備相關技能訓練,基站、天饋設備相關技能訓練,寬帶、數據設備相關技能訓練,相關儀表儀器測量專業技能訓練。通過各種基本技能的實訓,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以適應今后社會通信事業發展的需要。
(三)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專業教師不但要在專業知識更新和理論上不斷進修充電,而且學院還要利用寒、暑假安排專業課教師到通信企業以普通員工身份頂崗實習,每年不少于一個半月,通過教師實習,與企業加深接觸,體驗市場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對我們學生的培養及適崗培訓課程設置有深刻的體會。同時,安排教師參加各種新技術培訓,了解和掌握通信領域前沿科技發展脈搏,了解企業所需,收集各種案例,用于教學。
(四)加強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
遵循以學生就業、服務信息產業的宗旨,學院與有關企業緊密合作,建設通信職業技能鑒定站、通信行業企業通信電源培訓基地,同時積極推動各大運營商在院校電源培訓基地的組建。建立和健全師資庫,聘請通信行業專家和企業生產技術骨干來院授課,使通信電源教學更貼近實際。學院每年利用暑假組織和安排通信電源專業教師到對口企業實習,從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前瞻性。還邀請浙江臥龍燈塔電源有限公司工程師講授蓄電池活化方面的內容,學生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五)推進“任務驅動”教學法,推廣案例教學
鼓勵學生自發組建項目小組,根據各項目小組的特長,承接相應的項目設計、施工、在指導老師的輔助下,完成從設計到施工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帶著來源于企業的“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熟練的方法,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電力機務員高級工考試和電工證考試,獲得各種技能。加強對校外實習學生的走訪,深入企業調研,合理分析培養目標崗位群體和要求。教學方法主要有:
1.工學交替教學法 及時開發與企業同步的實訓實踐項目,創造真實的企業環境和工作情境,通過移動等通信運營商,建立通信電源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合作伙伴等措施,使得通信電源課程更加完善,設備更新速度與企業同步,企業鍛煉機會增多。
2.案例教學法 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利用行業背景收集大量真實企業案例,經過課程組教師精心設計,開設案例討論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有利于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結合和轉化。
3.體驗式教學法 利用行業背景和校企之間的良好合作,在大量的企業培訓課程中使其與學校教學有機融合,使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熏陶、獲得一線一手培訓內容,同時讓企業員工更多了解學生,增強社會影響力。
4.互動式教學法 倡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和討論。教師和學生通過實訓實習獲得的感受和體會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共同提高。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師所采取的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具體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工學結合的教學設計不同于以往一般的課堂授課——實驗室實驗——企業實習模式,是高職教育一種新的教學改革思路。新教學模式強調四性:即增強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增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增強學校和企業的伙伴合作性。以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為切入點,聯合企業專家遴選出本課程所對應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結合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條件,以學生認知和技能的獲取為依據進行。在綜合機務員技能鑒定大綱的指導下,通過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創造虛擬的企業環境和工作情境,靈活施行“校內——校外——校內——校外”的教學方式,結合企業實時動態,形成立體化教學內容。建立校外通信能源實訓基地,提高實驗實訓課比例,設備更新與企業同步,學生到企業鍛煉機會增多,增加實踐經驗、加強實踐和理論的反復驗證。開發實驗實踐項目,培養特色鮮明的學生。通過完善電源實訓中心功能,包含系統維護功能,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工程施工等實踐功能,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感知能力,提升了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好解決了通信電源專業培養生員緊貼社會和企業需求,對社會、企業、學院、學生是多贏的教學改革成果。
通信電源專業是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在1958年建校之初創辦的專業,是學院乃至全國的重點基礎專業。學院2004年升格為高職院校以后,通信電源專業成為學院首批重點專業之一。學院除了每年向社會輸送通信電源高職學生90人左右,還承擔大量的浙江省移動、電信等各大通信運營商及代維公司電力機務人員的培訓、鑒定、競賽等任務。近年來,學院緊貼社會和企業需求,圍繞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創造了真實的企業情境,設計全面的實踐項目,把以課堂為主傳授知識的教學環境與直接獲得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在雙贏、互利基礎上為通信企業搭建培訓平臺。基地為學校提供了科研項目、簽“訂單”培養學生,提供教學實習等,學校為基地提供培訓業務,開展科研,輸送優秀畢業生等,以此促使教學、科研全面提升,帶動招生、就業良性循環。由于企業培訓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推行體驗式的企業案例教學,開設案例討論課,感受企業文化,加深課程理解,有利于理論經驗向實際經驗的轉化。
(三)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采用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目的性、能動性,進一步培養其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及早自我規劃職業生涯,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錘煉、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最終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近三年來,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完善的教學實踐環境大大促進了課程的建設。其中,通信電源課程榮獲浙江省“精品課程”,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認可度大幅提升,通信電源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真正實現了學生、社會、學校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教高.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院校改革與發展意見[Z],2006.
論文關鍵詞:通信行業通信電源管理
論文摘要:在通信行業中,人們通常把電源比喻為通信系統的心臟。近年來,電信網全方位快速發展,同時也給從事電源維護管理工作的人員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由于電源設備正處在新老并存、逐步更新換代的時期。基于此,本文就通信電源的維護和管理方面談幾點想法。
0引言
由于歷史發展的原因,當前通信電源供電體制基本上是以集中放置、集中供電方式為主,有人值守、故障維修為主。而電源的負載,如傳輸、交換、數據、移動等專業的維護方式正朝著集中監控、集中維護、少人或無人值守方向發展。通信基站是通信網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任何情況下的正常供電,是保證通信網絡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為此各通信基站內均配備了較先進的電力電源供電系統,包括開關整流設備、免維護蓄電池、油機等。這些設備是保障供電穩定和連續性的重要設備,對這些設備維護的好壞,不僅影響電源系統設備的壽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通信網絡的平穩運行。
1通信電源概述
從遠古時代以來,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一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電也已成為人們的必需品。因為有了電,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歡樂。正是由于通信系統的安全優質運轉,無處不在的通信電源則是堅實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實施集中監控管理是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通信網的要求,也是企業減員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種電源設備要智能化、標準化,符合開放式通信協議。若電源系統不能輸出規定電流,電壓超出允許波動范圍,雜音電壓高于允許值時間并持續10s以上者均判定為系統故障。原交流系統中的電壓、頻率或波形畸變超出規定范圍持續時間大于60s者均判定為故障。為此,要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有條件的通信部門應盡量從兩個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電輸入,并設置2路市電電能自動倒換裝置;所用設備要選用可靠性高的高頻開關整流設備,采用模塊化、熱插拔式結構以便于更換,并合理配置備份設備。任何新技術、新設備未經充分驗證、試運行前均不得進入供電系統。供電方式要大力推廣分散供電,使用同一種直流電壓的通信設備采用兩個以上的獨立供電系統,這也是今后通信網絡容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各種新業引入的新要求。為了盡量縮短設備的平均故障修復時間,要經常分析運行參數,預測故障發生的時間并及時排除。還要提高技術維護水平,采用集中維護、遠程遙信、遙測維護。在實施過程中,三遙點的設置要合理,絕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可靠性、實用性為基本原則,宜簡勿繁。
2電源系統使用中應重視的問題
電源系統目前廣泛使用高頻開關電源系統設備,其智能化程度高,電池采用了免維護蓄電池,這雖給用戶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應在多方面引起注意,確保使用安全。
2.1按電源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功率余量大小來分,在使用中要避免隨意增加大功率的額外設備,也不允許在滿負載狀態下長期運行。工作性質決定了電源系統幾乎是在不間斷狀態下運行的,增加大功率負載或在基本滿載狀態下工作,都會造成整流模塊出故障,嚴重時將損壞變換器。自備發電機的輸出電壓、波形、頻率和幅度應滿足電源系統對輸入電壓的要求,另外發電機的功率要大于開關電源設備的額定輸入功率,否則,將會造成電源系統設備工作異常或損壞。
2.2電池應避免大電流充放電,理論上充電時可以接受大電流,但在實際操作中應盡量避免,否則會造成電池極板膨脹變形,使得極板活性物質脫落,電池內阻增大且溫度升高,嚴重時將造成容量下降,壽命提前終止。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防止電池短路或深度放電,因為電池的循環壽命和放電深度有關。放電深度越深循環壽命越短。在容量試驗或放電檢修中,通常放電達到容量的30%-50%就可以了。2.3鉛酸蓄電池的容量和電解液的比重是線性關系,通過測量比重可以了解電池的存儲能量情況。閥控式密封蓄電池是貧液電池,且無法進行電解液比重測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壞,預測貯備容量已成為當今業界的一大難題。用電導儀測電池的內阻是判定蓄電池好壞的一種有參考價值的方法,但尚不能準確測定電池的好壞程度。目前,最可靠的方法還是放電法。在可靠性、經濟性、可使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比較,應選用四沖程油機為原動機發電機組。四沖程油機結構簡單,采用多缸均衡做功、增壓等一系列成熟技術適合于大容量機組的要求。其噪音小、污染小、性價比高。使用中把機組產生的熱量排到室外,保證機組周圍環境濕度不超過指標要求。
3電源系統的維護與檢修
當電源系統出現故障時,應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負載還是電源系統,是主機還是電池組。雖說開關電源系統主機有故障自檢功能,但它對面而不對點,對更換配件很方便,但要維修故障點,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檢測工作。另外如自檢部分發生故障,顯示的故障內容則可能有誤。對主機出現擊穿、斷保險或燒毀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啟動,否則會接連發生相同的故障。再好的設備也有壽命期,也會出現各類故障,但維護工作做得好可以延長壽命并減少故障的發生,不要因為高智能、免維護而忽略了本應進行的維護工作,預防在任何時候都是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高頻開關電源設備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主機的維護工作量很少,主要是防塵和定期除塵。特別是氣候干燥的地區,空氣中的灰粒較多,灰塵將在機內沉積,當遇空氣潮濕時會引起主機控制紊亂造成主機工作失常,并發生不準確告警。另大量灰塵也會造成器件散熱不好。一般每季度應徹底清潔一次。其次就是在除塵時檢查各連接件和插接件有無松動和接觸不牢的情況。由于整流器對瞬時脈沖干擾不能消除,整流后的電壓仍存在干擾脈沖。蓄電池除有存儲直流電能的功能外,其等效電容量的大小與蓄能電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維護檢修蓄電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雖說蓄電池組目前都采用了免維護電池,但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測比、配比、定時添加蒸餾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狀態對電池的影響并沒有改變,不正常工作狀態對電池造成的影響沒有變,所以蓄電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應每年進行一次放電。放電前應先對電池組進行均衡充電,以達全組電池的均衡。放電過程中如有一只達到放電終止電壓時,應停止放電,繼續放電須先排除落后電池后再放。核對性放電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關注并發現和處理落后電池,經對落后電池處理后再作核對性放電實驗。這樣可防止事故,以免放電中落后電池惡化為反極電池。平時每組電池至少應有8只電池作標示電池,作為了解全電池組工作情況的參考,對標示電池應定期測量并做好記錄。在日常維護中需經常檢查的項目有:清潔并檢測電池兩端電壓、溫度;連接處有無松動腐蝕現象,檢測連接條壓降;電池外觀是否完好,有無殼變形和滲漏;極柱、安全閥周圍是否有酸霧逸出;主機設備是否正常等。免維護電池要做到運行、日常管理周到、細致和規范,保證設備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況,從而延長使用年限;保證直流母線經常保持合格的電壓和電池的放電容量;保證電池運行和人員的安全可靠。這是電池維護的目的,也是電池運行規程中包括的內容和運行規則。當電池組中發現電壓反極、壓降大、壓差大和酸霧泄漏的電池時,應及時采用相應的方法恢復和修復,對不能恢復和修復的電池要換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廠家的電池聯在一起,否則可能會對整組電池帶來不利影響。對壽命已過期的電池組要及時更換,以免影響到電源系統和設備主機。參考文獻:
[1]樊勤.通信電源的管理與應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3).
現代電源技術是應用電力電子半導體器件,綜合自動控制、計算機(微處理器)技術和電磁技術的多學科邊緣交又技術。在各種高質量、高效、高可靠性的電源中起關鍵作用,是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具體應用。
當前,電力電子作為節能、節才、自動化、智能化、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正朝著應用技術高頻化、硬件結構模塊化、產品性能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在不遠的將來,電力電子技術將使電源技術更加成熟、經濟、實用,實現高效率和高品質用電相結合。
一、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從以低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傳統電力電子學,向以高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現代電力電子學方向轉變。電力電子技術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發展先后經歷了整流器時代、逆變器時代和變頻器時代,并促進了電力電子技術在許多新領域的應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集高頻、高壓和大電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導體復合器件,表明傳統電力電子技術已經進入現代電力電子時代。
1.1整流器時代
大功率的工業用電由工頻(50Hz)交流發電機提供,但是大約20%的電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費的,其中最典型的是電解(有色金屬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電解)、牽引(電氣機車、電傳動的內燃機車、地鐵機車、城市無軌電車等)和直流傳動(軋鋼、造紙等)三大領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夠高效率地把工頻交流電轉變為直流電,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閘管的開發與應用得以很大發展。當時國內曾經掀起了-股各地大辦硅整流器廠的熱潮,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導體廠家就是那時的產物。
1.2逆變器時代
七十年代出現了世界范圍的能源危機,交流電機變頻惆速因節能效果顯著而迅速發展。變頻調速的關鍵技術是將直流電逆變為0~100Hz的交流電。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隨著變頻調速裝置的普及,大功率逆變用的晶閘管、巨型功率晶體管(GTR)和門極可關斷晶閘管(GT0)成為當時電力電子器件的主角。類似的應用還包括高壓直流輸出,靜止式無功功率動態補償等。這時的電力電子技術已經能夠實現整流和逆變,但工作頻率較低,僅局限在中低頻范圍內。
1.3變頻器時代
進入八十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集成電路技術的精細加工技術和高壓大電流技術有機結合,出現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問世,導致了中小功率電源向高頻化發展,而后絕緣門極雙極晶體管(IGBT)的出現,又為大中型功率電源向高頻發展帶來機遇。MOSFET和IGBT的相繼問世,是傳統的電力電子向現代電力電子轉化的標志。據統計,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上已達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電力電子領域巳成定論。新型器件的發展不僅為交流電機變頻調速提供了較高的頻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現代電子技術不斷向高頻化發展,為用電設備的高效節材節能,實現小型輕量化,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二、現代電力電子的應用領域
2.1計算機高效率綠色電源
高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帶領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同時也促進了電源技術的迅速發展。八十年代,計算機全面采用了開關電源,率先完成計算機電源換代。接著開關電源技術相繼進人了電子、電器設備領域。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提出綠色電腦和綠色電源。綠色電腦泛指對環境無害的個人電腦和相關產品,綠色電源系指與綠色電腦相關的高效省電電源,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l992年6月17日“能源之星"計劃規定,桌上型個人電腦或相關的設備,在睡眠狀態下的耗電量若小于30瓦,就符合綠色電腦的要求,提高電源效率是降低電源消耗的根本途徑。就目前效率為75%的200瓦開關電源而言,電源自身要消耗50瓦的能源。
2.2通信用高頻開關電源
通信業的迅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通信電源的發展。高頻小型化的開關電源及其技術已成為現代通信供電系統的主流。在通信領域中,通常將整流器稱為一次電源,而將直流-直流(DC/DC)變換器稱為二次電源。一次電源的作用是將單相或三相交流電網變換成標稱值為48V的直流電源。目前在程控交換機用的一次電源中,傳統的相控式穩壓電源己被高頻開關電源取代,高頻開關電源(也稱為開關型整流器SMR)通過MOSFET或IGBT的高頻工作,開關頻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圍內,實現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幾年,開關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斷擴大,單機容量己從48V/12.5A、48V/20A擴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設備中所用集成電路的種類繁多,其電源電壓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電系統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頻DC-DC隔離電源模塊,從中間母線電壓(一般為48V直流)變換成所需的各種直流電壓,這樣可大大減小損耗、方便維護,且安裝、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裝在標準控制板上,對二次電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斷增加,通信電源容量也將不斷增加。
2.3直流-直流(DC/DC)變換器
DC/DC變換器將一個固定的直流電壓變換為可變的直流電壓,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無軌電車、地鐵列車、電動車的無級變速和控制,同時使上述控制獲得加速平穩、快速響應的性能,并同時收到節約電能的效果。用直流斬波器代替變阻器可節約電能(20~30)%。直流斬波器不僅能起調壓的作用(開關電源),同時還能起到有效地抑制電網側諧波電流噪聲的作用。
通信電源的二次電源DC/DC變換器已商品化,模塊采用高頻PWM技術,開關頻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為5W~20W/in3。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要求電源模塊實現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斷提高開關頻率和采用新的電路拓撲結構,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產了采用零電流開關和零電壓開關技術的二次電源模塊,功率密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2.4不間斷電源(UPS)
不間斷電源(UPS)是計算機、通信系統以及要求提供不能中斷場合所必須的一種高可靠、高性能的電源。交流市電輸入經整流器變成直流,一部分能量給蓄電池組充電,另一部分能量經逆變器變成交流,經轉換開關送到負載。為了在逆變器故障時仍能向負載提供能量,另一路備用電源通過電源轉換開關來實現。
現代UPS普遍了采用脈寬調制技術和功率M0SFET、IGBT等現代電力電子器件,電源的噪聲得以降低,而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微處理器軟硬件技術的引入,可以實現對UPS的智能化管理,進行遠程維護和遠程診斷。
目前在線式UPS的最大容量已可作到600kVA。超小型UPS發展也很迅速,已經有0.5kVA、lkVA、2kVA、3kVA等多種規格的產品。
2.5變頻器電源
變頻器電源主要用于交流電機的變頻調速,其在電氣傳動系統中占據的地位日趨重要,已獲得巨大的節能效果。變頻器電源主電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頻電源通過整流器變成固定的直流電壓,然后由大功率晶體管或IGBT組成的PWM高頻變換器,將直流電壓逆變成電壓、頻率可變的交流輸出,電源輸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驅動交流異步電動機實現無級調速。
國際上400kVA以下的變頻器電源系列產品已經問世。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東芝公司最先將交流變頻調速技術應用于空調器中。至1997年,其占有率已達到日本家用空調的70%以上。變頻空調具有舒適、節能等優點。國內于9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變頻空調,96年引進生產線生產變頻空調器,逐漸形成變頻空調開發生產熱點。預計到2000年左右將形成。變頻空調除了變頻電源外,還要求有適合于變頻調速的壓縮機電機。優化控制策略,精選功能組件,是空調變頻電源研制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2.6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
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是一種高性能、高效、省材的新型焊機電源,代表了當今焊機電源的發展方向。由于IGBT大容量模塊的商用化,這種電源更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逆變焊機電源大都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直流(AC-DC-AC-DC)變換的方法。50Hz交流電經全橋整流變成直流,IGBT組成的PWM高頻變換部分將直流電逆變成20kHz的高頻矩形波,經高頻變壓器耦合,整流濾波后成為穩定的直流,供電弧使用。
由于焊機電源的工作條件惡劣,頻繁的處于短路、燃弧、開路交替變化之中,因此高頻逆變式整流焊機電源的工作可靠性問題成為最關鍵的問題,也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采用微處理器做為脈沖寬度調制(PWM)的相關控制器,通過對多參數、多信息的提取與分析,達到預知系統各種工作狀態的目的,進而提前對系統做出調整和處理,解決了目前大功率IGBT逆變電源可靠性。
國外逆變焊機已可做到額定焊接電流300A,負載持續率60%,全載電壓60~75V,電流調節范圍5~300A,重量29kg。
2.7大功率開關型高壓直流電源
大功率開關型高壓直流電源廣泛應用于靜電除塵、水質改良、醫用X光機和CT機等大型設備。電壓高達50~l59kV,電流達到0.5A以上,功率可達100kW。
自從70年代開始,日本的一些公司開始采用逆變技術,將市電整流后逆變為3kHz左右的中頻,然后升壓。進入80年代,高頻開關電源技術迅速發展。德國西門子公司采用功率晶體管做主開關元件,將電源的開關頻率提高到20kHz以上。并將干式變壓器技術成功的應用于高頻高壓電源,取消了高壓變壓器油箱,使變壓器系統的體積進一步減小。
國內對靜電除塵高壓直流電源進行了研制,市電經整流變為直流,采用全橋零電流開關串聯諧振逆變電路將直流電壓逆變為高頻電壓,然后由高頻變壓器升壓,最后整流為直流高壓。在電阻負載條件下,輸出直流電壓達到55kV,電流達到15mA,工作頻率為25.6kHz。
2.8電力有源濾波器
傳統的交流-直流(AC-DC)變換器在投運時,將向電網注入大量的諧波電流,引起諧波損耗和干擾,同時還出現裝置網側功率因數惡化的現象,即所謂“電力公害”,例如,不可控整流加電容濾波時,網側三次諧波含量可達(70~80)%,網側功率因數僅有0.5~0.6。
電力有源濾波器是一種能夠動態抑制諧波的新型電力電子裝置,能克服傳統LC濾波器的不足,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諧波抑制手段。濾波器由橋式開關功率變換器和具體控制電路構成。與傳統開關電源的區別是:(l)不僅反饋輸出電壓,還反饋輸入平均電流;(2)電流環基準信號為電壓環誤差信號與全波整流電壓取樣信號之乘積。
2.9分布式開關電源供電系統
分布式電源供電系統采用小功率模塊和大規模控制集成電路作基本部件,利用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組成積木式、智能化的大功率供電電源,從而使強電與弱電緊密結合,降低大功率元器件、大功率裝置(集中式)的研制壓力,提高生產效率。
八十年代初期,對分布式高頻開關電源系統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變換器并聯技術的研究上。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高頻功率變換技術的迅述發展,各種變換器拓撲結構相繼出現,結合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功率元器件技術,使中小功率裝置的集成成為可能,從而迅速地推動了分布式高頻開關電源系統研究的展開。自八十年代后期開始,這一方向已成為國際電力電子學界的研究熱點,論文數量逐年增加,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分布供電方式具有節能、可靠、高效、經濟和維護方便等優點。已被大型計算機、通信設備、航空航天、工業控制等系統逐漸采納,也是超高速型集成電路的低電壓電源(3.3V)的最為理想的供電方式。在大功率場合,如電鍍、電解電源、電力機車牽引電源、中頻感應加熱電源、電動機驅動電源等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高頻開關電源的發展趨勢
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及各種電源系統中,開關電源技術均處于核心地位。對于大型電解電鍍電源,傳統的電路非常龐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頓開關電源技術,其體積和重量都會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極大提高電源利用效率、節省材料、降低成本。在電動汽車和變頻傳動中,更是離不開開關電源技術,通過開關電源改變用電頻率,從而達到近于理想的負載匹配和驅動控制。高頻開關電源技術,更是各種大功率開關電源(逆變焊機、通訊電源、高頻加熱電源、激光器電源、電力操作電源等)的核心技術。
3.1高頻化
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表明,電氣產品的變壓器、電感和電容的體積重量與供電頻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當我們把頻率從工頻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話,用電設備的體積重量大體下降至工頻設計的5~l0%。無論是逆變式整流焊機,還是通訊電源用的開關式整流器,都是基于這一原理。同樣,傳統“整流行業”的電鍍、電解、電加工、充電、浮充電、電力合閘用等各種直流電源也可以根據這一原理進行改造,成為“開關變換類電源”,其主要材料可以節約90%或更高,還可節電30%或更多。由于功率電子器件工作頻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許多原來采用電子管的傳統高頻設備固態化,帶來顯著節能、節水、節約材料的經濟效益,更可體現技術含量的價值。
3.2模塊化
模塊化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塊化,其二是指電源單元的模塊化。我們常見的器件模塊,含有一單元、兩單元、六單元直至七單元,包括開關器件和與之反并聯的續流二極管,實質上都屬于“標準”功率模塊(SPM)。近年,有些公司把開關器件的驅動保護電路也裝到功率模塊中去,構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塊(IPM),不但縮小了整機的體積,更方便了整機的設計制造。實際上,由于頻率的不斷提高,致使引線寄生電感、寄生電容的影響愈加嚴重,對器件造成更大的電應力(表現為過電壓、過電流毛刺)。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開發了“用戶專用”功率模塊(ASPM),它把一臺整機的幾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裝到一個模塊中,使元器件之間不再有傳統的引線連接,這樣的模塊經過嚴格、合理的熱、電、機械方面的設計,達到優化完美的境地。它類似于微電子中的用戶專用集成電路(ASIC)。只要把控制軟件寫入該模塊中的微處理器芯片,再把整個模塊固定在相應的散熱器上,就構成一臺新型的開關電源裝置。由此可見,模塊化的目的不僅在于使用方便,縮小整機體積,更重要的是取消傳統連線,把寄生參數降到最小,從而把器件承受的電應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開關電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慮,一般采用多個獨立的模塊單元并聯工作,采用均流技術,所有模塊共同分擔負載電流,一旦其中某個模塊失效,其它模塊再平均分擔負載電流。這樣,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況下滿足了大電流輸出的要求,而且通過增加相對整個系統來說功率很小的冗余電源模塊,極大的提高系統可靠性,即使萬一出現單模塊故障,也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工作,而且為修復提供充分的時間。
3.3數字化
在傳統功率電子技術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擬信號來設計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電力電子技術完全是建立在模擬電路基礎上的。但是,現在數字式信號、數字電路顯得越來越重要,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日趨完善成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優點:便于計算機處理控制、避免模擬信號的畸變失真、減小雜散信號的干擾(提高抗干擾能力)、便于軟件包調試和遙感遙測遙調,也便于自診斷、容錯等技術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對于各類電路和系統的設計來說,模擬技術還是有用的,特別是:諸如印制版的布圖、電磁兼容(EMC)問題以及功率因數修正(PFC)等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模擬技術的知識,但是對于智能化的開關電源,需要用計算機控制時,數字化技術就離不開了。
3.4綠色化
電源系統的綠色化有兩層含義:首先是顯著節電,這意味著發電容量的節約,而發電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節電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其次這些電源不能(或少)對電網產生污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對此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如IEC555、IEC917、IECl000等。事實上,許多功率電子節電設備,往往會變成對電網的污染源:向電網注入嚴重的高次諧波電流,使總功率因數下降,使電網電壓耦合許多毛刺尖峰,甚至出現缺角和畸變。20世紀末,各種有源濾波器和有源補償器的方案誕生,有了多種修正功率因數的方法。這些為2l世紀批量生產各種綠色開關電源產品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智能 變電站 優勢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智能化變電站是采用先進的傳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術,以一次設備參量數字化、標準化和規范化信息平臺為基礎,實現變電站實時全景監測、自動運行控制、與站外系統協同互動等功能,達到提高變電可靠性、優化資產利用率、減少人工干預、支撐電網安全運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目標的變電站,是數字化變電站的升級和發展。智能變電站作為智能電網運行與控制的關鍵主要表現為銜接智能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在智能電網中變換電壓、接受和分配電能、控制電力流向和調整電壓起著重要作用,是智能電網“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三流匯集的焦點,對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 智能化變電站與數字化變電站的區別
智能化變電站與數字化變電站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字化變電站是智能化變電站的前提和基礎,是智能化變電站的初級階段,智能化變電站是數字化變電站的發展和升級。智能化變電站與數字化變電站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數字化變電站主要從滿足變電站自身的需求出發,實現站內一、二次設備的數字化通信和控制,建立全站統一的數據通信平臺,側重于在統一通信平臺的基礎上提高變電站內設備與系統間的互操作性。而智能化變電站則從滿足智能電網運行要求出發,比數字化變電站更加注重變電站之間、變電站與調度中心之間的信息的統一與功能的層次化。智能變電站在整個電網中的位置如圖1。
(2)數字化變電站己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設備集成和功能優化的概念,要求站內應用的所有智能電子裝置(IED)滿足統一的標準,擁有統一的接口,以實現互操作性。IED分布安裝于站內,其功能的整合以統一標準為紐帶,利用網絡通信實現。數字化變電站在以太網通信的基礎上,模糊了一、二次設備的界限,實現了一、二次設備的初步融合。而智能化變電站設備集成化程度更高,可以實現一、二次設備的一體化、智能化整合和集成。
2 智能變電站的特征
智能化變電站的設計和建設,必須在智能電網的背景下進行,要滿足我國智能電網建設和發展的要求,體現我國智能電網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征。智能化變電站應當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緊密聯結全網。從智能化變電站在智能電網體系結構中的位置和作用看,智能化變電站的建設,要有利于加強全網范圍各個環節間聯系的緊密性,有利于體現智能電網的統一性,有利于互聯電網對運行事故進行預防和緊急控制,實現在不同層次上的統一協調控制,成為形成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關節和紐帶。智能化變電站的“全網”意識更強,作為電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部分,其在電網整體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明顯和突出。
(2)支撐智能電網。從智能化變電站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上看,智能化變電站的設計和運行水平,應與智能電網保持一致,滿足智能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等運行性能的要求。在硬件裝置上實現更高程度的集成和優化,軟件功能實現更合理的區別和配合。應用FACTS技術,對系統電壓和無功功率,電流和潮流分布進行有效控制。
(3)高電壓等級的智能化變電站滿足特高壓輸電網架的要求。特高壓輸電線路將構成我國智能電網的骨干輸電網架,必須面對大容量、高電壓帶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特高壓變電站應能可靠地應對和解決在設備絕緣、斷路開關等方面的問題,支持特高壓輸電網架的形成和有效發揮作用。
(4)中低壓智能化變電站允許分布式電源的接入。在未來的智能電網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大量的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分布式電源的接入。智能化變電站是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入口,從技術到管理,從硬件到軟件都必須充分考慮并滿足分布式電源并網的需求。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形成微網與配電網并網運行模式。這使得配電網從單一的由大型注入點單向供電的模式,向大量使用端分布式發電設備的多源多向模塊化模式轉變。與常規變電站相比,智能化變電站從繼電保護到運行管理都應做出調整和改變,以滿足更高水平的安全穩定運行需要。
(5)遠程可視化。智能化變電站的狀態監測與操作運行均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遠程可視化與自動化,以實現變電站真正的無人值班,并提高變電站的安全運行水平。
3 智能變電體系結構
根據IEC61850標準可將智能變電站分為過程層、間隔層和站控層,各層內部及各層之間采用高速網絡通信連接。在整個通信系統中其通訊網絡可以分為:站控層和間隔層之間的站控層通訊網以及間隔層和過程層之間的過程層通訊網。這樣使得整個變電站系統就會更加緊湊,節省資源(如圖2)。
4 智能化變電站的問題
目前,智能變電站、數字化變電站對JIEC61850與61970標準的綜合協調問題解決不充分,智能化的實施主要局限在自動化系統本身,對于計量部分沒有充分考慮。變電站沒有形成更多的智能應用,缺乏檢驗,試驗評估體系,生產上主要依賴設備生產廠家,總體上處于試驗階段。
5 結語
在智能化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智能化的變電站通過電力流、業務流、信息流的一體化融合,實現多元化電源和不同特征電力用戶的靈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極大提高電網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電網的服務能力,帶動電力行業及其他產業的技術升級,滿足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涉及到電網發、輸、配、售、用的各個環節。在構建堅強智能電網中具有巨大的優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智能變電站的應用將有力的加快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鐘群超.智能能化在變電所中的應用[D].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12.
[2]吳憶,連經斌,李晨.智能變電站的體系結構及原理研究.華中電力,2011,3(24).
[3]劉振亞.智能電網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13.
[4]Q/GDW 394-2009,330kV-750kV 智能變電站設計規范[S].
[5]龐紅梅,李淮海,張志鑫 等.110kV 智能變電站技術研究狀況[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0,38(6):146-150.
【關鍵詞】電火花加工;DDS;AD9851;脈沖電源
引言
電火花加工是利用工作液中的兩極間不斷產生脈沖性的火花放電,依靠每次放電時產生的局部、瞬時高溫把金屬材料逐次微量蝕除下來,從而切割成形的特種加工方法,又稱放電加工或電蝕加工[1]。脈沖電源作為電火花加工機床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擊穿加工介質提供所需要的電壓,并在間隙擊穿后提供能量以蝕除金屬,其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加工設備穩定性和生產效率的高低[2]。傳統的電火花加工脈沖電源有RC式、電子管式和晶體管式等多種形式[3]。弛張式RC脈沖電源是電火花加工中最早使用的脈沖電源,結構簡單、使用可靠,特別是能夠產生脈沖寬度很小的窄脈沖,但是在放電過程中脈沖能量不可控。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發展,現在開發的脈沖電源正向著智能化、節能化、安全化的方向發展[4]。而在微電子技術發展的帶動下,DSP芯片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基于DSP芯片的開關電源擁有著廣闊的前景,成為今后開關電源的發展趨勢。單片機芯片控制的脈沖電源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AD9851[5]為核心,結合AT89S52微處理控制器芯片的共同作用,產生高頻可調的脈沖波形,滿足電火花微細加工的要求。同時,為保證加工的實時性和準確性,采用A/D芯片進行數據采集和轉換,并反饋回單片機中進行數據處理,調節產生的脈沖及控制電極動作。
1.脈沖電源的單片機控制原理
本脈沖電源采用單片機芯片來控制脈沖的產生,采用晶振和定時器來形成矩形波。由單片機控制的脈沖發生器的硬件電路與軟件編程設計簡單,調試方便,集成度高,而且抗干擾性強,并采用大功率MOSFET器件的斬波電路來獲得高頻脈沖,可顯著地提高電源的獨立性,改善電火花電源的加工性能。脈沖電源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電火花加工用脈沖電源原理圖
單片機芯片輸出相應的脈沖控制信號送給驅動電路,控制功率電子開關管的開通和關閉,對直流電源進行斬波形成預定脈寬和脈間的功率脈沖序列,最后把這種功率脈沖序列加到放電加工間隙,從而實現電火花加工。在加工的過程中,通過電壓電流傳感器檢測加工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脈沖的頻率和幅值,從而實現穩定的加工。
2.硬件設計
2.1 高頻脈沖信號的產生
因為電火花加工的精度基本要求在微米級以上,因此必須使控制的單脈沖輸出能量要在10-6~10-7J之間[6],這就要求每次的脈沖放電的時間很短,即保證脈沖的頻率足夠高,脈沖寬度需達到1μs以上。為了在加工零件時有充足的消電離時間,同時防止短路(因放電間隙中有電蝕產物搭接或伺服進給系統瞬時進給過多或所致)和電弧放電(因排屑不及時,集中在某一局部點放電,局部熱量累積,導致溫度升高,惡性循環),所以要有足夠的脈沖時間。
本脈沖信號發生器選用了AD9851芯片和AT89S52微處理控制器,同時采用功率場效應管(MOSFET)作為高頻功率開關管。AD9851的脈沖頻率可以調節,能夠產生最大的脈沖頻率為180MHZ,為一款高頻高精度脈沖發生DDS芯片。可以由電路來控制它的輸出脈沖頻率,其電路簡單,體積較小,可節省PCB板面積。脈沖信號產生的原理如圖2。
圖中AT89S52的引腳Pl.0~P1.7連接到AD9851的D0~D7腳,作為AD9851的并/串行數據輸入端口。同時P2.0、P2.1作為I/O口輸出數據控制AD9851的FQ_UD、W_CLK。在該設計中采用單片機AT89S52對DDS置數,應用并行置數的方式。選用30M有源晶振為外部時鐘源,可保證DDS輸出信號的頻率精度和穩定性。
圖2 脈沖信號產生的原理圖
上電后,單片機首先對DDS、LCD等進行初始化,設置完畢后向單片機發出應答,接著單片機讀取內部存儲器中的數據作為系統緩存器的數據,把DDS的頻率數據先轉換成BCD碼送到LCD顯示,延時一段時間后啟動DDS芯片,AD9851輸出相應頻率的頻譜純凈的正弦信號。經外部無源低通對輸出濾波后,從引腳VINP寫入AD9851內部高速比較器,最后由引腳VOUIP輸出得到精確穩定的方波。然后進入鍵盤掃描程序,判斷是否有按鍵按下,如有按鍵按下單片機則執行停止動作、送顯示、或改變輸出信號頻率控制字的值等操作。該系統輸出信號穩定性、精度都相當高。
因單片機工作電壓只需+5V,與電火花加工電源都是較高電壓,為提高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加入光耦隔離部分起強弱電隔離作用。在每個集成芯片的電源輸入端接有電容,把電路板上模擬地與數字地分開,同時盡量采用較粗的地線。這些措施可很好地抑制高頻電源對集成芯片的影響及交流電源的干擾。
2.2 脈沖驅動放大電路的設計
功率放大器的核心是大功率場效應管,其關鍵是否能把脈沖寬度壓縮到10-6~10-7s量級。大功率場效應管與大功率三極管相比,具有輸入動態范圍大、阻抗高、抗輻射能力強、溫度穩定性好等優點。因AD9851輸出最大只有2.5V的脈沖幅值,無法驅動MOSFET的柵極,所以需外加一脈沖驅動放大電路來放大脈沖,驅動電路如圖3所示。其工作過程為:在輸入端V是高電平時,VT1導通,電流經三極管VT1,二極管VD1以及電阻R3向場效應管的輸入電容快速充電,柵極電位迅速升高,達到開啟電壓使漏源端導通,此時VT2處在截止狀態。相反,當輸入端Vi變為低電平時,VT2導通而VT1轉為截止,充滿電的輸入電容經VT2對地快速放電,使場效應管的漏源端迅速關斷。
圖3 脈沖驅動放大電路
3.軟件編程
軟件編程主要是依據AD9851的不同控制字方式,在芯片內寫入不同功能的控制字。其重點就是計算頻率控制字,如AD9851參考時鐘為30MHz,同時開啟6倍頻器時,則輸出頻率f= (32位控制字×180MHz)/232。本系統采用并行輸入方式,軟件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軟件流程圖
上電后先初始化AD9851及微處理器AT89S52,由鍵盤輸入需要信號的頻率,送入內存并將其轉換為BCD碼送到LCD顯示,延時一段時間,通過將AT89S52的P2.1口置位,使AD9851的寫入信號端W_CLK有效,連續5個W_CLK上升沿后,即完成全部40位控制數據的輸入,然后將AT89S52的P2.0口置位,即頻率更新控制信號端FQ_UD有效,40位數據會從輸入寄存器被寫入頻率和相位控制寄存器,更新DDS的輸出頻率和相位,同時把地址指針復位到第一個輸入寄存器,等待著下一組新數據的寫入。
4.結語
采用DDS芯片來設計電火花加工脈沖電源,能大大減小電源體積,簡化結構,并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方便地調節電火花加工的電參數。應用AD9851芯片和相應輔助電路來產生脈沖信號,脈沖頻率值得到大大地提高,并可以在線調節脈沖寬度與重復頻率,從而獲得較好的電火花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劉晉春,趙家齊,等.特種加工[M].第5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8-61.
[2]蔣毅,趙萬生,顧琳,等.微細電火花加工脈沖電源及其脈沖控制技術[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1:1684-1689.
[3]趙剛.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節能脈沖電源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2-6.
[4]高毅.基于電火花加工機床脈沖電源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科技信息,2008:78-79.
[5]杜歡陽,安瑩.DDS器件AD9851在信號源中的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04,27(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