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6 08:03: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會計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其對許多相關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審計其受到的沖擊也不言而喻。
1審計重要程度的加強及風險的增大
網絡會計信息系統以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為基礎,它對計算機系統強烈的依賴性潛伏著巨大的威脅,控制不靈、使用不當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并且存在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肆意侵襲、計算機犯罪等等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因此,審計人員不僅要對經濟業務活動產生的數據是否真實、正確、合法進行審計,而且還要對網絡會計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進而對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內部控制的健全性與有效性等方面進行審計,從而指出被審單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環節,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有效地利用計算機隨意篡改會計數據或破壞磁性介質上的數據等舞弊行為的發生。因此,這網絡會計信息系統中,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以望。同時,電子商務和經貿活動的網絡化使企業與外部的信息交換更為頻繁、快捷,經營周期大大縮短,交易活動呈現很強的實時性。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漏報而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理論上講,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組成。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日益復雜:
(1)過渡依賴網絡系統。電子商務環境下,主要審計證據來自于網絡,其可靠性高度依賴網絡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網絡系統的開放性導致審計控制風險更加難以確定。
(2)病毒與黑客風險。計算機病毒和黑客可以從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攻擊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給系統造成破壞,導致固有風險增大。
(3)審計線索模糊。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財務會計系統的設計可能使一個完整的交易軌跡只保留一段時間或設計成計算機可讀性,可以人為修改數據而不留任何痕跡。因此,私人違規接觸會計數據或修改數據以及接觸資產而又不留下顯見證據的可能性增大。審計線索的不可見性,使檢查風險增大。
2審計線索和審計方式的改變
審計線索對審計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正是通過跟蹤審計線索,審核有關經濟業務和收集審計證據的。而審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收集、鑒定和綜合運用審計證據的過程。在傳統商務活動過程中,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完整的審計線索,交易的每一環節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受人簽字,審計線索十分清楚。審計人員可以從原始單據開始,對交易事項進行追蹤,一直到報表為止,也可以從報表開始,追根尋源,一直追溯到原始單據,從而形成了順查、逆查等審計方法。但是,在網絡會計系統中,傳統的單據沒有了,紙質記錄消失了,代之的是粗有數據處理資料的磁盤、磁帶、光盤等,這些存儲在磁性介質上的信息是機器可讀的,它們不再是肉眼所能直接識別的了。審計所需的線索和證據完全可能由審計人員通過網絡從其他有關方面獲得。從而實現了審計線索、審計證據來源的多樣化。
在網絡世界里,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的組織形式將處于多樣化,并隨著不同交易事項自由合成新的經營主體-虛擬企業(VirtualFirms)。虛擬企業存在于計算機網絡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組成的,沒有固定形態和明確空間范圍的結合體。它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由若干相互獨立的公司經過整合、重組而成,也可以隨交易業務的完成而隨時中指。電子商務使得虛擬企業的交易可以在瞬間完成,虛擬企業也就可能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網絡社會的虛擬企業,其存續的時間可以很廠,長達幾年或幾十年,也可以很短,只存在幾秒鐘。故虛擬企業的快速結合與解散,要求審計工作必須隨時、隨地進行,實時、即時提供審計信息,而不能按照傳統的審計工作要求,定期提供審計信息。
3審計內容的拓寬
在網絡會計系統中,審計的監督職能并沒有改變,使審計的內容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首先,網絡會計系統的特點及其固有的風險決定了審計內容必須包括對網絡會計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以證實其對交易事項的處理是否真實、合法及安全可靠,這是傳統審計所沒有的;其次,由于網絡會計系統已經開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再對它進行修改優化,要比在系統設計階段對它改過困難得多,代價也昂貴得多。因此網絡會計系統的設計應有審計人員(一般是內審人員)的參加。在系統設計開發階段,審計人員要提醒開發人員注意并監督審查下列問題:
(1)系統的功能是否恰當、完備,能否滿足用戶商務活動的需要;
(2)系統的數據流程、處理方法是否符合有關貿易法規;
(3)系統是否建立了恰當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發現無意的差錯或有意的舞弊。
4審計方法與技術的改進
在網絡會計系統中,審計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大量的證據都存儲在肉眼不可見的磁性介質上,對這些證據,審計人員只能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查、核對、分析、比較等各項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的效率與質量。在對會計活動進行審計時,單機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方法有的已不使用。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網絡審計軟件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持,為審計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審計方法與技術。具體來講,審計方法應具有以下特點:
(1)從審計數據獲取來看,審計人員可以利用審計接口軟件直接獲取數據,同時可以通過文件傳輸、遠程登錄、網絡瀏覽、電子公告或新聞組等網絡工具遠程獲取信息;
(2)從審計信息的加工處理來看,可以借助各種審計軟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快速、準確地加工和處理;
(3)從審計報告階段來講,可以利用網絡發表審計報告,提高報告的時效性,同時擴大審計報告的適用范圍。超級秘書網
5對審計主體的相關要求
審計主體即實施審計監督的執行者,也就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網絡系統的發展應用,使得審計人員必須滲透到網絡系統的設計、實施、計算機的應用程序,甚至到每一個數據文件中去。為適應網絡會計的發展,審計人員應該樹立起全新的思維觀念:
(1)樹立創新意識。網絡會計本身是創新的產物,而且遠未成型,正處于不斷創新和變革之中,同時也源源不斷給審計人員帶來了挑戰。審計人員必須樹立創新意識,針對網絡會計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全新的審計理論和審計模式,積極探索在新的網絡環境下審計目標、審計對象、審計測試、審計準則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這既有利于解決審計面臨的難題,同時也有助于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2)樹立競爭意識。網絡會計的興起,打破了傳統的行業壁壘,同樣的業務可能為多種行業共享,審計在開展此類業務時將無法享有專有權,尤其計算機網絡系統鑒證等業務,其他非審計職業人員同樣可以提供此類服務。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國外會計師事務所機構已經開始進入國內,對國內審計人員和審計機構也形成挑戰。國內審計人員必須洞悉市場競爭的變化,調整競爭策略,及時掌握前沿技術,取得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劉峰.試論電子商務對審計的影響[J].軟科學,2002,(3).
[2]梁心楊.淺論電子商務對審計的影響[J].河北審計,2000,(10).
在我們跨入21世紀之際,由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沖擊著傳統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化、數據化、知識化已成為時代的主旋率,一個新的時代——網絡時代開始。網絡時代整個社會經濟的產生結構和勞動結構發生了改變,整個社會經濟成為了與電子商務緊密相連的網絡經濟。這種全球化的、高速度、低成本、虛擬化的,不斷創新的經濟模型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經營模式和會計模式,與其緊密相連的審計在網絡時代的創新也就成為了必然。
一、審計對象的創新——電子商務審計
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廣義上指通過各類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一切商業活動。電子商務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著大多數企業,企業紛紛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絡服務公司的商業網站,拓展商貿渠道,進行網上交易、網上支付結算,并使信息網絡化。企業經營活動和經營活動的信息載體的拓展也就是審計對象的拓展。另外,以電子商務為基礎而形成的各種虛擬企業,構成了網絡經濟中經營主體的一部分,這種新型的經營主體將會被納為審計對象。因此,網上交易審計,網上支付審計,虛擬企業的審計便構成電子商務審計的具體內容。
(一)網上交易審計。當今為了適應網絡、通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事業單位都在改變自己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相繼拓展電子商務業務。電子商務可以擴展市場,增加客戶數量,并能記載反映客戶對產品的偏好,通過電子商務,企業可以縮短企業運作的周期,降低商務成本。在1999年由Cahers出版公司對400家進行的調查中,52%的擁有千人以上員工的公司把網絡世界視作擴大市場份額的最好志氣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客戶傳統的購產銷業務之外,還必須對客戶網絡進行的交易即網上購銷業務進行審計。進行網上交易審計時,要注意到網上交易的無紙質電子憑證、電子單據,不受空間限制,瞬時性等特征。注冊會計師人員可以通過客戶應用的網絡系統中預留的接口,進行終端聯機,通過模擬處理,評價網絡系統對網上交易處理的安全審查。通過網絡傳遞取得更可靠的審計證據,以對網上交易的完整性、存在性進行認證。從而對企業的網上交易業務的確認、計量、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評價。
(二)電子支付審計。電子商務這種新的貿易方式,帶動新型的支付方式的形成,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支付方式不同于現金、支票、匯票等紙質票據的支付結算,它是一種適應于網絡的,方便、快捷、無紙化的貨幣結算方式。電子支付方式包括金融交易卡和數字貨幣。金融交易卡包括以磁卡為媒介的信用卡和IC卡(智能卡),這種交易卡在傳統的商務活動中也可以使用。數字貨幣則是只在網絡上流通的無形貨幣,它是由一組數字構成的特殊信息,包括數字現金、數字支票、數字信用卡。針對電子支付手段的多樣性,注冊會計師人員在對電子支付進行審計時,首先要審查客戶的網上交易是采用哪一種或幾種電子支付手段,然后結合各種電子支付手段的特性,實施具體的審計。例如,對數字現金支付方式進行審計,數據金是一連串的數據位,連串的數據位只使用一次。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網絡系統中的中央清算機制審查每一筆交易(也可以進行抽樣審查),看是否有相同的數據串被多次使用。還可以通過電子錢包管理器,電子交易記錄查看客戶銀行帳號上的收付往來數字貨幣帳目、清單和數據。也可以通過網上銀行進行往來結算對帳,或向網上銀行進行函證。安全控制是網上支付的核心問題,注冊會計師應予以重視,通過對客戶的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控制了解了解和審查,防止因欺騙、竊聽、冒用和未經授權的篡改等非法行為而致使電子貨幣資產遭受損失。通過電子支付的審計,以確保客戶的電子貨幣資金資產的安全、真實、正確和完整,這實質是網上交易審計的一部分。
(三)虛擬企業的審計。網絡技術的興起,使得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企業、網上企業、國際企業以及以信息資源為主導服務的信息中介服務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和發展起來。這些形式新穎地企業都是虛擬化的,即是虛擬企業,即是虛擬企業。虛擬企業將不同地區的現有資源迅速組合成為一種沒有圍墻,超越空間的約束,靠電子網絡手段聯系,統一指標的經營主體,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制裁量、低成本的新產品。虛擬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主體,在運作上同普通企業一樣,必須進行網上稅務注冊登記并繳稅(雖然目前許多國家暫緩對上網和電子商務征稅),通過網絡披露虛擬企業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電子貨幣資金流動情況,隨著虛擬企業的迅速成長和發展,將會向公眾發行股票成為上市公司。這樣對虛擬企業的審計也就成為了必然。進行虛擬企業的審計時,要了解虛擬企業經營的網絡環境、網絡技術設備;結合虛擬企業的邊界模糊性、存續即時性、貨幣計量電子化等特征;運用網絡技術和審計方法相融合的手段,對虛擬公司實施網上適時性審計,以實現審計目標。(對虛擬企業適時性審計的具體審計程序還有待探討)
二、審計技術的創新——會計信息化審計
網絡經濟時代,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與發展,使得會計技術手段從電算化會計跨越到了會計信息化階段。會計信息化的本質是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相融合的一個發展過程。會計信息化系統是一個由人、電子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數據與程序等有機結合的一個人機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統。這個系統表現出集成性、簡捷性、開放性、多元性、實時性等技術特征,使會計工作的重心從核算轉向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必將導致會計信息化審計。會計信息化審計的本質是審計與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相融合的一個發展過程。其目標是通過審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評價控制會計信息系統,實施審計監督服務,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網絡系統中,注冊會計師人員通過審計客戶的信息接口轉換,根據授權,在網上直接調閱客戶的會計信息。這些會計信息包括貨幣形態的信息和非貨幣形態的信息(如職工的招聘與下崗);數字化信息和圖形化信息(如財務分析預測的直線圖);現代化信息和未來信息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調閱與審查,注冊會計師人員便可以開展多元化的、實時的審計程序。網張世界中,我們所在的校園與紐約的距離并不比相鄰的兩個寢室更遙遠。網絡技術的應用,空間已不再是執行審訴的制約因素,這樣境外審計、環境審計等就變得更加容易。網絡在會計中的應用,會帶來諸多安全問題,如篡改數據、信息丟失、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等,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安全性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會計信息化審計應把網絡會計系統的安全審計作為重點。注冊會計師人員應在了解企業網絡基本情況、安全控制目標、安全控制情況及潛在漏洞等基礎上,對企業現存的安全控制措施進行測試。如是否有有效的口令控制,數據是否加密,職能權限的管理是否恰當,是否有持續的供電設備和有關備份設備,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與控制措施是否得當等。在會計信息化審計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將事務所的基本情況、組織結構、業務范圍、服務宗旨,客戶授權的有關會計信息及對客戶實施審計程序后所產生的審計信息全部都納入會計師事務所的信息網中。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網絡獲以客戶,簽定業務約定書,傳遞和送審計報告等,從而形成開放的信息化審計體系。但為了防止網上泄密和惡意攻擊,會計師事務所應將信息網中的信息進行加密,實行簽名機制,并設置安全系統如回收設備,防火墻技術等。使得審計職業道德準則中的保密性原則得以遵守。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獻的時候,只要是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文獻全都引用,根本就沒有整理和歸類,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不過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資料堆砌出來的論文,這樣的論文沒有思路,沒有結構層次,直接就影響了論文的質量,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羅冬敏.網絡會計的發展策略[EB/OL].Http:.yzzlw.2006-4-19
[2]鮮軍.朱延松.實施網絡財務需要化解五大風險[J].河北財會,2001,(6):130-138
[3]馬國清.網絡會計安全隱患防范與控制[J].商業時代,2005,(2):18-20.
[4]王巖.互聯網時代來臨網絡會計存在的風險淺議[J].中國市場,2005,(7):56-60
[5]李向引.淺談解決網絡會計安全問題的對策[J].理論導刊,2005,(8):15-21
[6]林強.網絡時代CMIS研究[N].武漢大學學報,2002-6-8(5)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劉學敏.網絡會計安全急待解決的問題[N].遼寧行政學院院報,2004-2-4(9)
[2]趙健.解決網絡會計電算化安全問題的對策[EB/OL].中華財會網.2003-09-15
[3]李漢興.網絡會計的發展及必須解決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1,(4):8-15
[4]李正明.網絡會計的優勢、弊端及對策[EB/OL].中華會計網校.2000-02-7
[5]張靜遠.IT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體系的新發展.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年4期.
[6]姚正海.網絡時代挑戰傳統會計.經濟論壇.2000年23期.
[7]胡玉可.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問題及解決方案.審計與理財2003年5期.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美]R.G.布朗等著,林志軍等譯.巴其阿勒會計論[M].上海: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88.
[2][美]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文碩,董曉柏等譯.會計思想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73~82;333.
[3][蘇]索科洛夫,陳亞民等譯.會計發展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39~51.
[4]陳今池.現代會計理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25~33.
[5]陳孟賢.當代會計研究方法:檢討與反思[J].會計研究,2007,(4).
[6]葛家澍,吳水澎.會計學原理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12~20.
[7]葛家澍,劉峰.會計大典——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23-31;38;44~45.
[8]郭道揚.會計大典——會計史[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573;577~578;742~748.
【關鍵詞】 審計;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審計課程是一門相對來說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內容復雜且抽象,課程中涉及到的定義、術語和技術規則等條條框框的東西非常多,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難度,就使得審計課程一貫給人留下枯燥難懂的印象。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多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偏輕實務技能的培養,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教學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實踐,使得審計教學質量不高。在經濟全球化、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新會計和審計制度已推出,審計環境日趨復雜,這些因素對會計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挑戰。審計學課堂教育的不能與時俱進,就更加深了審計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裂溝,審計課程的特點和重點就是要突出其實務性,為了更好地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務技能,必須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學方式和合理開展實踐教學。
一、合理地選擇案例并建立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最好是根據來源于審計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提煉并整改潤色而成。來自于審計實踐的審計案例會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強學生對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等內容的了解,也會讓學生更有積極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興趣。作為教師,有機會應親身參與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實務工作,既可以獲得實際工作底稿等實際審計的具體案例資料,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實務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參考國內外專家的審計案例書籍和國內外知名事務所網站上公布出的案例,還可以收集財政部、審計署、中注協、證監會公布的處罰公告中涉及財會方面的案件并將其整理制成適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庫。
另外,審計教師還應開拓視野,關心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氣候、資本與證券市場。可以從財經媒體、報刊雜志和網絡上查找新聞并探索其暴露的問題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資料時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記者的報道和網絡數據上,應該有自己的專業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去網絡和報紙上收集各類資料、關注證券市場實事要聞、分析上市公司年報、看相關的評論報道,讓學生把相關公司的各年度年報數據都拿出來分析,獨立判斷事件的真偽,既可增強審計案例教學的生動性和互動性,又可鍛煉學生的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和獨立判斷能力,還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可讓學生實際調查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請被調查單位來評判學生建議的可行性。
為了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每章每節最好都有一個案例做引導。案例的選擇應與課程密切相關,結合審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具有基礎性和代表性,可以用來解釋某一個或某幾個知識點或原理性內容。在案例的選擇上,要注意內容比較新、完整且長短適中,適合該章的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異,內容的選取要讓學生有可思考性,要結合學生的層次以及接受水平來選擇,綜合性和深度都要適當,以便能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充分討論,對教學起到理想的促進作用。
二、案例教學時需注意的問題
(一)課堂討論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適合于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如果課時充足,也可安排專門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課,做深度分析。建議教師把編好的案例提前一周發給學生做準備,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預習工作,對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師定題,將案例分析布置成作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分小組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并在課堂上討論,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自學審計案例還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較適合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應注意適時穿插引用簡短的中小案例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可運用由多個小案例組合成的綜合性審計案例來說明審計證據的收集、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完成過程。案例分析要盡量地符合中國實際。
3.在課堂討論中,案例討論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審計案例都比較難,讓初學的學生一個人獨立回答比較困難,可對全班學生分小組,讓其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代表上臺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系統闡述,其他組成員可以提出問題來反駁,教師最后做點評和總結。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注意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維持討論秩序、把握討論方向,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并逐一進行分析與討論。為了督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可以要求學生將討論內容及過程做好記錄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上交,教師對其進行評分,評分結果計入平時成績。在這樣的案例討論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總結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識點,總結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各種分析思路進行點評,所以除了應當具備準備和組織案例討論教學的能力外,更應當具備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貫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體手段的使用
審計課程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則多媒體教學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體、網絡通訊等手段可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直觀、內容更豐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學生學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論從理解或記憶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都能達到良好的輔助教學效果,它能實現傳統的課堂教學所無法實現的生動效果,還可以增加每節課的信息容量,提高課密度,使授課內容達到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達到的飽和度,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意識。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學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刪繁就簡”,把教學內容用文本、圖像、聲音、影畫等形式進行有機組合生動地呈現出來,通過借助多媒體使教學內容實現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這樣既可避免滿版的文字或表格給學生造成視覺壓力,也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輔助工具,還應與教師的講授和板書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多媒體教學有它獨到的優勢,對其還是應采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看待。多媒體工具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太多種媒體的介入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好,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而使其成為教師的“負擔”。要做一個圖文并茂的生動課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會對教師提出很高要求:教師必須擅于運用office軟件,能熟練掌握類似visio這樣的繪圖工具,最好還會制作flash;教師還應該擅于搜索所需的資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關背景資料。
教師還應有快速反應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別出所接觸的眾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與所授課程有關。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使得教師們無暇鉆研多媒體教學設計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資料并改造制做為授課所適用的資料。如果過于強調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會導致教師教學負擔的加重,可能會削弱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審計實踐教學的開展
單純的審計案例教學雖然有利于學生增加實踐經驗,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仍不能使學生身處真實的審計工作環境中。除了案例教學和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之外,還可以恰當的安排一些實踐性教學模式,如審計模擬實驗、親身到事務所實習等模式,以強化審計案例教學效果。審計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審計模擬實驗
審計實驗能夠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審計的具體操作,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審計理論的基礎上,在實驗室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來籌建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場所,模擬審計場景,為實踐教學提供相應平臺。審計模擬實驗場所的建設包括硬、軟件建設。現代化的硬件建設需要配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計算機,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應有高標準要求。軟件建設是指需要購買一整套專用的審計實驗課軟件。在進行模擬實驗時,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抽查被審計單位的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資料并編寫審計工作底稿,使其對審計中會接觸到的原始資料產生直觀認識并切實體會到如何開展實際的審計工作,可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審計實習
為了讓學生真正學好審計學這門課程,學校必須提高對校、內外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的認識,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努力爭取與會計師事務所及內控較好的大中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甚至可以自辦事務所安排學生實習,這樣在校內和校外建立審計實習基地,就可更好地培養鍛煉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安排為期一個月左右的課程實習,實習課程也計學分。在實習單位,應在指導老師的直接監控和指導下,以學生直接充當審計人員的角色來操作為主,這樣可以檢驗其動手能力與獨立判斷能力。也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平時做審計實驗的時候,每個學生一般只能夠接觸和處理到審計實務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務所實習,則可讓學生參與對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審計流程,可以讓學生對審計流程有個整體的把握,這對理解和掌握審計相關知識會很有幫助。
(三)審計方向畢業論文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可以由教師將本學科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或值得寫成論文的問題形成論文題庫,交由學生選擇寫成論文,并規定每個學生的論文選題不能重復,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論題。也可以將實習與畢業論文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就實習的情況做畢業論文,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審計實務的理解,使理論與實際更好地結合。
參考文獻
[1]梅丹.我國高等審計教育改革探討――兼談南開大學審計教學的發展[J].教育財會研究.2009(3):53~56
[2]張雪梅.審計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探討[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曉雁,辛旭.審計學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 2007
論文關鍵詞:關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幾點思考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008年“推進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現代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企事業組織的“免疫系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必須以“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為己任財務論文,積極探索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強化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責。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高校審計部門作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審計部門所從事的業務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秋后算賬”,沒有體現出審計監督所應有的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高校內審工作需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改變以往“要我審”的模式,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樹立“防范勝于糾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內審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設性意見,為決策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財務論文,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監督和服務。
一、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內涵體系
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注重預防”要求在審計工作的具體運用,是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內涵,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從系統論角度豐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內涵。
一個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集合形成的整體。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其一、從系統所處的環境出發,一個動態的系統必定與它所處的系統環境有著結構性的聯系。劉家義審計長2008年3月提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觀點之后,全面審計系統積極響應,許多審計創新理念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審計轉型大趨勢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踐行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推動審計工作轉型必要途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其二、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項目的各個側面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研究分析財務論文,包括:審計的戰略目標、影響審計項目的內外部關系、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從控制論角度強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監督。
控制論是信息交換過程中原因與結果不斷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控制,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導向器、檢測器以及矯正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相當于導向器和檢測器,側重于事前、事中控制,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當控制主體(審計人員)將獲取的控制信息(審計證據)傳達給被控制對象(被審計項目或被審計部門)時,其實也就是起到了一個行為修正的作用,即相當于控制系統中的矯正器,同時也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抵御功能。
(三)從信息論角度暢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渠道。
為了全面清晰認識高校教育系統經濟收支、專項資金管理、教育資產安全完整等情況,必須加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改進審計手段和提升審計效能的基礎上,暢通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財務論文,充分運用0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聯動審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傳輸、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儲存的動態高校內審路徑。
二、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的主要制約因素
審計“關口前移”是審計方式創新的結果和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延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從工作實踐上看,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但是,近年來,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新建項目、維修改造項目明顯增多,物資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等等,現有的審計理念、審計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手段以及審計范圍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高校快速發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關口前移”的認識不足
高校內審人員樹立“關口前移”審計意識淡薄,僅僅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辦法財務論文,沒有立足于促進機制建設,通過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管理學校。并且高校內審工作側重于行政監督,“事后糾弊”或“事后問責”,沒有真正擔負起為高校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責。目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權力過分集中,客觀上阻礙了高校內審工作“關口前移”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是:審計立項主觀性較強,審計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不力,業務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隨意性,缺乏各個環節規范的文本等等。
(二)內部審計范圍比較狹窄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財務論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大都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效益審計基本上沒有開展,影響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手段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經濟活動記錄已面向電子化、數字化和無紙化的方向發展,會計技術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然而,在會計電算化信息開發時代,我國的審計電算化卻相對滯后,許多審計人員還停留在紙質賬本審計階段,對計算機審計技術掌握不夠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尤為突出。
(四)內部審計人員質量不足
隨著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快速建設和不斷引進財務論文,許多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網絡一體化和,那么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進科學管理技術方法和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從傳統的審計手段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做法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實現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監督到注重監督與服務并重的轉變;在審計內容上,實現由單純財務領域的差錯防弊到注重改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基建(修繕)工程結算審計到全過程跟蹤審計、由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到任前或任中審計的轉變;在審計手段上,實現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審計、網絡實時審計的轉變。
(一)加快審計理念轉變速度
在審計中,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財務論文,實現由注重治標向重在治本的轉變、由查錯糾弊向風險型審計轉變;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為目標,重點關注內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審計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建設性作用。
(二)拓寬內部審計覆蓋領域
除了開展基建(修繕)工程審計、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審計,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外,每年可以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效益審計。同時,要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將高校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特別要注意從未審計或長期未審計的單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實施審計方式創新工作
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并重轉變財務論文,建立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比如,基建(修繕)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實現工程項目全程審計與建設工程同步,對工程建設的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結算等全過程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服務和監督;針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審計為主,兼顧離任審計”的審計模式,堅持有離必有審,先審后離,先審后任財務論文,把審計評價作為任免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加強審計手段創新能力
在審計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多形式、全方位地發揮監督和服務作用。第一,實現由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手段轉變,構建起集聯網審計、實時審計、在線審計為一體的現代化審計平臺,實現對重點項目資金實時的、動態的監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兩書、兩報告”制度(“兩書”即《管理建議書》和《審計建議書》,“兩報告”即《審計專項調查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管理、服務領導決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發揮審計專項調查作用財務論文,針對熱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審計調查,如開展教育收費專項審計調查、“小金庫”清理、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含義及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意義
1.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含義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是客觀、公正的監督控制活動,它對商業銀行經營控制提供評價和咨詢活動。同時,內部審計也是銀行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現實意義
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盡快與國際商業銀行接軌,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地位。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審計理念缺少風險預警機制和內部審計獨立性、權威性不足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國際借鑒
1.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特點
(1)合理的審計模式,內審部門有更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審機構的設置問題對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制度至關重要,西方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總行實施了機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而在各分支機構則只是設立簡單的審計控制辦事處,這種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實現了“倒金字塔”型。各分支行擔任服務窗口的職能,總行執行主要的經營職能。
(2)內部審計職能定位明確
縱觀當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發展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已經走在內審領域的前沿:充分發揮了內部審計的咨詢和服務職能、更加注重內部審計過程而不是審計結果、對商業銀行潛在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對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提出合理的審計咨詢意見和改進措施、協助被審計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制度
2.國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經驗的啟示
(1)重視內部審計成本。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銀行的經營目標,但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必不可少會出現一些內部控制的問題,所以關于如何評價和衡量內部審計質量的標準和規范必須有章可循。如果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或者內部審計成本高于企業內部審計所實現的價值,那么銀行完全可以把內部審計外包給其他審計咨詢公司或者會計師事務所。從這個角度來說,內部審計還可能為實現商業銀行的效益做出貢獻,從而降低商業銀行成本。
(2)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并重。進行實地審計檢查是傳統的審計方式,這有利于更加直觀的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在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直接的審計證據。當前,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輸系統的發達已經可以滿足審計證據和報表數據實時傳遞。通過對審計對象的業務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有計劃的對審計對象進行全方位一體化的審計。因此,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模式發展趨勢就是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并重。
四、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的對策
1.創新內部審計理念
目前,中國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概念也很舊,仍然在“金融審計”的階段,在實踐中,在中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主要是真實性審核,這種內部審計理念強調的是針對會計材料和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評價,無法給商業銀行帶來效益,也不能間接增加銀行的價值。內部審計發展的趨勢是風險基礎審計,把風險評估作為企業經營的必要條件之一。與此同時,內部控制的重點也發生了轉移,分析經營風險成了內部審計的焦點。因此,只有從審計風險的思想認識,深化“增值型審計”的概念,以促進審計模式的發展,對審計風險的利益,商業銀行的風險規劃,全方位多角度一體化的實時動態監督,為商業銀行增加效率和效益。
2.創新內部審計工作手段、方式和方法
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加快,各項業務的經營和管理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的普及。信息科技和電子銀行的大力發展使得風險控制問題在當下變得越來越突出,銀行業的各項業務也必須面向電子化,網絡化。
在審計手段方面,應大力推廣使用分析性復核。分析性復核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數據集中的優勢,定義各種問題,在審計軟件等現代技術的大力支持下,連續動態地對商業銀行各部門會計資料和財務數據進行匹配和分析,對其出現的異常活動實施風險預警,從而縮小審計范圍,精確風險審計的領域,科學合理的安排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計劃,最終使得審計資源優化配置。
在審計方式方面,改變以往事先預告多的工作方式,增加突擊審計力度。按照西方商業銀行的慣例,選擇不定時的對商業銀行各部門進行一次突擊審查。
3.加強公司治理,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部審計獨立性對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息相關。只有保證內部審計部門在商業銀行各部門中具備較高的地位,才能實現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也關系到審計任務是否按期完成,是否高質量完成。提高內部審計權威性也是加強公司治理的重要舉措,公司在規劃法人治理結構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將內部審計定位于董事會或者監事會之下,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向董事長負責,從而實現內部審計的獨立和權威。
五、結語
感謝老師們一路上對我論文的指導和支持,對于我存在的不足及時指出并加以指導,如果沒有老師們的幫助,我想也就沒有今天的這篇論文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路走下了,經歷了許多汗水和挫折,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這一刻,將最崇高的敬意獻給你們!在我的論文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此,向各學術界的前輩們致敬!
參考文獻:
[1]楊國芹.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8:16-21.
[2]付文燕.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研究.審計之友,2011,6:8-10.
[3]丁衛.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完善探析.現代商貿工業,2013,6:6-10.
關鍵詞:入侵檢測異常檢測誤用檢測
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基于網絡的計算機應用已經成為發展的主流。政府、教育、商業、金融等機構紛紛聯入Internet,全社會信息共享已逐步成為現實。然而,近年來,網上黑客的攻擊活動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因此,保證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以及整個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1 防火墻
目前防范網絡攻擊最常用的方法是構建防火墻。
防火墻作為一種邊界安全的手段,在網絡安全保護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對網絡的非法訪問,通過監視、限制、更改通過網絡的數據流,一方面盡可能屏蔽內部網的拓撲結構,另一方面對內屏蔽外部危險站點,以防范外對內的非法訪問。然而,防火墻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1)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墻背后可能敞開的后門。如同深宅大院的高大院墻不能擋住老鼠的偷襲一樣,防火墻有時無法阻止入侵者的攻擊。
(2)防火墻不能阻止來自內部的襲擊。調查發現,50%的攻擊都將來自于網絡內部。
(3)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墻通常不能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能力。畢業論文 而這一點,對于層出不窮的網絡攻擊技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在Internet入口處部署防火墻系統是不能確保安全的。單純的防火墻策略已經無法滿足對安全高度敏感部門的需要,網絡的防衛必須采用一種縱深的、多樣化的手段。
由于傳統防火墻存在缺陷,引發了入侵檢測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研究和開發。入侵檢測是防火墻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閘門,是對防火墻的合理補充,在不影響網絡性能的情況下,通過對網絡的監測,幫助系統對付網絡攻擊,擴展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進攻識別和響應),提高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提供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現在,入侵檢測已經成為網絡安全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各種不同的網絡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2 入侵檢測
2.1 入侵檢測
入侵檢測是通過從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遭到攻擊的跡象,并做出自動的響應。其主要功能是對用戶和系統行為的監測與分析、系統配置和漏洞的審計檢查、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評估、已知的攻擊行為模式的識別、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及違反安全策略的用戶行為的識別。入侵檢測通過迅速地檢測入侵,在可能造成系統損壞或數據丟失之前,識別并驅除入侵者,使系統迅速恢復正常工作,并且阻止入侵者進一步的行動。同時,收集有關入侵的技術資料,用于改進和增強系統抵抗入侵的能力。
入侵檢測可分為基于主機型、基于網絡型、基于型三類。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英語論文 已經開發出一些入侵檢測的產品,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有ISS(Intemet Security System)公司的Realsecure,NAI(Network Associates,Inc)公司的Cybercop和Cisco公司的NetRanger。
2.2 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為網絡安全提供實時檢測及攻擊行為檢測,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手段。例如,實時檢測通過記錄證據來進行跟蹤、恢復、斷開網絡連接等控制;攻擊行為檢測注重于發現信息系統中可能已經通過身份檢查的形跡可疑者,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力度。入侵檢測的步驟如下:
收集系統、網絡、數據及用戶活動的狀態和行為的信息
入侵檢測一般采用分布式結構,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若干不同關鍵點(不同網段和不同主機)收集信息,一方面擴大檢測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多個采集點的信息的比較來判斷是否存在可疑現象或發生入侵行為。
入侵檢測所利用的信息一般來自以下4個方面:系統和網絡日志文件、目錄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變、程序執行中的不期望行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2)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模式匹配、統計分析、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是將收集到的信息與已知的網絡入侵和系統誤用模式數據庫進行比較,從而發現違背安全策略的行為。
統計分析方法首先給系統對象(如用戶、文件、目錄和設備等)創建一個統計描述,統計正常使用時的一些測量屬性。測量屬性的平均值將被用來與網絡、系統的行為進行比較。當觀察值超出正常值范圍時,就有可能發生入侵行為。該方法的難點是閾值的選擇,閾值太小可能產生錯誤的入侵報告,閾值太大可能漏報一些入侵事件。
完整性分析主要關注某個文件或對象是否被更改,包括文件和目錄的內容及屬性。該方法能有效地防范特洛伊木馬的攻擊。
3 分類及存在的問題
入侵檢測通過對入侵和攻擊行為的檢測,查出系統的入侵者或合法用戶對系統資源的濫用和誤用。工作總結 根據不同的檢測方法,將入侵檢測分為異常入侵檢測(Anomaly Detection)和誤用人侵檢測(Misuse Detection)。
3.1 異常檢測
又稱為基于行為的檢測。其基本前提是:假定所有的入侵行為都是異常的。首先建立系統或用戶的“正常”行為特征輪廓,通過比較當前的系統或用戶的行為是否偏離正常的行為特征輪廓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入侵。此方法不依賴于是否表現出具體行為來進行檢測,是一種間接的方法。
常用的具體方法有:統計異常檢測方法、基于特征選擇異常檢測方法、基于貝葉斯推理異常檢測方法、基于貝葉斯網絡異常檢測方法、基于模式預測異常檢測方法、基于神經網絡異常檢測方法、基于機器學習異常檢測方法、基于數據采掘異常檢測方法等。
采用異常檢測的關鍵問題有如下兩個方面:
(1)特征量的選擇
在建立系統或用戶的行為特征輪廓的正常模型時,選取的特征量既要能準確地體現系統或用戶的行為特征,又能使模型最優化,即以最少的特征量就能涵蓋系統或用戶的行為特征。(2)參考閾值的選定
由于異常檢測是以正常的特征輪廓作為比較的參考基準,因此,參考閾值的選定是非常關鍵的。
閾值設定得過大,那漏警率會很高;閾值設定的過小,則虛警率就會提高。合適的參考閾值的選定是決定這一檢測方法準確率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見,異常檢測技術難點是“正常”行為特征輪廓的確定、特征量的選取、特征輪廓的更新。由于這幾個因素的制約,異常檢測的虛警率很高,但對于未知的入侵行為的檢測非常有效。此外,由于需要實時地建立和更新系統或用戶的特征輪廓,這樣所需的計算量很大,對系統的處理性能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