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0 08:4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科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
1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且能激發其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術正因為其集圖、文、音、像、畫、照片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所以在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在講解Australia一課時,我用電腦先向學生展示kangaroo和koala的視頻資料,然后自然過度到它們的原產地-Australia,介紹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由于直觀明顯,學生自己就總結出了inthesouth/tothesouth/onthesouth的位置關系,而且由于課程圖、文、音并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極高,很多知識是自己提煉總結出來的,所以印象深刻。
2突出以學生為本,教師為指導,具有實際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
多媒體電腦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生動,直觀和快節奏。例如有位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篩選信息能力,他的課程設計是讓學生介紹一個國家,首先簡單向學生講解演示了怎樣使用英語軟件Amiglobe,給學生提供了網址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選擇自己要介紹的國家,閱讀篩選信息,信息中必須包括該國家的地理位置,人口數量,政治狀況,經濟狀況。其它信息視自己狀況可以增加.要求學生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稿,在全班進行交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要自己搜集信息;然后閱讀,對信息進行分析篩選,符合老師任務的要求;最后編輯整理,形成成果。由于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重組有價值的資料,不僅使知識內容歷久彌新,而且真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誘發學生的情感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全身心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對課堂信息的每一種反應,并積極做出相應的“對答”,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示,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歡樂中成長。
3有利于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
辨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主體之間總是存在著差異。由于學生受社會、家庭的影響不同,學生的個性不同,學習存在差異。要想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獲,教師備課時必須注意合理設置教學梯度,盡可能提供學習途徑的選擇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讓不同思路的學生都能體驗學習的樂趣與成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課程整合,使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次教學”成為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4促進交流協作、資源共享,發揮團隊優勢
(1)教師之間:科技進步和知識爆炸使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現代英語的教學模塊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文、政治、環境等等各個方面,一個教師要想在短期內對所有知識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術為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搭建了平臺。例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到咸寧聽課,英語教研組做好備課工作:他們每個學校的教研組重點準備一個或幾個單元的內容,把每個單元的教案、ppt、網絡課件和相關資料上傳到自己的教學網上,其他教師下載后根據自己的需要做適當修改,極大限度的節省了時間、豐富了備課的思路。
(2)學生之間:在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安排結對交流和學習討論,結對交流是通過抽簽、自由組合或其他方式使學生組合在一起,就學習內容、方法、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尋求幫助。學生按要求創設規范的文件夾,他們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學習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3)師生之間: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因特網和其他信息源,組織和指導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對某一課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或看法,并將自己的成果與他人共享。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領域里,學生的水平超過老師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對老師的積累也是有益的補充,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本學期要重點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學習課程改革專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四個基本任務,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個基本理念",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組織有關教師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組織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等。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
二、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校教研組要積極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本學期要重點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學習課程改革專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四個基本任務,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個基本理念",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組織有關教師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組織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等。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
二、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校教研組要積極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抓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教學。本學期初一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小學英語教材,基本上達到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但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現象,初一教師要及早摸清情況,根據我校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中小學銜接教學。
4、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強初三畢業班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
組織初三英語教師認真學習《大綱》和《中考說明》,扎扎實實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
四、其他工作
1、精心組織,認真輔導,組織初三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
2、組織初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切實履行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認真分析與研究以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課程與教材改革。以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標,以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為主攻方向,以課程教學中的關鍵問題為突破口,探索生物課程教育教學規律,創新教研方式,促進我區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區中學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服務全區教育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二、工作重點
1、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重視課程建設,提升課程領導力。認真研究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開發等的關系,基于生物課程實施的規范化,促進課程實施的創造性,引導各校生物教研組根據學科發展實際,重點圍繞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相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整合各類課程資源,設計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課程方案。
(2)創設條件,開展專家講座、學術沙龍、公開課觀摩與評價、案例點評、聯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訓活動,提高研訓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中學生物教師開展課程整合、學科核心素養、學科關鍵能力等專題的學習與研究,不斷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
(3)立足課堂,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研究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課程價值取向的專業理解,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實踐,逐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以“研究課”引領日常教學,以“常態課”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圍中逐步提升教師觀課、議課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學實踐智慧,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途徑和方法。
(4)抓課題研究,深化課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生物構建思維教學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和有關省教研課題立項與研究工作,做好有關學校其他生物研究課題的服務和指導,加強課題組間的交流與研討,完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工作。
(5)關注生物課程基地和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引導基地學校積極打造自身特色,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促進其提升示范與輻射能力。
(6)推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教師發展積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發揮區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學術委員、名教師和校長學科基地等的作用,為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
(7)總結課程改革經驗,擴大經驗或成果的影響力。教師要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向生物專業期刊投稿或參加各項評比,將課堂教學研究、考試評價研究和課題研究等成果顯性化,擴大我區中學生物教學的影響力。
2、創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構建區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網絡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動平臺,逐步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
(2)積極參與聯校教研活動,開展“同題異構”和“主題研討”等方式的教研活動。
(3)積極推進學科教研組建設。一是適時開展學科教學調研,推進教研組建設。二是據“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和“xx市中小學合格、優秀教研組評價標準”,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專題(課題)研究為教研組建設的切入點,積極創建有個性和特色的市、區先進教研組。
(4)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專業成長進行分析與反思,關注教師間差異,充分發揮這種差異的資源作用,了解教師發展中的需求,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改進工作的信息,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
3、改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在認真分析和總結17屆生物學科高考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近幾年江蘇省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方向,深度解讀生物學科考試說明,并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開展高三復習教學研討,重點是進一步明確考試說明之要求,探討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增強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認真做好高三調研測試的閱卷和分析工作,并參與做好對學校高三教學工作的調研。
(2)積極參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重視對初高中生物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引導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于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升,體現生物學科的特色和教育價值。
(3)各高中積極做好2018年省生物奧賽的備戰工作,爭取在獲獎學生的質與量方面有所突破,為高校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同時為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做好相關服務工作,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根據教研室統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輪專題調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輪復習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
2、高中生物課題組研討活動。
3、組織參加市名師工作室聯合活動(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江蘇省高中生物優質課評比暨觀摩活動。(無錫)
3、組織參加市課程基地專題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題研究式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xx地區高三生物復習教學第一次研討活動。
3、組織開展區中學生物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4、推薦我區教師論文參加xx市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評比活動。
5、組織參加市青年教師論壇活動。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組織參加沿江七市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2、學科教學調研。
3、組織參加xx市教育學會中學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
4、高中生物課題組主題沙龍活動。
1、做好課改培訓工作,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做好課改準備工作。組織高中政治骨干教師參加省級新課程學科培訓。精心組織,縝密安排,組織好市級高中政治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加強對省、市新課程樣本校教學調研,切實掌握課改實施情況。通過培訓會、學習會、研討會、座談會及個別交談等多種形式,引導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2、加強校本教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引導教師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基本要素,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基本研究單位,通過理論學習,發現和選擇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個人探究和集體合作相結合,解決高中課程改革中的問題,并從制度建設、活動形式、研究策略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3、改革教學評價制度,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加強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探索,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關注學生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根據高中政治的學科特點,要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強調學生既是評價對象又是評價主體,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采用多種學習評價方式與開放的教學評價方式。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實驗,樹立學生主體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研究高考動態,加強復習備考指導。召開高考分析會,研究2009年考試大綱,分析考生答題情況,明確高考方向,把握高考動態。開展高三學生文科綜合能力競賽,促進優秀學生的發展。舉辦高中政治證書會考復習研討會,加強對會考復習指導工作,以會考促高考,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1、通過集體調研、樣本校聯系工作、聽課、評課、座談、訪談、講座、研討會、問卷調查,組織各類培訓、評比、競賽等活動,切實掌握教學第一線和全市高中政治教師的基本情況。
2、開展工作課題研究和專題性教研活動,收集、整理優秀課例,推廣教改優秀成果,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三、學科教學研究的課題
1、高中政治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
2、高中政治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實踐探索。
教研活動表
周次時間活動內容地 點參加對象
暑假8月市高一政治新課程備課活動另定全市高一政治
任課教師
18.28~9.3教師報到,學生始業教育
29.4~9.10市直高中政治教研組長會議市教研院市直高中政治
教研組長
39.11~9.17各縣(市、區)中學政治教研員會議市教研院各縣(市、區)中學
政治教研員
49.18~9.24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集體教學調研教師教育院附校市高中教研員
59.25~10.1省高中政治教學論文評比省教研室部分市獲獎論文作者
610.2~10.8國慶長假
710.9~10.15市06年高考文綜政治試題分析暨07年高中政治證書會考復習研討會樂清中學高三政治任課教師
810.16~10.22市高中政治教學設計案例評比市教研院有關高中政治教師
910.23~10.29市高中政治青年骨干教師研修班活動另定第三屆研修班學員
1010.30~11.5市高中新課程樣本校教學調研另定市高中政治教研員
1111.6~11.12市高中政治新課程學科教學調研另定市高中政治教研員
1211.13~11.19期中考試
1311.20~11.26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集體教學調研溫十五中市高中教研員
1411.27~12.3市直高中政治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會另定市直高一、高二
政治任課教師
1512.4~12.10市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省、市樣本校部分高一政治
任課教師
1612.11~12.17市直高中政治證書會考復習研討會另定市直高三政治
任課教師
1712.18~12.24市高三學生文科綜合能力知識競賽部分高三文科班學生
1812.25~12.31市高中政治青年骨干教師研修班活動另定第三屆研修班學員
192009.1.1~1.7市新課程改革樣本校活動市樣本校市高中政治教研員
201.8~1.14市直高中政治新課程學科教學調研另定市高中政治教研員
211.15~1.21高一、高二政治期末試卷審核、定稿市教研院命題小組成員
221.22~1.28高三學生第一次適應性考試卷審稿市教研院高考學科指導
小組成員
231.29~2.4高三學生第一次適應性考試卷定稿市教研院高考學科指導
(一)基本情況;
(二)申報理由:1、師德與政治思想;2、工作業績(教學成績、主持及參與的教研課題、輔導學生獲獎情況、所獲市級以上的榮譽、教研方面所獲榮譽、近年的市級以上公開課及講座報告、近年參與的培訓、近年發表的論文、參與編寫的教材及專著、學科帶頭人及青年教師的培養;3、教書育人;
(三)晉升以后的工作設想
二、教師晉級述職報告范文
一、基本情況
我叫,男,1971年6月出生,1993年6月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專業,本科學歷,并被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區中學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年7月在區高級中學任教,年8月至今在區第一中學任教。2000年11月,經市中學一級教師第二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具備中學地理一級教師資格。現申報中學地理高級教師資格,并作如下述職報告。
二、申報理由
本人熱愛祖國,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國家大事,遵紀守法,積極參加各項學習。堅持教書育人,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較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上服從學校的安排,任勞任怨。
參加工作以來,曾獲得市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區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工作者、區高中地理學科論文評比三等獎、區第一屆高二地理能力競賽優秀輔導老師獎、區第一中學“十大優秀班主任”、區第一中學優秀班主任、區第一中學“先進工作者”、區第一中學優質課競賽二等獎、區第一中學優質班會課評比三等獎、區優秀教師和區教育線優秀團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教學能力及成果
我比較注重抓主干知識的學習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其次,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對優生,我鼓勵他們在老師指導下獨立鉆研,充分展現他們的優勢。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為94.72,比學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區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年6月首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中,我輔導的李明輝同學獲優秀獎。年4月區第一屆高二地理能力競賽中,我輔導的何同學獲二等獎、李同學和張同學獲三等獎,我也因此獲得優秀輔導老師獎。年12月省第一屆博冠杯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我輔導的熊同學獲一等獎、周同學和謝同學獲三等獎。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年9月起個人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性評價探索與實踐》校級課題研究,目前已經結題,并且獲得校級優秀課題。年6月起參與南海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必修Ⅲ)網絡資源建設開發與應用研究》市級課題研究,我主要負責圖片、音頻等素材、課件以及各種試題、練習題等,并且已經在佛山教育網開設專題學習網站,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年12月論文《淺談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獲區年度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并在交流會上宣讀。年12月兩篇論文《從年省高考地理綜合題看今后備考》和《淺談湘教版地理Ⅰ“活動”的使用》獲區年度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并在交流會上宣讀。2001年12月論文《高中地理教學的圖象運用》獲市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擔任班主任期間,我認為要塑造一個人,特別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學習成績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話說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體主義問題,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團隊合作很重要。當然現在具體來說就是班風問題。個人思想問題會影響班風,班風好會促進個人的快速發展,當然班風不好會阻礙個人的發展。例如~學年度我所帶的高一(18)班,從見到他們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強化我的這些觀點,結果這個班六次獲得“優秀班集體”,創造了南海一中的歷史紀錄。“優秀班集體”可是考慮了諸多因素,并且用比較科學的量化方式評選出來。因此年1月我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同時“優質班會課”評比也獲三等獎。同年9月,我因教育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南海一中“十大優秀班主任”。在重視集體效益的同時,我也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我經常私下找他們聊,像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等,使他們的成績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及效果
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由于在年7月之前,我一直在區高級中學擔任史地科組長,所以培養青年教師義不容辭。1995至1998年指導黃老師、謝老師完成他們的第一個教學循環;1999至2002年指導徐老師完成她的第一個教學循環。至學年度我被學校聘為謝老師的教學工作導師,今年8月她將第一次上高三。至學年度我被學校聘為陳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導師。以上各位老師在我的幫助下都迅速成長,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和教育成績。
(五)參加繼續教育情況
在工作之余,我積極參加各項繼續教育培訓,使自己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其中有年12月市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的地理大講堂——“把握教材改革,靈活實施教學”,年10月市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的地理大講堂——“我國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2004年7月我參加由華南師范大學和省省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聯合舉辦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地理科省級培訓班”等中學地理教學系列培訓課程。2003年12月經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測試,我的普通話水平為二級乙等。
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2004年10月我參加了省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培訓”,考核合格。我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班主任工作論壇,及師德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
我還努力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應用水平,2001年1月起參加由佛山教育學院電教中心和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聯合舉辦的“中小學計算機全員初級培訓”,考核合格;2002年4月起參加由省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和省省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小學計算機全員中級培訓”,考核合格。年8月我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五個模塊——PowerPoint2003、Excel2003、Internet應用、Word2003、WindowsXP),考核合格。
關鍵詞:民族工區;信息技術;數學課堂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從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依然大多采用傳統方式教學,其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效率低,對學生能力培養不夠: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學媒體,使某些概念難以描述清楚;三是無法及時反饋,難以實現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輕學,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因而,科學地運用現代教育媒體,促進教學整體優化,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通過調查,目前少數民族地區(至少四川省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具有如下特點:
(1)教師的信息素養差。
(2)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及運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觀念淡薄。
(3)學校的網絡資源建設不能完全滿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需求。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教師水平普遍偏低直接影響到了民族地區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那能否利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助民族地區教育一臂之力,優化課堂教學?我們帶此問題在數學領域進行了研究。
二、解決問題的方向
(一)樹立學生自主學習觀
本課題的學科教學必須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方式,即由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重視學會學習,注意學習策略和方法,關注學習活動的動機,追求創造性學習目標。它有利于掌握知識體系與學習方法: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其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與創造態度探究的思維定勢:有利于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遷移。
本課題的實施過程就是探究性學習實施的過程。
(二)樹立網絡教學觀
本課題的實施必須以網絡教學為形式,既有課堂上網絡情境的教學。也有課前網絡資料的收集,為上課做準備,還有課后利用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加深、鞏固課堂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的反饋。網絡教學要體現資源學習觀、把計算機網絡看作是學習者獲取學習信息的手段:網絡教學要體現建構主義觀,把計算機網絡看作是學習者的認知工具,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指向;網絡教學要體現傳遞信息觀。在課堂教學中用計算機看儲存、處理和傳遞信息;網絡教學要體現信息支持觀,把計算機視作一種支持學習的資源化工具、認知工具和信息傳遞工具。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是將學生各學科的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置于網絡環境下展開。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我校網絡教室兩間,每間有學生用機60臺,教師每個年級組均配備了電腦并可上網。但我校的校園網絡硬件建設仍顯不足,尤其是常規教室尚未進行網絡改造,教師未配備手提電腦。這種情況不能滿足廣大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是學校的校園許多硬件設施的配套均需在改造完成之后方能到位,這給我們的課題研究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但是,盡管在這種情況下,我校該課題的研究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課題組老師在條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該課題的研究得以展開。
由于種種客觀和主觀的原因,該課題的研究未能達到應該達到的水準,存在許多的疏漏和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專家領導的誠懇的批評,我們準備待我校的校園整體改造到位后,進行新一輪的“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的研究。
四、課題實施情況
(一)教師網絡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學校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在目前我校網絡硬件建設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我們把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作為工作的重點,為日后全面實施網絡環境下的學科教學做人才上的準備,并在可能的范圍內及時付諸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學校為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做了許多工作。比如大力鼓勵各位老師多上多媒體課。多上信息課,并要求各科老師都必須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成都七中的網絡備課。
(二)鼓勵自學,精通網絡
集中培訓僅僅是一種信息技術的普及,而要真正具備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還是以自學為主。學校要求每一位老師利用業余時間,認真自學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制作課件和上網收集資料的能力。現在我校的大部分年輕教師都具備了相當的信息技術能力,并出現了一些能夠解決非常復雜問題的“電腦高手”。
(三)在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網絡信息技術教學
1、開好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學科研究課
在該課題立項后,即要求全體成員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依據《課題實施方案》,強化網絡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觀。即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探究型學習為主要形式,輔之以傳統的傳授型學習:而在進行課題的實施中,又通過網絡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題的實施主要通過開研究課的方式進行。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手段的研究不僅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網絡信息技術的機會,也是使教師和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理念和探究學習理念的機會。
我校在每個學期,都要舉行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對外公開課。首先教師根據自己所選的開課課題的特點。對課題實施方案中所列的課型進行研究,并根據該課型的要求認真備課。
在進行研究課時,一般進行兩種類型課的對比,一是常規課,二是網絡課,在兩個不同的班級。分別進行常規課和網絡課的教學。課后均采用學生評議的方式,分別從“學習掌握程度”、“創新精神培養程度”和“學習態度培養程度”三個方面進行評議,然后對學生的評議進行采樣分析,用直觀的圖表形式表現本節課學生的評議情況。然后進行圖表分析,寫出評估分析報告,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除了學生的評議之外。還有教師的聽課互評,分別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教師指導活動評價”、“學習資源評價”三個角度進行評議。
通過研究課的形式,教師不僅學科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促進了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促使師生樹立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
2、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備課
我校于前年開通了校園專線上網,將網絡連線到各教研組,去年使校園網連進教師宿舍。讓教師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備課和有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工作。
在平時的教研組活動中,要求教研組內老師互相交流網上備課和資料收集的情況,并且及時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共享。有些收費網站則學校提供費用,讓各教研組老師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由于我校網絡尚未進入每個教室,如果上多媒體課或網絡課,必須組織學生到相關教室上課。為了盡可能讓教師的日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和網絡手段,學校鼓勵和提倡教師尤其是課題組成員盡可能多使用多媒體教室和網絡教室,要求老師盡可能多的使用多媒體教室或網絡教室。
3、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科研工作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校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下載相關的資料供老師學習、研究學科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瀏覽網上刊載的論文、論著。除了進行課題研究外,學校鼓勵和組織教師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把撰寫論文視為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學理念、樹立網絡教學觀和探究學習觀的重要手段。
4、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常規學習
在各學科教師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求盡可能鼓勵學生使用網絡收集與學習有關的資料,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后的作業,都要求學生進行網絡化學習。
由于學校網絡機房不能滿足所有同學的需要,學校采取了兩個措施:一是鼓勵學生回家上網,二是每周閱讀課時間。允許學生到機房上網查找資料。
5、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不僅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而且已成為所有學生由傳統的接受型學習向探索型學習轉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