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商務系統論文

商務系統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6-15 21:08: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務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商務系統論文

篇(1)

(中信銀行唐山分行 063000)

【摘要】目前,與會計信息化有關的研究課題多種多樣,究其原因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會計信息化的認識程度、研究視角和方法產生了一些變化,這些都推動了會計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并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在“三論”的基礎上對涉及會計信息化在發展中相應的定義進行了解析,以期對會計信息化的教學、研究以及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起到進一步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

目前,與會計信息化有關的研究課題多種多樣,主要有“計算機會計”“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會計”“會計信息化”等。究其原因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會計信息化的認識程度、研究視角和方法產生了一些變化,這些都推動了會計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并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

1978 年,我國開始會計電算化;1981 年,于長春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標志著會計電算化理論與實踐的起點。這次會議是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和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同召開,第一次使用“會計電算化”這一名稱并替換了之前的“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因此,大家從會計電算化的概念開始認識會計信息化。2005 年,專家在中國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年會上發表了“會計電算化” 發展為“會計信息化”的觀點,認為“會計信息化”是對“會計電算化”進一步發展的總結,對“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水平也起到了進一步加強的作用。

學術和教學領域目前對“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這兩個概念同時使用。目前,學者們對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有兩種主要的觀念,一種觀念是會計電算化是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必經過程,另一種觀念是會計信息化是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的發展階段。這兩種觀念的模棱兩可使得人們對其定義與關系疑惑叢生,由于搞不清這兩者之間的概念和關系,只能盲從于現有的文獻和教材,這一現象不僅導致企業對其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定位不確切、教學概念不清晰、學術機構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不明確,而且對我國會計信息化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為了明確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以及使會計信息化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對與會計信息化相關的概念進行認真的剖析意義重大。

二、什么是“三論”

“三論”即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三論”推動了科學技術和思維的發展,對現代很多新興學科的產生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其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論著重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征,因此需要用整體的眼光看待事物,并用數學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控制論是跨及各類學科的一個交叉學科,主要研究控制與通信共同的一般規律,是綜合各類科學系統的控制、信息交換、反饋調節的科學技術。信息論運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從量的方面對信息進行研究,其研究的兩大方面是信息傳輸和信息壓縮。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相互作用又相互聯系,三者是獨立的學科,分別產生于現代科學的生物學、通訊和計算機這三個領域。系統論用整體的眼光揭示事物的一般規律,對系統概念進行界定;控制論對系統演變過程的規律性進行研究;信息論主要研究控制是如何實現的。因此,系統論的研究方法是信息論和控制論,而后兩者是研究的基礎。

我國從20 世紀 80 年代至今對“三論”在會計中的應用的觀點比較一致。吳水澎教授對會計中“信息系統論”與“管理活動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認為這兩者的概念及作用極為相似可以“合二為一”。李樹林指出會計信息系統在實踐上對“三論”的實施條件全部符合,會計信息系統是管理系統的重要子系統并兼具管理系統所具有的全部特點。中南財經大學的郭道揚教授運用“三論”的理念,在其會計控制論一文中指出會計是為人類實現控制社會經濟而進行的一項基本活動。2008 年,楊時展教授對會計信息控制論和反映論相互關系的評論被《會計之友》雜志轉載。李端生等(2006)分析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與信息需求內容之間的矛盾,建議在會計信息系統的理念中建立“需求決定型”概念。程宏偉等(2007)基于系統模塊角度研究價值鏈會計,深刻探討了價值鏈會計。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的曾愛民和南星恒(2009)從廣義的角度對會計信息系統的構架進行探討。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系統是現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子系統,它集“三論”中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的所有特點于一身,有利于人們研究會計信息系統,并統一了會計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化的相關概念,減少了不確定性和爭論。

三、基于“三論”的會計信息化相關概念

我們要對會計信息化的自身含義和外延含義都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分析其相關概念,一般概念的思維形式反映了其對象的本質屬性。以哲學的觀點看,概念即為人類把所能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征抽象出來的概括。概念都具內涵和外延,并且隨著主觀、客觀世界的發展而變化。概念一般用簡明的語句說明其內涵。概念的邏輯方法是對其反映對象的特點或本質進行揭示。用一般定義概念的公式進行如下概念定義:被定義概念= 種差+鄰近屬概念。其中,“種差”即與同屬性范圍下的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也就是差異性;“鄰近屬概念”即對被定義對象所屬的最小屬性范圍所界定的概念。

(一)基于“三論”的會計信息系統及其構成要素

會計把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結為一體,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子系統之一,因此也稱為會計信息系統(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AIS)。會計信息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系統論的整體最優,會計信息系統按模塊討論其集成性,集成業務處理、信息處理、實時控制和各模塊間的層次結構等;將物流、資金流、人員流、控制流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流聯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流的網,它們肩負著各自的任務存在于組織的全部活動中,通過I (input)-P(process)-O(output)〔O=P(I)〕模型可以分析會計信息的來源、會計信息的提供、會計數據的處理及利用過程;控制論主要實現會計信息的并進行反饋,基于 I(input)-C(control)-O(output)〔O=C(I)〕模型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進行反映,必要時還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規律進行動態的控制和調節。

會計信息系統的廣義信息加工和控制處理器的五大要素是M,T,O,S,I,由P 和 C 構成。其中,M(management)確定了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規則和規范,是指會計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包括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內部控制和審計等方面。

T(technology)反映了會計信息收集、加工、傳輸、利用和共享的手段和方法,是指會計信息處理及控制器依賴的基礎和工具,包括珠算,鉆孔機,計算機系統,其構成了會計信息系統的狹義的信息加工和控制處理器,會計信息系統在T 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別被分為手工、機械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

O(organization)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者、信息的處理加工者、信息者、信息使用者以及開發監審會計信息系統者等會計的利益相關者。

S(surrounding)是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的環境基礎,主要指會計信息系統所依賴的宏微觀環境,如社會經濟、技術等。

I(information)因素與以上四個因素共同稱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五大要素。

會計信息系統是以相關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會計法規為規范是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被企事業單位用來處理會計業務,對各類會計數據進行收集、傳輸、存儲以及加工,對會計利益相關者輸出會計信息并實時反饋,指導企業的經營、投資活動以及管理決策的信息系統。楊周南主編的《會計信息系統》一書中對計算機會計是這樣定義的,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是組織對數據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處理會計業務,為企業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并管理控制企業經濟活動的系統,因此是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階段。以上對會計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在符合定義公式和演繹推理邏輯思維的基礎上進行了概念定義。

(二)基于“三論”的會計信息化

會計信息化是基于“三論”角度的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會計信息化,包括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會計信息化的水平、會計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會計信息化的目的這四個方面,是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構成過程。首先,會計與信息技術結合的過程即為會計信息化的過程,由于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運用使得會計的各要素都產生了影響,對會計模式進行了重建。其次,會計信息化水平是指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度,會計軟件的核心是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綜合反映了會計信息系統五大要素,體現了會計信息化發展水平。再次,會計信息通過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提供和利用對經濟活動進行影響,對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輔助建議,以此來反映、控制以及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監審等會計功能。會計信息的作用和地位在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前提下不斷擴展、提高。最后,不斷開發的信息技術和會計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是會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其還有加強信息和知識的交流共享,實現最大的組織經濟利息等目的。所以筆者認為,會計信息系統體現了會計信息化的程度,通過會計信息提高其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于信息技術在會計信息系統不同層次都有應用,會計信息一般被我們劃分為會計電算化、會計管理信息化以及會計決策信息化三個方面。

1. 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也被人們稱為會計核算信息化,指在會計工作中使用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之前人們一直手工進行的是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提供工作,而會計電算化產生后這些工作可用計算機代替,體現了會計的反映職能,操作計算機完成會計工作中的記賬、算賬和報賬等程序。因此會計電算化把電子計算機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當中,是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其目的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現代化的會計工作。

2. 會計管理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主要體現了信息論的特點,會計工作不僅是生成、供應信息,而且也是利用信息并參與企業管理的一項活動。會計管理具有對自動提供的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反映和控制組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使利益相關者參與組織活動的預測和決策等職能。因為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管理信息化的數據基礎,所以會計核算層的信息化是會計管理信息化的重點。會計管理信息化主要指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信息技術重新建造會計管理模式,使現代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成為技術和會計高度融合的、開放的信息系統。為了使會計利益相關者對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研究開發,以會計信息優化資源配置,以此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

3. 會計決策信息化。會計決策的信息化主要是對會計決策和預測的信息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會計決策信息系統中。會計決策信息化的基礎是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信息化,主要體現在管理層運用會計核算數據參與企業決策并綜合分析企業所在領域內其他企業經營和競爭狀況、相關行業的經營數據、國內外大環境的經營數據,可以使企業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認清其核心競爭力,預測企業的發展并進行決策功能的信息化。

(三)電子商務會計

目前,學術界沒有統一明確的概念來界定電子商務會計,筆者通過中國知網(cnki.net)檢索了包含電子商務會計為主題的論文并查閱相關書本及資料,發現涉及電子商務會計概念的論文少之又少。宿靜和蘇亞民在《論電子商務會計的理論框架》一文中描述電子商務會計是關于電子商務與會計學彼此交叉作用的一種邊緣學科。這種學科充分利用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網絡等現代工具和技術,將電子商務作為會計核算對象,利用遠程數據進行在線報賬,通過電子貨幣實現交易目的,同時對相關事項的監督和審計非常及時,是為在線理財和電子商務事項提供服務的會計信息系統。下一步,我們從被定義概念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方面來對上述概念進行分析。

根據普通意義上對概念進行定義的公式為:被定義概念= 種差+ 鄰近屬概念。該公式中的“種差”即與同屬性范圍下的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也就是差異性;“鄰近屬概念”即對被定義對象所屬的最小屬性范圍所界定的概念。所以本文中的被定義概念為電子商務會計,而本文中對電子商務會計所應用到的鄰近屬概念即為會計學。也就是說,電子商務會計的屬性還是會計學,可以說是會計學大類的一個細分學科;而電子商務就是上述公式中所言的種差,以區別于會計學大類下的其他細分學科。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電子商務會計就是為電子商務活動服務的會計。但是倘若從另外一種角度剖析被定義概念,即從演繹推理邏輯思維方面來看,上述的被定義概念沒有科學性,如何對上述的被定義概念進行界定有待繼續深入探討。比如從以下這種角度出發,假設電子商務會計是一種對會計信息通過電子商務模式進行采集和加工以及處理,則電子商務按理來說是臨近屬概念。也就是說,電子商務會計的本質屬性還是電子商務,那么會計就成了上述被定義概念公式中的種差。如果電子商務會計的本質屬性是電子商務,而會計是種差,則對應的會計信息以及提供與會計信息相關的服務即是商品以及提供的勞務。供應商以及消費者則分別與信息提供者以及信息使用者相對應,供應商和消費者通過買賣信息來進行交易,即利用電子商務系統來進行會計信息的交易。根據漢語的主語以及定語的語法規則,會計電子商務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恰當的被定義概念。但是該被定義概念還有待從其他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討論。根據宿靜和蘇亞民對電子商務會計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其先定義技術基礎,即“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網絡等現代工具和技術”;接著定義基本內容,即“將電子商務作為會計核算對象,利用遠程數據進行在線報賬,通過電子貨幣實現交易目的,同時對相關事項進行實時的審計和監督”;最后定義目的,屬于一種為電子商務事項以及在線理財提供服務的會計信息系統。雖然宿靜和蘇亞民關于對電子商務會計的定義從演繹推理邏輯思維角度來看是比較合理的,可是該定義仍然沒有將基本內容以及目的方面涉及的邏輯思維要素表達清楚,不能夠清楚地界定被定義概念的種差和臨近屬概念。同時,筆者也對其他關鍵詞為電子商務會計的文獻認真研讀,從中得知大部分文獻是基于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進行研究,只有極少部分的文獻研究電子商務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因此電子商務會計這一概念還有待繼續深入探討。

四、結論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家對“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及“會計信息系統”等概念的界定都很清晰,而電子商務會計由于是新產生的學科,目前對于其概念的定義尚不明確,需進一步研究分析。從教學的視角來看,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會計信息化方面的教材,各自的命名也多種多樣,比較為大家熟知的有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化、會計電算化等一些名稱,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名稱和概念太多會使得教師和學生雙方無法適應,會產生教學概念模糊,缺乏說服力等問題,在學術研究領域無法統一大家的思想。通過分析筆者認為,與會計信息化相關教材名稱的第一選擇是“會計信息系統”,因為其從“三論”的角度結合了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思想,符合會計信息化的概念。此外,若以電算化作為會計信息化教材的主要內容,則可以命名為會計電算化,如果把以電算化為主的教材一味地命名為會計信息化,會使教材有名無實。

參考文獻

[1] 楊周南. 論會計管理信息化的ISCA 模型 [J]. 會計研究,2003(10).

篇(2)

    論文關鍵詞:智能建筑  系統論信息論 可持續發展 人本論 產業鏈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業啟動了新一輪的發展,建筑物單體的高度與體量急驟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層建筑,單體超過10萬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規模的增大與工程建設的技術難度不僅體現在高度與面積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內分層區具有辦公、酒店、商場、公寓、娛樂等使用功能)。各類使用者對建筑物的服務要求多樣化與服務性能日趨提高,越來越重視生活條件與環境的舒適性、與社會和人際溝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間的安全性、設施服務的完善性、管理組織的嚴密性等。在解決這些復雜難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論體系

    長期以來,對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論與學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較一致的認識。有些人士認為智能建筑就是把計算機、控制及電子設備運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術的綜合應用而已,并無理論可言。

然而,筆者認為經過二十年的實踐,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朧,在長期的建設、應用與管理中,已經凸現其深層的特征,有必要對此進行探討。圖1所示為智能建筑理論的結構,下面將分別進行闡述。

    a.應用對象層。智能建筑為人類活動提供信息化、自動化的工作和生活場所,它的應用對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與服務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層。只要是按現代化、信息化運作的機構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辦公建筑的專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業建筑、軍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設。近十年來,中國與全球一樣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辦公樓、酒店、體育場館、會展中心、醫院、學校、法院、圖書館、劇院、博物館、機場、車站、住宅、電子廠、食品廠、化工廠、發電廠、軍營、應急指揮中心等建筑物,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這一層面上,智能化系統功能需求與設備配置往往受建筑物個性、建設目標,管理模式和投資力度的影響而有較大的差別。

c.應用技術層面。這是智能建筑的技術基礎,由通信網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綜合管理技術等組成。在這些技術領域中,最新的技術成果及其形成的裝備會以最快的速度應用于建筑業。如在5年前,當軟件工程界剛開始討論中間件技術時,市場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間件技術的智能建筑系統集成軟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又如當工業以太網技術出現突破,隨即出現了基于工業以太網的樓宇自動化系統。

d.基礎理論層。雖然從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許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術,但實質上智能建筑并不僅是新技術的綜合與新裝備的組合,而在其深層次中是有基礎理論的支撐。

1945年奧地利人貝塔朗菲創建系統論形成了“系統哲學”,這是把世界看作一個巨大組織的機體主義世界觀,它包括了系統本體論、系統認識論、系統價值論和系統方法論。系統理論的概念(等級秩序、漸進分化、反饋、開放等)與方法(圖論、集論、控制論、對策論、排隊論等)是智能建筑總體設計與工作流程規劃中的重要工具。

    美國人香農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論的理論基礎,使人類傳統的科學從以材料與能量為中心的體系,轉變為以材料、能量與信息為中心。當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們已不滿足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聲抑制、數據加密上應用信息論,而需要進一步通過統計及隨機過程的分析來討論語義分析、信息的嫡的應用。

“以人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為一句時尚的語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設計與運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針對使用者與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慮,缺乏以人機工效學對人機界面、機器與人的共享空間的設計,缺乏在智能化、數字化環境下對不同職能與層次人的行為處理分析和對策,那么任何再先進的智能化系統也是失敗的。

智能建筑不僅僅是當前高新技術的盡情應用,而且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建筑物的一切進行考量:設備與材料的環保、系統運行方式的綜合能效設計、建筑物節能模式的選擇、建筑物管理的組織結構設計,都需要從有利于協調“自然·社會·經濟”關系,提高“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來考慮。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項工作:選擇資源節約型的經濟體系、推進社會公平化的社會體系、重視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科技體系、保持自然生產能力的生態體系、促進環境質量提高的環境體系、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人口體系和規范合理行為的政策法規體系。“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已深人到整個社會。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覆蓋之下。

顯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關領域,以上的理論都在工作過程中起著宏觀導向與微觀指導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論的特征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智能建筑不僅存在理論,而且其理論結構相當復雜,還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a.多目標的優化智能建筑不是機械的技術與設備集合,而是一個大系統,需要多視角地考慮技術、管理、經濟、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大系統運行目標,并且調動各種手段使系統達到最優的綜合目標。即系統的優化目標函數為:s=f<技術、效率、價格、智能建筑理論與工程實踐—程大章發展、環境、人氣等)。

b.多學科的綜合這一點是顯然的,智能建筑的規劃、設計、運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術,經濟、管理以及法律問題,都必須有效地應用各學科的知識成果來解決。

c.多因素的相關性智能建筑與社會信息化、社會經濟發展、管理模式、裝備技術發展、政府導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盡管就表面來看智能建筑僅是一種建設行為與經營管理方法。但是從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見圖2)來看,當某種設備與技術采用后,可改變其生命周期中許多相關的分項狀態。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進行照明系統的節能控制(按照度、時間、夜間最低照度、分區等),可以有效降低電耗與照明設備的運行時間,而照明設備因此而延長壽命減少了照明設備的維護更新費用。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費與設備更新費用減少。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設置完善的ba系統,要增加建設的一次投資.同時,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僅僅體現在lcc的圖中,它對于廣義的環境保護價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實踐的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全國各地的智能建筑熱潮有漲無退。由于我們已經歷了較長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無論是建設方/業主,工程技術人員,還是物業管理人員,都逐步趨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設智能建筑的地區(暫稱為后行地區),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廣州等先行開發建設的大城市(暫稱為先行地區)有更好的建設效果。我們將之稱為后發優勢,見圖3

   智能化系統工程先行地區由于一開始處于探索前進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設中存在著各種過份的行為(控制論中稱之為超調),隨后又出現因失誤而放棄的行為(稱之為振蕩過程),最后趨向于合理的裝備與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區由于可以借鑒先行地區的經驗與教訓,可以比較合理穩妥地確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目標與行為,雖然起步稍遲,但最終可以與先行地區趨向于同樣的建設效果,而他所化的代價則比先行地區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區建設成本高達230元/mz,而近年來則在60元/mz左右,而且裝備的性能與質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經形成產業鏈

    建筑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實清楚地告訴我們,國民經濟狀態上升建筑業必然興旺,建筑業發達了,國民經濟必然形勢大好。中國近年來持續的經濟增長其中就有1---2個百分點來自建筑業貢獻。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國的基本建設規模不斷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奧運會與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會,大大刺激了建筑業發展,智能建筑與智能住宅小區則成為建筑業的精品。在工業建筑物、民用建筑物、軍事建筑物與市政建筑物中的電氣設備投資已從上世紀80年代總投資的6%一7%,增長到總投資的10%----18%,并且還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市場中的各類智能建筑電氣設備不僅引進了大量國外先進技術與產品,也推出了一定數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據不完全統計,與智能建筑電氣設備相關的國內企業約有6---8千家,智能建筑電氣設備的民族企業在穩定成長。目前智能建筑行業,已基本形成了一條穩定的產業鏈,產業鏈的各方關系可以用圖4來描述。

    圖中箭頭表示各方的相互關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統設備工程與技術服務;②提供智能化系統設備功能信息、設備使用改進意見;③提品與設備技術信息;④提供系統設備需求信息與系統設備功能信息;⑤人才與技術的需求與供應。

圖4智能建筑的產業鏈示意圖

圖4所示的關系中,工作的基礎是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注:gb/t50314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39為《智能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

5智能建筑應用的發展趨勢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工作與生活的環境要求不斷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與相應的標準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為現代建設技術的核心,面臨著新的挑戰。

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趨明顯,出現了中央商務區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閑商務區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業園區、行政中心區、經濟開發區、住宅小區等特定功能的區域。現代城市管理必須采用信息化手段對這些區域的建筑群與建筑設備進行綜合管理,這對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課題。在美國“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災、減災及反恐等安全問題凸現,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災及應急供電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應用系統,才能使之精準、有效、穩定與可靠地工作。

篇(3)

【關鍵詞】工程造價 造價控制 控制目標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項目工程建設的工程造價管理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引起了投資方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所謂實現工程造價的有效管理就是優化建設方案,最大限度的實現項目效益的提高,本文從工程造價的全過程,對工程建設項目從決策設計到最后施工、竣工階段的造價管理與控制中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1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1可研階段初步控制目標成本

1.1.1合理數據基礎的建立

要綜合考慮不同的數據和環境,包括勘探報告的合理使用,可信環境數據的選取,根據地勘數據進行基礎設計,針對不同的地址條件做不同的設計,雖然費時,但安全又經濟。這些數據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政策環境。包括該地區征地難易及費用情況,地方政府對環評水保有無特殊的或更高的要求,是否允許采用架空導線,電網對風機和升壓站設備的特殊要求,該地區水源、砂石、水泥、鋼筋等資源。

1.1.2數據建立的現狀及解決方案

工程決策缺乏相應的科學依據。工程造價全過程對于整個工程造價有著巨大的影響,涉及到對工程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在工程策劃階段影響著各項技術和經濟問題的決策。例如施工地點的選擇、建筑標準的敲定、施工技術的應用、施工設備的選擇等都會影響到工程的造價。我國的某些建筑企業僅憑個人經驗決定,在前期的工程造價中缺乏有效的依據。

應進行充分的調研與經驗的總結,運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分析項目的特點,選擇最適合項目、最經濟的方法。

1.2科學控制設計階段的項目成本

1.2.1確定合理科學的設計方案

首先要選擇有經驗的設計單位綜合比較投標單位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案、預算、計費等,同時對他們的設計業績、設計水平、設計特點、業主評價、合作態度等進行考查。設計單位與項目公司進行深入地溝通,雙方就設計中涉及的各個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并對項目所在地的工、料、機等行情進行調研,拿出幾個方案進行比較,最終確定設計方向。包括對微觀選址的優化,交通道路的設計,集成電路的設計,吊裝方案的選擇等。

1.2.2工程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現行的工程設計嚴重缺失經濟觀念。工程設計階段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階段,對工程造價起著巨大的輔助作用,如果能有機的結合技術設計與經濟觀念,可以使工程效益達到最大化。然而,在設計過程中我國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只重視技術層面,而缺失了對經濟的考量,忽視了對工程造價的合理控制,是投資增多,工程造價過高。

在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1)選擇正確的評價方法,相關單位應根據工程特點,正確選擇最適合工程的評標方法,為后期工程造價提供方便;(2)深化審核設計圖,設計圖是工程技術質量的保證,直接決定著工程造價的準確性,控制著項目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多方位多層次對比,在保證技術先進的條件下做到經濟合理。

1.3規范招標程序

設備類、施工類和技術服務類(如設計、地址勘探、沉降觀測等)招標占項目成本 90%以上,對項目的招標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所有設備和施工均采取招標形式,在《中國采購與招標網》進行掛網公示公告,所有潛在投標者都可參加投標。開標后,由招標人、招標機構和聘請有關專家組成的評標委員會開始封閉評標。對投標單位的資質、商務和技術文件、方案、價格、對招標文件的響應等認真閱讀,然后整理匯總完成商務、技術對比資料,分技術組和商務組進行詳細的評比,按招標文件制定的評標標準進行評審打分;綜合技術、商務和價格評標結果,提出推薦意見并編寫評標報告。

2工程造價控制的原則

2.1工程造價管理科學控制原則

科學的工程項目管理,可以使建設項目單位有效的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好項目的質量進度和造價。復雜的工程造價控制包含的動態因素很多,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工程造價,造價控制也要隨之動態變化和調整,科學的控制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2.2設置合理的控制目標

工程項目過程復雜,實施周期長,投資額度大,及其容易受到干擾。很難保證不變的造價控制目標,這就要求設置好最初的投資估算,利用一環控制環的原則對造價進行控制。首先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投資估算,并且要考慮到一定的風險,預留合理費用的控制目標,利用投資估算控制設計概算,保證設計成果不超標,然后利用設計概算確定施工圖預算,最后通過施工圖預算控制施工合同額度,避免超出目標值。

2.3項目的主動控制

目前我們的造價控制多是通過對實際投資和目標投資進行比較,但是在比較的時候,實際投資已經發生,即使知道投資失誤也不能補救,這些事后的控制屬于被動控制。實際的情況是工程造價的控制要求實現主動控制,即在項目管理中應用系統論的研究成果,實現對工程項目的主動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目標值和實際值發生偏差,利用造價控制決定投資決策、控制設計、招投標和施工,實現從被動控制到主動控制的轉變。

2.4效益原則

單件性、多次性、方法多樣性是工程造價投資在計價中的特點,而且,投資方為了獲得預期的效益,工程造價需要按照設計和建筑階段多次進行計價,降低成本,從而使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提升。

3結語

工程造價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最好的投資收益,這就要求最大限度的實現投資目標,保證每一階段的造價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通過科學的估算,合理的管理投資估算、施工預算、竣工決算等預算的報價。通過合理的數據建立,科學的控制設計階段的項目成本,遵從工程造價控制的原則,使工程投資的經濟指標和質量技術指標二者達到最大化,從動態的全方位把控工程造價,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蔣雪峰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研究與應用:(博士論文天津:天津大學,2007.

[2]袁大龍全過程造價管理在建設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博士論文)山東:山東大學,2006.

篇(4)

一、西方物流理論的新拓展

近10多年來,西方物流理論發展很快,并不斷地跟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開創性地提出和研究一些新的理論問題,如精益物流、綠色物流和逆向物流,把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經濟理念帶到了物流理論的研究領域。

1、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

這個新型概念來自于“精益理念”在物流理論的分析與應用,而“精益理念”則出自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詹姆斯和丹尼爾1990年所著的《改變世界的機器》和后來著的《精益思考》的研究成果。它的核心思想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消除物流中非增值消耗,開發出新的產品,進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國內學者田宇和朱道立在介紹這個理論思想時認為,“精益物流是運用精益思想對企業物流活動進行管理”。

2、綠色物流(Green Logistics)

1987年國際環境與開發委員會發表了名為《我們共有的未來》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我們的自然環境。環境共生型的物流就是要改變原來經濟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即向綠色的物流,循環型物流轉變。1994年,著名的物流專家詹姆斯?考帕(James Coper)教授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庫存策略和運輸工具選擇以及JIT(適時制)戰略的分析,進一步探討了綠色物流的重要性。

3、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相對于“正向物流”的“逆向物流”最早是由詹姆士?R?斯托克(James R.Stock)提出的。他在1992年給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種包含了產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廢棄處理、再處理、維修與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動。此后,逆向物流研究在歐美國家受到理論界和實業界人士的相當重視,有影響的學者包括羅杰斯(Rogers)、蒂貝?蘭勃格(Tibben Lem-bke)、瑞勞格(Revlog)、斯托克(Stock)、考皮克(Kopicki)等,但是,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斯托克(Stock)撰寫的《逆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這兩部著作針對產品缺損、過期、發貨差錯、以舊換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反向流動過程,比較系統地探討了逆向物流的理論問題。

二、中國物流理論研究的進展與突破

20世紀90年代未,我國物流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系統和供應鏈集成研究

應用系統思想和分析研究物流問題并非始于今日,但把物流作為一個理論學科,置于系統論框架中的系統來研究,使讀者通過物流要素、結構分析,了解物流的作用和功能,理解物流是一個產業的提法和把“要素集成化”作為物流系統論的重點原理的論述,則是《物流系統論》的貢獻。后來,在此基礎上,有的學者通過建立“區域物流系統動力學模型”, 把這種系統放在了一個區域范圍內進行了實證分析和研究。如有的學者將研究視角放在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結合點上,從企業的產業鏈靜態層面和物流、信息流和價值流等動態層面,分析集成供應鏈的形成;有的學者把企業內外部物流集成化作為我國當今企業發展的新模式,推動了物流管理功能獨立的組織形式和職能的集成化。還有的學者根據供應鏈所涉及的研發、資源、制造、物流、信息和決策6個柔性子系統關系,研究建立了供應鏈柔性系統集成模型。《物流一體化理論與方法研究―物流業務流程重組》(胡雙增,2001)一文,通過對我國物流案例的實證性分析,揭示了物流一體化具有社會性和技術性的二重性的本質,指出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是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管理信息系統,豐富了物流一體化重組理論。當供應鏈還在物流縱向一體化的理念融入和深化時,20世紀末互聯網的發生,使大量的研究視角開始注意到電子商務在物流和供應鏈中的驚人作用,因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或者戰略聯盟,“橫向一體化形成了一條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穿所有企業的鏈”(宋華,2003),并把一體化物流鏈的研究推向了戰略采購、分銷、品類管理和庫存管理等內容。企業面對一體化的選擇,可以實施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方法,以突出核心業務競爭力,最大限度地取得競爭優勢。所以說,從縱向一體化到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研究是一次實踐與理論研究的飛躍,這是因為“全球制造鏈及由此產生的供應鏈管理是橫向一體化管理思想的一個典型代表”(馬士華,2000)。這樣,從供應鏈流程形式而言,“一體化物流或物流一體化包括三種形式:垂直一體化物流、水平一體化物流和物流網絡” 。不僅如此,為了推進供應鏈管理的邊界研究,有學者提出實現“產品和服務與顧客的需求實現無縫連接,從而提高企業的柔性以及顧客價值”。

2、物流戰略研究

對物流戰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角度:一是從貨主物流需求的角度,研究即時物流戰略、協同或一體化物流戰略和高度化物流戰略,二是從競爭優勢的角度進行戰略選擇,探討物流戰略包括的內容對競爭戰略的影響及物流戰略選擇。在這個問題上,有的認為,戰略選擇可以直接導致其模式的差別,所以,物流戰略往往決定了物流模式的選擇。有的專門針對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精益物流、價值鏈聯盟、虛擬化戰略三種可供選擇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戰略。還有的深入研究了第三方物流戰略的形成動機,認為它是“核心能力和資源外取理論的一種衍生形式”。三是從理論應用的角度,從物流與商貿流通的關系入手,研究區域性商貿流通現代化進程的物流跨越式、社會化、一體化、集成化和專業化發展戰略及其規劃和選擇。有學者進一步提出,通過培育中國物流企業的核心能力,用品牌戰略構建中國物流業的競爭戰略。

3、物流組織研究

價值鏈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也改變了產業間的關系和結構,產生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組織。《物流聯盟形成機理研究》一文在論證物流聯盟是節約交易費用制度安排的結果上,提出物流聯盟也是為有效利用組織和市場雙重優勢的一種組織創新的觀點,揭示了物流聯盟的形成機理。而《現代物流業形成發展機理與推進策略研究》一文則認為,“物流聯盟是交易雙方在物流領域的戰略合作中主動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市場交易,因而,物流聯盟在交易費用方面的針對性和效果超出一般的‘雙邊規制’”,所以,交易協調的“三方規制”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就是第三方物流,同時,聯盟企業雙方在相互合作、組織協調交易的同時,仍可保持各自的相對獨立性。物流聯盟是一個利用組織和市場的有效交易組織,但它是不是一個克服市場失靈和組織失靈的制度安排,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對于物流聯盟組織的效率,互聯網的出現給改變經濟運轉方式和組織改變的實現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平臺。有研究指出,第三方物流企業間組建中間組織性的企業聯盟―――虛擬物流企業聯盟,是符合中國的物流產業現狀的,它可以使已有的任務導向性企業和資源導向性企業網絡組織進行有機的結合。這種經濟生活的風暴把物流組織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地。一時間,以“電子商務與物流”為主題的研究成為熱點:有的運用系統分析方法,提出核心能力伙伴之間采用風險合同,核心能力伙伴與伙伴物流組織之間采用動態合同的雙層虛擬物流組織契約網絡體系,并針對虛擬物流組織的暫時性、動態性、多利益團體性等特點,對契約的主要內容做了分析研究。

4、新的物流理論研究

近年來,國內對綠色物流、精益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研究也逐漸多了起來。在綠色物流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從政府規制和企業行為的關系,提出建立共生型綠色物流體系;從綠色物流的內涵分析,認為它不僅是一種環保,也會創造價值,是一種商機;從物流與環境之間的雙向制約機制和生態環境對物流的反向制約機制分析,認為“綠色物流目標的準則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提出綠色物流管理的戰略價值;從管理和規制的角度,建議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認證,以標準化促進綠色化。在精益物流研究方面,有研究者提出用精益思想重新審視物流本身的系統性 ,有必要重新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精益化改造;在精益物流的實施上,從全流通、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高效配送、一體化物流方式和逆向物流管理的綜合思路出發,提出精益物流成本管理思路,采用現代新的技術方法和快速響應策略;還有的用波特的競爭理論和技術方法作為精益物流實施的工具,研究出“四種技巧”,根據物流環節存在的問題,判斷和改造物流系統。在逆向物流研究中,更多的是在物流服務和制造過程的產品質量方面,有的從戰略上分析逆向物流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比較分析企業自營逆向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逆向物流服務的優劣。也有的從利益驅動、企業責任驅動和法律驅動的角度分析,認為逆向供應鏈增值價值的實現問題是企業價值實現和最大化的一種新策略。

三、物流理論需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幾個問題

從物流理論的引進,到研究熱潮的興起,國內專家學者和實業界的探索者們對物流理論做出了許多的付出和努力,使物流研究在系統體系、競爭戰略、成本分析、供應鏈及其管理、物流組織、物流形成機理、新物流理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建樹,同時,也有許多新的問題需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1、物流理論涵蓋的內容體系的科學邊界

從歐美物流大量的研究成果來看,對物流認識的深入和拓展是基于企業角度的供應鏈研究,這很容易產生西方供應鏈理論與物流理論彼此相同的誤解。而國內學術界在這一點上,也未能有一個清楚的論述。有時候內容上出現交叉,有時候概念上又在混用。產生這種情況,也許是客觀上二者就密不可分,因為它們本身就建立在價值鏈上,但是,它們又是不同的。一方面,對物流的理解引起爭議至今,可以說,現在的研究成果還沒有找到物流理論的真正內核,物流是供應鏈的部分,還是供應鏈是物流的部分,還是別的什么?另一方面,供應鏈注重企業之間的每一個環節和要素,使其資源效益達到最佳,而物流則是注重物資流通規律和制度效果,使其內外部資源實現最大的合理性。為此,概念體系的邊界需要理論進一步的闡述,進而框定物流理論涵蓋的范圍。

2、基于流程管理的物流戰略

對于物流戰略的研究,不僅僅是套用已有的戰略理論,也不是用新概念加戰略來進行戰略研究,更不是對未來物流做簡單的安排。比如精益物流,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講,都是應去追求的一種物流思想,而不是企業的戰略內容,更無法將它與一種組織形式并列。目前,國外已經有對戰略要素和匹配方面的探索,國內學術研究可以在此基礎上,就戰略適應條件和資源條件,深入研究戰略的異質性模型和匹配理論的依據與方法。而對于戰略匹配的出發點在流程管理的基本理念上,西方學者所流行的觀點是:流程創造顧客價值。這一觀點是不是流程管理整合資源的唯一呢?如果是或不是,競爭和成本的約束又與流程是什么一種關系?第二,從物流領域的擴展空間來講,幾乎包括了所有企業的供應鏈,這就決定了物流戰略的個性傾向和不同層次,同時也就決定了追求戰略的企業對社會資源條件和影響因素的研究。第三,由于供應鏈已經是跨職能的鏈狀形式,外部表現是一種客戶關系,內部表現的是一種交易利益關系,所以,這種資源整合的社會化與利益的個體化,使戰略性質發生的沖突是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的。

3、物流組織變革的作用和結果

物流引起組織的變革不僅影響到了企業內部,也影響到了企業外部,如專門從事物流的公司或聯盟組織。目前的研究都已經涉及到了這一問題。而未來供應鏈的競爭使組織模式的確定,是資源導向、產品導向、利益導向、業務導向,抑或是供應鏈導向,這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它們對市場和流通格局的影響又是怎樣的?顯然這些都是有趣的理論研究。假設某一種導向成為組織形成的直接原因,那么組織的形式是否就是今天已經出現的聯盟、虛擬聯盟和合同契約組織中的模式,它們不取決于產權,而取決于任務制度或機制,它們能否成為企業組織家族中的一員,有待于接受穩定性的理論證偽和實踐驗證。就傳統理論和實踐來分析,有沒有一個穩定性的組織,取決于組織的職能或組織功能是不是具有獨立性和產權制度。傳統理論已遠遠滿足不了研究的需要。因為,從企業組織制度上看,由依附于生產的組織,到獨立于生產的組織,再上升到企業之上的價值鏈組織,這實際上,就是企業組織的一次重大變革帶給理論研究的新課題。

此外,關于聯盟組織作用的問題,研究認為,物流聯盟是一個利用組織和市場的有效交易組織,是一個克服市場失靈和組織失靈的制度安排。這個結論值得進一步探討。因為“失靈”是由“放任”和“完全自由”導致的,物流組織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夠加強對市場的干預,還需要理論上的論證和實踐的證明。

4、深入“物流產業”的研究

把物流作為一個系統中的產業提法,早已成為實踐和理論研究發展的需要。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深入地研究這個新型產業的體系、內容、產業關系和產業發展規律以及它的市場行為,突破物流產業的研究瓶頸,還需要對產業的邊界和產業界定的標準進行分析研究。

5、物流統計口徑的統一和評價研究

西方物流理論也在進一步地研究物流的統計問題。這是物流及其他產業研究和企業間供應鏈研究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就很難在數量分析上驗證理論假設和結果。為了加快這一研究,可以參考歐美和日本已經使用的統計體系,今后也便于比較研究。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對物流評價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因此需要在研究物流績效決定的基礎上,增強物流統計和評價標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①田宇、朱道立:《精益物流》,《物流技術》1999年第6期。

②向盛斌:《基于環境的物流系統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4月。

③曹鋒杰:載自網站www.e-works.net.cn專稿,2003年7月11日。

④桂壽平:《物流學基礎理論》,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

⑤宋華:《物流供應鏈管理機制與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⑥繹明宇、張鐸:《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國物資流通》2000年第6期。

⑦宋華:《現代企業物流戰略的創新與發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年第1期。

⑧張光明、趙錫斌:《基于物流的競爭優勢戰略選擇》,《中國流通經濟》2003年第12期。

⑨黃福華:《推進區域性商貿流通現代化進程的物流戰略,《中國軟科學》2004年第3期。

⑩田宇、朱道立:《物流聯盟形成機理研究》,《物流技術》2000年第2期。

{11}周啟蕾:《現代物流業形成發展機理與推進策略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10月。

{12}楊俊武、張中強:《共生型綠色物流體系構建探討》,《技術經濟》2002年第11期。

{13}亞太博宇:《綠色物流不僅是環保理念,也是商機》,《中國物流與采購》2004年第5期。

{14}王長瓊:《物流與環境之間的雙向制約機制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3年第1期;《綠色物流的內涵、特征及其戰略價值研究》,《中國流通經濟》2004年第3期。

{15}章壽榮:《循環型物流業發展對策思考,《江蘇商論》2003年第11期。

{16}鄔躍:《論精益物流系統》,《中國流通經濟》2001年第5期。

{17}楊波:《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18}官緒明、魏景斌:《打造精益物流》,《中國儲運》2004年第2期。

{19}付麗茹、解進強:《逆向物流的戰略地位及運作方式的選擇》,《經濟前沿》2003年第11期。

篇(5)

關鍵詞:旅游;網絡營銷;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8)02-0148-05

旅游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需要不斷探索更具競爭力的營銷方式,尋求更大的競爭優勢和發展空間,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正為旅游企業提供了新的營銷平臺。旅游網絡營銷是旅游市場營銷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1.旅游網絡營銷的概念

旅游網絡營銷的概念直接關系到研究范圍,是研究旅游網絡營銷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圍繞著旅游網絡營銷涵義,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共檢索到五位研究者對旅游網絡營銷的涵義作出的解釋。在全球最大的中文網上書店當當網,沒有檢索到書名為“旅游網絡營銷”的書籍。通過查閱大量不同版本的《旅游市場營銷》和《旅游市場營銷學》書籍,檢索到兩位研究者對旅游網絡營銷的定義。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包括: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旅游網絡營銷被認為“是旅游業基于國際互聯網的一種市場營銷方式”(楊敏,2006),是借助聯機服務網絡、電腦通信和數字交互式多媒體等來實現旅游營銷目標,是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而產生的通過與潛在旅游者在網上直接接觸的方式,向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營銷活動(趙西萍,2002);從旅游組織或旅游企業角度出發,旅游網絡營銷被認為是旅游組織或旅游企業為銷售旅游產品、滿足顧客需求、實現組織目標,利用計算機網絡的方式進行的制定計劃和將服務從服務提供者手中輸送到顧客手中的一系列必要活動(劉成,2004);從網絡營銷的角度出發,旅游網絡營銷被認為是網絡營銷在旅游業中的運用,其實質就是通過旅游信息平臺的集成和傳播以及旅游電子商務的運作,配合旅游消費者特殊的心理和需求,所產生的一種營銷手段(張玉明,2005)。

由于各個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旅游網絡營銷的定義至今沒有統一的表述。筆者認為,所謂旅游網絡營銷存在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旅游網絡營銷是指各類與旅游業相關的組織、機構,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的一系列與旅游業相關的活動,狹義的旅游網絡營銷是指旅游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以銷售旅游產品為中心的營銷活動。本研究以廣義定義為研究對象。

2.旅游網絡營銷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國外旅游網絡營銷的研究進展

“網絡營銷”在英文中有多種表達方式,匯總起來有:Cyber Marketing、Internet Marketing、Online Marketing、Web Marketing、E-marketing、Net marketing等。盡管可以籠統翻譯為網絡營銷,但不同的單詞詞組有著不同的涵義,Cyber Marketing主要是指網絡營銷是在虛擬的計算機空間(Cyber,計算機虛擬空間)進行運作;Internet Marketing是指在互聯網上開展的營銷活動;Online Marketing是指借助于聯機網絡的網上營銷;Web Marketing強調通過互聯網上的Web頁面開展營銷,也稱網站營銷,這是中國旅游業目前一般使用的網絡營銷方式;E-marketing中E表示的是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涵義,指利用電子化的現代信息技術產品所開展的營銷;Net marketing中net所指的范圍很廣,以上所有的概念都可包括在內。

筆者通過省略網站,分別以tourism cyber marketing、tourism Internet marketing、tourism online marketing、tourism web marketing、tourism e-marketing、tourism net marketing作為關鍵詞,對2000年后旅游網絡營銷論文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相關論文28篇。(見表1)

通過研讀分析相關論文,可以看出,國外與旅游網絡營銷相關的學術研究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普及后出現的。90年代主要是基于網絡被廣泛應用后對旅游業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的研究。2000年后,旅游業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領域逐步擴大,出現了針對互聯網在旅游營銷中應用的研究。重點之一是對互聯網提供的各類服務功能在旅游營銷中的應用研究。如Youcheng Wang(2002)等學者對虛擬旅游社區進行界定,從營銷和設計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業中虛擬社區的功能;Youcheng Wang等學者還在2004年提出了互聯網營銷和電子商務應該是旅游業的中心模式的觀點,指出成功地運作一個在線旅游社區依賴于成員的參與和積極貢獻。Yu-Shan Lin(2006)等學者通過個案研究,指出網絡博客在旅游營銷中具有重要作用,應充分利用網絡中的各類技術手段和工具開展旅游營銷。Stephen W.Litvina(2007)等學者分析了在線人際關系、電子口碑對旅游業和酒店業成本效益的影響,提出應將電子口碑作為旅游業市場營銷的新手段。此外,有些學者在研究中側重影響旅游網絡營銷因素的深層次分析,如Dae-Young Kima(2007)等學者通過對1 334個合格受訪者的研究,探討性別差異對旅游網站功能和內容的偏好及不同的搜索行為,總結了這種差異對旅游網站提供差異性信息的影響。Bill Doolin(2002)等學者利用互聯網商務的擴展模型對新西蘭地區旅游網站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嘗試使用網絡的交互性來衡量相對成熟的旅游網站,指出了Web技術在目的地營銷中的重要作用。這些都表明互聯網各類服務功能在旅游營銷中的應用是國外旅游網絡營銷研究最為關注的領域。

另一個重點是互聯網相關技術在旅游目的地營銷中的研究。Pedro Raventos(2006)在分析哥斯達黎加旅游局互聯網戰略的基礎上,提出利用網絡開展旅游目的地營銷的策略。Gyehee Lee(2007)等學者通過分析美國50個州的官方旅游網站,指出網站應是旅游目的地營銷的主要方式。Soojin Choia(2007)等學者通過對澳門各類提供旅游信息的網站(官方、企業、旅行社、旅游期刊、旅游博客等)的調查分析,指出針對不同溝通目標和不同受眾,應提供不同的網絡信息,樹立多種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此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一些學者針對旅游企業應用網絡營銷進行研究。如C.-S.Wan(2002)利用用戶界面、各種信息和網上訂房三個指標,對臺灣旅游飯店和旅游批發商網站進行評估,指出互聯網在臺灣旅游業中主要用于廣告,而不是營銷,建議旅游飯店和旅游批發商等企業應與信息產業密切合作。Meltem Ozturan(2004)等學者針對現階段互聯網在土耳其各旅行社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指出當前土耳其各旅行社的營銷模式仍以傳統營銷模式為主,互聯網營銷只是輔助作用,原因是它們的網站都是不具備互動功能的網站,沒有體現互聯網的互動性,強調了旅游企業應加強對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一些學者對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建議。如Tonderai Maswera(2007)等學者通過對南非、肯尼亞、烏干達、津巴布韋等國西方游客的調查,對非洲國家旅游業電子商務網站現狀進行分析,指出非洲國家利用網站開展網絡營銷的潛力巨大。Rainer Haas(2002)通過對從事網上旅游業營銷的ACM網站的個案分析,總結了歐洲網絡營銷的困難;一些學者對旅游網絡營銷的宏觀策略進行了研究,如Anne-Mette Hjalager(2007)在其研究中指出旅游業在經濟全球化下的四個階段,強調了互聯網在旅游業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檢索到的相關論文總量分析可知,目前國外從事旅游網絡營銷方面研究的學者較少,一般以互聯網在旅游營銷中的具體應用為主要研究領域,側重于研究互聯網提供的各類服務功能對旅游營銷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各類功能開展旅游營銷,另一側重點則是互聯網技術在旅游目的地營銷中的研究。縱觀國外學者的研究,案例分析是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數據多數是通過調查得到的一手資料,但目前成形的理論體系較少,研究尚處于較淺的探索階段,特別是在旅游組織如何實施旅游網絡營銷的問題上,研究比較薄弱。

2.2 國內旅游網絡營銷的研究進展

筆者于2007年6月利用中國知網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萬方數據的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以“旅游網絡營銷”作為關鍵詞檢索。共檢索到58篇中文相關文獻。從這次不完全統計中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旅游網絡營銷的研究開始于1998年。2001年前后曾出現過一個高峰。2002年、2003年相關研究有所減少,2004年開始出現反彈,2006年是歷年來的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年。(見表2)

從國內的文獻檢索可知,最早涉及旅游網絡營銷研究是在1998年,趙嘯峰研究分析了互聯網的應用與旅游營銷的關系。其后張青年、楊云(1999)等回顧了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發展態勢,提出我國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發展策略;姚進(2000)在對2000年前后旅游產品網上營銷的現狀分析后提出加速發展和完善中國旅游產品網絡營銷的戰略構想。當時我國旅游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理論體系不完善,研究不夠深入,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2000年以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旅游網絡營銷的研究得到較快發展。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研究、宏觀策略研究、區域策略研究、企業策略研究等方向。(見表3)

2.2.1 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既是研究的基礎,也是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旅游網絡營銷理論研究是起步較早的一個領域,從檢索到的文獻可以看出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前。

銀淑華(2001)提出網絡對旅游營銷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旅游網絡營銷現狀進行了分析,嘗試性地提出進一步發展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的建議。楊絮飛(2001)在分析旅游網絡營銷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組合策略。彭環宇(2001)在旅游網絡營銷研究中提出了三個新的理論:營銷漏斗效應、短邊效應、四種網絡營銷戰略,該學者應用所闡述的新理論分析了攜程旅行網的網絡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

黃浩(2002)在闡述旅游網絡營銷的功能、特點、運作模式、優勢的基礎上,對中國旅游網絡營銷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前景進行分析。李祝舜(2002)論證了旅游網絡營銷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提出目前我國旅游網絡營銷所面臨的技術限制、安全隱患、信用機制等問題。

蔡國章(2004)分析了“鼠標+水泥”模式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戰略規劃、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以及信息化等問題,對旅游企業應對網絡化發展的戰略、戰術進行思考。黃紅莉(2004)在分析我國旅游業網絡營銷現狀基礎上,借鑒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營銷戰略新三角模型,推導出旅游業網絡營銷三角模型。

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從2001年以來雖然有些學者已開始從事旅游網絡營銷理論研究,但成果不多,研究理論的體系遠未成熟。

2.2.2 宏觀策略。

2001年曾有一些學者從事旅游網絡營銷宏觀策略的研究。銀淑華(2001)論述了網絡給旅游業帶來的變革,并針對我國旅游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趙云昌(2001)在分析旅游業網絡營銷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旅游業網絡營銷發展策略。此后關于旅游網絡營銷宏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楊永芳(2005)總結出我國旅游業實施網絡營銷的可行性,分析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發展對策;高秀英(2006)通過分析網絡信息技術對旅游營銷的作用、挑戰和網絡時代旅游業的信息需求,提出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發展對策;楊敏、楊朝麗(2006)以昆明旅游業網絡營銷現狀為切入點,指出旅游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論證了加強和改進旅游網絡營銷的對策建議;張偉(2006)在分析我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對旅游企業如何開展網絡營銷提出建議;周大慶(2005)、王桂英、董春曉(2006)和易兵、陳國生(2007)等學者均對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對策。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對旅游網絡營銷宏觀策略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存在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議研究上,具體策略還有待繼續深入研究。

2.2.3 區域策略。

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后。很多研究者結合本地旅游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問題,提出本地發展旅游網絡營銷的策略。主要包括龍雨萍(2004)探討重慶旅游網絡營銷的發展策略;劉成(2004)對新疆旅游網絡營銷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分析總結;唐建兵、張薇(2006)分析四川旅游網絡營銷的發展與不足,對四川旅游網絡營銷提出建議;童索凡(2006)在分析西部旅游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西部旅游網絡營銷的策略;曹玉枝(2006)對廣西旅游業網絡營銷可行性進行分析,提出廣西發展旅游網絡營銷的策略。

此外一些研究者還分析論述了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發展的具體策略。如馬春梅(2004)對河北省開展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提出用網絡營銷來提升河北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觀點;馮瓊蘭(2005)提出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組建廣西國際旅游網站并強化網站組織間的管理,利用網絡優勢全力打造廣西特色旅游等策略來實現廣西旅游業的跨越式新發展;王軍(2006)針對貴州旅游業網絡營銷市場進行分析,對貴州旅游信息系統總體構思進行網站功能整體模塊構建。

有必要指出的是,筆者認為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策略研究應是旅游網絡營銷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但目前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研究還不深入。同時區域旅游網絡營銷實際應用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理應在研究中有所反映,但目前這些后續性研究仍很少。

2.2.4 目的地策略。

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是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充分整合各旅游企業的信息資源及資金優勢,借助電子網絡手段,以樹立旅游目的地整體形象為目的的網絡營銷系統。

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策略研究主要包括:朱琨(2003)從系統論的角度將旅游地網絡營銷系統劃分為“背景分析”,“決策行動”,“動態監測”和“支持管理”四個子系統,并對四個子系統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該研究在國內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研究較早、較為系統、理論層次較高。高靜(2004)在對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利益相關者界定的基礎上,對其類型進行分析,并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與力量進行分析,提出利益相關者分析對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的啟發。程立為(2005)結合營銷理論以及國外構建先例,從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網絡構建的目的入手,分析目的地營銷系統網絡構建的原則、構成要素,并從經濟和技術角度分析目的地營銷系統網絡的可行性,最后用大連目的地營銷系統網絡構建案例加以實證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從事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策略研究的學者不多,這是目前旅游網絡營銷研究的一個較弱的領域,在這方面需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

2.2.5 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研究。

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研究最早出現于2001年,當時黃松山(2001)、李艷(2001)等學者對發展我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均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此后鄭凌燕(2005)在分析我國旅游企業實施網絡營銷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應夢漪(2005)提出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的涵義,指出旅游企業與其他行業網絡營銷相比的特殊性,對旅游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提出建議;朱鎮(2003)在總結旅游企業樹立網絡品牌必要性的基礎上,對我國旅游企業進行網絡品牌建設提出建議。

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研究具體又可細分為酒店(飯店)業、旅行社、景區(景點)三個方面。

酒店(飯店)業網絡營銷研究主要包括:陳曉文(2005)通過對國外飯店的預訂系統GDS的分析,提出借鑒國外,建立中國的GDS系統;張立儉、孫英杰(2005)通過網絡調查,將酒店、飯店網站分為類、咨詢類、實體類、門戶類四類,總結出九個特征,六項功能;潘樂(2004)從互聯網對飯店營銷的影響著手,探討如何搞好飯店網絡營銷;石長波、杜喜彬(2001)指出網絡營銷對酒店業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思想與營銷模式,中國酒店業應讓這一新技術更好地為酒店營銷服務;李麗君、王素珍(2002)對我國酒店業進行網絡營銷的必然性和策略進行了分析;朱燁瑛(2006)提出網絡化營銷是我國酒店營銷的策略之一。

旅行社網絡營銷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楊文紅(2004)借鑒多學科、多技術從微觀到宏觀對旅行社網絡化經營體系進行闡述,指出面對網絡經濟的沖擊,旅行社應該如何通過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化經營體系,成為新型的網絡化旅行社;詹兆宗(2005)提出旅行社基于互聯網的產品設計觀點,探討旅行社基于互聯網產品設計的幾種主要策略;陳曉文(2005)分析了中國旅行社開展網絡營銷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采取的網絡營銷對策;劉河偉(2001)論述網絡營銷在旅行社國際外聯業務中的運用。

景區(景點)網絡營銷研究主要包括:朱龍(2004)強調網絡營銷是旅游景區市場營銷的主要途徑之一;孔旭紅、王瑞志(2004)指出景點網站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網絡營銷的效果,要善于查找自身網站的缺陷,完善自身建設;劉瑩皓(2007)分析景區網絡營銷平臺的特點,指出圍繞該平臺運用各種手段開展營銷。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旅游網絡營銷研究的重點包括區域旅游網絡營銷策略研究和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策略研究。筆者認為目前國內旅游網絡營銷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研究方法以傳統的方法為主,對一些問題的探討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亟須突破;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前,且研究比較零散,系統性不夠,尚未有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理論體系;相當部分理論研究的成果缺乏可操作性,實際應用較少,案例研究的比例不高。

參考文獻:

[1]Soojin Choia,Xinran Y.Lehtoa,Alastair M.Morrisonb.Destination image representation on the web: Content analysis of Macau travel related websites.Tourism Management,2007,28.

[2]Dae-Young Kima,Xinran Y.Lehtob,Alastair M.Morrisonc.Gender differences in online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on the internet.Tourism Management,2007,28.

[3]Gyehee Lee,Liping A.Cai,Joseph T.O'Leary.WWW.Branding.States.US:An analysis of brand-building elements in the US state tourism websites.Tourism Management,2007,27.

[4]Anne-Mette Hjalager.Stages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2.

[5]Tonderai Maswera,Ray Dawson,Janet Edwards.E-commerce adoption of travel and tourism organizations in South Africa, Kenya, Zimbabwe and Ugand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7.

[6]Stephen W.Litvina,Ronald E.Goldsmithb,Bing Pana.Electronic word-of-mouth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Tourism Management,2007.

[7]Yu-Shan Lin,Jun-Ying Huang.Internet blogs as a tourism marketing medium: A case study.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8]Pedro Raventos.The internet strategy of the Costa Rican Tourism Board.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9]Youcheng Wang,Daniel R.Fesenmaierb.Towards understanding members' general participation in and active contribution to a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Tourism Management,2004,25.

[10]Meltem Ozturan,Sevgin Akis,Roney.Internet use among travel agencies in Turkey: an exploratory study.Tourism Management,2004,25.

[11]Rainer Haas.The Austrian Country Market: a European case study on marketing region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a cyber mall.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2,55.

[12]C.-S.Wan.The web sit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 and tour wholesalers in Taiwan.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13]Bill Doolin,Lois Burgess,Joan Cooper.Evaluating the use of the Web for tourism marketing:a case study from New Zealand.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14]Youcheng Wang,Quaehee Yu,Daniel R.Fesenmaier.Defining the virtual tourist community: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marketing.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15]Richard george. Marketing south Africa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outh Africa. 2001.

[16]Danielj.Connolly,MichaelD.Olsen,and Richard G.Moore . The Internet as a Distribution Channel,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August 1998.

[17]劉瑩皓.網絡營銷是旅游景區發展的新陣地[N].中國旅游報,2007-5-16.

[18]易兵,陳國生.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

[19]張偉.關于我國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狀況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12).

[20]王桂英,董春曉.論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的問題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11).

[21]王軍.貴州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網站構建[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22]曹玉枝.網絡營銷:發展廣西旅游營銷新策略[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23]楊敏,楊朝麗.旅游網絡營銷中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經濟,2006,(6).

[24]高秀英.網絡環境下的旅游信息與旅游營銷[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6,(6).

[25]童索凡.西部旅游網絡營銷策略[J].北方經濟,2006,(5).

[26]朱燁瑛.新經濟時代我國酒店的營銷策略研究[J].甘肅農業,2006,(5).

[27]唐建兵,張薇.四川省旅游網絡營銷的現狀和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28]周大慶.關于當前旅游網絡營銷若干問題的討論[J].中國科技信息,2005,(19).

[29]陳曉文.我國飯店業的網絡營銷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5,(12).

[30]陳曉文.我國旅行社的網絡營銷問題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5,(11).

[31]楊永芳.我國旅游網絡營銷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2005年優秀碩士論文.

[32]程立為.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網絡構建研究[J].武漢大學,2005年優秀碩士論文.

[33]應夢漪.關于旅游企業網絡營銷的幾點思考[J].市場論壇,2005,(7).

[34]張立儉,孫英杰.中國酒店網絡營銷和管理的現狀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6).

[35]鄭凌燕.網絡營銷――旅游企業營銷的新策略[J].商務營銷•市場周刊,2005,(6 ).

[36]馮瓊蘭.對廣西旅游網絡營銷發展策略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5,(5).

[37]詹兆宗.旅行社基于互聯網的產品策略研究[J].旅游學刊,2005,(2).

[38]孔旭紅,王瑞志.淺議我國旅游景點網站的建設[J].商業研究,2004,(20).

[39]馬春梅.用網絡營銷提升河北旅游目的地競爭力[J].經濟論壇,2004,(12).

[40]高靜.旅游目的地網絡營銷利益相關者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2).

[41]黃紅莉.旅游業網絡營銷三角模型[J].科技創業月刊,2004,(10).

[42]蔡國章.旅游網絡營銷研究[J].云南大學,2004年優秀碩士論文.

[43]楊文紅,旅行社網絡化經營體系構建研究[J].青島大學,2004年優秀碩士論文.

[44]龔紹方.旅游網絡營銷戰略[J].營銷企劃,2004,(6).

[45]劉成.新疆旅游網絡營銷的發展[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4,(6).

[46]朱龍.旅游景區市場營銷策略探微[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4,(4).

[47]潘樂.信息時代如何搞好飯店網絡營銷[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2).

[48]龍雨萍.打造網絡時代的重慶旅游營銷系統[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1).

[49]朱鎮.旅游企業需要樹立網絡品牌意識[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10).

[50]朱琨.旅游地網絡營銷初探[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1).

[51]李祝舜,李荔娜.旅游網絡公共關系營銷探索[J].莆田學院學報,2002,(12).

[52]黃浩.論旅游網絡營銷研究[J].武漢大學,2002年優秀碩士論文.

[53]趙西萍.旅游市場營銷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54]銀淑華.關于我國發展旅游網絡營銷的幾點思考[J].旅游管理,2002,(1).

[55]李麗君,王素珍.我國酒店業網絡營銷對策研究[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1).

[56]銀淑華.論旅游網絡營銷[J].北京工商大學,2001年優秀碩士論文.

[57]彭環宇.我國旅游網站有效實施網絡營銷的理論與方法研究[J].湖南大學,2001年優秀碩士論文.

[58]劉河偉.網絡營銷在旅行社國際業務中的應用研究[J].中南林學院,2001年優秀碩士論文.

[59]李艷.我國旅游企業的網絡營銷策略探析[J].商業研究,2001,(6).

[60]黃松山.旅游企業開展網絡營銷九大策略[J].中國旅游報,2001,(3):23.

[61]楊絮飛.論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組合策略[J].商業研究,2001,(3).

[62]石長波,杜喜彬.論中國酒店業網絡營銷[J].商業研究,2001,(3).

[63]趙云昌.旅游業網絡營銷的發展態勢及對策[J].財貿研究,2001,(1).

[64]姚進.我國旅游信息網上化與網絡營銷初探[J].上海交通大學,2000年碩士論文.

[65]張青年,楊云.旅游業的網絡營銷發展態勢及對策[J].旅游經濟,2000,(1).

[66]趙嘯峰.Internet的應用與旅游營銷[J].旅游學刊,1998,(4).

篇(6)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和會計網絡化之間的關系。指出會計信息化是會計電算化從觀念上的徹底改變,隨著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信息管理發展的要求,網絡對務時代數據的安全性、快捷性等與傳統財務時代相比要高出數量級的倍數,網絡會計取代會計電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1引言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電算化從觀念上的徹底改變,隨著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信息管理發展的要求,網絡會計取代會計電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2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是1卯8年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提出來的。正式把“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從長春一汽進行會計電算化試點開始,會計電算化在中國已發展20多年,從手工做賬到電算化,引發了一場“會計革命”。

會計電算化產生至今,它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首先,會計軟件的運用減輕了會計人員手工記帳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運用財務軟件的轉賬、核算等自動生成功能,不僅降低了誤差,提高了準確度,并且節省了人手,縮短了賬務處理時間。第三、培養了一批既懂財務,又擁有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造就了一批會計軟件公司,他們的存在和良性競爭,促進了我國會計電算化向規范化、商品化、通用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3會計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信息管理發展的要求,1999年4月,深習”市財政局與深圳金蝶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辦的“新形勢下會計軟件市場管理研討會暨會計信息化理論專家座談會”上提出了“會計信息化”。會計信息化是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以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為主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社會經濟運行、管理提供了充足、實時的信息。

4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區別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電算化從觀念上的徹底改變,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1.目標不同:會計電算化是實現r會計核算業務的計算機處理,會計信息化是實現會計業務全面信息化,從而與企業管理各環節的業務流程及社會大系統的其他信息系統相互銜接,有機構成一個開放系統,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的核心作用。

2理論基礎不同:劊十電算化僅以傳統會目理淪和計算機技術為依托,會計信息化以信息技術、系統論和信息化會計思想為指導。

3.技術手段不同:會計電算化以單機處理為主,會計信息化把網絡、通信與數據庫等先進技術用于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傳播、存儲、應用。

4功能范圍的區別:會計電算化以實現業務核算為主,會計信息化包括財務事務處理層、信息管理層、決策支持和決策層,不僅要進行會計業務核算,還要進行會計信息管理和決策分析,并將根據信息原理和信息技術要求重新構建現代會計模型。

5.信息輸人輸出不同:會計電算化強調財務信息只能由財務部門輸人,輸出也由財務部門打印后再報送。會計信息化要求大量數據企業內外的各個機構、部門既可經授權權利級次,直接從系統當中獲取相關數據,也可從Inett上直接獲取。財務人員不再是會計信息的主要或唯一的輸人、加工處理人員,財務人員將更多地控制、分析,參與企業管理和提供專業決策。會計信息資源高度共享,在企業及社會各信息系統中被充分利用。丘會計程序不同:會計電算化基本模仿手工會計程序。會計信息化則根據劊十目標,按信息管理原理與信息技術重整扭劊長旎程。

5會計網絡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鋪設意味著會討電算化中單機系統狀況的結束,為我國大規模計算機聯網以及國際聯網創造了條件,迎來了會計信息工作的網絡化時代。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國際互聯網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為會計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企業內部網伽rat en t)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使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實現資源的優化處理與最大化使用效率,并且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對外開放。傳送數據在企業內建立的網絡為局域網邸柳,在企業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建立的為專用廣域網網A喲。對于目前會計電算化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采取措施逐步解決,僅裝備單機的企業,首先應建立企業內部局域網,已建立了內部局域網的企業,則應建立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的廣域網,直至上國際互聯網。我國目前為數較少的效益較好的大型企業集團的總部財務,通過電算化的廣域網對各子、分公司的財務信息、經營狀況進行收集、管理和控制。除了類似企業集團這種同行業、跨地區的廣域網絡形式外,電算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是不同行業之間的廣域網的應用。

會計網絡化與會計電算化的區別網絡財務是基于玩lemet—Intra nte技術,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一體化,支持電子商務,能夠實現各種遠程操作和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能夠處理電子單和進行電子貨幣結算的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是電子蜀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EC)的開展,最終將使網絡會計取代會計電算化。網絡會計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網上設備公用性。網絡會計打破了單一的財務軟件的購買和使用方式。網上計算機可以省去購買、安裝過程及軟件的運行維護,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減少了購買高檔設備的開支,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2)資訊共享。會計電算化主要是為企業內部提供會計信息,網絡會計把企業內部各分支機構之間的各種會計數據的存儲形式統一規范起來,建立中央數據庫。企業可隨時瀏覽所有企業網上計算機內的資料。通過軟件資源的共享,將大大減少信息的重復輸人減少出錯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地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3、通訊方便、快捷。通過網絡方式,企業可以更直接、快速地與外部通信,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度。例如采用Inte技術后,企業和銀行幾乎可以同時記賬就不會出現目前存在的未達賬項,并且企業通過1ltell以可以和銀行隨時對賬。這樣,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付款和收款業務了。在網絡會計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各部門之間、企業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等,各子系統之間可進行自動轉賬處理。企業領導不需出門,可通過自己辦公室里的計算機查得有關情況,企業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數據資料,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傳送連人網絡的計算機。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傳送時間,而且減少了出錯的可能性。(4)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管理和決策職能。(5)網絡劊卜要求信息在企業信息系統中以電子數據存在和運動,并可以直接與外界系統交換信息,最終使系統不再依賴紙張等傳統信息載休,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及時性。網絡會計使企業的業務向無紙化發展。

由于所有網絡財務軟件的開發,都必須嚴格按照國際公認的電子商務安全協議開發,因此,財務數據在網上通訊是安全的。企業財務主管和財會人員應放心地使用。網絡會計是一門邊緣的會計學科,它需要集計算機軟件、網絡知識和會計電算化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實現會計電算化與網絡會計的接軌,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是關鍵性的問題之一。

篇(7)

關鍵詞:物流;標準;信息

中圖分類號:F252.3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現狀

2007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2007年上半年,物流業增加值完成7503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占服務業全部增加值的17.9%,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2007年上半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9541億元,同比增長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比2006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中國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為現代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還較小,而且高度分散,面對龐大的物流市場需求和弱小的供應能力國外物流企業早已躍躍欲試。

中國巨大的物流市場已經吸引了國際上各個貨運巨頭的目光,外國物流企業紛紛進軍中國市場,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物流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中國物流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給了投資者一個發揮的空間。

未來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預測到2010年中國物流行業的

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總體物流需求約為2760億元人民幣。第三方物流市場在增長中細分,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競爭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第三方物流將在新的起點上快速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一,總體規模偏小、發展潛力巨大。總體上講,第三方物流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物流和公眾物流服務仍然是社會物流的主要形式,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時期難以明顯改觀。同時,第三方物流在中國已經有了大約十年的探討過程和發展過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影響下,中國正在成為第三方物流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較強。不同企業間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層次差異性很大,先進的與傳統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國日趨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進入中國的先進制造業和分銷業產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資領域。這些企業物流理念先進、物流外包水平高、供應鏈管理要求嚴格且自主性較強,對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迫切、要求高。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物流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依然較低。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物流形式、形態存在明顯的差異。

第三,行業集中度較低。根據咨詢機構的分析,2006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大約有18000多個服務商和終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務商占市場總額僅13%(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計),沒有一家物流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2%,說明我國物流行業尚未實現充分的整合。在競爭模式上主要體現在成本與價格競爭,而對第三方物流所帶來的供應鏈增值效應關注不夠,低水平的過度競爭成為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瓶頸問題,大家在行業中可能都感覺到這種競爭壓力。根據分析,我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目前利潤率為3%-8%左右,行業利潤空間尚未完全挖掘出來,和國際上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三、發展趨勢

十一五期間,現代物流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進一步加快了進程,在服務內涵、經營模式、功能建設等方面發生了深遠的變革,呈現出良好發展趨勢。

第一,服務鏈不斷延伸、專業化不斷加強。一方面供需雙方合作不斷加深,服務深化的直接結果是專業細分。物流企業也越來越專注于特定的目標市場,以充分發揮其專業的優勢。目前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鎖定在IT、汽車行業、家用電器、化工、快速消費品等幾個目標行業集中發展,專業細分程度也在進一步加強。從過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轉變成更加專業化的劃分,按照市場和生產企業發展趨勢要求,企業也在做一些相應變化。

第二,服務范圍向金融領域擴展。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討市場對外運產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機會。物流、現金流、資金流是供應鏈三大組成部分。以質押、監管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務得到較大發展,包括中外運、中遠在內的企業紛紛開展此項業務。質押監管的發展標志著第三方物流與金融行業的融合,而服務范圍也由靜態的倉單質押向貨物的在途質押轉變,從供應鏈資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務內涵得到進一步延伸和擴展。

第三,物流行業的整合趨勢非常明顯。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是物流全球化進程,這一進程正在向中國擴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國內起,以兼并收購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變了物流市場格局

四、我國物流行業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1.加快基礎設施的投入

做好地區或區域性產業布局規劃和物流園區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區域性的規劃做好了,才能真正減少企業物流成本,同時使產業集中,物流運輸有重點的發展,走以主業物流為龍頭,逐步好展完善的路子

2.制訂行業標準

要實現物流的系統化管理,保證物流系統的統一協調以及系統內各環節的有機聯系,需要采取很多種方法和手段,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物流的系統化管理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物流標準。制定完善與物流有關的國家標準,制定行業標準和地區標準。這其中不僅有物流技術標準,還有有關物流行業的作業標準和管理標準。積極開展物流標準化的研究工作。物流標準化在我國發展現代物流,與國際物流實現順利接軌中的關鍵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來越被國家和各行業所認同,物流標準化工作越來越受到的重視。

3.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的運作是以信息為中心的。通過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傳遞和及時溝通,有效的實現對物流實施控制并實現物流的合理化。虛擬庫存(或者叫信息代替庫存)和動態庫存是物流合理化的表現。虛擬庫存的辦法是建立需求端數據收集系統,在供應鏈的不同環節采用EDI交換數據,建立基于Internet的Intranet,為用戶提供WEB服務器,便于數據及時更新和瀏覽查詢。由于供求信息得到及時傳遞和處理,物品在流動過程中滿足和產生消費的需要,會大大降低庫存的水平。傳統的物流技術主要指物資運輸技術,包括運輸材料、機械、設施等。現代物流技術則是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如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電子數據交換(EDI)、條碼技術(bar code)等。

作者單位:聶海燕中國海洋大學 淄博職業學院

王振環山東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賴茂生.信息資源管理教程[M].北京:消華人學出版社,2006.10.

[2]戴定一.我國物流信息化戰略發展規劃的思考[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3,8(9):28-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本xxxx裸体xxxx免费|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再深点灬舒服灬受不了了视频|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香港三级午夜理论三级|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国产乱国产乱老熟300部视频 |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好屌草这里只有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亚洲日韩av无码|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