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04 18:16: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聞傳播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篇(1)

 

選題一:移動直播

參考方向:移動直播技術升級、秀場直播模式分析、移動直播內容產業分析、傳統媒體移動直播試水。2016是視頻直播的元年,看看各大互聯網公司、媒體在布局直播時的力度就知道了。直播實在是個太大的主題,雖然不能方方面面都進行研究,但你至少可以將關注點聚焦在某一具體領域,比如以《華盛頓郵報》為例分析媒體轉型中的直播運用,再比如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的社交直播等等。

 

選題二:VR虛擬現實+內容

參考方向:數字媒體VR報道實踐、VR紀錄片的生產與分發、國內媒體VR新聞創新案例與應用前景。當今科技界聊的最多的話題,大概不是直播就是VR。VR真是一盤超大的棋,各個巨頭紛紛入局,不管是VR硬件設備,還是VR內容生產似乎總有無窮的潛力等待挖掘,Facebook的小扎更是全力“押寶”VR。那你能研究些啥呢?數字化媒體如何運用VR進行多元化新聞報道呈現形式?VR內容生產的現狀、前景與憂慮?更酷的同學是不是還可以學習美國大學生做個VR畢設?期待你們的腦洞!

 

選題三:資訊短視頻

參考方向:國內短視頻創業綜述、青年用戶短視頻消費習慣調查、社交時代短視頻的傳播特征。有沒有發現一夜之間,短視頻火了,網紅、垂直行業、社交巨頭...入局者甚多。媒體人轉型投身短視頻內容創業,更讓大家對短視頻領域充滿好奇。短視頻為什么這么火?為什么這么多媒體人將創業目標置于此?短視頻是如何帶來大規模流量的?互聯網、媒體巨頭又是如何布局短視頻大棋的?……多看看相關研究,你或許會有更多靈感。

 

選題四:突發新聞報道

參考方向:外媒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報道突發、直播在突發報道中的作用、突發報道中的社交信源核實方法論。近幾個月國際國內突發新聞不斷,面對這樣的突發新聞,媒體作何反應?如何報道?運用什么先進工具來提高報道效率?社交媒體如何聚合消息?發揮何種作用?成為“報道主力”后又對這個傳播版圖有著怎樣的影響?……當下全新的傳播環境中,這些都是值得走心研究的好問題。

 

選題五:IP價值

參考方向:媒體如何用IP思維打造新聞產品、特稿的IP變現之路、玄幻劇IP的營銷與發行。將IP譽為當下互聯網行業的掘金礦似乎也不為過。“IP是個筐,什么都能裝。”看看暑期檔熱播的各大電影、電視劇哪個不是IP改變的功勞?里約奧運只知道follow寧澤濤、泥石流,卻沒發現體育愛豆背后的巨大IP價值?布朗熊、可妮兔超可愛,可她們同屬的LINE“帝國”卻靠IP衍生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年輕人,看劇看奧運看電影玩的不亦樂乎時,可別錯過值得研究的論文選題哦。

 

選題六:新聞編輯室“黑科技”

參考方向:外媒編輯室如何運用AI系統提升效率、聊天機器人在新聞報道中的運用、全球機器人寫作發展綜述。諸多媒體似乎一直在致力于新聞編輯室的工具改革,無論是《紐約時報》的數據分析系統Stela,英國智能內容服務軟件Echobox,還是具有寫稿、聊天功能的機器人,它們都在嘗試提高編輯室的工作效率,最終實現傳播效率的最大化。深入研究一下國內外媒體的編輯室工具改革,新聞業務小能手說不定就是你!

 

選題七:數據新聞

參考方向:媒體數字報道創新(以里約奧運報道為例)、社交傳播環境下數據新聞的創新范式。

數字新聞仍是當前新聞報道的一個熱門方向,從剛剛過去的里約奧運中便可看出端倪。《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NBC、BBC等一票大佬媒體都使出渾身解數在數字新聞上做足功課。對新聞實務感興趣的童鞋不妨多多關注這個領域。

 

選題八:粉絲經濟

參考方向:SNH48的粉絲經濟模式研究、社交媒體在粉絲經濟中的作用、粉絲研究:新型粉絲關系下的粉絲權力。隨著現在以TFBOYS、SNH48為代表的各類男團、女團的崛起,粉絲經濟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粉絲權力如何將偶像團體推向名利的高點?偶像團體又怎樣運用“粉絲經濟”來穩固自己的根基?……這些或許都是值得你研究的問題。

 

選題九:網絡綜藝

參考方向:網絡綜藝與電視綜藝的對比分析、網絡綜藝的營銷之道(以《奇葩說》為例)、傳統電視綜藝節目的互聯網+模式創新。近年來傳播環境的改變催生各種傳播內容、傳播形態的轉變,網綜作為當下的一支娛樂力量借助移動互聯網大勢迅速崛起。網綜領域似乎從來不缺新玩法,賣污、神后期等等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網綜術不斷出現,沖擊著我們的接納能力。

 

選題十:媒體從業狀況

參考方向:媒體人生存狀況調查、海外數字媒體裁員背后的問題。關注媒體人從業狀況的童鞋看過來!媒體轉型的當下,當無冕之王的光環褪去,媒體人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他們過得還好嗎?他們都在干嘛?媒體裁員已經從傳統媒體蔓延到數字媒體了嗎?這些令人揪心的問題,你或許可以通過對媒體人的量化研究與深入訪談入手。

篇(2)

[關鍵詞]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目標定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博士生教育是當代國際上公認的正規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和文化科學發展水平及其潛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關涉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到一個國家科學創新能力的儲備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聲譽與民族形象。

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該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新聞學博士生。直到上個世紀末,我國先后有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四所高校和中國社科院擁有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共設置了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在這15年間,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穩步發展,培養了一批活躍在新聞傳播學術界的出色人才,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學術成果,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新聞傳播頂尖人才的培養經驗。進入新世紀后,在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快速發展、且重點建設研究型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的要求在許多高校日益高漲的形勢下,經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的兩次評審,又先后有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和政治學院等十所高校獲得了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新增設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應該說,經過這兩次評審,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體規模的推進,打造了一個更寬廣的高層次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平臺,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的整體態勢;對于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來說,這可謂是一次大的“躍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并不必然帶來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質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整體規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更應該冷靜地對其最高階段博士生教育進行審慎規劃、科學布局和系統建構,將其作為一個關系新聞傳播學長遠發展的大計,進行具有戰略性和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探討。

一、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20來年歷史與其他學科相比時間并不長,因此,一直是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加之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環境的急劇變化以及教育目標及體系的不斷調整,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發展的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對博士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規高校教育的最高層次。這一層次的教育是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方法進行綜合性地傳授和深入地積淀,并培養學生站在學科前沿和尖端,通過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研究以產生具有學術性和實踐性的成果的過程。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導原則,應用于不同學科,就需要針對本學科發展的要求和現狀,對自身的目標定位作出準確而清晰的界定。眾所周知,相對于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新聞傳播學科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類對新聞傳播業的需要和理解之中[1];它既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又與實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也正因為這一“獨特性”,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開創時,還曾一度被認為沒有必要,也被質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正說明了中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面臨的定位問題。傳統上認為,博士學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學位,是為從事學術工作或一些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做準備的。然而多年來,有為數不少的新聞傳播學博士實際上主要從事一般的教學工作和新聞傳播實務工作,而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眾多業界人士紛紛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傳統目的(為研究進行訓練)和實際用途日漸分離,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專業化究竟如何體現?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社會美譽度怎樣?如何將博士生教育與新聞傳播界的整體發展相聯系?對這些問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理應作出系統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二,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夠清晰和穩定。與博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不確定相應的是,新聞傳播學的博士生的培養模式還缺乏科學和深入的界定。目前一些新聞傳播院校的博士生培養方案基本上沿襲其他學科的模式,缺少對新聞傳播學科特點,以及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及方法的全面探討,因此難以制定出針對自己學科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如博士生的入學門檻應該如何設定,是重在考察其學識和科研能力,還是重在考察其一般專業知識和外語水準?博士生學習期間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應該開設哪些必需的課程?博士生的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怎樣銜接?博士生教育應該采取歐洲式的教授與學生一對一式的傳授方式,還是采取像美國博士生培養中的集體培養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科學有效的方式?博士生要不要實行淘汰制,如何淘汰?在明晰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時,對這些問題必須作出科學的回應。但遺憾的是,由于經驗的不足,認識上的錯位,加之我國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隨意性和不規范的現象。比如,一些很有科研素養和潛質的考生,僅僅因為“英語差分”便被拒之博士候選人門外。再如,有的院校對博士生教育規定課程的學習重視不夠,課程如何設置、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都無“一定之規”,結果課程學習往往未能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從事研究工作、準備學位論文所必需的寬廣深厚的學科知識基礎的效果。還有,博士學位論文開題之前的資格考試或綜合性考試應該如何“把好關”,有的院校也無明確的要求和規則,結果造成在培養過程中對博士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缺乏“剛性”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博士生只要進了“門”一般都能拿到博士學位。

第三,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風對博士生教育造成不良影響。這一方面表現在近些年隨著招生規模急劇擴張,師生比例失調,師少生多,導師投入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學術互動和交流受到影響,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呈現出下滑之趨。另一方面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不是注重鼓勵博士生具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熟練到位的研究方法,而是以數量等硬指標為指針,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將湊足文章的發表數當作主要學習內容。再一方面還表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把關上不嚴,由于每年畢業生數量增加,在開題、答辯等環節,對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有所下降;加之學風不正,道德失范,致使弄虛作假,剽竊等現象在博士學位論文中也時有發生。

第四,博士生教育缺乏學術創新性和創造性。博士生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產生具有創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檢驗博士生教育成效的主要標準,應該體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上。學位論文是博士生教育計劃的核心要素,必須是進行創造性的研究,以對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有獨特的貢獻。然而,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有些高校對此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其具體表現是:一些博士論文的選題或過于陳舊,或過于空泛,或流于瑣碎,或流于炒作,而不能把握當前學術前沿,參與學術對話;一些博士論文的前期資料積累不夠扎實,因此不能針對最具價值的切入點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探討,論述流于粗放;一些博士生對所需了解的相關領域的知識涉獵不廣,基礎不牢,因此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常常捉襟見肘,理論和方法運用不能做到嫻熟有秩;一些博士生在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訓練不夠,造成思想的力度和對相關問題的挖掘和解決不力。這些都造成了一些論文成為資料的簡單梳理,即使有的選題具有新意,但由于研究功力不足,無法創造出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幾點建議

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上述問題,有的是由于新聞傳播學科發展歷史較短,對學科規律和博士生教育規律相結合的一些根本性問題缺乏系統深入地全面整合和思考所致,有的是教育制度設計上的欠缺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社會和教育所面臨的大環境的沖擊所導致。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使得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得以可持續發展,為社會輸送真正優秀的高層次人才,新聞傳播學教育自身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博士生教育的經驗,針對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點和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特殊規律,結合人才需求與社會實際,整合教育資源,走出一條真正合乎科學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之路。

第一,科學界定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內涵。大學的“教育理念是人們對大學精神、性質、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對大學與外部世界諸元素之間關系的規定;它是大學內容管理及運轉的理性認識基礎”。[2]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作為一項專業性的教育,理應如臺灣著名新聞傳播教育家鄭貞銘所言,“在技術學習之外,更要探討理論、從事研究,以期建立一套嚴謹的理論體系,才能在高等學術殿堂中樹立起應有的地位”。[3]為此,對于新聞傳播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既要注重對其學術視野寬廣度的拓展,又要使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既要使其具有較深厚的學養造詣,又要讓其關注學科前沿和現實的新聞傳播實踐,注意研究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科學研究能力。這種人才應是其他學科培養不出來的,在學術素養和科研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目標與方向,理應瑣定在培養這樣的專業人才上,即著力為高校和科研機構造就優秀學者。

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與科研能力,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必須科學規劃博士生的課程學習,并加強對其在閱讀、讀書筆記、專題討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教育上,十分注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該院的博士生課程一般分為兩類,即知識類課程與研究類課程。前者以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和融會貫通為目的,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并有相關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課上還提供詳細的閱讀書目,要求博士生寫讀書報告,培養其欣賞和批判專業學術著作的能力。后者的目的是通過邊學邊做(研究),以培養和訓練博士生從事研究和寫作的綜合能力;在課上,博士生們圍繞一個專題進行思考、討論、做研究。這樣,不僅訓練、提高博士生的研究和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現實的專業研究者的工作環境,教會博士生如何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遵循學術規范,如何使用各種研究資源,如何設計研究題目,如何解讀原始資料,如何回應他人的批評和建議。這種訓練實際上是一個鑄造學術文化或學術習性的過程。

此外,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與科研能力,還應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設置、綜合考試內容和方式、論文開題時間和形式、博士論文的學術規范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自身特點的方案,并嚴格實施。

第二,控制規模,嚴進嚴出,打造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應。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平臺隨著多家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寬廣了,這同時也意味著博士生的數量和規模必將比以前有較大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注重維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共同為提高教育成效、培養頂尖人才而努力。針對目前社會上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還缺乏廣泛的認可和美譽,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整體效應發揮尚未達到理想的程度,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的招生、培養、資格考核、學位論文答辯以及學位授予上,比較注意通過制度建設,嚴把質量關。一是控制招生規模。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5人,每年報考博士生人數達到三四百人之多,但招生人數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平均每位博導招收2人。二是提高博士候選人門檻。這主要是借助資格考核(綜合考試)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兩個環節,實施篩選、淘汰,以保證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進入到博士候選人行列。三是嚴格規范學位論文的答辯和學位授予。

這主要通過學位論文雙盲評審、校內外專家的集體評審以及學位公示等舉措,保證每個博士學位獲得者都是符合標準的優秀人才。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只有不到十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占當年招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重視博士生導師及指導團隊的綜合素質要求和能力考核,確保博士生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及其指導教育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博士生導師及其指導團隊在招生、培養學生及博士論文答辯等方面較其他層次的教育具有更大的權限,因此要重視博士生導師人選的遴選,重視其“人格”塑造和“師德垂范”;同時要引導、促進博士生導師在博士生課程教學、科學研究、論文把關等方面加大指導力度,鼓勵導師與學生經常交流、溝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對博士生導師所進行的遴選和考核,就包括著學術水平、道德素養、敬業態度、組織能力以及待人處事等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還十分注重將學生的成才與導師的責任感、信譽、綜合素養聯系起來,注重維護導師職責的神圣性和榮譽感。

第四,實行差異化競爭與合作,實現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在博大精深且具備批判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整體素質要求下,各院校新聞傳播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應彰顯自己的特色,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側重培養博士生,使其成為該領域和方向的頂尖人才,從而促進人才與學科前沿接軌。這不僅要體現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和創新性上,而且應系統地體現在博士生培養的各個環節上。目前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相比,新聞傳播學的整體發展水平并不高,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學養深厚的優秀人才并不充裕,因此博士生教育更應成為促進新聞傳播學科發展和高層次專業化人才輩出的舞臺。

第五,確保博士生教育的經費投入,開拓多元化經費籌措渠道。要發展就要有投入,博士生教育要加大經費投入,尤其是在學術研究上以及優秀人才與成果的獎勵上,更應有足夠的經費支撐。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等教育的資助渠道必將越來越多樣化,對此,我們要注意積極爭取,大力開拓、吸納。近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除了通過課題申報,爭取政府和學校撥款外,還十分注意與相關傳媒、產業合作,拓展經費來源。目前,全院博導的科研經費年均人平在8萬元以上。

總之,在今天新的人文社會科學革命和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時代,為了使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發展成為一種培養有創造力的優秀學者的有效途徑,應著力注重完善其基本結構,擴展其必需的學科知識,力求教學質量優秀和研究設施、成果先進,從而便于其在規模增加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并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多樣化、高質量的學術體系。

參考文獻:

[1]單波.反思新聞教育[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4).

[2]韓煉.面向全球化的中國新聞教育改革[J].現代傳播,2004(2).

篇(3)

關鍵詞:新聞專業;教學體系;實踐;構建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7-0207-02

目前,各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大致有實驗課教學、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看似周密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實驗課教學基本上屬于印證性實踐,其目的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理論難點,這種遠離社會完全在封閉的設定環境中完成的工作對于特別需要創新能力的傳媒專業的學生而言其作用是有限的。而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及社會實踐等一般為分散實習,不利于學校對畢業生教學指導和管理,無法根據專業和教學的具體要求去進行實踐。

為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圍繞新時期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一套與現代新聞傳播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結構和功能最優化的教學內容體系。

一、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目標

(一)新聞傳播基本業務能力的培養目標

新聞傳播的基本業務能力是實踐能力構成要素中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

1.采編能力。要求學生能掌握采訪的一般規律和技巧,學會撰寫各類新聞稿件并進行編輯處理。

2.寫作能力的目標要求。要求學生能寫一手規范的漢字,能夠規范地寫出各種體裁文章,尤其是各類新聞作品。

3.策劃能力。要求學生熟悉策劃運作規律、掌握策劃的基本方法,形成綜合的各項策劃技能,能做出采訪的具體策劃方案。

4.評論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新聞評論的特性和寫作要求,可以撰寫出有深度的評論作品。

5.社會調查能力。要求學生能結合實際工作中的某一課題來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寫出有一定質量的專題調查報告。

(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

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新聞學、傳播學的理論知識及基本業務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

1.分析判斷能力。要求學生在觀察和采訪人和事物、事件的時候能夠分析有關的新聞素材,能夠辨別真假、好壞、善惡,所做作品立場傾向正確且具有深度和廣度。

2.人際交往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與形形的人打交道,能跟不熟悉的人做深入交談,能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3.團隊協作能力。這種協作能力主要包括團隊協作能力和與被采訪者的協作能力。新聞采訪或寫作往往需要多名記者集體作戰,在采訪中遇到要打交道的人時,要能充分與人交流協調,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在協商中取得共識,善于接納和尊重他人,在工作中相互合作,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求得自身發展。

4.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能力測試成績應達到二級甲等以上,并且能夠準確地把握日常人際交往中的交談技巧,掌握各類采訪表達的技巧。

5.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掌握計算機及其網絡的基本操作和方法,熟練運用辦公自動化軟件,掌握網頁制作和網站開發技術,能熟練運用網絡獲取和處理相關信息。

6.外語應用能力。能閱讀一般性的英文新聞,可以在對外交流、采訪中使用外語進行表達。

(三)發展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創新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能力之一,只有創新才能創作出好的新聞作品。培養創新能力需要一個過程,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具有敏捷的思維。在進行新聞實踐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力求有所創新。

二、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一)專業基本能力訓練平臺

1.學科設置和課程設置方面應以厚基礎、寬口徑、應變性強的培養模式來提高傳媒人才對飛速變化的社會的適應性。新聞傳播學科要根據媒介形勢發展的新態勢來設置新的專業方向。另一方面,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也相應增加新的課程,如媒介經濟、媒介管理、網絡傳播、新聞倫理、新聞法規、媒介素養教育等,供學生自由選擇。

2.在教學方法上應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學、新聞實景采寫、版面編輯創新評價等新方法,這也是高校新聞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內容。

3.開設綜合性實訓課程。構建“模擬媒介環境”,通過對采、寫、編、評以及攝、錄、播等各單個實驗項目進行整合和調整,設置既滿足新聞業務理論教學要求又訓練學生綜合能力的“采寫編評一體化”課程。

4.給學生提供多元的、分階段的專業實踐機會。新聞院系應該創造條件、廣搭橋梁, 與媒介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機會。新聞實踐所解決的不僅僅是新聞操作方式和方法的熟練問題, 更是對新聞意識的挖掘與培養。學生參與新聞實踐的目的在于及早地熟悉媒介環境, 以期將來更快更好地適應傳媒職業生活。

(二)綜合實踐能力訓練平臺

1.打破專業界限,加強對學生通識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著眼于培養傳播通才,以適應復雜環境中不同媒介的需求及學生更廣闊的從業趨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上,要把反映社會科學基本原理的相關課程列入其中,以擴展學生寬厚的理論基礎。要培養學生的新聞敏感性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有計劃的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參與專業實習之外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親身體驗生活,在了解國情、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制作出有深度、有實際意義的新聞產品;同時,學生可以在各種綜合社會實踐中直接和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有利于增強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一般是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下,面對著不斷變化的對象,學生自行組織活動,要獨立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創新能力訓練平臺

1.開設研究型實踐教學。在新聞傳播專業的本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型實踐教學相對薄弱。各新聞院系可以嘗試搞“項目制實習”,讓學生們參與到專業教師的某個研究項目中去,在某個子課題上獨擋一面,將探索和發現新聞傳播學中的理論熱點及提高獨立思考能力作為新聞傳播專業研究型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

2.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自主性創造,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無疑是一條培養高素質和創新能力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途徑。

3.發揮畢業論文對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訓練的作用。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對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非常豐富,可以涵蓋新聞學、傳播學、媒介經營管理學等專業的學科前沿問題、學科經典問題、學科交叉問題以及新聞傳播專業的應用熱點問題等。要通過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新聞傳播學科知識的敏銳性和新聞傳播實踐的創新能力。

三、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保障

(一)制訂科學合理的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培養計劃

教學計劃是學校人才培養思想的具體體現。注重實踐教學,加強能力培養,也是新形勢下制定新聞傳播學科教學計劃的一個指導思想。在新聞傳播專業理論課程教學課時壓縮的情況下,應認真規劃專業課程的實驗環節,以收精講多練,講練結合之效。同時,對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的學時學分也要有所增加,以提高實習和論文的要求。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境建設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新聞傳播實驗室建設。完善攝影實驗室、報刊編輯實驗室,電視編輯實驗室、演播實驗室等各類實驗室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在組織設備配套更新的同時,組織教師編制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指導教材,以保證學生盡早受益。

2、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首先要重視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將校內報紙、刊物、電視臺、廣播臺、校園網等媒體資源整合起來,做大做強校內實習基地,為更多學生提供短期見習機會。其次要建立一系列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逐步形成和完善學校和媒體雙向推動、雙向管理運行機制,為創新實踐教育的實施提供良好支撐。

3.加快實踐教學隊伍建設。一方面要保證新聞專業課教師有一定時間參與新聞實踐;另一方面, 可引進媒體資深從業人員直接參與課堂教學,造就一支“雙師型”的新聞教育師資隊伍。媒體從業人員參與高校新聞教育,能使封閉的新聞教育出現開放和活潑的局面,使單純的從書本到書本,變成從書本到走向實踐,從沉悶的課堂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和事件現場,由理論到實際進行采訪和寫作。

篇(4)

摘要

6月14日,由人民日報社《新聞戰線》、新華社《中國記者》、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總編輯年會在武漢舉行,與會代表就新形勢下新聞專業期刊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並通過《武漢共識》。

關鍵詞

新聞專業期刊

評價標準

社會影響力

參加第二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總編輯年會的代表相聚武漢,就中國新聞與傳播學期刊的辦刊方向和評價標準等議題進行討論。經過深入交流與研討,達成以下共識。

一、當前,傳媒業態和新聞傳播方式發生巨大的變革,新聞專業期刊在新聞理論傳播和業務研究方面負有重要使命。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媒體發展迅猛,媒介的生態環境及生存樣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媒體在實現全媒體轉型和數字化建設方面碩果累累,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和經驗。移動技術改變了閱讀,也改變了新聞的生產與傳播。作為為業界和學界服務的專業期刊,應當適應新的形勢,關注前沿問題,研究現實問題,為推動業界的改革發展服務,同時提高專業或學術期刊自身的影響力。

二、我國新聞傳播類的專業期刊有不同定位與研究方向。然而,不言而喻,新聞傳播在現階段具有更強的實踐意義,不僅需要追求學術價值,更應直面時代課題,注入現實關懷。

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類專業或學術期刊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由大學新聞院系辦的院校類刊物;第二種是由全國各類新聞協會或學會主辦的刊物;第三種也是數量最大的是由新聞媒體(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等)主辦的刊物。三類專業或學術期刊的服務對象和研究方向各有側重。然而,無論上述哪一類期刊,其辦刊主旨都應是為中國新聞業界和學術研究服務。在推動新聞理論和實踐的改革創新方面發揮應有作用,是我們的共同職責。

三、現階段,在新聞與傳播學領域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符合理論和實踐要求並得到普遍認可的新聞專業期刊評價體系。

我國現有的關于新聞傳播學期刊的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評價功能,但有的存在側重量化評估,忽略社會影響力評估的問題。建立以質量為導向,注重社會影響力評價,結合量化評估的更為科學合理的學術期刊評價標準,不僅是新聞傳播類期刊緊跟時代、服務讀者的需要,也有助于新聞傳播學學術的健康發展。

四、建立更具實際意義的評價標準,應注重對新聞專業期刊綜合考量,評估研究論文的社會影響力。

國際上普遍認為,在人文科學領域,文獻計量方法得出的數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質量,但並不能代替質量評價。專業和學術期刊的質量評估的重要參數,應當是期刊文章的原創性、精準性和重要性。

研究或學術論文的社會影響力主要指“學術”之外的影響力,包括經濟、社會、政策、文化和社會生活。新的標準體系應當以質量為導向,結合量化評估,綜合評估各項指標,諸如在權威機構的獲獎情況、在權威期刊的發表或轉載情況及發行量等等。在此基礎上,由業界專家和學者組成的第三方評估小組,對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進行篩選。

篇(5)

2011年,根據教育部、團中央社會實踐等相關文件要求,經共青團陜西省委員會 和陜西師范大學黨委統一部署,新聞與傳播學院以建黨九十周年為契機,按照陜西師范大學社會實踐各項要求,積極申報立項,自組團隊奔赴全國各地開展了專業實習、義務支教、社會調查、愛心環保、參觀走訪等實踐活動。2014年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如既往地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院師生結合學科專業特色,赴陜西寶雞眉縣開展了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建設與傳播戰略調研”為主題,以“社會調研、資料查閱、交流座談、項目考察、采訪報道”為方式的特色實踐活動。由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書記朱尉老師帶隊指導,學生干部姜開元、艾伊、楊珂馨等10余人組成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深入村鎮、深入農戶,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團隊師生不僅對傳統文化的現狀進行調研,對發展及規劃進行分析,同時還結合當地特殊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特色顯著的實踐調研。

調研團隊師生緊扣調研主題,圍繞“絲綢之路文化建設”的大方向展開調研活動。結合活動前期在互聯網和圖書館搜集的資料信息,活動按步驟有條不紊進行。調研小組前往眉縣西湯峪鎮調研考察、開展座談、實地走訪,重點調研當地特色的文化遺產“關學張載”及其相關文物建設,特別了解有關農家村落對于農耕歷史文物和農家特色產品的規劃保護等相關問題。通過實踐調研,獲取了大量寶貴的資料。調研團隊將實踐材料整理匯集,形成十余篇新聞稿與手記,還將利用所采集到的素材制作專題視頻、成果雜志。調研成果最終以論文的形式體現,團隊成員結合調研資料撰寫了論文,在2014年9月完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學經典傳承新思路探究》《傳統文化傳播新形式與發展新變化》《大眾傳播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方向》等7篇論文。

此次實踐調研活動領導者為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書記、講師朱尉,調研活動及科研成果的主要成員有沈伍合、丁艷霞、姜開元、沈伍體、艾伊、楊珂馨、勛、馮育超、秦文攀、陳思。

本期“新視野專欄展臺”特刊登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色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意在為優秀學子搭建展示與交流平臺,促進專業人才成長與進步,研究成果供讀者學習討論。

篇(6)

一、比較對象的選擇

比較對象的選取是對比中外頂級科技期刊網絡傳播效果的前提,為此本文設置了四個遴選原則:(1)同時擁有,即對比雙方均有自己獨立的網站,依托數刊聯合網、主辦單位網、學科信息網、數據庫平臺設立的期刊網頁予以排除;(2)同一時期,即選取2014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期刊對應的網站;(3)同一領域,即參與對比的科技期刊所處的學科領域相同;(4)級別對等,即影響因子均處于同類期刊前列,國外期刊選取“JournalCitationReports(ScienceEdition)”影響因子在專業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對應的網站,國內期刊選取“TheHighestInternationalImpactAcademicJournalsofChina(2014)”影響因子在專業排名前5的科技期刊對應的網站。通過篩選,最終梳理10種國際頂級期刊網站以及對應的國內10種頂級期刊網站作為本次的比較對象,詳見表1。

二、對比維度分析

1.關于網絡傳播途徑科技期刊除自辦網站外,還可通過專業科技類網站、綜合類門戶網站、社交網絡、移動終端無線網絡等多種方式,傳播科技信息,實現論文資源共享,提高本刊影響力。國外科技期刊比較注重開拓社交網絡的應用,[9]如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期刊網站上就有Facebook社交入口鏈接、Nature期刊網站上有Blogs入口鏈接,用戶可點擊鏈接進入相關主題討論。從單純的新聞媒體與社交網絡的傳播優先順序來看,國外科技期刊論文更傾向于借助媒體的優勢進行內容公開,并依托媒體的社交網絡工具實現與公眾的互動;而國內的科技論文在選擇網絡傳播方式時,更傾向于在作者自我控制力較強的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網絡工具首先進行公開,獲取廣泛影響力后再轉入新聞媒體的轉播視野。移動終端閱讀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經濟的綠色閱讀方式正受到期刊網站的青睞,Cell的導航條即具有Mobile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此下載移動客戶端,ChineseMedicalJournal也支持iPad閱讀功能,但總體上科技期刊網站支持移動終端閱讀的比例較低。在論文新聞化方面,國外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除通過自己的官方網站科技新聞外,還定期向各大門戶網站及各科技網站推送自己依據科技論文轉化的科技新聞,而國內的期刊網站在這方面做得相對不夠。近幾年,國內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逐步聯手構建最新科研成果大眾化傳播的有效機制,實現多方共贏,但相對于國外多渠道的網絡傳播機制,目前國內的期刊與期刊、期刊與媒體、期刊與網絡出版商的合作形式總體上還處于較低水平。為鼓勵公眾參與,國外期刊網站一般都設有論壇、群組、留言板等一系列的互動功能,公眾參與度也較高,如在Nature的用戶交流頁面中,用戶可以暢快地泡論壇,自如地添加標簽,快捷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資料,而國內期刊網站的相關功能有擺設之嫌。

2.關于主頁內容安排上述國內外頂級期刊網站主頁均居中分布,網頁布局總體分上、中、下三層:最上層大多放置反映期刊特色的logo與導航條;中間層是各功能分區,主要包括期刊介紹區、新聞公告區、檢索瀏覽區、用戶登錄區、友情鏈接區及其他擴展功能,內容最為豐富;最下層主要是期刊版權聲明、聯系方式、幫助等提示性欄目。在個性化要求日益突出的今天,上述三層之分也非嚴格限定,最上層有時也放置相對重要的信息,如廣告條、重大公告等。國內頂級期刊網站中間功能區從左至右分兩至三個豎條,具體內容排版由期刊根據自身特色設定,如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網站將通知公告放在左列,而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將事件公告放在右列。國內頂級期刊網站的當期文章目錄與摘要占據整個網頁的絕大部分,如ChineseChemicalLetters期刊網頁幾乎全是論文的簡明目錄,由于過多強調期刊網站主體功能容易導致其他相關功能的不足,布局略顯單調、呆板,風格上也缺少國外期刊網站那種隨和與自然。頁面的底部區域,國內的科技期刊網站一般設有ICP備號、地址、郵編、聯系方式等本土特色鮮明的信息,在設計上應當考慮增強網頁內容的整體視覺效果、減少結尾部分的突兀感。需要說明的是,上述10個外國期刊網站中,Nature、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Materials是同一出版機構下屬的多種期刊,其主頁布局風格十分相似,說明同一出版機構下屬的各期刊傾向于采用相同的網站設計團隊,而這種模式可大大降低網站的建設成本。

3.關于頁面形式設計可視化圖像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借助視覺形式動力指引人們目光移動的順序,[11]最快速、直接地向大眾解讀所要傳達的主題信息。國內期刊網頁在可視化程度上明顯比國外期刊網頁低,除期刊封面、廣告位圖外,整個網頁中很少有其他圖片,論文內容可視化更是不足,10個國內頂級科技期刊網頁,只有NanoResearch期刊網站在數字刊目推介中配有相應的圖片,以輔助理解論文內容。而國外期刊網頁,圖像占比率相當高,如Cell期刊網頁充滿各種圖片,即便是通俗易懂的內容也傾向于用相應圖片展示。從設計學的角度看,國外期刊網頁的圖片質量較高,如Science期刊網站將2014年11月14日的封面懸掛其上,把閃電與城市的大小比例無限放大,給人們展現一種非常規的視覺體驗,整個城市被一層紅色的濃霧籠罩,閃電從空中畫出一道道痕跡,畫面以紅色系的冷色調給人一種警示、恐懼的效果,通過視覺語言有力地詮釋出全球變暖對閃電活動的影響,見圖1;而ChineseScienceBulletin期刊2014年11月的封面則以專業化極強的學術圖片搭配紅色的抽象背景,普通大眾很難通過視覺語言解讀封面故事,見圖2。國外期刊網頁除有圖片外,還有音頻和視頻內容,如TheLancet期刊網站專門設有“Multime-dia”一欄,提供各種視頻、音頻;而對應的ChinesePhysicsLetters期刊網站幾乎沒有一幅圖片,更不用說視頻、音頻。此外,也有國外期刊網頁將大尺寸、高清晰的圖像專門存放在相關鏈接中,如Science論文頁面中有專門的“Viewlargerversion”鏈接,可點擊查看高清圖片,并可以教學幻燈片形式下載。

4.關于主體功能外的擴展服務與增值服務科技期刊網站的主要目的在于推介本刊的重要科技論文,由此衍生出諸多擴展服務與增值服務,如RSSFeeds、E-mailAlert、ProfitService等。國內期刊網頁大多設有“訂閱指南”,提供相關紙質本的訂閱信息,很少有RSS鏈接;而國外期刊網站RSS訂閱已成共性,訂閱內容的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訂閱內容分為JournalArticle、CASSection兩類,Nature期刊有ScientificAmerican、NatureResearchJournals、NatureReviewsJournals、Na-turePublishingGroupJournals、NewsServices等多種類別。如今,期刊網站以E-mailAlert(電子期刊派發)方式可對自立身產品進行營銷推薦,并可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動地發送信息(如雜志的當期目錄、摘要等),Na-ture郵件提醒服務細化了服務內容,依出版物A-Z字母索引,按用戶的個性選擇予以提供;而提供E-mailAlert服務的國內期刊網站只有ChineseMedicalJournal、ChinesePhysicsLetters、ChineseChemicalLetters三家。在期刊網站運營盈利方面,國內期刊網站盈利水平較低,大多處于無收入狀態,而國外科技期刊網站的運營經驗則較豐富,如NaturePublishingGroup為作者提供有償英語語言編輯服務和黑白或彩色抽印本訂購服務;Science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和網頁廣告收入等。雖然“會員制”服務模式被國內外期刊網站普遍采用,但國內大多數期刊網站在實踐層面較為膚淺,注冊會員除閱讀電子期刊外,很少能享受到其他特色服務;國外期刊網站的“會員制”服務,則較為全面,如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網站除上述功能外,還為會員提供來自學會的教育、培訓機會,給予項目基金資助,推送行業信息報告,組織就業指導培訓,會員的求職信息等。

三、改進策略

1.增加科技期刊網絡建設評價指標,促使期刊重視網絡傳播科技期刊的傳統評價體系主要是基于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選取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等重要指標進行科學統計與分析,將各期刊排序在相應學科下,作為期刊質量的衡量標準。近年來,又增加了基金論文比、地區分布數、他引率等修正指標,改進了期刊評價工作,每年均出臺新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含核心版與擴展版),但該評價體系尚未引入科技期刊的網絡建設因素。因此,可將期刊網絡影響力作為單獨的一項評價指標,并在期刊評價總指標體系下進行相應的賦權。一套融合了網絡傳播指標的評價體系,對期刊網站建設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激勵各期刊加大網站建設投入,努力爭取較高評分。而且,在當前發展“互聯網+經濟形態”的風口,“互聯網+期刊”建設更應受到重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息咨詢和知識交易可通過科技期刊網站這一載體進行。

2.拓展科技期刊網絡增值服務,樹立為用戶服務的理念在網絡信息資源爆炸時代,科技期刊提供科技文獻的目次、摘要、全文以及期刊介紹等信息的基本服務與科技信息自身價值的實現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也無法應對用戶多層次、差異化、定制式的信息需求。期刊網站當務之急是要以科技期刊論文為核心開發豐富多樣的服務項目,如在科技期刊網站設置用戶交流社區、內容推介區、圖書情報機構專家在線咨詢、文獻計量統計分析模塊等等,[12]通過樹立為用戶服務的理念,在注重內容學術性的同時,也關注內容服務的高容量性、新穎性、時效性、趣味性,使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的同時更愿跟蹤了解學科最前沿信息,增加用戶體驗、提高互動效果,轉優勢為增值服務。期刊數據庫,如知網、維普、萬方等,可通過適當降低使用費用、降低集中式授權比例、靈活采用分散式授權方式、與信息分析單位合作,為用戶提供除單純論文下載外的情報分析信息。

3.發揮編輯的作用,提升期刊網站的管理運營能力科技期刊網絡傳播涉及網絡科技新聞的傳播、科技論文在社交網絡中的傳播、移動終端電子期刊的傳播等各種傳播途徑,每一種傳播途徑的開拓與維護都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13]前述科技期刊網站的內容組織與形式設計都需期刊編輯的積極參與,也對編輯各方面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先前是期刊編輯將內容進行選排后由網站設計公司進行線上傳輸,而今要求編輯對即將出版的論文進行篩選和推薦,并對重點論文進行精辟點評、概括及配圖,這就要求編輯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明晰的新聞傳播意識。此外,多樣化的文章體裁、多指向的超鏈接等,要求編輯做好統籌安排,嚴格把關層級結構關系。編輯個人的風格偏好將密切影響期刊網站相關模塊甚至是整體的風格,其應當建立起與可視化圖形圖像設計者的密切聯系,借用他人新穎的頁面設計、契合的動靜圖像組合將嚴肅的科技期刊及其網站辦得生動、活潑,實現協同管理。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醫學論文;新聞特征;編輯;論文質量

醫學期刊是醫學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起著推廣科研成果、普及醫學知識、共享醫療經驗的橋梁作用。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醫學信息的傳播,更講究時效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將有價值的醫療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達給讀者,是每位編輯人員應盡的義務。如何將新聞報道中的效率、簡練及嚴謹運用到醫學論文的編輯中,來提高期刊的影響力,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信息收集。信息是醫學論文得以傳播的來源,而作者是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作者隊伍的穩定和充實,是期刊賴以生存的基礎,開發和選擇優質信息是期刊質量的保證。編輯要善于發現作者,并對其提供的信息的科學性、準確性、實用性加以鑒別。對于信息的收集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約稿上,可通過學術交流、調研或座談、網絡約稿等多種方式進行。另外,信息的收集還包括反饋信息的收集,主要體現在醫學論文的引用率方面,反饋信息的好壞可以使編輯的工作目標更加明確,并有目的地選擇和培養作者群體。

編輯加工。作者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夠規范、嚴謹,只有經過編輯的選擇、甄別、分類,并經過整理、加工后,才能以出版物的形式輸出。從信息再創造的角度看,編輯在科學知識的積累方面既是協力開發者,又是擇優傳播者,肩負著推動醫療信息正確傳播的使命。促使信息的傳播是編輯活動的主要內容,要想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對編輯的文字加工能力、醫療動態的掌控能力、信息的鑒別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醫學期刊編輯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信息的篩選,幫助作者或直接參與原始信息的加工,使之既符合科技期刊的規范化要求,又具有臨床指導或科研學術價值。

出版發行。醫學期刊只有在有效時間內廣建傳播渠道,才能使最新的醫療信息及時、廣泛地傳達給讀者,才會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醫學信息的傳播,還有賴于期刊的出版和發行。互聯網的發展為醫學期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與傳統出版傳播方式相比,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便于查詢等優點。有效利用網絡,辦好醫學期刊的網絡版,可以更好地傳播醫療信息及科研成果。

醫學論文具有的新聞特征

注重時效。19世紀80年代美聯社提出新聞應具備五個條件: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其中時間(when)排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醫學論文具有新聞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注重時效方面。醫學論文應當提供當前最新的醫療信息,所探討的內容應是先進的、前沿的。GB/T7714-2005國家標準規定:醫學論文參考文獻的引用宜選用3~5年內公開發表的文章。這充分說明了醫學論文不同于其他論文,它特別強調時效問題。

人稱的運用。盡管在人稱的使用上大家一直有爭議,但在新標準頒布之前醫學刊物仍要遵循使用第三人稱這一規范。醫學論文中,第一人稱一般指代的是全體作者、某實驗室或科研機構,因此,在論文中多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等記敘方法,一般不用“我”。如果是作者本人的意見所指,用“筆者”、“本實驗”或“本課題”等代替更好一些。閆建軍等也認為在科技論文中不用第一人稱“我”為好,這樣能夠更客觀地說明問題,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1]

修辭手法的選擇。修辭手法包括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吳士文先生在《現代漢語修辭手段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認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陳望道則認為:積極修辭是為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意境而采取的語言超常規運用的方法、技巧或規律,為增加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常采用排比、擬人、比喻、反語等表現手法;消極修辭是為了表達特定的思想內容,適應具體題旨意境而采用的常規的語言方法、技巧或規律,一般以詞義明確、語句通順、布局嚴謹、語言平穩、無歧義為特征。[2]無論是新聞寫作還是醫學論文,都應將準確敘述、措辭嚴謹放在首位,二者在文中均不應夾雜任何修飾手法來夸大或縮小事實,也無需刻意渲染所報道的內容,文字表達力求準確無誤,闡明事實即可。因此,新聞寫作和醫學論文均應選擇的修辭手法是消極修辭。

準確報道,客觀評價。無論是新聞報道中的事件敘述,還是醫學論文中醫療信息或科研成果的推廣,都應盡量使用標準化語言,切忌使用模糊詞語、添加個人情感的議論和評判。醫學名詞要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標準,中文藥物名稱以2005年出版的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的名稱為準,英文名稱則采用國際專用藥名,不得用商品名稱。醫學論文在強調科技標準用語的同時,還要使用標準的計量單位、符號和縮略語,應做到三忌:忌含糊,忌歧義,忌隨意輕率。[3]不使用各種副詞,比如“大約”、“幾乎”等程度副詞,或“馬上”、“一會兒”等時間副詞。[4]

獨創性。與新聞報道一樣,醫學論文對所報道的實驗結果、醫療成果或講述的科研過程不能重復、模仿,更不能有抄襲他人的情況,要在充分的事實依據、嚴密的論證下得出結果,具有創新性、專業性及科學性,是可以經得起實踐檢驗、科學論證的。比如:“Raman光譜法與經典方法驗證尼群地平固體分散體的研究”一文就是講述拉曼光譜法是一種快速、直接、對樣品無損傷、不同于其他方法的、當前最新的、最理想的檢查固體分散體分散性的方法,全文圍繞一種新方法的介紹,具有獨創性,并列舉了許多實驗方法和數據,經得起同行的評判和科學驗證。

借鑒新聞學特征,提升期刊編輯質量

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時效性在期刊的編輯發行中體現在保證期刊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稿件處理效率,縮短刊期。我國《著作權法》規定30天內要明確答復作者稿件的處理結果。醫學期刊尤其注重研究成果的及時報道,如果出版時間過長,就會失去意義,甚至出現知識產權被他人搶先注冊的麻煩。因此,加速編輯出版的現代化步伐,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并優化工作流程,科學地控制編輯出版的各個環節,增強期刊的時效性,是避免信息貶值的關鍵所在。

擴大信息傳播范圍。由于醫學期刊受眾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選擇合適的傳播渠道是信息得以有效傳播的關鍵。隨著因特網的普及,人們不滿足于傳統的閱讀,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從網絡上獲得信息,各種數據庫的建立為期刊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快捷和便利,積極加入數據庫,加大宣傳力度,可最大限度地增強醫學期刊的影響力,同時,也有利于開放式訪問的進行。擴大傳播范圍,還體現在增加刊物的信息量方面,信息量的增加有利于期刊的推廣和普及,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作者踴躍投稿,使期刊出版發行得以良性循環。

嚴格遵循規范化標準。醫學論文的規范性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是符合科學規律、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論文中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實驗數據是讀者和同行可以依照步驟實施的。規范化處理醫學論文,具體體現在對信息加工的準確、客觀、真實。所以,在廣泛收集信息的同時,對作者文字陳述的真實性,實驗的過程、結果及所得數據應準確判斷,并嚴格執行國際流行的準確(correct)、簡明(concise)、連貫(consistent)、完整(complete)的4C標準進行編輯[5]。

綜上所述,從新聞學角度分析醫學期刊的特征和共性,能更客觀、準確地把握期刊編輯各個流程的特性,可以將新聞學中的時效性、客觀性、準確性、創新性等特點運用到醫學論文的編輯中,并依此優化編輯出版的各個環節,將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醫療動態及時、廣泛地傳播給受眾群體,進一步擴大期刊的發展空間,增強期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閆建軍,楊麗霞.論科技期刊編輯的著作權職業敏感性[J].編輯學報,2006(5).

[2]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吳彤.新聞視角下科技論文的編輯特點[J].新聞愛好者,2011(2).

[4]高時闊,黎文麗,郭開選.科技論文文體結構所體現的美學特征[J].編輯學報,2006(3).

[5]Brooks B S,Sissors J Z.The art of Editing[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丁香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自愉自愉免费精品七区| 成全动漫视频观看免费动漫|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三级无码在钱av无码在钱| 樱花影院电视剧免费|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在线a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偷窥 自由 网络 视频|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 小说 亚洲 图片 伦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