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10 09:53: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稅收征管模式 地方稅收征管 對策建議

一、長寧縣地方稅務局機構設置及其職能劃分

長寧縣地方稅務局是一個縣級地方稅務機構,成立于1994年9月,現有5股2室和8個基層單位,具體劃分了征管科、稽查科、計會科、稅政科、辦公室。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稅務稽查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貫徹實施工作;負責稅務稽查規章制度建設和實施工作;負責稽查案源管理,承辦縣局稅務案件舉報中心工作;負責縣局稅務案件立案、檢查、預審。該單位主要負責全縣5545戶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的地方稅收征收管理,擔負著全縣范圍內的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

二、長寧縣地方稅務局征管改革舉措和成效

長寧縣地方稅務局自成立以來,不斷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在積極創新征收管理模式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辦稅服務大廳。長寧縣地稅局各所現均已建成了功能齊全的辦稅服務廳,負責全縣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領購開具、政策咨詢、宣傳資料發放等工作,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大廳就可以辦理數項納稅事宜。

二是征管責任體系建設。根據宜賓市地稅局的統一部署,長寧縣地稅局先后制定了《長寧縣地方稅務局全員崗責體系實施細則》。在《細則》中提出如何建立科學的崗位職責劃分體系,明確了工作職責,嚴格界定征管范圍,理順了工作關系。

三、長寧縣地方稅務局現行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長寧縣地稅局現行的稅收征管模式是隨著客觀經濟稅收環境的變遷和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形成的。稅收征管是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稅務管理活動的核心,實際征管工作中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將逐漸成為制約稅收征管整體效率提高的瓶頸。總的來說,長寧縣地稅局現行稅收征管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重任務輕征管的稅收考評體制存在弊端

我國稅收收入計劃的制定是很不規范的,尚未形成一套制定和執行收入計劃的法定程序,往往是根據財政支出的多少決定,而且由于省級以下地稅部門要接受上級稅務機關和地方政府的雙重領導,基層地方稅務系統往往還必須執行兩套收入計劃,造成稅收收入計劃與稅收實際狀況的嚴重脫節。

目前,上級領導部門對長寧縣稅收征管工作的考核主要依據是否完成了全年稅收收入計劃,致使當地稅務機關重收入而輕征管。每年宜賓市地稅局給長寧縣制定的增長任務是13%左右,而長寧縣政府由于經濟發展和預算支出壓力增大等多方面的原因,每年提出的增長任務都在17%以上。為了完成指令性計劃,地稅部門也只有千方百計按計劃進行征收。

2、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

雖然長寧縣地稅局已經開始使用征管系統2.0,但在實際工作中,計算機網絡的依托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甚至可能制約征管改革的深入進行。主要原因是:(1)征管軟件發展不夠成熟。目前,長寧縣地稅局的稅收征管工作主要是基于征管系統2.0進行的操作。由于該軟件功能開發不夠全面,地方稅務系統內部分信息無法共享,致使工作效率低下;(2)盲目進行信息化建設投入。當地稅務機關缺乏事前規劃,盲目對信息化建設進行巨大投入,忽視了征管質量與基礎環境建設。稅務人員系統操作能力較低。

四、長寧縣地方稅務局稅收征管模式改革建議

1、建立科學的稅收評價指標體系

要解決長寧縣稅收征管目標“唯收入中心論”的錯位問題,應該把對稅收征管工作考核的重點放在是否依法實施稅收征管、是否做到應收盡收和是否有效促使納稅人依法納稅等方面。在目前的財政體制下,徹底摒棄稅收計劃任務的考核是不現實的,收入計劃考核還是應該作為稅收指標考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科學嚴密的考核體系是強化征管質量考核,實現有效征管效率的必要保證。在重視稅收收入計劃考核指標的同時,考慮建立一個科學的征管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多個指標綜合對征收工作質量進行評價。

2、加強信息化建設,重點是建立人機結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

作為基層稅務機關,長寧縣地稅局要配合總局關于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與上級部門聯手協調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納稅申報一窗式、納稅資料管理一戶式的要求逐步整合現有的稅收征管軟件,將征收系統2.0中的房地產、建安行業開票系統與稅源管理系統、貨物運輸發票開票系統的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實現征管工作各環節在信息化支撐條件下的相互銜接,從而減少基層工作人員對基礎數據重復錄入的工作,并且可以使信息在整個系統內部快速流動,易于查詢、交換和反饋;二是做好跨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如以登記信息交換為基礎,構建登記信息的電子信息交換平臺,做好與長寧縣國稅、工商、技術監督部門之間的稅務登記信息、工商登記信息、企業組織機構代碼信息的相互交換,借助信息化網絡,實現最大程度的數據共享利用,擺脫“信息孤島”。

參考文獻:

篇(2)

一、當前基層國稅機關在稅源管理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管理的方式比較粗放。稅源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真實地了解稅源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將現存的稅源通過征管措施轉化成為現實的稅收收入,并進而搜尋、挖掘出潛在的稅源。在實際工作中稅源管理只是查清了戶數,摸清了稅基,有的甚至戶數不稅源分布底數不明,對賬證不健全的納稅戶滿足于定額征收,一定了事。此外,征管工作中一些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環節,也直接影響到稅收征管質量的提高。

(二)管理的手段相對滯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納稅人的數量和規模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電算化對會計信息進行核算和管理進制。會計電算化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業務處理過程和核算模式,給稅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提出了新的課題。目前稅源管理人員對企業常用的用友軟件、金蝶軟件、金算盤等財務軟件都一無所知,從來沒有進行培訓,對企業使用的財務軟件都不能操作,更談不上看賬、查賬,征管手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對經營活動不能進行實時監控。

(三)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1、思想重視不夠。近年來,組織收入形勢較好,對稅收征管工作有所放松,對稅源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信息化系統存在依賴性,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內部目標考核、執法責任制等規范行為,忽視了對納稅人的基礎管理。2、監控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增值稅納稅人零負申報率偏高;長虧不倒的企業仍然存在;部分行業稅負率偏低,稅收貢獻率小等。

(四)納稅評估流于形式。主要原因:一是日管工作量不斷加大,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稅收管理員工作職責涵蓋納稅服務、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等12類,幾乎涉及稅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由于稅收管理員身處工作一線,各上級機關及其各科室工作內容都與稅收管理工作息息相關,所安排部署的大量臨時性工作,往往最后都落實到管理員身上,稅收管理員無疑是稅收工作的“大管家”,用于納稅評估的時間很少。二是稅收管理員只掌握本環節的稅源信息,且限于人員素質及掌握的分析數據等因素制約,目前稅收管理員中能進行稅源分析與納稅評估的寥寥無幾,僅靠稅收管理員評估出優秀案例很難做到。

二、加強稅源管理的建議

(一)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一要充實稅源管理人員隊伍。要選拔懂企業生產經營、懂財會知識、熟悉稅收業務、責任心強的班干部擔任稅收管理人員,不斷充實稅收管理人員隊伍。二要優化資源配置。優化整合稅收管理人員,做到稅源管理員數量與稅源規模相匹配,稅源管理員素質與稅源管理難度相匹配。三要明確崗位職責。切實做到每個崗位有明確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解決征管工作中“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差一個樣”的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稅收管理員工作的積極性。

(二)加強戶籍管理。一是嚴格稅務登記。認真填寫稅務登記表,全面采集納稅人的基本信息。二是完善稅源信息采集。如納稅申報、發票稅控、稅收減免、彌補虧損、會計報表等及時錄入綜合征管軟件,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提高錄入人員的責任心,為后期的納稅評估作好準備。三是建立戶籍臺賬。全面掌握企業基本情況、經營情況、發票使用情況、納稅情況、減免稅情況、稅源變化情況等。

(三)實行分類管理。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生產經營規模、申報納稅及行業稅負等綜合情況,將納稅人分成“大、中、小”三類,按照“抓住大戶、管好中戶、規范小戶”的管理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納稅人,相應地采取有效的征管辦法和措施,掌握稅收征管的主動權。

(四)加強稅源監控。一是加強重點稅源企業的監控。全面掌握稅源情況,深入開展稅收經濟分析評估,逐步實現稅務機關與企業生產經營、財務核算信息的互聯,提高稅源管理的科技含量。二是以查促管,以查促收。解決行業或企業稅負偏低、長虧不倒、長期零負申報、有稅不征、大戶不高等稅負不公的問題,使稅源轉化為稅收。

(五)加強納稅評估,做到查、管互動:

1、全面掌握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利用納稅輔導、戶籍巡查等日常管理工作,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及與生產經營密切關聯的生產要素情況。積極從納稅人同行業企業了解稅負、物耗、能耗等指標水平,從長期為納稅人提供原料、主體包裝、運輸工具的單位了解業務往來情況及市場信息。

篇(3)

摘要:稅收征管是整個稅務工作的前沿陣地和關鍵環節,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管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征管效率。本文基于新加坡稅收管理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完善我國稅收征管工作的借鑒措施。

關鍵詞:稅收征管 信息化 顧客戰略

收征管是稅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發揮稅收作用的根本保證,也是確保國家稅收收入的必要環節。我國稅收征管工作在新稅制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大成績,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稅收征管工作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稅收征管也越來越繁雜。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管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稅收工作的效率,使得我國的稅收征收成本遠高于同期其他國家水平。以2013年為例,我國征管費用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約為2%,加上納稅成本,則可達3%―5%,一些農村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甚至達到10%,而一些發達國家征收成本一般不到1%。

一、我國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務機構臃腫,征管效率不高

我國傳統設置稅務機構的做法,形成了過多的中間管理層次,在這種錐形化的組織結構中,不僅上下溝通過程中的信息和能量衰減很大,而且導致行政管理人員偏多,真正直接為納稅人服務的一線人員相對不足,既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又影響了整個組織的運轉效率。在這種稅務組織結構中,各職能部門分別獨立,工作流程相互割裂,各職能部門分別開發適合用于本部門職能的軟件系統,缺乏一體化建設規劃,在信息共享建設方面產生了許多問題,如數據集中度低,難以綜合利用;數據傳輸手段各異,方式混雜,導致稅收征管手段信息化程度不夠,影響了稅收征管效率。

(二)征管理念存在偏差

長期以來,這種稅務機關作為管理者高高在上、納稅人作為監管對象被動服從的思維定式根深蒂固。稅收征管定位在基本不相信納稅人能夠依法自覺納稅,在這種理念下的稅收征管以監督打擊型為主,以約束納稅人的行為為目標,一切稅收征管從稅務機關自身管理的方便和需要出發,往往制定復雜而繁瑣的管理措施和流程,忽視納稅人權利和需求。

(三)稅源管理信息不對稱

掌握充分真實稅源信息是實施稅源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而當前我國稅源管理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非常嚴重。我國尚未實行納稅人終身不變的納稅人識別號、銀行賬號制度,多頭開戶現象較為普遍,稅務部門難以全面掌握和核準納稅人的經營活動、經營收入、成本費用和財產收益等情況,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虛擬經濟的發展,網上交易、跨國、跨地區經營日益增多,稅務征管部門全面、及時、準確掌握跨國、跨地區經營企業的信息資料難度大。

(四)納稅服務供給與需求不對稱,缺乏監督與評價

在納稅服務實踐中,稅務機關往往出于自身的考慮或需要進行納稅服務,推出的一些服務內容并非納稅人真正所需要,而納稅人真正需要的服務卻不能得到滿足,服務缺乏個性化,真正的“管理服務型”稅收征管工作理念還未樹立。同時我國的納稅服務既缺乏內部的考核監督,更缺乏外部的監督評價,對各項工作是否已經開展、開展的質量和效果,還沒有形成監督考評體系和指標,服務的整體質量難以保證。

二、新加坡稅收管理的經驗

新加坡自1959年獲得自治以來,由一個經濟十分落后、經濟結構單一、轉口貿易作為經濟支柱、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的貧窮國家,躋身于亞洲富國的行列。新加坡政府實施了“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計劃”,仿照企業將盈余回饋給股東的方法,以新加坡全體國民為“分紅”對象。新加坡財政盈余能有分紅,得益于政府的清廉與財政收入的增長,而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較大比重,完善的稅收制度與稅收管理是新加坡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新加坡稅收管理最大的亮點在于它的評稅制度,新加坡是世界上實施評稅制度最好的國家之一,有許多成功的經驗。

(一)征管機構健全,征管手段先進

新加坡是一個單層次政府,沒有地方行政機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各項事務,稅務署則負責國內稅務,機構設置比較精簡。在內部管理方面,稅務署實行公務員制度,對各類稅務人員的等級、薪金、使用、升降、獎勵等有明確規定,并做到嚴格執行。為提高征管效率,稅務署專門建立了稅收電腦中心,負責各種稅收的征收、稅務資料的儲存及查詢,通過電腦把稅務署內部的工作運轉連成一個完整的征管系統。

(二)注重數據采集和信息庫的建設

評稅制度的關鍵是納稅人信息的收集,充分了解納稅人的相關信息是稅務機構評判納稅人是否真實申報的先決條件,新加坡的稅收管理非常注重納稅人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稅務機構在納稅評估時主要依托兩個信息庫,一是評稅情報庫。該數據庫資料主要是從政府各部門及金融機構等社會各界的電子信息系統調取的納稅人的相關資料。如從銀行獲取納稅人存款和賬號及基礎財務資料;從證券公司了解納稅人股票及股息資料;向房屋土地局獲取納稅人投資房產的資料;向內政部獲取納稅人親屬關系的資料,向注冊局獲取關聯公司的資料。稅務機構將這些重要的情報、信息存入稅務機構計算機系統構成評稅情報庫。二是申報信息庫。該數據庫所儲存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納稅人的日常各類稅種申報表及財務報表。新加坡稅務機構主要通過評估情報庫和申報信息庫的信息進行核對比較,并根據核對結果進行判斷納稅人是否如實申報納稅。

(三)獎罰分明,以人為本

新加坡稅務署一直采取各種獎勵措施,鼓勵納稅人進行電子報稅。在2008年前,新加坡就推出了一項對電子報稅者的獎勵措施,當時的獎品是地鐵預付費用卡。最近又規定,凡是進行電子申報者,均可得到所得稅彩票,從而有機會中大獎。納稅人踴躍進行電子報稅,使新加坡電子報稅人數大增。在實施納稅獎勵的同時也加大了偷稅抗稅的懲處力度,新加坡的稅務檢查人員都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報稅情況進行抽樣復查,對疑點進行深入追查。納稅人如故意偷逃抗稅,就會被,受到法律的懲處,而且還會在媒體上曝光。違法者不僅要繳納數倍于所逃稅款的罰金,而且還會被判刑,甚至落到破產、身敗名裂的地步。不過稅務機構在發現納稅人有違法事實時,一般都要先給納稅人一個主動坦白的機會,堅持“以人為本”,如納稅人仍置若罔聞,那么此事將由無知事故定性為主動事故,處理方法也由簡單罰款變為追究刑事責任。

(四)稅務機構主動服務、方便納稅人

新加坡稅務機構致力于為納稅人提供優良的服務,盡力簡化居民報稅和納稅程序;選派較高層次的稅務人員受理納稅人投訴,以確保公平、公正地解決涉稅問題;規定服務承諾目標,提高服務水平,并每年由稅務局內設的服務標準研究小組和由納稅人代表、稅務學術界人士組成的委員會進行檢查,年終公布執行情況。例如,在評稅過程中為了讓納稅人電子報稅更加方便,新加坡在報稅程序不斷改善,納稅人除了可以使用國內收入局原來發出的電子報稅密碼外,還可用公積金個人電話進行電子報稅,稅務機構還提供稅單送上門、電話和互聯網稅務問答、銀行賬戶扣稅等服務,這些做法大大減少了納稅人的許多不便,受到納稅人的普遍歡迎。

三、新加坡稅收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優化稅務機構設置,建立績效管理體系

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重新構建組織結構和稅收征管流程,實施稅務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盡可能地擴大組織機構的管理幅度,減少中間管理層次,最大限度滿足納稅人的需要。同時加強組織機構之間的信息網絡建設,促進信息的交流共享??冃Ч芾硎亲詣诱{節稅收管理效能的內在“穩定器”,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系統,明確崗責、分解責任、過程控制、考核獎罰、實施評價,對稅收征管的全過程實施全面、高效、科學的監控,使人力資源得到最佳配置,人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提高納稅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二)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

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是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稅收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國稅務人員應樹立信息化稅收征管理念。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要全面采集相關業務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僅包括與稅收征管直接相關的數據,還包括與稅源監控與納稅評估相關的數據,如納稅人的銀行存款動用、商業往來、財務報表及金融信用等。同時要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稅務機關需要掌握的大量涉稅信息資源,需要財政、工商、公安、海關、銀行、證券管理、房地產交易、車輛管理等部門的信息傳遞,實現涉稅管理信息共享。

(三)建立納稅人自我糾錯制度

在新加坡在稅收征管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對于存在違法事實的納稅人,一般都要先給納稅人一個主動坦白的機會,這種納稅人自我糾錯制度已經在全世界部分國家得以實施。針對目前我國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偷稅漏稅行為,我們也可以實施納稅人自我糾錯制度,通過給予納稅人主動坦白的機會,使其主動補報補繳所偷漏的稅款,這樣通過給予納稅人更多的信任,有利于推動全社會樹立誠信納稅意識,從而提高了稅收征管效率,節約了社會經濟管理成本。

(四)實施顧客戰略,提供優質納稅服務

在我國稅收征管中稅務機關的權力和納稅人的權利明顯失衡,過分強調稅務機關的征稅權力,單純強調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容易滋生納稅人的逆反心理,挫傷納稅人的納稅積極性。因此必須轉變稅收征管理念,把納稅人視為顧客,稅務機關應盡量讓所提供的公共產品使納稅人滿意,并且以納稅人的滿意度作為衡量稅收征管成效的標準之一,最終使征納關系從對抗性向信賴與合作性轉變,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Z

參考文獻:

1.鮑婷婷.基于西方稅收原則理論的我國稅收原則的探討[J].商業會計,2009,(10).

篇(4)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政府,管理政策

一、我國企業所得稅管理存在問題

(一)稅務機關日常監管效率低。

企業所得稅是一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納稅調整項目多、計算復雜的稅種。目前,由于征收管理方法過于單一、專業管理人員數量少、方法落后、稅務機關設置不合理、稅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綜合管理基礎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原有的制度、規章、辦法等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行政執法者“酌情”度量權過大,管理環節多,權力分散,難以實施有效監管,使得漏征漏管現象大量存在。在稅務違法處罰方面,因為處罰的標準不統一,罰款界限模糊,使稅務機關不能規范執法,同時也給執法監管帶來了困難。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所得稅征管工作的科學、合理、規范、高效。

(二)稅務機關監督機制不科學。

當前,我國稅收執法的內部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企業所得稅稅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工作不夠規范。由于不同類型企業在規模、性質、組織結構、信譽等級等多方面存在差異,企業同國稅、地稅、工商、金融等部門的交流協調不夠通暢,稅務資源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共享,稅收征收方式的核定不夠科學,國稅局、地稅局征稅范圍劃分不清等原因,導致了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源監管不力,監督的內容重點不夠突出、范圍過于繁雜,稅源信息不真實、不完善,直接影響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和征收。稅務機關工作機構必須在本級稅務局長的領導下才可開展工作,無法獨立地行使自己的職權,大大的削弱了法制機構的監督力度。

(三)所得稅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企業所得稅發展亦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它具有稅法性強、工作量大以及變化大等特點。社會對管理人員的能力與素質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部分稅務人員不能全面地掌握應用所得稅政策,日常的管理和稽查工作也常因業務能力水平不足而出現難題。實際工作中,所得稅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配合的默契度不足使得很多工作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完善,阻礙了所得稅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企業所得稅稅收征管制度

(一)提高稅收征管程序化與法制化。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要根據稅收征收環境和條件的變化,科學設置稅務征收機構,重新界定其職責范圍,合理分配人員,使稅務機關的人力、物力、財力達到最優化的配置,要建立和健全稅收征管的激勵機制、考評機制和約束機制,對稅務機關征管工作實行目標化管理,降低稅收征管成本,完善稅收征管的工作機制,通過統一、規范稅收征管工作的程序、辦法、職責、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績效的考評體系及考評量化指標內涵,合理界定稅收征收方式及征收范圍,以規范稅收征管的基礎性工作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同時,法規部門可以介入稅務行政執法行為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促進其法制化進程。

(二)完善稅源監控體系。

加強企業所得稅稅源監控基礎性工作的薄弱環節,明確稅源監控的職責范圍、辦法、規程、內涵等基礎性規范問題,需要加強企業與工商、金融、外貿、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協調,使稅源信息具有及時性、全面性、客觀性,保證稅源信息真實可靠,做到信息暢通,信息共享。

1、政府應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化技術,搭建稅源監控信息化平臺,不斷提高稅源監控管理水平。進一步拓展稅源監控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逐步提高數據應用能力,提高數據處理分析的科學性、準確性,牢牢掌握稅收主動權,減少稅收漏洞,降低偷逃稅發案率。

2、政府應根據納稅人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稅收征管辦法。對賬務健全的私營以上非國有經濟單位,堅持“申報”“核實”征收;對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個體私營企業實行“核定”與“查賬”相結合的征管方式。對同地區、同行業、同規模個體提高稅源監控信息化管理水平,減少稅收流失。經濟單位應實行核定稅額。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把不同級次的稅源置于強有力的監控之下,防止出現漏征漏管現象,減少稅收流失。

(三)以人為本,強化企業所得稅隊伍建設。

隨著時代以及社會的發展,市場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成人才的競爭,要想提高企業所得稅的管理水平,應該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強化稅收管理人員的素質。首先,要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定期業務培訓制度。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不斷地提高和完善稅收管理人員現有的知識結構。其次,要在多層次、多途徑下開展專業化的培訓活動,根據所得稅納稅人的實際情況以及管理的現狀,探索實施以行業管理和規模管理為重點的培訓管理手段,從而建立一支專業化強的高素質隊伍。最后,要經常性地結合企業發展規劃、稅務人員的業績能力以及道德素養等因素開展一系列拓展實踐活動,深化稅務人員對企業所得稅的認識,并在更大程度上調動稅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總結

企業所得稅具有組織收入、調節經濟和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的功能,它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并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而不斷修正,以便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新企業所得稅的實施不僅為其管理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一輪的挑戰。我們必須深刻、清楚地認識到企業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使企業所得稅朝著更加精細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柴秀英.財務會計與稅收政策差異分析比較[J].內蒙古統計,2003.6:64~66

篇(5)

今天,全局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紀律整頓動員大會,拉開了以“肅紀、強化責任、嚴格管理、促進規范”為主題的作風紀律整頓活動的帷幕,為了把這次會議精神落到實處,使整頓活動深入開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代表征管科作表態發言,全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作風紀律整頓活動的重要意義。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不能從思想上認識作風紀律整頓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很難將這次整頓活動貫徹落實到行動中,作風紀律整頓是今年全省國稅系統的中心工作,整頓的過程是檢驗稅收執法、稅收管理、稅收秩序和稅收環境的過程,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質效的重要抓手。我們科室要主動帶頭,全力配合,服務和服從于作風紀律整頓活動,把這次活動作為推動全局工作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通過扎實開展紀律整頓活動,強化我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做好工作上、用在納稅服務上。充分發揮征管科的職能作用,履行好職責,為基層分局服好務,為納稅人服好務,抓好綜合性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落實,推進作風紀律整頓活動深入開展,達到預期目的。

第二、精心組織,把作風紀律整頓活動安排落到實處。首先,要按照作風紀律整頓活動的要求,做到思想、組織、人員、措施四到位,積極參與這項活動,站在講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認真對待這次紀律作風整頓活動,通過整頓,使征管科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其次,要嚴格遵照《實施方案》的步驟,按照整頓辦的時間表,認真完成規定動作,確保整頓的質量和效果。再次,要對照張局長講話要求,深入查擺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要認真自查,還要征求納稅人、其他科室、分局對征管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查找問題,將問題分類梳理匯總,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對問題堅決做到不回避、不掩飾,采取措施,徹底整改。

第三、統籌安排,正確處理好作風紀律整頓與日常工作的關系。紀律作風整頓的根本目的是規范和促進工作。會后,我們要按照張局長講話的要求,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一是抓好戶籍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二是抓好個體稅收征管,破解個體稅收征管工作中的難題。三是按照信息管稅的要求,結合市局下發的疑點數據,充分利用征管軟件和稅源管理平臺數據,加強稅收分析、預警監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抓好協調聯動工作,重點做好納稅評估,解決好部分稅務干部在納稅評估中程序不清、方法簡單、效果不佳的問題。五是加大普通發票的管理力度,加大非法代開虛開發票的違章處罰和打擊力度。通過作風紀律整頓實現征管工作質量的根本轉變。

篇(6)

〔關鍵詞〕稅收征管改革;稅收征管制度;征管模式;征管體系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96(2013)03-0010-05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的。這個變化過程由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循環系統中發揮其職能和作用。共和國成立之初和以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在稅收征管方面實行過多種征管制度安排和征收方式。在新形勢下,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稅收征管改革的需要,應對之進行較為深刻的變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指導稅收的征管工作。

一、我國稅收征管制度與模式的確立與嬗變

一般來說,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或行動準則”。[1]稅收征管制度包含著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征納雙方應共同遵循的稅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規、法令、政策等涉稅規程和行動準則。而模式“一般指可以作為范本、模本、變本的式樣?!茄芯孔匀滑F象或社會現象的理論圖式和解釋方案……”。[1]稅收征管模式是把解決征管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圖式和解釋方案,即是征管模式。我國稅收征管改革,除離不開其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管理體制、稅收制度、征管對象的選擇等外,更與稅收征管制度與模式密不可分。凡是范圍和規模較大的稅收征管改革,都直接或間接滲透著稅收征管制度的調整與完善、稅收征管模式嬗變與梳理的過程。

1建國初期的稅收征管制度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一直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為了恢復國民經濟、穩定金融物價、平衡財政收支,國家采取統一稅政,對稅收實行統一管理,建立高度集中的稅收管理體制。1950年公布了《全國稅政實施要則》,明確規定全國統一征收的14種稅,其管理權都集中在中央。這種高度集中的稅收管理權限是當時特殊歷史條件下所必須的,對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之后,由于受“”和“”的影響,處于“放權”與“集權”的游離不定之中。當時,為了適應統一財政體制和稅收管理體制,在稅收征收模式上,對納稅人特別是國有企業推行“專管員進廠,各項稅收專管,征管查集于一身”的征管模式,稅收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適應當時的國家政策的需要。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對私有經濟和公有經濟就采取“寬嚴不同,繁簡不同”的措施,減少公有制企業的繳稅程序,對私有企業也按照其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態度,采取了不同的稅收管理辦法。由于當時的稅收制度與稅收政策雖有所調整,但一般來說仍比較單一,稅收的主要課征客體是占公有制絕大部分的國營企業,由于國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中央政府調控,采取統收統支,企業少繳稅的情況也比較少。由此可見,稅收制度單一,征收對象范圍較窄,而且偷、逃、抗、騙稅現象較少,稅收管理的任務側重于“征”和“管”,相比較來稅,稅務稽查的工作量和征管要求較少,“專管員進廠,各稅歸口管理,信息不對稱、征管查集于一身”,存在專管員“一言九鼎”、權力較大的弊端[1]。

上述稅收征管制度雖然在推行時,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但是,20世紀50年代的稅收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稅收征管模式變化缺乏“頂層設計”,使征納雙方對新的征管形勢很難適應;科學化、規范化程度及征管質量也難以提升;稅收管理機制不能走出“重征管、輕稽查”的傳統方式;稅收專管員直接開票的稅款征收方式,也不利于提高納稅人自覺納稅的意識和合法的稅收權益的保護,使稅收征管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處于“不合理”狀態,同時也弱化了稅務干部人員配置,淡化了稅務稽查工作職能,使稅務機關主要業務部門之間出現工作效率低下的非均衡現象[2]。

2改革開放后的稅收征管制度與模式

改革開放后,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對當時的稅收征管模式進行反思并推動其改革。20世紀80年代初,先后實行了二步“利改稅”,實行新的工商稅制,稅收收入在中央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穩定增長,納稅人與政府的稅收分配關系也逐步規范。但是,納稅人偷、逃、抗、騙稅現象卻增長較快,如果采取以前“專管員進廠”的模式明顯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稅源變化,創新稅收征管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在一些地方試點后,提出了“征收、管理、檢查三分離”或“征管、檢查兩分離”的管理方式[3],逐漸形成了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的稅收征管新體制,解決了傳統征管體制暴露出的不利于經濟發展和中央財政收入增長的問題,為隨之而來的稅收管理變革奠定了基礎。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又確立了“申報、、稽查”三位一體的征管模式。旨在放棄稅管員戶管制度,把納稅人申報納稅、中介機構的稅務和稅務機關的稽查管理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的整體[4]。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發展,我國稅收征管改革實行了“建立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在2003年,為適應當時征管改革的需要,針對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責任”問題,突出了“強化管理”的內涵,實施了“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5]的征管模式。這就是現行的“34字”征管模式。

3對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評介

從現行征管模式實施的實際情況看,與以往的稅收征管制度和模式相比,“34字”征管模式的內容有以下不同。

(1)提出了納稅人自行申報繳稅的法定義務。在傳統的稅收征管改革實施過程中,一般由稅務干部上門征收稅款,對一些單位尤其是重點納稅大戶,都有專管員負責直接管理?!?4字”模式取消了專管員戶管制度,規定納稅人按照稅法要求,自行或委托中介機構申報納稅。其初衷是要劃清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逐步提高納稅人按期申報的納稅觀念。與此相適應,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稅務組織體系,稅務機構和從業人員發展迅速[6]。

(2)確立了為納稅人服務的現代治稅理念。在稅收征管模式中,突出建立服務型政府或機關是與時俱進的理念。作為稅務部門除了國家公布的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外,還要及時稅收行政規章和稅收其他規范性文件,要持續地宣傳、輔導和答疑納稅人提出的有關涉稅審批、辦稅流程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涉稅信息和問題,按照集中、實用、方便納稅的原則為納稅人提供高效的辦稅服務場所,充分發揮實體辦稅服務廳和網絡辦稅服務廳各自的作用,使登記、申報、繳納稅款、咨詢、發票管理和復議訴訟等涉稅事項可以集中辦結,不斷地為納稅人提供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服務。

(3)運用稅收信息技術,逐步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為適應征管改革的要求,總局組織設計開發金稅一期、二期工程,現正在試點運行和開發金稅三期工程。就征管模式提出的“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以建立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機稽核系統,達到充分遏止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目的,杜絕增值稅的流失,有效保障現行增值稅制度。同時,各級稅務機關都自行開發、使用一些稅收征管軟件,進一步防止稅收流失,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

(4)利用人機結合的稅務稽查資源,持續加強稅務稽查力度。原有的稅收征管工作存在著重征收、輕稽查的做法,在稅務機關組織內部形成了強征收、弱稽查的格局?,F行征管模式強化了稽查功能。各地稅務機關利用人機結合的稅務稽查力量,為稅務稽查工作配備了素質更高的人員和優良的辦公環境以及辦案設備。在稅務稽查部門內部,按照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等環節設置職能,按崗位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逐步實施和完善稽查工作責任制、雙查制和稽查錯案責任追究制等各項制度,稅務稽查工作力度不斷增強。

(5)突出從源頭治稅,強化管理職能。為對原“30字”征管模式進行糾偏,凸顯從源頭緊抓稅源,提出強化管理的工作內容。“強化管理”的初衷是為彌補原“30字”征管模式的不足而提出來的。因為原模式只強調“征收”與“稽查”,缺少“管理”的相關內容。新模式的提出,不僅僅是補充了原模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完善了新形勢下稅收管理的基本內涵。既是對稅收管理方面的總要求,貫穿于稅收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也是從征管查分工合作的基礎上闡述的。稅收征管要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的戰略思路逐步形成。

二、對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實施效果不佳的理性分析

我們對稅收征管模式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認識和理解消化的過程。如實行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發揮稅務的作用、重視稅務稽查工作等。但是,這個模式實施狀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直接對提升稅收征管質量和征管效率產生影響,最終表現出來的效果遠遠沒有實現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1“34字”征管模式未能明確體現納稅人自主申報的主體地位

“34字”征管模式只是單方面強調“自行”,而不是“自主”,沒有完全體現稅收上的“主人翁”地位,即納稅人在納稅申報上的“當家作主”地位。在稅務機關任務緊、工作量大、管戶多且納稅人不及時申報的情況下,由于存在著對稅務干部準期申報率的內部考核,往往有替納稅人申報之嫌疑;未能明確促進稅法遵從的根本目標,過于強調完成稅收收入任務目標;未能整體體現信息化對征管的支撐作用,各自開發自己的外掛征管軟件,信息化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而且也增加了征納雙方的稅收成本。

2“集中征收”未能明確強調依法征收

“集中征收”原意是指辦公場所(主要指辦稅廳)的集中,是特指場所和管理事項的集中。隨著信息化發展,電子申報和繳稅的普及,場所集中的概念已經淡化 。此外,“集中征收”是納稅人自行繳納還是稅務機關上門征收?這里的 “征收”是大概念還是小概念等,存在著模糊認識。我們認為,就其實質來說,這里的“征收”是征管程序中的具體概念,不是稅收征收的大概念。而在國際上,具體征管程序中的征收一般是特指經評估和稽查后的強制征收。在操作上,在確定了“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的征管模式后,在具體的征管過程中,納稅人自行申報繳納的稅款占整個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絕大多數份額。在新型的征納關系和信息化條件下,以稅務機關為主體的征收概念發生實質性的轉移?,F征管模式中將納稅人自主繳納的行為定義為征收,本身與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的提法存在矛盾。因此,不得不說該提法仍保留了以稅務機關為主的管理理念的痕跡。

3“重點稽查”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問題

“重點稽查”旨在集中征收后,稅務機關主要任務是實施稅務稽查,并規定稽查人員要達到一線人員的一定比率(或40%)及以上[7]。但經過十幾年的征管實踐,這一要求不僅未能實現,而且暴露出一些諸如國地稅重復稽查、大征管中的評估與稽查如何銜接與定位等問題。總之,稅務稽查的威懾力還未充分發揮。

4體現“強化管理”的兩項主要措施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稅收管理員“一人管多戶、各稅統管”的屬地化管戶制度已不能適應納稅群體日益增長、經營方式日漸復雜的需要,尤其是難以對跨國、跨地區經營的大企業集團管理到位。稅收管理員過多地承擔了大量事務性工作,真正用于評估等稅源管理方面的時間、精力有限。此外,由于管理員長期固定管戶,也不利于從機制上消除“吃拿卡要報”的現象。二是對納稅評估定位不夠準確、程序不夠規范,至今也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納稅評估工作規程之內容的評估規范性要求,仍然是難以突破“摸著石頭過河”的傳統思維和做法,未能有效發揮引導和促進稅法遵從的作用。

三、積極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稅收征管體系

針對多年來圍繞稅收征管模式爭論不休的實際情況,有必要進行反思。如果新的稅收征管思路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思維定式而沒有實行“頂層設計”;如果沒有把稅收征管系統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仍片面追求用多少字推行稅收征管工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認為,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而而構成的一個整體[1]。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稅收征管體系就是要厘清新形勢下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必要性,確立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的目標和基本內容,把稅收征管視為一個系統工程不斷完善。

1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稅務系統“自上而下”大力推行稅收專業化、信息化管理,開展稅源專業化管理試點和信息管稅工程建設。各級稅務機關“自下而上”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新方法、新舉措,稅收工作面臨新的形勢,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1)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對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提出新的要求。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稅收征管體系建設,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要求,形成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的主體地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稅收方面的體現就是構建新型的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使稅收征管改革融入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之中。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促進稅收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服務。

(2)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是適應稅源狀況深刻變化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稅源狀況產生了重大影響。稅源狀況的深刻變化集中反映是納稅人的數量急劇增長。據統計,截止2012年第一季度,全國稅務登記的納稅人3 353萬戶,全國稅收管理員277萬人,人均管戶數量在100戶以上,沿海發達地區甚至達到人均1 000戶以上[8],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相繼涌現。納稅人的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不斷調整、日益復雜,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涉稅訴求多樣化、服務需求個性化的趨勢日漸明顯。這些都給稅收征管工作理念、管理方式、資源配置等帶來深刻影響。

(3)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是順應現代信息革命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為我國依托現代技術手段加強稅收征管提供了重要機遇,也對稅收征管工作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電子化、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規模龐大、交易復雜的電子商務飛速發展,使稅收征管的復雜性越來越強。雖然近些年來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但信息管稅水平不高,現有信息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來源渠道還不通暢,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日益加劇。

(4)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是推進我國稅收管理國際化的必由之路。稅收征管是稅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已經成為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引進來”和“走出去”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稅源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跨境稅源管理成為新課題。

2確立稅收征管體系的目標

確立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的目標是全面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具體來說就是要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納稅人滿意度,降低稅收流失率和征納成本 2012年7月,全國稅務系統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工作會議在安徽合肥召開,會議提交并討論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方案》。。

(1)提高稅法遵從度。提高稅法遵從度是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稅務機關率先遵從稅法,依法行使國家賦予的稅收管理權力,促使稅法得到公正執行;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提高自主申報納稅的質量。通過提高稅法遵從度,既要減少納稅人的稅法遵從風險,也要減少稅務機關的執法風險和廉政風險。

(2)提高納稅人滿意度。稅務機關通過優質服務、規范管理,切實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樹立稅務部門良好的社會形象,增進納稅人對稅收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滿意,提高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服務與管理行為的認可程度。

(3)降低稅收流失率。縮小稅收實征數和法定應征數之間的差距,提高稅收征收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體現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遵從稅法的程度,同時也反映稅務機關服務和管理的水平。

(4)降低征納成本。降低納稅人的遵從成本和稅務機關的征收成本。在征管工作中,落實“兩個減負”,即減輕納稅人的辦稅負擔和基層人員額外的工作負擔,并提高稅務行政效率。

3規范稅收征管體系的基本內容

在稅收征管目標確立后,針對現征管模式存在的不足,結合征管實際情況,應加強稅收征管體系基本內容建設。

(1)進一步明晰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按照市場經濟發展中“經濟人”的要求,清晰界定征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確定相應的法律責任,確立稅收征納雙方法律地位的平等,使遵從稅法既是對納稅人義務履行的要求,也是對稅務機關義務履行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征管制度設計,開展征管活動。真正把納稅人看做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負有依法履行自主申報納稅的義務,享有稅務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利。稅務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依法征稅,不能從事“保姆”式管理,更不能“越俎代庖”,而應通過建立稅收征管程序,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

(2)強化稅收風險管理。把風險管理貫穿于稅收征管的全過程,不是獨立強調“集中征收”或是“重點稽查”,而是實行稅收風險分析監控,依托信息技術平臺,通過對涉稅信息進行分析比對,識別可能存在稅收流失風險的納稅人,進行風險等級排序后推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應對,并對應對結果進行管理和評價。對稅收風險不同的納稅人可采取風險提示、納稅評估(稅務審計)和稅務稽查等應對手段,識別和消除納稅人的稅收風險,有效防范和避免稅收流失。

(3)大力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對納稅人進行科學分類,對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的管理權限、職責進行合理分工,對管理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稅收管理的集約化水平?!?4字”征管模式強調的“強化管理”更多關注的是“源頭”管理和屬地管理,而對征管流程中易出現的稅收“跑、冒、滴、漏”沒有從專業化管理的視角加以足夠重視,因而應加強分類分級管理。分類管理是在按納稅人規模、行業,反避稅、出口退稅等特定業務的基礎上,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納稅人按照納稅服務、稅收分析、評估與稽查等涉稅事項實行管理;分級管理是將管理職責在不同層級、部門和崗位間進行科學分解、合理調配,并相應設置專業化的機構,配備專業化管理人員。

(4)進一步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稅收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生產力改進稅收工作,實現稅收管理的現代化[9]。在稅收征管改革的過程中,應統一規劃,克服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信息孤島”,發揮信息技術的整體優勢,即準確把握信息革命發展趨勢,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科學發展成果,大力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為稅收征管提供有力依托,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提高稅收征管水平,不斷提升稅收征管效能。此外,充分發揮信息化的業務引領作用,堅持征管業務與技術的協調發展,推動稅收征管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2231596274

[1] 楊撫生,李樹林稅務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54

[2] 錢冠林,王力中國稅收30年(1978—2008)[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96

[3] 倫玉君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稅收征管的基本經驗及改革展望[J]稅收經濟研究,2011,(5):28-33

[4] 國家稅務總局教材編寫組稅收管理員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61

[5] 大連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稅收征管模式的創新與完善[J]稅務研究,2013,(2):63-66

[6] 徐立新,牛其林稅源專業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涉外稅務,2013,(1):73-76

[7] 陳金艷稅收征管改革與稅收制度的協調[J]稅務研究,2012,(9):70-72

[8] 李林軍專業化管理的探索之旅——稅源專業化管理與深化征管改革的思考[J]中國稅務,2012,(7)

[9] 王雯婷完善信息管稅提高征管質量[J]中國稅務,2012,(4):36

[10] 孫開,金哲論環境保護視角下消費稅改革的再次深化[J]財經問題研究,2013,(1):66-72

篇(7)

但是,隨著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矛盾日益顯現,相當多的實際問題羈拌著改革的進程。在此,筆者就現行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這些問題作一點粗淺探討。

一、新的征管模式運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

對照國家稅務總局“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稅收征管模式要求,通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現行征管運行機制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納稅申報管理上的問題

建立納稅人“自核自繳”的申報制度是新的征管運行機制最重要的基礎,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內容。目前納稅申報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納稅申報質量不高。由于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以及業務技能方面有一定差異,出現了納稅申報不真實的問題,突出反映在零申報、負申報現象增多等;二是內部納稅申報制度不盡完善,手續繁雜,環節較多,對納稅人監控不力。

(二)稅務稽查的地位與作用問題

新的征管模式賦予稅務稽查十分重要的職能,并強調了其“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實際運做中,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稽查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與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一是稽查力量相對不足,財力投入較少,稽查手段和裝備有待改善。二是實際工作中“重征收、輕稽查”的觀念仍然存在,稅務稽查的職能不夠明確。只重視了稅務稽查對納稅行為的監督檢查職能,而忽視了其對執法行為監督制約和對行政行為監督檢查的職能。三是稅務稽查操作規范還不盡完善,稽查工作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實施稅務稽查,在實際操作中還不夠規范,某些環節(如稽查選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亟待提高,各環節的有序銜接制度要進一步健全,選案的隨意性,檢查的不規范性,審理依據的不確切性,執行的不徹底性等問題還比較普遍,影響了稽查整體效能的發揮。

(三)計算機開發應用上的問題

新的征管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即稅收收征管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所謂現代化征管,計算機的開發應用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從當前情況看,稅務部門在計算機開發應用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計算機的配置與征管過程全方位的應用滯后。計算機的開發應用難以滿足管事制實施后征管工作的要求,硬件的投入與軟件的開發反差較大,成為深化征管改革的瓶頸。二是計算機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應用效率不高。只注重了計算機的核算功能,計算機對征收管理全過程實施監控的功能沒有體現。另外,利用計算機提供的稅收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為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的作用也沒有發揮,技術浪費較大。三是內部計算機管理制度不夠健全,計算機綜合應用水平較低,部分干部的計算機水平較差,也制約了稅收征管現代化步伐的加快。

(四)為納稅人服務上存在的問題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建設全方位的為納稅人服務體系。要使納稅人依法申報納稅,離不開良好的稅收專業服務。但目前,這一服務體系并未完全建立起來:一是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雙方平等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稅務干部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還需進一步增強;二是稅收宣傳手段單一,社會效果不明顯,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納稅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稅收宣傳途徑和辦法。三是管事制實施后,納稅人辦稅環節多、手續繁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稅務部門內部各項辦稅程序、操作規程要進一步簡化、規范、完善,真正把“文明辦稅,優質服務”的落腳點體現在方便納稅人、服務納稅人上。

(五)征管基礎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稅收征管是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礎工作,但目前征管基礎管理仍相對簿弱。主要表現在:一是稅源控管上缺乏有效手段,管事制實施后,由于缺少了專管員,信息來源途徑、稅源變動情況、經濟稅源調查、重點稅源戶管理、漏管戶的監控等問題成為管理上的難點。二是內部各項征管制度、征管程序和操作規程還不盡完善,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協調還不夠緊密合拍。如部分崗位出現人少事多的現象,影響了征管效率與質量。三是征管資料管理不夠規范、實用。近年來,在征管資料的建立與完善方面,各級稅務部門投入了大量精力,推廣了檔案化管理,檔案資料從賬、表、單、冊越來越齊全,程序、系統也越來越繁雜,但實際工作中資料的利用率卻很低,實用性也不強,不僅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納稅人應接不暇,這與“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簡化和減輕手工勞作、寓服務于征管的目的相悖。

二、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幾點思考

針對上述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認為,當前深化稅收征管改革,關鍵要在“轉變觀念,優化要素,強化職能,夯實基礎,搞好配套”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一)轉變觀念,深化對征管改革的認識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從當前情況看,要突出強化以下四種觀念:一是要強化改革觀念。充分認識深化征管改革對提高稅收管理水平、防止稅款流失、堵塞稅收漏洞、增加稅收收入的重要作用,消除對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觀望思想、畏難發愁情緒,進一步提高推進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要強化依法治稅觀念。改變傳統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職責,按章辦事,依法征收,體現執法公正。三是要強化服務觀念。增強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深化納稅人對征管改革的理解,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強化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于改革。

(二)優化要素,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優化征管要素,即優化納稅主體、征收主體和服務主體,其實質就是健全稅收服務體系,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一是積極改進稅收宣傳的途徑和辦法,優化納稅主體。建立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除設立辦稅服務場所外,還要建立稅法公告制度,確保納稅人及時、準確地了解稅收信息。因此當前加強和改進稅收宣傳,關鍵要健全和延伸稅收公告制度,為納稅人提供現行有效的稅法信息、納稅指南,對政策法規的變動、變更及時公告,促進納稅意識的提高??刹扇≡谵k稅服務廳設立“稅法咨詢窗口”、開通公開咨詢電話、建立定期信息會制度等形式,傳達輔導稅收政策,以暢通納稅人了解稅法的渠道,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納稅。二是深化“文明辦稅,優質服務”活動,優化征稅主體,明確服務主體。稅務部門征稅的對象是納稅人,服務對象也是納稅人。要在強化稅務人員的服務觀念和服務意識的同時,重點簡化辦稅手續、環節,建立科學、規范的辦稅程序,養成文明、熱情的辦稅行為,營造良好有序的辦稅環境。通過快捷、準確、規范地為納稅人提供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和稅務事宜辦理等服務工作,加深征納之間的業務交流和情感交流,增強納稅人對稅務部門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要適應改革需要,下大力氣提高稅務干部素質,突出稽核查帳技能、計算機應用能力、稅收會計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培訓,提高稅務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

(三)強化職能,確保稅收收入的穩步增長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強稅收聚財職能和監控能力,確保國家財政收入。衡量征管改革的成敗得失,也主要以能否有效地組織稅收收入為標準。因此要以新的征管模式為依托,不斷強化稅收聚財職能,確保稅收收入的穩步增長。

1、鞏固和完善納稅申報管理機制,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一是要完善納稅申報管理制度。簡化申報手續,建立科學、簡便的申報程序。歸并統一申報表格式,設計簡便易行、填寫方便的申報表,方便納稅人。二是對外強化申報制約機制。試行分類管理的申報管理辦法,把納稅人按申報情況分為A、B、C三類,與日常稅務稽查工作相結合,對財務制度不健全、納稅申報不正常的納稅人,加強日常檢查,加大處罰力度,促其盡快走上正軌。同時,強化“以票管稅”,對不能按期申報的納稅人嚴格發票使用控管。三是提高申報準確性。加強對零申報、負申報等異常申報現象的稽查,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堵塞稅收流失漏洞,四是積極推行電話申報、郵寄申報、遠程電子申報等多元化申報手段,方便納稅人,提高申報質量和效率。

2、建立嚴密科學的稅務稽查體系,突出稽查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流失。稅務稽查是組織收入的重要保證,也是建立新的征管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根據“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健全稽查工作制度,規范稽查行為,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二是堅持分類稽查制度,提高稽查的針對性。按重點稽查、日?;椋ㄕ{帳稽查和實地稽查)、專案稽查等方式實施稅務稽查,加大申報稽核力度,增加調帳稽查的比例。三是科學地考核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工作成效。在考核查補收入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更加科學合理的質量指標的考核,如人機選案的準確率、重大稅收違法行為的立案率、案件審理的規范率、稅收違法行為處理的準確率、重大案件結案率等等,促進稽查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四是繼續充實稽查力量,改善稽查手段。充實稽查人員,并在財力上向稅務稽查作必要的傾斜,盡快實現以計算機手段為基礎,以快速便捷的交通、通信手段為支撐的稅務稽查手段的現代化。

3、適應征管改革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稅收計劃管理辦法。在稅收計劃的編制中,應堅持“從經濟到稅收”的原則,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例,逐步淡化計劃,使組織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力求改變以往那種基數加增長比例、按支出來定計劃的做法,使稅收計劃管理更趨科學合理。

(四)夯實基礎,不斷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夯實征管基礎工作,是提高征管質量的基礎,也是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內容。

1、以強化監控為重點,盡快建立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征管體系。計算機的開發與應用是深化改革的先行條件。在計算機的開發與應用上,要堅持做到正確處理硬件投資與軟件開發以及開發與使用的關系。一是要根據新機制的要求,加強計算機軟件開發,確保統一、共享、正確的稅收征管軟件的正常運作。二是要突出監控重點,積極運用計算機對稅收管理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真正體現計算機網絡在新的征管運行機制中的依托作用,把計算機全方位應用到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催報催繳、發票管理、會統核算、數據分析、稅務稽查、稅政管理、綜合查詢等稅收征管工作的各個環節上,并依托計算機對其進行全程監控管理,體現計算機網絡的運行實效。三是要健全計算機軟、硬件管理制度,加快實現計算機聯網和信息共享,提高計算機綜合利用效率。

2、加強征管基礎管理。內部進一步健全各項征管制度,規范征、管、查業務流程、工作程序和銜接、協調制度,提高征管各環節的整體效能,形成以效率為中心,網絡為依托,稽查為重點,各環節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和促進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對外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和制度,調動一切社會積極因素,加強對漏管戶和重點稅源戶的管理,有效地控管稅源。

3、規范征管資料管理,提高征管資料的利用效率。當前要在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基礎上,重點把工作轉移到對檔案資料的簡化、規范、提高利用效率上,可按照“按崗收集,按類整理,按期歸檔”的原則,以計算機管理為主,部分手工為輔,減輕手工勞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搞好配套,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保障

適應新的征管模式的要求,要繼續深化兩項配套改革:

1、深化機構改革,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征管機構體系。以“精簡、效能”為原則,調整和理順機構。要按照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政策法規四個系列科學設置機構、崗位。在此基礎上,健全部門間的工作銜接制度,明確職責,嚴格執行管理程序,使征收管理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久久综合97丁香色香蕉|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24小时日本在线www免费的|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成人a级毛片免费观看| 尤物爆乳av导航|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天天综合爱天天综合色| 天天狠天天天天透在线|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婷婷午夜天|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男人用嘴添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的网站|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丝喷水娇喘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男按摩师按到高潮|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免费的网站|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艳妇臀荡乳欲伦69调教视频| 久久伊99综合婷婷久久伊|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