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3 15:41: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納稅籌劃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納稅籌劃;經濟;稅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44-0084-01
1 納稅籌劃的概念和意義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維護自身的權益,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納稅義務發生之前,不違反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納稅主體經營、投資、理財、組織、交易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或遞延繳稅,最大限度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一系列活動。
納稅籌劃有利于納稅人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并且對完善稅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稅收違法行為和涉稅犯罪,提高納稅人乃至全民的稅收法律意識,征收征納雙方加強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企業所得稅的簡介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自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制改革原則,實現了兩稅統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稅率為25%,新稅法對稅收優惠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形成了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技術進步的新的稅收優惠格局,并體現了以“特惠制”取代“普惠制”的改革理念。
3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縮小應稅收入策略
縮小應稅收入主要考慮及時剔除不該認定為應稅收入的項目,或設法增加免稅收入。在實踐中具體采取的方法一是對銷貨退回及折讓,應及時取得有關憑證并作沖減銷售收入的賬務處理,以免虛增收入;二是年度計算收入總額時,對預收貨款、應付賬款等項目也應予以減除,防止錯記為收入;三是多余的周轉資金,用于購買政府公債,其利息收入可免交企業所得稅。或者將多余的周轉資金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也可免交企業所得稅。
3.2 膨脹成本費用策略
3.2.1 分散利息費用
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支出都可據實在稅前列支。但是高于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以外的部分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列支。
故企業籌集資金應盡量避免高息借款。一旦發生高息借款,應考慮將高息部分分散至其他名目開支。如企業若是向非金融機構、向職工集資,部分高息可以轉為金融機構手續費;若是同行業互相拆借的高息支出,可以轉化為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開支,在產品銷售費用、經營費用等列支,從而擴大在稅前扣除的支出范圍。
3.2.2 分散業務招待費
實施條例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超過列支標準部分,應于稅后開支。若超過限額,企業應自行調整減除,將開支的招待費轉移至其他科目稅前扣除。例如企業贈送客戶禮金、禮券等費用,可考慮以傭金費用列支,傭金支出無限額限制,這部分也可以稅前扣除,從而達到節稅效果。
3.3 稅負轉移策略
稅負轉移的主要原則,就是將利潤從一個實體轉移給另一個實體,從而使一方的應稅所得降低,來達到減少納稅的目的。通常做法是在兩個關聯公司或者母子公司之間,同時這兩個公司所在地區存在區域性稅率差異,從而將利潤從高稅率地區轉移到低稅率地區。
[關鍵詞]納稅籌劃 會計處理 節稅
“納稅籌劃”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合理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從而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稅收是調節經營者和消費者行為的一種有效的經濟杠桿。可以說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履行應盡法律義務的前提下,運用稅法賦予的權利保護自身利益的方法和手段。下面通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幾個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來討論企業如何籌劃納稅,以期取得“節稅”的效益。
一、 費用列支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對于費用列支,納稅籌劃的指導思想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以減少應交所得稅來獲得稅收利益。
1、 合理列支各項費用。企業可以在不違反稅法和財務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對各項費用充分合理的列支,對各項可能發生的損失進行充分估計,縮小稅基,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對于國家允許在費用中列支的項目,如按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提取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應盡可能地提足提全。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損失,如壞賬損失等,企業應充分預計,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按上限提足準備金。這既符合國家稅法和財務制度的規定,又能收到節稅的效果。
2、 有列支限額的費用應合理核定,如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等應準確掌握允許列支的限額,將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
3、 盡可能地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以增大前幾年的費用,遞延納稅時間,達到節稅的目的。
二、 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不同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會得出不同的期末成本,出現不同的企業利潤,進而影響所得稅的數額。我國現行稅制規定: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按實際成本價計算,計算方法可以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后進先出法等五種方法中任選一種。企業在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選擇進行納稅籌劃時,要考慮企業所處的環境及物價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實行比例稅率條件下,對存貨計價方法進行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物價變化趨勢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當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本期銷貨成本提高,從而使企業計算應納所得稅額的基數相對的減少,從而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稅后利潤。反之,當材料價格不斷下降,采用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同樣會導致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達到“節稅”目的。而當物價上下波動時,企業則應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法對存貨進行計價,以避免因銷貨成本的波動而影響各期利潤的均衡性,造成各期應納所得稅額上下波動,增加企業籌措、安排資金的難度。
2、 在實行累進稅率條件下,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對發出和領用存貨進行計價,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因為采用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各期計入產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貨的價格比較均衡,企業產品成本不會發生較大變化而使各期利潤趨于平衡,不會因為利潤變化而使利潤峰值套用過高稅率,加重企業稅收負擔而影響稅后收益。
3、 如果企業正處于所得稅的免稅期,那就意味著在該期間內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多,得到的免稅額也就越多,這樣企業就可以通過選擇先進先出法計算材料費用,減少材料費用的當期攤入,擴大當期利潤;相反,如果企業正處于納稅期,當期實現利潤越多則應繳所得稅越多,那么,企業就可以選擇后進先出法,適度加大當期的材料費用攤人,以達到減少當期收益并減輕當期稅負的目的。
三、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固定的方法對固定資產的剩余價值進行的成本分攤。所以折舊作為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稅收調色板”的效用。按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年數總合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是不相等的,即分攤到各期生產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成本也不同,直接影響企業當期的利潤水平和稅收負擔。折舊方法上存在的差異為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但在利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進行納稅籌劃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不同稅收制度的影響
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則應選擇加速折舊法比較有利。這主要是因為采用加速折舊法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最初年份里提取的折舊額較多,而在隨后的年份里提取的折舊額較少,這樣就可以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相當于企業在開始的年份里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但如果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則應選擇平均年限法較為有利。由于延緩納稅收益與稅率高低成正比,在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增加的以后年度的稅負大于延緩納稅的收益。因此,在未來稅率越來越高時,就需要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才能對企業的折舊方法做出最佳選擇。
在累進稅制下,過高的利潤額會引起對應的稅率偏高,從而引起總體稅負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則適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業各期利潤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避免因忽高忽低而增加當期納稅額。
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作出具體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具體消耗形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這樣企業便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以達到節稅及理財的目的。如企業在享受減免稅優惠待遇時,可以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人成本而獲得節稅收益。如企業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時,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來獲得延期納稅收益。
2、 資金的時間價值影響
在固定資產價值一定的情況下,無論企業采用那種折舊方法,無論折舊年限長短,計算提取的折舊總額都是一致的。但由于資金受時間價值的影響,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就會獲得不同的資金時間價值、承受不同的稅收負擔。因為資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不同時點上同一單位資金的價值是不相等的。在比較各種不同的折舊方法帶來的稅收收益時就必需采用動態方法來分析,如:先將企業按規定提取的折舊額按當時銀行利率進行貼現后,計算出各折舊方法下計提的折舊費用現值總和及抵稅額現值總和進行比較,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選擇能夠帶來最大抵稅現值的折舊方法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3、 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
按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對企業擁有的資產實行按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這樣,如果存在通貨膨脹,則企業按歷史成本所收回的資金的實際購買力將大大貶值,無法按現行的市價進行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既可以使企業縮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業的折舊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舊成本取得更多的稅收抵稅額,從而取得延緩納稅的好處,從而相對增加企業的投資收益。可見,通貨膨脹的存在對企業并非總是不利的,企業可以通過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選擇有效地利用通貨膨脹,使企業獲得“節稅”效應。
四、 長期投資核算方法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對外長期投資收益的會計核算辦法有兩種,即成本法和權益法。現行稅法規定,企業在取得股份以后,其賬務處理應根據投資者的投資在被投資企業中所含的比例和所能產生的影響程度決定采用那種辦法核算。當長期投資的股份低于被投資企業股份的25%時,所擁有的股權不足以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時,適用以成本法進行核算。當股權比例超過25%時適用以權益法進行核算。因此在納稅策劃中,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僅從取得的“節稅效益”的角度考慮,投資于被投資企業股份在25%左右時,應選擇低于25%的比例,對長期投資收益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
參考文獻:
[1] 劉惠琴.新時期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9;15
[2] 宋國慧.淺談企業會計處理中的納稅籌劃.山東煤炭科技,2007;4
關鍵詞:商貿企業;會計政策;納稅籌劃;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物資采購中的納稅籌劃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日益完善,會計政策的健全發展,商貿企業更多地開始考慮納稅籌劃的問題,其中物資采購中的納稅籌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安排購進材料的納稅籌劃,商貿企業雖然是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所購進材料主要用于增值稅納稅項目,但是也有一部分用于非應稅項目,因此如果企業在采購材料之初并沒有區分材料的用途,而是一律采用同樣的納稅方法,則不利于企業利潤,因此在采購時,會計要按照采購材料的價格計算當期應當抵扣的進項稅額。二物資采購結算方式的納稅策劃,不同的采購結算方式其納稅制度與規定也有所不同,因此應當采取不同的納稅籌劃方法。商貿企業結算方式大致有采購結算方式與銷售結算方式兩種。因此,采購結算方式的納稅籌劃應當注意盡量推遲付款時間,為企業贏得時間更為長久的無息貸款,降低企業稅收支出,其次還要注意盡可能少用現金支付,減少采購結算中的增值稅負擔。
二、物資庫存中的納稅策劃
另一個重要的板塊是物資庫存中的納稅籌劃。商貿企業是以產品銷售為核心,因此產品物資的庫存是企業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要做好這個板塊的納稅籌劃,企業庫存計價方法收到市場需求與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因此企業在做納稅籌劃時采用那種舉措計價方法,實現企業節稅的目的,企業應當在遵循國家相關會計準則規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密切關注市場商品的價格需求差異與波動,選擇一種有助于企業成本擴張的庫存計價方案。當前我國的庫存計價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等。企業在進行物資庫存計價的納稅籌劃時,應當依據現有的會計制度與稅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庫存的不同環節需要,做好市場預估與評價,在庫存計價法選擇的基礎上完善納稅籌劃。
三、商貿企業銷售的納稅籌劃
(一)收入確認的納稅籌劃
近些年來,為了適應商貿企業快速發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黨和國家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進會計政策與納稅籌劃方法的相關法律法規,尋求不斷的完善健全。因此,根據最新頒布出臺的一系列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納稅收入的籌劃規定,其中顯而易見地指出企業收入的具體含義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創造的或者形成的,會引起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收益增加的,與企業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扣除經營者投資成本的經濟利益的總體收入。而其中的日常活動具體而言是包括企業為達到或者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與其他相關的一系活動。隨著商貿企業發展擴大,企業收入的確認對流轉稅與所得稅稅率的計算產生直接重大的影響,因此收入確定的納稅籌劃策略與方法是整個企業納稅籌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當前合理的收入確認納稅籌劃策略與方法應當是通過采用對取得收入的方式,收入確定的時間以及取得收入的稅率計算方法進行考察,選擇和管控,從而實現企業節稅的目的。
(二)M用分攤的納稅籌劃
商貿企業應當根據國家出臺的規定政策,尋求合理有效的納稅籌劃方法,保持企業的高收入高利潤。其中一個重要的提升企業納稅水平的方法是費用分攤的納稅籌劃方式。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相關細則中規定,企業費用是指納稅人每納稅年度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可扣除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其中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考慮到企業的利潤水平,企業在銷售經營納稅期間,可以通過選擇各種各樣不同的費用分攤的方法,在會計準則與國家會計政策允許的范圍與前提之下,進行費用分攤擴大或縮小企業當期費用,實現企業的利潤。然而,不同的費用分攤方法,以及每期應當分攤的費用額的不同,對于企業利索以及應納所得稅額的影響也有所差異。因此商貿企業在選擇費用分攤方法去擴大或者縮小應納所得稅額時應當注意考慮如何實現應納稅利潤的最小化,以及如何使用最合理的分攤方法實現費用分攤的最大攤入。
(三)壞賬準備計提的納稅籌劃
商貿企業作為以產品銷售為核心的全球性產業,在激烈世界市場競爭中,遭遇到各種難以預料的復雜的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納稅籌劃成為一個重要難點。其中企業賬務計算與管理中也不乏各種失誤與問題的出現,因此為了避免或者及時快速有效地應對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應當預先積極做好壞賬準備計提的納稅籌劃。我國會計準則中規定,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應收款項發生減值了的,計入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壞賬計提準備之后仍然可以轉回。因此,商貿企業財務管理層面,應當依據新的會計準則企業,創新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充分作用會計準則的積極因素,做好壞賬準備的納稅籌劃,促進會計政策與企業財務管理有禮融合,進而實現企業銷售額與財務管理的最大化價值。
四、小結
總之,考慮納稅籌劃的方法與策略不僅是商貿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更是相當一部分現代企業需要關注的部分。
參考文獻:
[1]宋麗.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納稅籌劃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
[2]申宏偉,黃朝旭,張曉炳.企業進行合理納稅籌劃的思路[J].財稅與會計,2003(10).
[3]辛鑫.長期投資會計政策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J].雞西大學學報,2009(4).
摘要 納稅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不違反國家稅法和各項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種措施,充分利用稅法對自己有利的條款進行涉稅業務的策劃、調整,從而形成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的活動。新企業所得稅法在優惠政策、稅率等方面都與原來的企業所得稅之間存在差異,所以企業應該對納稅籌劃的思路進行創新。文章針對新企業所得稅相關內容提出了企業納稅籌劃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幫助企業實現節稅的目的。
關鍵詞 納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 稅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所得稅對于企業的發展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企業所得稅也成為我國稅收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新企業所得稅法在優惠政策、稅率等方面都與原來的企業所得稅之間存在差異,所以企業應該對納稅籌劃的思路進行創新,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一、納稅籌劃和新企業所得稅法概述
納稅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不違反國家稅法和各項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種措施,充分利用稅法對自己有利的條款進行涉稅業務的策劃、調整,從而形成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實現節稅目的的活動。納稅籌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合法性。指的是納稅籌劃是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進行的合理納稅,是充分利用稅法知識的結果。第二,專業性。在企業納稅籌劃中往往是由專業會計人員進行的,尤其是稅務會計必須跟進的工作。第三,籌劃性。企業可以通過事前的籌劃,從而確定納稅方案,選擇稅費較低的方案。
新企業所得稅法與原來相比,在優惠政策、稅率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調整。從優惠政策來說,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優惠政策有三個特點:從地域優惠轉向產業優惠;實施節能環保等產業優惠政策;對國民經濟中需要扶持的產業和領域實行稅收優惠。在稅率調整方面,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將內外資企業原來的 33%的法定稅率下調到25%,將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和場所的適用稅率調整到20%,對于一些微型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也制定了相應的優惠稅率。
二、新企業所得稅背景下納稅籌劃的思路和方法
1.充分利用稅收減免政策
在新稅法中確定了產業優惠為主的稅收新格局,在一些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中稅收減免幅度比較大,所以企業可以利用這項政策,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擁有稅收減免政策的項目。例如,食品加工企業在投資中可以將著眼點放在農林牧漁等項目中,從而可以不繳稅或者是少繳稅。又如,生產企業可以在購置生產設備的時候選擇一些節能節水、環保的設備,利用稅額抵免減輕企業的稅負。
2.納稅人身份的籌劃
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對居民和非居民企業的納稅義務做了新的規定,采用實際管理機構和注冊地相結合的標準來判斷企業是居民企業,還是非居民企業。所以企業應該積極利用這些政策,籌劃企業的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因為非居民企業承擔的納稅義務是有限的,主要承擔的是境內的所得稅,所以要想外資企業要比避免成為居民企業就需要在國外注冊,同時將實際管理機構設置在國外,從而減少稅費負擔。
3.積極創造適用稅率的條件
在新稅法中規定企小型企業是20%的稅率,而高新技術企業是15%稅率,所以企業為了降低自己的稅費應該創造一些滿足優惠稅率的條件。例如,可以設立高新技術企業 ,而高新技術企業的最主要認定標準是應該具有相應的技術和一定的技術投入比例。所以企業在稅收籌劃中應該將高新技術企業的納稅籌劃的重點從納稅地點轉移到培養核心競爭力上面,致力于組建自己的隊伍,做好自己產品的研發,從而滿足稅率適用條件。
4.改善企業工資的發放形式
在新企業所得稅中對計稅工資取消,在稅前可以將企業工資全部扣除,所以在稅收籌劃中就可以盡可能多的支列工資支出,從而擴大稅前的支出,降低稅收,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合理調整企業員工工資,將企業員工其他的福利以工資的形式發放;對持有企業股份的員工發放工資可以將股利改為年終獎或者是績效工作;增加企業職工教育和培訓費用;在企業增加職工工資的時候應該對員工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進行相應的考慮。
5.銷售結算方式籌劃
在新企業所的稅法中針對不同的計算方式,對收取確認時間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只要收入確定,就需要上繳稅款。所以企業有必要對結算方式進行籌劃和選擇,避免出現墊支稅款的行為。企業可以在銷售中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 ,從而實現不同時期的收入確認,遞延納稅,企業也可以在直接后款銷貨的時候將收款時間推遲,將確認收入時間推延到下一年,從而獲得延遲納稅利益。
6.減少納稅籌劃中的風險
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納稅負擔,但是納稅籌劃也是有風險的,企業應該必須要對納稅籌劃的風險進行預測,對當地稅務征管具體要求有了解,對新稅法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證納稅籌劃的合法性。另外,企業聘用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納稅籌劃,保證納稅籌劃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從而實現企業的最大利益。
三、結論
納稅籌劃是當前企業減輕納稅負擔的有效措施,在新企業所得稅背景下,企業要實現納稅籌劃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對稅法以及地方征稅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了解,提高企業的納稅籌劃意識,研究和探討有效的納稅籌劃方法,同時要對納稅籌劃風險做好預防工作,從而降低企業納稅負擔。
參考文獻:
[1]張靜偉,白羽.新企業所得稅環境下納稅籌劃的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2).
一、納稅籌劃系統的界定與特征
(一)納稅籌劃系統的界定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或可選擇性條款,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節稅”利益的過程。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可以形成一個復雜的系統。企業納稅籌劃系統由若干要素構成,各要素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因此,企業納稅籌劃系統具有整體性和相關性的特點,納稅籌劃系統本身及其構成要素不是孤立的、單一的、靜止的,而是以一定的系統而存在。
(二)納稅籌劃系統的特征
一是結構性,即組成系統的諸要素的相互結合的方式。二是開放性,即系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三是整體性,即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整體性是系統最顯著的特征。
二、納稅籌劃系統的構建
(一)納稅籌劃系統構成要素
在管理的職能中,決策系統通常是由五個要素構成的,分別是決策者、決策對象、決策信息、決策理論和方法、決策結果及評價,納稅籌劃系統作為一個決策系統也不例外,也是由五個要素構成。
1、納稅籌劃者,即決策的主體
納稅籌劃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集團中的決策機構,納稅籌劃作為財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確定決策者。納稅籌劃決策隸屬于企業財務管理決策,所以其決策者應該是企業中的高層管理者,然后把任務分配給財務主管或者納稅籌劃專員。由于納稅籌劃決策的專業性、多元性、多學科交叉性的特點,要求決策者即高層管理者應對納稅籌劃具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對該項工作提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目標和要求,同時也要求相關財務人員要能熟練的運用稅收、法律的相關規定,以及財務管理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并能選擇最佳方案。
2、籌劃對象,即決策的客體,即決策想要解決的問題
所說的籌劃對象,應該是能為籌劃者加以選擇或影響的,若是籌劃者主觀不能選擇或改變的對象則不能成為籌劃對象。納稅籌劃的特征之一就是貫穿財務活動的始終,因此,納稅籌劃決策也就貫穿于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分配活動中,其對象就應該是選擇最佳籌資結構、投資方向、分配方式,促進資金有效獲得和使用等,同時由于這些財務活動會涉及到稅收,所以納稅籌劃的對象也包括這些財務活動所涉及的稅種。
3、籌劃信息
信息包括企業內部的信息,也包括企業外部的信息。在進行納稅籌劃決策時,確保所持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錯誤決策都是與信息失真有關聯的。因而,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企業內外的各方面經濟信息都是設計、選擇最佳方案不可或缺的,如企業內部的產品盈利狀況、國家稅收法規的調整,國家調控政策的變動、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修訂等。只有在充分收集和分析不同的涉稅信息,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后,才能形成最佳的納稅籌劃決策。
4、籌劃的理論和方法
包括決策的一般模式、預測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術、決策方法論、數學和計算機應用等。正確的信息只是科學決策的前提,決策者還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并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分析、判斷,才能找出好的方案。進行納稅籌劃活動同樣離不開這些理論和方法。
5、籌劃結果
是指通過決策過程形成的,指導組織的行動方案。納稅籌劃決策的結果同樣是從一系列的備選計劃中選擇一個最佳納稅方案來指導企業的納稅行為。通常而言,納稅籌劃決策的結果一般是通過數據、圖表等直觀的方式來予以表達。
(二)納稅籌劃系統要素關系分析
1、靜態分析
從系統論的基本觀念出發,整個納稅籌劃系統是一個立體系統,有一套相互聯系、彼此影響的要素構件,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分工與合作互為因果。
在納稅籌劃系統中,納稅籌劃者、籌劃對象、籌劃信息、籌劃方法、籌劃結果五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它們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籌劃者與籌劃對象的關系。在納稅籌劃系統中,籌劃者要進行納稅籌劃就必須要明確籌劃對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實現籌劃目標;前文提到企業納稅籌劃者具有多層次性,因而不同的籌劃對象又反過來決定了籌劃者的選擇。
籌劃者與籌劃信息的關系。 籌劃信息由籌劃者收集,不同的籌劃者收集到的信息是不相同的;反之,不同的信息又會影響和制約籌劃者的籌劃活動。
籌劃者與籌劃方法的關系。籌劃方法有多種,不同的決策者所選擇的方法會有所不同;反之,籌劃方法又會制約籌劃者的籌劃效果。
籌劃者與籌劃結果的關系。籌劃結果是籌劃者實施籌劃行為的最終成果,籌劃者決定了籌劃結果的形成;籌劃結果形成后,又將指導籌劃者執行籌劃方案。
籌劃對象與籌劃信息的關系。籌劃對象決定了籌劃信息的收集范圍,不同的籌劃對象,需要收集的信息是不同的;收集信息的難易程度又反過來影響籌劃對象的確定,若是相關信息無法收集,則有可能放棄對該對象的籌劃。
籌劃信息與籌劃方法的關系。信息是運用籌劃方法不可或缺的因素,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籌劃方法的使用;籌劃方法又影響信息的收集,不同的籌劃方法需要的信息會不同等等。
2、動態分析
根據系統論原理,系統并不是諸要素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必須轉變系統設計思路和路徑,通過系統內部諸要素的優化整合賦予系統新的特質,各要素構件統一、協調在系統整體之中,從而系統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納稅籌劃系統而言,其構成要素也不是簡單的組合,是籌劃者針對籌劃對象,收集相關的納稅信息,使用科學的決策理論和方法,并最終形成決策結果的過程,是五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系統。
【關鍵詞】 納稅籌劃;風險因素;風險管理
納稅籌劃是企業在國家稅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企業內部與外部資源進行整合,使得企業能夠在處理納稅問題時,實現一定的節稅收益。盡管我國開始納稅籌劃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但相關的理論研究還有待深入。而且,面臨不斷變化的稅收環境和新稅法政策的出臺,企業稍有不慎就會被要求補繳稅款或被處罰,導致納稅籌劃失敗,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研究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稅籌劃風險概述
(一)納稅籌劃風險的概念
《國際稅收詞典》中將納稅籌劃表述為:“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通過經營和私人實務的安排以達到減輕納稅的活動”。納稅籌劃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零涉稅風險。
風險是事件出現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廣義地認為是事件實現收益的不確定性。關于什么是納稅籌劃風險,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從邏輯上說,納稅籌劃風險首先是一種風險,然后是一種由納稅籌劃產生的風險。因此,可以借助風險的概念,結合納稅籌劃的目標,來對納稅籌劃風險的概念進行界定。本文認為納稅籌劃風險是指企業納稅籌劃因失敗而導致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成因
形成納稅籌劃風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業內部的因素,也有國家宏觀政策方面的因素。
1.企業內部因素。(1)對納稅籌劃的成本估計很難把握。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不僅要有資金流出的準備,還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協調人際溝通,各種不確定因素很多,因此納稅籌劃的成本不好估計。(2)納稅籌劃方法在運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風險性。納稅籌劃有一定的空間,違法與不違法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因此納稅人只有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納稅籌劃的方法,遵循科學的納稅籌劃原則,才能真正取得納稅籌劃的成功,否則將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2.國家宏觀政策因素。(1)國家反避稅措施不斷加強。稅收成本在企業成本中占據了一定比例,針對企業濫用納稅籌劃的狀況,稅務機關也在不斷加強對納稅籌劃的監控,通過減少稅法漏洞,增加反避稅措施,來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反避稅措施的加強,增加了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2)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沒有明確規定。納稅籌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處于動態中并與企業的涉稅情況及企業的總體策略密切相關的經濟行為。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涉及國家稅務機關與企業納稅人間的相互博弈、相互“斗爭”,因此很難明確規定,這也就不可避免地給企業的納稅籌劃帶來了更多風險。
(三)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因素分析
1.政策風險。納稅籌劃必須有嚴格的政策法律作為依托,必須在稅法或法令許可的范圍內根據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采用稅法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來進行,因此法律政策因素是引起納稅籌劃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納稅人對稅收相關政策不熟悉,把握不住政策的選擇,以及變化的政策,那企業將面臨納稅籌劃失敗的風險,最終影響到企業的切身利益。
2.經營風險。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為了達到納稅籌劃的條件,創造條件所付出的成本能否收回具有不確定性,同時,企業在籌劃過程中安排的一系列措施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是持續性的。為了進行納稅籌劃,企業各方面的配合都需要花費成本,培訓專業人員、設計籌劃方案、對執行方案的控制等方面都投入了人力、智力、時間和成本,而納稅籌劃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如果納稅籌劃不成功,企業就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甚至出現被稅務機關處罰的風險,這種納稅籌劃后果的嚴重性,會使企業的聲譽、信用等受損。
3.道德風險。在納稅籌劃過程中,納稅人可能會因自身占有較多的信息而選擇過少的稅負,稅務人可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典型的道德風險有偷懶、搭便車等,是在契約雙方簽約以后,方利用其信息優勢投機,由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行為。在征納雙方的關系上,納稅人能否足額納稅還是要靠納稅人員的自覺性來完成,納稅人如果認同道德規范的約束,就會選擇合法的避稅行為,如果納稅人在道德上沒有很高的素養,就會觸及涉稅風險。如果納稅人在繳納多少稅款上下工夫,則納稅人傾向于利用納稅籌劃達到減少稅款的目的,此時納稅人更容易違反道德的約束,由納稅籌劃事項而引起的道德風險。
二、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大部分企業更多考慮的是稅務籌劃能給企業到來多少經濟利益,把節稅的數額作為納稅籌劃成敗的評價指標,而對納稅籌劃暗含的風險卻沒有警覺,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有的企業領導只重視每月報表內的各種數據,對企業內部會計人員、財務人員對各種稅的申報和處理方式缺乏監督。納稅籌劃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其可能導致的各種風險及其相關的風險管理,需要高層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否則可能導致納稅籌劃的失敗。
(二)納稅籌劃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既要對會計、稅收等業務知識全面掌握,又要清楚國家的稅收制度、財政政策、法律知識等,同時還要有一套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法,這樣的人才是很少見的。納稅籌劃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著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制約著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發展。例如,有的企業連延遲納稅技巧也沒有掌握:該企業簽訂了一份1 000萬元的銷售合同,購買方資金有限,要求延遲付款,而根據規定當期需按已確認收入計算繳納稅金,給該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納稅壓力。如果該企業與購買方簽訂分期付款銷售合同,分期確認收入,便只需分期納稅。
(三)與稅務機關的關系處置不當
許多納稅籌劃活動是在法律的邊界運作,納稅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加上我國各地的稅務機關征管的特點、方式和具體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能否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是納稅籌劃方案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部分企業缺乏與稅務機關溝通,自行實施納稅籌劃,往往得不到認可,以偷稅漏稅被處罰;有的企業通過紅包、人情,企圖通過非正常途徑獲得稅收方面的優待,運氣好可以僥幸過關,但長遠來看隱患尤多。
(四)納稅籌劃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企業的納稅籌劃風險很多是暴露在業務流程中的,通過流程梳理與改造可以解決,這時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則主要落實到內部控制上。而現實中很多企業或是根本就沒有建立納稅籌劃的內部控制制度,或是建立了但未實施,或是實施了但未有效實施,這些都不利于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
三、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對策
(一)增強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
凡事預則立,企業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把風險防范放在首位。企業領導或高層高層管理人員,要加強對稅務籌劃人員的指導、監督和管理,要求他們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稅收政策,以合法性、合理性為基本原則來進行納稅籌劃和申報活動。
企業領導要徹底轉變“納稅籌劃就是為了千方百計地減少納稅額”的片面觀點,要全面考慮納稅籌劃的利弊,綜合分析納稅籌劃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采取合法、積極的措施,盡量降低風險, 爭取最大的收益。
(二)引進或培養稅務籌劃人才,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
21世紀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人才都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在稅收籌劃領域,人才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優秀的納稅籌劃人才,能大大提高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功率,降低納稅籌劃的風險,給企業真正帶來利益。因此,企業在招聘財務會計人員時,應把稅務籌劃能力的考核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適時淘汰不稱職的財務人員。
如果企業自身的會計人才很多,只是缺乏系統培訓或專項分工,那可以采取培訓和再教育的方式進行培養。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應該包含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信息、國家財經法規等,使會計人員在相應崗位上能應付自如。對已入職多年的納稅籌劃人員,企業應安排合理的時間組織進行統一的學習、繼續教育。如針對納稅籌劃的學習班、研討班,脫產到院校學習,推行學歷與職稱掛鉤等。
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在遵守稅收法律的前提下做到給企業節稅。例如,某企業擬轉讓一項專利,價值500萬元,同時有兩家公司競爭購買,一家為外國公司(境外),一家為內地公司(境內)。根據稅法對征稅范圍的規定,轉讓專利技術在國外使用,免交營業稅,通過納稅籌劃,把專利賣給外國公司可以免交500×5%=25(萬元)的營業稅。
(三)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
企業要重視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納稅籌劃和納稅申報。由于納稅籌劃的復雜性,納稅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本來就很模糊,比如納稅籌劃與避稅的區別等,況且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企業稅務籌劃人員要盡量爭取稅務機關的指導和認同,避免籌劃成果轉化上的風險。有的企業片面地認為只要是專業人員開展的納稅籌劃,就一定會得到稅務機關的承認,但在籌劃實踐中,往往會事與愿違。企業如果不及時爭取稅務機關的指導,依然我行我素,必一定要承擔納稅籌劃的風險。
(四)推行規范的制度管理
制度化的管理是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也離不開制度化管理這條路。推行稅務制度化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管理制度化。涉稅事項管理制度的內容包括業務流程、發票管理、稅務審閱制度等,這些制度是稅務事項恰當處理的保證,是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基礎。
2.事項處理程序化。稅務事項處理過程是稅務事項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項制度,也是一項最基本的涉稅制度。實現業務流程的程序化、標準化,是企業納稅籌劃的基礎保障,企業要充分重視。
3.內部控制制度化。通過對生產經營中各涉稅環節納稅活動的計劃、審核、分析和評價,使企業的納稅活動處于一種規范有序的監管控制之中,以便于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
結語
納稅籌劃已成為企業理財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納稅籌劃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納稅籌劃所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也就越多。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理以減少損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企業通過增強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引進或培養稅務籌劃人才,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以及推行規范的制度管理等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推進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有效性,更多地規避納稅籌劃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3C框架課題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2] 梁文濤.我國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現存問題與改進措施[J].山東紡織經濟,2009(6).
[3] 李大明等.企業稅收籌劃原理與方法[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監控
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流程包括:第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準備。具體包括,確定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目標、成立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收集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信息、制定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計劃。第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實施。具體包括,納稅籌劃風險識別、納稅籌劃風險評估、納稅籌劃風險應對。第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控。具體包括,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
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
(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的含義
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是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以保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并通過監督與評價活動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提出修正意見,為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提供依據。
(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的內容
第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持續監督與評價。它是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整體情況所進行的連續的、全面的、系統的監督、檢查與評價。第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個別監督與評價。它是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情況所進行的不定期的、專門的、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與評價。
(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的途徑
第一,各部門自查。企業各有關部門應定期對本部門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自查,其自查報告應及時報送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第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的監督與評價。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部門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檢驗,并對單個部門及跨部門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評估,提出調整或改進建議,出具監督與評價報告,及時報送高層管理人員或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小組負責人。第三,審計機構的監督與評價。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審計是指審計機構采用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進行以測試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各業務循環以及相關部門的納稅籌劃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等為基礎的一系列審核活動。審計機構對相關部門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與評價,有利于提高過程效率,幫助企業實現目標。第四,外部評價和改進建議。企業可聘請有資質、信譽好、風險管理專業能力強的中介機構或顧問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出具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評估和建議專項報告。
(四)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結果的評價
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成本是指納稅人因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理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包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和風險成本。顯性成本是企業在納稅籌劃風險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人力、財力、物力的耗費。隱性成本是指由于進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而放棄的潛在利益。風險成本主要是指企業因風險應對策略制定失誤或執行不當而造成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目標落空的經濟損失。在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中,顯性成本、風險成本是較容易確定的,而隱性成本卻是一個不容易量化的因素,但在效果評價時又必須加以考慮。
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收益是指納稅人因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理所獲取的所有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前者主要是指因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而使企業減少的納稅方面的成本或損失等;后者是指由于進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而為企業帶來的良好的納稅信譽,企業因順應稅收政策導向,優化了資源配置,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的良好外部環境有利因素等。
根據“成本與收益分析法”,只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成本小于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收益時,該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方案才是可行的;反之,不可行。
根據監督和評價情況,企業要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納稅籌劃風險管理計劃。企業必須定期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結果進行評價及反饋,重新檢查和審視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目標和實際效果,為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和改進打下基礎。
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
(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的含義
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是根據在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監督與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足與缺陷進行持續不斷總結與改進的動態過程,是一次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結束,又是下一次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開始。
(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總結與改進的內容
第一,解決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從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流程看,包括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各個流程中出現的問題。從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中出現問題的原因看,包括納稅籌劃人員的素質不高、各部門溝通協調不利、領導不重視等。第二,應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中出現的變化。這主要包括應對稅收政策的變化、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的變化、企業其他環境條件的變化等。第三,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總結與改進的途徑。這主要包括:加強主管領導對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對納稅籌劃人員乃至全體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工作人員的相關素質;加強各部門溝通、協作與協調;改進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方法與手段等。
總之,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監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同時通過發現風險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來不斷改進納稅籌劃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3C框架課題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