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2 15:36: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科研成果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二級學院 科研成果 管理工作
當今社會科研水平對學校的整體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隨著高校科研實力的增強,科研成果越來越多,如何進行規范化管理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科研成果管理作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實踐過程中經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各種科研論文(包括已經發表的論文、譯文)、著作(包括已經出版的專著、譯著、教材、工具書、編著等)或新技術等智力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存檔的活動。二級學院是高等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其科研成果的管理既關系教師切身利益、學院長遠發展,又與學校的科研管理密不可分。
1.加強二級學院科研管理的重要意義
1.1為學院科研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對科研成果進行統計、分析、歸檔。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能夠直觀反映學院的科研實力,做好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及時、準確提供學院教師在課題立項、、出版專著譯著、編寫教材、所獲專利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可以清楚呈現學院在科學研究上的整體實力與水平,發現尚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利于從學院層面制定科研制度,能夠充分發揮學院的人才優勢,為學院制訂近期及長遠期科研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能為年度科研總結的撰寫提供詳細數據,促進科研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以學院或學科為單位申報的項目、學位點的申報、研究機構的申請通常也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匯總表或照片作為支撐材料。
1.2促進特色學科的發展
研究特色能夠影響到學科建設、獎項評比等方面,對學院的學術聲望起到重要作用,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強能夠有效提升在該領域的聲譽。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同事的近期研究并不了解,通過對科研成果的歸納管理可以提供有時效性、針對性的信息,反映科研動態和特點,可以看出學院教師近年來的研究方向,能夠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避免重復勞動;可以組建學術團隊,形成合力,凝練出優勢特色學科,產生具有創新性、獨特性的科研成果,既有助于教師個人學術視野的擴展,又有助于團隊整體實力的增強和特色學科的發展。
1.3提升學院科研管理工作水平
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科研成果管理、科研人員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科研機構管理等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的組成部分。科研成果管理在整個科研管理階段處于重要地位,對科研人員的考核、科研項目的研究是否能順利開展、科研機構組織構成都會產生很大影響。規范的科研成果管理對處理好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的關系、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與使用、科研機構的有序運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推動科研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1.4為各類獎勵提供一定參考
專任教師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學與科研兩方面,其中科研水平的主要評價依據是科研成果的數量與質量。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者通過智力勞動所得,目前很多校級以上榮譽稱號和獎項的評比主要由二級學院推薦,科研水平在其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對教師科研成果的鑒定可以為相關獎項的評選提供客觀依據,同時能夠激發學院教師的學術積極性,促進學院科研持續健康發展。
2.當前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科研成果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各二級學院一般尚未設置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而且缺乏相應制度保障。科研成果管理是一項長期且非常繁瑣的工作,通常會涉及幾十位甚至上百位教師的名目繁多的科研成果。實際工作中因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對科研成果提交時間、提交方式、建檔時間、登記方法、建檔后的管理等都缺少與之對應的管理制度。有些已經形成的制度也會因為未跟上政策的變化、無法適應當前的形勢而難以開展,無法落實。因為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就容易形成監管力度缺乏、科研成果管理不規范的現象。
2.2科研成果管理手段單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當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能夠通過數字化手段對科研成果進行系統管理,教師的立項名稱、論文名稱及發表刊物級別、著作題目及類別等均可由科研管理工作人員查詢,教師的在研項目進程也能同步顯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工作時間。對于二級學院而言,雖然科研成果管理人員可以直接通過該系統查閱本部門教師的科研成果,但經過匯總、分類后的成果往往缺乏便捷、暢通的公布渠道,尚未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共享,僅僅在學院領導、學科帶頭人等范圍內傳閱,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勞動付出不能得到全面體現,教師也不能及時了解學院的科學研究現狀,其通過獲得相關資源從而拓寬學術視野、整合優質資源、提高研究針對性的訴求也就得不到滿足。
2.3科研成果管理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二級學院目前從事科研成果管理基礎性工作的主要是科研秘書。科研秘書是連接學校科研管理部門與學院科研人員的紐帶,需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但因受編制等客觀因素影響,科研秘書往往身兼數職,工作量大,加上相當一部分科研秘書并非檔案專業或管理專業出身,接受專業的管理培訓的機會較少,任職初期并不能全面了解科研成果管理的具體流程、管理方法、相關要求等,平時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學習參觀,交流經驗,參加集中培訓。長此以往,科研成果的管理過程中會出現管理思想比較落后、管理方法難以創新等現象,導致管理工作出現瓶頸,影響學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2.4科研成果登記不及時
在實際工作中,個別教師因為承擔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未能及時向科研管理部門登記科研成果,或者不了解科研成果的登記范圍,有些成果沒有上報,這就容易造成科研成果登記不及時、遺漏登記等現象。部分教師因各種客觀原因,課題申報成功后沒能按照預期目標開展研究工作,可能會出現逾期難以結項,無法按時登記的情況。科研成果的匯總往往在學期末進行,工作量較大,時間緊迫,人力資源有限,也會出現歸檔不及時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滯后。
3.加強科研成果管理的對策
3.1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當前高校科研工作的開展主要由校級科研部門(如科研處)組織,學校也通常會制定《科研工作綱要》等制度保障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強化對學院教師科研活動的管理是提升學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就學校下屬的二級學院而言,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開展還缺乏相關制度保障。因此,應進一步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強化科研管理職能,制定學院層面的科研管理工作綱要,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形成二級學院科研管理活動的申報機制、登記機制、歸檔機制、查閱機制、獎勵機制等,促進教師科研活動規范、有序,科研管理活動科學化、常態化,并根據實際工作的開展不斷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鼓勵科研工作者主動、及時提交應該登記和歸檔的科研成果,科研秘書在從事科研成果管理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
3.2實現科研成果管理方式多樣化
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為科研成果管理提供了便利。如前文所述,有條件的二級學院可以借助學校的科研管理系統迅速收集科研人員已經登記的信息,但同時需要以學院為平臺及時科研信息,共享學術資源,公開學術成果。鑒于各個二級學院均建有官方網站,可以借助學院官網設立相關欄目,以科研立項(具體又可分為國家級科研立項、省部級科研立項、教育廳教委課題立項、校級課題立項等)、(可分為CSSCI來源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出版著作(可以出版教材、專著、譯著、編著、工具書等分類)等分別公布學院教師的科研成果,既可對外宣傳學院學術成果,又方便教師查詢。另外,微信平臺等新媒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其迅速便捷的推送方式也為科研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科研管理人員可以借助微信平臺傳達學校、學院關于科研成果管理的相關信息,便于教師及時掌握信息,實現更為高效的交流與溝通。
3.3加強科研成果管理隊伍建設
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直接關系到管理工作的成效。服務是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科研成果管理人員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充分體現服務意識,熱心宣傳科研成果歸檔的重要性,通過良好的溝通與協調為學院、學校的科研工作服務。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者還要充分意識到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意義,主動學習該領域的基本知識,熟練使用現代辦公技術,及時掌握最新動態,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文字水平,體現“以人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優化知識結構,使管理工作更為規范和專業。科研管理部門也應注重科研成果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為其提供學習與培訓的平臺,召開經驗交流會、座談會,組織培訓與調研等,通過校內外的學習交流取長補短,鼓勵管理人員申報或參與課題,進一步了解科學研究的流程,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
3.4加強對教師科研的引導與激勵
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對科研成果數量與質量有直接影響,因此要注重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可召開科研工作者專題會議,邀請已經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教師介紹經驗,促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舉辦學術講座,邀請校內外專家探討學術前沿問題,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同時可以到兄弟院系或其他高校調研,通過實地走訪達到學習借鑒科研經驗的目的。應重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立項的重要性,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課題,以召開申報課題動員會等形式對教師申報課題給予一定指導,針對申報課題成功的教師及時召開開題論證會、中期論證會等,關注項目進展,督促結項時間將到的教師按時完成項目,避免出現逾期難以結項的現象。教師在取得科研成果后也應及時登記成果信息,便于科研成果管理人員的統計與歸檔,從而全面準確地反映學院的科研成果情況。二級學院還可啟動科研成果激勵機制,對積極從事科研活動、科研水平較高的教師予以獎勵,如評選優秀科研成果獎、科研進步獎、科研先進個人等,激發教師的科研熱情。
二級學院科研成果的管理涉及面廣,工作繁瑣,意義重大,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教師、校級科研部門等方面的共同努力。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科研成果管理也會獲得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者應與時俱進,展開進一步思考與探索,不斷優化工作方式,提高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促進學院科研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1高校科研成果脫離了社會的實際需要
科研成果本身的先進性、創造性、成熟度、可操作性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因素。[1]首先,很多高等院校立項的初衷就偏離了為社會服務的方向,立項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評職稱、漲工資、買房子等個人利益,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缺乏深刻認識,由此導致了立項的意義偏離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再者,由于長期以來受經濟辦學模式和研究模式的慣性所致,一部分從事科研人員在研究選題時,只注意文獻的檢索,專為學術而研究,成果遠離市場需求,遠離市場。在高校,許多教師和學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這些想法和實踐得出的成果要轉化為現實的產品,市場才是關鍵,科研成果需要十分契合市場的需求,有突出的競爭優勢才能夠吸引投資,得以轉化,但是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在這些方面往往很難完全符合市場的要求,從而很難將投資者的目光吸引過來。
1.2企業的科研水平對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嚴重的不適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科技創新和進步的主力軍,技術創新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前提。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可記得創新在企業中的作用,為了節省資金企業往往和乖哦等學校進行合作,利用高的那個學校的科研力量來增強企業的科研能力。但是企業對高校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高校的科技成果,最后必須通過企業的行為才能轉化為生產力。一方面企業需要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高校也有許多這方面科研成果,但由于許多企業缺乏對高等學校科研情況的深入了解,特別企業是對高等學校科研運行機制了解的更少,對高校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高校對企業的科技成果需求不甚了解,所以二者很難結合到一起。另外,一些企業熱忠于所謂的“概念”炒作,不愿意真正投資于高新技術,致使許多高新技術的轉化中途夭折。
成果考核制度缺陷。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商品化缺乏明確的計劃和指標要求,對科研成果的轉化軟約束。大多數高校管理部門仍按教學機制運行,科技系統的結構格局和資源配置不合理。只重評估研究前期理論成果,不重評估后期成果社會效益,科技成果主要*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評估”,而不是按照成果的市場轉化前景和可能效益來評估。
1.4資金的缺失使許多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閣
在我國,從課題研究到實驗室成果的研究經費,大都是由高等院校自己組織或者通過國家科技項目撥款或自籌資金投入的,[2]雖然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的重視,對高校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教育經費在國家預算中的所占比例還明顯偏低。資金上的欠缺使得某些高等院校,雖然有好項目,也有好的人才,就是缺乏資金和設備導致項目流產,或者進度緩慢,或者雖然已經取得成果,但是缺乏推廣,形成不了生產力。因此,許多科研成果實際上成了放在保險柜里的一紙空文,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增強我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手段
2.1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體制制度
最大程度地減少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對科研項目是否入選的干預,關鍵是要在科研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建立科研項目“同行評審”機制。科研項目的評審人員,必須是科研和學術同行,對評審項目擁有足夠的前沿知識,而不宜采用如候選人的職務、職稱、資歷、學術組織成員等與專業水平無關的標準。同時,要堅持利益相關時的回避原則,凡是評審者的個人利益會影響評審結果,或評審結果會影響評審者個人利益的,都應當實行回避,尤其要防止朋友、同學、學生、導師、同事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評審”。最后,還要保證項目評審人員對評審對象做出獨立評審,評審機構在綜合所有評審人員的意見后,再得出最終評審結果。
2.2高等院校的科研立項要面向市場
要加強高等學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高校科研人員積極從事技術發明,并通過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等形式,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高校科研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在開展科技創新的同時,不斷為社會提供經過嚴格科研訓練的各類專業化人才。為了促進科研成果推廣的順利進行,要多方面采取措施。要面向市場需要,加強立項的審查工作;要積極采取那些技術開發與推擴使用緊密結合的組織形式;要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技術轉讓或入股;要加強技術培訓和宣傳工作;要面向廣大企業的技術改造,采用新的技術成果,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使科研成果形成顯示生產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3增加科研投入
科研的基礎是科技經費的投入,高等學校要加大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尤其重點學科、重點項目的投入,使之有充足的資金組織精兵干將,有充足的資金購買各種試驗設備,高校財務部門應及時掌握國家有關政策、教育主管部門的重大決策,協助院領導和各部門認真規劃,加強預算的科學性性、可信賴性,盡量通過項目申報等方式來爭取財政撥款。[3]為科研創造最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時,也要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投入,建立起專業的科研成果推廣人或者借助社會上專業的科研成果中介人,最大程度的利用社會資源,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不僅會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帶回的資金又可以反過來增加對科研的投入,形成良好的資金循環鏈。再者,科研投入不單單是學校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情,事實上在中國主要是考政府的投入,政府要在資金安排上把對學校的投入放在最頂端,把科研投入作為重點,政府還要努力的做高等學校和企業的“媒人”,努力促成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2.4高校要進一步完善其科技成果推廣體系
要注重和技術需求方或潛在技術需求方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地溝通和交流,注意把研發人員、技術需求者以及投資機構、社會科技服務中介機構都吸引到統一的平臺中來,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科技成果的評估、檢測、包裝和推廣。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配套條件,這需要政府牽頭,吸納企業、高校、市場和技術中介等組織參與并使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別是各相關方需要協調利益關系,分擔風險,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配套條件建設。
總之,基于高等院校組織結構與其職能上的獨特性,要將我國傳統上以教學為主的高等院校塑造成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機構,就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1]馬陸杰淺論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中國論文下載中心07-01-26
1.1科研觀念上重縱向課題、輕橫向項目對于高校而言,橫向項目、科研論文、獎勵和經費等容易統計,是顯性指標,且這些指標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排名、地位和聲譽,是學校的業績和榮耀;即使直接面向民生的經費較多的橫向項目,也常被認為是科技水平不高、技術含金量有限的項目,難以納入學校的成果范疇。在教師層面,盡管國家多次強調高校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但是,由于價值取向上的偏差,加上時間和精力的限制,部分教師依舊缺乏對社會實際需求的關注和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且沒有充分認識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沒能將關注民生、立足民生作為自身的科研方向,沒能將服務民生、惠及百姓作為自身的科研重心。多數教師樂于承擔縱向課題,并只將獲得縱向課題、經費作為自己的學術成就,而推廣橫向課題和科研成果的意識淡薄;在選題時,往往只追求學術層次和學術效果,忽視了生產上的可行性和應用上的經濟性,只滿足于“發論文、提職稱和分房子”,不愿意做對個人晉升作用不大、“不顯眼”的研究工作,對科研成果的轉化不積極。
1.2評價取向上重學術價值、輕社會效益目前,高校的科研績效評價中往往側重于論文、著作、項目和經費,而對知識產權、專利實施、成果推廣、科技開發和經濟效益等不太關注;過分注重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而輕視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只重研究前期的理論成果,不重成果的社會效益;在評價科研成果時,將所謂的“技術水平”(發表文章的級別)作為重要依據或唯一指標,而對于直接面向應用研究和技術服務的科研項目而言,盡管其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常被定義為水平不高、意義不大。在科研評價體系中,橫向項目的權重價值往往明顯低于縱向項目,科研成果主要靠相關專業人士鑒定,而不是按照成果的轉化前景和轉化可能評價。在職稱評審中,仍然將“是否承擔國家和省科技項目,是否發表過論文作”為主要指標;在評價科技成果時,仍然將“技術水平”作為重要依據。因學術評價異化,導致相當多的教師側重于方案的理論分析和評價,而不注重工程技術方面的論證,研究成果僅限于做鑒定、寫論文和報獎,輕視成果的實用價值,沒有顧及科研工作與生產力的聯系,更沒有考慮科技成果的惠民性。
1.3運行模式上重閉門研究、輕成果轉化目前,高校的科學研究基本上還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是在“象牙塔”里的內部循環,為研究而研究、為職稱而研究、為待遇而研究是比較普遍的科研現狀。許多高校在制訂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條例時,都存在重研究、輕轉化的問題,在高校科技管理獎勵條例中也存在對民生科技激勵不足的問題。多數科研管理者不直接參與研究,不了解研究成果本身,不熟悉成果產出的流程,無市場運行和商業管理的經驗,沒有有效推廣研究成果;作為開發研制者的教師,多數不了解整個生產和商業環節,這極易導致科研成果在轉化中難產。研究者、生產者和市場之間沒有溝通和融合,高校科學研究和生產推廣缺乏理解和溝通,二者形成了相互脫節的“兩張皮”:一方面,高校每年推出大量的科研成果無人問津;另一方面,企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導致高校科研成果難以民生化。即使有部分做到了產學研相結合,但其組織形式較為松散,行為具有零散性和短期性,缺乏整體性和持續性。
2改進高校科研管理的措施
在科技惠民重要性日益突顯的時代,高等學校必須有與此相適應的科研管理體制、觀念取向、評價體系和運行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制約科技惠民有效開展的瓶頸,落實科技惠民政策,提高科技產品的惠民效果。
2.1改革科研管理體制,主導科技惠民現行的直線型科層制組織體制與學科交叉、融合的網狀結構相互矛盾,需要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建立有利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資源統籌管理、有利于整合科研隊伍、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惠民的管理體制。具體可從以下3方面改革:①效仿教育部、財政部組織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建立科技惠民(或民生科技)中心,突破高校內部和外部的體制壁壘,改變“分散、封閉和低效”的現狀,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增強科研成果的惠民性。要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大學科技園,放寬條件設置,使教師能到企業兼職或以技術入股,科學地規定利益參與者的參與責任和利益分成,加強民生科技產品的合作開發和轉化,將停留在論文層面的科技成果轉變成惠民型的現實生產力。②設立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化平臺,以促進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共享。當今社會知識傳播的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和多樣化,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的信息化平臺是目前較理想、較實用的傳播工具。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化平臺能夠為高校科研成果持有方、科研成果購買方和其他參與者提供詳盡的信息服務,可有效提高技術信息供求雙方的交流效率。③建立專門的科研成果轉化機構或科研成果轉化中介機構,以提供成果轉化的專業化服務。積極推介高校科研成果,為企業等買方市場提供準確、到位的技術信息咨詢服務,疏通產學研結合的通道,從而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率和惠民程度。
2.2革新科研管理理念,關注科技惠民高校的科研管理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管理部門對科技惠民的認識以及在此引導下高校科研人員的科研民生觀和科技成果的惠民性。因此,要樹立以下3種理念:①樹立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理念。高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研究科學的基地,還擔負著服務社會的重任。產業發展促進了學科建設,學科建設反過來也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也是培養人的過程,我國部分高校通過科技產業培養了一批工程碩士和經營型人才。在科學研究方面,既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科學技術前沿,也不能忽視科學技術直接面向民生、服務百姓,要“接地氣”,多關注具有應用性、實用性的技術,積極開展民生科技的研究、轉移和擴散,使科技真正地服務于社會。②樹立縱向與橫向同等重要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橫向項目能有的放矢地解決民生中的實際問題,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做好、做優橫向項目可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應把“是否滿足實際需求、是否解決實際問題和是否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作為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③樹立只有將科研成果成功轉化,才能使科學技術成為現實生產力的理念。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數量、質量和速度上。因此,只有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廣泛運用科技成果,才能將科學技術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真正力量,潛在的生產力才能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加強宣傳工作,努力營造科研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濃郁氛圍,引導教師樹立科技惠民意識,積極承擔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科研任務。
2.3完善科研評價體系,引導科技惠民有學者認為,現今將縱向項目、課題作為評價學術成就指標的做法,就像“種田不比收成,而比誰的肥料多”一樣。該評價體系導致大量的學術經費被浪費,學術氛圍極為功利、浮躁,學術變為“課題學術”和“經費學術”。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意見》(教技〔2012〕14號)中指出,要“改革評價體制,推行分類評價和開放評價的新體制,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科研項目考核、評價和獎勵制度。”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必須改變以往簡單地通過項目、論文評價科研成果的做法,建立多元的科研業績評價考核指標,調動廣大教師關注民生科技創新、關注科技成果轉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公益科研活動以滿足公眾需求和產生的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探索以科學意義和學術價值為評價重點。”對于基礎研究成果,可著重于學術價值的考核,比如可考核其和引用情況。對于關注民生應用研究成果,應側重于社會價值(主要表現為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的考核,多用市場、社會需求和應用情況評價,具體包括社情參數和民意參數。關注社情是指反映民生科技發展的數量、質量、程度、狀態和等級等的指數,進而可反映出哪些項目與科技惠民相關和項目自身的發展狀況如何等;民意參數是指反映社會成員對民生科技發展狀況的認知、感受、評價、態度等的指數,進而可反映出人們對民生科技發展的認可程度,充分發揮用戶在項目實施、驗收和績效評價中的作用。
一、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特點與現狀
我國工業設計發展起步較晚,對工業設計的認識程度也相對滯后,尤其是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緩慢,校企對接機制尚不完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偶爾會與高校開展一些科研合作,但這些合作多限于單一項目的研究而非長期性的戰略合作。最近十年間,由政府和工業設計行業學會以及企業組織了一系列工業設計競賽活動,從某種程度上間接地促進了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然而,通過競賽活動獲得的科研成果畢竟是有限的,且成果的質量和可用性不高,不能夠從長遠角度解決校企間的合作問題。
1.連續性
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的連續性特征是由其工作性質決定的。高校是智力人才高度集中的區域,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特殊使命。高校教師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還產生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且這樣的高水平成果具有持續性和連續性特征。充裕的教學和科研時間、單一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的連續性。隨著設計哲學和設計理論的深入研究、發展,工業設計學科性質也由原來單一的產品造型發展成為多科叉學科,參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面越來越廣泛,社會的認可程度也發生了改變。過去單一產品的設計目標正逐步變成人類生活方式的創造,這就不僅僅是某一件產品的開發,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同時有著空間和時間順序的人類生活方式的連續性革新。
2.風險性
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的產生不是建立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基礎之上,而是師生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產生的設計靈感和設計概念,這種成果更多的是一種設計觀念或思想。基于此,也就決定了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較高風險性,表現在成果產業化階段,便是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例如,產品設計研發階段技術條件的局限性制約;概念設計向有形產品轉化過程中被更合理的設計理念所代替;商品化階段被同類型的仿制或被“山寨”產品迅速占領市場等。這些使得產業化呈現出較高的風險性。事實上,即便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體制都十分完善的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而當前,高校工業設計的科研成果更是面臨著被企業“單項選擇”的首要風險,雖然高校的科研團隊也在不斷尋找企業合作,但多數情況下是企業在單方面選擇高校作為合作伙伴,這種單向選擇使得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時的產業化,從而導致研究成果被擱置或放棄。
二、校企成果轉化合作機制及平臺建設
高校除了聚集著眾多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資源,還擁有中小企業所望塵莫及的實驗設備條件。如何將高校智力資源優勢和實驗設備條件發揮到極致,真正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工業設計科技研發平臺建設
工業設計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是確保科研成果的發展持續性和可行性的關鍵。好的科研平臺自然能夠培養出好的科研團隊。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同步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信息化、科技化時代要求產品的市場應變能力非常強,一個成功的企業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科研團隊做堅實后盾,再好的產品進入市場后也只能是曇花一現。20世紀70至80年代,中國產生了一大批國產品牌,結果到了90年代知名度就不高了甚至品牌消失了,如荷花牌洗衣機、永久牌自行車、飛鴿牌自行車、活力28牌洗衣粉、健力寶、太陽神口服液等。這些國產品牌的沒落除了經濟體制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沒有一個穩定的科研團隊為其后續產品的設計做研發支撐。
進入21世紀,人才資源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大部分中小企業很難引進高學歷和高職稱的人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制約。如果能夠將高校人才優勢與企業互補,既解決了企業人才引進難的問題,又解決了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難的問題。在企業和高校之間尋找一個支點,那就是工業設計科技研發平臺的建設。企業出錢、高校出力、政府支持,這是確保平臺健康發展的條件。
2.工業設計科研成果展示平臺建設
成果展示是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工業設計科研成果定期常態化展示,將有利于信息交流和產業進步,展示科研成果的過程就是產生社會價值的過程,及時地將科研成果公布于社會,使之得到及時的交流和應用,這是國家、企業和高校共同的社會責任。當然,這些年隨著展覽經濟的發展,各地方政府在一些省會城市修建了一系列展覽館和博覽中心,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為校企搭建了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但是,我們從中也看到一些不和諧的因素,相當一部分展覽活動被某些策展公司所操縱,變成了某些利益集團的賺錢機器,這種現象的出現扭曲了科研展示平臺的社會功能。
因此,要確保科研展示平臺的社會效能和公益性質,必須加強政府部門的管理機制建設,切實維護好這一公益形象,將展覽活動組織成專業化、常態化、公益化和平民化的形式,降低準入門檻和收費標準,使之真正成為一個連接企業和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橋梁。
3.中介信息服務平臺和交易平臺建設
政府部門應牽頭建設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工業設計成果信息和交易的平臺。中介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建設是整個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對外窗口,也是整個合作機制的一個信息查詢、服務、成果登記和交易的終端系統。在這里,可以直接檢索到高校科研團隊和科研項目的公開信息,是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之間最便捷的聯系渠道。
這一平臺建設必須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社會擔保機構參與并實施的一項產業化計劃,應納入到政府產業部門的管理范疇。該擔保機構作為企業和高校合作的第三方,具有服務、管理、監督和執行四項社會職能。高校將科研成果委托給擔保機構和轉讓;企業向擔保公司購買高校科研成果并需求信息;擔保公司確保雙方利益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這樣由政府出面通過國家立法形式來規范管理,確保三方共同利益,實現長期健康穩定地發展。
4.知識產權保護
工業設計科研成果在產業化的過程中最大的風險性來自于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相比較其他專業的科研成果而言,這一點在工業設計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產品外觀的仿冒對于現在的工業化大生產來說易如反掌,面對市場上大量的“山寨”產品,當前的工業設計行業無能為力。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成果交易平臺大力支持,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信用公示制度和預警機制,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懲處力度,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鼓勵在產品或包裝等相關物品上標注設計機構或設計者名稱;鼓勵權利人充分利用知識產權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結語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產業,是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創建中國自主品牌、提升工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消費需求的客觀要求。中國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產業化是實現和解決中小企業人才引進難的關鍵,只有充分認識到高校工業設計人才戰略的重要意義,才能夠幫助我國中小企業走出人才引進難、創新難的低谷,才能真正全面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歷史跨越。2010年7月22日,《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這一文件出臺,這無疑是中國工業設計的春天即將到來的最強烈信號,我們期待著高校工業設計科研成果能在未來中國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注: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產學研合作資助項目――《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和科研成果產業化開發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CXY2009B016。)
參考文獻:
[1]謝麗珍. 西寧市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平臺服務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6):20.
[2]王暉.中國工業設計產業集聚區形成研究[C].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9(5):450.
[3]李國德,武士威,李娜.高校科研成果四位一體轉化平臺的架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318.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power of colleges,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building of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rticle from the managing concept, th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關鍵詞: 高校;科研管理;創新
Key words: colleges;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1-0186-02
0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研能力作為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其科研實力和科研水平已經成為衡量高校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高校科研管理創新則是提高高校科研實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碼,是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積極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戰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挑戰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實現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機制等方面的創新。
1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1.1 高校科研管理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國家創新體系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保障,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助推器,是參與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和靈魂。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知識和科技的不斷創新,促進知識不斷傳播和運用,從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同時,實現高校科研管理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
1.2 高校科研管理創新是實現高校科研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范圍廣泛,實現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斷創新,首先,需要轉變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者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思維,樹立創新的基本理念;其次,應加快高校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建立健全適應高校科研管理科學發展并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最后,創新管理方法,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創造和諧的科研環境,從而實現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學發展。通過高校科研管理創新,進一步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促使高校科研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影響和制約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的因素
2.1 高校科研管理理念淡薄
2.1.1 以人為本理念淡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高校科研管理應該堅持的理念。長期以來,科研管理中存在“重視科研管理,輕視科研服務”,對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實行機械化管理,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導致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不強,進取心較弱。
2.1.2 科研與教學關系認識不足高校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關系一直是學術界十分關注和爭論的焦點。目前高校在科研與教學之間還處于相互分離狀態,尚未建立起相輔相成的理想狀態,特別是一些非重點高校重教學輕科研的思想十分嚴重,而且把教學與科研嚴格割裂開來,沒有把科研人員作為一線人員對待。學校學科發展需要科研,社會需要學校培養創新性人才需要科研,伴隨著高校的發展、學生就業的壓力加大,對高校科研提出了嚴峻挑戰;三是教職工職稱的評定科研也是其重要指標,為此,協調好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成為高校工作的棘手問題。
2.1.3 科研管理開放性理念淡薄隨著知識、經濟、信息、人才、財富全球化,各領域之間的合作與滲透逐漸增強,各校的教學與科研被逐步納入到全球價值鏈中。目前高校在科研過程中缺乏交叉學科、跨學科、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往往處于閉關自守狀態下搞科研,不具備把科研項目做大、做強的條件,開放性理念淡薄。
2.1.4 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理念淡薄知識產權是基于智力的創造性活動所產生的權利,是法律賦予知識產品所有人對其智力創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種專有權利,是知識經濟時代最為寶貴的財富。[1]但目前我國高校科研管理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導致高校科研知識產權流失,給科研工作帶來損失。
2.2 高校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滯后
2.2.1 科研管理體制滯后長期以來,高校科研管理很大程度上僅限于上請下達式的“被動管理”,科研管理一直由科研處對校內各院系、研究所的科研工作進行直接管理,按要求組織科研項目的申報、檢查、監督、總結、驗收、鑒定和報獎。部分二級院系、科研院所缺乏相應的管理權限,不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2.2.2 科研人才機制不健全首先,部分高校科研團隊尤其是交叉學科、跨學科科研團隊尚未形成,無法承擔高層次涉及到多學科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其次,缺乏科研管理創新的環境,部分科研管理人員和教師學術浮躁心理明顯,加之高校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科研工作,特別是個別高校對科研人員不平等的待遇,使得高校教師科研工作積極性不高,科研氛圍不強,人才流失現象明顯,嚴重制約了科研的發展。三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掌握與科研管理工作相關的系統知識以及創新意識。
2.2.3 科研評價、激勵機制不健全科研工作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一方面,科研評價工作形式主義明顯,用同一個標準評價不同的科研活動,缺乏量化標準或假量化標準,專家評議制度不完善,人為可操作性強。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科研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2.2.4 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滯后知識經濟的核心是要實現知識的經濟化,即將社會所創造的知識轉化為可供運用的技術,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力量。[2]但現階段,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滯后,存在著“重成果,輕轉化”現象,科研成果與經濟建設缺乏有效銜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水平較低,導致轉化為經濟或社會效益的成果較少。
3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的對策探析
高校科研管理創新主要是針對科研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科研管理理念創新是著眼點,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是著重點,從而提高高校科研實力,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挑戰的需要。
3.1 創新高校科研管理理念
3.1.1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高校科研管理的以人為本理念實質上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門作為一個服務性的管理系統,需要面向全體科研人員服務的過程。高校科研管理者要把以人為本原則貫穿在整個科研活動的始終,在管理中不僅要重視科研管理,而且更要重視科研服務,積極為科研人員和社會需求之間建立合作紐帶,在服務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服務推動管理。[3]
3.1.2 正確認識科研和教學的關系需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明確學校的任務和教師的特點,允許一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學識水平高、能獲取大項目的教師安心從事科研工作,從而能夠獲得標志性科研成果;與此同時,又要把大部分教師穩定在教學第一線。科研實力較強的高校,促使教學與科研相互融合、成果相互轉化,以形成科研促進教學,教學帶動科研的紐帶,共同促進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質的飛躍。
3.1.3 增強科研管理的開放性高校科研管理應該樹立開放性理念,科研管理過程保持一個開放、暢通的研究環境,廣泛吸取各方面對科研管理有利的信息,樹立大科研、大成果的目標,加強學科內部、學科之間、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滲透、交叉,以合作求發展,打破高校閉關自守搞科研的局面。
3.1.4 增強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激勵高校科研管理創新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促進高校科研產業化的助推器。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加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識產權內涵,將知識產權擁有量及其保護和管理制度建設狀況作為高校科研機構科研業績認定、科技人員職稱評定和科技獎勵工作的重要指標和條件。[4]同時,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意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變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重視科研成果,輕視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的舊觀念。
3.2 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3.2.1 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高校要建立校、院(所)二級科研管理體制,適當向院(所)、下放科研管理權力,在科研管理工作過程中注重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科研管理效果,增強其科研主動性。高校科研處主要是制定、實施學校年度或中長期科研規劃,引導科研人員關注社會需求和學科前沿動態;協調科研管理各環節之間的關系,為科研創造良好環境。[5]
3.2.2 健全科研人才機制鼓勵教師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形成完整的科研學科體系,促進交叉學科之間的融合貫通。加強高校科研文化建設,科研管理人員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政策創新、思想創新和技術創新,努力學習和鉆研與科研管理的相關知識,建立專業的科研管理隊伍,運用創新的思維來指導科研管理工作。
3.2.3 健全科研評價、激勵機制健全的科研評價、激勵機制可以引導高校科研管理向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一方面,科研評價不能只局限于數量,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等多種評價標準,更應該注重科研質量,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完善專家評議制度,重視對科研成果的評價,避免人為操作性。另一方面,完善激勵機制,實行待遇與科研工作相掛鉤,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則,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積極采納每位教師和科研人員的良好建議,參與有關重大科研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增強科研管理的民主性。
3.2.4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求高校科研管理注重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能力。因此,通過政府宏觀調控的引導與市場相結合,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技術創新,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探索適合自身的科研成果轉移中心,有效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服務于社會。同時,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又可以反哺高校和學科之間的不斷發展。
高校科研管理創新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挑戰的需要,是國家創新體系和高校科研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高校科研管理理念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必將實現高校科研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英,李軍林.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研究[J].2007,(5):200-202.
[2]藍靜.淺談高校科研管理的創新[J].中國西部科技,2007,(2):61-62.
[3]陳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創新探析[J].商業時代,2008,(17):71-73.
關鍵詞:科研成果;教學資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1-0006-02
據統計,大學生畢業后,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并不能馬上勝任自己的角色,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到的理論課程與社會上所需要的能力相脫節。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市場競爭不斷地加劇,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提高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已經是目前各個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出的人才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
一、高校教學現狀
高校實施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高校仍然采用傳統教學,即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在教師看來,學生僅僅是知識的接收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被動的。在有的高校看來,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來獲取知識,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以講授和學習為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把活生生的課堂教學演變成機械的和灌輸的技能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在乎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點,而并不在乎學生是否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去,也不重視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態度。現在一些高等院校,學生由內力促進在課堂上學習的人較少,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所以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同時高校學風還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有些高校課堂教學中,只有一部分學生是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其余同學只關注能否及格、能否拿到學分。課堂效果不好,除了學生的因素之外,授課教師也有一定的因素。目前有的任課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及時更新,課堂的內容比較陳舊,已經趕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也滿足不了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不用說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很多年齡比較大的教師,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社會的需要,因此對教師來講,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的補充以及更新。可見,高等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就必須要搞好科學研究,并且把科學研究不斷地轉化為教學內容。
二、科研對教學的作用
科學研究和教學是高等院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1]。教學工作是把已知的成熟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主要是把已有的知識講解明了,讓學生能夠明白整個的知識體系以及相應的知識點,做到學有所用;科研則是引導學生對未知領域的研究,重在培養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去分析以及如何去解決的思路和能力。
(一)科研成果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校本科教學中,基本每門課程都是按教材授課的,對于我們工科類的專業,每門課的內容都是理論性比較強的,如果用傳統式的教學方法講授,即“黑板式”式教學方法,學生學起來感覺會很抽象。在課堂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把一些先進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課堂中去,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2]。
課堂教學是本科教學階段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及時的更新教學內容,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介紹一些新知識和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可以將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或其他的科研成果作為參考資料留給學生課后閱讀,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碰到問題時,如何去分析以及解決的能力,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科研成果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
科學研究主要是重視思考或討論,這些方法對于本科學生來說都是或缺的,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引入科研方法,會使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當然,教師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會從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實際例子來證明相應的理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課題研究。另外,在授課過程中,有時會發現學生的一些新奇的思想,這些可作為科學研究的素材。通過這樣不斷的積累和沉淀,教師的科研能力也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3]。
專業任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可以照本宣科,應該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而且應該把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通過一定的互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應該多設計一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這樣的過程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通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教師的科研成果,不斷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并將科學研究的方法轉化為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把教師的科研項目轉化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從而保證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授課內容,組織一些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動員學生積極參加,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學術講座或者學術報告的形式,把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學科發展的動態介紹給學生,或把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科研活動或者科研成果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有一些直觀的認識,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三、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策略
科研成果要想轉化為教學資源,必須滿足一定條件,其中有教師方面的,學校政策方面的,還有轉化經費投入方面的,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才可以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一)提高教師對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重視度
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教學資源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研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教學服務,使教學內容更具合理性,課程體系更加現代化,改變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高校教師應該樹立自己不斷學習的觀念,因為知識的更新換代是非常迅速的,教師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專業發展,更新專業知識,隨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與國外高校或國內名校增加信息交流與合作,吸取國內外先進的課程開發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高校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把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愛好緊密聯系起來[4]。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教師應該主動參與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中去,充分利用自己或團隊的科研成果,做到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建立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機制
政策和運行機制可以保證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有效進行。一般來說,高校教師的科研素質和任課的教學質量呈正相關。如果高校的教師不進行科學研究,就不利于高質量的課程體系的建立,不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校的競爭力。
為了保證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學校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可以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作為教師晉升職稱、評優評獎的一個重要指標。現在高校中有很多教師比較重視科學研究,而關于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則很少有教師愿意花時間去做。這是因為目前高校教師在晉升職稱時,都以科研論文的數量和科研論文的質量為標準,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有資格參加職稱評審,而與科研成果是否轉化為教學資源關系不大。因此,高校教師就只關心自己發表了多少篇科研論文,參加了多少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寫了多少本教材或專著,發明了幾項專利。高校的這種晉職評價體系加深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距離。如果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作為高校評定職稱的一項指標,可以調動廣大教師投入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中去的積極性,使高校教師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從而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學校和社會應該尊重高校教師的自主知識產權,因為知識產權關系到產權擁有者現在和以后長期的經濟利益。知識產權的明確,可以鼓勵教師從事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讓教師可以在經濟上得到實惠。
建立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經濟利益保障。科研成果如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會對學校和社會帶來一定效益,因此,對于轉化效果好的教師應該給予豐厚的回報。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樣激勵作用,促進其他的高校教師投入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中來。
(三)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資金投入
資金問題一直是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大難題,在轉化過程中只有在經費上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高校教師的積極性。為了保證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工作順利進行,學校應該劃撥專款,加大財政扶持的力度。為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應該對硬件進行改善。如建設校園網、擴建實驗室;訂購科研書籍和教學參考資料,為教學實驗和教學開發的教師改善辦公條件,適當配備計算機和掃描儀,為轉化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高等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創新性人才,就應該搞好科學研究,并把科學研究不斷擴充到教學內容中去。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例如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轉化為綜合性實驗、轉化為學術報告或講座,建立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激勵機制,從根源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教師都應該積極地參加到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的研究中來,以形成“教學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孔淑貞.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
2015,(10).
[2]孫妍,趙海燕.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的途徑分
析[J].商業經濟,2015,(1).
[3]李斐.協調高校教學與科研發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
量[J].高校教育管理,2015,(9).
【關鍵詞】高等院校;精細化管理;科研工作
高等院校知識與科技力量高度密集,是我國科技創新研究領域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然而隨著高校科研工作創新體系建設的不斷加快,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增強科研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加強科研管理工作,對于創新科研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推動科研工作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內涵
精細化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它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追求各個管理環節的高標準、高質量;講究精益求精,注重工作細化,強調對每一項管理活動都要制訂規范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落實,精細化管理使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得到有效控制和規范管理,最大限度節約管理資源,減低管理成本。
2 高校科研工作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2.1 強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精細化管理意識科研管理的主體是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實施精細化管理,要在思想上增強精細化管理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準確理解精細化管理的細節,通過培訓與理念的更新,強化科研工作管理者對精細化管理思想的理解,規范每個管理人員的行動。在研究、規劃和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需求和能力,并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措施。科研工作管理人員只有準確領會精細化管理思想的真正內涵,才能在具體工作中真正負起責任,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因此,強化精細化管理意識是實施科研管理精細化的前提,對于科研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2.2 高校科研項目精細化管理
科研項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科研項目實施精細化管理,不斷推進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科學化是不斷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科研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科研項目立項、科研項目實施,科研項目結題、科研成果管理等。科研項目立項階段的精細化管理是指對項目申報者條件進行嚴格審核,對于申報內部立項的科研項目,科研管理部門要按照相關申報規定,重點做好申報項目的篩選工作,并對項目申報書內容進行嚴格審查,認真組織有關技術專家進行嚴肅認真的開題論證,確保科研立項項目選題方向的正確性。成功立項后科研管理部門人員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對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協調控制。在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中,要加大監督力度,并對科研項目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同時要求項目負責人上交原始科研記錄本及經費本。當科研項目按照預定計劃完成了絕大部分的研究內容后,就進入了項目結題階段,結題率體現了科研管理人員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能力,也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管理人員要認真對照申請書預定的研究計劃,檢查項目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目標完成,內容是否真實,可以邀請相關專專家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的方式,對項目研發水平和質量進行考評,確保項目組能提交高質量的結題報告。
2.3 科研成果管理精細化
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科研成果的形式多樣,通過建立科學、量化的體系,從而對科研成果進行相對客觀的比較,對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質量至關重要。對科研成果進行精細化管理包括評價鑒定科研成果,審查評議成果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對優秀成果進行鼓勵、獎勵、登記、匯總和上報科研成果材料,并協助有關部門建立科研成果檔案等。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影響科研工作的效益,也將對科研工作的預測、科研計劃的決策、課題選擇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動有反饋作用。
2.4 科研經費精細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財務制度規定,加強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合理分配科研項目經費,使項目經費得到有效使用。科研項目經費可開支范圍涉及財務規定的資料費、數據采集費、差旅費、會議費、設備費、專家咨詢費、印刷費、勞務費等費用,且經費的撥付領取,所開票據是否符合規定都需要嚴格審核,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重細節、重過程,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實施嚴格的審核、監控,對項目進展、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所有項目經費按實際到位經費核撥使用,保證科研經費專款專用。
2.5 精細化管理制度創新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落實到工作中就是工作制度。制度創新是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關鍵所在。加強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創新,需要讓每個管理人員都知道工作應當如何做、何時做、做到什么程度。要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抓細節、抓落實,讓每項工作有目標、有監督。如果科研管理規章制度模式太過粗放,不能做到精細化,就會導致針對性、操作性不強,科研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對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影響科研服務工作效率。
3 高校科研工作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意義
將精細化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對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中,將精細化管理思想貫穿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各個方面,才能在具體管理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科學發展,增強高校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1]張雅君.試論高校的細節管理及其制度化[J].世紀橋,2006(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