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6 09:1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商務的稅收籌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 稅收策劃 風險防范
企業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稅法規定許可的范圍內,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的,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節約稅款,以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稅收籌劃必將成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充分利用稅收制度改革,加強對有利環境的運用,不斷促進企業的優勢和稅收政策的結合,讓企業納稅得到合理規劃。
一、產生稅收籌劃風險的原因
(一)籌劃理論薄弱
我國企業稅收籌劃發展較晚,目前還停留在對其概念和特征的研究上,也缺乏關于企業稅收籌劃方面的專業書籍[1]。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之中。電子商務是企業通過網絡,用服務器為媒介,與其他企業進行商貿合作。消費者也能夠實現網上購物和在線支付,商戶們也可在網上進行交易,這是一種與金融活動相關的全新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是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在實際運用中能夠有利于企業員工的辦事效率,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概念,我國對此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其發展時帶來的稅收籌劃問題還有待解決。
(二)管理水平不高
從企業稅收籌劃和財務管理的本質上看,它們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在合法的條件下,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提升。由于企業稅收籌劃的不斷完善,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再符合企業稅收籌劃的要求,因此,必須不斷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目前我國企業的數量眾多,規模不一,造成了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大部分中小企業中,財務信息失真問題嚴重,普遍存在“內外帳”現象。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足夠的知識,不能滿足稅收籌劃的要求,同時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不健全,信息交換滯后,都阻礙了企業稅收籌劃的發展。
(三)行政執法不規范
稅收籌劃是通過合法手段來降低稅負,與逃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稅收籌劃要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不過在確認時,由于稅務部門行政執法的不規范,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因為稅法上并沒有明確的說明,所以稅務部門都是依靠自己的判斷,來認定稅收籌劃是否正確,這里面就存在著很大的彈性空間。并且由于稅務人員自身素質不同,對稅收政策掌握程度差別,稅收籌劃就可能失敗。比如企業將稅收籌劃方案移送到稅務部門評估時,主審稅務官員可能會感覺該案例有逃稅嫌疑,但又找不到證據,故而拖著不辦,長此以往,企業就會對稅收籌劃失去信心。
二、防范稅收籌劃風險的措施
(一)樹立稅收籌劃風險意識
樹立稅收籌劃風險意識,能起到有效防范稅收風險的目的。由于影響稅收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且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給稅收風險的防范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同時,僅僅是樹立稅收籌劃風險意識還不夠,企業還應該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讓稅收籌劃預警系統得到建立和完善,以此發揮出收集信息、分析風險和控制風險等能力。讓企業能夠在面臨存在的各種風險時,可以迅速制定出有效的補救對策,降低因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二)依法實施稅收籌劃方案
法律環境能給稅收策劃方案的制定帶來極大的影響,并且也會受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2]。在合法的條件下,稅收籌劃的方案才能被制定,當納稅正常發生變化時,稅收籌劃也應隨之改變,只有這樣,才可確保稅收籌劃的合法性。而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應讓其具備一定的彈性,面臨法律法規的變化,便可及時的作出調整。依法實施稅務策劃方案,就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加強學習,并要掌握稅收政策的變動情況,防止其陷入逃稅騙稅的局面。
(三)加強稅收籌劃人才培養
企業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一般要有專業的籌劃人員來操作,因為稅收籌劃方案不僅要符合企業的利益,還需要符合法律法規,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這樣就要求企業稅收策劃人員應有較高的能力。優秀的企業稅收籌劃人員,不單要掌握牢固的稅法和財務知識,更要清楚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專業知識運用到企業戰略發展的制定中去,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并對企業的發展前景有著準確的預測,規劃企業的每個經營項目。同時還能在企業部門之間發揮出協調的作用,讓稅收籌劃方案在實施后能夠得到成效。
(四)加強稅收籌劃理論研究
我國在企業稅收籌劃方面的理論研究還有所不足,而且研究缺乏深度、研究成果也很少。所以要不斷創新企業稅收籌劃理論,讓其相關的理論具有先進和實效的特點。因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稅收籌劃相關理論的研究上起步較早,并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我國企業稅收籌劃人員可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不斷促進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穩步提升稅收籌劃管理的水平。同時稅務部門、稅務機構以及納稅人三者之間可定期召開研討會,針對目前在稅收籌劃理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另外,在研討會上還需要對我國稅收籌劃發展的情況進行總結,讓我國稅收籌劃理論研究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目前,我國在稅收籌劃理論研究上還沒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要站在法理學和納稅人權利義務的角度去研究,并加強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背景下的企業稅收籌劃的研究。
三、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企業要想在此局面下獲得發展,不僅要加強管理,還要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通過降低企業的稅負,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當然,企業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不僅要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還要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開展節稅措施,切不能鉆法律的空子,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范
一、稅收籌劃的內涵
稅收籌劃顧名思義,是企業在稅收方面做出的一種籌劃行為,又稱“合理避稅”。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法律和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前進行合理規劃,選擇合適的方案以達到“稅收利益最大化”的一種企業理財行為。其中,“稅收利益最大化”不僅要實現稅負最輕,還要兼顧稅后利潤最大化等目標,提高企業整體利潤水平。稅收籌劃有利于農產品物流企業提高財務規劃能力,合理降低經營中的稅收負擔,降低現金支出,優化現金流,從而提高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保障運營安全。
二、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籌劃風險
稅收籌劃的系統風險主要是由企業外部因素引起的風險,如市場環境變化等,導致企業無法實現稅收籌劃目標,從而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系統風險多來源于企業外部,企業難以對外部因素實施有效控制,這些風險對企業稅收規劃造成的消極影響也很難確定。對農產品物流企業而言,稅收籌劃的系統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稅收法律風險目前,我國還沒有稅收的基本法,稅法中的相關規定比較抽象和寬泛,使得地方稅務部門很難嚴格參照執行,只能根據自身在長期征稅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地方稅收征收細則來實施管理,這一現象使得地方法規的效力高于上位法,從而導致稅收中存在一定的混亂。再者,現在的稅收法規與一些司法解釋過于繁雜,甚至存在矛盾,導致企業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難以做出準確判斷,有法卻不知該如何依,依哪個,形成了有法難依的尷尬局面。2.稅收自由裁量權風險稅收自由裁量權是法律賦予稅務部門的權利,稅務部門在實際操作執行過程中面對的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多種多樣,難以做出統一的裁決,因此在執法過程中必須為稅務部門保留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允許稅務部門在法律法規授權的范圍內,以公平、公正、合理為原則,自行做出行政決定,有利于稅務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條款,提高稅務行政效率。稅收自由裁量權在為稅務部門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稅務員知識和素質水平不一導致的。其一,稅務員可能為了自身利益,利用稅收自由裁量權扭曲正常執法行為,給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稅收籌劃帶來難以規避的風險;其二,稅務員可能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在判斷稅收籌劃行為的合法性時做出錯誤判斷,使農產品物流企業蒙受非法避稅的懲處;其三,有些稅務員可能為了避免麻煩或出于偷懶的心理在工作中“不作為”,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難以享受應得的稅收優惠;其四,稅務員也可能受到上級稅收任務的影響,在執法過程中過于嚴格,從而影響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籌劃的實施。此外,也有一些稅務部門為增加收入,對不合法的稅收籌劃沒有進行事先公示而直接在事后收取罰款,給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稅收籌劃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損失。
三、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
由上文可見,農產品物流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面臨眾多風險,企業必須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防范才能保障稅收籌劃工作的順利實施,達到稅收籌劃的目標和效果。農產品物流企業防范稅收籌劃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方面。首先,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深刻理解稅收籌劃的定義,樹立稅收籌劃觀念,在遵法守法的前提下合理避稅,通過合法的稅收籌劃活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正確的稅收籌劃觀要求企業在稅收法規的約束下,以合法納稅為前提實施籌劃活動,企業須知,合法納稅是義務和根本,稅收籌劃是合法的經營手段,有利于企業利潤的增長。其次,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認識到稅收籌劃帶來的凈利潤的增長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說,稅收籌劃的規劃空間不是無限擴張的,企業不能把眼光都放在稅收籌劃上,不能過度依賴稅收籌劃來實現利潤增長。企業必須樹立合法納稅的觀念,對農產品物流企業而言,稅收籌劃只是一項可以提高企業收益的技術,企業要在守法的基礎上利用稅收籌劃技術獲取更高的利潤。此外,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還要建立系統的籌劃觀念,稅收籌劃工作是一種管理行為,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公司各個部門的協調與配合來共同完成。某一部門的疏忽可能導致整個稅收籌劃安排的失敗,因此,農產品物流企業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稅收籌劃系統,強調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要性,平衡稅收籌劃工作的收益與風險,達到最優的利潤水平。
四、結論
隨著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發展,稅收籌劃工作成為企業經營管理中重要的一環,積極了解并防范稅收籌劃風險十分必要。目前,農產品物流企業稅收籌劃主要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其中系統風險主要包括稅收法律風險和稅收自由裁量權風險,而非系統風險主要包括稅收籌劃人員風險和稅收籌劃操作風險。針對這些風險,本文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包括樹立企業稅收籌劃觀念、降低稅收籌劃法律風險、化解稅收籌劃人員風險、協調企業內部籌劃機制、建立籌劃風險預警機制等。通過合理的預防與調整,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稅收籌劃風險將逐漸降低,稅收籌劃安排將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潔.淺析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風險及防范[J].電子商務,2010,10:43-44.
我國加入WTO后,對外經濟貿易激增,跨國經營企業若要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更大的贏利就必須尋求降低國際貿易成本和費用的方法,如何減少國際貿易稅款支出即成為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由于世界各國(或地區)的稅種、稅率、稅收優惠政策等千差萬別,為企業開展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都為國際稅收策劃提供了可能。在科技進步、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的條件下,跨國企業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生產資料的流動更為便捷,這為進行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條件。“國際稅收籌劃”在國際上早已成為企業投資、理財和經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在我國還是個新概念。我國企業要從維護自身整體的長遠利益出發,摒棄偷、漏稅等短期行為,利用國際稅法規則,對生產經營活動事先進行安排和運籌,使企業既依法納稅又能充分享有國際稅法所規定的權利和優惠政策,以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
一、什么是國際稅收籌劃
國際稅收籌劃是指跨國納稅義務人利用各國稅法差異,通過對跨國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合理的事先規劃和安排,在稅法許可的范圍內減少或消除其對政府的納稅義務。國際稅收籌劃是國內稅收籌劃在國際范圍間的延伸和發展,其行為不僅跨越了國境,而且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稅收政策,因此國際稅收籌劃較國內稅收籌劃更為復雜。國際稅收籌劃必須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一是國際稅收籌劃的主體是具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即納稅人;二是稅收籌劃的過程或措施必須是科學的,必須在稅法規定并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精心安排,才能達到的;三是稅收籌劃的結果是獲得節稅收益。因此,偷稅、漏稅盡管能達到稅款的節省,但由于其手段違法,不屬于稅收籌劃的范疇。
二、國際稅收策劃的可行性分析
企業要進行國際稅務策劃,首先要對各國的稅制有較深的認識。因為國際稅務策劃的客觀基礎是國際稅收的差別,即各國由于政治體制的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稅制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為跨國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和機會。企業只有在全面掌握有關國家稅收法規及其具體稅制的基礎上,兼顧考慮一些其它客觀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確的稅務籌劃方案。因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各國之間稅收的差異
世界各國都是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符合其利益的稅收制度的,因而在稅收制度上各國存在一定的差別,跨國企業可利用這些差別如選擇低稅經營、對納稅義務確定標準的差異、稅率的差異、稅收基數上的差異等進行有效的稅收策劃。
此外,各國在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一般說來,發達國家稅收優惠的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的開發、能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上;而發展中國家一般不如發達國家那么集中,稅收鼓勵的范圍相對廣泛得多。為了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中國家往往對某一地區或某些行業給予普遍優惠,稅收優惠政策相對要多一些。可見,不同國家稅收制度的差異為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提供了種種可能,跨國經營者面對的稅收法規越復雜,稅收負擔差別越明顯,其進行籌劃的余地就越大。
(二)避稅港的存在
避稅港是指為跨國經營者取得所得或財產提供免稅和低稅待遇的國家和地區,為眾多跨國投資者所青睞。由于避稅港的稅負很輕,如百慕大對所得、股息、資本利得和銷售額不征收任何稅收,也不開征預提和遺產稅,因而成為跨國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的理想場所。
(三)稅收協定網絡的不斷拓寬
目前,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的雙邊稅收協定已有1000多個,我國已與63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隨著貿易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所簽訂的稅收協定將會越來越多,這將成為跨國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的溫床。由于稅收協定對締約國的居民納稅人提供了許多優惠待遇,所以跨國納稅人在選擇投資國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國家對外締結協定的網絡情況。
(四)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稅收籌劃的新環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場自由化為跨國經營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由于國際資本流動的加速和自由化降低了資本成本,提高了稅收負擔在公司決策中的重要性,因此也加強了跨國經營進行稅收籌劃的意識。
從上述分析可知,國際稅務籌劃的基礎就是各國稅制的差異。企業只有在全面掌握有關國家稅收法規及其具體稅制的基礎上,加以考慮一些其它客觀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確的稅務籌劃方案。
三、跨國公司進行稅收籌劃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投資地點的合理選擇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1.充分利用各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選擇稅負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
在跨國經營中,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稅收負擔水平有很大差別,且各國也都規定有各種優惠政策,如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差別稅率和虧損結轉等。選擇有較多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必能長期受益,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從而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還應考慮投資地對企業的利潤匯出有無限制,因為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方面以低所得稅甚至免所得稅來吸引投資;另一方面又以對外資企業的利潤匯出實行限制,希望以此促使外商進行再投資。此外在跨國投資中,投資者還會遇到國際雙重征稅問題,規避國際雙重征稅也是我國跨國投資者在選擇地點時必須考慮的因素,應盡量選擇與母公司所在國簽訂有國際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以規避國際雙重征稅。
2.盡量選擇在國際避稅地進行投資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使用三種稅制模式,即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和低稅制模式。實行低稅制模式的國家和地區一般稱為“避稅地”,主要有三種類型:(1)純國際避稅地,即沒有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凈財產稅、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百慕大、巴哈馬等;(2)只行使地域管轄權,完全放棄居民管轄權,對源于國外所得或一般財產等一律免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瑞士、香港、巴拿馬等。(3)實行正常課稅,但在稅制中規定了外國投資者的特別優惠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荷蘭等。顯然,投資者若能選擇在這些避稅地進行投資,無疑可以免稅,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選擇有利的企業組織方式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跨國投資者不同的企業組織方式在稅收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別,如采用分公司和子公司時:子公司由于在國外是以獨立的法人身份出現,因而可享受所在國提供的包括免稅期在內的稅收優惠待遇,而分公司則是企業的一部分派往國外,不能享受稅收優惠,但子公司的虧損不能匯入國內總公司,而分公司的虧損則可匯入總公司。因此跨國經營時,可根據所在國企業情況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例如,在海外公司初創期,由于虧損的可能性較大,可以采用分公司的組織形式,而當海外公司轉為盈利后,若及時地將其轉變為子公司形式,便能獲得分公司無法獲得的許多稅收好處。
(三)選擇有利的資本結構和投資對象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企業的經營資本通常由自有資本(權益)和借入資本(負債)構成,各國稅法一般規定股息不作為費用列支,只能在稅后利潤中分配,而利息則可作為費用列支,允許從應稅所得中扣減。因而,企業要選擇自有資本與借入資本的適當比例以獲得更多的利益,如企業選擇融資租賃既可以迅速獲得所需資產保障企業的舉債能力,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規定在所得稅前扣除,減少了納稅基數。對于投資對象的選擇,跨國經營者應著重了解投資國有關行業性的稅收優惠及不同行業的稅制差別。
(四)利用關聯企業交易中的轉讓定價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轉讓定價是指關聯企業之間內部轉讓交易確定的價格,通常不同于一般市場上的價格,轉讓定價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產品成本。國際關聯企業的轉讓定價往往受跨國公司集團利益的支配,不易于受市場一般供求關系約束。由于在現代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可利用高低稅收差異,借助轉移價格實現利潤的轉移,以減輕公司的總體稅負,從而保證整個公司系統獲取最大利潤。
(五)通過避免設常設機構來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常設機構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場所,包括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和作業場所等。它已成為許多締約國判定對非居民營業利潤征稅與否的標準。對于跨國經營而言,避免了常設機構也就避免了立刻在非居住國的有限納稅義務。特別是當非居住國稅率高于居住國稅率時,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因而,跨國經營者可通過貨物倉儲、存貨管理、廣告宣傳或其他輔營業活動而并非設立常設機構來達到在非居住國免稅的義務優惠。
(六)通過選擇有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會計方法的多樣性為稅收籌劃提供了保障,跨國企業應選擇符合國際稅務環境的會計核算方法。為減輕對外投資建立的公司的稅務負擔,跨國企業要注重對東道國稅務會計的研究,巧妙地使用各種會計處理方法,以減輕稅務或延緩納稅。如平均費用分攤是最大限度地抵銷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方法。
除此之外,各項基金的提取、會計科目的使用與會計政策都是稅務籌劃的內容。
四、企業進行國際稅收籌劃時應注意的問題
跨國納稅人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氣候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稅收環境制定國際稅收計劃,其根本目的在于納稅負擔最小化。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在進行國際稅收籌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深入了解各國稅收制度及相關信息
要了解各國的稅收制度、稅種、稅率、計稅方法以及在各國的經營形態、收益的種類、經營內容、稅收地點以及政治、軍事、科技、文化、民俗等,這些都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而影響著企業的財務和稅務安排。
(二)要有多個備選方案
跨國經營企業應全面分析情況,從各個角度盡可能地設計多個備選方案,并從中選擇最有利的方案。
(三)要有全局觀念
跨國企業應站在全球宏觀角度看問題,追求每項稅負最小化并不等于整體納稅負擔最小,追求稅負最小不等于收入一定最大。如某國稅收情況于己有利,但該地的經濟環境和地理環境卻很糟糕,利用它反而因小失大等等。
關鍵詞: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企業
一、稅務會計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就當前而言,企業會計人員在稅務工作中主要依靠報表與賬簿進行計量,財務會計在報稅的時候往往對稅務資金流動狀況不了解,因而在當前復雜的稅制條件下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不能主觀能動的完成稅收籌劃任務,而只能機械被動的接受有關部門的指示或處理。因而在現實狀況下,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稅務會計人員,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稅收申報和納稅籌劃,從而更好地完成納稅任務。
首先,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需要設立稅務會計的崗位。企業在進行稅務核算方面的事項時,需要熟悉有關法規的專業人士對進行科學的籌劃,比如哪些地方可以節稅,哪些地方不能節稅,以幫助企業在不違法情況下,達到少納稅的目的。
其次,設立稅務會計有助于企業享受納稅人的權利。《稅收征管法》明確了納稅人可以享受的權利,通過稅務會計的操作,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相關的權利。另外,通過稅務會計與稅務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有利于減少企業與稅務部門之間的爭議和矛盾。
第三,設立稅務會計有利于促進企業完善管理手段。稅務會計能運用稅務核算信息為企業決策服務,通過獨立的稅務會計核算,真實反映企業的納稅信息,這也有利于監督稅務機關依法征稅。
二、當前我國稅務會計的發展狀況
1.基本背景
當前,從大的方面來看,我國的宏觀調控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資源配置主要通過看不見的手來完成。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在市場中進行調節,從而讓企業能更多地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在當前的體制下,很多企業都引用現代企業制度,在這個基礎上我國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生產要素市場日趨完備、資本市也越來越活躍活躍。相應的法律體系也已經建立起來并在不斷完善之中,與此相配套的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也在不斷改進。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財務人員在日常核算中,以會計準則為基礎編制的會計報表能有效地為企業投資者、債權人、股東以及其他報表使用人提供信息服務。另外,企業的納稅申報表也可以為國家依法征稅提供依據。
2.當前我國稅務會計的狀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的稅務會計得以逐步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獨立出來。并且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因為我國當前的稅務會計產生的時間不長,發展不充分,加上近年來我國稅務制度的改革,導致我國稅收相關法規與企業在經濟核算中所執行的會計制度有很大出入。另外由于稅務會計人員得水平高低不一致,導致我國企業稅務會計在理論上和在實踐中都存在這巨大問題。
(1)稅法法規與稅務會計的不適應
當前的稅收征管和企業會計核算并不一致。在當前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其規定的會計核算內容與目前的稅制存在相抵之處。例如價內外稅并存、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角色互換等問題的存在,使得企業會計的核算復雜化。而相關稅收政策根據實際情況相應的調整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認定問題。國家稅收機關更加慎重地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同時對一般納稅人的認定范圍進行了適當的縮小,這使得企業的稅務會計的核算方式面臨著迫切的改革。
當前企業在納稅時通常過度依靠企業的相關賬簿與報表,會計人員往往不能對企業的資本流動情況形成清晰完整的畫面,結果造成無法應對較復雜的稅收管理狀況。
(2)稅務會計體系不完善
由于當前我國的稅務會計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稅務會計體系,各種相關的理論都不完善,無法很好地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當前我國稅收立法的滯后性嚴重的阻礙了我國稅務會計制度的設計,由此導致我國難以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新的形勢。由此對我國稅務會計中核算、監督等過程的實施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3)稅務會計人力資源的匱乏
而當前我國由于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的不斷擴張,要求我國稅務會計人員能更系統全面地掌握會計、稅務知識,從而對企業稅務問題進行更準確的核算與籌劃,這就需要稅務會計人員能不斷地升級自身的知識結構。但是因為我國稅務會計的發展不充分,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建立,人才儲備不足,當前絕大部分稅務會計人員無法較好地滿足企業對稅務會計的要求。這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培養來滿足企業的需要。
(4)電子商務的沖擊
目前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一大批網絡電商的蓬勃發展給傳統的經濟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由于它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以數據交換的方式進行交易,使當前的商務運作模式呈現無紙化和直接化,也使財務會計的記賬方式虛擬化。虛擬電商通過網絡平臺使稅收的地域管轄權大大削弱,交易呈扁平化狀態,使企業稅務會計的核算狀況面臨巨大改變,也讓偷稅者有空子可鉆。這些都給我國稅務會計的發展帶來新的難題。
三、對稅務會計發展的建議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不斷完善稅法,加強征管
當前我國稅收法律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目前只有《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等寥寥幾部法律,更多的稅收制度是以稅務規章等形式呈現的,并未形成一個完備的稅法體系。因而根據我國的稅收實踐,結合相關的會計原則,有必要深化稅法體系的建設,提高稅收相關法律級次,明確納稅人的相關權利和義務,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監督體系,使稅收征管做到有法可依。
2.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由于當前對稅務會計人才的迫切需要,企業有必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企業要在樹立正確納稅觀念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營造良好的培養人才的氛圍。企業應當為相關的專業人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和學習機會,讓人才隊伍在實際工作中成長起來,使更多的人才能夠為企業創造效益。 在當前的財稅體制與會計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企業有必要逐漸分離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通過二者分離,也有利于協調企業財務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提高企業的涉稅核算能力,從而使人才做到精細化、專業化,也有利于企業降低交易成本。
3.提高企業信息化程度
在當前互聯網在企業中得到廣泛的運用,隨之企業稅務會計對信息技術的依賴也隨之不斷增強。大量手工帳的存在嚴重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效率。因而企業有必要大力提高會計信息化水平。在稅務核算中大量使用新型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使企業稅務會計的發展搭上技術革新的順風車。如征管法上對網絡交易的征收管理的規定尚不明確,目前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對相關行為作出規定。因而對相關政策的研究是十分緊迫的問題。
4.稅制改革向國際慣例靠攏
現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尤其是跨國公司、國際組織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各種規則、制度逐漸與國際接軌已經成為了大的趨勢。會計作為一門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免日趨同化。我國在進行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的調整的時候,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比如會計制度的調整需要考慮會計信息是否能在一定條件下在國際上進行橫向比較。稅法的制定時要考慮到反避稅的國際慣例,適應相應的條件,從而有利于發揮稅收我國相關經濟領域的調節作用。
四、總結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稅務會計的地位越發凸顯。稅務會計雖然興起較晚,但是由于其結合會計核算與稅收制度的特殊性,因而在現代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稅務會計的發展。尤其是企業作為納稅人,為了適應稅務籌劃,合法避稅等經濟活動的現實需要,必須加強稅務會計人才的培養,從而能夠合法地進行稅收籌劃并進行相關的決策,幫助企業有效減少稅賦負擔,改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任吉福.加強我國企業稅務會計建設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2009,(09).
[2]康世碩.論電子商務對現行稅務會計的影響[J].財會研究,2006,(04).
國際航運企業的承運載體是船舶,船舶是國際航運企業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占其整體資產的90%左右.世界上主要航運國的船舶登記制度存在著較大差異,進行船舶登記所繳納的稅費差額也較大,這就為國際航運企業進行船舶登記的稅收籌劃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1、現行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現行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是:依據有關國際公約和各國法律規定,對船舶所有人、經營人、船名、船舶技術性能數據等內容進行登記.登記機關的所在地稱為船舶登記港.船舶登記港即為船籍港
依據各國法律和政策對船舶登記條件的不同規定,目前船舶登記制度可以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三種.其中采用船舶開放登記制度的國家,對前來登記的船舶,條件限制比較寬松,有些近乎沒有限制條件,幾乎所有的船舶都可以在該國登記,取得該國國籍,并懸掛該國國旗,該種國旗稱為方便旗.懸掛方便旗的船舶營運成本低,注冊國一般按船舶噸位征收注冊費和年度稅,免收船舶所得稅或征收很低所得稅
2、巴拿馬開放的船舶注冊制度.歷史上巴拿馬是南美的一部分,而地理上又連接著南美、中美和加勒比海,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通道,由于巴拿馬獨一無二的優越地理位置,其國家歷史與全球商業長期緊密相聯,巴拿馬自始至終努力保持著一個低廉的注冊制度,因其開放的船舶注冊制度而聞名于世.在巴拿馬注冊的船舶每年只需交納固定的幾項稅費.注冊一家巴拿馬本國的公司擁有其在巴拿馬注冊的船舶,可在各方面節省費用.如果游艇擁有者是巴拿馬自然人或公司實體,其注冊費每兩年只需usd1000.00,如果擁有者不是巴拿馬自然人或公司
實體,則為usd1500.00.而維持一家巴拿馬公司的費用每年只需幾百美金,這樣做可以合理規避稅費
二、航運企業設立海運公司避稅
由于經濟發展的全球化,海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不一定在同一個國家.其總管理機構可設在第三國.同時,擁有的船舶還可在別處注冊.這類公司一般使用"方便旗幟",即可由非居民船東懸掛的國旗,旗幟國除收取一定的注冊費外,對掛旗的船東不實行財政性或其他控制.巴拿馬是這類海運公司避稅中常用的典型國家.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很多船只懸掛巴拿馬國旗的原因.早在1980年,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租船公司同香港環球航運集團在百慕大設立了"國際聯合船舶投資有限公司",這是典型的利用避稅地"海運公司"避稅的案例
跨國法人利用《公司法》,通過改變登記注冊地等手段改變稅收居民身份.對于以登記注冊地所在國為判定法人居民身份標準的國家來說,通過改變登記注冊地所在國就可以實現法人居民身份的改變.比如,一個在高稅國登記注冊成立的公司,可以在高稅國辦理注銷登記,并到低稅國辦理注冊登記,從而放棄了高稅國的居民身份,獲得了低稅國的居民身份.這種居民身份改變的同時,納稅人也實現了稅收規避.對于納稅人改變公司的注冊登記行為,一國的稅務當局同樣是無權干涉的.所以,納稅人在《公司法》的掩護下,實現了避稅
三、恰當安排企業的組織形式和資本結構
稅務籌劃中要考慮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的組織形式主要有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適用于這三種組織形式的稅法規定有很大差別.因此,如果是在國外投資組建企業就要選擇特定的組織形式以減少納稅.如美國稅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適用按照合伙企業形式計算交納所得稅.如果企業設立時注意滿足這種小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就可以按合伙企業交納所得稅以節約大量的稅款
同時,企業的資本結構也是稅務籌劃應注意的內容.由于我國企業自身發展水平不高,企業的資本結構容易出現不合理現象.例如企業的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比例的適當調整可以增加企業價值,但當存在個人所得稅時這種稅收屏蔽效應會被個人所得稅削減.所以,在安排企業資本結構時要找到企業最優負債比例點.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時要注意首先熟知與籌劃目標相關的經營國稅收法律及法規的規定,密切關注法規的內容及其變化.選擇采用適當的不同比例負債,本著稅后凈利潤和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綜合考慮企業風險、稅收風險和政治風險,最終選定可行性方案。
四、利用資本弱化方式避稅
資本弱化的表現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本結構不合理,在公司設立時就存在出資不到位,借入資金過多,甚至虛假出資;二是公司設置后資本金實質減少,國際上表現為跨國公司抽取資金而不是充實資本.跨國納稅人往往利用資本弱化的第二個方面進行國際避稅。 企業的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比例的適當調整可以增加企業價值,但當存在企業所得稅時,這種稅收屏蔽效應會被企業所得稅削減.所以,在安排企業資本結構時要找到企業最優負債比例點.例如我國稅法規定,對公司支付的利息,稅法一般允許作為費用抵扣,而支付的股息則不得扣除,需計入應稅所得總額中去.這使得許多跨國納稅人在為投資經營而籌措資金時,常常刻意設計資金來源結構,千方百計表現為舉債投資,加大借入資金比例,擴大債務與產權的比率,造成"資本弱化".各國稅法都允許借款的利息計入成本費用,在所得稅前列支,這樣,一個位于高稅國的公司就可以通過加大債務資本、縮少股權資本的方式(即資本弱化)來多列支利息費用,從而達到少納所得稅的目的.我國的涉外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也盡量運用國內外銀行貸款作為投入資本,從而降低稅務成本,最終達到避稅目的。
五、采用會計處理方法避稅
1、提取壞賬準備.壞賬是指企業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由于發生壞賬而產生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提取壞賬準備就是壞賬損失的核算采取備抵法.備抵法就是按期估計壞賬損失,計入期間費用,同時建立壞賬準備賬戶,待壞賬實際發生時,沖銷壞賬準備賬戶
2、適度舉債.企業資金來源除了所有投資者以外,就是舉借債務.如發行債務,向銀行或其他機構或單位舉借.舉借的好處有:一是可減少所得稅.因為債務利息費用最終均要計入成本費用,企業實際少繳一部分所得稅,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所支出的股息紅利是稅后利潤分派的,不會減少所得稅.二是在資金利潤率大于利息率時,利息費用固定,超額利潤為股東所有,債權人無法分享超額利潤,況且舉債不影響原股東的股份比例和相應的經營決策權.這方面的方法主要有利用貸款轉移資金和人為把利率訂得高于正常信貸水平.三是企業經營資金來源不限于所有者投入這一渠道,通過舉債籌集一部分,即資金利潤率大于利息率越大,股東所獲利越多
3、無形資產的使用和轉讓.商標、版權、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在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中的使用與轉讓也是經常發生的,通過多收或少收特許權使用費,施加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成本影響,從而達到轉移利潤、避讓稅收的目的.由于無形資產往往具有特異性、專用性、獨占性和排他性,因此在市場上很難或者根本找不到可比性價格,故而這種形式的利潤轉移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4、貨款往來中的利潤轉移.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功能更加齊全,涉及的行業更廣,不少跨國公司具備金融業的準入條件.金融業跨國公司通過本系統金融機構或直接向子公司提供優惠貸款,多收、少收或不收利息,增加或減少子公司的生產成本,以達到轉移利潤避讓稅收的目的
5、勞務購銷中的價格轉移.勞務購銷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設計、維修、廣告、科技服務、咨詢、中介等,這些勞務購銷在跨國公司內部發生,均存在收費多寡、收費標準高低的巨大彈性,關聯公司在彈性上做文章,影響成本和利潤,從而達到少繳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6、有形資產的購置或租賃中的價格轉移.有形資產購置費雖然屬企業資本性支出,但它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固定資產的原值,而通過折舊間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樣可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在我國的實際經濟工作中,往往遇到外商用固定資產作為實物投資,并且高估冒算的情況,他們抬高價格可以有三方面好處:一是虛增資本,擴大分紅基數;二是盤活原有的資產存量;三是擴大企業折舊費,相當于擴大成本、轉移利潤.在固定資產租賃業務中,提高或者降低租賃費,都可以調高或者調低企業相應的利潤,最終達到避稅的目的
7、加大母公司提取管理費力度.跨國公司因其控股或管理職能經常向設在各國的子公司收取管理費.從世界100強在我國的投資管理來看,情況也是如此.這種由母公司向子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可高可低,標準難以把握,稅務機關在征稅時,裁量有一定難度,這就使得管理費在減利避稅方面具備了一定的作用.跨國公司往往通過提高管理費從而加大子公司的成本,達到規避子公司所在國稅收的目的
8、充分利用行業控制資源.跨國公司利用其控制的運輸系統、保險業等向子公司收取較高或較低的運輸費、保險費,以達到調節子公司利潤,有針對性地規避稅收的目的
六、采用電子商務實現國際避稅
電子商務是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整個商業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電子商務可以使貿易環節中各個商家和廠家更緊密地聯系,更快地滿足需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貿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
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于傳統的商務活動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它有許多現行稅收體制無法適用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為商家和消費者逃稅提供了機會。
1.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場所是虛擬市場。電子商務是一個通過虛擬手段縮小傳統市場的時間和空間界限的場所。互聯網上的商店不是一個實體的市場,而是一個虛擬市場,網上的任何一種商品都是觸摸不到的。在這樣的市場中,看不到傳統概念中的商場、店面、銷售人員,就連涉及商品交易的手續,包括合同、單證甚至資金等,都以虛擬方式出現。
2.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商品來源具有模糊性。互聯網上大多數站點都設有鏡像站點,鏡像站點通常是位于其他國家的計算機,其中存貯著與原始站點完全相同的信息。采用鏡像的目的是避免互聯網上“交通阻塞”,使互聯網用戶訪問與之物理位置相對較近的計算機,從而加速信息的交互過程。為此,對網絡貿易的消費者而言,他并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計算機為他提供了商品或服務。這一特性無疑加大了稅務工作的難度。
3.電子商務中使用的貨幣是電子貨幣(ElectronicMoney,簡稱EM)。EM是一種可轉換貨幣,已經被數字化、電子化,可以迅速轉移。從稅收角度看,傳統的現金逃稅是有限的,因為現金交易數額不可能巨大,然而在EM中由于交易金額巨大,且隱秘、迅速、不易被追蹤和監督,因此逃稅的可能性空前增加。
4.電子商務的交易具有無國界性、無地域性。由于互聯網是開放的,人們傳統貿易中刻意追求的國界概念在互聯網下將變得毫無意義,國內貿易和跨國間貿易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很多跨國交易甚至可不受海關檢查而自由進行,因而網上貿易是突破了地域觀念的貿易,為跨國交易逃避關稅創造了機會。
5.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人員具有隱匿性。由于缺少對互聯網使用者的有效控制,互聯網的使用者有隱匿性、流動性,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雙方,可以隱匿姓名、居住地。企業只要擁有一臺電腦與互聯網相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經營地點,因而對使用者交易活動的地點難于確定。
6.電子商務的發展刺激了電子支付系統的完善,網上銀行與數字現金的出現,使跨國交易的成本降至與國內成本相當的水平,一些大銀行紛紛在網上開通“網上銀行”業務,開設在國際避稅地。國際避稅地也稱國際避稅港。一般來說,國際避稅地就是一國政府或一個地區,為了吸引外國資本流入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對外國人在本國或本地區投資開設的企業不征稅,或者只征收遠低于其他國家稅率的稅,從而向外國投資者提供不承擔或少承擔國際稅負的特殊有利場所。“網上銀行”更是成為稅收籌劃者獲取“稅收保護”的工具。目前,國內銀行一直是稅務機關的重要信息來源,即使稅務部門不對納稅人的銀行賬號進行經常性的檢查,潛在的逃稅者也會意識到面臨的風險。如果信息源為境外某地的銀行,則稅務部門很難對支付方的交易進行監控,從而也喪失了對逃稅者的一種重要威懾手段。
7.電子商務中的交易信息載體是數字化和無形的。能在互聯網上傳輸的信息大都是二進制或數字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在傳輸時一般都已被壓縮。所以除非將信息下載,并進行轉換,否則很難了解所傳輸的內容。電子支付體系的采用,使貨幣和賬簿也變得電子化、無形化,加上加密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只有具有私人密鑰才能破解信息,加大了對交易內容和性質的辨別難度。
二、避免電子商務逃避措施
我國電子商務雖尚處于啟蒙階段,但電子商務中的反避稅卻應及早研究,未雨綢繆。筆者認為,電子商務中的反逃稅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完善的稅務稽查電子系統。基于稅務系統的四級廣域網,實施辦公自動化與征管信息系統、稅務稽查系統、“大面額增值稅專用發票防偽稽核系統”、“出口退稅專用稅票認證系統”、電子郵件等系統集成,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之間涉稅信息的快速傳遞、發票函件調查和相互協調。
2.健全稅務登記制度。實行電子商務后,企業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虛擬企業(網上企業)。因此,必須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要求所有上網單位向稅務機關申報網址、電子郵箱號碼等上網資料,公司的稅務登記號碼必須展示在其網站上。實施稅務稽查時,稽查人員可以通過查詢企業網站,來獲取企業的信息是否與申報信息一致,以便及時對企業實行監控。
3.加快立法,尤其需要修改《會計法》,以確認電子賬冊和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同時,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如何解決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后帶來的網上認證和法律效力等問題也需要考慮。從長遠來看,必須制定相關的稅收法則,明確網絡交易的性質、計稅依據、征稅對象等。在鼓勵新技術發展的同時,防止稅收流失。
4.加快稅務機關的信息化建設,建立電子稅務,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所謂電子稅務,就是把稅務機關的各項職能搬到網上,實現網上辦公、網上征管、網上稽查、網上服務、網上專用發票認證等。它首先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在公眾信息網上建立自己的站點,提供稅務機關信息資源和有關的應用項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稅務網站與辦公自動化聯通,與稅務機關各部門的職能緊密結合,把稅務機關的站點變成為民服務的窗口。“”版權所有
5.圍繞銀行資金結算這一關鍵環節展開稅務稽查。目前,通過網上銀行,大額、實時、跨國資金結算還未實現,電子貨幣還未推行(即使實行電子貨幣,也需要一個將初始金額裝入系統的金融中間人),電子商務法律不健全,電子票據的法律效力還未確立。因此,付款手段不可能發生根本變化。
一、納稅綺劃平臺的構建原則
納稅籌劃平臺是企業理財過程中稅務籌劃的基礎和操作空間。目前常用的有價格平臺、優惠平臺、漏洞平臺、彈性平臺和規避平臺。要成功構建納稅籌劃平臺。必須有一定的環境條件和科學的籌劃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則:
1.政策主導
納稅籌劃是對稅收政策的積極利用因此開展納稅籌劃必須以政策為導向由稅收政策主導稅收的籌劃活動。離開稅收政策談納稅籌劃只是一種空談不顧稅收政策導向開展納稅籌劃必定一事無成。試想面對高污染、高能耗、長線產業、夕陽產業、換代產品以及其他稅收上實行限制政策的產業、產品稅收籌劃又能有多少作為,
2.合法有效
納稅籌劃作為一種節稅行為其存在的基礎是應當合法至少不違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公然的違法偷稅行為比較容易辨別,而對稅法已有反避稅規定的避稅行為應視同偷稅處理則認識不清因此開展納稅籌劃必須正確認識并劃清與違法的界限堅持合法籌劃防止違法籌劃。同時開展納稅籌劃要貫徹成本、效益原則以最小的籌劃成本獲得最大的稅收效益。在稅收利益上既要考慮節稅帶來的直接效益也要考慮減少或免除處罰帶來的間接利益:既要考慮納稅籌劃的直接成本也要考慮納稅籌劃方案比較選擇中的機會成本。
3.切實可行
由于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加之稅收政策和稅收籌劃的主客觀條件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在納稅籌劃方面找不到萬能、現成的通用方案每個企業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地設計具體的籌劃方案開展有的放矢的納稅籌劃活動在設計籌劃方案時應注意科學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權衡
決定現代企業整體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稅收利益雖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利益,但不是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因此開展納稅籌劃應服從企業的整體利益不能為籌劃而籌劃而應從企業的社會形象、發展戰略、預期效果、成功機率等方面綜合考慮、全面權衡。
二、納稅籌劃平臺的運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納稅籌劃始終貫穿于財務決策及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在企業籌資、投資、經營、收益分配和財務核算等過程中正確運用納稅籌劃平臺。科學地進行納稅籌劃以期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1價格平臺的運用
價格平臺的核心內容是轉讓定價轉讓定價方法主要是通過關聯企業不合營業常規的交易形式進行納稅籌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及買賣雙方均有權力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所生產和經營產品的價格標準只要買賣雙方是自愿的別人就無權干涉這是一種合法行為。關聯企業之間進行轉讓定價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利用商品交易的籌劃。關聯企業間商品交易采取壓低定價或抬高定價的策略轉移利潤或收入以實現從整體上減輕稅收負擔。如有些實行高稅率增值稅的企業。在向低稅率的關聯企業銷售產品時,有意壓低產品的售價,將利潤轉移到關聯企業。(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籌劃。通過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購銷價格進而影響產品成本來實現納稅籌劃。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價供應零部件產品或由子公司高價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來降低子公司的產品成本使其獲得較高的利潤。(3)利用提供勞務的籌劃。通過高作價或低作價甚至不作價的方式收取勞務費用。從而使關聯企業之間的利潤根據需要進行轉移和納稅籌劃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轉移最終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4)利用無形資產的籌劃。通過無形資產特許使用費轉讓定價以此調節其利潤追求稅收負擔最小化有些企業將本企業的生產配方、生產工藝技術、商標或特許權無償或低價提供給一些關聯企業,其報酬不通過技術轉讓收入核算,而是從對方的企業留利中獲取好處。(5)利用租賃業務的籌劃。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來轉移利潤、利用機器設備先賣后租用、利用不同國家不同的折舊政策等而進行納稅籌劃
價格平臺作為各種籌劃平臺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發展前景,但納稅人在利用價格平臺進行納稅籌劃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運用價格平臺進行納稅籌劃在一般的情況下應該設立一些輔助的機構或公司并進行必要的安排這種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費用的,在納稅人生產經營還不具備一定規模時籌劃所能產生的效益不一定會很大。二是價格的波動應在一定的范圍內。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如果納稅人確定的價格明顯不合理。稅務機關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一般而言。稅務機關調整的價格比正常價格略高一點也就是說,如果納稅人不幸被調整不僅沒有籌劃效益,還會有一定的損失,而且還包括進行籌劃所花費的成本。三是納稅人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全方位、系統的籌劃安排。為了避免運用一種方法效果不太明顯以及價格波動太大的弊端,納稅人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籌劃。這樣。每種方法轉移一部分利潤。運用的次數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達到滿意的經濟效果。
2.優惠平臺的運用
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是伴隨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出臺而產生的,符合國家稅法的制定意圖,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引導。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籌劃法。即給予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或個人以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國家對某些生產性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地改變生產經營范圍,使自己符合優惠條件。從而獲得稅收上的好處。(2)臨界點籌劃法。一是價格和產量的數值確定在什么位置以尋找最佳節稅臨界點,使企業獲利最大;二是企業和個人所得稅都有一個臨界點問題,這個臨界點可用來作為是否轉移的參考依據。(3)人的流動籌劃法。包括個人改變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變其居所兩個方面的籌劃。納稅人可以根據自己企業的需要,或者選擇在優惠地區注冊或干脆將現在不太景氣的生產轉移到優惠地區,以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4)掛靠籌劃法。指企業或個人原本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待遇但經過一定的策劃通過掛靠在某些能享受優惠待遇的企業或產業、行業。使自己也能符合優惠條件。如本來不是科研單位或科研所需要的進口儀器設備。通過和某些科研機構聯合。披上科研機構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業享受減免稅。
只要有稅收優惠政策,就有納稅人對其進行利用。在利用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盡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獲取稅收優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卻因為不知道而錯失良機。(2)充分利用有條件的應盡量利用,沒有條件或某些條件不符合的,要創造條件利用。(3)應盡量保持和稅務機關的關系。爭取稅務機關的承認。再好的方案。沒有稅務機關的批準。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利益。
3.漏洞平臺的運用
漏洞平臺是以漏洞的存在為基礎現階段。我國稅法中存在著許多矛盾或空白之處:(1)機構設置與配合以及稅收地域管轄是相對漏洞較多的領域。如我國營業稅屬于地方稅種。增值稅屬于共享稅,由國家稅務系統進行征收,但地方稅務系統往往捷足先登,將納稅人定格為營業稅納稅人,這是一個稅收結構設置與配合上的空白。(2)機構所在地的判定標準是依注冊地、還是管理中心或經營地存在不確定的地方。(3)稅法總綱雖有規定,但沒有規定具體操作辦法,如電子商務的研究近幾年剛興起。這方面的稅收問題是個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這些空白,大規模地發展網上電子交易,從而省去大量稅款。
利用漏洞平臺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需要精通財務與稅務的專業化財會人才。只有專業化人員才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稅法而利用其漏洞進行籌劃。二是具有一定的納稅操作經驗。只依據稅法而不考慮征管方面的具體措施,只能是紙上談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會太高。三是要嚴格的財會紀律和保密措施。沒有嚴格財會紀律便沒有嚴肅的財會秩序,混亂的財務狀況顯然無法作為籌劃的實際參考。另外又因為利用稅法漏洞和空白一樣具有隱蔽性,一次公開的利用往往會導致以后利用途徑被堵死。四是同樣要進行風險—收益的分析。
4彈性平臺的運用
有稅收,便少不了稅率;有稅率,便難以避免稅率幅度的存在。彈性平臺籌劃主要集中在資源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等稅種上。在資源稅的彈性平臺籌劃中。籌劃客體主要是各類礦產資源。由于稅額因礦產資源的優惠懸殊而跨度巨大。這就為利用稅額幅度進行籌劃提供了可能和空間。如原油稅額為每噸8元一30元,黑色金屬原礦竟然達到了每噸2元一30元,有色金屬原礦更達到了每噸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納稅人想辦法在跨度允許的范圍內尋找最低切入點。
在運用彈性平臺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彈性平臺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慮到征稅方,因為彈性平臺的籌劃要達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點。實現稅率低,稅負輕、優惠多懲罰小,損失相對較少的目的。
5規避平臺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