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1:2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的技術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 審計 數據接口
1、網絡審計的定義及研究對象
1.1、網絡審計的定義及特點
網絡屬于近些年來我國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下的產物,審計工作人員通過利用相關的審計軟件,以及各地區審計部門的各項硬件設施等,依據專門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方法,通過人對計算機的融合,對各審計機關匯總上傳的相關審計數據進行審核,這些數據主要是指網絡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項電子商務等活動產生的數據。詳細的來說,主要是指相關部門對被審計單位部門所設置的網絡會計系統的開發以及具體運行進行審計,檢查其是否具有合理性、邏輯性以及有效性,同時對其產生的數據及相關信息進行細致審查,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
網絡審計是從傳統審計中發展而來的,但是網絡審計更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更加便捷迅速:
(1)審計的實時性和動態性。在網絡審計模式下,審計可以隨時在線進行,直接調閱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從而使得整個審計流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從以往的對某個時期的數據進行審計,變為實時監督審計,對電腦軟件的應用使審計效率也大大的提高。
(2)網絡審計的高效性。網絡審計主要是借助于發達的信息技術,從而實現遠程審計,在審計之前首先要得到被審計部門和單位的允許,從而通過網絡進入對方系統對相關數據進行檢查和跟蹤,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計算分析出對方確切的會計數據,使得信息更加準確。整個操作流程不需要空間上的移動便可以完成,使得整個工作效率更高且審計成本大大降低。
(3)其他特點。網絡審計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實時性,在經過被審計單位允許的前提下,審計機關可以隨時進入對方的會計系統,隨時查看對方的相關數據,這樣便有效防止了相關人員的特意造假、掩飾,所以說這樣的審計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極大的提高了審計的質量,保證了審計的合規、合理。
1.2、網絡審計的研究對象
眾所周知,在傳統審計中所要做的就是對審計對象某個時期內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并在審計過程中鑒定對方所做的報告是否真實、公正的顯示了對方在這段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同時還要審計對方的會計工作是否是按照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執行,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必須進行查處。可是,對于脫胎于傳統審計的網絡審計來說,其主要的作用不僅在于查漏防弊,還要審查被審計單位的系統是否運行完善。
我們都知道,在經過允許之后審計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進入對方的會計系統來進行監控,這主要表現在:通過使用專門的審計軟件來分析和核查對方的數據信息,同時還能夠向被審計單位所合作的銀行、客戶等進行電子函證。另外審計過程中復制對方系統中的相關文件所做的底稿有可能出現差錯,這種差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由于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所造成的數據錯誤,例如漏記、造假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會計人員的業務操作時準確的,但是由于財務系統存在著安全漏洞、錯誤代碼、惡意程序等使得在運行中產生了錯誤的結果。所以基于第二種情況的考慮,在審計單位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不但要對其數據進行審計和考核,也要詳細的檢查對方的財務軟件系統:(1)首先,要對對方單位的整個的計算機硬件系統進行審查,這主要包括各部件之間是否能夠有效的兼容,信息通道是否流暢等。(2)其次,要對對方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審查,查看系統運行是否穩定,整個財務系統的各項功能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有漏洞等。
2、網絡審計的步驟方法
2.1、計劃階段
審計是具有全程性的,從對方項目的開始,一直到項目結束都屬于審計的范圍。對于網絡審計來說,由于它主要是依靠電子網絡技術進行的遠程審計,所以對于網絡審計的計劃階段相比于傳統審計也是具有著區別的。
和傳統審計一樣,網絡審計也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信息、項目內容等方賣弄進行了解和審查,但是相對于傳統審計,網絡審計可以通過網上檢索,對于被審計單位的網絡信息系統、組織架構、功能模塊設計、內部控制情況有個初步了解,此外必須得成立一個網絡審計小組,組員不僅得具有較強的審計知識,還需要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一定的網絡知識,從而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審計設計和說明。
2.2、實施階段
網絡審計的實施階段主要是根據審計計劃的范圍、步驟、方法從而對于被審計單位進行取證、函證等審計手段。主要包括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具體的操作手段包括:
(1)利用互聯網,在取得客戶的授權下查詢并且復制被審計單位的重要的財務信息;通過電子郵件或者訪問客戶的上下游供應商網站的方法,取得客戶往來之間的業務環節。
(2)通過審計軟件,利用抽取的初始數據對于被審計單位的系統處理功能的正確性進行實質性測試;通過對客戶系統軟件開發、系統維修、操作管理、數據保密等方面的檢查來對于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
(3)通過現代化計算機技術,通過數學建模對客戶的業務信息及財務數據進行科學化的量化統計、分析,從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輔助審計決策和結論的形成。
2.3、完成階段
審計人員按照審計程序,在進一步完成審計程序的完成財務報表的審計之后,要根據審計準則分析審計線索,并最終形成公正的審計意見。其中的主要環節包括,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財務報表中的漏洞,提出并調整審計單位的缺陷,收集審計證據,并最終形成審計意見。
3、總結
網絡審計作為脫胎于傳統審計的一種新型審計方法,是未來審計舞臺上的主流,它基于互聯網對于被審計單位的運程審計不僅節約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審計的效率,并且由傳統審計的事后審計提升到了事前、事中審計,實時性和動態性是其主要的新興特點,使審計人員能夠充分的發揮其監督職能,以監督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從而有效的防止腐敗現象的出現,并確保審計結果的真實性。
但是,網絡審計作為借助計算機、互聯網進行的遠程審計,其面臨的問題也是比比皆是。例如:網絡的安全性、審計線索的電磁化、被審計單位財務系統的可靠性審計、網絡審計系統的數據接口等問題。所以如何解決網絡審計現階段面臨的技術上的缺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就筆者認為,網絡審計技術方法分為兩大塊,一塊是相較于傳統審計,網絡審計流程中涉及的審計線索的取證、對對方財務軟件的符合性測試等新型的技術方法;另一塊是為了保證網絡審計的順暢進行,其需要的一些傳輸數據途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數據采集后的分析技術方法,例如,其網絡安全性保障措施,使數據順利連接的數據接口和會計標準化接口的技術設計等等,所以為了使得網絡審計能夠向預計那樣充分發揮其優勢,我們不僅僅需要完善其審計流程的新型技術方法和其取證的技術手法,還要加強其數據傳輸和分析相關技術方法,保障審計流程的順利的實施,從而保障了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段金華.2008淺析網絡審計―電子商務時代審計的新發展,經濟與管理,第1期. P 65-68.
[2]戴路.2006基于電子商務下網絡審計的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3]傅元略.2002注冊會計師常用的三種網絡審計方法,第7 期.P52-55.
審計抽樣技術是對數據進行處理過程中一項比較實用的技術,它主要包括審計統計抽樣技術和審計非統計抽樣技術。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的區別的,主要體現在:統計抽樣是依靠數學模型來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工作的,而非統計抽樣是依靠審計人員的自身工作經驗來判斷的。因此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很明顯的顯示出來。這也就意味著。統計抽樣在樣品的選取、結果的測算和誤差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理論性依據,可以處理數據的結果相對來說可信度也是比較高的,而非統計抽樣由于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進行必要的判斷,因此誤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二、審計統計抽樣技術的工作流程分析
1計劃過程
審計統計抽樣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是需要按照特定的流程進行的。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對相關的審計統計抽樣工作進行計劃。一項工作在開展之前都是需要進行一定的計劃工作的,審計統計抽樣工作也不例外,它的計劃工作主要是確定此次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的目標、對象、方式等。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的計劃過程對接下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樣本選取過程
樣本選取過程是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第二步需要完成的工作。在進行審計統計抽樣工作樣本選取的過程中,選取的樣本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是樣本應該具有隨機性。樣本的選取應該是隨機的,而不是人為的進行一些樣本的選取。如果人為的選取一些樣本,那么對審計的結果是具有一定的影響的;其次是在進行樣本的選取過程中,要保證總體中的每一個樣本被選中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如果刻意的去增加一些樣本選取的概率,那么會對審計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3樣本審核過程
接下來就是樣本的審核過程。樣本的審核工作是審計統計抽樣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樣本的審核工作主要是對已經選定的樣本進行相關的審核與考察。確定所選擇的樣本是否在研究的范圍內、是否符合此次研究的內容等??梢哉f樣本審核工作是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的一個安保過程,有效的保障了審計統計抽樣工作結果的準確性。
4評估過程
評估工作是審計統計抽樣的最后一個)工作。主要是對選定的樣本進行必要的研究、分析與總結工作。通過對選定樣本的研究Ⅲ,從而得出此次研究的結論是否具有有效性。
五、審計變量抽樣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抽樣時運用的前提條件一是被抽查的總體必須是特定的同質總體,如在進行應收賬款審計時,不能包括應收賬戶余額為負的賬戶,應收余額為負的賬戶應在預收賬款里反映。另一個是要按照隨機的原則,保證審計總體中每個項目被選中的機會是均等的。2注意剔除重要項目在審計時,一定要遵循重要性原則,對重要的項目,包括金額和性質重要的一定要重點審查或100%審查,以便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質量。3在審計抽樣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抽樣過程中抽哪些,抽多少,在確定審計重要性的基礎上,要結合審計人員的經驗判斷,把二者結合起來,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4在進行抽樣時,還要注意抽樣風險對審計結果的影響與抽樣相關的因素造成的不確定性稱為抽樣風險。在進行變量抽樣時,應關注信賴不足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所以,對抽樣結果注冊會計師還應結合在審計過程中獲得的其他相關審計證據綜合得出結論。
[關鍵詞] 審計技術;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 F239.1[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0194(2006)01-0042-03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審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審計期望值的無限高和審計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審計風險的無限高與審計技術的有限性,已經成為當今審計界面臨的兩大突出難題。盡管審計技術與方法本身無法彌補社會期望與審計能力之間的差距,但合理的現代審計技術,就能用最合理的資源投入,給出最合理的審計結論,承受最低的審計風險。
審計技術與方法是審計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審計技術與方法,已成為審計理論中最活躍、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引發審計界越來越多興趣的跟進。,利用機輔助審計技術、數學和統計學技術以及比較流行的分析性復核技術,在國際審計界已經成為通用技術,如果我國審計人員能夠充分地和借鑒,必將以較低的成本,迅速提高我國審計的技術水平。多年來,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對審計干部開展了持續性的信息化知識培訓,但我國審計人員所具備的技能與現代審計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并且隨著審計環境、審計對象的變化而加劇。本文對我國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與現代審計技術發展的適應性問題進行分析,針對現階段國家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一、現代審計對審計職業信息化的要求
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為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分析能力及審計判斷質量提供了可能,但要制定一個對審計職業具有導向性的培訓方案,必須對當前審計技術的變化以及被審對象的變化有一個清楚地認識。
(一)現代審計需要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引進審計分析手段
傳統的審計核對方法,是以佐證資料為參照系,與審查資料相互映照,借以發現審查資料的錯訛,因此,計算機審計的原始需求起源于審計的局部業務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比如,審計信息的查詢、核對、抽樣、文檔制作、計劃管理。然而,在很多情況下,無法證實佐證資料的真實性和正確性,特別當被審對象規模龐大,關系復雜時,傳統的審計方法存在著許多難題,結果并不理想?,F代審計的重心趨向于經營導向的風險分析,關注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未指明聯系,對經營業務本身進行審計,這要求審計人員從被審單位財務數字的奇異性、賬戶之間的奇異性,以及時間、地點、人員的奇異性,結合具體的業務內容來發現問題,許多審計活動都是近年來引入的,并且超越了傳統的審計工作。如果說在以往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依靠個人已有的經驗、知識、技能來對審計項目進行試探、分析和斷定便能完成任務的話,那么,在如今社會對審計期望無限高的形勢下,傳統的判斷過程和方法將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在審計資源既定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在信息技術平臺上應用現代審計分析技術。
(二)被審系統財務業務一體化要求審計人員具有確認、發現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目前,我國正在逐步提倡、實行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記錄和報告財務信息的系統變得功能繁多,所產生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也日益豐富,這為應用現代審計技術提供了信息基礎,同時也給審計帶來一些新的問題:⑴被審系統的功能、單據的入出方式和地點發生了變化,比如許多資料直接由資料產生處的人員來鍵入;⑵被審企業的業務、財務基礎管理工作和單證流轉程序發生變化,比如信息會在交易完成后自動入賬,同時進入相關分類賬,并自動產生報表,且許多資料直接從系統中即時存取;⑶機內儲存的信息迅速增加,比如除財務信息以外,還儲存有非財務、企業內部、外部的相關信息。這些都要求審計人員熟悉被審系統的處理流程和控制過程,并具有確認和發現信息的能力、信息選擇和簡化的能力、對信息分析和分類并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三)審計判斷的復雜性要求審計技術與方法的智能化
會計舞弊行為是一類帶有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問題,產生舞弊的因素復雜,種類繁多,很難科學地計算和評估,這就需要有新的技術來“智能地”和“自動地”分析原始數據。智能化強調的是將經驗、科學推導和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結合起來,指導審計人員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在審計過程中,數學、統計學的分析結果,都不能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因為在其利用的數學公式中,仍然有許多變量需要審計人員主觀確定。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審計機構,傾向于在審計軟件中為審計人員的決策提供。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審計機構不惜花巨資,邀請審計領域的專家,分析在各種情況下常見的審計策略或方法以及對不同審計結果的判斷標準,以減少主觀思維對審計人員的,支持審計人員的判斷過程的客觀性。
二、我國現階段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存在的問題
我國政府審計在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培養了大批基礎應用人才,在較大范圍內實現了傳統的審計作業流程在計算機中的轉移,提高了審計的實時性和效率。筆者認為,在現代審計技術應用被廣泛提倡的形勢下,我國審計職業信息化至少存在以下問題,有待于創新和改善。
(一)信息技術環境中現有審計方法的創新問題
目前,我國計算機審計在對被審財務數據的獲取、轉換、檢索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使各種錯賬檢查方法的運用更加簡捷而高效,在大量減少查賬工作量的同時加速了審計判斷的過程,但不足之處在于,對已獲得的數據如何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探討不夠。如果現階段過多的搜集此類案例,并在培訓中占據主要位置,將會降低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的導向性,也不利我國審計基礎理論的深化。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相關專業課程中,現代審計風險的識別、數理統計方法在分析性復核中的應用、支持審計判斷的專家系統等知識一直未納入審計主流教材,需要在審計職業后續教育中予以彌補。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的目的之一,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探討對現有的審計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創新。
(二)現代審計技術應用與信息技術實現的融合問題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對審計人員而言,明白一種分析方法的意義比知曉其計算過程更為重要。因此,培訓內容要涉及技術實現的原理和操作兩個知識點,例如,現代審計技術方法主要涉及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審計風險評估、審計抽樣、分析性復核等,計算機軟件使上述方法的實現過程相當簡易,難點在于對合適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尤其是,審計分析適用的場合往往是一些多變量大樣本的情形。目前,獨立變量的選擇仍主要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直觀判斷以及數據的可獲取情況,并借助計算機進行反復試探、比較訓練。但在我國審計技術與方法類培訓課程中,鮮見各種審計技術方法在計算機中的應用過程,而在審計信息化類培訓課程中,主要涉及審計平臺的建設、建設、數據庫技術以及審計軟件的開發和應用,缺少貫穿課程始終的審計分析案例的支持,形成現代審計技術應用與信息技術應用兩張皮的課程體系。顯然,這不利于那些富有執業經驗的審計人員靈活借用信息技術來分析問題,也不利于審計新人在實務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信息技術優勢。
(三)培訓中受訓人員的參與
要確保開設課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培訓機構不僅要了解我國傳統審計職業實現信息化的問題和難點,也要了解審計實現信息化的問題和難點,其課程必須經常更新制作,使其具有性。尤其是,審計信息化培訓的對象層次較高,專業性強,開展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的門檻比普通意義的以技能訓練為主的信息技術培訓要高得多,這些都對培訓機構自身的實力提出了挑戰。實際上,在審計職業后續中,受訓人員的學歷、閱歷都不同,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審計人員和擅長信息技術的審計新人,他們知識的結合點就是豐富培訓資源的重要源泉,但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技巧、經驗和心得沒有在培訓班中得到交流和分享。
(四)培訓效果評價問題
培訓效果的評價是教育培訓體系的最后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一般來說,只要是職業培訓,就存在一個分級的評估體系:一級評估主要關注學員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反應;二級評估主要通過考核檢查學員所學的知識;三級評估主要衡量學員工作表現的變化;四級評估則是衡量培訓是否有助于工作業績的提高。目前,我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搞審計信息化系統建設、人才建設,但信息技術環境中現代審計技術的快速和我國審計職業傳統審計方式的慣性勢力形成鮮明對比,這突顯出我國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重教學、輕效果評價,對培訓轉化率低的現象關注不夠。如果受訓人員不能做到學以致用,那么,對每個參加培訓的人都是一種浪費。
三、思考或建議
審計培訓機構應在發現、支持和參與審計職業變化方面發揮領導作用,既把審計業務信息化作為培訓目標,也把追求審計業務信息化的最佳效果作為培訓目標。現行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的設計與我國審計的需求、現狀是相吻合的,但從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及我國審計的發展需求來看,目前主要任務一是應考慮目前現代審計技術的應用水平,將一些實踐證明能有效控制審計風險的知識和方法與信息技術實現過程緊密結合;二是和歸納那些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審計人員長期以來積累的審計經驗和技巧,在機上以案例的形式給受訓人員親臨其境的感受,三是要依靠各級審計機關切實保證培訓效果的落實與反饋,并在培訓的方式上積極探索創新。
(一)結合通用軟件包剖析現代審計技術,增進實務需求
現代審計分析方法是傳統審計方法的拓展,往往需要相應軟件的支持才能實施。我國審計軟件種類少,分析功能不足,加上審計人員工作慣性的,導致審計實務對現代審計分析方法應用的需求不足,這反過來又制約了審計軟件的發展。在現有條件下,可以借助其他軟件剖析分析審計技術,以增進需求。例如,回歸分析方法是處理多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數學方法,在合規性審計中,可利用回歸分析方法計算活動中某審查量的值,用此理論值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從而為審查工作提供線索、把握審計重點,并為評價審計工作質量提供依據,該審計分析技術利用表格或統計軟件包即可實施。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計算機系統介紹審計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僅解答了審計實際問題,還能大大提高受訓人員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求這些方法和原理的欲望。
(二)有組織的搜集專家經驗,嘗試專家系統分析法
專家系統法,是對審計人員不可量化的經驗進行轉化的一種較好的方法,通過此種方法,可以對數據庫里存放的過去多年的審計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匯集有經驗的審計人員的知識,提取有關規則,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審計預測分析。由于專家經驗的搜集是一個耗時的過程,因此,基于專家系統的輔助審計軟件開發周期長、開發費用昂貴,在我國遠未廣泛使用,同樣也顯示出需求的明顯不足。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基于專家系統的各種系統都在不斷地普及和發展,審計人員利用專家系統完成審計證據收集和分析的遠景可以期待。目前要推動這一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首先需要有組織的搜集、整理、優化審計專家的經驗,并形成數據庫;其次,在審計職業信息化培訓課程中做一份專家系統知識的普及工作,可以引導審計人員在平時工作中對審計經驗的關注和搜集,啟發他們對新技術的應用熱情。
(三)跟蹤關注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的發展
目前,企業組織結構及經營活動方式日趨復雜,一些企業管理層出于籌資和業績考慮進行舞弊的動機仍然存在,應該看到某些被審單位的舞弊水平在不斷提高,其手段從簡單的違紀違規轉向了有預謀、有組織的技術造假;從單純的賬簿造假轉向了從傳票到報表的全面資料造假,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的應用不僅加速了這一造假過程,也使造假行為更隱蔽。培訓課程應指導審計人員利用被審系統提供的信息和手段為己所用,例如,利用被審系統將傳統的財務處理同發生財務的事務相結合的特點,在查核被審單位財務的資金現狀的同時,追索資金的來龍去脈;利用被審系統提供的同業務伙伴之間的數據交換功能,把握被審單位所處的行業特征,從而識別企業的內外經營環境,企業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全面而廣泛地評價企業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
1 火電廠能源審計技術和方法
在實踐中,各類學科都在發展自己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適合于本學科的認識和研究方法體系。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也需要建立系統完整的評價指標和研究方法體系。根據《熱力發電廠》和《審計學》的原理,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可以描述為: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是依據國家有關的節能法規和標準,應用熱力發電廠原理和審計學方法,對火力發電廠的能源轉換和利用的物理過程、財務過程和管理過程的合理性、合規性、經濟性和潛力進行調查、分析和評價,屬于技術性專項審計。
從傳統審計學角度,審計方法是實施審計工作的模式、程序、手續、措施和手段的總和,涵蓋了審計管理方法、審計取證方法和取證的技術手段。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在審計分類上屬于企業內部審計,在審計性質上屬于技術審計的范疇,是傳統審計科學的工程化,見圖1。
研究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的方法論體系必須注重能源審計的實務和操作性。在火電廠能源審計的實務工作中,從火力發電廠的能源轉換和利用的物理過程、財務過程和管理過程3個方面切入,可以把火電廠能源審計方法具體分為:考察物理過程,依托熱量法、作功能力法等以技術為基礎的熱力學方法;考察財務過程,依托以賬戶為基礎的會計系統的審閱法、核對法等會計學方法;考察管理過程,依托以制度為基礎的內部控制檢查法、對比法等管理學方法。
2 火電廠能源審計程序及內容
2.1 火電廠能源審計程序
審計學認為,審計程序是確定審計方法的前提,是使審計工作能夠按照科學合理的軌跡有序運轉的保證。只有先確定出科學、合理和規范的程序,審計人員才能選定適用的審計方法,高效地實施審計和實現審計目標。不同類型的審計有不同的審計程序。研究審計程序需要解決3個問題:審計程序的一般規律、影響審計程序制定的制約因素和不同類型審計程序的特點?;鹆Πl電廠能源審計主要運用審計學中關于行業審計與專項審計的基礎審計理?;鹆Πl電廠能源審計主要運用審計學中關于行業審計與專項審計的基礎審計理論,對火力發電廠能源轉換和利用的專門事項開展節能分析工作。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根據審計目標不同,可分為初步能源審計、重點能源審計和詳細能源審計3類;根據審計實施主體不同,分為實施基本項的企業內部能源審計、實施規定項的社會(行業)能源審計、實施選擇項的政府能源審計3級。綜合有關能源審計的研究成果,雖然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有不同類型和分級要求,相應的審計程序會有差異,但也有共同的步驟,可以歸納為l2個環節,詳見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程序,如圖2所示。
2.2 火電廠能源審計內容
針對上文所述,火電廠能源審計關注的是火力發電廠能源轉換以及利用的物理過程、財務過程和管理過程的合理性、合規性、經濟性和潛力等目標,應用熱力發電廠、審計學等原理分析其合理性;根據與節能減排相關的法律規定、政府監管機構制定的監管規則、行業標準化中心制定的行業導則以及各大發電集團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等考察其合規性;評價其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成果帶來的經濟性;分析存在于企業內部不容易發現或發覺的能力,挖掘其潛力,構成火電廠能源審計實務的核心內容?;痣姀S能源審計實務具體包括:
(1)立項。包括確定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任務;擬定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工作計劃;成員組成和分工;必需的設備與儀器等技術條件。
(2)數據采集。確定火力發電廠原則性熱力系統及測點;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方框圖、能流圖的計算及其數據采集;查閱能源數據臺賬、主要參數報表和有關數據信息。
(3)調查測試。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調查大綱;火力發電廠的用能概況、能源管理現狀;必要的能源檢測以及確定重點等。
(4)能量平衡計算。火力發電廠的能源計量及統計狀況;火力發電廠能源消費指標(如供電煤耗率、水耗率等)計算分析;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和分析。
(5)能源物理過程分析。鍋爐熱力系統、管道熱力系統、汽輪發電機組熱力系統和輔助生產系統的能量平衡分析;主要設備或系統的運行經濟性分析。
(6)能源財務過程分析。火力發電廠能源成本指標計算分析;火力發電廠電、熱產品財務成本指標分析;火力發電廠能源消耗、價格、成本數據核定,以及小機組發電量指標交易補償的節能量等。
(7)能源管理過程分析。按國家或行業標準檢查能源管理、計量、統計等的合規性。通過火電力發廠節能潛力的計算分析,與國內外同類型電廠的先進水平作對比,改進能源管理,完善內部控制,提高技術維護水平,健全管理制度。
(8)能源審計報告。提出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是本項工作的標志性成果,要按照規定格式編寫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主要內容有能源審計概況、依據、結論、決定、從管理和技術途徑提出建議以及必要的附件說明。
(9)制定整改措施。根據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10)無/低成本項目。通過能源審計,可以確定的無成本/低成本節能技術項目優先實施,有的應該即知即改。
(11)重大項目?;鹆Πl電廠重大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是節能的根本措施,要進行可行性分析、環評分析以及提出進度表等。
(12)能源審計回訪。為保證能源審計效果,檢查和回訪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的落實情況是必要的,可以參照后續審計的準則進行?;鹆Πl電廠能源審計工作的質量取決于能源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根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3年6月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4號關于審計工作底稿的定義,能源審計工作底稿應該是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工作記錄,是聯系審計證據和審計結論的橋梁?;鹆Πl電廠能源審計底稿類似于節能減排專項工作的熱力計算書、調研分析報告、熱力測試報告等,是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工作報告的基礎。
3 火電廠能源審計報告體系
一般審計方法是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根據所確定的審計目標和可支配的審計資源,針對具體的審計事項取得具有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依據審計證據去證實審計事項與審計依據的相符程度,就審計事項的性質作出審計結論,并將審計結果傳達給企業?;痣姀S能源審計是針對火力發電廠生產過程的經濟運行水平、能源管理現狀以及節能潛力分析所開展的專門檢查和評價。根據火電廠能源審計任務,運用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獲取在火電廠能源審計規定期限內相關的技術數據、文本文件,或進行必要的檢測,可以通過“三圖三表一報告”技術分析體系,實現火電廠能源審計目標?!叭龍D三表一報告”是開展火電廠能源審計的簡捷評價方法和實現途徑。具體為,繪制火力發電廠熱力系統圖、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方框圖、火力發電廠能流圖;編制火力發電廠能源統計表、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表、火力發電廠能源財務分析表以及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
(1)火力發電廠熱力系統圖是熱力發電廠實現熱功轉換熱力部分的工藝過程圖,有原則性和全面性之分?;痣姀S能源審計以全廠原則性熱力系統圖為基礎,相應的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方框圖為依據,完成火力發電廠能源統計表、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表以及火力發電廠能源財務分析表的編制,計算并繪制火力發電廠能流圖,最終完成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
(2)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方框圖。清晰、簡明地表示火力發電廠生產過程,繪制熱平衡、電平衡、水平衡方框圖,或能源審計期限內的能源平衡網絡圖。
(3)火力發電廠能流圖。根據熱力發電廠原理,通過計算,繪制出與動力循環能量轉換、傳遞和利用物理過程一致的火力發電廠熱流圖和質流圖。
(4)火力發電廠能源統計表。能源統計是開展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的基礎性工作,按照統計學原理,圍繞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任務,設計統計指標體系,按能耗分類采集數據,確定能量單位及其換算方法,編制火力發電廠能源統計表。
(5)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表。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是以火力發電廠為對象,研究各類設備的能源收入與支出平衡、消耗與利用以及損失的數量平衡,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依據DL/T606《火力發電廠能量平衡導則》的規定設計表格,進行熱平衡、電平衡、水平衡計算與分析,計算技術經濟指標,編制能量平衡表。
(6)火力發電廠能源財務分析表。根據會計學原理,火力發電廠能源財務分析是關于火力發電廠能源管理、電量和熱量交易及其資金流的收支平衡和計算的事務。設計的能源財務分析表要包含購入能源消耗(實物)費用、產值能耗及能源成本分析、企業自用能源費用、能源單價以企業平均結算價計算等內容。
(7)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報告?;鹆Πl電廠能源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有,火電企業能源管理、能源統計的體系和制度;火電企業節能管理與技術措施;能源利用效果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節能潛力分析,節能技術改造的財務分析和合理化建議等。火力發電廠能源審計,要盡可能利用電力企業已有的相關數字化技術平臺實現計算機能源審計。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6-0216-01
會計電算化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將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具體應用到會計業務處理工作中的會計信息系統。通俗的說會計電算化就是應用計算機設備和配套的軟件替代手工完成會計工作的過程。企業會計電算化的普遍開展,對審計工作的審計線索、審計內容、審計標準和準則、審計技術及審計人員等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如何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對傳統的審計方式進行改造,是國內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內容卻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
電算化審計的內容和難度加大:由于軟件行業的發展,會計軟件也朝著復雜化、專業化發展,其功能越來越多,結構也日趨復雜。但是,目前我國的軟件公司在開發財務軟件時,僅考慮到企業會計核算的需要,極少兼顧到電算化審計的要求,故當審計人員對公司進行財務審計時,往往發現缺少數據接口,也不能進行數據轉換,很多本應由計算機完成的工作,現不得不人工完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審計人員的負擔,也會產生不應有的差錯。
審計人員需要對財務軟件進行審查:因財務軟件是根據相關數據自動生成報表,故一旦公司財務軟件受到攻擊,無論是無意還是有意,均可能產生相關漏洞,這就為某些不法之徒侵占公司財產提供了便利。這樣的情況就要求審計人員需要對公司的財務軟件進行細致的審查,以檢查其是否被惡意程序修改,產生的數據是否真實、合法、安全、有效。
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標準和準則的影響:審計對象、審計線索、審計內容、審計技術等是審計的相關要素,如今會計的工作方法發生了改變,由手工記賬向會計電算化發展,故審計的相關要素也發生了更改,其舊有的與手工記賬相對應的審計標準和審計準則也不適用了,勢必需要一套新的審計標準和準則,能與現有的會計環境相對應。盡管目前已有部分關于電算化審計的準則和標準出臺,但與實際需要相比,還遠遠不夠,因此國家需要加快制定與會計電算化相應的審計準則和方法。
2 會計電算化審計面臨的問題
我國電算化審計軟件還不成熟,不完善:由于我國軟件公司在設計會計軟件時未能考慮到審計的需要,沒有設置相應的電算化審計窗口,以致影響了審計工作。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
一是我國的商品化會計軟件向用戶提供的是一個“黑盒系統”,既不提供審計所需數據接口,也不提供系統憑證、賬簿和報表的文件結構及設置,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由人工來完成,光靠軟件很難進行審計取證工作。
二是會計軟件未能預留審計測試通道。審計人員經常要進行穿過測試,在系統不提供審計測試通道的情況下測試數據很難清除,極易破壞客戶的數據文件。電算化審計軟件是審計人員開展具體電算化審計工作的有效工具。
3 我國會計電算化審計的對策分析
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使得會計系統本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電算化系統的審計與對手工賬簿的審計相比,相應在審計內容、方法上也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對購置的會計軟件還是對自行開發的會計軟件,審計內容上都需要對其系統內控進行審計,以及對其電算過程和結果進行審計,審計方法或措施有所不同。
3.1 需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的審計人才
由于會計電算化的日益普及,其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有了相應提高。在手工記賬時代,審計人員只需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及實務知識即可,但在會計電算化時代,由于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引入,需要設計人員掌握一定程度的計算機知識,能分析掌握會計電算化系統。
3.2 審計人員需要在現有的審計基礎上研究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
新的事物的產生必然需要有新的技術和方法。因此需要加強對計算機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的研究,例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測試技術、數據庫或數據文件的審計技術、應用軟件審計技術、系統開發和維護的評價技術等,這些審計技術和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將極大地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效率,加快審計工作的進程,也將對目前各種不同的審計技術和工具進行相應的規范。
3.3 為適應電算化審計,需要采用新的審計方法和手段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與手工記賬相對應的審計方法顯然已不能達到電算化審計的要求,其審計風險也日益顯現,在會計電算化的環境下進行審計,原有的審計線索和審計數據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形勢要求審計人員加快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的應用。同時,對會計電算化的審計范圍也擴大了,電算化審計不僅需要對數據的輸入及輸出的真實性、合法性等進行審計,更需要對會計電算化程序進行檢查,已確定其未受攻擊,計算過程是可靠的。
參考文獻
[1]邱勝利.會計電算化與計算機審計實務[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1.
[2]尹平.審計技巧示范[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3]韋沛文.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4]崔健民.獨立審計準則操作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托馬斯?波特.計算機審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
[6]蔡春,車宣呈,陳孝.現代審計功能拓展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IT審計是一個通過收集和評價審計證據,對信息系統是否能夠保護資產的安全、維護數據的完整、使被審計單位的目標得以有效地實現、使組織的資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斷的過程。
IT審計過程與一般審計過程一樣,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其中,準備階段和報告階段所涉及的技術方法與財務審計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區別不大,而實施階段所涉及的技術方法則具有信息技術的特色。在實施階段,針對被審計的信息系統,審計人員所開展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描述和測試。
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技術方法與手工環境下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相比,相應增加了計算機技術的內容。對IT審計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即手工方法,也包括應用計算機審計的方法。IT審計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對信息系統的了解和描述,包括:面談法、系統文檔審閱法、觀察法、計算機系統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圖形描述法等。應用計算機的方法一般用于對信息系統的控制測試,包括:測試數據法、平行模擬法、在線連續審計技術(通過嵌入審計模塊實現)、綜合測試法、受控處理法和受控再處理法等。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審計方法主要是指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與工具的運用。但不能把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與工具的使用過程與IT審計等同起來。在IT審計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運用大量的手工審計技術。
二、國內IT審計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隨著IT技術在企業業務和管理中的廣泛運用,IT逐漸從傳統的后臺支持而步入前臺,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支撐,企業憑借信息系統的強大功能優勢,完成其業務的自動化,但與此同時,從信息系統安全性、效率性、合規性方面都存在風險,傳統的控制、管理、檢查和審計技術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其次,從應用企業類型來看,目前IT審計主要集中在信息化程度要求較高、生產安全緊密相關的單位。
企業對于IT審計人才的培養也處于初級階段,目前的狀況是懂IT的人才不少,但是這些專業人才往往缺少對企業的業務、審計的相關知識。
基于COBIT的IT綜合審計是目前IT審計界的一個技術新趨勢,COBIT著眼于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的IT資源的審計與評估,通過對IT審計流程的分析解剖,確認IT事件審計風險點、控制目標,從業務效果、效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合規性、可靠性多個維度給出IT審計評價。以COBIT為基礎是IT審計的重要發展方向。
IT審計(IT審計)實施方法簡單概括一下:
1)IT審計總體框架
以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為基礎,并將其與COBIT的IT治理控制框架進行整合,IT審計范圍可包括IT原則、IT架構、IT基礎設施、IT應用、IT投入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
2)制定IT審計方案
IT審計應在行業信息技術特點和監管部門要求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審計過程控制表按照COBIT四個控制領域,即規劃與組織、獲取與實施、交付與支持、監控與評價,進行劃分和完善,形成包含34個高級控制流程、438個詳細控制活動的審計方案和審計指南。
3)IT審計實施
IT審計實施過程按照審計控制域與IT管理職能、IT系統進行交叉,通過現場訪談、問卷調查和IT相關控制測試等不同的方式展開,最終歸納和整理形成了不同專業領域的IT審計底稿。
4)審計報告
重點對IT審計發現的事項進行描述,并被審計方進行確認,以審慎的態度驗證審計發現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在被審計方確認審計發現的基礎上,對所有審計發現進行匯總,出具IT審計報告。
三、針對國內IT審計針對性問題的合理對策
(一)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沒考慮審計的需求
IT審計進入我國較晚,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全面、系統,信息產業更是缺乏對IT審計思想及必要性的認識,使得系統審計職能一直沒有真正進入信息系統工程領域,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在系統的設計、開發環節沒有考慮系統審計的需求,導致目前常規的IT審計方法與技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屢屢碰壁,證據取得困難,程序追蹤困難,審計過程效率低、效果差。
同時有相當一部分信息系統的設計者、開發者認為軟件測試可以取代IT審計。其實,測試只要求功能的實現,而審計需要功能的規范實現,要考慮更多的企業內部控制的需求。另外,系統測試只在軟件開發階段有效,而審計是覆蓋信息系統整個生命周期的,因此,信息系統測試不能代替IT審計。
(二)IT審計人才匱乏
IT審計歸根結底是從傳統財務審計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審計分支,從業人員多數也是從傳統審計轉化而來。但是,IT審計涉及審計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等學科,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領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時具備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四、IT審計對策
(一)深化對IT審計的認識
通過培訓和教育,使有關部門和單位明確IT審計對于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IT審計工作應隨著系統建設的開展而開展,應當落實好涵蓋所有相關信息資源、信息系統聲明周期、信息系統管理維護的全方位的IT審計。
進一步理順和劃清IT審計與計算機審計等相關概念的聯系和區別,以主管部門正式文件的形式規定各自的職責目標、業務范圍、適用準則與技術,為IT審計的研究和實踐打好基礎。
(二)推廣和建設審計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是數據與業務邏輯的集合體,在支持企業內部控制及外部審計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例如,在信息系統中可以設置內部控制審計軌跡保留機制,用來記錄用戶、應用程序及系統的關鍵活動。同樣在信息系統中也可以增加會計記錄隨機抽樣功能,并將抽樣保存于安全數據庫中,這樣就可以有效防范“反記賬”和“反結賬”。
統一財務軟件的數據結構與數據接口,做好信息系統的規范工作,強制要求信息系統提供審計接口,將會計信息系統是否支持標準數據格式、是否具有審計線索保留功能作為評價其質量高低的評價標準。
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推廣和應用時間戳技術、電子簽名技術、XBRL技術對于審計數據的規范共享、提高審計證據的真實性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IT審計人才培養
針對IT審計人才匱乏的現狀,可以多渠道開展IT審計人才培養,彌補人才的不足。
1.鼓勵現有審計人員學習IT審計知識,擴展和充實職業技能,應對IT審計業務的快速增長。他們具備完備的審計專業知識,只要適當地補充與IT審計相關的信息技術,就可勝任IT審計的職業要求。
2.在高校開展IT審計專業人才培養。針對審計專業的學生或者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開展交叉教學,培養復合型人才。
3.鼓勵從業人員、學生參加注冊IT審計師考試。ISACA針對IT審計的職業技能要求,推出了國際注冊IT審計師考試,目前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四個城市設有考點。準備和參加考試不僅可以學習和檢驗專業技能,同時可以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
(四)加緊制定IT審計標準與規范,促進行業規范發展
盡管從技術角度來看,ISACA的標準、指南和程序已經日臻完善和成熟,我國似乎沒有必要發展自己的準則,但是由于我國企業種類繁多,信息化水平地區差異大,許多內外環境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沒有切合國情的準則、程序對IT審計加以指導,則可能影響這項新審計業務的發展。因此,需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追蹤國際慣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IT審計的現實狀況,由主管部門分期相應規章與規范性文件,逐步規范我國的IT審計。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審計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3-0181-02
近年來,存貸利差不斷縮小、不良資產壓力增大,使得商業銀行獲利難度不斷攀升。加之,外資銀行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并以其擁有的豐富的經驗、靈活的機制以及前沿的經營理念,對國內商業銀行構成了嚴峻的挑戰,迫使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之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于是,我國各商業銀行紛紛開展了金融產品創新,種類繁多的金融創新產品席卷了整個中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創新既保證了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和服務的特色性,又使得客戶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利益,但同時也會帶來金融風險。我們應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審計,防范金融風險,保證金融市場健康、高效、穩定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內部審計對自身金融產品創新業務質量難以保證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是一個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機構,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產品種類的日益豐富,商業銀行與信托、保險、基金、證券等機構的交叉合作日益頻繁,給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容和方式帶來了新的改變。金融產品創新擴大了內部審計的范圍,增加了內部審計的復雜性,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無疑增加了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對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審計的難度,在一定時間里,隨著金融創新產品審計工作難度和強度的不斷上升,勢必會降低內審人員對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審計質量,無法發現其存在的潛在金融風險,很可能對商業銀行造成損失。
(二)我國有關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傳統審計工作依賴《審計法》中對傳統業務的指導,然而,《審計法》上的條款已經滯后于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因而審計人員不能依靠現有法律法規對金融產品創新進行有效地審計。其他法律法規同樣不能適應我國金融環境變化,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如《商業銀行法》中對銀行業務范圍的約束多集中在傳統存貸業務范圍內,不利于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更不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審計人員水平不足,審計方法、技術落后
金融創新產品逐漸多元化、業務復雜化、數據信息化,勢必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審計方法和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審計工作的從業人員素質遠遠達不到適應金融產品創新審計的要求,從事創新型、技術型、復合型業務的人才還較缺乏,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能還需大大的提高。以往我們對金融產品進行審計時,往往采用賬簿式審計方法,分析該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中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異常變動來查找問題。但金融產品創新涉及很多如信托投資、保險、證券等表外業務,表外業務風險大、透明性差,風險一旦爆發,會給商業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現有的審計方法已無法完全發揮審計的經濟鑒證職能。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軟件開發及網絡平臺的建立為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也加大了審計人員對金融產品創新審計的技術難度,傳統的審計軟件已無法應對金融創新產品的信息化。
二、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出現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金融產品創新擴大了銀行內部審計的范圍,增加了銀行內部審計的復雜性和難度
隨著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爆發式發展,各種新產品層出不窮,融資產品、理財產品、證券化產品等新型產品不斷涌現,這些都無形中擴大了銀行內部審計業務的范圍和內容。而且,新產品往往涉及證券、保險、基金等眾多領域知識,內審人員對其評價監督過程更加復雜。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易引起業務部門之間的整合和部門間的交叉協作,新舊管理往往銜接不上,多部門的交叉合作也容易形成管理盲區,如何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預防可能出現的金融產品創新業務風險隱患,這些都會增加內部審計的難度,進而可能會降低內審部門對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審計質量。
(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與我國金融產品創新起步晚有關
短短的幾十年,我國金融產品創新經歷了從無到有的一個發展過程,我國市場經濟仍處于發展階段,而金融產品創新也處于摸索期。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與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程度密不可分,金融產品創新需要一個健全的市場環境的培育,包括市場需求大,市場信用度高,投資者投資意識和相關知識技術強等等,而我國如今的市場環境很難滿足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要求,相應的對金融產品創新的審計監管要求也不高,造成了完善金融產品創新審計的法律制度的步伐緩慢。如今,這些法律制度仍不健全。
(三)審計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參差不齊
金融審計人員必須具備金融學、統計學、審計、信息技術、法律等多學科知識,對審計人員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然而,現在職的審計人員年齡跨度大,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差別,老審計員的審計技能過硬但接受新學科新知識的能力低,新入職的從業人員雖然對各學科知識都有涉獵,但對知識深度掌握的不夠,在對花樣繁多,業務程度復雜多變的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審計時,審計人員仍顯露出水平不足。
三、解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問題的若干建議
(一)內部審計要樹立創新意識,保持靈活性
內部審計不僅要在技術和方法上創新,內審人員的思維更要跟上產品創新的步伐,在對每一個創新產品進行審計時,內審人員要向產品部門了解該產品的目標、流程、風險控制措施,加強與設計部等其他部門的溝通,共同對風險進行識別和確認,提出控制創新產品風險的有效措施,保證金融創新產品的順利發行。內部審計還應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在制定內審計劃時留出時間來選擇性地開展審計,特別是對新產品、新業務的審計;在審計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金融創新產品,適時調整審計重點,把握實質性風險。
(二)加快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方面法律制度建設
在我國現行金融法制框架中,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審計涉及到《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公司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信托法》、以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去除不適應現代金融審計的陳舊的法律條文,不斷把新產品審計業務納入法律法規中去,如將中資商業銀行的海外業務納入到審計范疇。只有這樣,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審計才能按照法律的程序進行處理和以法律的手段加以審計,保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合規性和合法性。
(三)培養優秀的金融審計從業人員,創新和完善審計技術和方法
在技能方面,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同時,邀請金融業骨干、跨學科專家、大學講師對金審人員進行專業授課,優化審計人員的知識并運用網絡資源,收集外部信息來補充學習。在審計思維方面,審計人員要突破傳統審計業務框架,以“創新、發展、開放”的態度審視新產品的發展過程,強化宏觀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保持前瞻性、系統性、敏銳性等職業思維,并根據金融形勢不斷調整審計思路,更好的發揮審計預警作用。在新審計方法、技術開發與運用的過程中,鑒于我國金融創新產品是新型事物,無現成經驗可以參考,我們可以借鑒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以及國際權威金融審計組織的審計方法和技術,提高我創新速度,優化審計技術方法。而且,我國在金融審計技術方法研發運用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2015年,審計署已統一組織全國金審工程三期項目建設。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審計工作的發展,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多源數據綜合分析技術、云審計技術等多種新型技術手段已越來越多地用于金融審計中。
此外,審計人員還可以通過以下做法提高金融產品創新審計的質量。
1.加強與被審計商業銀行的溝通協作,消除信息不對稱對審計工作的影響。審計人員在對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審計時,可以對商業銀行各崗位員工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廣泛收集產品信息,或以專題談話的形式聽取各部門員工的觀點意見。這樣做有利于審計人員了解創新產品的種類和業務量,以及產品的研發設計、試點推廣、業務流程、風險環節及內控制度情況,推進審計工作的開展。同時,審計人員要與商業銀行管理層保持密切溝通,事前告知其審計程序及創新產品質量控制要求,獲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之后通過定期開展審計人員與商業銀行管理層的兩方會談,交換信息、交流意見,保證審計過程順利進行,確保創新產品的審計質量。審計人員還要加強與商業銀行監管部門(一行三會)之間的信息溝通,關注審計部門提出的防范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措施是否及時得到銀行監管部門的執行,實現審計部門與商業銀行監管部門的完全對接,形成審計合力,提高金融產品創新審計質量。
2.合理把握審計重點,確保審計質量。不同的創新型產品有著不同的發展和管理要求,如何分配有限的審計資源,因地制宜地確定創新產品審計重點,在整個審計工作實施過程中起著事半功倍的決定性作用,面面俱到既不現實也不可行。審計人員可以依據金融創新產品的收益大小、風險大小和銷售情況等對產品進行分類,對于不同類別的金融創新產品采取不同的審計措施。如對收益大、風險高的產品加強審計力度,增加審計次數,對收益小、風險低的產品可適當減少審計檢查頻次,合理分配審計資源,既保證各金融創新產品都能得到有效審計,又保證了各產品的審計質量。
結語
金融產品創新正處在不斷發展中,其具有的高杠桿性、高風險性、高復雜度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困難與挑戰。審計人員要轉變審計理念,創新審計技術方法,認真負責地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積極解決。要對以往的審計實踐進行適時總結,要關注國外最新審計動態,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其先進的思想方法,真正實現以審計工作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并減少甚至杜絕金融產品創新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譚力,趙圣偉.金融綜合經營風險防控與審計監督[J].審計研究,2012,(1).
[2] 唐聰.淺談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4,(12).
[3] 于?;?,葉明.金融危機后金融創新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