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誠信對于企業的重要作用
時間:2023-11-14 10:27: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誠信對于企業的重要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儒家;誠信;和諧
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貧乏,人口眾多,但卻能創造出世界財富的17%。戰后日本經濟奇跡的出現,是一種能代表時代方向的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在起作用。這所謂的正確的價值觀即儒教精神的影響下形成的以忠、誠、義、儉、勇為主要特征的日本國民道德。而這種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原動力就是日本傳統文化。日本之所以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們的誠信原則。這對日本現代化的進展起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動作用。
一、日本人的誠信狀況
有人曾對日本某公司的成員進行調查,讓他們選出最喜愛的漢字,結果居第一位的是 “誠”字。可見日本人十分看重誠信。日本企業中的 和諧高于一切的人際關系,不僅包涵企業內部人與人的關系,也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企業和國家之間的 和諧即誠信關系。而當今日本的許多企事業單位和部門,把儒家傳統中的誠信理念作為維系其道德關系的指導思想,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確認自己的信條:不欺騙顧客,不搞虛假宣傳、要靠誠實、守信用贏得信譽。商人在經商過程中,照規定經營,就必然會得到他人的信任。這信任正是獲利的源泉。也是使的日本商品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與肯定的重要因素,使得日本的經濟騰飛。
二、誠信理念在日本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經濟運行的前提
在現代化的經濟條件下,誠信為推動現代化經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誠信不僅是一種社會道德規范,而且也是促使市場經濟實現合理化地運作的重要基石,因為誠信的存在才得以主體之間能夠進行公平地競爭。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能夠有效運行的核心力量。如果沒有了誠信,經濟運行混亂,社會秩序無序。誠信使交易順利進行,減少了交易的風險和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降低了交易的安全度。
在央視大國崛起里,提到日本的現代企業之父,一生建立500多家企業的日本儒生號召日本人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一筆帶過暗示了儒家思想對日本經濟的重要作用(沒有提日本的儒家資本主義)。實際上,明治時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不只體現在經濟領域,而是滲透到國家管理人民生活的各方面,曾經在日本明治時的重要思想家西村關于儒家思想的論述:西村的《日本道德論》(1887年)中關于立“國教”的言論如下:“國家的盛衰治亂,不外是人心的聚散離合”。“人心腐敗渙散,人民主張個人私見,不顧國家大計,都足以使其國家滅亡,這可說是國民道德,即智、仁、勇衰廢的結果。”“政府沒有一定國教,民間也沒有足以收攬全國人心的道德。”“民心沒有一定方向,尊重國民道德之心也就薄弱,甚至以學才自任的人,也有對于道德加以誹謗或愚弄的。”“如果有人問拯救國家這種大病,使其恢復強壯,最有效的藥劑是什么,那除了道德之教以外,別無其他答案,這是國內有識之士沒有一人敢加以否認的。”日本誠信教育中借鑒了中國儒家的誠信傳統。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要把社會道德主體的誠信與社會道德與法律治理結合起來,使社會道德主體的誠信規范化和制度化,服務于實際社會管理的需要。日本的社會誠信度相對較高,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日本對儒學思想的重視。
人際交往的基礎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范圍非常廣有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和教育思想諸多方面。誠信思想則是重中之重的核心思想。誠指誠實無欺,真實無妄,不自欺。信是指誠實不欺,講信用,言行一致。人際關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這種無形的東西已經完全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層,每一階,甚至已經滲透到了人的心靈深處,它不但影響著個人的行為,而且也影響和決定著社會的存在。在家里大家能和睦融融。儒學最早傳入日本,可上溯到公元285年,是經朝鮮傳入的。儒學從中國直接傳入日本則是始于公元7世紀。儒學在日本長達一千多年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所推崇的一系列道德規范,已經滲透于日本民族的深層心理,直接影響著日本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培養道德責任感,塑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很好的使人與人融洽交往。普遍性的道德準則的誠信能夠提高個人道德修養,化解矛盾和沖突,提升交易機會,促進人際交往,同時也是維護社會的穩定。
治理國家的根本
政府是要求言必行,所保證的事兒只有說到做到才能得到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信任。官民相互信賴,這個社會穩定了,整個國家才會有序地發展。所以說儒家誠信傳統對于道德風尚的和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是十分有借鑒價值的、
誠信問題乃是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最為根本的問題。由此看來,進行誠信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現實問題。我們需要誠信,我們呼喚誠信,.儒家誠信思想的現代價值主要在于我們應該在批判地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新的客觀條件,對儒家思想進行研究為社會發展服務。日本在全社會宣傳儒家誠信思想,提高人們對社會誠信的思想認識,培養人們誠信做人做事的自覺性。對誠信教育真正做到國家重視,國民支撐,教育保障。人們往往把誠信看成是思想品德教育問題,而沒有把社會誠信問題看成是整個社會制度與規范建設的問題。那樣的結果就會是思想品德教育乏力,社會制度建設失效,不能達成誠信與社會治理的內在一致性。
結束語
如今的日本人也許在自覺的意識中已經忘記了儒教,但在信義或誠實這些涉及行為的內在道德方面,儒教道德依然存在。自古以來,日本人就以清明之心、正直、誠實為重,這就形成了日本原始的道德倫理標準。清明之心這一倫理觀對日本的道德倫理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日本以誠為中心的儒學,認為誠是發自內心的,這種誠貼近人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參考文獻:
[1]田俊.淺談日本傳統文化對日本企業管理的影響[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2]劉金才.町人倫理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會計信息 財務報表 舞弊行為 稅務檢查
一、引言
我國無論企業的規模如何,業務范圍如何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舞弊行為。這些公司對于百姓的欺詐破壞了經濟市場的正常運作,損壞了一個企業對社會百姓應盡的義務和誠信,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會計的范疇,變成了一個備受政府、社會群眾、投資方的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我們要從根本上杜絕財務報表的舞弊就必須了解舞弊的原因和手段,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還我們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系和規范的財務制度,保護他人,也保護企業自身的利益。
二、舞弊行為產生的原因
在整個會計體系中,最能切實相關的兩項利益就是來自于企業和政府之間。我們都知道造成舞弊行為的原因是復雜的但卻也是簡單的,當國家強制性的征收稅金的同時,企業也在最大限度的獲取利潤。因為兩者矛盾的存在,會計假賬、舞弊的行為業就產生了。
1.企業管理者素質及其監管制度的缺陷。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和思想上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舞弊行為的產生。作為管理層,來自于內部外部的誘惑、壓力眾多,若企業想要上市,就要有足夠的資金扶植,籌集資金驅使著企業鋌而走險假賬真做,真賬假做也成為了管理層的手段。對于管理層自身,他們心存僥幸,利用企業內部存在的紕漏,通過財務報表的舞弊手段獲取利益。
2.法律處罰、監管機制不完善。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法律都發揮著重要的監督制約作用,也有人鉆法律空子去做違反道德的事。尤其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對于這些不斷出現的新生經濟項目,法律建設明顯存在滯后性。在整個監督過程中并不能得到有機結合,自然也無法發揮監督作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舞弊現象的產生。
3.會計從業人員部分缺乏職業道德。上至管理層的素質,下至會計人員的道德規范都影響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些人沒有秉承會計行業公正、誠信的原則,蓄意偽造、藏匿財務資料,有甚者還會出現監守自盜的行為,對于直接接觸公司財務狀況的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操守是杜絕舞弊現象的重要環節。
三、舞弊行為的危害
1.對企業自身的危害。判斷企業經營狀況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財務報表來實現。會計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是為企業規劃下一個發展目標,總結上一個發展正果的基礎。而與其相反的就是財務報表的舞弊行為,不僅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還影響了國家對企業的宏觀調控。
2.對會計行業的危害。會計行業的舞弊行為是危害這會、不被社會所認可的,自然也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當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的時候,會計行業也不可置否的被人們視為信用缺失的不正之風。
3.破壞誠信體系建設,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交易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誠信來維護。誠信更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會計行業的誠信更是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今會計信息滲透在社會生活中,當信息虛假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破壞發展的效率,惡化社會風氣,從而阻礙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四、防止舞弊行為的解決措施
1.加強對企業內部管理層的控制。加強單位內部高層的管理,是控制舞弊行為的根本。一方面對于管理層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監管;另一方面,對于會計操作過程中各項憑證、記錄的保管,建立有效的財務流程,規范每一個員工的工作職責,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發生的憑證傳遞交接手續的保管,定期進行會計稽核復核。從內部杜絕企業的舞弊行為發生。
2.加強處罰力度、提高舞弊行為成本。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給企業帶來的危害是不可估計的,然后舞弊行為多是由于企業存在管理漏洞造成的。在將強管理機制的同時,加大稽查力度,一經發現有違規行為立即查處,并且加以重罰,提高舞弊成本也降低了經營者的風險也提升了企業信用。
3.保持審計師的獨立性。審計師在維護企業利益、增強信息可靠性有重要作用,而審計師的獨立行審計的特點。審計師在為企業提供審計結果時,獨立性往往是公信力的體現。若其不能夠維持自身的獨立性,反而與公司關系過于緊密,那么在提供結果時就不能夠客觀、公正的給予意見。所以,應該提供更好的會計師從業環境、健全機制以保持其獨立性。
4.財務報表的稅務檢查。進行稅務檢查時通常是從財務報表開始展開分析檢查。稅務檢查能夠從報表中找到其經營狀況以及納稅狀況。通過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的檢查比較前期項目中有無突發性的變化從而找到問題的所在。
稅務舞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檢查:首先分析行業稅負、期間費用率,觀察公司負稅率是否相對穩定,若有突變則應進一步檢查其是否有假賬行為;以及企業一切費用的使用比率,看是否存在通關關聯定價的方式來轉移利潤從而達到逃稅目的。其次分析銷售利潤率、資產負債率有無銷售收入不實或者銷售成本不準確的現象和有無對已收應收款項不沖帳。或掛賬在其他應收款中的現象;最后分析原材料的的消耗率有無突變情況等。對上述這些行為應當加強票據的管理規范,提高延期繳納稅款的審批級次從根本上控制欠稅。
五、結語
企業和國家在經濟利益中,既是統一的,也是矛盾的。但是矛盾并不代表企業可以作假帳、偷稅漏稅。這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也是對企業自身和國家、百姓的負責。加強企業的監管力度,提高會計從業者的職業操守,完善會計管理流程的稽核制度都是杜絕舞弊的手段。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尤為重要。在這個世界性難題探索的路上,需要越來越多的會計從業者來恪守來維護!
參考文獻:
[1]陳少華.防范企業會計欣喜無比的綜合對策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11
[2]魏明海.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05,8
[3]趙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9,11
挖掘誠信理念內涵 健全企業文化體系
---------也談“誠信忠義”
傳統的企業管理強調以物為本,把人看做機械化大生產的附屬物,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管理強調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建立企業特色文化,以企業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引導干部員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實現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完善的企業文化體系是現代企業的重要特征。近幾年來,公司將“以誠立企、以信興企、以忠治企、以義強企”作為企業核心價值觀,踐行誠實經營、重視信用、充滿忠誠、崇尚正義等文化理念,有效地提提高了員工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推動企業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實,公司的“誠信忠義”文化具有豐的內涵和外延,蘊含著多姿多彩的深意。下面粗淺談談個人的認識。
[關鍵詞]民營企業;誠信文化;核心競爭力;信用評價制度
[作者簡介]戴,泉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2005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在讀;吳真真,泉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200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在讀,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06―0067―03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中國大地上涌現出大批頗具實力及國際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僅靠粗放式擴大發展規模,只注重增加資本,引進人才和技術而忽視企業的文化建設,企業的發展將后勁不足。企業文化能為企業發展釋放出最為持久的動力,企業誠信文化是企業創建穩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力量源泉。加強企業誠信建設對于長遠發展的企業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對企業誠信文化基本內涵的理解
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的價值觀、企業精神、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等意識形態和物化精神的總和。企業文化的基石是誠信觀。誠信觀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最為重要的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基本的準則。
首先,企業誠信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為企業員工認同的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人生價值觀、行為準則和處事規范。誠信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企業堅持“誠實、誠心、誠懇”和“信念、信心、信譽”以及恪守“童叟無欺”的原則是企業誠信文化的精髓。
其次,企業誠信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對國家和社會誠信,不偷逃稅款;企業對股東和員工的誠信,兌現招聘員工條款的承諾;企業對消費者的誠信,讓用戶使用放心產品,嚴禁唯利是圖坑害消費者。企業堅持生產經營中蘊育豐富的誠信文化,企業將永葆生機和活力。
二、企業誠信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企業誠信文化有利于維護國家與社會的利益。企業作為社會成員在生產經營中對國家和社會講信用重承諾,守法經營,照章納稅,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與社會的利益作出積極貢獻。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我國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民營企業稅收達3487.3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9.4%,成為國家稅收的穩定來源。同時,提供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要研發地。我國每年新增就業人員有80%被民營企業所吸收,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二)企業誠信文化有利于增強股東和員工的凝聚力,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企業誠信文化有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產生歸屬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從而能夠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一個信譽良好的企業能讓企業的員工更多地得到社會的認同,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激發員工更好地為企業奮斗的熱情。眾所周知的海爾品牌,“真誠到永遠”信念以及無條件地為消費者服務,為海爾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賞,也在短短的時間里使海爾的品牌大幅度增值,創造了海爾神話。企業要保證財務資料和經營及盈虧信息資料真實和完整的反饋給股東及廣大員工,保證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行為符合股東和員工的利益,符合公司長遠的發展要求。企業要為員工建立各種保險制度,建設員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兌現招聘員工的承諾,有利于保證企業對員工有吸引力,減少因缺少員工和技術人才對生產經營的制約。企業的誠信文化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業引導員工樹立誠信觀,統一員工的行動意識,增強員工的凝聚力,使員工為努力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而積極努力,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三)企業誠信文化有利于消費者享受和滿足消費欲望,提高核心競爭力。對消費者講誠信是企業誠信度的最終體現,不僅要不斷開發優質、新穎產品充分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還要實施全方位的售后服務,兌現服務承諾,讓用戶放心,并勇于承擔信譽責任。企業誠信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誠信文化的價值,表現在企業產品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中,產品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帶給消費者的是文化的享受和滿足,企業以消費者為導向不斷改革創新、豐富產品文化特色,有利于開拓和擴大消費市場,企業擁有誠信文化必然提高核心競爭力。
(四)企業的誠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聲譽,樹立起一個健康良好的企業形象。具有良好誠信度的企業,有利于在社會中獲得社會的認可,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而良好的企業形象也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溫州鞋生產企業的一個轉變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期假貨、劣質產品充斥著整個溫州鞋的市場,嚴重影響溫州城市的形象。溫州人經歷了痛定思痛后,嚴禁假貨、劣質產品流入市場,注重產品的質量,注重誠信,堅守誠信,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也才有了溫州今天經濟的輝煌發展。
三、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當前企業誠信存在危機,曾在市場上出現的山西假酒、河南毒米等事件反映出一些企業唯利是圖,貪婪無度,取財無道,拜金主義,背信棄義,甚至不惜一切損人利己的行為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2008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開展了使眾多嬰幼兒患腎結石的含三聚氰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專項檢查,涉案企業109家,還查出含三聚氰胺多種產品,這表明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必須重新塑造與構建企業的誠信文化。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應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科學完善的企業信用評估制度。企業的信用評估制度是指一整套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的體系,包括相關的信用評價指標和評價要素。當前企業信用的評估制度不健全表現在:缺乏公正的客觀評價標準,評估者對企業信用的評價缺乏系統的量化指標。信用評估體制不健全,只對企業某一方面信用的評價,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往往降低企業信用評估的約束力。
(二)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構建企業內部良好的誠實守信氛圍。塑造企業內部誠信價值觀,要建立高層管理人員與一般員工之間的“共信圈”,這是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核心。由于高層管理人員對內管理企業事務,對外代表企業,所以高
層管理人員誠信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具有誠信形象。高層管理人員的言行,直接影響到一般員工的價值取向。塑造企業誠信文化,在企業內部形成有效的誠信理念,有利于培養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養成誠信守法的意識,高層管理人員與員工共創誠信守法環境,有利于維護企業形象。
(三)建立健全誠信激勵機制。誠信激勵機制是指企業建立的一整套對員工的誠信行為進行考核和獎勵的體系,包括考核和評價的標準以及獎勵的辦法等。要想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和誠信經營的氛圍,必須建立一種獎懲分明的誠信獎懲機制,使誠信獎懲制度科學化、合理化、標準化,以便于對企業員工實踐誠信行為進行獎懲。如職務任免、級別升降、薪酬分配等。同時要建立健全企業誠信獎懲的組織領導體制,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到責任明確,保證對企業誠信行為有嚴格的管理和監控。
(四)在構建良好的企業誠信文化中,充分發揮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政府在構建社會誠信文化體系方面應起主導的作用,并在構建良好的企業誠信文化中,充分發揮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政府應加強對公眾的誠信教育,形成社會良好的誠信氛圍。對信用知識進行宣傳報道,使全社會樹立起良好的信用意識和觀念,并使信用與政府權威、企業發展和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掛鉤,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遭市場的淘汰。
(五)加快社會信用體系法制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指社會建立起來的用于督促社會成員的活動是否符合誠信標準和要求的評價體系。包括信用記錄、信用證信、信用擔保。該體系的建立將使得企業和經營者的真實信用度變得透明,鼓勵企業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譽度。政府應加強法制建設,使企業誠信經營有章可循,進一步完善有關信用和信譽方面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此倡導和激發更多的企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關鍵詞】《論語》;管理思想;人才;和諧;誠信
《論語》被譽為“東方圣經”,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言行錄,《論語》的內容及思想博大精深,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內容包含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著名的企業家就成功的將《論語》嫁接到了商業管理中。被譽為“日本現代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從投身實業的那天起,就講《論語》是做自己的行動指南。
一、善于用人是企業成功的根本
得人才者興,是人才者亡,這是企業的生存法則。人的強大不僅僅在于提升自己的智慧,還在于凝聚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善集眾人之智慧于一身,方能成大事。
1.任人唯賢,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
孔子是第一個大力提倡任用賢才,主張賢人政治的人。孔子用任用賢才的思想勸誡君王,教育弟子:仲弓為季世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任人唯賢,在古代,齊桓公人用了一批各有所各有所長并且盡忠職守的人才,著名的就是“桓管五杰”,這是齊桓公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要原因。在現代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任人唯賢的高手,他在創業吃起就選用了兩位踏實苦干并且忠心的人才——盛頌聲和周千和,盛頌聲負責生產,周千和負責財務,他們為李嘉誠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很多實例都說明了領導者只有任人唯賢,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才能夠獲得成功。
2.用人不看出處看能力
用人不看背景,而是注重做事能力,這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孔子認為用人時應該看他是否具備真才實學,是否德才兼備,而不是去看他出身的尊卑貴賤。著用我們現代的話就是“英雄不問出處”。
福特公司是美國的第二大汽車公司。它能夠長盛不衰的原因就在于善于用人。福特公司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不看重人才的出身背景,它在提升干部時,是憑業績取人的。誰對公司的發展有利,就把誰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英雄不問出處”,這是雙星總裁王海常說的一句話,在雙星,所有的員工都是要簽訂合同的,并不區分“正式工”和“農民工”,全部都是“雙星的員工”,只要員工有能力,踏實肯干,誰都可能晉升為管理人員、技術干部。正是因為雙星在用人方面的“不問出處”促使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3.用人不可求全責備
孔子認為:小人用人,才求全責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總會有缺點,對人才求全責備即使是大才在身邊也只能視而不見。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中說到:“倘若所有的人沒有短處,其結果至多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組織。所謂‘樣樣都是’,必然一無是處,才干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越顯著。”
有些管理者就總是錯誤的認為,選用人才首先要看其有無過錯,他們習慣于先看不足,然后再決定是否啟用。這樣做的結果,要么是平平庸庸不會有大作為的人入選,要么就是萬人難覓。這種求全責備的做法,只會埋沒人才,浪費人才。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缺點,管理者選用一個人,主要是讓它發揮自己的優點,對于那些不影響工作,不影響別人發揮工作積極性的缺點就不應該要求過于嚴格。這就要求管理者在選拔人才是不要總盯著缺點,要看到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不可做到求全責備,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用。
二、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管理
“和”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的出發點就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孔子也強調現世的和諧,社會和諧,并將“和而不同”作為理想人格的標準。
和諧管理的真諦就在于以人為本,這就要求管理者要關愛員工,在員工需要時及時伸出援手,使員工感受到企業和諧的氛圍和溫暖,他會被管理者的熱心感動,更加真誠的為企業做貢獻,這樣不僅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也能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以及忠誠度。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事業的成功,首先在人和”,所以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應該關心體貼員工,就像對待家人那樣,這可以換來員工更加拼命的自覺工作,從而使企業迅速發展。松下企業以“人和”的思想化解企業內部矛盾,是企業員工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在企業內部形成相互依存,和諧融洽的氛圍,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
我們都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尤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管理者更應該保持憂患意識,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做好準備。
危機是企業運營的常態,為企業是否擁有憂患意識,關系著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行動力。在張瑞敏看來沒有危機意識的企業家不配做現代企業家。張瑞敏告誡海爾人“企業競爭沒有終點,沒有勝負,要保持永遠的憂患意識。”以海爾集團的實力和潛力而言,很多人都認為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高枕無憂的坐享其成了。但張瑞敏認為:“還而現在不是居安思危,而是每天都在居危思進!”。
現代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快速更新的技術進步浪潮,可以長期保持競爭有事的企業越來越少,不論是多么輝煌的成功都只能代表過去,企業永遠面臨著來自技術、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挑戰。企業要想不斷地穩步發展,就必須要樹立憂患意識,越是缺乏優化一時的企業就越可能在競爭的洪流中被淘汰。
四、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關鍵詞] 誠信領導 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中,能夠保持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優勢,在長時間內獲得穩定的發展。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很多,如企業的創新能力、文化理念、市場環境、生產要素的易獲取性等等,但歸根結底,從長遠來看,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企業能否建立一支高效敬業、團結合作的員工隊伍,是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而誠信領導,則是影響企業人才競爭力進而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所謂誠信領導,就是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能夠表現出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誠懇負責的品質或行為,從而有利于團體實現組織目標。誠信領導的核心,是通過領導者展現出的誠信品質或行為,影響下屬的認知、態度及行為,進而有利于在組織中建立坦誠、互信、和諧的關系,提高組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及歸屬感,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組織打造一支富有競爭力的人才隊伍創造條件。
由于誠信領導必須通過領導者對下屬的影響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組織是否成功實施了誠信領導,就得看領導者的品質或行為是否得到了下屬的認同和支持,下屬是否在領導者的影響下,也能表現出誠信品質或行為。所以誠信領導實際上包含了兩個彼此相關的過程:一是領導者展現出誠信的品質或行為;二是下屬表現出誠信的品質或行為。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從企業推行誠信領導的過程來看,前者更為重要,也更為關鍵。所以組織能否成功實施誠信領導,主要取決于領導者能否展現誠信品質或行為。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誠信領導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第一,領導者對下屬能夠以誠相待,誠心誠意地關心下屬。誠懇待人是誠信領導的基礎。領導者只有內誠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誠懇待人的關鍵是領導者誠心誠意地關心下屬的利益和成長,尊重下屬,信任下屬。在組織利益的分配過程中能充分體現下屬的貢獻和權益,在下屬的職業生涯發展中能為下屬提供和創造成長的空間。
第二,領導者信守承諾。信守承諾主要體現在領導者能說話算數,對于自己做出的各種承諾能夠嚴格兌現,尤其是領導者在企業發展或經營的緊要關頭,為了激勵下屬的工作熱情或積極性,對下屬做出的事關下屬薪酬、獎勵及晉升的各種承諾,領導者必須及時完全地兌現,力求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領導者在沒有兌現能力或兌現意愿時,應極力避免隨意承諾,防止使用亂開空頭支票的辦法激勵員工。
第三,領導者誠實不欺,表里如一。誠實不欺主要表現在領導者能夠真實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及情感,能夠將組織中的事關員工利益的各種情況如實地告知下屬,領導者不會通過刻意隱瞞信息、散布虛假信息或歪曲事實等手段來達到操縱下屬、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領導者能夠盡可能地實行管理透明化,不弄虛作假,不口是心非,能夠將上下級關系建立在誠實不欺的基礎上。
第四,領導者堅持原則,正直公正。領導者能夠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在處理各種事務中能夠體現公平公正的理念,對待下屬能夠一視同仁,獎罰分明。能夠按原則辦事,不會屈從于各種壓力或功名利祿的誘惑而放棄自己的信念或準則。在處理公私問題上能夠不,不因私廢公,具有強烈的公益心和責任感。
當領導者實行誠信領導時,就會通過以下幾個機制對組織產生積極的影響。
首先,誠信領導有助于在領導者和下屬之間建立信任關系。領導者在誠信領導中所表現出的品質或行為,能夠增加下屬對領導者的認同感和工作積極性,有利于增進下屬對領導者的信任,從而有利于建立高效團結的工作團隊和提升領導者的執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領導者的誠信品質或行為,會通過榜樣效應,逐漸影響、改變下屬的態度或行為,使下屬的態度及行為與誠信原則相一致,從而有利于在組織中培養以誠信為特征的組織文化,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誠信企業的品牌形象鋪平道路。
再次,誠信領導有利于在領導者和下屬之間建立和諧輕松的人際關系,縮小領導者和下屬之間的權利距離,促進領導者和下屬之間進行開誠布公的交流,使客觀真實的信息能夠在組織里自由流動,便于組織對各種情況做出及時準確的反饋。同時,輕松的人際關系能夠舒解緊張工作所帶來的壓力,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有利于保持員工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員工對組織的歸宿感。
最后,領導者在誠信領導中所表現出的高水準的道德水平以及對下屬的信任和關心,能夠激發下屬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增強下屬的事業心,有利于下屬充分發揮其潛力和創造力,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為下屬自身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并為企業進一步吸引高素質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可見,誠信領導有利于激發下屬的誠信品質或行為,能夠推動在領導者和下屬之間建立一種持久的信任和諧關系,從而為企業打造一支高效敬業、團結合作的員工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企業在長期里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集思廣益,眾志成誠,充分發揮組織各成員的才干促進企業發展,為企業建立具有競爭優勢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和創新機制等創造條件,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目前,誠信領導在西方企業界和學術界已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不少咨詢公司已開設了誠信領導的培訓項目。在我國,雖然對誠信領導的認識和研究還出于起步階段,但誠信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關鍵詞:會計誠信 體系建設 信息質量 基礎性工作
會計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管理職能,其本質是對經濟業務進行客觀、真實、正確地反映。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會計已經不再單純地記賬、算賬和報賬,其功能延伸至參與管理和事前決策,但為所有者、經營者、使用者提供客觀真實的會計信息仍然是它的主要職能。然而客觀現狀是會計信息嚴重失實,存在大量做假、造假情況。因此,會計誠信建設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會計誠信建設的重要性
從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為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和經濟秩序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會計行為的法律法規,會計誠信意識開始逐步被企業和投資者所接受,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會計信息披露系統和會計中介為主體的會計誠信聯合體系。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真正從根本上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會計誠信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復雜化,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問題日益嚴重,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的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因此,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會計信用環境,已成為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會計問題。
二、會計不誠信的危害性
會計不誠信問題在經濟運行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一)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信用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原則,沒有了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如果市場主體采取不誠信的手段,大量的會計資料失真,不僅將直接影響國家的財稅收入,造成各項經濟指標失真,最終導致國家經濟政策與實際的偏離,影響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對宏觀經濟的有效調控,從而危害市場經濟秩序,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損害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加劇信用危機。
(二)危害會計資料使用者
會計資料的質量,不單純是單位的內部事務,他已影響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會計資料的合法權益。中小投資者相對于大股東和代表大股東利益的公司管理層來講,是弱勢群體,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所公布的有關財務信息和會計報表的可信性,而會計不誠信引發的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實際價值,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危害會計工作者自身
會計人員不誠信,輕者不得從事會計職業,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銀廣廈通過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和巨額利潤,為其出具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東窗事發,其執業資格及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被吊銷,簽字的兩名注冊會計師被嚴懲就是例子。
(四)危害造假公司本身
市場是公正的,當美麗的謊言被戳穿的時候,股價也只能一瀉千里。世界通信的股價從最高峰時期的64美元跌難0.83美元。昔日的巨頭由于會計的不誠信不得不吞下自己釀造的苦果;而在我國,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只有8.45%的個人投資者認為完全可信。這反映出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用為代價,公然違背信用原則,不僅造成自身財務混亂,而且自行上喪失了賴以生存發展的“誠信”資源。
三、會計喪失誠信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對稱是會計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對稱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會計信息是對稱的,會計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廠商)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資者)對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虛假的會計信息就很容易被識破,那么就談不上會計失信的問題,甚至會計這種職業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現實的經濟并非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信息不對稱始終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對稱是會計信息制造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前提。
(二)會計自身的特點及局限性是會計失信的條件
在日常經濟中,經常看到會計人員為一分錢的差錯折騰半天。會計給人們的感覺就是一門非常精確的科學。但事實上會計是一門貌似精確但并不精確的科學。這是因為會計原則或會計標準的選擇余地較大,不同的選擇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這就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三)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國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
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缺陷,已經嚴重制約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會計信譽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國公司制度缺陷。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的,由于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
(四)失信成本低是會計失信的動力
會計造假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為動力。對于企業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潤,只有當誠信能帶來利潤,不誠信會帶來損失時,它才會講誠信;對于個人而言,他們的目的是自己價值的實現,只有當誠信與自己的最終價值相符合時,他們才會誠信。在利益的驅使下,關鍵時刻就出現了誠信問題。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企業負責人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高首長,他們有能力也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通過制造虛假會計信息,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職務、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避免因違及法規而影響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領導,按企業負責人的管理要求完成會計工作,并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虛假會計
信息能實現“多贏”,正是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
四、加強會計誠信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誠信應該是全社會的誠信,不僅政府官員、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和財會人員,還包括注冊會計師、律師以及廣大投資者等,都要遵循誠信規則,接受誠信教育,特別是企業的負責人以及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各級領導,因為他們掌握著會計誠信的支配權,更應率先身體力行,致力樹立一個失去誠信的資本市場是沒有發展前途的經營理念。此外,要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包括發揮媒體作用,廣泛宣傳誠信思想,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只有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弘揚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道德風范,才能有效防范會計不誠信行為的發生。
(二)健全制度法規,完善監督職能
抓緊對市場規則的完善,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建立會計從業人員個人的信譽檔案,對其執業狀況、守法狀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受鼓勵,不守信者受懲罰。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鼓勵媒介披露不講誠信的單位和個人,對不守誠信而造成嚴重后果者,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完善各項監督制度,包括建立內部監督制度、監事會制度,有條件的還要采用會計委派制度、獨立董事制度,完善這些監督機構的任職資格制度、監督程序制度、報告制度、責任制度等。
(三)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強化會計基礎工作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一套完善規范的內控體系,能有效起到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嚴密的、
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才具備了必要的條件。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之分工科學合理,職責分明。同時應將開展會計業務達標活動經常化制度化,促進會計行為的規范化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將得到有力的保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才能落實到實處。
(四)加大對會計不誠信行為的處罰力度
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因對外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給投資者、債權人等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失誤等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對相關責任人員要處以重罰,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使造假者無利可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操縱會計信息行為的發生。
(五)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