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于環境保護的看法

對于環境保護的看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20 10:0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于環境保護的看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環境保護的看法

篇(1)

為什么說實現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需要強大的國家意志?

第一,提高地方環保意愿的關鍵之處在于國家引導。地方的行為是受國家政策主導的,如果地方沒有很好地貫徹中央的環保意志,說明在國家層面還缺少具有足夠作用力的引導性環保政策。中國古代兵法說“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上級的指示必須邏輯一致,下級才能明確貫徹執行),國家對于地方必須顯示堅定和一貫的決心。過去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國家一方面強烈要求地方采取堅決的環境保護措施,另一方面在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決定的環保政策方面卻又頗費躊躇。

第二,改善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國家做出強有力的決策。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是一個整體性問題,這與過去國家比較強調經濟增長速度有關。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過度刺激地方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會產生包括環境問題在內的不利后果,所以已經在宏觀經濟調控中弱化了速度要求而增加了對經濟發展質量的關注,這說明通過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來解決環境問題,雖然地方有很大的作為,但主要取決于國家的決心和決策。

第三,加強環境監管迫切需要國家做出更強的制度安排。環境監管的具體過程發生在基層,但監管的權力來自于國家的法律授權。目前,環境管理上“無法可依”和“執法不嚴”是同時存在的,執法不嚴也與法律規定本身不嚴有關。為什么出現環保“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因為許多環保法律法規中,法律責任的規定都比較輕(例如地方環保部門的罰款上限僅數萬元),處罰程序漫長,這對嚴格執法都是先天不足。全國大部分地方的環保部門都是政府的直屬機構,地位和權威差強人意,執法效果受到局限,這與國家層次上的相關體制安排是有關的。

目前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還需要更大的增強。可以說,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重點突破口是在國家層面。我國有的著名經濟學家主張“中國應該采取世界上最嚴厲的環境政策”,這首先是指要采取更加嚴厲的國家政策。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環境保護工作的“牛鼻子”。

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與社會意識

強化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包含著多種含義:既指強化國家在環境保護中的權威和權力,也指強化國家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和行動。在這兩方面,都有一個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社會怎樣承擔環境保護義務和服從國家治理,以及國家如何對社會擔負環境保護責任并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這是一個使國家意志與社會意識相統一的問題。

第一,國家意志應突出反映環境保護的社會主流意志。嚴格來說,由于環境問題的實質是利益沖突,所以作為協調和解決這種沖突的國家意志不可能照顧所有各方的所有利益,必然會保護一部分,限制一部分。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應該代表社會大多數人的意志,防止國家意志被少數強勢力量所“俘獲”。在這個問題上,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傾向于保護污染嚴重的企業,實際上就是偏離了社會主流意志,國家應該堅持與這種地方傾向作斗爭。

第二,國家應鼓勵和扶持環境保護的社會行動。國家意志對于環境保護至關重要,但不等于國家要包打天下。國家意志不應也不必替代社會行動。實際上,除了政府管制以外,社會大眾也是對污染行為進行抵抗和制約的重要力量,當前的問題在于政府管制由于得到法律授權而表現為顯在的權力,而大眾的力量由于缺乏組織而呈現分散狀態。國家意志與社會行動相結合,可以形成一種“社會制衡型環境政策”。

第三,重視和強化環境保護立法和司法的作用。國家意志包含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系統的意愿和行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行政系統的國家意志問題,但立法、司法系統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并未見到相應的決定。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環保系統人士)看來,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執行不力、執法不嚴,因此對策就是強化行政執法能力,嚴格執法。這種看法確有道理,但可能忽視了問題的另一面。執法不嚴固然是突出問題,但環境保護立法也有較大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立法的理念并未達到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境界(例如沒有在必要的地方提出“環境優先”的方針)。環境保護立法和司法系統非常需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和更新其工作,甚至需要提出一個類似國務院《決定》的綱領性文件。如果不在立法和司法領域強化環境保護國家意志,僅在行政系統方面提升國家意志,其作用的力度是不夠的。

第四,增強環境保護的國家承諾。國家承諾是國家在環境保護上提出的自我行動安排和保障條件,是國家意志的重要部分。我國近二三十年來實行了鼓勵地方開展激烈的經濟競爭的策略,這與國家希望地方積極貫徹科學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意志的愿望是不相容的,故這種策略本身也需要反思。

篇(2)

關鍵詞:大學生;環保意識;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搖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165-02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我國的環境問題也日趨惡化,水資源短缺、大氣污染等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目前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者,所以保護環境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以浙江農林大學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行調研,希望能夠引起大學生對環保的重視,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一、環保意識的概念

環保意識是人們對環境和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和認識程度,又是人們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

二、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1.調查的內容包括“知”和“行”兩方面。即對環境問題認知程度和對環境保護的行為取向。共分環保知識、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三個方面,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了解學生環保意識水平。

2.調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記名問卷調查。本研究通過文獻查閱與整理,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自編了“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三個維度:第一,環境問題的認知水平,意在了解學生對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二,環保意識與行為,主要了解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看法和參與環保的實際行為;第三,環境知識的獲得及對環境教育的態度,主要了解大學生獲得環境知識的途徑和自覺程度、對環境教育的態度等。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文對浙江農林大學與天目學院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其涵蓋了法學、公管、經管、園林、土木工程、生物環境、英語、藝術等專業,樣本由一至四年級本科生隨機抽取組成。樣本涉及的范圍類型相對較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因此,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了解當前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的總體狀態。

1.對環保意識了解和掌握的分析。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同學對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不關注或較少關注;有58%的同學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但了解得并不是很全面,也不會自覺地關注環境問題。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去思考。

2.對日常行為習慣的分析。通過調查,結果如圖顯示:有60%的同學在食堂吃飯時會經常打包,只有5%的學生不會;在限塑令的限制下,仍然有37%的學生在購物時購買塑料袋,42%的學生有環保意識但會忘,只有16%的學生會自帶購物袋。上述調查結果反映出很多人有環保意識,但是很難將意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習慣當中來,這是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的。只有將意識轉化為行動,才能對環境保護起到有效的作用。

3.對限塑令的態度分析。有70%的學生對于國家實施的限塑令是給予支持的,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還有20%的學生對于限塑令的態度不是很積極,甚至有10%的人持反對意見。

四、結論與對策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得出,一是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十分薄弱的,對環保的關注度不高并且缺乏相關的環保知識;二是自覺性不高,不善于讓環保行為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但是參與環保活動的潛在性大,積極性較高。因此,為了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提高社會公德意識并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自身的環保素養。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大學生應當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提高自身的環保素養,并且將所學的環保知識自覺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信念。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質,構建和諧文明校園,更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2.普及環保教育,加強宣傳力度。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平臺,應當針對大學生環保意識薄弱的特點建立完善的環保教育體系,開設與環境保護知識相關的課程,營造濃厚的綠色校園文化。這有利于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知識的掌握,易于培養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素養。另外,學校應當組織相關的環保活動,如環保知識競賽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環保活動,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3.社會媒體多渠道宣傳。社會媒體應使用各種手段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各界都能積極地投身到環保的行動中來。環境問題日趨嚴峻,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棟梁,保護環境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應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提高自身的環保素養,加強環保意識,并且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這樣才能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建設生態文明和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馮怡,柳向動.關于塑料袋有償使用的統計調查分析——以廣州地區為例[J].暨南大學,2009,(5).

[2]孔得寬,等.大學生環保意識現狀調查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J].昆明大學,2011,(5).

[3]陶文媂.北京市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與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

[4]韋薇.對云南思索高校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引起的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9).

篇(3)

由于環境保護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它是一種為社會提供集體利益的公共產品與勞務,它往往是集體給予免費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斥性。因此,環境保護完全依靠市場機制是難以進行的,需要政府制定法律、法規強制社會和企業對環境進行保護,并利用經濟手段誘導經濟主體對污染進行治理。在此過程中,財政政策是其中必不可少、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

1、國外研究情況;

國外的研究從基礎理論到應用理論,再到稅收實踐,己形成基本框架。

1910年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著作《經濟學原理》中首次提出外部性問題,為環境保護財稅收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論準備,但沒有給出一個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有效方法。在馬歇爾外部性理論的基礎上,1920年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福利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首先分析了私人凈產出與社會凈產出之間的差異,指出污染者需要負擔與其污染排放量相當的稅收,后人稱之為庇古稅。“庇古稅”理論成為后人通過稅收手段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這種傳統價格理論的缺陷是沒有考慮產權因素,環境資源產權合一,是“庇古稅”理論的前提條件。所以污染者付費并不是在所有條件下最優,稅收方案的選擇最終要取決于方案實施的成本。由于邊際成本難以計量,“庇古稅”存在忽略代際公平、不具有操作性等缺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引起了更多的經濟學家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保莫和歐茲提出環境與價格標準程序法(1971),巴羅提出了逐步控制法(1979)。在稅收方面,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制度問題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這個時期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種類日益增多,如排污稅、產品稅、能源稅、碳稅等紛紛出現、其功能綜合考慮了刺激和財政功能。各種排污稅主要是用于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而各種能源稅則主要用于增加財政收入,同時,也希望其產生積極保護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環境稅收付諸實踐。西方各國陸續開征了各種環境稅種,不少國家建立了一整套環境稅制,逐步引入生態稅制己成為傳統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這個時期是環境保護稅收迅速發展的時期,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國紛紛推行綠色的財政、稅收政策,許多國家還進行了綜合的“綠色稅制改革”。現在西方國家不僅普遍建立了綠色稅制,而且綠色稅收在許多國家己成為綠色政策中的主要手段。

目前對環境稅的研究重點突出在環境稅的設計與實施、環境稅對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影響等,尤其是對就業的影響成為爭論的焦點。

2、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對環境保護財稅的研究,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相對于國外都還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的路徑與國外大體相同,正在轉入對稅制的協調構建研究方面。

①征稅依據

大部分人認為環境保護稅的征稅依據是環境資源價值化和外部經濟內部化;有的堅持經濟生態綜合平衡調節論;有的堅持環保資金調節論;還有許多專家從可持續發展調控方面來論述環境保護稅收征稅依據。稅率的確定,有人認為,稅率應該嚴肅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有人認為稅率應能體現市場價格和邊際機會成本的差額部分。收入使用方面,有人認為應專款專用,但有的人不認同。國際比較方面,主要是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環境保護財稅實施的介紹和借鑒性研究。

譚宗憲(2004)認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環境狀況的現實和國外先進經驗說明:有必要建立我國的綠色稅收體系.目前,建立我國綠色稅收體系時機有利,基礎有利,效率可行,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應該通過改收費為征稅、對傳統稅種的完善、開征新稅種等措施逐步建立我國的綠色稅收體系,調控、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周文和與郭玉清(2007)認為,財稅政策應在國債、稅收、支出和配套等方面做出適時調整,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維護社會正義,使更廣泛的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②環境保護財稅收的實施條件

有些學者認為,宏觀上要加強立法,微觀上要加快產權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財政政策能有效地促進環境保護。當企業無力承擔環境污染治理所需巨額資金和投資時,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投資和適當的補助,以實現生態保護的目的。征收排污費對環境保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排污企業收費,促進企業經濟治理污染;另一方面,征收的排污費緩解了環境保護資金的不足,增強了政府和企業治理污染的能力。政府通過征稅、減免稅等手段來調節政府和企業與環境保護的投資關系。

東北財經大學的馬冰研究了國際經合組織的稅制綠色化的實踐,認為我國的稅制應該借鑒國際經合組織的稅制綠色化。楊金田和葛察忠在《環境稅的新發展:中國和OECD比較》一書中,經過大量的實例和調查研究,認為中國的改革要放到三種互補的方法上:取消或改革不利于環境的補貼和稅收政策、對現行的稅種進行調整、引進新的環境稅。同時,財政部為了系統了解國外的稅制并對其發展變化進行系統研究,于1999年設立了《稅收制度國際比較》課題組,從2000年起對世界上20多個國家的稅制進行了系統研究,陸續出版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稅制等叢書,對我國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稅收政策體系、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中國現行的財政政策對提供公共產品的激勵不夠,存在著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偏低、排污收費政策和財政補貼制度設計不合理等各種問題。而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政府必須承擔提供和保護環境公共產品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研究現行的財政政策以及財政政策效應,做出合適的財政政策安排。

林升(2007)認為,生態環境與資源的保護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綠色財稅政策的和諧效應,進行深層次財稅體制改革,是當前治理資源無序開發的根本措施。

③環境稅收的現狀

張俊,馬力在《環境稅立法的構想》(環境保護,2007年第7期)中指出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我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損失每年達2000多億元。我國20世紀80年代前期環境破壞的損失約占GNP的6%。生態破壞的損失約為9%-12%:90年代前期約為GNP的2%-4%,表明1980-1995年環境破壞的速率低于環境增長率;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年度經濟損失超過1380億元,相當于當年GNP的2%-3%,生態破壞造成的年度經濟損失為3845億元,二者結合起來,每年的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世界銀行在1997年計算的我國90年代中期主要由空氣污染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失約占全球GN甲的7.7%,計4430億元。

我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狀況十分嚴重,很多問題亟待解決,而開征環境稅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措施。為此,很多學者提出了關于開征環境稅的觀點和看法。何學昌、張士云在《論當前我國生態稅收政策的選擇》(鄉鎮經濟,2006年第4期)中指出,目前我國稅制中尚沒有專門的環境保護稅,但確實有了一些環境保護效果的稅種和稅收措施。主要有:一是對環境污染實施排污收費制度。二是當初并非為了生態目的,而實際上卻有生態效果的稅種,如資源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三是采取了分散在其他稅種的稅收優惠措施,如增值稅對綜合利用“三廢”生產的產品適用低稅率或給予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對環保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農業稅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肥力、植樹造林等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農業生產活動給予稅收優惠等。

郝佳佳在其碩士論文《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2007.5)中講述到: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探索國民經濟的綠色GDP核算,而稅收作為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一種重要經濟手段,具有優化資源配置、鼓勵與限制產業發展等功能。

3、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

研究方法

①歷史分析和實際分析相結合。在論述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的演變及發展,對我國的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進行描述。要在我國構建和完善環境稅制就必須對歷史上所采用的治污手段給出合適的評價,充分認識歷史和現實因素對我國構建和完善環境稅制的制約和影響。

②比較研究方法。通過國內和國外比較,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實踐的成功經驗,分析其教訓,以其幫助我們構建我國的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體系。

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應用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財政學、社會調查方法等有關理論知識和技術,對構建我國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的構想進行深入分析。

創新之處

篇(4)

1.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是“呵護地球、美化家園”的需要

目前,地球是最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場所,由于人類無節制地開發利用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困擾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難題。環境是我們人類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生態、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環境保護意識的強弱是一個國家、民族人民素質高低的重要內容,從行為學上可以判定為社會文明衛生的標桿。培養新時期中學生環保意識,無論對當代或未來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都是不可低估的。因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未來的發展決策者,加強青少年環境保護法制教育,事關祖國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是千秋萬代的大事。

2.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是培養全民“資源觀、節制觀、低碳觀”的需要

培養學生初步形成科學的資源觀、節制觀、低碳觀,使學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成為大自然的一員,而不是大自然的劊子手。地理教學應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給予人類莫大恩賜:土地、陽光、空氣、水以及廣袤的空間,我們當感激不盡而報恩于她,并非子女肆無忌憚向父母索取或壓榨。為此,必須向只顧眼前利益、不惜破壞自然資源、嚴重損害環境的行為作斗爭,例如,通過播放六盤水市喀斯特地貌環境石漠化宣傳片,以及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表塌陷警示錄,讓學生產生一種危機感和責任感,自覺地形成正確的生活、生產觀念。因此,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不僅是十分必要,而且是非常適宜的。

3.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是地理學科教學效果的需要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的環境保護法制教育,讓學生明確我們生活所及的任何環境都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帶,也使學生通過感性認識或親身體驗增強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地理教材中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相關的內容豐富多樣,地理教材直觀形象,我們要注意充分挖掘中學地理課程中有關法制教育的內容。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把地理教學內容與法律法規有機地組織起來,在地理課堂教學信息流的傳遞中把知識的傳授與現實法律法規以適切的形式鏈接起來,在思想上促進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法律素養的提高。

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可以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的自然環境一直呈惡化趨勢。由于全球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日漸突出,人們開始認識到人類面臨許多全球性問題,如自然災害、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植被破壞、資源匱乏、人口問題、地區經濟差異等都與地理學科有很大關系,在地理課程中還涉及許多環境保護的國際法。如《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保護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內羅畢宣言》、《南極條約》等。大氣環境方面的如:防止酸雨的《遠距離跨界大氣污染公約》、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和防止氣候變化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海洋環境保護的《海洋法公約》、《國際油污損害公民責任公約》和《大陸架公約》;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植物多樣化國際公約》等。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自然災害頻繁多發;地區差異顯著等。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同資源、環境相適應,要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令等情感、價值觀等內容。地理課程內容中有許多關于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國21世紀議程》、《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法1996年》、《自然保護區條例》、《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水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噪聲污染防治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修正)》、《循環經濟促進法》、《水污染防治法》、《節約能源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防震減災法》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有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內容。

三、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要原則

1.主動性和方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為地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本身必須有強烈的環境責任感,主動維護環境法律的尊嚴、養成環保習慣,不能嘴上一套,行動上是另一套。課堂教學是老師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場所,老師要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滲透點。地理學科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現行高中地理課本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交給學生有關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從而使學生對如何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和保護環境、趨利避害,使地理環境向著更有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面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整個課本知識體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環境為開端,最后又歸結到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上去;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貫穿于整個教材的始終。

2.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必須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在課中進行要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要從地理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教育。因為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實踐性以及嚴密的邏輯性,都含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通過對我國人口狀況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我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以及出現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3.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教育,聯系實際也是必要的,把教材和當前國內和國際形勢聯系起來,是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要方法。貼近實際、貼近學科、貼近學生的原則,積極倡導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方式,采用通俗鮮活的語言、生動的典型事例,體現地理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途徑

在地理學科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沒有固定時間,應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適度滲透,在課堂中努力尋找環境保護知識的滲透點。在向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作為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導者,教師應熟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教師要在學法、知法上作學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表現出其應有的守法、用法、護法自覺性。同時,教師要鉆研教材,努力尋求地理學科滲透環境法制教育的結合點,結合課堂活動本身進行教育,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環境保護知識。教師要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經常閱讀報刊雜志,收看與地理有關的新聞節目以便增加對法制教育的了解,并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適度地進行滲透。

2.在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必須要注意找準“滲透點”,掌握“滲透度”,把握“滲透時機”

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法制教育不能喧賓奪主,不能上成純粹的“文化知識課”,也不能上成“法制課”,只有做到因材施教,適時適度,持之以恒地加以滲透。課堂教學中,選擇好滲透的時機,在最適當的時間以最合理的方式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對于滲透時機的選擇,有賴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對法制滲透內容的理解,并考慮到課堂教學進程以及課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有備而為,信手拈來,適時滲透。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環境法制滲透時要把握好“滲透度”,即:滲透多少、滲透多深。要考慮具體教學內容與環境法制的關聯程度,以及學生對相關法制內容的認知程度,確定合適的量與度,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如講解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危害時,就要適時進行《森林法》、《草原法》和《水土保持法》的滲透。

3.在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要注意結合實際。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但同時又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隨著人口的激增、工業與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明顯地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地理學科的滲透教學中,從地理課的特點出發,自覺地進行延伸,使學生既較好地學到地理知識,又能了解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既要聯系國家建設的實際和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環保事件;又要聯系世界各國(或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等。這樣進行聯系之后,就可以增強地理教學的現實性,有利于生動地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如在學到高一大氣環境保護時,就要采用導向式方法滲透《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和《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等國際公約,讓學生各抒己見,從理論事實中受到教育。

4.利用主題班會,對班級進行環境問題的問卷調查

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產生的環境問題調查,我利用了主題班會活動的時間對本班5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具有環境保護意識,但受到環境保護教育的途徑卻較少,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的意義重大。

5.開辟第二課堂,進行實地環境的考察

篇(5)

通過社區環境的調查,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自身做起,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2 調查范圍

城市各街道小區,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3 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4 調查情況

通過對各街道小區的調查,我發現以前的隨處所見的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邊角上依稀可見有少量包裝袋舒坦地曬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甚者的是從商處房內扔出來的。道路兩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潔工沒有及時清理,而導致垃圾溢出垃圾箱,還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體廢氣物污染的主要來源,在炎熱夏天會發出一陣陣的惡臭味嚴重影響社區的環境空氣質量,也能招來許多蒼蠅、蚊子,從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蟲媒介傳染病的散發和流行。影響整個社區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經過而沒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從而會造成傷害。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些建筑垃圾散落無人及時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單位引起的粉塵污染嚴重,造成社區空氣中粉塵濃度增高,從而造成人們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但提高,汽車以是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氣對空氣的污染不容忽視,還有汽車的喇叭聲在社區對還在休息的人們所產生的噪音污染。特別是在中午休息期間會使一些人煩躁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4.1 在對隨機抽取的20人進行的問卷調查中

4.1.1 請問你平時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9人,占45%,回答不會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7人,占35%。

4.1.2 平時關注關于保護環境的新聞嗎?

大多數回答不會,占55%,回答會的占5%,覺得于己無關占40%。

4.1.3 你將廢棄的電池怎么處理?

選擇隨手扔掉的占30%,選擇扔進專門的垃圾箱的占17%,無所謂的占5%

4.1.4 你實行垃圾分類了嗎?

選擇實行的占20%,不實行的占80%

4.1.5 你贊成用塑料袋嗎?

贊成占37%,不贊成占20%,無所謂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沒有隨地吐痰或扔煙頭的習慣?

有的占20%,沒有的占50%,有其中一項的占30%

4.1.8 你有沒有隨時亂扔垃圾的習慣?

有40%人說不太在意,25%說偶爾,25%說不亂扔垃圾。

4.1.9 你認為環境是怎么一回事?

對于這個問題多數人沒有明確的概念,不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有些人認為環境就是簡單的不亂扔垃圾,少數人認為應該從自身做起提高環保意識。

5 結果分析

5.1 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數人對環境問題并不關注,認為與己無關,不自覺的亂扔垃圾、吐痰,對于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熟視無睹,對于保護環境的活動也未能身體力行地參加,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與老百姓無關。

5.1.2 小區規劃不力,管理不嚴格不科學,任意倒垃圾造成嚴重污染,處理不及時致使臭氣熏天,有些部門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塵污染嚴重,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未能達到各階層,環境保護部門整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范,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工作的整體進度。

5..1.3 人們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質有差距,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對孩子的環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環境工作的難度。

5.2 社區的環境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隨地亂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細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蒼蠅,蚊蟲等,傳播疾病,污染空氣,工廠排放廢氣混合著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氣體,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惡化,影響農作物生長,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難以降解的物質,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減產。

5.2.3 垃圾填滿,降低了垃圾填埋廠處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細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圍環境。影響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嚴重二次污染,焚燒時產生大量黑煙,有毒氣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6解決措施及建議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建設和諧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6.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及環境保護意識,使居民自覺保護環境,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多種活動,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

6.2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 強廢棄物的處理,避免垃圾焚燒。

6.3 環境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6.4 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加強對學生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6.5 實行環保獎罰制度,獎勵對環保有突出貢獻的人,對工廠任意排放行為進行治理管制。

6.6 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機構,

6.7 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為環保貢獻自覺的力量。

篇(6)

 

永吉二中

王闖

 

現在的中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環保意識如何,即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對環境科學的掌握情況都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 許多學校沒有單獨開設環境保護課程,只是在生物學中有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知識,因此,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真正使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是每一位生物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案例一

事件之一:從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中看到: 某些地方的某些企業在中央的明令禁止以后,仍然繼續排放工業“三廢”。明知造成了環境污染,卻在眼前利益的驅使下,不顧后果,不思改進;甚至某些領導也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下,非但不重視環境的保護,反而暗中幫助那些違規企業遮掩,企圖蒙混過關。目前,全國幾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經造成吃水的困難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質太差不能喝;空氣環保指標達標的城市也似乎沒有幾個,且不說其他的危害多么嚴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執迷不悟。雖然《環保法》早已出臺,可大多數人認為那是政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現在國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來強制執行。

事件之二:在全國廣泛開展了防治環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對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及兩個酸雨區進行了重點治理,取得了重大進展。工業污染物基本實現了達標排放,全國23.8萬家工業企業,有90%以上做到了達標排放。

反思與分析:由上面兩個事實看來,大眾的環保意識非常淡漠,現狀實在令人擔憂。這里,關鍵的問題是環保應成為一種大眾的自覺的意識,即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具有一種正確而清醒的認識。學生作為未來的主人從現在就要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穿插一些環保事例,將生物知識與現實聯系,結合身邊環境進行教學滲透,樹立社會意識。

具體措施:

(一)利用課堂教學,養成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理論,現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節都可以發現生物學教學與環境教育的契合點。因而教師就應該立足課堂,利用教材,利用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自覺養成環境保護意識。

1.利用教材已有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環境污染的例子,如蘇教版生物必修三中有關酸雨、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等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并沒有具體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們可以做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講授有關“水域環境的保護”的內容時,我除了講清楚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之外,還列舉了現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情況及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讓事實、數據說話,同時告訴學生如何節約用水,如洗澡時盡量洗淋浴,洗手時在打肥皂時應該將水龍頭關掉,用淘米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沖廁所,等等。這樣既使學生了解了目前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又使學生知道了應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又如,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章節中,除了課本提供的幾種動植物資料外,還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動植物的錄像片,以便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點滴小事不可忽視,它才是培養學生的關鍵。

3.課堂教學中介紹一些環保節日

早在1987年聯合國就提出把20世紀的最后10年定為環境教育10年,1997年聯合國再度召開世界環境大會,并制定21世紀第一個“環境教育10年”。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介紹一些與環保有關的節日。

(二)豐富課外活動,強化環境意識

采用適合學生特點,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環境教育

促進學生樹立牢固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

1.宣教文藝活動

每學年都要就環境教育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人口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都是我們傳統的環境教育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利用黑板報、墻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進行環保知識問卷調查等,這樣使學生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

2.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游覽附近的風景名勝,參觀植物園、動物園。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從而升華為熱愛大自然,以增強學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組織學生調查附近的工廠、小河、垃圾處理場、生活小區等,當他們看到污濁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排出的廢氣、公路上的塵埃,自然就會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自覺行動起來,保護環

境。

案例二

事件之一:在我們周圍充斥著許多廢棄的塑料袋,馬路邊,街道處,城市的角落,河岸邊……到處都是紅的、白的、綠的塑料袋子,很不雅觀。這些塑料袋處理不好會對人體以及土壤、空氣、江河湖海環境等造成極大的危害。目前每年我國超市塑料袋用量達40萬噸。其它銷售場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三倍。每年,我國超市、百貨商店、菜場、水果灘使用的塑料袋累計需要160萬噸塑料袋。按照生產一噸塑料袋需要消耗三噸以上石油計算,全國每年生產塑料袋須消耗180多萬噸石油。

事件之二:根據國家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嘗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反思與分析:由上面事實一看來,“白色污染” 純屬人為因素造成,而且人人有責,其危害之嚴重不得不重視。僅具備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保護環境”并不是一句空話,也并不只是少數科學家或科研機構的專門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念和意識,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我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上,還要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真正視環境保護為己任,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能夠自覺自愿地留意身邊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盡量減少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行為,并且能夠向身邊的親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廢舊電池、盡量減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類放置等這些行為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進行保護環境的工作。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具備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能夠自覺地在行動上得以體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實處。

由生活點滴細節,喚起學生強烈的環保意識,并將“綠色”意識付諸于行動。由我做起,人人參與,來精心呵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從而有力地推動環境教育和素質教育。

所以,我呼吁我們全體生物教師,當我們在講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適應性、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同時,多講講生物資源的保護,多講講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合理開發利用,多講講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同時,特別要聯系我們身邊的實際事例(比如,哪些環境污染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不良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環境繼續受到污染能改善并且保持它),以此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注意培養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勵學生們去掌握、去宣傳學到的環保知識,并身體力行,去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這樣,當學生們又把學到的知識帶到生活中去,帶到家里去,帶到社會上去,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得到普及,

所有的人都能自覺去保護環境,那將是我們國家、民族之大幸。

篇(7)

關鍵詞:市政建設;環保;綠化;監察

中圖分類號: 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244-1

市政工程建設領域一直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環境保護問題:規劃未依法進行環評即通過審批、環保資金使用不規范的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地方環保監管不力也導致環保政策放松,監管措施的軟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環境保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沒有好的環境,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得不到保證,生活質量得不到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也就無所謂社會穩定、和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大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力度。

1 市政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1.1 環境衛生管理方面

環衛處應加大管理力度,不斷優化環衛管理模式,提高服務質量,繼續實行道路復式保潔制、清掃承包責任制和垃圾袋裝化管理,使市區主街道和內街小巷保潔;保證全年垃圾的清運、填埋和處理工作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根據特殊情況的需要,組織了適當人次和多臺班灑水車加班加點,清理衛生死角垃圾,清洗街道。做好“除四害”工作,對單位廠礦、特殊行業、公共場所下水道公廁和垃圾填埋場定時進行多次投藥噴殺。不定期對市區街道的鼠洞進行堵塞填補。通過這些措施,創造了一個干凈衛生的人居環境。

1.2 園林綠化管理方面

園林處要堅持改革創新,以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工作目標,認真做好市區綠化、美化工作。堅持“建管并舉”措施,按技術規范做好城區綠地的管護工作,新種補種街道樹,對城區綠化帶和花壇修剪。抓好公園、廣場的保潔和綠化管理,可以擺放鮮花等盆栽。做好市政綠化工程和單位附屬綠地建設工作。深化改革,大力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產業化進程,園林公用事業改革邁出的步伐可以說至關重要。

1.3 路燈建設和管理

這里特別提到路燈的建設和管理,因為路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城市的絕大部分形象特別是在晚上,因此路燈建設及維護上資金的投入是必要的,要合理的新建線路、修復原有壞損線路,特別加強巡視以防線路受盜壞損,要保持高的亮燈率,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幫助,為城市的夜晚提供光明。

2 城市建設管理監察方面

2.1 強化環境保護的意識

盡可能地優化方案,力求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少破壞自然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無論永久性占地、還是臨時性占地,都應有合理的環保設計。要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環境質量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要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環境憂患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要建立公眾參與環保的機制,擴大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對重大建設項目,要舉行環保聽證對于在建設中破壞的植被應提供恢復措施設計,防護工程應優先考慮植物防護。這樣,雖然初期投資可能大一些,但從長遠看,無論對城市本身的發展還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都十分有益。

2.2 要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是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各地要多方籌集資金,加大環保投入,加快建立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固體廢物和危險醫療廢物處理設施等環保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排水管網。

2.3 要堅持依法治理環境

要嚴格落實環境準入制度,凡不符合法律規定和產業政策,不符合環保規劃的項目,一律不得批準建設。要嚴格監管,對重點排污企業要實行掛牌督辦。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對違反規定,破壞環境的企業,該關的要關,該停的要停,該罰的要罰,該通報的要通報,避免短期行為對環境造成破壞。環保建設是個長期利益,在建設的同時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些,要顧及到以后。

3 注意環保對市政建設的意義

3.1 吸引投資

環境保護做好了可以為潛在的投資者提供了適宜其投資、生產、經營的優良環境不單單只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優良的環境。所以說我們必須在城市衛生這一方面還要下大力氣,充分認識到城市衛生環境這一隱形的財富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投資硬環境要素,經濟也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3.2 保護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政策措施的順利實施,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科學發展觀不僅強調以人為本,還強調協調、穩定、可持續,這實際上意味著合理統籌資源、高效發展。十六大以來,圍繞科學發展觀,已經提出了“五個統籌”的發展手段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將環境容量資源視為經濟發展的要素,以資源生產率來衡量環境保護的程度和方式。

4 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胸校花莹莹被老头糟蹋|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野外| 夫旁人妻在公交被中出出水 |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少妇扒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 华人少妇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免费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性色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阿v高清资源在线|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中文字幕乱人伦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巨大黑人极品精男|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人妻少妇-嫩草影院|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玩弄白嫩少妇xxxxx性| 新妺妺窝人体色www| 性久久久久久|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国语对白熟女 硬了|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5j|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a级毛片|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