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的收獲和啟發
時間:2023-10-11 16:14: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收獲和啟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前不久,在我校六年級學生中做過一次調查,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在48名學生中,平時都是自己盛飯的占45%,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的只占32%,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只占24%,自己動手做菜做飯的僅占6%,每天由父母整理學習用品的還大有人在。這些現象不難看到:孩子們由于有太多的長輩寵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越來越多,他們的勞動技能每況愈下,針對學生的狀況,我校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努力實施了“勞動技術教育”特色探索,大力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那么作為教師,加強學生的勞動技術教育,通過哪些途徑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呢?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營造勞動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
勞動課上老師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做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以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積極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哪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1)教師要擺正位置甘當配角,配角不等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參與學生討論,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2)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手畏腳,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二、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是一個知識和技能掌握轉換和運用的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較清晰的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人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加農村勞動,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最偉大,我們有機會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
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勞動技能
有效利用課堂,落實勞動教育。在學校除了通過勞動教育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外,充分利用晨讀課和班隊會主題課開展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比如教師節來臨,學校大隊部統一制作勞動內容《老師您辛苦了》;三八婦女節來臨,學校統一勞動內容:獻給媽媽的禮物。我們應該把空間留給孩子,為他們搭建發展的平臺,使其互相交流,互相提出具體的建議,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從而有效地進行勞動教育。
提供勞動實踐機會,耐心指導勞動方法。勞動教育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好的,關鍵在于在理論教育的前提下,還要抓好勞動實踐,因為勞動實踐是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勞動習慣只能在長期堅持不懈地勞動實踐中磨練和沉淀,僅憑紙上談兵的說教是無濟于事的。要想辦法指導學生在實踐勞動中學會運用學到的基礎勞動知識,并形成一定的技能,從而享受成功的愉悅。應注意啟發學生體驗勞動的感受,并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多方面收獲。比如,開展“誰有一雙巧手”“今天我當家”“勞動多快樂”“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勞動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對勞動的濃厚興趣。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將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
四、家、校勞動教育和諧統一
一、注重為人師表。加強師德修養的提高
古人曾言:化風成俗,基于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可見,教師的品質是影響兒童品格的重要因素。孩子年齡小,好模仿,教師必須認識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起到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言行去影響他們,激勵孩子們團結進取,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我園要求教師對照《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找差距,不斷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及班級管理水平。春風化雨,教師的語言和煦溫柔了,對孩子的關愛細致具體了,幼兒也養成了尊重關心他人的習慣,與人交往自然融洽。如果教師習慣于大聲斥責,對孩子態度冷漠生硬,這種教學效果則是永遠不可能得到的。
二、針對幼兒特點。確定幼兒德育內容
幼兒處于人的初始階段,而德育作為“學會做人”的教育,其本質在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他們懂禮貌、有情義,有是非標準,從而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而幼兒知識經驗少,可塑性、反復性大,是非辨別、行為控制、生活處理能力差,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依戀性強。他們的特點決定了德育內容必須全面、規范、層次:系列、先進,就幼兒園而言,德育教育已不再是單純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科學、愛勞動教育,培養孩子誠實、勇敢、不怕困難等良好品質,而應該進一步幫助孩子學會共處、同情、關心、競爭、分清是非,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形成團結協作、嚴守紀律、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良好行為品德。我們認可西方教育學的一個觀點:在今天情商培養比智商培養更為重要,因為情商高的人更易與人相處融洽,也更易于成人后的事業成功。我們強調教師們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有機地將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面向全體,注重個體差異,使每位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每周一是我園幼兒的“分享日”,在這天早上孩子們可以將自己喜愛的食物、玩具帶到園里和同伴們分享,把自己的快樂充分傳遞給每一位小伙伴。一個小小的“分享活動”不僅穩定了孩子們每周一入園焦慮不安的情緒,在與同伴們交流、交換的過程中,孩子們團結協作、相互照顧、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形成。有了分享活動,孩子們不再孤獨、哭鬧、自私,充分體會到了資源共享的樂趣。
三、利用本土資源,開展豐富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與物質環境創設的結合
人與環境密不可分,幼兒園是孩子探求知識、接受知識的場所,其環境的優劣影響著教育的效果,物質環境的美化有助于幼兒保持健康向上的品格。我園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在園內的走廊、過道、教室等場所紛紛布置了突出團結互助、文明禮貌、愛祖國、愛家鄉、尊敬長者、不怕困難等圖案,倡導“墻飾與孩子對話”、“孩子參與教室布置”等思想,使孩子深受感染和啟發。在“我的家鄉”這一主題布置中,我園各班教師充分利用家鄉特產、風景區等本土資源,組織孩子們春游和實地參觀,收集“信陽毛尖”茶葉包裝、圖片,讓家長提供孩子在家鄉風景名勝區游覽的照片、門票與紀念品,讓孩子對信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為之自豪。孩子參與形式多樣的環境創設活動,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也令德育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與精神環境創設的結合
和諧融洽、充滿愛意的精神環境有助于孩子產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他們離開家庭、父母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老師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我園要求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去悉心呵護、關愛、幫助每一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心去溫暖每一位孩子的心田。久而久之,孩子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逐漸也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幫助他人。同時一種互敬互愛、懂禮守紀的良好個性、行為品質也在形成。九月十日教師節的早晨,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手捧五彩繽紛的氣球、鮮花早早地來到幼兒園,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親愛的老師送來了一份祝福、一份心愿、一份對老師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崇敬,在充滿愛的精神環境中,孩子們的品德情操得到了陶冶,他們無私純潔的愛深深地打動和感染著每一位教師和家長。
(三) 德育與常規教育的結合
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主要是對幼兒進行日常學習、交往、生活的語言、舉止的規范教育。目前獨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較弱,這“歸功”于有些家長的包辦代替太多,干涉太多。針對這一現象,我園小班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給每位新入園的幼兒量腳定做了一雙特制的“鞋”,即在小朋友睡覺的小床前地面上粘了一雙小腳丫形狀的貼紙,這樣每天孩子們在好奇的比試實驗中不知不覺地把脫掉的小鞋子規規矩矩地擺放在這個鞋印上。這樣的習慣控制方式不僅幫助孩子們糾正了鞋子亂放、正反難辨的不良習慣,又免去了老師們反復指導的繁瑣,從而使孩子們養成條理清晰、規則明確、觀察細致等良好行為模式。
“爭做合格值日生”活動一直是中、大班幼兒最熱衷、最樂意參與的活動之一。本學期我園除了開展正常的班級值日生所熟識的工作以外,還添加了“我是快樂的小農夫”種植活動。在綠瑩瑩的室外草坪上,我們給每個級段教研組分了一塊“責任田”,以教研組為單位,自行安排種植計劃,鼓勵讓孩子們參與種植活動中,和老師們共同商議、確定種什么?怎么種?如何分配種植人員及工作?怎樣做觀察記錄?記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獲得了什么經驗等等,真正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使他們通過切身的勞動常識、實踐過程中無意識地更加熱愛班集體,增強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更加珍惜勞動果實,理解勞動者工作的艱辛,明白收獲的來之不易,體味收獲者的喜悅。在實踐中,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觀察者,不同形式的記錄著。他們把希望種在土里,把理解留在心中。這種積極的效果還延伸到園外,家長們來園紛紛反映:“我的孩子突然間懂事了,在家里也更勤快了。”“我的寶寶愿意幫助我做家務了,更愿意參與我們的家庭活動了!”這些活動彌補了城市兒童農村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幼兒園將德育教育貫穿于點滴細微處。達到了全程介入卻無痕無跡,凸現了德育教育自然生動的特點。
四、關注家園同步,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關鍵詞:高職教育;服務學習;運行模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在校生人數已經超過本科大學在校生人數,高職學生對社會的影響不斷擴大。95后學生已成為主流,總體來說是他們思想素質積極向上、穩定健康,但這部分學生生長環境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展開,互聯網急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此時社會不良風氣和獨生子女的客觀現狀,使當代大學生呈現出極具時代性的性格特征,如思想信念淡漠、政治素質不穩定、道德素質較低、易受外界影響等。加之高職學生在高考錄取層次中排在后面,部分學生還呈現出行為約束力不強,思想散漫等不良品行。這些都給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與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作為戰略重點之一。因此為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借鑒美國服務學習的先進教育理念,引入服務學習實踐教學,改變學生對人不感激,對事不負責,對己不要求,對社會不關心的態度,培養高職學生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推動教育改革。
一、服務學習引入的理論依據
服務學習最早興起于美國,并得到香港、臺灣及國內廣大教育學者的認可。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內涵不斷豐富,不同的學者對服務學習的概念有不同闡釋。美國1993年的服務行動中給出的定義是普遍被大眾接受的:服務學習將提供給社會的服務與課程聯系起來,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在服務中學習以獲得知識和能力,提高與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合作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各大院校的實踐也充分證實了其在促進高校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提升社會實踐技能、提高公民素質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從教育學理論來看,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即生活,學習要真正融入生活,學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體悟知識的意義。受杜威教育理念的影響,美國的高等教育開始注重學生的社會參與,并鼓勵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獲得發展,從“做中學”,從書中學,更從社會中學。
二、我校服務學習實踐課程運行模式
我院在推行服務一學習時并沒有照搬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具體做法,而是結合我校的辦學理念、課程安排、組織結構及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成都服務、服務成都”的辦學理念,從以下方面展開,開創了一套適用于我們的服務學習方案:
(1)系統管理,統一推進
我院的服務學習主要以校園清潔打掃為主,為深化學習內涵,我們瞄準學生未來生活能力,按照服務校園與師生、服務專業與行業、服務社會三個層次,將學習、生活場景納入服務范圍。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并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
為保障服務學習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我院專門成立服務型學習指導中心隸屬于學生處,由學工辦主任擔任中心主任,并從各校區學工辦抽調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多年的骨干教師、輔導員參與到管理過程,集中管理、統一實施,組織上有保障。學校規定服務學習以“大一”為主,必修2學期,0學分,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體系,期末考評不合格者需重修,仍以環保勞動教育為主。
開展服務學習還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如清潔工具購買、宣傳動員活動開展、學期末表彰獎勵,服務學習項目工作人員工作酬金及因工作產生服務費用等,因此學校計財處劃撥專門經費給予支持。方法上給予指導,組織上給予保障,制度上給予規定,資金上給予支持,一些系列資源保障了服務學習型實踐教學模式能夠落到實處。
(2)全員參與,積極動員
學生只有普遍參與才能使每個人都獲得直接的體驗和感受,進而在親身參與的實踐中,在為學校服務、為他人服務的感受中,逐漸樹立社會公德意識和環保意識。因此學校強制性要求全體大一學生參加服務學習,否則德育分不合格影響畢業。但很多教師和學生對服務學習課程的內涵并不了解,片面理解為勞動實踐,弱化了服務學習的意義。要想順利開展,必須在教師、輔導員、學生各個層面做好動員,讓大家認識到開展服務學習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此我們做了三方面動員:一,在新生學前教育期間,召開全體新生服務學習動員大會,讓學生了解服務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二,各分院團總支、班級團支部結合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給學生進一步動員,同時進行相關勞動技能和服務技能培訓;三,日常工作中加強服務學習的宣傳和過程記錄。我們留心學生每一個服務瞬間,每一個文明舉止,每一次心靈觸動。真實記錄,及時宣傳總是能感染并啟發到學生,讓學生對服務學習產生認同。在充分動員的基礎上,服務學習中心制定詳細的服務學習活動實施細則,如服務學習項目如何開展,服務區域、小組的劃分及相關職責,具體的開展時間、地點,如何進行監督、考核等。
(3)科學考評,適當激勵
考評是服務學習活動的重要一環,是服務學習能否延續進行的保證。考評由學生自評、班級評分、服務學習中心的監督部門評分、總結報告四部分組成。服務學習中心的監督部門既對服務學習的項目管理和運行直接指導,也對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并做詳細記錄。評分標準如下所示:
出勤及表現由服務學習中心的監督部門評分,包括平時出勤、工作態度、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表現情況:工作成果及能力由班級根據學生服務成績,問題解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領導團隊能力,每月實踐活動中表現等綜合評分;總結報告包括參加服務情況,個人收獲和體會,以及課程學習后對“服務”的理解。
同時還在全校范圍內對服務學習標兵、服務學習先進個人和服務學習優秀督導員進行表彰和獎勵,頒發證書。獲得相關證書的同學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備案,畢業優先推薦等。這些措施將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服務學習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
(4)開展特色,分享總結
學校在推動服務學習轉型,希望在原有制度下,擴大到與服務性社團活動及專業課程結合的多元課程的合作與融合。除了平時的校園打掃,我們每個月會集中組織一次服務學習特色活動,這種活動或與專業相關,或是提高素質的通用性能力訓練,也有專門性的服務技巧和方法座談。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將服務與知識的學習有機整合,在服務中學習或提升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每月特色活動結束后,我們召開總結分享會。一方面,教師和監督部門會對學生在服務過程中的“閃光點”予以肯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發學生參加下一次服務的動機。另一方面,要求同學們就服務內容進行反思,比如通過在教室和公共區域的衛生清掃和督導檢查活動中,讓學生反思當前的社會公德現狀,大學生如何提高公德意識和環保意識,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如何在實踐中確立等。學生在反思過程中經驗升華為理論,增強了對思想理論問題的自覺認知和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同時通過分享告知、感染大家,讓更對學生認同服務學習。
三、服務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效及意義
我院開展服務學習實踐教育已有五年,并將長期深入開展下去。服務學習能夠持續開展原因在于學生、學校、社會三方參與主體在行動之后都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實現了目標效果的互惠共贏。
(一)對學生成長來說
1.增長了知識與技能。服務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實踐平臺,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環境,提供了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機會。同時服務過程中經常遇到課堂上未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差距,激發對學習的渴望,拓展自己知識面。
2.提高了綜合素質。據調查大學生思想行為發生變化和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情況與服務一學習項目的持久性緊密相關。而我校的服務學習要求執行兩學期,正是強調實踐的持久性,學生通過持久的服務勞動,使得吃苦耐勞、愛護環境、樂于奉獻的理念不斷內化,最終形成良好的品格。實踐證明,經過一年的服務學習,學生們更懂得尊重他人,能更懂得愛護學校環境,更具主人翁意識。其次,服務過程中要與不同專業的同學合作安排活動,這個過程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組織協調能力,在解決問題時鍛煉了他們的抗挫能力、處事應變能力。
3.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服務過程中學生從不同角度評價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素質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認識,使得他們更加關心社會、主動幫助他人,逐漸形成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有助于學生成為主動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畢業生。
(二)就學校教育來說
大學的本質不僅是傳授和研究學問,它還承擔有引導社會價值觀、規范社會行為之使命,對人類素質改善和提高、社會文明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影響。服務學習過程中,學生思想素質得到提高,主人翁意識增強,價值觀得到正確的塑造,符合學校的育人觀;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教學活動、課外活動規劃當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了校園民主氛圍。
(三)就社會發展來看
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文化,有生存能力和謀生技能,更要講文明,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公德心。學生通過服務學習和反思過程將經驗升華為理論,逐漸樹立科學高尚的人生觀,自覺把個人理想的實現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結合起來,使得思想覺悟和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在學校形成的這種價值觀會對行為產生控制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約束并規范人的行為,保證社會和諧發展。
四、我院服務學習育人體系的不足之處及改進目標
我院服務學習的開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師資力量、管理模式、地點環境等限制,深入發展仍面臨問題,需進一步完善和轉型。
(一)缺乏理論教育,科學的課程設計
我院開展的服務學習雖目標和要求明確,也有集中的宣講、培訓。但從效果來看,學生為了任務而服務,忽略了勞動過程的意義以及合作的收獲,思想上引導不夠,理論教育不足,減弱了服務中學習的效果。應該有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培訓,并且配置專業老師指導。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引導學生把學習的范圍擴大到社會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社會體驗生活;并在服務中獲取有用的知識和技能。要達到這些效果,需要教師樹立”社會即課堂的”的教學理念,有目的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服務一學習理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使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得到運用和鞏固。
此外,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是提高服務學習課程效果的重要前提。科學的設計應包括:一,充分準備。準備是整個服務一學習的基礎,基礎打好了后面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準備工作需要分析現有的資源,包括學校本身所擁有的技術優勢以及師資配置、學生能力等。二,考察評估。走出教室到周邊社區去考察,發現課程與社會相脫節的地方,及時調整和改革課程教學,評估最適合理論實踐,最適合學生操作的服務項目。三,制定服務方案。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己確定服務方案,在學生明確自己想要獲得什么樣的體驗后教師再按照課程目標進行指導和幫助。四,培訓。高校應將服務學習納入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充分系統的培訓。
(二)服務形式單一,育人效果受限
服務一學習是一種將服務與學習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校服務學習以校園打掃為主,雖涉及到與專業相關內容,但沒有體現學生興趣的差異性和專業優勢,整體來說服務的多與專業結合的少,忽視學生自身的參與動機和需求,無法形成有力的鼓勵機制。應借鑒其他學校服務學習模式,開展與專業技能相關的社區活動,由勞作教育向通識教育模式轉型。比如醫護分院的學生可以聯系社區或老人院進行常規檢查、推拿按摩等服務活動;建筑專業的學生可以到扶貧村幫助村委會測量土地、住房面積等服務活動,幫助貧困村完善資料摸清底實;旅游的學生可以聯系周邊景點為做義務導游介紹;其他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定期到社區進行科普知識宣傳、舞蹈教學、英語啟蒙教育等。總之,服務一學習的內容與學業課程的聯系越緊密,成效就越大。因此要拓寬服務渠道,保證服務活動的多樣化、專業化,將學生參與服務的學習提升動機及社會需求完美結合。
要提高育人效果還應注重反思環節,如果沒有對服務過程進行反思,那么學生很難從服務經歷中總結學習經驗,也很難將學得到的新知識應用到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更談不上人格的完善。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在社區開展服務后回到課堂的指導,引發學生對服務過程的所見所聞進行反思,并提出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
(三)過程管理繁瑣,評價和激勵體系待改革
1.創設開放式教學環境,提供一個輕松的自主學習氛圍
自主學習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人的發展水平。“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亦如此。小學生處于人格形成由發展到基本定型的關鍵階段,不同的環境創造不同的個體性格。正因此,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千姿百態的個性在合適的環境中得以發展,激發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潛力,讓學生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
1.1 激發興趣,進入自主學習之門。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創新大師都有異乎尋常的強烈興趣因而作為教師就要把怎樣發現、發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在課堂上激發興趣有以下幾種方式:
1.1.1 角色扮演。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如在《56個民族是一家》中,通過學生小品表演的形式來感受和體驗民族團結。然后讓學生思考:在與各少數民族交往中應注意什么?通過這種情境中的體驗,學生感到《品德與社會》不再枯燥,而是興趣無窮。
1.1.2 成功體驗。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學生在克服困難時,教師要調動學生所有的經驗和智慧,去積極攻破難點。在教師的幫助下,一旦攻破,學生就會非常興奮,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興奮上升為體驗,成功的體驗,將是興趣的源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成功的體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學生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內容和問題時,經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二是當得到教師表揚的時候,學生心理有一種愉悅感,學習興趣倍增。
1.2 豐富教學內容的認知環境,輕松學習知識
1.2.1 教學資源環境要多樣。在教學中,讓學生敢于沖破教科書及教師講授的狹小范圍,鼓勵他們在教材基礎上大量閱讀有關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延伸。如在講《交通連四方》內容時,讓學生利用圖書室的文獻資料,在互聯網的資源庫內查詢,以對該節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實施中發現,學生對這種知識拓展的方式非常樂于接受,90%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感興趣”、“收獲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為:一、現代媒體迅猛發展, 學生習慣于這種大信息的接觸;二、這種對知識 的“立體”了解有助于學生對學科學習的全新認識, 即學習社會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種生動的交流,甚至有學生稱為“很好玩,都不像讀書這么辛苦”,繼而產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識與大家交流的“資源共享”心態。
1.2.2 思維環境要擴散。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發散、聯想 的思維空間。資源環境與時空環境為思維環境的廣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中,不以某個現成結論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允許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課堂中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求異,大膽創新。創設獨立思考、主動求知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某一社會現象、事件的認識和評價,學生只要言之喲理,言之有據,應允許有多種見解、多種看法。
1.3 優化評價體系,真實反映學習效果。
1.3.1 更新評價觀念。打破以往“一考定終身”的觀念,把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揉和統一,以動態的眼光關注學生的發展,既注重共性與結果,又重視個性與過程。
1.3.2 完善評價方式。首先,采用“閉卷+開卷”的 組合評價方式。閉卷部分在減輕負擔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學生價值態度、學習技能和基礎知識相統一的學科教育內容為評價指標,通過筆試完成;開卷部分讓學生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上根據個性特點自主定題、選擇完成方式來完成相關任務。其次,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是評價學習的結果,而應是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是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應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總的說來,要將學習的結果與學習活動的過程結合起來,既評價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又要評價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潛力,不但評價學生的智力,還要評價學生的性格和個性。
1.4 和諧的交往環境,使學生快樂學習
課堂教學與學業評價環境的交互發展需要交往環境的協調作用。同時,建立現代的交往觀,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合作,認識人與環境(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和諧關系,促進人與社會的發展是創新人格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環境的構建中,強調根據現實需要溝通各種交往關系。
可見,開放式環境創設利用多邊交往方式,給學生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提供了多向選擇形式,從而提供了讓學生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促進個性充分發展,培養人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2.生活性的教學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內容涵蓋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和科學教育。內容極為廣泛,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兒童的現實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
2.1 結合課程設置,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熱愛生活。
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純真的。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書本上或與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便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行為實踐實現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切體驗,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教學時,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生活世界中去,從而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鄉巨變》這一課時,我首先安排在課前先讓孩子采訪爺爺、奶奶,了解家鄉以前的狀況。在上課伊始,我再播放有關家鄉現在狀況的錄像,通過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家鄉舊貌,緊接著我拋出這么一個問題:你怎么發現的?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一層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激情被點燃了。結果學生很快說出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2.2 圍繞課程內容,指導學生發現生活、體驗生活。
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美好生活,體驗他人的奮斗與幸福……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而傳統的書本教學只能造成知識的倉庫,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學《社區我的大家》一課上,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的小區,其效果最多是在學生腦中思考這個過程和一個結論——我生活在社區中,并沒有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不能使學生感受到社區有家一樣的感覺。因為學生沒有親自去體驗。怎樣讓學生去體驗這份感受呢?我就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遠親不如近鄰》的小品。觀看后先分組交流感受,再讓孩子們各抒己見,把自己的體會說出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鄰居的重要性,體會到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又如,教學《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這一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寒假社區生活交流會”,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暢談發生在自己社區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動中,我注意到學生那里反饋過來的信息并將他們進行分類如:快樂、煩惱、有趣、得意等,并根據這些分類深入展開討論,讓學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種體驗,使學生對社區生活充滿希望。
2.3 根據課程特點,引領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實踐中才能體驗其價值和科學的,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貫的、善良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學校思品教學產生懷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導功能。我們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是怎么才是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人們會有怎樣的評價?從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我們的教學必須向生活開放,向現實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課上的認識,不搞“純而又純”的教育。我在上《集體處處有規則》這一課時,先布置學生在課間自由活動十分鐘,喜歡活動什么就活動什么,盡量活動的開心。活動結束后,老師隨機采訪:“你活動了什么?活動得開心嗎?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這樣活動嗎?通過活動學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為標準。但有時學生在認識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與社會課上學了遵守社會公德,乘公共車時不擁擠,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可在現實社會中經常遇到一些人爭搶座位,對老弱病殘的人是視而不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教育,我們要正視這種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是非觀念,按自己的是非觀念去實踐一下,你有何感受?人們對你有何評價?學生就有可能從人們積極的評價中,自己愉悅的情感體驗中獲得的知識,建構起自己的內心道德標準。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教師德育心得總結,請笑納!
教師德育心得總結1本學期,根據學期初德育工作計劃,我校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以《小學生守則》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和禮儀常規教育,堅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地開展德育工作,圍繞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努力培養舉止文明、日常禮儀、品德優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進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實效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的工作思路,積極研究德育工作內容,針對新時期德育新問題,提出學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離不開一支經驗豐富、方法獨到的德育工作隊伍。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范。愛生樂教,勤奮工作,勇于創新,樂于奉獻。全面關心、愛護暫時落后的學生,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現象。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2、抓好班主任隊伍管理
適時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與班主任老師一起探討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點和主題教育,及時反饋、處理班級中發現的問題。并不斷完善班主任崗位職責,工作條例、考核、獎勵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強班主任工作的過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實績作為晉升、評優樹先的重要依據。
3、構建社會、家庭、學校同步教育網絡
德育工作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為此學校積極構建社會、家庭、學校德育工作網絡。通過家長會,及時傳達學校中心工作,各項主要活動,教育教學成果,指導家教工作等等。為廣大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努力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4、加強后進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幫教轉化工作。本學期,各班都能結合本班實際,做好品德差生的幫教轉化工作,建立幫教檔案,并制定了具體的幫教措施,記載好幫教情況,努力做到用愛心去關懷他們,用耐心去感化他們,盡量把一些苗頭性問題消滅于萌芽狀態之中。德育處做了大量的工作,對重點的問題學生“一對一”個別談心,對本校的后進生、單親家庭子女進行排隊摸底,落實結對幫教教師和措施,增強教育轉化的責任感。
二、強化行為規范訓練,改變學生精神面貌
1、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開展誠信從身邊做起活動。
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遵章守紀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勞動衛生習慣進行訓練和教育。
2、強化行為規范教育的檢查、評比、量化措施。
本學期,對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措施進一步完善與落實。重新制定校值日檢查內容和標準,重新設計較合理、較規范的評比版面。對衛生、眼保健操、課間操、自行車排放、標志佩戴情況、文明禮儀、違紀情況的檢查評比落實到位。對文明禮儀、校內紀律、課前準備、清潔衛生等采取天天檢查的方式,對佩戴情況采取突擊檢查的方式,對班級墻報、班級布置采取定期檢查的方式。
3、充分發揮值周生、班級干部的監督作用。
一學期來,各部門認真負責,檢查公平公正,值周工作到位。
4、繼續對各班行為規范進行檢查、評比,每周評出流動紅旗及每月評出行為規范示范班,起到表揚一批、激勵一批的作用。
評比總分與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掛鉤,有力地調動了班主任工作。
5、學校新出臺了學生個人禮儀、家庭禮儀、學校禮儀常規,并把禮儀常規的評價細化。
家庭禮儀由學生的家長負責;學校禮儀由班主任老師負責,并將兩項的評價結果與學生的思想品德考試成績綜合,最終得出學生的思想品德成績。
通過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讓他們養成文明禮儀、勞動衛生習慣等。通過對行為規范教育的檢查、評比,形成班級競爭,促進了全校的行為規范。
三、交通安全教育
同學們在本學期能夠很好的遵守交通規則,上學能夠自然成排走進校園,放學后各班能夠由小組長負責有組織的離校。同學們能夠按交通信號燈的指示過人行橫道,不橫穿馬路。經過全校師生的努力,我校再次獲得“平安校園”的光榮稱號。
四、繼續深化健康教育
5月份,面對日益蔓延的手足口病,學校推出多項舉措加強預防“手足口病”的宣傳教育,動員全體師生積極行動起來投入這項工作。向師生們介紹了手足口病的癥狀、危害、加強監測、發現病例的處理,如何對學生加強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指導等;校長利用晨會從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識、防治要點等集對學生進行了詳盡的宣傳教育;各班主任利用夕會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直觀地了解了這一傳染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全體師生的重視;學校對各班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進行了清潔消毒處理等等。使學校的廣大師生加深了對手足口病的認識,科學、有序地做好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保障了校園衛生安全。
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成為擺在家庭和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近年來,我校著力修筑學校、家庭間溝通的橋梁,開辟多途徑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心理傾訴和咨詢的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五、特色工作
以活動為載體,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本學期我們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
1、開設體育活動周,相應陽光體育。
針對學校操場小,學生多的特點,我們組織小型體育單項賽,舉辦了跳繩比賽,并響應市局提出的陽光體育一歌一舞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我們還組織了陽光體育之歌的合唱比賽,通過比賽讓歌曲廣泛傳唱,也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榮譽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積極參加市運會
經過精心選拔,積極籌備,我們參加了市春運會,整體水平與兄弟學校還有差距,但是通過參賽,達到了鍛煉隊伍,提高聲譽的目的。
3、以校報為窗口,多做自我宣傳,加強校際間的交流,為廣大師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努力辦好校報,繼續提高水平和質量。
做好學校的宣傳報道工作,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并積極向市級宣傳媒體投稿,實現宣傳工作的突破。
幾多耕耘、幾多收獲,在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今后我們將不斷努力,使我們中心小學在各方面都取得可喜的進步。
教師德育心得總結2本學期我擔任四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年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認真勤懇,兢兢業業,努力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以德育帶動學生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以常規教育為中心,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安全教育常規等等諸多方面。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二、教育培養班干部。
對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其四、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教給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干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需要老師耐心的教給他們具體的處理班級事物的方法。其五、我不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并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于班干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團結友愛并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俗話說:"情不通則理不達。"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孩子的滿腔熱情。教師要從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努力和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系,用愛的情感去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秘密,解除其心理負擔。我認為建立融洽的師生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是以人為本。首先承認學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人。學生需要學習也需要休息和歡樂,需要受教育也需要別人的理解與尊重。其次承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由于每個人先天稟賦、家庭教育、環境影響的不同,以及接受同樣的教育但內化過程的千差萬別,因此,在學生中會出現極其豐富而有差異紛呈的個性。第三承認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創設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四是重視學生的"潛在性",既要看到學生存在著多種發展的潛在可能性,不歧視后進生,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四、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班主任除了要鍛煉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外,還應該善于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一是發動大家參加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讓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發動大家參加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盡量不冷落每一個人,讓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事事落實到個人,建立起"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如高闖、李爽等)明確每位學生在班級中的位置和責任,使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這樣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班級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擔負一項具體的工作,人人都為集體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這種廣泛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覺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形成責任意識。二是要求全班同學參加日常管理形成輪值制度,每個人都有機會履行班級管理職責,增強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為管理好班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在各項中盡量不冷落每一個人。凡大型活動必須做到各司其職,人人有份,絕無局外之人。
五是要充分調動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力量參與班級管理,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
學校的職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除了寒暑假,平時的生活基本是學校和家庭兩部分的銜接。經常與家長聯系,尤其是借助于電話這一快捷的通訊工具,可以及時交換學生的有關信息,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級工作,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班級管理中我還注意以賞識教育的思想為核心,樹立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基礎,班主任要把握"激勵勝于頌揚,表揚勝于批評"的原則,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證學生健康地成長。盡量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解決問題;當然,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也還很多。如個人衛生還要下大力氣,課堂紀律離"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的能力發展方面,文明禮貌方面都有待今后繼續努力。
教師德育心得總結3時間如流水,轉眼又是一年。回首__年,對自己一年的工作做了回顧與梳理,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在老師們的理解與支持,在班子成員的團結協作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努力學習,完善自我。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管理領域的深入,學校品牌的打造,讓我越來越感覺到如果管理者專業知識、管理理論不廣博,工作的成效就不會太高,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注意多渠道地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在實踐中反思。
1、不斷學習,提高素養。
一年來,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認真參加區中心組的學習,校內外的各項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同時我還利用業余時間自學相關教育管理書籍,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做為一名黨員,做為一名行政干部,我時刻提醒自己在群眾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吃苦在前,體現“向我看,跟,我的崗位是模范”的黨員誓言。經過不斷地努力學習,思想和政治修養都得到提高,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習同伴,以身作則。
教師是個清貧的職業,待遇、地位都不高,付出的心血是超量的,但老師們敬業愛生、求真務實的奉獻精神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時刻告誡自己是隊伍中的一員。我覺得中年教師的班級管理與協調能力、青年教師的熱情與虛心好學、黨員的高風亮節都值得我去學習借鑒,從合作伙伴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我在這樣的群體中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二、廉潔自律,為人師表。
對待學生是否關心?對待學校是否公心?對待工作是否盡心?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桿稱,都會給予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多年來,無論作為教師、黨員還是管理者,我都力求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同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1、嚴于律己,為人正直。
平時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為人師表。做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遵守各項教育教學常規,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師表形象。能服從組織安排,吃苦在前,廉潔自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努力提高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以主人翁的態度塑造學校形象。
作為管理者更多代表的是學校形象。學校是個大家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很多,對于學生安全事故,家長與老師發生矛盾,只要是關系到學校榮譽的,都耐心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多宣傳學校的亮點,多解釋老師的做法,在溝通中取得雙方的信任與理解,達成共同的目標。組織召開后進生交流會,與他們促膝談心,了解他們學習思想上的情況,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提高成績。作為支部委員與支部一起做好教師談心、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對老教師進行慰問等工作,形成良好的人文管理。
三、盡心盡責,努力工作。
做為校行政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能嚴格要求自己,盡自己所能完成分管工作,與老師們團結協作,為提升海小的辦學品位而努力。
本學年我主要分管德育工作、教育科研和綜藝學科。做為分管德育的副校長,我深知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一項教育工程。為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和長效性,我經常閱讀相關的書籍和文件,參加德育干部培訓活動,和學校大隊輔導員、班主任在一起共同研究學校德育工作,力爭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時代性、實效性,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本學年的德育工作主要抓三個方面:一是精致化的班級管理,二是多樣化的學生活動,三是特色化的綜藝活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在上學年的基礎上,針對班主任積分制,下半年將積分制改為文明班級的評比,不僅調動了班主任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為創建文明班級而努力,促進了班集體的形成。
每學期開學初依據區教委、學校工作要求,制定校德育工作計劃,德育周工作安排。力求以國防教育為主線,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做到每月有教育重點,每周有具體安排,開展一些有主題、有特色的活動。如:聘請校外輔導員,建立每月軍訓制度,聘請海院教官到學校對學生進行軍事知識講座,“文明伴我行”主題會,“改革開放30年”主題隊會,科技作品大賽,南京市科技宣傳片展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在工作中注意總結積累,每月有班主任例會,學期結束組織班主任進行專題總結,促進德育管理。
本學年和綜藝組的老師共同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還組織老師們成立了美術、書法、合唱、舞蹈等興趣小組,定時定點有計劃的開展活動,為學生特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綜藝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參加全國、省、市、區的各項比賽均獲得較好成績。我還負責學校管樂隊的管理工作,對于管樂隊授課、訓練、演出等各項工作均有效開展,秩序井然。為學校的特色發展而努力。
為了提升學校教育管理的層次,也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我承擔了學校市級課題《運用軍校資源開發校本德育課程》的研究工作,兩年來注意學習收集相關信息,組織教師對校本德育課程進行研究,今年順利地接受區教科所對此課題的階段小結。本學年我還負責學校月底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匯總工作,能細心核算,對每位教師負責。只要是自己能做的,我都盡量去做,不斷提高工作的實效性,提升管理的質量。
工作中所取得的點滴成效得益于教師們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當然,在我的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德育管理上要多與班主任溝通,采取有效的方法,縮短班級之間的差異,全校提高全校學生的素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改己不足,提高工作質量,為海小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
教師德育心得總結4教師要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思想道德,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我就本學期的德育方面的情況作一個總結。
一、認真學習重要思想。
學習《教師法》、《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省教育廳《關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把政治學習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弘揚優秀師德傳統,促進思想、教育觀念適應時代前進的要求,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和自覺性。
二、勤懇鉆研業務,提高教學能力。
作為教師,必須勤懇鉆研業務,努力提高駕馭課堂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學習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能力、學科德育實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從事本崗位工作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教育對象,認真做好教學過程中的每道環節,深入探討教學方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中,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三、真心熱愛學生。
作為教師,想要教育好學生,多和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通過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認識到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后進生則易于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后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我一直注重抓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用鼓勵表揚方法來做他們的工作,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幫助后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以平常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兒女一樣,事事關懷、體貼,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講課生動活潑,注重學法指導;布置作業恰當合理,激發學生勤于動腦動手興趣,堅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加強與學生家長聯系。
通過與家長的密切聯系,了解學生在家庭、在社會、在假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向家長報告學生在校情況,互相溝通,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虛心聽取家長對教育的建議。
我深深地懂得:一名人民教師要重視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熱愛教育事業,努力培養人才,注重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這片熱土上,做到工作更加勤懇,更好。
教師德育心得總結5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時序更替,社會嬗變。面對新時代、新一代、新情況,我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上做了一點思考和實踐,現總結如下:
一、自身教育與學生教育相結合
加里寧曾經說過“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留下永遠的痕跡。”學校歷來重視對教師自身的師德教育,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德育先鋒骨干的作用;發揮黨員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以親情化、個性化為載體的“德育導師制”,提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個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希望改變以往任課老師“只管教、不管導”的狀況,形成學校“全員育人”的局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德育中我們從不忽視學生的自我教育。
1、自我認識,利用成長記錄袋、周記、教師談心等途徑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認識自我,它是自我教育的起點。
2、自我激勵,這是行為的內化過程,它是有目的自我約束、自我體現和自我完善。
(1)目標激勵,目標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的動力。一開學,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結合各班級實際情況,要求各班采取民主形式,引導學生提出班級奮斗的目標,因為目標來自學生,所以充分得到了他們的認同,都能為實現目標積極努力工作。(2)活動激勵,學生身處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們經常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這些活動都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激勵的好時機。舉行各種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班隊活動,如上學期,我進行了《我為班級改缺點》、《我為子中添光彩》等的主題活動。學生通過討論、演講等形式真實地反映了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學生明白了是非,受到了觸動、啟發和教育,從而促使他們自我激勵去改正缺點。
3、自我管理,如一些班級實行班干部雙軌制,每學期進行一次班干部的選拔,鼓勵那些膽大心細而又樂于助人的學生自薦,參加競選演講,然后,采取無記名投票,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選出干部人選,再安排他們負責相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