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古典文學形式

古典文學形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4 15:12: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典文學形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古典文學形式

篇(1)

一、 融入古典文學的內容與學情, 挖掘傳統文化瑰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 涉及到的教學內容較多, 古典文學、 現代文學等。其中學生覺得學習難度較大的就是古典文學作品了。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古典文學的理解建立在全面掌握古典文學相關背景和作者背景的基礎上, 在久遠的年代里, 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古典文學, 在表達上載體各異, 形式多樣, 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內容, 這些都需要在語文課堂上深度挖掘。高中生在古典文學的學習上具有了一定的基礎, 但是依然存在許多的困境, 在理解上還是比較吃力的。鑒于這樣的學情, 教師在講授古典文學內容的時候, 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能力, 否則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合學情和古典文學教學有助于他們深入地學習, 有助于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 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內化優質的價值觀念。 《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鴻門宴》 《離騷》 《孔雀東南飛》 《勸學》 《過秦論》 《師說》 等等, 這些古典文學作品含有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 對其進行挖掘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 讓其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離騷》 和 《登高》 中的濃厚愛國主義情懷, 憂國憂民, 懷揣天下的胸襟; 《山居秋暝》 和 《歸園田居》 中獨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勸學》 與 《師說》 中學貴得法, 尊師重教的風尚等等。這些傳遞出傳統文化價值觀, 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 開展有效的古典文學閱讀, 感悟深厚的傳統文化

對于高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傳統文化的滲透, 已成為眾多教師探究的課題之一。新形勢下,挖掘文化資源, 傳承傳統文化, 方式多種多樣, 可以是課程講授, 可以是學生閱讀等等。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 開展廣泛的古典文學閱讀有助于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對于高中生來說, 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 對于古典文學的學習也不會陌生, 雖然在學習內容上有所不同, 但是在文章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關聯性, 所以開展廣泛的古典文學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助于學生深層次、 多角度地去感悟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經過時間的淘洗, 證明是值得挖掘的。閱讀古典文學的過程, 就是感悟傳統文化, 了解作者主旨大意的過程, 也是思想碰撞和文化融合同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發揮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那么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 更有助于他們被優秀的傳統文化所內化, 進而促進高中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比如拿 《史記》 來說, 魯迅曾經說過 《史記》 是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 《史記》 中包含著豐富的文言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 其中涉及的成語故事高達幾百個, 在傳統文化的表現中, 對榮辱觀、 價值觀、 歷史觀都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例如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輕于鴻毛, 用之所趨一也。 ” 這些都可以向學生傳遞相關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知識, 熏陶學生的價值觀念, 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 有課內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 也可以適當地拓展課外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

三、 讓學生動起來, 發揮寫的功效

韓愈說: “學以為耕, 文以為獲。 ” 對于古典文學的學習, 除了學習現有的古典文學作品之外, 還可以通過寫,包括抄寫和創作, 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實, 一直以來, 高中古典文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認知偏差, 多數教師在 “教” 上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往往忽略了學生的 “學” 。對于古典文學來說, 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學習的目的貴在應用。引導學生學會創作, 更有利于在古典文學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對古典文學的寫作, 包括在作文寫作中的引用, 也包括直接創作。引用是否恰當, 創作是否合理, 都是考驗學生對古典文學的了解, 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運用和掌握。如 《勸學》 可作為 “借助外物,實現理想” 的論據, 亦可作為 “成功在于持之以恒” 的例證; 《師說》 可作為 “博采眾長者可成大器” 的論據; 《燭之武退秦師》 可作為 “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 的論據。

篇(2)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 古典文學 對外翻譯

引言

翻譯本身可以說是一種創新性的活動,文化交流離不開各種文學作品的交流,古典文學作品能夠積極反應我國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當前的文化交流過程中,古典文學作品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作品交流必須要將其語言進行轉換,古典文學在外國進行傳播,首先需要將其對外翻譯成為英文。對外翻譯是促進各國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需要利用跨文化意識,對對外翻譯的語言進行變通,從而使用目標語言受眾可以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古典文學作品的主旨以及內涵進行傳遞。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應該要從跨文化視角出發對古典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對外翻譯和傳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對外翻譯者對目標語言的掌握和理解有一定的影響,在對外翻譯的過程中,加強對跨文化意識的應用,更多的是關注語言本身所具有的一種功能屬性,而且在跨文化意識下的英文對外翻譯對語言的變體的重視程度很高,也十分注重對外翻譯的連續性。從跨文化的視角出發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對外翻譯,可以使得外國人對我國的文學作品有更多的了解,而且在語言的理解上也更加容易。

一、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

古典文學作品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是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對文學作品的研究越來越多,盡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對外翻譯研究學者大多認為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是一種文化交際和語言交際的活動,是用一種語言來表達另一種語言的重要方式,也體現了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隨著國際文化交流逐漸增多,我國的很多古典文學作品在國外也很受歡迎。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過程中,如果只是采用直譯的方式,則會使得古典文學作品的意境得不到有效的體現,也很難使得外國人理解我國古典文化作品的精髓。對外翻譯是信息傳遞的方式之一,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質量的好壞對于目標受眾的信息接收準確度有很大影響。古典文學作品的作者在寫作時往往是根據我國語言的使用規律以及習慣進行文字的編排,但是對于外國人而言,他們對語言的理解以及語言的順序的安排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加強對古典文學作品的準確對外翻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

縱觀當前對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的研究可以看出,很多古典文學作品都涉及了文化、價值等方面的內容,古典文學作品傳播過程中如果不能對這些東西進行良好的把握,則會導致整個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應用功能理論,則可以使得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的內容更加切合實際,根據目標語言的使用習慣,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對外翻譯的文體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使得譯文更符合讀者的需求,也盡可能地對原文的意境、表達方式和習慣等進行體現,使得外國讀者能夠盡可能多地體會到古典文學作品的精髓所在。由于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的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古典文學作品在對外翻譯時往往只采用直譯的方式,使得很多古典文學作品的語義以及語境發生了改變,最終導致甚至很多被對外翻譯的古典文學作品出現語句不通順、錯別字等現象,嚴重時還能見到一些生僻詞匯或者與文章內容完全不相關的詞匯。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運用,對對外翻譯語言進行考量,用外國讀者可以接受的語言形式進行文字的編排,是提高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質量的關鍵。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語境,因此在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對外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加入跨文化意識的運用,加強對各種語言因素的應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研究流派眾多,盡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研究學者大多認為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是一種文化交際和語言交際的活動,是用一種語言來表達另一種語言的重要方式,也體現了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其中,對外翻譯的文體是各種古典文學作品,古典文學作品反映出來的是社會百態、文化歷史、我國古代作家的創作風格等,正是由于不同的語言之間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將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的過程中,往往就會產生語言的模糊性。因此要對語言進行研究,把握語言是信息傳遞關鍵環節的這一要素,對古典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準確無誤地對外翻譯。

二、跨文化意識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中的應用

在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過程中,需要對跨文化意識進行有效地應用,多從英語文化背景出發對語言進行考量,使得對外翻譯作品可以被外國讀者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

(一)跨文化意識對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的指導意義

英語與漢語相比而言,要簡單許多,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此背景下產生的各種文學作品也有十分豐富的意境以及內涵,但是在對外翻譯時,往往不能找到更切合的英語對古典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展示,因此導致整個作品的對外翻譯質量不高。古典文學作品的譯文和原文是兩個具有不同價值的文本,目標語言與原文本語言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目的,在原文本的語言傳遞過程中,對外翻譯人員的對外翻譯并不能做到完美地兼顧兩種文本,對外翻譯需要結合外國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的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的對外翻譯。由于原文和譯文的主要受眾群在不同風土人情的環境中生長,其思維模式以及文化心理、價值觀、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外翻譯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對文本的準確對外翻譯,對外翻譯人員不能忽略譯文受眾群的具體情況,需要從譯文受眾群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等角度出發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對外翻譯,從而將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成為受眾可以接受的類型,便于古典文學作品的傳遞。在對外翻譯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語言以及文化的差異,而在對外翻譯時不能完全按照直譯的方式,要在盡可能保持原文意境的基礎上對各種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語言進行考量,用盡可能豐富的英語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展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外翻譯人員在對外翻譯過程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對外翻譯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原文的詞語、句子等結構進行重組,對原文的意境主題進行了解,對目標語言受眾的文化習慣、其國家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從而才能使用受眾可以接受的語言進行對外翻譯,提高對外翻譯質量。

(二)跨文化意識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中的應用

1.對文化差異進行分析,提高對外翻譯人員的跨文化意識

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不僅是對各種語言進行轉換的過程,也是對文化差異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十分巨大,不僅表現在生活上,在各種文學創作、教育理念等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是當前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過程,在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過程中,如果僅僅是對語言進行對外翻譯,不對目標語言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則會導致目標語言的各種文化背景得不到理解,對外國讀者而言,他們跟你不能理解這些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文學作品。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要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明確哪些語句可以對外翻譯使用,哪些語句可以刪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外翻譯時無論是增加詞句還是減少詞句,都要確保作品的內容完整體現。

2.提高對外翻譯人員的文化移情能力

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要加強對古典文學作品以及西方文化深層文化的探究,在對外翻譯過程中加強對文化的應用,需要提高翻譯人員的文化移情能力,文化移情是一種對外翻譯人員的意識上的改變,是對外翻譯人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比如對于魯迅的《孔乙己》進行翻譯時,對孔乙己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落魄的文人形象進行了有效的展現,翻譯者通過對孔乙己的穿著以及外在表現,將孔乙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作品的主旨的體現能力更強。對各種文化的內容進行對外翻譯和掌握,從而實現心理以及精神層面上的提升,使得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準確地對外翻譯。

3.加強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的意境的體現

意境是作者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意象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承載和體現的一個過程,我國文學作品內涵的一個關鍵在于對意境的把握,相比于很多外國文學作品而言,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意境往往是具有一定深度以及內涵的,意境的翻譯也是整個作品翻譯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古典文學作品對外翻譯過程中,不同文化環境的譯者在對外翻譯時會不自覺地融入本族文化的行文習慣。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的翻譯中,對其中的各種意象進行了有效的應用,例如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在翻譯的時候,作者對其中的意象進行了研究,并且在英語中找到對應的詞語,使得詩詞的意象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進行對外翻譯時,大多會加強對自己的民族文化進行體現,這種意境對外翻譯方式的關鍵就在于譯者的創造性和主體性。

結語

加強對古典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對于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需要加強翻譯過程中譯者的跨文化意識的體現,結合西方文化,在確保文學作品主體意思不變的情況下加強對各種文學作品的對外翻譯,不斷提高對外翻譯質量。語

參考文獻

[1]薄振杰,孫迎春. 國內關聯翻譯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9).

篇(3)

一、挖掘“古典文學之美”的核心理念

語言、文學、人文是三位一體的關系,文學教育不僅大大豐富了語文教育的內涵,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而且在語文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古典文學之美的挖掘的意義是建立在文學欣賞理論之上的:欣賞的過程就是對美的體驗,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能夠提高語言感受力。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的欣賞首先是對其語言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感受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提高。二是提高想象與聯想能力。文學作品的欣賞過程始終伴隨著想象與聯想,因為只有充分地展開想象和聯想,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繪的情境才能在讀者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才能被讀者感知和認識。因此,文學欣賞能夠豐富想象力、增強聯想能力。三是凈化人的靈魂。文學作品能夠喚起人的情感體驗,觸及到人的內心深處,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因為語感、想象與聯想都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要素,所以文學欣賞是培養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可以看出,古典文學之美的校本教材的研發是豐富學生文學素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品德情意的重要手段,同時亦能亦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情趣,達至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二、挖掘古典文學之美的策略

(一)編寫教材關注美

1、選文唯美

選文以文體為總綱,以年代為順序,選取各個時代的精華作品,力求使學生循著中國古典文學發展的脈絡,徜徉于歷史的長河,游歷文學的殿堂,體會古典文學的神韻。

遵循初中生心理發展的規律, 從初一至初三分別設計了詩詞曲之美、散文之美、小說戲劇之美三個系列。作為經典作品的賞析導引,每個系列都有對于不同文體的介紹及各個流派的詮釋,使學生帶著全方位的理解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

2、插圖襯美

文學插圖往往表現瞬間的畫面,但卻具有永恒的美,插圖藝術既反映文學藝術性又反映繪畫藝術性。它不僅將文學作品的意境表達盡致,更具有獨立的藝術欣賞美。中國書畫藝術意境深遠,詩畫文的藝術魅力相得益彰,因此在校本教材《古典文學之美》的修訂中,我們十分重視插圖的作用。首先選圖力求反映中國文化的特色,運用書法和繪畫的藝術形式,營造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其次結合作品的內容與和風格,配以足以映襯其文學魅力的圖片,陶冶學生的心靈,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

例如《木蘭辭》的插圖,我們選取了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即烘托了木蘭榮歸故里,重著女兒裝的喜悅心情,又使學生體驗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魅力;《觀滄海》的插圖,書法與繪畫相得益彰,既使學生體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揮灑之美,又烘托了曹操之詩大氣磅礴的英雄氣概。

(二)教學過程欣賞美

1、導入趣美

文言文教學首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情境,精心導入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以展現古典文學之美為指導思想,精妙設計導入環節,可以為學生領會作品精髓,體驗文學之美奠定積極的情感基礎。

導入的激發審美情趣的方法很多,全憑教師的獨具匠心,用發現美的慧眼,不斷創造創新。這里列舉幾例富有創意的導入――用歷史故事導入:如《扁鵲見蔡桓公》導入可用扁鵲行醫虢國的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成語名句導入:《醉翁亭記》可以問學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義導入;以插圖畫面導入: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片段等等。

好的導入會營造濃濃的藝術氣氛,帶領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漸入古典文學佳境。

2、誦讀品美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千百年來,古詩文由于語言生動凝煉,意境清新深遠,音韻優美和諧而膾炙人口,古典詩文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有為有重要意義。選入校本教材的古詩,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低回婉轉或高亢激昂的誦讀聲情并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想象。但在聽課中發現,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古詩文的誦讀,而側重于字斟句酌、條分縷析,或只是按如今的音和調來朗讀,忽略了古詩文的誦讀美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的過程與反思,其實就是理解層次不斷加深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的過程。讀的形式可以分為教師范讀,學生個人誦讀、表演朗誦、師生齊誦等,還可以運用媒體播放朗讀錄音視頻示范或配樂烘托氣氛誦讀等。

比較誦讀亦能使學生通過感情基調差異、語速的快慢、節奏的緩急,重音的處理等理解不同篇目作品的藝術風格。如:杜甫《望岳》《春望》的比較閱讀課的誦讀,學生通過誦讀時的很容易理出了杜甫不同時期作品的特色,體驗到了杜甫作品的雄壯美和沉郁美的震撼。

3、賞析尋美

魯迅先生把中國的語言文字概括為三美――意美以感心:即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靈上獲得感悟審美愉悅,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音美以感耳:元音占優勢,發音響亮,音調鏗鏘;形美以感目,即語言具有.繪畫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只要你一看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闊大、壯美的畫面。

引導學生探微尋幽,體驗古典文學之美,首先應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時代、歷史背景中去賞析,引領學生帶著作者的那個時代的感受去體驗作品的真諦,這樣才能更深刻體味作品的魅力。

閱讀要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古典文學的理解和體驗。要讓學生用心與文本對話,獲得對善與美的把握和領悟,培養起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熱愛之情,是靠感情對感情的激發,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完成的,不是文本的分析所能替代的。

在珍視學生的體驗同時,教師亦應用心靈呼喚心靈,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建立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學生一道挖掘古典文學之美,吸取滋養,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

教師以朗讀為為為主旋律,以點帶面,把字詞的學習,內容的研討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賦予課文以豐富的文化底蘊,挖掘課文蘊涵的豐厚的人文資源,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獲得美的體驗。

4、拓展繪美

篇(4)

1古典文學作品為傳統醫學提供傳播載體

上古之人,對于自然、社會和人的認識,還沒有形成理性意識,文化呈現原始綜合態勢,這種態勢成為古代孕育各門知識最初的搖籃,中國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的融通關系就是在這種原始態勢的影響下孕育起來的。當傳統醫學還沒有從原始綜合文化體分離出之前,最早的文學樣式民歌、民謠,就已經成為醫學的重要文字傳播載體。成書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可謂是一部以詩傳醫的早期佳作。《詩經》匯有詩歌305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的社會生活,也較廣泛地記錄了陰陽、五行、臟腑、疾病、藥物、治療、保健等醫學內容。《詩經》記錄各種花草約有149種,可以作為藥物的約60種,如芣苢,即車前子;蝱,即貝母。其中木本藥物約20種,如桐、柏、梨、槐等;蟲類藥物約90種,如蟾蜍、蠆(全蝎)、蛇等。《詩經》對疾病也有了廣泛的認識和記錄。如《國風•卷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命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2],短短四句把浮脈的脈位、脈象、臨床意義表述得很清晰。采用歌賦體裁用以解說中醫藥知識,使詩歌和醫理互融,于是枯燥的醫學知識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歷史上許多醫學古籍本身就是有重要文學價值的作品。當我們閱讀這些中醫古籍時,體驗到的是林間漫步的怡然,以及與智慧和自然對話的深邃。譬如現存中國古代第一部經典醫著《黃帝內經》就是以對話文學為體裁編撰的,其開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能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用古典文學浪漫主義手法陳述了傳統醫學天人感應,陰陽合一的醫道。

2古典文學作品蘊涵傳統醫學知識

自《詩經》以來,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中涉醫內容豐富,幾乎涉及中醫藥各方面的知識。舉凡疾病診療、中草藥知識、針灸,乃至氣功、養生之道等等,無一不在古代文學中得到充分的描寫。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文人大多通曉醫道,有些人還親身從事過醫藥實踐。由于具備醫藥的知識背景和人生經歷,因此他們創作的作品中的醫藥內容,往往有科學或經驗的依據,真實可信。先秦時期《左傳》、《莊子》、《呂氏春秋》等書都可見到不少醫藥寓言故事。在《三國演義》、《金瓶梅》、《紅樓夢》、《醒世姻緣傳》、《老殘游記》等名著中所包含的豐富的醫學思想更是舉世罕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曾多次借用書中人物之口,描寫了劉備的痢疾,姜維的心絞痛,司馬昭的中風,曹操的頭疼等等。文學對醫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反映出不同時期醫學思想在市井的普及情況,也使得文學作品更加再現了生活的真實性。小說《鏡花緣》寫了17個醫方,或為作者李汝珍所自擬,或為民間驗方,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清代醫家陸以湉《冷廬雜識》[3]嘗謂:“《鏡花緣》說部征引浩博,所載單方,以之治病輒效。”有人作過統計[4],《紅樓夢》涉及疾病114種,方劑45個,藥物約120種,書中用大量筆墨描述了弱不禁風的林黛玉的病情和診斷過程,“兩彎似蹙非蹙柳葉眉,一雙似情非情含情目”的林妹妹在中醫看來就是肺腎陰虛。這些有關疾病醫療的描寫,不僅從一個側面著實形象地反映了黛玉的性格和命運,也生動闡述了大量的醫理,推動著性格與情節的發展。有的情節甚至直接表達出了作者的醫學觀點和見解。書中八十三回描述了賈府保健醫生王太醫給林黛玉的診療過程:“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一部《紅樓夢》就有如此豐富的醫藥內容,由一斑而窺全豹,可見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醫學知識之宏富了。傳統醫藥素材豐富了古典文學的內涵,為古典文學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古典文學的社會價值,成為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融織的結晶。與此同時,中國古典文學所反映的豐富的醫學素材,實質也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傳統醫學的豐富內容,可以看到傳統醫學對人們防病治病、養生保健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興盛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體現了傳統醫學廣泛地浸透到不同時代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心理、行為和風尚。

3傳統醫學作品承載文化內涵

在中國古代,文學是醫學的基礎,是習醫者必備的文化素養,歷代名醫無不運用文學來編纂和撰著,以闡明醫理。中醫學很多寶藏,都保存在歷代文獻里,通過書面語言保留下來。醫學家沒有一定的文學水平便不能很好地把它繼承下來,更談不到整理、提高、發揚。可以說凡醫學之有成者,無不嫻熟于文學,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優美的文字語言,促進醫學的發展。中醫家歷來將文、史、哲作為治學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是很難深刻領悟醫道的。清代醫家陸以湉[5]說:“醫非博物不能治疑難之癥。”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習醫規格》寫道:“蓋醫出于儒”,正說明文學為醫學家構筑文化底蘊,文學可以幫助醫學家加深對“人”的體驗,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醫儒不分,由儒而醫,是中國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現象。縱觀中醫發展史上,不少著名醫家是從飽讀經書的秀才走上醫學道路的,在中醫史上,醫學家兼通醫學與文學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集醫、文、史、哲之大成者,不乏其人,如被稱為“中醫針灸學之祖”的魏晉著名學者皇甫謐,在文史方面很有成就,寫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等文史著作,后因病中年癱瘓,憤而學醫,所撰《針灸甲乙經》成為針灸學奠基作之一。在這樣一部醫學巨著里,我們可以窺視到他的哲學觀點,他在《針灸甲乙經•精神五臟論》[6]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也。”體現了氣是構成萬物生命的根源這一哲學觀點。東晉著名醫學家葛洪精通文學和哲學,他的文學代表作古記小說集《西京雜記》被魯迅先生稱為“意緒秀異,文筆客觀”。而他的著名理論著作《抱樸子》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這部著作不僅論述了神仙、煉丹、符箓等道家思想,其中如《抱樸子內篇•仙藥》中對許多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生長習性、主要產地、入藥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對我國后世醫藥學的發展更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北宋范仲淹倡導“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的人生理想,曾對一部分文人的人生觀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事實上有不少文人學士皆通醫道。如白居易、蘇軾、司馬光、沈括、陸游、元好問、蒲松齡、劉鶚等文學家雖不以醫名世,他們皆有關于醫學的論作。以博學和才情著稱的蘇軾,就曾寫有《人參》[8]一詩:“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靈苗此孕毓,肩股或具體。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上藥無炮制,龁齧盡根柢。開心定魂魄,憂恚何足洗?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詩中生動地描繪了它的形態、特性,介紹其服法和功用。文、醫皆通的東坡居士,將詩興與學識及人生感悟熔為一爐。文學家把在文學中關注生命,崇尚生命的思想轉向對醫學思想的審視。醫學家通過文學藝術來體驗病痛、孤寂和疾病的可怕,通過文學作品了解諸如人們抵抗病痛時個人和社會的反應,了解不同的人以及他們在不同的背景下的心理、思想和情緒,從而加深對人的認識。可以說古典文學奠定了醫學家堅實的生活基礎,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使得傳統的醫學著作有不少都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性。

篇(5)

研究中國的古代文學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中國古代文學具有其自身的整體性,就結構方面而言,大致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層次:

(一) 史料的確認

史料的確認僅僅只限于史料本身,其主要內容是對史料的有無進行全面查詢,以確認文學史料的作者、時代與真偽等。此外,對古代文學史料的確認實際上應歸屬于實證研究的范疇之內。對于研究方法來說,古代文學研究在這一階段,與自然科學的研究相比,是具有相同特點的,其尊重客觀事實,摒棄主觀思維意識,在確認上采取的是形式邏輯的方法。

(二) 體悟分析層次

所謂的體悟分析層次是在對史料確認的基礎上,通過人們個人思想中所蘊含的感情體驗,對史料的一種豐富、完善的過程。人都是具有思想的,所以在史料確認方面,不會僅僅滿足于文學現象呈現出的那種史實,他們將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體悟分析層次,進而產生一種審美體驗,這種審美體悟主要表現為對史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總結史料的一些規律變化、探析史料出現的原因等。因為人們的看法觀點不相同,所以分析理解的體悟也尋在不同。體悟分析層次作為古代文學研究中的重要過程,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 文學史料價值評判

對文學史料進行價值評判的基礎建立在體悟分析層次之上,在此基礎上對文學史料進行科學的價值評判。之所以產生價值評判這一階段,是因為文學研究者對自身的定位高于體悟分析層次,他們一般按照某些組織、社會、集團以及個人等需求,制定合理的文學史料評判標準,進而對自身所掌握的文學史料的意義、地位以及作用等方面進行減值評判。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文學現象會形成不同的評價,也正是在這種價值評判的過程中文學史料的意義得以實現。由此可以得知,文學史料一旦失去了人們的評判便會喪失其存在的意義。

(四)表述

古典文學研究經過對史料的確認、體悟分析、史料價值評判三個階段之后,最終是以表述的形式對其進行傳播與體現的。因為缺少了表述這一階段,單靠以上三個階段是不能將其完整的傳達給大眾的。其中關于表述的形式主要是憑借文字進行表述的。而需要著重說明的是,以上所說的四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在現實實踐之中,對其進行劃分是具有側重點的,很難將它們明顯割裂開來。

二、新史料的發現對古代文學研究所產生的意義

通過對從古至今的文學研究歷史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史料的發現,尤其是有關地下埋藏的文物史料的出土,為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對研究古代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豐富了研究古典文學的史料

就已出土的古典文學史料來說,有諸多能夠讓現代研究者清晰察看到古代文學所產生的背景以及文學現象。在出土的大量文獻中,有大量先秦時期的文獻,在馬王堆、信陽長臺關、荊門郭店等出土的帛書中,較為明確的顯示出了諸多經書與子書原始風貌,這些都與當代社會看到的一些轉本存在不同。尤其是一些墓碑的發現,為研究者們提供了珍貴的專輯資料。另外,新史料大大豐富了研究古典文學作品的史料。以《詩經》作為例子來說,新世紀以來,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了1200多枚戰國時期的竹簡,在這么多的竹簡之中有31枚是講述孔子向弟子們講解《詩經》的記載。這為當代社會的人們闡明了孔子論詩的內容并為包含今本《詩經》的小序中所涉及的“美”與“刺”等內容。另外還表明了《詩經》的篇數遠要超出300篇,孔子當年刪詩的說法并不一定準確。

(二)新史料對先前研究結論的修改補充作用,且提出了新觀點

主要表現在先秦諸子、《詩經》、辭賦以及俗文學等方面,其中在安徽阜陽出土的有關《詩經》的竹簡是漢代的,韓自強與生對其進行了專門研究,說明了《詩經》在漢代廣為流傳的狀況,并不像文獻所記載的一樣。而有些出土的史料歲與文獻中的不足也進行了有效的彌補,例如,湯炳正以安徽阜陽所出土的漢簡《涉江》、《離騷》殘局,否定了《離騷》是淮南王劉安所作。

(三)影響了古典文學研究方法與學術理念

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李學勤提出了“走出疑古的時代”的理念,對我國古代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自明代以來,就有不少學者開始對古書產生懷疑,至清末,康有為也開始對古書質疑。后,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學派已經形成。疑古學派有貢獻的方面,但也有不足之處,他們思想易走極端,對現當代學者對古典文學的認識形成了妨礙。總之,新史料的發現對于研究古典文學方面形成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席紅.古代文學研究方法之我見[J].山東文學(下半月),2011,(5):100-101.

[2]王乃瑞.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7(5):125-126.

篇(6)

關鍵詞:女性美;古典文學;審美;對比

一、引言

歌頌女性之美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類是宇宙的化身,女

性美是人類美的最頂峰。”羅丹也曾贊嘆女性美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美麗的女性集天地之靈秀,在人類的各種藝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英兩個民族都有光輝燦爛的文學傳統,歷代文學家把眾多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的女性形象融化在作品中,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相似的審美角度

在把女性作為審美客體的過程中,中英古典文學展現了相似的審美角度。概括而言,

主要是是形體美、動態美和內在美。

(一)形體美

在兩國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有為數眾多的容貌姣好的女性。她們的形象代表著人類

對美的欣賞和追求,極大地豐富了作品內涵和藝術魅力。

在《洛神賦》里我們可以讀到:“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行走在洛水之上的女神婀娜多姿,姿容絕世。李白的《清平調》里贊美楊貴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一枝紅艷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芍藥花和楊玉環交相輝映,“長使君王帶笑看”,從此唐明皇貽誤國事,幾乎亡國。

英國古典文學中描寫美人的作品也比比皆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一幕里我們可以看到對朱麗葉的贊歌:“啊!火炬不及她的明亮;/ 她皎然懸在暮天的頰上,/像黑奴耳邊懸掛的珠環,/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間!”朱麗葉的美貌深深打動了羅密歐的心扉。《還鄉》中的尤苔莎“肌膚柔軟,碰上去像云彩一般。…… 尤苔莎的風姿,使人想起波旁薔薇、紅寶石、熱帶的午夜以及日食。”哈下的尤苔莎像女神一般熱情迷人。

(二)動態美

“從文藝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處于動態的事物比處于靜態的事物更能激發觀賞者感官者心理上的反響。”(朱徽 1996:96)這就是萊辛所說的“化美為媚”:“媚是動態的美。……它是一種一縱即逝的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它是飄來忽去的。因為我們要回憶一種動態,比回憶一種單純的形體或顏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動的多。所以在這一點上,媚比起美來,所產生的效果更強。”各國文學家都深諳此道。

《詩經》里的莊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兩句詩使她在讀者面前一下子活了起來。曹植筆下的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洛神輕靈飄逸,宜動宜靜的舉止情態。而一個靜態的美人就不具有這樣恒久的藝術魅力。

英國文學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雪萊在《阿拉斯特》中,他把自己渴慕的女詩人,幻化為優美的詩篇:“她紅潤的肢體,/ 在回旋的清風舞弄的紗衣下,/ 發散著溫暖的生命的光彩,/他看她伸過來的手臂,/ 她黑色的卷發在黑夜里飄揚,/ 她的目光閃閃垂下,她張開的唇,/ 紅潤,突出而又熱情的顫動。”

(三)內在美

人類在長期的審美過程中,早就認識到容貌體態的美,如果不和內在美相結合,那是不

完整的。具體而言,內在美主要包括道德品行的崇高和智慧才藝的出眾。

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她工善針線女紅,雅善音樂詩書。此外還具有“晝夜勤作息”的勤勞之美和“舉身赴清池”的忠貞之美。明清兩代的才子佳人小說里,佳人都是才貌雙全,秀外慧中。

英國文學中才華橫溢,品行高尚的女性形象也燦若群星。《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亞巧妙地遵循父親遺訓的同時,為自己選擇了心愛的戀人;她極為出色地管理著貝爾蒙莊園,顯示了非凡的才干;在法庭上,她智斗夏洛克解救了安東尼奧。莎翁筆下的鮑西亞具有明珠美玉一般的智慧和人品。

三、審美的差異

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和英國具有不同的地理條件,歷史和社會文化環境,在古典文學

中刻畫的女性之美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

(一)各自獨特的原型

20世紀加拿大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弗萊系統地建立了以神話-原型為核心的文學類型批評

理論。按照他的定義,所謂原型就是“一個象征,通常是一個意象,它常常在文學中出現,可被辨認出作為一個人的整個文學經驗的一個組成部分。”(朱成元 1997:171)

中國文學中一個典型的原型就是《楚辭》的《思美人》、《山鬼》和《湘夫人》等詩篇中,詩人所描寫的凄清幽獨的女神,借以抒發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懷。此后,“美人”成了中國一種特殊的文學意象。自《離騷》以降,歷代文人多有以美人自況,通過描寫美人蹉跎紅顏的遭遇,嘆息自己不被君王賞識的處境。因此,中國古典文學中以宮怨、思婦、棄婦等為內容的作品特別多。連辛棄疾這樣慷慨豪放的詞人,在抗金之志難伸的時候也有《摸魚兒》這類寂寞凄切之語:“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英國的古典文學,尤其是文藝復興之前,以男性為創作本位的作品中,很多女性要么是“天使”,要么是“妖婦”。這兩類女性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圣經》中的圣母和夏娃。圣母瑪利亞童女懷胎,是堅貞和美德的象征;而夏娃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受了蛇的誘惑,慫恿亞當偷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是一個典型的“禍水”。《麥克白》里的麥克白夫人權利欲望極強,是個典型的邪惡狠毒的女人。而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庭天使”身上可以體現男作家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們高雅迷人,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

(二)各自獨特的類型

中英兩國在長期的文學史中,都積累了一些表現女性之美的文學意象,使得各類文學作

品中的女性美呈現一些類型化的特點。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美人類型化、臉譜化的傾向很明顯。無論詩詞曲賦,眉毛總不過是“柳葉眉”,“蛾眉”或是“遠山眉”;眼睛總不過是“杏眼”,“鳳眼”或是“秋水”;臉龐都是“桃瓣”, “春花”,“芙蓉”或者是“滿月”;腰肢都是“楊柳”,“蜂腰”或者“小蠻腰”。給人感覺中國古代的佳人走出來模樣都差不多。若有區別,無非是豐滿的更接近楊妃,清瘦的更相似于趙飛燕。

英國文學中的女性更有個人的特點,但也不乏一些司空見慣的修辭和比喻。如“玫瑰”般美麗,“月亮”般迷人,胸脯“柔軟潔白”,“女神般”高貴,“雕像”般精致,諸如此類。

(三)寫意與寫實

在徐行言主編的《中西文化比較》里明確闡述了中國藝術的寫意特征:“中國藝術的所謂寫意,是以主觀表現為出發點的藝術表達方式,即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描述客觀事物在作者心中的投影,以意統形。”

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抒情和寫意。“它追求的藝術境界不是真實而是空靈,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上面跳到,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佳人似乎千人一面。形容美人的詞語也大多是一些模糊婉約,主觀色彩濃厚的詞語。連《紅樓夢》也概莫例外。“可以說《紅樓夢》中的美女絕大多數是一色的‘薄面’,‘修眉’,‘俊眼’,‘纖腰’,僅從面龐身材的描繪,讀者甚至無法分辨出林黛玉,尤三姐,晴雯,小紅和襲人。”(易淑瓊 2003)曹雪芹對大多數人物刻畫時,只是把前代用濫的熟語信手拈來。但是在其氣質和神韻上,他冥心構考,大費周章。林黛玉的靈秀,尤三姐的風流輕狂,晴雯的高傲倔強,小紅的甜凈伶俐,襲人柔媚嬌俏,是斷斷不可混淆的。

《中西文化比較》里對西方藝術的寫實特點也作了如下描述:“西方藝術的美學致思總是首先訴諸感官上的東西——事物的性質特征等。因此西方藝術,總是竭力強調滿足視聽真實之美。……西方藝術的這種導向外部世界的美學致思方式,使得西方藝術更注重外在客觀世界的捕捉。”

西方藝術這一特點反映在文學作品的人物外在描寫就是細微、精確和富有個性。如《德伯家的苔絲》里,哈代就對苔絲的容貌作了細膩的描寫。“如眼部就具體到‘眉棱’,‘眼眶’,‘眼皮’,‘眼毛’,‘瞳仁’等, 寫嘴唇就寫了‘嘴角’,‘上唇’,‘下唇’等。”(易淑瓊 2003) 哈代善于捕捉隨著情節的轉移面部各細節的變化,比如對苔絲在各個人生階段不同的眼睛,尤其是眼神的詳細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比較罕見的。

(四)含蓄與直露

中國古代長期處于封建制度的統治下,社會形態相對穩定,再加上農耕的生產方式,社

會對人的約束和個性的壓抑比英國嚴重。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發乎情止乎禮”,文學作品中的女性美表現的更加含蓄,很少有西方文學中那種對感官的沖擊和性吸引力的描寫。《美女篇》里:“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作者鋪陳排比,極力刻畫美人的衣裳,服飾和姿容神采,但也就到此為止。

英國如同許多西方國家一樣,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是造物主的杰作。他們崇尚人體之美。西方的各種雕塑和繪畫都是以的形象出現的。與中國文學家相比,英國文人筆下的美人往往是靈和肉的和諧統一,訴諸讀者的感官體驗,與欲望不可分離。如《圣經》里:“你的兩個,好似母羚羊的一對孿生小羚羊,在百合花中放牧”,“你的嘴唇滴流純蜜,你的舌頭下有蜜有奶。”中國古代混跡于花街柳巷,刻畫了眾多下層婦女形象的柳永,多寫閨情,風格濃艷的溫飛卿,相比也含蓄內斂的多。

四、結語

在世界文學史上,中英兩國的古典文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歷

史背景下,兩國的文學家在刻畫女性美的時刻,既有相似之處,也折射了不同的思想傾向和審美理想。他們相隔萬里,獨立發展,各自書寫了光輝的篇章。文學中的女性美折射著歷史變遷和不同的民族心理,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 莎士比亞著.朱生豪等譯.莎士比亞全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徐行言主編.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篇(7)

關鍵詞:穆旦;中西融合;詩學思想;獨特性

在20世紀的詩歌創作中,穆旦以其獨特的詩歌經驗、審美方式和書寫藝術為現代漢詩的創作呈現了一種新的樣態。“穆旦”是一個“完成”,即完成了現代詩的本土化問題,他把李金發、戴望舒的現代命題繼續探討下去,改變了現代詩的肌質――中國肌質。[1]作為詩人,穆旦綜合了五四以來新詩的成就,一直站在“四十年代新詩現代化的前列”(袁可嘉語),他的作品有“一種猝然,一種剃刀片似的鋒利”[2],被譽為新詩現代化的旗手,為新詩的創作留下了豐富的經驗;而作為翻譯家,穆旦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出版的大量詩歌譯作使得后人在談及中國譯詩的杰出譯者時,“名單上少不了他”(王佐良語)。

穆旦成為“穆旦”,歸結于他的“非中國的”氣質和個性及“非中國的”詩歌和美學,但這并不是說穆旦身上沒有或缺乏中國詩人和中國文化的品質,而是說在中國古代和現代詩歌美學中,還沒有穆旦詩歌所表現出來的中國人的情緒、經驗和美學的,穆旦以一種最個性化且最“無知”的方式扭曲、拉長、變形、激活現代人的感覺。這樣來理解“非中國的”“穆旦”可能更有道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成長離不開其所處的文化傳統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從中西融合的跨文化角度來重新審視穆旦詩學思想的嬗變。

一、憂國憂民傳統的羈絆

從根本上說,實用理性指的是一種執著于現實生活經驗的理性精神,這種精神不同于西方的思辨理性,它是以探求彼岸的抽象真理為己任,以此岸的具體經驗為準則,隨時調整自己的理性趨向。李澤厚在《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一書中把它界定為“經驗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實用理性精神可以追溯到孔子的《論語》。在《論語》中孔子的一系列言行有著鮮明的實用理性的特征。按照孔子的仁德理想,“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顯然,管仲這樣一個不知禮數、不懂節儉的臣子本應是大加鞭撻的對象,但是當管仲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際利益時,孔子卻又認為“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這種雙重評價標準正是基于現世人生的具體經驗而產生的。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實用理性精神在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身上主要表現為:將所信奉的理想和主義轉換為利國利民。而憂國憂民這一傳統在穆旦身上同樣有著深刻的體現。

穆旦早年是以詩人的身份著Q,他讀詩,寫詩,發表詩歌,出版詩集。然而1953年回國之后,他卻基本上停止了詩歌創作,而是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教學和翻譯。從穆旦的詩歌選擇來看,1939年開始系統接觸西方現代派詩歌、文論,早期受浪漫主義影響較為明顯,創作了《 春》《詩八章》等。20世紀50年代初,穆旦自美國回到天津,經歷一系列現實遭遇后,創作風格完成向現實主義轉型,敢于直面現實苦難,書寫社會良知。晚年時期的穆旦,迎來了創作的豐收和向浪漫主義的回歸,創作了《理想》《冥想》等詩作,“沒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發,到秋日枯黃,對于生活它做不出總結,面對絕望它提不出希望。”對“理想”“信念”的歌頌,成為他這段時期的歌頌主題。終其一生,穆旦雖然作為充滿個性鐘情于浪漫主義的詩人,但卻又無法擺脫對祖國命運和民族前途的關注,究其原因,是離不開儒家精神影響的結果。

儒家文化對穆旦的塑造還表現在深刻的感時憂國精神。這種精神影響了他的創作選擇,并明顯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比如其在南開時期的《哀國難》,目睹日寇入侵,發出“喂,我們的功績怎么任人摧殘?你良善的子孫們喲,怎為后人做一個榜樣!”的疾呼。聯大初期的《合唱二章》《不幸的人們》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旦作為一個抒情主體的背后總有一個古老的中國為背景,盡管穆旦詩歌的西化色彩較為濃厚,但他的身軀里卻包裹一顆滾燙的炎黃赤子之心。所以,他的藝術熱情是以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民族的苦難力透紙背地呈現在他的詩歌中的。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感化

穆旦對現實一直在不停的追問和探尋,但殘酷的現實讓他無法找到安寧,只能轉而從自然中尋求慰藉。他陶醉在自然的夢中,希望自己成為藍天之漫游者,海的戀人,這種理想到了晚年更為明顯。顯然,穆旦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希望實現與自然的合一,回歸自然。穆旦與西方詩人不同,因為中國的獨特土壤,使得他在對現實絕望時,無法把宗教中的上帝視作歸宿。他只能渴望回到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把“自然”視作西方現代派詩人眼中的上帝,視作擺脫現代都市文明和物質壓迫的精神港灣。用作品謳歌自然,表達對自然的向往,由此成為穆旦孜孜不倦的追求。比如其在1939年2月創作的《合唱二章》中,作者盡情的歌唱“帕米爾的荒原”、“野性的海洋”等,表達對自然的純粹愛慕。在其根據1938年聯大時期經歷創作的《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中,作者用“我們終于離開了漁網似的城市,那以窒息的、干燥的、空虛的格子,不斷地撈我們到絕望去的城市呵!”來表達對城市文明的厭惡。最有代表性的是創作于1941年12月的《黃昏》,其從緊閉的物質文明中回歸“突立的樹和高山,淡藍的空氣和炊煙,是上帝的建筑在剎那中顯現”,去享受“當太陽,月亮,星星,伏在燃燒的窗外,在無邊的夜空等我們一塊兒旋轉”時的安寧。

“天人合一”思想對穆旦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自然”是一種擺脫現實困境的精神安慰,也體現在他對世界超越態度的塑造上。在其1945年9月創作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中,他直面戰爭,思考生命和死亡。“你們受不了要向人講述,如今卻是欣欣的樹木把一切遺忘”,死亡、戰爭、貪欲,在原始森林中被淡化,生命來源于自然,最終又在自然中終結;戰爭中逝去的生命化作另一種形式在自然中得到永生,“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干而滋生”。《不幸的人們》《甘地之死》《詩八首》等作品中的“海”、“東風”、“根”等意象,都可看作自然的化身。可見,“天人合一”的思想,以不同方式、時刻影響著穆旦的創作。

三、古典文學藝術的浸染

穆旦的詩歌受西方詩歌傳統的影響要遠遠大于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其詩歌的歐化色彩非常鮮明,對中國古典詩歌傳統的反對和摒棄是也是自覺的。他認為,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有其獨特的不同形式,都應與當時的生活保持密切關聯。而舊詩,由于其年代久遠,已經無法恰當表達當代人的情感。另外,舊詩的形象陳舊。穆旦所說的舊詩實際上指的就是中國古典詩歌,既然中國古典詩歌不能符合穆旦的詩歌,那么“別求新聲于異邦”就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所以,在他的詩歌里沒有“牧歌的情緒”和“自然的風景”,也看不到古典的和諧與統一,有的只是現代生存的矛盾與痛楚。

但是,我們不能由此割裂穆旦詩歌與中國古典文學的聯系。中國文學傳統有其獨特的感染力和豐富的生命力,其自身具備相對完整的系統,構成了引力巨大的磁場。熟知中國古典文學的現代詩人穆旦,在心理深層仍積淀著民族集體無意識,這種民族文化積淀已深入骨髓,使得他試圖完成對其超越時面臨著無法逾越的苦難,也必然在其新詩創造中有所體現。

除了前文已經敘述過的“憂國憂民”,抒發傳統文人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和擔當感這種古典文學傳統抒情方式之外,古典意象在穆旦的作品中也獲得了新生,比如其1940年創作的《玫瑰之歌?一個青年人站在現實和夢的橋梁上》中,“落絮飛揚”作為古典意象,意喻生命短促,營造出傳統詩美意境,不似古典詩歌抽象地抒寫詩意,而是具體清晰的寫出繁復的詩境。穆旦筆下的諸如黑夜、流水等古典意象,也都被寄予了現代情感生命。此外,古典文學的影響還表現在詩歌的“形式感”上,即長期浸染古詩詞造成的對形式和語感的注重。比如其1945年創作的《流吧,長江的水》中對反復和疊音詞的運用,構建了如同古典詩歌般一唱三嘆之美,再如《玫瑰之歌》的形式整齊、《在寒冷的臘月的夜里》的押韻語調等[3]。可見,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始終像一位守護神注視著穆旦現代詩的發展,使其能融合中西,更顯穩健和成熟。

參考文I:

[1]高秀芹,徐立錢著.穆旦苦難與憂思鑄就的詩魂[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6:9.

[2]陳林.穆旦研究綜述[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2):2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成人激情五月天|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浪货跪下给我好好含着羞辱调教 |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站| 去干成人网| jizzjizz国产|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真实的国产乱xxxx|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www.色.com|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