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簡述稅收的經濟職能

簡述稅收的經濟職能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7 17:2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簡述稅收的經濟職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簡述稅收的經濟職能

篇(1)

一、相關概念簡述

漢語詞典將稅務定義為關于稅收的工作。很明顯,稅務的范疇是依托于稅收的范疇而界定的,因此,有必要先了解稅收的范疇。下面是一組稅收范疇的典型概括:定義一: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法參與單位和個人的財富分配,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定義二: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其政治權力,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括組織收入活動、調控活動、監督管理活動等。可以看出,定義一側重于將稅收界定為一種財政收入,我們稱之為狹義稅收;定義二則側重將稅收界定為參與分配與再分配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我們稱之為廣義稅收。很顯然二者的描述有很大區別,對稅收范疇的理解尚有如此大的分歧,那么,以稅收為依托而界定的稅務范疇又怎么容易搞清楚呢?

二、稅務與稅收的區別與聯系

(一)二者使用存在分歧的一個例證。先看下面一組概念:稅務管理是國家以憲法、稅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為依據,根據稅收運動的特點及其客觀規律,對稅收參與社會分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協調和監控,以保證稅收職能作用得以實現的全部活動和過程。稅收管理是國家以法律為依據,根據稅收運動的特點及其客觀規律,對稅收參與社會分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監督和控制,以保證稅收職能作用得以實現的一種管理活動,也是政府通過稅收滿足自身需求,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化的一種活動,包括法制管理、征收、計劃管理、稅務行政管理等。當然,也有很多學者將此定義為稅務管理。這兩個概念似乎大同小異,只是第二個概念的范圍稍微廣了些。

(二)存在分歧的原因分析。通過分析比較,我們認為存在分歧的原因在于:下定義者是基于對稅收范疇不同的理解而進行概念界定的。分析發現稅務管理與狹義稅收范疇,稅收管理與廣義稅收范疇似乎是一組相對應依托的關系,狹義稅收將稅收界定為一種財政收入,根據稅務是關于稅收的工作的定義,則可得出稅務就是組織財政收入的相關工作的結論,因此,在這種理解前提下,稅務管理就等同于稅收(狹義)管理。而廣義稅收范疇將稅收界定為參與分配與再分配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括組織收入活動、調控活動、監督管理活動等。由此,稅收管理的范疇除了包括對組織收入活動進行管理,還必須對調控、監督等活動進行管理。至此,可以看出廣義的稅收管理比稅務管理(狹義稅收管理)的范疇更加寬廣。

(三)一個表象:稅務涵蓋的范圍受制于稅收概念的內涵。根據現有稅務的概念,似乎稅務涵蓋的范圍受制于稅收概念的內涵,亦即對稅務的理解受制于對稅收內涵的把握,即若以狹義稅收范疇為依托,稅務的范疇就比較窄,若以廣義稅收范疇為依托,稅務的范疇就比較寬泛。我們這只是錯誤前提下的邏輯表象,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三、稅務與稅收關系新認識

(一)對稅務概念的新認識

1、稅務的字面定義過于寬泛。有的定義表明,凡是與稅收相關的工作都應該屬于稅務的范疇。事實上,稅收相關工作的范圍非常廣,遠非籌集財政收入那么狹隘,它還包括:稅收的立法、稅收收入的創造、稅收收入的使用、稅收調控經濟、監督管理經濟運行等活動,后面這些工作是不是都屬于稅務的范疇呢?

2、現存含稅務稱謂的啟示。本文列舉了常見的一些含稅務稱謂,我們再來對他們稍作分析。諸如: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委托代為辦理稅務事項稱為稅務;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納稅情況檢查、監督稱為稅務稽查;稅務機關對是否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及其他納稅事項進行審查稱為稅務檢查;納稅人在業務開始、結束或變更時向稅務機關辦理書面登記稱為稅務登記;對納稅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專業會計稱為稅務會計;對稅務機關內部機構設置和人員設置的工作稱為稅務行政。仔細分析這些含稅務的稱謂不難發現,它們無不與稅款的征收有關,大都圍繞組織收入活動而命名,很少涉及稅收立法、創稅、調控、監督管理等活動,同時,這些稱謂大多與稅款征收的行政主體(稅務機關)有聯系。

篇(2)

關鍵詞 建賬 偷稅 稅收核定 逃稅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一、案情簡述

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為某區皮革皮具城項目房地產開發經營,批發,零售貿易等,由于涉嫌偷逃稅款,稅收稽查機關對該公司進行了檢查,發現該公司在2004年至2006年期間為查賬征收期間,但公司該建賬而未建賬,一直拒絕提供賬簿,檢查人員從五個方面確認了企業的商鋪銷售收入,一是檢查人員從企業調取的商鋪銷售合同原件,二是由當地國土局提供的商鋪銷售合同復印件,包括合同,契稅完稅證,發票復印件,三是銀行提供的商鋪業主按揭記錄復印件,四是地方稅務分局提供的企業稅控機開票記錄,五是檢查人員從企業調取的五本手寫記錄商鋪銷售的筆記本原件,通過這些數據的逐步對碰,確認收入,同時,通過調取的一些數據,發現該公司虛報成本,遂根據這些數據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重新核定其成本,最后發現,該公司在2004年-2006年間企業所得稅的偷稅比例分別達到了73.34%,68.44%,79.06%,對此稅務機關作出了補繳稅款和滯納金的決定,但在是否將本案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二、不支持移送司法機關的觀點的解讀

有觀點認為,本案不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因為1997 年《刑法》第201條規定: “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只有符合上述四種罪狀的行為才構成偷稅罪,而該建賬未建賬并不符合上述任何罪狀,未建賬也不是銷毀賬簿的行為。根據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則,即行為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我們應嚴格按刑法的規定來出入人罪。但是理想和現實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背反,如果放任企業不建賬,而采取檢查時用核定稅額的方法來補繳稅款,那么可以斷言,人們會選擇不建賬,因為根據他們的成本效益分析,不建賬要比建賬風險小的多,隨著不建賬的納稅人的不斷增加,偷逃稅款的口子將越開越大,這對一直強調要健全企業會計制度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也會給稅收的征收造成極大的困難,這是每個人都不愿看到的。

三 、稅收核定的合理性分析

實質課稅原則的經典闡釋是有應稅事實就應當繳納稅款,當納稅人該建賬而未建賬,拒絕提供賬簿的情況下,我們無法了解納稅人的事實,但根據實質課稅原則,只要有經濟活動,哪怕納稅人未建賬,我們也要向納稅人征稅,如果我們不能采取核定的方式來追繳稅款,必然使國家的稅款流失嚴重,不利于國家的經濟建設,而且也不符合稅收公平的原則,對其他納稅人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現實生活中,由于稅務機關的水平千差萬別,稅收的核定的質量有高優低,但這并不影響稅收核定的合理與合法性的存在,同時我們可以制定更加詳細的操作流程和執法程序來提升我們核定的準確度,現實中納稅人也有提出異議,進行聽證的權利,當納稅人覺得稅務機關核定過高時,他可以提出證據,稅務機關將據此進行相應的調整。對于擔心稅收稽查機關產生惰性的擔憂我們也可以通過完善稅收核定程序的方法來避免。

四、完善建議

在追繳稅款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征管法》第35條的情形,稅務機關可以依法采取核定的方式,但是對于是否可以以核定的稅款作為衡量當事人偷逃稅額的標準進而追究其刑事責任目前的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這是立法的一大漏洞,亟待我們加以完善。但是,2009年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七)》將偷稅罪修改為逃稅罪,一字之改不但體現了對人權的尊重,更加重要的是改變了過去采用列舉罪狀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更加明智的歸納概括的方式,將逃稅罪的罪狀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 的行為,這樣我們就能夠將很多日新月異的逃稅行為歸入其中,并追究納稅人的刑事責任。同時,應當在《稅收征管法》中規定,對于已經建賬,并按照查賬征收方式的納稅人,如果其涉稅信息只為納稅人本人掌握時,當其拒絕提供時,稅務機關已盡最大限度履行檢查義務后仍然不能查清應稅事實的,在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采取核定方式確定逃稅數額并進而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當然我們一再強調,由于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制裁,因而在核定的精確性上應當有所保證,應當建立健全稅收核定的各項制度,完善稅收核定的程序,通過嚴密的法律程序來限制核定權實施主體的權利濫用,同時也要給予納稅人異議權,通過納稅人的異議或聽證來糾正稅收核定的失誤。

五、結 語

“哪里有行政活動,哪里就有財政的影子”可見國家職能的實現需要財政的支持,而稅收作為最重要的財政收入形式,是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動力所在,強調行政法治,要求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利,但是我們不能顧此失彼,也應當保護國家的征稅權利。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對未建賬公司的處罰力度,提升其違法風險,讓他們在權衡利弊之后作出建立健全會計制度的選擇,這樣國家的稅收環境才會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國家利益才會得到更加全面的保護,最重要的是我們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才會最終建立起來。

(作者: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篇(3)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2021,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1投資的選擇

1、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才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5)直接投資等。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局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2、儲蓄存款的含義

儲蓄存款是指個人將屬于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折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折或者存單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3、利息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利息是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計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所得×利息稅率。

4.簡述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分類、原則和作用?

主要業務:

(1)存款業務:這項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無此項業務,商業銀行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基礎開展其他業務。沒有存款,就沒有商業銀行。

(2)貸款業務:貸款是指商業銀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貨幣資金,并要求償還本金和利息的行為。它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

(3)結算業務:結算業務是商業銀行位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的貨幣收支提供手段與工具的服務。銀行對此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商業銀行還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買賣外匯、保險、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務。

分類:可劃分為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

原則: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

5、股票的含義和特點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

股票的特點:股東的出資不可返還性,除非公司破產清盤或者將股票轉售給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流通買賣;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

6、債券的含義、分類和特點

債券是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

債券的分類和特點:

區別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

發行主體國家(各級政府)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公司(企業)

風險情況風險最小風險比政府債券高,比公司債券低風險最大

收益情況收益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它債券收益高于政府債券,低于公司債券收益最高

7、商業保險的含義和種類

商業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商業保險的種類: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對象。財產保險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對象。近幾年出現了諸如分紅保險等新險種。分紅保險在具有人壽保險的保障功能之外,還可以分配保險公司經營盈余,使投保人的資金保值增值。分紅保險仍然屬于人身保險。

8、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方式的比較

投資

方式特點

收益風險

儲蓄

便捷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利息,在這幾種投資方式中收益最低。在這幾種投資方式中風險最低。

債券

穩健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利息,其中國債的收益略高于同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風險高于儲蓄。

股票高收益和高風險同在的投資方式。可以獲得股息和紅利以及購買股票的差價,但收益不穩定。風險較高。

商業保險

規避風險的投資方式。保險事故沒有發生時,投保人的投資沒有回報;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賠付的保險賠償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資回報。本身就是針對風險的投資。

9、投資理財產的原則

投資理財認清各種投資方式的特點,要考慮投資的收益,也要考慮投資的風險。

投資理財要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如家庭收入、節余、存款、消費等實際)和經濟承受能力進行投資選擇。

投資理財要注意投資渠道的多樣化,各種投資要堅持適度原則。

投資理財要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投資,不合法的投資不能做。

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2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制度。

2、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作用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實行按勞分配的作用: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

按生產要素分配。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作用: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系是什么?怎樣實現二者的統一(如何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第一,兩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第二,兩者又是一對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犧牲一些公平或保證公平必須放棄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國家要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效率與公平的含義及意義

效率=產出/投入,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維護公平有助于協調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有助于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6、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效率與公平存在著矛盾。一定時期內,社會財富總量一定。個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勵效率的多了,用于體現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

實現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維護勞動者公平分配的權利,保證勞動者的利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7、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

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3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的含義

為了履行國家的對內對外職能,國家必須占有和消費一定的社會財富。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

財政收入與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財政本質上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

2、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其來源

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

財政收入的來源:稅收收入——稅收在財政收入中占主導地位,是征收面最廣、最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形式。利潤收入——國家憑借投資者的身份獲得利潤,主要包括國有企業稅后利潤中按規定上繳國家的部分,國家從參股企業中取得的股金分紅收入。債務收入——包括內債(政府公債)和外債。其

他收入——統稱為“費”。

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財政收入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

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

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4、財政支出的含義及其種類

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財政支出的種類: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

5、財政收支平衡和財政赤字

財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但財政收支是在動態中實現的,這種狀態幾乎不存在。

財政收支平衡有三種情況: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6、財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辦大事:①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通過對財政收支水平的調控,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促使經濟平穩運行。

③通過對財政收支方向、結構的調控,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支持高科技研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事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②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③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4征稅與納稅

1、稅收的含義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的基本特征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稅。

稅收的無償性是指國家取得稅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還給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

稅收的固定性是指國家在征稅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預先規定了征稅的對象和稅率,不經有關部門批準不能隨意變更。

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關系: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如果國家可以隨意征稅,沒有標準,就會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最終危及國家利益。

3、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個人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一我國居民來源于境內外的所得和非我國居民來源于我國境內的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個人所得稅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的計稅辦法。

個人所得稅的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稅收的作用

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稅收是實施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

5、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含義

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是實際或最終承擔稅款的的單位和個人。

當納稅人所繳稅款由自己負擔時,納稅人就是負稅人。當納稅人通過一定途徑將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時,納稅人就不是負稅人。

6、為什么要依法納稅?怎樣做到?

(1)原因:①稅收的性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國家: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而國家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稅收為物質基礎。

③個人:根據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國家提供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稅收的征管和使用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納稅人的利益。

因此,在我國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要求:①個人: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增強納稅人的義務意識: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②國家:完善稅收和財政制度;加大稽查處罰力度,嚴懲違反稅法的行為;規范稅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強稅收宣傳,教育人們要自覺依法納稅。

7、違反稅法的行為有哪些?(偷稅、欠稅、騙稅、抗稅)38、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信用制度?怎么樣建立?

(1)原因:重要性: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

必要性:誠信缺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2)要求:①國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②經濟活動者:對生產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自覺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對消費者的要求,增強維權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遵守社會公德。

③社會: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④公民:規范行為規則。第四單 元面對市場經濟

高三政治知識點歸納5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市場通過價格、供求及競爭等市場信號來配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資源。

2、市場調節的作用

市場價格漲落能及時、靈活反映供求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市場競爭促進生產者、經營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弱點和弊端。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是指生產經營者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損害他人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市場調節的盲目性是指生產經營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各方面的信息,也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而盲目作出經濟決策。市場調節的滯后性是指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商品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

后果:如果僅有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4、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通過制訂和完善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等,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②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③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嚴厲打擊擾亂市場健康運行的行為,加強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管理。④經濟活動參與者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國家宏觀調控輔手段的作用,把“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結合起來。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國家宏觀調控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國家宏觀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共同特征,但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更加強有力。

7、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性

(1)市場調節的不足,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3)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4)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經濟發展活力。

8、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

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平衡國際收支、增加就業。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價格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貿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國家通過制定和應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行政手段(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

(1)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都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絕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它們都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發揮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可歸結為一點,即優化資源配置。市場經濟是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高效率。

篇(4)

一、文獻綜述

“管理問題是稅制改革的核心而非輔助的問題”( Richard M. Byrd,1989) ,[1]( P213)精細化管理是在稅收常規管理基礎上對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是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和稅收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稅務機關作為國家的稅收管理部門,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不斷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如何有效評估過去一段時期我國稅收征管水平,以及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稅收管理工作,建立全新的精細化管理目標與模式,己成為當前稅務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在國外,稅收精細化管理問題很早就引起了學者的重視,如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和瓦格納等人,在他們提出的課稅原則中,從稅制行政成本最小化角度討論稅收管理優化問題。而將稅收征管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財政學家馬斯格雷夫( Musgrave,1973)[2]( P85 -97)提出稅收管理的有效性與一國經濟結構、收入水平及分配結構、納稅遵從度、稅收管理部門與法院對稅法執行程度等有關。美國學者詹姆斯•沃麥克和丹尼爾•魯斯( James P. Womack,Daniel Roos,1999)[3]( P247 -289)主要探討了精細化管理的起源、原則及應用范圍,認為精細化管理主要來源于企業管理,是為了防止工業化大生產出現浪費而應運而生的。卡洛斯•西爾法尼和凱瑟琳•巴爾( Carlos Sizvani,Katherine Baer,1997)[4]根據稅收差距大小,將稅收管理水平按稅收差距分為四個區間,分別是小于 10%、10% ~ 20%、20% ~ 40% 和 40% 以上,對應的稅收管理效率分別為很高、相對有效、相對無效和非常無效,并指出了對應的征管目標和方法。國外已經對稅收管理進行了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方法,為我國稅收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但在國內,相對于理論研究,稅收精細化管理實踐探索起步更早,發展更快。從 20世紀 80 年代開始,稅務部門從征管實踐中摸索出許多改革經驗,如稅收征管模式、稅務機構設置、信息化征管、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在理論分析中,首次從精細化視角分析稅收管理的是葉崢、藏顯文( 1994)[5],但他們主要是對我國涉外稅收政策進行探討,所提精細化管理是對“宜粗不宜細”立法模式的檢討和揚棄,并未對稅收精細化管理方法進行深入分析。之后,隨著市場經濟與法制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理論與實務界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研究逐步深入。在對精細化內涵的理解方面,汪中求( 2008)[6]指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對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運用標準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組織單元精確、協同和持續運行;在稅收征管現狀方面,張詠蘋( 2004)[7]( P89 -138)認為當前稅收管理瓶頸在于負責稅收征收管理的一線機構偏少且過于集中、稅收管理員制度不夠科學、征管流程不夠合理、納稅服務不夠改善; 在稅收管理改革取向方面,許月剛( 2002)[8]提出應實現組織機構“扁平化”、征管程序“簡易化”、管理手段“多樣化”、管理方式“人本化”和人員素質“專業化”。黃澤勇( 2006)[9]提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管理中,由于缺乏個人納稅代碼,使個人所得稅征收困難,存在個人收入與納稅不對稱的情況。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健全個人納稅代碼制度,制定《個人納稅代碼法》,以更好地堵塞偷、漏稅現象。曾國祥( 2002)[10]( P67 -98)提出稅收征管改革中機構設置要遵循精簡、高效和便利原則,不能增加機構,增加成本。2004 年全國稅收征管工作會議上,謝旭人指出,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抓住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抓緊、抓細、抓實,不斷提高管理效能。[11]雖然目前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其在稅收管理領域仍是一個較新概念,眾多學者并未對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改革路徑形成共識。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精細化管理,僅僅是針對“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現實提出的治稅理念,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促進稅收精細化管理貫徹落實的制度體系,甚至對“稅收精細化管理”亦未曾進行準確定義。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對稅收精細化管理進行進一步探討,追溯其理論淵源,定量分析稅收征管因素在我國稅收增長中的作用,并針對我國征管現狀提出改進建議。

二、稅收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基礎

稅收精細化管理就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納稅人實際狀況,將企業管理與公共管理相融合,在依法治稅的前提下,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包括管理對象精細化、管理手段精細化、管理內容精細化和考核評價精細化等。從理論淵源上講,稅收精細化管理是在汲取現代西方管理中的流程再造理論、精益生產理論、納稅遵從理論和公共管理理論等理論成果而逐漸演化發展起來的,并與稅務部門工作實際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管理辦法,稅收精細化管理是對加強稅收征管、提高納稅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

( 一) 流程再造理論

流程再造理論是美國首創的關于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簡而言之就是以生產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及運作方式。為了能夠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以生產流程為中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方式進行重新設計。通過對企業原來生產經營諸環節進行全面調查和細致分析,將其不合理、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徹底之變革。根據流程再造理論在稅收精細化管理中的運用,需要對稅務部門的外部征管流程和內部控制流程,按精細化的要求,徹底改造、剔除不必要的稅收管理環節,以稅收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整合設計外部征管及內部控制方式。

( 二) 精益生產理論

稅收精細化管理發軔于精益生產理論。精益生產源于豐田生產方式( TPS) ,豐田公司認為,在等待、搬運、工藝流程、安排庫存等環節及由于生產過量、產品缺陷等原因,如果管理不當均會造成浪費,這些浪費對企業生存發展足以致命。要有效減少浪費,需要在生產、庫存、作業再分配等各環節精益求精,實行精細化管理。實行精細化管理給豐田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其生產與管理方式也引起了理論界的高度關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組織了 14 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歷時 5 年,對豐田制造方式進行探索、總結及提煉,并將該生產方式稱之為精益生產。精益生產的理論和方法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遷、廣為傳播,并跨出了制造業領域,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交通運輸業、服務業、軟件開發等行業得以應用與發展。稅收精細化管理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到稅收工作中,吸收精益生產理論的精髓,避免粗放式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稅收成本。

( 三) 納稅遵從理論

納稅遵從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使自身行為符合稅收政策意圖和稅收立法精神,準確計算應納稅額,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納稅遵從理論源自美國,主要包括對稅收遵從度的研究和對遵從成本的研究。按納稅遵從度理論,納稅遵從主要分為三類[12],包括由于擔心因逃稅而受到處罰的防衛性遵從、由于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十分嚴密而無機可逃的制度性遵從、由于對履行納稅義務的正確認知及獲得高質量納稅服務而產生的忠誠性遵從。納稅遵從度可用四個指標來衡量( 理查德•伯德、米卡爾•卡薩內格拉•韓舍爾,1994)[13]( P136 -204): 包括潛在納稅人和登記納稅人之間的差額、登記注冊的納稅人與實際申報的納稅人之間的差額、納稅人申報稅額與根據法律應繳納稅額之間的差額、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與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額之間的差額。西方學者研究認為,影響納稅人遵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稅收征管水平。稅收征管水平越高,就越會對納稅人形成威懾力。納稅遵從理論對稅收精細化管理具有以下啟示意義: 稅務部門要通過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對納稅人進行有力的監控,增加納稅不遵從的風險成本,促進納稅人自覺遵守稅收法規,提高納稅遵從度,形成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

( 四) 公共管理理論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等手段,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工作績效和公共服務質量,以實現社會福祉與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務重要組成部分,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強調政府、公民、企業多方主體的互動以及在公共問題上的收益共享、責任共擔。公共管理理論既重視制度、法律的前提作用,更關注管理戰略、管理方法的合理運用。稅收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公共管理的理論是稅收精細化管理的基石,為稅收精細化管理指明了原則和方向。

三、我國稅收精細化管理現狀的實證分析———以稅收征管對稅收收入增長貢獻率為例

影響一國稅收增減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如 GDP 規模、價格水平、產業結構、稅制結構與稅收政策、稅收征管能力等。其中,稅收征管是影響稅收增減變動的重要一環,其對稅收變動的影響分析在稅制設計、稅負分析、稅收征管水平測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此處通過分析和分解影響稅收收入的各種因素,測算稅收征管因素對我國稅收增長的貢獻率。

( 一) 實證分析思路及方法

在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的實證分析中,首先描述稅收變化量計算公式,并在此基礎上對引起稅收變動的因素進行分解,結合相關數據測算出各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稅收直接取決于經濟規模、價格變動和稅收占名義 GDP 的比例。據此,可設定如下關系式:Ti= Gi* Pi* Ri( 1)其中: Ti表示第 i 期的稅收收入; Gi表示第 i 期實際 GDP( 按上年價格計算) ; Pi表示第 i 期的 GDP 價格平減指數; Ri表示第期稅收收入占名義 GDP 的比重; i =1,0 分別表示本期與上期。對( 1) 進行因素分解,有:T1T0=G1* P1* R1G0* P0* R0=G1G0P0* P1*R1R0=G1R0G0P0R0*G1P1R0G1R0*G1P1R1G1P1R0=G1R0N0R0*N1R0G1R0*N1R1N1R0( 2)其中 Ni表示第 i 期的名義 GDP( Ni= Gi* Pi) 。公式( 2) 表明,稅收增長率等于本期實際 GDP 增長速度、GDP 價格平減指數與稅收收入占名義 GDP 比重變化的連乘積。對( 2) 式兩邊取對數可得:lnT1- lnT0=[ln( G1* R0) - ln( N0* R0) ]+[ln( N1* R0) - ln( G1* R0) ]+[ln( N1* R1) - ln( N1* R0) ] ( 3)公式( 3) 表示為稅收增長率的影響因素,若考慮影響稅收絕對額變動的影響因素,則可作以下轉化:T1- T0= ( G1* R0- N0* R0) + ( N1* R0- G0* R0) + ( N1* R1- N1* R0) ( 4)即: 稅收收入變化量 = 由于經濟增長增加的稅收收入 + 由于價格上漲增加的稅收收入 + 由于稅收占 GDP比重變化增加的稅收。根據上述影響稅收的各因素可知,經濟增長主要指 GDP 的增長,表現為上期名義 GDP 到本期實際 GDP 的變動( N0G1) ; 價格變動主要指 GDP 平價指數變動,表現為本期實際 GDP 到名義 GDP 的變動( G1N1) ; 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主要是指產業結構變動、稅收制度和稅收征管因素變化等,表現為上期到本期稅收占名義GDP 的變動( R0R1) 。特別指出的是,雖然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因素包括因素較多,但通過具體考察某一產業的稅收增長情況可剔除產業結構變動影響,而且稅收制度變化一般較為緩慢,在實際分析中予以忽略,此時可將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因素簡述為征管因素對稅收變化的影響。如果我們分別計算稅收增長額、經濟增長對稅收增長的貢獻和價格變化對稅收增長的貢獻,就可以匡算出稅收占 GDP 比重變化對稅收增長的貢獻。這樣就為分析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的影響程度提供了一種計算思路。

( 二) 數據檢驗。按照 2001 -2010 年《中國統計年鑒》及《中國財政年鑒》相關數據,根據前述稅收增量因素分解方法計算得到結果如表 1、表 2 所示。表 1、表 2 顯示了影響我國稅收收入變動的因素變化趨勢。從經濟增長、價格變動和征管能力三個因素比較來看,近十年來價格變動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最大,2008 年前價格變動因素所引致的稅收增長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在最近兩年維持高位震蕩格局。2010 年由于價格因素導致的稅收增加占稅收總增量的一半以上( 58. 15%) ,即有過半的稅收增長是由于價格上升導致的“名義性增長”; 除價格因素外,經濟增長因素和征管能力因素在促進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的重要性上處于交替變化趨勢。從稅收征管能力提高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來看,近十年來呈現出先升后降再升的“M”型變動趨勢,隨著稅收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稅收征管對促進稅收增長的影響日益凸顯,在 2007 年最高峰時貢獻了 3364 億元的稅收增長,但由于稅收增長的長期性因素在于經濟增長帶來的稅源增加,稅收征管效應在征管能力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前難免“后勁不足”,在2007 年后呈現緩慢遞減趨勢,這就要求我們應高度重視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長的影響,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水平,以保證稅收的健康、可持續增長。

四、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

強化稅收征管是促進稅收增長的重要因素。從上述分析可知,雖然我國稅收征管水平較之以往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但總體仍處于粗放式管理狀態,具體表現之一是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率不高。2002 -2010 年間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最低年份不到 5% ,最高年份也僅為三分之一左右,平均貢獻率為21. 34% ( 表 2) ,明顯低于價格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大部分年份也低于經濟增長因素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 其二是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率在年度間波動較大,且呈現震蕩下降趨勢。從表 2 可知,稅收征管對稅收增長貢獻率在年度間呈現劇烈震蕩格局,年度標準差為 9. 80,分別高于 7. 12 和 8. 80 的經濟增長因素和價格因素對稅收增長貢獻的年度標準差值,在稅收增長的三種因素中是最不穩定的,表明稅收征管力度不穩定、不連續,無法形成對稅收增長貢獻的合理預期。此外,稅收征管貢獻率在近年來呈緩慢下降趨勢,從 2002年的 36. 19%下降到 2010 年的 16. 71%,表明稅收征管水平提高乏力,對稅收增長的影響式微。稅收征管因素對稅收增收的貢獻不大,表明稅收征管某些環節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借助更先進的稅收管理理念和方法來提升。此時學界提出的“精細化管理”概念應運而生,精細化管理是實現稅收管理集約化、信息化的內在要求,是克服粗放式管理的必然選擇。根據我國具體國情,稅收精細化管理目標主要包括管理對象、管理手段、管理內容和考核評價的精細化等方面:

( 一) 實行科學分類,實現管理對象的精細化

管理對象精細化就是針對不同情況的納稅人實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即對納稅人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為此,需制定切實可行的納稅人分類管理辦法,根據納稅對象規模大小、行業類型、稅種、經營方式、組織方式、信用記錄等情況,在納稅信用分級管理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辦法,集中力量解決矛盾主要方面,特別是對稅收流失相對嚴重的行業、資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及信用等級較差的納稅人進行重點管理,以實現精細化管理。[14]以企業規模分類為例,對大型企業,應根據大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優勢,充分利用電子報稅、稅控裝置等現代化管理工具,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核算以及物流、資金流信息,綜合評價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納稅能力; 對中小企業,稅務機關應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實行行業分類管理。從不同行業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及涉稅信息的分析入手,分行業確定監控指標體系,并運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對納稅人納稅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綜合評定; 對個體工商戶,要深入推行電腦定稅和定稅公示制度,并進一步推行重點監控,特別是重點行業( 如移動通訊、建材、家具等) 和個體工商大戶的稅收管理,嚴格限制沒達到起征點的情況,以保證稅收收入,公平稅負。

( 二) 提高科技含量,實現管理手段的精細化

以信息化為導向的手段精細化是管理精細化的前提。要提高稅收管理精細化水平,應將信息技術引入稅收監管,充分發揮稅收征納系統、稅收征管數據庫和信息資源數據庫的作用。有幾項工作需要深入研究: 一要拓寬信息來源渠道。注重通過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使用等環節收集納稅人的基本信息,保證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完整和準確。同時應廣泛推行納稅人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等電子申報方式,擴大信息采集的渠道和范圍。二是做好與其他職能部門的信息情報交流交換工作,建立統一入口的納稅人信息系統平臺,加快建立同銀行、財政、工商、海關等部門的信息交換和共享。三要適時對涉稅信息進行檢查更新,確保涉稅信息質量。定期對稅收征管數據庫進行清理,將“失真數據”、“垃圾數據”及時從信息管理系統中予以清除,保證涉稅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

( 三) 強化基礎管理,實現管理內容的精細化

稅源管理、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和出口退稅管理是稅收精細化管理的重點,稅務部門應根據流程再造理論,加強和規范稅收的基礎性管理,夯實稅收征管的基礎。一是強化稅源管理。制定納稅人稅源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責任,規范操作,實現對納稅人納稅登記前、中、后的全程監控管理,定期對轄區內的漏征漏管戶進行清理檢查; 二是完善納稅評估。稅務機關應制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對稅務機關各部門明確納稅評估的工作職責和規范管理,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價考核; 稅務調研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評估模型、評估參數,具體指導評估工作; 三是根據納稅遵從理論,加強稅務稽查,建立納稅人納稅誠信檔案,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納稅人進行約談和勸誡,情節嚴重的應予以通報。

篇(5)

一、會計管理體制解讀

會計管理體制是指一個國家依據法律法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對本國會計活動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方式,是國家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包括管理機構的設置、職責范圍的確定和管理職權的劃分。會計管理體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在不同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背景、歷史階段,其內容都有所不同。會計管理體制是會計規模管理體制、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規范的總稱。

二、我國現有會計管理體制的缺陷

1 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完善。(1)缺乏對虛假信息具體認定的法律規定;(2)會計法律責任難以界定;(3)在司法實踐中,一項虛假信息的披露,從原始憑證直至報表的公布,中間有著非常多的環節,涉及到公司的財務人員、財務經理、公司監管機構,以及注冊會計師、會計信息的媒介等,如何確定這不同環節的法律責任,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規定。

2 從業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加強。我國新會計準則中一再強調會計機構根據會計業務需要配備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人員。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會計機構按照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工作崗位。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然而,由于企業經營者對會計職能認識的偏差,導致很多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不高,會計人員素質整體偏低。

3 會計監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現行會計管理體制的監督機制還存在許多問題,會計人員的業務執法地位、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不為社會所廣泛承認,仍然把會計人員視為法人代表的私有產,會計工作聽命于單位負責人的隨意指揮,會計工作沒有執法獨立性。

三、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

1 會計管理體制與相關法律法規要協調統一。中國經濟發展要求會計管理制度的創新必須與國家有關法規相協調。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但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組織的管理和調控,改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主要通過法律的、經濟的手段來進行間接管理。其中包括通過統一匯總的會計資料,作為管理經濟的基礎和依據。這就要求進行會計制度設計時,必須使特定主體所采用的會計政策、會計符合經濟、財務、稅收等國家法規。

2 會計管理體制要與核算工具相適應。會計使用的核算工具,由手工作業到使用機械以至現在的計算機,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一般是不會因此改變會計工作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的核算工具記入賬簿的方法則有所不同。如在采用erp的條件下,記入賬簿的數據,是使用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并通過一定的介質才記入帳簿(即輸入存儲器)等。由于erp計算速度快、存儲量大等優點,在手工作業下無法采用的

轉貼于

核算方法或核算要求,它都能采用,如運用編制合并報表,因而會計制度的就有所不同。因此,會計管理制度的創新要考慮如何在會計實務中進行會計電算化制度設計,具體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數據管理制度、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會計電算化制度的設計。逐步實現會計信息管理化、會計工作電算管理智能化,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3 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要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財會人員的能力也能與時俱進。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財會人員應積極參加繼續教育,以助于對新的會計政策和財會制度的學習和貫徹,有利于及時了解實際執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利于了解中外會計的發展趨勢。只有嚴格執行事前培訓資格審查制、事中培訓工作檢查制和事后培訓工作評估制,不斷提高在職人員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才能更好適應新世紀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篇(6)

摘要隨著企業經營范圍的不斷擴大、業務活動的多樣化,企業納稅管理與會計核算日趨復雜。就拿建筑安裝企業來說,其營業稅納稅管理和會計核算具有一定的難度。本文就從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的會計核算入手,結合營業稅的相關規定,對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論述,并對建筑安裝企業如何更好地進行營業稅核算管理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旨在推進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健康發展和經濟持續有效發展,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實踐加強管理

隨著建筑安裝企業經營機制的更加靈活,企業經營活動的日趨增多,如何對其營業稅進行準確地核算,已經成為建筑安裝企業會計核算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概括地說,只有在深入了解并掌握營業稅的相關規定及會計核算程序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以準確核算企業應交納的營業稅,才能更好地實現建筑安裝企業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從而更好、更全面地促進建筑安裝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永立于不敗之地。

一、營業稅的相關規定簡述

營業稅是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非銷售商品、加工修理、修配等增值稅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于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為實現營業稅的具體征管,國家稅務總局對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征收營業稅的劃分作出明確規定,對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其銷售自產貨物和提供增值稅應稅勞務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稅,提供建筑業勞務取得的收入征收營業稅,可以說這是納稅人的義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9年1月1日,國家施行了新的《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對一些規定進行了修訂,如:對建筑業勞務只有同時銷售自產貨物的情形需要分別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外,其他情況下的混合銷售行為均應繳納營業稅,并取消了自產貨物的范圍限定。同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還規定,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

針對以上國家營業稅暫行條列的規定,對建筑行業總包方營業稅的繳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此,建筑安裝企業必須按照營業稅的相關規定及會計核算程序,科學合理地核算企業應交納的營業稅。下面根據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的實踐,對其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與探討。

二、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的會計核算

(一)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的相關理論

首先,納稅人將建筑工程分包給其它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它單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應納營業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營業稅額=營業額*稅率。其次,根據新《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建筑業的總包人不再被規定為分包人的扣繳義務人,建設方與總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業營業稅的扣繳義務人,分包方應自行于勞務發生地繳納稅款,但總包方可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申報納稅。

總的來說,建筑安裝企業對于營業稅的核算,就應該在熟練掌握營業稅及其會計處理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按照上述方法加以核算,以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達到建筑安裝企業預期目標。

(二)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的實踐

某建筑安裝公司承包一項工程,工程總造價為5000 000元,其中將1000 000元土建工程分包給A施工企業。工程完工時,該建筑安裝公司取得工程收入5000 000元。該建筑安裝公司支付A施工企業分包款項后,A施工企業自行于勞務發生地繳納營業稅稅款。對于開票問題,處理模式為:建筑安裝公司向建設單位開具5000 000元的發票進行工程結算,A施工企業向建筑安裝公司開具1000 000元的發票進行分包工程結算,然后建筑安裝公司以A施工企業開來的發票金額進行營業額申報納稅。下面對該建筑安裝公司和A施工企業營業稅的會計核算進行總結。

1.該建筑安裝公司營業稅的會計核算

當該建筑安裝公司取得工程收入時,借記“銀行存款”為5000000元,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為5000000元。其次,該建筑安裝公司的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收入”為120000元,貸記“應交稅金――應交營業額”為120000元。最后,收到A施工企業發票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為1000000元,貸記“銀行存款”為1000000元。

2.A施工企業營業稅的會計核算

當A施工企業收到該建筑安裝公司分項工程款后,A施工企業應自行繳納營業稅稅款。首先,該建筑安裝公司支付A施工企業分包款項時,A施工企業的借記“銀行存款”為1000000元,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為1000000元。其次,計算A施工企業應交營業稅時,A施工企業的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收入”為1000000?3%,即30000元;貸記“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為30000元。

綜上所述,為確保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交納的合理,必須按照上述這些方法來準確核算營業稅。可當前,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方式存在許多問題,導致營業稅交納不合理現象時有發生。為此,必須在正視問題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行為,不斷加強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的會計核算管理。

三、對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管理的幾點建議

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行為導致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偷稅漏稅和粉飾業績。對于偷稅漏稅來說,通常行為是納稅人偽造、編造、擅自銷毀賬簿和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以達到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目的;而粉飾業績,主要是為了保“名”而造假。粉飾業績的特點主要有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多計收入,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二是為了逃避納稅而造假。主要是采用隱蔽的辦法和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制造虛假的工程收入,對投資者進行欺詐和欺騙,致使不能準確合理地核算企業應交納的營業稅。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建筑安裝企業納稅管理和會計核算,需要盡早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加以制止和完善。這里就針對以上這些現象,對如何全面加強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會計核算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認為除了稅務機關要加強營業稅納稅審查外,企業也應當樹立正確的意識,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加強稅收征管,全面加強人員的管理。

(一)稅務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企業營業稅納稅的審查

稅務機關應根據納稅人不同的會計核算特點,對企業營業稅納稅情況進行有效審查。具體地說,需要重點審查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審查應稅收入是否全額納稅,審查中應參照納稅申報表,結合“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看納稅人“工程價款結算賬單”中確認的價款是否全額申報納稅。二是全面加強對“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往來明細賬的審查,嚴格控制無合同條款的預付款,并對發票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時在會計核算中還需注意一定保留授權書和收據。三是仔細審查核對記賬憑證及原始憑證,注重原始憑證的規范,看有無將已結算的工程價款長期掛賬不計收入的,從而確保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納稅審查工作發揮應有的職能,促使營業稅納稅的準確性。通過這些,保證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整個核算過程的規范化、合理化。

(二)企業要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

取得工程項目并簽訂工程項目合同后,企業要主動、及時向稅務部門報備。對所取得的工程收入,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核算和管理機制,將營業款項納入企業的賬戶體系,并由企業統一管理,按照會計制度、準則和稅務法規的要求,同時根據雙方合同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確認、計量建筑安裝工程應交的營業稅。要參照建筑定額管理方法,要求項目管理者如實、及時地提供真實、合法的工程項目的材料票據、人工工資和其他相關成本費用資料。確認工程收入時,相應地計算應交納的營業稅。另外,財務人員和技術人員要依據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圖紙、結合市場信息價格,對施工項目的成本費用進行核算,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成本,然后再根據利潤=工程項目收入-工程項目目標成本-工程項目流轉稅金以及附加費,測算出合理的目標利潤。所有的工程收入款項同樣要納入企業的賬戶體系,由企業統一管理,確保企業納稅核算的準確性。

(三)企業要全面加強稅收征管,實現依法納稅

項目掛靠一般很少能夠提供真實、合法、完整的會計核算憑證,因此要準確地核算收入、成本、費用難度較大。如果企業對項目的可控性不強或者無法控制,則不能根據工程項目目標成本控制方法進行管理核算。為履行扣繳義務人職責,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建筑安裝企業需將相關的資料分別向所在地和經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報備,并與稅務機關互相配合,實行源泉控制、以票管稅的辦法,按照稅務機關對該項目核定的征收率,扣繳掛靠人、承包人應繳納的營業稅進行嚴格管理。此外,要對工程項目開設專戶進行控制,確保應繳納的營業稅能及時足額入庫。如果企業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核算存在困難,則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并參照“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營業稅”的管理規定,對其征收營業稅。企業此時作為扣繳義務人,也必須嚴格按照營業稅法的相關規定和稅務機關的要求,履行扣繳義務人的職責。對建筑安裝企業所取得的收入,依法征收營業稅。

(四)企業要加強人員的管理,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不斷加強人員的管理,主要說的是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并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具體而言,建筑安裝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認真理解和掌握納稅相關規定及會計核算的理念、原則和計算方法,并密切關注營業稅法的變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從而為更好地實現企業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奠定人力基礎,以促進建筑安裝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四、結語

總的來講,企業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建筑安裝營業稅進行核算,都必須將工程項目的所有收入款項納入企業控制的賬戶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并及時了解、記錄、監控工程的進度,按照營業稅法的規定和會計準則的要求確認收入和成本,合理、準確地計算應交納的營業稅。也就是說,建筑安裝企業必須在堅持一定原則的基礎上,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全面加強稅收征管,實現依法納稅,并始終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為依據和保障,以此來促進建筑安裝企業更加準確地核算應交納的營業稅,從而全面推進建筑安裝企業更好地實現企業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建彬.談談建筑安裝業營業稅納稅審查.中國內部審計.2005(12).

[2]周瑩祥.談建筑安裝企業小稅種的稅收政策和會計處理.現代經濟信息.2009(16).

[3]曾華鋒.生產安裝企業的增值稅稅務與會計處理.商業會計.2010(4).

篇(7)

會計集中核算是指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在單位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財務自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單位會計和出納,各單位只設報賬員,通過會計委派,對行政事業單位集中辦理會計核算業務,融會計核算、監督、管理、服務于一體的核算形式。具體特點為:會計業務決策者與執行者的分離;財務審批與會計監督的分離;會計憑證的存放管理與單位分離;會計業務處理的過程公開。

會計集中核算制在加強財政資金收支管理、改變會計核算方式、預算執行情況控制等方面都已顯示出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優越性。一是強化了財政監督力度,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二是夯實了會計基礎,強化了會計監督。三是推動了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四是核算中心的成功運行為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改革、國庫集中支付縱深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五是監督效果顯著,財務管理更加規范。

二、目前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

目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主體地不明確、內部監督管理弱化、審計中責任難以劃分等。

1.會計主體及責任的定位不明確。一方面核算中心與被核算單位在經濟活動上相脫離,核算中心難以控制各項支出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從而產生支付風險。另一方面被核算單位不少單位負責人認為本單位沒有了賬戶及會計人員,不愿承擔會計責任甚至推諉,對財務管理工作不再重視,只管用錢。

2.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和內部監督弱化。被核算單位所有資金收支往來的核算,都由會計核算中心完成,加上很多預算單位將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同起來,導致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弱化。

3.核算中心對被核算單位的資金收繳動態難以全面掌握。大多數單位也沒有建立各類資金臺賬,對非稅收入資金和罰沒款的收、繳、存情況無賬可查。

4.被核算單位對資產管理工作弱化。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移至會計核算中心,而財產物資仍由原單位進行管理,這種資產管理與會計核算相分離的情況,導致被核算單位資產管理薄弱的問題更加突出,重買輕管現象明顯。

5.增加了被核算單位的審計監督新難題。由于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增加了“中間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可能就一些會計責任問題出現真空,往往是單位報賬會計一問三不知,說賬不是他做的具體不清楚,使得資料提供不及時,使得審計部門對責任認定難度加大。

6.被核算單位規避監督。在單位購買需要進行政府采購的物品或工程時,有很多單位為了規避政府采購而采取的是化整為零的辦法,就是把一臺電腦變成了電腦配件,一個大型工程變成了零星工程。

7.會計集中核算形式下,中心核算人員脫離了各具體單位的實際業務工作,不了解情況。而且,核算中心一個核算人員同時要負責多個單位賬務,無力掌握每個單位業務細節,行使會計監督職能的難度過大。

三、會計集中核算的改革與完善對策

會計集中核算制作為一種制度并非完美無缺,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關鍵是要結合形勢和任務的發展,從實際出發,不斷加強會計集中核算制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

1.抓緊制訂集中核算的法規、制度、準則

構建完善的涉及會計集中核算的具體會計法律和準則體系,使得會計集中核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解決當前會計核算過程中急需明確的問題。

2.轉變會計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目前會計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資金支付和會計核算,如果將會計核算中心僅僅作為一個記賬機構是遠遠不夠的,更要著重預算執行信息的反饋和控制。

3.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政資金、財產物資的安全。由于財政性資金集中管理后,財政資金管理的風險也大為集中,必須加強內控,建立內部制約機制,防范風險。

4.加強實物清查,保障財產物資的安全。核算中心應對資產管理執行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強對實物資產的現場清查和核銷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的對資產使用部門進行檢查,保障國家和集體財產物資的安全。

5.加強審計,規范行為,明確責任,防范風險。會計集中核算的主體是政府,憑借的職能是政府社會經濟管理權和國有資產所有權。只有強化風險意識,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對會計人員上崗、任期和離任前的定期及不定期審計力度,才能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確保會計人員清正廉潔和健康成長。

6.建設會計核算內部網絡,實行網絡化核算,增強相互制約,開通遠程報賬系統和遠程查帳系統。會計核算中心要建立一個高效的運轉機制,必須立足于電算化和網絡化,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處理日常工作。

7.加大會計人員的培訓和交流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當前,隨著財務管理工作的日益加重,預算編制、資產管理等改革措施的陸續實施,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精通、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高素質財務干伍,是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為降低會計風險,核算中心必須從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轉變。核算職能解決的是會計信息規范化的問題,管理職能是如何應用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如何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幫助領導做出正確決策。會計集中核算的目標是會計網絡化,建立財會信息網絡系統,以現代化的方式提供真正及時準確的財會信息,是時展的一大趨勢,也是今后我國財會界面臨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魏明海 龔凱頌:《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日本丰满大乳乳液|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国产97色在线 | 免|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大香伊蕉国产av|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试看120秒体验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www片香蕉内射在线88av8|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japanese丰满少妇| 玩弄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无码毛片aaa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