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2: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審計風險的客觀性,加上引起審計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并且有些很難明確具體的成因,因此審計活動都要面對不同的審計風險,而且這些風險往往存在審計的全過程,這就造成了審計風險的全面性,還由于每個具體的風險類型背后的成因也是多樣和普遍的,風險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任何環節都會產生審計誤差,會對總體審計產生影響。因此必須對各種審計風險采取相對的控制措施,以降低總體審計風險水平。
二、審計風險的潛在性
審計責任是產生審計風險的主要前提條件,審計機構如果不用承擔任何風險責任,也就沒有審計風險之說了。即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但沒有導致嚴重損失,此時是不需要承擔審計責任的。但是如果這種審計責任不為人們所接受,即使沒有產生嚴重的后果,將來它在審計過程中逐漸顯示出來,審計人員還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所以說審計風險存在一定的潛在性。
三、審計風險的偶然性
有些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在無意中犯的錯,或者與特殊情況有關,也就是說審計人員在不經意間犯了錯并承擔了審計風險。因此審計風險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我們也十分有必要認識到審計風險的偶然性,因為只有這樣,審計人員才會有意識的提高風險防范水平,以有效地控制總體審計風險。但是,如果審計人員因利益關系而故意出具不恰當地審計報告,由此產生的責任并不是我們這里所談及的審計風險。因為這種故意的錯誤行為不屬于風險控制范疇,其行為本身觸犯了法律,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四、審計風險的可控性
眾所周知,審計人員要為自己出具的審計意見承擔責任風險。但是,隨著現代審計從賬項基礎審計發展到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審計行業并沒有因為審計風險的增加而失去它的擴張動力,而是漸漸向主動控制審計風險方向發展。客觀認識審計風險的可控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需要太過顧忌審計風險。雖然審計人員一旦遇到審計風險可能會對其職業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可以通過甄別的評估這些風險并制定有效措施來應對和防范,不能因為這些風險的存在而拒絕客戶。只要風險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即可開展審計業務。另一方面,只要清楚的認識了審計風險的可控性的特點,審計人員就可以在審計工作中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來對這些風險加以防范和控制。因此對審計風險開展研究,加深對審計風險的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總結
關鍵詞:跟蹤審計 傳統審計 造價咨詢
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市場化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工程計價方式也完成了由定額計價方式到工程量清單的計價方式的轉變,人們不在滿足于傳統的事后審計的方法。
工程造價的跟蹤審計的本質是:在造價工程師的執業背景下,除了保持傳統的事后審計之外,把FIDIC合同條件下監理三大控制內容(質量、進度、成本)之一的成本控制,交由專業的造價咨詢機構負責。這樣一來,建設單位或委托方從原先僅滿足傳統審計中的設計圖紙與設計變更與工程造價之間造價是否準確,而演變成為依據建筑設計所建造的工程實物與工程造價的正確關系。這也給工程造價的過程控制創造了條件。
工程造價專項的跟蹤審計與傳統審計相比具有如下的特點和區別:
(1)注重動態管理,注重經濟扛桿在工程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在跟蹤審計中,由于造價工程師同監理工程師一樣,是采用入駐現場的方式通過對工程進行動態管理或審核,有著事前或事中控制工程造價的特點,這樣就能夠通過委托方或配合監理方,對工程質量或進度發生的影響,真正起到了工程造價的在建設中的經濟扛桿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傳統事后審計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跟蹤審計現代建筑經濟活動中能很迅速推廣的重要原因。
(2)需要具有精通理論,也具有實踐性的工程造價人才:傳統審計其實是從設計、技術變更直接推演工程造價的過程,但跟蹤審計不同,工程的開工就意味著審計工作的展開。如同監理一樣,跟蹤審計也要組成一套項目班子,既然入駐現場,審計人員除了精通工程造價理論外,還應懂得施工方法,熟悉國家技術規范,并以施工理論與經驗作為現場工作的基礎,通過造價對比的方法,滿足委托方對各類施工方案成本測算的需要,達到委托方所需要的最大程度的縮短工期、降低造價的要求。
(3)在管理模式上,具有系統性的特點:既然組成了現場管理的班子,就存在一個系統管理的要求。傳統審計,通常是各專業審計配備一個造價編審,采用的是各人審計各專業的,最終匯總,形成審核總價,這就如同一個松散的平面結構。而跟蹤審計不同,它的項目管理班子是立體的,較大的工程除了配備專業造價工程師外,有的還有另配有專門的合同管理人員,在審計項目經理統一安排下,負責參與委托方授予的合同洽談及市場詢價的任務。
(4)造價咨詢的范疇,有了很大的擴展:現在跟蹤審計的工作內容,往往成了跟蹤審計項目編制投標文件的難點。由于跟蹤審計屬于工程管理的新事物,各地區造價主管部門還沒有出臺如同建筑施工合同、監理合同那樣的規范文本格式,一些跟蹤審計單位的投標文件編寫的很厚,有時卻沒有把本質的內容納入。當然,每周開現場例會是必須的,但如果每日清點進場建材來料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造價管理,若超出涉及造價專業本身的管理內容,其效果并不見得好。
跟蹤審計咨詢的主要內容有:工程合同造價的確定、隱蔽工程的測量與計量、項目資金的計劃與安排、施工形象進度的量價款編制、相關施工方案的造價分析比較、設計變更與簽證的計量與核價、建筑新工藝的清單價的測定、施工圖的補充預算編制、人材機報價單的詢價與簽價、竣工結算的審核等多項咨詢工作內容。
(5)在信息化時代,電算與互聯網運用:隨著因特網的使用,算量和套價軟件的普及,它給跟蹤審計創造了一個更好的管理平臺。咨詢機構的總部其實就是一個網絡終端平臺,好的跟蹤審計管理,需要有造價管理人員入駐現場,但如果造價咨詢機構人員全部投入一個項目現場卻并不經濟,效果也并不見得是最佳的。對于一些復雜的現場造價問題,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錄象傳送的方式遠程管理。這樣咨詢機構總技術負責人,有條件可以及時查閱國內外技術資料,同時解決多個跟蹤審計現場的問題,這也是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的審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6)注重從設計到施工,通過實物確定工程造價:一般而言,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設計圖示與施工的差異相對少一些,而對地基基礎工程以及裝飾工程的所涉及的隱蔽項目而言,采取跟蹤審計效果會更好一些。過去,由于一些承建單位在施工指導與取得經濟效益方法上存在問題,有的承建單位對隱蔽工程項目沒有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到位,而到結算時,就產生工程造價上的糾紛,重新取證又很困難。現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建設工程,跟蹤審計人員主動在現場抽樣拍照取證。其實,除達到核減造價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經濟手段保證了工程質量,減少了結算爭議。
(7)審核及時,減少審計周期,工完帳清:早年一些施工單位經常瞞怨,有時,結工程帳的時間比工程建設周期還長。一些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已經投入使用,建設方還沒有找到工程審價單位,有些建設單位以審代拖。近些年,司法部加大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矛盾的執法力度,這從客觀上迫使人們反思傳統審計時效較慢這一客觀現實。而采用跟蹤審計,效果則完全不同,由于采用預審預核的方式,對于在被審核資料存在疑問的情況下,審價人員能及時找到現場當事人讓其解釋答復,而不是等到項目結束,各方機構已經撤離施工現場,再去答疑解惑。當然,對審價機構而言,由于已經預審預核,最終結算所需的時間也比較短。
(8)有利于掌握新的施工工藝,并及時核價:建筑業雖然是勞動密積型產業,但新型建材產業的發展、材料科學的運用也會極大影響到建筑業的發展。在傳統上,由于審計人員屬于事后審價,當拿到送審單位采用新型材料組價時的子目時,常常不知其所以然,組價審價難度增大。現在,跟蹤審計是施工前先報價審核,造價工程人員還能在就地觀摩整個新工藝的流程,組價測定換算人機材料清楚。通過價值理論分析,也能迅速給委托方提供各項經濟參數。
(9)從審計費支出來看,并不比傳統審計收費用高:傳統審計時常是這樣的,結算的施工單位與審計單位并不溝通,一些施工單位的預結算人員心理上總是要超報,造成核減額增大,一個項目運作下來,僅審計費委托方就支出不少,而因為審計人員缺乏對現場的了解,即使核減值很高,也會造成因忽略某種造價因素,而產生價格偏離的傾向。由于在跟蹤審計中一切都公開透明的,雖然委托方也通過對跟蹤審計復審的方式,來解決工程造價的精度問題,可對于做得好的跟蹤審計機構,由于是事前、事中控制,結算核減額并不高,復審時的核減額就更少,相對而言,委托單位并沒有多支出審計成本。
綜上比較分析,跟蹤審計確實擁有與傳統事后審計的許多優點。但跟蹤審計目前還存在一些如下問題:首先,是跟蹤審計的范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缺少一個如同工程監理那樣的清晰的咨詢合同的范疇,這對于咨詢機構與委托單位簽訂跟蹤審計合同、以及該合同本身的執行管理造成問題。其次,對于跟蹤審計項目,傳統只認定圖紙設計加簽證資料與造價的一致性,而跟蹤審計是在認定圖紙設計與簽證資料加上實物工程與造價的一致性,正確處理好設計與實體工程量價的增減誤差,就迫切需要審計人員即要懂得造價專業知識,也要熟悉施工工藝與國家規范。
發展與進步是我們這個時代共同的主題,我們從傳統的事后審計方法,正逐漸過渡到現代跟蹤審計的方法,讓工程審價更符合當今建筑產業動態管理的需要。但最后值得提出的是,本文所涉工程造價跟蹤審計雖然有別于傳統的事后審計,卻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從立項、設計、施工直到整個項目竣工決算的全過程造價控制,但工程造價專項的跟蹤審計無疑是全過程造價控制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FIDIC合同條件
*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1987年第4版,1992年修訂版)(紅皮書)
一、關于工程材料的內控管理與審計
監督公路建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在工程施工中,直接材料費占項目總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對材料管理和監督是提高工程綜合管理水平,實現經濟效益目標的根本保證。1)材料采購計劃。材料需用量計劃一般是由工程項目的技術人員進行編制,編制好的材料用量計劃是物資部門確定經濟采購量和編制材料采購計劃的主要依據,物資部門應嚴格按照采購計劃進行招投標,確定購貨點,繼而簽訂材料采購合同。項目管理人員應審查采購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有無盲目采購、重復采購的行為,還要按照單位預算、施工圖紙、實際需要及市場供求等情況,嚴格審查材料采購計劃,審計內容主要是對采購數量與價格的審核,擠掉其中的“水分”,避免不合理的采購行為造成材料積壓和資金浪費。2)材料合同管理。工程材料采購必須簽訂正式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來約束和規范采購行為,以防范采購風險,避免經濟糾紛。一方面,要注重對合同本身的審查,即查看合同的條款是否合法、完備、有效。合同中應明確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單價、金額等有關事項;若不能確定施工期間具體的用料數量,應明確材料單價,并在合同中有所注明。合同的內容是否達到雙方均衡受益,有無損害需求方利益的條款。如果存在這些現象,就應考慮進行延伸審計,查明原因,看是否有人情交易、權錢交易等其他的情況存在。3)價格與質量。這是工程材料采購管理監督中的核心工作。在價格方面,管理人員應通過電腦查詢、市場調研、成本分析、專家咨詢等方法審查申報價與市場公允價是否一致,有無高估虛報的問題;同時,要對與工程材料采購相關的諸多因素包括質量保證、采購費用、運送費用及庫存費用等一并進行審查,綜合考慮采購價格的合理性。4)材料票據管理。管理人員應對購貨發票、運費單據、入庫單等結算票據進行審核監督,審查票據是否合規合法,有無為逃避稅收,以材料收據作為正式發票直接入賬的現象發生;材料合同單位和財務回票單位是否相符;入庫單所記錄的采購物資的品種、規格、型號、數量、單價、金額等事項是否填具齊全、數字準確,同時入庫單必須具有主管領導、采購員、庫管等人員的簽字印章。5)內控制度建設。采購活動具有直面各種風險,對工程成本影響敏感而且影響金額較大的特殊性。施工企業應在采購環節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包括:a.內部牽制制度。對采購活動不相容職務要實行相互分離,包括授權批準采購申請、采購計劃編制、入庫驗收、入庫記錄、材料庫管等。為不同職務設置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b.采購審批權限制度。采購主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采購人員必須在授權批準范圍內辦理采購業務;對采購報價、合同簽訂、采購執行等關鍵的采購活動必須經批準后方可實施,超出采購權限范圍的業務必須得到主管以上管理人員的審批,嚴禁未經有效批準的采購業務發生。c.采購人員工作制度。為規范采購人員在工作中的行為,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企業必須制定采購員守則,規定在采購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誠信敬業,以減少人為欺詐的可能性。d.采購檔案管理制度。分門別類建立供貨商資料檔案,全面掌握供貨商情況,以便對供貨商進行相關資質考評;建立工程材料市場價格資料檔案,組織價格評價體系;建立采購合同檔案資料,加強采購合同日常管理,為企業執行合同,嚴格履約提供保障。6)建立項目內部審計系統。內部審計作為工程項目內部一個獨立的監管體系,以客觀、公正的方法評價項目采購、施工、經營、財務等各個方面的經濟活動,同時促使單位建立完善的采購活動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防止、及時發現和糾正采購過程中的各種錯弊現象及不法行為起到極其重要的防范作用。因此,應注重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具有專兼職內審人員;要求內審制度的貫徹實施,有助于企業依法依章管理采購活動,滿足監管要求,控制風險,提高管理水平;能夠降價各項采購成本,使企業采購活動進一步按規范化、有序化運行,保證采購目標的實現,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關于工程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
(一)內部定額、預算分解及成本計劃企業自身應建立內部價格體系和內部勞動定額。為了工程能夠順利中標,多數單位采用低價中標的方式,這就要求不能完全照抄照搬預算定額內容,因為定額中預算人、材、機資源同實際人、材、機資源不同,而且預算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同實際材料需用量的計算規則不同,這就形成了投標預算。工程中標后,應再按照合同價格進行預算分解,在此基礎上按內部價格體系及勞動定額、市場價格、自身實際情況對分部、分項工程的人、機、材等進行內部預算分解,并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人工、材料、機械的成本計劃,下放到勞資、物資、機械部門和施工單位,作為成本控制的依據。
(二)財務成本核算強化成本結算滯后及成本互相調劑等問題的監督檢查。審計人員應審查是否遵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成本費用核算,并要求被審單位從完善內控制度入手,明確各部門責任,強調統計員、材料員、機管員緊密配合財務管理工作,加強信息資料傳遞的及時性,形成鏈式管理,使各項成本費用能夠有效地歸集,保證施工進度與財務核算同步進行,致使會計賬簿能夠完整、及時、準確地反映工程的經濟狀況。
(三)往來賬款管理往來賬款不實的問題產生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1)由于記賬依據不充分,在與對方單位核對存在差異;2)信息資料傳遞不及時,應付款項不完整,與實際情況不符;3)對方單位故意壓價拒付,本方又不便于使用法律程序解決,如兄弟單位,造成應收款項不落實;4)歷史原因造成,對方單位已不存在,無從查找債務人或由于其他內部管理問題造成呆賬、死賬;5)工程超支(虧損)無法下賬,形成長期的“應收工程款”科目,實際無法收回;6)工程有盈余或因經濟指標已完成,抱著“以豐補歉”的思想,不多報利潤,留作備用,形成長期的“應付工程款”科目,實際不需支付。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風險;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內部審計組織或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無意的對存在重大的錯報或漏報的會計報表以及對具有重要影響的經營活動審計后發表的不恰當的審計結論,造成審計對象和與之相關方面遭受損失或傷害,并由此引起審計主體承擔責任的風險。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特點
1.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性。現代審計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樣審計的方法,即根據總體中的一部分樣本的特性來推斷總體的特性,而樣本的特性與總體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點誤差,這種誤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難以消除。因此,風險總是存在于審計活動過程中,只是這些風險有時并未產生災難性的后果,或對審計人員并未構成實質性的損失而已。所以,通過審計風險的研究,人們只能認識和控制審計風險,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頻率和減少損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2.內部審計風險的普遍性。雖然審計風險通過最后的審計結論與預期的偏差表現出來,但這種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產生。因此,有什么樣的審計活動,就有與之相適應的審計風險,并會最終影響總的審計風險。同時,從每一個具體風險看,也是由多因素組成。因此,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審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審計失誤,都會增加最終的審計風險。因此,對最終審計風險的控制,也就取決于對上述各種風險的控制。
3.內部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審計責任的存在是形成審計風險的一個基本因素,如果審計人員在執業上不受任何約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就不會形成審計風險,這就決定審計風險在一定時期里具有潛在性。如果審計人員雖然發生了偏離客觀事實的行為,但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審計責任,那么這種風險只停留在潛在階段,而沒有轉化為實在的風險。審計風險是在錯誤形成以后經過驗證才會體現出來,假如這種錯誤被人們無意中接受,即不再進行驗證,則由此而應承擔的責任或遭受的損失實際沒有成為現實。所以,審計風險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它對審計人員構成某種損失有一個顯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長短因審計風險的內容、審計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以及客戶、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的認識程度而異。
4.內部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審計要為其報告的正確性承擔責任風險早已為人們所熟悉,然而現代審計的指導思想從制度基礎審計進一步發展到風險審計表明,審計職業界并未被越來越多的審計風險捆住手腳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動控制審計風險的方向發展。正確認識審計風險的可控性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我們不必害怕審計風險,雖然審計人員的責任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一旦其發生,其可能對審計職業的影響也是重大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識別風險領域,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避免,沒有必要因為風險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戶。只要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對客戶進行審計。另一方面,我們意識到了審計風險的可控性,說明審計風險是可以通過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們研究審計理論,提高審計質量。
5.內部審計風險的必然性。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否所有的內部審計風險都會導致內審責任,那就不一定,也就是說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可能會引起內審責任,有的內審風險則不一定引起內審責任。例如,內審人員偏離客觀事實的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審計責任,那么這種風險只停留在潛在階段,而沒有轉化為實在的風險。內審風險是在錯誤形成以后經過驗證才會體現出來,假如這種錯誤被人們無意中接受,即不再進行驗證,則由此而應承擔的責任或遭受的損失沒有成為現實。內審風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它對內審人員構成某種損失有一個顯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長短因內審風險的內容、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檢舉揭發、外部審計和財檢情況而異。
二、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1.內部控制制度薄弱帶來的風險。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是實施審計監督工作的基礎,如果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或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或者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都會直接導致控制風險難度加大。再者,經營方式越復雜,內部管理層次越復雜,意味著對其審計的難度也越大,審計工作面臨失誤與差錯的概率也會相應增大,其審計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2.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夠。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設機構,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單位服務。因此,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如社會審計,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制約。內審人員面臨的是與單位領導層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以及與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同事關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領導就是同事,非直接有關也是間接相關,審計過程及結論必然涉及到具體的個人利益,因而審計過程難免受到各類人員干擾。
3.審計業務復雜化和審計范圍不斷擴大。企業在迅速擴張的同時,被審計的經營業務也變得日趨復雜,為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一個企業已經不再是單一經營,可能涉及到多個行業,其經營業務也千差萬別,再加上企業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來越多,這就容易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比原來更加復雜,使得會計記錄中出現錯記、漏記的可能性隨之加大,為企業的審計工作帶來了困難。同時企業的審計范圍也再不斷的擴大,不僅包括對財務上的審計也包括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等工作,審計人員通過對財務上的檢查發表正確全面的審計意見難度比較大,因此,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產生。
4.內審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審計風險大小的主要因素。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從事審計需要的政策法規水平、專業知識、經驗、技能、審計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審計經驗是審計人員應有的一種重要技能,審計經驗需要實踐的積累。我國的內部審計人員中不少人僅熟悉財務會計業務,一些審計人員不了解本單位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審計經驗有限。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工作責任和職業道德也是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由于我國內審準則工作規范和職業道德標準方面還有不完善之處,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范的約束和指導。
5.內部審計的局限性與審計手段的缺陷帶來的風險。一是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內部審計人員既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監督主體,又是實施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客體,一方面要維護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經營者的意志來維護企業利益,當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有的審計人員往往選擇后者,這自然違反了審計原則,增大了審計風險。二是審計技術從過去人工審查發展到現在的電子計算機輔助審計,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但是審計技術和審計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從目前企業內部審計應技術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審計最佳效果,因此,審計局限性與手段滯后必然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
6.輕視審計帶來的風險。審計工作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近年來,由于企業轉型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了公司治理結構,內部審計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對審計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認識,只把審計當作是一種核實財務數據的程序,未能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有的甚至對此加以回避,致使審計在管理上缺乏相應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審計的地位和作用,不僅不能與審汁的“獨立性、權威性”相匹配,而且容易使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林熾平.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機理及其防范[J].煤炭經濟研究.2008(7)
關鍵詞:商業銀行 非現場審計 現場審計
根據審計環境和審計技術支持的方式不同審計分為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隨著計算機在工作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化不斷的膨脹,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從以現場審計為主逐步轉變為以非現場審計為主的審計方式。非現場審計系統從審計人員自己編制SQL語句,設置被檢查項,升級到建立數據模型被計算機識別提取監管重點,使非現場審計較之前編制SQL語句實施監管變得更易操作,提高了審計效率、節約了審計成本。
一、非現場審計
商業銀行非現場審計的發展是商業銀行記錄業務發生的方式由人工計算以計算機計算代替后產生的,基于這種審計管理方式的轉變,為后期非現場審計創造了物質基礎和條件。非現場審計是指遠離被審計單位,在固定的工作環境搭建計算機審計系統,運用網絡數據進行歸集,建立數學模型,提煉監管重點,實施監督檢查的審計方式。
二、現場審計
現場審計是指在被審計單位實施檢查,需要被審計單位現場提供相關的審計資料,審計人員在被審計單位當場查閱審計資料,詳細記錄審計底稿,經過整理、匯總審計資料,最終形成審計報告的審計全過程。
三、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的特點與不同
(一)非現場審計的特點
一是非現場審計具有實時的特點。非現場審計是通過監管系統實時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監管。監管數據通過信息科技部門實時傳送至內審部門,內審部門非現場人員對數據不間斷地進行分析、篩選、甄別,完成實時監控。二是非現場審計具有T+1,T+0時間遞進、交叉監控的特點。相對于現場審計監控業務更及時,提高業務發生時的監管實效。在并行監控的模式下,對業務核對的及r性遠比現場審計顯現的更快。三是非現場審計具有業務數據審計條線清晰的特點。根據現場審計總結出的經驗,以及平時對業務監測過程中易發生問題的環節,將普遍性、重點需監管的各種問題類型建立數據模型,強化監管側重點,明確業務風險點,使非現場審計人員每天對抓取符合模型數據條件的預警線索逐條進行人工識別、篩選、監控。四是非現場審計具有服務性特點。監管出的問題是要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修正工作中存在的疏漏,起到預警提醒完善的作用,突出服務于被監管單位的特性,增強審計增值價值。五是非現場審計具有遠程審計監控的特點。不論被監管單位離非現場審計中心有多遠,非現場審計工作都不會受到與監管對象距離的限制與約束,對被監管對象通過網絡計算機實施遠程監控。六是非現場審計具有大數據的特點。非現場審計所有數據來源于每時每刻被審計對象業務發生的數據,采集的數據量不是針對某一個被監管對象,而是監管的是一個整體對象,是對所有不同業務網點發生的同質性業務進行監管,數據采集量是超大的,所以具有大數據的特點。七是非現場審計具有涉及面廣的特點。非現場審計不僅涉及會計操作,還涉及信貸管理,不僅涉及前臺操作,還涉及后臺綜合管理,不僅涉及內部人員管理,還涉及企業客戶管理,所涉及的業務面遠遠大于現場審計的一個專項審計項目。
(二)現場審計的特點
一是現場審計具有直接性、面對面的特點。審計人員通過對被審計對象直接面對實施一系列監管活動,獲取第一手監管信息資料和監管結論,根據動態監管情況作出客觀評價的監管舉措。二是現場審計具有以點帶面的特點。現場審計對所審計的范圍、審計的事項不是逐一核對事實,而是運用抽樣審計方式,對具有代表性的事項提取樣本進行審計。三是現場審計具有滯后性特點。現場審計不論進駐被審計單位是什么時間,均是對已發生后的事項進行監督檢查,作出客觀評價。四是現場審計具有靈活性特點。根據對被審計單位不同情況,審計方案審計范圍的不同,采取的現場作業有所不同。在審計內容確定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情況可采取不同的審計手段進行審計,如查閱資料、走訪客戶、與會訪談、調查問卷等手段,可采取其中一種審計方式,也可采取結合幾種審計方式實施審計項目,審計方式可靈活掌握使用。五是現場審計具有嚴肅性特點。項目立項、實施項目、出具審計報告,都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根據審計情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好審計結論的可驗證性,依法律、法規準確提出審計結論與整改依據,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提高審計工作的威懾力。六是現場審計具有后續再審計的特點。根據現場審計報告提出的審計問題整改期限,整改期限到期后,對被整改對象要實施問題整改情況的核實工作,以督促問題查處落到實處,真正起到促進糾改的審計效果。七是現場審計具有將問題查深、查透的特點。現場審計使用資料檔案、人員詢問、與會訪談等靜態查證與動態查證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將發現的疑問查深、查透,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比非現場審計僅是對數據信息分析查證的問題能夠更進一步的查清事實。
(三)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的不同
1.審計時間不同。非現場審計是實時進行監管,現場審計是根據項目立項的時間要求進行審計。非現場審計是時時審計,是對業務時點的審計,而現場審計是階段性審計,是對階段工作的審計。
2.審計地點不同。非現場審計是在固定的辦公場所進行監管,而現場審計是在被審計對象的辦公場所進行檢查。審計的地點不同,審計的效果也不同。非現場審計在溝通效果上要比現場審計溫和,監管效果快速,而現場審計在規定時間內既要保證審計質量,還要按時完成審計項目,通過現場觀察,能夠直觀的看到一些非現場審計發現不了的問題。
3.審計手段不同。非現場審計依靠系統數據進行監管,現場審計依靠紙質資料、與被監管對象直接接觸訪談、觀察等審計手段開展審計項目。傳統的審計方式是圍繞紙質資料進行檢查,而新生的非現場審計手段是在計算機里查找相關信息數據,與其說審計場地發生空間變化,不如說審計手段更為先進,發生了質的飛躍。
4.審計范圍不同。非現場審計針對全部發生業務進行監管,監管涉及面廣泛,不論是會計、信貸、中間業務以及綜合管理方面等都會被納入非現場監管范圍。現場審計只對立項涉及業務范圍進行檢查,有時是會計、信貸、中間業務和綜合管理都會涉及到,有時僅僅是涉及其中一種業務做專項審計。
5.審計結論服務對象不同。非現場審計的問題會在第一時間與被審計單位聯系得以完善解決,服務與基層業務合規建設、風險防范。現場審計的問題會在審計報告反映,服務與管理層作為判斷決策的有效依據。
“云計算”一詞源于Google等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處理過程,于2006年在國際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給出的定義較為權威: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云審計”是基于云計算而產生的,可以認為“云審計”就是在審計工作中運用云計算的概念和技術。“云審計”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以審計工作為服務目的,“云審計”的應用是為了使審計師減少簡單的計算勞動,提高審計效率;二是以云計算為技術手段,利用云計算技術升級和優化現有的審計方法。隨著近年來供電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服務器的后臺數據也越來越多,而審計師配備的個人電腦是無法滿足檢查這些數據的需求的。數據庫中一個簡單的操作指令可能都要在個人電腦上花費十幾分鐘甚至數個小時。而“云審計”技術卻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云審計對供電企業審計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云審計對供電企業審計工作帶來的機遇
(1)審計數據處理能力將全面增強。在云審計環境下,審計師不需要面對堆積如山的會計憑證和業務檔案,云計算的高速計算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審計目的,在企業數據庫中有針對性地篩選出可疑信息,進行由點及面的掃描分析,從而得到更加客觀的審計評價。
(2)審計將為高層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云審計可以通過對特定領域的原始數據分析,提取工作流程數據的變化特點,了解業務發展的基本趨勢,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風險和隱患,為高層決策提供關鍵支持。例如,在營銷業務數據中如果發現某一類用戶的滿意度有所下降,就可以結合相關數據開展原因分析,研究一段時間內的變化趨勢,為下一步制定用戶服務策略提供依據和參考。
(3)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將得到充分提升。通過云審計,審計組負責人能實時了解每個組員的工作進度,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監督和復核。并能按照項目實際情況的變化,對審計要求和人員分工進行優化和變更,以更快的速度來處理審計項目的難點問題和反饋必要的審計信息,從而實現對審計全過程的有效控制,確保審計質量達到預定目標。
2.云審計對供電企業審計工作帶來的挑戰
云審計為供電企業審計工作的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云審計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難點和問題。一是對“離線操作”問題難以介入,當舞弊人員惡意錄入與實物不符的業務數據時,數據分析工作就難以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二是云信息安全風險,一旦用戶端密碼泄露或被破解,集中儲存在服務器中的大量審計數據就存在泄密問題。三是電子證據取證較難,電子證據具有不可見、可遷移、可修改等特征,在取證時需要更多地關注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四是審計師的綜合分析能力還需提高,云審計需要更多的集財會、審計、計算機等技術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審計部門必須加強對審計師的全面技術培養。
三、云審計系統的框架構建
1.云審計系統的概念和特點
云審計系統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國際上暫時還沒有給出一個比較準確和完整的定義。為方便研究,本文基于信息技術現狀和審計實際應用,對云審計系統的概念進行初步闡述:云審計系統是基于所獲得的數據,根據審計對象的基本特性,通過設定計算、判斷和限制條件建立數學或邏輯表達式,用于對審計目的進行驗證的過程。云審計系統主要有五個特點:
(1)審計網絡自助服務。審計自助服務免去了審計師與被審計單位在數據獲取上的溝通,使審計師能自行獲取所需數據,并設定疑點檢查條件。
(2)高帶寬網絡。多個審計師可以在不同的地點獲取同樣的數據,在網絡速度上不會受到影響。
(3)審計數據資源池。審計師可以將得到的所有數據上傳至“云端”,形成審計數據資源池,共享給有相關權限的其他審計師。
(4)審計彈性架構。使審計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權限認證后登陸系統獲取資源。
(5)可度量服務。為審計系統提供自動化的監控,并記錄審計師的工作過程,包括審計方法、程序和證據獲取手段等。
2.云審計系統建設的可行性分析云審計系統的建設并非遙不可及的事情,國內一些審計機關和大型審計機構使用的審計信息系統已經基本符合云計算的主要特點。供電企業建設云審計系統的可行性主要有三個方面:在理論基礎方面,國際上關于云計算系統的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完備,國內云計算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也十分迅速,為云審計系統提供了充分的先決條件。在技術方面,實施云計算的各種技術方案體系已經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投入應用,供電企業的審計信息化也有相當堅實的基礎,完全可以借鑒其他行業在云計算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在成本方面,云審計系統的部署費用并不高昂。服務器和網絡設備可以基于現有條件加以升級和改造,不需要全部更換。用戶端也不需要更換新的設備,凡是能打開瀏覽器的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智能手機都可以登陸云審計系統。
3.云審計系統的基本架構
目前的云計算模式有三類,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是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授權登入該平臺;私有云是企業在內部建設的專用系統;混合云則是同時提供公有和私有服務的系統,是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的折衷方案。基于審計數據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考慮,以組建私有云較為穩妥。基于私有云的基本服務架構,云審計系統主要包括審計資源層(IaaS)、審計平臺層(PaaS)、審計應用層(SaaS)等3個層級。
(1)IaaS層是系統架構的基礎,采用物理資源虛擬化技術,使系統中各個應用的不同用戶實現資源共享,主要包括信息資源和硬件資源兩個部分。硬件資源包括網絡設備、計算設備和存儲設備,為云審計系統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等服務;信息資源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存儲、分類、組織等為上層提供信息服務,包括企業審計基礎信息資源庫、共享數據資源以及各專業數據庫組成的業務信息資源。
(2)PaaS層是系統架構的核心,采用分布式的存儲和計算實現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為上層應用服務提供運行和維護,為下層基礎資源提供資源管理服務。業務開發組件提供系統程序拓展所需的環境和工具集;綜合服務組件提供基礎的綜合管理、工作應用、用戶管理、權限管理、訪問控制和身份認證等服務。資源管理組件為審計資源層提供目錄管理、數據采集、資源整理等服務。
(3)SaaS層是針對審計業務框架的軟件服務集合,實現供電企業審計業務的核心功能,為客戶端提供業務支撐。根據供電企業的業務需要,形成各項審計應用服務,并實現應用軟件的云部署。其內容主要包括審計項目管理、審計業務流程、審計質量控制、審計數據分析、審計案例瀏覽以及其它審計應用等服務。此外,在客戶端方面,審計師只要使用帶有瀏覽器程序的電子設備便可登入系統。云審計系統還擁有高可靠性的云安全環境,對系統和數據進行全方位的防病毒檢測和處理,確保審計數據的安全性。
4.云審計系統的數據處理流程
基于大數據背景,云審計系統可以將各供電企業的審計數據整合為海量的審計資源池,構成審計數據的采集、導入、分析、展示平臺,使審計業務流程轉化為數據處理過程。
(1)云審計系統的數據采集
云審計系統的數據采集方法必須非常全面,充分考慮審計數據的復雜性、多樣性和異構性。常見的數據采集方法有兩類,一類是復制采集,從被審計單位導出數據庫信息或整個數據庫的備份,用移動硬盤或優盤拷貝的方式,上傳到云審計系統進行處理;另一類是在線采集,與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系統制定標準的數據接口,不間斷地連續采集業務數據,實現對業務流的動態監控。在線采集方式具有時效性強、響應速度快的優點,今后將成為主流的數據采集方式。
(2)云審計系統的數據導入
在供電企業各類業務系統的海量數據中,數據之間的結構和類型千差萬別。在進行分析之前,應先將這些數據有效地導入系統,把重要數據如重要指標、近期變化數量等置入高性能存儲器中,把不常用的次要數據置入一般存儲器,并去除不需要的冗余數據。
(3)云審計系統的數據分析
云審計系統中集成了大量審計分析程序,利用分布式計算集群對海量數據進行各種分析和分類統計,以滿足審計師的分析需求。云審計系統的數據分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審計分析程序的可構造性。各種審計分析程序以模塊化的方式提供給審計師,可以進行任意調整。審計師不再需要進行原始編程,只要在云審計系統中將程序模塊像搭積木一樣進行組合和排列,就可以完成分析程序的編輯,從而達到各種分析目的。二是注重對數據的全面分析。在傳統審計中,由于審計師無法將所有信息和資料都看完,于是經常采用審計抽樣的技術方法。但是在大數據處理時代,抽取樣本檢查和全部數據檢查這兩種方式,在云審計系統面前的區別,只不過在時間上相差數秒鐘或數分鐘而已。當審計師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完全部的數據時,就會減少對審計抽樣方式的依賴。三是注重數據之間的關聯度分析。在以往的審計中,對被審計單位工作數據的檢查,只是對特定的業務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和復核。在云審計系統中,還可以從該項數據關聯的其它數據,對審計目標加以驗證。例如在審查工程費用時,可以同時檢查物流部門的工程物資數據、監理機構的監理信息、工地用電記錄等等,對工程的合理性和真實性進行多方位分析。四是實現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非結構化數據指的是圖片、視頻、音頻等無法結構化的信息。非結構化數據在以往的信息化技術中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它們不像那些表格式的數據一樣容易抽取和篩選。而在云審計系統中,圖片、視頻、文檔也能做到自動摘要、分類處理和聚類分析,這就充分拓展了審計師的分析視野。五是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供電企業的審計數據挖掘可以從各個專業領域入手,在現有數據上進行基于各種算法的運算,實現高級別數據分析的需求,例如對業務情況進行一段時間內的趨勢分析、計算業務風險發生的概率等等。
(4)云審計系統的數據展示
數據展示將實現可視化,能夠直觀地將數據的特點、變化和疑點呈現出來,將難以閱讀的原始數據轉變為界面清晰、易于理解的圖表。進而使審計師能夠與這些能講故事的數據進行交流,對數據處理結果進行多維度分析,從中找到審計問題出現的基本規律和深度原因。
四、結語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信息系統
(1)存貨盤點觀察小組應由熟悉客戶營運情況的有經驗干部領導。風險愈大,要求的經驗愈高。對于較欠經驗的助理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督導,并鼓勵他們將疑點問題告知現場合伙人員或其他領導。(2)如合伙人或領導無法親臨盤點現場,應預留電話,以便助理人員遇到重大問題時聯絡。審核前預先召開會議,提示重點,可以幫助較欠經驗的助理人員注意到潛在的問題。(3)執行盤點審核時:①抽查的重點應為高價值的項目。②如果不是每一個地點均列入審核范圍,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客戶前往的地點;如果采用循環盤點的方式,不要輕易讓客戶熟悉選樣的模式。③對于重大或不尋常的盤點差異、客戶人員記錄核查人員抽查項目、客戶人員對查核程序過度關心等現象,審計人員均應提高專業警覺性。④對于好像很久未用的存貨項目,或存放的地點或方式不尋常的項目,應保持警惕,弄清是否有受損、過時及過量的存貨。⑤盤點時公司及工廠間的存貨調撥收發活動,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如不可避免,應做好適當控制。
加大執法力度,杜絕企業短期行為為徹底杜絕企業的短期行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合法,除了對企業加大審計力度外,還應以法律對企業進行約束。1.重新修訂《會計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程序明確規定如下內容:首先,企業經營者應承擔的短期行為方面的法律責任。凡是由企業經營者個人行為因素造成的,無論其對短期行為的界限是否清楚,也無論是否經過會計人員之手,均應追究企業經營者的責任;凡是直接由會計人員個人行為因素造成的,應追究會計行為主體和企業經營者的相應責任;其次,因企業對外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給投資者、債權人等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失誤等而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最后,民事賠償的主體應是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者即企業經營者,而不是企業法人實體,更不是會計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會計電算化已成為現實并廣泛應用。會計電算化是審計變革的催化劑,它將大大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審計環境要求進行審計變革的進程。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定義及特點(一) 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定義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c a i s - -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system)指的是以計算機為主要信息處理手段的會計信息系統,該系統是由人員、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相關的信息資料文件和會計規范等基本要素組成,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系統。(二)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特點1.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特點(1) 數據存儲的磁性化、無紙化。(2) 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在手工會計方式下,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職能分割、人員的分工形成內部控制體系。(3) 數據處理的集中化、自動化。(4) 會計人員業務知識的多面化。2.會計電算化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的區別(1) 數據準確性明顯提高。計算機具有高精度、高準確性和邏輯判斷的特點,使得數據的準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2) 數據處理速度明顯提高。計算機具有高速處理數據的能力,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利用計算機自動處理會計數據,極大的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效率,增強了系統的及時性。(3) 提供信息的系統性、全面性、共享性大大增強,能夠為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財政稅務部門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對審計的影響(一)對審計線索的影響在電算化會計中,計算機的使用改變了會計記錄的存儲與處理,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 會計憑證的存儲與處理。原始憑證或記賬憑證一經輸入機內,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機內的數據文件。(2) 帳薄的存儲與處理。總分類帳為文件所代替,明細分類帳采用滿頁打印式,因而導致兩類數據之間的日常核對只能在機內進行。帳薄登錄時,通過計算機登帳程序自動執行,使用的是哪一種程序難以判斷。(3) 報表的編制采用按事先的公式到帳薄文件、其他報表文件中取數計算,數據來源、公式定義、編制結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機內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質修改不留痕跡的特點,使審計人員很難相信打印輸出的會計報表,正是根據企業單位提供的公式定義文件加以編制的。(二)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的改變由于會計系統實現了電算化,手工會計系統原有的內部控制已不能適應電子數據處理的新特點,不能有效的降低電算化會計系統特有的風險。為了系統的安全可靠和系統處理與存儲的會計信息準確完整,必須考慮電算化系統的特點,針對其固有的風險,建立新的內部控制。這些內部控制除了有關電子數據處理的制度、規定和人工執行的程序控制外,內部控制的程序化是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對程序控制,審計員要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進行審計。對于電算化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弱點,審計人員要能評估其影響,并向被審單位提出改進的建議。(三)對審計內容的影響在會計電算化的條件下,審計的經濟監督職能并沒有改變。但由于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固有的風險決定了審計的內容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包括對計算機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這是在傳統的手工審計中所沒有的。因此,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內容就應當包括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會計軟件的程序、數據文件以及內部控制的審計等。(四)審計技術的改變在手工會計處理的條件下,審計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順查、逆查或抽查。審查一般采用審閱、核對、分析、比較、調查和證實等方法。所有審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的特點決定了審計的內容和技術的改變。雖然人工的各種審查技術仍是很重要的,但計算機輔助審計是必不可少的審計技術。(五)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更高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由于審計線索內部控制、內容和審計技術的改變,決定了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更高了,即審計人員不僅要有會計、審計理論和實務知識,而且要掌握計算機和電算化會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六)審計標準和準則的變化人們在過去的審計工作中已建立起一整套審計標準,如審計人員標準、審計報告標準等。但由于審計線索、審計內容、審計技術等的變化,過去的審計標準的某些部分已不再適用,而與電算化系統有關的準則和標準尚未建立,所以,在這種形勢下,要完成審計工作,必須修改和完善相應的審計準則和標準。由上述可見,會計電算化給審計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要求。傳統的手工審計已不能適應電算化的要求。學習、研究和開展計算機審計是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新課題和新任務。
三、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審計的對策(一)努力抓好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審計工作電算化會計系統開發審計是審計人員對電算化會計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可行性研究、設計、試行等所進行的審查和鑒證。系統開發前,審計人員通過參與開發過程實施事前審計,根據系統開發過程中的控制點,隨時審查系統的開況。審計人員在電算化會計系統開發完成后,對系統開發質量進行的審計為事后審計。事后審計的重點是會計電算化各項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弄清系統是否在可控制下運行,能否保證數據處理和輸出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審計人員一般可采用符合性測試方法審查已開發的電算化會計系統。(二)積極培養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審計人員(1) 加強廣大審計人員計算機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培訓,逐步擴展和更新現有的計算機知識,提高操作水平,以達到能夠對數據庫等電算化會計處理系統進行操作來獲取審計證據的目的;(2) 合理配置審計小組人員,充分考慮審計專家和計算機專家的緊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溝通;(3) 在高校財經類專業的教學中重視計算機正規知識的教育,除開設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之外,還要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相關課程,使高校成為培養計算機審計后備人才的搖籃。(三)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對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制度的審核與評價應從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兩方面的測試與評價進行。程序控制的責任者是軟件開發部門。對本單位自行設計開發的電算化系統,應結合開發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檔資料,審計系統的開發計劃是否經過嚴密的審證,仔細研究調查后方可實施。制度控制的責任者是會計軟件的使用單位。審查系統工作環境的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和健全機器設備使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和執行科學的操作規程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四)大力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有兩種,即審計軟件和測試數據。審計軟件由審計人員使用的計算程序所組成,處理來源于被審計單位會計制度的重要審計數據。測試數據技術是用于執行審計程序時將數據輸入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系統,并將獲得的結果同預定的結果相比較。計算機輔助審計不但要對輸入的原始數據和打印輸出的會計數據進行審查,還必須對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的程序、相關的內部控制系統、數據文件以及對計算機硬件本身的可靠程序進行審計。這樣才能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處理系統數據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準確性。四、對未來審計方式的展望20 世紀80 年代后期西方出現的計算機審計整合法,它將傳統審計(財務審計)和計算機(電子數據處理)審計結合為一體。在這個階段,所有的高級審計人員都受到計算機審計和財務審計的訓練,無須交叉咨詢。一般審計人員也接受過計算機審計和財務審計的基本訓練。計算機審計技術小組主要是開發設計審計軟件。整個系統的審計報告不再分計算機系統和會計系統兩種形式,而是一份綜合審計報告。應用這一方式,審計的效率將大大提高。這一計算機審計的方法,體現了審計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譚浩強主編、internet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12-216
2、李國良、互聯網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3、金光華、李剛等著、網絡審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138-139
4、易佩富、如何對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進行審計﹝j﹞、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2001(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