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航天知識問題

航天知識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0 14:4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航天知識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航天知識問題

篇(1)

關鍵詞:航天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048-03

眾所周知,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就是創新,創新亦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在當下國家實施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突出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徑,是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主題之一。眾所周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需要以一定的學科專業為載體和依托,而且各學科專業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亦各具特色。本文以航天控制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考察對象,分析探討當前航天控制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實踐對策。一般而言,航天控制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動手實踐和自我思考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他們普遍有進行創新的愿望和要求,但總的來說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所必需的知識體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創新人格亦未形成。而上述能力和素質的形成是需要授課講師和教輔人員逐步引導和培養的。作者在長期的教學構成中發現航天控制專業學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創新動機和欲望,但從學校層面而言,國內大部分高校所能為學生提供的創新環境和創新條件少的可憐,學生的創新愿望和需求無法得以實現,因而學生的創新素質和能力也就無從培養。從學生角度而言,大學生群體不善于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創新環境,更不能想辦法來積極創造自己所需的環境。從教師角度來看,部分教師教學模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拘泥于陳舊老套的課堂教學理念,照本宣科和填鴨式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成不變的考核形式和內容,這通常都會誤導學生死記書本上內容。總之,學校層面、教師層面以及學生自身都存在不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航天控制專業學生培養創新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航天控制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涉及到各個環節的諸多方面。就當前情況而言,航天控制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具體化,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一定意義來說,航天控制專業特色課程的設置,對培養航天控制專業人才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由于航天控制專業所涉及到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另外,航天控制專業很多必修課(比如航天器軌道姿態動力學與控制)的內容普遍較難、課時重,往往導致本專業的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獲取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生知識結構的拓寬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教學內容僵化,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目前,航天控制專業繼續沿用了以教師在課堂集中講授知識為主的授課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對具體學科的教材、教學大綱,甚至試卷考題都進行統一化處理,這種培養模式必然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大同小異。因此,這種高度歸一化的教學行為,必將導致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魔咒,無法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也往往局限在教材和教師所劃定的框架之中。

3.實驗教學模式亟待革新,實驗教學效果亟待提高。航天控制專業實驗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儀器設備、實驗方法等都由授課教師事先統一布置安排,實驗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模仿各種操作流程,沒有時間對實驗室流程進行自我思考,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在本質上是一種機械的模仿教學,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4.大學生參與科研的氛圍淡薄,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目前航天控制專業培養體系而言,學生們的學習目的僅限于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考試,從而在主觀上沒有積極參與科研實踐意愿。另一方面,大部分授課教師自身的科研成果考核壓力較大,也沒有主動的意愿參與學生科研的指導工作。即使有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也只對項目研究成果把關,至于具體的研究內容則讓學生自行決定。由于很多學生特別是本科生是初次參加科研活動,缺乏進行科研所必需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導致科研活動成果甚微,嚴重挫傷了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此外,現行的高校科研管理體制重教師、輕學生,導致學生科研平臺建設嚴重滯后,學生參與科研氛圍淡薄。

5.現有的師生兩方面的考評機制和規章制度亟待革新。目前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是看學習成績,這勢必導致學生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忽視其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對教師的考評則過多側重于教學和科研的數量,而不注重質量。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評價體制導致教師為了申請到更多的科研項目而無暇顧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考核也僅僅是統計教學課時量,而從未涉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航天控制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對策

立足航天控制專業教育教學實踐,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我們提出在培養航天控制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過程中應著力采取以下對策。

1.重新修訂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優化航天控制專業課程群的體系結構。眾所周知,創新需要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儲備作為基石,換言之,僅掌握單一的專業知識是無法進行創新的。因此,應該進一步優化控制專業課程結構,構建寬口徑、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依照“少而精”的原則設置一些核心課程,重點打造具有航天控制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同時,要增加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的比重,允許學生跨專業、跨系、跨學院選修各類課程,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拓寬自己的知識體系。

2.革新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知識體系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參與授課教師的角色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上,更應該是創新教育的積極推動者。授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結合大學生認識學習的具體特點和日常生活體驗,注重書本理論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自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積極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注重營造一種鼓勵學生創新的課堂氛圍。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多樣化的課堂授課模式,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地融入課題教學活動中。同時,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應注重向學生介紹航空宇航學科最新飛行任務和發展動向,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航天創新的積極性。

3.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革實驗課程教學體系。根據航空航天院校現有的硬件設備資源和師資力量特點,我們對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改革,致力于探索新型開放式實驗教學理念和方法,并將其應用到日常的課堂教學和創新活動中來。這個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應該創建多模塊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其中較為有效的做法是創建航天院系與航天相關企業“零距離”合作的產學研結合示范實踐基地,此類實踐基地能突破產學研結合過程中的空間瓶頸,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深入生產實踐現場,有助于課堂專業理論知識的深化和轉化,亦給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

4.探索新型學生科技創體系,建立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具體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建立學生科研創新立項制度,從政策和經費上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鼓勵學生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這有利于通過科研活動促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學術涵養以及培養創新精神;其次,開設大學生航空航天論壇、聘請航天控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生作學術報告,使學生了解國內外航天專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動向。總之,應該充分發揮航空航天院校的科研優勢,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將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素質教育的教學、研究與服務航空航天發展相結合,從而創建有專業特色的校內外創新教育基地。

5.完善師生評價體系,建立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航天控制專業傳統培養體系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弊端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評價體系的簡單劃一,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同時考察其專業知識的完備性全和創新能力的高低。總之,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同時,高等學校要加大對創新意識強、創新能力高和創新成果多的學生獎勵力度。如在部分高校已實行的創新學分、學生科研獎勵政策等。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對教師教學行為評價不能簡單停留在課時工作量上,更要看其是否培養和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學院和系兩個層面都應建立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考評環節和規章制度,從政策導向上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總之,只有深入改革師生評價體系,建立合理的創新激勵機制,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我們應該通過改革航天控制專業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營造創新的環境和氛圍,拓寬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為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不斷深化,學院和航天控制系必須做到長遠規劃與短期安排相銜接,在找準主攻方向的基礎上,集中優勢,突出重點,切忌貪大貪全。

參考文獻:

篇(2)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三四年級去參觀航天展。中午吃完飯我們就盛著大巴向著科技館出發。因為中午玩累了,所以我在車上睡了一覺。“到科技館了嘍”有人喊道,果然科技館到了。科技館位于翠湖西路一號,這里的景色很迷人,湖上不時出現幾只玩耍的鴨子,偶爾一只小船劃過來,在水中央蕩起了波紋,幾只鴨子圍著小船游兩圈“嘎嘎”地叫兩聲,游走了。

進了博物館,一位叔叔給我們做解說員。他先介紹了一號到四號,又介紹了一級助推器到三級助推器,最后還介紹了各國的衛星和空間站,聽完以后我們又了解了更多的知識。我們還體驗了宇宙失重的感覺。我心想當宇航員真辛苦,穿那么重的宇航服,體重還不能超標。我們都聽完了航天知識以后,我們又到外面去參加航天知識有獎問答。回答問題了,我把手舉的高高地,可主持人就不點我。我心想:這些問題我都會,為什么不點我后來我們班的李傳良同學答對了問題獲得了一架玩具直升飛機。我們都高高興興地回學校了,到了學校李傳良玩起了他的直升飛機,很得意。

這次活動可真有意義,不僅讓我們學到了航天知識,還讓我們知道了航天器材的功能與用處。通過這次參觀,我了解了中國的航天發展又有了新的提高,并且名列世界前茅,我身為一名中國人,為此感到驕傲。

篇(3)

關鍵詞:航天科普 發展困境 破解之道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42-03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科學的力量。加強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是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

航天科技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隨著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的順利實施,航天科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關注,并由此催生出一股航天科普熱,使航天科技逐漸揭開神秘面紗,進入社會公眾的視野。

國內出版界近年來也積極加入到普及航天科技知識的熱潮中,編輯出版了一大批種類豐富的航天科普圖書。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以來,出版界出版的集中講解航天科技知識的在銷科普圖書達到近300種,涉足航天科普圖書出版的出版社數量超過200家。此外,還有很多百科知識類科普圖書設有宇宙太空、航天飛行的分冊,或有專門章節講解航天科技知識。如果算上這些圖書,航天科普圖書的出版數量是非常大的。這對培養社會公眾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廣大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這股熱潮的席卷之下,我國航天科普圖書的質量與傳統科普圖書相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的成績應該予以肯定。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航天科普圖書出版在科普理念、選題定位、內容質量、作者隊伍、原創力量、編輯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成就讓人欣慰,但存在的問題也應引發我們的理性思考。

1 發展現狀分析

1.1 內容形式極大豐富,但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在2003年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射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航天科技還帶有一層神秘的色彩,眾多的航天知識并不被大家所熟知,此前僅有與航天科技相關的少數科技類出版社出版了一些航天科普圖書。這時期的航天科普書,大多是概略性地介紹航天科普知識,科普講解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片為輔。因圖書出版資金投入所限,圖書大多為黑白印刷,只有少量航天科普圖書配有彩色圖片或彩色印刷。這些圖書雖然具備知識的權威性和講解的系統性,但是出版內容不夠豐富,圖書表現形式相對單調,趣味性和可讀性明顯不足。有人戲稱那時的航天科普圖書“恨不得一本書把讀者培養成航天專家”。“科而不普”,是傳統航天科普圖書被廣泛詬病的一個缺點。

2003年以來,隨著“航天熱”的不斷升溫,航天科普圖書出版的品種不但越來越豐富,而且各出版社借鑒國內外科普圖書創作出版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在圖書的內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創新突破,開始大量使用圖片、繪畫和故事來普及航天科技知識,文字講解更通俗易懂,配發的圖片越來越豐富,裝幀設計和印刷越來越精美,對讀者的吸引也越來越強。從布滿文字、黑白印刷的傳統航天科普讀物,到配有精美圖片的彩色航天科普圖書,再到加入手繪圖、故事元素和趣味性強的航天科普繪本,航天科普圖書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圖書的可讀性越來越強。

比如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藍貓淘氣3000問――楊利偉航天科普系列》繪本圖書,借鑒國外少兒科普圖書繪本理念,把豐富的航天知識融入到富有趣味的繪畫和故事之中,受到了少年兒童的普遍喜愛。該系列圖書一套6本,每本開卷監測累計銷量都在1萬冊以上,在少兒類航天科普圖書銷量排行榜上居于首位,也是比較成功的一套少兒航天科普叢書。

雖然進步是明顯的,但是不得不說,像這類質量優秀的航天科普圖書,在國內仍可算是鳳毛麟角。同國外優秀的航天科普圖書相比,不論是文字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還是書中圖片的豐富性、圖片信息的內涵、圖書裝幀設計的精美程度,以及圖書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氣質,國內出版的航天科普圖書,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屢屢獲獎,卻“叫好不叫座”

在“科教興國”方針的指引下,國家十分重視科普事業的發展。科普圖書的出版經常得到一些科普出版基金的支持,也頻頻捧得國內諸多圖書獎項。航天事業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航天科普圖書更是屢屢獲獎。

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是促進航天科普圖書不斷發展進步的一大動力。但是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航天科普圖書大都銷售得不溫不火,沒有出現引人注目的暢銷圖書。現在的航天科普圖書首印量一般只在3000~5000冊,首印上萬冊的幾乎難覓蹤影。還有一些圖書做出來就是單純地為了迎合政府部門的喜好,這大大降低了航天科普圖書的社會效益,出版社也難以在出版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2 困境解讀及對策思考

從現狀分析來看,航天科普圖書出版似乎走入了一個瓶頸期。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者、編輯等人才資源的匱乏,也有圖書自身選題定位及內容形式上的不足,而社會大環境的限制更是不容忽視。如何突破困境,找到破解的對策,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2.1 應對多種傳播媒介的沖擊,加速數字化出版進程

目前我國社會正朝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時代大步邁進,傳播知識信息的媒介和渠道越來越多,新的傳播媒介都能快速有效地向讀者傳播科學知識,這使航天科普紙質圖書出版面臨巨大的挑戰。

不得不承認,諸如電視、多媒體光盤、網絡,乃至電影、科學館等,在信息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這些高科技傳媒手段是科學普及的最佳傳播方式。它們能使抽象枯燥的科學原理變得形象具體,趣味橫生。相形之下,靠文字描述和圖片靜態展示科學知識的紙質出版物未免顯得蒼白無力。

尤其近年來,每到重大航天活動實施的前后一段時間,各大網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會推出或制作相關專題,開辟專門欄目介紹相關活動,其中大量內容都是與航天科普知識相關的航天活動背景知識。這些節目或欄目大都具有跟進速度快、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在很多方面具有航天科普圖書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是互聯網上推出的航天科普專題和欄目,對圖書銷售的沖擊尤其嚴重,這是導致航天科普圖書銷售不佳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種情況,航天科普圖書出版應加速向數字出版轉型,以便利用網絡多媒體手段,借助重大航天活動的契機,快速有效地推出融合多媒體技術和多種表現能力的數字化航天科普圖書。

2.2 挖掘優秀的作者資源

沒有好的作者就沒有好的作品,高水平的科普作者是科普圖書出版的必要條件。科普圖書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它需要同時具備科學性和通俗性兩大特點,優秀的科普圖書更是需要濃厚的趣味性來吸引讀者,其特殊性便在客觀上提高了對作者的要求。優秀的航天科普作者不僅要對航天科技知識非常精通,還必須具備較為深厚的寫作功底和人文素養,但投身于航天科學領域又文筆出眾并愛好寫作的人是少之又少,這自然加大了挖掘優秀作者的難度。

目前,航天科普圖書的作者多為高校或航天科研機構的技術專家,當下正是我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的時期,航天技術專家往往奮斗在科研一線,攻關任務艱巨,很難擠出寶貴的時間從事科普圖書的創作。加之目前國內現行的評價獎勵機制,并不鼓勵科學家們投身科普創作,晉級晉升只看有多少學術成果,不會看寫了幾本科普讀物。這些都成為尋找優秀航天科普圖書作者的阻礙。

面對這些難題,一方面,我們應把目光投向年輕的航天科普圖書創作隊伍中,注重培養專業的航天科普創作人才,這樣也有助于改善我國優秀科普作者青黃不接、出現斷層的現狀。可以在高校中發現和培養青年教師和學生從事航天科普創作,也可采取科學家與青年作家合作的形式,以老帶新,在完成科普創作的同時,鍛煉新人,使其快速成長起來。

另一方面,我們應向西方國家學習,調動科學家投身科普事業的積極性。在西方發達國家,科學家做科普已經蔚然成風,這被看成是一種社會責任。而我國尚未能形成這種環境和機制,科技界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拿不到課題的做科普,退休的老者做科普,愛出風頭的做科普”。搞科普被視為不務正業,或者認為搞不出像樣科技成果的才搞科普。科學家在青少年心目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理應承擔起科普職責,因為如果沒有科學家群體的參與,任何科普都是無源之水。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明確科普著作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提升科學家從事科普創作的社會地位和職稱待遇,從觀念上扭轉學術界對科普創作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科學家從事科普創作的積極性。

同樣,由于航天科普圖書的特殊性,對從事這類圖書出版工作的編輯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文字功底和編校技能,同時還要懂得基本的航天科技知識。但目前,國內出版社編輯的素質還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

對于航天科普編輯自身而言,應明確工作要求,不斷學習,注重自我提高。首先,要更新科普觀念及出版觀念,勇于創新。其次,要適時學習和補充航天科技知識,關注航天科技發展的熱點和前沿,保持職業敏感性。最后,要樹立市場意識,拓展工作職能。

2.4 找準選題的讀者定位

圖書出版應以讀者受眾為中心,在選題的策劃上,應準確定位讀者群并明確讀者需求。但現今國內的航天科普圖書在選題內容的設定與讀者群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錯位。

航天科普的主要對象應是青少年,特別是小學高年級以及初高中學生。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是最需要普及和了解航天科技知識的,而這一階段也正是他們掌握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樹立科學精神的關鍵期、黃金期。通過科普閱讀強化青少年學生這方面的科學素養,無疑是最為重要和有效的途徑。目前國內出版社出版的航天科普圖書在選題策劃時,大多也是針對這一閱讀群體的。

事實上,航天科普圖書的主流購買和閱讀人群卻是孩子家長和學齡前幼兒、小學低年級學生。

初高中學生升學壓力大,作業多,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實現升學目標,他們無暇閱讀科普圖書。即使有一些閱讀時間,也大多被文學閱讀和網絡閱讀占據。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科普教育與升學關系不大,不鼓勵甚至不支持青少年學生閱讀科普圖書,導致針對該讀者群的科普圖書銷售不景氣。反過來,受科普圖書出版經濟效益不佳的影響,出版社在出版針對該年齡段讀者群的科普圖書上表現得越來越審慎,導致適合該年齡段學生閱讀的優秀圖書品種越來越少。除少量引進品種之外,基本上沒有適合或受到中高年級學生普遍喜愛的航天科普圖書,更不用說經典和暢銷的航天科普圖書。

相反,由于學齡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該群體反而有大量時間閱讀科普圖書,年輕父母也很重視該年齡段兒童科學知識普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是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學生成為了航天科普圖書的主要閱讀對象。

然而出版社在做航天科普圖書的選題策劃時,很少將這一群體定位為目標讀者群,因此,市場上針對低幼群體的航天科普類圖書品種較少,這也是導致航天科普圖書銷量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內容廣受家長好評的《中國少年兒童科學閱讀》和《當代中國科普精品書系?航天卷》,很多家長購買后普遍反映:“內容介紹的很深很全面,但是更適合大一些的孩子閱讀。”

出現這樣的錯位現象,說明出版社編輯在選題策劃環節沒有將市場調研做深做透,沒有對讀者群的需求和認知能力做準確深入的了解。鑒于此,航天科普圖書的編輯在工作中一定不能閉門造車,要培養自己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多做調研,實地了解讀者需求,在此基礎上做好選題的讀者群定位。

另外,航天科普圖書的作者和編輯對圖書閱讀對象的把握還不夠深入和細致。

不同年齡的航天科普圖書讀者,對科學認知的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航天科普圖書作者以及出版社編輯,要更新科普觀念,加強對航天科普圖書讀者群的認識和研究,特別是要研究青少年群體的科學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特點和閱讀喜好,根據他們的知識水平和閱讀喜好來創作、開發出適合不同年齡特征,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科普讀物。

科學普及出版社從美國引進出版的《科學素養的導航圖》一書,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將其從學前教育一直到高三所有年齡段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對每一年齡段適合于接受哪些科技知識進行了科學規范的分類,最后用圖表的形式進行完整的展示。這本書對于推動青少年科學教育的研究以及相關資源的開發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從事航天科普創作的專家和科普圖書編輯在進行選題策劃時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創作和開發出有針對性的航天科普圖書是極有意義的。只有使航天科普圖書充分體現科普的貼近性,讓青少年讀后愛不釋手,航天科普圖書的創作出版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2.5 內容形式亟待改進

目前我國航天科普圖書在內容上的一大弊病是厚重有余,趣味性不足。

華羅庚曾說過:“深入固然不易,淺出更是困難。”我國的航天科普圖書就是在“淺出”上做得還不夠。很多航天科普圖書在敘述和表達方式上刻板、生硬,失去了科普讀物應有的通俗性、趣味性和文學性,有的圖書甚至寫得像科學論文,專業術語大量堆積,語言晦澀難懂。這樣的作品其實并不符合科普創作的要求,達不到科學普及的目的,更不會受到讀者受眾的喜愛。長此下去,將直接影響航天科普市場的培育和開拓。

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傳播者傳播的信息只有被受傳者接受并滿足了預期的心理期待,傳播的效果才能得以實現。如果圖書的內容、形式、敘述等方面給人感覺太厚重,不能引人入勝,那將很難為讀者所接受,科學傳播的目的就更無從實現了。這就要求航天科普圖書在內容形式的創作上要在科學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趣味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其一,可注重通過繪畫、故事等內容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科普書能夠激發讀者興致盎然地去探索和理解各種科技知識,而不僅僅是堆砌難懂的名詞、枯燥的數字和干巴巴的定理。

比如中航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出版的《世界航天科普叢書》,就做到了把航天知識融入故事之中,用簡潔的文字、生動的情節、有趣的插圖來傳播航天科技知識,減輕青少年讀者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疲勞感”,從而激發出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該系列叢書的閱讀效率。

一位青少年讀者在當當網評論中說:“整套圖書內容都挺不錯,個人最喜歡宇宙飛船這一本,該書匯總了各個航天大國的全部宇宙飛船,講述了人類在太空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驚險故事和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看得我熱血沸騰,為探索中失去生命的勇士惋惜,為探索中取得的一次次突破感到無比的高興。他們的努力付出,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位媽媽從網上訂購該系列圖書后說:“本來圖書是買給孩子看的,但我先生翻看后同樣愛不釋手。他說里面的故事很多,不是那種枯燥的航天科技知識授課。”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將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圖書當作繪畫書、故事書、文學書甚至游戲書來做,那么航天科普圖書就不再是一幅冷冰冰的生硬面孔,在好讀好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普及了航天科技知識,培養讀者的科學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航天科普圖書還有其他幾種,如《中國少年兒童科學閱讀》《當代中國科普精品書系 航天卷》等,但這種出版潛力還遠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

其二,應從簡單地傳授航天科普知識,向弘揚航天精神和科學探索精神發展。

一般說來,科普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科學知識的普及;第二個層次為科學方法的普及;最高層次為科學精神的普及。科普,除了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將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傳遞給受眾。也就是說,科普圖書內容的重點應從介紹客體向解剖主體邁進。

在這一方面,中國宇航出版社作為一家航天科技集圖公司所屬的出版社,表現出了航天專業出版社的深厚底蘊、探索和追求。《天魂:航天精神紀事》是2011年中國宇航出版社為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立55周年而編寫的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該書運用紀實文學手法,講述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再現了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集中展現了中國航天人不怕困難、敢于犧牲的精神追求,揭示了“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孕育形成的曲折過程。該書主題內容豐富,資料詳實,情節跌宕起伏,文字真摯感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堪稱為“一部揭秘航天人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英雄史詩,一首航天人不懈求索開拓天疆的嘹亮贊歌,一本記述航天人自主創新為國爭光的生動教材”。

該社引進出版的《登陸火星》一書,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火星探險車”項目首席科學家史蒂夫?斯奎爾斯(Steve Squyres)博士創作的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該書作者作為一名參與火星探測項目的科學家,在“精神號”和“機遇號”成功登陸火星并順利完成探測任務后,詳細回顧和記錄了參與該項目的整個過程。美國航空航天局“火星探險車”項目團隊華裔科學家王阿蓮評價該書時說:“該書講述了從科學目標的確定、科學團隊的組建,到成功登陸火星的大量臺前幕后、驚心動魄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實記錄了本項目中那些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血脈激蕩的分分秒秒,為中國未來的深空探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經驗,是中國航天科學家、工程師、科研計劃的組織者、領導者、管理人員,以及航天愛好者、青少年和大中學生的最佳參考書。”

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這些航天主題的文學性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航天科技知識,而且讓讀者能夠從閱讀中體會到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尊重科學、重視技術的理性精神,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的嚴謹態度,奮發向上、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這正是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真正內涵。中國宇航出版社的努力與嘗試,也極大地豐富了航天科普出版的深度、廣度和精神內涵。

其三,航天科普圖書還需解決圖片和繪圖缺乏的難題。

圖片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在科普圖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受歡迎的知識類航天科普圖書,大都具有圖片豐富、清晰、拍攝角度好、圖片構圖和創意佳等優點。目前國內出版的航天科普圖書中,大多采用的是美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航天活動的圖片,其中很多圖片是從國內外網站、雜志上借用過來的,圖片清晰度不夠,分辨率不高,色彩失真,是這類圖片存在的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航天科普圖書的表現力。國內航天活動的照片大多分散保存在不同航天科技崗位和細分領域的技術專家手中,這些圖片流傳不廣,再加上受制于保密審查問題,很多難得的鏡頭和畫面,在國內出版物中很難見到。

另外,航天領域的科普專家,大多缺乏自己動手制圖繪圖的能力,使展示航天科技原理的示意圖奇缺,而這些圖片對于提高航天科普圖書的品位和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專門介紹載人航天的科普讀物中,幾乎沒有哪一本書能夠以畫面的形式直觀逼真地展示載人飛船的內部景象,更難得一見載人航天器生命支持系統的原理圖和結構圖,也沒有哪一本圖書能夠展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的結構示意圖。對于以介紹載人航天為主要內容的科普讀物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建議航天科普作家培養和掌握手工繪圖能力,以提高航天科普圖書的內容豐富性和品位。航天科普網站也要大力收集并展示航天科技人員制作的相關原理圖、結構圖和手繪示意圖,由國內外航天科普專家以及航天科普圖書出版社自由下載使用。

此外,對于國內民用航天科技項目,也要盡可能放松航天科普圖書內容和圖片的審查,以便相關的科普圖書內容有相應的展示載體。建議由相關部門建立定期解密航天器原理圖和實物結構圖的規則和標準,適時以圖片形式向國內外公眾展示航天科技成果。這樣國內出版的航天科普圖書就可以盡量避免使用國外幾十年前的老舊圖片,不再因為缺乏圖片或文圖不匹配,而降低航天科普圖書的內容表現力和吸引力。

3 結語

篇(4)

 

軍隊院校團級指揮航天通信專業任職教育的培訓目標是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著眼有效履行軍隊職能使命,圍繞信息化條件下打贏聯合作戰對航天通信指揮人才的需求,培養熟悉通信部隊職能、善于運用航天通信系統,政治堅定、品格優良、業務精湛、組織領導能力強、勝任航天通信單位團級領導崗位的指揮軍官。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課程體系設置必須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

 

一、教學對象分析

 

航天通信團級指揮的教學對象主要包括總裝航天通信領域新晉團級指揮干部,教學對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根據所從事崗位可分為軍事通信指揮、航天通信總體干部,同時還有部分通信部門政工和后勤干部;二是學員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40歲段,其中35~40歲年齡段更多;學歷層次分析,高學歷依然是少數,絕大多數為本科畢業生;三是專業跨度大,所學專業涵蓋電子類工學專業、管理學、政工、后勤等。

 

為了設置聚焦實戰、貼近崗位的課程體系,在分析教學對象的基礎上,重點需要研究崗位與實戰的切入點,找準切入點后,進一步設置課程體系。

 

二、課程體系設置思路

 

(一)課程體系構成

 

航天通信方向課程體系主干課程(如圖1所示)。

 

由于在上述課程體系中《航天指揮》《軍事航天技術》《指揮信息系統運用》和《航天通信指揮問題研究》為航天通信方向核心專業課程,因此主要對此四門課程相關內容設置理由加以說明。

 

(二)課程內容設計

 

航天通信方向專業課程設置在教學內容上按照從指揮到技術再到系統運用的主線安排授課內容,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想定作業和綜合演練四個環節,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授課內容又遵循先當前現狀后發展趨勢的順序進行組織實施。課程設置的主要理由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如圖2所示):

 

(一)貫徹“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的思想,突出實戰化教學

 

在本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力爭突出實戰,貼近崗位,具體體現在:在案例教學中,首先進行分析航天試驗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嫦娥X號衛星發射通信總體方案”,進而過渡到“基于下一代網絡技術的衛星發射通信總體方案”,再到“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XX衛星發射任務通信總體方案設計”;想定作業的教學內容既包含“特定任務(如臨近空間試驗任務及應急任務)通信的組織與實施”,又包括具有一定前瞻性的“XX空間作戰航天通信支援研究”,這些案例和想定教學的設置緊緊圍繞總裝試驗場和航天任務,突出總裝試驗任務的實戰內容,同時在內容設置上又綜合考慮現狀和發展的關系,立足現實,著眼發展,適度超前。

 

(二)落實“指技融合,指技俱精”的理念,指揮與技術相輔相成

 

課程設置按照固指揮、強技術、重應用的思路,將指揮和技術相互融合,做到指揮與技術相輔相成。在案例教學“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通信組織與運用”,想定作業“特定任務(如臨近空間試驗任務及應急任務)通信的組織與實施”“XX空間作戰航天通信支援研究”都不單純是指揮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離不開技術支持,因此在授課內容中還包括技術層面的案例教學“嫦娥X號衛星發射通信總體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而過渡到“基于下一代網絡技術的衛星發射通信總體方案”,以及想定作業“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XX衛星發射任務通信總體方案設計”,使指揮與技術相互交融,相互支撐,相輔相成。

 

(三)注重課程內容主線設計,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理論和技術的能力

 

教學內容設計在強調整體設計的基礎上注重主線設計,按照從指揮到技術再到應用的順序,通過具體的信息系統運用和綜合演練,提升將指揮和技術運用于實戰中的能力。具體內容設置是在講授“航天任務中通信的組織與實施”“航天通信關鍵技術”“航天通信系統及其應用”“航天通信系統安全保障”“空間電磁環境及電磁頻譜管控”等專題的基礎上,實際操作運用“一體化框架下的通信系統”,培養學員靈活運用信息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相關指揮及技術案例教學和想定作業的基礎上,通過航天指揮綜合演練,提高航天通信方向中級指揮干部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術,解決不同背景及條件下不同任務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提升學員分析、研究、決策能力。

 

(四)充分發揮既有環境條件優勢,切實提高教學環境的使用效益

 

航天試驗訓練中心試驗通信分系統,及國防科研試驗信息安全實驗室,這些環境和平臺在其他層次教學任務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為航天通信方向中級指揮實施教學任務,不僅能夠更大限度發揮這些環境的優勢,提高使用效益,而且能夠積極促進科研成果進課堂,形成動態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將研究成果納入教學,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三、教學組織實施

 

(一)“知”“行”合一

 

在授課過程中,核心理論知識和技術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體現知識性、系統性,圍繞理論和技術,結合授課內容,展開課堂研討、課外自學、案例教學、想定作業等形式的教學活動,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MOOC課程,增強教學效果這些教學活動重點體現實踐性、綜合型,提升學員對理論和技術的運用能力,強化將理論和技術應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分”“合”統一

 

“分”“合”統一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也體現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在教學內容中,將指揮和技術分別進行講授,更便于對理論的理解;而在案例分析和想定作業,以及綜合演練實施過程中,則可以合并進行,以使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案例教學采取小班教學方式,以案例分析、案例作業為主,現地教學和實驗室見學為輔的方式進行;想定作業主要采取以分組作業為主,按照介紹想定背景、提供想定條件、布置想定作業、編組研究討論、提交作業和小結講評的步驟實施,體現有分有合,分合統一的思想。

 

(三)“研”“練”歸一

 

教學活動的案例分析、想定作業都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員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只有通過研究才能完成作業內容。教學活動的最后一項是綜合演練,綜合演練按照“統一作戰背景、統一作戰時間節點、統一指揮行動”的原則,利用一體化試驗信息系統組織實施,在演練過程中強調以情況設置為牽引,直接調理為輔的原則,重點提升學員在演練過程中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研究還是演練,最終的目標都要歸于人才培養的總目標。

 

四、結語

 

聚焦實戰,緊貼崗位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只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步,當然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院校要培養能打仗、打勝仗的實戰化人才,從人才培養方案的角度考慮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內容設計、課堂組織、考核方式等多個環節的完善和細化。

篇(5)

關鍵詞: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 校企 “3+1”合作辦學

1.國內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我國飛機保有量和需求量快速增長,以及為實現從“航空航天大國”向“航空航天強國”發展、提升航空航天工業水平而實施的“大飛機”等項目產業政策的推進,我國對飛行器制造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加大。近些年,各類高校依托教學科研優勢,不斷加強或開設了飛行器制造方面的專業,提高了行業參與度。至今,辦此本科專業的有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十多所高校。各高校依托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專業特色化建設,培育自身的專業特長。如西北工業大學偏向于CAD/CAM集成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突出于板料成型技術專業教學和實驗、中北大學以飛行器特種制造為特色等,形成了面向飛機制造、適應航空航天發展要求的課程培養體系,培養出一批具有飛行器制造工藝技術的航空航天類人才。

從2002年開始,我國高校開始重視本科專業教育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并以此為依托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如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現場教學、企業人員為學生講課(講座)、征求企業意見制訂專業培養計劃、訂單培養等。我校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主要面向航天航空飛行器產品制造等相關產業培養鈑金、鉚接、裝配技術類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由于本專業開辦時間短,目前我校在飛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養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加強實踐教學已成為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選擇,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校企合作。

2.校企“3+1”合作辦學的優勢

3+1校企合作辦學指前三學年的培養在校內進行,第四學年除部分課程及實驗教學在學校完成之外,其他現場課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均在企業內實施,以強化學生工程實踐、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簡稱“3+1”合作辦學模式。校企合作辦學“3+1”模式,這種合作教育能夠實現工學結合,為學生提供在真實工作環境下學習的機會,是實現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與就業聯系最密切的一種教育模式。

由于有很多限制條件,學校無法投入過多資金購置像企業的一些精密加工設備作為教學儀器設備,所以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只能在理論上了解基本成形原理和方法,根本看不到實際的設備及生產工藝過程,也就無法掌握一些知識。而合作教育提供的教學手段和設備資源,彌補了學校的教學條件的不足,解決了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甚至落后于生產現狀的嚴重問題,實現了校企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

學生在航空航天企業生產實踐過程中會認識到,一個不受社會和企業歡迎的人是無法發揮才干的。到企業后,學生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目標,了解了作為飛行器制造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必須重點掌握的知識,明確了學習目的和方向,增強了學習主動性。在專業知識對生產過程發生作用的親身體驗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危機感,提高了學習興趣,明確了專業思想,樹立了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使就業觀念和定位更符合社會與航空航天企業的需求,且學生就業之后,表現出的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和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都明顯增強。

3.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校企“3+1”合作辦學模式探析

我校長期以來,一直與一些航天企業有著較好的合作關系,并與其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柳州長虹機器制造公司、桂林航天電子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每年都會吸收一批本科畢業生,以補充和優化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本科生在外語、計算機及基礎知識等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但普遍存在本科生專業知識與航空航天生產過程的需求脫節比較嚴重、獨立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時表現出對社會及企業的了解甚少,融入工作環境的協作精神比較欠缺等問題。這正是畢業生和企業共同擔心的問題。這些公司在航天專業技術領域與我校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在培養學生過程中需要的全部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可見校企及學生三方都有合作辦學需求的基礎。

3.1合作辦學模式的定位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采取校內培養和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即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分為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兩部分。學制4年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內通識類課程、大類學科基礎課程、核類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著重加強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鍛煉和培養;累計1年(主要集中在第四年)校外企業核類部分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重點是最后一個“1”的環節,具體而言在這一年的校外企業實踐教學環節中實行“部分專業課+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的集成化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3.2“3+1”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特征

3.2.1規范選拔機制,組建一支優秀學生隊伍。第四學年初,學校需要在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組建實驗班進行統一編班授課。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前三年在校成績及獲獎等綜合素質表現,擇優選拔出一定數量的學生,成立“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3+1’校企合作試驗班”。規范的選拔機制應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也是對低年級學生的一種激勵。再則,一支高素質學生隊伍是校企合作有效辦學的重要保障。

3.2.2校企雙方共同制訂和實施培養計劃。試驗班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應由我校機械工程學院牽頭,與企業共同協商制訂,將學校教學過程和企業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掌握一定飛行器構造、飛行器制造工藝與工藝裝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基礎上,具有鈑金、鉚接和裝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夠從事飛行器產品零件的設計、生產及裝配、工廠生產管理和服務于第一線的工作的能力。實驗班往往會加入部分企業需要的專業課程,學校無法完成的可由在企業中聘請的兼職教師到學校講授。部分實踐教學依據學校實驗設備條件和企業生產進度協調安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選題應盡量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

3.2.3建立校企雙向管理制度。學生實踐活動期間,不僅要保障學生安全和日常教學活動,還不能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因此,應嚴格實行校企雙向管理制度。學生的勞動紀律考核應由企業負責,盡量與員工保持同步。校企雙方應各派一名專職輔導員,有利于學生日常行為和具體事務協調與管理。由于航天企業有其特殊性,教學管理程序要適應航天企業產品研制與生產中的相關保密規定。

3.3“3+1”校企合作辦學實施的保障措施

許多學校在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企業合作積極性不高,教學主體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企業的實際參與和互動等問題。為了實現校企雙贏的合作關系,保障校企關系持久穩定,要在以下兩方面下工夫。

3.3.1尋求學校、學生與企業三方協調。學校有教學任務,學生有就業任務,而企業有其生產任務,校企合作教育應該在學校、學生與企業三者間尋求協調和統一,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二級學院和專業教師的精心組織與周密安排下,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加強與企業兼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校企之間要協同制定相應制度,明確各自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職責,成立專門部門,負責協調校企合作各項事宜,真正做到有政策制度的保障。特別要健全學生在企業實踐學習階段的教學質量考核與評價體系,優化企業對試驗班畢業生的擇優錄用機制。

3.3.2培養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近年來,為了加強師資力量,學校引進不少擁有博士學位的畢業生補充到我校飛行器工程專業教師隊伍中,他們雖然有扎實的基礎理論,但工程實踐背景比較薄弱。因此,師資隊伍建設中,除注重學歷、年齡和職稱結構外,還特別強調教師的航空航天企事業單位工作經歷和工程實踐背景。為了加強專業課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要鼓勵或創造條件讓來自高校或沒有一線工作經歷的教師到相關企事業單位掛職,增強實踐能力,以促進校企合作教育的開展。

4.結語

合作辦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合作教育所有效益中,適合人才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利益的核心。校企合作辦學讓高校走向企業,也讓企業走進高校,將高校的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踐有機融為一體。這種辦學模式對促進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人才培養思路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蔡向朝.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與內容[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志科學校學報,2005,23(5):23-27.

[2]張凌云,周麗琦,王巍,賀平.廠校合作辦學模式在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中[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9,26(4):27-31.

篇(6)

關鍵詞:校本課程;物理學史;航天物理學;萬有引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6)3-0049-3

隨著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校本課程成為了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之一。所謂校本課程,指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設計制定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大力實施校本課程,能夠使學生在基本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拓展學科視野,對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物理課程是高中階段學生必修的自然科學課程之一,現有的課標教材在內容體系上已經相當完善,但還是以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的講授為主。因此,將物理校本課程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既能擴大學生的物理視野,又能提升學生的物理基本素養。在此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的物理學史角度為例,設計了本章的校本課程。為一線物理教師設計校本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課程題目

“航天物理學發展史”

2 課程分析

人類對行星運動規律的認識過程和牛頓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是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難得的好材料。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第谷布拉赫的觀測和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生動地體現了勇于創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1]。牛頓根據前人的發現進一步總結,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進一步放眼宇宙說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意義,這部分知識是圓周運動在航天中的應用,包含著豐富的物理學史。教師在本章教學過程中將物理學史滲透其中,不僅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學生對航空航天事業的熱愛,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習的意義所在。

3 學生分析

本校本課程針對的學生群體是普通高中的文科實驗班學生。這類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良好的感性思維,認識事物與理科生相比較感性。

2)基礎知識扎實,對知識有良好的接受能力,所學內容的知識面可以更寬泛一些。

3)多數文科生對物理學科不感興趣,這就需要加強興趣的培養。

4 課程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為我們校本課程的制定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本課程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物理學史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富有興趣地學習物理概念與規律。另一方面,物理學史是培養學生科學本質觀的重要手段。通過了解科學家探索物理學科未知領域的過程,突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以及科學事業的多種本質屬性,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學科魅力和人類艱苦卓絕的不斷努力[2]。同時,本課程的物理學史介紹有多處留白,這能夠讓學生自己搜集更多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整理,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5 課程內容設置

本校本課程共設計了4節的內容,均是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的教材內容為依托,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物理學史。具體目錄的設置如表1所示。

校本課程目錄與教材課程目錄相對應,教師在實施校本課程時,需充分挖掘與航空航天有關的物理學史,并將這部分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到物理必修2《萬有引力與航天》對應章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同時,能體會到科學家在探索過程中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每節目錄下對應的課程內容設置如表2所示。

6 時間及教職資源分配

校本課程實施時間安排在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在學習完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后開設,時間為一個月,授課時數為5課時。

教職資源分配可以按照以下兩種方案進行:

1)各個班級的物理專業老師進行授課。

2)學生課下自主閱讀,上課時師生互相交流。

7 注意的問題

在實施該校本課程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物理學史與社會發展的融合,將物理學家曾經的航天探索與如今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簡單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通過物理學史激發學生未來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科學精神。

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有的內容抽象性太強,學生不容易理解;還有的內容不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3]等。在這里,需要教師在進行該課程教學時要把握好文科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儲備,遇到抽象性太強的內容可以通過列舉示例將其形象化,將多媒體教學與課程內容充分地結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洪云.物理科學方法在卡文迪許扭秤設計及實驗中的妙用[J].物理教師,2015,36(2):15―17.

篇(7)

【關鍵詞】通識教育 現狀分析 問題

一、通識教育的定義與內涵

通識教育在歐美國家中是GeneralEducation,又稱為“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顧名思義,通識教育的“通”,即通曉、明白;“識”即智慧、見識。廣義的通識教育,指一種高等教育理念,與專業教育只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理念不同,主張給以大學生全面的教育與訓練,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見識,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它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種素質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對全體學生所進行的基礎性的語言、歷史、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個性品質的訓練,公民意識的培養。它用一種適應時代的文化內容來充實自身,擴大學習者的知識范圍,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生活的意義及價值變得豐富起來,從而使自己在專業教育中保持精神自由。

二、開設通識教育課的現狀分析

根據《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2014版),下面從通識教育課的目標、Y構體系、組織形式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通識教育課程目標

工科院校推行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賦予學生以人文關懷、人文道德,使其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目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設置通識教育課程目標偏重于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以電子工程系的電子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方案為例,通識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是本專業畢業生,他們應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學素養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既具有扎實的電子信息工程理論知識和良好的專業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專業服務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二)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結構體系

以 2014年公布的《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本科培養方案》為例,通識教育包括共同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通識教育必修課包括政治思想類、語言工具類、體育類、計算機類等,必修課程總課時為760,學分大致占總學分比例為23.1%。通識教育選修課總學時為48,學分所占比例約為1.6%。通識選修課主要分為:人文科學領域(包括大學語文、廣西旅游文化等)、社會科學領域(包括管理心理學、普通邏輯學、社會工作實務等 )、數學與自然科學領域(包括數學建模、數學素質、高等數學選講、能源與環境概論、通信技術、電子測量技術等 )、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化領域(包括中國象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文學欣賞、西方藝術史、書法、書法欣賞、唐詩宋詞專題研究等 )、跨學科領域(包括創業學、公共關系學等)五大類。目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已經開設107門通識選修課,要求每個本科生必須修滿3個學分。

(三)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組織形式

目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的通識教育課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網絡視頻在線修讀方式(詳見附件中的網絡視頻在線學習通知);一種是普通修讀方式。在我校2014年度第二期擬開設的網絡通識教育選修課程中,共引進15門課程,分別為《魅力科學》《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文化地理》《當代中國與世界認識方法》《中西文化比較》《追尋幸福:中國倫理史視角》《社會心理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禮儀與社交》《法學人生》《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世界建筑史》《民俗資源與旅游》《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科學通史》等,每門選課人數為250人。學生通過在線平臺需要完成觀看課程視頻、提交作業、參與課程討論、參與課程答疑和參加課程考試等內容。學生學習的考核方式是學生在規定的學習時間內自主學習,然后在自行參加考試。學期結束后,由輔導教師負責統計最終考核的成績,考核合格者獲得相應課程學分。

三、通識教育課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才培養模式根深蒂固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由桂林航天高等專科學校升格而來,長期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重技能訓練輕理論教學,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熏陶。

這種專才的培養模式給人才培養帶了來不良后果。具體表現為:過少的文化熏陶,使學生缺乏人文底蘊,人文素養普遍偏低;過重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導向,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創新能力發展受到抑制。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從《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本科培養方案》的通識教育課設置來看,我們會發現選修課程設置不合理。下面主要從通識選修課所占比例和分布模塊來分析。

1. 通識選修課所占比例過小。

目前通識教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為馬列、外語、計算機、體育等,這類公共基礎課均為必修類課程,占到了通識課程總學分的90%以上,而通識選修課所占的比例僅為7%左右。本科生僅需要修滿3個通識選修課的學分,這大約占本科生所修總學分的1.6%,所占比重明顯不足。

2. 通識選修課內容不合理。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通識選修課一共開設了107門課程,但是內容過于偏向應用型和專業化,人文素養類課程偏少。通識必修課過多,體現學生素質教育的公共選修課可選擇性較小,沒有形成個性化的教育,因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興趣難以得到發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 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yy111111少妇影院光屁股| vr成人片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动态图|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女又黄又免费的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japan黑人极大黑炮|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免费的网站| 欧美性猛交内射兽交老熟妇|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免费电影| 警察被两个混混脱裤玩j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