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班級建設管理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組建設;班級管理;策略
一、研究的意義
班級小組建設就是以小組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奮斗目標,完成學習、活動任務。小組建設對班級管理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它是打造有效課堂的有力支柱(“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導學案、課堂評價標準),讓教師從傳統課堂教學的重擔中解放出來。
2.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好處:
打破了原來單一的授課方式,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學習的本身;分組合作增加了學生展示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后進生參與課堂展示的機會更多了;有利于實行分層次教學,教學中更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研究的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也需要得力的組織,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能很快把握合作學習的內容,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適當選擇合作學習的策略,會對小組成員合理分工,組織大家有序活動,鼓勵全體成員積極參與,能對合作學習的過程簡要地總結和評r。
主要遵循主體性原則、民主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激勵性原則。
三、研究的內容
通過小組內學生間的互助及各小組間的互動,改變學生過于單一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研究的步驟
第一步驟:如何分組
1.分組的方法。
以學習成績為主,將全班學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個等次,在此基礎上將各等次的學生平均分成四或六個合作小組,小組內成員座位最好對面而坐,使對面左右都能結成學習對子。
2.課桌擺放。
按東西走向擺放桌子,兩兩相對擺放,緊緊靠在一起,整體看上去四列兩大組,中間有過道。每組桌面上除放當節課的學習用具外,其他一律放到桌內或書架上,確保學生能無障礙交流。
3.選好小組長。
每組設大組長一名、學科組長若干名,保證人人有責任,人人要參與。
第二步驟:文化建設
加強合作學習小組內的文化建設,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合作的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創設組名――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創設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組名,使本學習小組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
2.形成組訓――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選擇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組訓,以便激發學習小組的進取心、凝聚力。如,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挑戰自我,團結第一;快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行動,才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等。
3.制作組徽――有繪畫創作特長的小組可以嘗試制作學習小組標志牌,放置本組桌面,時刻警醒、激勵團隊永遠向前。
第三步驟:確定教學模式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在校時間縮短了,這對于學生而言,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學習負擔、課業負擔。但對于教師而言,就必須向課堂要質量,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只有這樣的課程改革,才是基于現實基礎上的成功改革。于是,李校長決定以科研課題為切入點,也就是以課題的形式解決上述問題,讓課堂教學減時提質,讓教師減壓提效,探索一條適合我校學情的教學模式,“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第四步驟:明確小組長職責
1.及時主動地向班主任、任課老師匯報工作,領取學習任務。
2.要組織組內成員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和各項作業,組織組內幫扶輔導,督促學習對子互糾互查,改正錯誤。督促完成作業不積極的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
3.要組織、帶領全組學生開展課內外合作學習,并檢查本組成員自主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幫助小組成員解決疑難問題,同時通過組間交流解決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第五步驟:班級常規化管理
1.建立小組長例會制度。
每周周末由班主任召開一次小組長會議,總結一周工作取得的成績,解決小組一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周的工作要求,并把小組長會議的主要內容在下周一班會課上進行通報。
2.建立小組考評制度。把各小組的主要工作進行量化考核,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結,表彰優秀者,鞭策落后者,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周評價評出:展示之星、合作之星、進步之星、專業之星、優秀個人。
學期評價評出:優秀小組。
第六步驟:對組長強化培訓
1.加強思想教育,讓小組長們明白,自己當上小組長之后,就變成了一個“小老師”,應當發揮老師的職能和作用。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他們自主開展小組建設和班級管理工作。
五、研究補充說明
1.小組建設要穩中求變。
一個學習小組確定后,盡可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但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必要的時候可視情況進行調整,但最好不要推倒重來,這種變化包括組員之間的調整、組長的調整,使小組活動能夠有序、持續地開展。
(一)心理文化建設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職班級的建設主要包括班級文化建設、精神建設以及心理文化建設等。心理文化建設是最重要的,因為健康的心理是開展一切活動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可以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風氣,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輔導者,教師應該在學生進入中職院校的時候就開始開展班級的心理文化建設,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礎。心理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也能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所以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開展班級心理文化建設的策略
1.將班級心理文化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個性意識比較強,對于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張,班級管理就是對班級環境的布置、班風建設的活動等。教師要根據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班級的心理文化建設,在班級中要通過學生的自我激勵,實現自己的價值,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積極引導作用。人格高尚的教師才會受到學生的尊重,是積極創建班級心理文化建設的前提,教師應該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心理,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對于出現錯誤的學生要積極引導,不要刻意批評,耐心地為他們解釋,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創設一個適合學生發展的輕松氛圍。
3.開展班級活動實現心理文化建設。有效的班級活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班級集體活動中,教師要及時鼓勵參與活動的學生,表揚他們的拼搏精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在集體活動中,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要每周都安排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深化師生之間的感情,消除學生煩躁的心理,形成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心理。
二、結語
關鍵詞 幼師國培 班級文化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4
Abstract Good class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projec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explore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ay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e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Keywords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幼兒教師專業素質與幼兒教育質量息息相關,“幼師國培”是國家提升整體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舉措,2007年7月國家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幼師國培”項目的開展對于廣大幼兒園教師尤其是農村幼兒教師猶如“雪中送炭”。如何切實提高“幼師國培”項目實施的實效性是“幼師國培”項目承擔機構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而班級管理工作提高項目實施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培訓班級的管理工作包括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團隊建設等內容,本文將重點探討“幼師國培”項目班級文化創建的途徑與策略。
培訓班中的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國培項目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和培訓效果的保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班級文化對學員參訓起著積極的影響,對提升培訓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注重培訓班級文化建設,探討培訓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途徑和策略,對提高當前幼師國培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培訓班級文化的內涵
班級文化是在班級環境中形成的一種具有特色的價值追求和一種規范,是班級所有成員共有的態度、信念和學習觀,代表著班級的形象,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對班級成員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幼師國培”中的班級文化因其特定對象與培訓意義而更加豐富,我們探討的“幼師國培”的班級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從班級組建開始,班級文化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培訓班級的每一個成員,而每一個成員自身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及言行又反過來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
2 培訓班級文化創建的目標
“幼師國培”項目的培訓對象是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已入職幼兒教師,培訓時長以10至15天的短期培訓為主,所以班級文化的創建在項目啟動之前就應開始。培訓班級文化創建的目標是:項目管理團隊成員和學員在項目伊始就要致力于共同創建一種自覺投入、自我管理、自主研修、自由思考的班級文化。
自覺投入。幼兒教師相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學歷偏低,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學員來源存在地域、園所性質(民辦或公辦)、年齡、職稱等諸多差異,如何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性,點燃學員自主參培的熱情,是班級文化創建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做為項目管理者,在培訓前的溝通中應盡可能全面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培訓需求及其他特殊情況,傳遞人文關懷,激發學員參培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促使學員能自覺地、較快地進入培訓角色。
自我管理。學員來自幼兒園各個工作崗位,已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關鍵在于項目管理者應有讓學員自我管理的理念。項目管理者不能成為包辦者,首先,要充分意識到每個學員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為學員自我管理提供機會和平臺,如班委會成員的產生、優秀學員評選、優秀小組的考核與評價等,均提倡由學員自主參與。管理者應引導并悅納學員的自我管理,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學員的建議。
自主研修。參加培訓的幼兒教師都是成人,成人應該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管理,成人學習者具有支配自己學習活動的能力,他們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宰者。參培學員如果沒有探究的主動性,處于被灌輸的被動狀態,培訓學習自然沒有效果。外在的督促機制固然不可少,但是激發幼兒教師參培的內動力、引導其自主研修更為重要。只有創建自主研修的文化氛圍,才能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
自由思考。思考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活動的呈現,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主動思考,且最大程度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訓中,應該倡導自由思考的文化,例如眾籌課程、每日一思、世界咖啡等形式,給予學員更多思考的機會,鼓勵學員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并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
3 培訓班級文化創建的途徑與策略
培訓班級文化的創建可以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進行,最后落實到行為文化。
3.1 培訓班級物質文化創建
物質文化,是指為了滿足學員學習發展與生活需要所創設的環境、條件及其所表現的文化,具體包括可見的各種形式,如學員之間初步關系的建立、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資料的準備、后勤服務保障等。具體創建策略有:
(1)初步雙向關系的建立。第一,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口袋助理和學員信息的收集等方式建立初步關系,傳遞班級的文化,充分了解學員的培訓動機與基本情況。第二,將課程安排、專家介紹、交通提示等內容的電子文化用易企秀、初頁等信息技術媒介進行傳遞,讓學員對培訓班級產生親切熟悉的情感。
(2)學習氛圍的營造。理想的學習氛圍是指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整潔的室內學習環境,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健康的輿論環境。具體的做法有:盡量將培訓會場安排在校園內,布置和諧、寬松、舒適的,能體現班級特色的學習環境;通過座位擺放、照片墻、歡迎橫幅、名牌制作等展示班級文化;通過領導和專家致辭、開班歡迎片的制作等體現班級文化。
(3)學習資料的準備。學習資料應當在項目開班前提前制作和準備,如項目啟動之前精心制作學員手冊,學員手冊是學員學習的導航冊,通過學員手冊,學員能清晰了解和記錄自己的學習目的、學習過程、學習反思等。其次,用心為學員準備學習用品,有條件的培訓班還可以為學員準備成長檔案袋,將學員的照片、學習期間的作業、思考感悟等收集到成長檔案袋,真正做到個性化學習。
(4)后勤服務的保障。后勤保障是國培項目實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在項目開班前要準備安全、舒適的食宿及學習場地,精心安排交通出行,開班及結業時安排細心、溫馨的接待和送行。其次,常用生活用品、常備藥品的準備也可以傳遞愛心,讓學員感受到關懷,有條件的項目還可為學員準備茶歇、咖啡等。
3.2 培訓班級制度文化創建
制度文化,是為了保障培訓效果,在滿足學員培訓需要和引領學員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創制出來的有組織的規范體系。具體創建策略有:
(1)班委會的組建。通過破冰活動、素質拓展等途徑組成一支有戰斗力、有影響力、有感染力,能自主管理的班委會隊伍。
(2)班公約的形成。通過班徽、班級誓詞、班歌等形式建立班級文化,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公約。
(3)規章制度的眾讀。通過考核評價標準眾讀、出勤管理、作業考查、獎勵機制解讀等建立制度文化。
3.3 培訓班級精神文化創建
精神文化,是指在培訓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群體意識等意識形態。精神文化無處不在,課程安排是文化,組織管理是文化,管理者和學員的一言一行皆文化。具體創建策略有:
(1)項目管理者要樹立高級榜樣。在培訓班級的精神文化中,要特別強調榜樣作用,領頭人是影響力、感染力,能點燃所有人的熱情,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激勵。作為培訓管理者,應是學員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服務者、陪伴者、點燈者,國培管理團隊成員要具備有情懷、懂尊重、善合作、肯做事、勤思考、多面手的專業素養,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成為學員的高級榜樣。
(2)引領學員認同培訓理念。項目負責人要充分利用學員見面會、開班典禮等環節對項目的培訓理念進行解讀,并通過培訓班級的破冰活動增進認識、培養感情,使整個班集體迅速變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班主任通過破冰游戲活動傳遞班級培訓理念,首席專家通過眾籌課程活動解讀課程理念。在培訓全程可安排每日分享,分享中有理念的強化、班級正能量的傳播,包括培訓現場的分享、網絡平臺的分享,引導學員認同班級培訓理念。
(3)引領研究文化的形成。通過每日一思、每日一讀、每日一說等活動,促使全體學員積極反思和分享;通過專題研討、培訓反芻、簡報制作等環節,促進小組行動學習出成效;通過指導學員撰寫論文、申報課題、出版專著,在培訓班級中倡導研究文化,形成研究氛圍,并積累研究成果。
(4)豐富學員的課余生活。幼兒教師普遍能歌善舞、活潑開朗,在嚴謹有序的培訓學習之余,應為學員提供更多展示才藝、交流感情的平臺,如組織辯論賽、集體生日會、集體舞會、茶話會等文娛活動,增進學員與學員、學員與專家、學員與培訓管理團隊之間的情感交流,為培訓營造健康、和諧、快樂的氛圍。
4 幾點反思
(1)“幼師國培”項目與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項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班級文化創建應根據幼兒園教師的特點和項目的具體要求量體裁衣,不同的項目,不同的班級,應創建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2)培訓班級文化創建應充分考慮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培訓管理者要善于發掘地域特色與地域文化資源,將這些特色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從而形成更有價值的班級文化。
(3)培訓班級文化應實現在項目結束后的延續性,班級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培訓過程中,更要延伸至國培項目后期跟蹤中去,通過現代化的傳播途徑,實現培訓班級文化的持續影響力。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師國培”項目組織實施的實效性研究――以湖南省“幼師國培”項目實施為例》,編號:XJK015BCR001
參考文獻
[1] 宋尚桂.當代西方成人學習理論述評.濟南大學學報,1998(3).
關鍵詞:合力;獨角戲;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終身發展
21世紀,合作將成為時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級管理中嘗試一種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時代教育管理領域的具有獨創性的改革。在新教育形勢下班主任角色應給以重新定位,對班級管理中合作因素也應重新審視,并以人本主義的策略探索班級管理中合作機制的構筑,從而落實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教育目標,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一項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課題。
在傳統的班級建設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單獨管理為主,與學生的關系一般表現為管理與被管理、組織與被組織、領導與被領導,缺少民主與平等,缺乏參與、合作意識,班主任“孤軍作戰”,其原因是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在新的教育時代,“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而且也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教師則是這個組織中的一員”。這種教育觀念的變革,使得師生關系發生根本轉變,在班級建設上,建立新型的合作機制就成為必然。
一、班級建設中班主任角色和合作對象的再認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21世紀應當是一個“合作的時代”,還提出21世紀的人才要“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重新認識教育的合作對象,將教育放在一個開放的系統,構筑班級管理中的合作機制,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
“新課程標準”中的合作教育,無疑給了老師學生一劑擺脫“孤獨”的良方,它讓教育沖破堅固的校園柵欄,更好地與社會融合。從班級管理的過程來看,合作管理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化”了的管理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管理,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但仍難以離開班主任的指導,其角色并沒有消退,反而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班主任在合作管理中的角色是:
1、合作管理的組織者(主要是制定合作目標、決定合作成員等)2、指揮和決策者(確定合作內容、解釋合作任務、建立合作標準等)3、合作管理的參與者(提供幫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巧等)4、合作活動的仲裁者(評定學生的合作情況、反饋合作效果、強化合作活動等)
合作管理是在新課程標準下班級管理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有效的合作管理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思維,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 合作管理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管理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合作管理才能煥發出生命和活力。教師在合作管理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穿針引線”者。
二、班級建設中合作機制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立體的管理體系,克服唱“獨角戲”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強度和難度。
在班級管理中實行合作管理,將班主任與領導、科任教師、家長及學生都調動起來,克服了傳統的班主任一人進行管理的單一層面,形成了一種立體的管理體系。而且,全方位的參與,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結合,也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使班主任走出了苦與累的困境。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合作管理的實行,將學生視為合作對象,放手讓他們自主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班級建設中的合作策略
“策略”指的是一種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謀略意識。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通過以人為本的策略性管理,調動更廣泛的人參與管理,才能產生一種較高層次的具有指向性和調控性的合作管理機制。
(一)合作動向的調控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動向是情感、意志、態度等品質調節下的價值取向。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對合作對象進行全面的了解,挖掘其參與管理的因素,并有意識進行調控,使其對班級管理產生正面影響。對于班級管理合作外因(領導、科任教師、社會組織、家長),班主任應當主動與他們溝通,介紹班級情況,讓他們了解班級,從而在思想上產生參與管理的意向,進而取得他們的合作和支持,介入班級管理的工作中去。對于班級管理合作內因(學生),班主任應當做好思想工作,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明確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的榮辱是自己的榮辱,從而在情感上能夠接受,認識上能夠統一,自覺主動參與到班級的一切事務之中,成為合作的主體。
總之,構筑班級管理中的合作機制,是新時代的教育管理領域中具有獨創性的改革,也是對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它必將超越傳統的管理模式,將民主與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應用于管理之中,使教師活起來,學生活起來,最終使教育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李宗青著《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轉變》,《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9期
【關鍵詞】班級建設 網絡文化 策略 和諧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加快,信息網絡快速崛起。在信息時代,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作用,加強高校班級建設,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細落實。
一、高校班級建設的內涵和現實意義
(一)高校班級建設的內涵
在我國高校的管理中,學校以“學校―院系―年級―班級”為體系進行管理,班級作為這一體系中最基礎和產生最直接影響力的一環,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基礎單元,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班級建設涉及學風建設、班風建設、班級制度、班級活動建設等多方面,與班級和諧發展、學生成長成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有著密切聯系。
(二)高校班級建設的現實意義
1.班級建設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影響
大學階段是學生青年期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大腦逐漸發育成熟,能夠有意識地控制并調節用腦,能客觀分析和綜合考慮外界事物,做出理智判斷。在此時期,大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受“從眾心理”的影響,既會受身邊優秀正面典型的積極帶動,也會受到“反面教材”的影響,有可能在班內滋生歪風邪氣。為釀造良好的班級環境,使學生受到正面的思想影響,形成正確的“三觀”,加強班級建設尤為重要。
2.班級建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班級作為大學生發展的基礎單元,是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平臺,良好的班級氛圍和管理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學生作為班級的主人,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在班級活動策劃、班級規章制定、班級同學互動等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網絡環境現狀及對高校班級建設的影響
(一)現階段網絡發展現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網絡技術、設備逐漸普及,網民數量逐年上升。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較2014年增加3951萬人,手機網民6.2億,占整體網民的90%。
(二)網絡文化對高校班級建設的影響
高校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電腦和網絡的使用十分普及。網絡文化作為一種快速發展的新型文化形態,具有信息流動快、來源廣、開放性、多元化和虛擬化等特點,對青年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1.網絡文化影響高校學生價值觀念
在網絡文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突破傳統,通過學校、家庭和大眾傳媒形成價值觀,大量接受互聯網信息,呈現多元化的特點。而此時大學生缺乏處世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對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2.網絡文化影響高校班級文化建設
以網絡為載體的虛擬環境具有迅速、靈活、平等、開放和虛擬的特點。這使學生、教師等班級文化建設主體在行為模式和思考方式上產生變化。虛擬化的網絡與現實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明確交流對象的身份、年齡、性別等信息。這就使青年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不必考慮上下級垂直型交往關系,拉近彼此交往距離,屬于典型的橫向式交往。與此同時,打破了同學間日常交往中的交際圈,能更大范圍、更加自由、更加平等地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3.網絡文化影響高校班級學習管理
互聯網為社會各界群體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臺,高校、學生組織、院系、班級也都在利用這一平臺,充分展現自身文化和特色,使網絡文化更豐富。對于學生而言,網絡資源豐富,可以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其思考和辨別信息的能力。對于教師而言,網絡作為知識傳播的主要載體,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又能及時獲得學生反饋信息,還可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意見和建議做出改進,有利于加強班級學習管理。
三、利用網絡文化促進高校班級建設的策略
近年來,虛擬網絡平臺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師生間的關系得到拉近,諸如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網頁留言等形式進行交流、學習與咨詢,信息得到快速的傳播;通過專題網頁建設的形式開展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通過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投票、抽獎等形式,開展線上和線下同步活動,擴大宣傳力度。教育工作者和班級管理者更需要利用豐富的網絡文化,充分利用對學生具有影響力的方式,對班級建設的內容和途徑進行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網絡環境下的班級建設新態勢。
(一)積極建設網絡思想教育陣地,引導班級思想意識形態
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是對班級學生“三觀”的積極引領,在此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班級文化具有生動形象、潛移默化等優勢,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內容。因此,應構建網絡文化平臺,創造氛圍良好的班級網絡文化。通過學校、班級網站、微博、公眾號、QQ號等平臺,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誠信教育;其次,還應豐富網絡宣傳形式,可通過宣傳教育片、典型人物事跡等宣傳內容,與學生產生共鳴,宣傳時代的正能量;同時,還可通過各類網絡平臺與學生加強互動,充分了解并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生開展一對一深入的交流,保證思想教育的正向發展。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交流形式,提高班級內外部交流
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較為獨立,出現班級內部交流、師生交流形式單一等現象。班級建設應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體形式,打破現實的交際圈,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促進班級內部建設。除此之外,班級建設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搭建接觸外界社會的平臺。高校大學生與初高中生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思維的開闊性、學習生活的豐富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新媒體的興起為大學生開拓思維、接觸外界信息提供了快速的交流平臺。同時新媒體作為新型交流方式可在信息的傳播上發揮其及時、快速、受眾廣的特點,取代傳統單一的人H傳播、紙質通知等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節約了資源,有利于班級建設管理。
(三)以網絡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高班級的向心力
豐富的學生活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人際交往和組織協調等能力。其中,班級活動是開展學生活動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班級活動,可克服傳統活動中受眾單一、影響面小和空間、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利用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選擇符合學生身份,有益于學習和生活的活動主題,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營造健康、活潑、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例如,利用網站和微博開展“微話題”系列討論,讓學生在網絡上交流想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利用網絡平臺影響力廣的特點,開展“微公益”活動,充分動員學生群體的力量,真正做到公益活動人人參與;定期開展大學生優秀事跡推選活動,發揮榜樣力量,形成高校校園向上向善的力量,提高大學生道德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云.虛擬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09(09):138-139.
[2]杜杰,張英,陳志剛.高等學校班級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429-431.
[3]王琦.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班級文化建設初探[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10(05).
【關鍵詞】職業學校 積極班級文化 形成機制 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80-02
在職業學校,班級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學生一旦置身于班級文化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就會被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而形成一種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學生的人格發展與班級文化的熏陶、導向、選擇、教育有直接的關系,而且這種作用往往是潛在的、長期的、深層次的影響,可能終身受益,也可能終身受損或終身遺憾。因此,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很重要。
一 目前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班級文化是在班主任引導下班級全體學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它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積極的班級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反之亦反。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帶有挫敗感和自卑感,在這種心理基礎上,如果班主任引導得好、師生相互作用得好,其班級文化就會向積極文化發展;反之,就會向消極文化發展。當前,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得到重視,但是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重視班級管理,忽視創建積極文化
積極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班主任根據班級發展提煉其文化內涵,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內化。職業學校里的許多班主任在處理日常事務中勤勤懇懇,但班級教育與管理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視了積極班級文化的創建。
2.重視物質建設,忽視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也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現在走進每一班級,都可以看到墻上有名言、班級制度之類的文化內容,但是,這不能代表這個班級的班級文化能像墻上文化一樣“好看”。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較容易建設的,而積極的精神文化建設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容易被忽視。
3.重視思想說教,忽視實踐活動體悟
思想教育是建設積極班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正確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認識,但更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增強體悟。相對而言,開展思想教育比開展實踐活動要容易,這往往導致班級文化建設方面出現重說教輕活動的現象,或者開展活動也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積極班級文化難以形成,身處這種消極班級文化氛圍中,學生的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質就容易產生問題,進而出現班級文化和學生行為的沖突。因此,探索積極班級文化的形成規律和建設策略已成為提高職校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 職業學校積極班級文化的形成機制
積極的班級文化不是自發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和同學們一起創建。積極班級文化的創建主體是學生,引導者是班主任。創建活動一般分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與學生商討后提煉出班級文化。這里的班級文化包括班級各項制度以及各種班級文化標識等,這些外顯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簡潔、易記、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勵志和啟迪,在情感上要做到人文關懷。
第二步,努力促進學生對班級文化的認同和內化。學生對班級文化的認同和內化是創建積極班級文化的關鍵。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自信心、進取心不強,從而影響了他們對積極班級文化的認同和內化。班主任要努力促進學生對積極班級文化的內化。
第三步,加強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努力形成積極班級文化氛圍。文化的本質屬性就是非強制性的影響力,但是,在創建積極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強制力作為基礎,尤其在班級建立的初期。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制力普遍不強,辨別是非能力不足。這些年齡特征使他們在創建積極班級文化過程中會出現抗拒改變自己不良行為習慣的現象。因此,加強對班級的教育與管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是積極班級文化形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以上三步揭示了積極班級文化的形成機制,這個機制就是班主任與學生協商提煉班級文化、班主任促進學生認同班級文化并內化、班主任加強班級教育與管理矯正不良現象三者的有機統一。在創建積極班級文化的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協商提煉班級文化是創建的前提,班主任促進學生認同班級文化并內化是關鍵,班主任加強班級教育與管理矯正不良現象是保證。
三 職業學校積極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1.堅持思想教育、心理輔導、情感關懷相結合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論上占據制高點,在邏輯上有說服力,在頻率上常態化。由于職業學校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成熟,他們在認同和內化積極班級文化方面產生的問題許多是由他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個人和集體心理輔導。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接納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關懷。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沒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將毫無力量。”沒有教師積極情緒情感的激發,無論多么正確的理論和道理,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最多就是正確而已,極少產生行動的沖動。
2.構建規范、引導和激勵相結合的積極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學生的行為準則,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級的重要依據之一。班級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導下通過師生協商來制定,而且,在創建積極班級文化初期必須保證班級制度的嚴肅性。班主任要堅持最近發展區原則提出要求,即使學生不能馬上逐條做到,也要通過溝通促使學生首先在思想觀念上認同。積極的班級制度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規范、引導和激勵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要避免簡單生硬的約束性規定。
3.正確處理班級文化與文化的關系,培育積極的班級輿論
要在一個班級創建積極班級文化必然要受到來自班級文化的影響,文化也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大類,職業學校的學生極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創建積極班級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積極因素,又要消除文化中消極因素的影響。文化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最終會通過班級輿論表現出來,班主任要把握班級輿論導向通過多種方式培育積極的班級輿論,確保班級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班級能夠形成積極的輿論氛圍,它能使學生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級文化的各種言行。
4.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積極班級文化的成就體驗
積極班級文化的創建過程是學生價值觀和信念的再造過程,是學生對積極班級文化在認知上接受、情感上認同和實踐上成就體驗三方面的統一過程,而且,成就體驗就是決定性的環節,它可以使先前的認知和情感發生轉變。對職業學校學生而言,單純的理論說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單純以維護秩序的班級管理是很難實現文化價值觀上的認同與內化的。班主任要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育活動,重點是要讓學生收獲到一種按照積極班級文化要求做事的成就感。實踐證明,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成就體驗,對于積極班級文化的建設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良好的班風既是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環境保證,也是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因此,培養良好的班風是班級管理的關鍵所在。班風體現于班級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良好班風的工作是瑣碎紛繁的,但它也有規可循。總結幾年來的班級管理經驗,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培養良好的班風的:
一、全面了解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計劃
全面了解學生是良好班風培養的基礎,班主任要對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思想品質、興趣愛好、才能特點、健康狀況作通盤的了解,要把了解學生個人和了解班集體結合起來,力求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嚴格管理,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班級計劃和策略,并把班級計劃和策略告訴學生,班主任再和學生一起根據班級目標制定可行的班規,使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和方向。一個正確的計劃、策略,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作用。
二、培養助手,自我管理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班主任一人很難獨撐局面,必須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讓班委成員各司其職,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班干的工作能力是在平時的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班主任就是教練。班主任要信任、愛護班干,要主動、熱情地在學生面前樹立班干的威信,教給工作方法。另外,班主任要強化班干的服務意識,要求班干對同學友善、關愛、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通過班干的助手作用,把“發奮進取,文明高尚”的星星之火,燎至全班。
三、抓好時機,確立良好班風
班風建設標準復雜多樣,不可能全面升華,必須選好時機,然后以滾雪球的方式逐一達標。 比如:當本班某項活動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受到學校的表彰時,當全班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精神、學習態度、學習表現被全年級教師認為上乘時,當本班在某次活動中失敗,受到批評、指責,需要臥薪嘗膽時,均可作為班風建設的最佳時機。
四、教師為人師表,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