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9 17:17: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1)

[論文關鍵詞]改革開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地位;作用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夠理想,尤其與改革開放前的情況相比,地位作用明顯降低。這種認識有其合理的一面,因為改革開放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確曾經在人們工作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這種認識潛在地把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當作理想狀態,并以此為標準來衡量現在,忽略了時代變化對現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響,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決定于社會基礎和歷史時代條件.而且這種決定具有根本性、宏觀性的意義。因此.無論是評價還是改進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須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化進行深入思考、基本把握,如此,才能認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

一、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維度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以社會結構特點看,即是由國家全面統制、存在個人人身依附關系的時代,進入到自主意識彰顯、個性得到寬容的時代。這個變遷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變遷,因為這是社會結構中經濟關系與經濟基礎的根本改變。與此決定性的改變相適應,社會意識也必然發生根本變化。計劃經濟時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表現為國家統制型或政府主導型。在國家與個人的相互關系中.國家的地位至高無上.政治權力與職能覆蓋了所有社會生產與生活領域,個人受制于單位、身份、血緣,自主獨立性十分有限,個人的利益訴求只能通過為集體服務來實現;而且由于商品匱乏,人民普遍貧窮,人們的身體與心理等基本需求都遭到束縛,存在較強的人身依附關系。這個時候的思想政治教育,為配合政治權力達成極強的集體控制。被賦予超出其應有職能范圍的能量和地位,充當了政治全面控制社會意識的抓手:由于這個時代里社會上沒有直接為個人利益考慮的選擇,現在很多人容易產生錯覺,認為過去人們思想道德所呈現出的“純真的”的高水平,都是當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較強的緣故。

改革開放后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國家基本退出競爭性領域,社會發展機會不斷增加,個人從高度集體化的約束下走出來.身份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單位人轉變為自由人或社會人,成為獨立自主的利益主體,自擔風險,自負贏虧,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個人利益只有在利他(為他人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實現(獲得利潤回報)。同時,伴隨經濟水平從普遍貧窮到基本小康的發展變化,人們在基本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還獲得了更廣闊的精神空間,精神需求更加活躍復雜。在此境況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個自由多元、繁榮復雜的局面.其參與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驟減.對社會的控制能力明顯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僅成為政治統治、經濟服務與人格塑造中的一個非強制性手段,與其他社會治理手段一起,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發揮根本保證作用。看到這一點,就不會沿襲舊觀念.簡單地把思想道德所呈現出的真實“經濟人”狀態,說成是思想道德的倒退滑坡,并把這滑坡歸因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所致。

二、從非信息化到信息化的維度

從非信息化到信息化,以社會發展階段看,即是由受教育者掌握較少信息資源、被動接受灌輸的時代,進入到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在信息資源占有方面差別不大、身份平等的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信息化則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最新狀態。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信息化階段,作為生產關系的政治上層建筑自然會發生變化。在非信息化時代,由于信息的傳遞基本上靠人口相傳與書信來往.受教育者接觸信息的廣度較窄、渠道很少,一般而言,在進行教育之前,教育者較被教育者掌握的信息量要大,主客體信息明顯不對稱,教育者優勢顯著,一定程度上教育成為社會思想、知識傳播的重要渠道:而且對于教育者教育的內容.受教育者由于較少受相反觀念影響,逆反心理較輕,在這種相對單純的信息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難度較小,成效也比較明顯。

改革開放進入信息化時代后,人們視野變得開闊,信息總量呈幾何級增長的同時,信息傳播渠道急劇增多,各種信息頃刻間即可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海量的信息和強大的傳播文化環境.時時刻刻對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施加巨大影響。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網絡已日漸成為每個人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幫手。不管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只要愿意和具備相應能力.就可以獲得足夠多的資料信息。這種情況下。盡管互聯網的即時性、開放性、參與性、隱匿性、自由性等特點,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但也導致教育者在信息接觸面及接觸量上喪失了相對于受教育者的優勢,很多情況下教育者的信息掌握甚至都不如被教育者。這個時候,也許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卻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面對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單獨的課堂講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風格以及其他教育載體上下功夫。

三、從傳統社會到法治社會的維度

從傳統社會到法治社會,以社會治理理念看,即是由鄉土色彩嚴重、權力傾覆一切的時代,進入到民主意識凸顯、法眼審視天下的時代。具體而言,這個變遷包含著兩個重要轉型:一個是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轉型。傳統中國是一個熟人的社會,社會關系主要由親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構成,親屬和老鄉成為一個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對象,禮尚往來是連接這些關系的基本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較為緊密,犯錯者所承受的羞恥感和社會壓力很大。而現代法治社會是陌生人社會。人們只是機械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樣結合,但總會保留較大的私人空間,相互之間情感約束較小。現代社會之所以呈現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教育對象——人的道德素質的變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便再怎么有效.也不可能抵消掉外在道德環境的影響,使教育者達到過去熟人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針對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調整思路,在重新定位教育目標與方式上,提升教育效果。

再一個就是從權力社會到權利社會的轉型。傳統社會是一個權力社會,權力在整個社會具有傾覆一切的中心地位,民眾“官本位”思想嚴重,整個社會的權力集中在個人或少數人手中.權力的運行不在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之下,缺乏民眾參與權力運行的渠道與自由空間。相應地,這個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關系極不平衡,傾向于填鴨式的單向灌輸教育,片面追求整齊劃一,不容受教育者發出異樣的聲音。現代法治社會則是一個權利社會,人們對政治的認識更加趨于理性,權力崇拜的觀念不斷被削弱,特別是經過近年來強化的普法教育和法學研究,人們逐漸擺脫過去那種政治的壓抑狀態,個人民主和權利意識大大增強。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當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整個人類發展進程中,就會發現,思想政治教育自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就成了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僅發揮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的作用,還提高了全體人的思想素質,促進了人的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內涵及其特征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內涵

認為價值就是主體與客體之間需要與需要被滿足的關系,即客體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人和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認識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以主體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為尺度的一種客觀的主客體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質是否與人的本性、目的和發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適合、相接近的關系。”①有學者認為:“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就是指作為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之間的一種特定的關系,即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創造性活動所實現的對人的超越性本質的追求。”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步積累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簡單的說,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活動過程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主體的需要,是主體與客體間需要與需要被滿足的關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特征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階級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觀念上層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③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一般都未屬于這個階級的。”④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階級性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為實現和維護階級統治和階級利益的需要所采取影響、規范和控制人們的思想行為的統治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具有階級性,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社會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價的社會性特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功能和屬性能夠滿足具有社會意義的社會需要,表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對不同主體的共同效益的維護。社會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符合整體人類社會發展需要而表現出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對象是人,是滿足的人的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滿足物的需要,之所以要對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因為人是可以被塑造的,人創造價值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而人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活生生的,具體的、歷史的人,因而必然會使思想想政治教育價值帶有社會性特征。

3、思想政治教值的短期性與長期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短期性,是指根據主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要求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長期性是由于環環相扣延續不斷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個人與社會具有的長遠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價值不會很明顯,很有效用,但它的長期性價值便會在短期性的價值日漸積累過程中日益深入主體內在生命機構化為主體的本質力量,因此必須注重和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短期性與長期性的關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條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社會歷史條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精神力量條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精神文明水平之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活水源頭,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盡的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當時的政治民主水平和社會文明發展水平。政治越民主,人們的參政意識越強,參政能力越高,就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了民主的氣氛,人們也比較容易在自愿民主條件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在我國,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這一根本規定無疑有助于人民群眾主人翁責任感的形成,有助于人們的思想品德朝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⑤

社會和諧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社會基礎,社會文明的高低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社會文明越高,人們素質越高,就較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和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主客體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是人,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意義所在,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指向,人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是一個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人較順利地實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主體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的目的。應該看到主體的需要和滿足是為社會實踐和歷史發展水平主體自身條件所制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主體在價值關系中具有創造性,本身有很強的創造性和可塑性,這就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主體對客體有能動作用,客體對主體有制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質性的特點,其實質也就是主體超越自己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這種相互作用主要是通過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來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兩個方面通過這種相互作用,主體與客體相互促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既要圍繞著社會發展趨勢及目標展開,又要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而展開,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⑥

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途徑分析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

社會要創造條件有組織的大力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全社會中形成良好宣傳教育和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組織社會成員參加各種思想政治宣傳教育活動,強化社會成員對本地區、本單位的認識提高社會成員的認同感等。

怎樣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一是要不斷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堅持的指導思想地位,反映主流思想、主流價值,倡導社會主義價值觀,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二是培養善于宣傳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這些工作者必須是立場堅定、關愛社會成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豐富、善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活動、能夠對教育者加以引導,關注個體的思想政治素質、熱愛本職工作、樂于奉獻、具有高尚品德、有較強的人格魅力、能夠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和帶頭作用。三是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物質上予以保障,在體制上予以支持,在政策予以引導。

(二)主體的自我學習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可以通過價值主體的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來實現。價值主體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是主體不斷學習完善的基礎,主體的興趣愛好是主體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內在動力。思想政治素質與高尚的思想道德在主體內部的形成固然離不開外部世界的作用,但是主體的學習和完善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主體的興趣愛好,主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認識,有利于主體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的本身就極富有規律性和主創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要制訂合理的學習規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閱讀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理論書籍,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歷史文化古籍,了解國情,了解祖國五千年的歷史,主動學習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關注時事,關注民生。接受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性強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互助學習。

(三)加強綜合管理

現代社會,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價值主體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意識多元化等條件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途徑之一。加強綜合管理:一是要有組織機構,組織機構要運轉協調,職責明確,分工負責。二是要根據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和政府關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區,本單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制度和政策,確保制度和政策得到貫徹和良好的執行;三是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責任感,實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激勵機制;四是搞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財物的管理,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支持力度,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五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術支撐。

[注釋]

①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頁.

②褚鳳英,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再認識[J],探索,2013年第3期,第118頁.

③教育部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年版,第156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頁.

⑤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頁.

篇(3)

關鍵詞:文化反哺; 思想政治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4-0075-03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變遷進一步加速,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起初受到人們的種種非議,引發了人們的種種思考,但它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化,在某些領域甚至“反哺”成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們的思想活躍,富于創新,在一些領域,他們往往處于先導地位,這將強有力地影響、“反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種教育中與學生接觸最密切,對學生影響最深的,反過來它也同樣受大學生文化反哺影響最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大學生群體,更應該特別關注“文化反哺”問題。“文化反哺”并不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否定,而是表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方法、理念、內容正在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新內容轉變,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變原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僅僅是文化的傳遞者反而成為反哺的對象。目前“文化反哺”現象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青年文化對化的反哺確實為化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新思路,有許多方式和方法確實值得借鑒。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大學生的“文化反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吸收借鑒其中有益的內容、方式、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一、“文化反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啟示

“文化反哺”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產物。它可以作為一種教育資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有益的啟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首先,“文化反哺”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片面強調政治功能的觀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重視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在當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強調政治功能必然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功能的情況下,立足于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不斷地思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為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文化反哺”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過于注重單向性“灌輸”教育向師生互動的方向轉變。“文化反哺”的視野是寬廣的、長遠的。在“文化反哺”進程中由于交流、交往的加強,使得人們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解放,思想觀念更加活躍、自由和開放。當代大學生由于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固步自封,這樣一些新的思維方式、方法可能會在他們中首先產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吸收、借鑒對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方式和方法,改變學生原有的被動地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成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的、互動的系統。在這一系統當中,原本的受教育者可以轉變為教育者,而原本的教育者卻可成為受教育者,這就改變了原本單向的文化傳承模式,而向雙向互動模式轉變,這樣就形成了學生與教師互相具有雙重角色,避免了傳統的單向“灌輸”的弊端。再次,“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后續發展。“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觀念更新、思想自由和開闊,但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看到了青年文化中存在的消極和不成熟的因素,如果不加以及時糾正,將使學生的政治覺悟淡化,價值觀形成偏差。此外,人的一生并不是都在學校度過的,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為只是學校的教育教學內容。一個人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是伴隨人的終生的實踐行為,同時社會的發展也要求人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履行道德的習慣,使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內化為內在的自覺意識,提高大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覺悟,切忌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為,樹立終生學習的觀點。“教育的目標規定著教育的內容,教育內容確定教育途徑與措施,教育的途徑與措施決定著教育的成效。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觀念、理念指導下完成的”。因此,不同觀念指導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結果是大不一樣的,“文化反哺”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啟示,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文化反哺”背景下組織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用新的眼光與視野審視、考慮問題,要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二、“文化反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啟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的具體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輸的道德規范、行為規范、思想觀點等大多比較空洞和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再加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信息量不大,知識更新速度慢,使正處于心智發育高峰期,充滿了對知識和信息渴求的大學生對于這些行為規定興趣不濃。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不斷變化,不斷的發展創新,要與時俱進。由于“文化反哺”不僅僅是一個地域、一個界域、一個民族國家的一種現象,它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得到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到豐富,從而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文化反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創新機會。“文化反哺”本身具有開放性,這樣就會吸納不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思想,拓寬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使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國門,實現“多元”參照系下的交融與碰撞。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放眼于世界,立足于未來,吸納更多更豐富的內容。隨著校際、國際間的交流和網絡的高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料的選擇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始充分利用網絡,吸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向廣度、深度轉化。其次,“文化反哺”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豐富的內容。從范圍上來講,“文化反哺”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特別是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中產生的許多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對這些問題加以吸收和利用,使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避免空洞的理論式教育,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會與把握思想政治理論的精髓與內涵,從而成為思想素質過硬與人格健全的時代建設者與接班人。高校學生畢業以后,能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能不能為社會發展服務,這些需要社會實踐的檢驗。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社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將學以致用、是否能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作為評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依據之一。因此,“文化反哺”進程中的網絡化、數字化等,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化程度。

三、“文化反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啟示

當下,大學生生活在價值取向多元、信息開放的環境中,他們必然會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影響。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而片面強調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體系的灌輸,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逆反心理。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這種“單一的灌輸式”方法,漠視學生的主體性,大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塑造大學生的人格,提高他們的理解力,使他們的靈魂充滿人性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輝這方面的作用也是做不到的。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文化反哺”為其提供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化的逐漸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范圍在不斷擴大,以數字為基礎的新興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不斷提升。在“文化反哺”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逐漸意識到安于現狀已經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因此,他們在“文化反哺”的影響下,在日常生活中開始關注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滲透的方法。“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強調灌輸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思想滲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中。”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逆反心理,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互動交流的方式。由于“當代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有較高的政治熱情,較強的民主意識、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因此,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鑒吸收國際的先進教育方法。“文化反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眼界大開,不再僅僅局限于國內,而開始放眼世界。同時,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際學術經驗交流更加頻繁,其他學科的方法和其他國家先進的教育方法必然會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因此,吸收和借鑒這些先進的方法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學生、尊重學生。“文化反哺”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學生的看法,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使他們開始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生不再僅僅通過教師獲取知識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大大減弱,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逐漸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正視這一點,更好地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文化反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直接因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一種信息優勢的地位。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容易樹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這樣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文化反哺”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重要影響。首先,“文化反哺”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信息的擁有者,處于支配和主導地位,學生受傳媒(電視、雜志)影響甚少,教師的傳授自然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來源,處于受支配和被動地位。而當前面對新事物和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信息優勢的地位不復存在了,一方面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遠超過于他們的師長,不會完全依賴于師長,另一方面現代的信息媒體可以為大學生獲取信息提供多方面的渠道,在某些領域教師反而要向學生學習。例如在計算機和網絡科技方面,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一部分人往往了解與掌握有限,遠不如學生的水平。其次,“文化反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重新定位。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問題,將有助于解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一般是教師獨享知識,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和受支配的地位,學生的角色也就是認真的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在“文化反哺”背景下,應該成為知識的指導者、引導者。因而這時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審視一下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權威報告《學會生存》中說:“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多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點,而不是拿出現在真理的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準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僅是主講人、教導者,更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幫助者。

參考文獻

[1] 周曉紅.試論當代中國青年文化反哺的意義[J].青年界,1988(2):10.

[2] 萬 暉,孟 繁.“文化反哺”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12):42-43.

[3] 劉紹榮.“文化反哺”現象對思想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0):20-22.

篇(4)

一、主體間性理論的內涵

主體間性理論又稱交互主體性理論,它是20世紀西方哲學中用來建構交往理論范式的核心范疇,是指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相互性和統一性,是兩個或多個個人主體的內在相關性,是自我主體與對象主體間的對話與交往,意味著主體間的權利的平等、尊重、互動和多元的價值依存。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發生聯系時,就產生了主體間的關系。也就是說,主體間性意味著超越了在主客關系中占有性的個人主體性,把主體性置于主體與主體之中。主體間性下的主體是超越主體任何一方而又包容了雙方的“公共主體”或“交往主體”,是主體突破封閉的“自我”,走向“他我”并與之構成互為主體或互為主客體的一種存在關系。而作為主體間關系的規定,主體之間在語言和行動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雙向互動、主動對話的交往特點和關系,是不同主體間的共識和不同主體通過共識所表現出的一致性。

用主體間性理論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對傳統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盤否定,而是一種繼承和發展,它豐富和發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理論。和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更加深刻和全面,它包含著兩種關系的統一:一種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二者構成了“主體—— 主體”的關系;另一種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復數的主體,他們把教育資料作為共同客體,與教育資料構成“主體—— 客體”的關系,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總是依靠教育者的單向灌輸,而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交流、溝通來促進雙方思想品德的提升。因此,我們可以稱傳統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為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而把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稱為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主體間性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克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個主體之間的雙向互動

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多元互動,包括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互動、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與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之間的多向互動。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激發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增強受教育者自主判斷、自主選擇、自主決定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受教育的同時努力實現自我教育。受教育者也要尊重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育者的主體性不得以體現,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難以開展,教育者應該依據特定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者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育內容,組織教育活動,不能放棄教育職責,對教育者放任自流。

(二)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從教育者凌駕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硬性灌輸,轉向教育者“價值引導”和受教育者“自主建構”的辯證統一

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是價值引導過程,既引導教育者人格健康成長,又引導教育者逐漸形成合理做事能力和正當做人能力。同時,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教育者“自主構建”的過程。通過交往中的學習,受教育者主動、能動的生存精神世界,實現自我完成,使自己過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

(三)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從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轉向以教育主體之間的理解和對話為核心的精神往過程

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了以往把教育者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控制者,受教育者是被動的灌輸對象的觀點,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回歸到人與人的關系中,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對象化活動變為一種平等的交往活動。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主體間的精神溝通,通過溝通、交流、合作達成一種默契。只有在良好對話的基礎上,受教育者才能獲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進而實現思想境界和意志品質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過程就是訴諸對話,通過理解而實現精神世界的共享。這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才能在交往中都成為主體,才能從師生彼此分離的狀態走向統一,才能彼此都獲得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實現其育人的目的。

三、以主體間性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選擇

(一)增進教育與理解,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強調教育者絕對主體地位的同時無形中把受教育者置于一種絕對客體的地位,教育者以“物” 的方式來對待受教育者。而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完善人的社會性教育活動,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內涵。用主體間性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從人的主體存在出發來重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教育中關注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理解。這種理解是主體對主體的理解,是一種雙向互動的理解,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情感活動。這種理解不僅是對話之間的理解,它更多的是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靈魂深處的理解與交流,不是一個說服與被說服的過程,而是雙方的情感、意識、人格力量溝通的過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變在傳統教育中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形象,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教育環境中接受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成為一個不斷理解的過程。

(二)堅持平等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再次說明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對這種平等關系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第一,雙方在法律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育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是同樣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獨立人格、生活欲求的個體,這種師生的同在性使教育者應當也必須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同等的個體來對待。第二,教育雙方在教育過程中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與權利。師生的同在性使他們可以通過互相傾聽和發表看法,實現共同進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摒棄把教育對象看成是被用來改造和塑造的物質對象的觀念,建構起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三,明確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不能弱化教師的引導、組織、促進、管理的作用,否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堅持平等的原則,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發揮雙方的主體性。教育者要真正發揮其作為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須要全面客觀地了解受教者。教育者應具有根據受教育者的變化對教育的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的預測,從而提煉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內容。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要得到發揮,就必須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教育活動、適應環境變化,對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有價值認同感,使整個教育呈現出獨立自主、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的發展狀態。其次,要在教育的過程切實體現和落實教育主體間的平等對話。教育者可以從與學生的接觸中獲取更多的思想教育信息與靈感,進而促進自身的完善。教育者也只有在不斷的自我教育、自我感悟中,才能持續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水平。

(三)構建交往式教育模式,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利用交往模式構建主體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增進相互間的理解與溝通,而這種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將會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情感基礎;另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性。交往式教育模式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雙方以社會生活為客體,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主體間關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在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上從知識、思想、經驗和情感等多方面、深層次的相互交流,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雙方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上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溝通最終達成一致。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價值

一、哲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哲學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一,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礎。哲學的基本任務是在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發展規律中,總結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以自身的特點來反映世界本質,論證在紛繁多樣的社會中,人的本質、人的價值所在、人生的意義等。面對這些難題,我們哲學給予了高校學生基本的解釋:哲學提出,人的本質在于社會性,人存在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中;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因為社會的發展以人的奉獻為基礎,又反過來促進人的價值的滿足;而人生意義,是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反映下,作出的關于人生重大問題的選擇及審視。黑格爾曾留下這樣一句名言:“哲學本身是精神的故鄉。”[1]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必須幫助人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只有在哲學的不斷深入了解下,才能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水平。其二,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方法論。哲學不只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傳授,更是方法論的學說。從哲學提供的方法論中,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而檢驗我們的認識是否正確,唯一的標準就是投身于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以哲學提供的一般性的方法論為依托,為受教者和教育者搭建溝通平臺,倡導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解決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立場,讓學生汲取哲學的"營養",能從實際生活情況出發,根據自己的特點能夠面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并根據正確的思想導向,樹立哲學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育人的目標。其三,哲學的學習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沒有在哲學上打基礎,沒有將哲學的思想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學生的有計劃的教育,那么達到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的目標就很難以完成。哲學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學說,體現在思想道德規范教育的有機組合部分中。哲學世界觀的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和諧人際關系及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的精神品質;人生觀是人們的生活態度、人生目的及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積極性和處理事情的態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培養大學生樂觀面對學習和后來工作,在生活出現挫折時,不懼困難,理性面對;價值觀是基于一定的思維感官作出的判斷,它是對事物、人是否有價值,對自己能否滿足的一種評價。價值觀的判斷同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回答學生在做出專業選擇、職業選擇、生活選擇中堅持什么樣的觀念。其四,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和基本道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研究人的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變化規律,其中人的立場、觀點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內容。而統籌人們觀念的是哲學的精神塑造作用。哲學,特別是哲學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道路和素質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發展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及理想教育等,這些都圍繞哲學提供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特別是哲學基礎理論的規范和引導,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另外,哲學具有反思過去、預測未來等作用,歸納、概括、綜合等方法,把人與社會的過去、現在、將來聯系起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析學生的過去與現在,展望未來,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最后,哲學對于規律性的認知,是對事物本質的把握,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學生的本質特點,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為授教者提供更有效的教育途徑。

二、如何加強哲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提升哲學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鞏固哲學思想主導地位,明確正確方向。“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在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與統治階級的生存發展和利益訴求密切關聯。理論教育、宣傳和研究主要是基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來學習研究。因而,在哲學相關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鞏固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充分貫徹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二,強化社會使命意識,提升教育效能。哲學社會科學教育要從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興衰成敗、中華民族名族復興和社會長治久安的深層次認識其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擔負起中國未來建設與發展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要樹立和強化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全方位關注大學生的成長進步,使大學生不僅專業成才,而且精神成人;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第三,相互促進和配合,形成強大力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需要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互動。人文學科相通的思想導向,特別是哲學,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隱性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傳授相關理論,輔之相關思想導向的“顯性教育”,相互呵成,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哲學特別是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完成基本教育功能,提供了基本的內容與正確的導向。加強哲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作用,必須鞏固主導地位,把握正確方向;強化使命意識,提升教育效能;推進理論創新,增強引導效果;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上海:商務印書館,1959.1.

篇(6)

【關鍵詞】轉變 “交互式”教育 對象化活動 交往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97-01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交往的教育活動,當代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這是一種“占有式”教育的教學活動。現在我們提倡構建和諧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倡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主體地位”,倡導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同性、共存性、交互性、雙向互動性,倡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平等的交流或交往中達到相互理解,實現師生之間的共生性,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諧。

一 從“占有式”教育到“交互式”教育

“占有式”教育是指以占有物質財富的方式從事教與學,其人與知識的關系是占有者與占有物的關系,而非“探索”知識、“理解”知識。這種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體體現為灌輸式的教育。教師作為權威灌輸知識、學生虔誠地接受知識。為了完成任務,教育者經常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我說你聽”式的單向輸出、單向影響的方法;另一種是“我打你痛”的方法,用權威來征服、改變受教育者的思想。“占有式”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標準化的知識教育,它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只會占有知識,并沒有把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范,與學生實際相脫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空洞,遠離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教育。而“交互式”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則克服了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占有性,追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和諧的交互主體性。這種“交互式”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交往中(包括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等),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相互尊重雙方的話語權,通過交流或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溝通,促進師生之間的認識達到和諧一致。師生間的理解是相互的,交互的雙方作為整體性的存在,每一方的存在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體間的理解表達著一種平等、共生的關系,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不存在霸權的、支配的和中心的地位。

“占有式”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交互式”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見下表: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交互式”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了“占有式”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使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從占有式教學活動轉向了交互式教學活動,師生平等,使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教學活動。

二 從對象化活動到交往活動

對象化活動與交往活動不同。對象化活動反映的是主體與客體的“占有關系”,它是單一的主體對客體的占有。因此,單一主體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對象化活動,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被教育、被塑造的客體,是等待裝載知識的“容器”。在這種對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學生的獨特性、自主性被各種道德規范、思想觀念、政治觀點抹殺了。它割裂了人的整體性,忽視了人的感情和意志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學生便喪失了主體性,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對象化活動可以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物的關系,但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師生之間是人與人的關系。只有“交互式”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回歸到人與人的關系中,才能變師生間的對象化活動為師生間的民主交往。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互作用和交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一種師生交往的過程。只有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和學生才能都成為主體,彼此相互承認、相互理解和接納,才能從分離的狀態中走向統一,走進對方的世界,彼此都獲得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實現其育人的目的。

教育實踐觀的轉變,其意義在于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來面目,尊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地位,使教育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往過程;使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人與人心靈的交融;使師生雙方都成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從而放飛自己、升華自己!

參考文獻

[1]曾新.論主體性教育中的主體間性[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5)

篇(7)

關鍵詞: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110-02

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啟迪

1.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涵義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義的尊重與關心,它主要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和需求的關懷,人文關懷不僅是一種思想態度和價值目標,更是一種文化和文明的訴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關懷是指把人作為一切理論的主體和目標,尊重個體差異,關心個性需求,促進人的健康、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心理疏導”是一個源自心理學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導”的涵義比較廣泛,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影響教育對象的心理狀態,幫助其進行適度的心理調節,以宣泄不良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從而達到為對其實施思想上的影響創造必要的心理條件的目的。同時,通過“心理疏導”也可以解決工作對象的部分思想問題。

2.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啟迪

(1)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角,促進人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改善人的思想的特殊工作,因而它的一切內容都必須建立在“人”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人的發展是不能離開社會的。同時,只有社會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他們才能更有效地為社會提供服務。所以,社會的和諧發展并不排斥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由此,教育必須要以人為本,要尊重人的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強化其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伴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也必然隨之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這一社會發展的要求,就必須在機制與方法等方面大膽進行創新,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為此提供了全新的視野。

(2)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體系,由單純的政治性教育向綜合性教育轉變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一個開放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互聯網絡高度發達,媒體鋪天蓋地,各種社會思潮激蕩碰撞,原來的單純政治性教育已很難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因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既要堅持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又要持有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由單純的政治性教育向綜合性教育轉變,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體系,既要有政治性的說教灌輸,也要有情感上的關懷和心理上的呵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

(3)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教育的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如何,不僅取決于教育內容是否豐富、理念灌輸是否到位,還取決于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態度、情緒等人文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所以,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勇于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結合社會發展和人的價值追求的新變化,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充分考慮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落到實處,從而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表現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理念上存在誤區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把教育者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唯一主體,僅強調教育對象(大學生)的客體地位,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唯一主體”理念的支配下,教育者往往不重視師生的雙邊交往活動,過分地強調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和權威,很少考慮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忽視了他們在接受思想教育過程中的感受,導致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嚴重受挫,逆反心理加劇,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2.忽視學生的思想需求,教育缺乏針對性

因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同,所以他們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缺乏針對性,教育工作者往往不管學生的需要是什么,僅憑經驗和感覺,照本宣科地對學生實施填鴨式教育,對于那些社會發展和國家改革進程中所出現的一些新矛盾和新問題,以及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和敏感的問題,卻避而不談或講不清楚,無法從根本上為大學生解決思想困惑。

3.忽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育方法僵化落后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從約束的角度出發,過多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而忽視了使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學校常以管得住學生、不出亂子作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標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通過行政管理手段規范學生的管理層面上,教育方法僵化落后,師生間缺乏情感溝通,沒有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發展,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而難以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4.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頻現心理問題

如今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面對著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他們普遍承受著來自家庭、學習、就業、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而許多高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由心理問題而引起的逃課、休學、退學以及各種違法違紀甚至犯罪、自殺等極端事件屢屢出現,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欧美xxxx做受性欧美88|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欧美人与zoxxxx乱叫| 野花大全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大地资源网高清免费观看| 性久久久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免费|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a级特黄的片子|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欧美人牲交| 大陆国语对白国产av片|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98|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视频|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少妇伦子伦情品无吗| 人妻va精品va欧美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