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世界貿易形式

世界貿易形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6 10:3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世界貿易形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世界貿易形式

篇(1)

關鍵詞:世界貿易體制;外溢;社會問題

界貿易體制無疑是當今最為發達的國際法律制度之一,其發達不僅僅表現在實體性規范的廣泛與完備,還表現為包含在立法制度與爭端解決制度中的非實體性規范的發達。在國際領域,發達的制度由于自身的需要和外部問題的需要,經常外溢到其他問題領域,世界貿易體制向社會問題。領域的外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制度建設較為落后的國際社會問題領域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力的解決,然而通過成為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新議題的方式,可以形式上成為世界貿易體制下管理的問題,然而在實質上借助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與爭端解決制度來追求其原本問題領域的價值或者政策目標。這是現階段世界貿易體制向社會問題領域外溢的主要動力。

社會問題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還存在一般制度借用所不具有的迫切性。在管理社會問題的國際法律制度中,有一定貿易制裁的規定作為強制守法的威懾手段和違法的制裁措施,但是由于這種制裁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再加上由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種貿易制裁的實施國和對象國可能都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從而引起世界貿易組織下的爭端并被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判定要更改為與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相符。這樣的情況,等于剝奪了某些社會問題國際制度的威懾手段和強制措施,對于社會問題的解決非常不利,導致社會問題國際制度無法有效地維護其規范的權威。社會問題如果能夠成功地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運用貿易制裁的強制手段來維護本問題領域的價值。

一、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

非世界貿易組織問題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規定較為完善,再加上其成員眾多,大大減少了達成為眾多國家接受的國際協議的成本;二是對于因為利益分歧而很難達成協議的問題,可以通過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與貿易問題進行利益交換從而達成協議。這樣極大地節約了非貿易問題制度建設的成本,不但直接利用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規范,還幫助分歧較大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其實質性規范的形成,最終推動本問題領域價值的追求。

社會問題領域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規范當然也具有同樣的好處。雖然知識產權問題不屬于社會問題領域,但是由于知識產權問題是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立法規范最為成功的例子,本文先考察一下其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立法規范的情況。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生效以前,雖然存在關于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國內法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還是具有較大的自主性,不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普遍較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生效以后,在一些方面提高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而這種提高在非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立法規范的情況下是較難實現的。

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31條為例,該條的制定對各國國內法的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做了嚴格的限制,提高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該條規定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專利強制許可制度要遵守的12項條件,給強制許可的實施增添了困難。而且該條表述較為含糊,可能是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妥協的結果,但是含糊的用語也存在進一步加強該條對國內強制許可限制的可能。

在TRIPS生效前,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明確規定了專利的強制許可。《巴黎公約》第5條是最為普遍適用的關于專利的強制許可的國際知識產權規范,其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承認了專利的強制許可,并限制了專利的撤銷。從專利的強制許可被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承認開始,在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框架下,針對限制或者禁止專利強制許可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止過,但是一直沒有對《巴黎公約》第5條中規定的專利強制許可形成實質性的限制,更不用說禁止了。一俟TRIPS協定生效,就對專利強制許可形成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度。在國際知識產權制度中不能產生的規范,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立法制度產生了。

現實情況也說明了TRIPS協定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如在藥品專利領域,TRIPS生效之前是有超過100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不保護藥品專利的,但是在TRIPS生效之后,這些國家都要保護藥品專利。而2000年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以《巴西工業產權法》違反TRIPS協議為由要求與巴西進行磋商,更是驗證了TRIPS協定不但提高了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更是給國際知識產權制度安裝了牙齒。

環境問題是屬于社會問題領域中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立法制度最為成功的一個問題,世界貿易體制在烏拉圭回合談判提出了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關于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定》在其前言確定不疑地將環境保護、稀缺資源的維護和可持續性發展列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此外,各國部長同時還簽署了《貿易與環境決議》,并在《服務貿易總協定》、《農產品協定》、《衛生檢疫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提及環境問題。此后,世界貿易組織的部長會議產生的最后文件都要談到貿易問題。然而,由于世界貿易體制下產生的關于環境問題的規范基本上屬于不可適用的規范,很難說環境問題對于世界貿易組織立法規范的借用產生了實際的結果。

二、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世界貿易體制的爭端解決機制最終就是依靠授權貿易減讓的撤銷來保障爭端解決結果的執行。這種經過授權的貿易減讓的撤銷事實上就是一種貿易報復,爭端解決機構在通過的專家組或者上述機構的報告之后,違法成員應該根據爭端解決機構的決定糾正自己的違法行為,如果違法成員不執行爭端解決機構的決定,那么就要面J臨經過授權的受害成員的報復。。由于這種報復機構成員方全體授權,違反成員無法針對授權的報復進行反報復,否則就是對于世界貿易體制和成員方全體的挑戰,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授權報復的有效性。再加上這種授權使得受害方可以在世界貿易領域包含的范圍內進行交叉報復,使得受害方的報復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戳到違法成員的痛處,進一步增加了授權報復的有效性。如果社會問題制度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制度、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報復制度,可以使得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制度為自己所用,加強保障本制度的執行。另外,如前文所述,如果不在世界貿易組織規范規定的例外范圍內,實施貿易限制措施屬于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范的行為,很可能引起世界貿易組織下的爭端并被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判定要更改為與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相符。在這樣的情況下,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制度能夠避免自身的貿易制裁強制措施被世界貿易組織判斷為非法。

有人建議世界貿易組織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體系,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在適用法律的時候,應該把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當作整個國際法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來看待。這種觀點如果成立,就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制度中的貿易制裁強制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下違法的問題,使得社會問題借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制度不再顯得那么迫切。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允許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來規避其在其他國際法制度下承擔的義務,那么其他國際法制度中的強制手段無疑是形同虛設,其權威和效力無疑大打折扣。而且當這些其他的國際法制度所維護的價值高于貿易價值時,或者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國際強行法時,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對于其權威和效力的減損更是不能夠容忍的。況且國際法分支數量越來越多,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也越來越多,整體確實需要一定的協調機制,以確保其相互銜接,化解其沖突和矛盾。

然而,在完備的協調機制建立之前,國際法的碎片化現象是不容否認的。而且國際社會并沒有對不同國際法規則的位階達成共識,國際強行法的概念和內涵也頗有爭議(賈海龍,2008)。總而言之,現在還沒有較好的辦法來解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其他國際法規則的沖突。由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強勢地位,就會出現本文導論中鮑威林所講的“吸塵器”現象,凡是受到貿易損失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不管這種損失是否是由于其他合法原因造成,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積極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制度,以求得貿易利益的保全。當然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其他國際法制度使用貿易措施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屬于根據國內法使用貿易措施來貫徹一定的公共政策。而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中加入與貿易關系比較遙遠的新議題,則可能是一種逆向思維的結果,用以解決世界貿易組織與其他國際法規則的沖突。既然世界貿易組織吸人其他與貿易有關的爭端,為什么不以“與貿易有關”的名義,把其他國際法規則、特別是社會問題制度納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之中,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明確規定這些國際法規則與貿易規則的關系,這樣反而能夠維護這些國際法規則的效力,實現其要保護的價值目標。而且這種作法不僅僅使這些國際法制度擺脫了獨立于世界貿易組織之外時無法利用貿易制裁作為強制手段的困境,而且在國際法整體協調機制建立之前,干脆使其他國際法規范“鉆進”世界貿易組織的“肚子”里,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相對較為完善的爭端解決結果的強制機制,增強其規范的效力。

對于非貿易問題借助世界貿易體制的爭端解決機制,除了知識產權問題有過幾次不成功的嘗試,基本上還沒有出現過實例。非貿易問題中的社會問題在借助世界貿易體制的爭端解決機制方面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成績,不過由于前述借用世界貿易體制爭端解決機制的動因的存在,相關嘗試和努力是不會停止的。

三、世界貿易體制新議題的歷史與命運

全面借用世界貿易體制的最為典型的嘗試一直是通過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加入關于社會問題的形式進行的,由于這些議題不屬于傳統多邊貿易談判的內容,所以和其他一些過去多邊貿易談判沒有涉及到的議題,被稱為新議題。

在GATT的發展中,勞工權的保護一直是由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推動,但是一直遭到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所以在世界貿易體制中,勞工權問題根本沒有被列人談判的議題當中,其借用世界貿易體制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而環境保問題由于在20世紀70年代后引起國際社會的逐漸重視,作為致力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的世界貿易體制,不免要涉及到貿易與環境之間矛盾的問題。最初的接觸是1972年斯德哥爾摩大會前夕。1971年11月,GATT代表理事會同意建立環境措施與國際貿易工作組(EMIT),其成員資格對所有締約方開放。貿易與環境的關系第一次在GATT內部被擺在桌面上。

1971年到1991年期間,環境政策對于貿易的影響逐漸增大,而隨著貿易量的增加,貿易對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廣泛,這引起了一系列的討論。如烏拉圭回合談判提出了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并在《服務貿易總協定》、《農產品協定》、《衛生檢疫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提及環境問題。

不過,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各個國家的意見分歧也比較大,特別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利益沖突,所以在世界貿易組織內部討論環境問題,一直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后,就開始醞釀新一輪的多邊貿易談判,勞工權和環境權的保護再次作為候選議題被提出。

1996年在新加坡召開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次部長會議,由于美國和歐盟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堅持,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有所松動,《新加坡部長宣言》中寫入了有關勞工權的內容。到了1998年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第二次部長會議,美國總統克林頓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談判中要包括貿易與勞工標準的“新議題”。1999年,世界貿易組織第三次部長級會議在美國城市西雅圖舉行,在會議上,美國總統克林頓再次公開提出將勞工標準納入新一輪談判議程,并首次表示要對違反勞工標準的國家實行經濟制裁。這與1996年世界貿易組織《新加坡部長宣言》中緩和的措詞、中立的態度是嚴重不符的,因此泰國、印度、巴西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指出,發展中國家的權利不被尊重,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用勞工問題向發展中國家施壓,強烈反對把勞工問題納入到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議程。由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勞工權問題上分歧太大,到了在多哈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會議,發展中國家堅決反對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討論勞工權問題,勞工權問題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文件中就再也沒有出現了。從世界貿易組織第一次部長會議開始,環境與貿易的問題都出現在《部長宣言中》,根據啟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的《多哈部長宣言》,環境與貿易問題成為新一輪談判的正式議題。關于這一議題的新一輪談判將涉及:現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多邊環境協定規定的具體貿易義務之間的關系;世界貿易組織相關委員會與多邊環境協定規定的具體貿易義務之間的關系;世界貿易組織相關委員會與多邊環境協定秘書處定期交換信息的程序;減少或消除環境貨物和服務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此外,宣言要求CTE對下列問題給予特別關注:環境措施對市場準入的影響,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TRIPS有關條款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標志問題。

隨著多哈回合依然處于休眠期,世界貿易體制新一輪談判暫時對于生命健康、勞工和環境等議題基本上不可能有任何突破。不過,多哈回合的屢次部長級會議對若干社會問題都有所涉及,所以不能說在非實在法層面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方面,多哈回合發起和談判過程中進行的新議題談判努力沒有任何作用。

當然,這種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對未來新議題加入世界貿易體制的影響上,還體現對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的影響。以環境問題為例,從GATT時期的“金槍魚——海豚”案到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的“汽油標準”案、“美國——海蝦海龜”案及“歐盟——石棉”案,世界貿易組織/GATT的專家組與上訴機構明顯朝著重視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鑒于世界貿易組織/GATT在爭端解決中對待這個問題態度的變化對締約/成員國影響最直接,而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常設的上訴機構對案件結果及后繼類似案件影響巨大。。事實上,如果世界貿易體制的爭端解決機構通過案例法確立了追求社會問題價值的規范,那么就等于通過法官立法的途徑把社會問題納入到世界貿易體制下,允許社會問題借助世界貿易體制進行制度建設(ThomasCottier,2003)。

四、結語

世界貿易體制的外溢固然體現了世界貿易體制的高度成功,就像歐洲一體化由經濟貿易逐漸外溢到政治軍事領域一樣,體現了歐洲共同體的成功。然而,又如同歐洲一體化在世紀之交限于停頓,顯示了制度外溢存在威脅制度本身的危險,世界貿易體制如果納入復雜的社會問題,可能導致世界貿易體制受到拖累,甚至導致崩潰。那么,社會問題不但不能利用世界貿易體制解決自身的問題,而且原本得到較好促進的貿易價值也受到損害。這是世界貿易體制外溢的現實危險,值得我們注意。

而且,世界貿易體制向社會問題領域的溢出,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嚴重的利益沖突。一旦社會問題被納入世界貿易體制,發展中國家就要被迫提高其社會問題的管制水平,其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相應提高,并因此對其國際貿易產生負面影響;而本來國內社會問題管制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則不會增加國際貿易的成本,相反其成本相對降低。從這個角度而言,社會問題被納入世界貿易體制,等于世界貿易組織原來的談判結果進行了有利于發達國家的修改,這是不公平的。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允許社會問題借用世界貿易體制,從自身的利益考慮,也是不明智的。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灰色區域世界貿易國際貿易摩擦

一、灰色區域措施給國際貿易摩擦留下余地

所謂的灰色區域是指進出口國之間,在關貿總協定之外,對某項產品達成雙邊(或多邊)的“自動出口限制”、“自動出口限制協議”或“有秩序的銷售安排’。這種協議一般是政府部門間達成的,也有私人企業之間在政府支持下達成的。往往有意避開國際國內貿易法與競爭法的原則或規則。在名義上,這些協議是出口國方面“自愿”承擔限制的單方面行為,從而避開了進口國國內法規定,實則是在對方威脅要采取更嚴厲措施的條件下別無選擇,被迫同意的。由于這種協議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間,故而得名。“灰色區域”協議萌芽于1959年紡織品協定產生前后,2O世紀70年代起迅速蔓延擴大。據關貿總協定秘書處1987年對已知“灰色區域,協定的統計,已達135個,占世界貿易總額的lO,且集中于幾個敏感行業,其中:鋼鐵產品38個、MFA之外的紡織品有28個、農產品21個、運輸設備l4個、電子產品11個、鞋類8個、機械工具7個,從進口國來說,歐共體69個、美國48個、加拿大7個;涉及出口國也相集中:日本25個、韓國24個、歐共體7個。

進口同所以要千方百計地避開同際同內貿易法的制約,采取“灰色區域”措施,主要是受到本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政府不斷遇到反傾銷反補貼指控或者收到受到“嚴重損害”的申訴,如果按法律規定確定損害,采取行動,常常要經歷一番從調查、取證、聽證到裁決的繁雜程序,耗時費財。比較而言,雙邊私下協議則簡單易行。

同時,對那些季節性或周期性產品,可以為國內各生產者保證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以排除第二三方國家的競爭,確保其收益。另外,對于國內生產者的嚴重損傷是由一個或幾個進口國的進出產品增加而引起的,不必堅持對所有出口國一體同罰,只需對直接造成損害的“特定來源”國采取行動即可,以免傷及無辜、另作補償或受到報復。對出口國來說,“自愿”雖出于無奈,但在經濟上不一定吃虧。因為出口數量雖然受到限制,但在這類協議的“價格承諾”中,卻常含有提高價格的約定,因而具有“內涵補償因素”。從經濟學上看,這可使出口商獲得“稀有租金”。但是如果利用合法手段,“稀有租金”是要落人進口國或進口商的腰包的。

“灰色區域”協議的得益者是受保護的國內行業各生產者和外國出商,受害者往往是進口圍的消費者和納稅人。發達同家常常借助于“灰色區域”進行貿易保護。這已成為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世界貿易組織開始運行之后,部分“灰色區域”將逐步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管理體制。所以,“灰色區域”的消失不僅有個過程,而且也不能排除新的“灰色區域”出現的可能性。

二、少數貿易大國的操縱是國際貿易摩擦的導火索

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后,少數貿易大國操縱多邊貿易體制決策過程的現象未得到根本改善,出現了人為擴大世貿組織協議與磋商范圍,把一些與貿易無直接關系的問題納人世貿組織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做法。

1、世界貿易組織發達國家成員大力推動那些與其利益攸關的協議與協定的執行,而對那些事關發展中周家成員貿易利益的協議,如紡織品和服裝協議的實施,則采取了拖延態度。在“新加坡部長宣言”中,只以安撫的口吻要求發達國家成員“充分重視履行紡織品和服裝協議”,未提實質性的改進措施。

2、世界貿易組織置廣大發展中國家成員所關心的盡快履行貨物貿易方面的承諾于不顧,而把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成員感興趣的信息技術產品的“新問題”予以討論,盡管未達成全面協議,但以部長宣言形式列了談判完成的時間表和啟動的貿易比重要求由于各成員方實施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協議與協定的力度不同,有可能破壞各成員方在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的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這種失衡的受害者將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如美國、歐盟等一些發達困家成員借口“人權”問題,堅持把社會條款、核心勞標準納入新加坡會議,并放在“新加坡部長宣言”的顯要位置。與此同時,他們還從自己的利益發,有選擇地擴大貿易自南化的新領域,如信息技術產品。這種做法使貿易自由化的進程脫離了許多發展中國家成員現階段的發展水平,不利于這些成員方的經濟發展。

三、非貿易因素的影響將導致國際貿易摩擦范圍擴大

世界貿易組織接納新成員的進程因政治因素和撈取經濟實惠的政策而放慢,加人世貿組織申請的談判內容與世貿組織協議的規定出現脫節。

一些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已變成對申請者無所不包的經濟貿易政策的審議。一些成員方把加人世界組織談判看成是解決與世貿組織規則無關的雙邊經貿問題的談判場所,大大超出了世貿組織談判的范圍,致使一些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久拖不決。中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恢復其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的談判,并參加了烏拉豐回合談判的全部過程,并于1994年在烏拉豐回合協議上簽字,這是巾國政府遵守國際經貿規則所做出的莊嚴承諾。在中國“復關’與加人世貿組織的談判進程中,中國政府根據自己改革開放的需要和考慮其他談判方的合理要求,在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擴大市場包括服務業市場的開放范圍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但是由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談判方二述改革于不顧,得隴望蜀,不斷加碼,不切實承認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提出苛刻的談判條件,把中國長期拒之于世貿組織門外。這種狀況,使世貿組織建立的多邊貿易體制的世界性、廣泛性、權威性受到質疑與挑戰。

四、權利與義務不平衡是國際貿易摩擦爆發的誘因帕斯

篇(3)

登堂入室,成為當代貿易壁壘的主導

傾銷與反傾銷,是國際貿易中的基本現象之一,反傾銷作為貿易壁壘的一種手段,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但是,盡管反傾銷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卻始終未能成為貿易壁壘的主導形式,并且經濟理論界、貿易實業界、法學界對其還有著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認識和看法。

“烏拉圭回合”的談判結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國際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關貿總協定》各締約方的不懈努力下,傳統貿易壁壘的主導形式——關稅壁壘由于世界各國的進口關稅稅率不斷降低而名存實亡,加上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等人為的干預措施也日益減少,新的更為有效的貿易壁壘呼之欲出。反傾銷、反補貼、反規避、保護和保障措施、技術門檻、綠色貿易壁壘等一大批被世界貿易組織認可的合法的貿易保護措施相繼登臺亮相,并為世界各國選擇使用。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反傾銷作為抑制不公平貿易,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國的青睞,不但登堂入室,而且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在21世紀初逐漸發展成為國際貿易壁壘的主導。

審議磋商,反傾銷規則趨向規范嚴密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的要求,所有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方,需要定期接受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的審議,以便促使每一成員方提高貿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與規范性,從而有助于增進成員方之間的相互了解,減少或避免貿易爭端。顯然,為了確保本國的反傾銷政策措施能夠被其他國家審議接受,接受審議的國家就要按照國際反傾銷公約的基本規則,對本國的反傾銷政策措施字斟句酌,盡量避免發生誤解或矛盾。這樣,經過不斷審議的各國的反傾銷規則及其政策措施,就會逐漸趨向規范化,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趨于一致。

世界貿易組織對成員方接受貿易政策審議的頻率規定,一國接受貿易政策審議的頻率與該成員對貿易體制的影響成正比,從而成員方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份額越大,接受審議的頻率就越高,次數就越多。由于當今世界中發達國家占據了世界貿易的較大份額,并且又是反傾銷的主要發起國,因此,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四個國家被要求兩年進行一次貿易政策審議,緊隨其后的16個發達國家被要求四年進行一次貿易政策審議,其他國家則按6~10年的頻率進行貿易政策審議。顯然,這就從制度上約束著那些頻繁運用反傾銷政策措施的國家,不但要增加透明度,及時向多邊貿易體制其他成員方進行通報,而且還會有可能引發一國的反傾銷措施擴散化,即接受審議國家的反傾銷措施由于各國的審議認可而被其他國家援引和效仿,最終使得各國的反傾銷政策措施趨向一致。

另一方面,多邊貿易體制還經常就所有成員方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各種等級的談判磋商,以便在求大同存小異的基礎上更好地共同管理全球貿易。從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已經先后舉行了四屆部長級會議。

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包括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即定議程”,“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后,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領域中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內容,需要納入多邊貿易體制,并進而對過去形成的某些規則和協定進行進一步的審議、修訂和完善,使之能夠適應并更好地規范和管理各國的行為。這一方面主要涉及的是農業和服務貿易開放中需要繼續談判的問題。另一類則是所謂的新議程,即世界貿易組織各成員方認為有必要協商一致的問題。由于各成員方關注的重點不一,所以,新議程的范圍極其廣泛,反傾銷、投資政策、勞工標準、技術轉讓、電子商務、政策采購、環境保護、貿易投資一體化、貿易便利、技術貿易壁壘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數量擴張,國際反傾銷發起的重要原因

傾銷有價格傾銷和數量傾銷之分。在過去的年代里,由于以低價開拓和占領市場的手段最容易見效,所以,傾銷者習慣于使用價格手段進行傾銷,從而國際反傾銷也就多以對價格傾銷的行為制裁為主,很少運用數量反傾銷。

但是,由于經濟追趕的目標引誘和人們對于外貿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促進作用的認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外貿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出現了跳躍性的擴張趨勢,使得其出口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各國貨幣貶值,使其出口貿易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許多國家的出口數量不但迅猛增長,而且始終居高不下。這種現象的存在和不斷強化,容易對他國的相關產業產生較大沖擊,并且與國際反傾銷公約中關于數量傾銷的界定極為吻合,也就必然導致進口國援引相關條款對其實行數量反傾銷,從而促使一部分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的迫切心情,而頻繁發起數量反傾銷。例如,歐洲鋼鐵制造商協會對于亞洲平板鋼板傾銷的指控動因,據稱是1998年1~6月,來自亞洲國家的進口鋼材從過去的每月4萬噸猛增到28.5萬噸,使得來自亞洲的鋼鐵比1997年同期增長了650%,并且其占據的市場份額也從3%擴大到21%;正是由于數量傾銷已經引起特別關注,所以,目前國際反傾銷立案中每年有1/3左右的案件并未涉及價格問題,而是歸于數量反傾銷,并且大部分數量反傾銷案又都源于發展中國家的過度出口。

另一方面,進入新世紀以后,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發展,意味著各國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從而將會使全球性的商品和服務供給數量大大增加。但是,增加了的商品和勞務如果不能實現從使用價值到價值這一危險的跳躍,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由于實現這一危險的跳躍不可能僅僅依靠國內市場,因此,這就會使得各國都將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導致國際貿易的規模和總額起來越大。但是,當各國都競相開拓國際市場時,按照市場營銷學的規律以及大部分國家的實際做法,往往是先低價出售商品,待占領市場后,廠商就大量進入該市場,形成數量壟斷優勢。這樣,以低價開拓新市場就極易受到低價傾銷的指控而遭受反傾銷。然而,任何一個廠商低價打開市場的行為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種行為與斯密的經濟人假設相悖,而且在現行的國際反傾銷公約中還有價格承諾的規則可以約束這種行為。不過,如果從數量上考察,分析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由于是開拓一個新的市場,則其基數為零,而報告期數字與之對比,無論報告期數字大還是小,其結果都將是無窮大,此其一。要鞏固已經占有的市場,就必然要大量地增加商品和勞務的出口,這就會使該種商品和勞務在進口國占據較大比重,甚至是數量上的絕對壟斷優勢,此其二。兩種現象,無論哪一種都可以被認為是數量傾銷。由于在數量方面實施傾銷較為隱蔽,便于操作,所以,未來新世紀中國際反傾銷的發展趨勢之一,有可能是數量傾銷引起各國的特別關注,并成為發起國際反傾銷的重要緣由。

自主維權,反傾銷應訴率不斷趨升

20世紀80年代以前,反傾銷的應訴率一直很低,特別是由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發起的反傾銷,由于彼此實力的差距,應訴率更低,再加上有些發展中國家熱衷于開拓新市場,錯誤地認為受到別國反傾銷后應訴成本太大,還不如換個地方重新開拓市場,照樣發展對外貿易,所以,當時的

國際反傾銷應訴率還不到30%,而應訴的勝訴率就更是低得可憐,以致絕大多數國家都對應訴反傾銷的問題敬而遠之。

但是,隨著多邊貿易體制的不斷發展,反傾銷作為各國在國際貿易中保護本國產業和發展利益的重要手段開始登堂入室,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和思考:既然反傾銷已經被世界貿易組織定性為允許各國采用的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的合法手段,那么,它就不應該再是少數發達國家的專利,只要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方,都有運用反傾銷手段保護本國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權利。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踐反傾銷,使得頻繁發動反傾銷的國家從過去傳統的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增長為當今世界中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發起的反傾銷個案占所有立案的比重從20世紀80年代前的97%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而發展中國家所提出的反傾銷個案占所有立案的比重則從20世紀80年代前的不到3%急劇增長到目前的40%左右,出現了明顯的反傾銷范圍全球化的特征。以1998年全球發生的58起涉案價值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反傾銷個案為例,在這58起個案的反傾銷發起國中,既有慣用反傾銷手段的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爭斗,如歐盟指控美國第1916號反傾銷令禁止歐盟鋼鐵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日本指控美國和韓國等向其傾銷化工原料等個案;也有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實施的反傾銷,如歐盟對亞洲生產的個人傳真機、美國對中國的蘋果汁、澳大利亞對奧地利和芬蘭等國出口的光面紙等個案;還有大量的由發展中國家發起的并且涉案范圍較廣的反傾銷調查,如墨西哥對由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保加利亞等國輸入的冷軋鋼材、哥倫比亞對泰國和韓國的滌綸絲、秘魯對中國的電表、剛果(民)對從中國進口的印花布、巴西對來自印度和泰國等地的自行車輪胎等個案。顯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世界,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都已經視發起反傾銷為家常便飯,并且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反傾銷在當代世界經濟中,運用的國家之多,涉及的范圍之廣,都比過去有所擴大,出現了明顯的全球化趨勢。

篇(4)

【關鍵詞】國際貿易格局;國際貿易秩序;多邊貿易規則;雙邊和區

域貿易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國際貿易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推動國際社會合作發展的重要基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際貿易不斷增長,在單邊貿易、區域貿易以及全球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影響越來越大。世界經濟貿易離不開中國,中國需要世界穩定的世界貿易環境。深入研究國際貿易的格局分化原因,認真分析國際貿易秩序演變的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貿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貿易發展,推動我國國際貿易發展轉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推動我國實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升級和快速發展。

1國際貿易格局分化逐步加劇

1.1國際貿易由一家獨大向多極化發展

國際貿易格局分化是全球化的產物,是世界聯系不斷緊密的結果,也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動態演化,尤其是二戰以后,世界經濟貿易格局分化非常明顯。從二戰至今,國際貿易格局整體上表現為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期間經歷了了美國一家獨大到歐美雙雄并舉再到美、日、歐三足鼎立,又發展到今天的亞、美、歐多多極化格局。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50年代,經歷過二戰的摧殘,歐洲百廢待興,日本亞洲遭受重創,美國本土遠離戰場又大發戰爭橫財,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和貿易強國,在戰后的十幾年美國在世界貿易中一家獨大,1948年美國在全球貿易中占比達到17.3%,出口占比超過21.5%。而歐洲的英國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占比也僅僅為12.4%,出口貿易占比11%多一點。德國和法國是沒有超過5%,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同美國比肩。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德國、法國從戰爭的泥潭中走出,加上美國為對抗蘇聯進行大力扶植,歐洲經濟迅速恢復并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領域開始形成美歐并立的局面。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全球貿易中比重已經下降到了13.4%,出口占比也下降至15.0%以下,而德國迅速超越英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此時的法國和英國有升有降,但是比重依然不小,并且組建了歐洲共同體。歐洲一體化趨勢加快,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歐盟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升至44.1%,出口也到達了43.4%。此時的日本在美國的扶植下,也緊跟其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日本國際貿易從二戰結束后的0.8%升至1957年的3.1%,再到1974年的6.9%,到了1993年已經達到了歷史性的7.9%,與美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隨著發達國家經濟轉洲國家(地區)迎來了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黃金時期,先是以“亞洲四小型,亞洲國家(地區)也到了產業承接的有利時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亞龍”為代表的東亞經濟迅速發展,再到八九十年代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迅速崛起,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第二貿易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僅為0.76%,191年上升至2%,到2014年已經超過12%。時至今天,全球貿易呈現多極化格局,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成為最為重要的貿易經濟體,新興金磚國家(中國之外的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東盟等也在不斷擴大其影響力。

1.2發達國家地位整體下降,發展中國家不斷崛起

國際貿易格局分又表現為明顯的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的實力對比不斷變化。兩次工業工業將世界各國分層了兩個差距非常明顯的檔次,一個迅速崛起占據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一個是淪為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發達國家附屬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中也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占據著不同的位置。二戰以后,國際貿易在兩大陣營開始明顯分化,發達國家占據絕對優勢,且隨著日本和歐洲的復蘇,這種優勢進一步強化,1948年二者之比為65.8:34.2,上世紀60年代是70.3:29.7,70年代是76.7:23.3,80年代為69.1:30.9,90年代二者的比例為73.3:26.7。從1995年開始,這種比例開始被打破,1995年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貿易比為70.0:30.0,2000年時變成了67.8:32.2,2010年又變成了60.0:40.0,到了2015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接近50:50。而另一個最為重要的變化是貨物貿易的變化,發展中國家占比越來越大,從1948年的48%,到2010年的72%,再到2015年的85%。從格局分化來看,國際貿易額越來越接近,貨物貿易占比越來突出。這種分化和WTO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1.3服務貿易發展迅猛,發展中國家發展滯后

國際貿易格局分化的另一重要表現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1980年,全球貿易出口總額僅為3956億美元,但是到了2013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已經達到了47201億美元,20年間增長了大約12倍。服務貿易額在整體貿易格局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說明國際服務貿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尤其是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服務貿易,歐盟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占比已經逼近貨物貿易,日本也是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各占半壁江山;而最為重要的發達國家美國的服務貿易已經高于其貨物出口貿易。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升服務貿易在整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服務貿易占比仍然低于貨物貿易占比,這說明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存在明顯的差距,也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世界貿易格局分化中的表現,是全球貿易發展格局分化的產物。

2多邊貿易規則不斷轉型變化

國際貿易格局分化的背后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變化,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方式選擇差異,最為重要的是多邊貿易規則的影響和制約,也在進一步影響著多邊貿易規則的作用和變化。二戰以后,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發展國家遭受的損失和影響尤其嚴重,在缺乏經濟基礎、技術研發和國際援助的背景下,發展相對緩慢。而發達國家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再加上美國的扶植,使得歐洲和日本在戰后快速恢復和迅速發展,很快成為國際貿易的主體。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后,發達國家選擇了重技術研發、服務創新的發展道路,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污染嚴重的重工業項目,一方面給了發展中國家一定的機遇,造成國際分工的變化。造成國際貿易貨物格局變化的重要原因。這些諸多的因素都在影響著二戰后制定的多邊貿易規則的執行,貿易問題的協商和一應對。二戰以后,在美國的主導下,制定了旨在引導全球貿易的多邊貿易規則《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95年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繼承并發展了多邊貿易規則。這些規則對二戰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變化較快,國際貿易格局也在不斷地進行重組和分化,造成了多邊貿易規則體系被弱化,甚至不得不轉型。首先,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量的發展中國家成為GATT成員,WTO取代GATT后,又有幾十個國家成為新的成員,目前組織成員國已經超過160個。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各國都要從本國利益最大化進行考慮,使得各種貿易談判與協商變得異常艱難,國際貿易問題和摩擦不斷,原有的協商和解決機制失去了應有的功效,以協商為主的解決方式漸漸被法律裁決所取代,影響國際貿易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其次,隨著國際貿易格局不斷分化,歐洲與日本的崛起給美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嚴重沖擊美國的貿易大國地位。發展中國家不斷興起,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不斷增強。美國在全球貿易中面臨諸多的挑戰,國際貿易額、貿易地位、經濟利益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維護本國利益,美國已經由過去自由貿易的積極倡導和推動者變成了制定貿易保護措施的多事者,單邊主義行動給當前的多邊貿易規則帶來越來越多的沖擊。同時,發展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原有的多邊貿易框架協議已經不能約束,協商已經不能處理各種復雜多樣的問題,基于多邊貿易規則的訴訟不斷增多,依靠法律裁決又和復雜的國際貿易博弈相互糾結,造成多邊貿易規則越來越碎片化。再次,隨著區域經濟聯系的不斷加強,經濟體之間處于雙方利益考慮,制定了諸多的雙邊與區域貿易規則,這些國家給予對方以特惠國待遇,造成了WTO框架下的最惠國弱化,淪為了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最差國”。這樣的雙邊和區域貿易規則超越多邊貿易協定,給多邊貿易規造成了重大沖擊。最后,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國際貿易形式不斷豐富,貿易額不斷增加,貿易格局不斷分化和演變。尤其是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與之產生了很多的魚知識產權和投資相關的諸多新問題,以WTO為基本框架的多邊貿易規則既包含《貨物貿易多邊協定》,也包含有《服務貿易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與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等等,由于服務貿易發達經濟體更有優勢,且國際服務貿易的情況復雜多樣,發展極不平衡,國際服務多邊貿易規則的運行、制定和修繕非常艱難。總之,國際貿易多極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國際貿易格局不斷發生分化和重組,造成并將繼續推動以WTO為基本框架的多邊莫伊規則弱化,甚至造成不同方式的轉型。

3國際貿易區域化發展加快,美國單邊主義不斷強化

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與之相對應的是國際貿易的區域化。國際貿易格局分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區域化。當前國際貿易已經形成了三個突出的重要區域板塊,以美國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自由貿易體、中日韓及東盟東亞貿易體,三大區域貿易體已經占據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七成以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貿易各國突破多邊貿易規則局限性的需要,更是對現有對邊貿易規則的創新和推動,區域經濟體實施更加緊密的貿易往來,制定適合雙邊或者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邊或者區域貿易規則,又進一步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區域化和集團化。這種趨勢早已出現,多邊貿易協定存在的問題早已突出,1995年成立的WTO也沒有能夠真正解決GATT面臨的問題,加上區域經濟發展的聯系更加緊密,也就使得貿易體不斷需求突破和創新。雖然雙邊貿易和區域貿易不斷涌現,但是世界是一個整體,全球是個統一的市場,每一個國家必須融入世界。不斷涌現的雙邊貿易規則和區域規則是一種創新,但不能完全取代多邊貿易規則,在很長的時間內,多重模式并存將是一種現實,推動多邊貿易談判向著更加高效和優惠的方向發展,并且在以后的發展中都朝著自由貿易的方向發展,趨向統一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美國在世界貿易格局分化演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日本崛起和歐洲復興,美國的貿易強國地位不斷受到挑戰。國際地位和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下降也倒逼美國對外貿易政策不斷變化,美國在朝著單邊主義的方向越走越遠,先后通過《貿易改革法》《綜合貿易法》,并適時再工業化戰略,與之相配合的是環保標準及碳關稅、反補貼與反傾銷,尤其是針對中國的反補貼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其單邊貿易管理制度。美國在強化單邊貿易管理的同時不忘尋求雙邊合作和區域合作,與以色列簽訂首個雙邊貿易協定,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積極倡導重返亞洲戰略,推動成立亞太經合組織。美國執行的策略與其自身實力和利益需求相符合,美國是最大的經濟體,是最大的貿易體,有著單一經濟體中最大貿易市場,他們的農產品、服務貿易、高科技產品乃至軍事產品都有非常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有決定了美國的貿易政策,也注定在整個國際貿易博弈中占據優勢。

4國際貿易格局分化和演變下的中國國際貿易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影響不斷增強,中國對世界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是促進世界貿易發展的重要的推動力量,也需要一個更加自由的國際貿易市場和秩序。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國際貿易在世界貿占比不斷提升,2001年中占比突破4%,2004年超過6%,2010年超過了10%,2013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貿易體。進入新世紀,中國是成了國際貿易的發動機,推動著國際貿易格局的不斷演化。中國對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比重不斷加大,中國對美、對日、對歐盟、對韓國等經濟體的比重不斷上升,且比重不斷增加,世界主要經濟體與中國的國際貿易依存度提升,中國國際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中國香港、美國和歐盟,而中國經濟逆差主要是中國臺灣和韓國。中國與東亞各經濟體的貿易意義重大,中國與其貿易中進口占其出口綜合的73%,中國對美歐的比重則僅為13%,說明中國與區域經濟體的貿易存在非常明顯的不平衡現象。針對當前世界貿易格局分化重組的演變趨勢,中國需要從策略做出相應的安排。首先,維護以WTO為基本框架的多邊貿易秩序。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高速增長,是我國發展政策、道路和社會制度必然結果,也是與加入WTO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中國政府和企業已經適應了國際多邊貿易的規則,最為世界最大的國際貿易經濟體,作為全球化中重要一員,中國積極維護以WTO為基本框架的多邊貿易秩序,積極推動多邊談判。其次,強化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推動建立東亞區域經濟貿易新秩序。無論是“10+3”框架還是“10+6”框架,其宗旨都是推動東亞經濟發展和自由貿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現在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他舉動東亞經濟貿易便利化,為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經濟發展不斷提供新的動力。再次,充分發揮自身貿易實力優勢,積極協調雙邊貿易發展。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過高,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也高,還度。中國本著合作互利雙贏的宗旨,積極協調雙邊貿易,形成中美、中韓、中日以及中國大陸與臺灣的良性互動機制。最后,積極實現與TPP的對接。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階段,貨物貿易不可能再延續昔日的高增長,貿易方式轉型和貿結構升級成為發展的新趨勢,生產資本輸出、服務貿易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的增長點。美國正在主導亞太區域貿易組織(TPP)還沒有邀請中國參與,中國需要積極應對,順勢而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實現我國貿易形式轉型和貿易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董紅,林慧慧.“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格局變化及貿易摩擦防范[J].中國流通經濟,2015(05).

[2]姜文學.TPP在美國重塑國際貿易秩序中的雙重功能[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

篇(5)

自去年爆發歷史上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卷土重來,使世界貿易的下跌更為劇烈。據預計2009年世界貿易總額將下降15%,這是1982年以來首次如此大幅度的下降。而且,隨著危機在實體經濟的繼續蔓延,回歸國內市場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對世界貿易增長的威脅更為嚴重。這使人們不禁想起了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那時,正是由于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各國市場分割,世界貿易總量在此期間下降了三分之二,使當時的世界經濟衰退雪上加霜,發展為更嚴重的經濟蕭條。

今年4月份在倫敦舉行的20國首腦峰會上,大家吸取上世紀世界經濟危機的教訓,公開承諾在應對經濟危機時繼續開放市場,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但據世界銀行的評估,在去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已經出臺的89項限制世界自由貿易的措施中,23項出自剛在倫敦做過承諾20國之中。

一、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的貿易保護主義

(一)提高關稅

1930年美國政府制定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將20000多種產品的進口關稅大幅度提高,使其平均關稅水平從25%上升至50%,以此達到保護國內生產者面對外國競爭者的優勢,減緩危機對國內企業的沖擊。其他國家相繼仿效。到了1931年,法國也把平均關稅提高到38%,德國則提高到了41%。

(二)實行嚴格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世界貿易戰的結果使曾經緊密聯系、已經陷入衰退的各國出口的下跌更加嚴重。因此這些國家更依賴于尋求國內需求。而國家出于當時預算平衡的政策要求實行了嚴格的財政政策,只有很小的操作空間來刺激國內需求。

貨幣政策也如是。因為當時把股票市場的投機作為危機發生的根源進行限制,實行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就使實體經濟領域陷入丫貸款瓶頸。如1931年德國央行顯著提高了貸款利率,使銀行的流動性短缺更加尖銳。

嚴格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再加上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使國內和國外需求都急劇下降。

(三)貨幣貶值

為了防止出口下降,許多國家開始了貨幣貶值競賽,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本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例如,1931年,英國將英鎊對黃金貶值了30%;隨后,美國于1933年,法國于1936年都對本國貨幣進行了貶值,進一步扭曲了貿易競爭。

二、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式

(一)提高關稅

在金融和經濟危機以前的1990-2006年間,歐盟、美國、日本和新興國家按照聯合國貿發組織的要求連續降低了關稅。但自去年金融和經濟危機發生后,一些國家開始謀劃或者已經再次提高了關稅。如:俄羅斯于2008年¨月宣布在9個月內暫時提高鋼鐵產品15-20%、汽車30%、卡車和客車25%的進口關稅。土耳其2008年底將各類鐵制品的進口關稅從5%提高到15%。印度2009年初將一系列鋼鐵產品的進口關稅從過去的5%提高到20%。阿根廷和巴西也試圖提高葡萄酒、皮革乳制品、木材家具和紡織品進入南美市場的關稅。

這些國家提高關稅的措施從“約束力負擔”的法律層面上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新興國家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將按照世貿組織烏拉圭回合談判所規定的水平降低了關稅。比如非農業產品的關稅,巴西于2007年降低了12.5%,印度降低了11.5%。現在這些國家則將提高關稅作為對工業國家保護主義行為的報復性措施。

由于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新興國家一再提高關稅,世界貿易的大部分就再次被束縛了。這不僅不能挽救經濟危機,反而會使繼續降低關稅的國家延緩和推遲戰勝危機的時間。

然而,現在提高關稅與1929-1933年危機時提高關稅有所不同。有關專家認為,當時模式的貿易戰在今天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現在世界貿易的75%或者是在關稅同盟內部如歐盟這樣的自由貿易區,或者是在北美自由貿易區或經合組織內部。前者是完全取消關稅限制,后者則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確定關稅。

2008年10月以來,在已經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提高關稅的占三分之一。因此,盡快結束多哈回合的談判將會降低提高關稅的風險。但在當前的全球經濟衰退期間,這個目標的實現極為困難。

(二)關稅貿易壁壘

由于進一步提高關稅的空間有限,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更多的采取了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形式。

當前非關稅貿易壁壘來自兩個方面。直接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如更嚴格的進口手續:印尼已經決定進口500種商品以上的港口和機場進行進口商品限制,包括電子、玩具、食品、鞋和服裝。而這些限制又是以有利于健康和維護安全的名義進行的。

非關稅貿易壁壘有幾種形式:

1、提出反傾銷調查或訴訟

提出反傾銷調查和訴訟的案例,2008年比2007年明顯提高了31%;與2008年下半年經濟危機發展同步,提出反傾銷調查和訴訟的也比上半年提高了24%。這個方面的提高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提高76%,而在工業國家則下降了53%。印度在2008年下半年提出訴訟的案例總數上升了40%,其次是巴西上升15%。

危機發生以來,實際執行的反傾銷措施的案例提高了55%,主要是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者提高了70%,后者提高了44%。自2009年4月倫敦峰會以后產生的23項貿易限制措施中有19項與利用反傾銷措施有關。

危機以來反傾銷調查案件以及采取反傾銷措施的數量迅速上升,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一方面是根據WTO的反傾銷協定、反傾銷調查以及措施。如果A國企業因得到了國家的出口補貼而在出口市場上以比他在自己國內或其他出口市場上更低的價格出售某商品時,B國可以根據WTO的有關條款請求對A國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另一方面,有的國家也可能在實際沒有發生外國企業傾銷的時候濫用這個條款。以保護本國工業。這就產生了利用反傾銷條款的直接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執行反行銷調查和措施行為的增加說明,在市場需求不振的時候,有些國家會采取如增加企業出口補貼或濫用反傾銷條款的措施。以確保本國企業

在對外國企業的競爭中保持優勢。這些措施的實施和發展嚴重扭曲了世界貿易。

2、補貼競賽

另一個直接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是以國家的名義對本國企業進行補貼。在需求不振的時候,許多國家都會重新采取這個辦法,以提升本國企業的競爭力。對國內企業進行補貼與提高進口關稅相比,是更嚴重的貿易壁壘。

現實中存在著工業國和新興國家竟相增加出口補貼的危險,而在這種競賽中,一些新興國家可能會因其緊張的財政情況而落敗。例如,目前在工業國家,對汽車工業的支持措施已達430億美元,其中有174億美元是美國政府支付給其汽車“三巨頭”中的兩個。其他國家也出于本國經濟的利益準備效仿:加拿大已經對汽車工業給予40億美元的貸款;瑞典給汽車工業的貸款和貸款擔保達3億美元;日本、法國、巴西對本國汽車制造商的貸款數額分別為51億美元、6億美元和17億美元;英國則以“綠色技術”的名義支持汽車工業33億美元。

各個國家支持和幫助的程度可能會有很大不同,有些國家因為財力的原因只有少量或者可能根本沒有能力提供支持幫助。那些能提供幫助的也通常偏好幫助那些想象中“系統重要性”的領域和面對外國競爭的供應商,這一定會產生競爭扭曲。而且這種支持幫助,很可能保護過剩的產能,阻礙或延遲對市場出口進行調整的過程。

在這方面減少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比較好的方式是以刺激私人消費來取代對生產方的直接支持。比如:德國以“環保獎勵”的方式刺激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刺激規模由開始的15億歐元增加到50億歐元。中國、韓國和巴西實行了暫時降低汽車銷售稅的辦法。這些辦法對國內和國外的企業都有利。企業為了對消費顧客提供最好的產品,也會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力。

除對汽車工業補貼外,另一個領域就是農業補貼。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美國2009年的農產品補貼由18億美元上升到99億美元。歐盟2009年1月也再次對黃油、奶酪和脫脂奶粉的出口予以補貼。巴西、阿根廷等國也試圖將其對農業補貼的總額達到5億美元。農業補貼是一個特殊問題,也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重點。

3、“綠色保護主義”

“綠色保護主義”是利用加強全球保護的名義而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新形式。例如:歐盟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規中確定了發展生物燃料的目標――即到2020年將生物燃料占酒精燃料消耗的比重提高10%,這個規定引起了巴西等國對歐盟內部生產偏好的擔心及抱怨。此外,歐盟一再以環境關稅作為對環保水平比較低的國家進口的制裁手段。一些國家為應對危機而制定某些環保措施中也帶有濃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味道,例如:美國的景氣計劃中對發展環保電池和類似元件的貸款總額為20億美元,但規定只適用于美國的生產商。

這種短視的和單方面的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內核的“氣候保護措施”可能會造成長期的嚴重后果。工業國家通過濫用氣候保護政策來保護國內生產的做法,不利于減輕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的壓力,也就有可能使2009年年底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建立全球環境保護的協調努力失敗。

國家補貼對貿易發展的危害最大。補貼競賽將會進一步加劇世界貿易的衰退。

(三)貨幣貶值

2008年年中以來,一些原料出口國的貨幣對美元大大貶值。這種貶值不僅是有針對性的貶值結果,也有投資者規避風險的市場原因。

伴隨一些出口國貨幣貶值的是原料價格的大幅下跌。這樣一來,外匯流人減少,匯率即使在外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也守不住了,于是有了貨幣貶值沖動和壓力。有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則在早期進行干預之后不再準備繼續利用外匯貯備維持匯率穩定,而是使其貨幣在短時間內貶值20-40%,寧可通過保護主義的貨幣貶值來使外匯儲備支持和促進出口。

英鎊自2008年中以來對歐元和美元大幅度貶值;歐元在這段時間也對美元貶值;日元則是對美元和歐元升值。很難說這些變化中有政府在進行貨幣操縱的背景。只是瑞士銀行在2008年3月中旬通過積極主動的外匯交易來避免法郎進一步升值。其背景原因是。由于危機發生后瑞士法郎對歐元的明顯升值,給瑞士經濟發展加重了負擔。瑞士不僅對法郎相對于歐元升值進行干涉,也對美元貶值。而按照瑞士國家銀行的觀點,這種干預有利于匯率穩定和應對危機。

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重要的經濟大國如英國、美國、法國竟相進行的貨幣貶值競賽曾導致了世界貿易的崩潰。今天與過去不同的是沒有固定的匯率制度,不同的經濟體各自確定與美元、歐元的關系。歐元一美元匯率可以自由浮動。這個靈活的匯率體系顯示,央行基本上不干涉外匯市場。匯率是通過市場需求來確定的。只有在央行放棄觀望并干預外匯市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貨幣貶值競賽。

而這樣的干預在全球化的今天很難遇見。世界貿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產業內循環的,出口商首先要進口原材料或服務。因此,本國貨幣的貶值歸根到底也會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進口也會變貴,而運輸成本的提高也會使交易成本增加。因此,出口商不會要求自己的政府貶值貨幣。歐元區的一些重要經濟體也已經聯合起來排除貶值競賽的發生。因此,貨幣貶值競賽的危險性比過去要小的多。

(四)與國家景氣計劃捆綁在一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由于國民經濟的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國家對需求刺激的投入會通過進口的渠道轉移到他國,使他國的企業從支持經濟發展的景氣計劃獲益。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國家試圖從別國的景氣計劃中獲利,而不想通過自己的資金來刺激自己的需求,這就是“免費搭車”或“搭便車”。這樣的想法可能進一步加劇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條款來縮小自己國家景氣措施規模的趨勢。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在一體化的內部市場中如歐盟發生,而且這個問題越來越政治化。因此,對各國的景氣措施進行綜合協調,才能使國際市場的開放不受損害。

在經濟危機的大氣候下,這樣政策的出臺可能會不由自主。比如:根據美國景氣計劃中“購買美國貨”條款,美國要求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只能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法國也把對汽車行業的幫助和義務聯系起來。巴拉圭也提出了“購買巴拉圭貨”的計劃,要求70%的公共采購要優先本國生產的產品。

這些包含在景氣計劃中的條款集中照顧了國內市場的要求,影響和引導企業和消費者的決定,導致了競爭的扭曲和低效率。這種政策造成的國家關系之間的怨恨,其嚴重性超過經濟后果。

為了應對與國家景氣計劃捆綁在一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危險,應該在國際層面上加強各國景氣計劃的協調,提高各國措施的實施效果。在倫敦峰會上,20國首腦已經呼吁加強主要經濟國家

在世界經濟危機期間的合作與協調,防止對各國應對危機措施的消極影響。

景氣刺激措施的產生源于1929-1933年危機的教訓。當時由于國家采取了嚴格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劇了需求低迷。所以今天大多數國家則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防止需求的低迷。但是如果對各國采取的措施不加以協調的話,同樣會限制正常競爭和限制正常貿易。隱含在景氣刺激計劃中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加劇世界貿易下跌。

(五)限制胃際資本流動

據有關資料:新興國家私人資本的凈流人下降到1650億美元,而最高水平時則是9290億美元,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4000億美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凈流出,支付的債務規模遠遠超過了他們新借的債務規模。另外,對國外的直接投資,2008年下降了21%,跨國界的企業并購下降27.7%。

國際資本流動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流動性短缺、融資瓶頸和規避風險外,還有不斷增加的政治動機。如印度政府去年12月作為應對危機的一項措施規定允許外國企業在不同經濟領域的投資比例;今年2月份又再次修訂并限制外國企業在國防、通訊、航空等戰略領域參與的程度。

無論是被投資國還是投資國,都面臨對外直接投資障礙擴大的問題。一些國家新出臺的法律法規提高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使投資者遇到阻礙,大大損害了投資的吸引力。而且,有些國家把銀行救助計劃與義務聯系在一起,優先將信貸給予國內市場,也會產生新的融資瓶頸。

對國際資本流動嚴格限制的政治動機會導致投資者投資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這一不利影響比單純因危機產生的資本流動下降更長遠更嚴重,可能會長期阻礙市場的復蘇。

(六)嚴格的移民政策

對外國移民的嚴格限制政策比比皆是:美國規定有資格接受景氣計劃中國家幫助的人只限于持有H-1B護照的美國居民;英國于2009年3月中宣布提高移民稅;西班牙規定來自菲律賓的工人必須在衛生部門登記并獲得許可;2009年1月,馬來西亞政府禁止工廠、商店和餐館雇傭外國人,并取消了5萬來自孟加拉國工人的簽證。以支持本國就業。

許多專家認為,對移民進行限制可能會增加擺脫危機的難度,并由于回國潮的此起彼伏而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衰退更嚴重。移民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有兩方面意義,一是移民中有很多是訓練有素的工人,這是經濟復蘇和穩定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能在企業危機時緩解危機打擊,在經濟復蘇時保證企業的技術力量。二是移民給家庭的匯款可以支持自己國家的發展。據世界銀行有關資料顯示,移民的匯款在2008年達到了3050億美元,相當于給發展中國家援助的總和。由于經濟危機收縮移民政策。2009年這類匯款將下降5%,悲觀的預測則是下降8.2%,非常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三、結論

篇(6)

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一)生產活動全球化。生產活動的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國際分工正在演變成為世界性的分工:1國際分工的內容發生變化。國際分工從傳統的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分工逐步發展成為以現代工藝、技術為基礎的分工;從產業各部門間的分工發展到各個產業部門內部的分工和以產品專業化為基礎的分工;從沿著產品界限進行的分工發展到沿著生產要素界限進行的分工;從生產領域分工向服務部門分工發展。2國際分工的形成機制在變化。即由市場自發力量決定的分工,向由企業,主要是由跨國公司經營的分工和由地區經貿集團成員內組織的分工發展,出現了協議性分工。3水平型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內容為產品型號的分工,產品零、部件的分工和產品工藝流程的分工。4形成了世界性的生產網絡。5世界性的國際分工使各國成為世界生產的一部分,成為商品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它有利于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二)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形成。1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拉動作用增強。它表現為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如以1990年為100,世界貨物出口值指數從1985年的56,上升到1995年的144,同期世界生產指數從86上升到107;世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同期從85上升到106。1990-1995年間,世界貿易出口量年均增長率為6%;同期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2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世界服務貿易額從1985年的3809億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億美元,在國際大貿易(貨物與服務)中的比重同期從163%上升到188%。3國際貨物貿易交換品種多樣化。在世界貿易中,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貨物從1980-1981年的11種增加到1993-1994年的21種。在發展中國家出口貨物中,80年代中期,制成品所占比重開始超過一半;在出口中占1%以上的貨物種類從1980-1981年的6種增加到1993-1994年的19種。4發達國家同類貨物相互交換增加,主要的經濟貿易大國一般既是某類商品的主要出口國,也是該類商品的主要進口國。5國際貿易趨同化。

它表現為:電子化貿易手段普遍使用,EDI(電子數據交換)已在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其他如電子商務(EC),電子貿易撮合(ETM),電子資金轉賬(ETF)等已在許多國家開始使用;ISO9000系列成為國際貿易商品的共同標準;貿易合同標準化。6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多邊貿易體制正式確立。1995年1月1日誕生的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規范化,世界貿易體制開始形成。作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組織和法律基礎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其法人地位對所有成員方都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因此,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貿易諸多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大框架已經構筑起來。

(三)各國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1金融國際化進程加快。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大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開始了大規模合并、收購活動,以提高效益。如法國里昂信貸銀行買下了大通曼哈頓銀行在比利時和荷蘭的附屬機構。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和國民希敏寺銀行也吞并了一些歐洲其他國家的小銀行,以擴大在歐洲的網絡。為了提高本國銀行的競爭能力,很多國家對于大銀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的態度,1993年以來,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內的大銀行之間至少發生過25次合并。2地區性經貿集團的金融業出 現一體化。歐盟統一大市場建立后,銀行、證券公司和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可在歐盟內經營不受國界限制的保險和投資業務;美國和日本的銀行則可通過收購、兼并等形式加緊滲透歐洲市場,歐洲的金融市場將演變為真正的國際金融市場。3金融市場迅猛擴大。到1995年,外匯交易額已上升為世界貿易額的60倍,全球外匯日交易額已超過12萬億美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國際信息的網絡化,外匯市場的資金交易正以"光的速度"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四)投資活動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資規范框架開始形成。其主要特點如下: 第一,投資成為經濟發展和增長新支點。國際直接投資額年均額與年均國際貿易額的比例在縮小,國際直接投資額年均增長率高于國際貿易年均增長率。1990-1996年年均世界出口貿易額為41,14571億美元;同期,世界各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為2,56535億美元,二者之比為160∶1,差距進一步縮小。1991-1996年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率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 第二,國際對外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國直接投資主體多元化。據統計,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已從1985-1990年年均1,55578億美元增長到1996年的3,46824億美元。

同期,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從1,45005億美元增長到2,94732億美元,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從932%下降到849%;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從10554億美元增長到51469億美元,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從67%提高到148%。同期,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從1,41930億美元增長到3,49227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從1,16744億美元增長到2,08226億美元,在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中的比重從822%下降到596%;發展中國家從24736億美元增長到1,28741億美元,所占比重從174%上升到369%。第叁,對外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并行,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地區成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對象。發達國家中主要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同時也是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國家。

1995年,德國、法國、瑞典、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占當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56%;同年,除日本以外的上述國家占當年世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53%。與此同時,一些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成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對象。1985-1995年,有2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吸收者。第四,國際借貸資金流動量增長很快,證券股權投資迅速發展。1993年流動金額為8185億美元,1994年增加為9534億美元,1995年增加為12,584億美元。與外國直接投資一樣,證券股權投資依然偏向于少數新興市場國家,1995年亞洲就占了流向新興市場的外國證券股權投資凈流量的53%。此外,外國證券股權投資的來源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1992-1994年,流向新興市場的這種投資35%以上來自美國,15%來自日本,11%來自英國。近幾年來,香港特區和新加坡的投資者也向新興國家進行這種投資。

第五,投資自由化成為各國國際直接投資政策的目標,國際直接投資規范安排提上日程。90年代以來,保護和促進投資的雙邊投資條約數量大幅度增加,截至1997年1月1日,全世界已簽署這種條約1330個,涉及162個國家,在5年里條約數增加了2倍。1991-1996年,各國政府共對外國直接投資管理體制進行了約600次調整,其中95%是放松對外資管制的措施。1995年,在64個國家的112項立法變化中,106項屬于趨于自由化或促進外國直接投資的立法。國際社會為達成國際性的投資協議開始行動。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第一次將投資問題納入多邊貿易的體系,并達成《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出現通過協商建立一個綜合性多邊國際直接投資框架的行動,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第九次會議 對未來多邊投資框架進行了探討,并已達成協議。

(五)跨國公司作用進一步加強。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蓬勃發展。第一,跨國公司的數目劇增。據統計,1996年跨國公司已達到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屬企業已達到276,659家。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增加到36,380家,所占比重下降到817%;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第二,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基地的最大跨國公司日益全球化。按外國資產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它們的外國附屬企業中擁有17萬億美元的資產(控制了約1/5的全球外國資產)。第叁,跨國公司開始結成新型的"戰略聯盟"。面對競爭壓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資領域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采取各種辦法參與全球化經濟的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結成聯盟。通過兼并與收購在國外建立自己的生產設施,以保護、鞏固和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1988年到1995年間,全球跨國兼并與收購總額增加了一倍,達到2290億美元。1996年,有45起跨國兼并與收購的規模超過10億美元。與此同時,一些跨國公司以協定(股份和非股份)方式加強聯合。1995年締結了近4600項這樣的協定,而1990年只有1769項。1990年以來,跨國公司之間在核心技術(信息和生物)方面也加強了戰略性研究與開發伙伴關系。第四,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的規模和重要性日益增加。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其國家貿易中的比重提高,出現了無國界經濟。

(六)經貿文化、人才出現世界性。以全球化、高速化、個體化為特征的多媒體網絡正在覆蓋全球;出現了經濟生活和貿易文化的全球性趨同現象;"國際人"開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發展目標形成。為了在經濟競爭中取勝,"國際人"正在成為各個國家、各大公司的首選目標,培養"國際人"、尋找"國際人"已成為世界性的人才戰略潮流。日本公司率先提出"國際人"戰略。他們認為,國際人應具備以下10個基本條件:積極肯干,但是不蠻干;人際關系融洽,不以自我為中心;興趣廣泛,知識豐富;外語出色,樂意結交外國人;行動迅速,快食、快眠、快便;迅速適應并愛上異國他鄉;意志剛強,富有忍耐性;深謀遠慮,但不優柔寡斷;安排、處理好家庭生活關系;身體健康,精神煥發。此外,綠色主義、環保哲學,共同反黑、掃黃、打白(毒)和反腐敗,共同致力于發展與和平,共同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均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二、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傳統的衡量國家之間經濟貿易權益的概念與統計構成了嚴重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與互動加強。 1.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經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進一步加強。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發達國家之間貨物、服務、資金、技術和市場高度融合,而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上述關系也在加強。 2.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相互傳遞障礙在減少,互動性加強。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下,對外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在各國之間的經濟傳遞中的作用在加強。8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對外貿易與投資逐漸變成雙向傳遞渠道,發達國家把經濟發展與衰退通過對外貿易與投資傳遞到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金融波動也將影響到發達國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機震動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并未使發達國家幸免。

(二)經濟全球化迫使人們的概念在創新。1大國際貿易概念出現。在經濟全球化下,一國對外經濟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慮貨物貿易,還要把貨物貿易與直接投資、金融、服務、技術綜合考慮。因為,貨物貿易與投資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兩個支點。2將大國際貿易概念與本國經濟的調整優化、改革開放密切地結合 起來;"貿易立國"、"貿易為本"的傳統信條已讓位于"經濟接軌"和"市場融合"。3變被動接受經濟全球化為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結果,是大勢所趨,紛紛主動改革本國經濟體制,發展開放性經濟,推行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為跨國公司創造投資條件,并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和活動。4變單邊制裁為求得"雙贏"。在經濟全球化下,一國對另一國單方面采取"貿易保護"、"貿易摩擦"、"貿易制裁"等以鄰為壑的措施,已開始由自我保護的工具變成了雙刃劍,在制裁別國的同時也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其上策是通過談判,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促進雙方的經貿發展,取得"雙贏"。

(三)經濟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沖擊,相互協調成為時代主旋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傳統的國家主權內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原本是一國獨有的權利,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擁有的權力。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遵循國際條約、協定、規范和慣例來運作;跨國公司在各國經濟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國家對產業政策的干預作用在減弱。在國家存在的情況下,出現了主權讓與,但它是以對等為原則的。當今世界各國都是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共享是讓與的前提,沒有共享也就不會有讓與。經濟全球化迫使各國把二者結合起來,出現了相互協調,使它逐步成為各國處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基石。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和運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在國際上和各國貿易政策中開始成為主流。

(四)經濟全球化要求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一體化。20年來,面對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特別是產業內部貿易的增長,新貿易理論將產品差異、規模收益遞增和不完全競爭等工業組織理論引進傳統的比較優勢框架,為國際貿易理論分析做出了貢獻。但它仍然假定企業只在某一個區位生產商品和服務,將對外直接投資排除在分析之外。同時,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不同類型跨國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創造的各類貿易流動,但仍是以單個企業為依據的投資分析,未推廣到國家層次。80年代初以來,經濟全球化要求把貿易與投資理論結合在一起分析貿易與投資利益與效益,出現了新的理論分析,其理論模式主要集中于縱向或橫向一體化。在這些理論分析中,產品增值鏈活動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進行,在不同的國家可以進行完全相同的生產加工。

在貿易與投資一體化理論中,企業行為被分為兩大類型: 第一,總部行為。總部行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務,以及信譽、商標等甚至可以無償轉讓給遠方生產區位的服務,這類行為有時被簡化概括為研究與開發。 第二,實際生產行為。實際生產行為又可再分為上游生產(中間產品)和下游生產(終極產品)。所有這些行為都被假定為具有規模收益遞增效應。由于總部服務的運輸成本極低,企業可以將生產行為從總部分離出去,但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企業將某些生產行為集中在某一區位。在貿易分析中典型采用的兩國均衡框架,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之間不存在任何差異。企業在兩個國家進行活動時,可以將總部行為安排在母國進行,但其實際生產或轉移到東道國進行(縱向一體化),或者既安排在國內,又安排在國外進行(橫向一體化)。因此,現在的企業不僅通過價格和質量進行競爭,而且還通過生產的組織進行競爭。這些理論模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單個企業的經營活動決定了國內、國際經營企業的總格局。這一問題屬于理論分析中的國際化生產部分。

一旦國際化生產活動分布格局形成,國際貿易的格局便隨之確定。貿易與投資理論的一體化表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單純的貿易行為來衡量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 (五)經濟全球化對表明國家之間經貿權益的傳統概念和統計方法提出了挑戰。1傳統的對外貿易差額概念未能反映經濟全球化下國家之間實際的貿易利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經貿利益出現了幾種變化。第一,在產業內部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大量增加下,按總貿易和專門貿易劃分的國家之間的進出口掩蓋了國 家之間在產品價值上的實得;第二,母國公司對東道國的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母國公司對東道國的商品直接出口,變相地進入了東道國的國內市場,因此,母國公司在東道國國內的投資和商品、服務的銷售收益應計入母國的經貿收益;第叁,在一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情況下,把該國進出口貿易額作為該國的貿易利得,更加失實。因此,在經濟全球化下,在計算各貿易國的貿易收益時,上述幾個現象不能忽略。

2以原產地規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統計滯后于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應予修正。以原產地規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統計制度來源于美國,并逐漸成為世界貿易各國的貿易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原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對之都有相應的條款和協定。在國際貿易局限于產業間和投資不普遍的情況下,按原產地進行統計基本上可以反映貿易國的貿易利益。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按原產地統計則會出現兩種誤差。第一,未能如實反映跨國公司在全球的大規模的直接投資活動。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進行全球化經營,它們生產的零部件、產品的進出口,按價值鏈、資本所有,理應屬于母國,但卻計入東道國的貿易統計。

第二,原產地規則以貨物貿易為主,未包括服務貿易等,因此,原產地統計在不能真實反映貨物貿易的同時,也不能全面如實地反映國與國之間的大貿易關系。 (六)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第一,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和資本外投。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1997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1996年接受了129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對外投資了510億美元,二者都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它們在獲得世界投資總額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在1996年的資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篇(7)

關鍵詞:新形勢;國際貿易摩擦;應對策略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產生了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貿易摩擦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除了“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威脅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內部自身經濟結構和體制方面也存在不合理,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新形勢下我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一些新特征

1.我國多年來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新形勢下反傾銷、特殊保障措施已是我國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2.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發達國家對輸入產品要求非常嚴格和苛刻,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增大。

3.當前,我國貿易摩擦呈現出案件數量不斷上升,摩擦形式多樣化以及摩擦對象不斷擴大的現狀,貿易摩擦所涉及領域在進一步擴大。

在新形式下,我國已經逐漸意識到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嚴重影響,并積極采取了預警和應對策略,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出口貿易多元化,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

二、中國國際貿易摩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外部國際經濟貿易環境影響因素

(1)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受到“中國”等論調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古老的東方,一條巨龍正在蘇醒,同時,我國經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在國際市場上影響力不斷擴大,并在不斷改寫在我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與比較優勢。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貿易摩擦不可避免,一些西方國家故意散播“中國”,混淆公眾視聽,損壞中國形象,從而增加了中國面對的貿易摩擦。

(2)一部分國家對中國市場經濟持有偏見。我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已經有些年頭,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依舊沒有被一些國家承認,在“反傾銷”案件調查時,經常會對我國采用“替代國”這一歧視性的制度。

(3)受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思想影響嚴重。國際貿易摩擦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各國的自我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在全球經濟貿易時代,一些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會實行貿易保護政策,還會利用世界貿易組織中一些不甚明確的規定大做文章,為自己謀取利益,設置貿易壁壘。

2.我國內部本身的經濟結構和體制方面的影響因素

(1)巨大的貿易順差。隨著國外市場的開辟和經濟的發展,我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保持著貿易順差,此外,我國際貿易過分地集中在少數的國家與地區,長期且巨額的貿易順差態勢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更多貿易摩擦的發生。

(2)商品結構單一,市場過于集中。出口猛增和市場十分集中的產品,通常是產生國際貿易摩擦的重要對象。大規模的商品出口會給進口國帶來很大壓力,影響社會穩定,因此進口國對我國出口商品實施壁壘設置也在所難免。

(3)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國家標準中有近四成超過10年沒有修改過,而國外很多標準則是三到五年修訂以此,我國許多標準較為陳舊,食品檢疫等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商品市場與技術進步的需求。

三、新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摩擦的宏觀戰略和微觀措施

1.實施宏觀戰略,完善預警機制和應對機制,加快貿易體制創新

(1)完善國際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與應對機制。中國需要參照有關國家比較成熟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經濟貿易具體情況,較快建立國際貿易預警機制并不斷升級與完善。我國從政府到行業組織再到外口企業,要認真分析國際市場經濟形勢,再結合自身經濟發展特點制定應對措施,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不斷完善細節,提高我國抵御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

(2)深入研究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積極參與國際公約協調。 在國際貿易摩擦逐漸增多,形式日漸多樣化的背景下,我國專家學者應當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并善于將貿易摩擦案例整合到一起,參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尋找我國的制勝點。同時,我國要積極參與到國際談判中去,使中國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以及貿易壁壘標準制定方面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更好地維護我國權益,提升我國在國際經貿市場上的地位。

(3)加快對外制度的調整和創新。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式下,我國經濟不可能脫離世界經濟而存在,因此必須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對外制度的調整與創新,讓我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經過歷練,不斷成長。我國需要逐步開放國內市場,但不能是采用財政補貼扶持企業發展的形式,我國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4)擴大內需,積極保持國際貿易的總體動態平衡。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會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很大的沖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就要充分發揮巨大國內市場的優勢,積極擴大內需,并將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戰略。這樣的宏觀經濟戰略可以增強我國經濟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減少我國經濟對外部經濟的依賴性,積極保持國際貿易的總體動態平衡,實現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

2.實行微觀戰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出口多元化戰略

(1)加快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出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國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中之所以能夠占據優勢,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我國低廉的社會勞動力優勢,這些出口企業生產的商品科技含量低,核心競爭力不強,附加值較低,很容易將我國推向全球化產業鏈的最低端,也很難維持出口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我國需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減少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產業擴張,整合優勢資源發展優質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大量任用創新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人才,促進企業產品的自主創新,增強品牌意識,推進出口多元化,全面提升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2)適應國際多元化需求,不斷調整出口市場格局。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需求給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我國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打造結構優化和層次合理的多元化產品格局,在不斷鞏固和發展現有出口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我國在潛在市場以及新型市場中的份額,深入分析國際市場多元化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商品,實現出口商品的差異化。我國企業要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繞開國際貿易壁壘,減少經濟損失,保證我國經濟效益。

(3)增強出口企業凝聚力,打造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當前中國國際貿易摩擦形式多樣,涉及的商品類型和領域不斷擴展,國際貿易摩擦已經逐漸由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出口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時要充分考慮為貿易伙伴國創造利益,以減少民間壁壘,國內企業要在擴大出口的前提下,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努力在出口輸出國當地建立各類商品的分銷體系。中國企業可以雇用商品輸出國的人力資源,解決一部分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以此減少當地居民對我國企業的敵對意識和仇視情緒,積極打造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四、結語

在全球貿易形勢下,中國需要積極參與到世界經濟的交流中去,積極運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據理力爭,來保護我國利益。目前,我國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以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在經濟交流中面臨著諸多貿易摩擦,因此我國必須要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使“中國”不攻自破,并積極運用外交手段,消除一些國家對我國的敵對情緒,從而減少貿易摩擦。

參考文獻:

[1]王耀寧,張強.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策略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

[2]高維新.直面貿易摩擦,我國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的構建與完善[J].商業研究.2010(07).

[3]郭智.國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因素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视频| 99国产精品无码|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公车上拨开她湿润的内裤的视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 校园 另类 小说区| 樱桃视频大全免费高清版观看下载 | 厨房掀开馊了裙子挺进电影|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国产精品沙发系列|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野花视频官网| 国产白浆喷水在线视频| 中国精学生妹品射精久久 |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4hu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天天碰免费上传视频|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