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4 18:42: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控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系統性危機是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按揭貸款保險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的擴大,避免貸款人因社會意外事件而失去房產,但由于現有制度設計不盡合理而未能被有力推廣,由此對現有按揭貸款保險制度的改良變得十分重要。政府對按揭貸款信息不對稱性的控制也是研究的焦點。湖南大學法學院黎四奇教授在《對美國救市法案之評價及其對我國之啟示》一文中指出,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雖然沒有通過《問題資產緊急救助計劃》,但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依然使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變得處處掣肘,“大而不能倒”是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矛盾產物。我國在金融危機之后為減輕沖擊投入了四萬億的政府投資,但這一投資事后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低效的,反而使經濟陷入了長期的衰退,原因主要在于難以對外公開。
二、系統性風險的解決思路
筆者認為,要解決按揭貸款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核心是要解決各方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必須以市場化為出發點。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孫天琦教授及中國人民銀行《西部金融》編輯部張曉東主任在《美國次貸危機:法律誘因、立法解危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一文中指出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監管的放松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大背景,而具體則體現為對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忽視,特別是一些大的按揭貸款中介組織,憑借《社區再投資法》合法合理的獲得零首付的按揭貸款。面對我國目前較高的房產價格,加快推動金融法制建設,建立相應的系統性風險防范措施與征信體系、實行新的市場自律監管制度等都繼續得到完善。
美國與中國的按揭貸款市場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危機之前較高的房價泡沫是兩者共同的特色,與之不同的是中國具有較高的儲蓄率,這意味著中國房市將能夠比美國堅持更久的期限,而且中國政府的救市方式一般而言比美國更加直接,在這種情況下危機的作用機制是具有差別的,但最大的差異是我國目前的按揭貸款風控制度中對信息不對稱性立法的缺乏致使危機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危機爆發是否能夠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是值得懷疑的。
三、按揭貸款制度的發展方向
在設備選型環節,存在的風險往往是因為人們沒有將實物與現場情況對應起來判斷選型是否正確。規避措施:首先應檢查產品技術文件或合同,了解擬安裝設備的預期用途和工作環境,對照相應法規標準判斷選型是否正確,與合同和型式試驗所敘述的是否一致。如果用戶在技術文件或合同中未明確的,應要求使用單位出具由施工單位蓋章確認的有關設備預期用途和使用環境的證明文件。除了要求使用單位提供證明文件外,還必須了解起重機實際使用的工況、起重機的結構型式等是否正確,性能參數、工作級別是否滿足使用要求,工作環境是否用于防爆、防塵、防水或吊運熔融金屬等。比如,1臺型號表明為A3等級的起重機,實際使用十分頻繁;型號為普通起重機的行吊,實際使用過程中吊運熔融金屬或者使用在易燃易爆車間內,這些都易造成設備風險,不符合要求。
二、產品技術文件確認環節
1.需確認產品技術文件名稱
(1)產品設計文件。
(2)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其使用維護說明。
(3)型式試驗合格證明。
2.查驗資料時應規避的風險
(1)型式試驗合格證明所列設備名稱、型號規格與產品質量合格證應相符,主要參數能覆蓋擬安裝設備的參數。
(2)判斷制造單位是否超范圍制造,應查驗制造許可證的項目許可范圍。
(3)擬安裝的設備與型式試驗證明不符,應查驗設計文件與型式實驗合格證明。
(4)以上資料需加蓋制造單位紅章。
三、起重機軌道、基礎確認環節
在起重機軌道、基礎確認環節風險主要在于:有些單位私自建造,設計不符合要求,給起重機的運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規避措施:起重機軌道基礎確認的驗收證明應由使用單位提供,由施工單位蓋章確認。除了軌道基礎要有驗收證明文件外,還應結合載荷試驗嚴格把關,如試驗過程中出現起重機運行異常、基礎搖晃等,應停止試驗,要求施工單位立即整改。
四、抗風防滑裝置檢查環節
在抗風防滑裝置的檢查環節,風險主要在于防風裝置的設置不符合要求。規避措施:防風裝置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配置,設計文件沒有明確規定的防風裝置應至少配置夾軌器,鐵鞋等。此外對于風力較大的地區,除了夾軌器、鐵鞋外,還必須配置錨定裝置或防風拉索。在進行動作試驗時,應檢查鉗口夾緊情況,錨定的可靠性以及電氣保護裝置的工作狀況,其頂軌器、防爬器、自鎖式防滑裝置功能是否有效。
五、起重機超載保護裝置驗證環節
在對起重機超載保護裝置的驗證環節,存在的主要風險是部分施工單位未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調試,特別是對臂架型起重機超重力矩限制器,如果調試得過大,有可能造成起重機傾覆,易引起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規避措施: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應核查設計文件、起重量特性曲線表等,要求試驗的載荷要準確,提供的產品必須有型式試驗合格證明。對于安裝調試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
六、集群作業起重機的檢查環節
在對集群作業起重機的檢查環節,存在的主要風險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監控手段(安裝安全監控裝置)控制起重機的作業范圍,很有可能造成起重機交叉作業而發生碰撞。規避措施:應在現場告知使用單位不允許同時作業,保證安全距離。如果在技術手段上無法滿足時,應要求使用單位做出書面承諾,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保證起重機在可控范圍內工作,以免起重機發生相碰事故。
七、起重機進行載荷試驗環節
在對起重機進行載荷試驗環節,存在的風險主要是試驗的方法不科學。為確保設備安全,檢驗安全以及人員安全,可采取以下規避措施。
(1)載荷試驗前應核查施工單位的試驗方案,檢查現場試驗條件。試驗條件應滿足《起重機試驗規范和程序》(GB/T5905-2011)的要求。
(2)試驗的順序應該是:空載試驗-額定載荷試驗-靜載荷試驗-動載荷試驗。如果前一個試驗不合格,不能進行下一項試驗。否則,容易造成起重機試驗事故。
(3)試驗載荷的重量要準確,否則一旦發生主梁下撓超標或斷裂情況時,容易出現質量糾紛。如果對試吊載荷重量不能確定時,應由使用單位和安裝單位簽字確認后方可起吊。
(4)額定載荷試驗中有撓度測量項目的,應在靜載試驗后進行。盡量避免采用有價值的設備代替載荷,一旦摔壞,易發生賠償糾紛。
(5)注意現場安全。現場監檢人員應站在安全區域,防止重物墜落或傾覆傷及人身。應要求使用單位在現場設置警戒區域,保證現場安全。
(6)發現建筑物的設計不能滿足起重機的試驗載荷的承重能力時,應立即中止檢驗。八、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審查環節在對質量體系運行情況進行審查環節,主要風險來自于施工單位不能按照質量體系進行運作,現場作業人員混亂,部分施工單位能力很低,與規則要求嚴重不相符,因而給監檢工作帶來壓力和難度。規避風險措施:按規則要求,對施工單位的組織體系及作業人員進行嚴格審查,特別是現場施工負責人及作業人員資質的審查。對整個施工過程記錄應嚴格把關,如有不符合情況時,應形成書面意見,要求施工單位整改。
供應鏈金融的概念: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且可以為我國的中小企業提供理財等相應的金融服務,其通過融資與企業進行合作,進而實現了銀行、企業以及商品之間的共贏。供應鏈融資在實現資金分配均衡的基礎上,提高了供應鏈的競爭力。供應鏈金融的特點:首先,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供應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有效解決了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其次,突破了傳統金融融資的局限,從而使中小企業突破自身弱點限制,獲得銀行的融資;最后,供應鏈金融的參與方式與傳統融資參與方式相比,更加多樣化。
二、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分析
1.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供應鏈金融融資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和融通倉融資模式。以下對此三種模式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進行了分析。
(1)相似之處
供應鏈金融融資的三種模式都將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理念與特點表現出來,即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這不僅使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充足的資金進行運轉,還有效地提高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此外也使銀行業從中受益。從三種融資模式的整體作用出發,其都使銀行業擴大了服務范圍,進而就使中小企業突破了自身弱點所帶來的融資局限。當前,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下,其對中小企業信用評估的方式由傳統的企業財務數據評估轉變成了供應鏈交易風險評估。這樣的融資方式有效地拓展了銀行業的業務范圍,也豐富了銀行業的信貸文化。
(2)不同之處
在整個供應鏈中,企業運作過程是各生產活動混合而成的,因此,企業既是債權方,同時也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所以,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與保兌倉融資模式中,企業可以以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融通倉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的抵押物分別為存貨、應收款和預付款。企業在使用供應鏈融資這一模式時,要結合自身的所處位置、交易關系和自身的優勢等來選擇適合自身的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以真正實現融資的目的,即解決短期資金周轉不開的問題,進而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
2.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所具備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融資的主要優勢表現在:拓展銀行服務范圍以使中小企業獲得銀行的金融融資服務、提升銀行信息的對稱性。在拓展銀行業務以使中小企業獲得銀行金融融資方面,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金融服務,銀行也就不再將風險評估方式局限于企業本身,進而實現了企業、商品以及銀行三者的共贏。在提升銀行信息對稱性方面,基于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下,銀行收集信息的成本降低。
三、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風險控制對策
1.構建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
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金融融資風險管理制度體系是實現對風險有效控制的基本。基于供應鏈金融融資方式與傳統金融融資方式的不同,需要建立與其相適應的風險管理體系,且要確保此體系具備獨立性,從而在實現該體系有效運轉的基礎上,實現對供應鏈金融融資風險的有效控制。與此同時,基于評估方式的不同,供應鏈金融融資風險管理體系需要引入新風險評估體系。
2.引進專業人才
基于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下,需要引進專業人才的方式來強化對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運用,進而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這樣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傳統金融融資方法與模式,還要具備供應鏈金融融資的經驗與技能,從而才能實現對風險有效的分析與管理。
四、總結
出口企業面臨匯率風險,自然就有避險需求。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市場化程度高,金融衍生品豐富,交易主體多樣,規模很大,流動性強而且金融創新力強。企業有避險需求根本不用擔心工具不夠用。但中國實際是,企業僅可以選擇遠期結售匯和掉期這兩個工具來規避外匯交易風險,出口企業大多用遠期結匯。據央行2006年2月調查顯示企業利用金融工具的狀況,有91%的企業選擇遠期結售匯避險,剩下9%的企業則運用外匯掉期或境外無本金交割NDF,幾乎沒有其他方式。
目前人民幣遠期結匯定價高,以致出口企業寧愿承擔風險也不愿為避險支付高額交易成本。外匯市場市場化程度不高,像有遠期結售匯業務銀行需要授權,導致一定程度壟斷,給客戶的價格當然不那么理想。目前銀行與客戶間遠期外匯合約交易幣種有限,期限短,交易成本高,還有很大局限,屬柜臺衍生品不能反向操作,不如期貨期權等交易所產品靈活。
匯改后避險要求刻不容緩。央行2005年8月就出臺相關配套措施改革匯制、發展外匯市場,政策新突破主要表現在:
1.擴大銀行間匯市交易主體,放寬準入條件。符合條件的非金融機構的出口企業,亦可進入即期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2.允許商業銀行自主對遠期結售匯和掉期定價,意味著企業有一定的談判空間,可以爭取用更低的成本來套保。
3.放開交易期限。企業可以更加靈活地按照自身的風險敞口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或掉期合約,從而避險。
4.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放寬到現在只要有即期結售匯業務和衍生品交易業務的銀行通過備案均可開辦。市場化程度的增強使企業可選擇期限和成本相對適合自身的銀行做套保。
二、避險產品創新構想
1.產品簡述。鑒于中國目前的避險產品市場不成熟,但企業又有強烈的避險需求,建議銀企聯合,共同開發避險工具,既可給銀行增加商機,還可為企業量身訂做套保工具。本文給出一個創新設計:以企業財報為基礎的協議避險產品,希望拋磚引玉。
運用的經濟學原理:供給商實行價格歧視可放大生產者剩余。
遠期結匯和期貨工具都把匯率鎖定成一個值,無論是實力雄厚還是薄弱的企業運用這些工具都收到一樣的效果,用一定的成本控制了一定程度的風險。但實際上匯率交易風險帶給每個企業的損失感受度是不一樣的。同樣5%的波動,對于邊際利潤高的企業,似乎沒有變化,但利潤本來就微薄的企業則面臨虧損邊界。當匯率走勢明顯時,企業難以找到交易對手或要支付高額風險補償,正如目前的遠期結匯成本過高。因為銀行吃進的只是損失的可能,當然要求高額補償。以財報為基礎,銀企共商避險方案,應該可緩解這些矛盾。
產品描述:企業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銀行根據報表具體情況分析其虧損邊界,事先確定虧損補償參考值和盈余返交參考值,補償比例和返交比例。若匯率波動造成匯兌損失對該企業影響重大(匯兌損失占企業稅前年利潤的百分比高),銀行向企業支付大比例的匯率下跌虧損補償;若損失對企業影響較小(匯兌損失占年利潤百分比小),銀行僅需小比例補償。若企業想進一步降低避險成本,可與銀行商討盈余返交參考值。若年終出口利潤超過盈余返交參考值,則據合同返交比例,企業讓銀行分享部分利潤。最后由銀行權衡該筆交易對自身的利弊定價。利潤高的企業,匯兌損失占比小,需銀行償付的匯兌損失比例小,銀行收取風險補償也小;利潤本來就低的企業需償付的比例高,當然避險支付成本也高;若企業愿與銀行分享超額出口利潤,銀行可據這一條款進一步降低產品定價。總的來說實現了差別定價,企業支付的成本降低了,因為銀行只需要根據企業必要救濟部分進行償付,且還有分享企業盈利的機會。
2.優勢及可行性。
(1)照顧在相同匯率變動狀況下不同企業的損失感受程度,讓匯率交易風險在財務狀況好的企業,壞的企業和銀行三者間更加公平地分散。
(2)銀行吃進的風險明顯減小,匯兌損失發生后不需為所有企業的全部損失買單,而是據各企業的具體狀況有差別補償,還可分享企業利潤。這樣消除了銀行避險產品定價高的根源,企業可更廉價地為自己的風險套保。
(3)企業實現“與狼共舞”,雖還有風險敞口,但照顧了企業具體財務狀況,使避險成本下降,與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整體目標一致。這種安排使好企業和壞企業出口年終利潤的反映將更加平穩,減少來自匯市波動的影響。
3.注意事項:
(1)銀行進行差別定價,需要對每個企業的利潤有較為精確的估計,不致于定價過高而流失客戶,也不能定價過低而自己承擔損失或過量風險。確定虧損補償參考值和盈余返交參考值,以及補償比例和返交比例是整個產品設計的重點,也是銀行給產品定價的最終依據。
關鍵詞:投資衍生金融風險風險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屬大型國企中國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總部和注冊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經營十分困難,一度瀕臨破產,后在總裁陳久霖的帶領下,一舉扭虧為盈,從單一的進口航油采購業務逐步擴展到國際石油貿易業務,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資產在國外上市的中資企業。公司經營的成功為其贏來了聲譽,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評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獎,并且是唯一入選的中資公司。
中航油通過國際石油貿易、石油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凈資產已經從1997年16.8萬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5億美元,增幅高達800倍。但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誤判油價走勢,在石油期貨投機上虧損5.5億美元。這一事件被認為是著名的“巴林銀行悲劇”的翻版:十年前,在新加坡期貨市場上,歐洲老牌的巴林銀行因雇員違規投機操作,令公司損失13億美元并導致被一家荷蘭銀行收購。曾經在7年間實現資產增值800倍的海外國企中航油,緣何短短幾個月內就在期貨投機市場上背負5.5億美元的巨債?
2003年底,由于中航油錯誤地判斷了油價走勢,調整了交易策略,賣出了買權并買入了賣權,導致期權盤位到期時面臨虧損。為了避免虧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進行了三次挪盤,即買回期權以關閉原先盤位,同時出售期限更長、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權。每次挪盤均成倍擴大了風險,該風險在油價上升時呈指數級數的擴大,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斷高漲的保證金,最終導致了破產的財務困境。應該說中航油能夠在7年間實現凈資產增幅800倍,到巨虧5.5億美元,都是緣于“創新”及對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誕生本來是為了規避風險的保值作用,但中航油卻是毀于過度的投機。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工具。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貨、遠期合約、互換和期權合約以及類似性質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與固定利率借款承諾等”。而我國一些學者認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價值派生于某些標的物的價格金融工具;其中,標的項目包括債券、商品、利率、匯率和某種指數等。也就是說,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傳統的金融工具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匯率等未來行情走勢,采用支付少量保證金或權利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興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風險存在為前提,并為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其交易有別于一般的金融現貨交易,是以標準合約交易和保證金交易為基本特征的,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機。主要特征有六個:杠桿性,它能以極少的資金(合約保證金)控制較多的投資資金(出貨或平倉時合約持有者應付的資金),來獲取理財的收益;虛擬性,它在合約到期時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依存性,它依賴于傳統的金融工具而存在,傳統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最終會影響衍生金融工具;靈活性,它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設計出不同類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以適應使用者的需求;表外交易,它通常不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定價比較復雜,因對其風險的度量非常困難。
近幾年以來,衍生工具交易風波不斷,1994年1月,德國MGRM集團在美國高息籌資,投資石油期貨損失13億美元,相當于集團一半資產;1994年12月,美國加州橘郡財務長雪鐵龍以政府名義籌資,進行票據投資,最后虧損18億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產;同年12月,美國最富庶的奧蘭冶縣由于從事金融衍生交易失敗而虧損15億美元,不得不宣布破產;1995年2月23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出現“327國債期貨風波”,直接導致了國債期貨市場在我國的暫停。
盡管出現上述情況,但衍生金融工具仍獲得了巨大發展,美國《幸福》雜志在1995年載文聲稱,國際金融市場上當時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種,未清償名義本金額超過20萬億美元。不僅如此,衍生工具的品種也正在創新中,目前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幾乎能根據客戶的任何特殊要求“量身訂造”任何品種的衍生工具并為之創造市場,所以今后衍生工具的品種還將不斷增加。目前我國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制度現狀
我國十分注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風險意識。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我國不斷各項規章制度:國務院1998年8月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于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的《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我國自2004年3月起施行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實施的范圍為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的分行。目前,我國證監會共計批準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等27家企業可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企業投資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策略
以上一系列事件說明,必須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風險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能任其作為表外業務游離于會計報表之外。如果對該項風險極大的投機行為予以適當的披露,有適當的機制予以約束,提醒管理層和所有者的高度關注,就不會發生等事態無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銀行殘局和中航油的艱難重組。對企業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風險控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禁止過度投機,完善內部治理制度,杜絕“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建立嚴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權和核準制度。企業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應由高級管理部門、董事會或相關的專門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財務委員會授權核準,并進行合法、合規性檢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權、執行和記錄必須嚴格分工。如由獨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負責人授權批準,由獨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員負責接收來自交易對方對交易的確認憑證;對交易伙伴的信譽進行評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風險;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盤點核對制度;建立投機項目的投資限額制度,規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最高限額,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內;嚴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適用范圍,除為了規避實際外貿業務中的不確定風險以外,禁止從事以投機為手段的投資行為。
加大對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水平和道德水準。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種類眾多,業務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分析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風險,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避免巴林銀行事件中因業務人員越權違規操作所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另外,必須使用信得過的交易人員,做到核心機密內部人掌握。中航油參與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機密的交易員,均是外籍人,來自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像這種核心機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運作,即使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也是很少出現的。在美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機密的關鍵位置交易員,一般都是美國人。
固有風險受以下制約:一是資料適用。資料適用是由司法會計活動的對象和方式決定的,是理論上研究司法會計具體對策的基本前提,也是開展任何司法會計活動的前提。二是資料的可驗證。完整記錄財務會計業務過程和結果的財務會計資料之間具有特定的技術結構組成,且各種資料都是基于特定的技術規則形成的,因而司法會計主體能夠根據資料記錄的內容來驗證其他資料,但是如果資料存在重大瑕疵則可能導致資料無法驗證。三檢材來源可靠。司法會計鑒定人所用檢材是由送檢人收集并提供給鑒定人的,由于司法會計鑒定人通常不參與檢材的收集活動,這就決定了對檢材來源的可靠性應當由送檢人負責。四是財務真實。司法會計鑒定中所利用的財務憑證所記載的財務事實,送檢部門沒有提出相反證據,且司法會計鑒定人給予專業關注后未發現虛假嫌疑的,便可認為是真實的,財務真實是司法會計鑒定能夠實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確評價司法會計鑒定質量的前提。
二、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司法會計主體操作不當而產生的司法會計風險
操作風險又受以下因素的制約:一是受司法會計鑒定人專業勝任能力的制約,如提請鑒定的問題超出司法會計鑒定的范圍,而司法會計鑒定人在受理時未予發現,這將直接導致司法會計鑒定意見的內容違法或不科學。二是司法會計鑒定缺乏統一的標準。司法會計是一門“綜合學科”,作為一名合格的司法會計,必須具備會計學、審計學、證據學、偵查學及相關法律知識,方能勝任該項工作。
三、干預風險是指由于司法會計機構內部、送檢機構、當事人等的干預而產生的司法會計風險
鑒于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各方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會通過不同方式和方法向鑒定人施壓,以此來增加勝訴的可能性。我國的司法會計鑒定人大多都隸屬于鑒定機構,各方的干預很有可能會使司法會計鑒定人不能客觀、公正出具鑒定意見。因此為司法會計鑒定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是保證公正司法的前提條件。司法會計風險一旦產生,輕者造成司法會計工作結果不能被采信,重者將直接導致產生錯案。控制司法會計風險的主要做法有:
(一)節點控制
一是受理鑒定時的風險控制。
①程序合法,如是否回避等;②鑒定要求不能超出鑒定范圍。對超出鑒定范圍的,堅決不予受理。
二是接收檢材時的風險控制。
對接收的檢材不符合鑒定標準的,要堅決不予接收,確保鑒定質量。司法會計鑒定人在鑒定中發現缺少必要的鑒定材料時,應向司法機關提出補充鑒定材料的要求,由訴訟機關或訴訟部門負責收集。
三是備檢時的風險控制。
司法會計鑒定范圍很廣,涉及的鑒定技術標準也很浩繁,司法會計鑒定人在受理鑒定后應當收集和熟悉鑒定技術標準,主要是收集和熟悉與鑒定事項有關的財經法規、會計準則、財務會計制度、財務會計計算公式等,但不能采用類似標準,否則可能導致鑒定意見不科學。
四是初步檢驗過程中風險控制。
初步檢驗是司法會計鑒定人通過閱讀卷宗,檢測檢材質量,作出初檢結論,并據以制定詳細檢驗論證方案的司法會計鑒定過程。初步檢驗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檢材質量、數量,以此判明檢驗鑒定的難易程度以及所需增加的非常規檢驗項目,為制定詳細檢驗論證方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是詳細檢驗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司法會計鑒定人應根據檢材狀況及初步鑒定意見編制詳細檢驗論證的計劃,即鑒定所采用的主要標準、基本方法、技巧和路線、具體的檢驗分析項目以及各項目的目的和要求等。
六是制作鑒定意見時的風險控制。
①鑒定范圍不能超出司法會計鑒定范圍;②不能由于文字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書寫筆誤等原因,導致文書表達錯誤。
(二)增強司法會計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一是科學評估。接受委托前,司法會計鑒定人必須了解案情和鑒定要求,然后量力而行。經濟案件涉及面廣、案情錯綜復雜、影響深遠,要求鑒定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從業經驗及高超的鑒定技術,鑒定人知彼知己而后量力而行。二是錯案追究制度的建立。司法會計鑒定人要在客觀、公正的前提下出具鑒定意見,一旦發現違規鑒定、違法犯罪的要堅決予以打擊,輕者承擔紀律處分重者承擔刑事責任,使司法會計鑒定人嚴守職業操守,客觀公正的出具鑒定意見。三是加強司法會計鑒定人的業務培訓。
(三)改善司法會計鑒定人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
一是司法會計學目前缺乏統一的鑒定標準,很多司法會計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意見主觀性較大,意見不統一的情況時有發生。鑒定意見作為訴訟證據,鑒定標準應該逐漸統一,呼吁有關部門進快制定一套完整、系統的鑒定準則。司法會計鑒定人只要嚴格按照準則執行,就能減少錯案的可能,給司法會計鑒定人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制度空間。
貨幣和匯率政策組合產生的激勵機制構成
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對利率和匯率政策產生的激勵機制高度敏感。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不管他們是否進行資本管制,貨幣和匯率政策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一些國家對不穩定資本流動的脆弱性。一致性是指在某一時點上利率和匯率政策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政策的長期可支撐性。這樣,實行貨幣和匯率政策一致的國家,比如,一國指導其利率以達到一個內部名義目標,同時允許其匯率調整,避免了嚴重的資本流動逆轉。而不實行一致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國家,例如,采取匯率目標政策,同時指導其利率以達到其內部穩定的目標,這就產生了對短期資本流動的刺激,并且更加面臨資本流動的逆轉。在幾個例子中,一些國家采用資本管制來調和其不一致的政策組合。但是,如果一國不采取更多的基礎性政策來調整其貨幣和匯率政策,則資本管制僅對減少資本流入和流出的總量有部分影響。當這些國家的政策組合出現問題時,他們就面臨著資本流動逆轉的風險。財會
貨幣和匯率政策一致性的兩個要素是相關的:在某一時點上一致或兼容;長期一致。
某一時點上一致或兼容可通過拋補利率平價理論和可完全替代資產的、源自預付資產調整的回報利率在各國間都相同的套利條件來說明:
i=i*+fdfd=[(ef-es)/es]x100
i和i*是同期國內和國外資產的回報率;fd是同期本幣的遠期貼現;ef和es是本幣對外幣的遠期和即期匯率。拋補利率平價表明,當國外利率和遠期匯率已定的情況下,一國只能決定國內利率或是即期匯率中的一個,不能同時決定。當拋補利率平價有效時,利率和匯率相互不是獨立的,不能被當作分離的工具。
隨著資本流動的更加自由,國內市場上的短期利率將更加取決于拋補利率平價條件。試圖同時設定利率和匯率,也就是使利率和匯率相互獨立,則當市場對如此作法創造的刺激進行反應、在國家之間進行投資轉換時,就將導致短期資本流動。通過貨幣和匯率政策來達到不同(或潛在沖突)的宏觀經濟目標的可能性將更受到資本帳戶開放的限制。例如,如果貨幣(或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為目標,就不可能利用匯率來保衛國際競爭力;相反,如果匯率政策以獲得外幣競爭力為目標或以固定匯率為目標,則貨幣政策將在實現內部穩定目標或管理短期資本流動的后果方面,沒有多少自。因此,在更大的資本流動的情況下,一致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組合將只能實現下述二者之一:如果是釘住或嚴格管理的匯率,則為支持匯率采取靈活的利率(或貨幣)政策;或者利率被用來實現國內貨幣目標,使匯率更具靈活性。
政策一致性的第二個方面是給定的匯率和貨幣政策組合長期保持一致,這決定著所選擇的政策組合的可支撐性。當一個在最初時期形成最佳計劃的未來政策決定在晚些時候看來不再是最佳時,這樣的經濟政策被認為是“時間不一致”。例如,在盛行的條件下決定在未來時期維持匯率水平不再是最佳時,釘住或管理匯率就可能變得“時間不一致”。例如,當為維護匯率的團體部門成本非常高時,就該放棄為支持實際部門的匯率目標。認定政策制定者可能在長期中不一致,有著理性預期的私人部門決策者將不再相信的政策并且相應地與政策制定者一樣,不再保持一致性。這就是說,認定了政策制定者食言動機的理性機構,將不會發現釘住匯率是可信的,一旦有釘住匯率與當前經濟和市場條件不相一致的信號時,他們就將攻擊貨幣。在大量資本流動的環境下,這種打擊的潛在規模可能很大,這些機構可以通過各種遠期交易來“短”貨幣,官方通過利率和外匯市場干預來維持釘住匯率的企圖可能無效(如1992年西班牙ERM危機或近期亞洲危機中泰國的經歷)。
在資本流動日益增加的過程中,建立起貨幣和匯率政策可支撐性(時間一致性)的信心需要國家或采取非常強的釘住匯率承諾,或采取靈活的匯率。為獲得可靠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組合,政策制定者或被剝奪任意決定的權力,例如通過法律或專門協議來限制中央銀行貨幣性融資(如在貨幣局)來形成一個嚴格的固定匯率政策的承諾,或在一開始就采取靈活的匯率制度。各國的經驗看來支持這樣一個觀點:隨著更進一步的資本流動,更加極端的匯率機制變得更可行,在已開放的資本帳戶的情況下,IMF成員國有轉向更加極端的匯率制度的傾向。因為沒有幾個國家能夠作出可靠的匯率釘住的政策承諾,所以許多已開放資本帳戶的新興市場國家已接受了更大的匯率靈活性。其中一些國家以改革和注重實效的模式引入了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例如通過進一步放寬貨幣波動區間作為退出更加剛性的釘住匯率的策略,但是普遍發現在資本帳戶進一步自由化的情況下,很有必要轉向更加靈活的匯率安排。
管理在資金跨境流動中的特殊風險
跨境資金流動通常比純粹的國內交易有更多一層的風險。比如信用風險(包括轉移,清算,國家風險),其資本交易類型包括:(1)銀行向居民和非居民的外幣貸款;(2)銀行與居民和非居民(包括離岸客戶)進行衍生外匯交易(調期、期權、遠期等);(3)銀行的其他表外或有外匯資產和負債(擔保、承兌和證券投資)。在管理這類風險中,應適當地認識、分析、監管和限制國內信用風險和跨境風險暴露;限制對單個借款人或相關借款人集團的大量頭寸暴露,限制關聯放貸;限制在特別產業、部門或地區的集中貸款;限制外匯貸款的頭寸暴露。其它風險還包括:貸款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為應對跨境資金流動產生的風險,無論債權國還是債務國都需要選擇性地實行適合的審慎規則。實施這樣的審慎方法與私人機構對風險的管理有關,也與貨幣當局對自身的外匯風險和敞口的管理有關。
在中央銀行的貨幣風險管理方面,亞洲危機的一個關鍵教訓是國家尤其應該關注其自身外匯資產和負債-其外匯儲備頭寸-以減少因潛在的資本流動不穩定帶來的脆弱性,并且與匯率的變化相協調。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審慎方法的教訓同樣適用于中央銀行管理其儲備頭寸。尤其是包括如下重要性:
*精確測量外匯敞口,包括表外行為,如在遠期外匯市場的干預;
*全面監控外匯流動性存量,包括衍生交易,如外匯資產和負債方面的買入和賣出期權;
*通過使資金來源多樣化管理市場對流動性的獲得;
*面臨危機情形的偶然性
計劃,如協商一個事先確定利率成本、可在危機時提取的暫時的存款底線。
這樣的方法越來越與各國和國際上對官方外匯儲備充足率的監測和估量方法相混合。同時也強調了更加綜合的關于外匯儲備存量信息的重要性。
支持金融部門改革
為管理跨境資金流動產生的特殊風險,在實施最佳可行的審慎規則之外,在資本帳戶開放的進程中一個能夠發揮作用的金融市場需要實施一套全面的金融部門改革。
1、建立和保持健康和健全的銀行體系
增加的跨境資金流動將加速對脆弱的銀行體系的重建需求。資金流動主要通過銀行;銀行系統的力量將決定資金流動的效率和資金流動的可支撐性。如果資金流動在銀行體系之外,資金將可能增加對國內銀行系統的競爭壓力,這樣就需要重建銀行系統。考慮到銀行利率和貸款政策將對其他機構的國際借貸和其他可替代資本的借貸決策產生的影響,雖然有選擇性的資本管制對阻止脆弱的或無償付能力的銀行對外借款可能是必要的,在銀行體系脆弱的情況下,這并不必然減低金融體系對資本流動的脆弱性。較寬的銀行存貸差可能導致過度的對外借款,或者較高的利率和盡管脆弱卻有明確保證的銀行將導致為存款到銀行系統的(對外)借款。在國家越來越暴露于國際資本流動的情況下,必須加快通過合并、關閉、清算破產無法生存的銀行、對無法生存銀行資本重組、加強銀行管理等方法來重建脆弱銀行。財會
2、強化會計、審計、信息披露和監管框架
除非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有效監管體系、合適的會計和審計框架以及與國際最佳經驗一致的信息披露標準,否則大量管理各種類型國內和國際交易風險的審慎規則仍無法滿足提高金融機構面對各種金融風險能夠恢復能力的愿望。這是因為,依賴于限制的審慎規則很可能像資本管制一樣導致欺騙傾向,但是在有信息披露的方面,欺騙的程度會較小。適合的會計和信息批露標準以及全面的監管體系,在使監管當局和市場能夠準確估計銀行機構的全面金融狀況和其風險暴露程度(與其跨境行為一致,如離岸業務和表外業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經濟和金融數據的有助于市場對經濟和宏觀經濟表現的健康估計。強大的監管框架、充分的報告和信息系統在確保銀行遵守現存的審慎原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包括加強審慎和規則框架及監管的銀行部門的改革如果滯后于資本帳戶自由化,則高度的資本流動就會增加金融機構對資金跨境流動產生的風險的暴露程度,其脆弱性將導致銀行和貨幣危機(如在泰國、印尼和韓國)。
3、深化金融市場和工具
具有流動性的金融市場(銀行間貨幣市場、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證券市場)是在資本帳戶開放條件下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所必需的,同時也是促進市場參與者對其因國內外資本交易產生風險的保值所必需的。尤其是,流動的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和充足的保值工具將使銀行和非銀行機構對其外匯風險進行測算和保值;具有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將有助于管理流動性和利率風險,便利公司部門獲取金融資源,從而降低銀行機構作為主要金融資源中介的負擔。這種市場的發展將需要價格—利率和匯率—具有靈活性,配置合適的市場基礎設施,包括支付和清算系統、操作密碼和技術基礎設施。
最后,由直接的貨幣控制工具轉向更加以市場為基礎的過程,是金融部門改革的重要內容。缺少足夠的間接貨幣政策工具(如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操作和中央銀行在市場利率下的流動性工具)將限制當局對資本流動的管理能力,這樣使貨幣政策的執行變得更加復雜。財會
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管理的“現代”方法的主要要素總結如下:
*內部一致的貨幣和匯率政策框架,這些政策框架可長期持續,可幫助降低對短期資本流入波動的刺激;
*跨境流動中產生的額外特殊風險的確認和審慎管理;這樣的審慎規則預計會增加金融體系對資本流動中不利沖擊的適應性,在各國發展其規則框架、市場和實施能力時替代資本管制;
*支持金融改革的需要,包括確保一個健康、健全的銀行體系的存在;強化會計、審計、信息披露和監管框架,以精確計量銀行機構的風險暴露程度和確保市場紀律,并遵從最佳可操作的審慎規則;加速發展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以便利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場參與者的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