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孩子認數字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智能
測試寶寶表現優秀
NO.2
社會適應能力
測試寶寶表現不錯
NO.3
運動能力
測試寶寶還得加油
NO.4
后記
后記、聲音、提醒、資訊
您知道“0~6歲兒童發育篩查測試”嗎?
“0~6歲兒童發育篩查測試”不是確定孩子聰明與否,而是通過測試了解孩子會做哪些事情。結合孩子平時的能力和行為,綜合分析孩子的發育水平。這個測試還將結合孩子的落后項目,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和訓練。
測試是按月齡進行的
這項測試是按孩子的月齡進行的,不同月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標準,但專家會從低于孩子實際月齡的標準開始測試,直到有兩項連續的測試題目孩子都沒通過為止。而孩子最后通過的那個標準就代表了孩子這一方面能力發展的水平,由此看出,孩子在這一方面是低于、等于還是高于他的年齡標準。
測試分數是保密的
孩子的測試分數都是保密的,家長也不會知道最后的得分。但在測試過程中,專家會就孩子的每一個表現,給家長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參加測試的林智泉寶寶現在是44個月齡,所以測試是從30個月齡開始的――
NO.1智能
測試內容:
這部分測試主要側重于孩子是否掌握了數字和圖形,是不是能認方位,以及他的注意力、語言表達能力、時間概念、理解力等等。
測試項目:
拼圖形、認圖形、串珠子、畫圓、重復短句、問答等。
泉泉的表現:
認圖形、串木珠、認方位、重復短句……,這些題目都被小智泉毫不費力的完成了的,他在智能方面已經達到了66個月孩子的水平。但是,給林智泉做測試的劉月芳老師還是發現了問題――
表現1:書畫
一張畫著缺胳膊少腿的娃娃的卡片,要求林智泉給娃娃補上缺失的部分。泉泉補上了腿、補上了手、補上了頭發,可是還有鼻子啊、眼睛啊……這些他卻愣是沒想起來。
專家點評:這項測試顯示,林智泉的觀察能力還是有欠缺,不夠仔細,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只要給他一點點啟發,他就完全能領會了。
表現2:問與答(節選)
問:什么是球?
答:圓的。
問:圓的東西很多,到底什么是球呢?
答:圓的就是球。有籃球、乒乓球……
……
問:鳥和蒼蠅相同的地方在那里?
答:它們都有翅膀。
問:那有翅膀會怎么樣呢?
答:能飛。
專家點評:林智泉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還能夠聯想,在這一方面他已經遠遠超出了他這一年齡孩子的標準。但是有時,他句子說得還不夠完整,需要啟發和引導。
模擬處方--語言不只是講故事
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只是指講故事,還包括能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要多說主謂賓完整的句子,如“我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而不要把句子縮略,說“我喜歡”、“我愿意”等省略句。
……
問:2個和3個加在一起等于多少?
答:4個!
問:多少?
答:3個!
專家點評:看來,能說會道的林智泉對于數字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爸爸媽媽再加把勁兒,進一步指導他。
模擬處方--數學不是“掰”出來的
數學不是讓孩子掰掰手指就能掰會的。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不要只是簡單抽象地教孩子2加3等于5,4加5等于9,而要把數字和實物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孩子的感知覺。如教他2加3等于幾的時候,可以拿出2個蘋果,讓他先數一下,再拿出3個蘋果,讓他數一下。最后把這些蘋果放在一起,再讓孩子數一下,讓他在簡單的數數中感受到數字的增減,這樣,才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NO.2社會適應能力
測試內容:
這部分測試主要是側重于考察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等。這部分測試將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因為林智泉已經快4歲了,所以這一關主要還是測試他的自理能力。
測試項目:
穿衣服、脫衣服、扣紐扣、解紐扣、會不會用筷子吃飯、能不能自己大小便等等。
泉泉的表現:
由于林智泉是全托的孩子,穿衣服、解扣紐扣、拉拉鏈等等事兒對他來說雖非小菜一碟,但也不難完成。所以測試時間很短,林智泉完成的也不錯。可是問題還是存在。劉老師詢問了小智泉,發現他還不會用筷子吃飯,大小便時還是需要老師幫點兒小忙。
專家點評:這些測試表明,林智泉在自理能力方面還是可以的,但還是需要“更上一層樓”。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因為大人沒有對他進行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模擬處方--自理能力是練出來的
在家里,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用筷子吃飯、自己系鞋帶、扣扣子等,多多練習之后,孩子自然就會在自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NO.3運動能力
測試內容:
這部分測試主要是考察孩子的協調性、平衡能力等運動能力。
測試項目:
單腿站立、單腿跳、并足跳、腳跟對腳尖走等等。
泉泉的表現:
劉老師先給小智泉示范了一個“金雞獨立”的動作,可是連闖兩關的林智泉這時卻怎么也做不了這個動作,最后,他害羞地對劉老師說:“我不會。”劉老師卻說不信,她伸出雙手攙著林智泉,果然,不出一分鐘,小智泉就有了進步,可以單腿站立了。
劉老師又給小智泉示范了單足跳、雙足跳、腳跟對腳尖走等動作,這幾次我們的小智泉完成得馬馬虎虎。
專家點評:這項測試表明,林智泉的運動協調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雖然他已經44個月了,但在這一方面的水平卻沒有達到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標準。但這并不表示在這一方面他沒有潛力,因為經過簡單的指導和幫助,他馬上就會了。這說明,林智泉雖然在平衡、協調方面有欠缺,但如果加以適當的訓練,他就會趕上其他孩子的。
而且,這也暴露了大人的一些問題。林智泉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在這項測試中卻說“我不會”。這讓我們猜想,在平時,顯然大人總是夸獎他在語言表達好,但也常常說他在運動方面不行。久而久之,這也給他造成了一個印象,就是“我講故事講得好,大家都愛聽我說話講故事,但我在體育方面不行。”所以,他會積極地給大家講故事,卻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說“我不會”。
模擬處方--和孩子一起動起來
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動、一起玩,在他運動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如讓孩子做"金雞獨立",媽媽可以從用手攙扶他完成動作,然后慢慢過渡到逐漸脫手,再到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雖然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但孩子進步一定是飛速的。
不要再在別人面前,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說我們家寶寶這個好,那個也不錯,就是運動不好。而是要給他正面的評價,多給他積極的引導、積極的鼓勵,如“我相信你一定會的”,“你又進步了”,“你真行”等等。
NO.4后記
后記:
劉老師囑咐,過一段時間后,還要帶林智泉再來一次,看看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意培養,他是不是進步了,還存在哪些問題。看來,一切還僅僅是開始呢!
聲音:
為測試正名
許多爸爸媽媽可能認為只有當孩子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時,才需要帶他去做一些測試。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劉老師指出,帶孩子來做這個測試,最主要是可以讓爸爸媽媽了解孩子目前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哪方面發育的比較好,哪方面有欠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提醒:
在測試前,要先填一張基本情況表,請一定要詳細填寫,因為從中可以發現很多對測試有用的信息,以及問題的根源。
請盡量在早上帶孩子去做測試,因為這時孩子的精神比較好,測試也會更順利一點。
測試中,請配合專家。
測試結束后,請妥善保管咨詢卡。
不要忘了一段時間后去復查。
資訊:
名稱:0~6歲兒童綜合能力發展篩選測試
地點: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宛平南路381號8樓811室)
電話:64279392、64283187(需提前預約)
一、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
數學學習障礙是指正常發育的適齡小學生在課堂小學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學習障礙,源于數學知識認識處理過程的異常,由各類不同的數學學習障礙構成。這里要排除由于弱智、視聽障礙、情緒障礙等因素造成的學習障礙,以及由于受經濟、文化水平的影響,未能接受正規教育的原因所產生的學習障礙。
二、數學障礙的主要來源
1.源自學生
據課堂觀察,小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點。
(1)注意力不易集中,磨蹭地學習,學習過程缺乏時間觀念和任務感,學習遷移能力差。
(2)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好奇心;或學習興趣膚淺、范圍狹窄,帶有情緒性影響。
(3)缺乏學習動機;或學習動機多停留在消極層面上,有游移搖擺不定的特點。
(4)學習態度不良,目的不明確,呈現漫無目的的學習傾向。
2.源自學科
課程標準前言指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在內容上舍棄事物本身的一切屬性,只保留事物量的關系和物體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高度抽象概括的結果。可見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如概念的抽象、命題的抽象等,障礙由此而生,不足為奇。
(1)難以建立起所學的知識表象。學生受自身思維特點、理解水平的局限,對高度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對一些不常見的素材也不熟悉,因此難以建立知識表象,缺乏具體形象的支持,思維活動受阻造成學習障礙。
(2)新舊知識難以建立實質性的聯系。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某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在頭腦里沒有可同化新知的原經驗。處理不當,即會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障礙。如教學年、月、日,需要聯系時、分、秒內容,完善時間知識樹。不可否認,教材螺旋上升的單元安排讓相互鏈接的類單元脫節,學生認識了年、月、日,再問與時、分、秒的關系時,卻愕然許久。
種種學習障礙是每個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必須幫助學生突破藩籬,找回學習的信心。
三、數學手勢語的完勝攻略
研究發現,運用手勢語,可簡化教師的教學語言,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識,引領學生到達數學海洋的彼岸。
1.手勢語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輔助作用
有數據顯示,與人進行交流時,起7%傳達作用的是語言,起38%傳達作用的是語氣,肢體語言則占55%的影響,肢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手勢語。因此,要妙用手勢語,運用這55%的能量,輔助數學學習,曲徑通幽。
2.手勢語對突破學習障礙的特別優勢
手勢語作為肢體語言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手勢語,具有可操作性,相對其他學習方式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數學知識對小學生來說晦澀難懂,怎樣讓他們覺得數學課好玩、愛聽?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指導他們巧妙地運用手勢語。
3.手勢語對突破學習障礙的特殊意義
數學手勢語是指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數學形象以構成師生共同約定的數學意義,是固定場內數學學習的師生互相交際數學方法、交流數學思想的一種手語言,是“有聲語言以外的重要輔助教學工具”,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
數學學習障礙勢必妨礙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教師應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障礙的繭,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校整體素質教育目的的實施,師生教學相長。筆者通過對兩個任教班級84名三年級學生的調查統計,認為手勢語對自己突破學習障礙有很大幫助的84人,占100%。喜歡手勢語學習的學生79人,約占94%。可見手勢語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互動,不做課堂看客。
四、手勢語輔助學生數學學習的案例分析
手勢語可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各個領域發揮輔助作用。
1.在認數的學習中運用手勢語來集中注意力
認數單元知識單調,如何讓學生深入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指導學生較多地運用形象、直觀的手勢語,手腦并用,吸引自身的眼球。例如,一年級數學(上)《 認數(二)》主要教學20以內數的認識。在數數的環節,引導學生用右手的拳頭來表示1個10,左手豎不同的手指表示幾個1,學生愛動的雙手沒有時間去做小動作,手、口并用地練習數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協調手、口的一致性上,教學效率極高。
數字教學適時地讓學生動起來,形成表演行為學習法,抓牢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被自己感染,隨同伴疑問,隨動作記憶……完全投入到學習當中,快樂而專注地學習數學。
2.在計算學習時運用手勢語來突破知識難點
小學數學教學一項重要的任務是計算能力的培養。繁瑣、單調又枯燥的傳統計算教學常讓學生望而卻步。幫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尤為重要。例如,三年級數學(下)《 兩位數乘兩位數 》,隨著計算難度的提升,求和、求積次數增加,學生的豎式計算顯得尤為艱難。筆者先嘗試了記數字的方法輔助,但既費時又易錯,學生的注意力被轉移,正確率僅有30%左右。困難時刻用換手語輔助,每次進位,進幾左手輔助豎起幾,算出下一個積,加上左手的數,由于同步的手勢語更直觀,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計算方法,正確率也提高到95%,練習后正確率更高。
3.在解決問題時運用手勢語來理清數量關系
手勢語可以用簡單的動作把有些難懂的知識解釋得明明白白,難以言傳的內容通過形象的手勢語直接表現,常能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在低年級教學中,求“總數”用加法,求“剩余”用減法,求“幾個幾相加”用乘法,把一個數“平均分”用除法。加減法互為逆運算,乘除法也互為逆運算,有些題條件相近、易混,學生就靠猜謎語來列式。加減乘除是數學學習的起步石,跨過這坎兒,四種運算就都扎實了。例如,求總數,啟發學生用兩只手合拍到一起表示;求“剩余”,啟發學生把并在一起的雙拳甩去一個;求“幾個幾”,帶領學生在胸前畫幾個小括號;求“平均分”,教孩子左手手心向上捧在胸前,右手做出從左手拿出東西分給小朋友的動作,學生開心地跟老師做了幾遍,很快就學會了。開心小動作,讓不同運算的意義涇渭分明。
4.在認識圖形時運用手勢語化抽象為具體
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指尖上的語言可以成為他們思維的源泉與起點,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圖形。“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抽象,學生的數學學習更要講究藝術性,讓手勢語運用“畫龍點睛”。
長方體、正方體、球是立體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是平面圖形。學生要能區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時可用動作表演“抱”和“摸”,這樣手動,學生瞬間就能夠區別兩種圖形,“抱”“摸”達到加強師生交流的效果,給教學交流的雙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借助學生的手勢語,將課堂學習目標切實地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