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合理規劃原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現教學方法“可接受”
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出發,我們經常會看到教師們在數學課堂上獨自一人滔滔不絕的場景.這樣的形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進度與效率,但是,未免過多剝奪了學生們的參與權利,無法有效調動起學生們的思維熱度,導致大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夠確切深入.為此,尋找出一些讓學生們“可接受”的靈活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例如,在對不等式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將學生進行分組,請大家合作求解不等式3
為了吸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來,作者在實際教學當中會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學生合作環節,為大家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間.這種教學方法同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相比,對學生們的能力挑戰顯然高出不少,但卻沒有超出學生們的接受能力范圍,值得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廣泛推廣.
二、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教學內容“可接受”
在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時,除了完善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從教學內容處入手,全面促進教學效果提升.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內容設置才能夠恰到好處地達到讓學生“可接受”的標準呢?作者認為,將生活實際引入到理論知識呈現當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例如,在對函數的單調性與最值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及時向課堂中引入了實際生活的元素,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某超市對某種水果的銷售情況進行了一次跟蹤調查,分析后發現,該種水果每天的銷售量y(單位:千克)和銷售價格x(單位:元/千克)之間的數量關系是y=ax-3+10(x-6)2,其中,3
學習高中數學知識,不僅要懂得理論,更要善于應用.只有完成了這兩個角度的協同強化,才能說是將數學知識內化于心了,學生也才是真正掌握了屬于自己的知識.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充實了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看到了高中數學的全貌,有效完善了教學規劃的覆蓋范圍.
三、巧妙設置提問梯度,實現教學梯度“可接受”
當然,想要讓學生們能夠高效且準確地接受數學知識,巧妙的教學梯度設置也是至關重要的.將教學梯度控制在學生“可接受”的程度之內,便可以順暢學生們的知識理解,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例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逐步深入地掌握數列知識,我為大家設計了這樣一系列習題:已知,數列{an}是一個等差數列,它的前n項和是Sn,且a1的值為2,a3的值為6,則(1)數列{an}的通項公式是什么?(2)如果Sk的值是110,那么,k的值是多少?(3)若設數列1Sn 的前n項和是Tn,那么,T2013的值是多少?很明顯,以上三個問題是按照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順序排列的,相互之間形成了易于被學生們所接受的梯度.當大家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時,思維便會很自然地在問題的引領之下逐步走向深入.且學生們每解答出一個問題,其中所經歷的思考路徑,都會成為下一個問題的解答鋪墊.這種梯度設置問題的方式,不僅為學生們的深入思考搭建了階梯,更對大家的知識探究方法形成了啟發.
關鍵詞:加油站規劃布局
城市加油站的合理規劃與布局對于城市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環境的改善、節約能源以及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存在問題
目前在城市加油站管理中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從管理看,有的城市加油站由多部門管理、審批,部門間缺乏溝通銜接。從布局看,由于歷史原因,加油站分布不均衡,過多的集中于建成區內和國省道沿線。從統籌規劃看,缺乏超前規劃指導,加油站建設速度緩慢。從建設看,很多加油站存在著設施落后、建設標準較低、綠化景觀較差、功能配套不齊全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對現狀加油站提升改造。部分加油站單站日銷量低,服務能力不足。
目前,加油站行業的發展處于調整中增長期,市場規范在不斷加強,加油站行業要政策性推廣先進技術、改進設備、加強消防管理等,逐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并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市場運行。另一方面,部分加油站存在著相關審批手續不全,與城市規劃存在矛盾等問題。
二、規劃布局原則
著眼全市,連成整體。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以國家有關規范成品油流通市場的方針、政策為依據,結合城市實際,并與其它專業規劃相互銜接和補充,從全市成品油大市場的角度對市區加油站統籌安排,使其形成分布合理,規模適度的銷售體系。
因地制宜,突出“可操作性、延續性、超前性”。通過對各加油站的定位和布局,使加油站符合規劃要求,管理部門對其操作時有據可查,有法可依。
均衡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健全網絡,調整結構,達到成品油市場相對的合理平衡。近期建設與遠期規劃相結合,既滿足近期建設需要,又滿足遠期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現有加油站設施的作用,注重相互協調,增強整體功能。對現有加油站設施重點進行結構、布局、功能的優化調整;新建加油站主要定點于城鄉建設的新城區、新開通道路及道路拓寬后的地段等。
三、規劃思路
(一)供需平衡,均衡發展
在城市建成區內根據不同功能區域、道路、用地等使用情況,結合車輛燃油需求,力求達到供需平衡。依據現有的加油站布局與服務范圍,以消防安全和防止污染為基礎,重新合理分布,使之與城市其它設施合理配套,并符合國家、地方有關加油站規劃設計規范的要求,要與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交通規劃相協調。
加油站的規劃布局要遵循“面線結合”的原則。建成區規劃加油站按“面”考慮,以服務半徑為控制指標,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每個加油站服務半徑為0.9~1.2公里。非建成區主要沿道路布局,按“線”考慮。主要道路及國、省道每百公里雙向不超過6對,間距控制在10公里左右。原則要求平均道路間距合理布點。
(二)功能完善,配套齊全
城市加油站的建設要與當地城市建設的目標相匹配,要配建公廁、便利店、公共自行車停放點等設施。在規劃新建的加油站中適當預留加氣裝置空間。綜合考慮消防及使用需求,城市建成區內以小型加油站為主。
(三)合理布局,總量控制
加油站的位置要滿足文物保護、環境保護、交通安全、消防規定等要求。對于水源保護區內已有的加油站,布局不合理的要按規劃調整,不滿足水源保護要求的加油站,要進行改造或逐步拆除,對于新建加油站,要采取技術上的措施,確保水源不受污染。
嚴格控制城市建成區內加油站總量,按照加油站建設審批程序從嚴審批;對在文物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內加油站數量不再增加,并適當消減;建成區以外按需求規劃。加油站規劃布局的重點在規劃新城區、新增和改建的道路以及網點不足的區域,使加油站數量得到嚴格控制;對加油站設施中規劃布局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逐步進行調整。
加油站規劃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不應占用或盡量少占用基本農田和耕地。沿高速公路安排的加油站應與服務區結合,如涉及占用耕地,應與服務區規劃統一,實現先補后占、占補平衡。加油站規劃布局需具備一定的彈性,既能滿足近期需求,又能為遠期發展留有余地。
(四)現有加油站的調整
設置在人口稠密地區和重要建筑物旁邊、存在較重安全隱患又難以整改的加油站,依據相關法規予以關閉或遷建。凡未經任何批準擅自建設的加油站,非法占地或違章建設的加油站,依據相關法規予以關閉。已取得《成品油零售經營批準證書》和營業執照、經檢查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整改后仍未達到規定條件的加油站,以及存有嚴重偷稅逃稅、摻雜使假行為和無證經營的加油站,依據相關法規一律予以關閉。
位于調整區域內的加油站,不得改建或擴建,對于位于單位院內的加油站,不得隨意沿城市道路開口。處于規劃確定的調整區域和調整路段內的加油站,原則上優先考慮保留管理先進、服務規范、制度健全、資源有保證的成品油優勢企業所屬加油站。對于重要道路沿線和重點區域的加油站調整方案,規劃針對不同路段和不同區域制定調減方案,不對單個加油站做出具體調減規定。
四、規劃與實施的建議
(一)強化行業監管,確保規劃的實施
依據行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強化行業發展規劃管理。嚴厲打擊違規建設加油站的行為;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加快對部分加油站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對具備條件、符合城市規劃和用地規劃的現狀加油站完善相關手續,按擇優原則篩選,通過調整、遷址等途徑納入新的規劃站點。通過政府相關工作部門的聯動機制,運用政府對市場監管等手段,使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加油站逐步退出市場。
(二)引導加油站合理布局及均衡發展
按照行業發展規劃,加強對新建加油站的論證,確保新建加油站布局合理,加快銷售信息網絡建設。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適時投放加油站建設用地,通過招投標建設方式,使加油站建設管理工作步入規范高效的軌道。形成布局合理、競爭有序、安全高效的加油站服務體系。
(三)部門統一協作,各司其職
目的地對于旅游的選擇具有系統性的影響,其中最具根本性的影響是生態理念,所以,探討生態旅游理念對旅游的可持續性有重要作用,對于生態意義重大,對景色宜人的草原地區而言,發展旅游業不僅能帶動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且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生態旅游理念體現著人們希望對其環境和人實現和諧統一,迫切實現發展循環,是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環境和自然資源、回歸大自然的新途徑。
一、生態旅游的含義
有關生態旅游有較多的界定,在1983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首次提出關于生態旅游的含義,隨后,世界各國在生態旅游的開發和實踐中,不斷將其理解、發展、豐富。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在1993年,將生態旅游進行從新定義。生態旅游的主要特征是:生態旅游一般規模不大,資金的投入不高,生態旅游的開發重點是在不對環境造成任何影響和危害的基礎上能最大限度的對游客合理利用,并采取嚴格的環保措施,生態旅游主要吸引有環境保護意識,有高度責任感的人觀光,在旅游過程中,要配有專業的、高素質的導游。
由此可見,生態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傳統旅游,這種新型的旅游方式是在實現社會、經濟、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合理利潤和維護資源環境。其目的是享受歷史所塑造的文化和自然所賜的風景。通過對開發者和游客進行相應的約束,使之共同保護生態環境,是現有資源能夠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生態旅游理念之旅游的規劃準則
(一)合理利用資源原則
生態旅游規劃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是有一定的資源條件,生態的規劃首要考慮的是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政策資源等各種資源條件,根據分析不同資源條件的特點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不能盲目的照搬硬套的進行。除此之外,不僅需在可持續發展觀和環境壓力的要求下進行規劃,還應該考慮生態環境的開發商和不同的旅游項目等生態問題,將科學的生態規劃理念貫穿于開發和旅游規劃的始終。
(二)生態環境的安全性原則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和自然風貌是生態旅游規劃開發的前提,為確保生態環境的安全,嚴禁任何形式對保護區的核心區域進行旅游開發,對于其緩沖區域,應按功能進行嚴格的分區,分層開發生態觀光區、旅游示范景區、生態休閑度假區和其他對環境作用較小的旅游活動等。此外,要科學的設計旅游規模、確定開發強度,使之嚴格的在生態保護區的容量范圍控制之內。開發過程中,要始終體現著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產品建設等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與傳統文化相協調的理念。
(三)各方積極參與原則
如今生態環境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是依靠著當地的政府部門、社會以及旅游觀光者的密切配合。對于生態環境的規劃,同樣離不開當地居民的協助,當地的居民能夠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形式進行合理的改變,進而有助于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
(四)旅游設施進行生態化原則
對旅游設施進行生態化的規劃生態旅游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其主要內容包括:首先服務設施應與生態環境相配套,其次,科學利用生態能源,比如說直接利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基本能源,提高能量轉化率,同時合理充分的利用水資源,再次,采用生態材料和生態技術,對生態材料的選擇需既能夠滿足與環境相協調,又具有優良的性能,此外,采用學科領域廣、科技含量高的新技術,將環境和資源共同改造重組。最后,開發生態建筑、設計生態景觀,運用與自然環境高度吻合的生態環境材料,建造生態化的建筑,構建優美的生態景觀。
三、草原生態旅游規劃思路
(一)草原生態旅游業的全面性規劃
由于草原生態較為脆弱,旅游資源豐富等特點,應進行全面體統化的規劃。首先,以堅持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完善各大景區的建設和規劃;其次,適當的對旅游景點進行集中開發,并加強開發和管理重點景區,注重高級別、高品位的開發,靠特色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二)草原生態旅游的系統性規劃
對草原進行系統化規劃要體現系統性原則,表現在:首先,當地的各級政府負責人以及旅游機構要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提高旅游業務和管理的技術含量,還要配有素質高的專業性導游。其次,完善交通的建設,建設適量高,品質優的鐵路、高速公路,有助于發展旅游業。再次,規劃旅游景點周邊的城鎮,使其不但帶有現代都市色彩,還留有歷史的文化氣息。最后,服務系統和旅游設施的規劃。對旅游服務區內的餐飲服務、賓館服務導游水平以及交通服務的城鎮文明都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四、結語
礦區總體規劃是在分析礦區資源條件和外部建設條件的前提下,對礦區的建設規模、井(礦)田劃分、煤礦生產能力與建設順序、煤炭加工、地面配套設施,以及礦區環境保護和其他外部關系等進行的全面規劃,是協調國家與地方、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行業、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尋求整體利益最大化,使礦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規劃[1-11]。煤炭資源開發必須編制煤炭工業礦區總體規劃,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級發展改革委批準的礦區總體規劃,是礦區探礦權和采礦權設置的依據,是煤炭工業發展規劃、煤礦建設項目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和辦理項目核準的基本依據,是編制國家和地方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縣域社會經濟規劃、相關城鎮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的依據。礦區總體規劃是生態和環境保護的需要,絕大部分礦區內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比較脆弱,環境容量有限,只有支持大型煤炭企業作為礦區開發的主體,對礦區進行統籌規劃和開發,才能減少對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證對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落到實處。礦區總體規劃可以避免小煤礦的無序開采,避免其對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的投入不足,造成生態、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對于已有生產礦井的修編礦區總體規劃,是保護剩余資源和礦區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對于類似霍州礦區的優質煉焦煤、晉城礦區的無煙煤、開灤礦區的肥煤、潞安礦區的瘦煤、新疆拜城礦區的焦煤及其他礦區的瘦煤、肥煤、焦煤、無煙煤等;礦區內國有重點煤礦起步較早,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經過幾十年的開采,資源所剩無幾,需要盡快建井接續;同時由于小煤礦無序開采對大片的資源造成破壞,必須對礦區內的國有重點礦進行重新規劃,并對礦區內的預測資源進行勘探規劃,以保證礦區的正常接續和可持續發展。
2礦區總體規劃編制需把握的關鍵問題
2.1客觀分析礦區勘探程度礦區總體規劃應交代清楚礦區的勘查歷史、現狀和已提交的地質勘查報告或資料,提供礦區勘查程度圖,在圖中詳細注明礦區內不同區域的勘查程度,并結合必要的文字敘述說明礦區總體地質勘查情況。總體規劃應對礦區勘查程度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評價,應包括礦區勘查程度能否滿足礦區總體規劃要求的分析和結論性意見,以及對礦區進一步勘查的意見與建議。客觀分析礦區勘探程度是合理確定井田劃分方案的前提。
2.2正確計算礦區儲量礦區的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應覆蓋全礦區,并應以經國土資源部門評審過的礦區匯編地質資料為依據。總體規劃應說明資源儲量估算所依據的地質報告的名稱,評價資源儲量估算依據的合理性與可靠性。按煤炭資源儲量的分類說明各類資源儲量的數量及所占總資源量的比例,評價礦區煤炭資源儲量的結構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滿足礦區總體規劃的要求。應以礦區“煤田地質圖”和“主要可采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為基礎,標示煤層露頭、重要斷層和褶曲軸線;對礦區內非含煤的范圍和埋深大于1200m的范圍以不同色塊在勘察程度圖中標識。落實礦區內的森林公園、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鐵、高速公路、水庫、泉域、水源地、超高壓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等的位置和重點保護區范圍,城鎮發展規劃區的范圍等,分列其壓覆的資源儲量。存在奧灰水還應結合奧灰水承壓開采的威脅程度,按照“三下采煤”規程的規定,對礦區內煤層埋深小于1200m范圍的資源儲量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歸類。正確計算資源儲量是確定礦區內規劃礦井的規模和礦區規模的主要依據之一。
2.3礦區范圍的確定研究并合理確定礦區范圍是礦區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礦區總體規劃應對礦區范圍的合理性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論證。礦區范圍的確定應以地質部門提供的地質資料為依據,在分析區域煤田地質資料的基礎上,綜合地質構造、煤層賦存狀況、地面河流水體或其他人為限制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屬于大型煤炭基地規劃范圍內的礦區,在確定礦區范圍時應比煤炭基地規劃做更進一步地的研究,礦區規劃邊界不但要與已經審批的相鄰礦區的邊界相銜接,不留規劃的空白區,同時應結合區域大斷裂構造并兼顧行政轄區的實際,對礦區的規劃范圍進行劃定和論述。不屬于大型煤炭基地規劃范圍內的礦區和相對孤立的含煤盆地,應認真分析地質資料,以煤層尖滅線、煤層露頭、埋深1200m線等為界,說明礦區范圍劃定的合理性。
2.4提出有針對性礦區規劃原則礦區的規劃要緊緊圍繞國家能源戰略規劃和國民經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統籌規劃,適度開發,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堅持統一規劃的原則,礦區內的資源開發活動均應納入總體規劃的統一指導下進行;結合礦區內的生態、環境、文物、城鎮等重點保護區域,優化總體布局和井田劃分(擴界)方案,協調發展。礦區的規劃要有利于引導和培育礦區內的大型煤炭骨干企業,合理配置煤炭資源;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延伸相關產業鏈。依靠煤炭工業的科技進步,把握煤炭工業技術發展方向,以資源合理開發為原則,注重安全,注重提高資源回收率,合理安排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和礦區均衡服務年限為原則。例如位于低山丘陵地帶的礦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礦區,應以煤炭開發與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原則進行規劃,注重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堅持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并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礦區的原則。
2.5井田劃分要進行多方案比較在充分分析煤層埋藏深度、賦存條件、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開采技術條件、煤質、儲量、礦區勘探程度、開發與生產現狀、外部交通運輸條件、礦區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市場條件的前提下,合理劃分井田。根據礦區資源豐富程度、煤層厚度、賦存深度、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地層、煤層和頂底板巖性、國內同類礦區生產經驗及國家產業政策等情況確定礦井規模的大小。井田邊界盡量以斷層構造、主要可采煤層邊界線、國鐵干線、輸油輸氣管道等為邊界,力求減少煤柱損失和三角煤損失,另外井田劃分時還應適當考慮現有探礦權的設置情況,減少糾紛。在綜合考慮礦區公路、礦區鐵路、總用地面積、總投資以及總效益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案經濟技術比較,確定最佳井田劃分方案。
2.6合理確定勘查區規劃方案在詳細分析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對礦區范圍內的預測資源進行勘查規劃可以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合理的勘查規劃是國家對資源進行管理的依據。在進行勘查區劃分時也應進行多方案比較,確定合理的勘查規劃方案。勘查區的規劃應結合大的地質構造和重要地物進行劃分,范圍不宜太小,要保證每個勘查區能夠滿足單獨建井的條件。如果礦區內存在環境敏感目標和重點保護區,在確定環境敏、感目標和重點保護區的禁采范圍后,避讓后再規劃勘查區。
3結語
關鍵詞:生態旅游規劃;理論;方法
生態旅游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生機。但是由于一些地區的生態旅游缺少相關的規劃導致生態旅游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旅游在當前我國的發展中還處于初期的階段,國家應該積極做出相應的規劃,保障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生態旅游的規劃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建設和旅游也得發展,生態旅游規劃的理論與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生態旅游不僅僅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做好生態旅游的規劃對于生態旅游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應該進一步加強生態旅游規劃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一、當前生態旅游規劃概述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對于當前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生態旅游逐漸受到認可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我國的旅游管理部門也逐漸對生態旅游進行詳細地規劃,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導致生態旅游的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生態旅游作為一個新的旅游概念逐漸受到關注,但是我國的生態旅游規劃剛剛起步,缺少一定的經驗,生態旅游的規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生態旅游規劃的原則
生態旅游的規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更好地保障生態旅游的發展,生態旅游的最終目的仍然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不能犧牲環境發展旅游業獲取經濟利益。當前生態旅游的規劃人員應該認識到生態旅游的本質,更好地保障生態旅游建設。在當前的生態旅游規劃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當前生態旅游的最主要的原則,在生態旅游的規劃中需要首先遵循這一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將環境保護與旅游相結合,生態旅游的規劃需要針對這一原則進行合理有效地規劃,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二是適度開發原則。生態旅游的提出是針對當前由于人們不合理的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而提出的旅游發展方式。因此在制定生態旅游規劃的時候需要考慮適度開發的原則,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生態旅游規劃中需要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充分考慮游客數量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盡量將游客數量控制在環境承載范圍內。三是保護生態的原真性原則。生態旅游要求保持生態環境的原真性,對于旅游環境進行保護,避免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出現。對于旅游景點的生態文明或者是原有的文化傳統進行有效地保護,保持資源的原生態。
(二)生態旅游規劃的特點
生態旅游的規劃對于生態旅游的建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生態旅游與當前的旅游業相比主要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協調性。生態旅游將社會經濟和環境相協調,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生態旅游將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與社會的發展需要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雙贏。二是自然性。生態旅游的規劃充分考慮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特征,根據當地的生態自然環境做出旅游規劃,充分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保持當地的原始傳統。三是生態性。生態旅游注重的是生態環境的建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旅游業。保護當地的生態性是當前生態旅游規劃中需要充分考慮的,很多生態旅游的開發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因此更應該好好保護生態旅游的開發區。
二、生態旅游規劃理論與方法
生態旅游的發展對于我國的旅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生態旅游對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生態旅游的規劃需要一定的理論作為支撐,當前生態旅游的理論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系統規劃法
系統規劃法主要是在生態旅游規劃的過程中對當前的市場信息和資源進行收集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斷,制定出相應的旅游發展策略和規劃。當前生態旅游的規劃需要充分考慮旅游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游客數量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生態旅游在發展旅游的同時需要確保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系統分析法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將系統理論引進旅游規劃中,系統分析影響生態旅游發展的綜合因素,進而做出合理的決策和判斷。
(二)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法主要是分為內部和外部綜合分析,內部綜合分析主要是指對旅游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市場需要,供給和制度建設。外部綜合主要是將旅游發展規劃到一個國家或者是地區的旅游發展中進行分析。無論是從微觀或者是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都需要綜合考慮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需要對生態旅游做出綜合性的判斷和規劃。生態旅游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在進行生態旅游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發展,綜合考慮生態旅游的發展對于環境和社會生態發展的影響。綜合考慮各種影響生態旅游發展的因素之后做出合理的規劃,保障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
(三)門檻分析法
門檻分析法主要是指生態系統的極限承載能力,如果經濟的發展超過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將不能恢復原有生態平衡,導致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這一方法最初應用于城市規劃中,近年來應用于生態旅游規劃。生態旅游的發展不能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在生態旅游規劃中充分考慮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格控制旅游的游客數量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一些應用于生態環境發展的方法也應該運用到生態旅游的規劃中,提高生態旅游規劃的水平,盡量減少旅游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生態足跡理論對于分析生態旅游規劃中的約束機制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可以為生態旅游的規劃提供一定的幫助。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方法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測算方法對于生態旅游規劃中如何了解游客承載量或者是生態環境的承載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結語:
近年來旅游業在我國的發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對于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響。當前生態旅游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生態旅游要求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建設,因此在進行生態旅游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生態旅游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在今后的規劃中應該得到落實,確保生態旅游的發展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生態設計;規劃原則;設計內容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城市科學合理規劃設計是進行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能夠有效的將城市特色資源與城市建設合理的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極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城市生態規劃設計就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城市的結構、功能以及協調性,實現城市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保證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體來說就是采取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的對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從跟上本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因此,本文根據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理論,提出相應的設計原則,分析了進行城市生態設計的內容,最后討論了城市生態設計的要點,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原則
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根據城市建設的現狀控制好城市空間發展和延伸的趨勢,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自然生態的原則。為了維持生態平衡,設計規劃過程中要考慮到城市發展對生物和自然
的影響,避免對自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二是經濟生態的原則。在進行城市生態設計規劃過程中,要以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分析各行業之間的能量流動規律以及對外界的依賴型等。三是社會生態的原則。城市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城市繼續向前發展的動力,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滿足人類的需求。四是復合化生態的原則[1]。要對整個城市生態和區域生態系統進行綜合規劃,要采取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成防污型的城市;同時還要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從建設公共、生產、防護、附屬等綠地方面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實現城市綠化點、線、面的有機結合,使自然、城市、人類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還要加強對城市的綜合治理力度,重點解決人口密度、交通擁擠以及臟亂差等難題,大力推廣和應用建筑節能技術;另外,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有效控制水資源、建筑、交通等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質量,要遵循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以及復合化生態的原則,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內容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利用土地換來生態環境必經之路。就目前而言,比較突出問題主要道路、河流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保證形成多種功能的城市生態系統布局結構[2]。
在具體的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對城市的結構和模式進行合理的配置,不斷優化綜合功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取得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獲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要營造各種模式的生態配置類型,要滿足游憩、隔離、美觀、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進行城市生態建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具體包括生態衛生、安全、整合、文明以及文化。
在進行生態衛生建設過程中,要采用生態導向,保證經濟可行,同時做好生活廢物和垃圾的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在進行生態安全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城市居民飲水、飲食、居住、減災和生命等安全;在進行城市生態產業設計過程中,要對生產、消費以及運輸等產業進行合理非控制和調整,實現工廠生產與周圍社會系統的區域耦合,形成靈活多樣的產業結構,促進硬件和軟件的協調開發;在進行生態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不斷優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最大程度的降低熱島和溫室效應以及水資源的消耗,生態景觀設計具體包括地理格局、水文環境、生物種類以及人類活動,通過合理的設計,達到物理、生態以及美學等方面的創新,具有很強的整合性、流通性、多樣性以及可持續性等特點[3]。在進行生態文化設計過程中,要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要保證形成良好的管理體制、道德規范以及價值觀念等,保證城市居民建立一種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
三、城市進行生態規劃設計的要點
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精心編制生態城市設計,從而體現獨具一格的城市環境、形象、文化和風格等。具體包括城市景觀、城市工業以及城市居住區的生態規劃設計等。
(一)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建立以建筑和園林、自然生態景觀為主的自然生態系統,設計人員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環境特性,設計出獨具特色的物質和人文環境,其中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各種地形水文等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生態學和系統性理論對對整個城市的發展做出合理規劃,建立城鄉一體的大面積綠地,從而快速有效的達到人類理想的宜居環境,從根本上維護城市的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在設計過程中,要對非建設用地進行合理的保護,尊重地域的特征,保護生態景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另一方面要族中城市地域的文化和人文背景,具體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遺跡,在設計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好文化的繼承和保護[4]。城市的地域和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格調和風貌,因此,要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態城市。
(二)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對城市居住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保證生態建筑、生活環境以及精神文明有效結合,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態系統,在進行城市居民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地質、水文、氣候以及地理等因素,同時滿足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保證居住區的選位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次,要保證建筑節能低耗,要選擇環保的建筑材料,避免形成光、化學以及放射性的污染;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控制好建筑之間的朝向和間距,有效解決采光、通風的問題,同時還要采用生態技術處理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等;最后,要不斷增加居住區的綠地,進行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提高城市的綠化率,適當增加公共綠地等[5]。
(三)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工業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出現人口和交通擁擠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城市生態設計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生態理論等知識,促進城市的協調發展,促進城市生態建設,有效的改善城市居住環境[6];要根據城市發展的現狀和實際情況,采取高起點和高標準,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中的各項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對于新建的工業園區要建立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采用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生態工業體系,同時為了促進城市的全面協調發展,對產業進行適當的生態轉型,擴大生態產業的開發力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高城市生態規劃設計水平,保證設計質量,設計人員要不斷總結經驗,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從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要處理好眼前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從城市景觀、城市工業以及城市居住區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生態規劃設計,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創造適合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沈麗娜.基于物能代謝的城市生態化建設研究[D]. 西北大學 2013
[2] 楊昭明.析城市生態住區規劃設計[J]. 城市建筑. 2013(22)
[3] 201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年會學術綜述[J]. 江蘇城市規劃. 2013(06)
[4] 李琦,趙斌.現代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20)
關鍵字:城市景觀;人性化設計;生態規劃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planning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y and humanity design, discusses the humanized design and planning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y related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explains the humanized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principles.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humanized design; ecological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引言
城市要想發展一定是可持續發展;新時代的城市建設一定是整體的設計;所有設計和規劃都應遵循“以人為本”,體會人們的最佳需要,城市形象應是“天人合一”的山水、園林、生態城市。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環境及條件揣摩的設計,是對人類活動區域和各區域空間聯系的協調。城市規劃能迅速地解決和協調各種類型建筑間的關系、建筑群體的整體形象,用保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繼承城市的歷史文化,規劃城市的未來。
1生態城市景觀規劃的準則和要求
生態城市景觀規劃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態再循環的規律和過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特點是維持和保護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來強化人與自然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生態城市景觀規劃的重點在于將保護生態的理念當成一種設計方法,在做生態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同時,應該遵守以下幾個方面原則和要求:
①為大面積提升城市綠化覆蓋面積,積級推動垂直綠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綠化。②積極推動并使用先進的生態技術除去生活排泄物和垃圾等等。③合理布局,節能、低耗、無污染。從根源上避免因為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學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在建筑材料的運用上要堅定不移地保護環境。綜合各種因素并考慮到城市地理特征和水、氣、地質等條件、長遠發展的需求,在景觀規劃設計的同時,要力求做到分布合理。④使用生態理念去探討、理解和解決矛盾,遵守大自然生態規則、再循環和自我調節規律。⑤在一切都可能的情形之下,應可能地保持原來的地理環境,把自然融入到城市并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來保持原來自然環境不被破壞的情景,并進行延伸。⑥環境質量的好壞是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進行評價的,而且環境的好壞會直接作用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2人性化的生態城市景觀生態規劃方法
2.1生態城市景觀規劃從根本屬性來看,它是屬于文化藝術的范疇,它結合多種文化藝術于一體。其規劃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各園林要素之間的聯系。缺少文化內涵和美感的生態景觀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生態園林應該也一定是美麗的。為此在保證綠量的同時,其它園林要素同等重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園林綠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格、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該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在傳統文化和傳統園林藝術中,園林植物往往具有豐富的寓意和象征,如“石頭城、鬼臉城景區的建設”,通過合理種植設計,可以在局部地區把園林植物的寓意和規律加以表達,推動植物形與神相結合的表達,服務人民。
2.2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構建是尋求各種綠地長期以來自然演化生態規律的過程。它使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技術,在創造融合大自然的生態休息娛樂空間和穩定綠地面積的基礎之上,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效應。建立健全的生態城市景觀規劃的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是崇尚生態城市的需求,是追崇城市特色的需求,更是以人為本、崇尚城市綠地復合能力的需求。
2.2.1生態綠地系統構建的內容
①目標——根據城市綠地的總體狀況進行規劃,統籌城市現代化建設,創立生態城市等標準,總結城市生態綠地規劃的狀況以及綠地利用的潛力,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可實施的生態綠地情形。②結構——城市生態綠地結構的關鍵是依據城市的自然條件、生態、景觀和城市綠地自身的使用能力需求,城市生態綠地結構要和城市生態結構、景觀結構嚴謹的結合在一起,建全城市生態綠地體系的大體結構。③布局——城市生態綠地布局的關鍵是依據城市的大體狀況規劃,要考慮到綠地性質的可變性和復合功能,強調各種綠地場景的安排和設置之時,對城市各種綠地實行場地布置,搞好綠地的規劃和開放。
2.2.2城市生態綠地系統構建的原則
1、功能原則:必須把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維護自然生態過程作為園林的主要功能來評價。 2、經濟與高效原則:強調用最少的投入來健全自然生態過程,滿足人類身心再生功能;強調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來實現上述功能。3、循環與再生原則:強調利用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構建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如水循環的利用,避免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4、鄉土與生物多樣性原則:強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是以鄉土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后堡壘之一,應節制引用外來樹種,保護和發展鄉土樹種。5、整體和連續性原則:園林綠地不是一個獨立的游賞空間,而是城市與大地綜合體的有機部分,應作為人類生活空間和自然過程的連續體系來設計和管理。總而言之,生態學原則已成為城市生態規劃和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綠地容納率指標系統作為對城市生態綠地的科學評價體系,二者側重點不同,但核心都是控制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以獲取最大效益的生態環境,保護人類擁有高質量、高標準的自然環境,維護人類身心健康。
3、總結
城市生態綠地規劃對城市環境的綜合質量的評定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探究城市生態綠地的生態效果和它的規劃的同時,可以透徹地分析城市生態綠地的生態環境的具體涵義,在規劃城市生態綠地環境時要講原則,嚴格按照人性化城市生態綠地規劃方法進行設計,這樣就會令城市生態綠地規劃更合理、更科學。
參考文獻:
[1]張夢琪.生態城市規劃準則與設計問題[J].中華建設,2011,(O8).
[2]黃光宇.中國生態城市規劃與建設進展[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1,(03).
[3]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
1997,(O6).
[4]楊金鳳.淺談生態城市規劃設計[J].中國建設教育,2007,(021).
[5]朱錫平,陳英.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J].財經政法資訊,
2007,(02).
[6]汪天雄.生態城市的規劃原則探討[J].中國建材資訊,2006,(O5).
[7]孫景江,王汝江.小議生態城市規劃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