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5: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文化的分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文化;先進網絡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2-0261-01
一、正確認識網絡文化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網絡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發展新形態,是指以網絡為物質媒介,以應用軟件為工具,以數字化為基本手段,涵蓋人類生產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內容的體系。信息技術促進網絡文化系統的形成,人類有了新的文化的載體。
2010年7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持續上升增至31.8%。這說明,互聯網作為人們日常工具的價值正在提升,網絡文化正潛移默化地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網絡文化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社會的很多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
網絡文化作為一個產業興起并發展起來。網絡文化產業成中國文化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文化成為文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網絡文化在教育行業迅速發展。我國網絡教育覆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體系已經形成。網絡文化對于宣傳我國國家重大決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聞傳播業在網絡文化的促進下得到了很大發展。
與以往任何文化形態相比,網絡文化最顯著的特征在于,它在人類文明史上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提供了任何國家和民族都無法獨享和壟斷的交流平臺,使人類文化得以交匯集成。網絡文化的發展,無論從形式和內容上都推動了人類文化的創新與革命。
二、優化網絡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優化網絡文化,發展先進網絡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一,網絡文化發展與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相結合。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堅持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網絡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富于網絡文化以中國風格,反映中華民族的特色。加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文化的純潔性,抵御不良文化因素的影響和西方文化的侵害。
第二,網絡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以意識形態為主導。
加強網絡陣地的思想建設,抵制低俗網絡文化的危害,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廣大網民,大力培育和傳播先進文化,依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來引領網絡文化的前進。自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中各種思潮。發展網絡文化,仍然要堅持的指導思想,提升陣地意識;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確立網絡文化發展的目標,堅定網絡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網絡虛擬世界,仍然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網絡文化建設中樹立榮辱觀,形成褒榮貶辱的風尚,使網絡文化做到宣傳積極上進、貶斥消極低俗,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
第三,加強網絡管理,凈化網絡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政府要高度重視網絡文化的監督和管理,完善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嚴懲網絡違法亂紀行為;建設網絡管理制度,如“文明上網管理條約”、“網民管理條例”、“網民文明上網公約”等;與此同時,網站創辦者要在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刑法》等相關法律法條的指引下,制定網站信息傳播準入條件,主動做好網站的管理工作。加強網絡的管理,凈化網絡文化不僅僅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網絡活動踐行者本身的義務。
第四,實現虛擬世界文化傳播與現實世界文化教育結合。
做好現實世界文化教育和傳播,實現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于推進網絡文化前進有重要作用。在現實世界中,要優先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教育和科技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氣氛,推動建立學習型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提高基層文化服務能力。將這種先進文化的傳播模式,帶入到網絡世界中去,開發虛擬世界的廣大資源,拓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關鍵詞:網絡文化;軟實力;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網絡文化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文化形式,是人們依賴于網絡活動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謂網絡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網絡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創新力、傳播力、影響力和感召力。秦皇島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打造濱海名城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同步提升,持續推動秦皇島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一、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在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網絡文化不只是城市文化建設與管理的目標和對象,更重要還在于它對網絡時代城市文化發展模式的提升。因此,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要充分適應網絡文化的內在屬性和規律,進一步發揮網絡文化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和潛力。
網絡文化以互聯網和手機為載體,依托信息傳輸系統來傳播思想文化和風俗民情。網絡文化建設直接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四位一體建設緊密聯系。秦皇島正在由文化城市向文化強市邁進,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意義重大。除抓好旅游立市百項工程外,將緊緊抓住國家推動文化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性機遇,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目前,秦皇島網絡文化的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都日趨完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①網絡文化的權威性和引導力亟待加強。②網絡文化產業綜合實力不強。③網絡文化的主體網民普及率偏低。④網絡文化監管機制有待完善。⑤網絡文化主體的媒介素養教育滯后。⑥網絡文化人才隊伍結構亟待優化。
二、創建和諧安全網絡的主要策略
發展和諧網絡文化,提升軟實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要植根于優秀地域文化,努力在網上形成具有秦皇島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品味高雅的主流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具體策略如下:
1.政府及監管部門應加強互聯網法規建設,對現有網絡法規進一步細化,增強可操作性,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犯罪行為,遏制有害信息、腐朽文化的傳播。通過內容審查監管等制度,凈化網絡文化內容,積極推進和諧網絡建設。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開展文明網絡的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網絡社會道德建設。加強與網民的溝通交流,提高引導網絡輿論的能力和水平。加強主流思想引導,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
3.建設特色鮮明的網絡文化,培養網絡文化產業。大力鼓勵創作網絡文化產品,通過“綠色游戲”使人們在娛樂的同時豐富精神和文化內涵。
4.網絡媒體及網站應秉承文明辦網,傳播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營造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輿論氛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維護網絡和諧。
5.網民既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參與者。因此,要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博客、網頁、論壇等抒發自己的愛國熱忱,質疑社會不公現象,反對低俗化。
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
網絡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可以從網絡傳媒、網絡文化企業、網絡生產資源和人才資源等方面來探討網絡文化管理的措施。應在享受網絡帶來便捷的同時,遏制其負面作用,積極倡導健康和諧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離不開政府、行業、網民和公眾的共同參與。
1.打造品牌網站,形成網上文化信息傳播輻射中心。網絡媒體是網絡文化最主要的載體,它擔負著建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職責。秦皇島市要積極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新聞網站,提升網絡文化的權威性和引導力。
2.大力發展網絡文化產業,建立立體化的網絡文化傳播圈。網絡應用涉及網絡新聞、即時通信、博客、網絡購物等。秦皇島市要發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文化產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傳播安全文化,以滿足網民的不同需求。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縮小與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數字鴻溝不僅制約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影響經濟文化的發展,成為制約網絡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秦皇島市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民的素質,提高互聯網的普及率,縮小與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
4.遵循規律,科學管理,形成安全網絡文化傳播的有序化運行。用科學發展觀認識網絡媒體,按網絡傳播規律管理網絡,疏導結合,掌握好管理的度,以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5.加強教育,提高安全網民的媒介素養。廣大網民是網絡文化建設的主體,要實施媒介素養教育,提高每個網民的媒介素養,加強自律文明上網,形成和諧健康的網絡文明生態。
6.實施人才戰略,加快網絡文化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網絡技術、網絡經營管理等高級人才,他們是網絡文化建設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保障條件。要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技術過硬、懂得網絡文化經營和管理規律的人才隊伍。
四、小結
打造濱海名城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同步提升,就要繼續大力弘揚以“開明、開放、開拓、開發”和“創業、創造、創新、創優”為核心的秦皇島人文精神,進一步深化思想內涵,體現實踐特色,著力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提高網絡文化與城市文化軟實力,也必將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秦皇島文化以及旅游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帥.網絡文化的軟實力探析[J].沈陽大學學報,2012,14(03).
[2]魏友蘇.淺議網絡文化發展問題與管理思路[J].東南大學學報,2008(06).
[3]張曉玲.我國網絡文化產業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J].情報雜志,2007(01).
關鍵詞 高校 網絡文化建設 途徑
中圖分類號:G523 文獻標識碼:A
高校網絡是廣大青年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必爭之地。在高校育人過程中,應該將網絡文化建設與高校建設結合起來,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文化環境,進一步推動高校建設和發展,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面臨新形勢
在網絡文化建設實踐中,高校加大了對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基本建立了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增大網絡產品提供力度,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已取得了積極成果。但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也面臨一些新形勢。國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信息網絡優勢向國內高校不斷加強意識形態的滲透;國內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在網上集中反映,對大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情緒情感等方面產生很大影響;高校方面,現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前瞻性缺乏,對網絡時代的適應性不足。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提升了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研究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路徑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2.1意識有待增強
近年來,校園網絡發展迅速,給高校師生思想教育、知識傳承、意見表達、娛樂生活等方面帶來了積極作用。高校也不斷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但是,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歷程畢竟相對較短,仍存在重視力度不夠、缺乏統一規劃等問題。主要有:一是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和完善給大學生提供了自主創造和選擇的環境,提供了一種與現實不同的生活,使他們的好奇心理得以滿足;在現實環境的知識獲取和網絡平臺資源教育的作用下,學生不斷成長,隨之,又會對網絡文化建設提出新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伴隨求知欲和好奇心會不斷增長和變化。二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歷史的原因,還抱有部分陳舊的思想觀念,積極應對和主動探索的意識不足,不能在第一時間建立系統完善的網絡傳播制度,缺乏對網絡信息內容主動研判的能力,不能達到健康有序網絡平臺的建設目標。這種情況的出現,制約著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和發展,也不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
2.2內容有待豐富
高校的責任和使命決定了其承擔校園網絡文化內容主要供給者的角色。高校也在不斷總結互聯網的發展規律,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加強規劃,優化技術,加強網絡文化傳播陣地建設。互聯網絡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表現形式異常豐富。校園網絡在建設中也需要跟上互聯網絡的節奏,滿足網絡使用者的需求。然而,現實中高校部分網站內容還顯得比較單薄,枯燥乏味,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網絡平臺更新速度慢,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雖然大部分高校都在建設自己特色的網絡文化平臺,但是有的高校還未形成特色的欄目和網站,對網絡優勢的利用不足。實踐中,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思想教育平臺遠不如信息交流平臺、交友聯系平臺等吸引力強,高校BBS、紅色網站的信息量和信息傳播速度還趕不上商業網站和專門的新聞網站,教育主題的網絡平臺和客戶端的使用程度不及普通交流的客戶端的使用頻度高,等等。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平臺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2.3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隨著對網絡文化建設重視程度的加強,高校及校內各個部門都在加大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力度,在總體規劃、組織領導、網絡平臺搭建、隊伍培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在網絡文化建設管理運行機制上,也存在部分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資源整體統籌不足,管理流程不清晰,部門協作不順暢等問題。在網絡文化建設實踐中,學校部門、各院系,甚至各個學生組織都建立自己的主頁或者網絡平臺,數量多,宣傳力度不一,普通同學面臨信息接收混亂的困境,無從選擇,網絡文化的傳播效果不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往往缺乏專業化的工作隊伍和管理人員,網絡文化建設的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各個隊伍、各個板塊的合力尚未形成。
3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途徑
3.1增強意識培育
首先,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一是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以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繁榮和發展、滿足廣大師生需要為目標,不斷推進網絡文化建設。二是要科學規劃,認真實施,高校管理者要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網絡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分階段有序推進,確保網絡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其次,要增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研究意識。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情況,遇到很多新問題,這就需要(下轉第29頁)(上接第27頁)深入研究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把網絡文化建設放到大學文化建設的全局中去考慮。同時,網絡文化建設也有其自身的規律,高校要主動開展對網絡文化建設的研究工作,努力掌握網絡文化的發展規律,尤其是要結合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開展研究,重點把握網絡輿情的傳播發展趨勢和演變規律,不斷創新網絡宣傳方法和策略,強化網絡平臺的主動教育,讓網絡文化引領校園高校文化。
3.2強化內容建設
高校網絡文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建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繁榮網絡文化內容,把握傳播的主動權,占領意識形態的主陣地,高校就要不遺余力地繁榮網絡文化內容,培育網絡名編名師、開辦網絡名站名欄、發表網絡名篇名作,在網絡平臺增強輿論引導能力。要拓展網絡文化功能,把高校網絡文化平臺建設成為融思想性、學術性、服務性、娛樂性、互動性等功能于一體,既要建設綜合性門戶網站、主題性教育網站、專業性學術網站建設和各類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也要建設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園微信公共賬號,還要打造數字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豐富教育資源,擴大網絡文化的育人覆蓋面和社會服務面,加強對廣大師生的吸引力。
3.3完善建設機制
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各個部門對于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都有職責。高校要建立學校統一領導、各部門通力配合、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應該在技術和資源、傳播、監管、操作、保障等層面采取措施,實現資源統籌合理、建設職責清晰、管理權限明確、管理程序科學、部門協作有效的局面。另外,要保證高效網絡文化建設機制運行有效,必須造就一支政治堅定、學養深厚、有重要影響的思想理論建設隊伍。高校要廣泛吸納和培養一批熟悉網絡、有政治覺悟的網絡文化工作人員,包括思政教師、學生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網絡技術專業人員等,并加強對網絡文化工作隊伍的培訓,提高其網絡管理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使他們成為推動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角色,不斷增強育人合力。
4結語
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巨大。面對新形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豐富高校網絡建設的內容,并完善體制機制。根據互聯網絡發展趨勢,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深入,尤其要探索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新路徑,使用網絡文化建設的新技術,建立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評估與反饋機制,實現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基金項目:本課題研究受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文化建設工作專項課題研究”項目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 馮剛.新形勢下推動高校網絡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關鍵詞】校園 網絡文化 平臺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網絡在校園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而且對于高校的師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方面都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這背景下網絡文化的構建和引導價值也會越來越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形成網絡時代下的校園網絡文化。但是這種文化形態還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加強對校園網絡文化的引導和構建就成了高效校園文化構建的重要內容。
1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及網絡文化平臺建設
網絡文化和高校傳統的校園文化的融合就成了校園網絡文化,這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必然的產物。這種文化的活動主體同樣是高校的師生,而校園文化則是這種文化的核心要素,互聯網平臺則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載體。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和傳統的校園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為了更好的引導和創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就必須要構建相應的平臺來促進該文化的建設和引導。該平臺是以創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為理論核心,并以.Net作為該平臺的開發環境,是通過運用動態網站設計以及數據庫技術以及流媒體技術等構建具有多功能的校園網絡文化平臺。
2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支持平臺設計分析
2.1 平臺的總體功能結構設計
該平臺需要結合傳統校園網絡文化的分類進行建設,目前該平臺的主要模塊包括了文化建設、心理輔導以及論壇和網站后臺管理等。具體如圖1所示。
2.2詳細功能設計
依據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的總體架構,其具體的模塊功能設計可以包括以下幾點:系統登錄權限設計、文化建設諸多子系統模塊功能的設計、心理輔導四個子系統模塊的設計,另外還有論壇子系統以及后臺管理四個子系統的設計。
3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支持平臺實現分析
3.1 系統架構
這個平臺架構采用的是B/S架構,也就是瀏覽器和服務器端的架構,總共有三層,其中第一層是瀏覽器,第二層為邏輯處理模塊,通常是由各種應用服務器以及WEB服務器承擔。第三層則是由數據庫承擔。比如各個模塊對應的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統一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完成信息的存儲和。
3.2 后臺數據庫設計
該平臺建設后臺核心就是處理校園網絡文化涉及到各種數據和資源,是該平臺得以運行的核心基礎。瀏覽器端顯示的各種信息都取自于該數據庫空間。這也是該平臺架構中的第三層。也就是后臺數據庫層。該層次能夠將各種前臺子模塊中的數據統一管理,比如用戶信息以及心理輔導信息等,這些不同的子模塊存放在不同的數據庫中,這能夠有助于提升數據庫的安全性,防范用戶隱私信息泄密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數據庫數據流的平衡性,對于該平臺的運行效率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更方便數據庫的維護和管理。
有關用戶信息的數據庫主要存放的信息為用戶注冊時的提交的信息。該平臺的構建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而網絡文明則是該文化的重要構成,為了規避不文明問題的出現,這個平臺需要注冊用戶提供個人電話、身份信息以及所屬班級、所學專業等諸多信息。這些信息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所以對于安全和保密有著較高的要求。
在文化建設數據庫中主要保存的該模塊諸多子系統的數據信息。其中有紅色文化信息、學習文化以及就業文化和額生活文化等諸多數據信息。這些信息一部分是由平臺管理人員通過上傳提供。另一方面則是老師和學生提出相應申請,然后由管理員進行審批,并到評天上。該數據庫之所以獨立是因為這七個子模塊的數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組合在一起相對容易管理。心理輔導數據庫所存放的信息數據則是該模塊諸多子系統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信息往往和用戶的心理咨詢有關,具有一定的隱私性,所以將其單獨存放至一個數據庫。另外文化建設論壇則主要存放的用戶在論壇上的交流和討論的數據內容,由于論壇數據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而且很多結構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可以將其單獨存放至一個數據庫進行管理,這樣有助于降低數據庫的工作壓力。
3.3 開發環境及關鍵技術
本支持平臺能夠運行的平臺為視窗平臺,因此運用了微軟開發的Visual 2010作為該軟件平臺的開發工具,應用服務器則選擇了微軟開發的IIS6.0,由于后臺數據庫的功能要求較高,所以選用了微軟開發的關系數據庫系統SQL server 2005,而中間的邏輯語言及和前臺和后臺數據庫的交互則運用了、C#和Jscript等技術。
本系統的低層環境為Windows操作系統,而前臺的顯示層則使用了.Net Framework框架。另外在這個框架層,又使用了通用語言環境CLR,以及.NET Framework類庫,其中CLR負責程序的執行,并能夠提供內存管理、線程管理以及異常處理、通用類系統以及生命周期的監控等。在CLR之上為.NET Framework類庫,能夠為平臺提供豐富的接口,如、XML、輸入輸出以及調試和多線程等。
參考文獻
[1]李停于游.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2(03).
[2]任祥.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2).
[3]夏祖新.論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J].中國城市經濟,2011(09).
【關鍵詞】網絡文化;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般認為,網絡文化,狹義上說,是指與互聯網相關的人們的交往活動、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我們也早已知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語文教學如何利用網絡的積極因素,同時盡量規避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給正常教育教學帶來的不良沖擊,針對這方面的諸多問題,教育界的同行們尚在困厄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筆者結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針對網絡文化的特點及其在學生中的諸多影響,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求教于方家。
針對網絡問題,其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派:前者樂觀其成,不僅津津樂道于信息技術給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帶來了“突破”,而且早已摩拳擦掌,積極謀劃“網絡游戲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我們不妨稱他們為“融合派”;而另一派則更多來自現實生活,眾所周知,過度上網會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或家長,都知道要牢牢把住網絡關,對孩子上網嚴加防范,甚至徹底杜絕孩子上網隱患,他們是實際生活中的“嚴禁派”。很難弄清楚有多少理論上的“融合派”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站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就立即變成了鐵桿“嚴禁派”,但僅僅這一矛盾出現的本身,就足以說明,對于網絡文化的思想分歧已勢如水火,絕非輕易可以彌合。
其實,網絡絕不僅僅是一個新工具那么簡單。第一,網絡文化的出現有其必然性;第二,網絡文化自身具有選擇性。網絡技術作為一種客觀實在,對于所承載的文化,具有自然的偏愛和選擇。只有認識這兩個特點,深入分析,才能看透網絡文化的真實本質,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疏導。
首先,嚴禁派是靠不住的。我們都知道,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歷史進程的主要動力。因此,當網絡技術已經融入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之后,再想要屏蔽它就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一個新的文明正在我們生活中出現”。從這個意義來講,融合派或許有無所作為之嫌,但是嚴禁派卻必將走向失敗。如果說嚴禁只是為了暫時的效果,那么這效果往往意味著將來需要以巨大代價加倍償還。
嚴禁派的做法固然行不通,但融合派也同樣毫無前途。通過游戲學習,徹底寓教于樂,也許是融合派最誘人的廣告之一,可是與其說它是寓教于樂的理想境界,不如說更像看似富麗堂皇的海市蜃樓。因為技術絕非表面看起來那么死板簡單,容易擺布。對此德國技術哲學權威F?拉普也曾指出:
第一,技術過程和對象當然并不總是事實上中立的,例如可能永遠找不出高度專門化的軍事武器有什么和平用途……第二,技術不僅會產生物力上的副作用,同樣還會產生感情和精神上的影響。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所有媒體技術的本質就是娛樂!網絡文化作為事實上的“第四媒體”,在娛樂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點和教育教學主要依靠形象思維感悟理解的本質完全抵觸。
返回到語文教學的歷史來看,相比這些輕松愉快地娛樂,學習無疑就是一種精神領域的艱苦勞動,一項意識世界里的馬拉松比賽。唐人盧延安嘆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語文教學固然不反對以苦為樂,樂觀地看待學習,但是若以為艱苦勞動或許可以被輕松娛樂所替代,這也實在是有緣木求魚之嫌。而娛樂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能夠將聲光色等令人眼花繚亂地映像直接訴諸感性。語文教學完全是一種思考訓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融合派不僅是沒有前途,甚至還有潛在危害,因為它讓很多教育者正在放松警惕。
因此,看清了網絡文化的娛樂本質,才能阻止它對于語文教學的蠶食。典型例子就是網絡文化快速多變的特點,對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消解。在今天的網絡文化中,就是貼張特寫照片,實在是非常具體,完全沒有發揮想象力的必要。長期暴露在這樣的文化環境里,學生語文素養怎么會提高。所以奧威爾之問正好揭開了整個媒體時代的核心機密――“即便是終日迷失在娛樂信息的海洋里,也得不到任何嚴肅思考所需的有用信息。”
然而,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網絡文化已經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承受無比巨大的阻力。可只要轉換角度,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還是可以找到相應措施。我們認為:教育除了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幫助他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他們自己的生活做好準備。
[關鍵詞] 互聯網;文化產業;網絡文化產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33
[中圖分類號] F062.9;G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16- 0053- 01
1 網絡文化產業與可持續發展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持續多年高速度增長的經濟奇跡,但是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環境、資源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對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1]。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現階段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理性選擇。我國要尋求可持續經濟增長,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文化產業具有發展經濟與繁榮市場的功能[2]。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同發展”,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
網絡文化產業是以網絡為平臺,以網絡文化為內容的文化產業[3]。其核心是內容產業,具有高產值、易推廣、環保好、個性化和全球化等特點,已經成為一個極具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4]。
2 河南互聯網絡發展現狀
我國互聯網的平均普及率是38.3%,其中北京、上海、廣東等12個省市的普及率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山東、湖北等9個省市高于全球水平但低于全國水平;而湖南、河南等10個省區的互聯網普及率既低于全國的水平也低于全球的水平。從網民的數量看,河南省網民人數達到2 582萬,在統計的31個省區中排名第6位。但考慮到地區的人口因素,河南省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7.50%,排名到了26位。相對于上一年的增長率,河南省2011年上網人數增長率只有6.80%,排名31位,遠低于全國的平均增長率12.20%。
由此可見,河南省由于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還不高,互聯網普及率處于全國末位,并且增長速度緩慢。這是目前河南省網絡發展的突出問題。造成的原因首先在于河南省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比例結構。
根據中國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全國擁有的網絡域名774萬個,河南省擁有19.8萬個,占全國域名總數的2.6%,列第10位,而排在首位的廣東省擁有域名140萬個,占有比例達到18.1%。網站數量上,全國有2 295 562個,河南擁有63 128個,占2.8%,排列第10位,全國擁有網站排名第1的北京市擁有網站384 881個,占16.8%。
表1反映了網頁建設的情況。其中動態網頁是指網頁內容事先并不確定,在訪問者提交訪問數據請求時即時生成的、具有個性化內容的網頁,與此相對的靜態網頁是指網站建設者預先設計好的網頁,其內容是事先已確定的。靜態網頁技術上相對簡單,但是根據目前的技術,有利于搜索引擎的收錄。
可見河南省網站建設信息量較大,但是靜態、動態頁面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相對北京和全國其他省市來說,河南省網頁信息資源被傳統搜索引擎收錄的比例較低,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了河南擁有信息資源豐富,而對外影響力并沒有達到相應的力度的原因。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河南網絡文化業界還應轉變觀念,想方設法增強網絡影響力和輻射力。
3 河南網絡文化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對策
從基于網絡應用情況,河南省網絡文化產業發展存在需要解決的幾個方面:網絡普及率低,網絡使用的增長速度處在低位平臺期;網絡文化內容相對豐富,但是影響力不夠,缺少知名品牌和網站;網絡文化資源吸引力不夠,缺少與現代文化結合的、具有時尚感的表現力。因此,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力舉措:
(1)提高居民文化素養,培育文化消費市場。重點在于普及電腦知識提高農村人口的網絡技能,帶動網絡文化產業發展。一方面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把群眾潛在的文化消費需求激發起來。培育居民網絡文化消費習慣,提高網絡文化消費水平。擴大相關消費,是推動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場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健康、有序、活躍的網絡文化市場,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培養農村局域網絡消費習慣,催生一批較為活躍的網絡用戶,將潛在的消費變為現實的消費,促進網絡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培育和扶持網絡文化企業,提高網站數量和質量,擴大河南網絡文化的影響力。①要通過教育、培訓不斷使人力增值,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網絡文化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專業技能要求較高,需要一大批專門人才。河南應當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培養一大批網絡專業技術人才。需要教育、培訓部門有意加強相關專業的建設。②目前河南的網站數量不少,但是上規模、在國內外有名氣的企業少之又少,現有的網絡文化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融資困難、投資不足,缺少發展后勁等問題。
因此希望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從河南具體情況出發,抓緊出臺扶持網絡文化產業的相關配套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實力、有名氣的網站,擴大河南的網絡文化影響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蔡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可持續性源泉[J].宏觀經濟研究,2005(12):34-37.
[2]李懷亮,方英,王錦慧. 文化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J]. 經濟問題,2010(2):26-29.
關鍵詞:網絡文化;繁榮發展;教育策略;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0-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2-7794-03
1 背景概述
現代社會的網絡化進程深刻地塑造著傳統文化的網絡特征,尤其是給青少年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化。網絡文化形態的開放、動態和虛擬性,將傳統的接受式求知擴展為體驗式的網絡學習,促進了主動參與的認知拓展;也吸引學生遠離課堂教學,造成正規學習質量弱化和心理、道德、法律等負向影響。結合信息化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網絡社會生活方式特征[1],該文從“網絡文化教育”的視角,將網絡文化繁榮發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長通過“教育”聯系起來,系統考察和剖析青少年面向“網絡文化教育”的健康成長引導策略。
2 網絡文化觀與網絡文化教育創新
網絡文化的內容建設和發展繁榮,帶給青少年更為豐富的知識獲取途徑,開拓了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認知視野。處于成長時期的廣大在校學生群體,一定程度上存在辨別力和自控力不足導致的網絡行為失范。在青少年中倡導積極的網絡文化教育,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形成凈化網絡環境和良好個人心理,從而培養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以下通過探究正確網絡觀內涵與教育創新機制,為網絡文化教育有序發展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方法指南。
2.1 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觀
網絡文化來源于傳統文化的精神參照,又是依托網絡環境的物理重構。網絡文化觀是價值觀在網絡文化范疇的作用表述,指人們對于網絡文化問題的總體認識和基本觀點[2],包括價值目標、價值評價和價值取向三個層面,體現了特定群體和個體針對網絡文化的態度——也即現有網絡社會規范下的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傾向。青少年由于思想素質、道德修養等差異,網絡文化觀上必然體現出不同特征。正確的網絡文化觀應該是利用網絡文化增強知識理解、拓展思維視野,促進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的社會價值趨同。因此,樹立正確的網絡文化觀應遵從傳統文化價值,注重網絡參與的氛圍和諧、道德規范和法律合規。
健康向上網絡文化觀的基本內涵是網絡生活方式在文化方面的整體認識和外在行為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總體導向。要求個體和群體的信仰、理想、精神、道德、心理,在自然狀態中體現出對社會核心價值的理性遵從——將網絡看成現實社會延伸,遵從其技術工具性、資源平臺性、知識教育性的本質約束。網絡文化觀作為一種在網絡文化視野下所體現出的認知觀,針對青少年則要求“文化先進、主題和諧、科學發展、重點管控”,從而形成正確的網絡文化群體參與和個體介入目標,確立科學的網絡文化價值衡量準則,不斷規范和引導積極創新的網絡文化教育取向。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觀可以幫助青少年對齊學習成長的目標期望,依托網絡文化教育聚焦知識學習的主航道,促進求知欲提升和價值觀養成。
2.2 積極創新網絡文化教育
網絡文化教育的本質在于文化驅動的教育傳播及傳統教育的網絡延伸。首先,教育作為傳播網絡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用于人們的價值觀念、知識結構、行為方式;其次,網絡文化結構制約著教育方法的選擇路徑,從不同層面潛移默化地對教育過程和效果施加影響。當前網絡文化教育的突出問題是除了先進網絡技術引入之外,部分領域還局限在計算機基礎應用層面。需要通過實施符合學科特點的網絡學習模式創新以拓展全方位的網絡文化教育。
網絡文化環境的虛擬性和青少年自身發展差異性,要求網絡文化教育培育青少年正確認識網絡自由與社會責任并挖掘網絡知識獲取的工具優勢,以促進個人成長和群體教育成功。以健康向上網絡文化觀為指導,實現網絡文化教育與傳統方式融合,必須抓住青少年文化學習和能力養成主線,充分整合現代教育的網絡技術、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心理疏導等教育手段,開放寬容地適應網絡文化教育挑戰。
3 網絡文化教育機制及其基本原則
推動網絡文化教育繁榮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鍵,就是要以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為價值取向,協調傳統與網絡文化教育中的能動要素和發揮教育功能整合的積極優勢。
3.1 網絡文化教育作用機制
網絡文化教育是運用教育和文化傳播理念,以網絡環境和社會空間為載體,突出社會核
心價值主導、文化知識傳承、主體強勢參與、雙向互動交互的一種教育方式:教育傳遞、傳播和促進文化演進,文化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得到傳承完善;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存在,教育必然體現文化的要求。網絡文化教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用機制參見圖1所示的描述:
1) 學習成長是網絡文化教育存在和發展的永恒主題:青少年多為在校學生的特定群體,其網絡生活基調體現為“知識獲取為主、其它參與為輔”,正是繁榮網絡文化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依賴于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科學知識引領及校園文化主陣地堅守。
2) 網絡文化教育必須與教育方針和生活方式相適應:網絡的虛擬、開放、自主特征,使網絡學習動機和知識獲取有別于傳統教育。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理性求實態度、內容取精思維、整合創新能力,必須確保網絡資源組織和知識內容協調一致。
3) 始終堅持教育功能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長效作用:網絡教育技術發展和知識管理革新推進了終身學習的社會化可能。從網絡學習本體演進到更高層面的表達參與,需強化思想政治、道德倫理導引,以實踐網絡文化教育和社會價值遵從統一。
4) 充分發揮廣大青少年在網絡學習中的主體優勢: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技能不僅要提供內容健康繁榮的知識資源,更要激發青少年及學校、家庭、社會的網絡文化教育協同,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
5) 實現網絡文化教育的工具性和社會性有機融合:網絡信息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可為青少年提供學習知識源泉和安全網絡生活環境,提升網絡資源內容建設在青少年成長中的主導作用,以促進健康網絡文化素質養成。
3.2 網絡文化教育基本原則
3.2.1 教育主導與文化多樣性結合
網絡文化教育繁榮強調通過計算機網絡文化教改,將網絡環境、信息技術和人文精神有序融入現代教育全過程。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呼喚教育的主導性以堅持正確方向并帶動健康發展。知識獲取為主的網絡文化教育要面向教育主導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現實挑戰,以網絡文化繁榮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3.2.2 信息技術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網絡文化教育強調個體參與,更追求學習者協同。是學習者認知發展的必備條件,也是學習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前提。融合網絡教育時代性和社會文化傳統性,網絡文化教育要堅持科學素養成與人文精神同步發展。體現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強化自由兼容人文精神哺育,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環境,促進青少年求知激勵、學習成長、情感向上與和諧發展。
3.2.3 網絡文化與傳統教育的滲透
網絡文化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延伸,其層次、對象、目的、手段上存在互補滲透。網絡文化教育強調學習者的自我反思和協同規范以達成學習自律,采取適當形式加強傳統的思想政治、倫理道德、健康心理等教育形式的改革,并與網絡學習、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有機融合,更能體現出網絡文化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綜合促進作用。
4 網絡文化教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成長的核心在于健康地參與網絡社會化進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扎根于學校教育和校園文化的現實土壤。積極向上網絡文化觀和教育原則,提供了推進網絡文化教育繁榮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路徑[3]。青少年面對網絡生活時的正確認識和理智行為,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結果[4],網絡文化教育體現出其“提升認知,控制行為,導引方向”價值。
4.1 綠色文明與陽光和諧網絡構建
以控制網絡準入和內容繁榮占領網絡文化教育陣地,提供保護青少年成長的時代防火墻。綠色網絡是實現網絡行為控制的手段,對于構建和諧網絡空間及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具有重要基礎作用,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國家指導、學校教育和社會參與。
保持虛擬網絡世界的健康秩序必須繁榮現有教育網絡和校園網建設——強化“陽光工程”、“綠色通道”,營造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和弘揚社會主旋律的網絡氛圍。通過網絡監管技術落實網絡實名制,有效屏蔽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和規范內容提供,形成覆蓋全部教育系統的一體化數字校園,滿足不同層次的網絡文化教育需求。
4.2 健康網絡文化教育正向導引
青少年參與網絡生活時所需要的創新學習意識、正常心理認知、知識整合思維、文明價值觀念、開放協作精神,依賴于網絡學習聚焦以處于教育導引的受控軌道:
1)信息技術入門導引:圍繞計算機基礎等信息技術認知課程改革,高起點建立對網絡學習的工具職能的積極認識,重點提升青少年的網絡信息鑒別和網絡規范遵從意識。
2)網絡知識平臺守護:通過構建網絡學習社區資源平臺開展協同學習,兼顧青個體需求,實現對網絡生活整合的知識共享,促使不同需求學生以知識學習同步健康成長。
3)正向心理意識疏導:學習生活與網絡應用結合起來,以促進網絡使用者的心理認同。及時疏導學生的課業情緒和網絡依賴,幫助增強自我控制以培養健康向上心理思維。
4)開放合作德育培養:利用網絡優勢搭建網上德育教育平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用健康文化占領教育陣地,增強政治鑒別力,規避錯誤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負向影響。
4.3 網絡文化的青少年素質養成
網絡素養是指綜合運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時所表現出的信息意識觀念的一致性和道德法規的遵從性。網絡文化教育背景下的素質養成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選擇: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行動指南,通過網絡文化教育繁榮傳統主流文化精神,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運用網絡,實現網絡行為自我調節和辨識能力提升。2)強化網絡學習和信息共享的工具屬性,重點向青少年傳遞信息理解的綜合運用技能。通過網絡文化教育創新促使青少年有效參加網絡生活和改善教育質量效果。3)面向學生、家庭和社會普及網絡文化教育,鍛煉青少年正確操作網絡信息、介入網絡交流、維護網絡純凈的運用能力,促進正確認識網絡本質和理性地參與。
5 主要結論
針對網絡社會青少年健康成長挑戰,該文聚焦網絡文化教育總體要求,提出了以正確網絡文化觀指導的教育作用機制、基本原則,歸納網絡學習和素質養成的教育策略,強化網絡文化教育的內容整合導引,對網絡文化教育繁榮和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推進網絡文化教育繁榮,為青少年創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是全社會共識。推進網絡文化教育繁榮,必須重視符合社會價值導向的網絡文化教育基本原則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正向引領和主導作用。2)促進青少年成長要切實做好以健康網絡觀為指南的教育導引工作。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網絡文化觀,引導他們聚焦學習成長,充分發揮網絡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確保青少年處于健康成長正確軌道。
參考文獻:
[1] 趙麗萍.青少年群體網絡社會生活方式分析研究[J].學理論,2011,7(21).
[2] 潘勇,李霞云.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觀 [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