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媒體產業發展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新媒體對文化產業的全方位影響 多媒體技術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新常態下中國式PPP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的負面影響 淺析數字媒體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試論教育現代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需求 經濟發展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影響 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實證分析 “一帶一路”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三網融合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等 為文化產業發展插上新媒體的翅膀 對文化產業的辯證思維 論新媒體對文化傳播力的影響 文化產業與新媒體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 云南省居民文化消費對文化產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文化產業意識形態屬性對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影響 新媒體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 淺談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影響 文化政策變遷及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效應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1
【3】姚林青.繁榮與威脅:日本動漫產業的現狀分析[J].《藝術?生活》,2007(5)
【4】實力傳播:2013年新媒體廣告市場預測[DB/OL]
關鍵詞:廣播電視產業;機遇和挑戰;問題;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29.2-F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2-0095-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廣播電視業才開始由“事業”轉為“產業”真正出現并逐漸發展成為傳媒業的領頭羊。廣播電視是電子技術進步的產物,其信息時代特征顯著,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產業與國家文化傳播建設息息相關,具有突出的媒體屬性。在巨大的文化產業市場的需求下,廣播電視作為現代電子傳媒也具有明顯的產業經濟價值。伴隨文化產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廣播電視產業不斷擴大自身的領域和影響,向社會開放自身媒體資源,實現了更大的發展。然而,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正面對著互聯網等激烈的媒體競爭,為應對新的發展形勢要求,發揮廣播電視產業獨特的價值和潛能和打造具有傳播特色和特殊價值的大眾傳媒,廣播電視產業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一、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一)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機遇
首先,在未來20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綜合國力都會得以巨大提升。廣播電視產業是我國綜合實力的體現,基于我國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諸多因素的進步與發展為廣播電視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再次,在我國加入WTO后,市場經濟機制已基本確立,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著基礎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步伐,預計近幾年內完全可以進入全球經濟自由50強的行列,為促進傳媒加快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條件。最后,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把加強文化體制改革和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同時對文化體制改革提出了指導意見。黨的十七大拉開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序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我國文化市場。中央對廣播電視業的改革非常重視,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措施,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治環境,必將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二)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挑戰
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首先,我國廣播電視業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總體實力與西方傳媒集團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廣播電視業所占的份額也相當小,而且區域之間的發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國際化是最顯著的時代特征,廣播電視媒體也呈全球化趨勢,西方國家的傳媒集團紛紛以各種形式向國內滲透,在開放的國際環境與西方傳媒的較量時面臨著嚴峻挑戰。而且,由于我國各地區以及總體上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在區域、城鄉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特別要指出西部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不足,地質條件復雜多樣等給廣播電視發展帶來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幾年來,國家廣電總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為迅速提高欠發達地區廣播電視普及水平,縮小與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另外,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全新時期和社會變革偉大時期,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體制還是社會結構都在發生重大變化。轉型帶來的三農問題、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阻礙著社會的飛快發展,廣播電視產業也必然會受到影響。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給廣播電視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成為信息交流和傳播界新的寵兒,傳統的電視內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體前所未有的沖擊下,廣電產業繼續穩步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目前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一)廣播電視產業的媒體成分單一,規模實力難言強大
盡管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已經在實力、規模和質量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可在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阻礙著傳媒產業的全面發展。廣播電視產業在區域之間的實力、規模、質量上參差不齊。我國廣播電視的一般事業已經成熟,產業化起步較晚,實力及規模化集團與國際發展差距較大,特別是省級以下廣播電視媒介競爭力乏善可陳。由于我國的媒體行業中成分過于單一,廣播電視產業只能經營廣播、電視和少量報紙等產業。西方媒體大多是混合媒體,既有廣播、電視、報紙、雜志、書籍、娛樂、教育等內容,甚至還有石油鉆探、航空業、旅游、房地產等媒體之外的業務,就像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傳媒集團”,經營范圍眾多,有許多資源可以共享。而我國目前廣播電視產業完全不能實現跨地區、跨媒體經營,使產業化和集團化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作用。
(二)投入資金力度不大
電視產業屬于智力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觀眾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電視節目內容制作和創新更進一步,則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過去幾十年,廣播電視被定為為國家和黨的“喉舌”,一直屬于事業單位性質,電視廣告收入和有線電視收視費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經營性收入的激勵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業務單一,制約著廣電的資本積累和產業規模擴張。盈利能力的相對薄弱,使在開發新媒體業務上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電視產業受體制束縛,很快在媒體競爭中居于下風。廣播電視產業高技術、高投入的屬性決定了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支持。傳統的運作方式總體上依靠自身積累發展,對其他相關領域和吸納外部資源資本的關注很少,無法突破舊體制的框架和解決資金短缺瓶頸,阻礙了廣播電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缺乏核心競爭力
廣播電視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并成為電視媒體的絕對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經營盈利模式,過度依賴廣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空間。廣告市場增長幅度持續減緩,新媒介形態對電視廣告的分流作用日漸明顯,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培育廣播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主體競爭力才是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我國現代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有線數字電視為中心的傳播網絡,以及以電視臺為主的內容生產能力為主。面對新形勢,應該在掌握市場主動的情況下,合理布局,靈活利用資本運營手段,深度開發受眾資源,鍛造新媒體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以便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重點突破,搶占媒體市場。
(四)相關體制機制不健全
作為“輿論喉舌”,我國的廣播電視的事業單位身份使產權關系不清,責權關系不明,產業化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發展的需要。電視臺和電臺作為事業單位,市場準入政策不明確,同時缺乏行業發展戰略,管理機制在各級廣播電視部門中普遍僵硬,經營和宣傳理念雜亂不堪。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其管理機制一直無法與國際規則相接軌,在分配機制等方面依舊需要嘗試新的路徑探索。
三、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趨勢
(一)加強政府監管和完善相關體制
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監管體系是廣播電視產業發展過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門根據產業發展規律,減少對產業領域的直接行政干預,把握既定的產業發展方向,增強市場機制自發的調節作用,促進經濟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配置,達到產業發展目的。主管部門要遏制電視產業不正當競爭和惡性競爭的出現,以避免對產業環境造成破壞。
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所在,已具雛形的產業體制急需進一步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進事業性業務與經營性業務的分離,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市場運作,推進廣電產業資源資本化和流動化,支持廣播電視產業資源和成本的跨區域運營和整合。克服陳舊觀念的約束,行業主管部門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使得整個產業向著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核心競爭力,以及向滿足技術進步和滿足市場需求方向發展。在網絡媒體異軍突起的今天,電視產業的發展與變革要適應媒體市場的客觀環境變化,提高新聞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充分尊重宣傳規律,創新宣傳理念和體系,實現產業競爭力與宣傳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來,產業化需體現于戰略目標定位上,構筑電視產業的長效驅動機制,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單一經濟目標向全面發展轉變,從而使廣電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創新生產內容
“內容為王”,這是傳媒業的一條“定律”。在新的傳播格局下,傳媒的競爭焦點將聚焦在高質量的節目內容上,為此,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其內容實現不斷創新,尤其意義重大。創新是創優的前提,近年來,各臺節目形態大同小異,內容多樣性缺乏,節目克隆和抄襲現象比較普遍,創新動力不足,創優更是產業發展的瓶頸。廣電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型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行業主管部門應鼓勵創新創優,定期評選和表彰原創優秀節目與業務并獎勵;打造一批優秀的專業頻率頻道,建立創新創優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構建節目模式市場;大力治理節目抄襲和克隆,對娛樂節目和電視局實行總量調控,提高創新質量,制訂節目版權與模式保護法規。
面對新媒體的融合前景,在傳統電視生產中,加強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優化配置系統內外的各項必要資源。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及共享稀缺資源為原則,推進橫向整合,以空間擴展和戰略聯盟為目的實施縱向整合。通過優勢互補、共享稀缺資源和戰略聯盟的橫向和縱向整合,提升內容生產能力,把內容生產從部門行為和個體行為上升到系統行為。在媒體產業下一輪競爭中,決定因素是創意水平和內容生產能力。只有實現跨媒體經營,充分利用各個資源平臺的長項和優勢,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資源優化配置產生的協同效應,提升內容生產以及創意的水平。
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走上信息化發展道路,廣電系統要突破傳統的傳播平臺束縛,大力發展增值服務和新媒體內容業務。在這場產業變革中,電視媒體積極尋求內容產品與新媒體經營的契合點,實現跨領域合作、融合、跨媒體發展。
(三)開創多元化經營模式
廣播電視媒體應積極分析市場運營環境,突破單純依靠廣告經營,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逐漸拓展業務內容,擴大經營領域,吸取國外成熟傳媒集團的經營理念,開拓新市場,創新盈利模式。為了轉移經營戰略和壯大產業實力,拓展市場空間,不少電視媒體已經嘗試發展多元化經營,但許多寶貴的資金投向商業房地產業、大型會展業、旅游娛樂業等。盡管短期內可能獲得一定經濟效益,這種盲目投資、無序多元化距離主業太遠,反而會加大經營風險。合理的多元化創新應當回歸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本質, 根據傳媒經濟的發展規律,應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對相關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尤其是隨著各種新媒體業務紛紛出現,市場的風險與誘惑同步存在的時候,媒體經濟主線更應該被多元化經營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經營與單一媒體的有機結合,打造以產業鏈為主軸,以核心資源為中心,以多品牌戰略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經營格局。
四、結束語
新媒體異軍突起的當前,加上國外傳媒集團的滲透,面對“內憂外患”,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為加快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化和集團化發展的步伐,必須加快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創新內容與服務產品、開創多元化經營模式,為促進廣電產業的繁榮發展、實現廣電大國向廣電強國轉變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曉東.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工作思路[J].廣播電視信息,2011,(03).
〔2〕劉書茵.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研究綜述[J].新聞傳播,2011,(04).
〔3〕李三強.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的應對策略[J].現代視聽,2010,(05).
一、××廣播電視產業的現狀
××廣播電視臺自廣播、電視合并及原瓊山廣播電視臺劃歸之后,我臺為適應廣電產業化改革與發展將產業發展列入發展規劃之中,2004年機構改革時設立了產業發展部,主要是規劃運營××廣電的第三產業,開發和利用現有的電視媒體資源,實行公司市場化運作,有效地利用其廣電媒體相關資源和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少投入高利用率的目的,充分發揮電視產業經營實體的復合效益,走多樣化經營的道路。
從2005年起,我臺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在原有的××廣視實業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的基礎上,陸續成立了××廣電傳媒營銷有限公司、××廣電傳媒藝術培訓有限公司及××廣電傳媒影視有限公司等臺里控股企業。其中:
××廣電傳媒藝術培訓有限公司2005年6月成立,公司注冊資金50萬元,根據協議臺里以無形資產投入占51﹪股份,海南兆豐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現金24.5萬現金投入占49﹪股份組成,由于投資股東現金投入只有部分到位,始終未能履行協議屬于違約,目前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廣電傳媒影視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80萬元,我臺以固定資產投資,作價48萬元,另一自然人股東以現金32萬元投資。2005年至2008年末的股東權益總額為:56.10萬元,處于虧損狀態。
××廣視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萬,主營網絡電視工程安裝,中央電視臺三、五、六、八套節目及境外衛星電視安裝。近幾年來未向臺里上交過經營管理費。
××廣電傳媒營銷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2008年已注銷。
二、××廣播電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運作,整體情況不理想,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缺乏統一的產業規劃,產業結構單一。
對廣播電視產業發展趨勢缺乏足夠的調研、分析,對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方向、區域性、市場定位缺少科學、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產業結構局限于依賴資源的短期開發,整合資源力度不夠。
二是缺乏投入,整體實力不強,競爭力弱。
臺里對各公司缺少資金和資源的投入,致使企業缺乏足夠的競爭實力。各公司的規模總體是處于弱、小、散的狀態,無法形成集約化、系統化的競爭能力。
三是體制、機制不靈活。
體制改革推進較慢,未能以完善的市場機制和靈活的管理機制相配合,現有資源未優化整合,條塊分割、各自為營的現象突出。
四是產業人才緊缺。
因為缺乏產業經營人才,特別是懂得市場、懂得經營的復合型文化產業創意人才,經營項目受限,經營范圍也局限于傳統領域,經濟效益難以實現突破。
三、推進廣電產業發展的重點和對策建議
為了充分利用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的機遇,根據我臺實際情況,產業發展的根本是創新觀念、用足資源、完善機制、拓寬渠道,實現“沒有票子靠點子、沒有股金有股權、沒有資金用資源”,實現從廣播電視媒體向集群化傳媒轉變,從宣傳媒體向文化媒體轉變,從意識形態的媒體向產業經營的媒體轉變,從單一主業向集群化產業方向發展,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自身優勢、無形資產,積極探索產業運作模式,整合現存企業化公司資源,加大產業市場研發力度,以品牌作為做強的主線,以資本運作為做大的手段,建設以跨媒體整合、跨區域運作、跨行業經營,做好新媒體開發、新模式運行、新平臺打造,做寬產業范圍、做優產業項目的運營平臺,提升文化產業擴張力,取得強勢控制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1、充分發揮“××廣播電視臺文化產業領導小組”的作用。目前是××市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廣電文化產業的領導,非常必要。應及時充分發揮廣電文化產業領導小組的作用,明確廣電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方針政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并針對廣電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發展要求,及時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跟蹤協調,確保落到實處。
2、制定“××廣播電視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發展同其他產業發展一樣,必須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布局。要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文化產業資源,有效節約成本,克服無序競爭,有效整合我臺現有的小型分散的文化產業資源,發揮文化產業的綜合集聚效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檔次開發項目。
3、構建廣電文化產業集團。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消除制約我臺廣電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實行事企分開、管辦分離。依托××廣電傳媒藝術培訓有限公司、××廣電傳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及××廣視實業有限公司等現有產業資產,通過市場運作,組建××廣電傳媒發展總公司,打造具有競爭實力的文化集團公司,使企業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通過招商引資、包裝上市等辦法,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
4、實行重點項目帶動戰略。一是要根據我臺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經市場評估確認,確定一批具有市場發展潛力和特色的項目作為發展重點和發展對象,集中財力和智力進行重點投入,實現效益最大化,使項目能夠利于培育和帶動文化產業市場,如三大論壇、城市電視等項目。二是要結合我臺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引進戰略投資者。戰略投資者擁有雄厚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優勢,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增強我臺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文化產業的市場占有率。
5、采取跨媒體整合、跨區域運作、跨行業經營,做好新媒體開發、新模式運作、新平臺打造等方式,做寬產業、做優產業項目。
(1)跨媒體整合:從海南實際情況來看,廣電媒體的頻道、頻率資源與內地相比較少,但已趨于飽和狀態,因此,在合理配置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原則下,以合作、參股、控股等方式,實現對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資源的整合;
(2)跨區域運作:充分利用節目生產優勢,以智力輸出、管理輸出、合作經營等方式運營其他區域的頻道、頻率資源,實現節目內容資源的多重利用;
(3)跨行業經營: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資源優勢、利用廣播電視的系統資源優勢、利用媒體的宣傳推廣優勢,在旅游高端產品、會展、房地產、海南特色產品等行業進行探索;
(4)新媒體開發:以節目內容提供、投資合作等方式開發城市電視、手機電視、網絡數字廣播等新媒體;
(5)新模式運行:圍繞市場需求、觀眾需求,針對具有產業開發潛力的行業,與房地產、旅游等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合作,以節目加產業的方式創新節目生產模式,強化節目的影響力、專業化和個性化,推動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
廣播內容產業不同于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前景、發展規模都具有很大空間。要想把廣播產業做大,只有以廣播媒體作為平臺,將廣播服務延伸到民生領域的各個方面,以民生服務領域作為廣播產業發展的方向,才能拓展出廣播產業發展的全新領域。
如何理解廣播產業發展的民生化方向?廣播媒體的各個專業頻率涉及到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生計的各個方面,比如交通頻率與群眾出行密切相關,健康頻率與群眾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而新聞頻率、文藝頻率、民生頻率、都市頻率、農村頻率等更是在節目內容及定位上將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計作為服務對象。因此廣播產業發展的民生化方向,就是要將如何更深入地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計提供服務作為廣播產業發展的方向。
為什么可以把廣播產業發展的方向瞄準民生服務領域?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所需。發展型社會對改善民生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也為廣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平臺。民生有兩個范疇,一個是生存型,一個是發展型。目前我國正在從生存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轉變,社會政策目標已經拓展到了緩解貧困、促進就業、生計支持、生態與環境保護、社會包容、促進人權等各個方面。而發展型社會與生存型社會相比,民生所包涵的內容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發展型社會對改進民生有了更高層次、更廣泛的要求,這些要求包含了民眾的生存、生活、生計。
政府關注民生,主要表現在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建立保障民生的公共財政。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公共財政的主要職能。我國過去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比例太少,導致民生問題成堆。現在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比例增大了,隨之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培育社會組織,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又稱民間組織,民間組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民間,最了解民生的冷暖,政府應當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
在中國,現在的社會組織基本上是指社會團體,而中國目前的社會團體都帶有準官方性質。《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成立社會團體必須提交業務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業務主管部門是指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授權的組織。社會團體實際上附屬在業務主管部門之下。因此,真正的社會組織現在發展得非常不充分,有的地方甚至基本上沒有發展起來,這就給了廣播媒體一個很好的進入機遇。從廣播媒體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能以廣播媒體為平臺,成立和發展一批社會組織,從而為社會提供政府不能承擔或者是不好承擔的民生產品,這將是廣播媒體產業發展的良好平臺。
作為精神產品生產單位的廣播媒體,是否可以或者有能力生產和提供為民眾服務的民生公共產品?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和可行性?只要仔細分析廣播內容產業發展的局限性、廣播媒體現在所處的環境和廣播自身所具有能力,我們就可以發現,廣播媒體在產業發展方面是完全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
廣播產業的發展,很多人認為還是應該以廣播內容為基礎,但是,廣播產業的發展,如果只局限于內容,那么其發展空間及潛力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受我國廣播電視體制的局限和廣播聲音產品價格的限制,僅僅依靠將廣播內容進行產業化,比如廣播節目的推廣、付費廣播的開發、廣播聲音產品的銷售等,是絕對難以做大廣播產業的。目前,我國廣播產業的發展步履維艱,難以形成規模,原因也源于此。廣播媒體資源的可用性,是建立在廣播人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和對廣告收入的疲勞感基礎上的。僅僅是做足廣告,現在的媒體競爭已經使之趨于零擴張性,單純廣告和節目的捆綁與糅合還不足以充分釋放媒體資源。而媒體公信力帶來的超強影響力,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做不到的,廣播作為公眾媒體的這種超常規特性使其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搶奪對象。因此,廣播產業的發展,終究要和廣播媒體本身發生關系,必需依靠廣播所特有的媒體資源。但是,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充分延伸廣播的媒體資源,將廣播媒體資源與市場上其他產業進行結合。同時,利用廣播媒體資源參與市場競爭,這才是廣播媒體產業發展并且有可能壯大的必由之路。
廣播媒體的產業路子廣泛。因為從廣播媒體自身而言,關聯行業非常多,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行業是廣播媒體一向關注的,也是廣播媒體正在竭力經營的領域。以江西人民廣播電臺為例,目前6個頻率,每一個都與民生相關。民生頻率自不待說,其節目構成、服務方向都是以民生相關行業為基礎的;交通頻率則緊緊抓住民生中的出行問題,將節目內容和服務產品延伸到了與群眾出行相關的各個領域和行業當中;都市頻率和農村頻率則分別將自己的節目產品和服務產品的提供鎖定了都市人群和農村人群,他們的節目和服務更是與民生息息相關。新聞頻率盡管以新聞宣傳為主,但是頻率專業化以后,他們的新聞宣傳和服務內容也更加民生化了。
由于廣播媒體提供的節目產品和服務產品大多都與民生相關,因此,廣播媒體的許多從業者都熟悉民生行業的相關內容,也了解民生行業發展的一些規律,這些都為廣播媒體產業發展的民生化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也為廣播產業發展的民生化方向奠定了比較厚實的基礎。即使不走上層集團管理的模式,光是單頻率運作也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有比較寬廣的前景。廣播產業發展的單頻率運作,頻率節目的合理調配余地很大,相關人才的培養也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快速成型。而這些又是媒體與產業粘連的復合型人才,有著媒體和產業的雙重屬性,有媒體人的縱觀萬象的高瞻遠矚,也有產業策略執行的特殊思路。只要充分調動這些人才的積極性,同時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平臺,廣播產業為社會提供和生產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以及相應的服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廣播產業發展如果找準了民生化的方向,其發展模式和發展平臺應該如何來建立?首先,應該以長遠的、戰略性的眼光,組織和發展一批民間組織和社會組織。我國政府已經在向民生政府轉變,為社會提供民生方面的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是政府最主要的職責。但是由于政府的職能是有限的,不可能為社會提供所有的民生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很大一部分要由民間組織和社會組織來承擔。而目前我國的民間組織和社會組織還不是很發達,正是廣播媒體發展民間組織的一個良好契機。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民生公共產品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發展現實,在民生產品的各種行業著手成立一批民間組織和社會組織,將會為廣播產業今后的發展搭建起一個基礎的平臺。
廣播媒體成立民間組織,以其為平臺來發展廣播產業,應該擁有天生的和獨特的優勢。從廣播自身來說,現在的廣播媒體擁有一大批媒體與產業粘連的復合型人才,他們是廣播媒體成立民間組織、發展廣播產業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各省級廣播電臺經過60年的發展,各種人力資源不但非常豐富,而且還有富裕,完全有能力去組織和成立相關的民間組織;從廣播媒體掌握的資源來說,各廣播專業頻率掌握了許多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與資源,與政府部門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能夠有效地了解、解讀和把握政府部門在民生方面的方針、政策及相關導向,能夠有針對性地成立相應的民間組織來提供民生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
廣播媒體如何以民間組織和社會組織為平臺,促進廣播產業的發展?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廣播各專業頻率要以頻率專業特色為基礎,找準與本頻率專業特色相吻合的民生行業領域。
如廣播交通頻率在提供因汽車消費而帶來的交通延伸公共服務產品方面,現在正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國內新興階層的崛起,直接帶來消費能力的增強,在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消費夸張化地擴大,而與交通相關的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難以跟上這樣的飛速發展,矛盾對沖的結果就是一系列與汽車和交通有關的問題接踵而來。作為消費者與公眾利益溝通的橋梁,交通廣播很能在這復雜的網絡中間周旋。一方面,獲取了官方的信賴,甚至是某些領域合作的依賴;另一方面,更是成為了有車群體的“娘家”,不可或缺的交通伴侶,很多問題通過這樣的渠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政府職能部門則因為其局限性,服務手段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汽車配件、汽車車務服務、相關配套產品和服務等有車群體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雖然不能都說是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但他們卻都是群眾汽車消費的必需品,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必須由政府提供的。如果交通廣播能夠以頻率為依托,成立一系列的民間組織,開展相應的業務,提供與汽車消費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交通廣播產業將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
健康及相關行業作為群眾生活基本的保障面,是廣播產業發展另一個可以涉足的領域。在我國,由于醫療體制改革的滯后及醫療資源的分布不足等原因,政府在醫療健康方面的公共產品提供上,短缺現象嚴重,從而也導致了目前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現象。這對廣播產業的發展來說蘊含著無限的商機。比如,群眾看病難問題的產生,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群眾對醫療資源信息掌握得不夠,因而造成了群眾在看病的時候花了不該花的時間,浪費了不該花費的金錢。如果廣播專業頻率能夠從解決群眾看病難的角度入手,成立相應的民間組織,取得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各級醫院的支持,利用自己掌握的醫療信息資源,為群眾提供醫療信息資源的咨詢服務、醫療門診的預約服務、醫療專家的預約服務等,那么不但可以彌補政府在這方面的不足,同時也將成為廣播產業發展的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
不僅如此,對廣播產業來說,在醫療健康行業還蘊藏著其他的商機。比如健康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解決看病難問題的途徑。目前,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逐漸成為與民生相關的重要方面,政府部門的投入越來越多,甚至有國外資金的進入。這其中極富潛力,廣播媒體及時介入,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
另外,還有一個廣播產業可能有所作為的行業是教育與培訓行業。廣播媒體產業發展最初的起點是教育與培訓,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目前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拓寬教育與培訓行業的范圍,做大做強。比如現在高考中,有很多藝術專業的考生,他們在高考前的培訓工作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文藝音樂專業頻率可以以自己的專業特色為基礎,進軍藝術考前培訓市場,這將開辟廣播產業發展新的天地。再比如,金融危機下,農民工失業、返鄉現象嚴重,他們也急需就業的再培訓,這就為廣播農村專業頻率提供了極好的商機。
廣播產業發展要想在民生方面取得進展,必須充分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政府是民生工程實施的主體,民生工程的決策、實施,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生產,都必須由政府相關部門來決定。因此,廣播媒體要想將產業觸角延伸到民生領域,與政府各部門加強合作是不言而喻的。這種合作不能只是淺層次,不是只在廣播宣傳內容上的合作,必須是廣播媒體與政府部門在民生工程實施上的深度合作。比如廣播媒體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宣傳優勢,與政府的民政部門開展社會化養老合作,由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為群眾提供養老方面的公共產品服務。這種深度的合作,將會使廣播產業的發展真正走上民生化的道路。
(作者單位:江西人民廣播電臺)
欄目責編:邵滿春
參考資料:
關鍵詞:新一代媒體;產業建設;方案優化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新一代媒體產業建設方案新思路
從媒介融合特別是從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業務相互融合來看,新媒體的高科技以及市場化屬于廣播媒體的特質,也逐漸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沖突,徘徊在宣傳和經營之間的傳統的媒體在目前的約束機制之下,還不能夠打破自身的生產模式和發展慣性,不斷向著新媒體運行的聯合化、標準化以及集約化等的新型模式進行過渡。廣播媒體在憑借著新的視聽發放的落度安全進行運作,形成了惰性的思考習慣。新媒體作為產業發展,其過程是非常,應該讓來自于市場的力量發揮出自己的關鍵性的作用,在新媒體資源的配置和運作模式建設的基礎上,形成能夠影響生產和銷售的根本的動力[1],但是在目前的新媒體的產業運行的市場上,無論是在價格還是供求機制建設上,還是從產業鏈進行打造,再對資源進行配置,運作的環境都還沒有形成。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政府介入了太多的市場細致化的管理問題,管理很多不應該管理的問題。另一個方面確實非常公平合理競爭環境進行打造和監管制度,進而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分歧。以至于出現了很多新媒體機構的精神肆意的對約定俗稱的有效的規則進行的,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2]。
除去媒介融合和資源配置的問題,就新媒體運作中的行業監管的問題,由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媒體格局多元化、內容生產復雜化、市場競爭國際化問題已經越來越多的向傳統的媒體管理體制和他的慣性思維提出了挑戰,在目前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管理體制在監管思路、調控手段、規約力量等方面,都能夠顯示出和新媒體產業發展明顯不相適應的情況。在目前現有的制度進行逐一分析的基礎上[3],他們認為在目前現有的體制之下,不斷管理到各個過程之中。
首先就是延伸行業管理的職能,在能夠做好媒體分類的基礎之上,逐漸的建立起良性的循環機制。其次,是要不斷加強和其他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建設,按照相關的文件逐漸形成聯動和銜接的體系,為了增強多個部門之間的聯建監管的有效性和持續性。最后,能夠在相關的法律建設上盡快的制定,并且建立起相關的規章制度。在提高技術監管、行業自律以及對策研究上,設立專門的課題和協會,逐漸形成相適應的新媒體管理體系。
二、新一代媒體產業建設方案優化決策
建立起宏觀的決機制,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將新媒體文化建設不斷納入到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增設相關的專業機構,需要實施宏觀的決策和指導,開設相關的專題研究[4],制定一定的數字化新媒體科普產業發展進行規劃,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和實施的細則,需要通過前期資助以及后期的獎勵項目,設立精品示范性工程,不斷扶持和推動數字化新媒體產業的發展。
應該為新媒體文化建設創造出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不斷的改善目前數字新媒體產品制作以及上網那個播出的過程之中對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現象,不斷的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斷的打擊盜版以及山寨制品的力度,還需要制定專門的信息技術管理[5],不斷修改目前的不正當競爭法,應該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應該不斷鼓勵和引導企業進入數字新媒體產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新媒體產業的宣傳,使得相關的企業認識到數字新媒體產業的盈利前景更加的廣闊,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不斷復制龍頭企業,積極探索、推廣數字化的新媒體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營銷機制,吸引更多的企業不斷加入新媒體產業。
應該搭建交流和推廣平臺,實現人才和資源進行合作。中國科學技術部門和其他部門應該志于從事數字新媒體產業企業搭建合作平臺,不斷為企業尋找新的素材資源,并且為此提供幫助,通過在作品開發以及營銷實踐之中,不斷發現和培養一批精通于新媒體產業的優秀的策劃人才,定期的組織相關的研討活動以及論壇活動[6],不斷推廣交流經驗,探索新媒體科普產業發展的規律,提出相關的發展的措施和建議。作為一種產業發展建議,新媒體的業務也在不斷探索新媒體理論的焦點。新媒體業務運營的三種業務增值服務類型,一是集成付費通道,而是充分的挖掘廣告運營系統中靈活多變的策略定位,引入多家節目供貨商,構建各個互動平臺。
三、結束語
新媒體作為產業發展,其過程是非常,應該讓來自于市場的力量發揮出自己的關鍵性的作用,在新媒體資源的配置和運作模式建設的基礎上,形成能夠影響生產和銷售的根本的動力,但是在目前的新媒體的產業運行的市場上,無論是在價格還是供求機制建設上,還是從產業鏈進行打造,再對資源進行配置,運作的環境都還沒有形成。
參考文獻:
[1]張燕燕,王秀峰.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對藝術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10(02).
[2]張振華.電子媒介對城市初中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孔國.戶外新媒體的分水嶺――談新浪并購分眾[J].廣告大觀(綜合版),2009(02).
[4]趙松青.創新媒體如何挖掘新奧運價值[J].廣告人,2007(11).
[5]楊宇時.為何而戰 為誰而戰 新媒體的未來與觸動傳媒的愿景[J].廣告人,2007(01).
[6]曹朝霞.戶外新媒體的軟肋[J].信息產業報道,2006(06).
【關鍵詞】數字媒體;本科教育;現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9-4084-05
以IT技術和CG技術為核心數字媒體產業極大地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相互滲透和飛速發展,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發展前景。我國的數字媒體業近幾年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于數字媒體專業人才需求極為旺盛。因此,從2002年開始,各高校紛紛開設數字媒體專業,本科層次教育作為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國內數字媒體本科專業教育現狀,從中發現問題并找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與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推動和促進我國數字媒體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 數字媒體專業數量、類別及學位類型
我國數字媒體本科專業分為數字媒體藝術與數字媒體技術,以歷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進行統計,2002年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獲準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成為首個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院校,2003年浙江大學成為第一個獲準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院校。此后,各高校紛紛開辦或改辦數字媒體專業,至2011年,獲批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院校達到209所,其中獨立學院為40所。我國歷年獲批的數字媒體本科專業數量與學位類型如圖1所示。
1、專業數量
2005年國家科技部批準組建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拉開了數字媒體產業高速發展的序幕。這一年我國數字媒體專業數量大幅增加,2007年有所回落;2008年又開始增長,2010年回落,2011年繼續增長。從圖中紅色線框可以看出,數字媒體專業數量總體呈螺旋增長趨勢,且增幅越來越大。據有關部門統計,未來五年將是我國數字媒體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人才缺口將達到60萬。可以預測,在今后若干年內,數字媒體專業仍較為熱門,數量將繼續增長。
2、學位類型
從授予的學位類型來看,數字媒體專業一般授予工學學位,占70.8%,文學學位占27.8%,只有哈爾濱師范大學和南昌大學兩所院校授予理學學位。對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有的學校授予文學學士學位,而有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但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按藝術類進行文理兼招,需要進行藝術類的專業考試。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各高校招均收理工科學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也有的學校考慮到藝術素養的重要性,歡迎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報考。
3、專業類別
2007之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較多,主要由一些傳媒類、藝術類院校在藝術設計學等相關專業基礎上申辦。2007年之后,游戲產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已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基礎上開始申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導致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數量多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2010年持平),如圖2所示。
二 數字媒體專業開設院校地域布局與產業發展
按照我國傳統的區域劃分,對東、中、西部三個地區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院校數量進行統計,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開設數字媒體專業高校的總體布局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域分布不平衡現象,大多數高校集中在東部與中部地區,這固然和我國長期以來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積弊有關,同時更具有深層次的原因——與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情況密切相關。2005年國家科技部批準組建北京、上海、成都和長沙四個國家級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對數字媒體產業積聚效應的形成和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同時也對數字媒體專業地域布局產生了直接影響。
1、東部地區
在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209所高等院校中,東部地區有118所,占56.5%,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地。北京和上海作為國家級數字媒體產業基地,對數字媒體專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北京市高校獨占23所,輻射了周邊天津、河北,遼寧三省(市)。位于上海市的數字媒體專業高校雖然只有10所,但是上海基地園區延伸至浙江、江蘇、山東等地,聯手為數字媒體發展提供了優秀的產業環境,同時也帶動了這幾個省份的數字媒體專業發展。廣東省向來是我國經濟強省,地域優勢和產業環境優勢非常明顯,為數字媒體專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高校共51所,占24.4%。由于處于中部地區的長沙是國家數字媒體產業基地之一,動漫和傳媒業非常發達,所以湖南省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高校較多,同時還輻射了周邊的湖北、江西等省份。安徽省作為上海數字媒體基地外省分園區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發展較快,也促進了本省的數字媒體專業發展。
3、西部地區
一直以來,西部地區受教育資源配置和經濟條件限制,高等教育發展與東部與中部地區相比較為滯后,數字媒體作為新開設專業,也未能走出這一窠臼。西部地區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高校為40所,占總數的19.1%,以四川成都為中心,向重慶、陜西、云南等省市輻射,這四個省(市)開設此專業的高校達到了29所,占整個西部地區高校的72.5%,廣西則由于受廣東省的影響,開設數字媒體專業高校也較多。
學生姓名
濃濃
學 號
12345678
二級學院
學院
專 業
級 班
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
指導教師
職 稱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期限
(根據本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時間安排填寫)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畢業論文(設計)進行地點
學院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近幾年來在互聯網背景和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傳統文化景點,成功轉型為一代超級文化類大IP,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爭相學習的典范。近年來,在文創產業帶動下,故宮化身成為“網紅”。到2019年,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年營收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如今,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利用文化創意產品走進百姓生活的一個樣板。故宮“年輕化”,文創的創造性開發和新媒體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宮的成功并未帶動國內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騰飛,文創產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希望從對故宮博物院文創產業發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對其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借鑒之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創新之處:
本文著重分析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營銷與傳播的成功方法,從研發,新媒體平臺與營銷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發展模式。文內除分析了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外,還分部分展示了故宮品牌的營造 ,包括故宮系列APP,這些應用不僅推動了博物館內文物知識的傳播,而且豐滿了故宮親和的形象;“故宮六子”的擬人化推廣,不僅與古代文化相對應,而且極受觀眾喜愛。
三、研究方法、設計方案及預期進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先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活動策劃、視頻資料,然后到故宮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對故宮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
設計方案:整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宮文創產品開況,包括開發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宮文創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包括故宮系列APP和故宮線上商鋪;第三部分則是分析故宮文創品牌的跨界合作。
預期進度:
1、2019年7月1日-5日:畢業論文寫作動員會議,安排指導老師;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選擇研究范圍,醞釀選題;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題,修改和提交開題報告書;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畢業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畢業論文寫作中期檢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畢業論文相似度檢測;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組答辯;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組答辯;
9、2020年5月22日前:畢業論文工作建檔、總結、評優等工作。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吳春暉,范文靜.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趨勢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中國報業,2019(08):10-11.
[3]趙迎芳.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20(04):169-176.
[4]宋云飛,張云笛.新媒體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研究——以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為例[J]. 設計,2019,32(11):142-145.
[6]陳子焓,王晨奇,劉珈莉,劉倩.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數字化轉型分析——以故宮出品App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體重塑舊傳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品牌創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6(02):89-96.
[8]史靈歌,孫子惠.社交媒體時代故宮文創產品的網絡營銷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5.
[9] 何依寧. 新媒體時代故宮博物院的品牌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 新媒體研究,2019,5(04):54-56.
[10]劉東昂.媒介融合背景下營銷模式創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宮》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07-108.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研究意義、創新點、前期準備工作、存在的難點和困難、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