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防范電信詐騙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我不是卡卡”為你整理了這篇市民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情況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電信網絡詐騙不僅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精神上和財產上的損失,也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廣泛普及和信息通訊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信網絡詐騙愈加呈現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樣化、作案隱蔽化的特點,防范打擊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為了有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范意識,遠離電信網絡詐騙,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圍內就“南京市民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意識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的性別: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齡:
A、18-22歲(8.9%)
B、23-35歲(53.2%)
C、36-59歲(30.6%)
D、60歲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學及以下(6.5%)
B、中專、初中(14.5%)
C、大專、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職業(yè)情況:
A、在校大學生(4.0%)
B、企業(yè)(33.1%)
C、學校、研究機構(7.3%)
D、政府及事業(yè)單位(24.2%)
E、自主創(chuàng)業(yè)(14.5%)
F、自由職業(yè)(16.9%)
5、您是否了解電信網絡詐騙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圍是否有電信網絡詐騙發(fā)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沒有接到過詐騙電話或短信?
A、有(79.8%)
B、沒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種詐騙類型(多選):
A、征婚交友詐騙(6.5%)
B、刷單詐騙(34.7%)
C、冒充“公、檢、法”詐騙(31.5%)
D、冒充客服詐騙(32.3%)
E、網絡貸款詐騙(29.0%)
F、招聘詐騙(30.6%)
G、中獎詐騙(25.0%)
H、其他詐騙類型(16.1%)
I、沒有遇到過網絡詐騙(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詐騙的電話會怎么辦?
A、故意和對方斡旋(8.9%)
B、不理會,直接掛斷(61.3%)
C、將電話加入黑名單或者標記詐騙電話(29.8%)
10、就個人而言,您認為您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如何?
A、非常強(16.1%)
B、比較強(53.2%)
C、一般(19.4%)
D、比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種情況下會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多選):
A、購買火車票飛機票、預定酒店(58.9%)
B、網上購物、訂餐(39.5%)
C、辦理會員卡(29.8%)
D、注冊網站(34.7%)
E、填寫街邊發(fā)放的調查問卷(21.0%)
F、填寫報名信息登記表(42.7%)
G、連接公共場所的WIFI(10.5%)
12、填寫了個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個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64.5%)
B、沒有(35.5%)
13、您是否學習了解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有關知識?
A、是(60.5%)
B、否(39.5%)
14、您認為電信網絡詐騙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多選):
A、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樣,迷惑性強(49.2%)
B、個人信息泄露嚴重(59.7%)
C、個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懲戒力度不夠(52.4%)
E、電信、銀行等部門存在監(jiān)管漏洞(39.5%)
F、詐騙的手法簡單,容易傳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知識宣傳力度不夠(29.8%)
H、接觸互聯(lián)網的機會越來越多,相應的風險也越來越大(21.0%)
15、在您看來,下列哪些舉措有助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多選):
A、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違法成本(58.9%)
B、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力量,并加大對其經費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公安機關與電信、金融部門的聯(lián)防體系(59.7%)
D、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嚴懲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嚴格落實電話卡實名制,增加詐騙活動的風險和難度(52.4%)
F、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減少行騙空間(39.5%)
G、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識(35.5%)
二、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參與人數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況:61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調查總數的49.2%,其余63人為大專、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調查總數的50.8%。年齡情況:18-22歲11人(8.9%),23-35歲66人(53.2%),36-59歲38人(30.6%),60歲及以上9人(7.3%)。職業(yè)情況:在校大學生5人(4.0%),企業(yè)41人(33.1%),學校及研究機構9人(7.3%),政府及事業(yè)單位30人(24.2%),自主創(chuàng)業(yè)18人(14.5%),自由職業(yè)21人(16.9%)。
參與調查的124人中,超過半數(84.7%)的人對電信網絡詐騙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圍有電信網絡詐騙發(fā)生,79.8%的人接到過詐騙電話或短信,這些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主要是刷單詐騙(34.7%)、冒充客服詐騙(32.3%)、冒充“公、檢、法”詐騙(31.5%)、招聘詐騙(30.6%)、網絡貸款詐騙(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詐騙的電話,61.3%的人會不理會,直接掛斷,29.8%的人會將電話加入黑名單或者標記詐騙電話。
就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而言,16.1%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非常強,53.2%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比較強,19.4%的人認為自身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一般。調查顯示,參與調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種情況下會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包括:購買火車票飛機票、預定酒店(58.9%);填寫報名信息登記表(42.7%);網上購物、訂餐(39.5%);注冊網站(34.7%);辦理會員卡(29.8%)等。在填寫了個人信息后,64.5%的人會注意個人信息保密工作。
從調查結果來看,60.5%的人學習了解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有關知識。在參與調查者看來,電信網絡詐騙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個人信息泄露嚴重(59.7%);犯罪成本低,懲戒力度不夠(52.4%);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樣,迷惑性強(49.2%);個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較低(39.5%);電信、銀行等部門存在監(jiān)管漏洞(39.5%)等。對于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大多數人認為應該:建立完善公安機關與電信、金融部門的聯(lián)防體系(59.7%);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違法成本(58.9%);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力量,并加大對其經費的投入(55.6%);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嚴懲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嚴格落實電話卡實名制,增加詐騙活動的風險和難度(52.4%)等。
三、建議與意見:
關于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參與調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議與意見:
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違法成本。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電信網絡詐騙的執(zhí)法程序、執(zhí)法流程、執(zhí)法行為,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同時加大法律法規(guī)對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提高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成本,從而減少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fā)生。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公安機關負有專責,但又不僅是公安機關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誰都可能接觸到電信網絡詐騙。手機、座機、網絡上顯示的很多信息,很可能夾雜著欺騙的勾當。人人都應該有防騙的意識,守住不上當的防線。韋健同電信網絡詐騙斗爭的經驗、方法不但對辦案人員有參考價值,普通群眾也可以借鑒。
斗智,煉成技術專家
電信網絡詐騙成為突出的社會現象,是在2000年前后。“某某公司舉行慶典,您的手機號被幸運抽中二等獎,請速來電話聯(lián)系……”這類針對手機用戶的騙術一時很囂張。騙子往往假冒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知名公司,很多被害人給上海公安機關打電話報案,電話從早到晚響個不停。這種利用移動通信和網絡實施詐騙的全新犯罪,與以往詐騙案件很不相同,公安部門偵破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當時,韋健是一名刑警,并無電信專業(yè)背景。組織的安排,讓他走進了偵破電信網絡詐騙案的新領域。
韋健沉下心來,對電信詐騙的整個流程進行分析,訪問了數十個被害人,仔細詢問每個人被騙的過程。有了點底數,可上陣還是屢屢失敗。騙子并不容易抓到,有了線索,識破了騙子的招數,可騙子還是逃脫了。好幾次他們被騙子牽著鼻子跑。騙子隨時變換手法,破案就如同一場拉鋸戰(zhàn):他們發(fā)動進攻,騙子來個遁形;他們步伐放慢,對方又大舉反攻,猖狂一時。遭遇挫敗的韋健頭腦中也閃過離開這個崗位的想法,可一想到被害人遭受的巨大經濟損失和內心煎熬,想到警察的天職,他決定堅持下去。懷著強烈責任感去刻苦鉆研,韋健偵破電信詐騙案的本領突飛猛進。有一次,韋健參加一個通信技術交流會。會后有人問他:“您是哪個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他說自己根本沒讀過計算機專業(yè),對方大吃一@。
新領域的很多事情,現成的專業(yè)知識也不夠用。韋健曾經向幾位電信工程師請教,涉及詐騙手法,專家也一臉茫然。“白的不研究黑的”,有的專家對電信詐騙的花招驚詫莫名,“怎么能這樣?”“不太可能!”韋健偵破電信詐騙案的很多知識都不是學來的,全靠個人在工作中總結、體會。多年摸爬滾打后,韋健漸漸成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行家里手。2009年,韋健被公安部聘為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特邀專家。
斗勇,勇者勝的詮釋
搞電信詐騙的人以身試法,膽大妄為,而又詭計多端。與這些人斗爭,雖然不像兩軍廝殺一般慘烈,也是劍拔弩張,令人身心俱疲。誰懈怠、怯懦,就可能先敗下陣來。韋健對電信網絡詐騙向來嫉惡如仇,破案是他最關切的事,辦起案來勇往直前。“兩軍相爭勇者勝”,韋健和同事用累累戰(zhàn)果詮釋了當今“勇者”的內涵。他們相繼偵破了長寧“2009.2.24”特大電信詐騙案、“2009.6.16”特大電信詐騙案、“2010.6.1”電信詐騙案、楊浦以購買消費卡為名系列詐騙案、以網購機票為名系列詐騙案,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網絡無國界”,有些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身居外國遙控指揮,偵查、抓捕非常麻煩。2010年12月,韋健赴菲律賓偵辦電信詐騙團伙案。到了菲律賓,離圣誕節(jié)沒幾天了,韋健和偵查員們絞盡腦汁,利用各種資源尋找線索,雇了當地的司機天天加班辦案。沒幾天,當地司機不肯干了,多給加班費也不干。這位司機發(fā)感慨:“華人勤奮我見多了,可是沒想到中國警察干活這么拼命!”依靠拼腦力、拼體力、拼毅力,專案組最終大獲全勝。經過司法程序,韋健等人將24名犯罪嫌疑人悉數押解回國。
2013年底,韋健一行到柬埔寨偵辦一起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元的電信詐騙案。一個多月時間里,他們一身當地人打扮,在柬埔寨金邊轉悠。經過對多個可疑目標的甄別,他們確認了詐騙窩點的確切地址,配合柬埔寨警方將團伙成員抓捕,押解回上海。
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遍布天南海北,抓捕常常是長途奔襲。動作稍慢,犯罪嫌疑人就聞風而逃。破案的關鍵在于反應機敏、行動快。為了搶時間,韋健和同事們總是“說走就走”,爭分奪秒地工作。2015年5月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打擊電信詐騙新聞會。會15時開始,14時電話聯(lián)系時,韋健還說“車已經過了高速收費站”。14時20分,他就調轉車頭,直奔虹橋機場,去調查一起手機木馬詐騙案件。雷厲風行的動作使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連木馬病毒制作者也被緝拿歸案。
斗法,筑起反詐騙的鐵壁銅墻
一起電信詐騙案件從幕后策劃到打電話、發(fā)短信,再到提取現金,涉及網絡、通信、銀行等部門。偵查員必須精通網絡、通信、銀行等領域的知識,還要爭取有關行業(yè)、部門的支持,協(xié)同作戰(zhàn)。韋健早就有一個夢想:建立一個平臺,整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所有資源,全社會齊心合力,讓警察不再孤軍奮戰(zhàn)。他的愿望于去年實現了。2016年7月17日,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上海市公安局牽頭并會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銀監(jiān)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等通信、金融監(jiān)管部門,深度整合資源,商業(yè)銀行、通信運營商、金融清算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聯(lián)合入駐,打擊、防范、治理一體化運作。韋健擔任該中心負責人。
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成立后,韋健和他的團隊大顯身手。他們打破銀行、通信行業(yè)之間的壁壘,實現涉案資金的及時凍結和違法賬號、手機的及時封堵,還主動進攻,整合各種情報資源,建立大數據分析研判機制,組織開展精確打擊行動。針對近年來多發(fā)、造成重大危害的手機木馬短信詐騙和假冒QQ、微信熟人詐騙等犯罪類型,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在案件匯總和情報梳理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前往犯罪主要輸出地開展駐點偵查,將更多的案件扼殺在源頭。
關鍵詞: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反洗錢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1)-0077-04
一、引言
(一)研究意義。近年來,新型的電信網絡犯罪越來越嚴重,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為遏制態(tài)勢發(fā)展,國家層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國務院已召開三次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國人民銀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制定了《電信詐騙涉案賬戶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lián)合了《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但從電信詐騙犯罪防控情況看,仍存在諸多現實困境,其中之一是犯罪分子使用的大都非本人銀行賬戶,且掌握著他人批量賬戶,從而加大了案件的偵辦難度。可見,假名、匿名賬戶是電信詐騙犯罪重要作案平臺,如何從源頭上堵住此類賬戶成為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防控的關鍵。
(二)樣本選取。隨著東部沿海地區(qū)、省會城市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出現了向中西部地區(qū)、地級市轉移的趨勢,寶雞市虛假冒名開戶現象有所抬頭。為有效遏制虛假冒名開戶風險蔓延,自2016年3月起寶雞銀行類義務機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寶雞市中心支行辦公室關于加強客戶身份審核防范虛假冒名開戶的通知》要求,開展了特定對象的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016年9月,寶雞已先后開展排查工作5次,涉及被冒用身份信息101個,轄區(qū)19家銀行類金融機構涉及相關身份信息開立賬戶的多達16家。101個被冒用客戶身份信息中,共有65個身份信息在上述機構開立賬戶159個。經各機構開展客戶重新識別,有58個身份信息開立的120個賬戶存在異常,分別占排查出身份信息、開立賬戶的89.2%、75.5%。
二、特征分析
通過對寶雞101個被冒名客戶身份信息、賬戶開立過程、開立賬戶交易、重新識別情況的匯總分析,區(qū)域虛假冒名開戶情況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被冒名客戶身份信息特征。從地域分布來看,基本為異地,涉及全國19個省,其中以四川、廣東、湖北、貴州省居多,占全部身份信息的44.5%(見圖1)。從年齡結構來看,20歲-30歲(含)年齡段為主要被冒用人群,共有59個,占比為58.4%;其他依次為30歲-40歲(含)年齡段,占比為19.8%;20歲以下、40歲以上年段相對較少,占比為11.9%和9.9%(見圖2)。從性別占比來看,大多為男性,占比為87.1%,但2016年5月后新收集的信息顯示,女性群體數量在不斷增加。
(二)冒名開戶者特征。一是結伴、流動開戶特征明顯;二是與證件本人外貌相似度極高、年齡相仿,但口音與證件歸屬地明顯不符;三是業(yè)務辦理過程中,多假借玩手機刻意躲避攝像頭;四是對銀行業(yè)務辦理流程、考核機制等較為熟悉,會將身份證信息背熟以應對銀行詢問,并常以投拆為借口對柜員施壓;五是業(yè)務辦理多選擇小微支行、智能柜員機等管控薄弱環(huán)節(jié)。
(三)冒名開立賬戶特征。從賬戶開立情況看,冒用者在機構選擇上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其次為郵政儲蓄銀行;地理位置上主要是市區(qū)銀行類機構集中地段或火車站、汽車站、酒店等交通居住便利地段;辦理業(yè)務時間多選在交接班時間,早十點、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半左右為高發(fā)時段。
從開立賬戶數量看,開立單一賬戶有31人,占58個異常身份信息的53.5%,開立賬戶最多的是12個,涉及1人,占比為1.7%。其他依次為13人開立2個賬戶、6人開立3個賬戶、5人開立4個賬戶、各1人開立5個賬戶和8個賬戶,合計占比44.8%。
從賬戶交易情況看,120個異常賬戶中,其中已發(fā)生交易賬戶42個,未發(fā)生交易賬戶78個。
(四)重新識別特征。120個異常賬戶存在以下特征:(1)留存電話。號碼歸屬地基本都為外省,其中以廣東居多,其次為云南、海南、四川、浙江等地。目前,98.7%的電話撥打提示為關機、空號或停機,其余電話撥通后無人接聽。(2)留存地址。54.7%的賬戶留存的是身份證地址,其余留存為寶雞當地地址。值得注意的是,雞留存地址多為大概方位,如XX酒店、XX路等。經部分機構實地走訪,所留地址查無此人或查無此地。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客戶身份識別“核對”環(huán)節(jié)存在制度漏洞。反洗錢現行法律法規(guī)要求銀行在為客戶開立賬戶時,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留存聯(lián)網核查記錄和客戶身份證件復印件或者影印件,但未要求留存履行“人、證”一致核實工作過程的相關證明資料。事后當需要判斷一個賬戶是否為違規(guī)開立時,如已過監(jiān)控錄像資料三個月留存期,除犯罪嫌疑人供認外,僅依靠現有留存資料將難以進行準確判斷,造成冒名開戶事實的不易證明,導致追責、處置停滯,機構內部潛藏著大量的“疑似”賬戶、“休眠”賬戶。
(二)聯(lián)網核查系統(tǒng)呈現數據信息要素不完整。冒名者所攜帶身份證部分為客戶遺失或被盜證件,但目前因遺失或被盜證件無法進行注銷,造成補辦證件與舊證具有同等效力,二者主要區(qū)別是照片、證件起始日期不同。但銀行機構通過聯(lián)網核查系統(tǒng)可核查信息僅為:姓名、身份證號、照片和核對結果,致使銀行機構在“人、證”是否一致存疑時,無法通過聯(lián)網核查系統(tǒng)查證。
(三)業(yè)績考核與投訴評估機制設置不合理。經調查,大部分機構對辦理開戶、開通網銀等業(yè)務有相應考核指標和獎勵措施,但對成功堵截冒名開卡行為缺乏相應獎勵措施,且因冒名賬戶后期核實困難,致使柜員在現實利益與或有處罰博弈中出現了道德風險。
(四)現有技防能力與流程管理仍需加強。銀行現有身份識別手段主要是利用聯(lián)網核查系統(tǒng)和身份證鑒別儀,受一線人員工作經驗、職業(yè)素養(yǎng)等主觀因素影響,即使是同一家機構,有著相同的業(yè)務處理流程、風險防控體系和考核標準,最終處理結果仍存在較大差異。調查顯示,有冒名者在被某網點A柜臺識破拒絕后,同天下午在該網點B柜臺成功開卡。
(五)風險防控處置措施實施不到位。對成功堵截的假冒他人證件開立賬戶事件,由于缺少明確規(guī)定,大部分機構僅采取業(yè)務拒辦措施。看似對單一網點內風險進行了有效防御,但實際并未遏制風險的繼續(xù)蔓延。排查顯示,87.9%的冒名開卡人在識破被拒后,依然會選擇其他機構再次辦理開戶業(yè)務。另外監(jiān)管機構對銀行受理假名、匿名的開戶行為難以認定和取證,對區(qū)域風險狀況掌控過度依賴于義務機構自主上報,缺乏有效打擊措施,也為假名、匿名賬戶的開立提供了可能。
(六)部分機構對自身風險與漏洞缺乏識別處置能力。從寶雞統(tǒng)計情況看,過往僅少數銀行反饋過成功堵截信息,大部分機構常年“零”報告,這與轄區(qū)的風險狀況不匹配。常年“零”報告機構主要由于自身所處發(fā)展階段,風險防控能力不強、管理水平不高,依靠自身發(fā)現防御風險的能力不足,看似“無險可防”造成了現有管控機制薄弱、工作懈怠。待風險集中暴露后,又往往出現識別管控周期過長、風險實際控制力不強等問題,難以有效處置風險。
四、對策建議
(一)完善客戶身份識別核對環(huán)節(jié)制度與措施。要求各銀行辦理開戶業(yè)務時現場拍攝和留存客戶照片,為后期核驗“人、證一致比對”提供證明資料。對已過影像留存期,無法進行“人證合一”核實,應按照《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加強賬戶監(jiān)測,對開戶日起6個月無交易,應暫停非柜面業(yè)務,對已發(fā)生交易,如監(jiān)測認為可疑,應列入可疑交易并與當事人核實,仍認為賬戶可疑的,應暫停非柜面業(yè)務,涉嫌犯罪的,應及時報告公安機關。考慮到無交易記錄暫停非柜面業(yè)務與影像留存期之間的時間斷檔,建議縮短無交易記錄暫停非柜面業(yè)務的時限。
(二)相關部門企業(yè)應提升源頭治理技術保障。公安部門應盡快推動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系統(tǒng)上線運行,做好與銀行等用證部門的系統(tǒng)對接,實現與公民身份信息系統(tǒng)聯(lián)網核查,達到丟失被盜身份證件即時失效;增加聯(lián)網核查系統(tǒng)查詢要素,完善數據實時更新、動態(tài)維護功能,暢通疑似信息反饋機制,確保信息及時、完整;全面啟動居民身份證指紋登記工作,建立冒用身份證人員黑名單制度;電信企業(yè)可將電話用戶信息與銀行實行共享,銀行在開戶時通過核對客戶電話信息,進一步有效識別客戶身份。
(三)合理設置業(yè)績考核與投訴評估機制。各機構應根據反洗錢法規(guī)要求,結合地域、機構自身特點,建立獎罰分明的反洗錢專項工作考核機制,特別對經核實成功堵截的冒名開戶行為,建議給予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獎勵;結合業(yè)務處理實際情況,對客戶的投訴應在詳盡核實的基礎上,做好區(qū)分處理,保障柜員的基本權益,減輕從業(yè)壓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從嚴履職的良好工作氛圍,確保將“人證合一”、“開卡意愿”核實要求貫徹到位。
(四)抓好新技術應運與業(yè)務流程管理。銀行在逐步推動生物特征識別、自助開卡機具等新技術應運推廣的同時,要做好與現有技術手段、人工審核管理的業(yè)務對接,完善業(yè)務處理流程,規(guī)范內部管控程序,嚴格執(zhí)行相關制度規(guī)定,發(fā)揮好新技術的輔助作用;加強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測分析,建立動態(tài)評估機制,及時彌補管控漏洞,現場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客戶使用新技術的業(yè)務輔導,強化對“人證合一”、“開卡意愿”的核實。
(五)健全冒名開戶風險事件發(fā)現處理流程。涉事網點發(fā)現冒名開戶的,應穩(wěn)住嫌疑人立即報案,或按《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扣留被冒用身份證件移交公安機關;同時應做好信息的采集留存,為機構內、轄區(qū)間信息共享提供支撐;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監(jiān)管部門可組織轄區(qū)義務機構開展區(qū)域內異常信息賬戶排查工作;對確認為假冒他人身份或虛構關系開戶的,應立即采取相應管控措施;不能排除懷疑的,應按照《金融機構客戶身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報告可疑行為。
(六)搭建區(qū)域風險事項預警防控體系。監(jiān)管部門應在建立區(qū)域數據信息共享的基礎上,著力搭建以風險信息事前預警、事中管控、事后監(jiān)控為一體的預警防控體系,力爭在識別出有苗頭、有代表的異常線索時,能及時提示相關機構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督導義務機構縮短風險管控決策周期,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止風險擴大蔓延,實現風險事項的早發(fā)現、早預警、早處置。持續(xù)做好義務機構風險監(jiān)測,根據各機構風險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分類監(jiān)管措施,進一步促進履職效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晶,宮憲國.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落實中的問題和建議[J].吉林金融研究,2015,(11):73-74。
[2]黃曉亮,王忠誠.論電信詐騙犯罪懲治與防范的國際合作――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J].貴州社會科學,2016,(2):164-168。
[3]許井榮.冒名開卡的原因及防范建議[J].中國信用卡,2016,(2):36-38。
[4]徐欣.電信詐騙犯罪治理研究――以昆明為例[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15。
[5]徐穎.對互聯(lián)網時代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時代,2016,(4):54-56。
[6]朱曉陽,高國圣.完善作證方式 確認客戶身份[J].西部金融,2010,(4):66-67。
一、現場?案例――社會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熠熠生輝
蘇教版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活動成長手冊(5上)》中的《巧識騙術――采訪面對面》主題活動目標是:了解人們的防范意識,知道一類詐騙的作案方式及防范方法;掌握采訪的流程及方法,做簡單記錄并能夠隨機應變。為了達成活動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根據教材需要,筆者聘請家長、治安大隊專業(yè)人士走進課堂,讓兒童多角度接觸社會,立體呈現電信、網絡詐騙與生活的關系。社會資源的介入,激發(fā)了兒童活動的熱情,讓兒童在生活中學習,教育意義顯著。
1.預約采訪嘉賓――明確任務,精心準備。
在活動之初,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采訪?采訪需要做哪些準備?作為指導教師,筆者列出了預約要素:一要圍繞采訪目的,有重點地選擇采訪對象,了解采訪者的個人信息;二要確定采訪時間、地點,明確采訪注意事項;三要設計采訪問題;四要模擬采訪。采訪前的方法指導,不僅讓學生掌握了預約流程和采訪的禮儀,還增強了學生的活動信心,更為后續(xù)采訪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2,采訪面對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現場采訪過程中,學生有的采訪治安大隊民警,有的采訪老師,課堂上精彩紛呈:“你好,請問你生活中有遇到過什么騙術嗎?”“如果遇到了你會怎么辦呢?”“對于騙術,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識破嗎?”學生利用“采訪面對面”的方式,對生活中的電信、網絡詐騙進行了深入了解。“我采訪了三位老師,有兩位老師在生活中都遇到讓他們匯款的電話,但都被他們果斷回絕了。他們還告了我防范秘訣呢!”張亦涵同學笑著說。社會資源是一池活水,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源頭。課堂上,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建構者。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通過采訪進行信息收集、整理,培養(yǎng)了信息獲取、處理、加工的能力,提升了信息素養(yǎng)。
3.采訪報道我來寫――搭建平臺,分享互動。
采訪活動結束,學生迫不及待地將活動感受與同學、老師分享,有同學建議將活動心得與活動嘉賓治安大隊民警分享,發(fā)送至江陰防范宣傳微信平臺。學生的心愿得到了滿足,微信公眾平臺用戶為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點贊。研究永不止步,在思維碰撞的同時,學生又發(fā)現了新問題。學校、社會構成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聯(lián)盟,共同書寫著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新篇章。
二、兒童?資源――社會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有家長資源、專業(yè)機構的專業(yè)人士、社區(qū)圖書館等。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社會即學校,必須在大社會里,才能收獲豐富的真教育。教育要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必需帶兒童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在教育實踐中,以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為突破口,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內容,讓他們親自體驗,在開放、探索、互動的氛圍中讓每個孩子實現自我發(fā)展。形式多樣的社會資源,打破了隔開兒童與社會的墻,變“封閉式”的教育為“開放式”的教育,擴展了兒童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立足課程綱要,大膽開發(fā)創(chuàng)新課程,將社會資源有機整合到課程中;而在具體教學情境中,有效介入社會資源,將知識和技能無痕地傳授給學生,指導學生的認知和言行。
三、方法?策略――優(yōu)選社會資源在教學設計中的理性思考
1.社會資源的來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江蘇省教研室新開發(fā)的學生活動成長手冊是教師引導兒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源。該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內容豐富,凸顯了社會性教育的價值。但是教材呈現的活動主題和活動模式,只起到示范作用,在面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生的時候,有其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教材時,要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合適的內容。《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要引導學生了解與體驗社會,從社會生活中提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主題,加強社會實踐教育。”例如在《巧識騙術》活動中,采訪社會專業(yè)人士的活動方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究電信、網絡詐騙,樂于分享與表達研究成果,學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交流溝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引進社會資源的根本:適合學生,發(fā)展學生。
奧蘇泊爾告訴我們:影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巧識騙術》活動伊始,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中獎詐騙是怎么作案的?我們應該怎么防范?”面對這些發(fā)生在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學生想通過請教治安大隊民警來解決問題。邀請專業(yè)人士進課堂顯得順理成章,順其自然。與此同時,治安大隊民警作為第三方介入課堂,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激發(fā)了學生投入活動的熱情。如在“現場?案例”中,治安大隊民警針對學生的提問,介紹了電信、網絡詐騙的作案、防范方法。胡欣瑞同學在日記中寫道:“面對面采訪孫隊長,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膽量,讓我們學會了與人交流、合作,而且還獲取了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的法寶:面對誘惑,要警惕,不上當,不輕信,不透漏,不轉賬,及時報案。這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實踐體驗!”這些真實的活動體驗構成了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課堂里流淌著社會資源帶來的靈動。
3.引進社會資源的作用:源自生活,回歸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達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在采訪過程中,治安大隊的孫隊長給學生介紹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一會計因聽信老板QQ留言,100萬被騙;一學生家長因他人盜用自己孩子的QQ號,也損失了1萬元。孫隊長用深入淺出的案例,讓學生知道了犯罪分子作案方法的高明,提醒學生防范之心不可無。這些來自生活的案例,時刻為學生敲響警鐘,提升了學生的防范意識。
4.引進社會資源的要求:互動體驗,意義深h。
在活動實施選擇社會資源時,要分清怎樣的社會資源對于本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具有促進作用。一個有教育意義的社會資源應該能夠讓學生自發(fā)地得到自己的結論。選擇合適的社會資源,不要從自己的道德觀出發(fā)給學生做總結,要相信社會資源的力量。采訪結束后,學生紛紛在日記中留言。有的說:“原來生活中還有這么多陷阱,下次要謹慎行事。”有的說:“我們要做小小宣傳員,讓更多的人有防范意識!”還有的說:“這次活動讓我們大開眼界,生活中騙術無處不在!”社會資源介入課堂,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打開了一扇窗。
四、反思?成長――對社會資源進課堂的理性追問
1.有效選擇社會資源的根本依據是什么?
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和實施最基本的組成元素,是課程實施的基石。有效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保障。只有將社會資源進行深入開發(fā),才能彰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
(1)依據課程目標。
只有確立了課程目標,才能避免課程實施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郭元祥教授指出:“課程目標的設計與達成是具體化、個別化和情境化的過程。”社會資源在目標具體化、情境化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資源與課程目標是相輔相成的。
(2)拓展資源范疇。
根據實踐活動所需的教育內容,對豐富的社會資源進行篩選是提升綜合實踐活動實效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的一草一木、公共設施都可以成為課程實施的助推器,是無形的社會資源。從橫向角度而言,拓展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縱向角度而言,深入挖掘綜合實踐的課程資源才能揭示課程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
2.web2.0時代呈現社會資源的形式如何變革?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發(fā)展建議
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對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了好多方便,也促進了信息的開放,社會群體的生產生活在互聯(lián)網上都會留下一些痕跡,此種情況下,公安機關在開展情報收集工作的過程中,實現了互聯(lián)網資源的合理利用,并積極加強技術研發(fā)和,促進情報收集技術的創(chuàng)新,從而推進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的順利開展。
1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的發(fā)展
1.1 搜索引擎技術
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搜索引擎與互聯(lián)網相互鏈接,并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情報的搜集、整理、篩選等工作。其搜索引擎共有三種模式:第一、全文檢索引擎,該檢索引擎是通過與互聯(lián)網上各個網站建立信息共享聯(lián)系,搜索引擎就可以通過輸人搜索關鍵詞,從建立聯(lián)系的互聯(lián)網網站提取相關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秩序來排列;第二、目錄搜索引擎,按照互聯(lián)網目錄從互聯(lián)網當中搜集情報;第三、元搜索引擎,多重搜索引擎并用,搜索面積非常廣泛。
1.2 互聯(lián)網信息挖掘技術
互聯(lián)網信息挖掘技術主要是以互聯(lián)網為信息挖掘載體,針對目標樣本進行特征提取和信息分析。互聯(lián)網信息挖掘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使用改變了從前公安機關以人力調查獲取情報的局面,現代公安只需要熟練的掌握互聯(lián)網信息挖掘技術就能夠在網絡中搜集到具有價值性的情報。最新的互聯(lián)網新信息挖掘技術能夠隨互聯(lián)網資源的更新而更新,并具備一定會的學習能力,對信息進行過濾,這樣一來,互聯(lián)網信息挖掘技術所提取到的情報就更有價值。
2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如何開展公安情報收集工作
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為公安機關情報收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途徑,從整體上提高了公安情報收集技術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公安情報資源。那么在互聯(lián)網大環(huán)境下,公安情報收集工作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加強公安個人信息的錄入
公安機關在維護社會秩序,打擊違法犯罪以及實施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應當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來做好各項警務工作,充分做好案件記錄、戶籍資料管理以及案件影響資料等工作,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設備來進行各項資源的手機,以促進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的順利進行。公安流動人口信息錄入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能夠為公安情報收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促進公安情報資源的優(yōu)化。就當前公安機關情報收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流動人口信息錄入存檔,流動人口信息錄入工作因不完善的條件下。
在此種情況下,公安機關在開展情報收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加強流動人口信息的錄入工作并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面向社會和公安系統(tǒng)內部,對各項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積極開展公安系統(tǒng)內部業(yè)務,對公安機關所留存的影響資料、身份信息以及指紋,DNA,手機卡采集信息等進行準確的保存和管理,從而為公安機關案件的偵破提供可靠的依據,并且為情報收集工作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和途徑。
假如公安網安部門想提高破案率和在互聯(lián)網收集情報信息的話必須加強對互聯(lián)網網絡的巡邏管控工作,加強對網吧的管理和登記率,這樣就實現網上追逃人員的及時落網情況,并對加強網絡秘密力量的建設,才能獲得更好的情報提供者。重點人員(如各個網站的網絡管理人員)、重點單位,加強對網絡犯罪案件多發(fā)部位例如公眾網吧、金融、證券等重點單位的監(jiān)控工作,墼對秘密力量進行適當的教育與培訓,提高秘密力量發(fā)現能力才能獲得更好的情報信息,不重視秘密力量的建設、那就情報的來源和可靠性不可靠。
2.2 廣泛獲取互聯(lián)網資源并合理利用
就互聯(lián)網時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互聯(lián)網技術廣泛存在于社會群體的經濟交易、購物以及消費等各項社會活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社會群體不可避免的會留下一些信息痕跡,此種情況下,犯罪分子會對此類信息加以非法利用,威脅著社會群體的利益安全。而公安機關能夠對此類信息痕跡進行科學化利用,促進案件的破獲。目前互聯(lián)網網絡電信詐騙種類已經達到48種詐騙方式,那怎么樣防范轄區(qū)的居民遇到網絡電信詐騙的情況呢,網絡電信詐騙防范工作先從基層派出所社區(qū)民警來開始,對轄區(qū)居民多次宣傳防范網絡電信詐騙宣傳,社區(qū)民警在社區(qū)工作當中一周一次在社區(qū)認真開展情報信息研判,加強對轄區(qū)重點人員的管控工作,每天在轄區(qū)居民進行入戶走訪時多次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怎么樣防范,經常對轄區(qū)房東進行房東大會,并且讓各個房東也多理解并且讓他們提出意見。
2.3 加大互聯(lián)網情報搜集技術的研發(fā)力度,加大信息開發(fā)程度
從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角度來講,它的運用在未來會更加廣泛,更加全面,利用互聯(lián)網來實施犯罪的類型、性質、技術也都是多樣化的,犯罪證據搜集工作的難度必然會不斷的上升。因此,必須通過不斷加大對互聯(lián)網情報搜集技術的開發(fā)力度,從資金、人才、設備等幾個方面進行投資,提升公安情報搜集技術的技術水平,加強網絡巡控工作,加大嚴厲打擊部分人在網上論壇或者微博上造謠,煽動民族分裂,群發(fā)非法宗教視頻,組織暴力恐怖活動,影響新疆民族大團結的哪些人,發(fā)現這些違法的行為,先加大網絡安全技術知識的提高,加大情報收集能力,經常對公安民警進行網絡訓控培訓,解決網絡復雜化、犯罪多樣化、證據隱藏化等多種問題。
2.4 開發(fā)定量分析的情報分析研判模型技術
開發(fā)定量分析的情報分析研判模型技術要求對情報實施跟蹤與控制,改變從前單一截獲情報的情報搜集技術弱點,它的使用能夠讓公安機關的情報搜集更加的長效化,這樣的情報搜集技術也與互聯(lián)網時代的犯罪特性相適應。
結束語
就互聯(lián)網時代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的總體情況來看,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促使公安情報收集工作更具特殊性和復雜性,案件偵破的難度加大。在此種情況下,公安機關應當積極加大力度開展情報收集工作,不斷實現新技術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積極拓寬情報搜集渠道,擴大情報搜集范圍,對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科學化運用,以切實提高公安情報收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提高案件偵破率和犯罪終止率,維護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王思.基于互聯(lián)網的公安情報收集技術思索[A].決策論壇―系統(tǒng)科學在工程決策中的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5.
[2]彭知輝.公安信息化建設對當前公安情報工作的影響[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育引導他們平安健康成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2021年暑期已至,孩子的假期生活離不開你們的指導、教育和督促。希望家長予以密切配合,切實履行好未成年人的安全監(jiān)護職責,時刻注意孩子的假期安全,教育孩子身邊注重安全問題,防范未然,我校向家長提出如下建議:
一、預防溺水,守護生命底線
牢記防溺水措施”六不準”。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6、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二、珍愛生命,注重交通安全
1、不在街道、公路上、攔車、爬車、追車和強行搭車。
2、不滿12周歲的學生不準騎自行車,不滿16周歲的學生不準騎電動車。不管步行或在公路街道上行走,須靠右行走或人行道上行走。
3、步行時,在橫穿街道、公路或交叉路口時,應注意來往車輛。在無來往車輛時,從人行橫道線內通過。
4、嚴禁在機動車臨近時橫穿公路。不準在有機動車通過的道路玩耍。
5、前進途中,遇到路邊堆放障礙物時,要特別注意來往車輛,待無來往車輛通過時再通過,并且要靠安全一側。
三、謹防詐騙,提高防范意識
(一)防網絡電信詐騙教育
1、不輕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語,都不要輕易相信,要及時掛掉電話,不回復手機短信,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布設圈套機會。
2、不透露。筑牢自己心理防線,不要因貪小利而受到不法分子或違法短信的誘惑,不論什么情況,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求助咨詢,或向親戚、朋友、同事核實。
3、不轉賬。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絕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
【虛驚】有人給他寄了“違禁品”?
上周,家住宜陽縣城的李先生遭遇一場虛驚:他收到一條短信,說有他一個包裹因地址不詳派送不成功,并給他提供了“郵政部門”的電話,讓他馬上聯(lián)系。李先生打過去一問,把他嚇了一跳。原來對方告訴他,“那個包裹里被查出有違禁品,公安部門正在調查”。
隨后,這個“郵政工作人員”又給他提供了一個“市公安局緝毒大隊”的電話。
驚魂未定的李先生按照這個電話打了過去。對方先是“很認真”地核實他的姓名和電話號碼,然后說他確實有個包裹被“洛陽市公安局緝毒大隊”查獲了,包裹里有等違禁物品,“案情很嚴重”。
“這是怎么回事?最近沒有朋友給我寄包裹啊,是不是搞錯了?”李先生驚慌地問。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被人盜用了。你在哪些銀行開過戶,個人賬號多少?為了保證你的存款安全,我們先幫你轉到安全賬戶上……”對方似乎很熱心。
在對方一再催促下,李先生急忙來到銀行。就在進行操作時,他多了個心眼,分別撥打了110和市郵政部門的咨詢電話進行詢問。這時他才明白,這是一個“郵包騙局”!
【提醒】郵政部門目前未開通短信提醒業(yè)務
這無中生有的包裹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據郵政局統(tǒng)計,有此疑問的人可不止一兩位。據郵政局負責人介紹,最近經常接到人打來電話咨詢,這包裹投遞失敗的提醒短信到底是真還是假。
【另案】年輕人也被騙
足不出戶,坐收快遞”,在時下年輕人中,網購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消費習慣。不過一些騙子也盯上了這一“商機”,郵包騙局應運而生。盡管警方一直嚴打此類犯罪活動,但仍有人上當。最近,杭州良渚派出所接到了兩起郵包騙局的報警,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總計被騙8.8萬元。
“你的郵包派遞失敗,里面有違禁品”
一日,24歲的小孫收到一個陌生手機號碼發(fā)來的短信:你有一份郵包派遞失敗,請速與郵政快遞聯(lián)系,0571-6096****,落款是“中國郵政”。
事有湊巧,小孫前幾天剛在網上買了一件衣服,估摸時間快遞也差不多該到了,便不假思索地撥通了短信中“郵政快遞”的電話。
接聽電話的是一名女子,在“核對”小孫的身份信息后,女子稱小孫的郵包內有違禁物品,已被公安查獲,讓他自行聯(lián)系市緝毒大隊詢問情況,并留下了緝毒大隊的電話0571-8328****。
一聽郵包內有違禁物品,小孫頓時慌了神。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也擔心公安機關找上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孫決定還是先詢問下情況。
于是他撥通了“緝毒大隊”的電話。一名自稱是緝毒大隊民警的男子用低沉又嚴肅的語氣和他說話,并“認真嚴謹”地核對小孫的信息。在確定身份后,這名男子告知小孫,他的郵包里被查實藏有。
聽到這個消息,小孫嚇壞了,一再解釋自己只是在網上買了件衣服而已,不可能有的。男子便說:“你別緊張,一定是你的身份信息泄露了,目前你的銀行卡號不安全,需要銀行卡做升級保護,以防你銀行卡內的錢被取走。”
接著,那名“緝毒大隊民警”還“服務周到”地告訴了小孫所謂“銀聯(lián)中心”的電話。
“你的銀行卡需要升級保護,且只能在ATM機上操作”
此刻小孫已經完全進入了騙子們設好的騙局之中。他立刻撥通了“銀聯(lián)中心”的電話,接電話的“辦事員”聽完了小孫的陳述后,表示銀行卡升級保護是比較簡單的,只要到ATM機上操作即可。
不過,這名“辦事員”一再向小孫強調,“因為你的郵包內被查出有違禁品,到銀行柜臺是不能辦理的,一定要到ATM機上進行操作。”
出于對“專業(yè)人員”的信任,小孫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附近一家銀行,再次撥通“銀聯(lián)中心”的電話,并按照對方的提示在ATM機上操作。當操作完畢后,小孫想確定卡內的資金,便查詢了下,竟發(fā)現卡內少了12101.1元,立即聯(lián)系“銀聯(lián)中心”。對方稱,自己在上海,不清楚情況。小孫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馬上報了警。
警方說,接到這樣的短信和電話時要格外警惕。
無獨有偶,近日一位22歲的重慶女孩也遇上了同樣的事情。她的遭遇比小孫還要慘。女孩深陷騙局,從重慶老家一直到杭州,連續(xù)4天,分十幾次把自己的錢以轉賬的方式打到了詐騙者的銀行賬戶內,損失數額高達7.6萬元。
類似的電信詐騙案時有發(fā)生,雖然平時警方借助各類媒體和宣傳平臺進行防范宣傳,但當群眾真的碰到電信詐騙時,往往經不住犯罪分子的一套威脅利誘,自亂方寸而中招。
郵局工作人員一般不會以手機短信的方式告知派遞失敗的,切勿輕易相信此類陌生電話,更不能隨便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資料給陌生人;銀聯(lián)工作人員對于銀行卡升級等操作是不建議ATM機上操作的,更不會在電話內給予操作提醒,市民朋友要保持清醒頭腦,收到此類短信,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警示】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電話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條短信稱,寄給你的包裹因為地址不詳無法送達,希望你與“郵局”聯(lián)系。而當你與郵局聯(lián)系時,卻被告知郵包里有違禁物品(),公安部門正在調查。為確保安全,對方要求你將資金匯往一個相對“安全”的賬戶時,請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你很可能遇到了郵包詐騙。
在此,警方表示,公安部門絕不會通過電話指導如何轉賬、設密碼,更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郵政部門則表示,基本上不可能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收件人領包裹。所以讀者有收到類似短信時,要多留心眼,不要直接撥打短信上提供的號碼。
警方提醒,當前電話詐騙常以國家安全部門工作人員身份出現,以涉嫌洗黑錢、涉嫌違禁物品、涉嫌經濟犯罪等為由要求受害者“轉移資金”,從而進行詐騙。由于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等私人信息,一些受害人看到這些信息都是對的,很容易相信。
“為逃避警方追查,詐騙人員通常使用虛假身份,并在境外利用網絡服務器撥打詐騙電話,一旦詐騙得逞,立即利用網上銀行系統(tǒng)將錢款打入分散在國內各地的提款賬戶上,將錢取出,或直接轉向境外賬戶,案件偵破難度非常大。”一位曾多次處理電話詐騙案件的民警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