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強化規劃意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黨的十六大對城市發展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以后.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特別是中小城市得到迅猛發展,但規劃缺位現象卻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不認真對待,必將對中小城市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中小城市規劃缺位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一)規劃理念缺位是規劃無用論。認為中小城市發展是硬道理,有無規劃不要緊。深圳市由一個小漁村在十幾年內發展成為大城市,讓規劃也規劃不來。二是規劃有害論。認為規劃是靜態的,跟不上飛速發展的形勢,往往限制城市發展的大手筆、大動作。再者規劃框定的,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不利招商引資,容易挫傷開發商的積極性。三是規劃替代論。認為有總規即可.無須詳規,隨意建設.天然趣成.甚至比規劃還好。四是規劃虛位論。認為現在是中小城市高速發展的階段,先任其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規劃和規范不遲。
(二)規劃編制缺位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一是重名輕實。往往滿足于某名牌設計單位設計的,而是否符合本地實際則很茫然.致使規劃實施后干城一面,二是重高端輕基層。往往聽專家的多,讓社會、讓公眾參與的少,規劃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致使總體規劃變來變去,總體規劃變成總是規劃,三是重個體輕系統。對于城市的本體規劃從領導到群眾大家都關注,而對于區域性的城市體系規劃則缺乏認真的思考,致使各有關城市要素得不到優化組合,不利于宏觀經濟的發展四是重總規輕詳規。無論從法律、理論或實踐角度講,都應該在做好總規以后,要進一步做好分區規劃、各專項規劃、概念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可往往做好總規后就不在將總規深化,致使規劃仍起不到指導作用。
(三)規劃資金缺位對于城市建設往往都舍得投資,而對規劃編制和規劃技術裝備卻舍不得拿錢,造成規劃整體缺量、層次缺少、質量缺憾。
(四)規劃實施缺位1割裂規劃。開發區、高新區等等.要求行駛規劃自,有的政府以放開搞活為由將規劃權分配給這些單位。2弱化規劃。由于城市建設市場日益活躍和強化,市場分割城市規劃的力量越來越強烈,但有的地方對此狀況不但不加強規劃機構,反而壓縮機構降低規格、減少人員.使規劃工作到不了位。再者規劃對城市土地依法進行調控,同時又涉及到其他部門利益,往往被“嚴格管理”為借口,讓規劃座邊排。3規劃。綠地、水面、公益事業用地是規劃保護的重點,但這正是開發商們所看中的,他們通過各種渠道使這些用地變小或消失。4隨意改變規劃。有的人借口規劃是隱晦的意志安排,就不經過法定程序,說改就改,暗箱操作。
(五)規劃執法缺位規劃由人大通過以后就有法律效力.但規劃的行政執法常常處在尷尬的狀態。1執法機制不健全,各執法部門不能有效配合,執法力度缺失。2社會法律意識薄弱,各權利部門和公眾就沒有把人大通過的總規當作法律文件看待,仍我行我素。3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主體人力配備不足.人員素質不適應崗位需要。4各方面干擾因素太多,對違法建設執法很難到位。
(六)規劃實施監督缺位。
造成中小城市規劃缺位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歸結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對中小城市規劃認識缺乏客觀的定位
我國雖然有著發展城市的光輝歷史,也有著城市規劃的樣板(如西安).但對城市規劃缺乏系統的、全方位的科學研究。
(二)對中小城市的規劃管理缺乏明晰的界定
(三)缺乏一支高素質的規劃隊伍
由于我們的中小城市發展相對于大城市來說.規劃工作滯后,且工作量大.但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來說.具有專業學歷的人并不多.即使現在規劃工作崗位上的骨干.不少是。半路出家”,離專和精的要求都有定的距離。
(四)缺乏對中小城市規劃科學的研究
我國80%以上城市都是中小城市。對于城市規劃.大中小城市都存在有共性,但對于中小城市來說又有它的特殊性。而對于它的特殊性,就應該進行專門研究。
二、關于強化中小城市規劃的想法
(一)貫徹城市發展方針,強化中小城市的規劃意識
1強化中小城市規劃意識是國家發展城市戰略的需要。新世紀之交,中央提出“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的城市發展方針.用“協調”兩字替代了過去用的“積極“或’合理兩字,這是戰略的重大調整,其內涵更深刻更豐富。
2強化中小城市規劃意識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中央提出發展的人本思想,無論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發展都要以人為本整體把握,使城市建設要素都得到優化組合.城市功能更適用.環境更優美,聯系更便捷.不但對個體城市本身的功能要進行科學規劃,還必須對相關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布局、功能進行準確定位和科學規劃.沒有高質量的規劃是難以適應的。
3強化中小城市規劃意識是中小城市市長職責的需要。
城市規劃是市長重要職責之一.是市長管好城市的工具、手段和武器。抓住城市規劃,就是抓住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建設能夠取得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金鑰匙。
(二)加強建設,讓規劃的“龍頭”昂起來
1加強機構。讓中小城市和縣城都單獨設立規劃管理機構.讓規劃部、]直接參與市長決策。2優化機制。今后要求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在規劃方面就要加強協調.建立大中小城市協調相關中小城市、小城鎮的機制.包括縣城協調相關鎮等(如設立規劃委或兼職特派員等)。3強化職責。要堅決消除割裂規劃的現象.凡在個城市的各類園區開發區都要實行規劃的統一管理;對城市土地實行的雙軌管理的辦法應該延伸到鄉鎮.進一步強化規劃對城鄉土地的調控作用.堵塞土地出讓中的漏洞。
日月奔馳、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年里,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建設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充分發揚“三上”精神,全面貫徹“對接長珠閩,推進工業化,服務新贛州,建設后花園”的發展戰略,強化大局、服務、責任和拼搏意識,緊緊圍繞“一會一節”和新農村建設兩項中心工作,克盡職守、團結奮進、加大投入、扎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是強化大局意識。在“一會一節”和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破除了部門觀和小集體利益觀的束縛,與相關部門一道,對縣城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新建了三個街頭綠地景觀,縣城變得更加和諧、優美、靚麗。投入了20余萬元,大力扶持重點鎮和重點村建設,實施了(人力、財力、設備、時間)四個“一邊倒”、無償化服務,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我們城建系統應有的貢獻;二是強化服務意識。古人云:政無新舊,以便民為本。在客家文化城、紅金工業園區建設,城南新區開發、招商引資等工作中,我局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在測繪、規劃、質監、監理等工作中做到了隨叫隨到、風雨無阻,并創設了“工程報建處”等人性化服務的便民機構,使得服務意識和效率觀已深植干部職工心中;三是強化責任和拼搏意識。我局作為全縣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這既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更是交給我們的一項光榮任務,我們必須完成好。因此,我們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克盡職守、奮力拼搏,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特別在規劃設計、質檢、建筑管理、安全生產、檔案管理等領域的特色工作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新的一年,我們的總體思路是:強化服務,編、建、整、改并舉,著力實施“12345”工程,傾力打造和諧的客家生態新城。
即:編好一個規劃,狠抓兩項整治,推進三項改革,搞好四項服務,加快五項建設。
(一)強化區域規劃意識,盡快編制好縣城控制性詳規
規劃也是生產力,先進的規劃就是先進的生產力。由于九三版縣城總規距今已有十余年,在規劃理念、功能分區、編制深度等許多方面都已不能適應當前和今后的發展需要,亟需在贛州市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和“三江六岸”城市設計成果的基礎上,加快測繪縣城數字化地形圖,編制好縣城控制性詳規。因為控規才是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術依據,這也是世界各地加強規劃建設管理通行的手段和做法。當前,我縣縣城已納入贛州中心城區的嚴管區范圍,必須盡快編制控規,以適應大贛州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加大縣城環境和建筑市場綜合整治力度,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突出治理整頓違法建設行為。從根本上扼制無視規劃、惡意濫建、搶建現象,宣傳與懲處并舉,樹立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治理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違章行為,劃定泊位,規范縣城車輛停靠;將縣城環境衛生實行統一管理,消除衛生死角,將城區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納入大贛州統一考慮,實現基礎設施資源共享。
二是整頓建筑市場秩序。完善和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特別是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強化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管,落實工程建設監理和工程備案制度。
(三)不斷探索新機制,加快建筑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及投融資體制三項改革步伐
一是抓好局屬建筑企業的改制工作。以縣建安總公司為試點進行建筑施工企業改制,逐步探索規范操作、平穩過渡的科學方法。
二是推進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化。逐步將工程交易、招投標、檔案服務等中介機構的服務職能從行政機構中剝離,完全推向市場。
三是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城市資產捆綁經營、市政設施管養分離的市場理念拓寬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領域,引導和鼓勵社會企業和個人參與經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資格局。
(四)強化窗口服務意識,進一步為各項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要充分發揮縣城鄉規劃建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的窗口職能,緊緊圍繞“兩城一區”和新農村建設兩個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提高人員素質,建章立制、推陳出新,為城南一期市政工程、紅金工業園二期、客家文化城配套、新農村建設等四大民心工程和中心工作,鋪磚引路、殫精竭慮。
(五)以城南新區為主戰場,建設生態優美、人居和諧的客家新城
一是繼續完善城南新區二期市政干道。盡快形成“五橫五縱”的城市主干網,拉開城市發展大框架。
二是打通梅林大街與梅林大橋連接段。使馬口森林公園、楊仙嶺、客家文化城等各景點間交通更加便捷,線路組織更加合理。
三是繼續在老城區新建幾處具有客家文化風韻的街頭綠地景觀。為中國客屬懇親大會在我縣的召開錦上添花。
我國的城市規劃工作基本是50年代初從原蘇聯引進的適合于集中式計劃經濟體制的一套理論、內容和方法,自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后,促進了城市規劃的改革,但市場經濟新的體制仍給城市規劃工作帶來很大影響和沖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國民經濟成份多元化從去年底開始,我國試用新的經濟類型標準,將經濟成份劃分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和其他經濟等9種類型。各種類型的經濟有著各自經營方式和特點,不同類型的經濟可以用不同方式組合經營。多種經濟成份和經營形式的企業都進入市場,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城市經濟異常活躍,不僅使城市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也給城市發展與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過去在規劃項目上單純依靠國家投資及計劃安排,而現在是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因此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確定城市性質、規模以及用地布局、規劃實施步驟和措施、規劃管理等環節都要充分重視這個因素。
2.城市土地有期有償使用制度的改革實行土地有期有償使用就是把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納入市場經濟的軌道,利用級差地租和使用價值規律作用,促成城市土地功能的組合與調配及結構的不斷完善,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城市規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與分配,如何運用級差地租原理,優化城市用地結構和用地布局,來適應土地有期有償使用制度的建立,這是擺在城市規劃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特別在當前城市土地出讓轉讓中,有些城市不按已有的規劃來審批土地,或者還沒有作出規劃就出讓土地,出讓簽約后才指定規劃部門進行規劃設計。如何加強城市土地出讓轉讓的規劃管理,這也是城市規劃界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3.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市場體系的完善,促進了城市投資環境的改善,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促進了城市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城市規劃指導下進行的房地產開發,促進了城市規劃的實施,在實踐上突破了舊城改造難、用地結構調整難的關口。城市規劃如何加強對房地產經濟的研究,開展城市土地分等定級工作,并與有關部門共同進行地價和土地開發投入產出的測算,來適應房地產業和房屋商品化的發展,這也是一個新課題。
4.各類開發區的設立設立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工業園和旅游度假區,在規劃布局合理的情況下,集中力量搞好基礎設施,’實行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規劃指導思想、原則、內容和編制辦法等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新問題。一些開發區根本沒有經過詳細的可行性論證,就盲目“圈地”;有的雖有規劃,但未履行報批手續;有的遠離市區,既無依托,又無便捷的交通;有的沿公路兩側發展,影響交通;有的選址不當,違背城市規劃原則,把不該占用的地段劃分為開發區等等。如何加強各類開發區規劃審查與管理,這也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一個間題。
5.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標志之一。從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來看,第三產業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全部就業人口中的比重都已分別超過60%與70%。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也具有很大潛力,因此,在90年代第三產業將成為我國調整范圍最廣、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在過去的規劃中,對發展第三產業考慮不足,城市服務人口比例偏低,用地偏小,公建的設置靠千人指標定額不僅內容不全,而且這些指標大大落后于實際的需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第三產業的發展,會對城市人口規模、人口分類以及城市產業結構和用地布局等間題帶來一些新的變化,這是城市規劃需要認真研究的又一新課題。
6.城市體系的建設市場是市場經濟的載體發展市場經濟,必須大力培育市場,健全市場體系。這不僅要發展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而且要培育債券、金融、勞務、技術、信息、保險、房地產等各種要素市場。同時要打破條條塊塊分割、封鎖和壟斷,進一步形成與國內、國際市場相結合的開放的市場體系。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提出要建設若干農副產品全國性市場,正在探索建立工業品全國市場,許多省(市)也都提出要建立省(市)級區域大市場。各類市場的建立,對規劃布局、用地分類和定額指標影響很大,需要認真探討,原規劃中只考慮農貿市場,顯然是不全面的。
7.流動人口的增加在市場經濟下,人們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將突破地域、宗族和行政區劃的界限,相互交往更加密切,城市流動人口將會越來越多,城市人口構成正發生新變化。現在一般城市一的流動人口都在2。%一30%,縣城一般在50%以上。眾多的流動人口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規模、數量、標準及其布局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引起規劃界認真研究。原規劃考慮人口規模時,忽視流動人口,這也是不全面的。
8.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和自的逐步落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生產和經營單位,企業主要按市場要求,作出生產經營的各項決策,自主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這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特征之一。1992年國務院施行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就明確企業有14項權力。隨著這些權力落實,城市中大批原有企業可利用自籌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和品種,自行決定招工人數,有的還大力興辦中外合資合作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貿易公司,商場、旅館、飯店紛紛建立,城市用地和建設量都大大增加。原來規劃按計劃經濟模式分析研究城市產業結構、產品產量、職工人數及企業用地指標等一套辦法顯然不適應了。城市規劃既要保證企業自的發揮,又要使企業的各項建設活動納入城市統一規劃和管理的軌道,防止各自為政、違法建設的產生。這又是規劃界面臨的任務之一。
9.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經濟發展戰略的轉移目前我國對外開放的地域不斷擴大,在繼續提高沿釋地區開放強度的同時,已向沿邊、沿江和內陸省區擴展。對外開放的領域由工業、農業逐步擴大到金融、保險、商業、旅游和房地產等行業。全國開始向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發展。國家在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帶的同時,開始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特別是在發展鄉鎮企業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加決了全國生產力布局由東向西逐步推進的經濟發展戰略步伐。這些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城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城市規劃如何從宏觀上指導生產力和城鎮的合理布局,以此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鞏固和發展全方位開放的格局,是一項需要統籌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城市規劃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一)切實轉變城市規劃觀念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城市規劃學科本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城市規劃者工作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更新的需要。觀念的轉變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1.要強化市場經濟意識首先要樹立市場經濟的思想,學習市場經濟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來指導城市規劃工作,促進城市規劃事業的發展;其次要擴展城市規劃視野,拓寬城市規劃領域,積極主動地參與城市各項經濟活動,如經濟區域規劃、城市土地分等定級和地價的制定以及房屋開發和土地開發投入產出的測算等;第三,城市規劃和管理本身要充分考慮和利用市場經濟的作用,規劃的核心內容要研究資金平衡問題,各種規劃要有投入產出的估算。
2.要強化區域意識市場經濟下的區域經濟是一個突破了行政區劃界限,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聯合與協作。城市是一定區域范圍的中心,區域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發展產生的輻射力影響又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要轉變就城市論城市的狹隘觀念,樹立從一定區域范圍來研究城市發展的區域觀念。城市規劃要積極參與不同層次的區域經濟規劃,搞好城鎮體系的合理布局。
3.要強化開放意識目前世界經濟的區域化、集團化、互補化趨勢正在加強,我國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城市是改革開放的主要窗口,因此城市規劃必須增強開放意識,在研究城市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時,不僅要立足本地、立足國內,而且還要面向世界。不僅要考慮國內市場,而且還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4.要強化綜合意識現代城市是一個多系統、多層次的高度復雜的綜合體,城市規劃要轉變過去那種偏重研究工程技術的單純物質環境的觀念,要重視對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間題的研究,規劃的內容不僅是用地和建設的規劃,還要逐步深入到經濟、文化、科技、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
5.要強化動態意識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市場經濟是一種在變幻不定的市場中有應變能力、伸縮能力的經濟,是一種富有彈性和可塑性的經濟,城市的發展是以城市的經濟發展為依據的。因此要改變過去規劃一味追求終極目標最優化,搞得過死、不留余地的靜態規劃觀念,使城市規劃成為一種既有長遠的戰略設想,又有分階段的實施目標,并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適時進行調整和補充的滾動式的動態規劃。對長遠的城市發展方向、規模、空間布局等戰略布署,宜粗不宜細,要留有余地,增強規劃的彈性和應變能力。
6.要強化競爭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許多城市重要地段的規劃設計都是實行招標、投標、擇優選定規劃設計方案。采用公開競爭的辦法可以不斷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因此城市規劃也要引人競爭機制,增強競爭意識。在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把住資質管理的前提下,應逐少打破各城市一家規劃設計單位壟斷的局面,逐步放開規劃設計市場,允許國有、集體、中外合資、民營等多種所有制規劃設計單位并存和平等競爭,逐步建立富有活力的規劃設計市場體系。
7.要強化時效意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時間就是金錢”二“效率就是生命”的觀念在深圳等沿海經濟特區得到充分體現。如果沒有時效觀念,到手的財富也會付之東流。因此城市規劃者必須樹立強烈的時效觀念,各類規劃編制和審批都要高效率、快節奏,縮短周期,節約時間,提高效率,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節奏發展的步伐。
8.要強化超前意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投資渠道發生了重大變化,城市建設項目、資金來源、建設方式等日趨多樣化,要使城市各項建設納人城市統一規劃和管理的軌道,保證城市合理、有序、協調發展,關鍵是要做好超前性的規劃工作。凡是城市準備出讓的地塊、開發區、城市中心區等都要超前編制好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也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及時調整或修訂。
9.要強化法制意識市場經濟是一種以法律為規范的經濟。失去法律規范作保證,市場經濟就會處于混亂、無序狀況,因此,國家需要通過法律、法令、條例等手段進行合理的必要的行政干預和調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些企業或單位(特別是外商)為了單純追求最大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他們的要求往往與城市規劃有矛盾。城市規劃代表城市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的局部利益。那么城市規劃如果仍然采取過去那種以行政的人治管理辦法來處理上述問題就不適應了,必須依靠各種行政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法規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保障城市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因此,城市規劃工作者必須強化法制意識,熟悉和掌握城市規劃的各種行政的、技術的和經濟的法律法規,并運用這些法規來處理好城市建設的各種矛盾。必須堅持原則,嚴格依法辦事,堅持城市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決不能在金錢面前和在某些行政的壓力下,一味遷就一些單位(特別是外商)不合理的要求。
10.要強化服務意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轉變政府職能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監督檢查。城市規劃是一項政府職能,要為經濟建設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是通過規劃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而規劃方案的實施必須通過規劃管理這個環節。因此要樹立規劃管理與規劃服務一致的觀念,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一切要為經濟建設服務,一切為建設單位服務,并要主動服務,超前服務,以優質的服務強化管理。最后必須強調,在轉變觀念的同時,城市的基本原則,城市規劃體現城市綜合效益,即城市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體現城市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城市規劃是政府的職能和行為并應具有權威性、嚴肅性是毋庸置疑和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
(二)改進和完善城市規劃編制內容和方法
1.進一步充實、完善和深化城市規劃的內容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首先要重視城市發展戰略的研究,研究城市發展戰略應從發展市場經濟的戰略高度,立足長遠,立足區域,面向國際。其次確定城市人口規模要考慮流動人口的因素,要留有彈性。城市人口分類要破除以往按照基本人口、服務人口和被撫養人口三種類型的分類方法,建議采用一、二、三類產業人口劃分方法,以便和國際通用標準相接軌。第三,城市用地評價不僅要考慮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因素,同時還要做好用地區位優勢分析和評價以及分等定級工作,建議補充用價格等高線表示的地價級差圖。城市用地分類要劃出各類市場用地和商業用地,并要提高其用地比例和標準。城市用地功能分區和布局要運用級差地租原理進行優化,把能夠創造經濟效益(物質財富)的土地的產出率高低與地價高低大致對應起來,使用地的區位和使用性質與土地價值高低直接掛鉤。各類用地性質也不能太單一,要有一定的互換可能,即要有兼容性。第四,城市總體布局結構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等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富有可塑性。
詳細規劃可參照溫州市的做法,重點是要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一是要改變傳統的擺房子的規劃方法,依據建設地段的使用功能和接近交通與居民難易程度,來確定不同的房地差價或基礎設施費用,進而來確定各類建筑面積的比例和各項經濟技術控制指標;二是打破傳統規劃按千人指標來擬定公建設施、商業用地數量和建筑面積指標的做法,而是依據地段不同功能和土地開發資金平衡的原則來擬定;三是根據建設地段的使用功能、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積率和綠地率,著重研究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配置要點與設計要求,研究提出各地塊的空間景觀與環境設計要求。
要把城市新開發區和舊城改建地區的道路、交通、給水、排水、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專項規劃超前做好。當前要十分重視市場體系、商業網點等公用設施專項規劃的編制,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2.進一步改進城市規劃的方法和手段
在規劃程序上,既要按總體、分區、詳細、修建規劃的正規程序進行,又允許幾種規劃交叉進行。在編制方法上,既要采取領導決策與專家評價相結合,由規劃設計單位單獨編制,又可采取管理部門與規劃設計單位共同編制,還可采取集規劃管理與規劃設計職能于一體的一些小城市規劃部門自己直接編制規劃。在技術要求上,既要遵循國家統一的技術規定編制規范化的規劃,又可按建設急需,因地制宜,靈活掌握,采取不同標準,編制粗線條規劃。在工作手段上,要積極采用微機和遙感等先進技術,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三)強化和完善城市規劃管理
當前,城市規劃管理急需重視的問題是:
1.盡快建立健全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并嚴格執法
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法制經濟。愈是發展市場經濟,愈是要加強立法、執法工作。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建設,盡快建立健全以《城市規劃法》為主體的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基本法規與專項法規、行政立法與技術立法相配套的城市規劃法規體系.針對當前的熱點間題,要盡快研究制定各類開發區規劃管理、城市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的規劃管理的具體辦法,引導各類開發區和城市各項建設健康發展。同時,城市的各項用地和建設,要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法》規定的“一書兩證”制度,要加強執法檢查,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城市各項建設按城市規劃有序進行。
有利于優化班級管理工作,有利于高職生個體發展與學校整體管理工作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促進高職生個人和學校的和諧發展。因此,
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以就業為導向,重視職業道德的養成,增強班級管理的自覺性;以促進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為手段,加強高職生
的自我規劃意識和做人意識,提高管理的導向性;以職業生涯設計為主線的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增強集體意識,增強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高職院校;班級管理 ;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有效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各高職院校發展決策的重心。自我國高職院校興起以來,在如何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問題上,許多高職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的設置、課程的調整和改革以及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近年來國家各級部門的大力倡導,高職生管理工作逐漸被廣大高職院校所認重視。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存在著諸多不足,尤其是對班級管理的忽視直接導致了班級作用的發揮。實際上班級是組成學校的最基本單位,是學生生活于其中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群體。
一、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的價值與功能
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理念較多,之所以強調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是因為這種班級管理切合了高職教育的發展特點,對高職生的發展、班級管理效果乃至對整個高職院校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功能。
(一)有利于優化班級管理工作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依賴于一定的介質。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主要通過宣傳教育、紀律規范、開展活動等一系列的方式,將德育評價與學生的個人發展相聯系,帶有強迫和灌輸的色彩。主要是單向流動、控制的過程居多,缺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動。而在多樣化和倡導價值寬容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的解放,行政權力介質不斷喪失。
(二)有利于高職生個體發展與學校整體管理工作的有效整合
班級是學校最重要的細胞,是學生重要的活動場所。班級的管理工作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管理工作。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既能通過優化班級管理而促進學校整體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又借助職業生涯規劃這一手段,促使高職生確立其職業發展的方向,為其提供人生奮斗的策略,塑造充實的自我,從而促進他們的個體發展。而學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其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因此,通過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這一環節,促成了高職生發展與學校管理工作發展的雙向目的,使高職生個體發展與學校整體管理工作達到了有機的融合。
二、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的主要方法與措施
將班級管理與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兩者有機結合,構建一套以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為導向的班級管理模式,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方法和措施,增強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高效性。
(一)以就業為導向,重視職業道德的養成,增強班級管理的自覺性。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管學生”上,而應以高職生為主體,把高職生的需要當作首位需要。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高職生進行社會角色學習,獲得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因為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其教育管理除了具有和其他各類教育所共同的目標、內容、途徑之外,其特色在于以就業為導向,為此,要十分注重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以及就業觀、創業觀教育,切實在班級建設中搞好職業指導工作,充分發揮就業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根據社會及市場的需求和本專業的特點確定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模式。考慮到絕大部分高職生畢業后主要流向各種企業單位,班級管理建設要適當借鑒企業制度建設理念,全方位了解目前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追求,激發高職生追求成功的內在需求,促進高職生職業道德的自我養成、自我發展,推動其整體職業素質的提升。
(二)以加強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為手段,強化高職生的自我規劃意識和做人意識,提高管理的導向性。一方面,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手段,加強高職生的自我規劃意識。目前,高職生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存在盲目性,必然導致學習缺乏動力,行為散漫,紀律渙散。如果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高職生將很難明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在班級管理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可以引導高職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幫助他們找出自己的特點,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因此,要強化高職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從入學之初就能使之形成職業規劃意識與理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潛能,幫助他們在認識到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和潛在的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圍繞著職業目標與職業理想,在學習期間努力拼搏,扎實掌握知識,著力培養某些職業特質,實現自我成長與成才。
這樣,根據專業特點和職業發展方向,開展一系列以職業生涯設計為主線、具有專業職業特色的活動,使高職生在個人職業素質提升的氛圍營造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集體觀念的熏陶,高職生在個人素質技能提升的同時,其團隊精神也在無形中得到培育,通過活動增強集體精神,培養團隊意識。班級管理者不需要刻意強調校紀班規,而是使高職生遵循由個體自覺、自知到自悟的發展過程,使他們的觀念和意識在活動中無形地得到強化,做到教育管理意圖的隱蔽性,讓他們在沒有意識到教育管理針對性之前,就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共鳴,這就降低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增強了班級管理有效性。
參考文獻:
一、強化規劃控制,優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結構。抓好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切實貫徹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對產業布局、功能分區、基礎設施配置進行科學安排,合理確定用地規模,增強區域公共設施的共享程度。
以規劃為龍頭,切實推進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各類相關規劃、建設的龍頭地位。重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與完善工作,努力提高規劃的前瞻性與可操作性,切實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調控功能。各類與土地利用相關的專項規劃凡與土地利用規劃相抵觸的都必須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相應調整或修訂,確保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合理控制城鎮基礎設施、社會各項事業建設和行政辦公用地規模,嚴格控制大型商業設施和高檔商品房用地。適度提高各類建筑密度和容積率,推廣節能省地建筑技術,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投入、高效益產出。規定新批土地容積率不低于1.0。
二、立足內涵挖潛,努力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解決土地供需矛盾,著重在提高現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節約土地放在首位。每年制定了清理土地目標任務,近兩年又開展了全區工業用地專項檢查,掌握了區域內存量土地的面積、類型、用途、權屬與分布等狀況,并對存量、閑置土地進行分類開發利用。
三、嚴格土地使用標準,促進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應嚴把項目預審關,不得批準新建禁止類項目,從嚴控制限制類項目的數量、布局和用地規模。建立建設項目節約集約用地評價體系,強化建設項目用地管理。項目單位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時,增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內容。編制初步設計、施工設計方案,必須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嚴格控制用地規模,對設計方案不合理,占地規模過大,達不到節約集約用地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批準立項和批準用地。同時防止長期征而不供,對已按批次批準的建設項目及時供地。
四、推進土地市場化配置,建立節約集約用地的內在機制。深入推進工業用地招拍掛,實施項目用地競爭機制,從產業政策、投資密度、技術含量、投資進度以及廠區規劃等方面設置綜合限制條件,優勝劣汰,提高土地利用檔次,提高土地投入產出率。進一步健全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完善出讓程序,規范出讓行為。強化對協議出讓土地的監管。協議出讓土地必須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協議出讓土地的價格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建立健全土地儲備制度,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收儲中心作為供應土地的源頭作用,堅持“統一收購、統一報批、統一儲備、統一整理、統一供應”的五統一制度,從源頭上把關,加強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能力。
五、以管理為抓手,努力保障土地資源的有效供給。從閑置土地入手尋增量,以土地調查為契機,認真細致地對轄區內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認真調查摸底,對企業舊廠房改造利用情況,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項目等進行全面清理。要從項目入手賺增量,著眼長遠,放眼全局,從招商源頭入手,變 “招商引資”為 “招商選資”,力求引進占地少、技術含量高、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產業和項目,以科技含量提高土地的投入產出率,實現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從財稅政策入手擠增量,完善鼓勵節約集約用地的財政、稅收等經濟政策,用經濟杠桿引導新建項目加快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投入,縮短項目建設周期,使有限的土地在更短的時間內產生應有的效益。鼓勵已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業用地的集聚度。積極探索批前審查、批中會審、批后跟蹤、建后驗收的全程監管機制及批后土地跟蹤評價制度,對圈地不開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不達標及工程遲遲不竣工等,明確退出和處罰機制。
目前,我國的建筑企業對于成本與造價的管理觀念并不是很強,缺乏對于成本與造價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一些企業缺乏對于管理工作的規劃和重視,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造成了實際施工使用資金與施工前規劃資金投入差異較大,并且由于缺乏明確的管理,資金的去向不明,追究責任的困難較大。很多材料的浪費嚴重,設備的管理效率低下,無意中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收入。除此之外,企業的不重視導致工程管理人員不能夠認識自身工作的責任,提升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
2科學合理管理建筑工程造價與成本的有效策略
2.1強化管理意識,重視合同管理要想提升建筑工程造價與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首先需要建筑企業不斷強化管理意識,建立成本控制理念。重視預算的作用,對于工程中的材料、設備合理利用。其次,必須強化對于簽訂合同的管理,對于設立的額合同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和分析,管理人員必須全面理解合同內容,結合工程合同與實際情況合理的制定工程計劃,合理規劃工程設備的使用費用、人力資源費用以及工程材料費用。增強房建工程的成本與造價管理的科學性和計劃性。
2.2加強預算管理和控制在對工程項目進行預算以前,必須充分的對工程進行了解,認真研究相關的資料文件,運用可續餓的方法進行成本的預估和計算,實現施工方案的優化設計。將所得資料與實際的施工情況相結合,更加準確對工程整體進行把握,提升預算的精度。在執行預算過程中,必須對于超預算或者超范圍的資金支出進行控制調查,分析原因,找到問題存在的根本,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及時解決問題。
2.3嚴格成本控制要不斷強化對于整個工程的成本控制力度,在房間工程施工中,嚴格規范工程的進度,提升工程的質量,減少返工率,在工程的材料及設備購置環節,必須做好嚴格的把關,避免一些不良行為的出現,導致工程后期的返工。除此之外,還要確立起績效管理制度,對于施工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成本控制,對于績效優異人員進行獎勵,提升所有工作人員參與成本與造價控制的積極性。
3結束語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把整合文化資源作為一項總體發展戰略。堅持規劃引導和綜合調控相結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創新的思維模式,弘揚民間民俗文化,培育生態文化,打造濱海文化,把鑄造成具有鮮明文化旅游特征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南翼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基地,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經過若干年努力,把建成濱海城市文化、田園生態文化、民間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現代工業文化交融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年世博會的特色旅游景點,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近期目標:到2年底,堅持以整合文化資源為發展戰略,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快資源整合,積極打造濱海城市文化、提升民間民俗文化、建設生態文化,初現文化旅游產業“三大板塊”特色,切實增強本區文化旅游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旅游收入在2年的基礎上翻兩番。
三、主要任務
——凸現一個品牌效應:以沙灘、大海和現代化景觀長廊為題材,打造“金沙灘”品牌,做足沙灘濱海文化旅游這篇文章,要用世界的眼光、戰略的思維,發展沙灘濱海文化旅游產業,使之成為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與國際接軌的品牌旅游產業。重點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項目――“沙排節”,積極承辦國家、國際沙排賽事,凸現“沙排”品牌效應,集聚國內、國外游客。
——彰顯兩個文化旅游特色:一是依托化學產業基地為我區帶來的資金、技術和知名度,配合有關部門整合化學工業文化資源,努力創辦國內首家化學博物館,營造綠色化工文化旅游氛圍。二是發揮農民畫資源優勢,以創新的思路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加快提升傳統文化品位。農民畫和黑陶,要在保持本色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體現時代氣息。建設農民畫村,加快農民畫衍生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提升農民畫的知名度。
——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三大板塊:
一是濱海城市文化旅游板塊。以“海派”文化為主題,建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黃金岸線”。思路是:以沙灘、現代海岸景觀線和“三島”為支撐,化學博物館為亮點,以亞洲一流、世界先進的化學工業區和石化股份公司為依托,以沿海綠化、濱海專線觀光公路、沿海游船航道為連接,形成能展現多元文化的濱海城文化旅游度假區。
二是北部民間民俗文化旅游板塊。以民間文化為主打產品,進一步弘揚民間民俗文化。楓涇古鎮以程十發、丁聰、顧水如等名人文化吸引游客,松隱禪寺、華嚴塔、東林寺、性覺寺等古建筑以宗教文化吸引游客;運作好民間藝術文化資源,建設好農民畫村、農民畫院,讓游客在觀畫的同時,充分感受田園風光。整理和編寫《傳說》、《名人》、《名勝》,使的民間民俗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三是中部生態文化旅游板塊。利用田園風光、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及農民生活等資源,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加快開發一批“農家樂”旅游產品;以現代農業園區、秦望山旅游度假區為支撐,以南社紀念館(張堰姚石子故居),秦望山、玉蘭園、新農游樂場為點綴,以生態綠地、鄉間小道為連接,形成開放的、綜合的、高水準的生態文化旅游度假休閑區。
四、主要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區各級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在視察時的講話精神,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促進金融、信息、物流、旅游、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站在全局的高度,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快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抓住舉辦世博會機遇,為成功舉辦世博會作貢獻的需要,是為率先實現小康社會作貢獻的需要。
(二)加強宣傳,強化意識。一是強化規劃意識。規劃是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全區各級干部要有強烈的規劃意識,充分認識規劃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指導產業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須嚴格執行新編制的文化旅游發展規劃,努力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強烈意識滲透到的各項事業發展中,使的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在規劃的指導下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二是強化資源不可再生意識。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兩者合一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全區各級干部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挖掘和整合好本區的文化資源。三是強化宣傳意識,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要依托發展論壇、招商新聞會等大型對外宣傳活動,加大對旅游規劃和旅游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吸引外來資金參與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同時,要積極引進各項體育賽事和大型娛樂活動,要采用“以節興市”的方式,活躍的文化旅游市場,提高文化旅游市場知名度。
(三)健全機構,保障發展。建立區旅游發展工作聯席會議,代表區政府對全區旅游事業行使綜合調控、統一協調職能,將旅游規劃有機結合到城鎮總體規劃中,通盤考慮文化旅游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關系。聯席會議召集人由分管副區長擔任,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商旅委,負責日常事務。
(四)開發互動,延長逗留。依托農民畫、黑陶和現代農業園區等特色文化資源,建立游客參與活動中心。即:建立可供游客“自制自作”的美術工藝品活動中心和“自耕自作”的農技活動中心,延長游客景點逗留時間,提高賓館客房入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