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13: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土資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建立集中統一的檔案管理網絡
加強對國土檔案工作的集中統一管理、是國土檔案齊全、完整、規范的重要保證。我們遵照統—領導、統一制度,統一管理的原則。成立了國土檔案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檔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員,兼職國土檔案員,在師局專職檔案員的幫助下,形成了全系統的檔案管理統一模式。同時,完善檔案制度建設,修訂檔案崗位責任制及檔案管理制度,做到職責分明,層層把關。無論是在師國土局發的文件,都能從上保證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檔案管理工作達到了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
2、轉變觀念,超前管理
長期以來、我們對國土檔案內容和工作范圍的理解偏于狹窄。思想不夠開闊,工作不能創新。對于各類業務檔案的管理工作沒有一種超前管理的意識、沒有很好地和師局檔案員聯系。沒有將國土檔案工作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導致各類業務和檔案管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檔案資料積累殘缺不全、給檔案的整理歸檔帶來了困難。06年來,我分局意識到檔案工作不是臨時性工作、開始逐步轉變觀念,制定措施,對國土檔案進行超前管理。
3.國土檔案特點,拓寬檔案收集渠道
從實際情況看、國土檔案是比較復雜的。它分類為九大部分,從每個部分的內容比較來說層次不齊。建設用地類的報批經歷時間長、稍有疏忽、就可能遺漏。聲響材料類形成的文件數量不多,不易引起檔案人員的足夠重視。為了保證檔案資料收集齊全、完整,我們檔案人員將需要存檔的文件建立了檔案收件簿,檔案管理人員首先了解各類業務工作存檔的分類程序和流程,對哪些檔案資料、資料的內容、數量做到心中有數。
4.制定規范,及時立卷
根據國土資源檔案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檔案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建立起檔案管理分類大綱。歸檔范圍。保管期限,檔號分類方法等,將國土檔案共分為九大類:(1)綜合類;(2)計劃財務類;(3)地籍管理類;(4)土地利用規劃類;(5)建設用地類:(6)土地監察類:(7)宣傳科技類;(8)聲像材料類;(9)礦產資源類;并在每一類中確定了基本歸檔范圍。把應該收集歸檔的文件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可以裝訂成正規卷的、及時把它們裝訂成正規卷、使檔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5、強化檔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客觀上對國土檔案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國土檔案工作的人員,專業知識與其它單位的檔案人員更單一。為達到國土檔案整理規范化的要求、兼職檔案管理人員要進行一次正規的培訓、講解了國土檔案工作中會形成哪些類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屬于有保存價值的檔案今后需歸檔、并講解了具體的歸檔范圍。同時,按照國土檔案管理要求。對文件的起草、書寫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規范化、作詳細的講解。使大家對國土檔案內容提前了解,在工作個有的放矢,注意積累資料。為今后建檔工作奠定了基礎,使檔案的標準化、規范化有—個切實的保障。
6通過開發利用檔案信息,促進檔案管理工作
做好國土檔案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積累貯存國土檔案是為了利用、而更好地開發利用檔案信息,反過來也會促進國土檔案管理工作。國土檔案的形成是為以后利用起到查詢的作用,通過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將其轉化為檔案信息資源、而這些資源又通過檔案工作者提供給工作人員利用。我分在近幾年來實施電腦化管理、將國土檔案資料及時輸入電腦,隨時為各類業務提供依據,每當業務人員從利用檔案中獲得信息時、更積極主動地向檔案室歸檔文件材料、從而保證了國土檔案的完整性,促使國土檔案管理更上新臺階。
7、檔案利用過程中的保密工作
(一)數字化管理能夠適用國土資源的復雜性特點。國土資源檔案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而且檔案種類之間本身具有相對復雜的關系,而且還會涉及到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沒有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從國土資源的復雜性特點來說,數字化管理能夠將數據庫轉化成知識庫,利用智能化系統進行專家分析,因此,能夠對復雜的國土資源檔案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實現流程化管理,可以極大地提升國土資源檔案的管理效能。
(二)數字化管理能夠適用國土資源易變更性特點。國土資源種類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檔案資源就非常容易出現信息變化。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地籍信息經常會出現改變。如采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顯然會對很多檔案資料進行追溯性修改,而在數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將相關的信息統一搜索出來,并統一進行修改,從而極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數字化管理能夠輕松應對國土資源信息容易變更的問題。
(三)數字化管理能夠適用國土資源完整性特點。國土資源檔案是一個系統性的資源集合,很多資源并不是獨立信息個體,而是將多種信息資源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性資源,因此如果某一個資源信息出現缺失就容易造成國土資源信息的不完整,從而影響資源的檢查和監督作用。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這種完整性特點成為國土資源檔案管理難以解決的難題,一旦出現某一個信息變更,就需要追溯這個資源的所有相關性信息,并對此進行修改。但是在數字化管理模式下,這種相關性的建立已經通過數據庫完成,因此很容易輕松調用并進行修改,極大地提升了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的效率。
二、推進國土資源檔案數字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改變觀念充分認識數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認識到數字化管理在國土資源檔案管理方面的適用性,就能夠有利于改變相關領導的思想觀念,在推進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的數字化過程中,必須要有相關的領導進行推動才能夠實施,因為國土資源本身的復雜性會涉及到諸多部門的通力合作,如果這些部門的信息沒有納入到數據庫系統中,就難以轉化成知識庫,從而實現高效的系統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領導摒棄門戶之見,轉變觀念,將國土資源檔案信息統一收集被納入到數據庫系統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數字化管理系統,才能夠有效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效率。
(二)制定實施計劃分步實施。首先要明白國土資源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難度,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工程,涉及到諸多部門的支持,同時還需要相關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實施過程中要通過制定完善的實施計劃著手。然后再進一步落實資金、實施單位和基礎設施構建、人才培訓和意識培養等一系列工作。接著當數字化管理系統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組織相關的人員對傳統的國土信息資源,如紙質檔案、錄像帶資料等進行手工錄入和數字化轉換,并且在錄入數據庫系統時,需要對數據內容進行嚴格審核,確保在數字化轉換過程中,信息資源沒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夠有效提升國土資源檔案的使用效果。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是全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地質博物館之一,是我省唯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擁有珍貴的館藏、現代化的展覽設施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該館館藏內容涵蓋地質、土地、測繪三大方面,擁有大量珍貴而富有特色的藏品和先進展覽設施,采用實物、模型、圖表和聲光電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和解讀各種神奇的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堪稱一座具有豐富科學內涵的科普殿堂。
科普宣傳成績顯著
在文化強省戰略指引下,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在構建有特色的國土資源科普宣傳體系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該館定期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普活動,公眾參與度較高,如“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測繪法宣傳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湖南開放日”及“國土資源各類夏令營”等。另外,不定期組織各類國土資源科普知識講座、高峰論壇等,通過這些講座和高峰論壇,互相交流、探討,推動了科普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開館一年來,已開展各類講座13場,高峰論壇兩場,2009年,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被國土資源部授予“首批全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稱號。
該館積極開發科普項目和科普產品,編輯出版了《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叢書―張家界》、《帶你游玩張家界》、《神奇的礦物會說話》、《尋龍記》等一批較優秀的科普書籍,其中《神奇的礦物會說話》榮獲全國優秀國土資源科普作品。為提高全社會的國土資源知識的普及程度,積極加強與中小學聯絡和合作,開發適合青少年、幼兒參加的科普項目和科普產品,更好地普及國土資源相關知識。
在科研方面,憑借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該館還完成了《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湖南省地質遺跡調查及旅游地質資源開發研究》等一批科研課題,發表學術論文兩百多篇,榮獲多項榮譽。
構建國土資源科普宣傳體系
根據兩型社會的主題思想,湖南省國土資源科普工作還有較大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國土資源科普應該整合各類相關資源,建立國土資源科普體系,形成穩定長效機制,保障國土資源科普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發揮。
2011年,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在制定《湖南省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時指出“要加快國土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并對國土資源科普工作提出了目標,要求國土資源科普工作實施單位和部門“加強國土資源科普工作和科普基地建設,組織編寫評選一批科普叢書和音像制品,推出一批國土資源科普活動精品,建立科普網絡平臺,構建全省特色鮮明的國土資源科普體系。”
論文關鍵詞:國土資源;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系統是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子政務”面向社會的外延和拓展。它更加豐富了政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內涵,更大范圍地發揮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1國內外信息服務建設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電子政務的發展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許多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著手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并將其列為國家級的重要事項,電子政務正日益成為政府的一種重要的行政管理與服務方式。
1.1國際上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發展概況
電子政務主要興起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信息化服務體系已成為政府推行信息化主要目的之一。發達國家經過持續近五十年的信息化的努力,政府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各種決策支持系統已經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聯網將政府的信息系統在技術和對象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互聯網為重新構造政府和政府、企業、民眾三者之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互動關系機會,西方發達國家在電子政務以及信息服務方面進展非常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法律、制度上對政府提供的信息作出了規范。如美國先后制定了兩部涉及政務公開的法律,《情報自由法》和《陽光下的政府法》。這兩部法律確立的原則很明確:政府信息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由此政府行政管理與服務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由過去政府部門“想公開什么、公開多少、什么時候公開,對什么人公開,由政府自己說了算”逐漸轉向“法律上規定哪些信息必須公開,否則是違法,普通公民和傳媒有權對政府部門進行訴訟”。
1.2國內信息服務系統的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著“電子政務”在我國的推動,信息服務在內容上、服務方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分為3個階段。
1.2.1通過建立網站,實行政務公開
政府信息網上是信息服務起步階段較為普遍的一種形式。1999年開始的“政府上網”工程,使我國信息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一大批政府部門都相繼建立了政府網站,并提供了相應的信息服務。其內容大體上是通過網站與政府有關的各種靜態信息,如政策法規、指南手冊、政府機構、組織、舉報電話等。
在這個階段,政府除了在網上與政府服務項目有關的動態信息之外,還向用戶提供某種形式的服務(如公開辦事程序、下載審批申報表格),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
1.2.2提供窗口服務和多樣性、專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層面,已不再滿足“政府部門提供什么,社會就接收什么”,而趨向于一種雙向互動行為。現在有許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在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中普遍推行窗口式辦公。通過開設窗口服務,集中辦公,實現“一個窗口進、一個窗口出”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政府內部的操作運行通過明確的辦事程序規定,使辦理的時間、地點、辦事條件、期限等透明化,同時可以直接接受社會的監督。使政府與民眾的“接口”設在窗口。前置審批、需要申領許可證件的項目由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即實行“窗口受理、流轉相關、并聯審批、限時完成”的方式辦理。
1.2.3實行“電子政務”成為信息服務的主流方向
隨著政府與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門的運行方式發生了轉變。要求政府各部門要結構調整,即由過去的單個部門的窗口運行,消滅“信息孤島”實現政府各部門的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
實行“電子政務”,各政府部門要在同一個網絡、系統軟件等平臺之下,公眾或企業只要通過政府一個門戶網站即可完成所有的事務處理。政府門戶網站已經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一種基本形式,通過門戶網站形成的用戶與政府的互動,用戶只需要在網上完成他所需要的與政府互動的事物處理,而不需要了解這件事情完成過程中的部門和官員情況。
顯然,這個階段的實現必然導致政府機構的結構性調整,也必然導致政府運行方式的改變。因為之前政府的資料大多是以紙張為基礎,現在則變成電子的文件;之前政府與居民的“接口”是在辦公室,或者在柜臺、窗口,現在則移到網絡視屏上。這也是信息服務的較高級階段。
2國土資源公共信息來源及服務需求
2.1信息來源
國土資源信息來源十分廣泛,絕大多數數據分布在各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和相關事業單位。主要分為管理數據和調查評價數據兩大類。
管理數據主要存放于各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并相互聯系和依存,上級數據在下級數據基礎上,通過匯交和統計獲得,數據自下而上流動,數據渠道暢通,數據完整性能夠得到保證。國土資源管理數據是國土資源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重要數據,該類數據的主要特點是應用廣泛,社會效益高,時效性強等。
長期以來進行的土地資源、地質及礦產資源環境調查及基礎測繪等調查評價工作,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國土資源調查評價信息。這些數據信息一方面構成國土資源政務管理的基礎性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綜合分析,對促進國土資源自然和社會屬性變化規律的認識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這類數據最大的特點是投入成本大、生產周期長,它是國家非常寶貴的財富,被社會廣泛地應用。
2.2服務需求
政府部門需求。國土資源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它的合理配置是”強國、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重要指標數據。國土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關系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土資源信息是各級政府部門管理和決策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
企業需求。在經濟建設中國土資源是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土資源是資源同時又是資產國土資源在企業投資決策等經營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在民營企業、社會團體作經營決策時,他們往往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國家的國土資源政策法規、辦事程序和市場信息。
公眾需求。提供信息服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公民的知情權。隨著我國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公民對了解政務管理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布國土資源的政策法規、政務公開信息、提高政府辦事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的監督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義務和責任。
3國土資源公共信息服務建設探討
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在國土資源公共信息服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力圖通過以數據中心和網絡體系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構成一張強大的數據資源利用網,完成對數據的集中管理和應用,實現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數據共享,形成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
3.1明確信息服務體系的目標與任務
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是按照政府對政務公開的要求,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面向社會提供優質國土資源信息服務,并努力將國土資源現有信息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界提供準確、高效、多樣性的服務,實現國土資源信息的社會共享與服務,充分體現國土資源信息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
3.2以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的五大系統
信息服務系統是實現現代化信息服務的技術基礎。針對國土資源管理、科學決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構建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中主要開展了五大系統建設,如圖1所示。
國土資源信息系統是集信息輸人、分類、存儲和為一體的實時信息系統,各類實時性,動態性的國土資源信息主要通過該系統實現。通過對門戶網站版面、專欄、功能不斷改善和加強,構筑功能強大、性能穩定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設立政務信息公開欄,規劃、審批、處罰、收費、征地補償安置、地價、土地礦產資源出讓、政策法規等重要信息,實現動態信息。
國土資源信息查詢系統是實現國土資源數據庫信息服務的主要手段之一。國土資源數據的網上查詢,一是通過元數據庫,提供數據庫目錄查詢;二是通過數據轉換建立信息查詢數據庫,提供對數據庫內容的直接查詢。
由于國土資源信息涉及大量空間數據,在現有網絡條件下,空間與非空間信息查詢主要在內網實現;在因特網(外網)則主要開展非空間信息查詢和部分空間信息以及圖像數據的瀏覽服務。
國土資源導航與搜索引擎系統。前者提供網站地址的查詢服務,后者則全面提供網站地址和網頁內容的多種方式檢索服務,包括分類查詢和關鍵詞檢索等。導航系統主要通過尋找各有關網站進行分類,并鏈接其地址而形成。國土資源搜索引擎以現有通用網上搜尋和全文檢索技術為基礎,結合國土資源信息特點和需求,通過國土資源信息的分類、分解,建立國土資源索引數據庫而形成。
國土資源多媒體演示系統,以多媒體和虛擬現實等技術為手段,實現有關國土資源管理、政策、知識和資源狀況等信息的大屏幕演示與瀏覽查詢。在政務大廳安裝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各許可項目的辦理流程,申請人可隨時獲知行政許可項目的辦理情況。
國土資源信息產品制作分發系統,以數據庫及其它相關信息為基礎,針對社會需求,通過信息提取、轉換與加工,向用戶提供專門的信息產品,主要包括光盤制作、圖件制作和文字報告等。
3.3建立信息安區保障體系
通過建立國土資源信息、查詢等五大系統,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的架構可以說基本搭建起來,實現從國土資源信息的到檢索、瀏覽、下載等一系列服務功能。但隨著信息系統在國土資源業務中的應用,公眾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更好的服務國土資源管理和社會公眾,需要對現有的信息服務系統進行完善,增強在線服務功能,實現國土資源資料在線服務,制定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開辟有關欄目,同時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3.4發揮社會經濟雙效益,為國土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3.4.1發揮社會效益,促進國土資源科學管理
隨著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國土資源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為實現國土資源信息共享和科學管理提供了有利平臺。網絡的互聯互通和電子平臺的搭建將有利于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國土資源部門的辦事效率,增強監察力度,保障政務信息公平、公開、公正,實現陽光行政。
關鍵詞: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 可持續發展 信息共享受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極大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及文化觀念,促使人類走向新的文明。信息化水平是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只有通過信息化建設才能為社會提供方便、快捷的國土資源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國土資源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的作用,由此可見,為全面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根據國家信息化規劃的總方針和總任務,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緊密圍繞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和工作目標,制定自己部門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的中目標和主要任務,以指導具體的工作實踐。在新的形勢下為使國土資源信息化能夠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向前發展,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做好規劃,統一思想,分工協作,全力以赴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
一、 國土資源信息化概述
建設國土資源信息化是指國土資源數據的數字(數據庫)化,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業務管理流程的計算機化和信息共享的網絡化是一項涉及不同專業領域不同級別的系統工程。國土資源信息化的特點:一是數據類型復雜多樣,數據量大;二是業務管理內容流程復雜;三是數據共享程度高,時效性強。鑒于以上特點,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系統建設,需要從全局出發,從整體考慮,進行統籌規劃,為了保證國土資源信息化不走彎路,各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必須進行規劃,通過規劃,理清思路,確定方針,提出目標,明確任務,才能有序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
國土資源信息化是在國土資源部(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在國土資源評價、規劃、管理、合理利用等各項工作中啟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土地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土地、地礦、海洋、測繪、地質等領域國土資源工作現代化進程。
國土資源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明確其基本三大任務:實現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社會服務三個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在現階段,重點是加強基礎數據建設,加快信息資源共享和實現工作流程的信息化。以促進國土資源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數字國土工程是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骨干工程,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國家層次土地與地礦領域的重點信息化建設,并通過統一規劃、標準建設和試點示范等措施,推動地方各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同時,從“數字地球”的戰略高度系統集成與整合有關地球表層的國土資源空間基礎信息,為社會提供廣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務平臺,落實資源共享。
二、 國土資源信息化的內涵及發展現狀
國土資源信息化就是在國土資源部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等各項工作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土資源信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的作用,加速實現土地、地礦、海洋、測繪等領域國土資源工作現代化進程。那么,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將通過工作流程信息化改變以手工和紙介質為主的傳統資源模式,實現新技術條件下工作。通過各類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完成各類國土資源資料和數據的快速交換、儲存、加工和使用,使得以往幾乎無法想像的各類信息資源的集成和分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得以實現,從而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將極大地提高國土資源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土資源信息的全社會共享。
我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取得明顯進展。在土地管理信息化方面,服務與專項業務工作的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土地定級估價系統、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系統等已在一些市縣土地管理局建成,并投入使用;具有先進水平,基與網絡環境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包括土地網上交易)已在絕大部分城市得以應用。在地礦信息化建設方面,已在國家和省(區、市)兩級建立了一批基礎地質數據庫,完成了全國1:50萬地質圖數據的建設1:20萬地質圖數據庫相繼建成;圍繞礦政管理建立了一批登記數據庫和統計數據庫;利用GIS技術開展了礦產資源評估地下水資源和地質環境評價工作,地質資料文獻計算機管理與服務系統的開發都取得重要進展。在海洋領域,通過一系列重點項目的實施,全國海洋信息化工作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建成并運行了海洋監測預報網絡系統、海洋調查資料處理系統和海洋污染監測網絡系統;完成了1:100萬和1:50萬海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利用國家公共數據通訊網建立了綜合性海洋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了對海洋宏觀經濟、海洋資源、海洋環境、海洋災害等海洋信息的授集、傳輸、處理、存儲、管理及信息產品服務等綜合功能。在測繪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重要進展,完成全國1:100萬和1:25萬地形、地名數據庫及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庫建設,完成了1:400萬地形數據庫,大地數據庫建設;建成長江三峽地區1:5萬和七大江海重點防范區1:1萬數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數據庫;加快了國務院綜合國情地理信息系統和我國陸地邊界談判與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應用工程的建設。總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涵蓋了土地、地礦、海洋、測繪四大門類。
三、 國土資源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當承認:我國國土資源信息化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雖然某些地方和部門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但國土資源工作主流程并未實現信息化,尚未真正擺脫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工作方式;數字化信息積累量嚴重不足,建國六十年來積聚的大量國土資源資料,絕大部分仍然以紙介方式保存;過去十幾年建立的數據庫信息系統,還沒有完全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許多國土資源資料僅限于行業部門和單位內部甚至個人掌握使用,信息共享與服務的社會化程度和水平比較低;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
那么,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基礎差、起步晚、投入不足、加之人才匱乏,缺少經驗,致使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信息化建設總體水平偏低。
2. 信息化法制建設落后,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健全,加之缺乏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和相互協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各自為攻,重復建設的局面,使得信息系統建設效率不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困難,共享程度較低。
3. 對信息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標準,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技術、輕數據、重開發、輕維護的傾向,使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受到制約,一些信息系統建設倉促上馬、半途而廢或流于形式。
針對發現的諸多問題,我們應有一清醒的認識,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牽動著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涉及到龐大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支持以及安全可靠的網絡信息交換,而且涉及到科學規范的管理以及以此為基礎而構成的各種管理信息系統和應急信息系統。所以,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既是前沿性和技術創新性復雜系統工程,關乎國計民生,又是現行國土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是一項事關全民的戰略任務,必須在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的原則下,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抓住重點、全面推進。
總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政策性強、業務內容復雜、技術難度大的工作,是一項龐雜多學科系統工程,各級部門在編制規劃、落實任務時務必高度重視。目前,我國國土資源化建設正處在一個上下重視,各方參與、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我們一定要把握新的發展形勢,抓住機遇、齊心協力,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全面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進程,為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論文提示:論述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概述、內涵、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舉措,實現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社會服務三個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達到服務國民經濟,資源共享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宣小紅,2008年6期《檔案學通訊》載《中國信息資源市場的培育》
2.鍋艷玲、卞昭玲、曹建慧2011年5期《檔案學通訊》載《信息環境下企業電子文件管理制度建設探析》
關鍵詞: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美國副總統戈爾于 1998 年 1 月 31 日提出了數字地球的概念。這主要是由美國的國家目標和全球戰略決定的。同樣地,從我國的國家目標出發,我們需要一個中國數字地球或數字中國。由于數字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的項目,而是一項整體性的導向性的戰略目標。因此,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考慮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概論
土地是人類立足的場所,生存的條件和使人類勞動能夠得以全部實現的基本條件與基礎。土地問題根本是一個管理問題。如何管理土地,使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成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問題。土地管理信息系統(LIS)是土地規劃和管理定量化、科學化以及對土地信息進行快速查詢、分析和更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并為決策提供輔助支持。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土地管理的最先進方式,是現代土地管理的基礎和核心,是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具體應用。所有和土地信息有關的系統都可以歸入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范疇,包括城市規劃、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耕地保護、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定級估價等。
由上我們可以知道: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由硬件、軟件、數據、人和方法組成。硬件和軟件為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供環境,數據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內容,方法為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供解決方案,人員是系統建設中的關鍵和能動性因素,直接影響和協調其他幾個組成部分。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是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和輸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專業的研究與應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特殊功能有圖形數據的輸入與編輯,圖層與圖幅管理,建立拓撲關系,空間查詢功能,屬性數據的輸入與編輯和空間分析功能。
二、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
2.1、土地信息管理的網絡化。互聯網具有不受時空限制能快速、直觀的土地信息,對于合理保護、利用和開發土地資源,整合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生產力,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利用互聯網空間數據,為用戶提供空間數據瀏覽、查詢、制作專題圖和分析的功能,已經成為土地信息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確保信息化標準建設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國土資源部已組織力量著手進行國土資源信息標準參考模型。國土資源數據模型和國土資源信息化標準體系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為了協調和規范數據庫標準,應用系統建設規范等工作標準的制定,國土資源部正在加緊國土資源信息元數據標準高層分類、編碼及數據文件命名、以及相關的網絡開發。規范網絡系統建設、規范國土資源大調查、成果數字資料匯總規范等信息化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2.2、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化、模塊式。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實時、準確的獲取土地空間數據,包括土地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況、地籍資料等空間數據,這就要求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集要求快速、便捷、準確。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衛星遙感技術與全球定位技術,這兩門技術為空間數據的快速采集提供了可能,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為空間數據的壓縮、管理提供了可能。遙感技術已經從多光譜衛星發展到主動雷達遙感,實現全天時全天候探測,空間分辨率也由30 米發展到亞米級,時間分辨率發展為 1 天,這為大面積土地利用信息實時采集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全球定位技術(GPS)的地面數據采集也實現高精度、自動化,滿足了地籍測量的基本要求。
就以城鄉一體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為例,本文發現:城鄉一體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對整個縣級行政轄區范圍內建成區和非建成區土地的權屬、利用類型以及其他專題數據,在統一坐標系、統一 GIS 平臺、統一分類體系、統一技術標準下實施統一管理的信息系統。即實現多尺度、多級區域、多專題數據融合成一體化的專題數據。因而在該管理信息系統中做好對各種數據的組織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換言之,城鄉一體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呈現出日漸集成化、模塊化的發展態勢。
2.3、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體化。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是促進各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其普及程度和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正在大規模建設中。目前,國土資源部內網和外網已經建成,形成了包括網絡、應用、服務、開發、數據庫和網管等平臺的較為先進的局域網,系統各省級節點局域網有的在建設中,有的已經建設完成。各節點局域網的互聯也即將開展。隨著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網上應用系統的不斷增多,系統的安全保密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構建一個完整安全的網絡系統。在建設網絡平臺、系統平臺、應用平臺、網管平臺等的基礎上,規劃設計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保密系統,防范來自多方面的安全威脅,加強國土資源網絡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結語
通過對城鄉一體化中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描述,本文一方面論述了未來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趨勢,并指出我國在未來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創新中占據制高點。因此,應當清楚如下:城鄉一體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是一個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內容,并受到政策、制度的影響,是一個長期而變化的過程。但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局限,本文只以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統、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兩項業務系統的整合進行研究,以達到“城鄉一體”管理的功能。同時本文也并未對城鄉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建立涉及到的所有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如工作流技術,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還需進一步研究。同時隨著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成熟,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統不僅為我國的土地建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管理平臺,也為我國土地動態監測、土地利用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材料
[1]. 寇有觀、吳敏:全國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研究[J].遙感信息1998年第1期。
關鍵詞:高職高專 圖書館 資源共享 特色數據庫
職業院校學科專業設置的特點加劇了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供求矛盾,“雙師型”教師讀者與能力型學生讀者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以及職業院校面臨購書經費緊張的等情況,使得傳統的紙質資源已無法完全滿足讀者需求,所以圖書館應加強數字資源建設的研究和實踐。
一、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訪問湖北省54所職業院校網站,共有數據庫391個,其中自建數據庫72個。黃岡科技職業學院24個,襄樊職業技術學院21個,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和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19個,咸寧職業技術學院18個等,10個以上的院校有17所,5-10個有14所,5個以下有17所。
1.引進數據庫情況
引進數據庫類型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學位論文、考試試題庫、多媒體數據庫據庫等。數據庫品種相對集中,引進中國數字圖書館的31家、萬方26家、維普30家、知網29家、超星28家、博看8家、銀符5家等,像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大型數據庫,一般各院校購買一個或者幾個分庫。
外文數據庫有:黃岡科技職業學院引進Net Library 電子圖書、Wordcat、the National Academics Press、JSTOR、Academic Source Premier、ACS;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引進Scientific Research、INTECH;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引進Springer、INTECH。
引進共享數據庫的有11所,湖北國土資源參與和引進共享資源最多:包括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高等教育數據庫、國家科技文獻中心、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CADAL、浙江省高等教育數字化圖書館、安徽省共享工程、天津高校數字化圖書館 、上圖數字圖書館、INTECH、萬方學位論文、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維普數據庫、CALIS等。共有11所職業院校引進共享資源,多集中在湖北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總庫、湖北省數字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
2.自建數據庫
湖北省48所職業院校中有9所自建數據庫共34個,主要包括:
2.1教學成果數據庫。全省各示范職業院校大都建立精品課程數據庫,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教師課件數據庫、教師科研數據庫;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教學、案例分析、電子教材;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的商院教師文庫等。
2.2專業特色數據庫。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交通知識數據庫、交通運輸科技資源數據庫;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的園林專題庫。
2.3地方特色數據庫。湖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楚文化研究、三峽文化、荊楚攬勝、湖北文物、湖北人物、湖北歷史人物;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十堰旅游文化數據庫;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的鄂西圈旅游文化資源庫;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的苧麻之鄉、溫泉之鄉等。
2.4隨書光盤數據庫。黃岡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仙桃職業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自建隨書光盤數據庫。
二、職業院校數字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1.信息資源共享不足
各職業院校圖書館引進的數據庫主要集中在國內幾個著名數據庫供應商,造成重復建設和浪費。還有很多全國性的資源共享項目,只有11所院校參與和使用了這些共享資源。
職業院校圖書館人員受到專業水平和專業背景的限制,目光仍停留在館藏文獻的借還上,參加圖書館界會議和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對已有的共建共享項目知之甚少,即使被動參加一些共享項目,對自己的權利義務認識不清。
職業院校絕大多數圖書館即使有自建數據庫,也是自己自足,缺乏相應的協作,很難形成規模,沒有實現共建共享。由于IP的限制,數據庫僅可供校園網內用戶使用,外單位用戶沒有訪問權限,這就限制了圖書館之間的共建共享。[1]
2. 技能與訓練類資源引進開發不足
職業院校主要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圖書館資源應突出實用性和專業性。從對48所院校引進和自建的資源來看,主要包括綜合性數據庫、考試類數據庫等,突出專業特色的數據庫很少,技能與訓練類的數據庫幾乎沒有,這不利于高職學生掌握某一職業方向的專業技能,不利于學生獲得某一職業崗位資格證書。
3 .特色數據庫開發不足
圖書館采購的圖書中含光盤的數量越來越多,隨書光盤已經成為現代職業院校用戶獲取信息知識的新途徑。然而很多圖書館未對光盤進行整理著錄存儲。
對特色資源開發不足。圖書館館藏資源中有不少具有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題特色、文獻語種特色、文獻類型特色的圖書、期刊,教務部門有學科帶頭人或精品課程教師的教案課件及教師考查學生的試題及重要作業等教學參考資料和學習參考資料,這些都可以成為圖書館建設特色數據庫的資料的重要來源。
自建數據庫過于簡單,信息不全面,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和組織,基本上是一些信息的復制。如咸寧職業技術學院自建苧麻之鄉、溫泉之鄉、楠竹之鄉、桂花之鄉、茶葉之鄉等,只有幾張圖片和數千字的介紹。至于網上報告廳、視頻點播、館藏特色書目等并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數據庫。
4.免費網絡信息資源開發不足
職業院校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一般是以直接購買數據庫為主,自建和開發數字資源比較少。網絡分布大量免費資源,如公共版權資源(古籍、名著等),可開放獲取的期刊、圖書、課件、視頻、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學術機構收藏庫、電子印本資源等。但由于館員人數和專業水平有限,不熟悉網絡資源的來源與分布情況,沒有足夠的人力去專門開發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