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林農業論文

林農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03 09:5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農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林農業論文

篇(1)

渾源縣是晉北地區的一個農業大縣。改革開放之前,平川區大部分村子都建有一小塊果園,品種以國光蘋果、蘋果梨、土杏、李等為主。但由于自然氣候限制,加上經營粗放,科技落后,大部分果園產量低下。只有李峪村、凌云口村和王莊堡鎮這3個地方因為有特殊的小氣候環境和水源,果園產量較高。1980年,全縣經濟林收入24萬元,全縣人均0.8元。總體特征是分布零散,不成規模,效益低下。實行土地承包后,一部分村子的果園因為經濟效益低下被改造為農田。20世紀90年代,渾源縣縣委、政府為了使廣大農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針對全縣實際,審時度勢,大力發展以仁用杏為主的干果經濟林,并作為北部丘陵坡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綠色扶貧項目去抓,取得了較好成效,促進了縣域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991年,吳城鄉在干旱坡地發展種植仁用杏面積333.33hm2,5a后逐漸掛果,1998年,個別林農仁用杏杏核年收入達到3000元。比往年種糧收入提高了3.4倍。且投入大大減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些林農的激勵下,吳城鄉、蔡村鎮、下韓鄉農民紛紛效仿,主動買苗栽植。縣、鄉兩級政府因勢利導,加大投入資金規模。逐漸掀起了栽植以仁用杏為主的干果經濟林建設。截止2013底,全縣共有仁用杏栽植面積0.92萬hm2,占全縣經濟林的91%,主要分布在縣城北部的黃土丘陵區,尤其以吳城、蔡村、下韓、南榆林、西留、沙圪坨等鄉鎮為主。主要品種有:優一、龍王帽、一窩蜂、大扁、京杏等。

2干果經濟林帶來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

2.1干果經濟林逐步成為北坡區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目前,以仁用杏為主的經濟林建設得到了大力發展,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仁用杏已成為全縣五大支柱性產業項目之一。去年仁用杏掛果面積0.25萬hm2,仁用杏鮮果產量385萬kg,產杏核128.6萬kg,杏仁42.8萬kg,干果總收入2057萬元,占全縣農業總收入的7.9%。全縣林農今年人均收入165元,最好的吳城鄉生態經濟林項目區人均收入可達700元。全部進入盛果期后,全縣林農人均收入將達到1500元。

2.2初步形成了以仁用杏栽培、加工、銷售為紐帶的產業鏈2005年以前,渾源縣的仁用杏由于面積規模小、總產量低,一直以出售杏核、杏仁這一初產品為主,沒有加工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低。隨著仁用杏面積的迅速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從2005年開始,在吳城鄉域內建起了兩個仁用杏加工企業,即北岳仁用杏綜合加工廠和吳城仁用杏加工廠。北岳仁用杏綜合加工廠已于2005年建成投產,是一個深加工企業,可加工杏油等高精產品,同時可將加工余料深入加工利用;吳城仁用杏加工廠于2006年建成投產,是粗放加工型企業,加工產品為果脯、杏仁。2013年,兩個加工廠共加工果產品150萬kg,產值2200萬元。這兩個加工廠也解決了一部分人員的就業。2008年,還成立了2個果林產業協會,即仝漢果林協會與吳城仁用杏協會,都為民營性質,現有成員13人。兩個協會已覆蓋全縣仁用杏管理,前者側重城西,后者側重城東,進行仁用杏鮮果、杏核以及加工產品的收購、銷售。這樣以仁用杏栽培、加工和銷售為紐帶的產業鏈初步形成,對渾源縣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3干果經濟林改善了生態,促進了渾源縣旅游業的發展干果經濟林的大力發展使北坡區吳城、蔡村、下韓、南榆林、西留、沙圪坨等6個鄉鎮的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有效地減輕了北坡區沙化土地的土壤風蝕和水土流失。每年春季,北坡區杏花盛開,一片雪白,成了杏花的世界,杏花的海洋;到了夏秋季節,則是綠樹成蔭,紅杏滿枝,蔚為壯觀。不僅改善了全縣的生態環境,也促進了恒山旅游業的發展和壯大。

3現有干果經濟林存在的問題

3.1發展不平衡,缺乏科學規劃①目前,全縣的干果經濟林主要集中在縣城北部附近的6個鄉鎮,尚不能有效覆蓋全縣,像駝峰、西坊城、裴村、東坊城、王莊堡等鄉鎮還有大面積的退耕坡地適宜發展仁用杏,但還沒有規劃實施。②2000年以前栽植的部分樹種長勢不太好,其中:大扁占38%,京杏占60%,出現了部分地塊產量低的現象。

3.2經營較粗放,科技含量低,單產和優質果品率較低大部分林農還是采取較粗放的經營管理,不注重修剪、防蟲、鋤草、澆水、覆蓋、施肥投入少。對一些科技產品如生長調節劑等的應用不愿嘗試。單產低而不穩定,有時甚至絕收。使用化肥和農藥控制不嚴格按技術要求進行,使一些經濟林果品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品質下降。就連吳城生態經濟林主產區的優質果品率都不到果品總量的70%。

3.3難以有效預防凍花、凍果由渾源縣的氣候特點,加上仁用杏面積較大,難以有效管理,個別年份易出現凍花、凍果現象,造成產量大幅度下降。

3.4服務體系不健全①目前,全縣現有的加工企業產能有限,還不能完全解決全部的林產品加工;②產品銷售網絡建設不完善,包裝落后不精,產品儲運能力差,易出現流通渠道不暢,產品積壓。

4今后的發展對策

4.1科學規劃,均衡發展十二五期間,對全縣干果經濟林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地全面規劃,對現有宜林地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果則果,按比例有步驟地發展。逐步改變現在的不平衡狀況。逐步改造那些產量低下的老品種。

4.2以科技為先導多地山坡區經濟林發展的實踐證明:科技投入是見效最快、效益最好的投入。①從傳統的品種中“優中選優”,不斷優選適合本地資源條件的優質品種,同時要引進新的優質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②對林農進行大力培訓,提高林農的科技意識和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科學管理、豐產高效。③請求省林科院的技術專家合作研究有效的防凍花、凍果技術措施。

4.3政府要加大投資、開發力度要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綠化意識,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的栽樹熱情,把發展仁用杏產業作為坡區、丘陵區農民致富達小康的主導產業來抓。同時,要結合產量擴大果品加工的規模,提高加工檔次質量,挖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篇(2)

競賽是學生實戰檢驗,通過競賽不僅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磨練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現在90 后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在競賽過程中,堅持數天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通過題目分析、資料查閱、方案論證選擇、作品的組裝調試、論文的撰寫等一系列過程,隊友討論,分工合作,相互磨合和指導教師的指導,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了心理抗壓能力。學生通過競賽過程的體驗嘗試,感受著指導教師日夜堅守的無私奉獻行為,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扎實學風、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意志品質的提高都是一次質的飛越。

二、教師教學過程的啟發引導

作為老師要更新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性人才培養意識,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弄清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創新性人才應具有什么樣的綜合素質,才能夠真正地把創新人才培養落實到工作實際,才能夠追求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創新,提高自己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指導,可以把學生創新的成功實例引入課堂教學更加具有實際說服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的潛能,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中,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指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撰寫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指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撰寫科研論文,撰寫發明專利等。使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各個環節,體會創新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悅。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根據老師的研究方向,結合學生的意愿、專業特點和學生技能特長,為每隊或每組學生配備一個相對固定的科研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把所帶的學生吸納到自己的團隊中,走進實驗室,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教學研究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創新實踐基地的示范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內創新實踐基地

創新基地是學生初試科技創新的陣地,通過項目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了完成該項目,而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真正地實現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做好導演,指導學生如何做,把握好方向,激發斗志。

(二)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

學校每年都利用假期組織學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生產實際,了解社會需求,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服務社會,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回到實驗室中進行研究,同時通過接觸實際,從所學知識中總結提煉,產生許多靈感,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四、加強制度建設,做好政策保障

強化科研創新活動的獎勵機制,增強師生創新的原動力。從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切身實際出發,制定完善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制度,對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活動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學校出臺了《吉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獎勵辦法》、《吉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學分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對于在省級、國家級比賽中獲獎的學生給予 400~10000 元不等的獎勵,獲獎學生在具備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評選“三好學生”、優先推薦保送研究生,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等。而所有獲獎作品的指導教師將享有與獲獎學生同樣的獎勵,并且作為評優選先、評職晉級的標準。由于學生科技創新獎勵機制使得一部分學生為了撈點資本而混進來,就要對于前期參加多少的實踐、積累了多少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才能進入嚴格把關,同時把好結題關,杜絕浮躁。為了使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可持續發展,學校每年設置吉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專項基金100萬元,支持大學生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同時積極爭取企業的冠名贊助資金。

五、結語

篇(3)

地方農業院校對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的培養為滿足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目前,農業推廣碩士涉及的培養領域基本囊括了“三農”問題的方方面面[2],而且對農業推廣碩士的培養與管理,更加注重國家的方針政策、農業操作技能、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等知識的學習,培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在新農村建設的不同領域中能夠應對復雜局面、總攬全局的專業型人才。地方農業院校的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培養為農村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尤其是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二、對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究

(一)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

鼓勵教師到實際的農業推廣實踐中去,接受農村發展的綜合實踐鍛煉,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1.增強綜合性學科意識。教師在農業推廣實踐中會發現農民素質、政府導向、相關政策、傳播方式、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制約一項技術或理論的應用,任何社會問題都不可能靠單一學科得以解決,必須確立綜合性學科的意識。關注農業政策的研究,以及農民的需求和行為特點,使得更多的農業科學應用到解決“三農”問題中,建立更多的交叉學科和綜合性學科。2.確立問題導向的思維方式。應用型農業推廣研究生教育的問題導向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問題導向不同,最重要的區別是前者更加關注的是學習者在學習實踐中的問題,從而思考問題的解決,確立問題導向的思維方式。所以在開放的實踐環境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農業推廣過程中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預防一些潛在問題的發生。3.獲得實踐經歷與經驗。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的教育應重視實踐經驗和實踐經歷,如果教師具有充分的實踐經驗,理解理論的實踐價值,他們就能夠形象地教授理論知識,使理論作為抽象的思維在經驗的基礎上呈現更具操作性的實際意義。

(二)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上的創新

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主要是為培養農業與農村管理機構、農業服務、農業技術等崗位的高層次應用型管理和技術人才。這些研究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職業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對于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培養教學中,并沒有把這一特點突出體現出來。實際上,很多農業院校的農業推廣碩士教育缺少能夠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優秀教材與案例,有的培養單位甚至直接使用學術型學位研究生教材或將其簡化后使用,或者將國外的教材和案例拿來使用。建設適合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的綜合性課程,建立符合自己學科特點的獨立的理論體系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對于農業推廣碩士教育內容的創新是十分有益的。

(三)加強教學與論文指導體系的開放性

對于現有的應用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學科專業劃分過細,學術性與實踐性相隔離等這些問題,建立開放性的教學與論文指導體系對于突破這一傳統學術理念的束縛將是有效的措施。[3]“雙導師”制是現在大部分學校都能夠采取并且會繼續擴大使用的措施,校外導師的參與使得教學與學位論文指導體系更加具有開放性,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增加外聘教師的比例。為了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更加開放,應用性更強,實現農業推廣碩士從學術型到應用型的轉型,加大具有實踐經驗外聘教師的比例是必要的。在論文選題指導的過程中,也要把應用型專家放在突出地位。2.在實踐中尋找論文選題。應用型農業推廣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最重要是克服論文的學術傾向,要從實踐出發,選擇直接解決實踐問題又適合個人能力與客觀條件的課題,這就決定著論文的價值以及其性質和研究方法。研究者應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選擇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現實問題,從中凝練出論文題目。這些實踐性論文的完成,就需要學生必須深入實踐,堅持調查和實證研究,而不是對現有文獻進行堆砌、描述和解釋。

篇(4)

論文關鍵詞: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社會需求

2004年8月,江西省開始了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基本結束,配套改革正在跟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塑造了林農的市場主體地位。林農自主經營、發家致富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但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小規模林業生產與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建立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能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為此,筆者與課題組成員于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先后深入江西省林業基層單位、鄉村和農戶中開展林業社會化服務需求調研,以期通過實地調研為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依據。

1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概念和內容

林業社會化服務。指的是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林業發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為林業發展提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的服務組織和活動的組合。

林業社會化服務內容十分廣泛,涵蓋了林業生產全過程,一是產前服務。包括林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服務、科技推廣和咨詢服務、林業政策法律咨詢服務、林產品市場信息服務、林地林木流轉服務、籌資融資(信用擔保、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優質種苗等必要生產資料二是產中服務,包括林地規劃設計,造林撫育設計。采伐更新作業設計,育種育苗、整地造林、撫育間伐、林地更新的技術指導,森林有害生物和火災預防,林地林木資產評估,木竹檢量,林木采伐等服務。三是產后服務,包括林產品收購、儲運、加工、銷售提供的服務。

2林業社會化服務需求調研基本情況

2006年8月到2007年9月,筆者和課題組成員按山區、丘陵、濱湖平原選擇了江西省14個縣開展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另外6個縣開展農戶問卷調查。調研中,共召開由政府和部門領導、林業技術管理干部、鄉村干部、林農、林業大戶組成的現場座談會42場,實地考察調研鄉村、基層林業工作站、產權流轉中心、“三防”協會、造林公司、國營林場、林業生產基地等與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關的單位和部門45個。調查問卷分干部調查問卷和林農調查問卷兩類,發放干部調查問卷230份,收回180份;發放林農調查問卷305份,收回229份,合計收回調研問卷409份。通過調研,取得了第一手數據資料。

3林業社會化服務需求調研結果分析

3.1林農從事林業生產要素稀缺性調查分析

調查問卷設計了“您經營林業最缺的是什么?”,如林農缺少某項要素則按資金、技術、市場信息、勞務、其它5項填寫。在全省調查了23個村229戶林農,結果有225戶農戶缺少一項或幾項生產要素,占調查農戶的98.3%。其中,缺少資金的124戶,缺少技術91戶、缺少市場信息51戶、缺少勞力32戶,缺少其它如林地、管理等6戶,它們分別占缺少生產要素戶數的55%、40%、23%、14%和3%。林農主要缺的是資金,其次是技術和市場信息,勞動力和其它要素不是主要問題。5項生產要素的稀缺性比例結構如圖1。

然而,在山區、丘陵或平原地區林農生產要素稀缺性表現不同:在山區鄉村,63%的農戶缺乏資金,33%的農戶缺少技術,26%的農戶缺乏市場信息,10%的農戶缺少勞力;而在丘陵或平原鄉村,45%的農戶缺乏資金,51%的農戶缺少技術,20%的農戶缺乏市場信息,21%的農戶缺少勞力。按農戶生產要素稀缺性從大到小排序,山區順序是:資金一技術一信息一勞力,丘陵或平原順序是:技術一資金一勞力一信息。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區林業經營的傳統和習慣不同。農戶在經濟上對林業依賴程度不同,生產要素的稀缺性和需求程度也不同。山區林農對林業的依賴程度大。同時林地面積大,資金成為經營林業最大障礙;丘陵或平原地區農戶基本上以農耕為主,務林不是傳統產業,缺乏林業經營經驗和技術,技術則成為第一需求。因而,不同區域宜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滿足農民的林業生產需求。

同時,在對林業干部、技術人員、鄉村干部的調查中。也能印證上述結果。調查問卷設計了“您認為當前林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依迫切程度按順序填寫:A為政策、B為資金、C為技術、D為信息、E為中介服務、F為市場、G為產業發展)”。排列在前3位的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調查了14個縣(市)林業局、鄉鎮、行政村干部和科技工作者180人,填寫的有效票140張,按前3位的問題統計得票數:填寫政策問題117票。資金問題105票、技術問題59票、信息問題34票。即林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前3位問題中。84%的人認為是政策問題、75%的人認為是資金問題、42%的人認為是技術問題、24%的人認為是信息問題,資金、技術、信息3類問題是僅次于政策而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用票數結構比例表示。則政策、資金、技術、信息、中介服務、市場發育、產業發展票數分別占總票的33%、29%、16%、9%、2%、7%和4%(圖2)。

由此可見,無論從林農的需求,還是從林業管理干部、鄉村基層干部、林業科技工作者的角度看,除政策問題外,資金、技術、信息問題是當前林業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林業社會化服務的核心是盡力幫助林農和林業經營者解決上述問題。

3.2林農森林抵押貨款需求意愿調查分析

如前所述,資金缺乏成為林農投資林業的第一制約因素。農村小額貸款是一個可行的途徑,但點多面廣,貸款風險大。銀行不愿意進行小額貸款,那么森林資源抵押貨款是否可行?在問到林農“您是否希望能實行森林抵押貨款?”時,69%的農戶希望能抵押貨款,24%的農戶無所謂,只有7%的農戶不希望抵押貨款。而林業和鄉村干部的判斷是:森林抵押貨款需求旺盛的占30%,一般的占55%,很少的占15%;在問到是否需要開展森林資源抵押貨款時,干部認為需要的占80%。不需要的占10%,無所謂的占10%。兩者認識基本一致,同樣足以說明森林資源抵押貨款是林農和林業發展所必需。就不同地域而言,山區縣76%的林農希望能抵押貨款。16%的農戶無所謂,只有8%的農戶不希望抵押貨款;丘陵、平原縣中,58%的農戶希望能抵押貨款,37%的農戶無所謂。只有5%的農戶不希望抵押貨款。山區與丘陵平原縣比較,農戶希望森林抵押貨款人數比率相差18%,說明山區更希望能開展林業抵押貸款。這與干部調查判斷基本一致:在山區縣調查,林業和鄉村干部認為當地森林抵押貨款需求旺盛的占37%,一般的占46%,很少的占15%;而在丘陵平原縣調查,當地林業干部認為森林抵押貨款需求旺盛的占11%。一般的占67%,很少的占22%。以上結論說明,森林資源抵押貸款的重點應放在山區林區。

3.3林農從事林業經營風險調查分析

從事林業會面臨著各種自然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和政策風險。但林農真正最擔心的風險是什么呢?最害怕的事一般是風險最大的事。調查組設計了“您經營林業最怕的是什么?”讓林農問答。在229戶調查農戶中,227戶回答了該問題,其中:怕政策不穩(A)的132票,怕不賺錢(B)的45票,怕發火災、病蟲害(C)的93票,怕林木被偷盜(D)的37票,其它(E)的4票;分別占有效票的58%、20%、41%、16%和2%。分區域統計表明:山區村農戶63%的人怕政策不穩、17%的人怕不賺錢、40%的人怕發生火災和病蟲害、23%的人怕林木被偷盜;而在丘陵平原地區51%的人怕政策不穩、24%的人怕不賺錢、42%的人怕發生火災和病蟲害、7%的人怕林木被偷盜。兩者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山區農戶依靠山林生存,更擔心林業政策的穩定性;而丘陵平原地區由于農業生產用火多,防火意識不強。更擔心發生山林火災(圖3)。

調查結果表明。從事林業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其次是火災、病蟲害風險,再次是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調查結果揭示一個事實,因林業生產周期長,政策穩定性是關鍵,“三防”建設是重點。經濟效益是動因。因此,制定有利于林業發展政策,特別是產權政策長期穩定,同時組建有效率的“三防”體系,是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3.4森林資源保險意愿調查分析

林業經營風險大,林農是否有林業保險需求呢?在問到林農“您是否希望實行森林資源保險?”時,希望實行森林資源保險占調查戶數的71%,無所謂的占21%,不希望實行保險的占8%,可見林農有森林資源保險的潛在需求。在山區,農戶希望實行森林資源保險的71%,無所謂的占17%,不希望實行保險的占11%;在丘陵平原鄉村,農戶希望實行森林資源保險的71%,無所謂的占26%,不希望實行保險的占3%。從調查結果看,農戶實行森林資源保險的意愿在不同地區變幅很小。

在林業部門干部、技術人員、鄉村干部調查的180人中有171人進行了問卷回答,認為有森林保險必要的有127人,不必要的16人,無所謂的28人,分別占總人數的75%、9%、16%。同樣可以說明森林保險的必要性。

3.5法律咨詢服務調查分析

林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或者農業,除林木生長周期長等本身特征外。它的外部經濟性很強,涉及到國土安全、國際生態環境、人類生存、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當今全球關注與參與的熱點領域。同時,務林不同于務農,林業上的造林整地、撫育間伐、防火防蟲、采伐運輸都要受到林業法律的諸多剛性約束。林農只有了解林業法律法規知識,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才能既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且不至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而林農不可能全面熟悉有關林業政策法律知識。因此,需要在普法的基礎上開展林業政策法律咨詢服務。那么服務需求到底如何?對林業部門、鄉村干部和林農的調查表明,林農迫切需要政策法律咨詢服務的占30%,需要的占69%,二者合計人數比例達99%。其中,山區林農迫切需要政策法律咨詢服務的占33%,需要的占66%;而丘陵平原農民迫切需要的占21%。需要的占77%。山區林農需要政策法律咨詢服務顯得更為迫切。

當問到林農“您覺得法律對林農來說有沒有幫助?”時。回答很有幫助的占53%,有一定幫助40%,沒有幫助的占7%。在山區鄉村,法律對林農很有幫助的占55%,有一定幫助34%,沒有幫助的占11%。在丘陵平原鄉村,法律對林農很有幫助的占49%,有一定幫助49%,沒有幫助的占2%。兩者在法律的運用方面沒有表現明顯的差別。

因此,開展林業政策法律咨詢服務是林農經營林業的需要。也是促進林業發展、維護林區穩定、達到森林資源增長的重要途徑和基本內容。

3.6林業科技服務需求調查分析

調研中。在問到“您是否希望有人對您進行林業科技指導?”時。87%的農戶需要林業科技指導,13%的農戶無所謂。而沒有農戶回答不需要林業科技指導。林業和鄉村干部也認為:林農對林業科技服務迫切需要的占36%,需要的占6o%,共占人數的96%。不需要和不知道的僅占4%。

調研統計中還發現,林農最缺的林業實用技術是毛竹培育技術、果樹培育技術、用材林豐產培育技術和茶葉栽培技術。而現有的林業技術從何而來?問卷統計表明:22%的人是祖輩傳下來的(A),16%的人從當地能人處學來的(B),14%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獲得的(C),13%的人是技術人員推廣得到的(C),20%的人是林業技術培訓獲得的(E),15%的人是從學校(F)和其它途徑(G)獲得的(見圖4)。

以上調研說明,林業科技服務體系還沒有真正有效運行起來,林業科技推廣部門、林業院校、林業科研院所等還未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以滿足基層和林農對林業科技日益增長的需求。

3.7社會中介服務調查結果分析

林業社會中介服務包括森林資產評估、木竹檢量服務、調查設計等可市場化的領域,是林業社會化和產業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對于森林資產評估需求而言,在調研中,林業部門、鄉村干部認為林農迫切需要的占25%。需要的占68%,共占總人數的93%。分區統計結果顯示:在山區縣,認為迫切需要的占29%,需要的占67%。合計占總人數的96%;在丘陵平原縣,認為迫切需要的占15%,需要的占68%,合計占總人數的83%。而對木竹檢量服務需求而言。認為迫切需要20%。需要的占71%。合計占總人數的91%。分區統計結果是:在山區縣,認為迫切需要的占24%,需要的占69%。合計占總人數的93%;在丘陵平原縣,認為迫切需要的占11%,需要的占76%,合計占總人數的87%。

以上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總體上林業社會中介服務的需求是旺盛的,但區域不同森林資產評估需求不完全一致,山區的需求比丘陵平原更旺盛。因此,在山林分戶經營后,由于股份合作經營、家庭聯合經營等經營形式日益多樣化,森林資源產權流轉速度加快。森林資源抵押貸款在逐步推行,專業技術性強的中介服務需求必然日益旺盛。

3.8林業產權交易機構需求意向調查分析

篇(5)

關鍵詞:興安杜鵑;組培苗;移栽時間;移栽天氣情況;環境濕度

中圖分類號:Q949.772 文獻標識碼:A

興安杜鵑(Rhododendron dauricum L),別稱“滿山紅”、“達子香”,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1]。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內蒙東部、遼寧東部山區及大、小興安嶺海拔1000m左右的山上[2]。為半常綠灌木,高1~2m,一般在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土壤呈酸性且富含腐殖質的林下才能生長良好。該植物品種觀賞價值較高,但目前園林應用并不廣泛,主要是由于其人工繁殖比較困難,而一般野生杜鵑扦插繁殖成活率最高僅達50%[3]。鑒于此,本課題對其進行了離體培養技術研究,但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瓶內苗木培養完畢后,出瓶移栽過程中受到的環境影響因子較多,造成了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后的存活率不高。為了提高興安杜鵑組培苗的生產效率,該論文試驗主要針對影響興安杜鵑組培苗移栽存活的主要環境因子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2011年7月~2012年6月于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花卉組培實驗室和園藝場1號溫室大棚進行。

1.2 試驗材料與設施

1.2.1 試驗材料

興安杜鵑組培苗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花卉組培實驗室培育[4]。出瓶移栽時挑選葉色濃綠、生長健壯,高3~4cm,具有3~4條3cm左右長根系的苗木。

1.2.2 試驗設施

出瓶移栽于塑料大棚內,大棚結構參照董朝莉研究藍莓出瓶移栽的方法[5],大棚鋼管結構,長30m,寬6m,高4m,透明塑料薄膜覆蓋,大棚設換氣帶,用防蟲網隔離,地面鋪一層30cm的河沙。出瓶參照高航洋方法[6],采用草炭:河沙=1:1的基質,穴盤移栽,穴盤大小為口徑40mm,深50mm,移栽后擺放在大棚地面的河沙上。

1.3 試驗方法

1.3.1 移栽時間對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響

從2011年7月~2012年6月,每月的10日、20日、30日進行移栽試驗,每月出瓶移栽300棵,每次100棵,每次移栽后的第30d統計存活率,計算每月存活率的平均值。

1.3.2 移栽天氣情況和時間段對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響

為探討陰天和晴天對出瓶存活的影響,于2011年10月份選擇有代表性的一個晴天和陰天,分別于早上8:00左右、中午12:00左右、下午18:00左右進行出瓶移栽,每個時間段移栽100棵,每天移栽300棵,分別于8:00、12:00、18:00準時測量氣溫和大棚內溫度,分別于30d后統計存活率[7]。

1.3.3 移栽環境濕度對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響

環境濕度設3個處理[8]:A 出瓶移栽后直接將穴盤擺放在大棚內;B 出瓶移栽后,在穴盤上方支小拱棚,拱棚上覆蓋一層遮陰網;C 出瓶移栽后,在穴盤上方支小拱棚,拱棚上進行透明塑料薄膜覆蓋。每天中午12:00測量一次穴盤上方的空氣濕度,30d后統計存活率[9]。

1.3.4 日常管理

苗木移栽盤基質澆透水,以后每天早晚定時澆水,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0~28℃之間。

2 結果與分析

2.1 移栽時間對興安杜鵑組培苗存活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知,7月份、8月份、9月份的存活率較低,均在60%以下;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的存活率位于70%~80%之間;12月份、1月份、2月份的存活率位于80%~90%之間;10月份、11月份的存活率較高,均高于90%。說明夏季不適合興安杜鵑的出瓶移栽,秋冬季較為合適,尤其秋季,最高成活率可達91.56%。

2.2 移栽天氣情況和時間段對興安杜鵑存活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知,晴天移栽存活率各時間段均小于相對應的陰天移栽存活率,說明陰天移栽較晴天合適,另從移栽時間段可以看出,無論晴天還是陰天,均為下午18:00移栽存活率大于早上8:00和中午12:00。因此興安杜鵑出瓶移栽最好的天氣和時間段應選擇在陰天的下午18:00較為合適。

2.3 移栽環境濕度對興安杜鵑組培苗存活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知,C處理的存活率最高,B處理其次,A處理最低,說明出瓶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環境濕度息息相關,環境濕度高則有利于出瓶存活。A處理沒有覆蓋,濕度即為大棚內的濕度;B處理覆蓋一層遮陰網,保濕作用不強;C處理在支架上覆蓋了一層塑料薄膜,能起到保濕的作用。因此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后覆蓋塑料薄膜保濕能大大提高移栽存活率,可達95.65%。

3 小結與討論

由于組培過程中培養室的環境條件人為可控,因此興安杜鵑組培苗的室內培養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對于出瓶移栽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不同的季節、時間、氣候等,直接影響到出瓶移栽的存活情況。通過對季節、天氣、時間段、環境濕度對移栽存活率的影響試驗,得出移栽最好選用秋季,其次是冬季,移栽選擇陰天的下午18:00左右會提高移栽存活率,出瓶后采用塑料薄膜進行苗木的遮陰,能大大提高移栽存活率。由于移栽存活的影響因素多,另因素變化復雜[10],因此,關于興安杜鵑的移栽情況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為加快興安杜鵑的離體培養生產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孟慶魁,張哲慧,郭斌.興安杜鵑[J].森林與人類,2012(01).

[2]任憲威.樹木學.中國林業出版社[M],2006:265.

[3]王團榮.野生杜鵑扦插技術研究[J].河南林業科技,2008(01).

[4]周金梅,葉飛,建德鋒.興安杜鵑葉片離體培養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12(10).

[5]董朝莉.藍莓組培苗移栽存活對比試驗[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11).

[6]高航洋,張啟香,胡恒康,張振茹,黃堅欽.天目杜鵑組培苗生根培養體系的優化[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06):982-985.

[7]高文強,樊金會,趙紅霞,于淑惠,張利.杜鵑花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1(05):47.

[8]徐穎,金燦,宗成文,于秋艷,曹后男.長白山牛皮杜鵑組培快繁及初步馴化栽培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0(02):47-49.

[9]高雷,趙衛國,莫東發,成正,張正偉,羅鳳霞,崔文山.紅掌組培苗的生根與移栽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8(01):23-24.

篇(6)

農技推廣示范縣建設在我們雙遼市開展后,我們雙遼市那木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全體作為技術指導員參加了這項工作。工作中有苦也有甜,我身在其中,倍感科技示范縣建設這項工作的偉大;倍感科技示范戶在當地的重要性;倍感農民朋友對知識的渴求。

在這項工作中,作為一名技術指導員,我參加了前進村發展扣種蔬菜大棚生產,記得我第一次去時,農民的目光是懷疑的,不相信我能帶給他們什么,我就給他們講溫室結構,溫室結構采光性能好,覆蓋物以紙被、草簾子為主代替棉被,投入小,效益大,防寒效果好,棚內栽種的蔬菜品種,如黃瓜選用“長春密刺”,西紅柿選用L402,芹菜選用天津實芹等,培育壯苗,嚴格控溫,加強田間管理。通過經常的技術指導和交流經驗,農民改變了看法,我每次去,問這問那,還留你吃飯,那時我不知道哪來的毅力,獨自一人去指導蔬菜大棚生產,那段時間,鍛煉了自己的毅力,體現出自我價值,通過不懈的努力,新建大棚20棟,每棟大棚300平方米,一棟300平方米的大棚平均年收入16000元,比種玉米增收10%,這期間我撰寫了《大棚甘藍套種菜豆栽培技術》,《白金庫節能日光溫室蔬菜種得好》,《種菜能手馮凱》,《大棚青椒高產增收》,刊登在省刊《吉林蔬菜》上,那段時間,我感覺很有意義,就是很累,我也快樂。

在這項工作中,作為一名技術指導員,我參加了躍進村推廣大蔥生產,躍進村的種植模式多年與種玉米為主,改栽種大蔥,農民很難接受。我就在農民唱長山家做試驗,地塊選用弱性黑土壤,品種選用章丘大蔥,9月下旬播種,次年春天當蔥苗長到12cm左右時,6月中旬移栽定植,生育期要加強肥、水、土管理,及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唱長山家前3畝地,全部栽種大蔥,10月中旬陸續收獲上市,共產大蔥10625斤,當年秋大蔥上市價每公斤1.2元,收入12750元,除去投入純盈利12000元,躍進村的農民經常到唱長山的地里參觀,都說栽種大蔥,投入低,產量高,且省工易管理,陸續有7戶農民栽種了秋大蔥。在指導大蔥生產時我以大蔥為主題,撰寫學術論文《大棚西葫蘆復種秋蔥栽培技術》《唱長山秋大蔥栽的好》,《幼齡李園套種大蔥栽培技術》,刊登省刊《吉林蔬菜》上,《大蔥的栽培與利用》刊登在國家級期刊《科技傳播》上。看到這些成果,心里干勁實足。

在這項工作中,作為一名技術指導員,要強化對農民的培訓,農民朋友要勞動,想把他們集中上課,不是輕易做到的。我就在開會時去講課,或休息時把人集中在示范戶家中去講,講適合我鄉種植的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及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我們那木鄉有10個村,分別培訓11次,全年培訓110次,通過培訓,勇于發現人才,把素質較高的農民納入輔導對象,通過培養,可作為農民服務的技術力量。各村示范戶5戶,輻射戶10戶,為示范戶的普及與輻射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作為技術指導員,要掌握農業技術,懂得技術操作過程,并有組織和實施試驗示范項目的能力,工作之余要時刻不忘學習,要經常參加各類培訓班,系統地學習玉米、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農田雜草防除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通過老師的講解,領略現代信息、服務模式和內容,并定制《吉林農業》《農村科學實驗》等材料,不斷與外界加強交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了解各地農技推廣的成功經驗,才能不斷掌握新技術,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新形勢,充實自己,滿足群眾,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永遠走到別人前面,勝任本職工作。

篇(7)

關鍵詞:桉樹;草珊瑚;農林復合

中圖分類號 S1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4-117-02

廣西是桉樹種植大省,桉樹人工林面積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近些年,隨著桉樹人工林的大力發展,桉樹林下形成大面積空間可以利用,研究工作者們針對桉樹林下經濟發展,對桉樹林下復合經營模式的研究也相對較多,其中林藥套種表現出良好的經濟價值,也是今后一個很好的研究趨勢。草珊瑚在廣西的栽培歷史悠久,全區大部分市縣都有野生分布[1],林下套種技術已成熟,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林下中草藥,對水土保持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草珊瑚在桉樹林下的栽培技術還未見報道,本文對桉樹人工林復合經營模式及草珊瑚復合經營模式研究進展作以分析,以期為草珊瑚在桉樹林下的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 農林復合研究進展

農林復合是指依據不同自然環境條件,在不同區域實現農、林、牧、副、漁5大產業和諧共存并健康發展。在我國與其相類似的名詞概念較多,譬如農地林業、農用林業、立體林業、混林農業、農林間作模式、林下套種、林下間作、復合農業和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等[2]。中國的農業起源于森林,農林復合生態系統從遠古時代開始已延續了幾千年歷史,農林系統類型在實踐中逐漸形成[3],建國后,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加,人均耕地不斷的減少,林下間套種得到發展。進入新紀元以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條件的改善,形成了種類繁多的農作物之間的間套作模式,開辟了林菌、林草、林農,林藥間作以及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相結合的多種類復合生產模式[4]。

1.1 桉樹人工林復合經營模式研究進展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植物的總稱,和楊樹、松樹一道,被公認為世界3大速生樹種之一[5]。廣西桉樹引種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因生長極快、病蟲害少、輪伐期極短、技術成熟、經濟效益好,桉樹在廣西推廣速度很快,現在是廣西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6]。依據《廣西林業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2011-2015年全區新增桉樹人工林5.2萬hm2,到2015年,桉樹人工林總面積由現在的24.8萬hm2增加到30萬hm2[7]。目前己有不少關于桉樹套種模式的研究,黃錦龍等1992年研究了雷林1號桉林地間種菠蘿對土壤性質、林木生長和林地養分積累的影響,并對間種經濟效益作了初步分析。結果表明,桉樹間種菠蘿,具有改善土壤化學性質,提高養分水平的良好作用[8]。王恩群通過對超大寬行桉農間作模式下,桉樹和菠蘿的根系以及對照純林桉樹的根系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結果表明桉樹-菠蘿超大寬行桉農間作模式是一種結構合理、綜合效益較好的農林復合經營栽培模式[9]。劉寧介紹了桉樹-甘蔗間作模式甘蔗品種選擇、田間布局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發現該種植模式能使桉樹與甘蔗優勢互補協調生長,對實現林農雙贏具有指導意義[10]。王會利等運用徑流場觀測方法,對桉樹復合經營模式的地表徑流量和土壤侵蝕量進行觀測,研究初步認定桉樹+木薯復合經營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較好,是比較適宜的種植模式[11]。白昌軍研究13種豆科牧草與桉樹間作的適應性篩選,發現熱研10號柱花草和GC1581柱花草在參試品種中適應性較強,特別是GC1581柱花草較適合在桉樹林下間作種植[12]。侯遠瑞等研究發現桉樹人工林與雞骨草間作進行復合經營不僅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林下間種雞骨草技術簡便、容易在廣大的林農和林業企業中推廣應用[13]。

1.2 草珊瑚復合經營模式研究進展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又名腫節風、接骨金粟蘭、九節茶、節骨茶等,是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草[14],為《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品種。草珊瑚味苦、辛,性平,具清熱涼血,活血消斑,祛風通絡等功效,用于治療血熱發斑發疹,風濕痹痛[15],民間常用來治療跌打損傷,關節風濕等疾患[16]。腫節風有“中藥抗生素”美譽之稱,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腫瘤、口腔疾病、細菌性痢疾[17]。草珊瑚化學成分復雜,具有多樣生物活性,在醫藥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目前,草珊瑚加工產品有醫藥品:復方草珊瑚含片、草珊瑚注射液草珊瑚片等;保健品:草珊瑚洗面奶、草珊瑚漱口水、草珊瑚口膠、草珊瑚健膚水、草珊瑚牙膏等;食用品:草珊瑚保健茶、草珊瑚奶糖、草珊瑚系列蜜餞、草珊瑚硬糖、草珊瑚口香糖等[18]。

1986年江西省林科所和萍鄉市林科所共同合作在油茶林下間種草珊瑚,提高了油茶林經濟效益[19],這是關于草珊瑚套種模式較早的研究。融安是廣西重點林區縣之一,竹林資源豐富,竹林占森林面積的76.39%。2006年,蒙振斌與融安當地村民在成功施行了毛竹林下草珊瑚種植,收益可觀[20]。2011年,江西省寧都縣中藥材種植場魏新雨總結出一套利用毛竹林地進行草珊瑚仿野生規范化栽培技術。毛竹林套種草珊瑚,不僅可以保護水土,由于草珊瑚具有特殊氣味和藥力,還可以減少竹園病蟲害。667m2毛竹林下種植草珊瑚可讓毛竹林每年增收500元以上[21]。鄭濤以16a生,25a生杉木人工林及22a生馬尾松人工林套種的草珊瑚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林分類型、不同坡位對套種草珊瑚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就同一林分類型不同坡位而言,下坡位有利于草珊瑚莖徑和高生長;對于草珊瑚莖徑生長量而言,16a生杉木人工林最利于草珊瑚地徑生長;對于草珊瑚株高生長而言,16a生的杉木人工林最有利于草珊瑚株高生長,其次為22a生馬尾松人工林[22]。楊文火在閩南山地火力楠林分內,開展不同郁閉度林下套種草珊瑚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以郁閉度為0.6~0.7的林冠下套種草珊瑚效果最好,套種成活率達95%以上,經濟效益較好[23]。

2 問題與展望

目前,草珊瑚在桉樹林下的栽培技術還未見報道,制約桉樹林下套種草珊瑚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桉樹林下土壤板結、干旱。乙烯是優良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在種子發芽、植株生長、開花和果實成熟、組織的衰老和脫落等生長過程中均起著重要作用。另外,當植物受到惡劣環境脅迫、病蟲害侵襲或機械損傷時,乙烯能迅速響應并增強植物的各種抗性。殼寡糖,結構單元是β-1,4-氨基葡萄糖,是殼聚糖降解以后的產物,一般聚合度為2~10,它具有強的親水性、易吸收性等多種特點。在農、林、牧、副、漁領域中具有廣泛的用途[24,25]。殼寡糖和乙烯利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促進植物抗旱和提高植物產量、品質方面已大量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若是將殼寡糖和乙烯利運用在桉樹林下草珊瑚的種植,有希望提高草珊瑚的抗旱性,同時改善草珊瑚品質的作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將對桉樹林林下經濟的發展開辟一條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唐美瓊,韋榮昌,姚紹嫦,等.廣西草珊瑚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AFLP分析[J].中草藥,2012(7):54-56.

[2]彭曉邦,蔡靖,姜在民,等.光能競爭對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9,29(1):545-551.

[3]杜炳新.農林復合經營研究進展[J].河北林業科,2008(6):42-45.

[4]章泳,方貴平.林農間(套)作高效種植模式[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5]祁述雄.中國桉樹(第二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6]陳丹輝,江惠龍.桉樹種植對湖庫型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影響[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7):67-68.

[7]韋金朵,韋慶琳.生態文明視域下廣西桉樹人工林的發展[J].防護林科技,2013,121(10):55-57.

[8]黃錦龍,吳學仕,林松煌,等.桉樹間種菠蘿對土壤性質和林木生長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1992(9):32-37.

[9]王恩群.桉農復合經營系統下超大寬行桉農間作模式桉樹和菠蘿根系的研究[D].[學位論文].海口:海南大學,2010.

[10]劉寧,余雪標,林培群,等.謝玉萍桉樹-甘蔗間作模式及配套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9(7):78-79.

[11]王會利,蔣D,曹繼釗,等.桉樹復合經營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8 10(4):104-120.

[12]白昌軍,虞道耿,劉國道,等.桉樹間作豆科牧草適應性篩選試驗[J].草地學報,2008(3):293-297.

[13]侯遠瑞,蔣D,龐世龍,等.桉樹人工林下雞骨草種植技術及效益評價[J].廣西林業科學,2011(4):330-332.

[14]肖培根.新編中藥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95-199

[15]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07-208.

[16]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詞典(上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17]斯金平,王良衍,朱玉球.草珊瑚.浙江林業,2007(5):18

[18]郁建生,李英倫.草珊瑚總黃酮提取工藝比較研究.江蘇農業科學,2006(5):136-138

[19]徐春富.油茶園間種草珊瑚效益好[J].湖北林業科技,1991(2):46.

[20]蒙振斌.融安毛竹林下施行九節茶種植可行性研[J].廣西林業,2008(6):31-32.

[21]魏新雨.毛竹林下仿野生套種草珊瑚技術[J].農村百事通,2011(21):35-37.

[22]鄭濤.不同林分類型林下套種草珊瑚生民比較[J].福建林業科技,2012(3):88-91.

[23]楊文火.閩南山地火力楠林下套種草珊瑚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1):142-144.

[24]Kim SK,Rajapakse N.Enzymatic produc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itosanoligosaccharides (COS):Areviwe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5,62(4):357-3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州9|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乱色欧美激惰|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99精品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少妇人妻诗雨系列无删减|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国产 国语对白 露脸|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国产色在线 | 日韩|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性欧美巨大乳|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色播影音先锋| 浓毛老太交欧美老妇热爱乱| 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韩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1| 少妇与子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