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世界著名建筑論文

世界著名建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4-18 16:0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世界著名建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世界著名建筑論文

篇(1)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但它并不排斥表達方式的多樣性。 要想寫出文質兼美的說明文,不妨在說明中適當融入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這樣寫出來的說明文就會更生動更精彩。

一、說明文中的記敘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可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敘是表現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一種表達方法。 有些事物的某些特征常常體現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因而記敘這種過程就成了一種說明方法,即記敘性說明。 記敘的著眼點不在巨細無遺地展現發展過程的細節,而在于介紹過程的概況及其特點。 如茅以升的 《中國石拱橋》 中有這樣一段:

趙州橋橫跨在 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這段文字概括地記敘了趙州橋的發展歷史,著重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老和使用時間之久遠,這樣就使讀者對趙州橋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說明文中的描寫能夠更具體清晰地顯示事物特征,也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給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說明文中的描寫,是起輔助說明作用的,這種描寫十分簡潔,必須在力求真實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夸張、渲染,也不能含蓄、隱晦。 如 《大自然的語言》 一文中開頭一段這樣寫道: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這段文字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寓說明于描寫之中,生動形象地說明花草鳥蟲的變化規律和氣候的密切關系,為下文進一步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三、說明文中的議論著眼于說明特征,意在深化讀者對事物特征的認識,往往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明文中的議論,是對說明的事物做扼要的概括或簡明的評說,內容上必須高度概括,要求字簡詞精,句短意明,點到為止。 如葉圣陶的 《蘇州園林》 中有這樣一段: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其中的議論簡潔明了,意在說出蘇州園林中為什么沒有寶塔那樣的松柏和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凸顯了蘇州園林的特征。

四、說明文中的抒情可起到教育、鼓舞的作用,但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強化讀者對說明對象的認識。

說明文中的抒情,應該建立在對事物準確周密的說明的基礎之上,不求以濃郁的感情打動人,而是要有助于讀者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 如黃傳惕的 《故宮博物院》 中的最后一段這樣寫道: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在成了風景優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縱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篇(2)

為貫徹落實建設部、科技部提出的綠色建筑行動計劃和建設部、財政部部署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的要求,廣東省啟動了十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與十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在此背景下,以廣東粵鐵瀚陽科技有限公司為依托,受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專項資金資助的“廣東省粵鐵瀚陽綠色建設及生命線工程信息化管理與安全評定院士工作站”經廣東省科技廳批準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引進美國工程院院士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Frieder Seible(弗雷德 .塞泊)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

團隊核心

“廣東省粵鐵瀚陽綠色建設及生命線工程信息化管理與安全評定院士工作站”院士及其團隊共6人,其中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4人。同時成立了由8名工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負責對接及參與院士工作站工作,其中3人具有高級職稱。

Frieder Seible(弗雷德 .塞泊)1999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并被評為結構工程杰出教授。現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雅各布工學院院長,鮑威爾結構研究中心主任。他創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結構實驗與研究中心—Charles Lee Powell Structural Research Laboratory(鮑威爾結構研究中心),在結構抗震、抗爆及復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ENR(工程新聞紀錄)評為“過去125年來土木建筑行業最有影響力的125人之一”。

Frieder Seible教授所主持和參與的課題及項目100余項,發表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400余篇,技術報告200余篇,國際會議和特邀講座、報告500余場次,獲得專利2項,自主研發軟件6項。因他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美國總統青年成就獎、德國洪堡研究獎、美國公路與運輸協會標準 (AASHTO)特殊貢獻獎、K.B. Woods杰出論文獎、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Raymond C.Reese研究獎、美國混凝土協會(ACI)杰出工程項目獎等40多項美國及全球多個國家的榮譽獎項。

Frieder Seible教授自1993年開始到中國進行合作交流,在過去近20年內,他在中國的橋梁抗震抗爆的設計及研究、“產學研”戰略聯盟、中美高鐵合作及高校學術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土木工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劉人懷教授作為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2000年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首批院士;板殼結構分析與應用專家、管理科學專家;暨南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原副主任。現任暨南大學教授、董事,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學部主任,教育部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美籍華人孫峻嶺1963年出生于中國,美國加州大學工學博士,美國注冊工程師。獲2004年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學報(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ASCE)年度橋最佳論文獎-Arthur M . Wellington Prize(繼林同炎先生后又一華人獲此殊榮)。回國創業獲得“新僑創業杰出貢獻獎”。

孫峻嶺博士設計的特大橋梁分布世界各地,主持或參加的重大國際工程,曾三次獲得被譽為工程界的奧斯卡金獎—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年度工程大獎,兩次獲得中國詹天佑獎。

科研創新

廣東粵鐵瀚陽科技有限公司是廣州瀚陽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粵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瀚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并于2011年注冊成立的一家從事專業高端信息展示技術、基礎設施綠色化低碳建設及安全評估檢測信息化技術的合資公司。

廣東粵鐵瀚陽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引進了Frieder Seible教授和劉人懷教授兩位院士,以及樊可清教授等專家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與美國加州大學結構實驗與研究中心、美國加州大學信息化研究中心、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城市生命線工程結構安全”國際聯合實驗室、重大工程災害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聯盟。此外,與Moffatt&Nichol、DEA等世界著名企業形成了企業級技術合作戰略聯盟。

粵鐵瀚陽院士工作站主要針對近年來所面臨的大型工程建設、管理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發揮院士的高端科技能量和社會號召力,充分利用美國加州大學結構研究中心和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基礎和優勢,在綠色建設及生命線工程信息化管理與安全評定方面開展與項目相結合的研究活動。同時,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契機促進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通過舉辦國際技術研討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提高工作站的技術水平;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核心技術科技團隊,為博士后企業工作站做準備。

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大大促進了產學研交流與合作、技術項目交流和對接,充分發揮地方與院士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合作優勢,特別是中美兩國院士在基礎設施建設及生命線工程方面的技術領導作用;破解了企業研發難題,協同創新,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并通過培養企業高科技人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提高企業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篇(3)

【關鍵詞】生態建筑;綠色環保;節能

歐美日等國家及地區的建筑組織紛紛提出了“生態建筑、可持續性建筑、綠色建筑”等理念,以尋求與環境相融、降低環境負荷且有利于使用者健康的節能環保建筑。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住宅業發展迅猛,“綠色生態住宅”這一理念逐漸被國人接受。但是綠色生態住宅的內涵、特征、評價標準以及實現策略等仍然模糊,這和我國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地位很不相稱。積極推進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 生態建筑和環保綠色建筑概述

1.1 綠色生態建筑的概念

綠色生態建筑是指人類建筑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建筑樣式,既是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求效率的建筑。綠色生態建筑要求在建筑設計、建造和使用中充分注意環境保護,將建筑物與環保、高新技術、節能等緊密結合起來,在有效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同時, 創造出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間結構,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建筑節能設計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核心內容。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目的。

1.2 綠色生態建筑的特征

1.2.1 健康:綠色生態建筑環境需要潔凈的空氣、水源與土壤,有效降低不良自然環境的侵害,有效避免自然災害的侵襲。綠色生態建筑物附近種植樹木防風、遮蔭, 盡量保持和開辟綠地, 改善景觀,保持生態平衡, 保持新風在室內的流動。

1.2.2 節能:建筑物的資源、能源消耗要降至最低程度。色生態建筑物能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盡可能使用地熱、太陽能、水能、生物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在滿足人們健康、安全和舒適使用的情況下降低消耗、節省能源。

1.2.3 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建筑物應該事先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回收及重復使用。從舊有建筑物中拆除的磚石、鋼材、木材和玻璃等建筑材料,應盡可能結合實際情況做到回收利用, 并積極利用其他工農業廢棄物料,最終實現建筑材料―建筑―建筑材料―新建筑的良性循環。另外,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有效降低建筑運行、管理和維護等費用,構造資源和能源的循環有效利用、保護環境、親和自然、舒適、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建筑。

2 國內外綠色生態建筑發展現狀

2.1 早期,西方國家對綠色生態建筑的研究主要表現有生物氣候地方主義的設計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后,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理論得到了飛速發展。 綠色運動中的生物建筑運動、深層次生態學、蓋婭運動的發展以及后來可持續發展思想均在這個時期完成。逐漸由人體對氣候的生物反映發展到為利用替代能源以及適用技術的建筑設計,逐漸轉向尋求人、建筑和自然界三者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在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方面,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目標、設計原則和方法、相關法規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日漸成熟。德國的《細節》,日本的《建筑與都市》、《新建筑》,英國的《建筑評論》、法國的《技術與建筑》等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雜志均出版了生態建筑專輯, 多次分析和介紹了生態建筑的優秀作品。

在生態建筑評估方面,加拿大“綠色建筑挑戰”(Green Building challenge,GBC) 己經吸引至少19個國家加入了其進程,包括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南非、智科、南韓、西班牙和威爾士等國家和地區;英國開發了最為著名的“建筑物研究組織環境評估方式”,當前英國新建寫字樓市場中有15%到20%的比例都認同和參與這個評估方式;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Design,能源與環境設計導則是一套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推的自我評價系統,可用于新建、己建的商業、公共建筑或高層住宅建筑,提供一套構成“綠色建筑”的權威標準,并且可通過“整體建筑”的觀點進行建筑物生命周期環境性能評價。

2.2 國內生態建筑存在的問題

缺乏對生態建筑的正確理解。直到目前,針對綠色生態建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國內外建筑界對綠色生態建筑的概念有很多不重樣的解釋。國內部分人認為綠色生態建筑就是將建筑物的內外進行單純的建筑節能、綠化處理和建筑平面的劃分的。很顯然,這些觀點對綠色生態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缺乏生態建筑的廣泛實踐。目前,我國對綠色生態建筑的研究還停留在了生態學與建筑學的相互融合、國外先進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經驗介紹等理論研究方面。盡管已有大量生態建筑的專著和論文出版和發表,使得綠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工程實踐、計算機模擬和環境效果測試分析等實踐方面的探索還遠遠不夠。

相關政策尚不到位。發展綠色生態建筑,只進行綠色生態環境的宣傳和教育是不夠的。不僅僅需要建筑商和地產商的努力,還需要國家從法律層面上建立相應制度推動生態建筑及其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如建立示范性生態住宅小區、建立節能建筑補貼標準、無償推廣使用各種綠色生態技術和建立市場準入制度等。

3 綠色生態建筑的實現策略

3.1 遵循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準則

3.1.1 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綠色生態環境。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拋棄“人類中心論”的錯誤認識,不能只強調人的健康和舒適,而不顧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與危害。要做到在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健康、無害、舒適的環境的同時,注重利用自然條件創造優美的外部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3.1.2 使用清潔能源,并實現資源的有效、循環使用。綠色生態建筑要通過合理的設計、采用綠色環保的技術、材料、產品,實現潔凈生產、工藝生態化。在提高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時,要注重建筑材料、建筑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實現能源的多級多層次利用,降低能耗。

3.2 加強全社會的綠色生態意識教育

只有樹立正確的的綠色生態建筑意識,才能實現綠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加強建筑師生態意識教育,對其進行歷史、社會人文和生態環境的培訓,提升其時代認知水平。其次在全社會普及綠色生態教育,提倡節能、環保和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營造一個接受并追求綠色生態建筑體系的社會,綠色生態建筑的市場才能可持續發展。

3.3 建立綠色生態建筑發展政策及標準體系

在政府層面出臺強制推廣與激勵先進相結合的綠色生態建筑政策,通過相關政策法規的鼓勵和正確引導,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立一系列建筑法規和技術標體系,進一步推進綠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3.4 推進綠色生態建筑技術的發展

在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中,充分運用高技術的節能環保措施,建立完善的環保技術和節能產品支撐體系。如大力推廣外遮陽、自然通風、透水型鋪地材料、人工濕地、中水回用等各種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推進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應用。

4 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綠色生態建筑的認識的提高,節能環保科技的發展,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向高效綠色型發展模式勢轉變勢在必行。綠色生態建筑理念將會奠造藝術與生態共融,將會把城市景觀環境建筑與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建筑與環境保護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陳易.我國生態建筑的現狀與對策[J].同濟大學學報,2010,(1):1-5.

篇(4)

論文摘要: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通過人體動作的變化來表達精神情感,是人類精神外在的表現,并且隨著舞蹈學科體系的發展,舞蹈教學過程也進入到專業化、程式化的學習流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習者傳遞的舞蹈藝術不應該只局限于技巧,而且更應傳達一種審美價值的規范與要求。

世界著名的音樂史家和舞蹈史家庫爾特·薩克斯在其著作《世界舞蹈史》序言中提到:“舞蹈是一切藝術之母。音樂與詩歌存在于時間;繪畫與建筑存在于空間,只有舞蹈既存在于時間同時也存在于空間。”因此,關于舞蹈形式的審美方式與審美理念自然與音樂、詩歌、繪畫,以及建筑等其他藝術類別存在差異,通俗地說,舞蹈本質上就是人體動作的一種藝術,但是此類已經藝術化了的人體動作,必然是通過了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所以,舞蹈是心、靈與形的完美統一,舞蹈的形體表現,就是人類精神外在的表現。

我國舞蹈形式的演變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對舞蹈形成緣由的推理,“夫樂之在耳曰聲,在目者曰容,聲應乎耳,可以聽直;容藏于心,難以貌觀。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揚稻厲以見其意,聲容選和,則大樂備矣。……此舞之所由起也。(杜佑:《通典》第一四五卷)”①相比于西方早期更為普及、更為大眾化的舞蹈形式,我們的舞蹈更是倡導一種觀賞性的特質,正如國外詩人芳登以詩歌形式記載的:“多年前一個中國人來到法蘭西,出席了宮廷的盛大的舞會。人們問他是否知道這種歡樂活躍的游戲,遠在國泰,何以名之?他笑了笑回答說:‘那里也跳這種舞蹈,可我們卻留給別人去跳。’”②有趣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的轉型,加之藝術門類發展的專業化、深入化,使得當今的舞臺形式也開始逐步呈現表演和觀賞性質的特征,而通過當下這些特性帶給我們的舞蹈教學形式的轉變,也值得再次商榷和討論。如今舞蹈的舞臺特性已使舞蹈教學的培養機制進入程序化、職業化的態勢,而且以多樣性的教學形式為依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到,舞蹈教學的過程,不應該只讓學習者理解和掌握舞蹈動作最基本的技能與技巧,而且,在培養學習者進行動作訓練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通過參與舞蹈的表演來獲得審美意識,還有學會如何了解舞蹈的審美能力,二者都對學習者領悟舞蹈藝術的內涵是極具輔助效應的。因此,在對學習者進行舞蹈訓練的過程中,使他們逐漸領悟舞蹈藝術真、善、美的感染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思想上受到啟示,在認識領域得到提升,最終達到舞蹈藝術完美和極致的表現則顯得非常必要了。而如何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采取具體的指導方法來進行審美價值的培養,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首先,應該著力培養學習者的舞蹈審美能力,要讓學習者懂得,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欣賞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新的靈感,因為舞蹈正是來源于日常生活,并且是反映日常生活的一種身體藝術,也是對生活真諦的一種總結和演繹,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舞蹈藝術的真正內涵其實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超越和超脫,日常生活有太多平凡與平淡的因素,它在給予我們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等一系列生活準則的同時,人類自身的本能意愿又企圖達到行而上的超高境界,所以,日常生活的累贅與煩擾自然會使我們要求精神上的釋放,而惟有擺脫眼下的累贅和煩擾,自然就能享受更多的狂歡似的表白,極度的喜悅、愛戀、痛苦、憤怒、恐懼、感傷都可以使人類選擇用動作而非語言來得以闡釋此種情緒,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演變和隨之有節奏的音樂配合都可以形成新的舞蹈形式。 因此一定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新的思考亮點,這樣才能對審美價值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2)要掌握豐富的舞蹈常識,不僅使學習者從整體上對中外舞蹈發展的體系有所了解,而且也要對舞蹈知識的細化范疇有所領悟,如針對我國少數民族舞蹈形式的豐富多樣性,就要懂得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哈薩克族舞蹈、傣族舞蹈、苗族舞蹈、朝鮮族舞蹈等;除此之外,也要對舞蹈的類型,即古典、現代、民族、民間四大類都在心理和知識結構上有所掌握。(3)要積極主動地接觸和了解新形(下轉第85頁)(上接第81頁)式的舞蹈流派,要時刻關注當下最流行、最前沿和普及最廣的舞蹈文化,由于舞蹈的發展演化總是與時展的脈搏相一致,所以緊跟時代潮流,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舞蹈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去,無疑會對舞蹈審美價值的培養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教師在向學習者傳遞舞蹈常識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習者的主體意識,不能一味地以“填鴨式”的灌輸,還有讓他們刻意地去模仿等,而要讓學習者努力去尋找對于舞蹈的內在感覺,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要從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人體舞蹈動作中來體會不同特色的、不同風格的舞蹈藝術的美,舞蹈藝術的審美過程,也就是以舞蹈的審美體驗為主線而展開的審美能力的訓練培養過程。在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習者為主體,采用適合培養學習者創造性思維的教育方式,要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覺性、想象力,要使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去排演每一個動作,使他們懂得在訓練的時候如何運用、支配身體,在對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的時候,也能尋找到內在的自我感受,從而取得新的成果。

再者,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也要潛移默化地向學習者傳遞舞蹈藝術的美的一些獨特特征,南京市歌舞團的楊光蓓先生在《淺談舞蹈藝術的美》一文中,對舞蹈美的特征進行了總結性的概括,一是可視性,二是動態性,三是抒情性,四是文學性,五是時代性。楊先生的觀點言簡意賅,從宏觀上對舞蹈美的特征進行了新的概括。從中國原始社會的舞蹈到近現代、當代的發展過程里,舞蹈形式的演變正呈現一種歷時形態的發展,它在自身領悟始終處于完善和擴充的范疇之內,但它最終所要呈現給觀眾的,依然是一種審美的享受,人們通過欣賞舞蹈來感受愉悅和崇高,并獲得精神上的洗禮,而舞蹈在以職業化、專業化的形式展現著藝術美價值的同時,依然是在以動態的形體變化來抒發一種真情、而這種真情又來自于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恒夢想和情緒基調。

總之,我們在進行舞蹈審美教育的時候,要始終把握它的審美特征。“就其物質存在形態而言,舞蹈美依附于表現性的人體運動美;說得更徹底一些,舞蹈美是表現性人體運動創造的意象美。因此,舞蹈美欣賞的審美基點,不能不立足于美的人體運動。”③舞蹈的形體展現,要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直觀地與觀眾獲得精神上的共鳴,即達到“心有靈犀”的完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舞蹈藝術可以說是一種迥異于電影的具有動態效果的畫面組合,它猶如一位善于抒情的詩人憑借他的藝術直覺和對人類真情的理解來傳導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從動作開始,連續不斷地傳遞著人類有史以來的情感的真諦。正如瑪莎·格朗姆所說 “舞蹈的魅力在于,它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而是‘人類靈魂深入的景象’”。

注釋

①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3:23.

篇(5)

[關鍵詞] 道恩集團 化工物流

一、道恩集團經營概況

山東道恩集團有限公司座落在膠東半島北部的新興港口城市――龍口市。始建于1991年。2003年經山東省工商局批準以其為母體組建集團,集團轄設14個成員企業,涉足流通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集團系中石化、中石油所屬九大石化公司在山東省的總經銷,同時為美國通用、韓國三星、LG、大韓油化、日本工程的世界著名石化企業在中國的授權商。另外,公司經與中石化、中石油協商,為它們提供山東省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主要為青島海爾,海信,三角輪胎,時風集團等大企業運送石化原料,并與 中石化下屬齊魯石化公司簽定了其二期30萬噸PVC擴建項目的儲運合同,與中石油最大的中轉公司東北公司簽訂了吉化股份公司、吉林化工銷售公司的貨物儲運合同,同時待大萊龍鐵路開通后公司將涉足石化公司的液體化工產品,化肥等貨物的物流中轉業務。

集團公司現有資產5.6億元,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職工1100余人,主要從事化工產品的銷售、貨物儲運業務。公司年銷售石化產品35余萬噸,儲運貨物90余萬噸(包括為中石化、中石油儲運貨物30余萬噸)。公司所屬配送中心擁有貨運車輛50部,社會掛靠車輛150余部,本埠及異地倉庫20座,面積10000平方米,倉儲能力2萬噸。集團所屬航運公司擁有貨輪兩艘,運力5000噸。

公司地理位置優越,距龍口港2公里,依傍威烏高速公路和即將開通的大萊龍鐵路,西鄰維坊、南鄰青島、東鄰煙臺,北與北方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大連隔海相望,形成以大連為扇點,以東三省為扇面的運輸網絡,海、陸、空交通和通訊極為便利。

二、 道恩集團成立現代化工物流子公司的必要性

1.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通過資產整合、人員調整和優化現有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實現集團內部企業物流的一體化管理。理論和實踐均已證明,物流的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物流設施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最終降低物流成本。集中管理,統一安排存儲資源,一方面可以降低重復存儲、場內短駁頻繁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承接外部業務,擴大業務量,提高倉儲設施的利用率。對運輸設施集中管理,可以進行有效的調度及聯運,減少環節之間的低效率問題,進而提高物流運作水平,以最低物流總成本向客戶提供最大價值服務。

2.合理、有效安排人員。通過對儲運的一體化管理,可以集中力量培訓技術工人,增強物流管理和操作水平;也可以更好地向外擴展業務范圍(比如:報關、集裝箱運輸,以及為化工區提供物流服務)。

3.提高經濟效益、培養核心競爭力。集團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精干主業,以石化產品為中心,加大對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以前,道恩集團各公司都有自己的倉庫、車隊,通過發展集團石化物流,各公司可以將物流事務剝離給專業物流子公司,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在生產和銷售上,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發展第三方物流,也可以提高專業物流公司的盈利能力,為集團創造新的利潤空間,使集團物流不再是包袱,而是利潤增長點。

三、 道恩集團發展化工物流的有利條件及建設內容

1.產業優勢。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業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廣受關注的一個經濟熱點和新的利潤點。 因此,抓住機遇組建物流公司,發展物流業,將會有廣闊的前景。

2.管理、人力、技術優勢。山東道恩集團有限公司歷經十四年的發展,圍繞著石化產品經營業務已經形成了供應、銷售、運輸、倉儲一體化的物流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積累了大批貨物調配人員、信息員、倉儲管理員。

3.網絡優勢。公司在省內濟南、青島、淄博、煙臺、威海等城市,省外北京、天津、重慶、揚子、吉林、大連等共計30多個城市設立了配貨站,配備了專業的貨運人員,大部分城市設立了異地倉庫。

4.資源優勢。山東道恩集團有限公司系中石化、中石油所屬九大石化公司在山東省的總經銷,同時為美國通用、韓國三星、LG、大韓油化、日本工程的世界著名石化企業在中國的授權商,自需的年貨流量已超過60萬噸,有豐富的物流貨源,另外,公司經與中石化、中石油協商,為它們提供山東省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主要為青島海爾,海信,三角輪胎,時風集團等大企業運送石化原料,并與 中石化下屬齊魯石化公司簽定了其二期30萬噸PVC擴建項目的儲運合同,與中石油最大的中轉公司東北公司簽訂了吉化股份公司、吉林化工銷售公司的貨物儲運合同,同時待大萊龍鐵路開通后公司將涉足石化公司的液體化工產品,化肥等貨物的 物流中轉業務。預計“十一五”期間,每年的中轉量達到200萬噸。

5.地理優勢。由于龍口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并與東三省扇形物流集散地的扇點――大連市隔海相望,因而成為連接東北與華東、華北的物流集散中心。

6.項目規模。為加快公司物流業的發展,使其上規模、上層次,同時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山東道恩集團有限公司決定將公司所屬的儲運中心,航運公司進行剝離重組,并在此基礎上組建專業的物流公司,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項目完成后物流量將達到350萬噸,年銷售收入3億元,利稅3000萬元。

總之,道恩集團發展現代物流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參考文獻:

[1]省略

篇(6)

[論文關鍵詞]建筑表皮;建筑外墻;建筑立面;建筑形象;研究意義

1建筑表皮的定義

建筑表皮作為建筑理論范疇的概念被關注和研究,其最初的來源是英文中的兩個概念:“Surfaceofarchitec.ture”和“skinofarchitecture”。’這兩個英文概念,所指雖有交叉,但區別也很明顯。一般來說,surface所指較廣。可以泛指一切形式的建筑表面的形態;而skin這個概念更強調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相對獨立性,而與建筑主體結構脫離可以被看作是skin這一概念使用的先決條件之一。

所以,可以認為,surface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包含skin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陳志華先生譯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時將surface翻譯為“表面”,“與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是同一個概念。本文中所指建筑表皮對應英文中的“surfaceofarchitecture”,并有明確的定義和所指范圍。

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間直接接觸的界面,以及其展現出來的形象和構成的方式,或稱建筑內外空間界面處的構件及其組合方式的統稱。

一般情況下建筑表皮的所指包括除屋頂外建筑所有外圍護部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特定幾何形體造型的建筑屋頂與墻體表現出很強的連續性并難以區分,或為了特定建筑觀察角度的需要將屋頂作為建筑的“第五立面”來處理時,也可以將屋頂作為建筑表皮的組成部分。對于以柱廊為代表的灰空間的建筑界面,建筑表皮這個概念含有兩個層次的意義。作為界定空間的要素來看,應當將其整體的認為是外部空間和半室外的灰空間之間的建筑界面,也就是說,應整體作為建筑表皮來研究。而針對組成柱廊的單獨的構件來說,其構件本身的外表面的處理也屬于建筑表皮研究的范疇。也就是說,灰空間建筑界面的建筑表皮處理可以在整體和局部兩個層次上加以探討。

下面通過將建筑表皮這個概念與其它相關和相近的概念的比較,來進一步說明這個概念的特點和研究的范圍。

2建筑表皮和建筑外墻

與建筑表皮這個概念直接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建筑外墻。除了建筑的屋頂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必然不會屬于建筑外墻的概念范圍之內以外,兩概念的所指對象基本一致。都是建筑的外圍護部分。外圍護部分的構造方式、圍合方式、與建筑功能的關系、造型特點處理等方面,是兩個概念共同的研究對象。

兩個概念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是在其各自的研究側重點上。建筑表皮更強調其作為建筑內外空間“界面”的特征。其所具有的特點是通過與建筑的外部空間、以及建筑的功能發生關系的過程中體現的。建筑表皮具有一定的外部形象,而對此外部形象的研究更強調其相對獨立的特性。從這個視角出發,結構特征僅僅是影響建筑表皮形式的一種技術要素,而不是這個概念的內涵所涉及到的特點。同樣,關于建筑表皮實現的技術手段的研究也是將此類技術手段產生的與和建筑表皮相關的諸要素(如內外空間之間)的關系的改變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而建筑外墻的概念首先強調的是其實體性,即一定材料以一定方式構成的用于分隔建筑內外空間的建筑構件的統稱。其首先是作為一個實體、作為一個構件而存在的,其次才是由于它的存在方式的不同形成的不同的特點,以及這個特點對建筑設計的其他要素的影響。

作為構件,相鄰建筑的建筑外墻并不存在任何關系;作為界面,在研究建筑表皮和建筑外部空間的關系的時候,相鄰建筑的建筑表皮共同構成了建筑外部空間的界面。

由上述可知,建筑表皮和建筑外墻兩個概念的所指范圍雖有些不同,但大體相當,但其內涵的側重點有明顯的差別。建筑表皮這個概念更強調其界面性和形象性,而建筑外墻更強調其實體性和構件性。

3建筑表皮和建筑立面

這里說的建筑立面(facade),是指建筑的特定的面的外部形象。建筑立面雖然與建筑功能和建筑技術都有一定的關系,但主要是一個建筑美學的問題。從古羅馬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開始,建筑立面就是建筑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范疇。而建筑表皮的研究也涉及到其外部形象,自然也不不可避免地與建筑美學問題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兩者的研究范圍有一部分重合,歷史上關于建筑立面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為建筑表皮研究中的外部形象部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素材。

但建筑立面這個概念,主要是將建筑的特定的面的外部形象從建筑的其他要素中相對獨立出來,用分析的方法,使用形式美學研究的方法,以研究建筑形象的美的規律,如各部分問的比例、尺度、對比和協調等。這些研究,雖然也是建筑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更是形式美學研究中的一個分支。而建筑表皮的概念對外部形象的關注,更多地是從類型學的角度出發,較少涉及形式美學問題,而更多強調其外部形象的整體的特點。

另外.建筑立面這個概念首先強調建筑各面之間的不同,然后才是各面之間的聯系。而建筑表皮則強調自身的整體性和各面之間的連續性。

4建筑表皮和建筑形象

這里僅僅從概念辨析的角度談一談建筑表皮和建筑形象這兩個概念的聯系和區別。

建筑形象是建筑的外部形式,或稱建筑外觀,是指人們在外部觀察建筑時得到的視覺印象。建筑形象主要取決于建筑體型、建筑表皮以及建筑特殊構件的處理,以及相關的一些其他因素。也就是說,建筑表皮是決定建筑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形象這個層次上,建筑表皮表達的是構成建筑外圍護構件的各基本單位之間的組合關系。建筑表皮更多強調“面”的特色,可以被認為是建筑外表面的連續展開。

然而,建筑形象只是建筑表皮的一個方面的屬性.建筑表皮同時還有其功能屬性、技術屬性以及空間界面屬性。建筑形象是建筑處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建筑表皮是建筑內外空間界面處的構件及其組合方式的統稱。所以,兩個概念的研究范圍雖有所交叉,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即使在兩個概念有所交叉的研究范圍里面,兩概念研究的側重點和研究工具也有明顯差別。如形式美學是建筑形象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工具,而對建筑表皮研究則主要是理論基礎和參考工具。

5建筑表皮研究的意義

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研究,是因為這個題目既有理論上認識和總結的意義,又具有建筑實踐上認識和指導的意義。下面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次談談我對建筑表皮研究的意義的認識。

(1)建筑表皮研究的建筑設計方法論意義。建筑表皮研究是把建筑表皮作為建筑設計諸范疇中相對獨立的要素進行研究,從理論上將以前在建筑設計方法論諸方面(如形式、功能、材料、技術)的相應研究成果進行重新整合,并從建筑表皮這一研究基點出發,探討以前各領域研究成果之間的關聯以及產生這些關聯的根本原因。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從而建立關于建筑表皮處理的相對完整的設計方法論。有利于在對建筑設計方法論已有成果的深化和發展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現象,解決新的問題。

篇(7)

[論文摘要]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形成以生態倫理觀和生態美學觀為基本的出發點的城市發展,規劃和設計理念。通過回顧和認識所在城市中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分析中國現階段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嚴峻的生態問題,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方法。

一、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明確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是環境的科學而又概括的定義。它有兩層含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所說的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毀滅。同時,環境又不是泛指人類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事物整體。比如,銀河系,我們并不把它包括在環境這個概念中。所以,環境保護所指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作用于人類并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外界事物。

(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這個概念也在發展.如現階段沒有把月球視為人類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宇宙航行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月球將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

二、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破壞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或污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或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屬于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指人為因素造成的。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于是人們呼吁“只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

2.伴隨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

3.人類在開發建設活動中造成的生態破壞的不良變化;

4.由于人類的社會活動,如軍事活動,旅游活動等,造成的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破壞,珍稀物種的滅絕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三、環境治理和保護

在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鄭州市這幾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對于母親河的治理就已經略見成效。2007年5月,總書記親臨黃河視察工作,黃河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環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的破壞,黃河兩岸的環境一度非常惡化,綠城經常在開春的時節會經受一次又一次沙塵暴的洗禮,而我們的母親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現了斷流的現象。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日益追求生活環境優化的今天,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我國也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領域的一種戰術回應,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也因此從觀念轉變到理論建構乃至設計,創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將得到重大的發展。此間,“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美學”及“生態建筑”等新概念應運而生,冠以“生態”的各種詞匯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文本中,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絕非易事。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或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規劃體系,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進行。從宏觀到微觀可分為: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綠色空間系統規劃———環境設計三個層次。每一層次含空間性質,功能,生態質量,綠化,環衛,人群特色及景觀風貌等研究內容。

1.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生態平衡質量,綠化水平,社會服務及特色風貌等指標,在定性的基礎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標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其中包括價值觀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規模,人口特征(年齡,職業,性別,消費層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間系統中的流動,集散和停留時間等規律;休閑方式選擇與休閑文化取向。

3.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對城市的生態綠色空間進行調整,空間規劃從用地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線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形成“點,帶,場”相結合的空間系統。這些空間包括有:城市廣場,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濱水地帶,公共綠地,居住小區綠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農產品綠地等。

4.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包括生態效益功能,活動利用類型(游憩,娛樂,運動,集會,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藝術表達等各項功能。規劃同時要對城市各主要空間作出系統的主次功能的認定。

5.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在總體特色風貌目標的控制下,充分考慮環境主要空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主題等方面的規劃。

6.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基于各空間功能,生態指標,建設條件確定各空間綠化指標時效要求。綠化指標包括綠化覆蓋率,綠地率,郁閉度及葉面系數等。綠化規劃要對各主要空間值等特征加以規定。

7.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對城市“綠色空間”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制定生態環境目標(空氣,濕度,土壤,灰塵,噪音及風等)和環境保護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城區與郊區綠地系統的協調關系,區域空間調節關系,休閑人口流動的關系等等。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的開發和建設現今已經即將完工,首先從設計和規劃上來說就是與國際接軌的,世界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對整個新區的建設做了一個全面而又詳盡的規劃和設計,無論是從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等等這些入手,都是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環境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某些問題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決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吳良鏞,面向21世紀的建筑學[Z],國際建筑師協會“北京”(講稿),北京,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97|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极品人妻老师的娇喘呻吟|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一区| 全部免费a级毛片|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直播 | 国人国产免费av影院|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永久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的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亚洲熟妇色xxxxx亚洲|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海外永久|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日本高清www色视频| 人人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摸|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理论片在线电影大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