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教師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教師課堂教學的專業倫理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但近年來,由于各種復雜原因的影響,暴露出了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體現出的倫理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1.1教師缺乏敬業精神
教師是教育問題的關鍵,但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教師的專業倫理方面呈現出缺位現象,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均發生了深刻變化[1]。雖然絕大多數教師都能順應改革大潮的形勢,嚴于律己,但也有個別教師不能抵御經濟利益的誘惑,被利益意識驅動了良知,從而使教育教學發生了某些偏離。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在嚴謹治學方面有62%的學生和76%的教師均認為:能夠認真上課、備課、及時批改學生作業。20%的學生反映,教師不能及時批改作業,更有甚者讓學生幫著改作業。還的有的教師認為備不備課都無所謂,這樣工作上敷衍塞責、得過且過的消極思想,體現出相當數量的教師對所從事的工作僅當作生存的手段而已[2]。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中,這篇文章重在情景教學;而有的老師松散的治學方式,既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動筆畫畫秋天的圖畫’,也沒有給學生準備展示秋天情景的圖片等;而是跟其它課課程的一樣教學模式:泛讀---學生讀---學生悟---學生學(生字詞),這樣一節課就匆匆了事,接著又進行下一課的教學。由于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尚處于初級階段,這就極力需要教師言傳身教嗎,以豐富的情景教學引導學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才能真正的發揮出語文的有效教學。對于教師這種敷衍了事的教學態度,根本無法從本質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同時,教師的形象也受到影響,最終降低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1.2教師只‘教’不‘愛’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基本道德素質。“尊重學生,就是要求教師將學生看成并培養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主動性、發展性的個體。”但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教育教學中有6%的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有34%的人認為“這是難免出現的,但可以原諒”;有40%的人認為“這是不尊重學生的人格,應堅決避免”。不過,在這其中有24%的教師經常諷刺、諷刺、挖苦、歧視學生。除此之外,還有48%的學生和32%的家長認為教師不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較弱或者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就對其失去信心,不抱任何希望,甚至無視他們的存在,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聞不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被輕視,甚至被歧視的地位,逐漸失去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結果造成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還有部分教師依法施教觀念淡薄,打罵或罰懲學生現象嚴重,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有21%小語文學教師在課堂上存在“打罵或變相體罰學生”的不良行為;除此之外,還存在其它的懲罰方式:罰做作業、罰勞動、罰請家長來校、甚至罰款等不一而足[3]。
2解決教師倫理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小學生由于入學未深,未形成具體的價值觀。因而,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理想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小學低端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重點,以提高其學習語文的興趣為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2.1強化繼續教育,提升教書育人意識
在信息化、知識化的時代,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理解并掌握各種新的知識、理論以及相關的教育教學技術,不斷的獲取并更新自身的信息,用當代最新的科學成果來武裝自己,從而具有創造性的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為社會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等來促進社會的進步。為此,學校要注重和強化教師的在職教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教師現代化的要求及終身教育思想,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構建具有時代要求的教師教育體系,從多方面為教師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促使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學與教。作為一名專業的小學語文教師,其發展內涵是多層面、多領域的[4]。學校是教師成長、發展、走向成功的基地,促進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5]。因而,21世紀加強學校師德建設,要從學校發展目標出發,立足于我國經濟和教育發展的現實,把握世界教育屬性的趨勢,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學性;感染力
語文教學,突出文學性,再現課文本身的感染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寓教于“文”(課文之文學性),這應成為語文教師的自覺行動。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為此,我們也可以說:語文教學,“教之無‘文’,行而不遠”。枯燥乏味的教學,學生不愿聽,又有多少效果可言呢?讓文學性回歸語文教學吧!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
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而要讓語文教學突出文學性,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很難想象,一個文學素養低的語文教師也能在教學中突出文學性。
語文教師提高自身文學素養的途徑,不外乎“三多”:
(一)多讀:就是多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名篇,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欣賞作品中的精美語言,領悟作品中的寫作技巧。一句話,要像蜜蜂采花釀蜜一般多讀文學佳作,以增強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
(二)多寫:就是多動筆,多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教學論文、文學作品等。以往,不少語文教師忽視這一點,總以為,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講課,批改學生作業、作文,而寫作則是學生的事。基于這一認識,他們寫作,也僅熱衷于撰寫申報職稱用的教學論文,倘若不是出于愛好,是不會去創作文學作品的。語文教師不創作文學作品,講授文學作品就難免會隔靴搔癢。所以,我覺得應該提倡:中學語文教師既要當教學上的行家,又要當寫作上的“雜家”。教學上的行家,這無須多言。寫作上的“雜家”,不是說語文教師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是說他們要能寫各種文章尤其是文學作品。寫作水平沒有詩人、作家高不要緊,只要會寫就行。
(三)多體驗生活:就是多走出校門,到現實生活中去,到群眾中去,把握時代的脈搏,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創作的惟一源泉。語文教師多體驗生活,有助于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文學創作,也有助于在教學中突出文學性。
二、強化教學中的創造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整體感知課文,要求中學生能夠學會欣賞文學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學語文教師松了綁,使之在教學中發揮獨創性、突出文學性變成了可能。如何強化教學中的創造性,這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我的看法是語文教師至少要做到“三新”:
(一)教學理念新:這是前提條件。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教學理念不新,就不可能有教學實踐中的創新之舉。因此,語言教師要有敢于創新的意識,敢于對傳統的已經落伍了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說:“不!”并以全新的理念指導語文教學中的全方位的創新。
(二)教學語言新:要在語文教學中突出文學性,創新教學語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精心備課,吃透教材,使之“爛熟于心”,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才不會照搬教學參考書,才會創造出富有個性的鮮活的教學語言,告別那種“通過……,描寫了……,表現了……”等程式化的教學語言,也才會突出文學性,吸引學生。在講授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時,教學語言要盡可能優美。比如,我在講授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在分析其“于無人處見斯人”的詩藝時,曾有如下表述:看起來,這首詞似乎無一筆寫人,筆筆都在繪景:月光皎潔,鵲受驚而飛離枝頭;清風吹拂,蟬兒還在深夜不停歇地嗚叫;稻花飄香,蛙聲一片,仿佛在預言今年的豐收;七八顆星懸掛在天際,兩三滴雨灑落在山前……其實,筆筆不離寫人。從這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山村夏夜晴雨圖中,我們不難感覺到個中夜行人
一、調查目的與抽樣
為了確切了解目前中小學師生語言素養現狀,真正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準確確定教學目標、尋找教學的最佳決策起點,江蘇省常州市中小學寫作教學郭家海名教師工作室與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系合作,研制了“中小學寫作核心素養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問題列有兩種選項:一是“不同意”;二是“同意”。工作室于2017年3月15日至5月15日在C市市區隨機選取8所小學,抽取318名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研究樣本。一共發放正式問卷318份,回收有效問卷301份,有效回收率94.6%。
二、調查分析與結論
為了聚焦所研究的問題,本文將重點分析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涉及教學的“語言素養”情況。“教師語言素養”主要由“素養認知”“素養策略”“素養行為”三個具體維度構成。認知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和“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策略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背誦古詩詞和經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最主要的方法是經常寫作”和“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行為維度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下面對三個維度的調查的結果予以分析。
(一)調查分析
1.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語言素養及其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知
經過多次驗證,認知維度最后選擇的代表性題項有三個,分別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和“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三個題項中,前一個是正向題項,后兩個是反向題項。調查發現,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語言素養認知維度上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對語言素養作用的認知判斷見表1。
認知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教師個人寫作水平高或者給學生寫下水作文對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整體上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持贊成態度,總計達83.8%。其中,中年級教師認可度最高,高出其他兩個學段教師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級教師否認率高達9.3%,可能與其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涉及整篇寫作、片段寫作少有關。
認知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教師語言能力強,審美水平也強”。這是一個反向的題項,教師的“語言能力”與其“審美能力”并不呈因果關系。但是調查結果顯示,有88.5%的城市小學語文教師都認同了這個沒有因果關系的判斷。其中,高年級教師認同度相對較低,高年級教師否認率是低中年級教師的3倍以上。
認知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也是一個反向題。與認知2相比,這個表述更荒謬。一個人的“語言水平”與其“思想道德水平”沒有任何因果關系,這是一個常識。相對于認知1與認知2,這一題認可度要低一些,占總人數的69.8%。但是從整體上說,城市小學語文教師有這樣的認知仍是讓人深思的。
2.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策略的認同
策略維度在驗證后篩選下來的三個代表性題項分別是“背誦古詩詞和經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最主要的方法是經常寫作”和“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調查發現,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策略維度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策略上的認同見表2。
表2 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策略的認同
■
策略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背誦古詩詞和經典古文是提升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背誦古詩詞和經典古文”是千百年實踐檢驗出的提升語言素養的良策,城市小學語文教師總贊成率達到88.4%,仍有11.6%不贊成,其中集中在低年級,也許與低年級教學中背誦積累的要求沒有中高年級高有一定的關系。
策略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文教師提高語言素養最主要的方法是經常寫作”。“背誦”是輸入,寫作運用是“輸出”。語言素養主要體現在口語交際與書面表達上。調查發現,中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不認同的比例比較高,都是9.3%,是低年級的4倍。從教學的角度看,中高學段都進行了正式的習作教學,卻有近20%的教師不認同寫作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
策略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語文教師大量閱讀可以提高語言素養”的。三個學段的教師在認同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3.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行為的認同
行為維度驗證篩選出的三個代表性題項分別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調查發現,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行為維度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師在提升語言素養行為上的認同見表3。
表3 城市小學語文教師對提升語言素養行為的認同
■
行為1是第一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自己閱讀的時候會特別注意作者的用詞”。這個題項是對第二個維度第三個題項的檢測,即不注意文章語言使用的“大量閱讀”是很難提升語言素養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7%的小學語文教師認同“注意文章語言使用”,88.4%的小學語文教師閱讀中都不注重作者的語言使用。認同的學段中,中學段教師比例最低,只有低、高學段的一半;不認同的教師中,低中學段比例最高,高出高學段5-7個百分點。
行為2是第二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每學期也會寫些日記、隨筆或者新聞報道、教學論文”。本題與維度二第二個題項呼應,都是關于語言素養的運用。題項提供了四種語文教師經常涉及的文體樣式,在四種選擇一種的認同中,總量只有81.4%,有18.6%小學語文教師半年都不動筆,尤其以中高學段為甚。
行為3是第三個題項,具體問題是“我平均每星期讀一本書或一本文學類、教學類雜志”。本題與維度二第三個題項呼應,都是關于語言素養積累的。讓人困惑的是,在策略選擇上,小學語文教師100%認可“大量閱讀”的重要;但是,在個人行動上,每個星期都有一定閱讀量的人數比例只有65.1%,高達34.9%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怎么閱讀,尤其以低年級為甚。
(二)調查的初步結論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關于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現狀,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結論。
1.關于語言素養的認知有比較嚴重的偏差
認知偏差明顯體現在維度一的兩個反向題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重,主要是語文教師對理性思維重視不夠,多從個人感覺出發,簡單將“審美素養”與“道德素養”等同于“語言素養”,忽視了許許多多語言素養很高的人在審美素養乃至道德素養方面的嚴重不足。以中外作家為例,他們的語言素養都很高了,但是奈保爾、胡蘭成、塞林格、谷崎潤一郎等都是缺乏道德素養的人。實際生活中,人品與文品并非總是一致。
2.語言素養養成的意識與行動不一致
意識與行為的不一致主要體現在維度二和維度三的“積累”與“運用”四道題項上。“積累”方面,維度二第三題與維度三第三題嚴重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直接顛覆了“師范”一詞,因為許多語文教師已經變成自己不讀書,但贊成多讀書、只要求學生多讀書的人。“運用”方面情形略同于積累,也反映了語文教師自身不動筆,卻要學生多動筆的現象。
3.不同學段有關語言素養的認知與行為有差距
由于小學三個學段差異較大,有些教師長期在某一個學段教學,從而形成學段意識局限。例如維度一第一個題項,一、二年級有9.3%的語文教師對“寫作”沒有感覺;維度二第一個題項也體現了一、二年級語文教師的特點。
三、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提升建議
根據調查分析,我們對當前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水平的提升提出如下改進建議。
(一)加強理性閱讀,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檢驗閱讀
由于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基本上是文科出身,來自偏重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中文系,長期接觸感性作品,嚴重缺乏理性思維的訓練,于是出現諸多語文教師在追求“個性”“感覺”“浪漫”的同時,缺乏“共性”“科學”“實證”的審辨眼光與研究視野,從而出現調查中近70%的語文教師無法判別“語言水平高,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高”這樣的邏輯謬誤的情況。因此,矯正方向是積極引入理性閱讀,進行科學研究,將日常閱讀的內容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進行檢核,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二)從自身做起,多讀書,多動筆
化“觀點”“想法”為行動,從自身做起,多讀書,多讀理性的理論書;多動筆,多結合理論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語文教師不是“小資白領”,讀書主要不是休閑娛樂;語文教師也不是作家詩人,寫作主要不是文學創作。讀書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閱讀專業理論著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寫作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結合理論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三)走出學段藩籬,放眼成長過程
調查發現,同樣是小學教師,不同年級段的教師在語言素養的不同維度上顯示顯著差異。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長期處于一個年級段所造成。顯然,對語言素養的認知、策略與行動不能完全由所教年級段教學內容有無決定。有些教師個人價值判斷、審美標準受所教學段教學內容的局限,因為小學低學段沒有整篇的習作教學任務,就忽視自身寫作,這是十分要不得的。一個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于學生培養要著眼于其一生成長,于自我修煉要著眼于一生的豐盈。即使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該關注12年完整的基礎教育,不能小學不關注初中,初中不關注高中,高中不關注小學。至于小學內部,更應該六年整體一盤棋,而不應該內部再行割裂。
由于調查范圍僅限于一個城市,抽取樣本僅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因此,本研究對當前城市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現狀的描述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后續研究中予以改進。
參考文獻:
[1]師曼,等.21世紀核心素養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
[2]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學科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論文關鍵詞:從“規范”到“靈動”——指導學生遣詞造句之我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語文是一個人學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失去這個基礎,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就沒有了生長點。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的花樣翻新。”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聽說讀寫訓練意識,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科學、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遣詞造句,就是一項基本技能。可是,我們的學生造句時常常是那耳熟能詳的幾句:“太陽像個大火球。”“大象的耳朵像扇子。”雖然正確規范,讀起來卻少了點“韻味”。如何讓學生遣詞造句“靈動”起來?
一、沖破“模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生造句時喜歡模仿,那是因為他們的語言積累不夠豐富,語言運用能力也不強。因此,當學生在造句中出現依葫蘆畫瓢的情況時,教師就要及時啟發,并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以便他們沖破原有的模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1、引導學生變換句式。例如,下面這位教師指導學生用“贊嘆”造句的方法就很值得我們借鑒。
生:面對雄偉的萬里長城,中外游客都贊嘆不已站。
師:人們都這樣說嗎?
生:面對雄偉的萬里長城語文教學論文,中外游客沒有一個不贊嘆的。
生:面對雄偉的萬里長城,中外游客怎能不贊嘆呢?
2、引導學生調換語序。例如,學完《西湖》一課,就按以下的方式指導學生用“平靜”造句。
生:水面很平靜,就像一面碩大的銀鏡。
師:大家能把“平靜”一詞放在句子的后面說一說嗎?
生:過了一會兒,水面漸漸恢復了平靜。
生:一顆小石子落進了湖中,打破了水面原有的平靜。
師:再試試看,能不能將“平靜”用在句首?
生:平靜的水面漾起了一道道波紋,那是因為湖中跳進了一顆頑皮的小石子。
3、引導學生轉換語義。還以引導學生用“平靜”一詞造句為例,教師可做以下引導。
師:除了水面平靜,還可以用“平靜”來形容什么呢?
生:形容人的心情。
生:形容人的表情。
師:大家能舉些例子來說明嗎?
生:悲痛過后,他漸漸地平靜下來。
生:面對危險,他毫不慌張,平靜依然寫在他的臉上。
指導學生造句時,只要我們不走過場,不滿足于學生原有的基礎,耐心地引導學生進行變換句式、調換語序、豐富語義的訓練,就能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勢,使其從單一的造句模式中走出來。長期這樣引導,學生就會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活。
二、堵住“捷徑”,發展思維的開闊性。
參考資料中直接抄來的。這就使造句淪為機械的抄寫。因此,教師要明察秋毫,并有意地去堵住這條“捷徑”。
1、引導現場造句。譬如指導學生用“如果……就……”造句時,我就利用課堂資源,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造出了鮮活的句子。
一、端正教學思想,嚴格執行各項規定
我們每位教師都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注重教師形象,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能按時完成自己的所有語文教學工作和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積極認真參加學校和教研組組織的教學活動,從請進來的玉溪師院附中的教師身上,學習到了新穎的教學方法,獲得了教學啟示和經驗。嚴格執行學校關于學生學習資料管理的規定,無私自為學生訂購資料現象。嚴格要求自己,無私自減少調換課時的現象。德是從教之本,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為人師表。”語文教研組的全體成員今后將更加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言行上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
二、抓實常規
期初教研組制訂好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對教學中的預習指導、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等每個環節作明確要求,把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扎實進行教學常規管理。本組教師都能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把備課作為自己個性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體現出教學目標多元性、新知學習的探索性,教學過程的活動性,教學內容的實際性和課外活動的開放性。認真備課,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統一備課規范,按課時備課,每課都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后反思等。認真鉆研課標、教材,緊扣教學目標,把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按照學校教科處的規定,月底上交備課本和聽課本,自覺接受學校的常規教學檢查,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三、立足課堂
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是教研組建設的靈魂。教學質量也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命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遵循以學生為本,能力為中心,實踐為重點,關注學生學習的提高,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求教師認識到學習是一種文化,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接受“語文文化”的熏陶,要求教師切實轉變思想,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法和學法。為了更好地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使青年教師和剛踏上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師成熟起來,盡快適應和勝任高中語文教學,教研組加強集體備課活動,把具體工作細化到各年級備課組,要求教師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特別是在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和創新。各年級組根據學期初制定的備課課題認真開展備課活動,高一年級備課組以單元教學為平臺,以每一位教師負責一個單元為中心,先進行說課和教學反思,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暢談教法教改及教學中的精彩亮點,使大家共享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在分享中求得進步,在合作中謀求教育教學雙贏。高二年級備課組針對本學期語文教材特點,開展了小說人物性格、現代戲劇矛盾沖突和古典戲曲語言鑒賞等研究活動。初三、高三備課組根據年級組的中高考備考要求,認真組織中高考復習,出色完成月考等各級考試的閱卷工作,分析考試質量,寫出質量分析報告,為取得中高考成績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各位教師的辛勤耕耘下,學生的語文成績在中高考總分成績中占了較大的比例,畢業班教師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另外,注重公開課教學質量,在高一、二年級分別進行文言文教學和古代戲曲教學公開課,在聽取王忠平、陳亞兩位老師的公開課的基礎上,探討初中文言文過渡到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如何鑒賞古代戲曲語言等教學問題。在初三、高三年級分別進行復習課和試卷評講課公開課,從余紅梅老師的復習課和李芳老師的試卷評講中獲得了啟示,積累了經驗,對學生更加關注方法和技巧的培養。要求各年級、各備課組加強聽課、議課、評課活動,認真記錄聽課內容,客觀公正全面地議課、評課,做到每月至少聽課2節,“教學相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揚長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四、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即研究者。”為使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積極向研究型教師轉變,要求每位教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總結教育教學經驗,促進教師教學技術和藝術上的提高。在教研組內開展論文交流活動,推選陳洲云老師的《鏈接高考,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和陳亞老師的《怎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兩篇優秀論文參加學校的論文交流會。
五、開展語文第二課堂活動
基本情況概述。
我校共有語文教師8人,30歲以下的7人,40歲以上的1人。隊伍年輕化,朝氣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富有創新開拓精神。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通過不斷地學習,教師們的教育思想在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教學藝術在不斷提高。在優質課、公開課的擂臺賽中,涌現出了一些“教學星秀”,“教學能手”。同時,教師們的教科研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教科研水平在不斷提高,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學期語文組共撰寫教學論文32篇,其中,榮獲縣級一等獎的2人,2等獎的2人,鎮級獎的3人。這學期,我們語文組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狠抓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使各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環環相接。
具體做法與取得的成績。
(一)堅持教學工作“七認真”,把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教都落實到實處。
1、認真備課。
⑴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
⑵統一備課規范。按課時備課,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后感等。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緊扣教學目標,把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用能力。
⑶加強各課組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
⑷備課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結合。
2、認真上課。全體語文教師以現代化教學的觀點,不斷更新教法與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到四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啟發式教學,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興趣激,突出教書育人。
3、認真布置及批改作業: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在布置作業時,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為準繩,認真取舍,精選適量的作業,以課文為主,根據學生的接授角度,因人而異,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保證當天完成,作文及時批完,決不積壓,并規范化;平時發給學生的講義認真批改,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
4、認真輔導,做好提優補差工作。既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又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⑴學習態度端正和學習能力強且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激勵和期望,給予更多的信任,讓他們有適當的壓力朝著更高的目標去努力。⑵學習能力強但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且成績上下不穩定的學生,給予關心、幫助,了解其成績被動的原因,慢慢地引導地端正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地的學習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用愛去感化他。⑶學習能力差但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幫助他尋找適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當成績稍有提高時便給予及時的鼓勵,同時給予明確的和更高的期望。⑷學習能力差且學習態度也差的學生,主動關心他們,認真做好幫教工作,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愛心去感化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值得驕傲的成績。
(二)加強教改與教學科研。
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這一學期,我們語文組在學校、教導處的帶領下,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
1、堅持理論學習,重點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貫徹新課程理念。利用教研活動進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2、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圍繞《開放性教學》課題,進行研究、探索與實踐,深入調查,積累材料,撰寫心得體會。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參與課改實驗。在十月份學校開展的“青年教師評優課”、“骨干教師展示課”活動中,語文組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其中陳琴、王發榮老師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在十一月份開展的“三課一議”活動中,我們教研組注重實效,認真組織說課、聽課、評課活動,相互學習,交流,不避諱缺點,使每位老師明白自己上課的優點,缺點,以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4、向科研要質量,積極撰寫教科論文。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寫出有較高質量的論文,其中龔麗、鐘隨波、江菊三位老師的論文分別在縣級、鎮級、校級獲獎。
(三)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少數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不敢放手,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鍛煉、展示。
2、低年級說話課的開展不夠重視。
3、中高年級各類作文競賽開展的比較少。
一、傾心于無私奉獻
德是從教之本,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為人師表。”我組全體語文教師對事業忠誠,對學生負責,服從安排,勇挑重擔,團結協作,努力做到樹師表新形象,垂師德新風范。他們經常認真學習《師德規范讀本》、《師德征文匯編》,明確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特別是以身邊人為學習的楷模,敬而思齊。《師德征文匯編》中有一文《不辭長作育花人》,介紹錢國雷老師克服夫妻長期分居帶來的種種困難,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上的先進事跡。“*市優秀德育工作者”華巖老師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細致,民主評議中學生滿意率達100%。在他們的率先示范下,全體語文教師都化大量的精力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堅信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學生成才,讓每一個家庭放心”。
學校有很多父母離異、單親或成績差、行為習慣差的“問題學生”,對此,我語文教研組開展“一助一”活動,每位教師至少幫助一名學生,以談心、家訪、資助等方式給予他們關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
在學校開展的“扶貧幫困、關愛工程”活動中,全體語文組教師踴躍參加,為王奇、薛倩霞、諸國成同學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語文教研組青年集體還被評為二00三年度武進區級“青年文明號”。
二、立足于常規貫徹
《*市中學學科教學常規》對于規范教學過程,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促進作用。教研組始終以落實教學常規為立足點,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1、學習教學常規,領會精神實質。在每學期開展的“學常規、領精神”活動中,教研組都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組成員熟悉常規的具體內容,基本觀點及目標要求;其次,在教研組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中學語文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初步確立了教學目標、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導、成績考核與評定、論文撰寫、業務進修、課題研究等九項一級指標,使常規要求具體化,教學工作規范化。教研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導處對教師的各項常規工作進行檢查,評出優秀教案等,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2.積極“充電”,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先導。當前,初、高中語文教學在努力探究新課程改革模式,因此,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語文課程新標準》、《課堂教學論》等理論及有關教學經驗文章,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轉變教育教學思想。組織教師參加區級新課程培訓,配合教科室對初一、初二年級進行新課程實施情況調研。新教師利用暑假、雙休日進行崗位培訓,走出去“取經學藝”,并及時總結學習心得,增強全體教師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于團結協作
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是教研組建設的靈魂。為此,語文組狠抓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的“實”。
教研組把具體工作細化到各年級備課組,要求備課組的老師共同做到:①備課扎實,不僅吃透教材,還要吃透學生,按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②同一備課組統一進度,同一教學重點、難點、統一練習。至于教學方法,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③作業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對成績較差的學生。④備課組一周定時活動一次,共同備課,集體研究教材。同年級老師一周至少互相聽一堂課,聽后認真評議,共同探討適宜的教法。
課堂教學效率取決于課堂45分鐘教與學的質量。我們特別注重公開課教學的效果。每學期我組至少有10人進行公開課教學,其中包括老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課。開課后及時組織評議,大家本著學習提高的原則,談感想,提建議,熱烈發言,毫無保留,教研風氣濃厚。每次公開課教學后,無論是開課者還是聽課者,都感覺到收獲很大。
近幾年,語文組老師相繼退休,教師隊伍迅速年輕化。現在語文組四十歲以上的老師只有三人,能否順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養好一代新教師,這是一個組織成敗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采取具體措施來培養鍛煉青年教師。
組織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舉行拜師儀式,簽訂協議書,規定師徒之間每周互相聽課1-2節,師傅對徒弟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要把關并聽課、評課指導,徒弟要主動虛心請教,經常進行思想匯報,總結教學心得,上好一節匯報課。在“幫、帶、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中,張同江、袁莉娜、邊慧等幾位新教師很快勝任高中教學,而且得到學生的愛戴。現在畢業班都有比較年輕的老師,各備課組長大多由年輕教師擔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師外出業務進修。現在我組有2位老師在讀南師大教育碩士研究生,4位老師曾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大部分老師本科函授結束。
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競賽活動中展風采。
通過學習,“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我組青年教師在競賽中脫穎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學教師專業技能競賽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師分獲高中組一等獎、二等獎。在“校級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張同江、華巖、陳潔等五位老師的課都被評為優秀級,受到區教研室莊煥方主任的好評。
同時,我教研組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競賽活動。
高二(5)班的錢華同學在“*市中小學生傳統詩詞比賽”中獲三等獎。在校內03年9月-12月,圍繞課題“生活化、創造性高中作文“開展征文活動,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晚報》錄用;初一、初二年級舉行”名言警句默寫比賽;全校舉行“鋼筆字比賽”;04年4月配合政教處開展了“祖國明天更美好”讀書征文和演講比賽。高一年級結合教材,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和以“自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李清照與辛棄疾的詞風小較》、《口才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綜合素質,受到了師生的歡迎。
五、專注于教學研究
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還要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因此,我們語文組重視引導教師開展專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構建科學而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在課題研究方面,全組成員參與省級課題《由“維持學習”走向“發現學習”的研究》。全組成員參與武進市級課題《課堂目標教學的實驗和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校特點的課堂目標教學的具體模式,強調教學目標的導向、反饋和調節作用,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改進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盡量做到目標要能夠體現發展差異性,讓學生的個性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差異的發展,鼓勵學生多參與,建議老師少講解一直是課題組成員的努力方向。我們根據“創設問題情境”原則,盡量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多讓學生發表見解,然后加以適當點撥,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組成員還積極參與武進區級課題《初中語文開設課外活動課的研究》,這項課題已結題,獲武進區評估二等獎,另外,高中組課題《高中作文“生活化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區教研室申報,并按計劃分步實施。一方面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先進的作文教學理論,錢國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師開設作文公開課,探究新型作文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學習資源,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和積累的指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和思想底蘊。認真指導學生創作,在多篇學生習作在《*教育》上發表。
課題組就是這樣生機勃勃又扎扎實實地開展科研活動的,在學校教研活動中真正起到了“龍頭”作用。
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在語文教研組也蔚然成風。03-04學年各級論文評比中,有5人獲一等獎,7人獲二等獎,4人獲三等獎,另有多篇發表于報刊。
七、著眼于素質教育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強調素質教育,是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在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應試型”人才轉變的“素質型”人才的現代化教育觀,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是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課題。語文教研組積極倡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想,具體做法是:
1.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大膽利用投影、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在活動中創造,在活動中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