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生英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英語論文寫作 教材編寫 高原理論 知行結合通變律 母語正負遷移
引言
從2005年開始,各高校陸續進行了英語課程設置改革,使得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基本思路是在綜合英語的基礎上,增加文獻閱讀、英語文化與論文寫作等課程,形成基礎+文化+論文寫作的課程設置模式。筆者從2012年開始對學生需求進行調查,并從學院學報入手,分析非英語專業科技人員在論文寫作方面的短板,從而明確學生需求和教學努力方向,于2013年完成了科技論文寫作教材的編寫,并已在學院正式使用。
一、市售通用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簡介
目前市售英語論文寫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陸效用的《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戴福林的《英語論文寫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程》。上述寫作教材針對所有研究生,在語言水平和專業材料的選編上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另外,由于傳統教材一般將各項規則和常用語句羅列在文中,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引起疲勞。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編教材,提高專業和語言水平的對應性,如俞炳豐的《科技英語論文實用寫作指南》面對的就是本校制冷與空調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選用的示范及練習材料均為制冷與空調專業材料;而陳蘇、黃彥的《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則針對材料化學化工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業大學相關專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軍校沒有專為博士生開設的用英語講授的論文寫作課,且由于專業設置的特殊性,往往沒有合適的市售教材,因此,相關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學校專業的設置,自行編寫適合本校使用的英語論文寫作教材。
二、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及實現方法
(一)理論依據。
英語論文寫作教材的理論依據主要有:
1.高原現象。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和抽象的歸納能力成為語言水平的體現。在高級階段,語言水平的進度明顯放慢,此稱為高原現象。心理學家將學習劃分為六個階段:無進步階段、迅速進步階段、學習速度逐漸減慢階段、高原階段、再次緩慢進步階段、進步再次減慢并臨近極限階段。博士生英語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階段,即高原階段。到碩士階段,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書面詞匯,并以英語知識的形式保留在學生記憶中,但并沒有固化為學生的語言技能。這些英語知識正是博士階段英語論文寫作中需要大量運用東西,如果在博士階段沒有及時、足夠地應用,這些知識將很快遺忘。
2.寫作過程中的知行結合通變律。路德慶認為,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必須結合起來,將詞匯和寫作知識綜合應用到實踐中,才能最終將語言知識轉變為真正的技能。寫作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是一個逐漸積累提高的過程。
3.學習過程中的母語遷移。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母語規則,以避免對目標語的學習造成影響,此為母語負遷移;如果母語固有的語音、詞法、句法與目標語相同,學生就可借助母語順利進行目標語的學習,此為母語正遷移。
(二)實現方法。
根據以上理論,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現象。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不再進行單一的知識灌輸和條框羅列。本教材每一課分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組成,通過這些task的練習,學生由被動方轉為主動方,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在練習過程中有很強的成就感,學習樂趣和教學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據寫作教學規律進行教材內容設計。筆者根據知行結合通變律和寫作活動的四個特點,在設計練習時環環相扣,逐步提高。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大量操練,對科技論文的結構、常用句型有了較深刻了解,可積極運用學到的知識寫出合格的英語論文。
3.利用母語正遷移,克服母語負遷移。博士生對漢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對照英語論文范文進行語篇結構的構筑。范文材料全部選自權威期刊,語言簡潔準確流暢,一些常用語句,如文獻綜述、論文結構敘述、研究結果的表述和結論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對應段落,對學生掌握英語論文結構和以上部分語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國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漢語的影響,在題目翻譯、摘要翻譯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筆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學生推敲、評判和改進。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選自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學術期刊,具有語言錯誤比較典型的特點,可對學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據以上理論所編教材的特點
(一)實用性。
本教材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寫作規律理論,參照國家教委《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大綱》的要求,在語言上符合非英語專業博士生的外語水平,適合課堂應用。
(二)專業針對性強,具有鮮明的軍事特點。
本教材所選材料覆蓋了本院博士生各專業,對于學生熟悉本專業論文結構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符合寫作課程教學規律,針對中國人學習英語語言的特征設計練習。
本教材選材精細,學生可通過閱讀范文較快掌握英語論文的結構和常用句法,并接觸大量的專業詞匯。另外,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評判和改進,可讓學生在今后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避免中國式英語的錯誤。
(四)理論講述和練習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導性、適應性和提高性練習克服了傳統寫作教材的沉悶枯燥,學生通過練習熟悉了寫作理論,強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論文寫作的興趣。
結語
博士研究生論文寫作教材的編寫是一個比較艱巨的工作,需要教師針對學生所學專業進行內容上的選編,在編寫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實際水平,又要避免課程內容的枯燥。按照高原理論、寫作過程中的知行結合通變律和母語正負遷移規律編寫的論文寫作教材針對性強,趣味性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浸潤在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的語言材料中,有利于熟悉專業詞匯和句法,避免中國式英語,寫出符合國際規范的英語論文。
參考文獻:
[1]胡庚申.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陸效用.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151-03
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印發的《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指出,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還不適應,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規模結構適應需要、高質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為進入人才強國和人才資源強國行列提供有力支撐。研究生教育課程考核體系,對于檢驗和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督促和監督作用,是衡量研究生人才培養是否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健全、科學、合理的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對于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
一、研究生公共英語考核體系現狀
(一)考試形式單一,效度缺乏說服力
我國目前現有的研究生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主要是考試和論文(或實踐、實驗報告等)兩種方式。考試又分為開卷和閉卷考試。以考試為主的考核體系,無論是開卷還是閉卷,都存在問題。比如,開卷考試時,很多學生重復抄寫書本上的東西,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能力的考核;閉卷考試時,考試的內容難免存在知識點片面的問題,無法考核綜合能力。目前多數學校公共研究生的英語考試主要是閉卷考試,總成績根據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加平時成績,其中期末的卷面成績占絕對比重。由于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的班型比較大,很多任課教師同時承擔本科的教學,教學任務繁重,這樣,研究生的公共英語課程平時的考核多數是簡單省時的辦法,比如問題的口頭陳述、單詞測驗等,考核無法真正檢驗學生的水平,即便是有些筆頭的作業,由于班型大,教師也無法達到全面的考核。這樣依賴期末一次考試的總成績來考核的辦法,無法真正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衡量標準片面,制約人才培養
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語期末考試的形式以檢驗詞匯和閱讀理解能力為主,考試題型大體參考大學英語四、六級模式進行。事實上,某一考試是無法檢驗綜合實力和總體水平的。模仿某類考試的標準也是缺乏客觀性的。筆者在外指委的會議上獲悉,外指委打算召集專家論證擬取消大學英語六級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給教學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如,“在教學上,它會導致應試教育,導致學生高分低能。在心理上,它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焙芏鄬W者也著文探討大學英語考試的改革問題。大學英語考試面臨著諸多問題,而模仿這樣的考試模式只能產生更大的誤導,無法真正指導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教學,直接影響了人才的培養。
(三)考核重知識,輕實踐,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符
調查發現,現有的教材依然遵循本科教材內容的模式,精讀為主,聽說其次。目前的研究生教材與本科教材相比,差別主要體現在“量”上:即冊數增多,課文的篇幅增大,重語言技能,輕實踐。這與1992年公布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要求讀寫與聽說并重,全面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很大差距。目前很多學校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課時為每周兩大課時(共三個小時),有些學校只有一個半小時教學。對于這樣的課時量,要完成現有教材的內容并且面面俱到,是不大可能的,最后只有學什么考什么。社會發展對口語、翻譯能力期望較高,所以考核還應體現口語、翻譯等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我們培養的研究生也日益同國際接軌,口語應用的范圍和廣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其他讀、寫、譯等能力。然而,近年來大學生的口語技能明顯下滑。本科生的口語能力直接影響研究生的口語能力。研究生從某種程度上走向國際的機遇和可能都高于本科生,因此現有的研究生英語課程依然重視語言技能而忽略了口語(或者聽說)能力的考核,不能不說是一大缺失。
(四)在促進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發揮作用不明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的最高階段,研究生階段教育與本科階段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強調科研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蒲心芰Φ母叩褪呛饬垦芯可C合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蒲心芰Φ呐囵B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和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階段以本科階段的知識和體系為基礎,形成系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或者深化理論,或者用理論指導實踐。學術論文寫作是研究生能力的一個重要反映。而在國際期刊發表英文論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和衡量大學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F有的公共研究生英語考核體系除了上面提到的考試模式外,考核中無法體現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在促進研究生科研學術創作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上,并不能起到直接的引領作用??荚囍皇菫榱丝荚嚩荚嚕c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脫節。
(五)論文考核方式喜憂參半,形式化突出
論文撰寫的考核方式是另一種比較普遍的研究生課程考試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研究生通過將系統的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對于理論進一步深入研究,避免本科教育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培養研究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培養創新型思維,提升科研能力,符合培養研究生未來發展方向。然而,如果把撰寫論文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盡管畢業論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但將其作為主要的評判依據卻略顯不足。”比如,學生會忽視理論的系統學習,投機取巧,應付了事;有些教師為了省時,對論文沒有認真審閱,憑主觀給成績,這樣的考核幾乎等于虛設。所以,如果論文考核的方式作為唯一的方式,考核方式很難客觀反映學生的能力,結果也會事與愿違。公共研究生的英語考核,是否適合通過寫論文的方式(如學生寫自己專業的論文)考核英語的水平有待探討,但至少能部分體現考核研究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能力。
(六)考核缺乏監督和評價機制
因為對于研究生和本科生階段的教育要求和目標不同,所以對于研究生的考核機制也不同,也決定了兩者的考核方式不同。多數高校重視本科教育,輕視研究生教育,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同,相比本科生考核考試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從出題、監考,到對試卷的相關要求,再到成績備案、分析等環節都不如本科要求嚴格,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對研究生考核的監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基礎教育和培養質量,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考核成為本科教育考核的副產品。
二、建立多層次的考核方式和監督機制
根據以上當前研究生課程教育及考核分析,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以此促進研究生教育,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一)建立多種形式的考試方式,實現考核的科學化
課程考試是各類教育的必要環節,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授課結束后進行成績考試能夠檢驗教師教課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研究生公共英語考試,可以結合聽、說、讀、寫、譯這幾方面的技能進行分項考試,避免期末一次性考試造成的成績的偶然性,也避免給學生造成更多的負擔。期末考試的比重要分散到平時分項考試中,可以增加總成績的客觀性。對于教材內容的處理,可以選擇性地挑選經典的文章,做到“精講多練”、分項練習,讓學生在應用能力方面進一步提升。此外,也可以把課堂教學和課外第二課堂的作業結合起來,給學生的作業打分,作為考核的一種手段,或作為成績的一部分。有些課程實行的是開卷考試,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是否可以實行類似其他公共課開卷考試、開卷考什么、怎么考,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畢竟英語作為一種知識和技能的結合,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純知識性的課程??傊?,避免以一次性考試、尤其是以模仿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模式進行的期末考試,加強對學生實踐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從而達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
(二)繼續加強口語運用能力考核,提升口語內涵
我國目前英語教育已經從“啞巴英語”過渡到“文盲英語”階段。前者由于時代局限,張不開嘴說,現階段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都大大改善,學生可以張嘴說了,可是說的是什么,能不能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說出來別人能不能聽懂,多大程度上能“言之有物”是個大問題。筆者曾經帶領學生多次參加國內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依然看到現今的大學生語言形式很漂亮、很好聽,可是空洞、沒有邏輯,無法闡發深層次的內容。這點本人在國外留學期間更深有體會,我們的英語教育缺乏內容和知識,表達邏輯和思想深度都不夠,開始的幾句都可以,一到闡發深層次的問題就啞巴了,沒了思路,無法繼續交流。研究生教育階段口語考核依然不能松懈,考核的重點更應傾向于內容,而不是形式,這點與本科階段形式和內容并重不同。研究生階段英語的口語更關注內涵,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等。我們老師切忌憑著“一張嘴就知道英語好壞”的常規判斷標準來給學生的口語定成績。這個階段內容評價更重要。謝宇等對于畢業的研究生和用人單位調查顯示,口語的應用和期望依然是最重要的。研究生不只是閱讀文獻,還要張嘴與人交流,參加國際會議陳述自己的觀點;研究生也不能只關注專業知識,忽視其他學科知識,人文和科學都要學習,做到文理兼顧、中外知曉。
(三)實現考試和論文撰寫并存的考核模式
考試和論文撰寫的考核模式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為了避免這兩種考核方式的缺陷,不妨實行考試和論文結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實行多種考試方式,另一方面,進行論文撰寫的考核方式。就論文而言,曹雷提出論文考核的方式可以分課程論文、調查報告、文獻閱讀報告、實驗報告等進行。但這些無外乎就是論文寫作和實驗(踐)報告。論文寫作考核要圍繞學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英語論文)進行。由于學科的差異,作為語言文學出身的教師不可能完全讀懂輪機碩士撰寫的輪機專業的英語論文。這時英語教師關注的還是學生的語言基本功。考核論文時,英語教師可以忽略觀點是否正確、論證是否合理等專業知識部分,把這部分考核內容留給專業教師負責,英語教師可以就問題設計、闡述過程、結論、文獻書目等語言形式進行打分??己藢崿F語言和專業的考核“合力”模式。筆者曾經指導過我校人事處舉辦的航海類教師培訓的雙語教學。就專業而言,我們語言教師是外行,所以姑且認為受訓教師的知識點正確,但在教課的方式、語言銜接、內容安排等表達方面,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指導,使教師的語言規范化、合理化、內容和形式標準化。還有另一個例子:我們學院的一部分教師,也包括筆者在內,都一直擔任我校與世界海事大學聯合培養的“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碩士班”畢業論文的語言指導工作。從2005年到現在,這個項目已經連續培養了九屆畢業生(今年為第十屆),我們學院挑選了幾個英語教師為他們的英文專業碩士論文語言把關,這項工作受到了學生和世界海事大學任課教師及校長的好評。實踐證明,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結合考核學生的論文嘗試是成功的,可以應用到指導和考核學生專業論文寫作中來,對研究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起到很大的幫助。這樣的考核方式也適用于我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論文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課程考核考試規范,加強監督及評價機制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考試考核管理相比本科略顯得滯后。因此,加強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管理和監督十分必要,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才能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首先,實現研究生課程考試規范化,從考題的設計、考試內容的安排到試題的審批等考試環節,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尤其是針對考試內容,實行教考分離,杜絕考試過程中過多人為因素的干擾,從而實現考核的客觀化,提升研究生的應用能力,促進和督促教學。并建立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改革和更正不合理的考核辦法,提升考核的科學性。其次,在論文考核方面,一定以培養學生的科研和應用能力出發,并結合撰寫國際期刊文章、實際應用等為目標,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交流以及翻譯能力。此外,應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管理作用,實行二級學院與研究生院各司其職,真正擔當起共同監督的作用。劉越男指出研究生考核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是因為各校的研究生院沒有真正把管理權力下放到各個二級學院。若能發揮二級學院的監督考核作用,組織二級學院的導師或者專家,成立教學和考核的督導制度,建立“優秀導師”、“教學名師”等稱號的獎勵機制,必將充分發揮導師的積極性,對于考核機制的完善起到積極作用。
三、結束語
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部署,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總體上要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的考核制度對于研究生的培養至關重要。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建立多種考核方式以及評價制度,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實現人才強國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雪,張世超.試析新型碩士研究生英語視聽說課程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
[2]韓寶成,戴曼純,楊莉芳.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
[3]參見韓寶成,戴曼純,楊莉芳.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牛強.現行高校英語測試中的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等.
[4]黃建濱,于書林,徐瑩.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材調查分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5]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2.
[6]蔡基剛.如何評價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J].外語界,2002,(1).
[7]宋平,楊連茂,甄良,劉建國.加強課程考試管理促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
[8]高蕾,陳幸華,孔佩艷,張曦.如何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西部醫學,2010,(1).
[9]張曉報.研究生課程考核的論文形式利弊談[J].考試研究,2013,(4).
[10]劉越男.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4,(2).
[11]張紹杰.讀寫危機:當今英語專業面臨的最大挑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12]謝宇,韓天霖,林放,孫靜.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外語界,2007,(1).
關鍵詞:日本;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
強調學生自學的能力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向來一直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為研究生上課時,日本的教授大都數不會直接采用授課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更多的是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學術知識的指導。討論課一般是每門課每星期安排上一次,一次約莫兩小時到三小時,同個專業的研究生及其導師都要按時參與討論課。每節討論課都會由一名到兩名研究生來進行對他對本課程研究內容的講解,講完后,其余的研究生則參與解答與提問的環節中,而導師則對于相應的問題作出一定的專業的學術指導。在上討論課之前,老師會安排所有的學生去閱讀與課程相關的教材或教學指導書籍,并且在課堂上講解其觀點的學生進行先后的排序,把排序名單貼在學校的公示中。學生看到了自己的講解次序后,就在課下先將課程的教材全部自學完,并且寫下教材每個章節學完后的思想總結,并且將在閱覽中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記錄,以便在討論課上將自己沒弄懂的問題與其他的研究生與導師進行探討。所以在日本,導師在研究生教學中扮演的是問題的回答者,而不是課堂上的講解者,而對于教材的學習全是由學生在課堂下自學完成的。對于日本的博士研究生而言,課程的設置顯得更加的靈活自由,博士研究生只要求修完一定課程的學分即可,而課程全部是由學生們自行選擇的,能選擇的課程非常豐富多彩,學生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博士學位論文的方向來選擇所修的課程,完全不需要由學校與導師來指定他們所學的課程。博士研究生們可以選擇的課程數量有很多,幾乎包含了他們所學專業的各科知識,范圍包含極為廣泛。上課的方式依然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
對于研究生來講,沒有在課程中設置單獨的外語課,然而外語的學習對于研究生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的。對于理工科的研究生,都會開設用英文來教學的專業討論課,在課堂上,導師給每位同學發放最新發表的用英文書寫的理工科論文,學生們要能夠翻譯整篇學術論文。學校會安排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研究生們參與這些研討會中,在聽國外學者的學術交流的同時,不但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更增強了英語的聽說表達能力。日本大學的國家化程度極其高,隨著日本“30萬留學生”計劃的實施,使得全球各國的學生都會在日本求學,所以在一些學術研究或實驗室中除了說日語,還會用到英語來與外國人交流,從而導致日本的研究生英語的實際應用交流水平很強。日本的研究生們往往能在國際的學術會議上用全英文進行學術的報告演說,在全球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英語論文,這些都是日本的大學注重對研究生國際化教育的成果。雖然沒有特設的英語課程,卻在學校為其營造的良好國際氛圍中,學生們能更好地自學英語的實際交流表達。
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對于教學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每位研究生都會安排相應的課題進行研究。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兩年,第一年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第二年就完全進行課題的研究了,對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基礎理論課的設置更是靈活自由,所有的課程都由學生們自己來選,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此外,研究生們的導師都會安排學生們參加大型的國際學術交流會,以此來激勵學生們關注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信息,更好地把握住專業發展的風向標,使學生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感興趣,并且選取自己未來愿意潛心研究的課題。一般在研究生入學之初,導師們就會讓他們開始撰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以此來明確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與領域。在研究生的第二學年開始,導師們就要求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的中期報告的答辯,只有通過了答辯,學生才能按照自己的原有計劃開展相應的研究,否則只有在自己已經研究所的基礎上做不斷地修改與更新,直到他的答辯讓所有的評審導師們滿意為止。在中期報告答辯時,同一專業的研究生與導師都會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來聽答辯,來分析學生課題研究進行的情況與其是否可以繼續按照原有的研究思路開展下去。在中期答辯結束后,許多學生都會對原來的研究計劃與結果進行重新的審核與更改,使自己的研究更為的完善。在答辯過程中,導師會選取十分優秀的學生研究成果,鼓勵并且指導他完成學術論文,并且在國際的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其研究成果,并且還能獲得在國際學術報告會上進行演說。在研究生學習生涯的最后半年,研究生除了在忙于撰寫學位論文與自己研究的課題外,并且將自己研究的核心思想提煉出來,與同一專業的研究生進行學術的交流與分享,在大家的熱烈探討中,來知道自己研究內容中的不足與缺點,從而根據其他研究生與導師對自己研究內容的點評中修改自己的學位論文,并最終完成學位論文,進行畢業答辯。對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導師對他們的要求就更加高,他們每年都必須參加大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對于博士研究生來講十分重要,如果他們未能達到學校對他們的要求,比熱他們沒有達到的數量,或者是他們發表的學術期刊的權威性不夠高,那么他們將不能按時獲得博士學位證書,只能向學校申請延期畢業,繼續在學校進行研究,撰寫更高質量或更多數量的學術論文了。所以說,日本對研究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們科研能力的培養,而其教學的目的也是建立在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基礎之上的,是為了研究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其研究課題而設置的。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在培養研究生的目標和實際的教學中出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錯位、教學與考試的錯位、輸入和輸出的錯位、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期望錯位、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錯位的現象。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提出建構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術寫作能力培養,增加英語選修課程和實施英語課程評估多樣化來調整這些錯位現象的對策。
英語作為國際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國際學術交流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教育部《關于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提出培養研究生基本原則:要努力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發揮研究生的個人才能和特長,突出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中國研究生英語水平,尤其是提高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學術寫作能力以及科研方法能力,對于加強與國際學術同行的平等交流和對話、提高中國學術界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以及傳播中國先進文化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研究生英語教學系統結構的錯位現象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則以科研為基礎,這是研究生教育區別于本科教育的本質所在。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養某個方向或領域的專才,而非通才。英語是工具學科,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應該為研究生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服務。然而,現在的英語教學還停留在本科教學水平上,沒有考慮研究生的學習特點來設計教學。教學手段和方法相對單一,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單項教學方式。這就造成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錯位?,F在研究生英語課主要還是由教師擔當整個教學活動主體的角色,整個課堂跟本科生課堂沒有太大的區別,從而造成研究生課堂教學的低效率。為研究生開設的英語課應該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訓練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為他們將來閱讀英語學術文章和發表國際學術論文及參加國際會議等科研服務。而當研究生學完英語后只能掌握一些語法和詞匯,應用能力差,無法滿足這一目的需要,這就造成了研究生教學的輸入和輸出的錯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問題主要是,隨著研究生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基礎差,起點低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基礎好、起點高的學生又吃不飽,無法滿足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研究生的英語課形同虛設,收效甚微,浪費時間。2006年,北京理工大學對2005級800多名研究生進行了開設選修課的問卷調查,共列了17門課程,統計結果表明,700多選課入期望選的是科技論文英語寫作課。這就說明學生的需求和國際化的需求是一致的。而教師期望的則是學生們對他們教的東西能感興趣。這就造成了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期望錯位。研究生學英語最需要得到的,除了知識,應該是研究方法、研究習慣和學術寫作能力的訓練。而研究生英語教材建設卻滯后,內容陳舊不注重科研方法和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社會和國際化的需要。
二、錯位成因分析
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的現象。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與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協調發展,主要有兩個問題:
1. 從研究方法和學術寫作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系統有效的培養難度大。課堂教學的經歷和實踐主要都花在語法和詞匯上,因為研究生的擴招人數逐漸增多,研究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無法進行高一層面的英語課程教學,所以,造成了研究生英語課重形式而忽視英語學術寫作方法、修辭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只能產生出大量雖然合乎語法要求,卻在表達上讓說英語國家的讀者不知所云的學術文章,達不到與國外進行學術交流的目的。國外寫作理論研究表明,外語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技巧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思維發展的問題。多數中國研究生都是伴隨著枯燥的練習題、單一的考試題訓練出來的,應試能力較強,但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較差,尤其在用英語進行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不足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從研究方法、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學術寫作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有效的培養難度很大,這也是研究生英語教學錯位現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2. 研究生的學習方法沒有根本轉變。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和頭腦里。什么是研究生?就是“不斷地追尋”的學生,英語所以由re和search構成re-search。然而,研究生學習英語方法的習慣是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會帶著探究的問題去認知學習的過程,發散思維能力較差,教師喂一口吃一口,特別是當研究生利用目標語來表達觀點的時候,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在脫離教師這一拐棍時,對語言的創造性使用的能力很差。尤其對于英語學術寫作而言,要求研究生對信息的復雜處理、對語言的精確表達以及對讀者意圖的準確把握,這對研究生來說就更難了。動機也是研究生學好英語的問題所在,現在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動機是應付考試,而不是憑興趣,興趣是認知語言的最好動力,只有具備了語言學習的動機,才能實現語言學習的主動認知。因此,對于研究生來說,要想探究學術,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原有的研究生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適應國際化的需要。
三、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調整錯位現象的對策
1. 培養建構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四個要素:一是“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是“協作”,它發生在學生相互學習過程的始終;三是“會話”,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計劃,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四是“意義建構”,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性質、規律以及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學習理論含義可知,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構建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因此,外語教學不應局限于教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建構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的方法。在學術寫作中開放性思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這里開放性思維訓練不僅僅強 調語言表達或者寫作技能的開放性,更強調從學術研究開始至學術全過程的開放性思維。多組織學生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探討,在學生相互協作與會話中建構他們自己的研究思維、研究興趣以及意義建構,使他們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科學分析問題,并學會整合語言學習和寫作訓練兩個方面的認知過程,在完成寫作任務中提升語言能力,在語言能力的提升中促進寫作水平,從而提升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和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生教育的產生決定于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內部條件,主要是科研成分和專門訓練進入教學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科研訓練達到新的高度:二是外部條件,即社會提出了對更高級學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應該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師注重培養研究生研究性地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才能體現研究生課堂教學存在的獨特價值。
2. 增加英語選修課程。研究生課程設置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增加選修課程,開設國際化課程與實用性課程,加大研究生選修的靈活性是必要的。在研究生英語選修課程上,尤其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應該引導他們閱讀研究國外學術文章;介紹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在目前學術界的應用;介紹國外英語學術寫作的模式和方法,比如,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應用案例分析研究這些研究方法和模式,并進行實際的英語學術研究寫作訓練,包括寫作規范、語言運用、寫作策略等諸多方面內容。而且,研究生課程教學應由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轉向以研究性教學方式為主要特征。在教學上采用啟發式、講座式和研討式,主要培養研究生要用探索法和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最終達到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3. 實施英語課程評估多樣化。對于研究生英語學習的評估不能只憑一卷成績,這種不科學的評價方式使許多研究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極大地降低了外語學習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樣性評價的方式去評估學生,比如,讓學生作相關的書面報告和課堂演示;英語論文學術寫作等任務。對研究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進行評估,而且評估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這樣的評估能夠比較準確和客觀。傳統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實施評估多樣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學生變被動的、強迫性的英語學習為主動的、有興趣的學習,變死記硬背的學習為輕松的實用性的學習。多樣性評估更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給予學生極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學習英語的效率,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柳君麗,研究生公共英語選修課程設置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8,(3).
[2]楊漢清,韓驊,比較高等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
關鍵詞:研究生 英語教學 改革
研究生英語教學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研究生英語教學滯后于形勢發展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為培養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建設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筆者所在的中國礦業大學于2005年實施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本文將結合我校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探討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模式。
一、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 社會需求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國際交往也日益擴大,因此社會迫切需求高素質的既精通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火爆就反映了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態勢。而作為社會的高層次人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問題。高等學校研究生的外語水平應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僅要能閱讀與專業相關的外文資料,還要具有一般的外語日常交流能力,能夠用英語探討學術問題,作學術專題發言等。由于近年來社會對于各專業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和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就勢必成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
2. 學生需求
碩士研究生在經過中學和大學的嚴格的英語語言訓練后,已經擁有相當的詞匯量,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但是普遍存在聽說能力差和寫作水平低的情況,英語語言的各項技能發展失衡的現象比較嚴重。筆者對于中國礦業大學2005級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是他們在研究生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也是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期望。比如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應付一般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交流;具備熟練的查閱文獻的能力,以便為撰寫學位論文搜集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具備較高的英語寫作能力,以滿足科研論文寫作的要求。其中80%的學生把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排在了首位。
3. 研究生英語教學現狀
而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受控于課本,由于受到傳統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的束縛,課程設置仍以精讀課程為主,強調語言基礎訓練,重視語法教學,忽視語言的交際功用。在實踐中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理念。與大學英語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研究生英語教學已經呈現出滯后于學生水平發展的局面,無法為研究生的專業研究與發展提供直接的支持,難以滿足研究生的學習要求。這使得廣大研究生無法體驗到英語作為研究與交流手段的實踐價值,從而只能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應試的負擔而頗有怨言。
二、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現行的教學模式與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產生強烈的反差,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從2004年起,我校研究生院在廣泛借鑒兄弟院校經驗的基礎上,對全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課程設置、學時、教材等問題進行調查并召開座談會,征求授課教師意見,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改方案,在經過了兩年的實踐和修改后,已初見成效。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課程設置
通過調查與了解發現,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經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獨立閱讀相關專業文獻方面不會存在太大困難,而他們最迫切需要提高的則是說與寫的能力。因此,研究生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能夠滿足學生更高的學習需要,讓英語成為他們拓展學術空間的有利工具。為了順應這一思路與需求,我校將研究生英語課程從160學時壓縮到80學時,即要求學生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所有課程一律采用30人小班授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擴大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課程由口語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組成,學生除了必須選擇口語課之外,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一門其他課程(如英漢翻譯技巧與實踐、科技翻譯、商務英語翻譯、高級口譯、英語視聽說、英語影視賞析、英美概況、英美報刊選讀、英美文學欣賞、英語論文寫作等)。這樣的課程設置一方面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實際需求,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發揮了教師的專業優勢,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積極開設以各領域的名著名篇為范例的英語語言課以及以工作中實際運用為宗旨的語言運用課,幫助學生深刻感受英語語言的實質及具體運用,從而提高英語學習和運用的效率和效果。
2. 改革教學方法
對待研究生這一層次的學生不能再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而應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因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雙向驅動形成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向導作用,而這個向導作用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口語課可以采用視、聽、說相結合的方法,討論式和任務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他們分成小組,并擬定若干話題,(如讀書、旅游、娛樂、體育、文化、風俗、音樂等)每堂課圍繞一個話題,由一個小組成員共同演示課件,并就相關話題和其他同學互動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在此之前,教師應預先瀏覽學生課件,給與相關指導,并且在課上給學生必要的輸入,如相關詞匯、句型、文化背景等,幫助學生提高輸出能力。或者筆者也曾嘗試每堂課布置一個任務,如召開模擬國際會議、分析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模擬面試、辯論當前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綜述和展望自己就讀的專業等,由學生分組完成或全班共同完成。而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擔當的是一個任務完成的指導者、仲裁者和標準語言范本提供者的角色。由于討論的話題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富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也非常輕松活躍。
3. 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為避免考試成績與平時實際水平相脫節,真實地反映出教學的成敗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們取消傳統的標準化考試。學生最后的成績由口語課和選修課兩門課程的成績共同組成,各占50%。其中在每門課程成績中,平時和期中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考試形式靈活多樣,因不同的課程特點和性質而異,但主觀題都占有相當的比重,目的在于考察研究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效與問題
通過對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我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針對改革后的教學效果再次展開調查。從統計結果的前后對比可以看出:
1. 學生普遍認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將口語課設為必修課,并且其成績占總成績的50%,學生對這門課程格外重視,從而強迫自己必須克服害怕說英語的心理。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靈活輕松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實現角色的轉換。80%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從原來的不敢開口說英語或不能夠自如表達的狀況轉變為敢于用英語表達觀點,并且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 我們為研究生開設的10余種選修課也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絕大部分學生感到在英語學習上有較大的主動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有目的地提高某些語言技能,學習外語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60%的學生認為對于英語文化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 對于改革后的成績測評方式,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贊同。他們認為這種考核方法從根本上杜絕了應試教育現象的出現,學生出于興趣而學習,因此學習效果也更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對課程考核的規范性提出疑問。由于任課教師自己命題,并且主觀題的比重上升,對于習慣于統一的標準化考試的學生來說,產生疑慮是必然的。這也給我們的改革提出新的課題,即如何使考核測評制度更加規范合理。
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實質上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可以確定的是,提高研究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應當成為今后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方向。而只有從改革教學大綱,優化課程設置,革新教學模式,改善測評制度等方面才能使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更具有科學性和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馮天澤.貫徹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生課程設置[J].黑龍江教育,2006,(7、8).
一、研究背景
1992年11月教育部頒布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極大地促進了碩士生公共英語教學的規范發展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研究生的入學水平、學習的環境與條件、社會對研究生外語能力的要求等也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社會需要研究生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專業交流能力,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主的教學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此情形下國內一些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修改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的建議。2005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語教學研究會明確指出:“研究生的英語教學一定要以需為本,應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1]。
二、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現狀
在上述研究背景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舊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已不能符合現階段國內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的需要,很多專家已就教學改革做出了探索和研究。李桂榮提出,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需要一定的策略,基本可分三個階段來進行:一是分級教學,示范教學效果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開放教學系統,引入競爭機制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以學生的專業方向組織教學,實施效率教學模式的階段[2]。謝宇、韓天霖、林放、孫靜通過對用人單位、高校教師、公共外語研究生等進行針對性調查了解公共外語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新時期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英語教學探索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徑[3];王云秀、陸巧玲認為,課程設置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他們針對目前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及課程設置狀況,對英語課程設置進行探討,提出了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和選修課結合在一起的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體系[4];馬曉宇認為,應從提高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效果的目標出發,通過檢視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和現狀,指出淘汰舊的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完善考核指標是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國際型科研人才的有效策略[5];王松、宋平、李雋歸納我國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學科內容為依托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6]。周梅結合目前社會需求以及我國高校研究生的具體情況,提出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的重心應該向ESP(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轉移,她從ESP課程的需求分析、課程設計、教學法、教材、課程評估以及教師發展幾個方面論述了開設研究生英語ESP課程的必要性及其各環節要點[1]。
在以往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筆者認為開展基于CBI理念的ESP教學對于研究生公共英語改革意義重大。
三、CBI及ESP的核心概念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也稱為“基于內容的教學”或“學科性語言教學”。它是一種把語言教學與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的教學理念,是用目的語言教授某一領域的學科知識,從而確保學生既可以習得目的語言,又可以掌握學科知識。CBI教學理念產生的目的是為了探索一種可以彌補學生在語言能力和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之間存在差異的有效方法。它與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認為目標語言的能力是通過把教學的重點從學習語言本身轉移到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獲得的。它具有四個特點:一是以學科知識為核心;二是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三是學習新信息;四是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不同學生群體的需要。
從理論基礎上來講,CBI教學路徑汲取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合作性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以及有關大量閱讀和動機、興趣等多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可實踐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CBI路徑課程教學模式在各種語言學習環境、針對各種層次的學生進行的外語教學中,在提高學生整體語言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增長、增強學生理解和應用目的語言的自信心、提高學生持續性學習外語的動機幾個方面都有顯著成效[7]。在教學模式方面,基于CBI理念的常見教學模式為主題模式,課程模式,輔助模式,專題模式。四種模式的教學材料均選自目標語原創的各種主題、話題,旨在以語言為媒介獲取專業方面的新信息,同時提高語言水平。提倡采用圖片,影視,模擬等各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8]。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如林學英語、醫學英語、商務英語、工程英語、計算機英語等,它屬于跨學科的應用語言范疇。在每一個專門類別里面,既包括“學術方向”,也包括“職業應用方向”,涵蓋面較廣。ESP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它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ESP學習者多是即將或正在從事各種專業的專門人才,如工程師、醫師、企業家等,或是學習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涉外旅游、國際新聞等大學生;二是ESP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把英語作為一種手段或工具來學習,以便進一步進行專業學習。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要[9]。
鑒于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如能激活其背景知識,以專業學習內容為核心,語言習得為副產品,設置適合專業發展需要的英語課程體系無疑將極大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改善研究生英語教學的質量,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能力突出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因此,基于CBI理念的ESP為導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意義非凡。
四、基于CBI理念的ESP為導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
基于CBI理念的ESP為導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核心內容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模式,教學管理及評估方式的改革。
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遵循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和分層次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自主學習網絡平臺,大力培養學生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課型。必修課包括綜合英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兩部分,其中改革的重點是專業英語教學,也是最能體現CBI理念、ESP導向和因材施教原則的,它旨在培養學生用英語從事本專業學習工作和科研的能力,必須緊密結合專業課的學習和學術研究,在分配學時學分上必須重點考慮。綜合英語教學可分為知識技能型模塊和應用型模塊兩大類。技能型模塊旨在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提高其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語言技能。應用型模塊則旨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可以開設論文寫作,應用文寫作,國際會議英語,科技翻譯,文獻檢索等課程[10]。
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選擇或者編寫教材,以學生的專業學科知識為核心(CBI理念的EPS導向的集中體現),圍繞學生的專業學科而非語言形式,使用真實語料,保證學習者能嘗試使用目標語言來了解適合其特定需要的話題和專業學科知識內容。教學模式提倡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最好能采用分層分類教學的方式,避免重復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網絡自主學習結合教師面授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朝著個性化、自主化、合作型的學習方向發展?;诰W絡的研究型,項目型,合作式教學模式比較符合當前國內研究生英語教學的需要。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給學生布置有實用意義的任務(如國際會議的論文報告),讓學生分成研究小組,在網上尋找資料,相互討論分工合作,完成涉及自己專業領域的研究報告。而以上的教學模式特點均體現出CBI教學理念常見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材料選自目標語原創的各種主題、話題,旨在以語言為媒介獲取新信息,同時提高語言水平。提倡采用圖片,影視,模擬等各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教學管理方面應當設立單獨的研究生公共英語選課系統,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選擇教師和上課時間。可以允許學生試聽一到兩周,最后確認或者更改自己的選擇[10]。
評估手段和方式方面可以參照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采取形成性評估結合終結性評估的手段,對基于網絡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分別進行考核,采用機考結合面試的方法。選修課主張考查方式的多樣化,由老師決定采用何種方式[10]。
五、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3D特點及改革的價值所在
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3D特點是指:Diverse,dynamic,distinct;即多樣性,動態的,個性化的特點。多樣性是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評估方式均要體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課程設置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的專業需要,內容、模式、評估方式多樣;動態是指網絡教學結合課堂面授,學習的過程不僅發生在課堂,更多發生在課外。學習者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詞匯語法等讀寫知識,而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夠逐步掌握如何利用英語這門工具來進一步了解本專業研究的最新動態,選擇有價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課題,聯系本專業的知名國內外專家,在有影響力的專業期刊或者國際會議發出中國學者的聲音。個性化是指研究生英語教學一定要根據學生不同水平,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個性鼓勵其自主選擇課程級別,課程內容,課程進度,測試時間和方式;同時教學中不強調標準答案,不扼殺個性,而是多設計開放式任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基于CBI理念的ESP為導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價值首先在于,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緊密結合當前國際社會對高端人才的需要,通過對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改革,從不同角度重新規劃研究生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和評估體系,銜接大學英語基礎教學,力爭能夠培養出英語語言能力強,對世界前沿的專業知識有了解的途徑和能力,熟練檢索英語文獻,懂得如何撰寫科技英語論文,并能參加專業國際會議,能流利地和國際專業人士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高端人才。
引言
隨著國際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國發展的現狀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既精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由于多年的應試教育影響,研究生不但在英語水平方面難如人意,其他高級人才所需具備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也都亟待提高。英語作為研究生課程體系中課時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門課程,其改革不但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而且對研究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素質的培養,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等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英語應當既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又要擔負起培養其思維能力的責任。
1.培養研究生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思維能力是什么。思維是指主體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比較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內在心理過程,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等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完成這些所需的能力就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學術研究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1.1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已實行多年,有些重點大學研究生甚至多過本科生,一方面反映了國家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愈來愈高,對于研究生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在的研究生英語水平已經不是二十年或三十年前的水準,各方面的條件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再沿用以前的教材和教法不能滿足研究生對英語的需求。在當前教育環境下,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物,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就成為關鍵問題。創新能力的觸發是以批判思維能力為基礎和出發點的,因此,培養研究生的思維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對于研究生來說,英語實用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純粹以技能培訓為目標的教學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創新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對于獲得英語證書和實用技能的追求往往占用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而這些證書通常造就高分低能的產物,只能讓學生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而獲得的證書,過一段時間就失去了效度,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則是受益終生的。尤其是研究生目前已具備了很高的自學能力,自己有能力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學習和歸納所學內容,在課下就可以部分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訓,有困難的地方上課教師只要加以指導和監督就能保證學習效果。
因此,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從純粹的語言技能培訓中解放出來,與研究生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學術研究水平、批判意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結合起來。當然,在大學階段進行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是必要的,而對于研究生英語教學來說,則應該進一步將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英語課堂,而不是純粹的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教學。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把研究生英語的目標轉移到注重交際能力與跨文化能力的培養上,這對于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用有限。一個更好的結合點在于,將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創新、批判思維能力和學術能力的特點與公共英語涵蓋語言技能、交際能力及跨文化意識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一種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兼顧語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1.2迫切性
現在已經進入2016年,是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開端的第一年。2015年,中國政府就提出了全民創新的理念,全國上上下下無不在討論創新、創業。其實,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設立研究生學術新人獎,鼓勵建立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這些政策表明,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對于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來說,創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沒有批判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研究生英語在第一學年,作為學時最多、涉及面廣、學生參與最多也是花時間最多的課程,為他們進行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培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機會。
研究生在本科階段至少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公共英語,在之前更有小學、中學打好的基礎,對于英語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已經進行了反復而冗長的訓練,經過長達十年左右的英語學習,英語基本技能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到了研究生階段,還在課堂上進行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對學生來講公共英語可能就變成雞肋,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就會受到打壓。因此,這也要求我們要對研究生英語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應對學生的需求及社會的需要。
研究生的培養被賦予了厚望,作為國家人才強國的理念,研究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要擔當國家發展和建設的重任,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研究生的水準與素質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與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就成了極為迫切的問題。這就要在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注重抓好思維能力的培養。
2.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對于研究生來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及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他們自身也在努力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但這種能力更需要在群體中被激發和訓練。就研究生英語來說,體現在涉及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課程與內容、教學方法和第二課堂等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上。
2.1課程與內容
目前開設的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各校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課型分為綜合英語和視聽說課程,還有開設跨文化課程或是單純的口語課或聽說課。這些課程的設置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大英課程的延續,而是要將其變成培養思辨能力的平臺。
教學材料是各項教學活動的物質保障和基礎,選用合適的教材是第一步。為了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首先,研究生英語教學語言材料必須真實,即來源于原版的期刊、書籍、網絡等。其次,研究生英語教材必須提供對他們有用的各種實用文體的文章。例如,綜合英語教材可以包括科技新聞、名著選讀、人物傳記、書評、廣告等。同時,教材要內容廣泛,具有時代氣息,涉及對學生有用或學生感興趣的各個領域。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及時從各種英語期刊或網站上選擇然后自編材料,這樣才更能與時俱進,滿足學生需要。但是,單純使用教師的自編材料也有問題,除了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外,還給教師帶來很重的負擔。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選用一套正式出版教材,然后添加學生感興趣、難度適中、選自于報刊網絡的真實性材料。
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保證材料真實性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參與到材料的選編中。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問詢,開學初作出一個編寫輔助材料的總體計劃。根據學生的興趣或英語水平進行分組,分配不同材料的選編任務并且規定匯總材料的期限。學生選擇材料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辨的過程,材料的內容、類型、邏輯性、體裁、難易程度等,都要經過認真思考,才能選出合適的材料,比如文理科學生都遴選出本學科的經典內容,這樣文科學生也能多了解理科常識,而理科學生也能多增長文科知識,這種方法本身就能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2.2教學方法的改變
首先,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教師一言堂的時代已經過時,以學生為中心的時代來臨。研究生已學習英語十多年時間,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并熟知英語語法,不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逐字逐句地講解課文。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示范、監控、輔助和檢查。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講課。為了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不斷培養英語語感,逐漸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一定要堅持下來。教師要通過生動的事例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和目的,改變他們學習英語為考試的觀念,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應試而是交際和提高思辨能力。另外,圍繞課文設計出實踐聽、說、讀、寫、譯的有意義的交際活動,結合課文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如在講解(研究生英語)《綜合英語》第一課“核心員工的特征”時,就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除了這些特征,還有什么特征,什么樣的人性弱點是核心員工要避免的等。通過學生間的互動、辯論,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們切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他們進行邏輯性、思辨性的思維,引發他們的思維興趣,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除此之外,與同學們分享一些英語網站,要求他們經常瀏覽學習,并總結出最新詞語的表達方式。還可以上課進行分角色模仿電影配音,熱門話題進行小組討論,對某一主題進行辯論、進行翻譯練習等。根據學生的專業及英語水平,讓高水平的研究生講解本專業英語論文摘要的翻譯,同學們一起討論語法是否正確、詞匯運用是否得當,以及行文是否符合專業英語翻譯的標準。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很有益處。
2.3考核方式的變革
為了使研究生配合新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還應該在考核方式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因為學生很關注考核的結果如何、分數高低。如果考核方式不能與教學模式的改革相匹配,學生還是會把中心放在提高英語知識和技能上,希望能提高他們的應試能力而不是思維能力,對這種教學模式會有抵觸心理和抵觸思想。教師對學生的考核應該拋棄知識傳授型的考核方式,一張試卷定分數的做法對于這樣的培養目標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考核應該避免非黑即白的標準化測試,加大學生平時課堂上的表現及作業情況等在期末考核中所占比重。課堂上以開放式問題和論述為主,評價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創新性,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他們今后的學術研究和工作有更大的益處。
結語
現在的研究生已經具備了基于網絡資源搜集事實性知識和信息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現階段英語的教與學不僅僅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為目標,更應該服務于研究生教育的總目標,提高學生學術研究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來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總之,思維能力培養與研究生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幫助和指導學生往提高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路上引領,這對于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與激發學生潛能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探索出既符合學生水平和興趣又能達到鍛煉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服務于國家對研究生的總體目標,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與相互理解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