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運動營養學論文

運動營養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4 15:14: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運動營養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運動營養學論文

篇(1)

關鍵詞 大學生 運動營養 營養補充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6-040-01

科學的膳食營養攝入是保證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運動中營養需求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對影響身體素質和成分的先決條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的關鍵因素。合理的膳食營養對運動員來說能夠提高運動能力、促進對訓練的適應和疲勞的消除、防止傷病、有利于運動員發揮出最佳的運動水平以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以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的本科學生的膳食營養為研究對象,學生為19歲至24歲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查閱的有關運動膳食營養及網球專項營養補充的論文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為本文的分析和討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

(二)觀察法

通過對追蹤觀察網球專業本科學生日常攝入食品的種類及多少來推算運動員攝入的營養,總結運動員的飲食習慣,為研究做好充足詳實的準備。

三、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

1.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食譜調查與分析

(1)早餐:主食:油條、燒餅、糖餅、雞蛋,湯類:大米湯、小米湯。

(2)午餐:主食:饅頭、米飯、面條,副食:白菜、蘑菇、油菜、洋蔥、豆芽等素炒菜;也有菜和蛋類肉類搭配的副食如西紅柿雞蛋、苦瓜雞蛋、青椒肉絲等,肉食:雞腿、雞翅、排骨、肉丸,湯類:雞蛋湯。

(3)晚餐與午餐種類大致相同,有時提供高淀粉類食物。

通過以上總結看出,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所攝入的食物中涵蓋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淀粉、糖這些運動員必需的營養物質。

2.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飲食習慣調查與分析

(1)早餐:一般為燒餅和雞蛋,去食堂就餐的學生一般食用雞蛋搭配油餅富含淀粉蛋白質的主食。

(2)午餐:網球專業學生進行午餐時通常會選擇燒餅、米飯做主食,并搭配兩菜一湯,但由于口味原因有時會出現浪費過多現象,這種情況下運動員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來應對下午的訓練,造成過早疲勞的出現。

(3)晚餐:由于食堂晚餐與午餐供應食物的種類相同,學生在經過訓練后偏向于“味道可口”的食物,忽略了維生素的攝入,不利于運動員在下午經過中高強度訓練后的恢復。

(二)網球運動員的合理膳食研究對策

1.網球運動員訓練日配餐依據及設計原則

網球運動是一項集技巧、耐力、爆發力、速度、反應等綜合素質的體育運動。網球運動員膳食食譜設計既要考慮均衡、全面等原則,同時也要針對每個運動員自身不同特點以及在訓練、比賽前后不同生理階段的狀態分別進行膳食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條建議:

(1)保證食物多樣性,以谷物為主,營養平衡;

(2)早、中、晚餐及加餐的熱能分配比分別保證為25%、40%、25%、10%。

(3)三大產能營養素的熱能配比要合理,分別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質占11%-15%、脂肪21%-30%。

2.網球專業訓練課后的營養和恢復措施

為了調整需要,以恢復最佳比賽狀態和進行高效的訓練,此時補充營養的主要目的在于達到或超過(超量補償)賽前水平。由于賽后酶活性增高,機體急需必要的營養素(如糖原合成)。水和電解質大量流失,需要及時補充富含礦物質的水或功能性、運動性飲料,所以要補充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質。此時營養安排:

(1)運動后按照運動體重的偏差,應保證體重每下降1公斤補液1升。

(2)多方面的高糖飲食(大米、面條、土豆),使工作肌群的糖原快速、廣泛、高效的恢復。

(3)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相應地減少脂肪的攝入(可食用去脂奶制品、低脂肉類),尤其是兒童和少年。

(4)新鮮的含糖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和纖維素,使機體能快速的消除疲勞。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的飲食調查發現,他們攝入的食品種類較為單一、固定,食堂的午餐與晚餐所提供的食品種類、菜色基本相同,導致口味與營養單一,間接地導致了學生不在食堂內而是在校外就餐情況的出現。

(二)建議

學校應不斷加強對食堂管理員和廚師的營養學知識培訓;食堂應在采購時保證副食與主食原材料的多樣化;加強食堂管理,嚴格控制含添加劑食物的進貨數量,運動類飲料要根據其配方進行選購,碳酸類飲料要減少。

參考文獻:

[1] 王維群.營養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關鍵詞:運動人體科學;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對1982―2003年全國體育院校及部分重點大學體育院系、國家體育總局等30多個單位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博士生研究生論文選題進行了分類統計和比較分析,并對其選題方向和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今后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論文505篇,其各專業的分布情況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論文選題方面的文獻并進行了分類整理,獲得了相關資料和信息。

1.2.2數理統計法 對論文的題目、研究對象、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特征等指標進行了初步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了數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人體運動科學專業論文分布情況 運動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論文數量占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研究生論文總數的46.34%(表1),這與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體育院校運動生理學科點開設較早、而其他學科點開設較晚有關,同時與80年代某些院校只設立運動生理專業碩士的現象也有一定的關系。數據顯示:運動生物力學方向的論文數量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運動生物力學為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在我國的起步較晚;而運動解剖學方向的論文數量總數也相對比較少,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的3年中運動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數量急劇減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養結構所致,該學科屬基礎理論學科,且與運動訓練相關性不大所致。

從圖形及數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盡管呈現出一些波動,但總體趨勢是各研究方向的數量和總數都在逐漸增多。

統計結果顯示,近年來運動生理學研究生的選題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勞與恢復、機能評定和心血管等范圍內,其數量占運動生理方向研究總數的55.98%,這與目前國內體育期刊上相關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趨勢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運動性疲勞與恢復,運動員機能評定及心血管等方向與運動訓練關系密切,這些研究可以解決運動訓練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入21世紀后,內分泌功能的調解、訓練效果等與大眾健康、全民健身關系密切相關的問題也將受到了重視,其研究生論文數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專業方向研究生論文選題方向分析

2.2.1運動生理專業

2.2.2運動生化專業

如表3所示,營養是運動生物化學方向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論文數量約占總數的1/3。在運動訓練中“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的新觀點提出之后,人們開始逐漸著眼于營養學的相關研究,如何應用合理的營養手段來延緩運動性疲勞的產生,促進運動后恢復已成為體育科研領域中的熱點問題。但這些論文的研究對象多采用動物實驗,對人體的研究相對較少,而運動營養及合理的恢復段在運動員當中推廣使用,還須更多的人體實驗作為更直接的依據。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體育健身在我國的開展,近年來針對各種健身鍛煉項目的訓練效果的研究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呈現了與運動生理方向相一致的變化趨勢。

2.2.3運動解剖學

統計數據顯示,兒童少年體質現狀和生長發育規律及體育運動在人體塑造方面的作用是運動解剖學方向研究者們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其論文數量分別占該研究方向論文總數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基礎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論文數量比例均相對較少,呈現出明顯的“選題分布極不均衡”的特點,這一現象說明運動解剖學知識領域廣泛,可供研究的問題相對比較多,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運動解剖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研究領域,這也是一個學科發展基本成型的表現。

2.2.4運動醫學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醫學方向研究生的選題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訓練效果、骨骼肌生理及運動損傷等方向,各個方向的科研討論數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這些研究相對集中,與運動訓練實踐結合比較緊密,體現了科學研究服務于訓練實踐的基本指導思想,和運動醫學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特點。

2.2.5運動生物力學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生物力學方向的研究熱點集中在對運動項目的某些技術環節的動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運動生物力學的手段輔以現代化技術手段展開探索研究,從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標、數據,并采用計算機評價系統進行分析、評價。其中涉及動作技術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計算機評價系統的研究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達到生物力學研究生論文總數的23.81%,體現了運動生物力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聯系日趨緊密。隨著科學的發展運動生物力與數學、物理、計算機、醫學等學科的交叉將逐漸增多。

2.2.6 各專業方向選題特點的分析 從表2~6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各方向的選題方向一方面呈現了各自專業的學科特點,同時各學科之間互相關聯,存在一些共同點。

從各自專業方向選題特點來看,運動生理方向選題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勞與恢復的內容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對肌纖維類型、肌纖維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無損傷方法測定肌纖維類型,對延遲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勞后超微結構改變的研究,都是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

運動生化方向對運動員營養補充問題以及運動后恢復手段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注視。“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這一新觀點提出之后,營養及其他恢復手段成為競技體育中的熱門問題。

運動解剖學方向論文選題明顯集中在“兒童少年體質現狀和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器官組織形態結構影響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這3個方向,占論文總數的80%。

運動醫學的選題則集中在創傷、心血管、訓練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較均衡,各占該方向論文選題的13.04%、17.39%、15.22%和13.04%。

運動生物力學是相對較為獨立的學科,其選題集中在兩個方面:動作技術分析(42.86%),其次是計算機評價系統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體組織力學、動力學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論文選題也逐漸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2.3各專業方向研究生論文的研究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研究對象中動物實驗占到總數的41.05%。運動員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體院學生,占12.26%。近年來,動物實驗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人體實驗在逐漸減少。

從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上看,人體實驗的科學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實用價值。但是,由于人體實驗時,實驗條件不一,且實驗對象在實驗期間難以控制,作為受試對象的人本身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造成很大的困難。動物實驗的優點是樣本個體差異小,條件容易控制,測試結果更為準確,特別適合做一些機制性的研究。其缺點是動物與人的親緣關系太遠,有時候反映在動物身上的變化,未必可以在人體上得到重現。而且,動物采用的運動模型較為單一。從目前來看,常用的動物運動模式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動物跑臺。且不說這些運動模型的控制是否嚴格,從這些運動方式上看,與人體的運動畢竟有一定的差異。而且疲勞點如何確定的問題,一直是動物實驗論文中存在爭議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人體實驗與動物實驗的優勢結合起來,一直是研究生論文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好的選題不僅在于題目本身,實驗設計也是論文成敗的關鍵。

2.4各專業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運動生理專業

2.4.2運動生化專業

2.4.4運動醫學專業

數據顯示,運動生理、生化、解剖和運動醫學方向研究生論文中使用的各種研究手段中,運動生化指標的測定占相當大的數量和比例。尤其與運動實踐結合比較密切的論文多采用生化指標對受試者進行評定,觀察受試者身體機能的變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學訓練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另外,血常規、血尿素指標以及以血清酶的變化都是運動訓練中經常涉及的問題。另外,在一些機制性的研究中,如運動性低血睪,運動性閉經或月經紊亂等問題,都需要對激素及激素受體輔助生化手段進行定性分析。近些年來,隨著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進,實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漸應用到了體育科學研究中來,例如對骨骼肌a―actin基因表達的研究,對β-腎上腺素受體基因表達的研究,對衰老過程中線粒體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現代基因手段與運動實際相結合的有益嘗試。

在研究手段的選取上:運動生理學使用較多的是生化指際、生物電技術和常規生理指標,共占其研究總數的74.99%,近幾年來,借助生化指標檢測的研究數量逐漸升高。運動生化方向則是生化指標占絕對統治地位,達到總數的85.19%,充分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運動解剖學則較多地應用身體素質指標、組化電鏡、生物電技術及常規生理指標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對較多,且分布均勻,即運動解剖學的研究手段呈現多元化。運動醫學方向中應用較多是生化指標、常規生理指標和組化電鏡及生物電技術,占該方向研究手段總數的89.36%,體現了運動醫學監測過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點。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現出互不相同特點,歸結原因在于不同專業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所致。

動作技術分析系統是運動生物力學專業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學各研究手段總數的42.22%,它是運動生物力學為運動訓練直接服務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碼拍攝技術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也逐漸進入體育科學研究領域,其主要運用在計算機分析、評價系統中,這些先進、準確手段的引入對運動訓練和科學研究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4.6 除運動生物力學外所有專業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對比

表13顯示,80年代采用較多的是生物電技術、常規生理、生化指標,各占總數的28.87%、25.77%、25.77%,他們之間的分布相對均衡。進入90年代后,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一些簡單手段,如生物電技術和常規生理指標的應用比例逐漸減少,而生化指標等反應受試者機體機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達到總數的52.30%,體現了各學科研究的精確、精細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漸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術開始在運動人體科學領域中應用。本文所統計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論文,樣本量相對較少,但其變化趨勢基本和90年代相同,這些變化趨勢反映了體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反映了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科水平的提高。

3 結 論

篇(3)

【關鍵詞】營養;健康現狀;膳食營養知識精華;政策與行動

【中圖分類號】R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222-03

前言:人類的每個生命過程都離不開營養,營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源泉;健康是生命意義上的真正財富,是人類幸福的源泉。營養與健康影響著國家“和諧社會”的構建,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居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食品生產狀況都有了很大改善。從家庭到社會,人們對食物營養與健康的關系給予了高度關注,飲食保健強體、飲食養生益壽、飲食美體美容、飲食養病治病成為民眾的熱談話題。

1 現階段我國在國民營養健康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與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實現了糧食生產的豐年有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食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科技進步滲透至食物發展的各個環節,加速了傳統食物的改造,拓寬了食物發展的空間。國民的健康素質有了明顯改善,主要健康指標已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全民營養健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1 食物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我國糧食的年均生產能力已超越5億噸的水平,人均糧食占有量超越400 kg。在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同時,肉、蛋、水產品水果及蔬菜生產都有了快速的增長,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2 居民膳食質量明顯提高

1.2.1 食物攝入情況:

從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比較看,我國城鄉居民谷類食物攝入量總體顯下降趨勢。2002年城市和農村居民谷物攝入量比1982年分別下降了20%和22%,比1992年分別下降了10%和14%。

動物性食物畜禽肉和魚蝦類的攝入量增大,其中2002年畜禽肉類攝入量平均為79g,比1982年的34g增加了1倍多。2002年的魚蝦類攝入量是1982年的1.7倍,比1992年增加了80%,且農村由1982年的7g增至24g。

奶、豆類食物的攝入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奶類在城市的增量較大,由1982年的10g增至2002年的66g。豆制品的攝入量由1982年的5g上升為2002年的12g。

此外,食用油的人均日攝入量城鄉差別不大,大致為42g。但動植物油的食用結構差別較大,城市食用油的動植物油比例為1:10,在農村這一比例為1:3,可見農村食用動物油的比例是城市的將近3倍。另外2002年全國平均每人每日鹽攝入量為12g,醬油為9g,比1992年,這兩個量都有所下降。

1.2.2 膳食能量與營養素的攝入:

2002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日攝入能量為9414 KJ,其中城市為8929KJ,農村為9606KJ。這三個數值分別比1982年下降了1008KJ、1322KJ和900KJ。

蛋白質的人均日攝入量為66g,其中城市為69g,農村為65g,與1992年比,城市略有下降,農村有所提升。但總體上,動物性食物增加,優質蛋白比10年前增加35g。

脂肪的全國居民平均日攝入量為76g,其中城市與農村分別為86g和73g,比20年前總量增加328g,農村對脂肪的攝入量增長較快。

2002年,各種維生素的全國人均攝入量為:視黃醇470μg、硫胺素1mg、核黃素0.8mg、抗壞血酸88mg,這些數值與1992年比較,除農村的視黃醇上升外,城市的視黃醇和城鄉的硫胺素與抗壞血酸都有所下降。

礦物質中,鈣的全國居民人居日攝入量為389mg,其中城市439mg,農村370mg。但總體來看,鈣的攝入量為不足的水平,且女性不足比例高于男性。鋅的平均攝入量為11mg。

1.3 膳食結構:

我國的膳食結構以糧食為主,輔以適量的肉食、大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屬于雜食型膳食結構。據1992年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全國按標準每人每日攝入熱能平均為9740.3kJ,占供給量標準的97.1%。其中谷類食物提供熱能占膳食總熱能的66.8%;動物性食品提供的熱能比例平均僅為9.3%,其中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的該比例相對高些;全國平均每人每日的蛋白質攝入量為68g,達到供給量標準的93%。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構。

從健康出發,提倡和堅持我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膳食結構,適當增加奶類、豆類、綠葉蔬菜等食物的比例,注重增加優質蛋白食物源開發,強調食物多樣化和平衡膳食,在減少“貧困病”發生的同時防止“富裕病”的上升,這是我國今后膳食結構調整的方向。

2 中國現代營養學的發展與精華膳食營養知識

2.1 中國現代營養學的發展:

現代營養學研究為各國所高度重視。自美國于1941年首次提出各種人群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標準(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后,許多國家也提出了自己的RDA,并在加強營養學研究的同時,制定了自己的營養指南和營養行動計劃。

中國的現代營養學是在20世紀初創立的,在引進、研究和發展國外有關成就的基礎上,融入了中醫藥和傳統飲食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內涵。從發展的歷程看,中國營養學研究大致經歷了4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1913-1924年間,主要在醫院或醫學院進行了一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分析和典型營養問題研究,屬于營養研究的萌芽時期。第二階段為1927-1937年的中國營養學研究的成長階段。隨著各門學科的發展,營養學也在一些醫學院和大學的專門研究室進行深入研究。《中國生理學雜志》、《中華醫學雜志》、《中國化學會會志》等刊物載有大量的營養研究論文,中國現代營養學研究在此期間有了長足進步。第三階段是1937-1949年間,先是,后是,對我國營養學研究產生較大影響,但營養研究沒有被中斷。1939年中華醫學會提出我國第一個營養供給量――中國人民最低營養需要量建議。1945年成立中國營養學會。1946年《中國營養學雜志》正式出刊(1956年改為《營養學報》)。第四階段是建國后至今的大發展階段。1952年出版了我國第一版《食物成分表》。1959-2010年間,先后進行了五次規模較大的全國性營養調查。1988年中國營養學會修訂了每人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1989年出臺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做了修訂,并頒布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00年公布首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2 合理膳食與營養:

所謂合理膳食是指由多種食物構成,不但能向人們提供足夠數量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滿足人體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種營養素在比例上保持平衡,以使人體對各種營養素充分吸收和利用,獲得營養平衡。

2.2.1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1)要有足夠的熱能:應根據年齡、性別、勞動強度和不同生理狀況等決定熱量的供給量。

(2)要有適量的蛋白質:為了保證生長發育、組織修補和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質的供應量應占總熱能的10%-14%,優質蛋白質應占總蛋白質供給量的1/3以上。

(3)要有一定的脂類:成年人脂肪供給量應占熱量的20%-25%為宜,兒童可略高些,同時應注意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供給量。

(4)要有充分的無機鹽:無機鹽參與構成機體組織和調節生理功能。不同人群對各種無機鹽的需要量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年齡和生理狀況等提供充足無機鹽。

(5)要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必需營養素,應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生理狀況及勞動強度提供響度豐富的維生素。

(6)要有適量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蠕動和正常排便,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積蓄,有利于防止腸道腫瘤的發生,同時膳食纖維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2.2 不同人群的膳食建議

(1)嬰幼兒合理膳食

①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營養素能全面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且適合于嬰兒的消化能力。

②輔食添加。

正常情況下,4月齡之后嬰兒體重從出生時的3.2kg左右增加至7kg左右,而一般母乳的分泌量并不隨嬰兒的長大而增加。此時僅以母乳喂養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的需要,應逐步添加輔助食品作為母乳的補充。

(2)兒童合理膳食。

合理營養是保證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基礎,該年齡段的人群主體是小學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腦力勞動,因而熱能、蛋白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不可忽視,特別是兒童對熱能和營養素攝取量相對地高于成人。很多家長沒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三餐比例,因而影響小孩身體、智力的正常發育。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全日總熱量分配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有人提出三餐原則為“早餐要好,午餐要飽,晚餐要少”。早餐應既有主食,也有副食,既有固體食品,又有液體食品。午餐吃飽,要成為一日三餐的主餐,食物量要大。學生在晚上活動量不大,所以能量消耗少,進食量也可適當少些。我們要糾正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誤把晚餐當主餐的錯誤傾向,也要避免晚餐過少,胃排空早,在睡眠中感到饑餓,這對健康也十分不利。

(3)青春期合理膳食。

青少年的膳食安排應符合其生長發育快、對營養要求高的特點。青少年飲食中容易出現不定時用餐、以零食取代正餐和暴飲暴食等對其身體發展不利的情況。養成規律用餐的習慣,三餐充足且比例合理,可推廣課間加餐。時下不少青少年流行節食瘦身追求苗條身材,對于大多數青少年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傾向。應通過體育鍛煉和合理的飲食來控制體重,以避免貧血和營養不良。

(4)中年人合理膳食。

中年人應供給多樣化的平衡膳食,主食以谷類為主,注意多吃粗糧和含淀粉比較多的植物性果蔬。動物類食品中注意魚類、海產品的補充,多選用豆類及其制品,可多飲些豆漿、牛奶。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過飽。少飲或不飲酒,飲食清淡,少食用食鹽等。

(5)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老年人的飲食計劃應以成人均衡飲食為基礎,注意食物的種類與烹調方式以配合老年人現有的生理狀況和營養需要。

①平衡膳食。

老年人膳食應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合理地搭配食物。避免攝入過多的淀粉性食物及甜食,以防熱能過多及其他營養素缺乏。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②合理烹調。

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功能減退,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但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食物制作時宜選用蒸、燉、熏、煮和炒等方式烹調,以利于食物的消化。要經常改變不同的烹調方式,并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促進食欲。

③合理飲食。

老年人飲食要講究少量多餐,定時定量不過飽,避免胃腸不適。老年人對口渴不靈敏,缺水會引起便秘和體內代謝失調,應注意多飲開水幫助體內廢物排泄及排便,盡量少飲或不飲酒。

2.3 飲食營養與健康。

合理的膳食與營養是維持體內代謝平衡、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免疫能力、保證機體健康的物質基礎。營養缺乏、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都將影響人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如發育畸形、肥胖癥、腫瘤和一系列心血管病的發生都與飲食營養密切相關。

2.3.1 腫瘤的飲食預防。

預防腫瘤的發生,飲食的衛生比飲食的營養更重要。食物中存在的某些物質具有一定的致癌性,應避免或減少這類物質的攝入,如多環芳烴、N-亞硝基化合物等。為預防癌癥發生,應從多方面注意飲食的控制:食物要多樣化;減少脂肪的攝入量;適當增加膳食纖維;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增加鋅、硒等礦物質的攝入量;選擇科學合理的食物加工方法;限制飲酒。

2.3.2 高血壓的飲食預防。

膳食對干預高血壓者的血壓最為明顯。隨著適當的膳食改變,有可能用較少數的藥物和較小的劑量即可控制血壓。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壓病人,尤其是輕度高血壓者,膳食改變完全可以使藥物治療成為不一定的需要。高血壓者應注意:限制總熱量的攝入;限制食鹽的攝入;限制脂肪的攝入;限制精制糖的攝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多吃具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蘿卜、番茄、木耳、海帶、西瓜、蘋果、山楂、香蕉等。

2.3.3 糖尿病的飲食預防。

糖尿病人必須長期堅持飲食治療,并需要十分注意飲食。飲食定量;禁止甜食;限制高脂高膽固醇食物;限制水果等都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

2.3.4 肥胖的膳食營養治療。

由于飲食因素造成的肥胖可以通過改善飲食因素,如調整飲食結構、改變飲食習慣加以預防和減肥,如:控制總熱能的攝入量;限制糖類的攝入;控制脂肪的攝入;保證蛋白質的供應;限制食鹽的攝入量;保證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減肥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要堅持飲食調整與運動并用,指望短期內體重降低很多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減肥態度,要長期堅持飲食與運動同時結合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3 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問題

營養健康問題在我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區表現有異,如20世紀60年代初的營養問題主要是蛋白質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碘缺乏癥、維生素B1缺乏癥等營養性疾病突出。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民經濟發展促進了膳食生活質量的提高,但營養問題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表現為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問題并存。

1982年,我國進行了第二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癥和小兒佝僂病發病率較高,城市居民普遍性缺鈣,尤其是中老年人缺鈣突出。1992年進行的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發現,我國居民攝入鈣、維生素B2、維生素A偏低,僅分別達到RDA的50.7%、66.6%和59.5%;城市居民因營養過剩帶來的健康問題和嬰兒乳喂養不足等問題也比較突出。2002年進行的第四次中國居民膳食與營養調查表明中國居民的膳食質量提高很快,但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素與能量失衡帶來的健康與疾病問題較突出。如農村地區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者占17.3%;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占18.8%;有2.6%的人患糖尿病;成人血脂異常率為18.6%;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占23.2%,其中兒童肥胖率已達8.1%,城市老年人肥胖患病率達15%。

4 營養健康政策與行動

我國營養與健康發展所面臨的形勢: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物多樣化、優質化需求明顯增加,對食物安全衛生要求不斷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費正處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轉型的時期,急需加強對居民食物與營養的指導工作,促進居民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是世界經濟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國際營養與健康產業呈加速發展趨勢,必須加快我國營養與健康工作,跟上世界發展步伐。

我國食物與健康營養工作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必須轉變觀念,調整戰略,明確發展重點,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營養健康工作取得新的發展。

4.1 加強對營養與健康工作的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分工配合,建立現代營養健康管理體制。

4.2 加強營養與健康領域的人才培養及研究機構和科技隊伍的建設,加強對各類人員的營養知識培訓,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

4.3 加強營養科研事業的建設,特別是營養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設,大力推廣研究成果,促進技術轉讓;

4.4 加強信息宣傳工作,促進營養知識,尤其是母乳喂養、科學育兒、膳食平衡等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4.5 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全民營養意識,全面普及營養知識;

4.6 加強營養監測,建立食品安全保障系統,密切關注和研究市場變化、重大自然災害對食物供給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5 結束語

做好營養與健康工作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營養工作人員,我們要密切配合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為改善我國居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旺. 烹飪營養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2] 翟鳳英. 中國營養工作回顧.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5.

[3] 陳仁悼. 現代臨床營養學.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0.

[4] 蔡美琴. 醫學營養學.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0.

[5] 陳仁淳. 營養保健食品.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1.

[6] 吳加根. 谷物與大豆食品工藝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995.

篇(4)

孫文廣,男,45歲,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臨床營養科執行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營養相關性疾病的防治和食物中活性成分的作用與腫瘤預防的分子機制研究。自2008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級課題3項;發表科研論文28篇;獲醫療新技術成果二等獎2項。擅長糖尿病、糖耐量異常、肥胖、代謝綜合征、慢性腎功不全、營養缺乏等疾病的飲食治療與預防;危重癥的腸內營養支持;兒童、孕婦、運動員和特殊職業等人群的營養指導等。

《科學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家餐桌上的菜肴也越來越豐富了,但不良的飲食習慣也使現代人患上了很多富貴病,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食物才更利于健康呢?

孫主任: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與餐盤打交道。餐盤分為五個部分:① 是主食類,包括米、面。② 提供蛋白質類的食物,就是我們常說的副食,像瘦肉、豆制品、牛奶、雞蛋,這些食物可以保持身體健康、保持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組織的更新。③ 是蔬菜,蔬菜是每天、每餐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它提供纖維素、水溶性的維生素、礦物質等。蔬菜分為很多種類,有葉菜類、茄果類、菌藻類,每種蔬菜顏色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也不同。比如,西紅柿含有番茄紅素,香菇里面含有香菇多糖,這些物質都有抗氧化作用,現代研究認為這些物質還有抗腫瘤的作用。④ 水果,一般來說,應季的水果作為加餐食物來食用就可以了,現在很多人不吃飯光吃水果,這種做法也會造成營養素的缺乏,比如,會缺乏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水果中有一定的纖維素,但它主要提供的是糖分,還有一些水分和礦物質,但是,水果中的糖分比蔬菜高出很多,吃多了對體重的控制也是非常不利的。⑤ 食品是乳制品,可以提供蛋白質和礦物質,它們是鈣的良好來源,可以有效預防鈣缺乏。因為乳制品中的鈣吸收率很高,如果我們不喝牛奶,每天攝入的食物中所含的鈣在400mg左右,而我們每天所需的鈣量為800mg,如果我們每天喝250g的牛奶,就會增加250mg的鈣,這樣我們每天攝入的鈣量可以到達650~700mg,就接近一天需要的

鈣量。

有統計數字顯示,一個活到65歲的人,一生要吃7萬頓飯,相當于吃了50 t的食物,我們通過食物來保持健康的身體。但同時,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也會影響健康,會引起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過剩,比如說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脂肪肝等;有些老年患者因牙齒不好,咀嚼功能差,就只喝白米粥,不吃肉和雞蛋,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低蛋白血癥,表現為疲乏無力,甚至水腫,長期臥床的人還會出現壓瘡,就是創口面不容易愈合。營養不良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貧血。同時,錯誤的飲食習慣與甲狀腺疾病也有一定的關系。還有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飲食的選擇尤為重要,要選擇低蛋白飲食,控制植物蛋白的量,而優質蛋白比如肉、魚、奶、蛋所占的比例要適當增加。總之,我們通過健康的飲食,合理的餐盤的選擇可以預防一些合并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科學生活》:隨著甲狀腺檢查被納入普通的體檢項目中,查出患甲狀腺疾病的人群也隨之增多,那么甲狀腺有什么作用,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有哪些?

孫主任:甲狀腺位于喉結下方,氣管的兩側,大家可以自己摸得到。甲狀腺的作用是合成甲狀腺激素,而甲狀腺激素可以調節我們機體的能量代謝。當甲狀腺激素缺乏時,就會出現單純性甲狀腺腫,比如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有很多大脖子病,尤其在北方,不靠近海邊,很少吃海產品,那時候也沒有加碘鹽,患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人就比較多。

大家了解比較多的一類甲狀腺疾病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此類病的發病原因一個是碘的攝入過多,還有一個是自身的甲狀腺激素水平過高引起的。

與之對應的一類疾病是甲狀腺機能減退,它與甲亢是相反的。此外,還有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可能很多人體檢時會發現甲狀腺結節,這種情況大家也不要太緊張,定期復查,結合甲狀腺的功能來綜合評估。還有甲狀腺癌,現在此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但甲狀腺癌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的方法治療,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科學生活》:我們知道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物質,那么碘對人有什么益處,哪些食物中含碘比較

豐富?

孫主任: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屬于鹵族元素,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體攝入的碘來源于食物、加碘鹽、水、空氣等,但其中80%~90%來自于食物,有海帶、紫菜、鮮海魚、海參、海蜇、蚶干、蛤干等。

碘的生理功能是參與能量代謝,促進代謝和身體發育,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如果小孩缺碘會影響其身體和智力發育,嚴重的會患克汀病,表現為身材矮小、發育遲緩等。但這和我們常見的侏儒癥還是有區別的,侏儒癥雖然身材矮小,但智力發育是正常的。對于孕婦來說,她們需要的碘的量要比一般人多,在孕期適當補充碘和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對胎兒的發育是有益處的。

世界衛生大會1991年提出了在 2000年底全球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推薦以普遍食鹽加碘為主要策略消除碘缺乏病。我們國家是從1979年開始在食鹽中加碘的。食鹽加碘從宏觀上來講是有很大益處的。據 1992年末統計, 經過13年在碘缺乏病區實行食鹽加碘,全國已經有5億人口食用碘鹽,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從1984年的3500萬人下降至1992年的700萬人。

我們國家新出臺的碘鹽的含量標準調整為

(35±15)mg/kg,即每公斤食鹽碘含量可以在20~50mg。營養學會推薦的每天碘的供給量是150μg,我們現在的碘鹽中,每克鹽中約含有25μg的碘,如果我們按照營養學會的推薦,每天食用6g鹽的話,這樣我們就可以達到每天所需要的150μg的碘攝入量。

《科學生活》: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很多人碘的攝入量超標,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孫主任:一個原因是口味比較重,比如北方人。黑龍江省做個一個調查,北方人每天攝入鹽的水平在20g左右,折算成碘的量為300μg,遠遠超過了營養學會推薦的量,而過量的碘攝入對健康是有影響的。

還有就是很多人喜歡吃小食品,比如說,膨化食品等含咸味的食品;還有肉類的加工制品,比如,火腿腸、香腸之類的食品,鹽分都比較高。這些綜合到一起,造成每天食鹽攝入的水平超標,進而造成碘攝入的超標。所以我們在購買食品時要學會認識營養標簽,注意食鹽攝入量,注意小食品、各類食品加工制品,以免碘

超標。

要知道,無論是碘過量和碘缺乏都是對人體有危害的。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的關系呈現一個U字形, 即碘攝入量的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增加。

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的患病率是隨著碘攝入量增加而增高。碘缺乏和碘過量均會引起彌漫性甲狀腺腫發病率的增加。碘過量會引起高碘甲狀腺腫及甲亢類疾病;碘缺乏會引起甲狀腺腫、甲狀腺機能減退、智力障礙、兒童青少年亞臨床克汀病、智力和體力發育障礙等。世界衛生組織對不同人群推薦的碘攝入量的標準(表1),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科學生活》:如何判斷體內碘的水平是過量還是缺乏呢?

孫主任:現在有個檢測體內碘含量的方法,就是測尿碘,因為腎臟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我們可以通過收集24小時的尿來檢測尿碘的含量。有些醫院可以做這項檢查。有些科研機構在做大型的人群分析時也在做這個檢測。

如果尿碘水平

此外,還可以通過B超檢查甲狀腺的腫大率,以及通過血液檢測甲狀腺激素的水平,比如TSH指

標等。

《科學生活》:請您結合臨床的病例來給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甲亢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該注意哪些問題?

孫主任:好的。這里分享一位女性的甲亢患者的病例,年齡48歲,頸項增粗一年,期間自覺有心悸,喜冷怕熱,出汗,月經不規則;通過進行甲狀腺功能測定發現T3、T4、FT3、FT4 增高,TSH偏低;身高160cm,現在的體重是46kg,從發病至今大概減輕了25kg的重量,雙眼無明顯外突;B超檢查發現雙側甲狀腺2度彌漫性腫大;心率也較快,為102次/分鐘,但未聞及血管雜音。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甲亢的患者基礎代謝率增加,消耗的能量明顯增加。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甲亢時,體內的高T3、T4血癥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存在發熱與散熱的增多,基礎代謝率增高,機體處于供能不足狀態而導致體重

下降。

我們通過調查她的飲食情況發現,患者前后的飲食狀況沒有變化,那她為什么會消瘦了呢?這是因為患病后,她每天消耗的能量增加了,而進食量沒有變化,自身的肌肉和脂肪組織轉化成能量,所以體重下降了。

《科學生活》:看來甲亢患者對能量的需求有所增加,那么,在他們的日常飲食中是否也應相應增加能量的攝入?

孫主任:是的。首先要保證患者的體重,并有一定的增加。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分能量,即高能量飲食,在常規的三餐之外相應給予2~3次的加餐。可配給面包、饅頭、粉皮、南瓜、餅干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些是為了提高能量供給,這樣可以減少自身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對于維持體重有一定的幫助。同時搭配水果或牛奶等。

其次,要限制碘的攝入。這類人群要食用無碘鹽,可能外地超市里沒有無碘鹽,如果想購買無碘鹽先要到醫生那里出診斷書,然后到鹽業公司購買。好在上海各區縣大型超市里都有無碘鹽的定點供應。

同時,在選購食品時,要避免購買肉類加工制品、咸菜、咸味小食品。

還有,我們在烹調的時候可以把碘去掉一部分。大家知道,碘有遇熱升華的特性,所以,我們在炒菜時要先放鹽,預熱后碘會損失一部分,與一般的烹調方式

不同。

篇(5)

研究人員在對125名學生進行研究后發現,在認知測試焦慮量表中得分高的人通常是語文智力高的人。而研究發現非語文智力得分高的學生通常很少擔心事情。專家指出,前者花更多時間在大腦中傳送過去與未來的事情,這意味著,他們相較于后者在事情、對話以及恐懼的記憶方面更注意細節。(《華夏經緯網》)

住高樓的人壽命更長

近日,瑞士一項研究表明,住得較高的人不僅健康狀況好,而且壽命更長。

研究發現,住在8樓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幾率要比住在低層的人低22%。研究者認為,和住在低層的人比較起來,住在高層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樓梯,因而鍛煉身體的機會多一些,由此遠離了心臟疾病。而居住在低層住宅的人可能受到空氣污染和交通噪音的影響更多,對健康和壽命不利。(《網易網》)

食物加工后更易使人發胖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減肥的關鍵在于身體利用能量消化食物。吃難以消化的生食物利于減肥,而同樣的食物在烹調或加工后則易使人發胖。

研究者稱,食品標簽上顯示的只是該食物所含有的熱量,而人體到底攝入了多少熱量則取決于食物加工方式,食物經加工后更易使人發胖,加工方式包括烹調、攪拌、搗碎以及使用精制面粉等。

越是精細加工的食物越易被完全消化吸收。動物實驗顯示,精制加工食物能夠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新民網》)

肥胖者未必易患病

肥胖者更容易罹患脂肪肝、高血壓等疾病?美國研究人員說,不一定。

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鼓勵20名肥胖者繼續增重,每天多吃1000卡路里熱量的食物,使得他們在幾個月內體重增加6%,結果發現其中大約四分之一的人依然非常健康。

研究發現,原本健康的肥胖者在繼續增重后依然保持健康;而原本罹患與肥胖相關疾病的人,例如高血壓、脂肪肝、高膽固醇等,繼續增重后健康狀況更加惡化。(《騰訊網》)

癌細胞具傳染性

近日,國外醫學期刊《Cancer Cell》刊發研究論文稱,癌細胞具有傳染性。

該研究發現,乳腺癌外泌體能導致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發現體外經過外泌體轉化的正常細胞可以在小鼠體內產生腫瘤。研究人員采集了8名健康人和11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11位癌癥患者中5位的外泌體具有誘導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的作用,8位健康人的外泌體沒有該作用。而外泌體可以在全身自由運輸,且可以將健康細胞變成腫瘤細胞。這個研究說明癌癥細胞具有一定傳染性。(《中華網》)

自我感覺年輕的人更長壽

科學研究表明,自我感知年齡比實際年齡更年輕的人群,長壽的幾率更大。

研究人員調查研究后發現,感知年齡更為年輕的人,死亡率為14.3%,與實際年齡相仿的人,死亡率為18.5%,而感覺自己更老的人,死亡率卻高達25%。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感知年齡是一種最簡單便捷的方法去判斷一個人能否長壽。一個人之所以會自我感覺比實際年齡更為年輕,是基于他自身健康的身體狀態和自己對于長壽的追求。(《新浪網》)

吃對食物 健身事半功倍

美國研究人員指出,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食物有利于實現健身效果。

營養學家指出,運動的時間要適宜把握,例如,如果人們在飯后2小時內運動,那么將達不到最好的運動效果。因為這一時間運動會使血液從消化系統轉移到肌肉中,使人產生抽搐感以及不適感。

此外,為更有效地吸收營養,還應該選擇正確的飲食。如果你喜歡在清晨進行體育鍛煉,那么應在鍛煉前吃一些有益的健康食物,例如水果、肉和土豆。(《新民網》)

面對出軌 男女態度各不同

近日,一項研究闡明了男女在感到嫉妒時表現的不同。

篇(6)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長期堅持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小皇帝(公主)的現象也日益普遍。正因為每個家庭的縱容溺愛,導致眾多兒童養成了偏食、厭食和缺乏運動等諸多不良習慣,兒童亞健康現象嚴重。為此,明確亞健康時期兒童的日常調理,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飲食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兒童無法具有成人抵制亞健康的堅強意志,因此必須依靠家長的正確引導和長期堅持調理和保健,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亞健康現象正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一個課題,尤其是兒童亞健康,由于關系到眾多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兒童初學期的精神狀態和學習效果,更為醫學界和眾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由于兒童無法象成人那樣具有身體不適的敏感性,更無法如成人般堅持鍛煉和飲食保健,因此必須依靠家長來幫助、支持兒童進行有效的日常調理和飲食保健。

一、兒童亞健康的常見現象及起因

(一)肥胖,運動遲緩。兒童肥胖首先可能是由于遺傳方面的原因,據調查統計(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烹飪系2006年在全省范圍發放調查表反饋結果)一般如果父母都肥胖,子女的肥胖幾率會達到70%,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幾率達到50%。但更多是因為吃喝太多無規律,尤其是甜食、飲料及一些高熱量食品攝入太多,加上平時缺乏運動,導致反應遲緩,身體肥胖。當然也會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一些兒童激素分泌不正常或激素類藥物使用過量,或荷爾蒙分泌異常等都可以導致肥胖,但已屬于病理學范疇,不屬于亞健康的研究范圍。

(二)缺鈣,發黃矮小。很多孩子出現頭發色澤枯黃,無光澤,給人一種營養不良的感覺;有的孩子則夜間磨牙現象嚴重,甚至出現比同齡孩子身材矮小的現象,這些都是兒童缺鈣的典型表現。兒童缺鈣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為鈣源不足出現鈣缺乏;有的則是因為兒童鈣吸收能力很低,雖然家長注意給予補鈣,但效果甚微;但更多的是因為很多兒童有厭食、偏食的習慣,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D,導致鈣吸收不足。

(三)缺鐵,兒童貧血。兒童貧血現象已經越來越為兒童保健專家的關注,很多兒童都有輕微的貧血,但由于其癥狀不明顯,很難引起年輕父母的注意,其實兒童亞健康這時候已經出現。兒童貧血的重要原因就是鐵攝入不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缺鐵性貧血。兒童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也大多由于兒童偏食引起。

(四)缺鋅,兒童多動癥。兒童多動癥一般多在上幼兒園時期被家長或老師發現,這類兒童多煩躁好動,喜歡做小動作,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集中,喜歡咬手或鉛筆。兒童多動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許多專家研究證實,缺鋅是導致兒童多動癥的原因之一;嚴重缺鋅,甚至導致兒童性發育遲緩。

(五)缺碘,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當前,人們對碘缺乏與否的評判標準就是看有無甲狀腺腫大的現象。其實真正到了甲狀腺腫大的程度,那就不是亞健康的問題,而是出現了具體的病癥,需要到醫院治療了。兒童缺碘的初始癥狀是智力發展緩慢,這對學習壓力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的兒童來說,無疑影響很大。

二、兒童亞健康的日常調理

(一)提倡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飲食要葷素搭配,食物多樣化,保證蛋白質供給,同時維生素攝入充足,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是說某種營養素的供給越多越好,只有各種營養素之間供給數量和比例符合人體的需要,才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利用。要做到膳食平衡的最有效途徑就是雜食化、寬食譜。人類就是雜食類動物,只有廣泛攝取各類食物,才能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全面、平衡攝入。對兒童來說,不偏食、過食,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有家長的參與,采用引導方法和激勵機制循序漸進地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兒童肥胖或營養不良。 轉貼于

(二)堅持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助于兒童消化,促進兒童食欲,幫助消耗多余熱量,預防肥胖。要求孩子養成運動只是指令性地布置任務是不行的,家長要積極配合,和孩子一起堅持鍛煉;或者干脆將孩子送到一些運動機構如舞蹈學習班、武術學習班等等,不一定要求孩子在某方面有所造詣,但至少可以保證每日的運動量,可以保證孩子身體健康。

(三)養成科學的作息習慣。事實證明,科學的作息習慣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兒童身材矮小與睡眠不足有一定關系。專家指出,兒童尤其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督促兒童每晚十點以前上床休息,早晨八點前起床,生活習慣科學有規律,能有效預防兒童亞健康。

(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時要勤剪指甲、勤洗頭,飯前便后養成洗手的習慣;不吃不衛生的東西,尤其是包裝不規范、衛生不合格的零食;每天兩次堅持刷牙,并保證刷牙質量,學會科學的刷牙方法,保證牙齒健康;保持臥室空氣流通,定期進行空氣清新,保證呼吸道健康。

(五)經常戶外日光浴。兒童由于是生產發育的關鍵時期,應該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并適當曬曬日光浴,一方面殺死兒童身體表面的病源性微生物,更有利于孩子對營養素的吸收。實驗證明,兒童經常曬日光浴,有利于維生素D和鈣的吸收。

三、兒童亞健康的飲食保健

(一)保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是人體一切組織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可以參與人體抗體的形成,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蛋類、乳類、動物性原料的肌肉組織以及禽類、魚類等,另外大豆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由于兒童對大豆制品的喜好程度不一,因此在盡量提倡補充大豆蛋白的同時,必須保證動物蛋白的充足供應。建議每個兒童每天堅持喝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同時注意動物內臟和水產品的供應。

(二)保證供給足夠的熱能。由于兒童期正是身體生長的關鍵時期,同時由于兒童天性好動,熱能消耗量比較大,因此應該注意補充充足的熱能性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的飲食結構明顯出現“三高”的已經越來越多,因此建議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并注意保證每日的運動量,以防止兒童肥胖。建議兒童每日保證糧食的攝入量,尤其提倡粗糧、雜糧飲食。

(三)保證維生素的充足供給。維生素是人體需要量很少但不可或缺的,其種類很多,有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通常情況下,脂溶性維生素不能溶解于水,容易在體內積存,過多就容易導致維生素中毒,例如維生素E。提倡供應充足的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增強人類體質、抵抗病毒、抗過敏等作用,多余的維生素C會隨尿液排除體外。維生素多存在于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動物性原料的肝臟中含量也很豐富,因此提倡給兒童攝食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四)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鈣、鐵、鋅、磷、碘等,鈣、磷、鋅主要存在于動物性原料中,尤其是動物內臟和骨骼組織中,碘在海產品中含量豐富。因此應該注意全面攝食各種食物,堅持平衡膳食,保證各種微量元素的充足供應。建議食用加碘鹽時應該在臨出鍋前加入,以防止碘被破壞;注意及時補充各種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四、結束語

兒童日常調理要貫穿于育兒的全過程,需要靠成人的關注和幫助,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這就要求成人必須具備兒童調理與保健的基本常識。就飲食保健來說,應該注意各種營養素的全面供給,并力求各種營養素之間供給的數量和比例符合人體的需要。我們知道,乳類中含有的營養素種類和比例與人體的需要最接近,因此提倡母乳喂養,并在哺乳期以后堅持每日提供乳制品飲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家長應該有計劃地給兒童制定運動訓練計劃,保證兒童足夠的運動量,以保證兒童良好的健康狀態,預防亞健康。

參考文獻

[1]《烹飪營養學》,彭景、陳玉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6月版.

[2]《中華食物療法大全》,竇國祥主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6月版.

篇(7)

自1984年以來,我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當了近25年的所長。2009年7月份,我退居二線,轉為擔任名譽所長。如今,我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查病房、編書、寫論文、帶研究生、做科研、參加學術會議,每天日程滿滿的。現在我眼不花,手不抖,醫院每年給我們安排了詳細的體檢,我的各項檢查結果基本上也都是正常的。以下是我的一些“護心之道”:

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我每天晚上11點睡覺,7點起床,保持8小時睡眠。通過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能夠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使各種生理機能發揮最好效應。平時,我喜歡看看古典小說,聽聽音樂,這樣讓我心態更加平和。《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這些古典文學名著都看過好幾遍了。每天睡覺前,我還會讀一些唐詩、宋詞、元曲等,既可“滋補腦力”,也是放松自己的一種方式。

二是每天用1個小時走一萬步。每分鐘約160步,走到微微出汗,一次完成不了可以分兩次走,靈活掌握,不強求一律。研究發現,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肌局部缺血的發病率比很少參加運動的人低4倍。

三是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過飽,不抽煙,不酗酒。中國營養學會曾經提出過一個平衡膳食的金字塔結構:谷類食物位居底層,蔬菜、水果位居第二層,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居第三層,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我平時就是嚴格按照這個金字塔結構的要求來吃:谷物是主食,水果蔬菜要多吃,比如蘋果,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膠還有降低膽固醇,保護血管的作用。少吃油脂類食物以及一些含脂肪多而蔬菜極少的“垃圾食品”。

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據《生命時報》)

――陳灝珠,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心醫院內科教授

痛苦

都是小插曲

世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幫你。只要你追隨自己的天賦和內心,你就會發現,生命的軌跡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臨,你所經歷的,正是你應擁有的生活。當你能夠感覺到自己正行走在命運的軌道上,你會發現,周圍的人,開始源源不斷地帶給你新的機會。

在追求有意義而又快樂的目標時,我們不再是消磨光陰,而是在讓時間,閃閃發光。誰都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痛苦,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會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人生的成長和飛躍,經常發生在你覺得非常痛苦的時刻。

漫漫人生,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悲傷的時刻,比如經歷失敗或失去,但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實上,期盼無時無刻的快樂,只會帶來失望和不滿,并最終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

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整體上,能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推動著,如歡樂和愛;很少被憤怒或內疚,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快樂是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廖新波,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貪吃性肥胖

源于大腦缺乏滿足感

身邊的胖同事,如同倉鼠準備過冬般不停地往抽屜里囤積零食。所有食物在她眼中都是快樂的指南針,鍵盤聲和咀嚼食物的聲音此起彼伏。難道她真的如此饑餓嗎?其實原因在于她的大腦。

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是人體的“快樂化學物質”,當人體攝入適量營養物質后,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作為獎勵,使人產生滿足感和愉悅感。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肥胖者貪吃事出有因。他們進食時大腦中多巴胺獎勵體系敏感性較低,使得他們攝入更多食物以獲取和常人相同的滿足感。

研究結果顯示,在肥胖者的大腦中,多巴胺的受體相對缺乏,降低了多巴胺獎勵體系的敏感性,從而使他們攝取較常人更多的食物來達到相同的滿足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五月综合缴情婷婷六月|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日韩黄色视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强开小雪的嫩苞又嫩又紧| 顶级欧美熟妇高潮xxxxx|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我和饥渴的老熟妇|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中文在线а√在线天堂中文|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国产国产午夜精华| 男女xx00上下抽搐动态图|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2019年最好看的中文免费视频| 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波多野结衣 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