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6: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美術教材的實用性不強,很難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材內容過分強調美術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內容過難、過深,嚴重脫離學生的美術基礎、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礎,讓學生產生畏難、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1.2美術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較為匱乏。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多半是美術學院和高師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二者的知識結構都偏重美術技能的掌握,而在美術理論方面學習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知識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術教學當中,這方面就顯得捉襟見肘,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3教學過程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過程,很多也在模擬美術專業院校的授課程序,在美術教學中過于強調繪畫技能技巧的傳授與接受,把“繪畫技能訓練”作為高職美術課程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對于寫生要求的過于專業化,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是很困難的。這種過于強調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同時,這種過于專業化的教學內容與將來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是脫節的,不利于學生上崗就業。
1.4教學方法單一、滯后。教師過多地采用講授法、演示法等學習方法,忽視個性教育,強調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教師示范學生看”“學生練習教師看”的教學方法很是常見,教師一成不變地教,學生機械地模仿,其結果是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自由空間。
2、高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思路對策
2.1明確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科學適度地調整美術教材,增加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知識的教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美術課程也要體現幼兒美術的特點。美術教師可以科學適度地調整美術教材,不能始終把技能訓練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只有明確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且從理論中學習和認識幼兒美術獨特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幼兒審美心理發展,才能在今后的實際美術教學中發揮作用。因此,有必要開設幼兒美術教學論、幼兒審美心理、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理論課程。
2.2加強美術課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美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質的授課教師,這是推動美術課程教學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
2.2.1美術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他的專業功底是否深厚,影響美術課的教學質量;也是完成各種課程任務的基本條件。美術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與技能,其本人應該具有全面的美術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技能,具備較為全面扎實的美術造型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否則,即使你再認真努力,也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學生。
2.2.2美術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術教師不但要傳播人類文化、藝術修養、開發人類智能,還承擔著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職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術教師與學生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從而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互動平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術教師能夠以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
2.2.3美術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美術教師除了鉆研更寬、更廣、更深的美術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當具備更廣博的人文知識,美術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會遇到學生提出的難以預料的難題,淵博的知識會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采取探究與互動的教學方法。
2.3.1在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前提下,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素質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和探究的興趣。
2.3.2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活動中,須重視“以活動促發展”,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創造實踐活動,使學生能產生有現實意義的創造成果。比如,設定一個主題,開展簡筆畫的設計競賽;模擬情景,開展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比賽。使他們切身體會到獨立思維與獨立操作能獲得的樂趣。
《 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
一、民勤縣農村幼兒園的教育現狀
(一)農村幼兒園在管理方面比較松懈
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很多農村幼兒園在管理方面比較松懈。特別是部分幼兒園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較差,有的幼兒園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個把幼兒集中起來玩耍的場所,至于幼兒教育,更是無從談起。
(二)條件簡陋
筆者通過走訪發現,農村幼兒園的教學條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較簡陋,幼兒活動的空間也比較小,很多設施都比較陳舊、落后,而且規模也較小,教師和學生也比較少。在很多農村幼兒園當中,既沒有教具,也沒有開啟幼兒智力的游戲場所和設備。這樣的幼兒教育環境,遠遠不能適應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
(三)幼兒教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近幾年,國家對幼兒教育事業比較重視,很多農村幼兒園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兒教師也隨之增多。為了彌補幼兒教師數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兒教師,都是從音、體、美等高校畢業,對于幼兒教育可以說一竅不通,根本無法進行幼兒教育。再者,由于縣城的幼兒園不斷擴建,通過考試等方式,將農村優秀的幼兒園教師調到縣城,導致農村的幼兒園教學陷入絕境。雖然國家對幼兒教育比較重視,但讓幼兒教師參加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機會還比較少,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也是縣城的幼兒教師優先,農村的幼兒教師沒有機會參與培訓。
(四)學生在校上課時間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縣地廣人稀,村莊分布比較零散,一個鄉鎮一般只有一兩所幼兒園,這樣給幼兒上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經過調查發現,校車接送幼兒上學最遠的要一個小時,這樣就很難保證幼兒在校的學習時間。
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策略
(一)對幼兒教師要進行科學的評價
對教師的科學評價,可以促進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可以實現幼兒高效率課堂。幼兒教師和幼兒是一樣的,贊美對于教師來說是對教師辛勤勞動和付出的肯定。對教師進行科學的評價,就要對教師的教學設計、工作態度、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綜合、科學的評價,并與年度考核以及相應的工資待遇掛鉤,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幼兒園的資金投入
有關部門要加大農村幼兒園建設資金的投入,每一個鄉鎮的中心幼兒園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標準。如場地、房屋、設備、設施等。農村幼兒園的一個優點就是地方比較寬敞,如果部分幼兒園有條件,可以對幼兒園進行綠化,讓幼兒園變成花園式的學校,為幼兒創造一個舒心、愉悅的游樂場所,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學園、家園。
(三)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要改變農村幼兒園的教學現狀,首先要從教師隊伍建設出發。一是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待遇,享受國家相關的優惠政策。例如,優先考慮農村教師的職稱問題等。二是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對于一些培訓成績優秀的教師,進行物質獎勵,并把培訓結果與教師職稱掛鉤,讓更多的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培訓當中,為自己補充新鮮的血液。
三、結語
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幼兒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雖然農村幼兒園在前進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是筆者堅信,在廣大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農村幼兒教育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作者:王華 張艷琴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夾河鄉中心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陳幗眉.生活知識的學習最重要[J].幼兒教育,20xx(10):4-5.
[2]王紅霞.當前鄉鎮中心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xx(9):32-33.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本二: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多樣化教學方式探索 》
摘要:聲樂課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部分中職學校音樂教師仍然沿用較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藝術實踐脫節嚴重,且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水平。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構建新型教學體系,融合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聲樂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生;多樣化教學;聲樂
目前,中職學校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些弊端日益凸顯。新形勢下,我們亟需探尋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方案、開拓多樣化教學途徑,讓中職生在學會歌唱的同時,還能掌握藝術技巧,培養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者,真正達到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的,滿足于社會需求。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年齡處在15至18歲之間,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然而,多數學生來自于各個縣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綜合素質難免參差不齊,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較薄弱,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僅僅通過重復“老師示范,學生跟唱”這樣簡單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無法掌握學習的要點和難點。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聲樂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尋找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聲樂教學模式
1.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簡單化、凝固化的教學模式,要多以親切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1)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遞進式開展教學。中職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一開始目標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漸加深教學難度,由淺入深、由簡而難輔導授課。(2)善于運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學生現階段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需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媒體剛好具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優勢。教師應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視頻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主動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感”,與學生一同分享,還要有“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式的超強語言表達能力。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發現學習歌唱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論知識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養,會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聲樂是通過歌唱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行為,沒有蘊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稱之為藝術。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實踐之前,學生需了解歌唱中發聲器官的構造、原理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發聲的全過程,構建起聲樂學習的基本認識。然后輔之創作背景、情感基調等多層次且系統的理論知識,結合形式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聲樂學習體系。
3.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采取大課形式進行講授
大課主要以聲樂理論知識、發聲訓練技巧等為基礎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傳授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發音器官結構、正確歌唱姿勢、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歌唱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專業基本能力。應用大課授課模式的優勢就是能在集體時間內以點帶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學利用率。
4.小組課的教學優勢
小組課是聲樂教學中較普遍的教學方法,優勢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等,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通常教師綜合考慮聲樂基礎、歌唱水平、個人特點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又兼顧到小組的共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小組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傾聽,讓他們能較清晰地辨別歌唱發聲狀態的正確性。而對于個別發聲存在問題的對象,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講解與范唱,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師在解決歌唱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交流經驗和技巧中了解小組其他學生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領悟層次與演繹風格,并與之做比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們完全掌握作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重唱、齊唱、合唱、對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藝術魅力。
三、聲樂教學融合藝術實踐活動
聲樂是一種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表演的藝術形式,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演來促進聲樂理論知識的運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因此,中職聲樂教學必須結合藝術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定期舉辦學生聲樂觀摩會,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在實踐中錘煉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中職音樂教師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尋找更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現代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黎丹 單位: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玢.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探析[J].商情,20xx(15).
[2]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08.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研究內容與意義1.3 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2.1 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 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 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 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五、總結
參考文獻
5.進度安排(包括文獻查閱、方案設計與實現、實驗與計算、論文書寫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參考文獻
[1]林俏霞.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文學課程中的兒歌創作訓練[J]. 教育教學論壇,20xx,01:249-250.
[2]楊寶風. 兒歌創作新探[J].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xx,02:78-79.
[3]鄭黎麗. 基于兒歌特質進行兒歌創作[J]. 語文建設,20xx,22:26-28.
[4]周思締. 譜寫孩子心中的歌——與師范專業的學生談兒歌創作[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8:17-21.
[5]陳小芳. 兒歌:灑向童心的種子[J]. 思想•理論•教育,20xx,10:62-63.
[6]王巍. 小學兒歌教育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學前教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本三: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 》
摘要:美術教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美術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結合實際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同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旨在探索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思路,為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隊伍貢獻一份薄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關注,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幼教師資力量就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之一[1],同時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術教學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面對新形勢下幼教專業學生就業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應該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不斷思考總結的問題。因此,本人在從事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也對教學改革提出幾點認識。
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傳統
高職教育一直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和服務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而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而言,重視美術繪畫、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養一直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主導思想。但在日常教學中,傳統而落后的單一式灌輸和教師單一講解等方法依然被廣泛的運用,這就大大影響了美術課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將這種老師單向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多欣賞觀察、多互動思考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問題。
(二)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是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實施,學生接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徑。而許多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教學重視不夠,開設的美術課程課時有限,根本不能保證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較好的掌握美術技能,學習質量無法提高。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現在:(1)美術課程總體數量偏少,理論課和實踐課無法統籌安排,常有重視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的現象發生;(2)與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類課程相比,美術類選修課的數量太少,且不夠細化,有些高職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課單獨開設,對素描、水彩、簡筆畫、線描畫等均不細分。此外,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體系還不具有系統性[3],這導致在美術教學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備,教材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夠。很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材不是美術知識與技能要求太過專業,難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就是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就業需求脫節,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學資源運用單一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主要包括繪畫和手工制作兩個部分,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緊密相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學資源的運用僅僅局限于美術領域里,單一的從美術角度考慮問題,無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學生基礎薄弱,對美術技能的掌握較差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成績偏低,文化基礎普遍很差,學習能力不強,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沒有美術基礎,在美術專業知識方面幾近空白。再加上入學后學習時間短,學生難以理解消化老師所傳授的美術知識,從而制約了學生對美術技能的掌握。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淺見
(一)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對其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圍繞著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時和授課時間。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認同[4],并也付諸于行動。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應該緊密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設置,同一門課程,其理論課與實踐課要放在同一學期或者同一個時間段內進行。比如,就簡筆畫課程來說,可以將簡筆畫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融合滲透,在講完理論的同時立馬進入實踐的繪畫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夯實美術繪畫基礎。此外,對于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還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就業需要來安排課時。在教學資源的運用中,美術教學完全能夠與其他學科實現教學資源的互動。比如在簡筆畫的創作教學中就可以將繪畫與音樂、故事相結合,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學中也可以結合建筑學、戲劇學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們勤思考了,其美術表現力就會增強,學習時會更加積極主動,作品也就更加豐富奇妙,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二)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授課內容
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在不斷變化中前進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遲早會被淘汰。教育教學中也要有“思變”的思想[5]。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美術學的發展以及美術教學中所運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內容,充分了解國內目前幼教機構的需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做合理化調整[6]。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所教授的美術理論與身邊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懂得美術不只是幼兒教育中的必需品,也與我們的生產實際息息相關,從而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靈感。在授課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外,也可以參考法律教學中模擬法庭授課的方法,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職場化,模擬教授幼兒美術的現場,讓學生們了解職場。還可以定期舉辦美術比賽,讓學生們自己構思創作,以個人或者團隊均可,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同時,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樣化,比如讓學生們自己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欣賞和品鑒,這有益于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合學生實際,實現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校時不僅基礎普遍偏低,而且在學生之間還存在著高低起點不一致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識,而有的學生則相對較慢;有的學生在入校前接觸過美術,有一點基礎,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從零基礎教起。這就使得在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對零基礎的學生傳授基礎,還要有基礎的學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從而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實現因材施教。對學生們進行集體授課的同時,可以對個別基礎好的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讓有基礎的去幫助零基礎的,盡量縮小學生們的差距。
三結語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科教才能興國,而教育教學改革更關乎國情民生。美術教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社會對具備美術技能的幼師人才的需求不僅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美術技能的動力,也是“民生”任務之一。這就需要我們以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為目標,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改革,求新,這樣才能為幼兒教育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
作者:XXX
單位:xx外語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特色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xx,05:94-98.
[2]王彤.關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職業教育,20xx,03:92-93.
[3]李小波.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探索[J].美術大觀,20xx,02:156-157.
[4]沈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美與時代,20xx,10:72-74.
【關鍵詞】女子高校 學前教育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2010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編號2010YBA12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017-02
2010年湖南女子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為了適應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根據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女子院校的特點,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反復修訂和論證,確立了有女院特色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一、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作為應用型女子高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開始嘗試改變狹隘的專業意識,加強與社會的廣泛聯系,擴展自己的研究視野,建立具有多層次、多形式、多元、開放、立體交叉培養目標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體系。本著理論與實踐并重、觀念與技能并重、學歷與能力并重的原則,培養應用型學前教育專門人才,體現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提高學前教育的專業品位。女子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定位于,“較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及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幼托機構進行保育、教學和研究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學前教育機構進行運營、管理的能力,在社區從事學前家庭教育咨詢、指導、策劃和培訓的能力,能在學前教育機構、社區(家政)服務機構、計劃生育部門、婦女兒童部門、兒童文化產業等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攻讀高一級學位的復合應用型高素質女性人才”。湖南師大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教師、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社區(家政)服務機構、計劃生育部門及婦女兒童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攻讀高一級學位的合格預備生。” 兩相比較,湖南女子學院這所新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老牌本科院校基本接近,這樣的定位,體現了學前教育緊密跟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和社會現實,培養滿足大力發展的學前教育各層次的需要,擴大了學生的就業面。
二、女子院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
1.本科課程設置基本情況
課程設置是培養目標實現的載體,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目標的實現,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發展狀態代表著學前教育發展的總的方向與趨勢,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及時發現并給予調整是極其必要的。
“大學的專業設置較多地根據現有的資源與技術,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市場等外部環境的發展需要,通過和外部環境之間建立交換關系,實現大學和社會、市場的和諧發展。” 以這種模式建設專業課程,不僅有助于高校獲得必要的市場資源,同時也有助于證明其專業存在的合理性。學前教育專業是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其在對課程設置調整的過程中必然要考慮到市場(優秀幼兒園教師的需要)這一導向。
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以后,為了盡快適應本科教學模式,通過廣泛的調研,參考了有關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邀請資深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長,參加學前教育專業論證會,根據幼兒教育專家的研究探索和幼兒園的實際需要,確立了女子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及發展動態,具備知識更新能力;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掌握彈、唱、跳、畫、說等專業基本技能,具備從事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嬰幼兒身心保健知識,能夠根據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嬰幼兒成長進行科學指導,具備從事育嬰師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家庭教育的相關理論,具備從事家庭教育咨詢、指導、策劃、培訓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學科各類別課程及要求學分如下表:
學科各類別課程分為四個板塊:
第一板塊:全校公共通識教育課程。包括馬列主義哲學、思想概論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認識事物、觀察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處理社會關系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
第二板塊:學科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中外教育史,生理解剖學,教育政策與法規等課程,課程的設置與今后幼兒教育工作相關的知識緊密結合,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大有幫助。
第三大板塊:專業教育課程。1.是專業基礎課程:學前衛生學、 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2.是專業核心課程:音樂、舞蹈、鋼琴、美術、幼兒園課程論、學前兒童游戲、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3.是專業選修課,分四個模塊:英語類模塊:幼兒英語口語、幼兒英語教育、學前專業外語;教學法類模塊:數學、音樂、語言、美術、科學、社會、體育教育;藝術類模塊:鋼琴、舞蹈、美術;學前理論類模塊:兒童服裝心理學、學前教育評價、幼兒園班級管理、學前比較教育;4.是專業拓展課程:奧爾夫音樂、民族樂器、0-3歲嬰兒教育、食品營養衛生、優生學、蒙臺梭利教學法。學生集中學習專業基礎課,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將來的發展方向選修不同的板塊,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板塊:集中實踐環節。包括課程實踐,保育、教育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2.女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
第一、課程類別更明確,課程設置更全面。
第二、女校特色系列課程的開設,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
第三、專業選修課程的模塊式設計,滿足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就業意向。
三、女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1.社會需要學前教育相關行業的人才。學前教育已經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托幼兒教育機構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等在內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教育體系。這些教育機構水準不斷提高,形式也是日趨多樣,在這種形勢的驅動下,社會對學前教育專門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他們需要的不再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型教師,而是既有學前教育知識與技能和學前教育信念與責任又有學前教育實踐智慧的教師。因此,高等學校中設置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再是幼教育師資,還可以培養從事幼兒園管理、社區婦女兒童工作、早教機構咨詢培訓師資以及培養托幼機構中嬰幼兒教師為主要的課程培養目標。
2.嬰兒教育機構及嬰兒教育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內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場信息。
嬰兒教育以它的靈活性、社會性、指導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兒教師職業的特點。在嬰兒教育機構教師要學會如何面對家長和孩子一起開展活動,要有較強的親和力、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深入家庭指導家庭教育時,要有豐富的嬰兒心理發展和教育知識,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兒童的表現作出判斷,使家長產生信服感。嬰兒教師應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向社會宣傳早期教育,指導家長如何進行早期教育,從而形成其獨特的職業特點。為此可開設0-3 歲嬰兒心理、衛生保健教育等相關課程。只有對早期教育這一新專業的培養目標做出科學、合理的定位,才能培養市場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滿足畢業生多元化職業的需求, 學校要主動與社會變遷和進步接軌,根據早教市場的需求辦學,為專業自身的建設和學科發展拓展廣闊空間。
3.加強實習實踐課程教學和管理,引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性研究與學習,為學生進入高層次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教學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基礎教育中的感性認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提供教育實踐的機會。將模擬實習、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工作實習、幼兒班級管理實習、衛生保健工作實習等不同實習重點結合起來,使各種實習內容相互補充,提高學生的實踐教育教學能力。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帶領學生參與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試驗計劃,學生自主選題、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進行試驗方法設計和自主開展研究工作,以研究過程為主,強化實踐能力和個性培養,為學生進入高層次的學習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湖南女子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1)
關鍵詞:美術教學;幼兒;審美;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113-02
學前教育是對幼兒的教育,是人的早期教育。隨著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特別現在多數是獨生孩子,更注重他們的學前教育,這樣引起幼兒教育及幼兒美術教育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認識逐步轉到對學前教育質量的追求,專業化幼教師資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教育部于2012年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專業能力”這個維度首先提出的一個領域就是“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要求幼兒園教師要有“創設有助于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的能力。
同時,作為專業的幼兒教師,必須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能全面、正確地了解幼兒的美術發展興趣;能有效地選擇、組織美術教育內容;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當今社會教育理論一直強調:教育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要遵循自然規律,適應人的自然(天性)發展;學前教育更要關注兒童的身心自然發展,要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學前教育應有明確的“自然發展”特征,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去啟發引導,而不是提前的學科教學。國家新課程標準推出“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目標。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通過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昭示了“自然發展”教育理念的現代價值,成為我國當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必然方向。本論文對當前幼兒美術教學中出現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內容,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用統一標準衡量的教學評價等現象進行分析研究,認為這些問題出現的根源在于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師教育。
一、幼兒美術心里發展及教學指導
幼兒的美術心理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涂鴉期(1.5—3歲)、象征期(3—5歲)和形象期(5—7歲)。這三個階段具備各自的特點,以及應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
(一)在1.5—3歲的涂鴉期,幼兒會經過無規律的涂鴉、控制性涂鴉、圓形涂鴉、命名涂鴉幾個階段。這個時期幼兒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肌肉運動的知覺感和體驗畫筆的觸感上,表現出在紙上的重復擺動手臂,是一種反射運動。涂鴉階段,是鍛煉和完善幼兒的肌肉運動能力,鍛煉他們手、眼、腦足部地協調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的關鍵階段,將會為他們未來的繪畫興趣和能力奠定穩固的基礎。因此在涂鴉期,教師需要在作畫的環境布置上吸引幼兒的興趣,要合理地安排作畫空間,使得繪畫材料易于取用。
(二)在3—5歲的象征期,幼兒的視覺協調能力增強,開始發現線條、形狀和顏色的特性,并開始能夠自主地選擇顏色。在象征階段,幼兒的視覺協調能力增強,開始發現線條、形狀和顏色的特性,并開始能夠自主選擇顏色。這個時期是幼兒充分了解視覺圖形要素的階段,他們可能會較長的時間內(幾周或者幾個月)只對某種圖形感興趣。但是這一時期幼兒還不能對整張紙進行合理的布局,缺乏對各種要素的構思排布。因此在象征期,教師可以通過變換畫紙、畫筆和作畫地點,引發兒童對各種新材料的關注,引導他們嘗試使用這些新材料。在幼兒作畫時,教師應站在他們的作畫區域,在作畫結束以后,教師要與他們進行簡短的談話,這有助于將他們不斷醞釀的想法轉化為自覺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告訴兒童相關的必要詞匯,使他們能夠參與到自己的作品討論當中,上述做法的目的是要幫助幼兒探索線條、形狀和顏色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空間意識,了解重復和變化的藝術法則,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主動的,有能力的行為人,自己可以與現實世界互動。
(三)在5—7歲的形象期,幼兒可以對線條、形狀、色彩進行組合,開始學會用圖形描述事物和事件,學會使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將符號融入場景。在這個時期,幼兒會用以前創造出來的形狀和符號來作為整幅畫的主題。因此在形象期,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尺寸不同,比例各異的紙張以及各種顏色,選擇與兒童自身有關的題材,幫助兒童思考如何安排每個步驟,從而將自己的經驗展現在畫面上。教師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使幼兒將泛泛的主題與自己記憶深刻的經驗聯系起來,有助于他們養成思考作品的良好創作習慣。
二、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象源泉
大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我們應主張讓幼兒親近大自然,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讓幼兒從實物中獲得興趣,想象也就隨之迸發。例如:幼兒畫《美麗的花兒》的時候,可以先帶幼兒到植物園上一堂戶外課,讓幼兒親身感受和觀察各種各樣的花,讓他們記下看到了一些什么樣的花,花的形狀、怎樣的花苞、怎樣的花瓣、怎樣的葉……然后回歸課堂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幻燈片、圖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展現出花的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回憶和對花的理解,畫出心中最美的花。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 變換、美不勝收。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為幼兒開啟了想象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
三、審美情趣型的美術活動
審美情趣型的美術活動是指通過審美活動激發幼兒對美術以及探索世界的熱情,為幼兒創設形象生動,有趣的模擬情境,讓幼兒體驗美得情趣中感受快樂。
審美情趣型美術活動的基本特點是:激發興趣、玩中學、感受分析、評價這一審美過程為中心,從而引導幼兒對審美對象的再創造。在教學活動中具體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教師應運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為幼兒創設一種形象生動的審美情境,并將審美對象自然地呈現于幼兒面前。
2.激發興趣。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累積,興趣審美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應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幼兒的繪畫欲望,借助美術活動,豐富幼兒的美感經驗。
3.玩中學。由于學前教育面對的對象是含苞中的幼兒,學前教育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幼兒美術教育離不開幼兒游戲,作為幼兒教師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掌握各種基本技能。
4.感受分析。分析審美對象,從感知上引導幼兒由被動感知轉為主動感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形象間、色彩間的關系,體驗美得感受。
5.教師評價。教師應運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幼兒理解我們所學習的審美對象在美術活動中存在的意義,以及審美對象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審美價值,幼兒初步建立正確的美術觀念,引導幼兒走向美的世界。
總之,幼兒美術指導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特點進行,其目的是要讓幼兒在繪畫活動過程中豐富情感、發展其個性以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郭萌萌.芻議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文教資料, 2010(5).
謝智敏.高職高專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思考.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09(12).
肖敏.幼兒師范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至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重要性和影響力毋庸置疑。《教育規劃綱要》提到: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要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提到的上述目標,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提到要采用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各地根據國家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生師比,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逐步配齊幼兒園教職工。健全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把入口關。2010年國家頒布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公開招聘具備條件的畢業生充實幼兒教師隊伍。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
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切實維護幼兒教師權益,完善落實幼兒園教職工工資保障辦法、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評聘機制和社會保障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公辦幼兒教師,按國家規定實行工資傾斜政策。對優秀幼兒園園長、教師進行表彰。
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辦好中等幼兒師范學校。辦好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一批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加大面向農村的幼兒教師培養力度,擴大免費師范生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積極探索初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學前教育專科學歷教師培養模式。重視對幼兒特教師資的培養。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創新培訓模式,為有志于從事學前教育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提供培訓。三年內對1萬名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國家級培訓。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
應該說,上述兩個文件的出臺,給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指明了專業發展的方向,那就是做一個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的幼兒教師,也給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為了給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技能訓練,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能訓練體系。
2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需要幼兒教師掌握較強的教育技能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專業性、應用性很強的工作。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學前兒童,他們年齡小、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在環境的適應性、行動的獨立性、思維的理解力等方面都較弱,因而要求幼兒教師能充分理解和適當應對。幼兒教師要勝任自己的工作,不僅應具有良好的有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具有較強的教育技能。
過去的幼兒師范的專業課主要是“三學六法”,學生學到的主要的幼兒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的理論,以及語言、計算、常識、音樂、美術、體育等各科的教學方法。現在這些教學法的內容已進行改革,不限于上課,擴大到了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游戲,很多帶著幼兒園教師的日常工作的技能,如怎樣觀察幼兒,怎樣和幼兒交往,怎樣保障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怎樣和家長交往,怎樣管理班級工作等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兒園邊做邊學。教育論文現在我們必須在學校就對學生進行這些教育技能的訓練,使我們的學生在進入到幼兒園工作后能夠快速上手,實現學校學生和幼兒園教師的無縫對接。
3構建相對完整的幼兒教師教育技能體系
幼兒教師教育技能可說是幼兒教師指導幼兒過程中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一系列行為與智力活動方式的總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基本技能。它包括:口語表達技能,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在授課或與幼兒游戲活動當中,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知識與情感,如普通話表達的技能、演講技能、教師口語等;書面語言表達技能,是指幼兒教師的書寫能力,如幼兒園常用文體寫作、教案書寫、聽課記錄、教學筆記等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是指幼兒教師利用計算機查找資料或制作課件的技能;藝術技能,是指幼兒教師藝術才能,如彈琴、唱歌、跳舞、繪畫等。這些都是幼兒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必須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足夠的訓練。
二是專業技能。它包括:教育組織管理技能,如觀察了解幼兒的技能、與幼兒交流的技能、班級組織管理技能、協調家長、社區關系的技能等;教學技能,如教學活動設計的技能、教學內容與方法選擇的技能、教育環境創設的技能、幼兒發展評價的技能等;教研技能,如發現教研課題的技能、開展教研活動的技能、撰寫教研論文的技能等。
三是實踐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在現場實踐中的綜合教育技能,如隨機應變處理突發教育問題的技能、改革創新技能等。這是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而形成的一種更高級的技能。4幼兒教師教育技能訓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技能的培養,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一是開設教育技能訓練專門課程,使用或編寫專門教材,作為基礎理論通向教育實踐的橋梁性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作為必修課開設。二是提出全學程教育技能訓練任務與要求,研究擬訂出考核標準,制訂實施計劃,將其滲透到各學科教學和學生教育實踐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三是充分重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活動,將它作為檢驗學生教育技能訓練的一把標尺。四是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訓練,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教學或訓練,必須在學生一入學時就給學生制定訓練計劃,使學生的訓練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1)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放相關實訓場所,組織學生開展彈、唱、跳、畫、講、寫等常規訓練活動。
(2)要定期開展各種專業競賽活動,如課堂教學模擬、多媒體課件制作競賽活動。
(3)有組織地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如手工制作社、幼教協會、環境設計協會。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 文化適宜性
農村學前教育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入園率低,辦園條件和保教質量差。近年來農村學前教育正迎來了本世紀以來的一個重大機遇。2010 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投入,要安排專門資金,重點建設農村幼兒園。”在同一年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自此農村學前教育迎來了春天。
一、從“發展適宜性教育”到“文化適宜性教育”
上世紀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發表了關于“0到8歲兒童的發展適宜性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強調為兒童設計的課程或教育方案應考慮兒童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和個體特點。但是該文件發表十多年后,教育界發起了一場由“發展適宜性”問題引發的關于“文化適宜性”的討論。批評者認為該文件忽視了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更多強調規律的“普適性”。當代兒童處在一個充滿變化,注重差異與多樣性的時代,而當年那種用“唯一的”或“最好的”標準規劃兒童發展已然不適合了。
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人們早已認識到任何學習都不是在白板上進行的,而是在社會環境中建構而成的。因此,當我們在討論農村學前教育的時候,必須將所有的研究都根植于中國農村社會背景下,因為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更好地了解農村學前兒童,從而開展適宜的教育工作。“文化適宜性”是對“發展適宜性”觀點的發展與完善,注重中國農村社會文化因素對于兒童發展和教育的影響漸漸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主要價值取向之一。
二、農村社會的不同群體對學前教育的理解
農村社會的不同群體對于學前教育的理解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也是農村學前教育的文化適宜性問題的表現之一。本文主要選擇農村家長,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小學與小學教師這三種社會群體對學前教育的理解進行討論。
(一)農村家長群體對學前教育的理解
在對農村家長的一項調查中(2006)表明,70%的家長認為幼兒園的任務就是看護孩子加上教字認數,有3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應接受“正規”的教育,學好語文、數學,再學點音樂、美術、體育等副科。 調查分析原因指出,在中國農村,讓孩子通過考學改變農民身份成為農村家長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這種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相悖的做法也成為學前教育在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阻力。這也最終導致了農民對學前教育的期望:(1)學前教育即發展讀寫能力;(2)學前教育應能提高農村孩子進入好小學的機會。所以說,家長只會接受符合這兩條要求的學前教育。不過伴隨著新型農民的出現,一部分農村家長對于學前教育的期望出現了轉變。這些新型農民離開了農村到城市務工,形成了對城市文化的認同,他們的許多思想已經不同于傳統農民。首先,他們仍然認可讀寫能力的重要性,其次,他們也開始看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在游戲中學習。
(二)農村小學教師群體與幼兒園教師群體對學前教育的理解
小學教師雖然受到基礎課改的影響,但是,由于新課程中一年級的識字量增大以及農村家庭教育欠缺的影響,小學教師的精力,尤其是低年級教師,很大一部分都犧牲在初級讀寫能力的工作上,所以農村小學教師處于對自身工作量的考慮,他們也希望學前教育能夠分擔多一些語文與數學的教育內容,以減輕自己教學負擔。相比之下,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在這種社會文化的壓制下,幼兒園不得不對課程進行調整,導致農村幼兒園“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可以看出,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在農村學前教育這塊田地中的專業權威性已經消失。
三、新農村建設時期的農村學前教育的建議
朱家雄教授曾經提出“有差別的學前教育課程”與“無差別的學前教育課程”兩種概念。他認為,真正公平的學前教育,應保證每個學前兒童獲得基本的受教育權利,同時接受適合他們情況的有所差別的課程,實施無差別的學前教育課程,非但不會削弱學前教育的不公平現象,反而會擴大學前教育的不公平。到底什么樣的學前教育適合農村兒童?筆者認為,《綱要》和《指南》的所有要求農村兒童都是有能力也是必須達到的,綱要的制定所選取的常模是全國兒童的水平。因此是具有普適性的。
在研究農村學前教育問題時,必須正視新農村建設的社會背景。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改造和農村城鎮化變革,今天的農村學前教育目標既要服務于未來向城市轉移的需要,也要滿足服務于現代化新農村發展的需要。為適應新時期農村的發展,有學者提出,今后農村教育發展應以“建設學習型的農村社會”為長遠的發展目標。提議應對農村教育發展的若干具體目標和辦學方式進行重新審視。筆者認為,在學前教育階段應當針對各地幼兒發展的實際需要,由上一級行政機構與教育機構組織開設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重視培養幼兒的素質和能力,政府配合幼兒園機構加大學前教育必要性與特點的宣傳力度,這些舉措將對斷絕“小學化”傾向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眾所周知,音樂教育對實現兒童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進入新世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普及程度不斷提高。但總體來看,學前教育仍屬薄弱環節。本調查意在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分析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難,并努力運用科學合理的論證方案,提出用高校教育資源解決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現狀的主張。
關鍵詞 :農村學前教育;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12—0097—02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產出論文,項目名稱《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課程園本化研究》,項目編號:ZC13065。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簡介:呂爽(1983— ),女,吉林梨樹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從《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點》中可以看到,政府已經將發展學前教育、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并將發展學前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教育部《當前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發展幼兒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而音樂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村幼兒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應該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解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筆者組織研究團隊對吉林省內(長春、吉林、四平、松原、遼源、通化、榆樹、雙遼、白城、九臺、梅河口、樺甸、大安、洮南等)部分鄉鎮級幼兒園做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10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3份,有效率達99%。下面是對吉林省農村幼兒園音樂課開設情況、音樂設施和師資力量配備情況等方面的調查數據和現狀分析。
一、音樂課開設情況
如圖1所示,參與調查的幼兒園中,有82.5%的幼兒園開設了音樂課,其中約10%的幼兒園每日都有音樂課,40.5%的幼兒園能保證一周上兩次或以上,另外32%的幼兒園基本保證每周一次。
而有17.5%的幼兒園沒有開設音樂課,其中50%的幼兒園是因為沒有招聘到合適的教師來授課,38.9%的幼兒園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由于條件所限,有55.6%的幼兒園不知何時能增設音樂課。在這些幼兒園中,大部分幼兒只能通過電視、DVD播放器等接觸音樂。
二、音樂設施配備情況
如圖2所示,在參與調查的這些幼兒園中,超過80%的單位都配有DVD播放機、音箱等基本音樂播放設備;有超過一半的幼兒園配有手鼓、沙錘等簡單樂器,同時配有鋼琴或電鋼琴等大件樂器以及電腦、投影儀等電子設施。而調查顯示,在沒有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中,83.3%的幼兒園連手鼓、沙錘等簡單樂器都不能提供,更談不上樂器和設備了。
音樂教材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超過一半的幼兒園沒有音樂教材,大部分是通過教師彈唱的方式教授兒童歌曲。雖然有75.3%的幼兒園開設了音樂欣賞課、音樂游戲課、音樂美術課、音樂舞蹈課等交叉課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師在課上大多會選擇讓幼兒欣賞樂曲、做與音樂內容無關或關聯不大的游戲活動,極少會選取教授京劇、黃梅戲等古典藝術進行教授。
三、實踐活動開展情況
在農村,由于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學前兒童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與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所調查的這些幼兒園中,有95.3%的幼兒園能夠保證至少一年舉辦一次文藝匯演,其中有84.7%的幼兒園會組織孩子做韻律操。在文藝活動中,62.4%的幼兒園能保證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單獨表演的機會,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需求與喜愛。在沒有開設音樂課程的幼兒園中,也有66.7%會組織文藝匯演,并教授幼兒簡單的集體韻律操。可見,即使是在農村,在受到很多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教育機構對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還是有一個基本認識的。
四、師資力量配備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中(建園規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兒園只有一名音樂教師,且多為兼職;個別有兩名音樂教師或配備專職音樂教師的幼兒園,規模基本上都超過100人(見表1)。通過訪談得知,在農村,絕大部分的學前音樂教師都是幼教專業中專或大專學歷,她們基本上沒有成熟的實踐教學經驗,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參與調查的教師中,有92.9%的教師認為音樂對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性格養成有幫助,但絕大部分幼兒園都沒有師資能力教授兒童簡譜或五線譜等讀譜知識以及時值、節奏、節拍等簡單的樂理知識。只有38.8%的教師系統地學習過音樂教法。
沒有開設音樂課的幼兒園大部分都認為有必要增開音樂課來滿足幼兒對于音樂的熱愛與需求。這些幼兒園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師聽說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學前教育中相對突出的問題。在廣大農村,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存在著教育資源短缺、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教育體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藝術能力作為一種特殊才能,雖然在每個孩子身上體現出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但他們在學前時期可塑性很強。對孩子早期藝術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啟蒙。農村學前兒童音樂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該主要以培養孩子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和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獲得節奏感、律動感和感知記憶等特殊能力為主。面對相關的問題和實際困難,相關研究者應通過對高校教育資源服務農村學前音樂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與實踐,尋求適合吉林省農村學前教學現狀的教學模式,嘗試農村學前音樂課程園本化的研究與實踐,這樣也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資源拓寬實踐平臺,為實現高校人才和農村缺口的有效結合提供幫助。
事實證明,吉林省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急需高校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援助,70%以上的幼兒園希望高校能夠在設施、設備以及專業教師方面提供支援,超過60%的幼兒園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專業素質提升方面的培訓支持。希望通過此次實踐,能向“縮小教育差距”的理想再邁進一步,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下提高藝術審美情趣,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
參考文獻]
[1]李建平,呂莉.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9(12).
[2]張倩.農村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4).
[3]高淞.淺談呼蘭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