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6: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殊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促進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有效推動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二、主辦單位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三、協辦單位
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學院(系)
四、活動時間
征稿截止時間:2011年6月10日
評選揭曉時間:2011年6月30日前
五、評審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周兢(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霍力巖(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顧榮芳(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華愛華(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秦金亮(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劉云艷(西南大學學前教育系)、蔡迎旗(華中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系)、鄭健成(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周世華(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六、活動組織
1.評選范圍: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2011年應屆畢業生獨立或合作撰寫的畢業論文。
2.論文分組:分設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碩士生、博士生)三個組。
3.論文推薦:大專、本科生參評畢業論文由所在院校(系)集體推薦。推薦數量:大專生控制在本院校(系)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以內,本科生控制在20%以內。每篇參評論文原則上應附上兩位具有高級職稱指導教師或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評語。研究生推薦名額不限,由導師推薦并寫出評語。所有參評論文均一式兩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學生證復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號《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編輯室(郵編310012)。參評論文同時以電子文檔方式發送至,請在主題欄標明“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字樣。
七、評選和獎勵
1.將特邀全國各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組成論文評選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分組評選,按一定比例評出各組優秀論文。
2.由主辦單位頒發獲獎證書。
3.獲獎結果將在2011年9月《幼兒教育?教育科學》雜志及其官方網站“幼兒教育網省略”上公布,部分優秀論文將選登在《幼兒教育?教育科學》上。
4.獲獎作者編入“中國幼教招聘網省略高級人才庫”向全國各用人單位重點推薦。
八、重要說明
[關鍵詞]本科生 畢業論文 質量 建議
當本科生完成4年的課程學習進入畢業設計階段,您是否發現:你指導的本科生常對你給出的畢業設計任務一臉茫然,他們通常不會利用圖書館的紙質資料和電子資源查閱相關文獻,對于畢業設計涉及到的一些常規制圖軟件也常是一無所知,而對于您給出的英文文獻翻譯,他們也通常是自己翻譯了1~2頁遇到困難后就直接交給Google翻譯,這是我進入高校第三個年頭對自己指導的資源勘查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總體印象。當然,我的同事們也常抱怨自己指導的學生總喜歡等著導師把現成的資料拷貝給他們去整理成文糊弄過關,也或是希望導師手把手地教他們去完成論文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他們無法把做出來的成果流暢地表達出來,有時候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論文的意義何在。
進入高校工作3年來,每年都有幾名本科生與我一起進行畢業設計,從最初的茫然到所帶的畢業生中寫出了優秀的畢業論文,我試圖尋找出更好的方法讓我帶的畢業生能有所收獲。實際上,有關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前人已做過很多探討1-9,他(她)們提供的方法在幫助我擬定畢業論文題目、填寫論文設計任務書、定期抽查學生論文完成進度以及如果合理地撰寫論文等方面都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下面,基于資源勘查與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該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高校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勵教師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并曾設課外科研活動。
在我看來,本科生們在4年的在校學習中,高校為其開設了數十門基礎課和專業課用以幫助他們搭建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然而,部分高校缺少互動的課程教學以及少之又少的課外科研活動恐怕是導致上述不爭事實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自幼兒園開始,老師便教導小朋友把手放在后背,安靜地聽從于老師的教導,甚至到了大學,老師們依然習慣于讓大學生們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老師講什么就記什么。在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往往缺乏參與到教學中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偶有幾個同學在課堂上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但總體看來,高校的課堂教學似乎總是很沉悶的,老師講老師的,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如果感興趣就聽聽,不感興趣則自己做的自己的。如此一來,課堂教學過程或多或少都存有一定失敗。
我想,適時增設一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環節應該是很有必要的。要做到這點應該并不算太難,譬如我們可以每節課抽5~10分鐘讓學生對當天所講的內容進行簡要概括,也或是制定多個與該課程相關的微型課外科研課題分小組完成并進行課題陳述討論等等。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的高教教師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特別地,近10年來,在高校擴招及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個高校的本科生數量可以說比10年前增加了近2—3倍。就拿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來說,10年前的本科生數量基本在80人左右,而如今的本科生數量卻至少有220人。如此一來,高校的本科生教育難度無疑比過去增加了不少。雖然高校也在不斷地引進教職工,但相對于如此龐大的本科生數量,高校教師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對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也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這個環節中也應該為教師們提供一個更為合理的崗位量化制度并制定更為合理的管理方式。
二、高校教師應積極探索更為合理的指導方式。
每一個進入高校任職的教師應該都經歷過完成畢業論文的這個歷程,對于上述的這些方面我們是否也或多或少經歷過一些?當我們從一個階段走到另一個階段后,我們好像很容易就忘記了之前自己遭遇的窘迫,在很多年后提到當年畢業設計時的自己,我們往往只記得那些讓人啼笑的片段,卻往往忽略了畢業設計過程對我們今后所帶來的影響。那么,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為了讓自己指導的學生不再重蹈覆轍,我們需要做什么呢?我想我們是否可以不斷吸取過往不太合理的指導方式,不斷尋找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思路,讓同學們可以更加喜歡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更加容易理解自己的研究內容,并積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該讓同學們學會如何在老師的協助下自己獨立地完成畢業論文所涉及的每個環節。
三、本科生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應持有端正的態度。
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下面我們來談談學生在完成論文過程中所持的態度。
我指導的本科生主要分為這樣的兩類:一類是認為完成論文僅是為了可以順利畢業,這類學生畢業后大多直接進入單位工作;另一類則認為完成論文的過程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這類學生則大多選取繼續留下高校進入研究生學習生涯。當然了,指導這第一類學生自然是比較頭疼的,他們大多希望可以有現成的資料參考,不太喜歡自己去查文獻、動手作圖、整理等等。那么,難道畢業后直接進入單位工作就不需要重視畢業設計的過程了嗎?為此,我將以自己的經歷告誡我們的本科生們,無論是進入單位工作或是繼續進行研究生學習階段,畢業設計的過程都需要認真對待,因為毫無疑問,它會影響到你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按照上述的兩種分類方式,我便屬于那本科畢業后直接進入單位工作的第一類。2001年,我本科畢業后進入中石化勝利油田工作,二分、三分后,我被分配到一個采油廠的油水井管理區工作,哪里的工作環境自然是不會很好的。幸運的是,等到第二年的春天,采油廠的地質研究所開始招兵買馬,而我的專業又恰好對口,因此,心里還美美地想終于可以換到一個好一點的地方工作了。然而,面試答辯時,我并未如愿以償,而原因就在于我無法對自己的畢業設計進行簡單而完整的陳述。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我不得不選擇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才得以進入今天的工作崗位。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品質,希望高校能為教師們提供更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方針,希望高校教師們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更加用心地對待本科畢業設計這件事情。最為重要的是,希望我們的本科生們能有一個態度,認真地對待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
[參考文獻]
[1]陳家新.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科學,2002年02期:
[2]廖志凌,劉賢興,楊澤斌,孫宇新.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因素分析與對策思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5年01期:
[3]張自廣,孔亞平.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年05期.
[4]潘奇志.對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分析及措施[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0年03期.
[5]杜祥培,尹躍妮,歐陽中萬.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09期.
[6]鄭琳.大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存在問題及對策[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李維芳.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的實踐與探索[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12期.
[8]劉麗,米括.提高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10期.
教學計劃是教育管理部門或學校、院系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類型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學科專業制定的有關教學工作的規劃指導性文件。
教學計劃是學校或院系組織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教學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課程設置、實驗環節、學制學分、畢業論文、畢業學位等等,都需要在教學計劃中一一作出明確規定。教學計劃對教學管理部門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說,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的教學活動,必須靠教學計劃才能體現其系統性和科學性。
(二)教學計劃的特點
1.預見性
教學計劃是教學工作的藍圖,它產生于教學工作之前,要有充分的預見性,才能準確、合理地安排各項教學工作,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并達到教學目的。
2.規劃性
教學計劃是一個系統完整的規劃方案,一個專業的教學工作,其涉及面甚廣。所謂的規劃性是指教學中各個要素的搭配和各個環節的銜接能夠做到科學、合理。
3.指導性
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搞好教學,而教學計劃是教學的基本依據,它要對教學工作起到全面的、長期的、連續性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計劃的寫作
1.標題
中小學的教學計劃標題,一般是以學校名稱、年級、文體名稱三項內容組成,如《××中學高中二年級教學計劃》。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標題,一般是由年級、專業名稱、文體名稱三項內容組成,如《20__級新聞學專業教學計劃》。也有時候由教育系統名稱、特殊教育對象、文體名稱組成標題,如《湖南省在職中學教師(專科起點)通過繼續教育達到本科學歷培訓各專業教學計劃》。
2.正文
教學計劃的正文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指導思想。每個學校、每個專業的教學,都必然有自己的指導思想。有些學校或專業,又有著自身的突出特點,或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教學的指導思想也自然有不少與眾不同的地方。將指導思想寫在教學計劃的開頭,是為了明確教學的宗旨,強調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的概括要精確簡練,不枝不蔓。
其二,培養目標。寫明要培養具有什么樣理論基礎、什么樣素質、什么樣能力,能夠適應什么需要,能夠從事什么工作的什么類型的人才。如果要對政治標準、理論基礎、工作能力等方面分別提出要求,可以分條列出。
其三,教學方法和手段。寫明是全日制教學還是函授、遠程教育、自學考試以及別的什么教學方法。每周計劃安排課時,每學期的總課時數,以及其中的課堂講授時間和實踐時間各自所占的比例等。
其四,課程設置。列出所有課程的名稱,課程的排列順序,可以采取分模塊排列、分學年排列、分專業方向排列等多種方法。課程過多要列出表格。
其五,學制年限。說明本專業的學習期限。
其六,學分計算和畢業學分底限。說明學生必須修夠多少學分才能畢業,有時還要特別說明某一課程板塊中必須修夠多少學分才達到畢業標準。對公修課和外語是否有特殊要求,也要說明。
【 例 文 】
20__年法學專業(四年制)本科教學計劃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建設的需要,能在國家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人大、政府、法律服務機構、財經部門、涉外商務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實際工作和研究、教學工作的具有法學學士學位的專門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立法人員、律師和法律顧問。
二、培養基本規格要求
本專業學生應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我國主要法律、法規、司法實際和有關方針政策;能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社會調查、分析、研究和解決法律實際問題;能正確處理案件,撰寫法律文書,具有較好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操縱技能。三、主要課程
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基礎平臺為基礎,設有民商法、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和刑事法等4個專業模塊。主要課程為法學導論、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民法學、商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親屬法、知識產權法、合同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具體的課程設置詳見《法學專業教學計劃總表》。
四、學制:四年
五、畢業最低學分
畢業最低學分為150學分。學生修完全部必修課程和1個完整的專業方向模塊,取得全部必修學分和1個專業方向的全部學分,取得選修學分符合教學計劃的規定,即:學科基礎平臺選修課不少于6學分,專業基礎平臺選修課不少于14學分,大學生素質教育課(詳見《寧波大學大學生素質教育系列課程細目》)不少于分,其中“兩課”修課3學分,自然科學或技術科學類選修課5學分,通過國家四級外語考試,準予畢業。
六、授予學位
1985年6月,她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她的到來為家人增添了無限喜悅。8個月大的一天晚上,她又哭又鬧就是不肯睡覺。媽媽抱起她發現她渾身發燙,趕快帶她到醫院。醫生給她打了針,慢慢燒退了些,媽媽又把她抱回了家。
只是一次普通的發燒,父母以為燒退了就沒事了。可之后的幾個月,媽媽逐漸發現逗她玩時,她變得不愛搭理人了。媽媽覺得有些奇怪,她以前非常活潑好動,只要一逗她就會帶來滿屋燦爛的笑聲。
到她1歲時,媽媽覺得她實在太安靜了,懷著忐忑的心情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卻如一場晴天霹靂,她的雙耳失聰了。父母帶她尋遍了全國各大醫院,也嘗試了各種方法,卻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媽媽終日以淚洗面,無法接受女兒墜入無聲世界的現實。那天,媽媽抱起她,她不經意間用小手抹了下媽媽滿是淚痕的臉頰。媽媽看著她微笑的小臉,暗暗決定,一定要將她帶出這片聾啞之地。
從那天開始媽媽教她“看話”,每次發音時,媽媽都讓她用手摸著自己的聲帶,感受發音時的氣流。她就這樣盯著媽媽的嘴唇,看著口型每個字學上百遍,甚至上千遍。很長時間后的一天,從她的小嘴里發出一聲含混的“我”的聲音時,媽媽抱著她一下子哭出了聲。直到3歲的一天,她才第一次叫出“媽媽”。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媽媽把她送進了普通學校。她通過讀唇來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可有時老師講得很快,她記不下來,下課后她就追著老師問,直到弄明白為止。開了英語課,她又像小時候“看話”一樣,感受元音和輔音發音的不同。可她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成績也一落千丈,這使她的脾氣也變得越發的暴躁。
有一天,她在準備期末考試,可由于跟不上,太多的題她都不會做,她一生氣將書扔在了地上。爸爸聞聲走了進來,看了看地上的書,對她說:“先不學了,我給你講個故事。”她認真地看著爸爸,爸爸說:“有一種生長在非洲戈壁灘上的依米花,每朵花都有紅、黃、藍、白四個不同顏色的花瓣,很是奇特。但你知道它是怎樣長成的嗎?”她搖搖頭,爸爸從她的臉上看到了好奇,繼續說道:“依米花通常要用五年的時間扎根,然后一點點地積累養分,直到第六年春天,才會在地面吐出嫩芽,慢慢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奇花。但依米花的花期只有兩天時間,兩天后就會凋零。雖然花期短,可它的美麗卻是永恒的。”爸爸講完故事就離開了,她一個人想了很久,后來爸爸看到她撿起了書,重新開始做題。那一次的英語聽力考試,她看著老師的嘴唇,考出了滿分。初中畢業時,她獲得了保送的資格,但她放棄了,最終以總分全區前30名,物理滿分的成績順利考上了重點高中。就這樣她一步步堅持著,大二那年,她靠看視頻學口型的方法練習英語聽力,在為她設置的由老師現場念聽力題的單人考場里,她通過讀唇的方式順利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的考試,而后又通過了六級的考試。
大學畢業后,她考取了華師研究生,那時的她萌生了去美國讀博的想法。一邊讀研一邊備考GRE,為了練好口語,只要學校的英語角開放她都準時出現去和外國人交流。轉眼研究生課程已經到了修改畢業論文的階段,她向美國多所大學提交了申請。在等待的日子里,她幾乎“泡”在了文獻資料和英語里,去研究提交申請的每所學校和每個專家的側重點,為美國大學的面試做著準備,晚上能抽出的一會兒空閑,她還要看美劇練口語發音。
今年4月,她以高分通過GRE、托福考試,拿到了美國堪薩斯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佐治亞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這一驕人成績的獲得者叫劉軼。生活在無聲世界的20多年里,劉軼努力像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如今,她選擇了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她立志要做特教事業的學者。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翻轉課堂
2019年教育部部署了關于“金課”建設和“雙萬計劃”等的建設意見和要求,緊接著高教廳開展了“金課”認定工作。對金課的界定既體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肯定和延續,更突出了對在線教學這種現代化教學模式的重視。混合式教學是將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實踐走向。貨幣金融學課程是經管類的專業大類課程,也是金融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一門金融學入門課程,它涉及的金融知識面非常廣,信息容量很大。在教學改革之前,該課程授課一直存在著教師滿堂灌、內容多而雜;模式太單一、學得很枯燥;課程互動少、形式很單調;學生動手少、學習很被動;評價簡單化、成績絕對化等突出問題。因此,為了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切實地學好這些專業知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我們“以學生為中心”、以“金課”建設為導向,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1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目標
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本著“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圍繞著“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三個方面全面展開。首先,“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體現了“知識和能力目標”。根據在線課程內容應當短小精悍的特點,貨幣金融學在線課程將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一系列龐雜的金融知識分成10個章節,每一章節是一個知識模塊。每章根據重難點知識提煉出4-5講的內容,每講錄制8-12分鐘左右短視頻并配有ppt,便于學生對照教材和ppt觀看視頻。每個章節輔助檢測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線上所學的知識;同時每章還配套延伸閱讀、互動討論題等課外拓展內容,讓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業素養,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能力。線上課程內容重難點突出、視頻短小精煉,易于學生線上自學和反復回看。其次,教學內容體現時代性、前沿性,融入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授課內容注重緊跟社會熱點,體現學科前沿,延伸閱讀關注我國金融改革熱點和金融學科發展新方向、新理念和新思路。同時篩選最有價值的資源為課程內容服務,課程內容參考四大類資源:一是各種金融類的政府官方網站;二是各種優秀的財經媒體;三是各種優秀的課外參考書目;四是各種實用的APP和視頻資源等。這些課程內容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展開,將課程思政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又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次,教學模式的設計圍繞“三大目標”展開。其中線上學習要求學生觀看錄播課自主學習,并能根據掌握情況反復回看視頻,既提高了預習效果又培養了自學能力,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目標。線下授課對重難點、易錯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講解,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滿堂灌,能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授課過程中將思政教學和職業倫理教育融入專業知識點的講解中,全方位圍繞三大培養目標展開。課后拓展要求學生整理筆記并有針對性的復習,同時分組完成專題研討工作,既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又拓寬了專業知識面,符合我國當前對“新文科”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為今后畢業論文和學術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深化“三大目標”。
2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貨幣金融學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以及課程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展開。
2.1線上學習的內容要求
教師在每章節知識講解之前,會首先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線上的錄播課,這個線上學習過程類似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預習,但是它又不是簡單的提前預習,而是通過錄播課在教師的講解下自己先認真地學習章節基礎知識點、初步把握重難點。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章節習題來檢測學習效果的好壞,自己發現問題和知識點掌握的薄弱環節,然后有針對性地反復回看課程視頻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時課程平臺上有專門的互動討論區,學生一方面可以將自己在線上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在平臺提問,教師會為學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需要自主查閱資料后回答互動討論題,發表自己對專業問題的看法。這種形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關注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好習慣,提升專業素養。最后學生必須參加線上的期末考試,線上期末考試以客觀題型為主,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況。
2.2線上學習效果監管———“雙固定的雙層負責制”
線上學習既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考驗學生學習自覺性的一把雙刃劍。如何對學習自覺性有限、自學能力稍顯不足的學生,實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是保證線上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貨幣金融學課程的線上學習采取“雙固定的雙層負責制”的監管模式。其中“雙固定”是指“固定團隊和固定時間”。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合作團隊,學生在固定的團隊內相互督促完成線上學習;然后教師指定固定學習時間,要求學生在這個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對學生形成約束,如果個別學生臨時有事也可自行安排其他時間,固定基礎上的機動靈活性方便了學生自主安排。“雙層負責制”是“組長+教師的雙層負責模式”。每個小組推選出組長負責監督組員線上學習;授課教師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同學們的線上學習情況,使用課程平臺反饋章節學習完成情況,鎖定重點關注目標。對于線上學習完成情況不佳的學生,既讓組長加強督促,又由授課教師和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是否存在困難,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同時敦促學生盡快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組長負責制和組內同學相互監督線上學習,又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從而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中,積極完成線上的學習任務。大家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還能夠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2.3線下教學實施方式
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學生對章節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線下授課不必要面面俱到地“滿堂灌”,而是根據章節的重難點和學生線上學習反映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教師的線下授課分為反饋和講授兩個部分,通過運用優課聯盟平臺的統計功能,給學生反饋線上視頻觀看、章節習題、互動討論等任務的完成情況。表揚按時和超前完成任務的學生,樹立先進典型;對于未按時完成的學生扣減平時成績的分數予以懲罰,讓學生將扣分的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接著將學生線上檢測的分數情況和習題的正確率運用統計圖進行顯示,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講授過程則是有針對性地講解章節的重難點知識,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容易錯的細節知識。講授過程中既要求學生在教材上或筆記本上做筆記,又會邊講授邊提問,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和積極思考;涉及一些前述章節已學過的知識也會再次提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加深印象。講授過程中還會提出一些開放式論題讓學生分組研討,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會將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增強他們的金融風險意識。
2.4翻轉課堂的設計與開展———“教學相長”
翻轉課堂環節就是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教師角色由“教授者”轉變成“引導者”,學生角色“被動者”變為“主動者”,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的舞臺,教師則是聽眾和指導者。具體來說,教師會將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的一些熱點、前沿問題結合課程內容和知識點分成八個專題,每個小組選定一個專題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網頁、論文、專著、教材等資料,研讀和篩選資料后,學生根據自己對專題的理解制作演講PPT并交給任課教師修改,教師提出改進意見,學生進行PPT修改后在課堂上演講這個專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專題內容和講演情況進行點評、提問,并最終給出這項活動的成績。在翻轉課堂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專業資料的收集、篩選和研讀,這既培養了學生文獻閱讀、分析歸納、資料整理等基本的科研能力,又讓學生在研讀資料的過程中拓寬了專業知識面,提高了社會科學素養。學生自己制作PPT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為今后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演講,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質、增強了自信心。整個活動學生分組完成,團隊之間分工合作,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和每個同學的優勢,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班風。同時翻轉課堂雖然是學生展示的舞臺,但是整個過程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將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等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多關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從育人的角度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
3“235”課程評價體系
貨幣金融學課程考核方式吸收了國內學者提出的課程考核評價“四化”特點,即“工具智能化”“形式多樣化”“主體多元化”“過程動態化”。課程考核采用“235課程評價體系”,即課程最終的考核結果由“20%平時成績+30%線上成績+50%期末成績”構成。“235評價模式”的設計完全對標人才的三大培養目標和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展開。20%平時成績通過授課過程中的提問、分組討論、專題研討和每章節的檢測來反饋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考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達成情況。在課程講授、指導和點評學生的專題研討中,將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等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多關注一些正能量的成功案例,從育人的角度幫助學生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思政目標。30%線上成績通過線上學習和每章練習題分數情況,考查知識目標達成情況;部分章節的互動討論,設置開放式討論題,讓學生在課程平臺上表達自己對專業問題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再通過答疑、評論等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從而實現課程思政目標。50%線下期末考試采用發散思維主觀題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分析案例、解讀文獻或提出自己對一些前沿熱點金融問題的看法,鼓勵學生考前查找資料,考試時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考察能力目標達成情況。在題型設置或給定的案例分析材料上,可以將國家法律法規、倫理道德、改革開放的大事件或成就等思政元素作為素材運用到考試的題目中,促使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來認識、分析和思考這些現實的社會經濟現象,并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財富觀、價值觀、人生觀、職業道德觀的塑造,從而實現真正的教書育人。4混合教學的實施手段———“慕課+學習通+QQ群”貨幣金融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施,積極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技術,通過綜合應用多種不同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充分發揮各種工具的優勢,讓它們共同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服務。具體來說,我們的課程使用了慕課、學習通和QQ群三種移動教學工具。首先,貨幣金融學在線課程在優課聯盟和智慧樹兩個國內領先的在線課程平臺上線,自有的慕課資源既為線上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資源保障,也能發揮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無限次反復學習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其次,線下授課既使用在線課程平臺強大的統計功能進行學情反饋,對學生形成督促并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又使用學習通進行考勤、課程提問、投票、互動討論、課堂練習、問卷調查等課堂管理工作,這使得課堂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也提升了課堂學習效果,便利了課堂管理,從而使得課堂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學高效。最后,課程QQ群的建立主要用于日常學習、考試等事項的通知,學習資料的發放,學生和教師聊天提問等溝通活動的需要。“慕課+學習通+QQ群”三種移動教學工具聯動,直接作用于我們課程教學的線上學習、線下授課和課后拓展三大環節,其中慕課主要用于提供學習資源和反饋學情,助力于學生的線上學習;學習通主要用于課堂管理,為線下教學發揮作用;QQ群則更多用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日常的學生指導,在課后拓展活動中發揮作用。所以,三大工具各司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一種聯動效應,共同助力于混合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管恩京.混合式教學有效性評價研究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1-2.
[2]孫長永,閆召華.法學專業線上一流課程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1,(4):21-27.
[3]張勇斌,張亞洲.“以學生為中心”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包裝工程,2020,41(S1):119-123.
[4]田媛,席玉婷.高校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0,(8):78-96.
[5]譚永平.混合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實時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5-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科研項目(JZ160220);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教改項目(XJJG2015001)。
一、建構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內涵。
目前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得到重視和應用[1],基于近年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建構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是化解學生專業學習困境的必然途徑[2]。所謂“立體化模式”,是相對于傳統人才培養的的單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體化”具備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和多方位的內涵[2-3],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打破傳統高等教育偏向知識灌輸的單一模式,基于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現代教育思想特別是系統論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要全方位地調動各個教育、教學環節諸要素如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教育途徑、教育評價等并進行立體化設計以形成有機統一的綜合教育體系,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采用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網絡)、國內與國外多維一體的學習策略,展開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風格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4]。
二、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內容。
1.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模塊,奠定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基礎。
根據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發展需求,按照學院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我們分階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相應對專業課程體系作出調整和完善,把課程模塊分為: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實訓課程等五大立體化模塊,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占30% 以上) [5]。
圍繞課程體系的確立,逐步選擇有條件的課程建立立體化教材,實現課程內容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學輔導書和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網上電子習題和心理學案例分析、輔助教材等教學資源。
2.教育理念的立體化。
教育、教學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觀、師生觀、教育教學過程觀等多方面的基本認識。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學活動和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突破原來以課堂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而不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為主的設計思想和體系,向突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方向改變。特別是,立體化教育認同教育過程中存在雙重主客體的觀點: 即認為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同時又互為認識和學習的對象(客體)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有著多向立體的學習信息的交流與溝通,而非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單向灌輸。
3.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立體化。
大學傳統教育教學采用滿堂灌的單一授課方式。立體化教育教學則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立體化教育、教學方法應具有挑戰性、啟發性、靈活性、激勵性、反饋性等多種特征。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堅持探索和借鑒的特色教學方法有:“元問題提問”環節、“5 分鐘老師”制度、研究性教學法、研討式、案例教學、體驗教學法、基于反轉課堂的PBL等,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聽課熱情更高。
4.教育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課堂教學手段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多數課程都能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增強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克服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極大地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分析與討論,真正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和諧課堂。
課外輔導方式的立體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實現課堂教學與網上輔導相鏈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傳統的課外輔導方式單一化的局限。如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對校內外心理學專業課程網站資源的鏈接,學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學習各網站上的有關教學內容、學習輔導材料、知識擴展材料、課程錄象等。師生通過 e-mail 的方式進行打破時空的立體化指導、學習督促和交流。
5.課外輔導與實踐活動體系的立體化。
W生分層化、多樣化教學輔導。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分別來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學習基礎、將來發展取向、學習興趣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因此要重視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自由結合,注重發揮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優勢,克服弱勢,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與課下自學相鏈接。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學生的自學內容。課外自學包括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自學材料包括參考書、期刊、專業書籍、網上資源等,鼓勵和指導學生搜尋有關資料,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利用網上資源和圖書館等其他有效信息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樣,既能避免傳統教學“一刀切”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相鏈接。在實踐教學方面,力圖使實踐教學體系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力求形成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包括:通過實驗室模擬實訓課程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 的課堂教學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通過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與研究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等;并且,建立和完善較為全面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
6.課程考核與教育教學評估的立體化。
課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實施的調控棒。可以采取實行“平時成績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 20% ~30% 考分來自平時作業、課堂發言、實踐活動的參與等平時成績; 70% ~ 80% 來自期中與期末的理論與技能考試(有閉卷、開卷、半開卷、課程小論文、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方式) 。同時,可以嘗試打破追求標準答案的靜態考評模式,倡導動態的多層次、多樣化考評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互評與老師評價相結合,既體現評價的共性,又體現評價的個性。
三、心理學本科專業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實踐情況。
1.以模塊化課程設計為依托,分階段有序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參照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我們在理論課程體系中構建四個不同層面的模塊式課程: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每一模塊中又包含不同層次的課程。
模塊化理論課程以動態階段性學習來實現。本科一年級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給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材料,采用問題啟發式、類比討論式、內容專題式等教學方法,積極促使學生對概念和原理進行準確理解;本科二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科三、四年級進行建構性學習,第三年開始接受應用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信息,而是主動地對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以共同解決問題的活動來建構知識的意義。采用建構主義的方法教學,激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2.以專業實訓和校園特色專業活動為落腳點,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通過前期調查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社會市場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和課程性質設計不同的校內技能實踐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此外,我們也開展了研究型實踐教學。此環節以導師制和互助學習圈為平臺。在雙向選擇方式確定的指導教師指引下,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設計、統計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訓練過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指導高年級大學生以興趣小組為單位,在導師指導下,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及心理沙龍,并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性、基礎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同時,我們也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分層式多樣化校外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保證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
3.自主學習力與積極人格培育并重,在人才培養各個環節,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積極人格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積極人格的功能使學生對自我認知更完善,這有助于有效的處理自身與社會文化環境所產生的問題,能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較高的情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情緒整合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一思維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開設大學生幸福課有效達成了積極人格培養的目標。一是通過理論講授讓大學生形成對積極人格的認知;二是通過素質訓練讓大學生感悟與增強積極品質;三是通過主題討論讓大學生理解幸福的真諦;四是通過心理測評讓大學生了解幸福感狀況。
4.以“雙師型教師”與校外導師建設為智力保障。
在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我專業部分教師已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并且,積極鼓勵本專業教師以各自的方向專長與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服務需求相對接,深入一線開拓專業理論方法的應用,又為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提供豐富而詳實的案例e累。此外也重視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評估體系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包括學生信息員評教、問卷、座談、網絡評教、教師自我評教、專家評教等方式,評價內容既包括教學,也包括教師科研、實踐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吸收了多位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來充實師資隊伍,他們廣泛分布于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通過專業講座、心理沙龍和專題討論會等形式服務于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提升,并開闊了專業視野。
四、總結
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興而前景廣闊的本科專業,為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實踐人才,在專業建設中,我們結合自身與當地發展實際和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將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確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針對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課程零散、龐雜、課程銜接不連貫,課程間整合混亂、課程內容陳舊,講授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基于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提出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設想及其內涵的六個方面,并就相應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隨著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斷實踐,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也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較高水平,廣泛分布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市場營銷、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司法與犯罪行為矯正等領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評價較高。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共計50余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通過四年系統的專業學習,絕大多數畢業生獲得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家庭婚姻治療師以及育兒師等崗位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并具備相應方向的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十余年不斷積極夯實專業基礎,加強學科建設,凝練學術方向,打造優勢特色,已初步將心理學本科專業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層次較高的專業學科。
參考文獻
[1]高立群,彭聃齡. 21 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5).
[2]莫 雷.培養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3]李國強,王旭紅. 應用心理學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初探[J]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2) .
[4]辛 勇.心理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7(4).
當今時代,任何重大工程、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協同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文科建設成為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學學科建設必不可少的內容。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迅猛發展,我國政府做出了集中力量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教育戰略決策,我國高等教育面臨深刻的變革。在這一變革過程中,理工科大學要抓住歷史機遇,向世界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邁進,就必須根除傳統理工教育模式的弊端,調整和完善學科結構,規劃學校總體學科建設。這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文科的建設,采取新的發展戰略、措施,加快其發展,把文科的教學、學術研究的水平推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因此,研究理工科大學的文科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的原因、意義的認識不斷深化,學者們將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的意義歸納為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需要,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需要,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需要。有學者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論述: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是理、工、文相結合,高等教育的結構必須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發展的整體化趨勢要求實現理工文相結合。
文科發展歷史悠久,學科體系成熟,在現代科學技術整體化趨勢下,文理工日益交叉滲透,文科呈現新的發展態勢。人們一般把文科劃為文史哲等基礎性的傳統文科,以及應用型、交叉型的新文科;也有的從工科所需的文科教育將文科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培養對職業崗位有用的知識才能,例如,學習語文,熟練掌握閱讀、寫作、說話的能力;學習法律知識,以求工作上、生活上借助法律的保護;學習財政經營之學,以求在處理生產和銷售問題的過程中不致違背經濟規律。這些是工科學生走向社會所必備的文科知識,謂之“安身立命”的文科。第二層是作為一個有文化教養的人的個性發展和自我修養所需要的,如美術、音樂、文學、道德行為的教育,謂之“怡養性情”的文科。第三層是培養人參與社會、認識社會、貢獻社會,并對事物能有戰略發展的分析能力所需要的文科,這就是哲學、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教育,謂之“濟世達人”的文科。總之,文科內涵豐富,性質有別。因此理工科大學辦文科的第二步是定位與取向問題。大部分學者認為可行之道是背靠理工科,充分利用理工條件辦好應用文科專業,培養應用文科人才,出應用文科的研究成果,提高理工科的教學科研水平。對于一些實用價值不高、發展潛力較小的文科專業,則可以進行調整,以使理工科大學的文科建設與發展能充分形成與體現理工科大學特色。總之,學者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傾向于應用、交叉、滲透型的新文科的定位。
文科發展的思路和策略問題是怎么辦文科的問題。部分研究人員和教學科研部門的領導提出了明確的意見,認為應當從實現文理工管相結合的目標出發規劃文科的建設與發展;堅持以應用為主,以交叉見長,建設和發展新型文科;統籌規劃,重點扶植,逐步建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專業群。提出了“小規模、多學科、分層次、高水平、有特色”的文科發展指導思想,認為應當使文科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以文理交叉的方式,使文科的發展與學校各學科綜合發展戰略相聯系;以國際交流與合作為紐帶,使文科的發展與國際學術前沿接軌。從轉變思維模式、樹立品牌意識、開展創新性研究和加強制度建設等方面論述了文科發展思路。在這個問題上,學界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理工科大學教育首先要培養的不是“技術專家”,而是“合格的公民”,通過科學世界觀與高尚人生觀的教育,使學生懂得如何正確地觀察世界、對待人生,擺正理想與現實、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向學生進行必要的美學、心理學教育,幫助他們鑒別真偽、區分美丑、健全身心、陶冶個性,而這些將形成學生從事任何職業的重要基礎――為人的基礎。在《人文、工程和教育》一文中講道:“人文學課程對工科學生的基本價值是,它們教給一種方法去探索與工程諸學科不同的疑問、看法、問題。這些課程促使學生思考,由此促進學生心智的成長和發展。”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如科技史、邏輯史、辯證法、文學、美學等,有助于他們構建廣博的背景知識,活化他們的認知心理定勢,擴展其過分局限的視野,促進他們思維的開拓、求異與創新,推動他們不拘一格地想象與聯想,點燃學生創造性的思想火花。
文科在重點理工大學的發展中雖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但近30年的實踐也充分證明,重點理工大學不僅能辦文科,而且能辦好文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辦好文科,不能停留在原來從無到有的初級階段,必須明確方向,選擇一流的發展戰略目標。這既是重點理工大學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推動學科融合,促進人類文化知識的豐富與發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也是文科上臺階、上水平,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定位于一流的學科發展目標,重點理工大學應選擇以下發展思路與舉措: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于2003年發表了《關于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若干意見》,并開始實施“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因此,充分認識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作用,要從根本上轉變理工科院校文科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大學文科教育在全面素質培養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正確認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全面素質培養,按照教育規律辦好理工科院校的文科教育。科學精神的真諦在于求真、求實,人文精神的主旨在于求善、求是。因此,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科學教育是大學素質教育的兩翼,兩者同時發展才能做到真、善、美的統一。
重點理工大學辦文科不是權宜之計,不是跟風追潮,文科也不是應景式的花瓶擺設。文科既服務于全校文化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又有著自我存在的價值與作用方式,它與理、工三足鼎立,必須獨立自主地自由發展。同時,高水平的學科發展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過程,必須經過較長的時間磨礪、實力累積與文化積淀,才能穩健地發展,最終走向一流。沒有一定的學科基礎與實力,單從一個歷史時間點切入,希冀一時的強投入與高速度追趕就能夠實現目標的達成,這只能是奏效于一時的教育短期行為。因此,必須把文科納入學校整體發展目標之中,從學科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與交流、儀器設備與圖書資料投入等方面制定中長期工作規劃,擬定目標、任務、措施與步驟,使文科在重點理工大學得以穩步發展,逐步進入一流學科水平的行列。
文科要上檔次、上水平、力爭一流,必須依托現有學科力量,加快現有學科的發展,使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現有文科應明確責任與目標,“立足于發展,立足于自己”,苦練內功,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有基礎和條件的學科應積極申報博士點,增設碩士點,在相關領域中形成特色與優勢,進入國際、國內學術研究的前沿。在提高教師整體水平基礎上,采取超常規措施引進和培養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廣泛深入地開展科學研究,重視解決“重大課題少,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少,部分教師的研究意識不強”的主要問題,從各門學科實際出發,圍繞學科建設開展科學研究,使現有重點學科步入全國一流行列,成為推動整個文科發展的先導。
文、史、哲等人文基礎學科的普遍薄弱或缺失已成為制約整個文科發展的瓶頸,也是阻礙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學生基本文化素養的桎梏。重點理工大學應從加強大學素質教育,增強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底蘊,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建設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和文科專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文學科的特殊教育價值和基礎地位,采取超常規措施來扶持和加強人文基礎學科的建設。
文科發展的失衡源于以“應用為主”的文科發展指導思想。如前所述,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等一些重點理工大學都確立了各自文科建設的指導思想。這些指導思想大都是基于“就文科論文科”或“就工科論文科”的“小文科”思維模式提出來的,它們的缺陷是,重視發展應用文科而輕視基礎人文學科的建設,甚至以應用文科的發展來犧牲和取代人文學科的發展,直接導致了人文學科基本建設的滯后,師資水平、課程質量都難以提高,限制了人文學科在整個學校人文素質教育和文化氛圍營造中應起的作用。綜合上述研究,21世紀新的文科發展指導思想應當是,以促進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人文學科的發展為基礎,謀求人文學科與應用文科的協調發展,并通過文科內部及文、理、工之間廣泛、深入、富有成效的交叉滲透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學研究的水平,創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的一流文科。
人文學科的“精神性”、“教化性”決定了它不能像應用文科、工科那樣直接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創造出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人文學科的發展要采取積極的扶植政策,對其圖書設備購置、師資的引進和培訓、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課題的資助等加大投入力度。要切實把人文學科的建設與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通過教育、科研活動項目來促進人文學科的發展。同時,根據人文學科的特點,營造適于人文學科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總之,人文學科的發展有別于其它應用文科。人文學科發展的滯后,意味著學校所培養人才的基本素質的缺失或低下,意味著學校科學發展后勁和潛力的貧乏。因此,必須優先發展人文學科,努力使人文學科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展成為學校的優勢學科群。
任何一場思想深刻的教育改革,只有全面進入人才培養計劃才能最終成功。而人才培養計劃要發揮出預期的功效又首先取決于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的突破與超越。否則的話,教育改革往往是“新瓶裝舊酒”,形式轉變了而實質內容難以改變。前一階段許多理工科大學在所開展的人文社科教育的試點與探索中,雖然都配置了文科,學科形式較為完備,文科教育也進入了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才培養計劃與教學課程體系之中,規定了相應的學時和學分,但教學的效果并不很理想,作用有限。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的阻礙。因此,定位于加強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理工大學文科建設,應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模式與方法,讓文科教育真正進入學校每一個理工科大學生的培養計劃。
原教育部社政司司長靳諾曾指出:“要切實解決認識問題,按照‘四個同等重要’和‘五個高度重視’的要求,在學科建設的經費投入、科研條件、科研隊伍等各方面切實保證文科科研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要充分認識理工科科研和學科建設的需要。要充分認識理工科院校及文科院校發展文科,特別是發展新興學科的重要性,在發展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選擇具有前途的新的學科生長點、發展點,努力推進高校實現學科創新。在發展傳統優勢基礎上創造新優勢。要加強科學管理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和建設問題,努力探索大學文科建設和文科管理的規律。對文科科研業績的評價,對文科科研成果的評價,對文科學者的評價以及對大學文科的評價,都值得認真探討。在探索出成果,出人才以及出管理經驗的同時,努力形成科學的管理機制、體制、建立科學的、規范的、充滿活力的文科科研管理體制。”
建立一系列制度以保障文科的發展,這應該是我國理工科大學發展的重要途徑。理工科大學主管領導、學術委員會大多由理工科類專家擔任,必須在理工科大學增補一定數量的文科學方面的專家進入學校領導和學術委員的行列。很多理工科大學大多采取以前辦理工科大學時候辦文科的制度和思路,這顯然不合適。要發展文科這種靈活多樣的軟科學,就要建立一種具有彈性的制度和評價體系,而不能采用生硬的定量評價體系。以文科科研評價體系而言,有的文科科研成果并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揮其社會經濟效益,如果以效益來評價社會科學的科研成果的話,就會導致教師短視,急功近利,從而忽視基礎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限制文科的可持續發展。應根據本校文科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文科發展的規律制定相關的文科研究學術規劃和學術評價標準。在研究過程、科研成果、基金資助額度等很多方面,文科同理工科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用不同的考核辦法。理工科大學“以理工為主”的戰略,決定了學校集中大部分的資源發展理工科,對文科的發展投入不足,如有的理工科大學圖書館文科書籍文獻和必要的數據庫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文科研究。由于經費投入不夠,理工科大學文科學科普遍存在師資引進困難和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因此適當的經費投入和政策傾斜必不可少。所以從制度上保障文科的發展應該是我國理工科大學的當務之急。制度的好壞決定了文科的發展方向,建立一系列與自然科學和工程類學科不同的評價體系和發展體系,是理工科文科發展的根本出路。
任何發展都是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的發展,所以說我國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不能脫離我國的國情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具體的發展思路上,理工科大學應當遵循強化基礎、應用為主、文理滲透的原則。文史哲等學科是一切文科的基礎,也是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必須積極加以強化。其主要措施是扶持、培養、引進一批素質較高的基礎文科教師隊伍,但不必辦有關的專業。應用文科應當是理工科大學文科發展的重點,因為應用文科比較容易實現與理工科的對接和滲透,社會對應用文科也有比較廣泛的需求,應當積極加以發展。一些文理交叉性質的學科更應成為理工科院校發展文科的重點。
從總體上說,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應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以“兩課”建設為核心,強化基礎性文科建設;文學藝術學科要進一步加強;大力發展以工商管理和經濟、法律為核心的應用文科;大力促進科學技術哲學、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等文科的發展。
文科發展是一個時代氣息較為濃厚的學科,它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體現出其特有的特點。因為文科的產生和發展的動力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學科之間交叉綜合趨勢的大發展,再加上文科內部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點,辦文科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而我國的理工科大學人文底蘊大多不是很深厚,其發展文科的思路明顯存在機械化的痕跡,這就需要理工科大學要有改革的精神和勇氣。不僅要發展社會急需的人文社會科學,而且要下大力氣支持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如哲學、歷史學等。這些學科的發展不只為文科的發展鋪墊了人文底蘊,而且為整個學校人文素養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除此之外,還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這一點尤為重要。而且對于學生在文科選課方面要放松,在保障本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可以選修其他專業的文科類學科。
總的來說,發展文科需要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理工科大學的文科改革應該著重關注以下幾點:1、重視基礎教育。2、課程內容應當避免過細的專業分化,而且要求文理科相互融通,不斷開拓跨專業學科,使課程設置向綜合化方向發展。3、擴大選修課程的范圍。為了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積極采取縮減必修課、擴大選修課范圍。4、各系(學部)靈活安排課程內容,辦出自己的特色。各學部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在課程內容上,在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率安排上在規定學分、實習、畢業論文等教學的制度和形式等方面不拘一格,力求多樣化。
文科在促進理工大學生全面發展中擁有特殊的教育價值。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基本目標的理工科大學教育必須全面革除傳統教育思想、人才培養模式及學科結構上的弊端,發揮文科教育在理工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這是重點理工大學創辦文科的根本動因之一,同時也是重點理工大學加強文科建設,推動文科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我國教育資源有限,又面臨著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歷史重任,如果把市場的功利價值作為辦學的唯一標尺,在有限的教育資源分割與占有中,“勢單力薄”的文科(包括應用文科)是無法與實用的理工科相競爭的,也難以與基礎雄厚的綜合大學的文科相匹配。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根本目標,重點理工大學的文科建設必須定位于加強全體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更好地促進理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和前提,來積累文科專業教育的實力,使其穩步發展。
人文學科是關于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的學科,它以體驗性、教化性、評價性與其它客觀性、實用性的應用文科相區別。人文學科的教育不是一種職業、技能的訓練,而主要是受到高層次教育的人所必備的一種教養、素質的養成教育。同自然科學和其它社會科學相比,它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現了人的本性及其與世界的關系,更能洞察和發展人存在的意義。
人文學科的獨特教育價值奠定了它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基礎教育地位,這種基礎教育地位是其它文科教育所不能代替的。縱觀整個教育史,人文學科與人文教育一脈相承,聯系緊密。人文學科是人文教育的依托,人文教育是人文學科傳承發展的重要橋梁。在古代人文教育時代,中國的“六藝”和西方的“七藝”等人文學科被視為“顯學”,處于專業結構、課程體系上的獨尊地位。在經歷了單一的人文教育階段、科學教育階段之后,歷史正沿著螺旋式發展軌道步入現代人文科學教育時代,即以科學教育為基礎,以人文教育為導向的兩種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育階段。重點理工大學加強文科教育,必須重視人文學科的建設,而不能囿于片面功利化的價值觀念,忽視、排斥人文學科的教育,或通過發展其它應用型文科,把這些文科教育等同于全部文科教育,來繞過人文學科的發展,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偏離了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一文科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推動文理工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融合是重點理工大學文科發展的歷史使命,也是其發展的優勢、動力、特色之所在。但客觀地評估文、理、工學科融合,其現狀是融合得不多、不全、也不深,文理工學科之間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共存而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的深度融合,基本上仍停留在“理工+人文”并存的層面上。應通過其他途徑切實促進和深化文理工之間的學科融合。
交叉應用型文科是高等文科教育發展的新興方向。其特點有二:第一,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文科”,而是既充分吸取和應用現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成果,又能將自己的成果應用于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等領域,因此它突破了傳統文科中各門學科的界限,能填補傳統文科的空白。第二,它在進行學科基礎研究的同時注重應用研究,強調解決社會發展中提出的現實問題,因此常被視為“應用文科”,處于傳統學科分界線上,呈現出“亦理亦文、非理非文”的特色,是文理工三大學科大跨度交叉融合的直接結果,如管理學、傳播學、行政學、行為科學、技術經濟學、工藝技術學等。重點理工大學可以依托其強大的理工背景,發展這類新興文科,既能豐富學科體系,推動知識繁衍生長,為學校專業結構的合理化、辦學效益的最優化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又能緊密結合社會實際需要,培養既掌握科學技術又通曉經濟、政治、法律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