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跨文化理論論文

跨文化理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09: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跨文化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跨文化理論論文

篇(1)

許多學者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做出過研究,表明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的關系密不可分。文章首先論述了文化教學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然后對高職跨文化交際課堂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做法和建議。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教學方法;高職教育

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除了是門語言基礎課程以外,也應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學英語課程設計也應充分考慮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對其傳授國際文化知識。但是,我國大學英語專業文化教學仍然“沒有可以依據的完整的文化教學大綱”[1],對于英語課堂中文化因素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討論尚在宏觀層面。本文旨在分析文化教學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以及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提出跨文化交際課堂教學中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

1文化教學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當今的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大多是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語法知識,足夠完成日常英語對話。但是,當學生用英語與外國人溝通時,常常不知所措,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究其原因,正如張友平指出:“外語學習到了一定程度,其主要障礙已不在語言本身,而在于學習者對目的語和母語的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兩種文化差異的熟稔與思辨。”[2]英語對高職學生來說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溝通工具,而對英語文化內涵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學生能否利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

1.1語言與文化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能夠記錄和反映文化;文化也在方方面面影響和塑造著語言。Nieto指出:“語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同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盵3]同樣,Samarar也提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他們相信,文化與語言不可分割且相互依存。“語言表達和象征著文化,是文化現實的形象體現?!盵5]因此,語言與文化是共生關系,語言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必定會面對目的語文化問題,而外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必定會觸及到文化因素。在教學中,文化通常被分為兩類:根據LEE[6]的定義,較為明顯的文化因素如節日、習俗、歷史、地理等被稱為CulturewithaBigC;而隱含在外露文化現象下的因素如信仰、價值觀、社會規范等則被稱為CulturewithaSmallC。這種分類的好處是簡單直接,易于理解,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利于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

1.2學習需求和興趣

不同于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職英語教育重視英語與職業行業的結合,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英語作為交流工具應用到商務、外貿、展會等行業中,一旦學生對英語文化內涵理解不足,容易造成溝通上的偏差和誤會,影響業務的開展和完成。因此,從人才培養和與職業接軌的角度看,加強高職學生的英語文化教學十分必要。另外,興趣是重要的學習動機。據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識到文化知識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十分濃厚[7]。而且學生對關于西方國家政治、地理、節日風俗等文化知識顯示出極大熱情,報讀相關選修課的學生人數也常超出預期。可見,高職學生不僅在工作、學習層面需要英語文化知識,在情感上也十分愿意學習相關內容。

2跨文化交際課堂中的教學方法

由于文化的定義過于廣泛抽象,英語學習過程中又缺乏良好的語言和文化氛圍,在實際課堂上,文化教學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以下幾種方法具體可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

2.1適度引入文化理論

文化的內涵十分廣泛,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屬于抽象概念。在講授、分析和討論文化現象和知識時,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而一些學者對文化的闡述和理論則正好可以給文化教學提供幫助。如有關“冰山理論”的文化:位于水面上的冰山可以看作語言、食物、服飾等明顯可見的文化范疇,只占文化的一小部分;而位于水面下的冰山則表示意見、態度、價值觀、行為準則等隱含的文化因素,占文化的極大部分且更為根本及重要[8]。這一理論使學生對文化有更為感性直觀的認識,也明白到中西方文化在生活習慣、節慶習俗、行為方式上的不同來源于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另外,Hofstede的文化維度理論:1)權利距離;2)個體/集體主義;3)男性化/女性化社會;4)不確定規避;5)長期/短期導向也是幫助我們分析、探討文化現象和文化因素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引入文化理論的目的在于幫助我們利用一定的標準去分析、探討和研究文化知識,因此,應結合高職學生的理解水平,選取較為簡單直接、易于理解的文化理論,使文化講解更為直觀具體。

2.2善于利用圖像、影視作品

視聽結合教學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而事實也證明,圖像和影視作品較能給予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其學習愿望。例如,在講解中西方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差異時,可給學生展示組圖“一個德國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異”。組圖顯示出中西方文化對待不同問題的不同看法。例如,對待天氣,西方人偏愛晴天,而晴雨天氣對東方人的心情影響不大。又如,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西方人傾向于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個體,而東方人則偏向以孩子為中心,等等。然后再針對這些對比,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討論及發表個人看法。再有,在講授非言語交際時,可選取電視劇“LietoMe”某些片段,讓學生感受中西方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上表達的異同。還有,涉及西方餐桌禮儀時,可截取電視劇“DowntonAbbey”中某些場景進行講解。雖然這一教學方法應用廣泛,但若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花費頗多精力選取材料和設計教學步驟:首先,在教學前應對材料進行精心篩選和截取,務求選取能合理貼切、客觀直接地闡明文化知識的內容;其次,應該控制影視作品播放的時長,始終帶領學生把焦點放在將要講授的文化知識上;再次,課前還需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巧妙地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性學習;最后,在課后,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反饋重新審視所選的圖像或影視作品,并及時調整教學步驟或方法。

2.3中西文化對比與反思

能夠正確認識中國文化是成功學習英語文化的重要前提。如果要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首先要讓學生對自身文化進行深刻了解和反思,再將其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學生長期處于中國文化之中,難免會忽視身邊的文化現象。對此,教師應適時指出并幫助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例如,在講授美國核心價值觀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時,可先指出與之相對應的中國傳統價值觀col-lectivism(集體主義),并引導學生羅列出生活中常見的能體現集體主義的例子,然后與individualism作比較,最后再幫助學生找出中西價值觀差異在歷史、地緣、政治等方面出現的原因。熟知中西文化差異的表象并了解差異出現原因對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尤為重要。當文化敏感性提高了,學生在遇到跨文化交際沖突時,便能迅速根據目標語文化習慣采取相應的交際策略,完成交際任務。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采取更多其他的教學手段。在碰到西方典型文化詞匯(如:sin,apple,yuppies等)或意象詞匯(如:owl,bluebird,bat等)時,可對其進行講解和分析。例如,sin(原罪)就是一個有宗教內涵的詞匯。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影響頗深,而“原罪說”則是基督教重要教義之一。通過給學生解析原罪的含義、構成和對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能使學生對西方文化及其根源有進一步的了解。又如,bat(蝙蝠)這一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相差甚遠。在中國,由于“蝠”與“福”同音,所以在很多的建筑、雕刻、畫像、刺繡等都出現蝙蝠的形象,代表著幸福。但是,在西方,蝙蝠被認為是吸血鬼的化身,象征著神秘陰森、邪惡等。通過對文化詞匯和典型意象的講解,學生在讀懂字面意義的同時,更能夠體會字里行間的言外之意,加深理解。還有,教師可給學生展現跨文化交際案例,如跨國公司廣告、由價值觀各異引起的交際沖突、肢體語言造成的理解有誤等,引導學生分析例子、歸納交際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挖掘交際失敗的深層理由,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技巧。再者,還可組織學生對英語經典名著賞析、扮演和改編,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文化對比,寓教于樂。

3總結

總之,高職跨文化交際教學應從學科特點、學生需求和興趣出發,在介紹文化現象的同時,利用相關理論、影視作品等手段,較為客觀地展示其背后的深層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隱含在外露文化現象背后的行為準則、價值觀、世界觀等,使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另外,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幫助學生加深對本土、本國文化的了解,進而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歸納、總結和反思,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跨文化意識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文麗,李曉紅.高校英語語言文化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4(2):136-140.

[2]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03):41-48.

篇(2)

[關鍵詞]商務英語 跨文化交際 培養手段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2-0234-01

一、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

根據2009年我國制定的《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復合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其所要必備的各項能力當中包括“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督虒W要求》還進一步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細分為跨文化思維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缥幕季S能力是跨文化適應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強調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跨文化適應能力是跨文化思維能力在跨文化環境下的進一步發展和交際活動前的心理準備,強調主動性和靈活應對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是思維能力及適應能力的綜合運用,強調的是主體對交際策略的把握和有效實踐。

嚴明在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有關心理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理論進一步對其構成加以細化,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特別是商務交際能力主要由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構成的主張。認知能力包括對文化、商務和交際的認知;情感能力包括跨文化移情和商務關系能力;行為能力則可細分為言語行為能力和非言語行為能力。

以上兩種思路雖然各有側重,但其所強調的培養方向和培養內容基本可以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對習得性能的論述加以總結和歸納,即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及態度五種素質。在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框架中,言語信息主要指英語語言基本技能;智慧技能主要強調溝通實踐能力;認知策略則著重強調跨文化背景和商務背景引入及交際策略;動作技能則具體強調商務交際實踐環節的行為領域;態度主要強調心理調試能力和情感能力,特別是文化移情能力。以上五種素質中除英語語言基本技能外,其他四項都應被看做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主要目標。

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手段

針對以上培養目標,除了學校要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案中重視課程設置等整體培養體系的構建,任課教師也要在跨文化交際相關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注意對外國文化的介紹和導入,特別是外國文化中的社會價值觀、習俗、準則和活動規則以及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幫助學生對中外文化現象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寬容度,使其能夠獨立進行系統分析、綜合、比較和歸納。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和網絡平臺等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視覺和聽覺等全方位的刺激和影響,幫助學生對跨文化背景知識和商務背景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加快其良好正確的認知策略形成,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跨文化思維能力。

其次,強化實踐環節,努力為學生營造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交際策略及文化理論進行交際行為模擬演練。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靈活使用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收集大量案例,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情景劇表演、辯論、電影賞析等,幫助學生熟悉跨文化交際情境和商務交際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覺自動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課堂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高彈性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及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充分利用我校的社團資源和外籍留學生資源,發動學生邀請各國留學生在校園進行實際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教師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積極幫助學生設計社團活動主題,并對其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輔導。社團活動既可以作為課堂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有效補充,又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課外生活,結交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使學生親臨交際第一現場,從實際生活中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魅力,解決跨文化交際中的現實問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情感能力。

三、結論

跨文化交際的出現和日益頻繁是全球化進程的必然產物,是時展的必然結果,隨之應運而生的跨文化交際研究則是這一社會經濟現象在上層建筑層面的反映??缥幕浑H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高教界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研究和發展雖不是“方興”,至少也絕不是“未艾”。如何適應歷史潮流,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不斷建設適用于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重實踐、重多元的跨文化交際課程體系,并進一步深入研究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將一直作為我院跨文化交際科研團隊的工作重點,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嚴明.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第七屆全國國際商務英語研討會論文集,2006.

篇(3)

食品產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全球化發展對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產生積極影響,基于當前時展背景,食品安全問題及食品產業發展受到諸多關注與重視,跨文化視域下的食品英語教學已成為當下重點研究課題。由食品行業英語編寫組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行業英語》一書,以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對職業教育行業英語進行立體化研究及課程內容優化設計,從職場口語和聽力、針對性閱讀訓練、模擬寫作項目、工作場景預設等方面對食品行業英語教材進行板塊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從而為將來職業規劃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妒称沸袠I英語》全書共8個單元。第1單元主要講述面包店的相關事宜,包括面包及其加工過程;第2單元介紹了某家乳品有限公司的產品情況,涉及到酸奶的生產工序;第3單元是海鮮及肉類市場,對肉類中的營養成分進行了詳細說明;第4單元介紹了美國專門生產豆腐和豆奶的食品公司;第5單元重點講述了有機水果和蔬菜,另外涉及到氣體儲存等內容;第6單元論述了豆類和堅果類的問題;第7單元對果汁和榨汁機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簡要概述;第8單元是從茶到酒的相關歷程。該書選取國外最新理論成果為題材,內容翔實且針對性強,遵循由易到難的編排方式,既可作為相關院校食品專業英語的教材用書,也可供食品行業的研究人員或學者用作參考讀物。

結合該書可知,跨文化背景下的食品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中國作為食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只有與其他國家保持商品信息的有效溝通并加快熟悉國際市場的實際需求,才能有效開展食品對外貿易及相關外貿合作。食品英語作為專業英語的重要分支,對于食品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鑒于此,食品英語教學研究對于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化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食品專業英語作為特殊用途的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食品英語的語言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專業性較強?;谑称飞a的原材料種類繁多,且在生產過程中歷經多個環節,其中涉及食品生產與宣傳以及產品后續的營銷和質檢等,由此便牽涉出大量專業術語及生僻專業術語。而且,食品英語作為一個學科,涵蓋諸多學科領域,包括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因此食品英語理論知識具備多學科性特點。②詞匯類型豐富。食品英語中包括大量簡化詞匯和外來詞匯,此類專業詞匯在被相關行業人員使用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和時展形勢的影響,其中多數詞匯的使用頻率和重復次數較高,為了便于書寫和應用,食品生產者便對這些詞匯進行了縮寫和簡化處理,以此在短時間內加強對食品專業英語詞句的記憶。③句子結構靈活。食品英語的句子類型以被動語態句子結構、一般現在時及現在進行時為主,是為了在交流時對食品特色做出直觀生動的描述,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食品英語的專業性決定了食品英語教學及研究的特殊性。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食品英語教學在跨文化背景下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和改革趨勢,但基于現實各種因素,相關學校在開展食品英語教學時面臨諸多困境。(1)教學資源有待更新?,F階段,中國相關學校針對食品英語的課程建設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其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存在滯后性,具體表現為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學資源較為陳舊、文化知識深度不夠等,同時由于教學參考和理論基礎有所缺失,導致食品英語教材更新緩慢。在教材選擇方面,多數學校沒有統一標準,且存在教育工作者自主編寫英文教材的情況,因此食品英語教材缺乏權威性和專業性。同時在編寫過程中,其素材來源于國外參考文獻,具有理論知識過時、內容晦澀難懂、章節缺乏連貫性等特征,這與當前的時代要求和教育目標不相符合,無法適應學生在當前階段的學習需求。(2)教學內容及形式落后。

傳統理念下的課堂以理論講解和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通常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詞匯講解、長難句分析、篇章閱讀及翻譯、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教學模式是傳統的黑板加板書,教師使用新媒體課件授課普及率需要提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內容是全英文模式,多數教師以學術性知識講解為主,且看重篇章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聽說能力難以提高,同時鑒于教師的文化解讀能力有所欠缺,在授課時忽略了對于文化背景和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差異的理論講解,導致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難以提升,這間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3)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目前,中國大部分學校采用的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主要以詞匯記憶、句子結構及翻譯等為考核內容,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理論知識則少之又少,且針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場景預設還有待完善。究其原因,基于考核評價內容的側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特別是在真實跨文化交流語境的營造方面存在不足,由此導致學生的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飲食文化對于國家文化戰略實施和國際文化競爭力的提升起關鍵作用,但是在日常教學內容中卻得不到體現,教師也很少進行有效的文化輸出,不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以及教學體系的構建。基于此,相關學校需結合時展形勢和個體學習需求,制定全面而系統的考核評價機制,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模式的科學化和多元化。結合該書,針對上述食品英語教學的具體情況,通過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和問題梳理,依據食品英語特征和時展要求,基于該書所涉及到食品英語相關內容,可以從以下層面提升食品英語教學的育人成效。(1)教學資源的優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獲取食品英語教學資源,包括其他國家的相關學術研究和最新資訊等,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加強文化知識的滲透和跨文化交際技巧的灌輸,其內容可以包括諸多方面,例如不同國家的社會風俗、經濟文化、科學研究、飲食習俗等,如此即可強化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也可促進其跨文化意識的培養。(2)教學形式的革新。傳統模式下的食品英語教學以灌輸式教學法為主,注重基礎性知識的講授和理論輸出,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起不到關鍵作用。在當前時展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來挖掘不同的教學形式,包括自媒體課件的運用、圖文及音視頻資源、優質網絡課程開發等,以此豐富教學內容并創新教學模式。(3)教學方法的改進。食品英語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科技英語,具備諸多區別于普通英語的詞匯特征和句法類型,具體從專業術語、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外來詞匯等方面得以體現。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課程內容和真實的應用場景來開展教學,可通過創建真實的文化情境或語言情境,將學生置于實踐環境或者實際工作場景之中,以此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時在具體的場景交流及訓練中,需要涉及到必要的文化元素和互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和文化解讀能力,提高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此外,相對應教學方法的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也應該進一步完善。(4)教學設施的完善。基于當前學校的專業英語教學環境和設施,缺乏與實踐教學相對應的語言學習環境,食品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性技能掌握不盡如人意,相關學校和部門應該加大對食品專業教學設施及實踐教學場地的投入。根據當下時展趨勢及教育改革方向,高校需結合食品英語的基礎特征,即專業性和實用性,針對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在育人觀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場所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改革和制度完善,以此來提升跨文化視域下食品英語教學質量,這對于食品專業英語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家對于高素質復合型食品專業英語人才和對外飲食文化傳播者的需求日益增強,分析食品英語特征和其當下教學現狀,探索食品英語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學改革創新方式,對于有效提升食品專業英語教學的育人成效,促進食品專業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和市場需求的食品專業英語人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妒称沸袠I英語》一書以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的行文結構為基礎,章節內容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系統性和漸進性,且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助于有效提升食品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英語交際能力,能夠為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用的學習參考。

作者:金瑛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經貿學院講師

篇(4)

關鍵詞:文化共生;地方文化;文化互敬;民族性格

一、故事梗概

《孫子從美國來》(另一中文名為《當孫悟空遇上蜘蛛俠》,英文名A Grandson from America),反映了中國老年人與美國小男孩之間的跨國代溝、具有濃郁中國地方文化特色。電影演繹著陜西華縣皮影戲老藝人楊樹德和一個美國的小男孩布魯克斯之間“中國地方文化遇見美國強勢文化的耐人尋味的文化溝通處理”,老楊頭崇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人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踐行者,魯克斯則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俠,是美國文化的代表者。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心理文化、思維方式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相互排斥,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磨合、接納以及人性美好的升華,最終老楊頭和布魯克斯成為老少朋友,體現了中美文化的合璧;布魯克斯在老楊頭的熏陶下,也喜歡中國華縣的皮影戲和皮影雕刻,老楊頭在布魯克斯將要返回美國的時候,還特意為布魯克斯精心雕刻了一個蜘蛛俠模樣的皮影,作為禮品贈送。一個孤僻的美國孩子和一個脾氣乖戾的中國陜西老爺爺,兩個人都為對方而改變,還有對各自國家文化的堅持,體現著文化互敬。

人物對話生活化、演員把握角色心理活動到位、觀影有極強新鮮感,小電影帶給觀影者大感動,簡約而不簡單。文化內涵豐富,內容新穎、一部出色的小成本國產電影。皮影蜘蛛俠也算中西文化結合的完美體現,昭示著東方遇見西方跨文化交際過程:對立、了解、接納、包容、換位思考、尊重、和而不同,最后走向文化互敬共生。投資80萬的一部小成本電影,沒有大牌演員和大制作,沒有刻意的說政治,沒有宏偉的背景烘托,跨文化沖突解決的精彩體現.

二、文化理論梳理

Antonio Gramsic 提出文化霸權理論,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思想文化價值觀存在強加行為,體現著文化強權和文化殖民;Fredric Jameson提出后殖民主義理論,指出第一世界掌握著文化輸出的主導權,將自身占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看作世界性價值,通過文化傳媒把自身的意識和價值觀編碼在文化機器中,強制性地灌輸給第三世界,后者文化則只能被動接受,使其文化傳統面臨威脅,母語在流失,文化在貶值,意識形態受到不斷滲透和改型,致使文化處于邊緣地位;Edward W.Said 提出后殖民主義批評理論,世界話語權力結構中,宗主國政治、經濟、文化、觀念與邊緣國政治、文化明顯二元對立,一種面對文化霸權的自我貶損,Francis Fukuyama 指出文化趨同論:西方文化改變非西方文化,強勢文化欺凌弱勢文化,以西方為中心推行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Mike Featherstone 提出文化融合論,強調文化的地方化,主張文化在相遇之后可以相互借鑒;Edward W.Said 文化異質論文化相遇后的沖突與對抗,主要表現為西方文明與儒家文明的沖突[1]。

三、電影特色推介

(一)電影人物平民化關照

這部電影具有強烈平民關照意識,體現著導演和劇作者創作觀。當下中國電影業商業驅使下比拼電影票房,電影在和平年代需發揮草根階層生存關懷和文化引領作用,文化源于生活,服務生活、關照生活、引領生活。樸實的中國民間平凡的面孔,是地方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國家形象最美的詮釋者。韓日等國由于欣然接受現代草根文化的發展,從而增加了自身對全球文化的影響力。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中過度強調精英文化,違背了美國受眾的審美心理文化,過度粉飾反而起到“反面映襯”的不良后果,缺少人文關懷和平民關照[2]。

(二)陜西文化符號勾起觀影者濃烈的鄉情

祖國傳統文化和濃郁地域文化漸漸淡出了中國青年人的視野,祖國傳統文化和濃郁地域文化是靈魂、是血液。中華民族繁衍不息,是與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分不開的。傳統文化正面臨傳承的危機。由于傳統文化缺少傳承,中國人已逐漸找不到“根”。浮躁的社會已難以找到中國五千年沉淀的

沉穩[3]。電影《孫子從美國來》呈現出關中人聽著秦腔、過著閑適的生活,展現了陜西人的面食文化情結,這一飲食習慣造就了陜西關中地區人民鮮明的地域人格精神和性格品質:人質樸、倔強、直爽、憨厚。實關中文學作品也彰顯著陜西農耕文化的深厚積淀,關中人生存的訴求為“成家、生子、置地、蓋房”,關中人保守,走不出,缺乏創新精神[4];這部電影凸顯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和中國人文化心理符號,如中國年文化、孫悟空等,也植入若干陜西地域文化符號,如陜西生活習俗、廁所文化、服飾文化、水井文化、民俗文化等。方言精彩對白也為電影增色不少,如“中國人從來都不是被嚇大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一句dog sun陜西風味英語很出彩,對白富有哲理、令觀影者忍俊不禁,影射了中國陜西鄉土民眾對地域文化自信、自娛、自愛的一面,也顯示了東方適應西方的生澀。本片編劇保持著一種樸素的平民意識,保持著與農村、草根的聯系,顯示著強烈的平民關照,具有民間化立場和拍攝視野,撲捉到草根百姓的淳樸、憨厚、平實,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傳統已經融入中國老人生命里,濃烈的鄉情,在歲月的滄桑中顯得愈久彌香。整部電影洋溢著濃重的黃土文化氣息。陜西人由于受傳統農業生活方式影響,喜靜不喜動,重親情和鄉情。陜西有十分深厚和獨特的文化資源,文化資源類型極為豐富,有些文化資源是別人無法重復和模仿的。陜西積累了難以估價的文化資本,啟動這些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就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可以說,文化產業是陜西最具潛力的優勢產業。加速發展陜西的文化產業,對陜西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增長都有重大的戰略意義[5]。家鄉文化具有人文養育性:生活在home culture,個體才會有幸福感;文化不能強加接納,一定地域人們表現出家鄉文化自信、文化自愛、文化自享。傳承地方文化需組建團隊,形成集體保護與參與。

(三)中美跨文化交際趣味實例

起初東方接納西方的吃力、西方接納東方的尷尬,歷沖突、尊重、共生、和而不同,異質文化交流需經歷接觸、對峙、理解、共享、融合。文化不可能被異質文化取代,提出的“美美與共”,在欣賞本民族文明的同時,也能欣賞、尊重其它民族的文明,地球上不同文化、種族、國家之間就會達成一種持久、穩定的、和而不同的和諧[6]。西方接納東方需要時間,布斯接納陜西廁所文化、飲食文化、方言文化、陜西人格精神。電影也通過溝通和理解,表達了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兼濟包容。傳統的中國地方皮影戲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尤其是爺爺熬夜為布魯克斯做蜘蛛俠的皮影的時候,著實讓人覺得文化無國界,從一開始的語言、行為、思想觀念的不同,到相處之后的包容。劇本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 美國漢堡飲食文化與陜西面食文化比照、西方衛生間文化與陜西地域廁所文化、孫悟空與蜘蛛俠的比照、中美擇偶標觀念、美國志愿者文化與地方野生動物保護、黑頭發與黃頭發、姓名文化比照等。布斯是美國文化的符號,布斯媽媽取名為愛華,體現著中國文化對美國文化的吸引力,楊樹德與楊棟梁父子倆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集體主義、重家國文化的集中體現。愛華與楊棟梁的結合說明了西方與東方文化的互相接納,不由得贊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爺孫的感情深厚。這部電影也體現著中國群體文化意識,群體的價值就是個體價值,個人的意志必須服從群體的共同意志,個人的人格只能依附于群體的共同人格,愛華體現著個體文化意識,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每個人的幸福都要考自己爭取[7]。中國和美國在全球化語境下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相對比較鮮明,國際影響力巨大,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以血緣為基礎、家族為核心、鄉村文化為(農業文化)為特征的集體主義文化。中國人以家為依托,個體在家中尋求、獲取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家國的意義重大,弱化了個體的意義與價值[8];美國文化倡導的個體主義探求個體價值和競爭,自主、獨立、奮斗。

(四)人性善良的美好主題

中國鄉村空巢老人孤寂的生活因為美國孩子布斯的加入有了色彩,照顧孩子也是一種精神寄托,生活的給予也是一種享受和幸福。真愛無國界,大愛無國界,真愛和大愛可以跨越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國家文化心理差異,實現異質文化和諧共處。電影也展現了人活著就是一種責任,一種支撐他人和給予他人關愛的擔當。老楊頭對小布魯布克斯的愛,更是對兒子的一種深深責任。

結語

文化交際會出現文化殖民、文化霸權、文化自我貶損、文化對立與沖突,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相互需要、和而不同,美美共生,各民族文化只有保持民族本色,不斷創新,在全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亮出自己獨有的文化風景才會促成世界文化的豐富性。文化全球化是一個逐漸尊重文化差異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認同文化多元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吉國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相遇―趨同、沖突與融合[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93-96.

[2]劉丹.跨文化語境下的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以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為例[D].2011,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6-28.

[3][6].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432-439.

[4]郭萌,趙學勇.試論陜西當代小說創作的地域文化特色[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3(2):37-41.

[5]楊學義.市場化與創新: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理論導刊,2005(7):55-56.

[7]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32-439.

篇(5)

    “語言不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交際工具,但它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雹俦娝苤?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儲存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驗和文化特征。每個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都具有其獨特性,為了進行順利的跨語言交際,必須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對于學習外語專業和將來從事涉外工作的學習者而言,除了要在外語上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以外,還要面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通過習得該語種來認知這個民族的行為、思維、心理、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從外語學習中觀察,對不同語言與文化差異進行對比。

    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和國際形勢發展的多樣化,對非通用語種人才提出了在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上的新要求。對如何提高非通用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課堂教學策略,實現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每位非通用語種教師的責任。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泰語專業為例,探討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的教學實踐。

    1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2010年起,廣西民族大學為2007級泰語專業本科生開設了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根據學校本科培養計劃,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屬于專業任選課,課程設置在大學四年級的第一學期。該課程語言與文化并重,要求學生更深入、更系統地了解語言和文化的概念、泰語語言特征、文化特征、泰國語言與文化的內在關系,以及當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相關理論。旨在讓學生通過各種實例的研究,探討語言與文化的各種內在及外在關系,學會分析語言背后的文化特征。課程的開設不僅有利于拓寬、更新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整合四年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四年級撰寫畢業論文時奠定理論基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提高文化素質。

    2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2.1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現狀

    外語教學中,語言課程總是作為主干內容來進行設置,我校在培養泰語本科專業學生傳統的語言訓練,如聽、說、讀、寫、譯技能方面一直有較好的經驗。但語言教學無法與文化背景相脫離,外語教學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語言教學方法,總會自然地融入相關的文化教學,并形成多種多樣的語言文化教學模式。我校在培養泰語本科人才中一直非常注重對文化的導入,授課教師通常會根據上課內容涉及的主題進行補充介紹,灌輸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經歷見聞,但內容較為零散。在低年級階段,針對泰語專業的學生在國內也開設有專門的文化課程,如:泰國概況和東南亞歷史與文化。課程側重的是橫向的文化知識鋪墊,內容覆蓋面廣而泛。大學第三學年,在學生赴語言對象國學習期間,開設有泰國社會文化課程。雖然我校的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尚處于任選課的地位,但對于加深對語言對象國的認識又是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在高年級專門開設語言與文化兼并的課程對外語學習者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二語言教學是跨文化交際教學,包含了教授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教師在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堂上的作用就是提出語言現象結合文化因素,把語言放在社會語用背景下教學,提高語言學習者對語言文化的認識。筆者通過關注2010年至今泰國語言與文化課開設的情況看,從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等方面發現,其中有值得借鑒的可取經驗,同時也存在許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

    2.2.1 教材問題

    針對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這門新開設的課程目前沒有適合的固定教材可供直接使用,暫時給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由于泰國語言與文化課設定為專業任選課,但語言與文化涉及內容范圍廣,教師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語言文化現象和特征囊括在36個課時內介紹完整。加上可搜集整合的教材資源有限,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教學準備不足使教師沒有完全吃透教學內容,對于語言文化知識不夠深厚,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則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如何上好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保證授課質量,是任課教師面臨的棘手問題。

    2.2.2 國內外教師教學方法問題

    2010年筆者曾教授過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之后分別由另外兩位泰籍外教繼續擔任授課教師。毋庸置疑的是,中泰教師由于文化差異,教學經驗各具特點,教學方法也會存在差異,這包括授課內容、手段和側重點不盡相同,教學成效也必然會有所差異。

    筆者在正式上課前曾具體調查過學生對課程的期望,讓學生寫下希望從中收獲到些什么,以便及時調整教案和盡量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提前做好教學計劃后,在第一堂課上會先告知學生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及上課內容,讓學生在沒有課本和教材的情況下明確本學期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筆者從“泰語語言特點”的角度出發,采用主題分類的方式,利用每周3個課時教授一個相關主題的內容,如泰語語言等級、泰語中的外來詞、泰語稱謂詞和泰國姓名文化等。筆者分主題制作課件,并打印分發課件講義作為上課資料。授課過程中先鋪墊基礎理論導出本節知識點,讓學生學習該主題中相關的語言與文化理論,舉例論證,盡可能地把本節中語言和文化的背景關系分析清楚,然后進一步介紹目前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與論文。最后,安排全班分組后在下一次課進行小組報告,開展自由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后去查找更多其它的有關理論書籍閱讀,搜集更多的實例來論證,增強理論基礎。筆者還特別強調學生的作業報告中所引用資料的可信度,嚴格要求參考文獻、參考書目的書寫規范。

    從與泰國外教交流教學經驗中得知,泰國學生一般是通過民俗學或文學類課程中習得語言文化知識,而授課老師如果是語言學家則會選用歷史紀實、史記類書籍作為教材授課。泰國外教主要從“文化”的角度來設計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內容,例如:泰國農村社會和城市社會中的語言文化、泰國風俗中的語言文化和泰國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化(以警示詩為例)。同樣采取主題分類和課件的方式授課,重點講解一些實用、優美的詞匯,分析詞匯的含義、詞根、文化背景和現今的使用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詞匯后能夠學以致用。最后,布置相應的練習或完成課后作業,如造句或寫作等進行檢查。

    學生一致反饋泰國語言與文化課相比過去所接觸的語言文化知識課難度更深,層次更高。學生對筆者采用先分析后報告的教學方法的評價是,授課內容有深度、有條理,與泰國教學方式相似,對提高泰語專業學生研究水平起到積極作用。而外教身為對象國語言文化的“代言人”語言地道,是可靠的目的語文化信息來源,教學風格具有本土化特色,課堂文化氣氛多元,在闡述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背景時更駕輕就熟。可以說,聘請外教授課本身就是一種加深學生對對象國語言與文化學習的過程。

    雖然國內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各具優勢,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捉襟見肘。國內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弊病之一是力求一次講全講透、面面俱到,筆者在初次授課時一直忙碌于閱讀和搜集大量而分散的資料信息制作課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盡可能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但由于準備的材料多,往往會造成對教材不夠熟悉,照本宣科的情況出現。聘請外教教學同樣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外籍教師的流動性大,部分泰國外教是非泰語專業出身,出現教學水平良莠不齊等情況。外教通常對我們國內的教學大綱不熟悉,上課缺乏教學計劃,教學設計不夠規范,授課內容經常與學生在泰國留學期間已學習過的知識重疊。此外,由于缺乏系統教學和理論參與指導,課堂上容易出現跑題,講述漫無邊際,教學效率不高的弊病。外教也反映,因為泰語中不少詞匯是來自巴利文、梵文并且涉及宗教的文化背景,詞匯的含義較深,所以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一兩個詞匯的文化根源,有時需要加快語速或者借助圖片教學,學生雖然最終能夠掌握,但整個學期下來在專業上的收效甚微。

    2.2.3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

    大學本科教育一向都提倡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外語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對語言使用文化環境的理解。每個學生掌握語言的水平高低和進度不同,文化接受能力不同,自身對新事物新文化的理解和遇到的障礙也不同。是否能夠準確地領會語言與文化的聯系,取決于個人語言的能力、文化素質和生活經歷。現今社會中不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相對薄弱,甚至對本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身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對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學習了解遠遠不夠。如果只具備了專業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單面人”。另外,筆者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后分組報告中還發現,一些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滯后,獲取、處理及運用信息的能力比較弱,這體現在搜集資料的方法和渠道單一,范圍窄。再則,由于缺乏理論研究的培養,理論基礎薄弱使很多學生不善于分析和綜合歸納問題,在報告的論證中往往缺乏可信的依據,并且出現抄襲的情況,小組報告的信息來源、內容及分析結果雷同,缺乏新意。若能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觀察的敏銳性,學會分析語言文化差異,對加強大學生專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3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教學的實踐和探索

篇(6)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媒體文化;媒體生態;微博

從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體時代到來至今,我國的媒體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乜?011年,媒體文化①研究依然如火如荼,保持著慣有的“理論熱情”。媒體文化研究的話題一貫以來就是五花八門、無所不包,大有囊括一切的勢頭。這一點應該予以理解,畢竟在互聯網發展起來以后,媒體這張大網幾乎已經覆蓋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世間萬物似乎都與媒體沾邊。伊尼斯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發現,一種新的媒體可能會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他依據媒體的形態、性質為人類文明史下注腳的方式也啟發了無數后來者。顯然,媒體文化現已成為參與、塑造我們日常生活、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復雜文化形態。在我國,自上世紀末以來,媒體文化就成為理論界的顯學?;氐?011年,媒體文化研究有哪些關注點?參看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章以及同年出版的著作就能略知大概。自媒體文化研究、微博研究是本年度媒體文化研究的“大部頭”,除此之外,還有些研究者沿襲過去媒體文化的研究思路,對具體媒體現象進行闡釋、批評。下面,本文將對此進行梳理。

首先,部分研究者承繼媒體文化研究中的批判傳統,采取文化研究的策略,揭示媒體文化中呈現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消費特性,對具體媒體現象進行文本分析、意識形態批判。這類文章從媒體文化研究進入公眾視野之后,就一直存在,頗有“舊話重提”的意味。具體來看,有些研究者回到西方媒體文化理論中,闡發具有原創性理論家的思想,像法蘭克福學派、麥克盧漢、道格拉斯?凱爾納、約翰?菲斯克、萊文森等在媒體文化研究中的視野、方法是被關注的對象。譯著《去西方化媒介研究》通過研究一系列來自亞洲、非洲、南北美洲、歐洲、中東地區和澳洲的案例,在回顧傳統媒體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媒體、權力和社會的關系,挑戰了盛行的全球化理論;有些研究者關注媒體與青少年亞文化、女性文化的關系,其中,由青年政治學院、北師大文學院、文藝研究雜志社聯合舉辦了以“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為題的學術研討會,會議討論了青年亞文化的學術源流,涉及酷兒理論、消費理論、意識形態、作為政治批評的文化批評等議題,其中,手機、微博、網絡游戲等新媒體對青年亞文化的新影響是熱議的話題;還有些研究者側重于文本分析,分析電視劇、電影、廣告或者具體的媒體事件,在媒體、受眾、社會之間進行互動研究?!蹲x書》雜志開設了專門的媒介批評專欄,即用文本分析的方式,進行媒體文化研究。其中蔣原倫的《今夜星光燦爛》通過分析年輕人上電視,闡述了伴隨電視成長起來的當代青年,他們習慣在電視中扮演自己,他們是名副其實“身披電視屏幕”的媒體人。邱林川、陳韜文主編的《新媒體事件研究》分析的就是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媒體事件。另外,熱播韓劇、網絡游戲、電視娛樂節目、網絡視頻等都是媒體文化研究中備受關注的對象,對其研究往往涉及受眾心理分析、政治意識形態、消費意識形態、性別對抗、權利關系等傳統文化研究的話題。

其次,本年度最具中國特色的媒體文化研究,是探討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族群文化如何利用媒體有效傳播。如徐康的《紅巖文化與媒體傳播》、徐會樂的《中原武術文化媒體傳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顧蘇的《中德媒體2010上海世博會報道中的中國形象――從媒體政治、跨文化視角分析自我與他者形象》等,這些文章提倡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把傳統文化打造成適時的文化產品,推動其傳播與發展。問題是,當傳統文化在新媒體中重現時,由于政治意識形態、商業集團、傳媒機構的介入,它們已改頭換面,被“去傳統化”了。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族群文化的原生態性,是這類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本年度媒體文化研究的熱點當數自媒體文化。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媒體的生態環境,致使媒體文化呈現出新的特征?;谶^去傳播學理論、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翰學派基礎上形成的媒體文化研究已經無法對自媒體文化的新特性給出合理解釋?;诖?,自媒體文化成為中西方媒體文化研究的新領域。早在2002年美國專欄作家Dan Gillmor就已提出自媒體概念,把以博客為代表的個人媒體看做是“新聞媒體3.0”的象征與代表(其中1.0是指傳統媒體或舊媒體,2.0指新媒體),2003年,美國報業協會媒體中心出版了謝因?波曼(shayne Bowman)與克里斯?威里斯(Chris Willis)合著的自媒體的研究報告,拉開了中西方學界關注自媒體研究的大幕。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里斯的報告研究了美國公民利用電子郵件、博客、論壇等,在美國公共事件中(如“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參與制作并報道新聞的重大影響,這種“自己動手做新聞”的熱情就是自媒體時代的特征。在過去那種批判性的媒體文化研究中,媒體文化被看做是以種種形式誘使個人認同那種占優勢的社會和政治的意識形態、立場以及表征等。當然它也為個人能夠獲得反抗社會的力量提供了種種資源。[1]傳統媒體文化的掌控權,交織在政客、商業集團、傳媒機構的相互牽制之中,它與大眾的關系是自上而下的。而今,自媒體拓展了自下而上的新傳播模式,大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他們同時參與信息的創造與傳播。這樣大眾部分獲得了媒體文化控制權,推動了傳播民主化的趨向,促成了網絡公共領域的構建,改變了媒體生態環境。

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媒體文化研究開始關注自媒體的影響,當年僅兩篇文章談及這一話題。2009年之前,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薄弱,零星有研究者分析自媒體時代可能出現的媒體文化特征、動向及其對傳統媒體的挑戰,那時的研究頗有前瞻性的意味。畢竟“人人都能動手做新聞”,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科技發展作為堅強的后盾。在我國,當博客開始流行,尤其是智能手機全面上市,網民才成為隨時“寓居”網上的、名副其實的網人。另外,各大門戶網站,如搜狐、新浪、騰訊等都全面打造自媒體式的平臺,電子郵件、論壇、騰訊QQ、MSN、博客、微博等都發揮著自媒體的功能。尤其是2009年微博控的流行,正式宣告了自媒體時代的全面來臨。總體來說,從2009年起我國對自媒體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1年自媒體研究的論文明顯多于前幾年,這的確是自媒體時代來臨的癥候。

而在本年度自媒體文化研究中,微博是最熱的話題,中國知網中題目出現微博的文章有上千篇,微博的熱度由此可見一斑。2010年蔣原倫、張檸主編的《媒介批評》(第四輯)的核心話題就是微博,涉及的話題有微博與公共領域、微博言說方式、媒體生態等。2011年微博的話題依舊火熱,除了直接以微博為題的文章之外,探討自媒體文化、新媒體文化的多數文章都涉及微博,我想是因為微博的確宣告了自媒體時代的全面到來。在研究微博的文章中,有些把微博作為新的教育途徑,倡導通過微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有些闡釋微博的出現對其他媒體(報紙、廣播、電視)造成的影響以及其他媒體該采取何種策略來應對,如《中國報業》、《新聞知識》、《新聞記者》、《新聞愛好者》等很多雜志都刊登過類似文章。這類文章特別提到在新聞界,報刊、電視不再是唯一能進行“權威”的中心了,微博中大量涌現的公民新聞已經斬獲了部分創造與傳播新聞的話語權,甚至傳統媒體有時需從微博中采集新聞。如“辮子新聞”就指傳統媒體、公民新聞、社會性媒體相融合的趨勢??磥恚磥韨鹘y媒體發展的前景必然是與新媒體的融合;還有些文章著重探討微博對突發事件的介入及微博問政等情況,像宜黃拆遷、上海火災、動車事故等公共事件的微博報道、兩會的微博問政等。楊琰的《以兩會微博為例談網絡公共領域的形成》、劉卉的《從宜黃拆遷自焚事件看微博傳播的特點》、吉衛華的《微博客的媒介生態研究》即認為微博以其傳播的自主性、互動性、擴散性、及時性推動了我國民主化的進程。

無疑,微博對公共領域的構建、媒體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微博研究的焦點,有研究者認為微博開啟了信息傳播的新紀元,有效改善了人際關系模式,加速了公共領域的構建;也有研究者認為應對微博“熱”進行“冷”思考,因為微博中的信息龐雜、碎片化導致信息真假難辨。另外,由于網絡使用地區不平衡、社會階層、年齡、學歷結構形成的數字鴻溝,會造成邊遠地區、農村和其他不接觸互聯網的弱勢群體在公共領域構建中“失語”??傮w來看,微博有效改善了人際關系,有了微博,大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他們同時還是信息的創造者與傳播者,大眾的主體性獲得了彰顯,他們的社會熱情與政治熱情就會被調動起來。當大眾的信息在碰撞與交流中形成公共輿論時,就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由傳統媒體文化誘使個人所認同的那種占優勢的社會和政治的意識形態,這樣公共輿論在民主選舉、災難救助、突發事件中就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當然,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微博在公共領域中的作用,讓大眾通過這一平臺發出的有社會意義的聲音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沒,這是理論研究尚需解決的問題。另外,媒體、文化、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互動的,社會政治制度、文化環境、經濟發展都會制約媒體文化的發展,所以關于微博的進一步研究,還需更多關注如何保持自由、健康的媒體生態環境。

除微博之外,還有些研究者探討了我國自媒體文化發展的進程、特征及其影響。如周曉虹的《自媒體時代: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王長瀟的《播客平臺的商業模式、監管自律與播客自媒體公民意志的再傳播》、尹章池等的《芻議“自媒體”的興起與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傳播策略的創新》等,這類研究側重通過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來談自媒體文化的特征及其意義。如夏德元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互動關系用“媒介共鳴效應”和“溢散效應”來形容,認為傳統媒體因其沉淀著傳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內涵是新媒體的唯一參照系,具有歷史價值,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必然是共生共存的。鄧若伊認為自媒體中的公共領域已不同于哈貝馬斯筆下的公共領域,互聯網中難以再現俱樂部、咖啡館中的美好、真誠的交流情景。另外,保羅?萊文森的《新新媒介》對美國新新媒介(本文稱自媒體)有全面介紹,書中談到的興盛于21世紀的自媒體有博客網、優視網、維基網、掘客網、聚友網、臉譜網、推特網、第二人生、播客網,萊文森分析了這些不同媒體的各自特征,并認為這些媒體在過去其他媒體優勢的基礎上,又向前發展了一步,他稱贊新新媒介的民主化特征,稱每一位消費者都是生產者,個人能選擇適合自己才能和興趣的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沒有自上而下的控制,新新媒介使人人都能成為出版人、制作人、促銷人。當然,他也看到了新新媒介潛在的危險,如知識產權受侵犯、信息垃圾、留言、攻擊、煽動、盯梢、恐怖、欺凌等在新新媒介中時有發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容易,他呼吁網民理性參與、回應新新媒介。盡管萊文森是針對美國自媒體來談問題的,但同在“地球村”,我們也定能從中受益。

總之,2011年我國的媒體文化研究中,傳統媒體文化研究與自媒體文化研究并行不悖。自媒體文化研究方興未艾,尚需以傳統媒體文化研究為參照。此外,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媒體生態環境也有相應改變,如何構建積極健康的媒體生態環境,是今后媒體文化研究的關鍵點。

注 釋:

①本文依照學界的流行觀念把媒體分為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三類,傳統媒體指互聯網出現之前的媒體,新媒體指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上出現的第一代媒體,自媒體特指與新媒體相對的20世紀末出現的人人都能創造和信息的個人媒體。

參考文獻:

[1]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文化[M].商務印書館,2004.

篇(7)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翻譯所面臨的挑戰和任務,從譯者的譯材選取和具體翻譯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譯理論研究建設兩個方面,分別提出了要堅持以民族性特征為指導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主張建立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的翻譯理論。從本國語言文化特征出發并不意味著拒絕外來翻譯策略和理論,而意味著將我國及外來優秀成果結合,使之成為中國翻譯發展的新動力。趨勢。

雖然全球化進程在經濟和市場領域中尤其明顯,但是它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和社會系統、社會制度,以及價值標準,甚至是個人的日常生活等。信息與文化全球化趨勢以經濟全球化為前提和依托,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由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而成。而在信息與文化全球化時代,各國各民族通過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各自的狹隘界限而走向開放和多元。

作為國際問理解的鑰匙,翻譯是和全球化時代緊緊相連的,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推進。一方面,全球化進程無疑大大的推動和促進著翻譯的發展,為翻譯理論的提升和翻譯實踐的加強提供了有利環境和動力;而另一方面,全球化需要翻譯,只有借助于翻譯這個促進社會進步和交流的必要手段,一國的先進技術和成果才能得以被引進和介紹到國外,全球化進程才得以展開和進行。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通過積極翻譯介紹本國文化于世界從而成為全球化的一部分,同時,也通過積極翻譯介紹外來文化于本國而豐富和推動了本土文化的發展,從而間接為全球化作出了貢獻。在中國,全球化又給翻譯帶來了理論上擴充深化,實踐上熟習進步的契機,甚至可能是一次和我國歷史上j次翻譯并舉的“新的翻譯”,“它無論是在規模上、范圍上,還是在質量水平和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貢獻上,都是前三次無法比擬的”(李占喜2001)。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翻譯,不譯則亡,在信息與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同翻譯所處的形勢值得關注。作為一種介紹媒體,它面臨著西方理論和思潮的涌人,該如何翻譯外來文化和理論成果,該采用何種翻譯理論來豐富翻譯理論及指導翻譯實踐,這都是應該思考的問題;而翻譯其本身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又面臨著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面臨著翻譯理論的全球化,面臨著普遍性和差異性的選擇處理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特殊時代背景下。作為翻譯工作者應該有強烈的使命感,不僅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翻譯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橋梁溝通作用,而且面對翻譯形勢的變化,在翻譯取材和具體的翻譯策略實施上,都要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化的民族性,重視民族性特征;在翻譯理論研究方面,要在積極參與理論交流,力爭為世界翻譯理論學研究做出貢獻的基礎上,極力豐富和發展中國翻澤理論,推進譯論民族性的發展。

l從翻譯策略的采取上看

翻譯策略一直是翻譯研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少經驗豐富的譯家和譯學研究者對譯者的作用、地位、職能以及譯者應該采取的策略等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奈達認為,一個理想的譯者不僅必須熟悉原語和精通譯語.具備語言表達的才華和豐富的文學想象力,必須充分了解所譯題材.還必須具備“移情”本領,能體會原作者的意圖,盡力模仿原作者而不要試圖超越原作者(譚載喜。1999:237)。程永生(2001)翻譯過程視為一種跨語言、跨文化、跨時空的交際,交際的參與者是交際的主體,交際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譯者作為翻譯交際的中心人物,不僅涉及到與讀者或是作者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譯法,還涉及到是否與作者共專業,以及為什么樣的讀者服務的問題。

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文化的滲透性和干擾性表現得尤其明顯,反映在譯者的翻譯策略上,是音譯還是意譯,是歸化還是異化,是保留外語說法還是譯成漢語說法等等,就都是譯者面臨的難題。而外國文化也可能形成對本國文化的干擾而對譯者造成雙語轉換的障礙。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的“混雜語”(pidgin),“洋涇浜”英語就是混雜語的一種。另外,在意識流影響下的“朦朧詩”也往往很難翻譯。而在今天,隨著全球化的逐步發展,它對語言和語言使用及演化的影響越米越受到關注。會不會有一種語言成為全球語?如果有,又會是哪一種語言?如果有這樣一個全球的語言發展趨勢,那翻譯的前景如何?在MarySnel1.Hornby的著作《翻澤研究:綜合方法》f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中,她提出了將翻澤活動置于多語和多文化交際的語境下研究的方法,還分析了近期的潮流,特別是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帶給國際交流和翻譯的影響,也討論了對翻澤者作的影響及結果。她說明到,所有全球化帶來的國際交流及文化與語言角色發展都深刻的影響到翻譯及職業譯者的工作。MarySnell—Hornby還闡述了在四種雖各不相同但現時真實存在的翻澤任務基礎上,譯者所面臨及所受到困擾的多項任務。這些任務包括翻澤南“閩際英語”(InternationalEnglish)’~成的原文.翻譯“文化混雜性文本”(1iteraryhybridtext),以及說明和對待不同類別的特別文化材料(說明手冊,廣告傳單)。就象Snell—Hornby所指的那樣,由“同際英語”寫作成的原文文本首先會給翻譯者帶來理解的問題,還可能會需要譯者對其進行編輯加:。而另一·方面,文化混雜性文本帶給譯者的又是不同的問題。GunillaAnderman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在翻澤此類文本時,翻譯者必須清楚明確的認識到,英語的多樣性實際上傳達了與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或文化身份有關的信息。最近,《光明日報》從構建中西方文明通道的高度對翻澤問題進行討論,在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提出了許多重要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如何對待外閉文化,如何吸收與借鑒外國文化的先進成分,應該成為目前翻譯研究界關注的問題。翻譯研究者應該對選擇怎樣的文本進行翻譯,在翻譯過程中應采取怎樣的文化、場等重要問題進行探索.塒目前中國翻譯界出現的“盲目引進文本”,“誤譯錯誤嚴重”等問題出現的深層原進行探究、分析,為翻譯事業的健康發展指出正確的方向。

面對這樣的全球發展趨勢,我們更要認清翻譯者的核心作用,在翻譯取材和具體的翻譯策略采用上盡可能的傳達民族文化特色。在具體的兩種語言的對譯中,強勢和弱勢文化在選材上的不平衡表現得非常明。對現在處于相對劣勢的中國文化來說,當然不利。文化交流中澤入的數量多于澤出的數量,勢造成圍外強勢文化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我們的文化在世界則總是無法擴大影響。由此導致我們文化的民族特性鮮為世界所知,或被模糊及誤解。要克服這種危險,在英漢翻譯選材上,對強勢文化不能盲目崇拜,什么流行就譯什么,而要有選擇的加以翻澤,不僅要考慮到讀者的要求,更要積極照顧到對民族文化的影響。我們還必須充分重視并加強譯者個人對翻譯策略的主觀操縱作用,在翻譯、引進優秀的西方文化的同時,應選優秀譯者,選取典型作品而譯,以高水平的作品展示中圖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西方讀者的興趣,增強巾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在漢英翻譯策略上,在保證史對于凄者具有可讀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少用歸化的譯法,使譯文能多保留一點中國民族風味,多傳達一些漢的語文化特色。在英漢翻譯策略上,我們既不能避自己的義化現狀,瞧不起其他文化,一味的為了使自己的洋文容易被讀者接受而完全采取歸化的澤法,更不能忽視甚至蔑視中國文化的特色而全盤采用異化的譯法,不顧讀者接受能力,不加區別地都原樣照搬進來。這樣不僅會給凄者造成理解困難,也會破壞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純潔忡和特性。適度的歸化結合遁度的異化就等于翻譯的優化。畢竟,翻譯策略的選擇是一個主觀的過程。在翻澤上,這種翻譯策略的主觀操控作用并不鮮見梁實秋力主澤文語言的歸化性和純潔性,極力維護傳統的語言價值觀,提倡用漢語四字格之類的現成。還有不少澤者為保持自己文化的特色與純潔性,也同樣在翻詳中充分發揮j-自己對翻澤過程和翻譯策略的主觀操控作用。

2從翻譯理論研究和建設方面看

翻譯是永無止境的藝術、歷發腿或歷史變革,價值標準也會發牛變更,所以翻洋也直遁歷時性,具有可變性。十九世紀末嚴復譯《天演論》時提出的所謂“雅”,指的是桐城派的先秦筆韻,而經歷了五四又時至今日,“雅”的內涵已經發展成為“最佳可讀性”。隨著歷史的發展,對譯作的品評標準也因各個歷史階段價值觀不同而演變進化。因此,我們既不能將翻譯理論看成變化不定的權宜之計,又不能將翻譯原則、翻譯標準及方法論等看成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翻譯理論的研究中具有發展觀,要求我們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用科學的語言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和信息論等學科的嶄新知識和觀點去加以審視、整理及闡發翻譯的理論問題。

2.1翻譚理論研究

全球化在文化理論領域里的一個重要表征就是各國、各民族文化通過世界性的交流,逐步走向開放,走向多元化,形成一種“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它由文化的民族性因素和世界性因素結合而成,需要按照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和處理。面對全球化進程與趨勢,越來越多的翻譯學者提出了各自的中國翻譯理論建設構想和主張。面對全球化對譯學與義化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挑戰,一些學者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必須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建立起具有巾國現代特色的譯學理論和翻澤批評,翻譯評價體系,使中國翻澤學在國際對話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世界澤學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其中,張柏然(2002)中國譯學理論思維相對于西方洋學理論思維而言,感悟性強于思辨性,生命體驗力強于邏輯分析力。因而要對一批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澤學經典進行現代性的“還原釋凄”,發掘其文化精神的內核。他由此提要把握學理論自身的身份標志,利用自身的智慧優勢,建立一種具有東方神采的“感悟翻洋哲學”,一種包含著豐富的中智慧的“文化一生命翻澤詩學”。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堅持翻譯理論研究的色會使其放棄對普遍翻澤理論的追求.從對純理論的研究上偏離,從而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泥坑。還有學者認為,在具體的刪譯理論建設療法上,應該“把外國理論請進來,然后走去,與際接軌,參與國際交流,共同構建世界翻譯學”(張南峰2000)。在中同翻譯理論和純翻譯理論的分歧問題上,也有主張認為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只是一個問題的I琦個方面,即是全球化背景下澤論研究對差異性和普遍性的求。具有中同特色的刪澤理淪與具自‘普遍適用性的純翻譯理論這阿者是即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不能偏向哪一方而忽視另一方?!爸匾暆烧摰奶厣ⅲ阂馕独俜艞墝ζ毡樾缘淖非螅煌瑯樱瑢兝碚摰钠匾膊粦撘詫μ厥庑缘臓奚鼮榇鷥r”(孫會軍、張柏然2002).

麗全球化,中翻澤理論研究首_寬要確的足一·個盤JJ何看待的態度問題。樹立證確的態度是關鍵。全球化怕,翻澤歡迎全球化,而日.應該抓住傘球化帶米的大好發展機會促進身實踐和理淪建設與發展。全球化是必然趨勢,抵抗全球化:所謂民旌特征鼠會阻礙了翻澤理論建設的發展。在“把理論請進來”的同時,還應該積極主動的走l去學習、研究和探討外理論;存學習外國先進的理淪經驗成果的同時,還愛“走去”發表自己的理論觀點,參與同際交流,積極力『J入世界翻譯理論研究。枉中閉,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和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中閏翻譯理論建設的情況和過去相比,已經有所改觀。就像王寧教授所指出的那樣,“越來越多的學者已經走出國門,自覺介入到際翻譯研究的討論葉I去.他們用英文或法文在國際權威刊物上,闡述中國學者的觀點,已經開始影響到兩方的學者了,從而使得際翻譯理論界對中國學者的脫點越來越予以重視”(杭菊2002)。

在翻洋理論研究方面,學術發展水平的商低造成的差距,虛心向西先進理論學習,義不能過分依賴西方的翻譯理論,而要注意足干,-t傳統義化,認真的整理干¨總結學習傳統理論.吸取適合門的理論成分,確立“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羅新璋,1984:588.604),以推動和發展我們的翻譯理滄,最終形成自己理論上的民族特色和優勢,以立足界翻譯理淪研究,而不能被強勢翻潭理論同化。

在全球化大背景F,東西方文化之問的相互交流、滲透與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吸收融合外來新文化、新理論來促進本國文化包括翻譯事業的發展。但是,東西方兩種文化迥然不同、各具特色,所以我國的翻澤理論既要走向世界,又不能以犧牲自己的特點為代價。我們既不能輕易的反對和打擊主張學習西方的學者,不能動用某個國外學者的“論斷”來試圖完全拋棄和定譯淪民族性,更不能塒堅持民族文化,試圖建立巾自己特色翻譯學的學者和在英翻譯時采用歸化翻湃的澤者打上逆世界歷史潮流或觀念陳舊等的印記。只有這樣,我們在國際上才能維護民族丈化特征,在國內才能弘揚民族文化,推進巾國翻洋理論與實踐的健康發展。

2.2翻譯理論研究和建設方面

在譯論建設方嘶,我們要克服兩譯論的卡H臣排斥傾向及翮澤研究的片面傾向,我們必須以我的翻譯實踐為基點,以東西各國的翻譯理論為借鑒進行譯論研究。我們應該學習國外譯學界善于借鑒現代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找準切人點深入進行翻譯理論研究的創新精神。我們應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翻譯理論,下功夫加強漢語修養,研究漢語語言規律。在翻譯實踐中把前者化人后者,拿出我們自己足以與外國翻譯理論相抗衡的著作來。我們還應該加強對中國傳統譯論重視及研究,對國外翻譯理論分流派或分不同時期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和分析學習工作。最后力爭能讓一部部優秀譯學著作形成卓越文化代表,從而展示中國翻譯界的理論建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日本不卡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蜜芽| 他掀开裙子把舌头伸进去添视频|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45分钟做受片免费观看|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护士被强女千到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久久人妻天天av|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2021 |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国产白浆喷水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免费能收黄台的直播app|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