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計量分析論文

計量分析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2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量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計量分析論文

篇(1)

1.1飽和蒸汽流量計量中的“兩相流”

當前,用戶基本上都使用飽和蒸汽,通常用干度(指飽和蒸汽中的含水量多少)來衡量飽和蒸汽的質量好壞。最好的是干飽和蒸汽,一般稱為過熱飽和蒸汽,其含水量可忽略不計;干度差的稱濕飽和蒸汽,含水量最多可達30%,這就存在著飽和蒸汽的“兩相流”問題。因為任何蒸汽計量儀表在計算飽和蒸汽流量時所用的設計壓力下的蒸汽密度值都采用其干度X=1時的數值,也就是干蒸汽的數值;同時,濕蒸汽因含有密度比干蒸汽大數百倍的液體水粒,在管道中流動時其速度要比干蒸汽小,這樣所測得的差壓值就低了,反映在儀表讀數、記錄上就存在著密度和流速受干度影響所帶來的疊加性的雙重負誤差,并造成濕飽和蒸汽計量難度。

1.2蒸汽流量計量中的蒸汽密度補償

計量飽和蒸汽或過熱蒸汽常用質量流量,單位為kg/h或t/h。質量流量大小與蒸汽的密度有關,而蒸汽的密度又直接受蒸汽的壓力及溫度影響。在蒸汽計量過程中,隨著蒸汽壓力及溫度不斷變化,密度也隨著變化,使質量流量也隨著變化。如果計量儀表不能跟蹤這種變化,勢必造成計量誤差。在蒸汽計量過程中,一般都是通過壓力及溫度傳感器跟蹤蒸汽壓力及溫度變化來達到密度補償目的。飽和蒸汽的密度變化與其壓力或溫度成正比關系,因而單獨通過測壓力或測溫度都可以對飽和蒸汽進行密度補償。過熱蒸汽的密度與其壓力、溫度成函數關系,而不是正比關系。過熱蒸汽的密度補償必須同時測其壓力和溫度。現代蒸汽流量計都具有白動密度補償。

1.3蒸汽流量計量中的高溫高壓問題

高溫高壓是蒸汽計量又一顯著特點,它造成大多數流量計量儀表難以適應,因而可供蒸汽計量的儀表種類不多。例如大型熱電廠輸送的過熱蒸汽,有的高達500℃以上,壓力高達10MPa以上。使用蒸汽計量儀表首先要考慮耐高溫、高壓,而且要求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密封性。一般都請廠家專門設計制造,并留有相當的余地,以確保安全可靠運行。

2影響蒸汽流量計量的主要問題

當前,在國內關于蒸汽測量方面存在不少誤區,很多用戶往往認為購買了高品質的流量計就可以得到準確的計量結果。蒸汽的計量不同于其它流體如水、空氣等介質,在實際測量中影響其精確測量的因素較多,經常會出現流量計本身檢定合格,而實際卻感覺計量“不準”的現象。影響蒸汽流量準確計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量程比不足。量程比是指一個流量計能確保給定的精度和再現性的范圍內,所能測量的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比。但涉及量程比時我們必須小心,因為量程比是基于實際的流速,蒸汽系統一般的最大允許速度為35m/s,更高的流動速度會引起系統的沖蝕和噪音。而不同的流量計允許的最低流速是不同的,一般渦街流量計所能測量的最低蒸汽流速為2.8m/s,對于量程比不足的情況,應采用大量程比的流量計(GilfloILVA流量計的最低允許流速為0.6m/s,最大量程比可達100:1)或選擇多個流量計并聯。

(2)上下游直管段不足。對于傳統的渦街或孔板流量計,其前后安裝直管段要求分別約為20D和5D。如果上下游直管段不足,則會導致流體未充分發展,存在旋渦和流速分布剖面畸變。流速剖面畸變通常由管道局部阻礙(如閥門)或彎管所造成,而旋渦普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空間(立體)彎管所引起的。上下游直管段不足可以通過安裝流動調整器來調整,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采用對上下游直管段要求較低的流量計。

(3)蒸汽的密度補償不正確。為了正確計量蒸汽的質量流量,必須考慮蒸汽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即蒸汽密度補償。不同類型的流量計受密度變化影響的方式不同。渦街流量計的信號輸出只和流速有關,而和介質的密度、壓力和溫度無關,差壓式流量計其質量流量與流量計的幾何外型、差壓平方根和密度平方根有關。①補償精確度的差異。測溫對補償精確度影響較大。如采用相同精度等級的溫度和壓力感應器,測溫誤差引起的密度差異要大于測壓誤差。②壓力測量影響因素。在蒸汽壓力的測量中,由于引壓管內冷凝水的重力作用會使壓力變送器測量到的壓力同蒸汽壓力之間出現一定的差值。測壓誤差如果不予以校正,則會影響蒸汽密度的計算,引起流量計量的誤差。對于上述現象,可在二次表(流量計算機內)進行零點遷移,既簡單又準確。③溫度測量影響因素。從流量計現場使用的情況來看,溫度測量誤差除了測溫元件的固有誤差之外,還同安裝的不規范有關。

(4)蒸汽干度的影響。目前,用于測量蒸汽流量的流量計大部分為體積流量計,首先測得體積流量,然后通過蒸汽的密度計算質量流量,也就是假定蒸汽為完全干燥。但是,蒸汽并非完全干燥,如果不考慮蒸汽干度的影響,得出的數據會低于實際的流量。因此流量計的二次儀表(流量計算機)應該具有設置飽和蒸汽干度的功能。但在實際工況確定蒸汽的干度也很困難。如果能夠改進蒸汽流量計入口處的蒸汽品質,則能改進蒸汽流量計的測量精度。

(5)管道振動。渦街流量計等對機械振動比較敏感,計量結果易受干擾,應對流量計前后管道作可靠的支撐設計。如管道振動不可避免,應采用抗干擾能力強的差壓式流量計,如斯派莎克ILVA流量計。

(6)差壓傳送誤差(差壓式流量計)。一是零點漂移。差壓變送器安裝到現場投入時,往往發現零位輸出出廠校驗時的零位輸出不一致。這種零位輸出偏離稱為靜壓誤差。其調整方法是向正負壓室通入相同的靜壓,將三閥組的高低壓閥中一個打開,另一個關閉,將平衡閥打開,如果懷疑正負壓室內尚未充滿被測介質,則可通過正負壓室上的泄流閥排盡積氣(或積液),然后再檢查變送器的輸出。二是引壓管布置不合理。引壓管線應保證合理的坡度使管內可能出現的氣泡較快地升到母管內,管內出現的雜質等較快地下沉到排污閥。引壓管線應定期檢查維護,確保無泄漏無堵塞。引壓管的內徑與被測流體的性質和引壓管總長度有關,對于蒸汽系統,引壓管的內徑一般在10mm左右。為了避免正負壓引壓管內介質溫度不一致,導致密度出現差異,引起傳送失真,正負引壓管應盡量靠近布置。當用于室外或嚴寒地區時,引壓管中的液體可能會結冰,因此需要伴熱保溫,但應避免將伴熱管直接繞在引壓管上,導致介質部分汽化,出現虛假誤差。

3提高蒸汽流量計量準確性的對策建議

3.1重視蒸汽流量計量儀表的正確選型

選擇蒸汽流量計量儀表,應重點考慮兩個因素。一是量程問題。蒸汽流量計量儀表計量不正常,主要是由于選型時量程不正確造成的。用汽旺季用汽量相當大,而用汽淡季用汽量又很小,用汽量相差過于懸殊,一般蒸汽計量儀表的流量范圍就難以適應。必須明確流量測量范圍,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相關運行參數的蒸汽計量儀表,使其能充分發揮作用。二是管道直徑問題。在設計節流裝置時,基本上都采用工藝提供的公稱名義管徑值,其實公稱名義管徑值與實際管徑值還是有誤差的,特別是卷管,公稱名義管徑值與實際值有時差值還較大,造成計量誤差增大,測量的準確度就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國標規定:用來計算節流件直徑比的管道直徑D值應為上游取壓口的上游0.5D長度范圍內的內徑平均值。該內徑平均值應是至少在垂直軸線的二個橫截面內所測得內徑的平均值,內徑的數值(用于設計的管道內徑)應達到±0.3%。設計前最好實測管徑,以減少計算誤差。

3.2正確安裝蒸汽流量計量儀表

任何蒸汽計量儀表都必須安裝正確,否則就不可能正常的工作。例如在鍋爐出汽口附近安裝蒸汽計量儀表,在截止閥或管道彎頭附近及管道的最低處安裝蒸汽計量儀表都屬于不正確的安裝。正確安裝蒸汽流量計量儀表,要做到五點。①在所安裝儀表前后必須留有足夠長的直管段。②蒸汽計量儀表不能安裝在整套管路最低處。③必須高度重視冷凝器的安裝。兩個冷凝器亦須處于同一水平上,兩個冷凝器的作用是使導壓管中被測蒸汽冷凝并使正、負導壓管中冷凝液面有相等高度及保持長期穩定;為不使冷凝液面波動對測量產生誤差,冷凝器的有效容積應大于所使用的差壓變送器工作空間的最大容積變化的3倍,在水平方向的橫截面積不得小于差壓變送器的工作面積,系統確保密封良好,嚴禁泄漏;要充分考慮維護、拆換、吹掃便利。④導壓管長度最好在16m內,內徑最好選用Φ10-16mm以防堵塞為好。導壓管全程保溫并確保正、負管處于同等溫度以免密度變化引起誤差。⑤裝測溫元件地方最好在節流件下游側10D以外處,在管道或正壓管上取壓時,如壓力變送器裝在節流裝置下方,必須對壓力變送器的管路液柱值進行修正,以提高計量準確度。

3.3嚴格規范蒸汽流量計的操作

(1)儀表投運。蒸汽流量計投運操作時,首先關閉差壓變送器的正、負閥,稍開一次閥,檢查各閥門、導壓管等有無泄露,如無泄露將一次閥全開。打開排污閥排污并讓蒸汽排出后關閉排污閥,等一段時間讓冷凝器及導壓管內充滿冷凝水后才能開始正常投運。步驟如下:①開啟平衡閥;②緩慢開啟負壓閥門;③隨即開啟正壓閥門;④稍停片刻后同時關閉正、負閥門;差壓變送器調整靜壓誤差在第④步后進行,同時必須待冷凝器內液面一致平衡時才可進行,否則將帶來液柱靜壓誤差;⑤再開啟正、負閥門;⑥關閉平衡閥,儀表啟動。注意在向差壓變送器的正、負容室充灌液體時,應先旋開容器上的排氣螺釘,使氣體排出后再進行充灌。

(2)儀表的運行。在長期運行后,無論管道還是節流裝置都會發生變化,如結垢、磨損、腐蝕等。節流件是依靠結構形狀及尺寸保持信號的準確度,任何幾何形狀尺寸的變化都會給測量帶來誤差。而測量誤差的變化并不能從信號中覺察到,因此對節流件定期檢查是必須的。由于企業的連續生產性質,一般是與檢修同步進行。如果幾何尺寸變化不大仍可繼續使用,但應根據實測數據對設計數據進行修正,以保證測量的準確。

(3)儀表的維護。由于儀表長期處在高溫、高壓的水蒸汽環境中,很容易造成表件損壞、銹蝕、雜質阻塞等,因此需要經常維護和定期檢修。如LFIX分流旋翼式蒸汽流量計在長期運行中,石墨軸承被磨損引起轉軸上跳;不注意防凍,使阻尼水結冰,凍壞表件等。孔板差壓式蒸汽流量計特別要檢查孔板開口的圓面是否銹蝕,有沒有附著臟物,要定期清洗,對銹蝕嚴重的孔板要更換。渦街流量傳感器在使用中要注意檢查三角柱縫隙是否有雜物阻塞、檢測元件是否失靈,等等。

篇(2)

〔摘 要〕本文選取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作為數據來源,對我國市場營銷領域2000-2011年的文獻從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關鍵詞分析、機構分布5個方面進行計量研究,得出一系列的相關結論。

〔關鍵詞〕市場營銷;文獻計量;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研究熱點

市場營銷學(Marketing),又稱市場學、銷售學、行銷學、市場管理等,是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門“很接近實務”的經濟管理學科。它是在不斷認識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關系、規律和不斷解決企業營銷活動中的矛盾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是對近百年來西方工商企業市場營銷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門學科的研究行列中,許多企業在運用市場營銷理論指導實踐時收效顯著,客觀上推薦了我國企業市場營銷學的研究進程。中國大陸地區市場營銷學的普及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令世人瞠目[1]。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涌現了大批關于市場營銷的文獻,筆者通過對我國市場營銷領域近十二年的文獻計量分析,希望能夠給此領域的研究工作者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參考。

1 數據收集及預處理本文選取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作為數據來源,該數據庫收錄國內學術期刊7900多種,核心期刊的收錄率96%,文獻覆蓋率較高。檢索時間為2012年10月1日,檢索項為“關鍵詞”,檢索詞選取“市場營銷”,檢索年代為2000-2011年,并將文獻來源限定為“核心期刊”,匹配設定為“精確”。即檢索條件:關鍵詞=市場營銷核心期刊年=2000-2011。檢出符合條件的文獻共計3634篇。為使研究結果更為精確一些,筆者對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了初步處理,筆者剔除了征稿通知、在線訂閱通知、關于市場營銷的政策規定及意見、會議通知、揭牌工程、專業介紹、學校院系介紹、領導講話記錄、一些啟事等與研究無太大關系的文章,共計219篇,所以最終參與分析研究的文獻有3415篇。其中有作者文獻3335篇,無作者文獻80篇。筆者將文獻來源設定為“核心期刊”,是鑒于核心期刊上發表的相關領域的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價值,而且發表在核心期刊上論文也大都科研水平比較高,緊跟相應學科的研究步伐和研究熱點。所以對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某領域的論文進行文獻計量研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該學科的研究現狀和近年研究熱點。

篇(3)

[關鍵詞]石油行業;下游行業;需求因素

石油是現代工業和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業原料,國民經濟對石油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石油一方面直接影響著一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安全。如果石油供應緊張,供不應求,勢必成為遏制一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石油既是能源,又是基礎原材料,下游的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及制品和交通運輸等各行業對其有很高的依存度,因此石油資源對我國整個經濟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圖1反映了單位石油產量所支持的GDP總量,可以發現石油對整個經濟的支持度不斷提升,從2001年的每萬噸支持6億元GDP,到2006年上升為支持13億元GDP。該指標反過來也說明了我國獲得單位GDP所消耗石油數量的下降,即我國正趨向于節能經濟和發展多種能源,這種趨勢自最近石油價格持續上漲變得更加鮮明。由以上的分析能看到石油行業對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因此,本文通過建立石油及其下游行業的向量自回歸模型,來研究石油供需平衡以及石油下游行業需求對石油行業的沖擊效應,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保障石油行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平穩支持。

一、參變量的選取

石油行業是一個傳統的垂向行業,我們根據《2005年按行業分能源消費量統計表》,選取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四個下游行業來對石油行業進行需求狀況分析。從表1可以看到,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消費了原油總量的72.26%,包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衍生能源,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也在能源消費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我們選擇石油行業及其主要的下游行業的銷售收入數據作為各行業的需求變量,所選變量簡稱見表2。

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變量oil、coki、chem、tran、fiber均僅有一個單位根,這說明他們都是一階單整過程I(1)。可以對它們進行Johanson檢驗,從表4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所選用的5個變量之間滿足協整關系。這說明,所選的各下游行業的銷售收入與石油行業的銷售收入之間在短期內由于隨機干擾,偏離均值,但在長期具有均衡關系。

2模型構建。向量自回歸(VAR)模型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有多元時間序列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我們主要利用石油行業及其主要下游行業的銷售收入建立了相應VAR模型,即Y=(0il,coki,chem,tran,fi.ber)。

用Eviews5.0對系統Y進行VAR分析,估計結果如下:

由上式大體可以看出,石油行業銷售收入主要受其自身滯后期值的影響,另外,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銷售收入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的滯后期值對它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和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對它基本上沒有影響或者說影響極為微弱。為了進一步說明各個變量間的相互作用,我們根據上面對Y1的VAR分析結果繼續進行脈沖響應分析。

我們分別給石油各下游行業銷售收入一個單位大小的沖擊,得到關于石油行業銷售收入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在下圖2-5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間數(單位:月度),縱軸表示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單位:億元),這幾個圖中曲線表示了脈沖響應函數,代表了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對其相應下游行業銷售收入的沖擊的反應。虛線表示正負兩倍標準差偏離帶。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銷售收入一個正沖擊后,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在第2期達到最高點,之后的幾期內小幅度上下波動,從第5期以后開始穩定增長。這表明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受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經市場傳遞給石油行業,給石油行業帶來同向的沖擊,沖擊效應在第2期達到最大,之后逐漸回落,在第5期之后趨于穩定。即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銷售收入的正向沖擊對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這一顯著促進作用具有較長的持續效應,可見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快速發展將帶來石油消耗的增長。

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銷售收入一個正沖擊后,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在第1期有個小幅度負向的波動,從第2期開始變為正向波動,在第6期達到最高點。之后的2期小幅度上下波動,從第8期以后開始穩定增長。這表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受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經市場傳遞給石油行業,在第1期會給石油行業帶來反向的沖擊,從第2期開始,經市場傳遞作用,又給石油行業帶來同向的沖擊,沖擊效應在第6期達到最大之后,逐漸回落,在第8期之后趨于穩定。即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的正向沖擊對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這一顯著促進作用具有較長的持續效應。具體地說,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增加會在8期后對石油行業的銷售收入產生穩定的拉動作用,反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銷售收入的降低也會在8期后給石油行業帶來負面的沖擊。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一個正沖擊后,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在前7期內會有小幅度的負向波動。從第8期以后開始穩定回升變為正值,直至平坦,波動幅度不大。這表明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受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經市場傳遞給石油行業,在前7期會給石油行業帶來小幅度的負向沖擊,從第8期開始變為對石油行業同向的沖擊并趨于穩定。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增加會在8期后對石油的銷售收入產生正向的沖擊,反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的降低則會在8期后給石油行業帶來負向的作用,但波動幅度不是很大。可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石油消耗的增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帶動作用不是很大。

從圖5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一個正沖擊后,在第1期,石油行業銷售收入為負向的波動。從第2期開始,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的提高將帶動石油行業銷售收入的提高。由圖5可知,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在前5期內有上下波動;從第6期以后開始穩步回升直至平坦。這表明化學纖維制造業的某一沖擊從第6期開始也會給石油行業帶來正向的沖擊,但沖擊力度不大。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增加會在6個月后對石油的銷售收入產生正面的沖擊,反之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的降低則會在6個月后給石油行業帶來負向的沖擊,波動幅度雖不是很大,但比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沖擊幅度略高。正是由于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收入的正向沖擊對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具有較小幅度的促進作用,并且該促進作用具有較長的持續效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推動化學纖維制造業的發展帶動石油行業的發展。

3下游行業的貢獻率分析。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帶來的影響,但是并沒有確定各變量具體影響力,而方差分解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率,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給出對VAR模型中的變量產生影響的每個隨機擾動的相對重要性的信息。

在這里我們僅考慮各下游行業需求沖擊對石油需求的前期的相對方差貢獻率RVCii(s),當i=1時的經濟意義為:如果RVc1(s)較大時,意味著第一個行業需求沖擊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大;相反地,RVc1(s)較小時,可以認為第j個行業需求沖擊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小。下面分別給出各下游行業銷售收入的變化對石油行業銷售收入的方差分解。

下面做圖比較各下游行業對石油行業變化的貢獻程度,我們在此將分析時段定為36期。

由圖6中我們可以看出,石油行業銷售收入對其自身的一個標準差信息立刻有較強反應,第2期石油行業銷售收入的響應最大,此后對其自身的波動逐漸減小并趨于穩定。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最大在43%左右,其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是逐漸遞增的,在30期左右達到40%。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也比較大,從第5期開始達到頂峰,在37%左右,此后趨于穩定。而化學纖維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比較小,在第6期達到最大值,最大時僅為7%。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最小,不到1%。

可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最大,我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為石油行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能源需求,主要是石油的需求,這使其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較大;化學纖維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對石油行業的貢獻率都比較小,但是這兩個下游行業的發展對石油行業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三、結論

篇(4)

關于“粗放”、“集約”概念的使用,最早見于農業經濟學中,當時稱“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后來才被引申到整個經濟領域。最初,粗放經營的含義是指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分散投在較多的土地上,進行粗耕簡作的經營方式;集約經營則指在一定土地面積上集中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的經營方式。前者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廣種薄收,增加總產;后者借助增大投入,精耕細作提高單產。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地租理論中也論及到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內容,他指出“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積很大……對耕作者來說不用花費什么,或者同古老國家相比,只花極少費用。”這種“只需投資很少的資本,主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和土地”的經營方式“就是粗放經營。”(注: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56頁。)“在經濟學上,所謂耕作集約化,無非是指資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連的土地上。”(注: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0頁。)在研究級差地租時,馬克思認為,粗放經營和級差地租第一形式直接聯系,而集約經營則與級差地租第二形式緊密相關。級差地租的第一形式是由“兩個和資本無關的一般原因造成的:1、肥力……2、土地的位置。”級差地租第二形式則是“對同一土地連續追加投資造成的不同生產率引起的。”(注: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6頁。)

首次使用“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術語的是前蘇聯經濟學家。蘇聯在1928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后,其經濟增長速度直到50年代末期一直保持高于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的記錄,此后,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表現出惡化趨勢,令人不解的是,其經濟增長的惡化是在它保持了非常高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率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就不得不使蘇聯的經濟學家對其經濟“增長方式”展開了研究。當時,他們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上述提示,把增長方式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依靠投入實現產出量增長的“粗放增長”,另一種是依靠提高效率實現產出量增長的“集約增長”。并且指出,蘇聯過去的高速度增長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傾全力動員資源和增加要素投入的結果,然而由于資源的有限性,隨著可動員的資源的日益減少,在忽視提高要素生產率的情況下,必然導致經濟增長水平的下滑(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

“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概念于60年代從蘇聯傳入我國(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在此之前,我國經濟學界盡管沒有使用經濟增長方式的概念,但對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低效率,高浪費現象進行過大量的分析。此后,特別在1979—1980年我國對經濟增長方式問題展開了全面深入的討論(注: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廣泛使用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概念是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之后。

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的定義

從經濟增長方式概念形成的淵源看,經濟增長方式是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雖然國外學者不常使用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概念,但對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或原因的分析,實質上也是對經濟增長方式的研究。關于這一點,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內曾作過比較,就我國學者們而言,盡管對粗放和集約型增長方式概念的解釋不盡相同,但經濟增長方式的含義是明確的。因此,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指一國總體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所依靠的因素構成,其中增長因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技術進步、經營管理、資源配置、規模經濟等。通常把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稱為要素投入,其余因素的總和稱為綜合要素生產率。進一步地,根據要素投入與綜合要素生產率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大小,把增長方式劃分為粗放型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經濟增長,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經濟增長稱為粗放型經濟增長,主要由綜合要素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經濟增長稱為集約型經濟增長。為了能定量反映經濟增長的粗放程度或集約程度,筆者引入粗放度概念。所謂粗放度是指要素投入增長率的貢獻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值(注:對于一國總體來說,土地是固定的。因此,在考慮要素投入的增長率時,舍象掉了土地要素的影響。),用公式表示為:

δ=αL''''+(1-α)k''''/Y''''

式中的α表示勞動的貢獻份額;

(1-α)表示資本的貢獻份額;

L''''表示勞動投入增長率;

K''''表示資本投入增長率;

Y''''表示經濟增長率。

當δ≥0.5或δ<0且Y''''<0時,增長方式為粗放型;

當0≤δ<0.5時,增長方式為集約型。

對于粗放型增長方式又可按不同的粗放程度劃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類型:當0.5≤δ<0.7時,為低度粗放型;

第二類型,當0.7≤δ<0.8時,為中度粗放型;

第三類型,當0.8≤δ<1時,為高度粗放型;

第四類型,當δ≥1或δ<0且Y''''<0時,為超高度粗放型。

三點說明:

1.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增長是指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人均實際產出量的增加和實際生產能力的增加。經濟增長特指更多的產出,而經濟發展不僅指更多的產出,還包括隨著產出的增長而出現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的變化,經濟增長是一個數量概念,而經濟發展是一個既包含數量又包含質量的概念,所以經濟發展包含經濟增長。從經濟增長方式的定義可知,經濟增長方式是獲得經濟增長的手段、途徑和方式。

2.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經濟效率是指資源的優化配置。具體講包含二層含義:其一是指全社會以優化的資源配置獲得較好的經濟增長;其二是指生產單位如何把得到的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效地組合起來,以最少的資源耗費創造最多的產出。經濟效益的高低可以用綜合要素生產率來度量。所謂經濟效益,則是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由經濟效率所引起的相應的收益或收入。那種不是由于提高效率而增加的收入,就不能叫作效益,而只能叫作收益或收入。因此,經濟效率是經濟效益的實質,經濟效率高意味著經濟效益好;反之,經濟效率低則意味著經濟效益差。

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明確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第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標志;第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程度。關于第一個問題,學術界的認識比較多,而第二、三個問題則涉獵的比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對粗放度指標的劃分,擬解決第二、三個問題。

δ=0.5作為劃分粗放和集約經濟增長方式的標志。當δ<0.5時,經濟增長為集約型,當δ≥0.5時,經濟增長為粗放型,這與我國經濟理論界對粗放與集約型經濟增長的解釋是一致的。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又細分為低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和超高度粗放,是為了便于研究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程度。

三、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的分析模型

1.模型。

本文測算各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所采用的模型為:Y''''=A''''+αL''''+(1-α)K'''',這是由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求導后得出的,其中Y''''代表經濟增長率,A''''代表綜合要素生產率增長率,K''''代表資本要素投入增長率,α為勞動產出彈性系數,αL''''為勞動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α)K''''為資本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因此,粗放度的公式為:

δ=αL''''+(1-α)K''''/Y''''

2.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1953至1993年四十一年的經濟增長方式,按三種不同的時期來測算各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粗放度:一是按一年期,二是按五年計劃期,三是按改革時期。需要說明的是,改革時期從1979年算起,由于資料所限,我們僅考察到“八五”前期(1991—1993)為止。

3.對統計指標的說明。

(1)經濟增長率指標Y''''。我們均采用國民收入增長率指標。

(2)勞動要素投入L。以歷年全社會勞動者人數計算各時期勞動投入量增長率,而舍象掉象勞動質量、勞動強度的大小和勞動時間的變化情況。

(3)資本要素投入K。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K值應為直接和間接構成生產能力的資本總存量,它包括直接生產和提供各種物質產品及勞務的各種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也包括為生產過程服務的各種服務及福利設施的資產。關于K值,有的同志已估算出有關數據(注:參見張軍擴:《“七五”期間經濟效益的綜合分析》,《經濟研究》1991年第4期。),其具體作法是:先估算基期年1952年的資本總量;再估算各年的凈投資額(以積累額代替)并扣除價格指數;然后根據投資轉化為資本的時滯系數計算各年的新增資本數量;最后,用上年的資本總量加上當年新增資本,得出各年的資本總量。

(4)資本與勞動的產出彈性。所謂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是指要素投入每增長1%所帶來的產出增長的百分比。西方經濟學家們認為直接估算產出彈性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在進行增長因素分析時,通常要作完全競爭和規模報酬不變的假定,以勞動與資本的收入份額來代表它們的產出彈性。然而既使要計算勞動與資本的收入份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和某些比例的分割。在我國情況就更為復雜,首先,我國實行的并非市場經濟,不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其次,由于缺乏必要的統計資料,要全面計算勞動和資本的收入份額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經濟中存在著大量潛在勞動力的過剩現象,與資本要素投入增長的貢獻相比,勞動投入增長的貢獻十分有限。所以,我國經濟界通常把勞動的產出彈性取為0.2或0.3相應地資本的產出彈性取為0.8或0.7(注:史清琪等:《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本文采用0.3和0.7。

表1

時期國民收入勞動投入的貢獻率aL''''資本投入的貢獻率(1-a)K''''

增長率Y''''L''''aL''''K''''(1-a)K''''

一五0.845.04

(538.92.87.2

-57)(9.4%)(56.6%)

二五0.517.07

(583.11.710.1

-62)

恢復

時期1.023.57

(63-14.73.45.1

65)(6.9%)(24.3%)

三五1.14.13

(668.33.75.9

-70)(13.4%)(49.8%)

四五0.635.53

(715.52.17.9

-75)(11.5%)(100.5%)

五五0.635.32

(766.12.17.6

-80)(10.3%)(87.2%)

六五0.994.97

(8110.03.37.1

-85)(9.9%)(49.7%)

七五0.786.23

(867.62.48.9

-90)(10.3%)(82.4%)

(910.611.34

-93)12.72.016.2

(4.7%)(89.3%)

改革

前時0.785.18

期(536.02.67.4

-78)(13.7%)(90.9%)

改革

時期0.816.65

(799.32.79.5

-93)(8.7%)(71.5%)

(530.785.74

-93)7.12.68.2

41年(11%)(80.8%)

時期要素投入的貢獻率綜合要素生產粗放資本的產出系數

aL''''+(1-a)K''''率的增長率A''''度Y''''/K''''

一五5.883.02

(530.661.24

-57)(66%)(34%)

二五7.58-10.68

(582.45-0.31

-62)

恢復

時期4.5910.11

(63-0.312.88

65)(31.2%)(68.8%)

三五5.243.06

(660.631.41

-70)(63.2%)(36.8%)

五四6.16-0.66

(711.120.70

-75)(112%)(-12%)

五五5.950.15

(760.980.80

-80)(97.5%)(2.5%)

六五5.964.04

(810.601.41

-85)(59.6%)(40.4%)

七五7.010.59

(860.930.88

-90)(92.7%)(7.3%)

(9111.940.76

-93)0.940.78

(94%)(6.0%)

改革

前時5.96-0.26

期(531.050.81

)-78(104.6%)(-4.6%)

改革

時期7.461.84

(79)0.800.98

-93)(80.2)(19.8%)

(536.520.58

-93)0.920.87

41年(91.8%)(8.2%)

注:不帶括號的數字為各要素對經濟增長所貢獻的百分點,括號內的數字為貢獻的百分點占經濟增長率的百分比率。

3.對我國增長方式粗放度的分析。

我們分別計算了1953年—1993年41年的粗放度并根據粗放度的五種類型作了統計整理,整理結果如下:

表2(單位:年)

粗放度類型超高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中度精放型低度粗放型集約型

時間

41年1386212

改革前26年943010

改革以來15年44322

從表2中可知:在41年里,有13個年份屬超高度粗放型,8個年份屬于高度粗放型,6個年份屬于中度粗放型,2個年份屬于低度粗放型,12個年份屬集約型。粗放型增長的年份占整個年份數的70.7%,集約型年份占29.3%,表明我國從總體上看屬于粗放型增長方式。由于超高度粗放型占整個年份數的31.7%,集約型占29.3%,高度、中度、低度分別只占整個年份數的19.5%、14.6%、4.9%,也說明粗放度的波動幅度比較大,集約型增長的穩定性較差。如果把改革時期與改革前作一比較,則超高度粗放型年份所占的比重由改革前的36%,降低為改革以來的25%;高度粗放型由16%上升為25%;中度粗放型由12%上升為18.8%;低度粗放型由O上升為12.5%;集約型年份由38.5%下降為13%。盡管改革以來粗放型增長的年份由改革前的64%上升為81.3%,集約型增長的年份由29.3%下降到18.7%,但改革以來的粗放度的波動幅度明顯減弱穩定性增強。

由表1所示,1953—1993年間的平均粗放度為0.92,屬于高度粗放型,此間國民收入的增長率達到7.1%,其中要素投入的貢獻率就占了91.8%,表明41年來的增長主要是要素投入的結果。改革前的平均粗放度為1.05,屬超高度粗放型;改革以來的平均粗放度為0.80,屬高度粗放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由改革前的6.0%上升到改革以來的9.3%;要素投入的貢獻率由104.6%下降為80.2%;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由-4.6%提高到19.8%。說明改革以來的平均粗放度減弱,要素投入的貢獻率降低,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提高,改革為經濟注入了活力,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高。

按計劃期計算的粗放度有四種類型,分別是集約型、低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超高度粗放型。恢復時期的1963—1965年的δ值在區間[0,0.5)之間,屬集約型,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高達68.8%,要素投入的貢獻只有31.2%,經濟效率高,效益比較好。“一五、三五、六五”時期的δ值在區間[0.5,0.7),屬于低度粗放型,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4%,36.8%,40.4%,要素投入的貢獻率分別為66%,63.2%、59.6%,表明由要素投入增長所帶動的增長成份比較低,由綜合要素生產率提高所帶動的增長成份比較高,因此,這三個時期的經濟效率比較高,經濟效益也比較好。“五五”、“七五”、“1991—1993”時期的δ值在區間[0.8,1)內,屬于高度粗放型,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分別只有2.5%,7.3%、6.0%,而要素投入的貢獻率卻分別高達97.5%、92.7%、94%,表明經濟增長主要是要素投入的貢獻,經濟效率比較低,經濟效益比較差。“四五”時期的δ值大于1,“二五”時期的δ值小于零且國民收入為負增長,均屬于超高度粗放型,經濟效率很低,經濟效益最差。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在某些年份或某些時期表現出集約型增長方式,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屬于粗放型增長,要素的投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綜合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較小,經濟效率低,經濟效益差。

四、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分析的結論

1.粗放型增長方式表現為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

通常把新建擴建項目視為外延擴大再生產,更新改造項目視為內含擴大再生產,因而我們用基本建設投資指標以及更新改造投資指標來反映外延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情況。表3是根據1953—1993年國有固定資產投資構成計算出的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基本建設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看,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趨勢是不斷縮小,內涵擴大再生產的比例不斷增大。但從整個年份看,

表3

時期一五二五"1963-1965"三五四五五五六五

基本建設投96.292.384.580.777.573.564

資所占比重%

更改投資%3.87.715.519.322.526.528.1

時期七五"1991-1993"改革前改革以來

基本建設投58.858.881.360.2

資所占比重%

更改投資%31.828.318.729.3

國有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中絕大部分用在了基本建設投資上,用在更新改造上的投資,其最高值也未超過32%。而美國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更新改造投資所占比重1947—1950年為55%,1971—1978年提高到77%,其中機器設備投資中更新投資分別占51%和81%(注:參見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頁。)。實際上,我國還存在著以更新改造投資為名而進行的基本建設投資,如1981年以更新改造投資為名完成的二百多億元投資中,新建項目占10.2%,擴建項目占38.5%,真正用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只占一半左右(注:參見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頁。),有的省市更新改造投資中用于新建擴建的竟達70%以上(注:參見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頁。)。因此,我國粗放型增長方式表現為外延式擴大再生產。

2.粗放型增長方式表現為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率。

表1可見,我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主要歸因于要素投入的貢獻率,在要素投入中又主要是資本要素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用資本要素的產出系數即Y''''/K''''的比值來衡量投入與產出的效果。當資本投入的增長率K''''大于國民收入的增長率Y'''',即資本的產出系數Y''''/K''''<1時,經濟增長就表現出高度或超高度的粗放型特征,如:

“二五”時期,Y''''/K''''=-0.31<1,則δ=-2.45,超高度粗放型;

“四五”時期,Y''''/K''''=0.7<1,則δ=1.12,超高度粗放型;

“五五”時期,Y''''/K''''=0.8<1,則δ=0.98,高度粗放型;

“七五”時期,Y''''/K''''=0.88<1,則δ=0.93,高度粗放型;

“1991—1993”Y''''/K''''=0.78<1,則δ=0.94,高度粗放型;

“改革前”時期,Y''''/K''''=0.81<1,則δ=1.05,超高度粗放型;

“改革”時期,Y''''/K''''=0.98<1,則δ=0.80,高度粗放型;

整個時期,Y''''/K''''=0.87<1,則δ=0.92,高度粗放型。

為了進一步地考察資本的投入產出效果,我們分別計算了41年的資本產出系數,并根據不同粗放度類型作了統計整理,如下表:

表4

粗放度類型集約型低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

資本產出系[1.64,3.48][1,24,1.47][0.97,1.15][0.70.0.92]

數所在區間

粗放度類型超高度粗放型

資本產出系[-3,0.69]

數所在區間

表中反映出不同粗放度類型對應的資本產出系數值。顯然,粗放程度越高,其對應的資本產出系數值越小,也就是說越粗放,資本的投入產出效果越差,效率越低。具體到我國能源與物質的消耗情況,如果僅就我國自身縱向進行對比,每萬元國民收入消耗的能源以及每億元基本建設投資平均消耗的鋼材、木材、水泥量呈不斷下降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每億元國民生產總值主要生產資料平均消費量也呈下降態勢。但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國在能耗與物耗上的差距是很大的。根據世界銀行《1995年世界發展報告》資料:1993年,能耗產出率最高的是貝寧,每千克石油當量GDP產值為20.4美元;最低的是蒙古,只有0.2美元;我國為0.6美元,在全世界121個有資料可比的國家(地區)中居第113位。從不同收入國家看,低收入國家平均每千克石油當量GDP產值為0.9美元,中等收入國家為1.0美元,高收入國家為4.4美元,全世界平均為3.1美元。可見我國能源產出率不僅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另據有關方面作出的比較分析,我國鋼材、木材、水泥的消耗強度分別為發達國家的5—8倍,4—10倍和10—30倍。因此,我國粗放型增長方式表現為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率。

3.粗放型增長方式表現為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強烈波動。

關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數量界定,有人把高速度與低速度的臨界值定為4%(注:劉彪、王東京:《經濟發展階段論》,《經濟研究》1990年第10期。),也有人把它定為6%,還有人認為3%以下為停滯,3—6%為低速增長,6—9%為中速增長,9—12%為高速增長,12%以上為超高速增長(注:趙磊:《對當前經濟高速增長的若干看法》,《經濟研究》1993年第1期。)。我國在1953—1993年間,國民收入的平均增長率為7.1%,改革前為6.0%,改革以來達到了9.3%。如果按4%或6%的劃分標準,我國經濟已屬高速發展之列,即使按最后一種劃分標準,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可進入中高速之列。再看實物增長情況,1993年比1952年,人均糧食增長1.34倍,人均煤炭增長8.17倍,人均鋼增長32.07倍,人均發電量增長55.52倍,人均石油增長160.06倍(注: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年第41頁有關數據計算而來。)。

我國在1980—1993年的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是低收入國家平均增長率的2.9倍,中等和高收入國家的4倍,即使與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韓國相比也高出0.2%,可見我國的粗放型增長是以其高速度為特征的。

如果考察不同粗放程度與國民收入增長率的關系方面,從我們分別計算的41年的粗放度可知:在超高度粗放型增長的年份中,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在絕大部分年份都低于高度粗放型。同樣地,高度粗放型低于中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低于低度粗放型,低度粗放型又低于集約型。如下表:

表5

粗放度類型越高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低度粗型集約型

國民收入增-1.85%7.9%9.7%10.65%16.1%

長率的平均值

國民收入增長率與粗放度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動的關系,即粗放程度越高國民收入增長率就越低;反之,粗放程度越低則國民收入增長率就越高。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我國長期快速增長時期集約型所表現出的是高速度,高效率,越粗放,其速度越低,效率越差。

如果更進一步地考察粗放度的波動與經濟周期的波動情況,則不難看出:經濟增長率周期的波峰恰好位于集約型年份或粗放度較弱的年份,而周期的波谷位置恰好處于超高度粗放型年份。改革前,我國粗放程度是兩頭多中間少,即超高與集約型年份多,低度、中度、高度粗放型年份少,這種粗放程度的巨大落差的反復出現必然使經濟增長大起大落。改革前國民收入增長率的波動幅度為53%,五個周期的振幅平均為23.4%(注:關于經濟周期的劃分參見劉樹成:《論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新階段》,《經濟研究》1996年第11期。);改革以來,粗放度的穩定性增強,低度、中度、高度粗放型年份增多,超高與集約型年份明顯減少,相應地,改革開放以來四個周期的平均振幅為9.9%,國民收入增長率的波動幅度也降為12.1%。因此,粗放度的穩定性是影響經濟增長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粗放型增長表現為居民消費水平的緩慢提高。

篇(5)

關鍵詞:計量經濟類課程;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9-0074-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促進經濟類本科生對該類方法的熟練掌握和應用有助于經濟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的計量經濟類課程是培養學生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開設的計量經濟類課程主要有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數理金融學、數據模型與決策等。由于計量分析類課程對相關數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要求較高,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難教”和“厭學”,但該類課程在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時被廣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獻極少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對計量經濟類方法的使用現狀作為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效果的反映,而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點。本文基于對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能力的現狀分析,發現該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的現狀

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學位論文,能夠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也是該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效果的體現。本文以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2016—2018屆金融類專業(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學)畢業生共377份學位論文為樣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屆畢業生論文數量分別為78、108和191份),詳細統計了這三屆畢業生學位論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結構分布(見表1所示)。

(一)本科生計量經濟類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現的數據結構特征,能夠客觀地反映經濟類本科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屆的67.07%逐漸上升至2018屆的86.54%,即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論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經濟數據的分析,使分析結論更加科學。相對來說,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計量經濟分析仍以簡單回歸為主。在2016屆畢業生中,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學生僅有7.32%,到2018屆,該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過一半的學生采用計量經濟建模的方式撰寫畢業論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學生中,絕大多數仍以簡單的回歸分析(包括協整分析、滯后變量模型)為主,對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較復雜方法的使用較少。

3.統計學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漸下降,該方法中以描述統計分析為主。該類論文中大多通過繪制線性圖表現數據的時間序列過程,通過繪制餅圖或柱狀圖對比數據的結構,通過繪制表格對比數據的均值、標準差等統計量。描述統計方法是最簡單的定量分析,嚴格來說不屬于計量經濟類課程的內容,只是初級的統計學內容。2016屆有57.32%的學生采用統計學方法撰寫論文,在隨后的兩年,這一比例逐漸降低。值得說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掌握該方法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另外,個別同學通過自己設置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調查、獲取、審核和清洗,以此為基礎做描述統計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二)計量經濟類分析在本科階段廣泛應用的原因

經濟類本科生對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系統在畢業論文審核中的廣泛應用。隨著高校對學位論文要求的提升,眾多高校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辯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蘇師范大學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率不得超過25%,申請校級和省級優秀論文的重復率分別不超過15%和10%,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如果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從理論層面闡述經濟問題,并且要保證較低的率,這對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難度極大,因為經濟理論是很難創新的。而通過自己查找經濟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每個人的思路、查找數據的途徑和范圍、選擇模型的指標,以及構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結論也具有獨立性,因此極大降低了與以往論文的重復率。

2.教學水平提高與教學內容拓展。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與研究水平不斷提高,計量經濟類研究方法也在陸續更新,為了讓課程與時俱進,計量經濟學類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拘泥于講授簡單計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階段掌握的計量模型也陸續向本科生進行講解,甚至DID等更加復雜的計量經濟模型也可以對學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啟發。當然,研究生階段必須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計量經濟模型,這是計量經濟類知識不斷外溢的結果,也是經濟類科研環境的發展趨勢。

3.經濟軟件教學的有力支撐。隨著計量經濟模型的不斷更新,對應的分析軟件也在快速發展,以往眾多高校在本科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Eviews軟件和SPSS軟件,而近年來,為了讓學生接觸更新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并輔助考研的學生更好地銜接研究生階段學習,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學中加入了State軟件或R軟件的教學,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對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的掌握程度。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研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有畏難情緒。計量經濟類課程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該類課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但教學中應更多地強調對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導,重視構建適合的模型,再借助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并解釋。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把計量經濟類課程學習等同于數學公式推導,弱化其應用性,內心產生抵觸,很難學好該類課程。

2.數據收集過程粗糙,數據質量不高。可靠的經濟數據是計量經濟建模的重要原料,一個有研究價值且有趣的主題需要科學且高質量的數據,收集工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而且為保證經濟模型的質量,數據審查、清洗、篩選等整理過程也很費時。很多本科生論文中的數據收集過程本著省時省力不問質量的態度,更多地通過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權威的網站及數據庫,數據質量得不到保障,且樣本量較小,分析價值有限。

3.建模過程缺乏推敲,大多選擇簡單模型。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是一門藝術,模型不深究對錯,只關注哪個模型更好,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較和權衡,經過一次次對變量的篩選、剔除和添加才能確定最終變量和模型的結構。但多數學生沒有細致思考,僅通過最易獲得的變量建立最簡單的模型,完全沒有篩選和比較過程,因此估計結果的解釋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質量不高。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方向

1.從問題導向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培養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老師可以在計量經濟學類課程的第一節課,就建議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選題,選題未必緊扣專業,只要能與建模相關即可。老師可以對每個選題進行建議和討論,梳理變量選擇。例如,愛美的女生可以關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甚至變通為“整容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學生通過課程的深入學習,自行查找對應的指標和確定模型的選擇,每一節課學生都可能考慮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決自己的選題。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學習,學生學會了將計量經濟類方法用于解決這類有意義且有趣的問題。此外,對有價值的論文選題,老師可以更多地引導,幫助他們獲得本科生科研項目資助,最終在學術期刊上進行發表,這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極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師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教師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經過多番篩選和細節處理,學生通過了解這些模型,能夠深刻體會從論文選題,到變量選擇,再到模型確定的整個流程與細節處理,不僅能學到建模的技術,還能深刻體會設計思路,這比學習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與細節介紹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自己在研的課題,讓學生體驗具體的研究過程。

3.重視通過板書講解模型原理。現階段高校講課均以PPT講解為主,教師很少在黑板上寫字。但講解計量經濟學模型原理時,通過板書更有助于引導學生的思路,因此教師應重視板書的使用。隨著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師可以更多地利用電子板書,即使用數位板進行書寫,使板書隨時放大和多彩呈現,也能在PPT或PDF上隨時標注,并在課后將板書保存后發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在課后整理電子筆記。

4.計量經濟類軟件教學多元化。部分高校在本科生階段只開設一門經濟軟件課程,在這一門課上不可能介紹多種軟件,經濟類本科生僅掌握一種計量分析軟件也是不夠的。因此可以在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的課時中拿出6—9課時講解對應的軟件,有助于學生理解對應的原理。可以在統計學課程中講SPSS軟件,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講解Eviews軟件,在單獨開設的經濟軟件應用課程中講解Stata軟件或R軟件,并配合介紹相關的經濟模型。

篇(6)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建設;社會網絡研究;計量分析;共詞分析;主題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7

〔中圖分類號〕G250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5-0070-04

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一門高技術含量的科學技術,也是一項公益的社會事業。數字圖書館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也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起步較其他國家略晚,從1995年開始,我國開始著眼于國際數字圖書館發展事業,經過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形成“以國家和行業為核心的、行業內部樹型格局,呈現出國家和行業中心橫向聯合更深入、行業縱向覆蓋更廣泛的發展趨勢”。從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發展過程來看,本文側重于對數字圖書館建設相關文獻的外部特征和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從中反映出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和最新進展。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以1984-2012期間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論文為樣本的。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以“主題”為檢索字段,用“數字圖書館建設”作為檢索詞,檢索數據庫中自1984-2012年間的所有期刊論文,總共檢索到4 278篇。從中排除報道類文章共有4 244篇數字圖書館建設期刊文章,其中也有一些文獻定量分析研究論文,這些論文主要對頻次進行統計描述,缺少對數字圖書館建設深層次的發展和最新的研究情況的研究。本文以上述研究為基礎,運用文獻計量方法、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關注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論文的作者、研究單位、期刊分布等規律,驗證布拉德福定律在此領域的適用性,利用EXCEL2003、SPSS130、UNCINET60等軟件繪制擬合曲線。此外,通過對所有論文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和共詞分析,得出該領域的研究主題和變化方向。

2文獻年度分析

按照文獻年代統計從1986-2012年的各年數字圖書館建設期刊論文數量,見圖1。

3文獻單位與著者分析

通過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研究論文著者及單位進行統計分析,能夠了解該領域內著者的發文整體情況,確定該領域的核心著者、區域合作等情況,進一步實現對數字圖書館建設領域的跟蹤研究。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論文進行單位及作者統計,單位發文頻次大于6的單位列表見表1。通過構建矩陣,導入UCINET繪制社會關系網路圖,進一步研究發文單位的合作關系,見圖2。

5研究結論

51論文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篇(7)

(浙江農林大學理學院,浙江 臨安 311100)

【摘要】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理論邏輯性強、數學公式太多、實踐內容太簡單等問題。對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提出了建立案例庫,推行課程論文的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案例分析;課程論文

《計量經濟學》是統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講述利用統計方法、數學方法構建經濟模型,以此來揭示經濟過程中各環節之間和經濟活動中各因素之間的理論上、數量上相互依存關系。其產生于20世紀30時代,經過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發展及60年代的大擴張,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占據了及其重要的地位。計量經濟學模型是經濟結構分析,經濟預測,各種政策評價的一個重要工具。該課程的主要特點是理論與實際應用并重,及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又要注重計量經濟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作為這門課的主講教師,結合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就一下問題進行探討:

1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該課程的教學定位是理論課,在教學中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嚴謹性,以數學課的講授方式為模板,且課程國內教材過分偏重于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理論的推導,邏輯性強,內容緊湊,數學公式多, 并且教材內容與經濟學理論的結合不緊密。再加上農林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起來更為困難,導致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缺乏熱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很多學校增設了“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實踐教學內容選擇是否得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操作過程是否切實得到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目前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驗證式實踐教學模式為主,通常采用先講授后實驗與邊講授邊實驗兩種教學方式。對于前者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脫節,無法及時消化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于后一種方式,盡管能夠使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但也是一種“填鴨式”的向學生展示軟件如何操作,驗證書本內容,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相應內容,亦步亦趨地模范教師所展示的內容。

并且學生的實驗作業大多是教師結合典型案例或者書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而這些案例難免有些過于陳舊,不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缺乏經濟熱點。這些顯然都不符合計量經濟學這門應用性極強的教學要求。

完整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一般步驟:(1)模型理論設計—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和模型的數學形式;(2)樣本數據的收集;(3)模型參數的估計;(4)模型的檢驗—統計檢驗、經濟意義的檢驗和預測檢驗。

但目前實踐教學中實踐內容都是典型案例或書本的例題和習題,因此實踐中只需要進行模型參數的估計、模型檢驗和估計方法的操作,忽略了變量的選取,數據的整理和理論模型的構建,這使得學生不能全面掌握計量經濟學建模的步驟,更不能將所學的計量模型準確的用于實際生活案例,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動手能力不強。

2提高“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幾點建議

2.1提前讓學生做好軟件學習準備工作

包括安裝Eviews、閱讀Eviews軟件中英文操作手冊和相關參考書。在授課的前半學期,每2周采取一次“1節理論課+1節軟件操作課”的教學模式,通過“即學即用”的方式,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對理論方法能進行基本的實踐操作。

2.2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案例教學,并建立案例庫

目前,國內教材的案例過于陳舊,樣本數據偏少,模型解釋變量個數偏少,使用這樣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使用軟件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潛力;作為計量經濟學的主講教師,需要建立一套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案例庫。案例素材可以從本科生的優秀論文、教師的學術成果、專業期刊的學術論文中挑選從而建立有特色的案例庫,并注重選取與農林經濟研究密切相關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指導學生對案例調查、閱讀、分析、講解和討論,傳授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加強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養應用能力。并且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切身感受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3推行課程論文

主講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經濟熱點給出課程論文的題目,也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的擬定論文題目。通過推行課程論文,學生根據研究內容來確定變量,整理變量,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并進行估計和檢驗,最終撰寫規范課程論文,完整了建立了計量經濟學模型,可以激發學生做定量分析的興趣,積累了建模的檢驗,提高了綜合應用能力,并對今后的專業研究有一定的啟發。

3結束語

通過案例教學和課程論文在我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已經推行了3年了。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熏陶,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培養了對經濟熱點問題的敏銳性,并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科畢業論文中,關于與計量經濟學相關的論文也大大增加,并計量方法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回歸模型。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鄒莉娜.應用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2011,21:24-25.

[3]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21: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亚洲熟妇色xxxxx亚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永久免费的av在线电影网无码| 午夜福利啪啪片|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亚洲综合色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久久丫精品系列|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少妇无力反抗慢慢张开双腿|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软件|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丝袜| 夜夜春夜夜爽| 色五月激情五月|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