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海外直接投資論文

海外直接投資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1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外直接投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海外直接投資論文

篇(1)

[論文摘要]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 投資 活動迅猛發展,由此而帶動了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隨之發展。西方 資本主義 國家的各種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應運而生,這些理論角度不同、觀點迥異、內容紛雜、范圍廣泛,主要有“投資選擇理論”、“資本化率理論”、“壟斷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內部化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區位優勢理論”等等。在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方面,中 國學 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為進行了理論抽象,闡述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決定因素和行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一、國際方面

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投資活動迅猛發展,由此而帶動了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隨之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應運而生,這些理論角度不同、觀點迥異、內容紛雜、范圍廣泛,主要有“投資選擇理論”、“資本化率理論”、“壟斷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內部化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區位優勢理論”等等。這些理論較好地解釋了 跨國公司 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但由于各種理論只能解釋一定范圍和一段時期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試圖將各種理論加以組合,形成更大的理論框架。其中,鄧寧就在提出公司優勢概念的基礎上,將其與內部化理論、區位理論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國際生產折中理論,從企業的利益、優勢和決策行為等方面探討分析對外直接投資發生的原因,較全面地解釋了跨國公司不同內容的經營活動。

西方學者研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轉折是內部化理論的提出。其研究思路與壟斷優勢理論不同,它將區位因素與內部化的公司優勢所帶來的 成本 節約相聯系,從而具有綜合的特點,能夠解釋更大范圍內的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行為。

20世紀80年代起,發展中國家的大、中、小企業紛紛走上了跨國經營的道路,并且許多企業還直接進入了發達國家的內部 市場 ,這引起了西方 經濟 學 者的關注,他們開始探究針對這一現實的新的理論解釋。關于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主要有小規模技術理論、技術地方化理論、規模經濟理論、市場控制理論等。這些理論對于促進和 指導 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明顯,這些理論解釋局限于某些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行為,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意義,而且幾種觀點還未形成系統化理論,難以自成體系。

總的來看,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還遠不成熟,至今還沒有被廣泛接受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

二、國內方面

參考文獻:

[2]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20052006海外投資年度報告》, 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日)小島清著,周寶廉譯,《對外貿易論》,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篇(2)

>> 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投資的政治風險及管控? 巴基斯坦恐怖組織對“中巴經濟走廊”的看法及影響 淺析巴基斯坦國內安全困境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影響 專訪中巴經濟走廊議會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中巴經濟走廊為巴基斯坦帶來巨大改觀 基于知識探索視角的中國企業逆向對外直接投資的分析 歐債危機下中國企業對歐投資:風險與策略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管理 中國企業投資風險管理與控制 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風險評價研究 中國企業重估海外投資風險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規避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管控 中國企業投資澳洲應留意政治風險 中國企業在中東投資的政治風險及應對機制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分析及對策 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分析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的國別分析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風險分析 中國企業對韓國直接投資的政治風險分析 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的風險評價與規避措施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資料引自匯率網(http:///)。

參考文獻:

[1]李麗,蘇鑫.巴基斯坦安全形勢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影響[J].國際經濟合作.2015(5).

[2]呂向敏,楊建立,張惠蘭.跨國公司國際投資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

[3]楊麗梅.對外投資的風險和風險管理[J].經濟師.2006(3).

[4]曹旭平.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分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7).

[5]趙菲.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之間的跨文化交流現狀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法斯赫?烏丁等.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歷程[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2010.

篇(3)

若井彌一(2015)認為海外企業的危機管理的內容應該包括海外企業保健、海外企業環境管理、海外企業安全企業管理和安全管理、海外企業事故責任等。Grayson(2016), Kadison 和 Di Geronimo(2014)認為海外投資企業輔導中心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要格外重視企業中嚴重的政治風險、財務風險事件,而且應還承擔起對突發事件介入、控制和善后工作;同時,Grayson(2016)還強調,從企業角度來看,海外投資企業應將阻止當地政治沖突和政治風險,避免引起直接沖突。Studer, Baker 等(2018)通過研究發現,大部分海外投資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輔導員在突發事件的各個環節都應承擔著主要角色。>>更多管理學博士論文

國外學者認為影響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因素有政治風險、金融風險等,特別是目前經濟形勢不穩定,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者研究海外投資風險。目前國際上關于很多關于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較多,國外的建筑企業風險管理機構重點關注建筑企業風險管理出去之后的盈利,即通過建筑企業運營、資本運動等盈利方式控制風險。

加拿大著名學者Peter(2016)在《Housing Markets and Risk Adjustments in Monetary Union》一文中通過對美國建筑企業產業海外投資風險的周期研究,探討了不動產投資對策。伯特蘭(2017)分析了形成風險的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認為國際資本流動、各國資本市場自由化、金融管制的放松、扭曲的財政政策和服務業鼓勵政策是全球建筑企業風險波動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企業風險管理不能直接帶來利潤,同時容易被同行效仿,國外建筑企業風險管理就不斷探尋新的方式,比如使用中期控制方法和理論進入資本市場拓寬資金渠道。在戰略管理高度發達的歐美等地方,建筑企業戰略管理也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在美國現在有80%左右的建筑企業戰略管理進行資產證券化。

之所以有如此規模的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兩個巨大好處,一是發起人通過分析之后將報告向投資人申請獲得資金并且獲取服務費,同時也將資產與負債的結構調整的更為合理;二是經過戰略分析之后,投資人的匯報時間快,并且收益相對穩定也較高。。2011年以來,英國、印度、巴西等國家聯合簽約了企業發展戰略開放聲明,對全球范圍內的企業發展戰略合作和開放共享進行了商討,隨后,在2014年,加拿大也頒布了開放企業發展戰略,規定加國企業發展戰略開放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這些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都為企業發展戰略開放提供了保障和明確的規定,明確了相應主體的責任。

篇(4)

一、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的理論解析

影響國際貿易增長的因素有許多,從理論上講,僅就國際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的關系而言,直接投資究竟是構成對貿易的替代,還是產生了對貿易的創造,這主要取決于國際直接投資的類型。

按照小島清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從一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分析,國際直接投資可分為三種類型:(注:[日]小島清:《對外貿易論》第423頁,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1)自然資源導向型投資。在東道國尋求某種自然資源既是為了滿足母國本國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口。因此,資源導向型的投資不僅擴大了母國自然資源的生產規模,而且也促進了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國際貿易發展,甚至還擴大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發展。(2)市場導向型投資。如細分起來還可以分為突破貿易壁壘型投資和占領市場型投資。因此,在這種類型中,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如: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后的初始階段,因各種需求的存在,貿易是創造性的;當投資和生產形成一定規模時,“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的結果勢必會減少貿易的往來,因而具有貿易替代效應。但如果是突破貿易壁壘型投資,也許這種投資對貿易的間接促進會使貿易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貿易時,在東道國進行市場導向型投資也可能會帶來服務貿易方面新的需求。(3)生產要素導向型投資。這主要是指在東道國尋求低成本勞動力的投資。這種類型的投資,因國家之間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國際分工,在初始乃至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中無疑是加大了貿易的發展,如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投資而進行的加工貿易。但因比較優勢是動態而非靜態的,這種投資與貿易的關系也要視具體情況而進行具體分析。

在理論上闡述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貿易的替代關系的還有佛農(Vernon.R),他在其著名的產品周期理論中,通過對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模仿和擴散的動態分析,闡述了母國的出口與對外直接投資的關系。在新產品的第一階段,產品在技術創新國國內的生產、銷售主要以滿足國內需要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比較接近的其他國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隨著技術的成熟化,同時又面對其他國家企業的競爭,降低產品成本成為技術創新企業維持其海外市場占有率的必然要求,這時便出現了技術創新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佛農認為,一般地這種對外直接投資不會產生對母國出口的替代效應。但是,如果這種投資發生得過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國的出口。在技術進步日益加快的情況下,隨著跨國公司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新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出口貿易的替代影響將越來越明顯。總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即存在互補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這要根據母國(或跨國公司)投資的動機、類型和發展階段而定。

二、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的實證檢驗

當我們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再來看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時,會發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存在一些異同。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將對這兩類國家分別進行研究。

(一)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

國外一些學者將對外直接投資與某些產業的實際出口聯系起來進行了實證研究。如,伯格斯坦(Bergsten.C.F.)認為,在美國不同的對外直接投資產業中,那些對外直接投資程度較低的產業,其出口水平也較低;隨著對外直接投資水平的提高,出口規模也相應上升;但是當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一定規模后,追加的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的促進效應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之間既是互補關系也是競爭關系。隨著跨國公司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其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的競爭(替代)也將不斷加劇,因而海外子公司的生產將逐漸替代美國的出口。(注:Bergsten.C.F.,ThomasHorst&Theodore.H.M.:"AmericanMultinationalsandAmericanInterests",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e(1978).)同時,學者們也有相反的發現,利普賽(Lipsey.R.E.)和威斯(Weiss.M.Y.)的研究表明: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美國的出口與美國海外子公司銷售額都是高度正相關的,而且美國海外子公司的生產銷售都部分替代了美國出口競爭伙伴中的發達國家企業的出口(注:Lipsey.R.E.&Weiss.M.Y.:"ForeignProductionandExportsinManufacturingIndustries",pp488-494,Vol.63.No.141,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November,1981).)。

(二)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除去個別的現象,較大規模的起步應從20世紀60年代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亞洲的印度、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和中國臺灣地區都是從那時起陸續向國外或境外進行直接投資的。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一些成員的投資方式也從貸款轉向間接投資,再由間接投資轉向直接投資。(注:宋亞非:《中國企業跨國直接投資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而且由原來主要投資于鄰近的國家和地區,逐步轉向向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

伴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發展中國家企業進入世界級大企業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1997年,發展中國家企業進入“全球500強”的僅有22家,平均營業收益率為3.6%;而2000年入圍企業增加到33家,平均營業收益率提高到5.2%,且高于“全球500強”4.7%的平均收益率(注:張金杰:《國際直接投資形勢與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王洛林、余永定主編《2001-2002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健康發展對貿易的促進也有其特點。首先,小規模和特殊商品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優勢。由于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大多數屬勞動密集型的小規模生產,資本勞動比率比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低許多,發展中國家東道國更愿意接受勞動密集型高的項目投資。即使是進行規模較大的生產性投資項目,與發達國家相比,作為母國的發展中國家也占據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同時,這種生產性投資也將給母國帶來原料、設備的出口增加,因而具有很強的投資與貿易互補性。其次,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一般側重于擴大出口的市場銷售戰略。無論是為保護原有的出口市場,或是開辟新的市場,還是避開貿易壁壘,發展中國家多采取各種方式保障出口,在達到一定實力和經驗積累后,逐步再向全球經營戰略發展。

考察韓國的經濟,其迅速發展得益于通過出口把國內產業與國際市場緊密連接的結果,從而使國際市場容量的不斷增大,并對國內經濟的增長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1991年韓國全國經濟學家聯合會的一份《韓國制造業的國外投資經營成果調查表》(注:參見杜玲博士論文:《發展中國家/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經驗與趨勢》,2002年5月。)中,我們看到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總的來講與貿易聯系較多,所占比重也較大。如開拓市場與回避進口限制兩項都與貿易緊密相連,其之和所占比重在韓國整個對外直接投資動機中達到35.7%。當然,從表中還可以看出,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因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北美洲和歐洲地區,開拓市場的動機比重最高,占到29.3%,比其他動機的比重平均高出10個百分點,這是為適應當地區域化經濟和確保新產品市場的結果;在拉丁美洲、大洋州地區,最高比重的動機為回避進口限制,占27.3%,也比其他動機高出10.4個百分點,這說明韓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此兩個地區對貿易壁壘的突破動機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但具體到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還有更進一步的動因分析。如李宏格(音譯)(Lee,Honggue)對韓國電器行業的研究。(注:參見Lee,Honggue:"Globalizati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CompetitiveStrategiesofKoreanElectronicsCompanies",inNomuraResearchInstitute&InstituteofSoutheastAsianStudies(ed.),TheNewWav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Asia,InstituteofSoutheastAsianStudies(1995).)電器是韓國最重要的制造業部門,在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五大電器生產國。李宏格指出,韓國電器行業在1989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額比1979年增長了85%,顯示出韓國在該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于20世紀80年代末達到了頂峰——盡管與韓國電器產品的出口相比其投資的規模是非常有限的:1976-1992年間電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為5億美元,而1992年電器產品的出口額卻高達161億美元。李宏格分析,韓國電器行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主要表現為維持和擴大出口的需要,即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那么,這種對外直接投資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韓國本身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所造成的壓力,迫使電器行業利用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尋求廉價勞動力以降低生產成本(主要是在亞洲地區);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歐美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在韓國擴大對歐美出口的同時,其電器產品也已成為反傾銷的對象——這一點對我國在加入WTO之后,重新審視海外投資與貿易的關系時,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綜上所述,盡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有所不同,但總的趨勢是積極的,對外直接投資有利于一國的對外貿易乃至國際貿易;由于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的互補關系和替代關系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不一,所以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出口的影響具有動態效應;在經濟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對外直接投資已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專利”,它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經濟運作方式。

三、中國海外投資發展與貿易的關系

為了論述的方便與國土概念上的準確,我們把以下涉及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稱為“海外投資”。

(一)中國海外投資的發展與現狀

中國海外投資的發展,比較準確的提法應該從1949年算起。但因那個時期的海外分支機構都是一些貿易企業,規模又非常小,一般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內。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至今,中國海外投資的步伐越來越大。截至2001年年底,經外經貿部批準的企業就達6610家,中方海外投資總額已達83.5731億美元,遍布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注:此海外投資的區域數字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1年)為準。)。

1.中國海外投資的區域分布。中國海外投資在全球的區域分布正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但目前從投資的額度來看,集中化的表現還依然存在。截至2001年底,中國海外投資企業數量在全球主要63個國家和地區的分布見表1。從基本格局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占28.99%,發達國家(歐洲、大洋州和北美)占27.99%,加上中國港澳地區33.46%的分布,大致呈現出各占1/3的態勢,可以說是一個多元化的分布。具體的投資額度和比重見表1。

通過以國家和地區分布的形式進一步對投資額排序,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海外投資分布的集中化:即地緣優勢和人緣優勢使相鄰國家(地區)和海外華僑聚集的國家(地區)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集中區域。至于在拉美地區和非洲投資額分布得較高,一般為投資行業的原因所致,這將在下面進一步闡述。

2.中國海外投資的行業分布。中國海外投資是從貿易型企業起步的。這些貿易型企業開始在海外做的商業性工作是為對外貿易企業提供信息、進行市場調查和客戶聯系服務的。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中國政府有關政策的引導下,生產加工型企業有所增加。但總的來看,服務貿易型的投資行業特點仍十分突出。根據對外經貿部的統計,截至1999年,中國海外投資中服務貿易型企業,無論從企業數量上還是在投資額度上仍占絕大多數;生產加工型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上增加較快,但在投資額度上還處于較小規模;而資源開發型企業在投資額度上比生產加工型企業還要大些。

一般地,中國海外投資在發達國家的多為服務貿易型和研究開發型,即非生產性項目。服務貿易型企業的運作主要是為了服務于國內企業的出口,以促進中國產品的出口;在海外投資于研究開發型企業則是為了更有利地接近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先進技術,以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則大多為資源開發型和生產加工型,即非貿易性項目。資源開發型的投資,主要是為了獲取國外開采條件較好或儲量、品位較高的石油、礦產、林業、漁業等資源,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生產加工型投資,主要為轉移國內長線產品的生產能力或發揮中國在技術、管理上的比較優勢以占領當地的市場,同時帶動相關材料、設備、零配件的出口。因此,這也是生產加工型的投資大多集中在亞洲、拉美和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原因。

(二)中國海外投資與貿易的互動

1.中國進行海外投資的動因。從外部條件上看,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進入生產、銷售、采購的全球體系成為必然。中國既然已經實行了“引進來”的改革開放,也必然要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實現資本、技術和人力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提升國內的產業結構,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從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上看,“走出去”到海外投資不僅是政府的政策號召,更主要的是國內企業自身發展的利益驅動和內在要求。如前所述,一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有許多動因,具體而言,中國海外投資的動因主要有如下五點:(1)尋求資源開發。中國雖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占有率很低。在進入21世紀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資源短缺對中國經濟將是一個嚴重的制約。其中,開發的重點放在對我國經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對外能源投資,即對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此外,還有一般性資源(如:黑色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樹林資源等)的開發。在海外投資開發資源,主要是為了保障我國資源長期、有效和穩定的供應。(2)擴大出口貿易。無論是從中國政府政策的角度,還是從企業投資的角度,利用對外直接投資帶動材料、機器設備、零部件的出口,甚至帶動服務業的出口,都是目前進行對外投資最多的動機。在政府制定的有關海外投資政策中,著眼點基本上都是擴大出口,是與對外直接投資有關的貿易措施;綜合對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動機調查,擴大出口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注:參見段云程:《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與戰略》,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年版;謝康:《跨國公司與當代中國》,立信會計出版社1997年版;魯桐:《中國企業海外經營:對英國中資企業的實證研究》,載世界經濟學會編《世界經濟與中國:2000-2001年》,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開拓國外市場。在中國國內需求不足以及同類企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積極開拓新的國外市場是企業利益驅動的內在動力所致,也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機之一。這與理論上闡述的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之一——尋求市場型是相同的。(4)規避貿易壁壘。從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上講,規避貿易壁壘或突破貿易壁壘都是尋求市場型的一種動機。由于我國現已加入WTO,關稅逐步下調后,規避各種貿易壁壘已成為擴大出口和占領國外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特別是近年來,出口配額限制、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等情況越來越嚴重,因此利用海外投資建廠生產可謂是突破貿易壁壘的一個有效方式,也是對特殊貿易限制的一個反應。(5)獲取高新技術。在海外投資是中國企業獲取高新技術的一條重要途徑。中國的一些航天、航空、電子、生物化學和機械業的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渠道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少數中國企業還在國外投資建立了研究和開發機構,用最近的距離、最快的時間學習、研發最新、最前沿的技術。當然,這種類型的投資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但它將是最具潛力的海外投資。

2.中國海外投資對貿易的影響。如前所述,無論是從理論研究還是實證分析上,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即存在互補關系也不乏替代關系,即存在貿易創造效應也有貿易替代效應。具體到中國的實際,由于投資行業的特點和投資區域的不同,海外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要視具體的投資行業和投資區域而定。首先,服務貿易型企業的投資,動機與目標非常明確,肯定是為擴大出口服務的,因此這類企業的海外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無疑是積極的;其次,資源開發型企業的海外投資,進口的資源都是我國相對成本低或戰略的需要,同時還能帶動設備、制成品(如鋼材)、技術和勞務的出口,雖然會帶來一定的進口貿易增長,但從整體上看對我國出口貿易還是起到了促進作用;最后,生產加工型企業的海外投資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情況較為復雜。我們將對生產加工,論述了中國海外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我們進一步證實了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既存在互補又存在替代關系、中國的海外投資既有貿易創造效應又有貿易替代效應的理論。有意義的是這些互補和替代關系,或稱貿易創造和貿易替代效應,在不同的投資領域、投資行業、不同的投資區域以及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是有所差異的。

2.就中國政府的初衷來講,進行海外投資是為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是為了帶動出口的增長。從目前看,只要是具有貿易創造效應的海外投資,政府都應該而且也會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3.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外直接投資決不僅僅只與對外貿易有關,而以往政府有關海外投資政策的制定大多以擴大出口為基點,所以是與海外投資有關的貿易措施,而非與貿易有關的海外投資政策。跳出我們思考的圈子,再一次強調海外投資的重要性——不僅對我國的對外貿易,而且對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對建立中國的跨國公司、提升中國的產業結構都意義重大。型企業的海外投資做一個具體分析。(1)機械行業。機械行業中如汽車、摩托車零配件組裝,家用電器中的CKD、SCD(注:CKD:CompleteKnock-Down,即全分解裝配:將產品全部拆散成零件后提供給買方組裝成整機;SKD:SemiKnock-Down,即半分解裝配:將產品拆散成部件或部分部件、部分零件后提供給買方組裝成整機。)等,由于絕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要使用國內的零部件,在初期設備投資之后,后續的零部件就成為組裝生產的必備條件。因此,從總體上看,機械行業在海外投資對我國出口的帶動作用是持續且長期的。特別是大型家用電器,這是典型的加工組裝型產品,根據外經貿部的有關統計,家電行業投資帶動出口的系數比其他產品高達20-30倍。金城集團的案例也顯示,摩托車產品在海外投資建廠生產后,大幅度地帶動了該集團的出口:1997年海外銷售收入250萬美元,帶動出口近150萬美元;1998年海外銷售收入近600萬美元,帶動出口達400萬美元(注:李鋼主編:《“走出去”開放戰略與案例研究》,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年版。)。實證分析表明,機械行業由于技術與原材料、散件的高度結合,海外投資就可帶來明顯的貿易創造效應。(2)輕工行業。嚴格地講,輕工行業中也有屬于機械行業的產品,區分出來的主要是體積較小的機械產品如自行車以及其他輕工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是,體積較小,出口運費沒有體積較大的機械產品高,與海外加工的生產成本比,在國內的生產成本更低,因此這類產品的海外投資與出口很可能出現替代關系。也就是說,在國內生產此類產品后出口更經濟,就很少會有企業再到海外投資生產;即使在海外投資并形成規模生產,對國家的出口帶動作用也不大。(3)紡織服裝行業。紡織服裝業的投資主要是規避貿易壁壘,由于根據多種纖維協議,在投資國的出口配額已經用盡時,如果東道國尚有未使用的配額,投資國便可以使用。中國在紡織品領域受歐美出口配額的限制非常嚴重,因此不少的紡織服裝企業到海外投資主要動機都是為了突破配額的壁壘,在海外尋求更廣闊的市場。這種類型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也要視情況而定:一次性投資建廠可以帶動國內紡織機械的出口,但對出口貿易沒有持續的帶動作用;使用國內材料多的,可以促進國內原材料、面料的出口,但有原產地規定比例的國家對此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有的國家(地區)可以享有免配額、免關稅的優惠,則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產品出口或向第三國出口。因此,紡織服裝行業在海外的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是擴大還是替代,兼而有之,目前尚未找到實證數據。

四、結論

1.綜合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關系的理論,回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關系中的發展,以及中國海外投資與貿易的現狀與特點,論述了中國海外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我們進一步證實了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既存在互補又存在替代關系、中國的海外投資既有貿易創造效應又有貿易替代效應的理論。有意義的是這些互補和替代關系,或稱貿易創造和貿易替代效應,在不同的投資領域、投資行業、不同的投資區域以及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是有所差異的。

篇(5)

[論文摘要] 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我國中小企業開始涉足以出口和投資為代表的國際化經營。基于自身的競爭優勢和不足,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應該走以“漸進式發展為主,跨越式發展為輔”的發展路徑。

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工業產值占我國總產值三分之二以上,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成功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正視自身優勢和不足,參與國際化經營成為擺在國內中小企業面前的成長課題,而選擇適合的國際化經營道路則至關重要。

一、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現狀

1.出口現狀。從貿易方式來看,加工貿易是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國將所有采用海關保稅監管做法的來料、進料加工統稱為加工貿易。我國中小企業出口也主要是采取加工貿易的方式。從出口方式來看,我國中小企業多數通過出口管理公司進行間接出口。間接出口的特點是經營國際化與企業國際化的分離。企業的產品走出了國界,而企業的營銷活動卻幾乎完全是在國內進行的,企業并不直接參與產品的國際營銷活動。

2.對外直接投資現狀。近年來,我國一部分中小企業開始涉足海外經營,通過合資或獨資的方式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股新生力量。但從總體上講,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數量多,投資規模偏小。另外,我國中小企業的投資對象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投資目的在于開拓國外市場的中小企業占到47.1%;投資方式多以合資為主,有利于降低風險,分擔費用。

二、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優劣勢分析

1.自身優勢分析。

(1)小規模低成本優勢。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項目小、容易上馬和轉產的相對優勢,可以很好地與一些小規模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如我國紡織、玩具、制傘、鞋帽等行業,產品質優價廉,更適合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需求。

(2)產品特色優勢。我國大批中小企業利用我國豐富勞動力資源和五千年文化底蘊,開發具有傳統工藝、民族特色的出口產品,深受世界消費者歡迎。而華人遍布世界各地,依靠種族紐帶關系,可以為中小企業產品出口提供支持。

(3)經營體制靈活。中小企業規模小、投資少、企業制度簡化、決策程序簡捷。可以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投產或轉產,更迅速地提供國際市場上急需的產品。

(4)有一定的國際化經營經驗。改革開放以后,國際經濟交流和因特網發展,打開了中小企業了解世界的窗口。一批中小企業逐步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接觸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化經營的初步嘗試,為更深入推進國際化經營提供知識積累。

2.自身劣勢分析

(1)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不明顯。企業要拓展國際經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實力,我國廣大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不明顯,主要表現在:①規模實力小。②資金短缺,融資渠道有限。③進行國際化經營的銷售渠道有限。

(2)企業家和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缺乏制約著企業國際化。企業家精神在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素質、通專業、懂外語又德才兼備的國際經營人才也是制約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瓶頸。

(3)抵御國際化經營風險的能力差。尤其是對外直接投資,一次失敗可能是滅頂之災。對于一些非企業自身因素造成的風險,中小企業幾乎沒有防范能力。

(4)缺乏對國際市場的全面深入了解。企業國際化經營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要以熟悉國際市場信息和把握國際市場動向為前提。宏觀政策把握的偏差,缺乏對國際市場全面、動態的掌握使部分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功虧一簣。

三、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發展路徑

1.漸進式發展路徑。企業國際化經營漸進式發展是指一個企業海外市場的卷入程度或由淺入深的國際化程度。其漸進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企業市場范圍擴大的地理順序,通常是本地市場—地區市場—全國市場—海外相鄰市場—全球市場,即所謂的“區位漸進”。是由“心理距離”決定的,企業在未知的海外市場進行國際化經營傾向于從“心理距離”近的國家入手,逐步向“心理距離”遠的市場滲透。

漸進式發展路徑認為,對于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而言,不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的差異,意味著國外市場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同時,企業國際化經營面臨的重大困難是缺乏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和市場知識,不熟悉國際貿易慣例和規范。即企業國際化經營初期受到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條件的雙重制約,因此,企業在資源投入、地理擴張和經營步驟等方面往往采取漸進式發展路徑。例如:TCL采取“先易后難”的國際化經營策略,首先選擇進入與中國差異較小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然后再向國別差異大的發達國際推進。

2.跨越式發展路徑。企業國際化經營跨越式發展是指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并非完全按照國際化經營的幾個步驟進行,而是依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許可,直接進入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高級階段,如直接出口或者對外直接投資。地理順序上則表現為企業產品或者資本率先進入國別差異巨大的國家,而非周邊鄰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跨越式發展路徑的例證是“天生國際化企業”出現和發展。“天生國際化企業”是“一個從成立之初;(2年以內)就從國際市場的銷售中尋求相當部分收入(總銷售額25%以上)的企業”。這類企業從一開始就放眼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國際視野,展示了一種企業國際化經營跨越式的成長道路。

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跨越式發展可行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中小企業跨越式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二,華人網絡關系資源可以使得中小企業具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強的運用這些默會知識的能力。第三,需求個性化要求能更好地適應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和偏好變化。

四、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路徑選擇

國際市場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復雜環境。總之,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要以“漸進式發展為主,跨越式發展為輔”,立足現實條件,靈活機動處理,以期通過國際化經營發展壯大成具有相當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參考文獻

篇(6)

摘要:海外投資者在從事海外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僅憑自身的力量無法克服的政治風險。隨著我國加入WTO和海外投資的不斷發展,確立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已勢在必行。本文在對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進行簡介的基礎上,對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海外投資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政治風險

一、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基本情況考察

海外投資保險制度(investmentinsurancescheme)是資本輸出國為保護與鼓勵本國私人海外投資而建立的一項重要的國內法制度。

由于私人直接投資的特殊性,私人向海外進行投資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最令投資者憂慮的莫過于與東道國政治、社會、法律密切相關的非商業風險,即政治風險(politicalrisks)。例如:投資東道國基于本國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外國投資者的財產實行的國有化或征收;為了維持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實行的外匯管制;東道國發生的戰爭、內亂等等,這些事故將使外國投資者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乃至經營不能繼續。政治風險均基于東道國權力而為,在強大的公權力面前,投資者只能望“險”興嘆,而無法放心大膽地把手中的資金投向本是廣闊而具有巨大潛力的海外市場。

為消除投資者的顧慮,資本輸出國政府建立了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以保護本國投資者。該制度的運行機制是資本輸出國通過特設的或指定的保險機構對本國海外投資者在投資所在國(即東道國)所面臨的政治風險提供直接保險或保證,一旦海外投資者的投資與投資利益因東道國發生政治風險而遭受損失,即由該保險機構予以補償,之后該保險機構將取得代位求償權,由其代表國家替代海外投資者的地位向東道國代位索賠。

二、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保護的現狀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調整我國海外投資的法律散見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之中,分為國內法和國際法兩個層面。在國內法方面,國務院1985年頒布了《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授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經營有關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的各種保險業務,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據此頒布了《外國投資保險(政治風險)條例》,對外商在華投資的非商業風險(即戰爭和暴亂、政府征用、限制匯兌等政治風險)提供了法律上和經濟上的保障,但對中國法人和自然人在海外投資的同類風險則缺乏明確的規定。1995年10月開始實施的《中國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在其有關“財產保險合同”的法律條文中,也沒有針對海外投資的非商業性風險實行保險的專門規定。在國際法方面,一是雙邊條約,即我國與外國簽訂的一系列雙邊投資保險協定以及有關的保險協定;二是多邊條約,我國參加的調整海外投資保險的多邊條約主要是1988年4月30日,我國經批準加入的《多邊投資擔保公約》(《漢城公約》)。總體來說,調整我國海外投資的國際法規范數量更多,體系更完整,內容更詳實。在效力上也優于國內法規范。三、關于我國建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具體構想

1.關于承保機構。對于我國承保機構的建立,可以采取審批和保險相對分立的體制模式。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簡稱“人保”)內部設立一個新的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我國海外投資保險的經營。該機構應該受國務院委托,獨立運做,獨立核算,以服務于保護我國海外投資為終極目標,與其他的承保一般商業保險的業務相區別。再建立一個統一的“承保委員會”負責投保審批,從國家財政計劃上對可承保的海外投資項目賠償金額做出合理的安排。

2.關于被保險人。直接投資者,但是各國的規定并不完全一致。筆者認為,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中合格的投資者應該包括:(1)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2)具有中國國籍的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3)全部資本或50%以上資本為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所有或控制的外國法人,其他經濟組織。

3.關于合格的投資。合格的投資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合格的投資項目。應該具備的條件有三:一是海外投資必須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與壯大;二是應該獲得東道國的批準,能夠為東道國也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是一般限于新投資,包括新建企業,舊企業的擴大,現代化及發展。

(2)合格的投資形式。一般只要依海外投資東道國的法律及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允許的適當的投資,不論何種形式都應該給予承保,包括各種股權投資、證券投資、貸款投資等。但是對投資項目所給予的最高投資保險金額應該以總投資額的80%-90%為宜,剩下的部分由投資者自己來承擔。這樣可以提醒投資者在遇到風險時盡到自己勤勉和注意的義務。

4.關于承保的風險。各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均將承保范圍限于政治風險,主要包括外匯險,征用險和戰爭險。我國也應該將這三種政治風險作為基本承保險別。至于其他類型的風險,考慮到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還不發達,經驗還不足,可以暫時不予以承保。

5.關于代位權。代位權是指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向投資人支付了保險金后,處于投保人的地位向東道國索取賠償的權利。筆者認為行使代位權的依據應以國際法上的外交保護為基礎,加快與其他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證協議的步伐,以協議作為行使代位權的依據更有嚴肅的國際法上的條約效力。

篇(7)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外經濟不應只是重視“引進來”,而要同時發展“走出去”。為了鼓勵企業“走出去”,公平地參與國際競爭,這就需要我國在稅收抵免制度方面作一定的完善改進。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在減輕或消除國際重復征稅方面采取的分國不分項抵免方法是否需要改進及如何改進。

關鍵詞 對外投資 直接抵免 抵免限額 交叉抵免

一、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

2010年9月6日,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200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公報表明:

(一)對外直接投資再創新高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流量)565.3億美元。聯合國貿發會議《2010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流量1.1萬億美元,年末存量18.98萬億美元,以此為基期進行計算,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占全球當年流量的5.1%,位居發展中國家、地區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

(二)國家分布更為廣泛,亞洲、非洲地區投資覆蓋率最高

截至2009年底,中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其中亞洲、非洲地區投資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81.4%。

公報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到國外開展投資活動,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企業的總體實力還不強,需要國家在各個方面,尤其是稅收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

二、從我國企業投資現狀看我國稅收直接抵免制度

現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直接抵免制度都為限額抵免,少數國家采取全額抵免,而我國采取的是限額抵免法中的分國不分項限額法。

(一)幾種限額抵免法的比較

目前各國實行的限額抵免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三種:分國不分項限額(如我國)、分項不分國限額(如美國的分籃限額)和綜合限額(如日本)。

1.綜合限額允許境內外收入盈虧互抵,手續簡便,運用靈活,便于管理,但它允許納稅人進行交叉抵免,這種交叉抵免不僅侵害居住國的稅收權益,而且會扭曲投資的流向,不利于經濟效率的實現。而且綜合限額制度也不總是對納稅人有利的,在納稅人的國外所得來自多國,有的國家盈利有的國家虧損時,綜合限額制度會使其國外所得的盈虧相抵從而降低國外所得額,也就降低了綜合抵免的限額。

2.分國不分項限額和分項不分國限額能很大程度上防止交叉抵免,但是分國限額和分項限額制度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這兩種限額制度由于要分國、分項確定納稅人的國外所得和抵免限額,分別進行抵免,所以計算起來比較復雜,而且稅法的復雜規定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它的實施。其次,即便是分國限額和分項限額制度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交叉抵免,一國范圍內高低稅率項目間的交叉抵免和同一種所得在高低稅率國家間的交叉抵免。

(二)立足我國現實,堅持分國不分項抵免方法

幾種限額制度各有優劣,居住國并沒有絕對理想的選擇:綜合限額計算簡便,但卻不能防止交叉抵免,分國限額和分項限額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交叉抵免,但是卻計算復雜。而且即便是分國限額和分項限額以及美國的分籃限額制度也并不能完全防止交叉抵免。

從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看,我國境外企業已遍布世界177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稅率高低不同,存在交叉抵免的風險,不適宜使用綜合抵免法。而且從我國目前的征管水平來看,實行綜合抵免或者分項限額抵免都會帶來較大的稅收漏洞,不利于監管。

三、完善我國直接抵免制度,促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

我國現行分國不分項稅收抵免制度雖然存在諸多缺陷,但是對現行的分國限額制度加以完善,是中國限額制度改革最好的選擇,我們不能以犧牲稅制優化來換取執行上的便利。那么在具體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采取如下方法:

1.在對虧損的處理上,不能只是分國向后結轉5年抵補虧損。因為海外環境復雜,前期投資的風險大,虧損的可能性也大,只向后結轉不利于調動投資者主動開拓新的國外市場的積極性,可借鑒美國的做法,建立“境外虧損沖抵順序”規則和“境外虧損追補”規則。

2.建立海外投資風險準備金制度。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面臨陌生的東道國法律、語言、文化等制度環境,需要花費一定成本學習適應,尤其是生產型的大型項目在投資初期投入大,回收慢,存在虧損的風險。通過建立海外投資風險準備金制度,可適度降低企業對外投資損失的風險。具體做法可考慮,準許企業在一定年限內,每年從應稅收入中免稅提取相當于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資金計入準備金,積累年限內用于彌補風險損失,期滿后準備金余額按比例逐年計入應稅收入中進行納稅。

3.加強境外投資企業稅收服務體系建設。企業從事跨國經營,往往面臨著比國內經營更大的風險和競爭壓力。要提高企業抵御境外投資風險的能力,就必須使稅收服務建設跟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例如向企業提供東道國稅收制度的咨詢服務,多渠道拓展跨國涉稅信息的交流和協作,推進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工作的開展;制定境外投資業務稅務管理的操作規程,規范境外投資的稅收管理等。

參考文獻:

[1]呂瑩.外國稅收抵免法律制度研究.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28-31.

[2]武彪.我國稅收抵免制度的完善.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3):112-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久久高清内射无套|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体验区|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中国内射xxxx6981少妇|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在厨房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美人妻亅u乚一596| 亚洲码和欧洲码168区|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 国产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网站|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