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7: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專建筑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專科:金融、區域經濟開發與管理、工商企業管理、會計、市場營銷、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銷售管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義務教育、體育教育、秘書、漢語言文學、英語、廣告、公共關系、新聞學、房屋建筑工程、計算機信息管理、園藝、護理學。
大學本科:金融、經濟學、區域經濟開發與管理、工商企業管理、會計、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銷售管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學、學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學、義務教育、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廣告學、計算機信息管理。
教師類本科: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歷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專業只面向高職高專在校生開考: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建筑經濟管理、商務管理、現代商務、財務管理、公共關系、數字媒體藝術、信息管理與服務、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程造價管理、農學、園林。
二、報考對象及條件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年齡、民族、種族的限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并按我省開考專業考試計劃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學完一門或數門課程的考生(根據開考各專業的報考條件),均可自愿選擇專業報考。
提倡在職人員按照學用一致的原則,選擇專業報考。病殘者應選報與自己身體情況相適應的專業。
醫學類護理學專業將繼續開考,但報考人員只能是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人員(報考時需出具相應證明),非在職人員不得報考。
報考大專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專、中技、職高畢業文憑的,要加考“計算機應用基礎”一科(若專業考試計劃中已有該門課程的除外);報考大專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專、中技、職高畢業文憑的,要加考“大學語文”。
報考本科段的考生,須是國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學考試等)??埔陨袭厴I生,辦理自考本科畢業證書時須交驗上述學歷畢業證書(報名時不須驗證),報考時按各專業要求分類報考。
三、報名時間、地點
報名時間: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網錄入報名信息。
報名確認時間及地點:具體確認時間由各州(市))、縣(市、區)招生考試機構的確認點通知。屆時考生到確認點確認,辦理驗證、照像、交費等手續。
四、報名手續
考生根據所報專業的開考課程,報考本次開考課程的一門或數門,并按自學考試開考專業計劃的有關規定參加考試。允許考生根據開考專業計劃跨專業兼報同課程名稱、同學分的考試科目,但考生必須注意不同專業指定教材和考試大綱是否相同。
市場營銷(???、計算機信息管理(???兩個專業從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報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畢業者,過渡一年,于2014年1月???。
(一)報名考試費:根據云發改收費[2006]98號文批復,我省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收費標準為每科32元(人民幣)。
(二)考生須按《云南省自學考試 網上報名公告》規定程序進行報名,并特別注意報考部分專業和課程必備條件及報名確認點、考點設限情況。
(三)應考者的往返路費及食宿費自理。
五、考試
1.考場設置:由各州、市辦考部門確定,需在縣城以外設考場的,須報省招考院批準。“物流管理”(本、???、廣告專科只在昆明設考點。
2.考生應試時,須帶準考證、考試通知單和居民身份證(或其他能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三證不全者不得進入考場??忌仨殗栏褡袷乜紙鲆巹t,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違反考場紀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號令及我省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3.考試成績以百分計,六十分為及格,及格者發給單科合格證書,不及格者可參加該門課程的下一次考試??荚嚦煽児荚凇霸颇险锌碱l道”上,考生自行登錄網站ynzk.cn查詢??忌鷮Τ煽冇匈|疑的可在成績公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到各州(市)招生考試機構申請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試機構匯總后統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對考生查分。
4.考生考試時間及臨考復習假的占用問題,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廳、財政廳、教育廳一九八七年發文《關于對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給應考假、復習假和發放自學考試獎學金的規定》執行。
5.考試時,除“高等數學”考生不得使用計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攜帶使用計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儲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準使用有存儲、接收、發射功能的電子工具??忌M入考場考試嚴禁攜帶任何通訊工具,否則將視同作弊。
6.同一考試時間內,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兩科。
7.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成績在自考系統中的使用
根據全國考委辦函[2004]148號文件規定:
(1)NCRE課程暫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部分??普n程進行銜接;
(2)凡獲得NCRE一級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0018)或《計算機應用技術》(2316)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上機考試兩部分);
(3)凡獲得NCRE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0342)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4)凡獲得NCRE三級PC技術(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2319)和《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2277)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8.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成績在自考系統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考生參加PETS二級或PETS三級考試,筆試合格者的成績可直接替代自考有關專業大?;虮究乒灿⒄Z〈即英語(一)、英語(二)〉考試成績,并可獲得相應的學分(PETS二級替代大專公共英語成績,PETS三級替代本科公共英語成績,英語專業不能替代)??忌欠駞⒓酉鄳谠?,則根據考生是否要求獲得PETS等級證書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相關專業定。
9.中文本科專業的畢業論文答辯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兩次舉行,考生可與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聯系進行答辯事宜。英語本科的“口譯與聽力”、??频摹奥犃Α?、“口語”考試時間由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安排,請考生與之聯系。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綜合作業”及上機考試請與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聯系。
10.已取得本專業全部課程合格證書的考生,如該專業有實習、設計、畢業論文等考核要求的,應及時向當地縣(市、區)考辦或主考院校聯系實習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績后,方可辦理畢業證書。
六、學歷及畢業生的使用待遇
我省自學考試的學歷為大學??坪捅究贫N層次,應考者考完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完成規定的畢業論文(設計)或其他教學實踐任務;思想品德鑒定合格,可以取得畢業證書。獲得畢業證書者,國家承認其學歷。畢業生的使用和待遇按國務院頒布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和云教自字(86)第10號《關于高等、中專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若干問題的通知》文件執行。
1.1高校開設課程情況
以南京為例,南京理工科院校中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路橋方向的高校較多,這些院校中大部分都購買了相應的土木工程方面的軟件,如PKPM結構設計軟件,魯班造價類軟件,廣聯達造價類軟件,為了滿足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要求,因此也建立了相應的專業機房,但是專門開設的有軟件應用系列課程的并不多,專業機房的利用率也并不是很高,主要是用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階段的集中實踐環節教學。民辦院校和高職高專、大專院校中對于軟件技術應用的課程,開設的相對較多。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校階段就能充分接受和社會上需求一致的軟件操作訓練,從而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1.2可開設專業軟件技術應用的課程
土木工程路橋方向可開設軟件技術應用的課程很多,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類。
1.2.1道路橋梁方向設計類課程
路橋類可開設軟件應用的課程主要有:道路勘測設計,橋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專業軟件具體又分道路和橋梁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系統兩種類型。目前國際主流道路輔助設計軟件主要有:CARD/1,Bently,Civil3D。國內常見的道路輔助設計軟件主要有:緯地三維道路設計系統,路線大師,EICAD,海地,天正市政道路,鴻業市政道路及路面結構HTDS2003。國內常見的橋梁輔助設計軟件主要有:橋梁博士,橋梁大師,橋梁通等等。
1.2.2道路橋梁施工組織及造價類課程
工程施工組織及工程造價類可開設軟件應用的課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建設工程造價,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標等課程。專業軟件主要有:同望公路造價軟件、海德縱橫公路工程造價軟件、廣聯達系列軟件、上海魯班系列軟件、清華斯維爾系列軟件、神機妙算軟件、南京未來清單軟件等等。
1.3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社會上存在的工程類軟件如此之多,各個地區及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對軟件的購買也不一樣。各大高校對于軟件的購買以及開設相關課程,也是針對學生就業市場需求,以及學校年度設備采購計劃而定。對于高校中,要熟練地掌握這些軟件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較多的時間去練習,而這往往是很多學生不愿做的,只要教師不作硬性規定或要求,主動學習和應用這些軟件的學生鳳毛麟角。因此,直到大學畢業,真正能夠掌握或部分掌握這些軟件的學生極少[3]。鑒于以上的情況,高校路橋方向開設軟件信息技術類課程,主要還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
1.3.1現有軟件開發合作不理想
現有軟件開發缺乏統一部門的管理,從而導致很多軟件功能基本相同,只是適用地區不一樣。同時,很多軟件公司里面的員工大多數是計算機等專業出身,對工程實際并不很熟悉,從而設計開發出來的軟件,在處理真正的工程實際時,會產生一些偏差。
1.3.2教學資源及人才的缺乏
各大高校中的教師,絕大部分是本科—碩士—博士畢業而來,教學經驗雖然非常豐富,實際工程經驗相對較差,因此教學缺乏與工程實際接軌。
1.3.3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還不強
學生在校階段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對于軟件應用類的課程,必須要求學習者經常上機操作,熟能生巧,應用軟件來解決實際工程圖紙中的問題,這樣,軟件應用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1.3.4地區行業標準相對獨立
由于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建筑行業標準,這就使得教師在訓練學生軟件操作時,必須選擇采用某一個省份的地區定額作為教學需求,很多教師都是選擇學校所在地的省份的定額,但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因此,當學生畢業后如果回到家鄉,對于工程軟件部分就必須按照工程所在地的操作來進行。
2提高專業軟件化程度的措施
2.1高校方面
1)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編制教學計劃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在滿足學生修滿學分,不額外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前提下,開設專門的軟件應用課程,而不是僅僅在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的時候集中培訓。2)對于軟件的選擇,高校在購買軟件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市場對軟件的評價或用戶的多少,而不能單純考慮價格,盡量購買專業方向的主流軟件。我校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先后購買了有關專業軟件。如天正建筑CAD、魯班系列軟件、PKPM系列軟件,EICAD,橋梁博士。為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路橋方向學生全面提高計算機專業軟件應用能力和水平,實現理論與應用有機結合,路橋方向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奠定了基礎。3)機房的管理。專業教研室應建立自己的專業機房,同時配備專業的維護人員。4)教師培訓。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軟件培訓,然后服務于教學。5)積極參加各種軟件開發商舉辦的高等院校軟件競賽。目的不是在于獲得獎勵,主要是能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學生同臺競爭,從而找出自己的差距。6)校企共建“雙師”結構的實踐教學團隊。通過引進、培養補充緊缺專業人才,加強專業帶頭人培養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強化“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7)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提高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水平。
2.2學生方面
1)鼓勵學生認真學習路橋方向各種軟件,而不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因此,對于軟件課程的考核,不應采取課堂考試的形式,可采取機房上機考試,或者布置大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思考后獨立完成,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已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領域,在畢業設計中加入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內容,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4]。我院根據教改項目的構思,在畢業設計中加入了專業軟件應用。目前已經在2013,2014屆畢業設計中實施,同時計劃在往后的畢業設計中進一步加大專業軟件的應用。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鍛煉,學生專業軟件應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學工部組織成立軟件應用興趣小組或社團,讓學生充分了解軟件信息后,才會更認真的學習。3)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各種軟件競賽,走出校園,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學情況。同時,對于獲獎的學生,應給予表彰。
3結語
關鍵詞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圖分類號:G645.1文獻標識碼:A
獨立學院多數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母體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特色上雷同現象嚴重。但隨著獨立學院逐漸“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如何打造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是現階段獨立學院面臨的重要課題。①
1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近年來獨立學院逐步轉變辦學方向,在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上不斷摸索。比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實行“錯開定位,配套發展”策略,建設了適合自身學校定位的應用型專業體系,實行“橫向可以轉移,縱向可以提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養模式,即在理論教學中突出夠用、能用、會用,在實踐教學突出基本技能、專業工作能力和綜合技能,在實驗教學中突出基本實驗、綜合實驗、仿真與開放實驗;江南大學太湖學院提出“2+1+1”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即“兩年通識教育、一年專業教育、一年自主教育”。②越來越多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已經與母體高校有了明顯的區別和自身的特色,踏出了走向獨立的關鍵一步。
2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20世紀30年代浙江大學等少數學校開設了觀賞園藝課程,標志著我國園林專業高等教育的開始。80年代后,園林專業高等教育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約有60多所院校開設園林或相近專業。我國的園林專業高等教育多數分布在農林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因自身學術背景不同,園林專業各有所長。與上述兩類院校園林專業相比,獨立學院應重點發展園林規劃設計,兼顧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培養具有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部門、園林公司、花卉企業以及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各類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園林人才。
3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及特色
3.1 農學學科與藝術學科結合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40%的獨立學院開設了設計類藝術專業。因此,獨立學院園林專業依托于母體高校園林專業,結合本校藝術類專業,形成兩專業優勢互補,學科間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藝術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結合,進而突顯創新精神與創意能力。
3.1.1 注重美術基礎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招生多為文理兼收,學生入校前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術訓練。較少的美術課程設置對于沒有美術功底的園林專業學生來說,難度大,壓力重,學生難以靈活掌握。通過新增相關美術課程以及延長美術課程學時,達到強化園林專業學生美術基礎的目的。以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園林專業為例,相比較母體高校而言,增加了《速寫》、《中國畫》、《建筑畫》、《設計表現》、《構成設計》、《美學原理》、《中外美術史》等美術類課程,同時又增加了《素描》、《色彩》的學時。
3.1.2 強化美術實踐
寫生是美術類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園林專業的學生同樣需要通過短期的集中寫生訓練。通過藝術寫生,使學生能夠體察自然和社會風貌,并運用課堂教學所學方法與技巧進行獨立的寫生實踐。共享學校藝術類專業寫生基地,擴大學生視野,將課堂理論與室外景觀相結合,由校內訓練轉向戶外真實實踐,使學生的美術能力、創造力得到提高。
3.2 強化設計實踐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雖然全國各高校進行了一些探索,但 “重認知輕實踐 、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在我國高校里仍較突出,畢業生實踐能力弱已成為學生就業、社會適應和創造性的不利因素。③
3.2.1 注重園林設計
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是國內園林專業的主要內容,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強化園林設計,以園林植物與園林規劃設計的培養并重。學生既要熟知園林植物種類和習性,又具有較強園林規劃設計功底。作為獨立學院園林專業的特色,提升學生的規劃設計能力尤為重要。園林設計從業人員的質量取決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和基礎訓練,因此,注重設計,提高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在教學改革中努力提高園林設計能力。
3.2.2 強化實踐環節
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注重素質、突出能力,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努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參考國內外園林專業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堅持課程設置與就業密切聯系,堅持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環節35周。其中,軍事訓練2周,在第一學期集中安排;社會實踐4周,在寒暑假進行;基礎寫生4周,在第三學期集中進行;課程實習5周;第七學期園林規劃設計綜合實習4周;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16周,在第八學期進行。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該進一步增加設計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積極建設校內外教學基地,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有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4 結語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對園林專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獨立學院園林專業定位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也應進行相應變革。一方面要滿足園林建設與管理要求;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不斷摸索,走差異化發展路子,既要區別于一般綜合性大學研究型人才培養,又要區別于高職、高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獨立學院園林專業應該重點發展園林規劃設計,兼顧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在人才培養中積極強化實踐教學,突出“文理與藝術學科結合,注重美術基礎,強化設計實踐”的特色,不斷加強教學條件建設,規范教學管理,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注釋
①胥秋.獨立學院十年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關鍵詞】特色專業課 環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學 礦業
1973年,國務院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我國高校從1977年開始設立環境類本科專業,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高校擴招大背景下,結合目前國內外廣泛存在的環境問題,社會對環境類本科專業的需求增加,造成許多高校紛紛開設環境類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尤其典型)。隨著競爭加劇、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出現,一些學校開設緊縮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甚至出現了部分高校環境類專業一度停止招生的現象。因此,結合傳統優勢和行業特色對進行專業定位是關系到專業發展水平和前途的關鍵。而特色專業課作為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和學生培養的重要內涵,充分發揮其在構建專業特色、明確主攻和服務方向上的作用,必將對專業的發展將直至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教學普遍致力于培養可從事企事業、城鄉、區域及全球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應用復合型人才,可在各級政府機關環境保護部門、規劃部門、科研院所、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從事環境管理、教育、環境監測與評價、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環境工程本科生專業課設置一般分三部分,即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綜合不同高校的課程開設情況,總體有代表性課程設置見下表(化學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公共性專業基礎課除外)。
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三大部分中,專業基礎課重點介紹主要的環境學原理、環境與生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知識,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專業必修課則基本上各高校均為圍繞水、氣、固等環境工程重點方向設置專業主干課程,并結合環境監測和微生物學等基礎測試評價體系和微生物學知識,對本科生在重點方向上的基本專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培養與訓練;專業選修課則囊括了環境評價、質量分析、環境信息系統等現行的環境工程主要內容、方法和一些新興的邊緣學科、研究領域以及手段。以上三個部分由基礎帶動專業,基于原理和方法論來解決環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體問題,從問題的產生到新技術、新思維支持下的環境與生態相關問題的解決與處置。再輔以相關教學實踐環節如社會實踐、課程設計、本科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全面培養本科生的素質和技能,以達到培養計劃的要求。
分析我國高?,F行的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體系,大體能滿足本科生教學的基本要求。但縱觀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設置,基本上以共性為主,雖有部分高校開設了與學校傳統優勢或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如中國農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的農業生態工程課程),但總體說來,全國高校依舊普遍缺乏在主干課程體系支撐下的特色課程體系。通過對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調查與溝通發現礦業類高校大部分學生對礦山、煤礦利用加工企業等存在的環境與生態問題、解決問題的原理與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識和認識,不清楚本校環境工程專業與其他學校相比優勢與特色所在,定位不明,這對于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而言,無法突出其為行業服務,有目的、有方向培養高素質、強技能人才的特點和優勢。
2 特色專業課開設的必要性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點,應有計劃、按辦學重點和側重點逐步開設相關的特色專業課程,增強學生在相關行業和部門工作中的能力,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
眾所周知,特色決定優勢,這一點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確的實例體現。如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作為礦業類大學(學院)的特色專業,經歷了數次輝煌與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數近5年屢創新高,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也達到100%,居學院幾大專業中就業率之首,甚至出現其他專業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學轉考礦物加工工程的情況。環境工程專業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薄弱到壯大的過程,部分教師和人員轉自傳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因此開設基于傳統優勢學科的特色專業課程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借鑒礦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傳統特色專業的發展模式,環境工程專業也應著力發展特色,如礦業類高校應著眼行業特點,立足廠礦及相關研究院所、教育機構等對環境工程專業的特殊要求,以特色專業課的開設為契機,結合與相關廠礦企業的交流、實踐,全面提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養可為行業服務,具有扎實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技能,突出專業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國高校環境相關專業本科生招生數量高居不下的客觀形勢下,找準特色、突出優勢、明確定位必將對不同行業、不同優勢學科高校環境工程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 積極推進特色專業課建設,全面提高環境工程專業水平
基于現行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主干課程體系,在完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和基本知識結構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礦業類高校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環節開設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或礦業環境保護)、煤化學、礦山環境問題及實用修復技術類講座,結合與礦區相關的社會實踐環節,同時改革現有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優先開展與礦區生態和環境問題相關的設計與實驗研究工作,如礦井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開發與設備研制、焦化廢水處理技術與工程設計、礦區污染土壤生態修復與工程設計等,全方位開設立體、有側重點的特色專業課帶動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與培養體系。
各高校從2005、2006年開始分批按專業大類招收本科生,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按環境大類招生,入學前2年修同一課程,從第3年開始自主選擇專業。這就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開始有針對性地相應調整、完善各專業的本科生培養計劃,以特色突出優勢、以優勢體現水平,為全面提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在專業技能、社會競爭力、服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宏,吳春篤,諸金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69-72.
關鍵詞城市綠地城市綠化綠地系統規劃研究進展
1城市綠地系統
1.1概念
城市綠地系統泛指城市區域內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體、水體及具有綠色潛畢業論文能的空間,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各類綠地組成,具有重要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1],為城市內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2]。城市綠地系統組成因國家不同而各有差異,但總的來說,其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即包括城市范圍內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具有直接影響的所有綠地[3,4]。根據2002年《城市綠地分類標準》,我國將城市綠地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及其它綠地5類[5]。
1.2特征
城市綠地系統作為復雜的自然-社會-經濟復合生態系統,具有如下特征[6,7]:(1)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擾較強的生態系統,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氣、地文、水圈、生物因素,這些決定著城市綠地系統的基本地域特征。(2)多類型。城市綠地系統包括各種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風景區、游憩區、休養保健區、公園、花園、游園、專類園、苗圃以及以綠化配植為主的各種綠地。(3)多功能。城市綠地功能隨時代的變遷各有側重,但總的來說,始終兼容著景觀、社會、生態三大基本功能。(4)動態性。綠地系統因時代、年代不同以及季節更替,其內容、重點與形式都發生著變化。(5)空間尺度性。城市綠地系統因空間尺度的不同(主要指城區、市區及區域),其數量、布局、結構、功能等都有所變化。(6)多因素協同調控性。綠地系統的多元性、動態性及它同城市的交織特征,決定著其持續發展需有多因素協同調控。
1.3發展歷程
現代城市綠地系統在城市園林基礎上發展起來,經歷了自然萌生、人工創意、公共綠地及生態綠地系統階段[1]。自然萌生階段主要指以狩獵圍牧為目的的園圃。人工創意階段指以滿足達官貴人及宗教需求為目的的宮苑、寺院,主要是私家園林和皇家園林。19世紀中下半葉,工業化導致城市環境惡化,促使城市進入公共綠地階段。歐洲、北美掀起第一次**,即“公園運動”;20世紀初,尤其是二戰后,歐亞各國開始大力拓建綠地和創建新城,城市綠地邁入第二次**[1,8]。20世紀70年代初,生態學作為設計理論引入綠地規劃,城市綠地開始了以改善城市環境及滿足景觀審美為目的的生態綠地階段[1]。
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綠地進入了生態園林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階段[1]。國際社會也正式提出“生態城市”概念,以期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指導城市建設[8]。生態城市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城市建設以不使環境遭到破壞為標準,使行為主體的活動有利于維護周圍環境并融于自然的類天然群落[9]。它是人類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人的社會文化、生態意識達到一定水平下渴望實現的目標境界[8,10]。城市綠化建設中提出的“花園城市”、“園林城市”、“山水城市”、“綠色城市”、“田園城市”等都是城市發展的中階段目標,而城市運轉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城市”才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11]。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人居環境質量重視程度的提高,生態城市的實踐與探索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8,9]。
2城市綠地規劃現狀
2.1國外城市綠地規劃
國外園林綠化最大特點是簡潔樸實大方,處處體現大自然的風格特色[12]。如美國城市綠化率相當高,公路、街道兩側和居民社區除去建筑,職稱論文草坪和樹木覆蓋所有空地,草坪常綠,修剪平整,沒有雜草,綠化品位較高[10]。根據對世界49個城市的統計,人均公共綠地10m2ö人以上的占70%[1]。新加坡土地面積648km2,人口386萬,人口密度5965人ökm2,現有綠地7500hm2,人均25m2ö人,進入世界城市綠化先進行列[13~15]。就人均公園面積而言,2000年,美國華盛頓為50m2ö人,澳大利亞堪培拉為70m2ö人,瑞典斯德哥爾摩超過68.3m2ö人[16]。國外成功的規劃范例有:(1)美國城市公共綠地布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很少有大體量的園林建筑、小品等設施,植物自然式種植,簡樸大方。設計手法多是大手筆、大色調疏林草地。常綠與落葉樹結合,喬灌草花結合,林相豐富,林冠線變化多端,園林景觀野趣盎然,處處體現自然美[17]。(2)二戰后德國政府把城市周圍地帶低價售給居民,修建永久性“私人田園”。田園一切設施取于自然,禁止用磚瓦、水泥和金屬材料。田園周圍是低矮籬笆、灌叢和野花,小路兩邊草地布置許多木凳供入歇腳[18]。(3)新加坡為建設“熱帶優秀城市”,在概念性規劃、發展指導規劃中對每寸土地使用性質、強度進行了嚴格限制,建筑成片和集中密集建設,向空中發展,留出地面空間進行美化綠化[14]。(4)維也納、巴黎、科隆、萊比錫等城市拆墻建設花園環路,維也納的花園環路同教堂、大學、音樂廳等公共建筑為一體。(5)羅馬、塔拉戈納等環城綠地將城墻、花園、露天博物館等作為整體布置,羅馬在開辟道路和綠地的同時保護城墻殘段,在其周圍開辟道路和綠化帶,形成環城公園。其共同點是綠化圈、文化圈、水系風景圈等共融和諧[11]。
2.2我國城市綠地規劃
2.2.1綠化及科研進展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城市綠地規劃工作者提出“連片成團,點線面相結合”的方針后,城市綠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80年代后,提出了北方以天津為代表的“大環境綠化”,南方以上海為代表的“生態園林綠化”[19]。八五其間,城市人均公共綠地由
3.9m2增加到4.6m2,綠化覆蓋率由19.2%增加到22.l%。1999年底,全國667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591000hm2,綠地率達23%,綠化覆蓋率已達到27.44%,人均公共綠地6.5m2,公園動物園數達4219個,面積77137hm2。目前,已經涌現出北京、南京、上海、秦皇島、青島、大連、煙臺、威海、合肥、杭州、廈門、深圳、中山、珠海、佛山、南寧等30多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19]。
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部開展了多項園林綠化科研課題[19]。近年來完成的課題有《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值群研究》、《城市綠地在生態上的價值定量化》、《園林生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城市綠化樹種區域規劃研究》、《2000年小康型城鄉科技產業工程——居住區環境質量保障體系》、《城市市政公用事業‘九五’和‘十五’計劃及2015年規劃預測研究之風景園林部分》等[20]。到目前為止,我國有甲、乙級園林規劃設計單位40余家,園林科研院(所)60余家,大專院校10余家[20]。
2.2.2傳統規劃及其缺點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在總體規劃完成后,可編制城市綠地專項規劃,其主要內容為: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指標、用地布局、各類綠地位置、范圍、性質、功能及分期建設步驟和近期實施項目;劃定需要保護、保留和建設的城郊綠地;提出實施建議[21]??梢?傳統綠地規劃對城市綠地市場運作、生態及景觀要求很少考慮,具體說,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0,21]:(1)未充分從區域與城市生態系統角度構筑城市綠地總體結構和布局;(2)綠地植物配置重美觀輕生態;(3)城市綠地是城市形象設計和景觀規劃的重要載體,傳統綠地規劃未充分從整體上考慮塑造城市形象;(4)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綠地建設模式、資金渠道已發生變化,總體規劃確定的綠地在實施過程中難以一成不變。因此,傳統綠地規劃已不能適應新時期要求[21]。
2.2.3現代綠地規劃原則
現代城市綠地規劃流行應用控制性規劃理念,越來越重視根據各城市特有的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城市風貌、工業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統,做出各具特色、結合河湖山川自然環境,體現地區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遵循以下基本原則[22]:(1)重視內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發揮自然環境條件優勢,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形成本城市綠地系統的布局結構與特色;(2)按照國家城市綠地指標的規定,合理確定各類綠地類型與規模;(3)均衡布置各類公園綠地,有機結合形成完整體系;(4)合理確定近期和遠期規劃;(5)正確鑒別和妥善處理局部與整體、小局與大局、保護與開發、理想與現實、近期與遠期等關系[23];(6)樹種規劃重視使用地帶性植被,以喬木和灌木為主,兼顧植物群落的觀賞、生態和經濟價值。
2.2.4綠地系統規劃對策
針對我國國情和綠地建設的不足,今后綠地規劃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2,21,24,25]:(1)加強政策扶持,完善相關法律和法規。城市綠地是先投資后受益、間接效益與直接效益并存的產業。碩士論文綠地規劃要常抓不懈,制定長遠戰略與具體政策。(2)制定切實可行、理念超前的總體規劃。在城市建設和城改前制定可行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綠地詳細規劃,嚴禁綠地改變用途,確保綠化指標和綠化用地落實[25]。(3)提高綠地生態效益。植物生態功能基本靠葉完成,故增加生態效益就要增加葉面積。喬木葉面積可達其樹冠正投影面積的20倍左右,灌木5~10倍,草更小。
所以,園林植物要以喬木為主,重視鄉土樹種,常綠與落葉搭配,灌草藤花結合,形成多樣、復層、立體、生態的多功能自然群落[19,26]。(4)重視大環境生態建設,加強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大環境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擴大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方式。以城市林業理論為指導,運用生態系統邊緣帶物種多樣性增大原理,營造各種防護林、風景林及經濟林,建立城市生境與自然環境聯系的生物廊道,為野生動物提供遷徙通道和棲息地[19]。
(5)多方籌措資金。城市綠化是社會公益事業,除從城市維護費中列支和有關部門籌集資金外,還要調動全社會力量。(6)引進參與式管理。城市居民參與城市綠地規劃及建設,可增進居民與政府的相互理解和溝通。
3綠地規劃發展趨勢
3.1規劃模式
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模式趨于以下方面[27]:
(1)都市圈綠色廊道網絡規劃。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集中發展,綠地系統與城市呈現環狀圍繞、核心方式、嵌合方式、帶形相接方式等形態,使綠地系統發揮較大效能,并有良好的連續性與可達性[28]。英國“大倫敦規劃”,把從市中心48km內,約6700km2的地區劃分為城市內環、郊區環帶、一條約16km的綠化帶、農村環帶等4個同心圓,成為世界發展新城的規劃模式[27]。丹麥哥本哈根的指狀規劃,莫斯科的楔形綠地,按照“有機疏散理論”而定的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都是典型的綠地嵌合模式[27]。
荷蘭蘭斯培德地區(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城市)的綠心(綠地核心式)與建成區之間建設綠色緩沖地帶以保護綠心。而巴黎沿塞納河兩側建了8個新城,在塞納河兩岸形成了2條平行軸線,是綠地系統帶形相接方式的代表[27]。
(2)森林城市模式。把森林引入城市,讓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恢復人類與森林的本來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已成為優化城市綠色規劃的總趨勢[12]?!叭嗽诔侵?城在林中”將成為21世紀城市綠地建設的重要模式[29,30]。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強調以人為核心,創造“天人合一”的城市與森林融合的人居環境空間。城市森林建設主旨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綠色空間”構筑“綠色城市”空間網絡[31]。城市森林的布局模式主要有放射式、圈層式、跳躍式、因地制宜式及綜合式5種[32]。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將為徹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和能量的保障。城市森林景觀建設要具有親和性、文化教育性、舒適性和富有人情味,使之能激起人們親近的愿望[27]。同時,城市森林建設要以自然為宗旨,以城市文化底蘊為基礎,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結合城市風貌、結構特征和空間屬性等科學布局和規劃,體現自然植被景觀和群落結構特征,實現城市森林的自我維持及協調發展,發揮其綜合效益。
3.2規劃特征
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有如下特征:(1)空間開放化[22]。首先表現在從“園林綠化”走向“大地景觀規劃”,著眼于大環境綠化規劃,從區域出發,把森林、農田、草地、景區作為生態改善的積極因素納入城市綠地規劃,使城市擁有良好的整體生態背景。其次是開放公園,引入園外的自然風光與環境中的河道、溪流、綠地、建筑等相融合,成為大環境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開放空間更有利于發揮綠地景觀功能及美化和改善環境的作用,便于各類綠地相連,是人性化的要求和人本主義的體現。(2)綠化森林化。綠化森林化指城市綠化以成片森林為主體,喬灌草相結合,提高綠地效益[22]。(3)景觀人文化。指綠地規劃尊重文化,把握園林綠地性質、風格和主題,重視植物景觀文化性,充分體現當地特色及歷史文脈[22]。(4)水景生態化。水體和水系是城市與外部生態系統交流的主要通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廊道景觀。城市綠化建設應重視沿河道的綠地建設,應用生態學原理處理水體造景,使水體潔凈,富于情趣,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共生[22,27]。(5)設施人性化。城市綠地的服務對象是人,綠地設計必須滿足人類生存、享樂與發展的要求,各種設施要符合人體尺寸比例、生態環境質量標準,滿足人類生理與心理需求[12]。(6)目標多樣化。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符合生態性、生物多樣性、郊野休閑性、文化性、自然性、區域性、人居環境的舒適性、可居性和可持續利用性等特點[33]。
3.3規劃新方法
3.3.1新理念
城市綠地規劃經歷了以游樂、觀賞為主的實踐后,現在發展到以生態學觀念為出發點,融觀賞、游憩于生態系統的生態園林階段。生態園林就是依靠植物來形成環境、保護環境、利用環境和美化環境,建立以綠色植物為主體的園林綠地生態系統[34]。它以保持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減少生態環境災害為主導思想,具有公共性、廣泛性、無界性、長期性、高效性、不可取代性、永恒性、連續性等特點[35],是當代城市綠地設計的發展趨勢[36]。生態園林具有3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園林的觀賞性,能創造景觀,美化環境,為人們提供休憩、游覽和娛樂環境;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適應性;三是具有生態結構的合理性,即具有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與周圍環境一起組成和諧的統一體[37]。生態園林注重從宏觀管理、生態保護角度來建設城市綠地系統,其基本理念是在城市區域范圍內,保護和修復區域性生態系統,遵循生態學原理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態環境[37]。
3.3.2新手段
為了最大限地度提高綠地生態效益,增加城市綠量,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采用了新綠化方式:(1)垂直綠化。也稱攀緣綠化,就是綠化那些與地面垂直的線或面,即利用攀緣植物使其沿墻或其它設施上升形成垂直的綠化面。工作總結墻面、廊欄、立桿、燈柱、棚架、涼廳、拱門等建筑物均可采用攀緣植物進行綠化,其形式有附壁式、籬欄式、棚架式、拱門式、立柱式及懸蔓式[38]。(2)立體綠化。立體綠化是運用現代建筑和園林科技的各種手段,對一切建筑物和構筑物所形成的再生空間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綠化美化,其基本內容包括:地面綠化的喬灌草復層群落;建筑再生空間的綠化美化(墻面綠化、屋頂與天臺綠化、室內與陽臺綠化等)[39]。立體綠化源于屋頂花園,最早是由德國人在一些階梯式和單元樓式建筑群上試驗成功的?,F已發展為地面、窗口、涼臺、室內與屋頂、盆栽與池栽相結合的各種綠化方式。它能擴大城市綠地面積,美化城市環境,使平板單調的建筑單體、硬質構筑、門窗柵欄等,變成具有自然風格、賞心悅目的綠化景觀,并起到良好的降溫消音作用[40]。
參考文獻
1千慶蘭.城市生態綠地系統規劃研究初探.松遼學刊(自然科學版),2001,(4):45~49
2徐波.談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基本定位.城市規劃,2002,26(11):20~22
3馬錦義.論城市綠地系統的組成和分類.中國園林,2002,18(1):23~26
4徐波等.關于城市綠地及其分類若干思考.中國園林,2000,16(5):35~39
5CJJöT85-2002城市綠地分類標準.2~23
6張國強,金中泉.風景園林綠地系統(上).中國園林,2001,(4):22~25
7蘇俏云.以“人”為本規劃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論中國城市園林綠地建設.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26(11):90~94
8王祥榮.論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途徑與措施.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0(4):349~354
9朱慶華.生態城市與城市綠化.林業調查規劃,2002,22(6):93~97
10何平,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35~78
11吳承照.風景園林研究進展.中國園林,2000,16(3):88~93
12曹鑒燎,蘇啟林,劉一明.城市綠地規劃分析與評述.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1,11(1):97~100
13謝華.新加坡城市美化綠化之研究.城市規劃,2000,24(11):35~38
14謝華.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之研究.中國園林,2002,18(6):33~35
15BelindaYuen.GreeningtheCityStateofSingapore.ForestryStudiesinChina,1999,(Supp.):31~36
16E.Howard.GardenCitiesoftomorrow.FaberandFaner.London,1946:213~230
17振海.從得梅因市的生態環境看美國的園林綠化.中國園林,1997,13(2):30~32
18常玉生.綠化和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駐德歸來隨想.中國園林,2001,17(6):60~66
19馮彩云.我國城市綠化的現狀與發展方向.科技建議,2002,(2):15~18
20王磐巖,李金路,白偉嵐.風景園林科技“十五”計劃及2015年發展規劃.中國園林,2000,16(68):39~40
21吳效軍.新時期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現代城市研究,2001,(6):24~26
22徐雁南,王浩.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發展潮流初探.2003,19(10):63~66
23張國強,金中泉,風景園林綠地系統(下).中國園林,2001,(5):19~23
24劉濱誼,姜允芳.論中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誤區與對策.城市規劃,2002,26(2):76~79
關鍵詞:社會學;關聯性就業;文科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 C916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7)01-0077-05
一、問題與假設
一項利用麥可思公司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有近三成大學生的工作與專業不匹配,與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大學畢業生不匹配比例10%-20%相比,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匹配比例過高。不同專業畢業生專業與工作匹配程度存在顯著差異,能夠提供職業特定技能的專業(如建筑學、衛生醫療、自然科學和工程與技術)畢業生相對于提供一般性技能的專業(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畢業生更可能找到與專業相匹配的工作[1]。另一項實證研究也顯示,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與專業的關聯度最高,農科類次之,關聯度最低的是文科專業[2]。麥可思研究院的2011年、2012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據對201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調查,全國本科畢業生就業與專業相關度僅為67%,國際政治學專業相關度低至16%。從本科專業門類來看,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89%),最低的是歷史學(46%)和法學(48%)。將2009-2011屆大學畢業生的同期專業相關度進行比較,發現本科院校高于高職高專院校約7-10個百分點,211院校高于非211院校2-4個百分點,約三成的大學生拋棄了大學四年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選擇了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3]。
由此可見,專業與職業存在較大比例不匹配現象,尤其是文科類專業更為突出。把專業與就業不匹配現象歸結為就業難,本文由此提出的問題是:文科專業畢業生就業一定要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嗎?從事專業不對口或匹配性差的工作就是就業難嗎?如何評估文科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據此提出關聯性就業假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核結構與結構使大學生就業選擇呈現出匹配性差異和相關性選擇,專業對口不是評價就業的標準,在社會發展和職業鏈條中找到專業位置就是就業,這對實現專業、職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社會學專業作為文科類專業的代表,歷史悠久,1838年由法國人孔德創立,隨后得到發展,189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創立世界第一個社會學專業,至今仍是最基礎的一門社會科學和專業,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引進社會學,建國后的1952年取消了社會學專業,1978年得到恢復,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發展,社會學類本科專業達到416個。社會學專業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專業職業屬性相對較弱,其畢業生就業狀況能夠較好體現關聯性就業假設的條件,以成都理工大學社會學專業為樣本,通過考察就業狀況來檢驗關聯性假設。資料來源包括:(1) 2010年7月至8月進行的畢業生追蹤調查,以社會學2002年至2010年畢業的學生600人為總體,以網絡問卷方式調查了80人,回收有效問卷80份。男生占42.5%(34人),女生占57.5%(46人);本科占62.5%(50人),雙學位占20%(16人),研究生占17.5%(14人);出生時間從1978年至1987年,最大年齡32歲,最小年齡23歲。就業是指畢業生實際在崗位上工作并獲得報酬的勞動狀況,就業狀況反映出專業教育質量,設計12個指標進行測量。(2) 2009級(75人)、2010級(66人)畢業生就業協議中所表明的就業單位。(3)2015年召開畢業10周年回母校的30名畢業生座談會,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
二、社會學專業畢業生關聯性就業特點
我校社會學專業1995年創辦至今,就業率一直在90%以上,呈現出就業單位性質多元、就業領域寬、就業崗位多樣、職業向上流動等特點。
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包含橫向關聯和縱向關聯兩種形式,橫向關聯是以本專業為基礎而在不同職業之間呈現出來的關聯,可以用就業領域、職業變動、工作滿意度、就業途徑等四個指標來測量。(1)社會學專業的基本職業特質是社會管理、社會調查、社會工作,就業領域包括黨政機關、教育、文化等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職業包括社會調查研究與數據分析、政策研究與政策評估、社會管理與社會規劃、公共關系等。2010年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就業分布以企業和政府部門為主導,呈現出企業就業比例下降而政府部門比例上升的趨勢。在第一份工作中,銷售類有10個,公司、黨政部門的行政管理類有27個,學校等教育機構有7個,廣告傳媒類有5個,其他15個。就2009級就業單位性質來看,除去未就業的6人外,在就業的69人中,就業單位是企業的為36人,黨政事業單位為15人,考研留學為10人,其他為8人;從2010級就業單位性質來看,除去未就業的5人外,在就業的61人中,就業單位是企業的為34人,黨政事業單位為8人,考研留學為7人,其他為12人,這些職業體現了橫向關聯的特點。(2)從職業變動率來看,2010年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成的畢業生至少變動了1次工作單位,企業就業比例由最初的62.7%下降為目前的53.1%,政府部門就業比例由最初的26.6%上升為目前的32.8%,在學校就業的比例和自主創業的比例在提高。(3)在工作滿意度方面,近6成的畢業生對目前的工作表示滿意,1/3的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是一般。(4)在就業途徑方面,2/3畢業生通過人才市場就業,1/3通過家庭、親戚、朋友等非市場途徑就業。
縱向關聯是同一職業的不同環節、不同職級之間的關聯,表現為職業的晉升狀況,把承擔一定管理責任的崗位稱為管理類業務,只是普通職員或工作人員身份的崗位稱為執行類業務。2010年數據顯示,管理類業務由最初的41.3%上升為目前的57.8%,執行類業務由最初的58.7%下降為目前的42.2%,中級職務由最初的4.8%上升為目前的25.0%。
本文把就業單位性質多元、就業領域寬、就業崗位多樣、職業向上流動等特點的就業情形稱為關聯性就業,它是文科類專業普遍具有的一種特質,目前文科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定位就是關聯性就業理念的體現。
關聯性是指事物之間的連帶性,是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在內容、功能、機制等層面所具有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關聯性就業是以本專業為基礎而在專業對應的職業領域尋求工作并適應社會變化需求而調整職業的過程及結果。(1)關聯性就業以專業為基礎,專業的職業屬性顯著度對職業方向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2)關聯性就業是一個動態的調試過程,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而發生變化;(3)關聯性就業是社會結構中的子系統,受就業形勢的影響;(4)關聯性就業是一個比專業對口或職業匹配更具有現實解釋力和實踐性的概念,更符合專業發展、社會發展與職業選擇的現實和內在關聯,更能夠指導專業建設和職業生涯規劃實踐;(5)關聯性就業是提倡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核結構與結構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6)關聯性就業作為一種理念,目的是把握好就業質量與數量、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辯證關系,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觀念,立足提高一次性就業率,然后逐步提高就業質量。
三、社會學專業畢業生關聯性就業的生成機制
專業、職業、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就是關聯性就業機制,目的在于揭示橫向關聯和縱向關聯的發生原理,論證關聯性假設的可行性,關聯性機制可以分為內在機制和外在機制。社會學專業對職業的影響途徑即關聯性機制體現為:直接提供工作知識和技能的為4.7%,間接提供工作思路的為23.4%,通過培養健全人格而更好適應社會的為67.2%。
(一)關聯性就業的內在機制
首先,專業內部關聯。任何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都由內核層和層構成,能夠直接提供工作知識和技能的內容屬于內核層,是專業的核心部分,由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構成,能夠間接提供工作知識和技能的內容屬于層,是專業的非核心部分,由通識通修、選修等課程構成,內核和構成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內核層凸顯專業個性和差異性,是就業的顯性標志和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依據,層凸顯專業共性和通約性,成為職業遷移和轉換的顯性標志。社會學核心課程和課程能夠支撐社會學畢業生選擇與社會相關聯的就業領域,任何社會組織都有管理、文秘、公關、調研等功能,這就為社會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崗位,這也是社會學專業的職業適應性較顯著且具有跨專業就業優勢的原因。
其次,專業之間的關聯。專業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和建構起來的分門別類的知識體系及其人才培養體系,包括認知和方法兩個部分,認知是專業的知識結構,方法是專業建構和演化的哲學基礎和研究技術,從古代到近現代,知識體系從籠統混沌到分化具體再到綜合,文理交叉,科學與人文融合,這為專業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協同創新奠定了基礎。我國目前的專業設置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個門類,基本專業352種,特設專業154種,在基本專業和特設專業中確定62種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專業介紹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干學科、核心課程、主要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專業實驗、修業年限、授予學位[4]。文科類專業就是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等7個門類,管理學具有文理交叉的特點。文科類專業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和人,社會是具有自身結構、功能和運行規律的有機體,其豐富的內涵和復雜結構是專業形成和演變的基礎和前提,以社會不同側面和屬性為研究對象而形成社會科學,主要專業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以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為對象形科學,主要專業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既有分工和差異,又存在交叉和共性,專業差異性體現在學科知識體系和具體工作領域方面的不一致性,這是專業成立的基本依據。專業共性體現為文科類專業在通識通修課程設置上的一致性,都有英語、計算機、體育等課程;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在思想政治理論、中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狀況、研究方法、外語應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共同的要求;在實踐教學環節上具有一致性,都設置了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環節。
(二)關聯性就業的外在機制
首先,職業之間的關聯。職業是社會分工所要求的實踐活動及其領域,是解決人類生存發展所必須的勞動實踐,也是個體獲得生存發展資料、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依據,各種職業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依賴,由此構成職業體系,職業之間存在互補性和通約性,互補性是指職業之間構成產業鏈條的相互支持性,通約性是指職業之間在工作流程、思維方法、知識基礎等方面的互通性,具有較強的職業遷移性。單位是職業的載體,是擁有不同專業的個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進行分工與合作的場所,在一個單位內部以及在不同單位的業務和交往過程中,存在多種專業分工與合作,這為文科類專業就業提供了機會。
其次,專業與職業之間的關聯。根據專業的職業屬性的顯著度與職業方向的顯著度的關系,把關聯性就業分為兩種類型:(1)職業屬性越明顯的專業,其職業方向就越顯著,專業方向直接指示職業方向,可稱為強關聯性就業;(2)職業屬性越不明顯的專業,其職業方向就越模糊,專業方向間接指示職業方向,可稱為弱關聯性就業。強關聯性就業的專業往往是社會結構及分工體系中比較具體的專業,研究對象是社會的某個局部或子結構,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藝術等;弱關聯性就業的專業往往是社會結構及分工體系中比較抽象的專業,研究對象是社會整體,如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哲學、文學。強關聯性就業的專業可以稱為工具理性為主的專業,其社會知名度和認同度較高,往往被稱為熱門專業;弱關聯性就業的專業可以稱為價值理性為主的專業,其社會知名度和認同度低,往往被稱為冷門專業。
強關聯性就業與弱關聯性就業受到社會結構及其就業形勢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的就業結果,一是強關聯性就業不一定取得充分就業的結果,二是弱關聯性就業不一定取得不充分就業的結果。目前從專業對口角度來定義就業質量,專業對口的就業就是高質量的就業,專業對口性差的就業就是低質量的就業,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體現了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但這是一種靜態思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可以做到,卻不適合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人力資源市場的建立為專業人才就業和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提供了機會,任何文科類專業均在社會中有自己的結構定位和功能定位,加上文科類專業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結構,二者共同決定了專業之間的界限具有相對性,關聯性就業也就具有可行性。
再次,專業、職業與社會之間的關聯。社會是專業和職業的實踐場域,是專業和職業孕育以及演變的源泉。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專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社會變遷而呈現出復雜的關系,直接體現為就業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新舊職業交替現象突出,新職業層出不窮,職業的關聯性更加突出。對已經就業的大學生而言,面對變動中的職業結構,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在學好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學習能力,掌握最一般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有助于增強職業適應能力。
通過社會學專業關聯性就業的實證研究,揭示了橫向關聯和縱向關聯的發生機制,證明關聯性就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從而為文科專業就業和專業建設提供了理念和方法論的啟示和借鑒。
四、關聯性就業觀對文科專業建設的啟示
(一)更新就業理念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把專業、就業、創業相結合,處理好專業內核與外延、本行與外行的關系,既立足本專業,又能根據形勢實現專業遷移,努力提高就業率,改變從一而終、等、靠、要的慣性思維。
在職業選擇方面,用A、B表示不同專業所構成的職業領域,a、b表示職業領域中的一個工作,首先尋找專業對口性強的職業,即a∈A,就是在專業對口的職業領域A中找到一個工作a;當不能找到對口性強的職業時,就是去尋找對口性弱的職業,即a∈B,就是在B職業領域中找到一個工作a,總之要實現就業。
在職業遷移方面,在職業實踐過程中,在對口性強的職業過程中不斷向高端邁進,提高就業質量;對于對口性弱的就業情形就是職業遷移,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而提高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二)打造專業特色
專業方向和特色越顯著,畢業生就業的目標越明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和需求就越清晰。就社會學專業而言,畢業生比較認可的三個專業方向是公共關系、調查與統計分析、社會工作與管理。有畢業生建議設立社會工作方向,鑒于社區發展迅速現狀,可增加社區建設類課程,可包含心理建設。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建議將現有的社會保障課程延伸細化,并且學校能和更多的后勤保障單位合作,提供畢業生更多去社區或者勞動保障部門實習的機會。完善公共關系方向,建議學校與公關公司、廣告公司或者營銷策劃公司合作,提供實習機會,提前感受行業氣息,這與另一項調查結論是一致的,認為課程設置應遵循寬且精的原則,應有1-2個方向能與社會需求靠攏,如管理、營銷[5]。二是深化課程教學設計,增加與就業和工作密切相關的應用型課程,如開設市場營銷、應用文寫作類課程,“定期舉行針對當前社會熱點的社會學分析討論會,以相對強制性的約束引導大家自覺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可增加一些社會學對企業運行及管理方面的影響及研究類課程,從社會學角度對企業進行獨特的分析?!边@與現有研究結論是一致的,課程設置要以貼近企業生存環境、能對工作產生直接指導作用和能力的課程為主,而以研究性課程為輔,突出SPSS、應用寫作、公共關系、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團體與個案工作[6]。三是建立相關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公共關系、市場調查、社區服務、政府管理等環節受到實際訓練。有畢業生就建議:“在教學初期就應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較早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認知,更全面地認知自己和專業工作方向?!?/p>
(三)營造就業氛圍
對部分弱關聯性就業專業而言,尤其需要擴大專業的輿論空間。企業和政府組織以及公眾對社會學認知不足,影響就業。目前需要借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利氛圍,通過專家學者的宣傳、對社會建設的建言獻策、普及社會學知識,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增加用人單位對社會學專業的了解和對畢業生的接納;政府在就業崗位方面給予應有的支持,如各級政府部門購買專業社工服務以增加社會學專業人才就業領域,發揮政府宏觀政策調控作用,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措施[7],取消某些職業資格證書在報考條件上排斥社會學專業的規定。
(四)提升綜合素質
弱關聯性就業和強關聯性就業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換的,為此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就顯得更加重要,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身心健康狀況、社會交往、社會工作等層面,具體表現為大學生獲得的各種獎勵和榮譽稱號,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獎學金、英語、計算機水平、演講辯論賽、科技競賽等,通過這些素質訓練,可以為大學生實現關聯性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揚.大學生專業與工作匹配研究:基于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的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6):82-88.
[2]李海波,等.大學生就業與專業的關聯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7):97-99.
[3]麥可思研究院.2011、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董金秋, 王平.高校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評價研究[J].社會,2003,(2):16-18.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現狀,總結了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特征,分析影響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茂名市重點企業地方稅收征管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研究
茂名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也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全市“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享譽盛名,是“中國羅非魚之都”。茂名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最為突出的“中國第一灘”旅游度假區,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
茂名地方稅收最大的稅源是石化加工,其支柱地位越來越明顯,地方特色的“三高農業”對地方稅收貢獻較小,旅游服務業稅收收入偏低。因此,培養和發展一批重點地方稅收企業,對茂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增加地方稅收收入有重要的意義。
一、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現狀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是指投資規模大,營業收入高、實現和繳納稅額占稅收收入比重大,能夠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企業。茂名市茂南區對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工作,是地方稅務局石化征稅科和重點企業稅收股兩個部門共同管理,他們在征稅中為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征收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地理位置獨特,經濟發展不平衡,稅源狀況差異明顯,重點企業判定模糊等等諸多原因,使茂名市茂南區重點企業及地方稅收征管具有以下特點。
(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不斷增大,地方稅收收入增長快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隊伍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本身的注冊資金、資產、職工人數等各項指標和中小企業差距越來越大,企業實現的收入、利潤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重點企業稅收占總稅收收入的比重也有加大的趨勢。
(二)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類型較多,稅源分布面廣
茂名市茂南區重點企業不僅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幾乎涵蓋建筑安裝、房地產類、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煙草批發零售、移動電信服務等各個行業。從下表1 可以看出,2009-2011年按注冊類型統計,石油及制品制造類、建筑安裝和房地產類稅收收入占在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65%、12.86%、9.62%,居前三位。其他類型的重點企業比較分散,稅源分布面較廣。
注:濱海新區包含茂南區,濱海新區的地方稅收來源主要是茂南區。
(三)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較大,內部結構復雜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規模較大,有的跨地區、跨行業,以多種所有制度形式并存。企業內部生產、供應、銷售機構龐大,組織、經營、管理復雜,并且融資與投資多,資金流動頻繁,現金流復雜,尤其是跨國公司和公司集團,內部資金投向境內外,融資也從境內外機構籌資,有的重點企業還包括母公司、分支機構、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其他形式控股公司等,管理控制關系非常復雜。
(四)地方稅收重點企業關聯交易多,稅源監控的難度大
重點稅收企業關聯單位眾多,關聯交易頻繁。從關聯企業的類型看,一般情況有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與子公司關聯交易;特殊情況下也有公司與材料供應的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公司與其產品銷售的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從關聯交易的商品來看,既有房屋、設備等大型商品的關聯交易,也有一般產品或勞務的關聯交易;既有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又有資金的相互拆借和擔保、有價證券的買賣等等,稅源認定非常復雜。
(五)地方稅收重點企業會計核算健全,財務人員整體素質較高
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較高,納稅意識和維權意識較強,會計制度健全,財務核算規范,大多使用統一、規范的財務核算軟件,集中核算程度較高。其中大型集團型企業,因內部機制復雜、相關信息量大、企業經營情況變動較大,又出現涉稅環節多樣、核算層次多、會計核算、納稅調整更加復雜的特征。財務管理人員一般學歷較高,工作經驗豐富,有的企業還針對稅收工作專設辦稅機構,配備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和會計碩士等人員,有的聘請稅務專業人士,人員整體素質和水平較高。
(六)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主要稅源
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企業按照實際繳納“三稅”總額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得出的,是稅上稅。從下表2 可以看出,①2009-2011 年城市維護建設稅占地方稅收總收入的53.74%,比例超過50%。說明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依賴于城市維護建設稅。②2009-2011年營業稅稅收收入遠遠小于城市維護建設稅,說明大部分城市維護建設稅是增值稅和消費稅繳納的稅上稅,也就表明茂南區增值稅與消費稅納稅金額很大,主要原因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業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總量較多。
總之,重點企業在新時期所呈現出來涉稅新特征,這必然給稅務征管帶來新要求。第一,由于稅源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給傳統的稅源管理理念以強烈的沖擊;第二,企業戶數的大量增加,分布的領域分散、規模的急劇膨脹和財務力量的不斷增強,對稅務基層組織建設和稅收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嚴峻的考驗;第三,所有制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經濟成分的重大變化、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使稅收成為各種利益和矛盾的焦點,征納之間的稅收博弈將在更廣泛領域和更深層面進一步展開,稅收管理的制度設計和策略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第四,企業組織體系的集團化趨勢、關聯交易的頻繁出現,使稅源的流動性、可變性和隱蔽性更強,稅源監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強化重點企業稅源管理已成為目前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課題。
二、影響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分析
目前,影響稅收重點企業發展和稅收征管質量的因素很多,從征管機關和納稅人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征管單位對征收管理的理念存誤區
在重點企業地方稅收征收過程中,征管單位主觀上主要存在有以下幾方面思想誤區或者偏差:
1.在主觀上認識不夠,沒有高度重視,對“應收必收”的基本原則沒有深入的理解,致使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落實不力;
2.在思想上對加強重點企業稅收管理工作,存在畏難情緒,征收監督管理工作不細致,致使工作出現漏洞;
3.片面的認為地方稅收重點企業財務制度健全,申報納稅規范、全面,一般不會少繳稅,以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稅收征管工作隨意,管理弱化給少數納稅人以可乘之機;
4.對重點企業稅源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對稅源的內涵以及如何監管重點稅源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入庫稅收收入作為評判重點稅收企業管理質量好壞唯一標準,這種傳統的稅收監督管理辦法,目前已經不再適用,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有待實現實質性的提升;
5.對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安于現狀,滿足于粗放式管理狀態,工作停滯不前、難有起色。
(二)征管單位管理人員缺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重點企業稅收管理人員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人才的匱乏和素質能力的欠缺嚴重制約了重點稅源管理工作的深化。
1.從事重點稅源企業管理人員比例仍然偏低。相對較少的征收管理人員相承擔了份額較大的稅收管理工作,人少和事多矛盾較突出,制約了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2.從事重點稅源企業征管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既懂法律、財務管理和會計知識,又熟悉稅收業務和計算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相對較少;有的稅收管理員缺乏必要的稅務和財會專業知識,缺乏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稅收征管人員年齡結構、工作經歷、知識結構互補性不強,與重點企業稅收征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三)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機制的缺位
重點企業稅收管理尚未建立起常態化的有效管理機制,而機制方面的缺陷正是導致管理缺位、越位和錯位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建立起重點企業稅源管理的長效機制,就沒有從源頭上防范稅源流失和征稅過程中預警稅源流失問題;如果對重點企業稅收征管進行檢查落實情況一系列的機制尚未建立,稅源流失問題就沒有從更本上得到抑制。
從稅款的征收到入庫過程中,企業納稅評估分析、稅收征管經濟性分析、稅源監控管理和稅務稽查和處罰等,一系列互動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地方稅務征管系統內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還需進一步加強;績效評估、激勵、問責機制存在不足。導致某些征管責任難以落實到部門、崗位和個人;自我約束,未能有效激發稅收征管人員內部潛能,不利于稅收征管目標的實現。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機制的缺位,也成為制約稅收重點企業稅收征管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征稅機關和納稅人之外的環境,對于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1.有的重點企業屬于招商引資時引進的集團型企業,引進之初,相關機構承諾給予稅收優惠政策,使稅務機關征稅時處于兩難的境地,同時也增加了重點稅收征管的難度。
2.國稅與地稅兩個稅務系統相互獨立,各自按照自己的征管權限、征管稅種和征管方式進行征稅。對同一重點企業稅源的相同涉稅信息要分別采集信息,納稅情況進行各自評判,有時候出現的結果相差較大。這樣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影響。
3.公共信息共享方面還不夠完善。在《稅收征管法》中有規定,工商、金融等部門在稅收征管方面有責任和義務,相互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但在基層實際工作中運行還不夠理想,信息共享程度低,協調配合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4.在社會方面,良好的協稅護稅配套機制的建立尚需要時日,公民的納稅意識還不夠強,偷逃稅會受到大眾鄙視和社會輿論譴責的社會氛圍還未全面形成。
三、提升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的對策
(一)提高征管人員素質,重視稅務征管人才建設人才是決定稅收征收的基礎動力,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具有稅源規模大,稅源分布領域廣,企業組織結構復雜,關聯交易多等特殊性,征管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對征管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更高。為了做好稅務征管工作,征管單位要重視稅務征管的人才建設,可以利用本單位內部培養和從外部引進方法提高隊伍專業水平。目前,針對征管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充分發揮現有征管人員的作用??蓪⒅攸c企業分成不同類型,依照依法、求實、高效、規范的原則對稅源管理機構也做些適當調整,屬于同區域內的重點企業及其主要關聯企業盡可能集中管理,節省人力。
其次,優化現有人才資源配置。將現有人員,組成若干個由幾人組成的專項稅務研究團隊,各團隊從重點稅源企業特點或者從稅種中,選擇本隊研究的項目。再將這些研究團隊人員,根據重點稅源企業大小,充實到基礎稅源管理中去,其人員的配置以能夠適應管理戶數和管理崗位的需要和發揮人才優勢為原則。在配備稅收征管人員時,需要考慮年齡大小、工作經歷、業務操作、專業水平、計算機知識等客觀條件,形成一個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能力,為重點稅源管理提供組織保障。
最后,提高重點稅源管理隊伍素質。直接從外部引進懂稅務、精通會計、熟悉計算機和外語的人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最根本的方式還是內部培養,內部培養的主要方式是大力開展稅源管理應用技術培訓,采取案例式、教學式、競賽式等多種形式,重點培訓稅務管理人員的數據分析處理、納稅評估、計算機應用、稅務系統操作和重點稅源管理的方法、技巧,及法律方面的業務知識,并注意經常檢查督促,不斷提高稅收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明確劃分標準,科學界定重點稅收企業管理對象
為了解決重點稅收企業范圍模糊問題,就必須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界定轄區內重點稅收企業管理范圍。一是數量標準,也就是當企業的經營規模、納稅總額、營業收入、職工人數達到某一數量、金額后,就必須納入重點稅收企業的管理范圍;二是對于某些企業雖然沒有達到相關的數量標準,但是對未來地方稅收有重大影響的企業,也可以納入重點稅收企業進行管理,同樣享受到諸多優質的稅收服務。
(三)設置專門的專業化重點稅源管理機構
隨著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和核算的集約化、復雜化,掌握重點稅源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涉稅需求已成為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的重要內容。針對重點稅源企業稅收收入所占的比重大、監管難等情況,稅務部門應科學設置重點稅源專業化管理機構,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把具有綜合素質高、掌握全面的稅收業務知識、專業稅收政策和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復合型年輕稅務干部配置到重點稅源管理部門,組成重點稅源企業專業管理團隊,專門探索和研究重點稅源專業管理和服務方式、方法,負責實施重點稅源的風險內控管理、納稅服務、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等專業管理和服務工作,減少執法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加大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力度,提高征管質效,有效促進重點稅源的納稅遵從,減少稅收流失。
(四)創新征管手段,提升對重點企業稅源管理水平
積極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新模式。一是結合本區域特色,對各類重點稅源實行“專業、專類、專人”管理,突出稅源管理的針對性;二是構建“塔式”重點稅源管理模式。如:對茂南區的重點稅源企業實行階梯式監控,形成區局、分局、稅收管理員和前臺征管人員四級“塔式”管理,將重點稅源層層管好,做到應收盡收,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
(五)建立信息一體化系統,促進信息的多方共享
1.建立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信息一體化系統。目前,我國設有多級稅收管理部門,每一級管理機構都有管理、立法、財政空間,財稅部門的設置也比較靈活,每級政府的稅務部門又分成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由此稅務信息的管理就會有一定的障礙。為了使稅務信息能共享,應在國家稅務總局的稅務系統中設立一個信息處理中心,各個地方的國家稅局和地方稅務局設服務信息站,各個信息站將每天接收的數據都要統一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集中統一使用所有的信息。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軟件不兼容、數據不統一、不共享等問題。
2.明確重點企業信息的獲取范圍。建立重點企業稅收征管信息一體化系統后,各單位按照相關規定的信息項目進行信息錄入。在重點企業信息采集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全面與重點相結合,既要全面采集相關信息,又要確定采集重點;②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先以靜態信息為基礎,注重收集能全面反映重點稅源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生產流程、財務核算等歷史數據信息。在基本的信息收集之后,再以采集動態信息為主,及時采集企業物流和資金流信息,產品及原材料庫存信息、關聯交易信息,上下游企業間的產業鏈信息,最新的財務會計信息等;③基本和輔助相結合,基本的信息采集后,還需要關注其他輔助信息,如:有關行業指標,有關媒體上公布的與重點企業有關的信息等;④稅務與其他相關結合,稅源信息既包括重點稅源企業履行納稅義務、辦理涉稅事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信息,稅務機關對企業稽查信息,也包含來自于稅務部門和納稅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建立完整的稅源信息電子檔案,對同一納稅人稅源信息實施集中存儲、集約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靈活、制度化的重點稅源企業分戶式稅源管理檔案,實現稅源管理信息資料的高度共享。
3.重點企業稅收信息一體化系統與企業信用度相結合,提高重點企業納稅人社會信用。當然,信息化只是提高重點企業稅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稅收管理好壞,最根本、最基礎的還是重點企業納稅人誠信納稅的程度。通過稅收信息一體化,可促使重點稅源企業自覺的提高企業信用。
(六)建立監控指標預警機制,強化數據信息分析應用
在建立和完善信息一體化系統,促進信息的多方共享的基礎上,需要對于重點稅源企業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運用分析結果來指導和提升稅務征管工作水平。
首先,建立一套重點稅源稅收分析制度。在宏觀分析和基礎性分析的基礎上,從縱向發展趨勢分析,如出現突然的稅收減少或者增加,應及時查找分析出現異常原因;從橫向比較分析,與同行業平均稅收繳納水平或者與納稅情況較好的企業進行比較,查找差距,分析原因,發現稅收征管方面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其次,建立稅源監控指標預警機制。對不同類型和特點的重點稅源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的稅源分析內容和標準,建立重點稅源企業指標預警值,定期與同行業、同區域相應的指標比較,如相關指標出現比較大的波動,系統會出現“紅字”預警,提醒相關部門分析調查異常發生的原因,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再次,利用稅收信息一體化系統,進行稅收收入的預測分析。依托相關的數據信息和非數據信息,稅收信息和非稅收信息,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大量重點稅源企業歷史資料的分析研究為基礎,科學預測重點企業未來某個時期內稅收實現及繳納情況,并動態預測重點企業生產經營變動軌跡和稅收發展趨勢。
最后,完善數據信息分析方法。借助于信息一體化系統,綜合運用因素分析,比較分析,趨勢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揭示稅源管理發展規律,評判檢驗稅收征管水平,促進重點稅源管理工作持續改善。
(七)倡導優質高效納稅服務,提高納稅人遵從意識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倡導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充分考慮重點企業納稅需要,可以提高納稅人遵從意識,有效提升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質量。
1.通過納稅服務增加納稅人的公平感,可以提高稅收遵從程度。有效的納稅服務可以提高納稅人的納稅遵從度是毋庸置疑的。公平感由三個維度構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它不是絕對的公平。從稅收征管角度,納稅人認為他們能控制決策的過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證據,有機會表述自己的意見),他們的公平感就會增加;若納稅人能參與稅法的制定,能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見,或者稅法制定的過程透明、公平,納稅人會覺得程序公平,從而表現出更多的納稅遵從行為。互動公平,關注的是執行程序中人際處理方式的重要性。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稅務人員禮貌執法,及時并以恰當的方式把稅收信息傳遞給納稅人,會增加納稅人的互動公平感,從而正向引導其稅收遵從行為。若納稅人對政府稅收使用情況擁有知情權、監督權等,不僅會增加納稅人的信息公平感,還會增加其程序公平感。在征納關系中,公平感越強,遵從度越高。從提高納稅人稅收遵從的角度,納稅服務的目標是通過最短的時間、最簡便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徑,為納稅人依法納稅創造便利的條件,使納稅人透過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提高對稅務部門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從而自愿遵從稅法,自覺履行納稅義務,促進全社會依法納稅意識的不斷提高。
2.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遵從成本,提高重點企業稅收遵從度。稅務行政過程既是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的過程,也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過程。納稅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納稅人奉行納稅費用的高低以及奉行納稅費用分配的公平程度,進而影響征稅效率。優質的稅收信息咨詢服務可以幫助重點企業納稅人節省搜集必要的涉稅信息的時間成本和非勞務成本;納稅技能服務和納稅環境服務則可以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心理成本和時間成本;而優質的社會中介服務則可以直接降低重點企業納稅人的貨幣成本,以及如果他自己辦稅所可能產生的機會成本。納稅服務雖然增加了征稅的成本,但卻是降低稅收遵從成本、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促進重點企業稅收遵從,使稅收遵從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稅務部門的納稅服務不能僅強調對大型企業進行個性化服務,而應充分認識到重點企業納稅人十分需要稅務部門提供綜合的、全面的納稅服務,這也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稅收征管別重視納稅服務的原因。
(八)部門協調配合,創建社會各界共同協稅、護稅的良好環境
重點企業稅收征收管理活動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做好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必須依靠有關部門及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協助,形成以稅務部門專業管理為主導,社會各界協稅護稅為重要補充的模式,創建稅收征管的良好社會環境。
第一,要求加強銀行、工商管理、海關、公安、檢察院、法院、質量監督、房產等各有關部門對征管機關的協調配合。
第二,規范稅務制度,制定《稅務法》,對稅務人員的資格認定、職責、權利與義務、業務范圍及規程、報酬的收取和標準、懲處辦法等做出詳細的規定。開展規范的稅務,通過對重點企業納建帳健制、納稅申報、納稅審查等工作,掌握了重點企業納稅人有關信息的,強化了對其監督和制約,營造一個較完善的稅收環境。與財務人員相比,稅務人員對稅收專業知識了解的更全面、更透徹,無形中也對稅務機關起到了監督制約作用,維護了重點企業納稅人權益,有利于重點企業稅收征管工作的完善。
第三,大力開展納稅評估。首先,將源頭控制與稅收分析相結合,準確掌握納稅人的稅源情況;其次,運用指標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分析評估;最后,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檢查之間的互動機制,形成稅收分析指導納稅評估,納稅評估有利于稅源管理和稅款征收的良性循環。
基金項目:
本文系茂名市地方稅收研究會項目“提升地方稅收重點企業征管質量問題研究--以茂名市茂南區地方稅收重點企業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SYJ2013091。
參考文獻:
[1]李亞民.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思考.中國稅務,2011年第五期.p24-26.
[2]胡建民.我國稅收征管問題研究.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論文.
[3]中國稅務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第一課題組.稅收政策研究.稅務研究.2007.04 p29-38王琨.稅收遵從成本———影響納稅遵從的重要因素探討.《消費導刊》,2006年11期.
[4]何偉.論我國自主創新稅收激勵政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生產力研究,2009年23期.
[5]中國稅務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第一課題組,安體富,石恩祥,孫亞,任強,王春雷.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07(04).
[6]王燕.論自主創新戰略下財稅激勵政策的構建與完善[J].財會研究,2010(01).
[7]孫園.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稅收激勵政策探討[J].稅務研究,2009(12).
[8]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國際實踐及啟示[J].稅務研究,2010(02).
[9]周開君.論納稅服務質量及其優化路徑[J].稅務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