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樂器畢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教專業;鍵盤樂器;培養興趣
現今,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具備彈、唱、跳、講、畫五項基本能力。其中彈即鍵盤樂器演奏,鍵盤樂器演奏主要指鋼琴(或電子琴)教唱兒歌和即興演奏。筆者從多年的鍵盤樂器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反思出點滴經驗與教訓與大家分享: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竟不是藝術生專業,學習的內容不可能只針對鍵盤樂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鍵盤樂器起點較低,因此,教師應從培養學生興趣為起始點。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很多時候,練習集中于一節或一段樂譜訓練,長時間反復彈奏同一內容,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這會降低學生學習樂器的興趣,甚至導致其失去興趣。在教學活動實踐之前,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心理,針對其心理設計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案,讓他們感覺到幼兒歌曲彈唱是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機械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在授課前,可以讓學生講自己收集的古今中外有關鍵盤演奏家的小故事,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量給學生播放樂團演奏視頻,或者利用音樂大課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鋼琴(或電子琴)的電影電視,以此激發學生學習鍵盤樂器的欲望。
教師在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教授鍵盤樂器前,應著重考慮教材問題。因為大多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上基本都處于初學階段,所以教師在選取教材時,不能選取過難的教材教學,只要能彈唱簡單的兒歌或教學就可以了。教師應選基礎教材,如,一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選用《幼兒歌曲彈唱教程》中的代表曲目反復練習;二年級學生就要做彈唱練習,配以適度的肢體語言和表演技巧,能齊唱齊奏相對有難度的曲目;授課時,教師先介紹樂器和分析教材,挑選教材中基礎曲目進行教學,教師可先流利地演奏整首曲目,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分節、分句、分段,教授學生唱、彈歌譜。指法教學要不厭其煩,循序漸進。教完一個指法就讓學生練習,直到絕大多數學生都會了,再進行下一指法的教學。在授完一首曲目后,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分組接受檢驗,一人一節合作完成演奏,在提升學生彈奏技術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還可以用匯報表演的形式,讓同桌、同組學生單獨或集體演奏,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強化學生彈奏鍵盤樂器的能力。
一、引言
隨著音樂實踐的變化,單簧管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逐漸提高和豐富,新的音樂作品不斷驅使演奏者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迫使演奏者不斷挖掘單簧管的技術與表現潛能。在單簧管演奏過程中,若想發揮出最佳的演奏技術水平,達到薄霧黃昏、飄渺回旋的藝術音樂效果,就必須深入了解單簧管演奏發展歷史,將樂器演奏技巧與音樂實質完美的融合,從而最大程度提升演奏藝術效果,促進單簧管演奏技巧的發展。
二、單簧管發展歷史介紹
18世紀,單簧管的前身是一種名為沙律莫的早期單簧管,當時僅僅擔當著其他簧類樂器的伴奏任務,作曲家在進行音樂創作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個樂器的聲部與使用。在巴洛克時期,單簧管正式被列入演奏中,在協奏曲和聲樂作品的創作中,樂隊的編制逐漸開始采用單簧管和雙簧管搭配,此時單簧管仍然只是次要的輔助樂器,談不上聲音與技巧的刻意使用。
從18世紀中后期,法國一些國家開始將單簧管作為一種半常規樂器,使其單簧管成為了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旋律性樂器,雖然其本身的制作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它已經成為了當時樂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貝多芬在他的9部交響曲中逐漸提高了對單簧管重視程度,從內在的抒情段落擴展到粗狂的舞曲段落,加大了單簧管的應用。此后貝多芬還創造了大量的單簧管重奏作品。
在19世紀民族樂派的作曲家中,單簧管的應用十分頻繁。比如格林卡在其歌曲《伊凡?蘇薩寧》中寫有獨具特色的單簧管獨奏段落。同時,斯特拉文斯基的多部舞劇中運用到成組的單簧管樂器,將小單簧管、低音單簧管等多支單簧管演奏快速經過句,大量的跳躍性音區,不斷更新單簧管的表情機能。
三、單簧管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的融合
隨著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單簧管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不斷拓展與豐富,這就使得一個優秀的單簧管演奏者不僅需要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應該深入了解音樂存在的本質,從而將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相融合,充分發揮出最佳的演奏效果。
(一)加強技術訓練
真正的演奏技術必須將機能和靈活的頭腦相結合,這樣不僅有利于準確的控制音準和氣息,同時更好的掌握演奏速度與薄弱環節。在實際演奏活動中,單純依賴機能和體能的部分微乎其微,具體的技巧是一種對分寸與尺度的掌控,這給演奏者的才智和工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國多數單簧管演奏者都畢業于國內音樂院校,在繼承了我國教學技術訓練模式的優勢外,也受到它的負面影響,對演奏者綜合演奏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必須打開視野,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單簧管的訓練手法,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練習手法,化偶然、被動的練習為規律、主動性練習,從而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與水平。
(二)加強對音樂的理解
作為一名優秀單簧管演奏者,必須要具有深厚的音樂修養,不斷拓寬自身的音樂視野,從而加強對音樂的理解。首先演奏者需要加深對西方音樂歷史的了解,除了平時演奏專業課外,還應該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不斷鉆研音樂歷史和其他音樂知識,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其次積極組織或者廣泛參加各類音樂重奏活動,根據不同音樂、不同要求靈活地調整自己對樂器聲部的處理,以便更好的適應于各種類型的音樂演奏,而重奏活動就能很好的彌補音樂訓練上的不足,加深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演奏出最佳的效果。第三深入了解各類不同音樂作品及體會他們的音樂情感。由于頻繁的排練與演出,時松時緊的日程會使演奏者們成為一名“樂隊工人”,這種機械化的演練對提高演奏者的綜合能力十分不利。因此演奏者可以不有意識的爭取時間聆聽不同的音樂,并積極發展自己的音樂愛好,加強視覺和聽覺感受,體會音樂作品所表現出的魅力和內涵,從而超越狹隘的工作圈子。因此,只有將單簧管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力相融合,才能將單簧管演繹出最佳的水平,培養出多種技能、且具有深厚藝術修養的綜合型單簧管藝術家。
關鍵詞:樂器;教學
我自己是一名綜合類高校的音樂教師,已教授樂器選修課四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我所教的學生80%都是樂器選修學生,所以我對于這門課的教學格外的注意,通過四年的教學也總結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我們必須要肯定樂器選修課的必要性。從院校的角度來看,樂器選修課是新世紀素質教育的一個體現,通過它可以拓展音樂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們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符合當代高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宗旨。同時,高質量的樂器選修課也會是院校的一個亮點,從而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擴大院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1)藝多不壓身,多學習一門樂器,可以讓學生多了個一技之長,可以讓學生全面的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更充分把音樂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同時還有可能會幫助自己主專業的進步。(2)在愈加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占據優勢。目前有六成以上的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后無法從事在校期間學習的主專業,而是從事了其他音樂行業或和音樂有關的行業,如:中小學音樂公共課教師、藝術傳媒機構職員等。這種崗位要求一專多能,你能否勝過其他應聘者,很可能就取決在你是否比別人多掌握了一門樂器上。(3)一部分學生入學前可能因為備考時間較短或家長選擇等因素而選擇了一門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專業。而樂器選修課就給這些學生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音樂能力方向的機會,他們往往通過樂器的學習,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現自己對這門樂器的興趣和學習能力要遠遠大于原來的主專業,這樣這些學生就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專業,更好的學習。
其次,樂器選修課的開設雖然在很多綜合類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學中已經普及,但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這門課程還是存在的很多不足。
第一是學生重視程度不夠。這應該是本門課程目前來看最大的一個問題。學校規定的課程,不能不學,但自己又實在提不起情緒,所以有一部分學生在應付樂器選修課。買最廉價的劣質樂器,甚至是不買,借別人的樂器;上課不認真聽課,課下極少練習或者從不練習;經常以各種理由請假甚至無故曠課;從每學期第一節課開始就催促老師布置考試曲目,一學期只練習一首曲目,純粹為了考試而考試。這些都是學生應付這門課程的體現。第二是少數老師沒有認真對待這門課程。把課教好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但有極少數教師對待樂器選修課卻非常不負責任。他們課前不備課,上課想到哪里講到哪里,學生上一學期已經完成的曲目,這學期又重復教了一遍;課上不認真授課,接打電話,做一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教師授課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頭,如果在源頭就摻入了“雜質”,我想學生們是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杜絕這種行為的發生,給學生最“純凈”的知識。第三是學校設置和管理這門課程中的一些不足。很多學校雖然開設了樂器選修課程,但上課的形式卻是大課制,一個老師對十幾個學生。樂器演奏這種音樂專業技能課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課,它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研究,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再進行針對性講解、練習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有很強的師生交流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所以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為每位學生都拿出一定的時間來講解和練習。但一節課的時間老師要面對十幾個學生來授課是根本無法保證上課質量的。除了課程設置的缺陷之外,在管理上很多學校也做的不夠到位。很多院校學期末音樂專業的考試中樂器輔修課就往往會被“省略”,變成了隨堂的考試。沒有了真正考試的那種氛圍,學生們自然就緊不起來,“隨堂考試”變成了“過場”,這不僅給不認真學的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也是對認真學的學生的積極性的打壓。
最后,針對上面提到的一些不足和問題,我想我們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這些困難,讓樂器選修課可以更好的建設和發展。
一、引起各級部門重視,明確責任,辦強監管
如果把專職教師比作“塔尖”,時刻受到關注;而長期受到漠視的兼職教師則像“塔根”,它的穩固甚至比“塔尖”的高度更為重要。因為“塔尖”擁有內在發展力,而“塔根”卻更需要外力的作用。只有引起各級部門對兼職教師的重視,為兼職教師提供政策的保障和發展的動力,針對兼職教師行之有效的專業培訓才會成為可能。
1 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首先教研員要深入每一所學校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實事求是地作兼職音樂教師的師資調查及現狀分析,得出確鑿數據,然后借助調研反饋報告、階段性總結等向教育局匯報以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我縣教育局就針對這一情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召開“推進規范辦學現場會”,要求學校把音、美等小學科的分散兼職整改成集中兼職;要求教研部門對小學科進行教學質量抽測等。
2 引起校長的重視。改觀學校教學局面的關鍵在于校長。通過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校長宣傳兼職音樂教師對全縣音樂教育的重大作用和影響。建議學校建立合理的兼職教師備課制度、評價制度和監管制度;小規模的學校也可建立以―人為主要責任人的音樂教研組,開展符合校情的校本教研。
3 引起兼職教師本位的重視,明確其責任。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與兼職音樂教師的溝通,明確“面對全縣52.2%學生一生的發展,兼職音樂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感。通過專題培訓強化教師本位的重視和責任感。
二、縣級教研要分級,抓重點,搞專題
1 縣級教研活動要分級,為兼職教師度身定制教研活動和培訓。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差距之所以在拉大,主要是因為專職教師每學期都有機會參加新課程培訓等學科活動,每次學習的積累使其進步很快;而兼職教師人數多,調課難,很少有機會參加相應培訓,所以不進則退。況且以往主要針對專職音樂教師的培訓和優質課展示等活動對兼職教師作用不大,效率較低。因此,需要通過深度交流切實了解兼職教師的現狀,策劃和組織針對他們的有效教研活動。
2 抓重點,搞專題。上一年我縣音樂學科的教研重點是普及課堂樂器教學,包括簡易打擊樂器教學和吹奏樂器教學。這對于廣大對唱歌教學都有畏難情緒的兼職教師來說負擔較重。于是筆者策劃了兩期兼職教師的專題培訓,分兩個學期來落實完成。
第一次培訓的專題是“音樂課堂常規”和“唱歌教學”,以唱歌教學為主。培訓會主要有兩部分內容:一是講座;二是兼職教師的公開課觀摩及互動評議。由于是分學區進行每區參會人數不超過40人,所以要求在場所有的教師都參加評課和發言。會上筆者推薦了一種適合兼職教師教學的“聽唱學歌法”:完整聆聽歌曲一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整聆聽一學生回答(如聽到了什么內容、歌曲是何種情緒等)一老師啟發鼓勵學生邊律動(如擊拍)邊聆聽歌曲一朗誦歌詞一跟錄音帶輕唱歌曲一解決難句一跟錄音帶大聲齊唱一鞏固難句一合伴奏帶。強調了五遍聆聽的重要性,和“學”勝于“教”的理念,充分肯定了兼職音樂教師只要充分準備就能輕松上好音樂課的事實。
第二次培訓的專題是“課堂樂器教學”,分簡易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兩塊培訓。會上分別將常用打擊樂器,如碰鈴、三角鐵、串鈴、沙槌、雙響筒、小鼓等一一介紹給兼職教師,演示并操練了演奏方法,再將參會教師分成若干個小組,模擬音樂課堂,合作排練了小學教材中“鑼鼓經”的合奏片段以實踐和鞏固。兼職教師與教研員之間的鴻溝立即被實體化的愉悅教學拉近距離。之后還請專職骨干教師介紹了豎笛、口琴、口風琴的演奏及教學方法。大家有備而來,幾乎到會的所有教師都輕松掌握了豎笛的音階吹奏。
兩期兼職教師的專題培訓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在其后的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了它的有效性。
三、校本教研要細化,抓長遠,搞落實
有了縣級的分級教研活動和培訓還不夠,其有效性還需要校一級的教研活動來支撐和鞏固。縣級活動只能起到指揮棒的效應,給出本學科在短期內大的方向和目標。教育的藝術在于實體化,這一點至關重要,要把理念落實到行為中,校本教研是落實理念的有效途徑。
1 校本教研要細化,做好集體備課的文章。在沒有音樂教研組和有音樂教研組但兼職教師從來不參加活動的學校,音樂教學的質量就很難平衡。集體備課是學和規范行為的好辦法。最重要的是根據“課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學段、每一年級、每一課。如:一至二年級要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一年級要培養好音樂課堂常規;二年級要開始學習觸碰口風琴(有條件的學校);七年級第三單元“歐洲風隋”要“能夠參與演唱活動中的即興表演,能為聆聽到的音樂畫旋律線或圖形譜”等等。集體備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絕教學的隨意性,也給了兼職教師明確的指向性。
2 校本教研要定期開展、抓長遠。由于兼職教師的不穩定因素較多,學校只有長期、定期地開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兼職教師的專業獲得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才能基本保證教學質量的穩定和平衡。
3 校本教研要落到實處。校本教研不能像縣級教研那樣重理念培訓輕實踐體驗。校本教研要對縣級教研精神及內容吸收消化,自查、實踐并反思,使教師不斷把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中。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校同時有專、兼職音樂教師,一種是學校只有兼職音樂教師。建議前者要形成合力,校本教研以專職教師為主力軍,專、兼職教師之間構建結對幫輔,互相檢查互相督促,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有針對性的活動。相比之下,后者就容易形成“一盤散沙”的態勢。對此,學校一定要在幾位兼職教師中確立一位學科主要負責人,然后組建以其為組長的音樂教研組,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以音樂教學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
四、以抽測促落實,以活動促發展
在去年開展了―系列推進普及課堂樂器教學的活動后,今年我縣校園文化藝術節把“小學生課堂樂器演奏比賽”列為藝術節活動之一。比賽采用課堂教學抽測的形式,評委到現場抽簽決定參賽班級,全班合奏兩首樂曲,一首為指定曲目―人音版新教材四年級8冊的豎笛吹奏《蒙古小夜曲》,另一首為自選曲(限音樂教材中的歌曲或樂曲),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并將其與學校參評教學質量獎掛鉤。筆者對這項活動最深的印象就是“全體兼職音樂教師總動員”,有好幾個學
校的兼職教師輔導出比專職教師還優秀的成績,這真是可喜可賀。
由于通過抽簽決定參賽班級,也沒有人知道評委何時會光臨學校,因此比賽形式較為真實公平。所有的音樂教師都無法懈怠,沒有人可以濫竽充數,兼職音樂教師更是主動加強了學習和鉆研。這次活動從構思、立項、培訓到比賽歷時一年多,全縣上下真抓實干,真正推動了廣大兼職教師專業的提升,帶動很多學校開展校級樂器演奏比賽,真正達到了普及的目的。最受益的當屬學生,最“受罪”的當屬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在各方的關注下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提升了自我。以抽測促落實,以活動促發展,就目前來講,這是最有效的途徑。
總之,兼職音樂教師是不容忽視的群體。每一個學生都應享受到同樣美妙的音樂課,每一個音樂教師也同樣應陶醉于自己所任教的音樂課。讓我們真切關注兼職音樂教師隊伍的成長,為全面平衡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共同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徐綺鴿 浙江省武義縣教育局教研室
資訊
北京八中第二十六屆藝術節專場音樂會
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隆重舉行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八中的藝術教育已開始了課程體系改革,制定了《八中素質教育大綱》,率先開展了美育的創新與實踐,從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課程設計、教師配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大膽的系統改革,以“勤奮、進取、和諧、致美”為校訓和辦學方向,并且將造就“志向高遠、素質全面、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一代新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充分發揮美育在教育教學中獨特的作用,持續發展至今,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并得到社會各界積極的評價。
也是從那時起,北京八中就每年堅持舉辦學生藝術節,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壯大,北京八中已經成為了北京市的藝術教育先進學校,除了堅持創辦初、高中各自的學生合唱團,還成立了西城區中小學唯一一個學生交響樂團――金帆交響樂團。這幾個學生藝術團多年來一直是學校每屆藝術節的主要表演團隊。
關鍵詞:音 畢業生 就業 競爭力
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隨著“藝術熱”的產生,報考音樂專業的學生急劇增長,藝術生就業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客觀的講,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音樂藝術文化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社會也并沒有更多的崗位提供給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而這也是音樂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上比較被動與困難的原因。圍繞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既然客觀因素無法改變,我們則更應該關注學生自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音樂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高,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本文將從當今的社會環境以及個人因素為出發點,著重探究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之所在,并提供客觀的指導與意見,為更多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當前社會環境下就業形式分析
(一)社會因素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各大院校依然實行擴招的招生政策,從而導致了畢業生的急劇增長,在這個大環境下,“藝術熱”也在不斷發酵,盲目的為了升學而學習藝術的人數不斷增多,直至今年為止也已經達到了飽和程度,再加之社會上提供的音樂專業崗位本來就非常有限,而這對于音樂專業畢業生來說,面對這些困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原本就業面就非常局限,再加之復雜的社會環境使得“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個人因素
眾所周知,音樂專業是一門“高投資,低回報”的專業,部分學生從小就接受音樂的熏陶,并高價選購樂器,所以,很多這方面的畢業生更愿意選擇高校進行就業,懷著“非教師不當”、“不是高校不進”的想法,并不愿意選擇收入較低的基層單位進行工作,這也是逆反心理的體現,而教師也好,高校工作者也好也都是要從最基層做起的,另一部分則在報考專業時卻僅僅看到了其升學率的保障,對于之后的就業并沒有過多考慮,這也是造成音樂專業畢業生突漲的關鍵因素。
二、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一)專業性強而綜合能力偏弱
所謂就業競爭力可總結為三點:1.核心競爭力;2.基礎競爭力;3.環境競爭力,而音樂專業的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為其主修的專業。主修專業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科目,而主修科目的成績也是評價一個學生能力重要依據,很多傳統的教育觀點認為:只要學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就可以提升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觀點也普遍存在于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體系。但對就業而言,更多的就業崗位則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即基礎競爭力,所謂“基礎競爭力”是取決于一個學生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經驗以及素養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而這就和之前在高校培養的專業能力造成了相互的矛盾;畢業生在就業上則更多會選擇對口的崗位進行就業,這便導致了專業內部競爭的壓力增大,而被競爭出局的畢業生在從事綜合性強的崗位上又無法勝任。所以,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學校則更應該開設更多實用性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而學生方面則應轉變思想,適當學習課外知識或職業課程以培養自身的基礎競爭力。
(二)勤奮有余但創新能力不足
若論學習的刻苦認真程度,音樂專業學生絕不輸給文理專業的學生,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將比他們還要刻苦,因為音樂專業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夠熟能生巧,很多樂器專業甚至一天在琴房練習八個小時,但這種刻苦的練習卻很容易導致思維的禁錮,使創新能力漸漸的被繁瑣的譜面知識所抹殺,而這便是就業的最大忌諱,很多用人單位在技巧、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會選擇思維較活躍、有創新潛力的求職者入職,這便是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劣勢所在,而創新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通過后期的培養所獲得,這就要求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刻苦聯系譜面的前提下,多思考,多創作,將固定的譜例演奏出自己的個性,或者試著總結出新穎的方法或理論,從而活躍自身的思維與創造能力。
三、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建議與指導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綜合素質等,以及實踐經驗是決定就業成功率的關鍵所在,音樂專業畢業生有著其他專業所不能及的優勢,但在個別地方如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方面與其他專業相比則相形見絀,而想要培養這些能力,將這些劣勢化為優勢,多進行藝術實踐則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因為實踐不僅可以培養能力,更可以積累社會經驗,就如同教師這個職業是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從業的夢想,但不走進教室,大學所學習的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識永遠是獨立的,無法發揮作用,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把這些知識相互融合,綜合運用;并且,實踐也可以進一步感受社會環境,能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如何溝通,如何團隊協作,這些都是經驗累積的過程,有了這些經驗,我們就能夠更從容的應對各種招聘與考試。
其次,個人就業觀念的改變也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能使就業變得非常輕松,其關鍵在于發現自身優勢,認識自身的不足,并適當降低自身的預期目標,選擇社會需要的、就業機會多的基層崗位進行就業,這樣以來自身的優勢便可以無限擴大,也能夠在工作中慢慢彌補自身的不足,夢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選擇比自身預期目標低的工作不僅可以給自己緩沖,更重要的是可以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夢想,這也是俗語所說的“先就業,再擇業”。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并不是單方面造成的,有社會、學校、環境的原因,也同時受著個人的因素的影響,社會方面的原因我們暫時是無法改變的,也只能通過學生自身理性的評估能力,調整狀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才能平靜地對待就業,在此之上,我們除了加強專業知識以外,也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多渠道的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就業中戰勝對手、戰勝自己。
參考文獻:
[1]黃雪,李星.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01).
[2]孫遠航.音樂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J].音樂時空,2015,(10).
[3]于洋.音樂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探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
關鍵詞: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問題;思考
在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活動中,面對教學大綱落后、教學內容陳舊、課程設置不夠專業、教學方式不夠靈活等問題,不僅影響教育質量,還不利于國家的幼兒基礎教育。為此,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需突出童趣化色彩,緊跟時代和社會的腳步,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和音樂教學的特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新穎的教學方針,提升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
一、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實施分層教學
在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活動中,為促進整體學生對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教師應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對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與形式突出音樂教育的創新性。因此,幼兒師范音樂教育可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教育對象的基礎、能力和天賦等,以及音樂教育的特色,將學生分為多種類型的層次,為其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幼兒師范音樂教育聲樂課教學為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運用分層教學法,指的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際音樂水平著手,考慮他們的固有水平與潛在能力,將其依據嗓音條件與音樂素質分為多個類型的層次。教師可以從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最近發展區為切入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包括理論知識傳授形式、發聲練習與歌曲練習等,為教育對象提供適合個人學習的內容和方式。以此調動整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聲樂學習活動中,發揮自身潛力,進而突破最近發展區的瓶頸,發展至下一階段。分層教學法可有效解決師范學校中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問題,實現因材施教與有目的性的音樂教育效果。
二、幼兒師范學校音樂課程內容的幼教化
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和其他高校音樂教育相比有著明顯區別,需具有異常鮮明的幼教化,學生不僅需掌握專業的音樂知識,還應掌握將知識傳授給幼兒的技能和方法,為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扎實音樂基礎與掌握傳授技巧,他們在學校期間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專門學習,可以在畢業之后獨立開展與組織各種類型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同時,在當前的幼兒師范音樂教育活動中,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樂器教學,大部分教師運用的仍然是師范式音樂教育形式,與幼兒教育實際工作的開展關系不大。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學習這些音樂知識與未來的工作存在何種關聯,而且教師幾乎不去幼兒園進行觀摩和考察,只是按照個人教學思路和經驗傳授音樂知識。為此,幼兒師范音樂教師應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把教學內容變得幼教化,真正突出幼兒教育的專業特色,可親自去幼兒園聽音樂課,考察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并在聲樂課程中適當增多幼兒歌曲演唱教學的課時,講解和傳授兒歌的發聲方法與特點,要求學生不僅可正確唱出幼兒歌曲,還應會指導幼兒演唱歌曲。
三、幼兒師范學校應重視兒童歌曲彈唱結合
在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實踐中對兒童歌曲彈唱課不夠重視,在兒童歌曲伴奏這一教學環節往往由樂器教師進行講解和傳授,但是并不注重演唱,聲樂教師則只關注講授幼兒歌曲的演唱而不注重伴奏方法的講授。這樣的教育形式除音樂基礎穩固、天賦較好的學生能夠進行自我整合之外,其他大部分學生不是能演唱不會彈奏,就是能彈奏不會演唱,兩者之間缺乏有機統一。所以,學校應高度重視兒童歌曲的彈唱結合,將彈奏與演唱整合。比如,在幼兒師范學校鋼琴教學中教師需擴大教學力度,不僅講授兒童歌曲的彈奏特點和要求,還應和聲樂教師合作與配合,由他們指導如何演唱兒童歌曲,做到彈奏和演唱課程教學的相互整合,將學生培養成全能的幼兒音樂教育人才,既能夠掌握歌唱兒童歌曲的方法和技巧,還可以擁有高水平的鋼琴彈奏技能。同時,鋼琴教師可在課程中加入幼兒啟蒙樂器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幼兒樂器的教學特點與方法,并適當增加一些中外幼兒歌曲的彈奏曲目,諸如:《小孔雀告訴你》、《青蛙打鼓》、《貓咪真稀奇》等。并開展體態律動與節奏訓練教學,指導學生通過雙腳、雙手等節奏訓練,提升鋼琴學習的實效性。
四、幼兒師范音樂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現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育的普及,以及學生對筆記本電腦與智能手機的使用,在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可采用新穎別致的教學模式。為此,幼兒師范音樂教師可靈活運用微課教學模式,通過對微課視頻的制作,將鋼琴或聲樂教學中的重難點分解和記錄,播放形式可使用慢動作、放大等,讓學生更加直觀仔細看到演奏的細節。教師也可將微課視頻進行共享,傳輸到學生的電腦或手機上,讓他們在課下自主觀看與學習。同時,對于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將來的工作崗位大多是幼兒教師,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還需跟上時代的腳步,教師需運用更加完善和科學的音樂教學模式,以幼兒教育專業為切入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幼兒教師將來需要來到幼兒中間,走進家長和孩子,應構建一個幼兒園、社會、家庭等一體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在音樂教學內容方法,應及時更新教學目標,將一系列優秀的兒童音樂作品融入其中,轉變曲目單調乏味的情況。另外,幼兒師范音樂教師需要開展一系列回歸活動,讓學生重新感悟與體驗童年,從教、唱和彈兒歌著手,使其在幼兒情境中提升音樂教學的實踐性。
五、總結
針對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學校和教師的深入思考和認真對待,從專業的教學特色著手,不僅考慮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還以教授他們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幼兒,使其在畢業之后以更好的姿態迎接工作。
作者:薛麗紅 單位:呂梁學院離石師范分校
參考文獻:
[1]王榮.淺談幼兒師范學校音樂理論教學的改革策略[J].音樂時空,2013,(03):135.
10月30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由廣東民族樂團團長、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陳佐輝主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陳葆坤、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安志順及會長李真貴出席并講話。劉錫津會長說:“在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打擊樂是極具特色的聲部,是民族樂隊個性之本、動力之源。本次研討會在創作、表演、教學、理論研究等多方面探討打擊樂的發展之路,一定會成為打擊樂發展的新的里程碑。”研討會上,與會者圍繞“新作品創作對民族打擊樂發展的重要性”、“創作表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系”、“民族打擊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求職前景的思考和展望”、“如何加強理論研究”等議題進行了專題討論。針對創作、表演和教學中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專家們分享了各自從實踐中總結的寶貴經驗,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
創作:打擊樂事業發展之根本
創作,是與會者在研討會上談論最多的話題。陳佐輝用 “衣食父母”來比喻作曲家之于樂團生存發展的重要作用:“我深刻地體會到,對于一個民族樂團和打擊樂的發展而言,演奏技術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作品的推動對我們的事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去年我在廣東省會議上提出,作曲家是我們民樂藝術表演團體的衣食父母,這一觀點得到了全體與會者的贊同。一個事業沒有作品和理論上的推動,發展就會停滯不前。”
中央音樂學院在讀博士生李博近些年創作過一些包含“民打”成分的民族室內樂及協奏曲,他認為,“‘民打’的聲音很特殊,傳達著一種濃郁的中國特色乃至地方特色,所以為某一件‘民打’樂器創作要以它的文化出處為基礎,結合本身的音色和演奏特點,創作有個性、有時代意義的作品。在現代音樂的創作中,打擊樂的成分越來越多,因為現代音樂更多追求音色上的創新與變化,而削弱了音高的意義,這正是應了打擊樂的特點和特長,所以期待更多的純粹的‘民打’重奏作品,相信會帶來更多音樂上的驚喜與超強的表現力。”李博建議?熏除了地方題材之外,可以更多關注人文題材﹑哲學題材以及有當代特征的音樂意向,傳統的樂曲要保留,但是新作品一定要有時代意義和進步精神。研討會上,星海音樂學院作曲家房曉敏為廣東民族樂團創作的第一個作品就是打擊樂《鳳凰涅槃》,至今久演不衰。對打擊樂創作,房曉敏頗為鐘情:“我的樂隊作品兩三百首,其中打擊樂寫得很多。打擊樂聲部在樂隊中起到非常震撼的作用,盡管非常難寫,但是作曲家都喜歡挑戰自己,創作過程就是個學習過程。我覺得作曲家要多與演奏家交流,我非常感謝多年來打擊樂演奏家與我分享的寶貴經驗。”星海音樂學院指揮家李復斌則對打擊樂的教學和樂器制作提出了要求,他希望開設戲曲打擊樂以彌補此方面的空白,另外打擊樂器的教學應進一步統一和規范記譜法,樂器的制作也應該提高檔次。總政歌舞團打擊樂首席張仰勝近年來創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他簡要談了《風入松》、《擊缶而歌》、《山魈》等獲得廣泛好評的作品的創作過程。作為年輕演奏家的代表,前衛文工團打擊樂首席馬琳也表示?熏支持新作品的演奏是年輕人責無旁貸的工作。《人民音樂》雜志編委于慶新認為,打擊樂創作的豐富和提高,有賴于更多專業作曲家的參與。在創作中,一方面要勇于創新,多出像郭文景的《戲》、《炫》這樣具有突破性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熏要注意作品的可聽性,努力做到雅俗共賞。技法的創新離不開情感表現的需要。創新的同時不能脫離民族傳統,要保持戲曲風格的本真性,某些地方戲曲、樂種加入流行音樂打擊樂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創演之間:以情定聲 張弛有度
打擊樂演奏家、83歲高齡的安志順談起演奏和創作來仍然思維敏捷。他用半個多世紀表演、創作的經驗為創作和表演之間的關系做了精煉而實用的概括:創作與演奏是互相制約、互相完善的;作曲家從演奏家的演奏中得到啟發,而演奏家也會從作曲家的要求中完善自己;作曲家和演奏家需要積累、需要判斷,把握作品中個性與共性的關系,最終要靠個性來贏人;注形象思維于打擊樂中,是時代的需要和中國人審美的需要,同時切記過分的表演會對觀眾造成傷害,是愚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要注意突破、創新與開發,每首作品要思考作品哪一處出新;創作與演奏要切記傳承與逾越的關系;要綜合利用,但是以我為主、保持自我;充分發揮打擊樂的融合性、綜合性、特色與風格。
創作與演奏和市場之間存在偏差,對于這一點,直接面對觀眾和市場的陳佐輝深有體會。他認為:“首先要為打擊樂贏得更多的市場,不能孤芳自賞。打擊樂作品要面向全社會的愛好者,吸引聽眾的是雅俗共賞的打擊樂作品,通過高水平的表演展現給社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歡。畢竟專業的打擊樂家是小眾,我們要贏得大眾的支持,讓他們喜歡。如何把握這個度,對我們民族打擊樂的演奏家和作曲家顯得更為重要。像《鴨子拌嘴》、《老虎磨牙》這樣的經典,事實證明,這種既有藝術高度,又很形象化通俗化的作品會常演不衰。”
教學:期待與市場更加接軌
民族打擊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期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求職前景的思考和展望,也成為與會者關注的另外一個焦點。
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副教授羅天琪就對專業院校打擊樂的培養目標有了新的認識:“現在各大音樂院校對打擊樂專業的培養目標都是以獨奏為主的‘精英教育’,這個目標肯定是不錯的,但在培養‘精英’目標的理解上能否有個全新的認識。音樂院校畢業的學生是否一定要以進入高等院校及樂團作為成功的標準?每個學生是否都要按獨奏演員模式來訓練和培養?社會是否需要和接納那么多的獨奏演員和樂團成員?我們的社會到底需要什么的人才?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羅天琪還在會議上公布了他采集到該院打擊樂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該院西洋打擊樂和中國打擊樂自2006年從管弦系和民樂系分離出來,與其他專業合并成立“現代器樂打擊樂系”,連同后來設的“流行打擊樂”專業一起,從2009年第一批學生到2013年8月為止,共畢業學生29名。統計表明,其中6名進入樂團,1名進入高校,3名出國,2名去部隊,考研7名,重點中學2名,8名從事各種新興的職業(包括自己開辦學校、公司、社會教育及職業演奏員等等)。從這組數據里面可以看出以往熱門的院團,已經不是主流了。而現在更多的學生更關注個人的生存空間及未來的發展,更愿意運用個人的知識進行自我創業。這份精確的數據引發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陳佐輝團長也從多年實踐建議學校教育要一專多能、中西兼顧,但是一定要有所側重。陳佐輝還提出,很多樂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識譜能力欠缺,聲部銜接和合作意識差,無法適應樂團工作 。此次會議,以往不被職業演奏家們關注的打擊樂普及問題也被屢屢提及。很多人關注到,香港每年一次的鼓王爭霸賽,臺灣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教學中心遍布所有縣市,高雄的梅苓打擊樂教學中心、宜蘭的蘭陽舞蹈團打擊樂團培訓等等,都成為良性循環。反觀內地,一些城市的藝術培訓中心,打擊樂招生只有架子鼓、西洋鼓,幾乎看不到民族打擊樂器的培訓。對此,安源提出,還是民族打擊樂的推廣不夠,人們對民族打擊樂的認識不夠、沒有興趣,所以才導致無法普及。安源在研討會上提出,推廣的重點應放在基層。安源曾經帶著民族打擊樂的精品節目進入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等高等院校以及西安第三中學、西安鐵一中學等,并且前往基層、社區,把經典作品推薦給觀眾,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討會尾聲,李真貴會長對研討會做總結發言,他提出?熏將來重點面對的幾個課題是?押加大委約新作品力度的同時,著力挖掘經典作品并擴大影響;注重普及教育的質量,花大力氣培養觀眾;專業院校中,應培養一專多能的學子,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和院團的需要。針對民族打擊樂事業發展中的這些課題,李真貴會長表示,今后將分專題予以深入討論,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他表示,此次研討會是繼2001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四屆研討會之后的又一次全國民族打擊樂盛會,為下一步更好地發展中國民族打擊樂事業厘清了思路。中國民族打擊樂事業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力求在未來繼續譜寫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