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培信息技術研修總結

國培信息技術研修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3 11:1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培信息技術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培信息技術研修總結

篇(1)

關鍵詞:“國培計劃”;網絡研修;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財政部共同啟動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 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國培計劃”不但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也對我國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推動全國大規模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開展有著重大意義。[1]

中小學教師以往所接受的培訓都是面對面的集體授課,這種培訓方式很容易被他們所接受,但是卻不能滿足個性化發展,無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面對這種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研修網應運而生。利用各級的研修網作為平臺來實施國培計劃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新型的培訓模式既給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又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一、網絡研修所面臨的問題

1.以任務完成為目的,培訓目標不明確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旨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圍繞“優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題,為項目學校(區域)提供資源、工具、平臺等專業支持服務,提升學校(區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圍繞“創新校本研修模式、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主題,以學科為載體,創建學校(區域)學習共同體,開展主題研修活動,引導形成團隊研修文化和教師的常態研修習慣,為學校發展、教師發展提供支持。

培訓本身有著嚴格的實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段完成相應的任務。而大部分教師卻容易忽略培訓目的,把培訓做為負擔,不主動學習。學員在培訓開始之后,首先應該了解實施方案,明確考核要求,以保證培訓正常有序的進行。但是學員追求的只是任務的完成,他們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該培訓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證,在了解之后會選擇最簡單、便捷的方式來使自己達標。

2.信息技術水平限制個性化培訓

信息網絡管理平臺技術給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突破了傳統培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網絡研修過程中,只要在每個階段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就能得到相應的積分,而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都是由學習者自由支配,既不影響平時的教學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時間來完成自身的專業發展。但是利用網絡研修來推動校本研修,這本身就是對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一個考驗。中小學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由于平時忙于教學工作,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不論是教學還是自身學習發展都習慣運用傳統的方式來完成。

結合本次培訓項目的實施情況,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是在迷茫中進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訓開始之前,學校會按照所教學科和所教學段把教師分成不同的教研組,教師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組內進行互動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師、專家的交流討論。

3.學員重視程度不夠

陜西省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有30%是要求學員進行課程的自主學習,包括觀看課程視頻、閱讀課程文本資料的累計時間,由系統自動統計,達到1900分鐘,此項可得滿分。此項考核的標準僅僅是學習的時間,雖然在觀看課程視頻的過程中,系統會讓學員輸入驗證碼或者是回答問題,但因為問題的難度不大并沒有引起學員的重視。

網絡研修做為新型的培訓形式存在諸多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些問題并非是無法解決的。

二、如何提高培訓效益

1.發揮教研組長作用,提高學員參與度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雖然是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培訓的,在第一階段創設學習共同體,建設網絡家園開始之前,應該先讓教研組長對學員進行集中培訓,讓學員明確培訓的目標和考核方式,闡述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參培教師在第一時間明確國培計劃、日程安排、看視頻的時間地點,必須完成作業的數量和質量、寫文章的數量、上網參與研討及跟帖的方式數量和培訓合格的標準,[2]增強學員的集體感和歸屬感,使他們不會在培訓的過程中出現孤獨感,覺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務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對培訓失去興趣,消極應對。

2.突出信息技術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學員跨越式發展

信息技術教師承擔著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擔,有責任幫助其他學科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與開發的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從而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能力。在第二階段,要求學員學會如何在學習共同體中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制訂計劃、探討師德并充分分享。網絡研修的一大特點是其擁有著大量的資源,盡管如此,學員還是會感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資源。究其原因,研修網上的資源不一定能幫助所有學員解決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學員自己建設的資源庫,不同于專家所構建的資源庫,不僅能快速健全資源庫,而且學員們都是來自一線的教師,最清楚他們的需求,他們能夠與教學同步的課程資源。但是學員們建設的資源庫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復性的,而且都是依據個人習慣和任教學科來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研修這個平臺,發揮其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第二階段開始之前,為學員們講解資源的正確步驟、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如何整理自己的資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信息技術教師應在培訓的過程中及時對資源進行歸類,剔除無效資源,公布資源種類及數量,避免學員重復建設資源。

3.多方位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大部分學員都已經熟悉此平臺的操作,能快速的資源并且利用資源。為進一步提高學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階段為學員提供了三個系列的課程,更符合學員個性化的學習。只有提高了學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本階段為了彌補學員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的缺陷,專門定制了《信息化教學操作技術》、《PowerPoint 2007的應用》等課程,此類課程有效的幫助學員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及學習方式,促進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來完成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4.加強反思及同伴互評

學員的自我反思在培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加強自我的反思,取長補短;培訓結束后,及時總結,如此一來才能將培訓的內容進行內化。網絡環境下典型課例教學的實踐反思,既包含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體性的研討式反思。[3]通過群體性的研討式反思來加強同伴間的互評,既彌補了自我認識的局限性,又能促進群體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素芳,任昕.淺談集體備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1):117-119.

篇(2)

潢川縣雙柳樹高級中學 劉暢

我是潢川縣雙柳樹高級中學的一名生物老師,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20)”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項目的學習,通過這次國培,收獲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為自己能夠參加這樣一次國培學習而感到十分高興。國培收獲更多,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通過這段時間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了解了信息技術這一門知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社會各個工作領域、每個職業都離不開信息技術。而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教育領域,當然更應該首當其沖。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平時我都停留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二、要運用技術,有效的輔助課堂教學

通過聆聽專家老師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本次培訓,線下實踐要求老師們要把線上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自己的學科相融合開展新形式的教研活動,50%的教師要講授公開課。教學主任推門聽課評課,自己還要把自己的課堂實錄、PPT、微課視頻上傳到工作坊完成平臺任務。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設計和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更加透徹,為今后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實踐,審視自我。

“國培”讓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生物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一節好的生物課,要做到三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生物,抓住生物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生物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生物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生活中到生物學,樂學、愛學生物;三是關注課堂,關注生物教法、學法,體現生物課的靈魂,而課堂中教師不時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四、注重反思,提升教學。

篇(3)

網絡研修;校本研修;互聯網+培訓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的子項目,該項目以教育技術信息化為基礎,以走向校本服務為目標,研修內容涵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目,研修時間跨度長達一年之久,是一種迥異于以往的國培項目,是教育部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作為一種新的培訓模式,它將網絡研修的優勢與校本研修的優勢進行整合,既強化雙方優勢,又避免兩種研修模式獨立運行所存在的劣勢,使1+1產生遠大于2的效果。

一、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師培訓目標大致經歷了傳授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繼續教育等階段。培訓的內容主要包含專業能力知識和公共課程。如教材教法過關、聚焦課堂、師德師風、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等。在培訓方式上主要有短期集中面授、校本培訓以及新世紀以來的遠程培訓。從總體上看,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兩者的培訓質量和實效性要高于遠程培訓,但亦非令人十分滿意。集中培訓需耗費較多的經濟投入與時間成本,培訓經費是集中培訓組織者面臨的第一道問題,工學矛盾則會壓抑培訓參與者的積極性。校本培訓立足學校,志于解決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問題,較為有效節約培訓成本和解決工學矛盾問題,是一種參與式、同伴互助式的培訓模式。校本培訓的局限在于它是相對封閉的,是小團體之間智慧火花碰撞,該培訓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更新緩慢、專家引領不足、課程資源稀缺等不足。遠程培訓模式是互聯網+培訓的有益嘗試,它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專家講座、視頻等生成性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學員通過網絡跨越時空與地域限制,可重復研習,在網絡上完成作業和開展教研活動,受眾量大和經濟性是其最大優勢,其劣勢在于它是一種“空”對“空”的培訓形式,對學習欲望不強的學員約束力不足,容易“出現學習資源打開著,人卻不在電腦前”的現象。在培訓工作推進困難境況下,既要考慮培訓承受能力,擴大培訓數量,又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網絡培訓與校本培訓的對接成為培訓模式創新的探索方向,其創新路徑就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該整合旨在推動網上研修和網下研修結合、虛擬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的混合式學習,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這也是教師培訓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趨勢。

二、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情況

2013年,教育部啟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建設網絡社區,從各省選出50000名左右教師,通過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不少于80學時的專項培訓。培訓學科共22個學科。其中小學品德與生活等9個學科,初中思想品德等13個學科。本次研修采取分階段的形式進行:第一階段為培訓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培訓方案的細化和完善、培訓平臺功能優化、培訓課程資源整理等。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集中和線下的培訓方式對該項目的培訓者進行培訓,旨在提高各地區培訓者對整合培訓模式的了解和運用,以指導本地區學員開展研修活動。第三階段為全員遠程培訓。由學員組建群組在網絡平臺開展課程學習、在線研討、在線問答等活動;圍繞網絡上的研修心得在線下進行基于教師個體經驗的備課、團隊互助的協同備課和課后反思性備課等三次備課,并圍繞三次備課和上課,跟進開展計劃研討、備課研討和分工觀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第四階段為項目總結反思階段。各地區各學校做好培訓總結,研究此類研修模式之弊益,深入探索培訓模式創新之道。2014年,教育部完善和創新網絡研修,依托網絡社區,從相關省份選出50000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不少于120學時的線上線下培訓(80學時線上學習+40學時線下學習),重點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一步創新遠程培訓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提高校本研修質量,促進教師學用結合,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2015年教育部將繼續實施該項目,擬通過建設示范性網絡社區和教師工作坊,對80000萬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和培養400名工作坊主持人,引領40000名各地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工作坊研修,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

三、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培訓理念創新。培訓理念在培訓系統中起方向性指引性作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培訓理念就有什么樣的培訓效果。一方面,傳統的培訓大多采取單一的集中、遠程或校本的培訓模式,割裂了這三種培訓模式的關聯,在發揮這些單純培訓模式的優勢時也難以避免的陷入自身局限性的困擾,無法克服培訓模式本身攜帶的矛盾。網絡與校本的結合,打破長期以來困擾網絡培訓的質量不高和校本培訓的引領性不足的問題,它是一種新的理念,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實用性、持續性。另一方面,以往的培訓更加注重“培訓”,或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或以提升教育教學技能、課題科研技能等強調教育技術技能為主的培訓,即“授之以魚”或“授之以漁”。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更加注重“研修”而非“培訓”,即以學員自我體悟為主的 “內生式的研修”,強調在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下,學員自我修煉、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發展,有利于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培訓方式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的趨勢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議題,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通過網絡研修社區和教師工作坊的形式,將研修教師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構建起學習共同體。通過大力推動教師網上和網下研修結合、虛擬學習和現場實踐結合,推進高等學校、培訓機構與中小學結對幫扶,引進優質培訓資源,直接將最新知識理念、學科前沿知識傳給一線教師,又通過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打開校本培訓封閉之門。

再次,培訓實效的突破。培訓實效是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的生命。教師能夠通過參加培訓使自身教育理念與時俱進,使教學技能更加豐富,使自身更加專業化成長,這樣的培訓才是有實效的,才能夠持續發展。沒有實效的培訓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投入的財政經費和參訓教師的時間精力常沉沒在這些無效的培訓之中。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具有較強的培訓實效,是因為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培訓模式。問題是事物的矛盾所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將這些教學問題提出來,向共同研修伙伴或者專家請教,也可以通過網絡研究優秀專家的視頻課例,認真學習,認真反思,不斷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是一種聚散靈活現學現用的研修模式,易于達到理論學習探討與教學實踐互動相結合,教師需求差異與個性化專題研究相匹配,培訓學習與教學應用無縫對接的效果;更加注重理論滲透、注重實踐過程、注重針對性、注重應用、注重后續跟蹤指導。參加研修的教師表示,以往校本教研,大都屬于“粗放式”“草根式”的教研,缺少規范和打磨,收效甚微。而參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教師必須經歷結構化、規范化的研修打磨過程,強化校本、師本、生本問題的篩選,聚焦問題針對性地開展研討,提高了研修教師發現問題的意識和捕捉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研修教師得到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研修效果。

最后,培訓團隊的壯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作為新的培訓模式,其試行和推廣必然仰賴于強有力的組織力量。該模式主要由管理模塊、學科模塊和技術支持模塊等三個并行并進的模塊組成。最重要是學科模塊,該模塊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落腳點。學科模塊中包含指導專家組、學科指導組和研修組。這些組通過工作坊的形式將專家、指導教師和學員融匯在一起,開展網上交流、討論、質疑、分享經驗、同伴互助、表達困難、獲取指導和網下實踐、反思、自主學習、行為跟進等活動。隨著研修活動的開展,研修團隊也隨著參與研修人員的增加而不斷壯大,從而引領和帶動更多的新手參與研修。

當然,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還處在探索階段,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1.區域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因經費充足,項目實施較為順暢,欠發達地區則進展緩慢。城市設備充足,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基礎也較好,開展有聲有色,農村教師受限于設備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動力等因素,進展緩慢。2.工學矛盾依然突出。參加研修的教師大都是各個學科骨干,都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和行政任務,在教學與研修的沖突中常因無法分身而顧此失彼,導致學員積極性不高。3.研修平臺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常出現問題,如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過高導致平臺無法打開、視頻不能觀看、作業評論不能提交、上課錄像無法上傳等,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員的學習積極性。研修平臺管理功能也需優化,研修平臺因功能不完善,無法督促學員學習,學情統計困難,需大力改進平臺的相關技術。

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發展策略

(一)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經費投入,積極創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人們可以通過教育改善生存狀態,提升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教育公平不只是針對學生,對教師同樣不可或缺,教師需要通過培訓等形式的繼續教育來促進專業發展。對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而言,接受培訓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機會。貧困地區教師的調訓率和參訓率明顯低于城市發達地區,許多城市教師一年內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多達數次,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從業多年依然未參加過培訓,造成城市地區教師培訓“倦怠感”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培訓“饑餓感”的困境。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培訓經費投入,改善當地培訓硬件條件,積極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在邊遠地區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其“普惠性”,讓培訓事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這正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

(二)推動培訓機制創新,激發研修團隊活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內驅力與外驅力相結合的培訓。校本研修推動整個研修團隊不斷自我審視、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過研修團隊內部喚醒推動個體研修活力。網絡研修則為研修團隊提供豐富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和便利的學習方式,為校本研修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寬廣的視野,從外部引導和推動教師研修向更高水平發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能否有機整合關系到該培訓模式的成敗。這就需要在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過程中完善制度安排和以包容的心態鼓勵基層首創精神,將基層首創之經驗加以提煉升華,并使之制度化以進一步促進研修方式整合。管理模塊、學科模塊和技術支持模塊的各部分是互相關聯協調,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一模塊的缺失都會影響培訓效果。專家指導組、學科指導組、研修組和學員之間必須構建有一套相互協調、靈活高效和良性向上的運行機制,確保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學科指導的傳幫帶作用。研修團隊中各個角色的定位要進一步清晰,并制定相應的工作職責,保證研修進展順利。此外,在培訓中需要建立管理員、指導老師、學員的評優評先體系,通過激勵措施,激活研修個體的正能量,讓個體研修活力競相迸發,讓培訓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三)完善教師考核評定標準,緩解工學矛盾。教師工作量是衡量教師工作情況的重要尺度。教師工作量除了應該包括常規的教學、備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行政事務等方面的外,可將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動納入工作量統計,教研活動是對日常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的探討、研究、反思和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誘發教師研究興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對學校改進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大有裨益。反之,教師只能依靠個體力量支撐其成長,整個學科乃至學校都會因為缺少研究團隊和教學實踐研究而難以得到質的提高。通過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納入工作量統計,賦予教師有更多的空檔時間用于研修,才能有效減少工學矛盾,提高教師研修積極性,提高研修質量。

(四)是升級平臺技術,提升研修質量。網絡平臺是開展網絡研修的重要載體,是教師開展網絡研修的聚集場所。網絡平臺的用戶使用體驗直接關系到教師參加網絡研修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必須加快平臺改進升級,破解平臺兼容性、便捷性、實用性、交互性不足的問題,提升網絡平臺使用的滿意度。要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改變教師的研修理念,提升教師的應用操作能力,減少操作失誤,增加平臺使用興趣感和愉悅感。通過平臺技術的完善與學員自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促進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有機整合,提升教師研修質量。

(五)加快研修成果研究,推動培訓模式應用。互聯網+培訓是培訓的發展趨勢,它既改變培訓者的教學模式,也推動學習者學習模式的轉變,因此要加強對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研究,總結研修模式利弊,推動培訓模式應用。一是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評聘、考核、晉升和獎勵相掛鉤,從政策上為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二是通過整合研修示范課評選、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成果比賽和優秀課程征集等活動,大力宣傳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優勢。三是加快本地研修資源庫建設,搭建優質資源庫服務共享平臺,鼓勵研修教師上傳自制課例持續充實校本研修資源,為研修教師提供貼近實際的研修案例。探索建立若干個研修整合創新實驗區、網絡研修社區和實驗校,不斷推進研修整合模式深入發展。

篇(4)

培訓資源內容廣泛。各級教師培訓院校和機構重視培訓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涵蓋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和高等學校階段的課程資源。2011年小學教師“雙對接”遠程研修計劃涉及小學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三個學科。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高校教師網絡培訓涵蓋高等教育階段的物理、心理學、金融、廣告、管理傳播學、計算機、漢語言文學、美學、電氣信息類學等課程資源。其中,集中培訓課程資源多達25種,在線培訓課程也涵蓋了19類,100種課程。當前,僅“全國教師網聯”成員高校的學歷和非學歷數字課程資源就已有1萬多門,共計10萬多課時。國家示范性項目中安排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高中課程改革教師遠程培訓、知行中國———班主任遠程培訓、中西部項目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等,都開發和提供了相應的優質課程資源。

培訓方式靈活多樣。遠程教師培訓運用混合學習方式,即培訓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集體研討(包括在線研討)、與學科專家面對面交流、在崗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的。根據廣大教師需要,培訓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整合和開發優質的培訓資源,同時注重組建高水平的專家導學團隊,進行遠程培訓的教學指導、答疑解惑、線上交流、學習評價和校本研修等工作。安徽省根據“國培計劃”項目實施方案,探索實踐的“骨干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培訓與教研相結合,在線學習與在崗實踐相結合,遠程培訓與聯片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和管理機制,收到良好效果。

評價機制初步形成。遠程教師培訓的評價考核機制初步形成,比如,采用表現性評價和校本評價相結合、平時作業和階段檢測相結合、過程性學習與實踐性考核相結合、合格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網絡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對學員培訓績效進行綜合考核、評估、總結,促進了教師培訓工作的健康推進。

互動交流形式多樣。遠程教師培訓的網絡平臺,具有課程優化、資源優質、師資優秀、學習便捷、交流順暢、信息靈通等特點,極大地方便了參培教師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心得分享,彰顯了獨有的優勢和作用。例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資源既有在線課程、精品課程展示,也有經驗交流、教師論壇、教師博客、合作伙伴等。參培教師能夠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專家答疑研討、小組學習研討、專題在線研討、QQ群研討、班級沙龍研討、作業互評互學等,方便了教師在遠程培訓中開展學習、交流、表達、分享等活動,也提供了便捷、多樣、及時的教學指導和跟進式網絡研修服務。

遠程培訓的基本現狀

教師遠程培訓是指通過音頻、視頻、課件等形式,運用實時和非實時互聯網信息技術將遠程課程培訓傳輸到受訓教師那里的一種全新教育形式,真正體現了網絡資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時空的優勢。發展教師遠程培訓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戰略抉擇,是時展的迫切需要。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和瑞士等,積極開展教師遠程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的教師遠程培訓也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以及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普遍歡迎。教師遠程培訓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國際潮流。通過幾年的實踐,遠程教師培訓呈現出明顯優勢。一是技術優勢。借助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和因特網(internet)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師遠程培訓,能夠提高教師培訓資源的傳播速度和繼續教育的服務效能,為參培教師提供多種手段和途徑的學習支持服務,促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促進參培教師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為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注入活力。二是便捷優勢。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堅持為基礎教育和課改服務的理念,注重問題驅動、案例式教學、參與式學習和研討式交流,以網絡在線學習和混合學習為基本模式,綜合視音頻技術、實時與非實時互動技術,運用網絡、電視、光盤、手機、電話等不同的傳播媒介,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教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種學習途徑。這樣,方便了教師共享優質資源,方便了與導學專家的請教交流,便捷了參訓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遠程教師培訓的特色和優勢還表現在資源利用最大化、學習行為自主化、學習形式交互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管理自動化等方面。如河南師大探索總結了“LEPP”培訓模式,即引領、體驗、實踐、平臺。這樣,教師理論講授、學員研修交流、教師現場解答、專家指導點評、學員網站平臺自學等,通過網絡平臺形成了方便快捷、銜接緊密的培訓形式。三是資源優勢。教師遠程培訓可以實現優質培訓資源的共享和教師培訓的均衡發展,提高培訓效率和效益。我國目前有1000多萬名中小學在職教師需要培訓,由于人多、量大、面廣,高水平培訓師資和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明顯不足,增加了教師培訓的艱巨性與復雜性。遠程培訓通過可以上網的電腦,就能輕松享用優質培訓資源,便于開展量大面廣的培訓,具有較高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四是共享優勢。遠程教師培訓具有網絡經濟的高邊際收益特點,可以通過規模辦學實現資源共享,有效降低教師繼續教育的經費與時間成本。1000多萬的中小學在職教師需要進行5年一個周期的輪訓。如果采取集中面授的培訓方式,需要大筆的差旅、食宿及場地等費用投入,耗時又費力。據實施遠程教育的國外高等學校初步估計,這種教育方式可使學生多學習30%的課程,學習效率提高80%,節省40%-50%的費用。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在具體實踐中也發現不少的問題,應該引起關注。一是網絡平臺的服務支持問題。在培訓過程中不時出現網絡的擁堵和不暢通等問題,影響了參培教師網上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少數地方遠程培訓平臺的學習監控和過程管理等不夠科學合理,教師參與平臺的學習缺少適時監督,研修計劃和考核方案缺少前瞻性和穩定性,也影響了教師們網上學習的內驅力和持久力。二是課程資源整合共享問題。一些地方開發的資源,針對性不強,質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提煉,影響教師的使用,不能實現共享。三是參培教師的觀念轉變問題。遠程培訓方式不同于以前的集中面授培訓,具有分散性個性化的學習特點,強調教師學習的自主性。在培訓過程中,由于對遠程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習理念有待轉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極少數農村教師有消極情緒甚至有抵觸情緒。四是學校對遠程培訓的重視問題。部分學校因客觀原因所限,沒有把教師培訓納入到學校管理日程,因而在相應的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和硬件設施等方面不能及時跟進,在計算機的配置、網絡的暢通、績效的評價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遠程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助力推進的基本策略

1.樹立先進培訓理念。遠程教育是網絡時代的必然趨勢。領導者、管理者和參訓者都應轉變觀念,堅定信念,增強運用遠程培訓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新培訓理念是提升教師培訓有效性的首要選擇。從理論上講,培訓可實現三種需求:獲取知識、獲得能力和改善行為。教師培訓的終極目的是改善行為,是把所學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讓潛能轉化為顯能,發揮培訓對知識所起的“解調器”和“放大鏡”作用。遠程培訓還可以培養教師的現代意識及運用計算機和網絡媒體的多種能力,培養和樹立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學習行為、教學行為以及生活方式。

2.優化網絡培訓平臺。教師遠程培訓的首要條件,就是科學搭建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創建良好的遠程學習環境,保證培訓過程中的網絡暢通和運行穩定,為廣大參培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和網絡服務。現代遠程教育的基礎是網絡。教師遠程培訓模式的網絡支持平臺不僅方便信息交流,而且營造一個特殊的氛圍,鼓勵更多的受訓教師創造性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了保證受訓教師與導學教師之間的順利交互及資源獲取,需要建立基于網絡的教學及管理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管理,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導學教師工作區和受訓教師工作區進行專門的設計。近年來,教育部推進的全國教師網絡聯盟計劃,積極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已經形成由全國教師網絡聯盟成員高校、優秀網絡培訓平臺和有關省級優秀遠程培訓機構組成的教師遠程培訓骨干力量,遠程教師非學歷培訓規模每年超過百萬人次。安徽省創建了中小學教師教育網是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中心的門戶網。平臺擁有強大的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學術研討、作品展示、考核評價、在線通信和學情統計等功能,有較完善的支持服務和學習監督系統,是實現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專業化平臺。自2006年網站開辦以來,教師遠程培訓范圍和規模逐漸擴大,覆蓋全省16個市,共培訓中小學教師30多萬人次,開設課程500多門,涵蓋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36個學科,促進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開創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新局面。

3.建設優質培訓資源。培訓資源建設的對象主要包括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案例、課件、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和網絡課程等九類教育資源。目前,這一建設應該根據最新頒布的“教師專業標準”要求,參照新的課程標準,聯系當前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優勢力量,開發建設一批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內容全面、實際適用的教師培訓資源。課程資源建設應注意“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近幾年,全球出現了免費共享網絡課程資源的新趨勢。在其推動下,教師教育的開放資源建設也相繼開展。比如,英聯邦學習共同體與各成員機構合作開發支持教師校本培訓的開放教育資源,南非沙哈拉地區教師教育聯盟正合作開發用于教師培訓的多語種的開放教育資源,烏干達和贊比亞的小學教師和教師教育者已率先嘗試部分資源的使用。一些基于Wiki共同建設開放教育資源的創新實踐更為教師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分享提供新的思路。WikiEducator項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該項目中,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依托網絡社區協同共建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教育領域所需資源,并計劃于2015年提供一套全球免費共享的教育課程。我國廣播電視大學可以發揮系統優勢,整合中央電大和全國68所重點高校網絡學院的優質教育資源,聯合44所省級電大協同辦學,通過資源共享,服務教師培訓。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在網上半年來,已有幾百萬人次上網觀看、學習。這充分顯示這種模式的成功,也引領了各級大學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篇(5)

一、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后從事數學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要以這次國培研修培訓為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通過這次國培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發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四、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要堅持寫課后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后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這次學習,我將會對遠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充分對遠修平臺的資源會更好的利用,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幫助。通過本次遠程研修學習,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它將在我們今后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研修的平臺,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學習,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實踐,爭取使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較快提高,努力適應二十一世紀對學習型創新人才的新要求。

學習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心得體會

這幾天我認真聆聽了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做好學習筆記。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

(三)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務教育,而在學生的

篇(6)

關鍵詞:E-learning;中小學教師培訓;案例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育改革和發展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與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案例培訓模式(CTM)是借鑒基礎教育的案例教學而應運而生的、一種基于經驗的互動式的培訓模式,是基于成人學習的特點和結合案例教學理論而歸納總結的一種新型培訓模式。在《“國培計劃(2014)”――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團隊研修中小學校本研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項目華中師范大學永州市初中教師教學研究與課題提煉高級研修班》(以下簡稱《永州班》)中運用該模式,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其中,由于E-learning的便捷性、靈活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在CTM中成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形式。

一、學習途徑由“封閉、單一”向“開放、交互”轉變

(一)E-learning實施的必要性認識

近年來,我國開展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既是一個具有國家形象的品牌,也是“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首先出臺實施的第一個重大項目”。為我國的師資隊伍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培訓了一批“種子”教師。由于城鄉差別和時空界限,以及教師個人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等諸多因素不同,其需要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培訓模式往往也不同,這些都是影響培訓實效性、針對性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E-learning在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個性化培訓等方面顯現出了很大的優勢。

E-learning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習者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自主地選擇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為中小學教師邊工作邊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和便利條件。但由于E-learning自主性大,參訓教師教師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下意識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順序,而忽略了學科本身的邏輯順序;由于網上資源紛繁復雜,很難保證參訓教師學習不受不利資源的影響而丟西瓜撿芝麻;由于E-learning沒有實時指導,網上課程的學習主要依賴于參訓教師自主學習,存在著遭遇失敗或無效學習的可能性而放棄學習。培訓實施的核心就是用什么培訓方法呈現培訓內容,以達到所確定的培訓目標。因此,要為參訓教師提供開放的、交互性強的學習途徑。

(二)E-learning實施的誤區矯正

調查發現,E-learning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不論是培訓者還是參訓者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兩個主要的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培訓場景就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傳統的培訓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認為教師培訓就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這種課堂教學只是在學習內容上有差異而已,以至于大家對教師培訓模式的關注也只是專題講座、參與互動等,更多的是強調培訓目標方面的統一性、培訓內容上的理論性、培訓方法上的“灌、喂、抱”。沒有更多地去思考和接受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骨干教師培訓的效益。

誤區之二,遠程培訓就是時空的改變。將教育信息化作為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戰略選擇。在現實中由于人們對于信息技術在培訓中運用的片面認識進入了誤區,以至于培訓者只是把培訓的現場錄像呈現在固定的網絡服務器上,培訓的學習方也只是打開電腦收聽收看有限的專家講座。這仍然是一種單向的、與傳統面對面培訓相似的“灌輸式”的培訓方式,培訓效果不佳是必然結果。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E-learning 是一種基于雙向交互電子信息通訊技術的可同步或異步交互的、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方式,豐富的網絡化學習資源以及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和彌補了單向灌輸培訓的缺陷,使教與學更加開放和靈活、多樣化且個性化,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帶來新的理念和思路,有利于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二、基礎設施由“接受傳播”向“知識生成”轉變

E-learning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依賴于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等硬件的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是個體教師與教師社群學習平臺的物理承載體。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校園終端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平臺支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以校園網絡為主線,以多媒體教室、Polycom 互動式遠程視頻教學室等專業實驗室為基礎,以各職能辦公室為終端、系統所需要的設施設備為學習條件,以保證網頁瀏覽速度、視頻瀏覽速度的服務器、穩定性強的網絡服務平臺為保障;建立以管理和技術服務團隊為核心,保證互聯網信息的暢通。

(一)多個公用域名(IP)的聯合開放

《永州班》采用湖南省建立的“中小學教師發展網教師工作坊”網絡平臺實施E-learning,具體做法為:有5個域名,每個域名配有3~4個公用IP地址。參訓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域名(或IP)進入平臺學習。如:下就有4個IP地址。

篇(7)

一、培訓的基本情況

我校“國培計劃”項目實施工作從2010年9月15日至2011年1月9日歷時5個月,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734名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在華中師范大學分別參加了為期10天、15天、3個月等不同類型的培訓。共有201名來自全國各大學、教研機構和教學一線的著名專家、教授、特級教師為培訓班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報告。組織學員實地考察了武昌實驗小學、武漢市光谷小學、華師一附中、華師附小、武漢市卓刀泉中學、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武漢市洪山中學、武漢市第四初級中學等多所武漢市重點中小學校和湖北省示范學校。各研修培訓班組織學員班級交流研討、圓桌論壇及網絡論壇,到培訓結束,網絡論壇共發帖9 574條。每班配備了體育器材,組織了才藝紛呈、熱情四溢的聯歡晚會,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黃鶴樓、東湖等風景區。培訓期間每位學員都提交了研修論文、教學案例,并組織了優秀學員評選工作。

在培訓管理團隊、授課專家、參訓學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10年的“國培計劃”結出累累碩果。我們將培訓管理手冊、專家授課課件、學員教學案例、學員學習心得、學員學習論文等編輯成《培訓成果匯編》70冊,刻錄光盤10碟,編印華中師范大學《“國培計劃”項目實施工作簡報》41期約100萬字。

二、主要措施

1.組織完備,措施得力

“國培計劃”是教育部為提高教師隊伍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實施的國家級項目,肩負引領、示范和重點支持的重要使命,承載著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關愛。對此,我校高度重視,組成了組織結構完備、工作職責明確、管理系統和學術系統清晰的培訓組織機構。成立了以校長馬敏為組長、副校長李向農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負責組織、協調和實施培訓工作。在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設立“國培計劃”實施辦公室,由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倫敦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學校及相關職能部門盡全力切實保障“國培計劃”的順利進行。

為確保培訓的專業水平,我們嚴格按照教育部師范司和各省教育廳的相關要求,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宗旨,采取首席專家負責制,分學科組建了由省內外熟悉基礎教育實踐的教學名師組成的培訓專家團隊,抽調了一批具有教師培訓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負責培訓管理與服務。每班配備兩名專職班主任和兩名助理,全天候參與班級管理和服務。在學員中成立班委會、推選小組長配合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級事務,組織班級活動。

由于各項工作領導到位、落實到位、責任到位,全體人員分工協作,全身心投入到組織實施工作中,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

教育部師范司副司長宋永剛同志及我校校長馬敏、副書記吳晉生、副校長李向農、黃永林等領導同志關心指導“國培計劃”的項目實施情況,并出席了“國培計劃”各培訓項目的開班典禮。

我校校長馬敏為“國培計劃”欣然題詞:“實施國培,服務國培”。

2.課程設置科學合理,注重培訓實效

基于“國培計劃”的重大意義,我校馬敏校長召集專門會議,組成專家組對課程設置多次進行研討,明確培訓目標,確保認識的深入性和目標的明確性,為“國培計劃”提供了良好的組織領導保證和質量保證。從培訓方案的制訂到組織實施都經過了專家精心設計和反復修改,課程設計上精益求精,充分體現教育部組織“國培計劃”“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的培訓宗旨,強調了培訓的實效性。

培訓課程按五個模塊設計。(1)現代教育理念模塊:通過解讀我國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宏觀政策,把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形勢要求,介紹國際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展現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成果,引導開展師生角色認知和師德教育等,促進學員更新教育理念、開拓教育視野,形成先進、開放、多元、深入的教育認知。(2)教學改革模塊:通過追蹤學科前沿,提升對教學功能的認識,介紹課程改革和教學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探討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有效方法,以及開展教學研究、開發建設教學資源、運用教育技術等的有效策略,幫助學員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3)教學案例研討模塊:通過呈現、分析同行教育教學實踐,或者反思自身教育教學行為,從中提取真實的典型案例、挖掘共同關心的核心問題,對此進行教育理念探究和教學行為診斷,推動學員進一步校正教育價值觀和教學方法論,體驗、驗證理論和方法,開發、形成一批骨干教師研修的優質案例資源包和有效使用辦法。(4)教育觀摩考察模塊:通過走進武漢市有特色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觀摩實踐基地,開展同行觀摩、座談與評價,或親身開展教學實施、監控和反思,促進學員相互砥礪,激勵專業成長,學習借鑒成功教學經驗,推動學員在真實情境中豐富體驗、深化認識、改進教學和科研方式,提高實踐能力。(5)校本研修規劃模塊:通過介紹國內外教師培訓先進理論,分享校本研修實踐經驗,講解校本研修的設計策劃、組織實施、反饋評價和績效管理等規劃思路,啟發學員從多角度整合力量、利用資源、應用信息技術等,創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和現實條件,促進學員提高校本研修設計和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能力。

3.創新培訓模式,貼近一線教學

與以往的培訓不同,“國培計劃”更加注重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提升教師的課堂技能,加速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轉變,更加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我們力爭做到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創新,貼近一線,使“國培計劃”成為最有吸引力、最有效的培訓。

為保證“國培計劃”的培訓質量,我們改變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單一培訓方式,在方式上進行了許多嘗試和創新。在充分吸取2009年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基礎上,根據“國培計劃”的特點與要求,安排專家報告、名師講座、大會交流、小組討論、網絡論壇、圓桌論壇、參與式培訓、課堂教學觀摩等多種培訓形式,在專家的引領下,組織案例教學、問題探究,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1)案例教學。聘請研究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專家和著名學者、教授為學員授課,并進行研討和交流,同時還邀請了具有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和創新教育思想觀念的一線特級教師、教研員等為學員介紹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做課堂教學觀摩點評。我們要求授課教師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供豐富的課堂教學案例,啟迪學員的思維,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掌握鮮活、生動的教學案例。

(2)參與互動。結合學員的特點,“國培計劃”采取專家講授與學員交流相結合的參與式培訓的形式,并與其他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有效結合。這種形式我們在開展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基礎教育新課程骨干培訓者國家級培訓時就已經廣泛使用,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參與式培訓模式因其加強了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受到學員們的高度贊譽。可見,若這種模式使用得當,便能發揮其最大的優勢:廣泛調動學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和探討。

(3)問題探究。在培訓前,我們已經為學員提供了一系列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課題,讓學員帶著問題參加培訓,通過資料收集與整合、交流與探討等過程,分享彼此的經驗,獲得大量信息與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增進對教育教學的認識與理解;組織學員對課堂教學觀摩課進行點評、研討的活動,使學員可以在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中得到提高。

(4)專家指導。學校專門成立了學科專家培訓指導小組,由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專家、教授、學科帶頭人負責教學工作,在進行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方案的設計,在培訓期間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主持專家講座,引導專家與學員的互動,隨時解答學員的疑難,參與學員論壇,與學員零距離對話,不時將學員研討活動推向。

4.師資團隊陣容強大,實力水平令人折服

為確保培訓的專業水平,采取了首席專家負責制,分學科組建了由省內外熟悉基礎教育實踐的教學名師組成的培訓專家團隊,陣容強大、實力雄厚。來自全國各地的201名專家為培訓班授課,他們中有熟悉、參與中學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的高水平研究人員、專家學者,有中小學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和優秀骨干教師(40%),有中小學教師培訓經驗豐富的培訓研究者、管理者和培訓師,體現了國家級培訓團隊的水平。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專家郭元祥、佐斌、雷實、魯子問、雷萬鵬等,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朱家雄、李季湄、馮曉霞、陳佑清、杜時忠、李家清、楊再隋、劉華山、王寶祥、李季、舒白梅、吳倫敦等,以及來自一線的特級教師李鎮西、胡明道、金鶯、靳岳濱、郭文紅等。

由于專家陣容強大、來源廣泛、結構合理、風格獨特、個性鮮明、優勢互補,深受學員歡迎,他們的精彩講授,時常博得學員的陣陣掌聲。在培訓中,學員們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了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以及一線特級教師,領略了名家的風采和魅力,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專家們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態度、甘于奉獻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學員。正如吉林市教育學院鄒春紅在感言中說:“在培訓學習中,我們與專家牽手,與精英同行。在度過一個個充實的日子之后,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蛻變的欣喜和激動。一場場專家的報告,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一個個精彩的案例與反思,讓我們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我們汲取著理論的營養,分享著研究的快樂,充實著實踐的經驗。培訓班的學習,引領我們從小學語文的迷茫中逐漸走向清晰……”湖南邵陽市綏寧縣長鋪鎮第一小學的陶榮海老師總結得好:“短短的15天‘國培’,讓我們了解到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對我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和更新,也有理論上的重構和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在這里,我們不僅成為了知識的接受者、學習者,更成了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我們對自己以前的教學行為、管理行為進行反思……”.

5.規范管理,細致周到

在這次“國培計劃”項目中我們抽調了一批具有較豐富教師培訓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負責培訓管理與服務,每班配備兩名專職班主任和兩名助理,全天候跟班管理服務。我校制定了嚴格細致的組織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各項工作責任到人、服務到位、分工協作,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狠抓落實,把服務做到了學員的心坎上。班主任和學員學習在一起、吃住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組織實施工作中,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使廣大參訓教師在培訓期間學習安心、生活舒心、事事順心。

在班級管理方面,管理人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細致服務,規范管理,竭盡全力幫助學員解決困難。(1)管理規范。制定了《學員與教學管理辦法》,對教學管理、考勤管理、作業與考核管理、組織紀律管理與后續跟蹤管理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公共衛生及安全突發事件做了周密安排。(2)環境優雅。培訓地點安排在校內,教師們住在校內的三星級賓館桂苑賓館,重回優雅的大學校園,在優美、靜雅的人文環境中身體得到放松,性情得到陶冶。伙食衛生干凈、菜品豐富,得到了教師們的一致稱贊。(3)資料齊全。為每個學員準備了一個資料袋,內裝筆記本、筆及筆芯等學習用品,印發了《培訓手冊》,在手冊中有每位授課專家的講義,配發了課程改革自學參考書,并在培訓結束時將培訓課件、通訊錄、電子相冊等相關資料制成光盤發給學員。

由于大家的配合,整個班級的管理井井有條,學員出勤率高,筆記認真,班級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管理和服務的細致到位,當然這些離不開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班委會和學員們的共同努力。

三、培訓的特點與主要成效

1.感受名家,增長學識

學員們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了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領略了名家的風采和魅力。學員們認真聆聽了像雷萬鵬、吳倫敦、佐斌、雷實、陳佑清等專家的精彩報告,他們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態度令人欽佩;認識和了解了像沈旎、姜瑛俐、靳岳斌等教學研究名家;分享了像張基廣等一線特級教師教育家的教育教學經驗。他們甘于奉獻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激勵著每一個學員。專家的報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有的熱情洋溢,聲情并茂;有的風趣幽默,詼諧生動,讓人受益匪淺,感慨萬千。很多人都是含著眼淚聽完報告的。大家感慨,“原來課可以這樣上,學習可以這樣有趣”“這些也都是我原來做過的,只不過我沒有在意沒有記錄”“做校本研修就是要做有心人――有心發現,有心記錄,有心反思,有心分享,有心分析、研究、總結提煉”,這樣的感言和心聲在培訓簡報上比比皆是。

2.系統研討,分享經驗

在專家名師的示范引領下,各類研討呈現從未有過的深入和廣泛。研修探討內容涉及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有效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問題與對策,教學設計與教育技術應用;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論、技術路徑和可利用的資源包;師德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的設計實施等。在優秀案例和成功實踐經驗的分析研討中,學員們分享了經驗,解決了困惑,完善了知識,更新了觀念。

這次“國培計劃”采取了多種培訓形式,如案例教學、班級論壇、圓桌論壇、問題探究、專家引領、觀摩示范、互動交流等,培訓過程強調發揮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熱情。大多數學員感覺緊張而充實,感動而快樂。

3.互動交流,收獲友誼

此次“國培計劃”更加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長期以來,專家學者與一線教師之間存在隔膜:在教師職后培訓中,專家學者滿足于埋頭苦講,一線教師習慣于奮筆記錄,但結果卻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用起來一無是處。這種站在各自立場,只關注自己的視域,不能形成有效對話的現象,已成為教師職后培訓的痼疾。為此,有必要開展“角色互換”,形成全面互動,從而幫助受訓教師體驗并理解不同層面的教育真諦、行為與理想。

為幫助學員調整學習狀態,我們在活躍班級研修氛圍、激勵學員學習積極性、激發學員學習內驅力上下工夫、想點子。通過班級論壇和互動研討等多種形式,與專家的授課內容進行深度“撞擊”,摩擦出“思想火花”。每次課堂的互動環節大家都熱情高漲,下課了還“余興未了”“言猶未盡”,還與專家繼續交流學習感悟。無論是聽課還是討論、交流,大家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鉆研的激情。

我們欣慰地看到,參訓教師“動”起來了,“活”起來了,不管是不太熟悉新課程理念的教師,還是進入“課改高原期”的教師,大家在“國培計劃”中互助合作,迸發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在這里的一次次激情的交流,一句句親切的話語,使友誼的光環將整個培訓渲染得溫馨而富有情感,讓大家留連忘返。

4.分享成果,拓展培訓

我們通過互聯網創設網絡討論平臺,建立“國培計劃”網絡論壇,設立“網絡社區”。在這一平臺中,參訓教師自主發帖,將自己喜歡或者覺得可以和大家共享的內容上傳,和其他參訓教師與專家進行激烈的討論,交流研修經驗,探討教師培訓中的問題。為各位參訓教師提供后續研修,幫助參訓教師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選擇進行后續的自主學習,反思和重構自己教育教學的理念和行為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還建立公共信箱、QQ群等網絡形式進行交流,利用網絡的便捷、開放、交互等特點,使參訓教師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互動交流,使交流和信息的傳遞變得隨時隨地,更加暢通。在共享的基礎上實現了培訓功能的延伸,拓展了學員培訓后的后續交流學習,深得學員喜愛。

5. 以人為本,溫情服務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管理人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微笑服務,溫情管理,時刻把溫暖送到學員身邊,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竭盡全力幫助學員解決困難,讓大家在培訓中處處感受到溫暖和關心。

來自株洲的譚飛波老師在他的稿件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班主任從早到晚忙碌著,白天,上課中他們扮成一位學員,與學員一起認真聆聽教授講課,課間休息,她們扮成服務員,檢查熱水瓶是否有開水,幫我們擦黑板,幫教授倒開水。晚上,整理資料,編印簡報,打印學員通訊錄,制QQ群。令人感動的是,學員外出游覽時,她們替學員上網查找乘車線路和景點,她們處處替學員著想,急學員之所急,想學員之所想。”除了對學員的悉心服務外,我們還做到對授課教師的細致服務,如:有的授課教師要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到達授課地點,金曾妮老師一大早為授課教師送去熱騰騰的早餐;羅忻老師總是熱情地開車去接送授課教師,哪怕只有幾百米遠。這些事例無不滲透出了管理人員對學員和授課教師無微不至的關切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国产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午夜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不要vip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 小sao货边洗澡边cao你|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 粗一硬一长一进一爽一a级| 轻轻挺进少妇苏晴身体里|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高中生自慰www网站| 无人在线观看高清电影电视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亚洲av最新天堂网址|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国产第19页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无尺码精品产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