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6 14:37: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培歷史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2015;國培;總結
伴隨著2015年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幸通過計算機網絡參加了國培培訓,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專題報告、對現代幼兒教育學的精彩講解、全新詮釋和闡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觀,是我從教生涯從傳統到現代的一次穿越,如遇高師指點迷津般那樣,對從事幼兒教育事業重新進行了一次認識,對自己重新進行了一次定位。國培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產物,是現代信息網絡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結合的創新,是現代教育學創新結果在幼兒教育實際中的運用和有益探索。且通過建立學習小組,設定學習目的,明確培訓目標,分配小組成員任務,密切分工,加強協調溝通,定期不定期召開小組會議,進行研修總結,互相討論交流,認識了國培研修對于實現幼兒教育從傳統教育教學向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轉變的重要意義。但同時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壓力,不得不以時不我待的歷史緊迫感反思自己的從教生涯。
一、適應新常態,必須調整教學觀念
從事幼教工作以來,接觸的都是傳統教育理念,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育教學思想僵化,不了解幼兒所需,只注重灌輸知識。通過國培研修遠程學習,結合我班實際,使我深刻地意識到作為跨時代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常態。如果不調整教學觀念,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個人素養,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難以勝任新常態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我們為了適應新常態,必須調整教學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貫穿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創新型教師、引導型教師,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將現代教育學引入教學中。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為“育人”而學習。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于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為“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應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幼兒渴求知識的心田。
二、適應新常態,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學習的目的是應用于實際,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標準,只有學以致用,并且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把學到的觀念和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幫助幼兒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啟迪并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各種發展的機會,為幼兒服務,營造一個以幼兒為主,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另外,幼兒教師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對人發展的基本需要,不斷加強國培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確立幼兒培養目標,為適應新常態打造新時代所需一流人才奠定基礎。作為一名進入新常態下的幼兒教師,吸取國培專家、學者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有益經驗,將他們在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從如何使幼兒得到全面成長,像澆灌禾苗、修剪樹枝、母親呵護孩子那樣,給他們成長所需的營養,使幼兒從啟蒙開始就受到良好教育。
三、適應新常態,必須改變教學方法,謀求共同發展
新教育理念提倡培養幼兒的綜合性學習,促進幼兒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于幼兒園而言,要完成每一個幼兒從入園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的整個啟蒙教育,必須有園領導組織,有效后勤保障,很多教師有效協作配合,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齊心協力培養幼兒。對于一名幼兒教師而言,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幼兒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總之,國培研修給我們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研討、促進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平臺,像一架云梯,讓我能不斷地向上攀登。通過研修平臺,與很多學員的互動研討交流,他們文筆流暢,才思敏捷,學識淵博,像磁石一樣吸引了我,令我感慨萬千,使我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學識水平相差甚遠和平時教學方法的淺陋,教育觀念的傳統,感覺自己知識功底、教學方法、思想認識、心理素質等都還有很大的漏洞。我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將學到的新教育理念、新觀念以新教學方法教給幼兒,檢驗研修學習效果。以積極學習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學各類培訓之中,在國培研修平臺上,向每一學員學習,吸取他們的經驗,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做“人中人”匡正傳統培養目標
“海南課改模式”解讀
“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的發展效應、成功經驗與推廣價值
執著辦百姓滿意的鄉村學校——記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長”、儋州市白馬井中學校長鄭燕康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記2011年海南省中學十“佳班”主任鄭其鵬
心系特教無怨無悔——記2011年海南省小學“十佳”班主任朱滿香
沐春風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學發展側記
教育失衡讓英美頭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讓地域文化走進校本課程
總結經驗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健康發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數學教研組長論壇系列活動
海南鄉鎮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現狀調查分析
學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貫徹落實規劃綱要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PC組裝與維修》課程內容的改革
淺談應用最廣泛的配位劑(EDTA)
環島新聞
《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點評
《找規律》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課標突出語篇強調運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語試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試卷評析
凌秀容:愛和責任與我同行
羅丹文:熱愛教育事業始終不變
育人無痕培質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特色
探索農村高中學校發展之路
科學統籌優化資源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花園國里看教育——新加坡學習考察紀實
海南思源實驗學校的發展定位
班主任批評學生的語言藝術
隨孩子的興趣
對黨的教育事業忠心耿耿
嘔心瀝血為教育
愛崗敬業樂為人師
《西湖》Flash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
關于海口市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狀況的調查
歷史課的情境藝術
淺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中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課堂構建
崛起中的三亞市第五中學
光榮榜
網絡研修:教師團體專業成長的新舉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全員遠程研修特別報道(下)
在實踐探索中拓展區域教研
海南職教別樣紅——訪海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李紅梅
為了孩子的學位——訪海口市瓊山區教育局局長洪德全
自強不息潤物無聲——訪海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屯昌縣屯昌中學校長陳守川
認識高考“狀元”引導高考狀元
立足雙基拓寬視野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數學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語試卷評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
集團合作項目推動創新模式服務企業
著力搭建專業發展平臺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素質
教育事業是我生命的根——記吊羅山下苗族教師曾春杏
用粉筆譜寫平凡人生
讓主題班會成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研究;教師培訓;轉型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0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6)01-0001-09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以互聯網為首的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給學院的教研與培訓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研、教師培訓工作要求,實現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是擺在學院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為了適應時展的步伐,學院抽調專門人員成立了吉林省基礎教育網絡信息中心,以“研修網”的建設為著眼點,以學院“教研”“培訓”“管理”信息化建設為核心,探索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工作機制,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與探索,已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理性思考
教研與培訓工作為什么轉型?應該如何轉型?采用何種方式轉型?這三個問題是擺在學院領導班子面前的亟待回答的問題。
教研與培訓為什么要轉型發展?其轉型發展的動因是什么?這一問題是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邏輯起點。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線教育、在線教研方式的出現以及教師自身發展的訴求均給傳統的教研與培訓工作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適應新形勢的需求,主動變革傳統的教研與培訓模式,整合全省教師進修院校力量,打造出服務于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的智能生態系統。
(一)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內涵分析
教研與培訓工作的轉型發展,指教研與培訓工作內部結構要素與外部動態環境之間的調整變革。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關鍵是思想觀念的更新,核心是以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為引領、以研培深度融合為導向,以“互聯網+”教研與培訓為基本方式,目標是提高教研與培訓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實現教研與培訓的標準化與規范化。本次變革最終指向學院核心工作職能的重建,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并非意味著放棄或弱化原有的工作職能,而是重新整合原有工作職能的內部要素,對傳統的教研與培訓工作流程進行標準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信息時展的潮流,提高教研與培訓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并不僅僅是把原有的業務流程搬到互聯網上那么簡單,它涉及教研與培訓部門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式的全方位變革。學院承擔著教研、培訓、管理等多項職能,其中教研與培訓是學院工作職能的核心所在,也是學院存在的基礎。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并不是一味追求教研與培訓的信息化,追求形式上的變革,而忽視教研服務質量與教師培訓質量,教研與培訓工作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將“互聯網+”諸要素融入并貫穿于轉型發展之中。
(二)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基本思路
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是實現學院內涵式發展的前提。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戰略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互聯網+’培訓與教研”實現“兩轉兩改”。“兩轉”,即教研與培訓管理由粗放式向標準化轉變;教研與培訓方式由“集中式”向“混合式”轉變。“兩改”,即教研服務與教師培訓向普惠性改變;教研與培訓分工明確向合作、協同改變。之所以提出“兩轉兩改”統領學院工作職能的轉型發展,是因為過去教研與培訓工作已遭遇瓶頸,教研工作長期以來存在普惠性較差,重教研過程管理、輕教研結果評估的現象;教師培訓工作存在重培訓結果評估、輕培訓過程監管的問題。無論是教研還是培訓,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合作與協同意識有待于提高。通過“互聯網+”傳統教研與培訓工作,實現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全面提高教研與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二、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戰略規劃
互聯網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學習等帶來巨大的變化,作為承擔全省教師培訓與教研工作的成人高校,必須順勢而為,積極擁抱互聯網,圍繞學院及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的核心工作職能,主動整合傳統業務,建立貫通“省-市-縣-校”的協同工作平臺,以突破時空限制,形成傳統業務的標準化與信息化,推動教研與培訓工作的升級轉型,進而打造高效的教研與培訓生態系統。因此,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將以教師的需求為核心,以教研、培訓工作標準化為基礎,以教研與培訓業務流程信息化改造為手段,以形成全省教師進修院校工作協同生態系統為目標,重構教研與培訓諸要素,審視與改造傳統的教研與培訓工作模式,實現教研與培訓工作的科學化,為全省各級進修院校及廣大教師提供優質的教研與培訓服務。
(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展戰略,提高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針對性
學院將“堅持頂層設計,堅持研培結合”列為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2013年,根據“建立隊伍,統籌規劃,整體設計”的工作思路,學院從教研、教學、培訓、研究所、學院信息中心等部門抽調力量,組建吉林省基礎教育網絡信息中心,建設吉林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以下簡稱“研修網”),探索新形勢下教研與培訓的工作機制;為確保教研與培訓業務的信息化改造順利進行,學院成立了由省網絡信息中心、學院信息中心、教研室辦公室、教師培訓中心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辦公室,合力攻關.梳理與審視傳統的教研與培訓經驗,整體設計教研與培訓的業務流程,形成科學合理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研修網”建設思路。
(二)圍繞學院核心業務,系統規劃,提出“三個平臺,一個中心”的建設藍圖
經過院務會議討論,學院將“研修網”建設作為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切入點。圍繞教研平臺、培訓平臺、管理平臺以及資源中心建設,梳理教研與培訓的業務流程,確定教研與培訓工作標準,推進教研與培訓工作的轉型發展。
當前,學院承擔的教師培訓、學科教研工作正有序開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教師培訓與教研工作業務流程已經基本完成標準化改造,基本實現了教研與培訓業務管理的信息化;混合式研修氛圍正在形成,省、市、縣三級教師進修院校教研與培訓協同工作的支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各培訓機構正按照既定的程序規范執行培訓項目。一系列的變革,是學院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發揮學院在教研培訓中的傳統優勢、提升服務全省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真實寫照。
(三)開放辦網,引進優質資源,轉變管理方式,提高教研與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創新體制機制是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的關鍵,管理制度改革是創新體制機制的保障。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專業的省級教研與培訓平臺支撐,各類承擔不同職能的平臺、網站之間相互割裂,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信息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教研與培訓轉型的落腳點表現為教研、培訓及管理平臺的一體化建設。學院將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作為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不斷理順管理工作體制,盤活機制,按照“縱向聯合、橫向發展”的方式做好教研平臺、培訓平臺及管理平臺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建立了“省-市-縣-校”四級管理員隊伍,保障教研與培訓工作做到上通下達,協同配合。另一方面,與全國各地的優秀互聯網企業進行數據對接,為全省教師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目前已與中國教研網、學科網、超星公司等建立了緊密的業務合作關系。
三、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
自1957年學院成立以來,盡管經歷了多次變化,但是學院的核心工作始終以服務全省基礎教育為辦學宗旨,教研工作認真履行研究、指導和服務的工作職能,教師培訓工作堅持研培結合的特色和優勢。經過幾代學院人的努力與探索,在教研和培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具有吉林省教育學院特色的教研與培訓傳統。為做好“互聯網+”背景下的教研與培訓工作,學院以“研修網”建設為著眼點,圍繞教研平臺、培訓平臺、管理平臺及資源中心的建設探索新時期教研與培訓工作的特點及規律。
(一)建設專業平臺,為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提供平臺支持。
1.建設吉林省中小學教師專業培訓平臺,探索“互聯網+”教師培訓的運行模式
在研修網上線之前,吉林省沒有專業的教師培訓平臺,僅有一些供宣傳用的門戶網站,網站一般設一個或幾個管理員來信息,以宣傳或者通知公告為主,網站用戶類型單一,交互性較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博客或者論壇,主要用于主題,供老師們交流。由于這些博客或論壇缺乏有效的組織與協調功能,難以開展有組織的大規模教師培訓活動,教師的研修往往是自發的、零散的、偶發的。對于一項完整的、有組織的教師培訓,應該包括培訓前的調研、培訓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培訓結束后的評價與考核,這就需要對教師培訓的業務組織流程進行認真梳理,建設多角色協同的教師培訓平臺。在培訓平臺中每一角色的人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培訓工作。以一項完整的縣區教師培訓項目為例,縣區教師進修學校要制定培訓計劃,分配培訓名額;學校執行培訓計劃,推薦參訓教師。縣區輔導員建立班級,提供培訓課程、發起研修活動,督促學員學習,批改作業,評估培訓效果。而這樣的教師培訓就需要有專業的培訓服務平臺加以支撐。
(1)搭建“個人中心-教師工作坊-大學區-研修社區”一體化、全系列的教師網絡培訓服務平臺,為教師研修提供專業的平臺支撐。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已經建成了完善的教師培訓服務平臺。教師培訓服務平臺主要由個人中心、教師工作坊、大學區和研修社區構成。
①個人中心。全省每位教師及輔導員均有個人中心,教師可以通過個人中心修改密碼、修改個人信息、日志、參與活動、關注同伴、完善信息、上傳及下載資源、參與培訓……輔導員可以通過個人中心管理工作坊、研修班級、批改作業、制作課程……凡是與教師及輔導員相關的業務,均可以通過個人中心完成。
②教師工作坊。教師工作坊是有組織的教師研修團隊,主要以活動為主。工作坊的組織者是坊主,協助坊主工作的是坊管理。無論坊主還是坊管理均可以組織活動。工作坊是省、市(州)、縣(區)管理員授權給某些用戶創建的權限,由具有權限的老師創建的。工作坊既可以支持短期的教師培訓項目,也支持教師長期的研修。通俗地說,工作坊就像一個區域內或者跨區域的教研組,坊成員可以就教學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研討。
③大學區。大學區一般由學區長學校和成員學校組成。教師上傳的研修成果(日志、資源、圖片等)可以在大學區中集中展示。區域管理員可以通過培訓平臺提供的大學區組建工具,完成大學區的組織工作。大學區建立完成后,成員學校老師們的研修成果可以自動匯聚到一起,集中展示。
④研修社區。研修社區主要展示某一時間節點培訓平臺中發生的事件。如,誰評論了?誰發日志了?誰傳資源了?大家在關注哪些話題?提供了哪些培訓課程?研修社區是一個綜合展示的空間,既有學前的教師,也有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師……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研討與教學有關的話題。
(2)研制豐富多樣的培訓管理工具,確保教師培訓管理工作科學有序運行。
教師培訓是一項及其復雜的工作。從教師培訓的流程來看,涉及到培訓項目規劃、培訓項目招標、專家評標、中標公示、培訓報名、培訓過程管理、培訓績效評估等多個環節;從教師培訓涉及的人員來看,不僅需要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的配合,還涉及到對承擔項目的各培訓機構進行管理等工作。為了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科學.高效進行,在培訓平臺的建設中,對傳統的教師培訓工作進行認真分析與梳理,確定每一個環節的標準化操作程序,針對教師培訓的業務流程,研制了多樣化的教師培訓管理工具,供各級教師培訓院校使用。
①項目規劃與招標、評標工具。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可以利用該工具規劃年度培訓項目,投標機構的標書、專家評審以及中標公告均可以通過平成,為培訓項目規劃、招標及評標工作提供工具支撐。
②培訓報名工具。培訓報名工作具有培訓項目多、數據匯總量大、任務繁重、時間緊等特點,涉及到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和培訓機構,是教師培訓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問題。針對教師培訓報名的特點,對傳統的教師培訓報名流程進行優化,建立了“省向市(州)下達培訓項目及培訓名額市(州)向縣(區)下達培訓項目及名額縣(區)向學校下達培訓項目及名額學校執行培訓項目及名額”業務組織流程以及“學校報名縣區審核市州審核省審核平臺分發給培訓機構”的培訓名單上報機制,確保報名工作高效、有序、準確。
③培訓過程管理工具。培訓項目多、執行培訓項目的機構多、培訓項目執行時間不同是培訓過程管理中需要面對的問題,為確保承擔培訓項目的各培訓機構能夠根據相關要求規范化實施培訓,研發了培訓過程管理工具。針對培訓學習的方式,培訓項目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短期集中培訓;一類是遠程網絡培訓。不同類型的培訓項目,管理流程也存在遇到的差異。對于短期集中培訓,設計開發了“向培訓機構分發學員名單(如需更換學員,學校可提出申請,培訓機構審核)培訓機構上報各種材料及學員成績省項目辦審核培訓項目執行機構打印證書”的工作流程;對于遠程網絡培訓,設計開發了“學員統一由研修網跳轉至培訓平臺培訓執行機構定期上報成績培訓執行機構上報各種材料及學員成績學員所在學校對學員學習績效評估省項目辦審核學員自主打印證書”的管理流程。通過培訓過程管理工具可以實現對項目培訓過程實時監管,確保培訓質量。
④培訓班級管理工具。一般來說,教師進修院校為了執行培訓計劃,會設計不同的培訓項目。為了便于管理,培訓項目的執行往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實施。輔導員可以利用分班工具對參培教師進行分班操作。為了便于項目管理,每一個培訓項目均設定了培訓通知、培訓簡報、培訓簡報等欄目,供項目執行部門上報過程性材料使用。培訓班級中的輔導員可以利用研修活動組織工具設計豐富的研修活動,利用課程制作工具方便的制作各類網絡培訓課程,利用作業批改工具對培訓學員上傳的作業進行批改,利用培訓績效評估工具,對每一位參訓學員進行評估。
⑤網絡培訓課程制作工具。網絡培訓課程是教師培訓學習的重要材料,由于網絡培訓課程的制作往往需要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而成為廣大教師制作網絡課程的瓶頸問題。為了降低制作網絡課程的難度,研發了網絡課程制作工具,任何教師或教研員均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向導制作出專業的網絡課程。
⑥培訓檔案管理工具。在傳統的教師培訓中,對培訓檔案的管理重視不夠,導致出現“培訓專業戶”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研發了培訓檔案管理工具供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使用。培訓項目結束后,自動轉入培訓項目檔案進行管理,便于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對參培教師的信息進行查詢、匯總及統計。
⑦調查問卷工具。調查問卷是了解參培教師培訓需求的重要方法,涉及到問卷的制作與問卷的統計。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均可以利用該工具進行訓前需求調研、訓后滿意度調查,確保培訓質量。
(3)建立了“省-市-縣-校”四級管理體系,各級管理員協同配合,確保教師培訓的各項工作上傳下達、高效運轉。
培訓平臺采用四級管理員體系,每一級管理員具有不同的權限。校級管理員負責錄入、管理本單位教師研修帳號及密碼、完成參培人員報名、督促教師參加學習;縣(區)管理員負責管理轄區內學校的單位帳號、向學校下達培訓項目及參培人員數、審核學校上報的參培教師名單、督促學校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市(州)管理員負責轄區內縣(區)教師進修學校單位帳號、向縣(區)下達培訓項目及參培人員數、審核縣(區)上報參培教師名單、督促縣(區)教師進修學校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省級管理員負責錄入年度規劃的培訓項目、向各市(州)下達培訓項目及參培教師數、管理市(州)教師進修院校單位帳號、審核各市州上報的參培教師名單、向各培訓項目執行機構分發參培教師名單、監管培訓項目的運行情況。
2.建設吉林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教研平臺,探索“互聯網+”教研工作的運行模式
2014年,吉林省教育廳及吉林省財政廳啟動實施了吉林省基礎教育教研信息化平臺試點項目。在試點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培訓平臺中已有的“個人中心-教師工作坊-大學區-研修社區”框架以及全省24萬教師及3000多名教研員的用戶資源,依據教研工作的職能,建設“省-市-縣-校”四級教研平臺。
(1)對“省-市-縣-校”四級教研平臺功能進行科學定位,與培訓平臺深度融合,確保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研培一體化”。
教研平臺的建設機制是將學校作為信息的采集與接收;縣(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信息的加工與處理以及區域研修活動協調與組織;市(州)教師進修院校(教研室)及省教育學院(教研室)負責跨區域教研活動的組織與協調,打通由學校到省的研修活動組織通道。在教研平臺的設計中,充分發揮我省完善的省、市、縣三級進修院校作用,依托培訓平臺中已有的教師用戶體系,構建一個全省性的、相對封閉的大社區,使全省教研員、教師研修使用。這樣的設計,既實現了研培深度融合,又把原來的信息孤島連接成網,促進優質資源的流通,最大限度地發揮優質資源的效益,促進全省教育的均衡發展。
(2)研制豐富多樣的教研工具,為教研工作走向標準化、規范化提供技術支持。
教研工作承擔著“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工作職能,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的教研員,促進教研工作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加快教研工作轉型。我們依據教研員的工作職能,研制了多樣化的教研工具,供各級教師培訓院校的教研員使用。
①教研活動組織工具。教研工作的核心是教研活動的組織。利用活動組織工具,教研員可以便捷地組織討論式或辯論式的教研活動,或者文本類、視頻類(錄播、直播)教研活動。
②教研檔案管理工具。為全省每位教師及教研員建立教研檔案是一件非常龐大的工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項工作得以實現。教研平臺從培訓平臺中調取已有的用戶數據,為全省教師及教研員建立了完善的教研發展檔案,內容涵蓋了教師的基礎信息,例如姓名、年齡、教齡等,以及教師的職業信息,如工作經歷,論文、課題等。教研員通過統計工具,可以對數據進行細致分析,為教育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教研平臺提供記錄教師在教研平臺及培訓平臺中的各種行為的工具,為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提供數據支持。
③評選活動組織工具。“以評代研,以評促研”是各級教研部門常用的工作方式。傳統的評選活動組織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涉及到的環節眾多,如發放通知,提交作品、評審作品、公示結果等等。為了減輕教研員的工作量,我們對各種評選活動的過程進行了梳理,結合互聯網的特點,研發了評選活動組織工具,確定了作品評選的業務組織流程:“通知發放教師通過個人中心自主上傳作品_÷縣區教研員審核同行投票專家評審結果評審”。評選工具支持省、市(州)、縣(區)不同層級的教師進修院校教研員使用。評選工具的應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教研員的工作量,而且保證了評選參與者多元、評選環節透明,客觀上保證了評選活動的公平。
④教師信息統計工具。教師信息統計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在傳統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員常常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通過發放問卷、回收問卷進行統計,由于受到樣本數據量、發放問卷地域的限制,統計得出的結果與實際之間存在很大的偏差。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研制了教師信息統計工具,利用培訓平臺中已有的教師信息,對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并提供分析結果,為各級教研員全面評估教師隊伍提供準確、科學的數據支持。
⑤課堂觀察研究工具。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由經驗教研走向實證教研的重要方法。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專業的課堂觀察研究工具,課堂觀察多處于質性描述階段,缺乏必要的統計數據支撐。通過大量的研究,我們構建了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模型,研制了課堂觀察研究工具,支持對視頻片段進行精細化、多維度分析,并形成統計分析數據,為教研員開展精細化課例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⑥教研工作記錄工具。教研員的工作充滿個性化特點,教研員一旦崗位發生變化,會導致原有的教研工作中斷。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研制了教研工作記錄工具,全面記錄教研員對教師評價的各種數據,以數據積累的方式保證教研工作的連續性。
⑦教研課題管理工具。教研課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到課題規劃、課題申報、課題評審、課題結題等環節,而且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針對課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研制了教研課題管理工具,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流程,確定了“課題規劃教師通過個人中心提交申報材料專家評審課題立項過程材料提交結題材料提交專家評審發放證書”的業務流程。
(二)依托培訓平臺與教研平臺,構建培訓與教研新模式,促進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
1.教師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探索。
(1)培訓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①優化管理程序,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確保教師培訓質量。2014年,我院承擔了“吉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管理工作,在培訓管理中,我們依托“研修網”建設了“提升工程監管平臺”,采用“把住入口、統一標準、定期上報、多元評價、控制出口”的工作思路對承擔該項目的各遠程機構進行監管。以10天為一個周期,對各培訓機構的培訓績效進行評估,對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培訓測評與校本測評有機結合,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培訓目標。正是由于嚴格的過程管理,該項目在2014年教育部匿名評估中,取得了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2015年,我們依托“研修網”建設了“國培省培監管平臺”,將這種精細化培訓管理模式推廣到省培及國培項目,將教師培訓過程管理劃分為“項目規劃、項目招標、項目評標、項目公示、項目報名、項目實施、績效評估”7個階段,并對每一階段的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改造,采用“厘清職責、分類管理、材料收集、程序約束”的工作思路對承擔省培及國培的各培訓機構進行管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省項目辦通過監管平臺對各階段的運行情況進行評估,項目報名采用“分級下達項目及培訓指標,基層學校執行項目并上報參培教師名單;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審核培訓名單、培訓名單分發給培訓機構”的工作流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打通基層學校與培訓機構之間的信息通道,采用“基層學校申請、教師進修院校監管、培訓機構審核”工作流程進行更換學員操作。為了控制培訓節奏,確保各承擔項目實施的培訓機構能夠按照要求實施培訓,采用程序控制,即培訓機構須達到項目辦要求,才能開通打印學員證書的功能。這些精細化的管理措施,確保了2015年國培及省培各培訓項目科學、高效、有序進行。
②科學設計評價模型,激發教師參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領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及基層學校的網絡研修工作。科學的評價設計,能夠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培訓的效果。教師培訓平臺在建設過程中,設計了多種評價模型,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網絡研修當中。積分制的評價方式,能夠促進教師分享自己的資源,參與平臺提供的課程學習,參與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組織的研修活動;粉絲數量的設計,能有效提高教師研修的質量,及時了解自己受到關注的程度;培訓學分制的評價設計,能有效考核教師在參與項目培訓中的表現,督促教師參與到項目培訓中。“研修腳印”的設計,能夠促進教師每天進入研修平臺,進行自主研修。為了引領全省的網絡研修工作,我們通過教師培訓平臺對各級教師進修院校轄區內的學校網絡研修效果進行動態評估,督促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用好研修網,做好常態化校本研修工作。自“研修網”上線以來,每周均有幾萬教師同時在線,交流、研討、分享自己的研修成果,每天都有2000多份資源上傳到資源中心當中。
(2)培訓方式由集中式培訓向混合式培訓轉變;由“單打獨斗式培訓”向“協同式培訓”轉變。
①2014年以來,學院所承擔的培訓項目充分利用“研修網”培訓班級及教師工作坊功能,采用“訓前網絡預熱-訓中指導-訓后網絡跟蹤”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將培訓向前拓展,向后延伸,確保培訓項目的實施效果。在教師集中培訓中采用“線下集中培訓-線上互動研討-線下總結提升”的混合式培訓方式,避免了培訓方式單一、培訓資源短缺的問題。當前,這種混合式培訓模式在全省各級進修院校教師培訓中廣泛使用。
②以往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的培訓都是“單打獨斗式”的培訓,具體表現為教研部門與培訓部門缺乏協同與合作、各級教師進修院校之間缺乏協同與合作。“研修網”培訓平臺建成后,徹底扭轉了這種局面,使教研部門與培訓部門之間、各級進修院校之間“協同式培訓”得以實現。“協同式培訓”有三層含義,一是培訓業務協同,下級通過培訓平臺配合上級做好培訓的服務工作,如學員選派、績效評估等工作。也可以根據相關文件有針對性的設置培訓項目,開展教師培訓工作;二是培訓項目協同,教師培訓院校之間可以通過平臺相互借鑒,分享經驗;三是教研部門與培訓部門之間的協同,教研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通過教師培訓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研培一體化。當前,已經有多個區縣通過研修網培訓平臺開展全員培訓。
(3)建立體制機制,激發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積極性,促進網絡研修由偶發低效向常態高效轉變。
當前,全省網絡研修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網絡環境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氛圍正在形成。教師自主研修、工作坊內研修、大學區研修、培訓項目研修等正在進行,每周活躍在教研平臺中的教師數量達到60000多人,高峰時達到100000多人。永吉縣、輝南縣、通化縣等多個縣區通過培訓平臺開展全員培訓。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均已在培訓平臺中建立的工作坊開展不同類別的研修活動。長春南關區、長春汽車區、永吉縣、樺甸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撫松縣、長嶺縣、白城洮北區、延邊延吉市、長春寬城區、長春朝陽區、吉林磐石市、通化東昌區、白城通榆縣、遼源東豐縣、白山江源區、長白山管委會等在培訓平臺中建立了“大學區”實驗區虛擬社區,開展常態化的網絡研修活動。
2.教學研究工作轉型發展的探索
長期以來,教研活動的組織更多是線下集中式的,惠及的群體往往有限。教研平臺的建立,這一現象會有所改善,有組織的、大規模、普惠性教研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成為可能。當前,全省各地教師進修院校在依托教研平臺開展混合式教研的研究與應用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例如通化縣教師進修學校各學科教研員均建立了教師工作坊,全縣的學科教師加坊。針對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如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語文學科以片區為基本單位建立學科工作坊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實現人人有坊,人人參與,增強了教研服務的普惠性。為了擴大教研活動的影響力,教研平臺提供了視頻直播服務功能,為全省各地教研部門開展大規模教研活動提供技術支持。“活動前預熱一教研活動直播一活動后總結”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正在形成。依托教研平臺建設的教研檔案管理系統,囊括了全省從學前到高中全部教師業務發展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除此之外,教研平臺還提供了豐富的教研工具,如針對學科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的管理、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與分析模型、教研問答、課題管理等等,這些教研工具的應用,勢必會加快教研工作向精細化轉變的步伐,使教研工作走向專業化。
(三)依托資源中心,構建資源建設新機制,資源來源由“單一”向“多元”轉型。
為了有效支持教師培訓以及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全省教師教育教學,我們建設了“吉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采用多方參與、共同建設的思路,加快資源建設的步伐。經過近2年的建設,資源中心中已經有超過50萬的研修資源,幾乎涵蓋了從學前到高中所有學科。
1.調動省內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及學校參與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加快本地資源建設的步伐。在本地資源的建設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采用積分制,鼓勵廣大教師上傳優質資源;二是實行區域資源中心建設,為全省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及學校開通本地資源中心,展示本地資源建設成果;三是加強構建資源建設評估模型,對各地資源建設情況進行考核。
2.利用國培及省培經費,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本地生成性資源的品質。為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訓經費,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我省采用了招標的方式引入全國優秀的培訓機構,如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網、中央電化教育館、奧鵬遠程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這些機構具有豐富的遠程教育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教師通過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資源的制作水平,進而提高本地生成性資源的品質。
3.與各培訓平臺對接,回收教師培訓過程中生成性資源,保證資源不流失。“研修網”建設之前,教師在參加各種培訓中的生成性資源因培訓平臺關閉而無法使用和流通。為了避免出現生成性資源流失,研修網與各培訓平臺對接,將教師的生成性資源回收到資源中心中,供全省教師免費使用。
4.通過開展各種比賽征集優質的資源。2014年、2015年省教育廳分別組織了兩次全省微課大賽,極大地激發了老師們應用信息技術的熱情,征集了20000多件作品供全省教師免費使用。
5.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制作的課程資源。舒蘭市、通化縣、輝南縣等縣(市)為開展全員培訓,制作了大量的課程資源供參訓教師學習。
6.與國內成熟的網絡內容提供機構展開合作,采用用戶對接的方式,供全省教師免費使用。引入超星數字圖書館(內含30000多冊圖書),為廣大教師提供大量的圖書資源,供全省教師免費閱讀;引入學科網備課資源(內含超過380萬套、11000GB的高質量教學資料),供廣大教師備課研修使用。與中國教研網深度合作,采用帳號互認,教師無須二次登錄,為老師們提供豐富的研修資源。
四、對教研與培訓轉型發展的思考
(一)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廣大基層教師學習方式、培訓方式的變革,也涉及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教師進修院校觀念的變革。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傳統的教研與培訓方式已根深蒂固。對于教師而言,多習慣于面對面的集中式研討與培訓;對于教研員或者教師培訓者而言,多擅長于集中式教研與培訓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對于教師進修院校而言,多側重于對集中式教研與培訓的次數及質量對教研員的工作績效進行評估;對教育行政部門而言,對學校及教師的評估多側重于紙面材料的總結。這些工作方式與已有的觀念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解決問題的工作思路,更多受到經驗與觀念的制約。因此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首先要做到思想觀念的轉型。
1.要從教師進修院校生存的高度認識到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重要性。互聯網時代,行政化的地域之間的界限將會被打破,各種網絡培訓機構不斷侵蝕傳統的教師培訓業務,隨著培訓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培訓師資的市場化,將會出現類似“培訓淘寶”的系統提供教師培訓的直供業務,“培訓淘寶”一旦出現,僅提供師資和培訓組織服務的培訓機構可能會喪失生存空間。這就要求各級教師進修院校以及教師進修院校之間加強業務協同,加快教研與培訓轉型的步伐,不斷提高教研與培訓的服務質量。
2.教研員要從職業存在合理性的高度認識到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重要性。長期以來,教研工作定位于“研究、指導、管理、服務”。作為區域內的課程教學領導者,教研員具有“專業話語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研員的“專業話語權”受到嚴重的挑戰,教師自主成立的“跨地域教研組”、“跨地域工作坊”不斷涌現。有所作為的教研員、專家將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會導致地域內教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更加舉步維艱。因此,只有積極面對變化,應對挑戰,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快教研工作的轉型發展,才能適應時展的潮流。
3.教師進修院校要從教研與培訓專業化的高度認識到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重要性。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教師進修院校之間工作獨立,缺乏合作與協同。教師進修院校設立的部門之間分工明確、責任分明。互聯網的本質是“數據的流動”,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是互聯網中的節點,這些節點只有相互聯通,“數據的流動”才能得以實現。“數據的流動”實際是工作的協同,這就要求教師進修院校對外加強與院校之間的合作,對內要對原有的分工加以調整,對各種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破除影響數據流動的壁壘,使之更加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加快教研與培訓轉型的步伐。
4.教育行政部門要從促進全省教育發展的高度認識到轉型的迫切性。各級進修院校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和助手,忠實地執行著教育行政部門賦予的工作職責,在教師培訓、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傳統的工作思路,支持和幫助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完成轉型發展,以便更好地服務區域內的廣大教師。
(二)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不僅涉及到工作方式的變革,也涉及到教研與培訓部門相關職能要素的統整與重建。在傳統培訓中,培訓者是主角,學員被動學習。隨著網絡信息的日益豐富,新生代教師基本習慣于通過網絡學習自己想要的知識,非新生代員工主動學習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當前,很多教師已進入主動學習階段,即使是由教師進修院校組織的現場培訓,也越來越強調學員在課程前中后的積極參與實踐。隨著學習方式的轉變,培訓管理者的工作內容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再只是傳統的培訓組織工作,而要通過運營高效的學習社區,不斷推動教師學習互動、總結分享。學習社區的運營需要良好的課程、有深度的活動設計、及時的反饋及評價,而這些工作就需要各相關業務部門的協同與配合。因此,教研人員不僅要有具有扎實的業務能力(學科課程領導力、研修活動的組織能力、培訓課程的開發能力),還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便做好網絡課程的開發、教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課程與教研活動的評價等工作。
(三)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離不開教研平臺與培訓平臺的建設,這不僅需要對相關的軟件進行更新與完善,還需要相應的硬件加以支撐。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增加相應的資金投入,為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提供保障。
今天,是個美好的日子,
今天,是個難忘的日子,
幾多感慨,幾多收獲;
太多難忘,太多不舍,
在最后相聚的時刻,讓我們盡情歡歌,
飛揚的歌聲,吟唱/難忘的時光,凝聚/心頭不變的情感。
熟悉的旋律,演繹/時代的激越,回蕩/情懷不改的真切。
今天,讓我們把豐碩的學習成果/作以總結匯報,
今天,要用我們的激情與夢想/譜寫離別的樂章,
為我們這三個月的學習生活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下面我們鄭重宣布:
“國培計劃2013/置換脫產研修/xx師范學院/小學語文班學習成果匯報會/暨結業典禮”,
現在開始!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參加此次會議的各位領導,他們分別是:
非常高興,各位領導能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這次典禮,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一、xx做學習匯報
經過近三個月的培訓實習,我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水平,我們將帶著豐碩的學習成果離開周師,回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晚由我們的主匯報人xx老師,匯報我們的學習成果,交流心得體會,請各位領導老師檢閱。
二、xx老示師范說課
通過三個月的學習,全面地提升了我們的教學技能,夯實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強化了我們的專業素養。下面有請博學善思、鐘情教育的xx老師,以說課的形式展示他對課堂教學的理解,讓我們靜下心來一起聆聽他的精彩演講!
三、 xx笛子獨奏
笛子是我國典型的民族樂器,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笛聲悠揚悅耳,優美動聽。下面請欣賞xx的笛子獨奏:《風中有朵雨做的云》。
四、 xx女聲獨唱《瀟灑走一回》
“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任由窗外元卷云舒。”淡看風云,平和自適,人生坎坎坷坷而短暫,何不瀟瀟灑灑走一回?請聽xx老師為大家帶來一曲《瀟灑走一回》。
五、 xx老師的魔術表演
今天我們班的書法家、詩人、才子——xx老師給大家來個神奇的魔術表演——《夢想成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六、 xx老師男聲獨唱《為了誰》
我們都還記得xx老師在粉筆字比賽中揮筆寫下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欣賞那俊逸瀟灑的小篆令我們賞心悅目,今天讓我們聆聽一下他那優美的歌聲吧,有請xx老師來個男生獨唱——《為了誰》。
七、 xx老師女聲獨唱《等愛的玫瑰》
在兒的世界里,玫瑰,在柔柔的嫵媚中,有著矜持的頑強和清雅脫俗,它不為流俗而動,依然保持了固有的原始的簡單,一心的堅持,一生的自持,成就了偉大而無私的愛。請聽xx老師為大家獻上一曲《等愛的玫瑰》。
八、 xx、xx男女生對唱《心雨》
大家有目共睹,無論是聽課學習,還是旅游考察,都是我們的攝影師黃哥最辛苦,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他請到臺上來,好好為他錄制一個專場。下面有請xx老師上場,他將為我們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心雨》,有xx老師一起對唱。此處有掌聲!
九、 xx老師歌曲戲曲連唱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的這首詞《一剪梅》曾打動過無數人的心,一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又曾勾起了多少人的相思之情。而黃梅戲曲,傳達著多少人間悲歡,演繹著多少動人傳說。下面,我們班的美女xx老師為大家來個《月滿西樓》與《黃梅戲》歌曲戲曲連唱。
十、xx老師男聲獨唱《癡情絕對》
大家都知道“情歌圣手”李圣杰有一個最強有力的代表作《癡心絕對》,每年的情人節都會引起大街小巷的傳唱,今天,就讓大家聆聽我們國培小語班的“情歌圣手”xx老師的聲音魅力吧!
十一、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xx老師xx老師等】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手牽手肩并肩,手舞足蹈喜迎新年的曙光;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敞開你的心扉,邁開你的腳步,釋放你的激情,展示你的魅力吧!有請秦繡花老師xx老師帶著我們國培班的美女老師們一起表演“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讓我們動起來,跳起來,一起嗨起來吧!let’s go!
十三、xx男聲獨唱《365個祝福》
分別在即,把一串串祝福送給您,像翻開一張張日歷;每日每夜如泉水在流淌,祝福您永遠快樂無比。請聽xx老師為您送上的《365個祝福》
十四、xx、xx、xx男聲合唱《朋友》
生命雖只是滄海一栗,但我們卻因為他們不枉此生,傷心時一句淺淺的問候,高興時一記溫暖的拳頭,無論什么時候,他們都會在你身邊默默地支持你,祝福你,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稱呼:朋友。下面請欣賞xx老師和xx老師為我們帶來的歌曲《朋友》。請珍惜您最好的朋友,如果此時你的朋友就在你身邊,或者你想起了遠方的朋友,就一起來唱這首歌吧!
十五、xx男聲獨唱《祝你一路順風》
分別在即,謹以此歌送給我們在座的兄弟姐妹,祝你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順風。
十六、播放專題片《相逢是首歌》
“你曾對我說,同行是你和我,心兒是年輕的太陽,真誠也活潑……”下面,請欣賞xx老師精心為我們制作的專題片——《相逢是首歌》。
十七、國培小語班向文學院領導贈送禮物
現在,請我們的班長談龍海老師和xx老師,代表我們國培小語班向文學院贈送禮物,做為我們與周師情結的永久的紀念。有請李書記和高院長兩位領導代表文學院接納這份禮物,禮輕情意重,這是我們表達對周師文學院的感激與留戀的一份心意。
大家看,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我們班的大書法家、xx省書法協會的會員xx老師揮毫寫下的“心師造化”,正所謂“學窮性表,心師造化”,讓我們對事物外在現象和內在本質都有透徹的認識,讓我們用心去領會自然的法則吧。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這三個月來對我們的支持和關照,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你們!”
【學習成果匯報會結束語】
聚時我心悠悠,別時悠悠我心。十月的秋色,往日的情懷,把我們凝聚,可時空總會讓我們分離,多少語重心長的囑咐,多少開心快樂的回憶,隨著歌聲,伴著舞步,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將永遠記住這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我們的學習成果匯報演出已全部結束,接下來是2013國培小語班的結業典禮,首先,有請各位領導到主席臺入座。
一、學員代表xx老師發言。
二、xx院長講話。
三、李書記宣布說課大賽獲獎名單,并頒獎合影留念。
四、周院長宣布優秀學員名單,并頒獎合影留念。
近年來,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區)頒布實施了系列有關加強和改進教師培訓的文件政策,其中都關涉教師培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這些文件政策的指導下,各地積極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且各具特色的教師培訓新模式。認識和掌握這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構建和實踐指導意義。從理論上看,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結構體系;就實踐而言,則有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科學性、對性和有效性。概括起來,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改革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形式及類型上。
一、基于網絡信息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基于網絡信息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是指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師培訓中,并通過構建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信息網絡平臺引發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整體性變革。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師培訓中具有極大的運用價值與前景。把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師培訓中,一方面促進了教師培訓模式的綜合性改革,另一方面也有效解決了培訓經費和優質培訓資源緊缺的矛盾,并有助于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也正是基于對網絡教師培訓模式重要性的認識,《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深入推進培訓互聯網+和有效利用互聯網與移動學習等手段”的新要求。從總體上看,開展基于網絡信息的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有以下優點:一是可以極大地擴大教師的培訓面,經濟有效地培訓教師;二是可以使更多的教師享受優質培訓資源和先進培訓方式,提高了培訓的層次和質量;三是可以有效彌補傳統面授培訓受時空限制所帶來的局限性;四是可以有效縮小過去不同地區教師培訓中客觀存在的“水平差”,特別適合于邊遠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教師的培訓。當然,有效地開展基于網絡的教師培訓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網絡信息培訓平臺的建設,優質和適恰培訓資源的篩選與聚合,以及培訓過程與效果的及時監控反饋。
二、基于分類指導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針對過去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普遍存在的針對性不強、有效性不高和教師認可度較低等問題,分類指導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應運而生。所謂分類指導的教師培訓模式,強調的是培訓要根據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差異,并充分考慮教師對培訓的個性化需求,通過采用差異化的培訓內容與方式方法等,來彰顯分類指導特征的一種新型師培模式。我們認為,分類指導既是當前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與趨勢,又是提高培訓實際效果的一個重要措施與必然要求。構建基于分類指導的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有以下實施要點:1. 研究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差異及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是實施分類指導教師培訓的基礎;2. 采用不同的培訓內容和方法途徑,是實施分類指導教師培訓的關鍵;3. 以培訓的針對性來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是實施分類指導教師培訓的目的與歸宿。現在,學術界和廣大中小學校高度重視分類指導的教師培訓模式,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有對分類指導的教師培訓模式開展了專門的研究,提出“教師的培訓要因教師個體需要的不同而異,教師的培訓要因教師教齡和職稱的不同而異,教師的培訓要因教師所教學科和課程的不同而異,教師的培訓要因教師所在學校的不同而異和教師的培訓要因當前教育中心工作的不同而異”等有價值的觀點,并對這種教師培訓模式進行有益的建構。
三、基于研修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基于研修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主張把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方式,并把研究貫穿于教師培訓的各個方面與全過程。研修式教師培訓模式的主要依據是,教育教學研究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培養科研型教師的時代要求。針對過去我國中小學教師主要局限于“知識傳授者”的核心職業角色,傳授型成為教師群體的一個顯著職業行為特征及其所帶來的弊端,基于研修的教師培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教師培訓中的研究成分與色彩,試圖通過研究與培訓的有機結合,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意識與能力,著力打造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并以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科研興校”和“教師即研究者”等教育發展新路徑及教育新理念的牽引下,當前基于研修的教師培訓模式在我國得以蓬勃開展。當然,在這里所指的基于研修的教師培訓模式還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中還有一些具體的范式與類型,如課題研究培訓模式、課例研修培訓模式、問題研修培訓模式、教培研一體化培訓模式和科研型教師培訓模式等。
四、基于共同體構建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針對傳統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培訓主體單一,培訓內容和方法脫離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教師接受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實施基于共同體構建的教師培訓模式。這種教師培訓模式的要義主要通過加強高等學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學之間的聯系,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里的培訓共同體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構建高等學校與中小學相結合的培訓共同體;二是構建地方教育科研院所與中小學相結合的培訓共同體;三是構建高等學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學相結合的培訓共同體;四是構建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培訓共同體。通過這種培訓共同體的構建,主要是要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一是通過培訓共同體的構建,使高等學校和地方教育科研院所真正了解中小學的實際及其對培訓的需求,從而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通過培訓共同體的構建,聚合優質培訓資源和形成多元培訓主體,充分調動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三是通過培訓共同體的構建,在高等學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學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并達到共同提高和共贏的目的。
五、基于校本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近年來,校本教師培訓模式也引起了學術界和中小學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并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師培訓模式。校本教師培訓模式的重要理念和出發點就是培訓工作要“基于學校”“為了學校”“促進本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等。由于校本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是針對本校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以及本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際需求而進行的,培訓的內容都是本校教師身邊的問題,他們對這些問題都有直觀的感受與體會,并有很強的解決意愿。通過開展校本教師培訓模式,能夠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并使他們產生較強的獲得感。正是因為校本教師培訓模式具有上述優勢與特點,使它成為受到教普遍歡迎的一種新型培訓模式。但在校本教師培訓模式中,也存在著加強理論指導和提升培訓層次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校本教師培訓則很容易陷于一種低層次的循環往復培訓中,難以充分發揮培訓的指導和提升功能。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注意并在實踐中切實加以解決。
六、基于反思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基于反思的教師培訓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作為培訓工作的主要內容及手段,并把基于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反思貫穿于培訓工作的各個方面與過程之中。基于反思的教師培訓模式,是建立在教育教學反思且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的。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盡管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但國內外學術界都有這樣一個共識: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他們往往把教師的教學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并認為每個階段開展的教學反思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功能。縱觀當前國內外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與構建,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突出了反思在培訓中的地位,并把基于反思的教師培訓模式作為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形式。
七、基于現場觀摩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如果說,我們過去的教師培訓主要是一種通識性的培訓,偏重于轉變教師一般性的教育理念和提升其教育理論知識與學科專業素養的話,那么,基于現場觀摩的教師培訓模式,則主要指向于他們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及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培訓模式更多體現了實踐的價值取向。現場觀摩的教師培訓模式立足于教學現場,通過培訓教師對優秀教師實際教學過程的觀察學習,使他們在培訓過程中有一個可資學習與借鑒的對象。同時,基于現場觀摩的教師培訓模式,還具有直觀性、互動性、經驗性、真實性和比較性等特點,便于培訓教師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技巧及經驗并感悟優秀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另外,這種培訓模式還有利于發現自身教學上存在的差距,并明確改進的方向與目標。在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和實際訪談中,我們發現選擇現場觀摩培訓模式的教師比例較高,該種方式事實上是最受教師歡迎的培訓模式之一。當然,基于現場觀摩的教師培訓模式,也有一些制約因素,如培訓經費短缺、教師時間緊張,以及如何做好觀摩中的指導和教育教學經驗的總結提升等。
八、基于基地建設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
一、貫徹落實期初工作計劃,使常規管理規范化。
為表彰先進,督促后進,按期完成教學任務,繼續發揚優良的教風,保證學校常規工作正常運轉,健康發展,我處先后進行了如下事務:
(1)抓實課堂教學。為打造精品課堂,尋找相關科目質量下滑的原因,教導處堅持每周的推門聽課常規工作,先后聽取了劉艷海、朱寧樂等十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做到與各位老師一起學習、探究最佳的教學模式,爭取采取開拓性合作性較強的學習方式,打破教師單邊統治課堂局面,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以查督勤,以考促教。為促進教師工作態度的端正,了解教學的過程和進展,我們先后進行了四次備課作業檢查。對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聽課記錄、教研活動等工作實行階段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對相關人員教學情況的優缺點及時通報,表揚成效顯著的教師,督促拖沓的教師及時整改,保證了本期教學任務的如期完成。在檢查中,發現我們絕大部分教師工作兢兢業業,備課認真,作業適量,進度正常,輔導學生不計報酬,提優補差廢寢忘食,試卷批改孜孜不倦等等現象令人欣慰,這種良好的教風基本上與教育教學成績成正比。同時我們舉行了四次抽測和競賽:初一新生和新轉入學生的入學測試,為分班提供依據;非畢業班數學英語抽測,為督促非畢業班師生搞好教與學,明確缺差提供平臺;數學物理競賽,用競賽來激發優生的學習激情。定期分年級進行教育教學質量分析,總結各階段工作的經驗與失誤,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與方法,為培優轉差、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夯實了基礎,效果比較明顯。
(3)重視有益的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嚴格要求各藝體課、常識課正常正規進行教學,不能上成自習課、坐班課,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檢測,訓練學生體能,增強陽光體育活動頻率,開展全校小型運動會和文化節等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內容;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科技創新活動,開掘了學生的思維。開好初一新生教育會,就新生入學的學習習慣進行了培訓,為學校養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添加佐料。通過這些活動,提高了師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學校的文化特色氛圍,促進了學風的純正。
二、發揮教研組作用,抓好教學科研工作。
教導處要求每個教研組能擬好教研工作計劃,完成教研任務,組織上好教學各種公開課,開好教研會,開展課題研究,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做好教研記錄和寫好教研工作總結,總的來說,本期教研風氣相對比較活潑。
1、加強理論學習。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學習是成功的保證。為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讓所有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我們十分重視和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采用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提倡寫學后反思,讓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師的心中,有的放矢地指導教學實踐。①師德建設與學習。教書育人,師德為本,缺乏良好師德的教師隊伍,無從談好的教學質量。我們堅持貫徹黨的師德規章、標準,把師德教育和學校的各項活動結合起來,與爭先創優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學習《職業道德教育讀本》,使每位教師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以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職業道德觀做學生和家長及社會滿意的好教師。②教師業務理論學習。我們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師業務技能作為師資研修的重點任務來抓。本期重點學習《有效學業評價》,要求認真研修,確保時間,做好學習筆記,要求學習筆記每人不少于20篇,做好撰寫論文準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網絡等媒體進行自學,撰寫教育博客進行交流。本期虞艷田、張小林、劉以權、劉少文、孫澤良、朱寧樂等老師參加了國家遠程培訓,積極學習先進理念、努力進行實踐,已經圓滿結業。通過這些活動,讓我們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知識得到長進,理論水平得到提升,做到了學以致用。
2、加強教研活動,展現教學風采。
本學期我們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聽課評課研討活動,讓一部分優秀的青年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積極展示我校課堂教學風采。先后有孫澤良、王錦菊、唐秀珍、吳向華、嚴雨薇等老師主持了公開課教研活動,為進一步熟悉教育教學業務,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期劉少文老師參加了縣化學優質課評比活動,孫澤良老師主持數學課題組教學研討會,語文組正積極部署新的課題研究,引導全校教師向教育科研專項發展逐步邁進。通過這些活動,讓我們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成長很快,為培養學校教科研骨干做好了鋪墊。
3、勤于實踐,善于總結。
教導處鼓勵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積極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的評比活動。本期我校教師部分作品已經見諸書報刊,數學組的課題研究已經向深入開展。吳校長的論文在宿松與雙流縣的校園文化論壇中獲得一等獎,贏得好評。少數國培教師的研修報告和學習論貼被評為精華。這些成果最終都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使教師在科研—實踐—總結—應用的良性循環中提高了素養和能力,大大濃郁了學校的教研之風。
三、攥緊拳頭,抓實畢業班教學工作。
畢業班的質量直接決定學校的發展,能保持學校的良好聲譽,本期主要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事務:
1、召開畢業班學生會。先后主持了畢業班差生和優生座談會、培訓會,就作業檢查情況,月考考試結果,學習和復習的科學方法,心理素質的培養等等方面向學生進行通報和傳授,既嚴格要求,又勉勵自信,為每一個畢業生做好迎接明年中考的準備夯實了基礎。
2、召開畢業班教師會。先后進行了二次,就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復習方法、培優補差、中考考綱內容、中考目標等進行了研討、分析、交流、要求,為畢業班教學指明了方向。
3、精心組織每一次月考考試。本期為提高質量,摸清情況,進行了四次考試訓練,對編排考場座位、監考巡考、閱卷統分、情況分析嚴格到位。針對每次考試情況,分人分班分學科進行分析,找落后教師談心,提要求,加大推門聽課次數,讓先進教師傳經送寶。對優秀生極盡鼓勵,對差生更是狠做思想工作,鼓勵信心。為了迎接體育加試工作,我們組織班主任、體育老師利用早晚課余不遺余力對學生進行訓練、測試,為保證中考加試以全優過關做好充分準備。
4、抓好中職春招工作。為了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我們根據上級要求,積極配合相關中職學校進行宣傳,做好畢業生分流工作,分配任務,設立獎勵措施,為順利完成春招工作任務保駕護航。
5、兌現相關獎懲制度。結合新時期工作特點,我們嚴格執行上級要求,不增加學生身心負擔,我們要求全體初三教師向課堂要效益,向課后要轉差,向中考要目標。我們兌現了2011年中考考績獎勵,將在2011年中考的各項指標基礎上要求各科力爭全縣第一,打破2011年全縣第二的局面。
四、值得進一步提高的方面。
我們雖然做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改進。
(1)要加強學術建設,轉變觀念。
有些教師喜歡吃老本,不學習、不教研、不反思,有得過且過、能混則混的思想,作業備課不檢查不準備,拖拉疲沓;要求完成教育博客,缺乏激情,本期只有少數人撰寫了暑期學習筆記并上網;教研活動是能拖即拖,不能使用最新教學理念和技能;數學組課題研究嚴重滯后,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何時結題讓人糾結。這些現象的發生反映了我們的工作還沒做好,與教師的思想溝通沒有到位,沒有很好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以后在這些方面要加強工作,力求做到教態端正,學風純潔,團結協調,多組織集體學習和培訓,打造書香校園、學術論壇,形成激勵機制。我們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行動起來,努力學習,轉變觀念,提高素養,鍛造爐火純青的教育教學技能。。
(2)要保持一顆不斷創新的進取心。
一、冷靜分析所引發的教育思考
2008年,學校新班子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務是開展調研。通過對教師進修學校內部與外部的走訪、座談和查閱檔案資料,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經過認真梳理我們認為,給我們工作帶來困惑、制約學校發展的大問題不外乎是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一:教師進修學校的內部問題。長期以來,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訓部門幾乎都是相對獨立的,總體上說是各行其是。長此以往,產生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教研跟著感覺走,科研高高在上頭,培訓就像大幫哄,實效不強缺真功”。基層學校不歡迎、學校老師不滿意。隨著這些問題的產生,教師進修學校的作用就會逐漸減弱,以至于有些時候出現了教師進修學校可有可無的局面。
問題二:城鄉教育的反差問題。林甸是一個半農半牧的縣份,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只爭朝夕、奮發圖強,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教育也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可是由于經濟還比較脆弱,發展不可能齊頭并進,城鄉差距逐漸凸顯。城鄉教育的差別、城鄉教師的差別隨之顯現,如何縮小城鄉差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們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
問題三:全縣教育的整體問題。長期以來,林甸縣一直是國貧縣,林甸縣的“普六”工作、“普九”工作都是全省最后一個通過驗收的縣份。這無疑是教育基礎薄弱,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學水平與教育質量相對較低的原因所致。如何使林甸教育擺脫這個困境,走出低谷,縮小與周邊縣份的差別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大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采取對策,是我們必須認真冷靜思考的重要課題。
二、科學應對所產生的積極變化
針對問題一,我們認真研究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從教科研工作來看,教研活動因學科間、領域間知識、思維、方法存在的差異較大,上級業務部門很難做出整齊劃一的硬性規定,因此教研工作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嚴重。科研工作往往是上面常提、領導常說、下面很少做;從培訓工作來看,上級培訓部門要求的硬性任務較多,按照國家規定動作三五年來一遍,由于培訓部門人力較少,對學科的針對性照顧不夠,導致表面文章多、實際效果差。正基于此,我們通過整合學校內部資源,提出了“研(教研、科研)訓(師訓、干訓)一體化,開展教師專業化培訓系列活動”的主張。我們以基層學校為載體,在縣第二小學、縣第二中學、黎明小學和紅旗中學相繼開展了“科學利用每一天”、“關注成長 關注成才”、“用心經營,和諧高效”和“強化管理,爭先創優”為活動主題的系列活動。每次活動我們都讓培訓部門牽頭,中教、初教、藝體、信息、電教、科研和學會等多個部門科學分工,密切配合。做到活動之初有周密計劃,活動之前有科學指導,活動之中有精彩互動,活動之后有認真總結。上述活動內容豐富、參與廣泛、交流踴躍,注重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詮釋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林甸縣教育局的領導參加了活動,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些活動是教師專業化培訓的成功范例。
研培一體應該有兩個內涵:一是研培隊伍的一體化,二是研培內容的一體化。上面的活動屬于前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研究是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教師培訓也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參加教學研究。因此可以說教研既培訓,培訓為了更好的教研。我們的培訓工作還有許多值得一提的內容,但是每項培訓內容,我們都不是因培訓而培訓,而是融入了深化教學研究的內容,可以說達到了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可謂既風風火火、又扎扎實實,既有上級的規定動作,又有我們自身的自選動作。
幾年來,全縣的教師培訓工作每年一個重點,一步一個臺階。相繼進行了教師通識培訓、教師專業培訓和教師提高培訓,東北師大教師教育創新林甸實驗區校長高級研修班在東北師大隆重開班,創立了小學語文“慧智名師工作室”和初中語文“陽光名師工作室”,實施了“名師打造”工程,舉辦了“校長論壇”、“名師論壇”和“教師教育創新論壇”。除此之外,我們還上下總動員,實施了“國培”“計劃”;穩扎穩打,完成了校本培訓;把握入口,進行了新教師崗前培訓;針對形勢,開展了特崗教師培訓;把握機遇,迎來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提高水平,進行了學歷提高培訓等等。研培一體的培訓開闊了校長、教師們的眼界,豐富了專業知識,增強了自身素質,提高了實踐能力。
針對問題二,我們分析到,農村學校規模小、師資少,許多地方同一所學校同學科只有一個人,甚至幾個學科只有一個人教,缺少研究場所、沒有研究氛圍。因此,教師的水平提高慢、學生的成績比較低,城鄉的教育質量差距逐漸拉大。怎么辦?建立一種機制,把他們綁在一起。于是我們采取了“城鄉中小學劃片 開展聯片教研”的活動方式。我們把城內4所小學分別穿插到農村8個鄉鎮,分成4個區域進行聯片教研活動。全縣9所初中,分成3個區域進行聯片教研活動。為了能夠及時分享優質資源,產生更好的效果,中小學的劃片并不固定,隔幾個學期就進行一次重新組合。聯片教研活動以校際合作、區域聯動、優勢互補為行動策略,以教師發展為根本,以有效教學為主題,以高效課堂為突破口,深受基層學校的歡迎和好評。截至目前,中小學共展示教研課402節。聯片教研活動的開展,拓展了教研領域,優化了教研力量,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這種“城鄉聯動――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的聯片教研方法,促進了學科交流,提高了教學質量,推動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有效開展教育科研工作也是縮小城鄉差別的重要手段。幾年來,由于我們重視科研工作,并為科研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因此我們縣的科研工作勢頭一直很好。我們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課題的全部研究工作,沒有一個課題因故中斷,流失率為0。52個各級各類課題均通過審查驗收達到百分之百結題。“十二五”開局,我們教科所、教育學會的各級立項課題就多達80幾個,我們教師進修學校提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實踐研究》課題,這是一個能夠統領全局工作的重大課題,并確定了五個一級子課題與七個二級子課題。2011年該課題被確定為大慶市“十二五”期間攻關課題,2012年該課題又被批準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目前,這個課題進展良好,將對我們的研培工作和教師進修學校的整體工作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針對問題三,我們認為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既要練內功,又要借外力。練內功就要肯于專研,同行之間就要多研究、多探討;借外力就要走出去,請進來。都走出去學習培訓不現實,人力不足、時間不夠、經濟不允許。有沒有人在家中不走也能達到與走出去同樣效果的辦法呢?經過研究,我們選定了突破口――開展網絡教研。我們的中小學網絡教研工作經歷了探索、嘗試、實踐到逐步完善的過程。總體上突出了六個字:一是高度重視、強化意識,在網絡教研認識上突出一個“高”字;二是指導培訓、健全制度,在網絡教研管理上突出一個“嚴”字;三是面向實踐、學以致用,在網絡教研平臺上突出一個“寬”字;四是細心研究、不斷深化,在網絡教研探索上突出一個“鉆”字;五是全力組建、發揮作用,在網絡教研團隊上突出一個“優”字;六是促進提升、推動發展,在網絡教研效果上突出一個“好”字。如今網絡教研在林甸教學這片沃土上已遍地開花,全縣已有6名教師被評為省級網絡教研先進人個, 2所學校被評為省級網絡教研先進學校。
對于借外力,我們縣還有一個偏得的天賜良機。2008年,林甸縣有幸成為東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東北師大的寶貴資源可以為我所用,使得我們充分借助外力的思考變成可能。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就會對前面我們產生困惑的三個問題獲得不同程度的破解。我們通過“雁過拔毛”即:東北師大來的領導和教師必須留下講座、“追雁拔毛”即:派領導和教師去東北師大學習和“引雁拔毛”即:請東北師大專家到林甸講學的方式,不斷挖掘東北師大的寶貴資源。《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生活》、《生命教育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像教育家一樣思考和實踐》、《有效教學與高效課堂》等一大批精品講座為林甸教師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各位專家站在教育的前沿,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生動實例,闡述了一個個經典深奧的道理;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詮釋了有效教學與高效課堂、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五年的時間,東北師大為林甸縣培訓教師近萬人次,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力度,專題片《直掛云帆濟滄海》就是教師教育創新工作的全面展示。
三、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可喜收獲
重溫我們的研培一體、教師發展軌跡,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迷茫困惑、探索出路為第一階段;振奮精神、積極行動為第二階段;初具特色、創新發展為第三階段。
值得高興的是,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們的名師群體逐漸凸顯。如:小學英語教研員張迎春老師精心培養的英語名師韓偉,讓第一小學成為英語特色學校,讓小學英語走出了林甸,成為廣西南寧“綠城之秋”的一個知名品牌;小學數學教研員王金玉老師指導的第二小學數學教師孫艷艷,被《北師大數學工作室》聘為“新世紀小學數學網絡指導教師”,成為四川成都“第十二屆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系列研討會”的一個精品;幼教部王金玉、李娜老師的傾情打造,讓旭日幼兒園的教師各個優秀,使旭日幼兒園成為林甸縣鄉村幼兒園的一座豐碑;師訓部王芳老師的指導的第四中學教師孔令琴、實驗小學教師谷麗娟,帶領著“陽光名師工作室”和“慧智名師工作室”使之成為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研究的高端陣地;五年來,全縣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教師們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革,教學成績得到了提高。在全省各項教學比賽、教學競賽活動中,僅獲得省級一等獎以上的獲獎者就多達38人次,這是歷史的突破。目前,全縣教師重學術、謀發展的氛圍濃厚,一個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團隊正在形成,必將成為林甸教育振興發展的中流砥柱。
研培一體化活動的開展,彰顯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新特色,讓培訓者培訓有了實踐的舞臺,讓教師專業發展有了精品的展示。2009年3月,東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工作會議在林甸召開,教育部、東北師范大學與東北三省教育廳及實驗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林甸的教師教育創新工作經驗得以大面積推廣;2010年《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10期發表林甸教育的文章“研訓一體 開創教師教育工作新篇章” ;2011年,黑龍江省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聯誼會在林甸召開,校長代表林甸縣教師進修學校做了題為“科學完善自身功能 不斷實現自身價值”的經驗介紹。文章被收入《中國名校成功之路》;2012年,承蒙東北師范大學推薦,江西師范大學邀請,校長在江西師范大學做了題為《合作雙贏之路》的報告。報告就幾年來林甸縣與東北師范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創新”工作進行了回顧和展望。“積極主動、高度負責、科學規劃、整體安排、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的林甸模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評價和積極肯定。2013年,大慶市基礎教育研培工作在林甸召開現場會,林甸縣教師進修學校分別做了題為《創新培訓工作,全面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和《同歷網研艱辛,共享成長快樂》的研培工作匯報。校長做了《整合資源 研培一體 開辟教師特色發展之路》的經驗介紹。林甸的研培工作經驗得到了區域性的推廣。2014年,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舉辦基礎教育首屆研培文化周活動,九個區縣六項比賽,林甸縣教師進修學校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