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3 06:4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修學習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理念和理論知識更新能力,促進自己專業化發展,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新時期教研的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以網絡研修為主要平臺,立足我校實際和真實學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促進我個人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研修目標:
1、通過網絡研修平臺的自主學習,努力學習每個階段的課程知識,促使自己專業理論不斷跟進,多動腦思考,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寫好心得與反思,做好總結,把所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自己專業化發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學管理和業務素質。
2、 積極參與各項討論交流活動,博采眾長,同伴互助,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珍惜學習的機會,及時完成作業。
三、研修內容
1、學習網絡研修平臺的相關課程,寫好心得、反思與總結。
2、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及報刊,認真研究英語新課程標準,利用平臺積極與同事交流,力爭在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也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
四、保證措施:
1、認真研究《英語新課程標準》,進一步熟悉教材,寫好學習心得。
2、認真執行和落實研修學習計劃,保證高質量的完成研修學習任務。
3、每天堅持網絡研修學習不少于半小時,認真做好筆記,學完每個研修專題后,及時寫出學習體會。
4、在認真學習研修的基礎上,寫出個人校本研修總結、網絡研修總結,寫研修日志。
5、依托網絡研修平臺,進行同行間的網絡研討交流。
論文摘要:在“十一五”大連市教師教育中,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以開發適切研修專題、開展“下水式”研修專題培訓、提供內煉外修平臺等措施,規范、有效地統領區教師教育的實踐研究。
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教師專業化素質、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以研訓一體、校本研修為契人,以提高課堂實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標準,以項目專家、科研點校為牽引,以骨干教師為龍頭,務實工作,前沿指導,規范屯有效地統領區教師教育的實踐研究。
一、開發適切研修專題,統領區域教師教育的研修方向
為引領區域校本研修向內涵發展,研訓教師深人教學現場,開展行動研究,在應對和解決一線實際問題的同時,開發適切的研修專題,形成區域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并以此統領區域教師教育的方向。
我們把研修專題開發的目標聚焦到課堂,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各校各學科教研組校本研修活動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點定位在幫助各校準確分析教育教學質量上。進修學校研訓教師聯合區教育局相關科室人員,對全區中小學進行聯合視導。研訓教師深人每位教師的課堂、每個教研組的研修活動,聽取學校干部的聽評課和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與學科教師積極進行評課和點評。聯合視導之后,組織研訓教師多次座談,深人分析現狀,挖掘出制約教師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確立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聽評課”“學校教研組建設暨教研組長實施校本研修活動能力培養”“學校(學科)教學質量分析技術”等系列研修專題,統領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開展“下水式”研修專題培訓,統領區域教師教育的研修實踐
在將研修專題的理論轉化為干部教師的實踐過程中,研訓教師以身示范,針對上述三個研修專題,進行了全區各層面、各學科“下水式”研訓引領。
1.集體聽評課,研磨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
教師進修學校召開了區中小學“教學質量月”總結會,以初三作文課為課例,研訓教師與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學副校長集體評課;召開“西崗區中小學加強課程管理,提升教學有效性研討會”,打破部門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進行現場評課示范,真正貫徹“深人研究課標,牢牢抓住有效,服務教師成長”的評課理念;進行聽評課研修專題的培訓,引領干部教師以新課改理念、課程標準、教與學行為的有效性為標準,評價課堂、研究課堂、改進課堂。
2.形成研、訓、科一體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為主要方式的教師教育工作將我區教研組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組建設培訓由培訓部牽頭,中小教、科研部門共同參與,并開展教研組長的專項培訓。中教部指導學科教研組開展不同專題的研修活動,并在區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向全區中層以上干部開放,研訓教師進行點評。組織研訓教師對本學科教師開放研修活動,組織全員參與研修活動觀摩研討,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動的實效性;開展校際聯動研修活動,引導各教研組繼續深人開展研究。中教部集體下校調研,研訓教師為教研組長示范組織學科教研組評課。培訓部對教研組長實施“關于教研組校本研修文化建設”的培訓,進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質疑的學術氛圍和提高教師參與研修的自主意識。面向教學副校長、教學主任、干部任職資格培訓班學員實施“校本研修管理實踐”專題培訓,以校為單位的學員團隊,以本學期所聽本校教師的課例為資源,合作提煉學校下學期必須解決的課堂教學核心性問題,形成分析報告,聘請校、區兩級專家組進行論證,其結果將作為制定學年校本研修工作計劃的有效依據。
教師進修學校通過示范培訓、引領和把關,明確組織教研活動基本環節,即活動前確立研究專題、組織教師圍繞專題進行相應的學習與準備—活動中進行質疑、研究、討論、設計解決方案—活動后實施方案—再次活動時,反思、繼續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設最終目標要為教師教育服務,只有能切實提高教師的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真正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才能賦予教師教育“神”采。為此,我們以區域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為牽引,以科研點校、區級項目組、校級專家組、市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為中堅力量,扎實實施“形神兼具”的教師教育統領工作。
進人“十一五”教師教育,我區開展的“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學科。為使研究更貼近學校,更服務于教師的成長,我們確立點校,聘請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成立專家組,每月深人點校聽課,參與校本研修活動。通過調研、診斷、總結、交流,以點帶面,資源共享,為各校培養科研型骨干教師。
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成立了語文作文教學研究項目組和數學習題功能研究項目組,選定了項目組成員,分別制定了中小學實施方案和中小學一體化項目實施的研究和論證方案。在中學數學區教研活動中,確立數學習題研究主題,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圍繞這一主題全面實施。與此同時,進修學校指導各校成立學校教學專家組,專家組成員通過參與聽評課、指導教研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做示范課等途徑發揮初步的引領作用。
為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在教師教育中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修學校組織區學科帶頭人學科學術報告會、市區骨干教師開放課等活動,為校本研修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3.推廣質量分析技術,提高自我教學診斷的準確度
為引導學校和學科教研組科學進行質量分析,確定并分析學校(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研訓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教學質量分析理論與統計學原理、SPSS軟件、雙向細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術,并應用于學期期末考試質量分析中。富有準確、科學、合理、直觀的數據和結論的質量分析為基層學校和教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提供內煉外修平臺,提高區域教師教育的研修水準
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為引領校長有效履行職責,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我們通過沙龍、座談、講座等形式,組織校長學習研討“校本研修與教師隊伍建設的關系”“校本研修走向內涵發展,校長該做些什么”“課堂教學觀察與關鍵事件診斷”等問題;我們多次聘請市教育局、市教育學院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及其他區的名校長與我區校長圍繞教育教學管理座談、對話;我們特聘學院專家對名校長班學員進行“學校管理問題診斷”的跟蹤遞進式培養,這些工作有效地幫助校長理清了工作思路。
我們選派干部和教師分別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學習,觀摩新課改下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聆聽專家解讀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等。我區干部教師珍惜學習機會,積極與專家交流,返校后,及時將獲取的前沿性信息和學習體會與同伴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研修的重要性
為做好暑期語數外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學校采取多項措施,加強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準備工作。為確保所有研修學員順利進入研修狀態,我校組織開好管理人員會、指導教師會、參訓教師動員會,明確要求,同時要求網管人員在假期內熟悉操作規程、做好網絡調試等,做實做細研修前準備工作。
2、注重過程管理。要求教師在研修過程中要做到兩個“結合”:遠程研修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研修培訓和平時教學相結合。針對培訓中可能出現的部分老師只重視關注度,忽視作業質量的現象,學校召開了指導教師會議,要求各學科明確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業上下工夫,確保教師有所學必有所得。
3、強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個制度:一是責任制度,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培訓的全面工作,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是直接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員認真做好考勤記錄,研修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對待,不得遲到、早退、曠班;三是考評制度,學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對教師的培訓進行監督和檢查。
二、專家交流,給教師思想的洗禮
教師認真研修,熱情高漲。每天早早來到計算機室,坐在電腦前看視頻、做作業、發評論,該休息了還遲遲不肯離去。室內空氣燥熱,可是老師們不叫苦,不喊累,為期10天的研修無一人曠班、遲到早退,老師們都想抓住這次很好的提高充電機會,好好學習,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視頻里專家們用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教學經驗、高尚的師德修養、先進的理論水平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報告,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水平、教學實踐給予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老師們普遍認為每一次的專家報告對每一位培訓的教師都是思想的洗禮、靈魂的撞擊、理論的引領、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教學藝術、實踐經驗對我們教師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一線教師的現場講課也給老師們很多的啟迪,他們對事業的執著,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他們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藝術,對教育教學細致地研究,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樹立了榜樣。
三、收獲希望,讓培訓教師受益匪淺
這次全員培訓活動安排有序,內容豐富,方式便捷實用,實效性強,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全體學員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參與培訓,主動學習,勤于總結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促進了自己的專業化發展,達到了預期目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收獲很大,每每聽完專家的討論點評,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每次面對面討論,都是一次真誠的交流;每次作業,都是新的感悟與思考,全體參訓學員都對模塊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新學期的選課走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XX年暑期,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統一部署,利用山東省教師教育網組織開展了初中語文、數學、英語部分教師參加的為期10天的新課程專題培訓。為組織好此次培訓,多次進行調研,了解學校硬件設施和網絡條件,確定富國中學等11處作為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集中研修點。 7月20日各研修點專門召開了籌備會議,對集中研修的內容、模式、時間、開課條件作了詳細說明并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順利啟動培訓,組織語數英98名教師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訓點報到,特組建了班委會,組織教師們對網絡平臺進行登錄測試,確保每一位研修學員按時順利登錄網絡進行在線學習。研修期間編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師訓科全體同志組成的巡查組每天進行巡查指導,并提出指導意見。分科駐點跟蹤輔導,各集中研修學習點都設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進行班級服務與管理,實施一天四點名制度,并對出勤情況及時進行通報。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間,絕大多數參訓教師能夠認真觀看視頻、瀏覽資源、提交作業,積極參加在線研討,每天集中學習6個多小時。經培訓點負責人、班主任和全體學員共同評選,評出了26名同志為優秀學員,由教委頒發證書予以表彰。對于非全勤學員全市進行了通報,要求各學校將學員考勤情況納入下一學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遲到(早退)達二次以上、事假達一天以上、病假達二天以上或曠課半天以上的學員其全部午餐補助費學校不予報銷。
通過XX年語數外三科培訓,各科教師知識面加寬,與專家交流及時的解決教學中的疑惑,極大地促進了我辦中學的教育教學。
四、幾點建議
1、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使培訓學習成為教師工作生活的常態。
2、拓展研修平臺效能。研修平臺不能僅僅用于暑期培訓,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學教研,可以通過累計積分、增加教師學分等措施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現在為期十天的遠程研修學習結束了,我作為第一次網上研修的學員滿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與留戀.這十天來,認真專研學習:觀看視頻,課后作業,作業點評,等,貪婪的享受著遠程研修的智慧大餐.研修的日子里我們累并收獲著,苦并快樂著.因為有了這次研修學習,我們的業余生活不再空虛,生活因此而變得分外精彩.正如有的學員在學習感言中所說的“遠程研修無疑是我們開展基礎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一場“及時雨”.這次培訓讓我們重新燃起了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了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當中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信念.
學習的日子里,觀看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么,哪些細節需揚棄.觀看視頻后是做作業,那是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舞臺.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根據專家的引領,利用業余時間,無論身心多么疲憊,我都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并能積極參與在線討論,交流,同時也變成了日常生活的習慣.
尤其是這次歌唱模塊的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多,使我對歌唱模塊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真正把專家的方法用到實際當中去,還需要不斷去實踐與探索.我們一定要學以致用,把專家的方法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去,但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踐,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一、建立基地,確定點校
我們是市級教研部門,所以在開展工作時,先與各縣區進行了協調溝通,分別確定了四所城鎮中學為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城鎮基地校,確定了四所農村中學為農村區域研修點校。
二、制定方案,開展調研
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情況,我們開展了以“教師專業素質情況”為主題的調研活動。這次調研活動采用普遍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調查研究與指導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相結合的辦法,取得了顯著成績。
普遍調查采取情況統計分析的辦法,抽樣調查是深入四所農村點校,采取問卷、座談和深入教學教研活動等方式,了解教師的專業素質情況。
1.教師的基本情況調研。
制訂詳細的教師基本情況調查表,下發到各校。具體包括:年齡結構、性別、第一學歷及專業、最后學歷及專業、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級別等。掌握了這些基本情況,就為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2.課堂教學現狀調研。
各學科教研員深入四個農村點校課堂,通過聽課、看教案、與教師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學科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教學能力等。教研員在聽課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給予專業指導,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調研結束后分學科形成學科課堂教學現狀的調研報告,最后匯總提升,形成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現狀的調研報告。
3.教研活動現狀調研。
在每個農村點校參加一個學科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并與這個教研組的教師座談,了解農村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形成農村初中教研活動情況報告。
4.問卷調研。
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兩種形式。問卷設計以《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問卷內容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了解農村教師專業素質情況,并分塊形成調研報告。
5.與校領導座談。
通過設計好的座談提綱,了解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情況及教育教學質量情況。
6.總結反饋。
在完成上述活動后,教研員將聽課情況及教研活動開展情況向所在學校領導反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同時,我們對調研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整理,并撰寫了“農村教師專業素質情況”調研報告,確定了農村區域研修的方向,制定了研修規劃。
三、立足實際,開展活動
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區域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為:抓住一條主線,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促進四個發展,即學校學習化、教師專業化、教研員專家化、教學高質量化;采用四種途徑:專業指導、示范引領、主題研討、資源共享;達到一個目標: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
具體任務包括:構建成學習型組織,包括領導、管理、引領等組織機構;形成促進教師發展的機制,包括計劃、運行、管理、考核評價機制;形成同伴合作、自主研修的氛圍,使研究學習成為教師自我提升的內在驅動力,養成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不斷提高專業發展能力;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總結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方法及經驗;發揮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學校及整個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發展。
1.成立組織,保障區域研修工作的有效開展。
(1)成立農村區域研修管理指導組織。
具體分為三級:市學院建立市農村區域研修領導小組:由市學院分管領導和學科教研員組成,負責區域研修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領導。各縣區建立研修管理指導小組:由縣區組長和學科組長組成,各縣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初中教研的業務校長為組長,中教部主任為副組長,各學科教研員為本區域學科研修的組長,在區域研修校中按學科選出一名副組長。各區域建立研修領導小組:由區域研修點校校長任組長,成員校校長任組員。
(2)組建學習型組織。
各區域研修組織根據需要組建學習型組織,打造研修團隊。學習型組織至少包括以下兩個組織:一是學校學科教研組,主要由本校本學科或相關學科教師組成,由學校學科教研組長負責,進行日常教學研究;二是校際聯合的區域學科教研組,要求每個區域每個學科組建成一個區域研修學科教研組,由區域研修體學校的學科教師組成,由進修學校和區域研修學校共同協商確定學科研修教研組長,主要進行教學疑難問題研究。研修指導由市、縣教研員共同負責。
2.指導引領,保障區域研修工作的有序進行。
(1)定方案,送指導,助推學校和教師專業發展。
一是制定區域研修方案。在2014年與確定的區域研修點校調研摸底的基礎上,撰寫“農村教師專業素質情況”的調研報告,制定初中部農村區域研修方案。
二是進行培訓指導。首先,對農村區域研修校進行培訓,主要培訓區域研修點校建設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其次,指導基地校制定區域研修方案。最后,指導點校開展研修活動。要發揮省級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示范校的經驗、做法指導和帶動點校的發展。通過抓基地、抓點校,以強扶弱、以點帶面,激發學校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助推薄弱校的進步和發展,引領和推動整個區域教研的發展和提升。
(2)定主題,抓教研,助推教學質量有效提高。
各縣、區學科教研員負責指導本學科教師分析教師素質和教學現狀,找準薄弱點,確定研修主題,制定研修方案。市學院教研員提出年度研修主題,供各學區參考。
確定研修主題時要結合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以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力爭做到:從小問題入手,解決教師所急、所惑,重過程、講實效。
(3)給任務,壓擔子,推動研修活動有效開展。
一是任務驅動。通過制定區域研修方案,給基地校和點校任務。各點校制定自己的研修方案,研修計劃,校際間的區域性學科教研組按照學院要求,定期完成相應的研修任務。學校學科教研組要每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校際聯合的區域教研組要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各學科教研組要每月上交一次教研活動紀實,市縣學科教研員要對活動情況提出指導性意見,并提出改進措施。各學科教研員要定期給點校及研修成員校教師任務,組織開展活動。
二是課題拉動。各學科根據各縣區域研修校的教研活動主題及調研情況,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教研活動。要以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力爭做到:從小問題入手,解決教師所急、所惑,重過程、講實效。
三是城鄉聯動。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示范校的作用,學院初中部為城鎮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與農村研修點校結對,通過拜師、參觀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將示范校的經驗和做法輻射給區域研修校,在榜樣的帶動下發展提高。
四是網絡互動。各學科通過QQ群進行學科交流、研討活動;通過教師研修網,為區域研修校教師提供各種教學、學習資源,并及時將各種活動的開展情況上傳。點校學科組長定期組織學習研討,并將學習過程及困惑及時反饋給市縣教研員。
筆者帶領本縣教師培訓團隊,在總結骨干研修和主題課例式全員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協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門,緊緊圍繞縣教體局“以閱讀為基,創建書香校園;以自主為基,構建高效課堂”這一整體思路,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全體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以點促面,深化培訓模式改革,助推全縣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
一、分類組織 面向全員
課改初始階段,主要開展通識培訓轉變校長和教師觀念。而在課改深化、理念落地課堂的今天,只有分類分層、分學科、分年級、分課型的精細化培訓,才能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诖耍覀儼呀逃刹颗嘤柡徒處熍嘤杻纱箢?,細分為名校長工作室引領、骨干校長高級研修、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和學科教師全員培訓六大類32 個項目,其中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培訓項目,已細化到年級、單元直至課型。
(一)教育干部培訓
一是對新任的164名小學校長進行以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培訓分為集中培訓提升理念、實地考察互助診斷、跟蹤問效考核評價三個環節。二是組織79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較強研究能力、辦學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學校長(名校長、骨干校長),分3批去重慶市南岸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校長跟崗“影子”培訓,旨在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專家。三是建立10個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名校長工作室在校長隊伍建設中的輻射、引領和示范作用。四是堅持每學期一期的中小學校長論壇制度,樾3そ渙骶驗和啟迪智慧搭建平臺。
(二)教師培訓
按照“集中縣培初中保全員,重在引領校本研修;小學培養種子教師,鄉鎮開展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整體思路,分學科、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如初中語文、數學教師主要開展全員培訓,把全縣的初中語文、數學教師分成若干個班級,每班50人,在進修學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通過專題講座、自主研修、互動研討、課例觀摩等形式進行全員培訓。小學數學以主題式磨課研課的形式,培訓教研組長,然后教研組長再輻射到其他教師。小學語文教師重在對學校的學科負責人進行培訓,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展開研討,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例觀摩。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依托香港天鄰基金會開展“英語口語坊”專題培訓,中小學美術教師開展以筆會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討活動。
二、課題引領 嘗試實驗
我們以縣立項課題“探尋課改理念落地農村課堂的路徑研究”為抓手,探索兩條路徑:一個是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業務引領和組織服務的策略和措施路徑,一個是學校學科課堂改進的研課磨課校本路徑,試圖為我省縣域教研培訓深度融合,服務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為我省進一步深化農村縣域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個行動案例。
實驗行動的思路是:確定47所課改實驗基地學校,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基地校校長―課改項目負責人―學科負責人―學科教師分層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時運用于課堂教學改革,課改實踐檢驗修正研修成果。
行動的第一步是, 47所課改核心校校長齊聚進修學校,用三天時間,圍繞“高效課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參與課改積極性”“高效課堂創建中如何體現育人功能”等六個問題,分組展開深入研討,并在反復的匯報展示與補充完善中達成共識,在校長這個層面,統一認識,生成愿景,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行動的第二步是,舉辦高效課堂核心校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圍繞高效課堂,進行問題研討與創建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的制訂,通過自主研修、互動交流與診斷、專家講座與點評等形式,使課改項目負責人對高效課堂創建中的核心問題達成共識,同時通過制訂、完善與研討,對自己本校的高效課堂行動實施方案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行動的第三步是,舉辦學科負責人高級研修班,組建學科研修共同體。學科培訓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在培訓前組織教師進行了互動研討,任務分工,針對所領任務分組進行思考交流,并擬訂初步的小組培訓研修計劃;其次在培訓期間,通過每天的課前互動,課上聽講交流,課后分組研討,對培訓內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組研修計劃;再次在培訓后,參訓教師按照研修計劃,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滑縣學科教學實際,開發培訓課程專題,形成對學科教學的深入認識,建立學科培訓初步的課程資源庫;最后選出基地學校,分鄉鎮連片開展培訓研修活動,以專題講座、研課磨課、經驗交流等形式展開,把培訓學習成果嵌入課堂實踐,促進高效課堂的創建。
三、落地校本 進入常態
教師培訓的價值取向定位于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成效落地在常態課堂質量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上。教師外出培訓的時間有限,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途徑是以校為本的自主研修?;谝陨险J識,我們把引領中小學校校本研課磨課,作為課改理念落地常態課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一是通過進修學校舉辦磨課研修班和外出送培,為中小學培養種子教師,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領輻射作用。
二是通過舉辦校長、主任、學科負責人培訓班,研討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訂、組織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發揮課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組織不同學科的研課磨課研討活動。
四是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城關鎮中心校組織全鄉教師,將磨課研修活動融入日常教研教學中去,總結出“三周磨一課” 的經驗:教研組圍繞某一教研主題,確定研課磨課課題,組織全體組員歷時三周打磨,歷經學課、說課、研課、講課、議課和結課六個打磨環節,最終形成精品課,形成精品教案。棗村鄉、八里營鄉組織全鄉教師,主動到進修學校開展磨課研修,回去后結合實際,嘗試校本磨課研課實踐,白道口鎮、四間房鄉也充分發揮種子教師的引領作用,自主開展校本磨課活動。這些鄉鎮在探索以校為本的研課磨課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全縣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動起到了引領作用。
一、以發展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
教師職后教育目標與課程體系是教師研修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要提升研修質量,課程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把行抟惑w”課程體系必須根據相應學科、對應年級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只有弄清楚相應的知識結構,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避免隨機設課。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結合本區域教師研修課程實施現狀,立足教師專業發展,在分析現象、歸納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借鑒與創新的融通,逐步建構出區域教師“研修一體”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年級、學科和跨學科三類課程構成,并具體提出了每一類課程的研修目標(圖1)。
“研修一體”課程體系的構建打破了以往單一關注問題解決的模式,突出了解決學科教學問題的“年級課程”,增加了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的“學科課程”以及提升教師學習內驅力與綜合素養的“跨學科課程”。也就是說,課程體系不但關注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在問題解決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自主成長助力。工作重心從關注“事”,轉變為不僅關注“事”,而且關注“人”,充分彰顯了一線教師在教師職后教育中的主體性,且符合“研修一體”背景下區域教師職后教育的質量觀,即合規律性、合需求性、合發展性。
二、以需求為導向,準確定位課程
課程體系明晰后,開展教師需求評價、準確定位課程是亟須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在課程體系的宏觀框架之下,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每學期均組織開設百余門研修課程,以滿足教師的多元化需求。對于教師來說,課程的開設不僅完善了分崗位、分學科、分學段、分層次的教師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系,同時構建起相應的研修目標與課程體系,使教師的研修課程主題更聚焦,大大提高了研修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連續性發展。
以往的教研優勢在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劣勢在于問題的解決呈散點式分布,就問題說問題,缺乏整體建構,不利于教師發展。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在推進“研修一體”的進程中,小學數學學科課程設計者深入一線,通過問卷、訪談、課堂觀察等形式開展需求調研,發現有的教師不了解學生以往的知識掌握情況,講授內容出現重復,學生不感興趣;有的教師對本年級應達到的教學目標不清晰,講授內容越俎代庖,超越課標的要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基于此,小學數學學科課程設計者依據課程標準整體設計課程,每學期開設一門課程,分別為小學數學學科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代數思想的研究,每門課程下設六個子課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先將每一個年級的教學目標具體化,然后將一至六年級的教學目標縱向梳理,使每一位教師都清楚自己所教年級的教學目標及與前后年級教學目標的銜接,準確定位教學,使教師研修課程系列化。
三、以問題為切入點,豐富研修資源
任何課程改革的推進都必須有課程資源的支持,教師職后教育課程也不例外。準確定位課程之后,重中之重就是課程資源的建設。在“研修一體”背景下,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有效的資源來提升研修的效能,是對每一位課程設計者提出的新挑戰。區域研修課程設計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了課程內容選擇從單一向綜合的轉化。
通過梳理眾多的實踐案例,課程設計者從問題入手尋求解決方案,改變以往“以教材和學科知識為中心”的單一格局,進行“教材和學科知識、社會生活經驗、學習者的經驗”三種內容取向的綜合。在課程資源視域下,突破以往長期固守的教材概念局限,越來越重視教學預設資源、動態生成資源、場館資源、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培訓者及學習者資源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
1.深度開發培訓者資源,凸顯對教師需求的引領
培訓者團隊是課程開發的核心問題之一,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培訓者隊伍,研修課程的質量必將受到影響。2011年,中小學書法課被確定為國家課程。課程設計者在認真領會上級精神和學科要求的同時,對本區書法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發現絕大多數書法教師“教非所學”的現象十分嚴重,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極為薄弱,無法滿足書法教學的需要?;诖耍W書法學科的課程設計者與故宮書畫教育中心的專業團隊合作,組織開展講學、參觀、實踐等指導活動,涵養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其專業化水平。
2.關注學習者自身資源,實現其個體經驗的重構
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具有成人學習的特征,他們透過經驗、對話和反思不斷生成知識。因此,知識的生成是教師學習作為成人學習的基本過程和結果體現,而基于灌輸機制的預設培訓則無法體現教師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性和學習的建構性,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①“北京市西城區骨干班主任自主發展專題研修”的課程設計者認為,教師經驗即課程資源?;谶@種資源觀,課程的組織形式以分享、對話、互動、反思為主,學習者通過學習,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自主建構解決學生問題的“小理論”,兩步九環節“我的教育公式”就是其中一例
(圖2)。教師個體經驗的重構凸顯了生成性這一特點,使研修不再是他人“輸血”,而是自身“造血”,研修效果不言而喻。
3.重視開發利用自然、社會資源,涵養教師的文化素養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是教師研修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3)。隨著“研修一體”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設計者逐漸打破“以學科教材為中心”的壁壘,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汲取更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中學歷史學科開展歷史尋蹤活動,參觀國家博物館,重走什剎海,考察利瑪竇及外國傳教士墓地;小學綜合實踐學科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研究,遍訪北京的博物館及人文與自然景觀。教師們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自然的認識,獲取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大自然的知識,而且從中體悟到規律是不可違的,并將這種認識遷移到工作和生活中。教師們在社會資源的攝取中,感受著不同社會資源所蘊含的人類智慧和人類文明,涵養了學習者的文化素養與品位。
4.靈活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開發教師學習新路徑
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虛擬化、網絡化等特點,對于延伸感官、擴大研修規模和增強研修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網歷經十幾年的資源積淀,為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課程資源建設提供了有益的補充,有的課程設計者挖掘教材中存在的“空白”,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網址,推薦網上下載的文獻,以彌補教材的“不足”;有的課程設計者將西城區教育研修網作為資源平臺,組織教師開展主題研討,利用視頻案例資源進行網絡研修,分享教學設計、課件及研究成果;還有的課程設計者充分發揮常規研修和網上研修相結合的優勢,為教師校本化和個性化的自主研修提供便利。
四、以高質為追求,轉變研修形式
課程資源的開發為研修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實踐中,區域教師研修形式的運用正悄然由“灌輸”向“參與”轉化。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同時,課程實施者也改變了以往“教師講授”的單一形式,打破了全程單向傳遞知識的格局,凸顯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習者的實踐。涌現出以滿足教師多元化需求的“三結合”參與式研修模式。一是“集中研修與小組學習及個人自修相結合”模式,充分彰顯教師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合作、專家專業引領,實現自身發展;二是“區級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模式,具體表現形式為“區校聯動”,區、校就一個主題開展研究,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協力研究促發展;三是“線上研修與線下研修相結合”模式,采用“課例研究”“視頻案例”“網上研討”等研修方法和手段,實現真實虛擬融通,促進教師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