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研修團隊總結

研修團隊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28 15:5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修團隊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研修團隊總結

篇(1)

本文以參加“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的73個校本研修團隊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視頻案例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6個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67個其他校本研修團隊共803名高中數學骨干教師在教師實踐性知識與教學實踐行為改進兩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了研究,并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三個特征,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關鍵詞】 校本研修;遠程校本研修;估秀校本研修團隊特征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12—0055—05

一、問題引入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進入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歷史新時期。教師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作為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1]。教師培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構成。教育部從2009年就實施了“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國培計劃)”,把教師培訓推入到了快速發展時期[2]。

校本研修作為一種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研修方式[3],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青睞。然而,目前對校本研修中的團隊建設及如何提升校本研修團隊績效等方面的研究尚少。筆者以遠程校本研修助學者的身份參加了由首都師范大學王陸教授團隊主持的“國培計劃(2011)——高中數學骨干教師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2010年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為了更好地探索教師培訓的有效模式而開展的“集中培訓與遠程校本一體化研修”的試點示范項目。研修項目首先集中培訓了100名“種子教師”,然后運用遠程方式指導“種子教師”帶動1000名周邊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從而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從項目的階段性績效評估結果來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本研究聚焦于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和其它校本研修團隊在實踐性知識和教學行為改進兩個維度的差異分析,總結出了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若干個特征,從而為進一步開展遠程校本研修培育出更多的優秀團隊提供了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二、文獻綜述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

格林漢姆(Graham)認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將面授教學與基于技術媒介的教學相互結合而構成的學習環境”[4]。而麥森和萊恩尼(Mason& Rennie)則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技術、場所、教學方法的多方面融合”,而不僅僅是教學組織形式的結合[5]。李克東教授等認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人們對數字化學習(E-Learning)進行反思后,出現在教育領域尤其是教育技術領域中較為流行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地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6]。

所謂校本(School Based),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7]。根據校本發展的理念,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兩方面含義,其中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訓的拓 展[8]。校本研修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實際,根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和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師繼續教育形式[9]。從概念分析來看,校本研修首先要以教師的工作環境為基本場所;立足本校校情,以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修內容;以研修教師為主體;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為直接目標,并構建成專家、學校領導、研修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習型組織;以最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據目標的教師教育形式。它是一種集學習、教學和科研三位為一體的學校及教師行為;是一種基于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來自于教師、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是一種對教育教學經驗理論提升的過程[10]。此外,校本研修需要特別關注教師的三個方面的內在需求,即要符合教師的職業特點、認知特征和滿足教師的情感需求[11]。

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是將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應用于校本研修的一種新型研修模式,充分發揮和利用了網絡學習和傳統學習的優勢,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混合式校本研修在形式上是在線研修與面對面研修的混 合[12],其目的是采取豐富多樣的信息傳遞方式以適應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益,幫助教師實現其專業發展。

五、研究結論

(一)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特點

1. 教育信念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核心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團隊教育信念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陳向明教授認為,教師的教育信念具體表現為教師對教育目的,學生所應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實施和評價“好”的教育,教師職業等問題的認識和理解[17]。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教師堅守教育事業并不斷為之奮斗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中占有最中心的地位[18],對教師專業發展起統帥、引領和定位的作用。教師專業發展之路上如果缺乏教育信念的支撐,就如同廣袤的大地上沒有了指路標,就會使教師迷失專業發展的方向,喪失專業發展的主體性,只會成為一個以教師職業為謀生手段的教書匠,而不會從一個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把教育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奮斗。

2. 自我知識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保障

帕爾默(Palm,erRJ.)指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identity)與自身完整(integrity)”[19]。上述數據分析也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自我知識這一維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自我知識,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評估、自我教學效能感、對自我調節的認識等[20]。自我知識是當前的教師群體中最為缺乏的,但它又是保證教師理解其本身工作特性的關鍵因素,并且是支持教師進行更高層次反思的必要因素。自我知識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基礎,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實現對自我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處理自身發展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并且才能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才能更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教師只有實現自我認識,才能成為自己完整意義上的發展主體,才能有自我發展的意識,才能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21]。

3. 反思是優秀校本研修團隊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學實踐經驗是教師實踐性知識最重要的來源。但是,當經驗受習慣和常規支配的時候,就常常成為理性和思考的相對面[22]。所以,教師必須經常對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深入反思,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并通過反思指導新的教學實踐。

上述數據分析顯示出:優秀校本研修團隊與其它校本研修團隊相比,在反思知識這一維度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教師的批判反思知識,主要表現在教師日常“有心”的行動中,其實是教師與自我的一種內部對話,反思有助于教師將理智的思考轉化成為教師自身的實踐性知識,反思的過程實質就是教師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過程。所謂“反思”就是深思熟慮的思考。教師的反思是一種實踐取向的反思,表現為“對實踐反思,在實踐中反思,為實踐而反思”[23]。眾多的研究表明,教師反思是改變教師實踐的重要成分,教師反思被看作是教師協調他們的信念與實踐之間矛盾的關鍵[24][25]。

(二)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的建議

校本研修團隊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導情境。建立一支優秀的校本研修團隊,也是學校教師專業管理的目標追求和必然選擇。首先,團隊教師應確立共同的專業發展愿景,設定相同的目標,以教師個人愿景為基礎,以學校發展愿景為導向,樹立使全體團隊成員都愿意為之奮斗的理想追求。共同愿景建立之后,團隊成員在團結、和諧、相互信任的氛圍下開展專業學習,使團隊成員的智慧力量實現最大化。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個體性和創造性,在協作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擴大教師的創造空間。此外,研修團隊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使用反思工具進行強化、鞏固、改進和修正,并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研修形式促進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持續增長,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除了以上因素外,培養優秀的團隊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激發自身能量、創造激情、組建親密無間的團隊、合理的付出、尊重成員的個性等[26]。由于本文以教師實踐性知識為主要影響因素,所以對上述幾點不再贅述,但在培育優秀校本研修團隊時卻不容忽視。

篇(2)

學生為什么擇校?表面上看是學生、家長的學習消費行為選擇,實質則是教育供給質量差異。這是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和存在的現象。

目前,學區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區內教育資源均衡與公平的問題,但并沒有真正內生性增加優質教育供給。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學校自身教育供給的質量,成為每個學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4年,東城區提出“盟貫帶”模式,北京171中學與青年湖小學實施九年一貫制,生均師資配比、生均資源配比成為學校提供優質教育供給的制約性因素。這個難題如何破解?路徑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為問題切入,我們從科研視角審視和探索影響學校教育供給的科研、教研、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校教育供給質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師質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師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讀懂教師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師想要做的和學校教育想要供給的形成一個價值共同體。

1.以理論為指導,以課題為抓手,確立學習型校本研修團隊新理念

教師發展,首要任務是構建學習型的高效團隊。而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學校可以通過設計一系列科研課題,如學案教學行動研究、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等,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問題,有層次、有側重地采用“漸進式――議”“引領式――研”“進入式――學”“硬推式――訓”“能動式――行”等方式推進。在行動研究中,使“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功靠團隊”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組織變革為依托,以行動研究為途徑,搭建團隊校本研修新平臺

通過“基于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學校組織變革”研究,探索出級部、班級組、備課組三級學習型組織建設模式。

級部引領,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級部校本研修水準。級部長要聯合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做到“五位一體”。級部作為學校管理與實踐層面的橋梁,要搞清楚教師需要什么,學校能提供什么。級部管理重點要從四個維度著手:級部質量分析會、級部教學經驗對接會、級部考察活動、級部統領學科。

班級組連橫,研究好“綜合學習力的木桶效應”,形成班級團隊校本研修合力。在級部下設置班級組,提出“班主任是班級成績的第一責任人,任課教師是本學科成績的第一責任人”。

備課組合縱,研究好“真、實、新、活”,形成備課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內涵。“真”研修:專題研究、話題研究。“實”研修:人人參與、全程參與。“新”研修:與時俱進的微創新,即倡導課堂教學中的微創新。“活”研修:活學活用、遷移變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課程叢林效應,提升課程質量

具有叢林效應的課程體系,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所以,學校教育供給質量的核心是構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課程叢林。

1.國家課程校本化

國家課程校本化是學校教育基礎供給質量內涵發展的過程。學案教學、海量閱讀、自主高效課堂等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徑:變課標為學標,變教材為學材,變教案為學案,變先教為先學,變接受為探究,變獨學為合作,變同質為個性。

2.特色化校本課程叢林

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學校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中,學校著眼于特色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19個藝術課程模塊、13個體育課程模塊、10個科技課程模塊,豐富的校本課程叢林向學生開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課程精品化的操作與實施路徑,全校網絡選課、全校走班、“專人、專項、專室”培養學生專長。在課程叢林中,學生至少要學習4門藝術課程、2門體育課程、1門科技課程,即“4+2+1”特色課程。

課改從改課開始,提升課堂質量

篇(3)

筆者主持的教師工作室團隊以馬克姆•諾爾斯成人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將工作室指導教師劉永東的“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開展的培訓活動中,通過開展自主與合作、示范與引領、研究與反思等培訓活動,對該模式進行應用與發展,構建出一種教師培訓的基本模型,讓參與培訓的教師和工作室團隊成員達成相互學習、交流和相互促進彼此專業持續發展的培訓目的。

二、模式建構與實施案例

1.理論基礎。

由于年齡、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成人具有與兒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學習特征。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馬克姆•諾爾斯認為,成人學習具有五個方面的特征:強調學習者的獨立性、已有的生活經驗、以需求和問題為中心、學習動機多樣化。成人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性和獨立性取代了對老師的依賴,成人在學習活動中更希望決定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由此,在成人培訓中,不應把知識灌輸給成年人,而應視其為學習伙伴,采用相互探討、交流的培訓方式。成人的經驗,是學習的寶貴資源,不僅可供其個人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同時還可互相利用,取長補短,通過共同探索,能豐富集體的認識。另外,成人學習者的學習主要是為了適應社會和生活的需要,他們很了解自己的學習需求和目標,因此做好培訓分析,了解成人學習的需要是開展培訓的基礎。而“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運作正好與成人學習具有五個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組教研運作的一種活動模式,是指三所學校聯盟或者同一學校的三個年級集備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問題為起點,共同制定活動內容和方案,協作組織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動。由于該模式具備可行性和操作性,又與馬克姆•諾爾斯成人學習理論相呼應,因此,工作室團隊嘗試利用該模式進行開展培訓,并對模式進行完善和發展。

2.模式建構。

在模式建構之前,對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與目標內容的確定。學員需求的調查分析是培訓的首要環節,是培訓的基礎。調查分析的內容包括:培訓對象的起點水平、學習動機、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訓的對象是成人,因此還要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通過多種途徑與培訓對象建立聯系,對培訓需求進行溝通,明確培訓者希望達成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創設學習、交流、共享的環境。其次是實施過程與評價總結。根據既定培訓計劃實施,把培訓實施流程設計為五個環節:自主與合作、對話與交流、示范與引領、研究與反思、總結與提升。五個環節的實施順序將結合具體培訓內容的特點進行靈活的調整。并對過程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反饋學員的學習情況,了解培訓的滿意度以及對培訓的改進建議。基于以上思考,結合筆者主持的教師工作室團隊開展的“廣東省2012年省級骨干教師的跟崗學習”培訓活動,對“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進行應用與發展研究,在教師培訓中通過構建可操作性強的操作流程,系統地、有效地設計培訓過程與實施培訓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師培訓模式。

三、實施案例

1.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對象是廣東省省級骨干教師,培訓時間長達20天。培訓前,工作室對參加培訓的學員做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齡在十年以上的達100%;在教學業務上獲省市級獎勵的達88%;參加各類培訓的頻率較大,其中參加過國家級培訓的占25%。由此可見,參加跟崗活動的學員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顯然,單一地請專家開設講座或聽課實踐學習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訓活動計劃要有一定的系統性,既要學員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促進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

2.設計培訓內容。

基于需求分析,設計培訓內容為:借助專題講座,開展課題研究理論和新教學理念的學習;運用“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和課例研發;撰寫學習心得、反思論文,促進自身的總結和提升。同時以這三個模塊達到培訓目標:以指導專家、導師和輔導團隊為引領,以網絡技術為支撐,以“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為載體,通過自主與合作、對話與交流、示范與引領、研究與反思、總結與提升的實踐過程,匯集群體智慧,形成教學相長、互促共贏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相互促進彼此的專業持續發展。

3.創建培訓環境。

首先是創建交流平臺、組建研修團隊。為了更好地協調各方力量,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在培訓開展之前工作室團隊創建了教師工作室QQ群,組建了“三人行”研修團隊、專家指導團隊和輔導團隊。其次,確定研修內容,開展自我研修。培訓全過程需要受訓教師先進性自我研修,學習和了解“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關理論知識。以“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開展的教研交流活動,強調的是以問題為起點,共同制定活動內容和方案,開展協作組織有序的教研交流。為了讓受訓教師在培訓中更好地形成互動,激發他們學習研討的積極性。在培訓開展前,工作室確定了課例研究的內容: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的性質》。最后是確定培訓形式,擬定培訓大綱。根據前期的預設的培訓內容,確定培訓活動的形式,培訓活動計劃分為三個并行的模塊。

4.開展實施過程。

培訓一開始,進行開班儀式。內容包括:培訓團隊成員的相互介紹,工作室主持人介紹本次培訓的整體計劃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讓受訓教師明確培訓的目的、內容和要求。然后根據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把培訓活動分為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和總結反思三個并行模塊。第一模塊:理論學習為提高培訓工作的自覺性,避免盲目性,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提高提升學員理論學習的效益和實踐效益,基于學員已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問題也已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工作室在開展本模塊學習活動時,對培訓實施流程進行了如下調整。例如:在活動第一階段,工作室組織“跟崗培訓開題報告會”。會前,要求學員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查閱有關資料,聯系已有的教學經驗,撰寫課題開題報告初稿,并通過三人行研修小組進行組內交流,修改形成課題開題報告修改稿。會中,先由學員向全體研修團隊闡述各自的開題報告,然后由指導專家對學員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進行現場的專業點評,最后再由指導專家以《怎樣進行科研材料的整理與撰寫》為題進行專題講座。通過現場點評和講座的示范引領,會后學員們開展進一步的組間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開題報告,形成最終的課題研究方案,為培訓后的課題實踐活動做好充分準備。第二模塊:課例研發前期調查結果顯示:參與本次培訓的學員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基于馬克姆•諾爾斯提出的成人學習特征和“科組三人行”的活動模式,工作室在開展本課例研發的活動中時,對培訓實施流程進行了如下調整。目的是希望學員和輔助團隊成員能把彼此的教學經驗作為學習的寶貴資源,在課例研發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交流、共享。本次研發的課例為: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的性質》。為了讓學員和輔導團隊成員在課例研發過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動,在培訓開展前,以安排課例的自主研修。學員們自主本課題進行教材、課標的研讀,并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形成個人教學設計。在培訓期間,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組為單位,開展組內互評,完成個人設計的自我修改;借助組內協商,形成小組的優化設計。在此基礎上,通過組間研討,形成課例實施設計初稿,并嘗試課堂實踐。在進行課堂實踐嘗試的過程中,工作室邀請指導團隊專家進行隨堂聽課,并在課后進行設計點評,并以《非線性主干循環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概論》為題開設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專題講座,加強理論指導。最后,研修團隊對課例實施設計作進一步修稿,并通過撰寫學習心得或反思論文進行自我的總結和提升。第三模塊:自主體驗本模塊的學習活動是貫穿于整個培訓活動中,通過自主研修、與他人的學習交流、撰寫跟崗日志、學習心得、反思論文等活動,達到自我體驗,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的目的。

5.培訓評價。

培訓的評價,主要是以完成培訓任務的情況為依據,分為受訓教師自評、小組互評、工作室評價三個方面。在跟崗培訓結束后,工作室對本次基于“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師培訓進行了簡單的評估。主要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結果,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受訓教師對培訓內容非常滿意,認為符合自身的學習需求;基于“科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訓基本模型獨特新穎,通過觀摩、學習、實踐該模式下的備課、授課、評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四、培訓的改進建議

1.完善網絡學習平臺。

網絡學習可以為學員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更便于培訓后的繼續學習。在網絡學習平臺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學資源以外,還應該有專家在線輔導,以便及時解答教師在時間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在網絡平臺中進行研討,將他們的實時工作實踐體會與其他教師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評價方式。

篇(4)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曾說過,中國有很多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好比一顆顆珍珠,需要一根線把他們連接起來,組成一條美麗的項鏈——這根線就是企業的共同目標。這個目標能夠引導大家共同追求、共同努力。2007年初開學,校長在教師會上向每位教師征集《教師公約》,大家踴躍投稿。后來,校長帶領幾位教師將所征集的《公約》進行整理、提煉,形成了《歡喜中心校教師公約》。此《公約》源于教師,用于教師,大家對此《公約》的認同感很強,于是也就有了遵守《公約》的自覺性。

在每位教師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學校的共同愿景——營造歡欣、歡洽校園,培養喜文、喜武學生;努力把歡喜中心校建成現代化的、花園式的農村一流中心校。學校愿景的提出使身處艱苦條件的老師明晰了自身和團隊努力的方向。

二、完善團隊制度,形成科學管理

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支優秀團隊,使團隊成員的行為朝著團隊期望的方向發展。我校在團隊管理過程中做到了“三堅持”:

一是堅持常態管理。常規不需要研究,是固化的,是自動化運行的。團隊的管理首先應是常態式的,需要通過制度來強化,這樣我們的團隊工作才能有序、有效。我校在團隊管理中堅持常態,形成制度化,并用鐵的紀律維護制度的執行。團隊管理制度高度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最大程度地激發教師自身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是“以人為本”。二是堅持精細管理(規范化)。制定《規章制度》,關鍵在落實。精細化的團隊管理是團隊的有力保障。我校制定了《團隊評比辦法》,通過領導檢查賦分、個人工作月記、團隊集體總結、小組綜合評議四個步驟每月進行一次評比,每學期、每月、每周都有督察重點,用精致的管理提高團隊的戰斗力。三是堅持思想管理(科學化)。教育思想和觀念是教育者的靈魂。為了加強領導團隊管理,每月召開領導交流總結會,交流學習心得,總結工作經驗,診斷反思問題。

三、進行團隊建設,擴造學習型組織

1. 讀寫工程,打造終身學習習慣。我鄉從2006年起實施主題為“真情融注筆端”(記成長周記),“成長源自書香”(師生讀書活動)讀寫活動。2006年至今,我校開展了“教師共讀一本書”、“師生研讀一本書”、“教師讀書匯報會”、“書香伴我成長”等系列活動。我校投資近萬元購買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鄉里各校圖書輪換,極大地推動著歡喜校園讀書活動的開展。2010年起,我校的讀書活動又上新臺階,統一讀書時間為每天中午20分鐘;2011年全鄉各校舉行了大型讀書匯報會,將讀書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2012年我校提出“修身養性,靜待花開”的“靜養式”讀書理念。每天第七節課為讀書課,師生安靜讀書,記筆記,寫感受。7年的堅持,我們對讀書的形式化要求雖然越來越少,但讀書習慣正逐漸內化,師生已真正把讀書融入自己生命之中。

2. 真研實修,讓教師專業得到發展。2011年,我校以市、區教育局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年活動為契機,教研、科研結合進行了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系列小課題研修活動。各村小團隊課題組在校長領導下,在核心成員的組織下,課題研修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全體成員形成合力,共同進行理論學習,共同進行課題研究,共同實踐反思討論,共同分享展示研修成果。2012年,我們經過領導班子例會研究,骨干教師多次研討,結合村小校長建議,制定了活動方案,確立全員參與,以“提高課堂效率,打造我的精品課”為主題的2012年第三屆歡喜鄉“成長杯”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正在有序進行。幾年來的真研實修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成長、和諧共享的生命歷程,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學效率,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提供了展示平臺,促進了學校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

四、塑造團隊文化,形成團隊精神

一流團隊的靈魂是和諧向上的團隊文化,塑造團隊文化的要點就是打造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團隊的精髓所在。 (下轉7頁)(上接18頁)

1. 培養對團隊的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高尚師德是為師之根,良好師德師風是高素質團隊建設的前提。為了保持和發揮農村教師樸實、踏實、敬業、廉潔的工作作風,我校以“抓團隊評比約束個人,樹師德典型帶動全體”為團隊精神,提升我鄉教師職業道德。一個有凝聚力、向心力、榮辱感的團隊對教師個體形成高尚師德有引導、示范、約束作用。制定了《和諧團隊評比辦法》,每月進行一次評比,每位隊員都樹立了“我因團隊而榮,團隊因我而勝”的觀念,大家都以奉獻、敬業為榮。每年評選全鄉優秀教師,兩年一評敬業型教師,樹立一批師德典型。這些教師在學校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篇(5)

教師學習共同體包括學習團隊、學習過程、學習資源、學習任務。教師學習共同體是這四個要素互補、合作、協商、互動而形成的關系存在,也應圍繞這四個要素來構建。

第一要素:學習團隊

作為一個實體組織,學習團隊的設計應突出學習主體的多元、異質,這是教師學習共同體“互補、合作、協商、互動”關系形成的基礎。

在學習共同體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共同學習、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不斷互補、合作、協商、互動。

我校專業教師研修班的學習主體既包括了7個專業不同學科的33位教師,其中有青年教師、骨干教師、中年教師,還有專業主任、教研組長和普通教師,又包括了課改專家、學校管理者等。他們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依賴,構成了專業教師研修班的主體。

第二要素:學習任務

作為一個學習載體,學習任務的設計應引向學習目標的預設與生成,這是教師學習共同體“互補、合作、協商、互動”關系形成的方向。

學習目標是學習共同體建立的目的,指引著學習共同體的發展方向。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完成學習任務時也存在感情、關系、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所以,在學習任務的設計過程中,要有目地引導學習目標的預設與生成。

我校專業教師研修班的學習任務是借鑒北京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思路和方法,完成我校7個專業的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等任務。同時,在團隊學習的過程中培育個人愿景與共同愿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團隊的建設,也是我校教師學習共同體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第三要素:學習過程

作為一個必要條件,學習過程的設計應突出學習方式的優化組合及在情境中的合作學習,這是教師學習共同體“互補、合作、協商、互動”關系形成的關鍵。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的優化組合是關乎成敗的關鍵。學習者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將學與用結合起來,實現“做中學”、“用中學”,并通過互動和協作優化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

我校專業教師研修班既有講座形式的集體學習,也有基于材料的自主學習;既有探究性質的小組合作學習,也有調研性質的學習實踐活動;既有基于一定成果的反思性學習,也有基于評價的論證式學習;既有學習者與自身經驗之間、學習者個體之間、學習者與互助者之間的協商與對話,也有學習者與周圍環境、與學習資源之間的互動。

第四要素: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的設計應與學習方式相適應,突出資源的多樣性、選擇性和共享性,這是教師學習共同體“互補、合作、協商、互動”關系形成的保障。

學習資源包括課程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正是通過學習主體和資源的互動,才能完成知識和意義的建構。

篇(6)

一、國培課標的種類

國培課標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項目設計,共有66個課程標準(還有1個課程資源建設規范)。具體分布如下:

表1. 國培課標分類統計表

二、國培課標的結構

每個國培課標一般由四個部分構成,總體框架如下圖:

課程目標總目標具體目標建議課程內容——維度(三個)模塊、專題、學時、內容要點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課程結構要求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實施建議附: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

圖 國培課標框架圖

三、關于“課程目標”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一部分是“課程目標”,一般提供“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供培訓任務承擔機構研制培訓方案做參考。

總目標的確定,主要是根據不同項目、類別、層次、崗位對象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需求。例如: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訓項目針對地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通過主題式培訓,研究問題,分析案例,總結提升經驗,提高師德修養,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區域學科教學與教師培訓帶頭人。

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訓項目針對農村骨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圍繞新課標的貫徹落實,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研究典型案例,提高師德修養,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將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縣域農村學校骨干教師。

中西部置換脫產研修項目針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通過院校集中研修與“影子教師”實踐,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農村學校培養一批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教師培訓中發揮輻射作用的帶頭人。

培訓團隊研修項目針對高校、教師培訓機構和幼兒園、中小學一線骨干培訓者和培訓管理者,通過專題學習、案例研討,提升培訓者培訓方案設計、培訓課程開發、培訓教學、培訓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加強培訓專家團隊建設。

具體目標的確定,根據培訓的具體任務要求、不同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內容維度和模塊制訂。

四、關于“建議課程內容”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二部分是“建議課程內容”,其設計原則遵循:思想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既加強師德和專業理念教育,激發教師發展動力,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學習規律,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既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又注重幫助教師在實踐中改進技能和方法;適應性與引領性相結合,既適應現實需求,又突出課程內容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

建議課程內容供培訓任務承擔機構研制培訓方案作參考。一般安排三個維度,如中、小、幼、特教師的培訓內容根據國家頒發的教師專業標準分為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設若干模塊,每個模塊下設若干專題,每個專題提供學時建議和內容要點。內容要點是對專題內容的簡要說明,可結合學員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例1. 中小特教師培訓的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2)。

例2. 培訓團隊研修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3)。

例3. 培訓管理者團隊研修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4)。

五、關于“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三部分是“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議:一是課程結構要求,二是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三是實施建議。

1. 課程結構要求

每個國培課標為培訓機構設置培訓課程提出了原則性的課程結構要求。如, 中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課程結構要求一般是(見表5):

原則上,每個維度浮動比例不超過5%。

又如,學科教師培訓團隊研修的課程結構要求一般是(見表6):

2. 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

這主要是針對短期集中培訓開展主題式培訓提出的要求。主題是集中培訓的核心內容。培訓課程均圍繞主題設計和實施。培訓機構可根據學科教師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學科教學內容的某一方面或學科教師專業能力的某一個側面,形成培訓主題,按照課程結構和內容設計的要求,設計出主題化的課程。

國培課標在這一部分為培訓機構提供了若干個供選擇使用的主題,當然,培訓機構也可根據上述要求自定主題。

3. 實施建議

一般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

(1)教學方式建議。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課程實施要將理論與觀摩實踐相結合,專題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經驗總結與反思體驗相結合。理論學習要強調案例分析,實踐訓練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討要注重學習共同體打造,反思體驗要針對教育教學行為改進。

二是培訓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創設學員參與的教學情境,在專家引領下,通過實踐體驗,提升學員的教育教學實際能力。

三是要注重培訓方式的創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加強對學員培訓后的跟蹤指導。

(2)培訓團隊建設建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實行首席專家制。首席專家負責設計培訓方案、備課、進行過程指導等工作。

二是要組建高水平培訓團隊。高校專家與一線教師、教研員合理搭配,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線優秀教師、教研員原則上不少于40%。

(3)課程資源利用建議。一般有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根據培訓主題和課程目標的需要,為參訓教師選配適切的閱讀學習的文本資源、電子資源和網絡信息化資源,加深學員隊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訓課程的功能。

二是培訓團隊主講專家應向參訓教師提供教學課件、講課提綱、任務設計等培訓課程資源,為持續學習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把參訓教師作為重要培訓資源,建立班級虛擬空間,整理發掘課程實施過程中學員學習產生的有價值的鮮活的生成性資源,并盡可能提供給每位學員進行分享交流。

四是培訓機構應全面開放校園資源設施,其中包括圖書館、資料室、電子閱覽室等。應當及時向學員提供機構內相關的學術交流信息,允許學員進入任何教學場所參與學習。

(4)培訓效果評價建議。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員與專家評價相結合、即時與后續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對項目實施工作進行評價。

二是要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的培訓預期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

三是要注重對學員培訓前后改進程度的測評。

六、關于“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

每個國培課標都附上了“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為培訓機構開展主題式培訓提供方案設計的范式。一般格式為:

項目類別:××××××

培訓時間:×天(×課時)

培訓主題:××××××

培訓對象:××××××

培訓目標:××××××

培訓內容:(用下列表格形式列舉,見表7)

篇(7)

根據“國培計劃”項目的要求和精神,結合以往的培訓經驗,我校創建了“一封信、一張紙、一個課題”的“三個一”研修模式,將研修前精心準備、研修中積極參與、研修后的研究與追蹤三個階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研修培訓工作的實效。

研修開始前,我們首先開展了致學員“一封信”的工作。讓學員充分了解“國培計劃”研修項目的目的、任務以及主要內容安排等,使學員提前進入研修狀態;要求學員們針對研修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出培訓需求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好優秀教學設計、成果作品展示以及說課稿等研修相關準備工作。通過學員們的反饋,項目培訓專家組成員有效了解學員需求,及時調整研修方案和內容,增強研修針對性和實效性。

研修過程中,要求學員隨時準備“一張紙”。督促學員隨時記下研修過程中的收獲與啟示、心得與體會以及問題和難點等,以便于對學員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和交流。促使學員每時每刻都積極參與到研修過程中來,提高學員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研修結束后,通過選擇“一個課題”研究的方式,促進學員研修效果的鞏固和強化。我校培訓專家團隊為學員策劃設計了“國家級培訓有效性持續跟蹤研究系列項目”。研修結束時,學員根據研修興趣點,結合自身工作和研究實際選擇相關的研究課題,填寫課題申報書。專家對于學員的課題研究進行跟蹤指導,幫助其完成課題研究,形成有關研究成果,并積極為學員創造成果展示平臺。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員主動將研修所學到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實踐和研究中去。

“三個一”的研修模式,使研修過程真正實現了一體化,極大地拓展了研修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了學員們參加研修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強了研修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效促進了各地區學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整合,切實保證了“國培計劃(2010)”研修工作的質量,實現了“國培計劃”示范性培訓項目的任務與目標,是對研修模式的一種創新。

二、優化研修方案

研修效果如何,關鍵因素之一在于研修方案是否合理,研修內容是否切合學員的實際需求。我校項目專家深入研究,不斷優化研修方案,以此保證研修質量和效果。

首先,初步形成研修方案。在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過程中,我校各項目專家團隊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形成了豐富的培訓資源。我們在此基礎上,積極總結培訓經驗,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的精神和研修項目的要求,通過調研和訪談了解培訓需求,并結合教育部評審專家組意見,形成了初步研修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三人弄娇妻高潮|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朋友的丰满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都市激情 在线 亚洲 国产|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成 人影片 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老熟妻内射精品一区|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久久伊人五月丁香狠狠色|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人人澡人人透人人爽|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免费超爽大片黄|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九九综合va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