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總結

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0 14:5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總結

篇(1)

關鍵詞: 教師教育;協同研修;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提出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2013年,我國開始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工程”),旨在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其應用信息技術于教育教學的能力。“工程”明確要求“利用網絡研修社區,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整合式培訓”。

教師網絡研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之一。然而,當前的網絡研修存在“教師網絡研修的資源庫建設緊缺;研修活動設計尚處于研究層面、不利于推廣;網絡研修環境差異性較大”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工程”過多關注在職教師的發展,忽視職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有悖于教師教育理論中的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發展的理論,割裂了教師發展的完整性。這些不足和問題都影響網絡研修以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效果,需要構建一個基于教師教育理念的、補當前網絡研修不足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網絡研修模式。

結合教師教育理論、當前信息技術網絡研修的現狀以及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出和實施了“基于網絡協同研修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實施模式”(以下簡稱“模式”)。

二、“模式”解讀

(一)基本內涵

以教師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目的,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資源,以由職前和職后教師為主體構筑的學習共同體的協同研修為學習方式,開展的基于網絡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模式。

1.指導思想:教師教育理論

指導思想是模式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核心,是模式深層內隱的靈魂和精髓,它決定著模式的方向性和獨特性。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強調教師教育的一體化和系統化,重視教師的職前和職后的協同發展。

2.運行方式:協同研修

協同研修是教師發展的重要路徑。基于網絡的協同研修可以簡稱為“網絡研修”。馬力提出“網絡研修是一種以網絡協同學習平臺為技術支撐而開展的有組織、有引領的教師自主研修活動的新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絡研修成為教師協同研修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所倡導的方式。

3.組織形式:教師學習共同體

協同研修離不開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由教師以及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社群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自主自愿結合而成的學習型組織。我們所談的教師共同體的組成人員類型與當前我國常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的人員組成類型是不同的。這里的“教師”,既包括在職教師,也包括職前教師,以及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有關的其他相關人員。當前,我國組成教師學習共同體的人員主要有三類:第一類人員是廣大教師;第二類人員是區(縣)級研修員、網絡班級主任、研修輔導員;第三類人員為學科帶頭人、學科專家、教授、教師教育專家等。黃慧芳等指出“國內教師網絡研修的對象是教師,而且是中小學教師。”也就是說,常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主要是由在職教師組成的,強調共同體成員的“同質性”。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由在職教師和職前教師組成,既重視“同質性”,還重視“異質性”,突破了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固有模式,還原了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本來面目。

(二)理論基礎

1.教師教育理論

教師教育理論認為,教師教育應該包括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并使之一體化。作為當前教師教育重要內容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需要以教師教育理論為指導,把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進行通盤考慮、整體規劃、協同發展、共同提高。

2.情景學習理論

情景學習理論的創始人萊夫和溫格認為,學習不能被簡單地視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識從一個人傳遞給另外一個人;學習是一個社會性的過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構的;這樣的學是處于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滲透在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任何知識都存在于文化實踐中,參與到這種文化實踐中去,是學習的一個認識論原則。”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和技能是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而獲得的,要在學習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

3.學習共同體理論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斐迪南?滕尼斯認為,“共同體”是通過某種積極的關系而形成的群體,這一群體統一地對內對外發揮作用,是現實的和有機的生命組合。它強調共同信念和愿景,強調各個成員分享各自的見解與信息,相互協作、承擔責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動。

教師研修共同體是教師基于“研修主題”開展實踐研修活動而構建起來的一種個體學習和實踐的聯合體。以同質促進、異質互補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共同體,在教師的研修實踐活動中聯合互動,共同開展研修,可以“形成一種主題中心任務驅動、資源共享、相互借鑒、協同研究、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該模式對于彌補當前網絡研修過程中的資源不足、缺失網絡研修的系統設計、扭轉“簡單的網絡環境和虛擬網絡社區等環境并存”的“一刀切”局面、貫徹教師教育一體化的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我國加緊實施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尤其是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以及高校《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建設和使用、職前教師和職后教師的互補性和協同性等方面為開展網上研修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此,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實施模式研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模式”的實施

(一)共同體的組建

以區域(省或者市)為單位,由師范生、在職中小學教師、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主講教師、高校《學科教學論》教師等,通過行政命令或者自主自愿的方式組成學習共同體。

通過這種方式組成的共同體具有同質性和異質性的特征。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主要成員,具有共同的地緣性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提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力的同一目的性。共同的地緣性和學習目的是開展協作交流、組成學習共同體的基礎。同時,在職教師和師范生具有不同學習經歷和學習需求,體現出此學習共同體的異質性的特征。異質性的特征使得共同體的成員間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和行為傾向。教師對網絡學習空間的行為傾向直接影響教師學習的效果,影響教師網絡研修社區中的互助行為。

此共同體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是共同體的最主要的組織者和發起者,負責課程的設計、開發、完善以及課程的講授,同時負責疑難問題的解答以及網絡研修活動的組織、開展和協調。《教材教法》課程教師是共同體網絡研修的重要參與者,負責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學科知識的解答(尤其是針對具體學科的內容)。

當然,最初組建的共同體可能是一種松散型的共同體。隨著課程的進行,最終會形成由《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教材教法》課程教師為固定對象、在職教師和師范生為流動成員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可以分為專家(大學教師)、技術派(師范生,當然也包括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經驗派(中小學教師)等。

(二)研修的基本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是大學師范專業的必修課程和常設課程,每個學期均開設。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研修過程可以分為:注冊、研修、評價等幾個階段。

1.注冊

師范生根據本校教學計劃的安排,登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進行申請注冊、登記。在職教師根據當地主管部門的要求或者自主自愿的原則,在高等學校學期開學前,登錄當地高師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并進行注冊。《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主講教師負責申請人資格的審核,根據相關要求確定申請人是否具有課程學習以及網絡研修的資格。

2.研修

課程主講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平臺,介紹本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習要求、學習方法以及評價規則等。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和教學計劃,針對師范生開展面對面或者非面對面的系統教學。并結合所講內容設計網絡研修主題,組織學習共同體成員參與網絡研修。《教材教法》教師也可結合具體的學科內容,設計必要的網絡研修主題,開展針對性的網絡研修。師范生和在職教師通過瀏覽網絡課程資源、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參與網絡研修等方式,達到完成學習任務、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網絡研修是重要的學習形式。

一般而言,網絡研修的模式主要有:

(1)自主學習:學習共同體成員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資源(文本、視頻、圖片、練習題等)進行自主學習。在職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程資源、結合自身特點和時間,開展靈活的學習。師范生可以及時、反復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2)集中研修:高校教師或者其他人員根據教學內容或者學科內容,采用自主設計研討主題、邀請他人講解、播放視頻等方式,組織共同體成員學習、研討。在這個過程中,共同體成員之間暢所欲言、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種集中研修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內容為主,體現出基礎性、普遍性的特征。當然,也可以在某個時期,結合共同體成員的共性問題,開展超越《現代教育技術》網絡n程內容范圍的網絡研修。在集中研修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巧妙設計;研修中,要把握方向,啟發誘導;研修后,要及時總結,凝練提升。集中研修需要教師投入較多的心血進行科學的組織和安排、需要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積極參與、需要學習共同體成員具有同一的學習時間點或者時間段等條件,這無形中增加集中研修活動開展的難度。因此,集中研修活動的開展要量力而行,控制開展的頻率。

(3)隨機研修:共同體成員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研修探討。根據此模式開展的經驗,隨機研修是網絡研修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學習者最喜歡和收獲最大的學習形式。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學習或者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愿意通過此網絡課程平臺尋求支持幫助。他們的問題或困惑往往在第一時間就得到大家關注、討論并很快解決。通過對學習共同體成員的訪談,這種及時快捷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他們鐘情此種網絡研修的最主要的原因。

3.評價

學期結束,教師采用綜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成績作為學習者的課程學習成績。過程性評價以學習者網絡研修的次數、發帖數量、跟帖數量、提交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等為評價依據。終結性評價以課程結束時的考試成績為評價依據。對于師范生而言,高校期末組織的慣常性考試是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方式。對于在職教師而言,可以由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結合具體情況,采用靈活的方式。

(三)網絡研修的效果

通過實踐,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涌現了一批核心成員,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學教師自覺加入。有些師范生畢業成為在職教師后,仍然活躍在該學習共同體中。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研修,不僅增強了中小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的信心和勇氣,而且增強了職前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感受和理解,成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四、“模式”的特點

(一)指導思想上:凸顯教師教育理念

該模式以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為主體構筑的網絡學習共同體,體現了教師教育重視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共同發展、提高的理念。同時,該模式對學習者的持續性幫助,也體現了教師教育的連續性、終身性的思想。

(二)價值取向上:凸顯了實踐性

在研修過程中,教師在進行網絡研修過程中將獲得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亦稱為隱性知識,其特點為情境性、經驗性、個性化、默會性和動態性。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徐福蔭教授指出: 信息時代的教學觀強調師生互動,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強調在活動中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

協同研修的主題往往來源于教學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具有實踐的價值導向,是為實踐服務。這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特點,使得成員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網絡研討的熱情。

(三)研修方式上:注重參與性

成人學習理論認為,成人已有經驗與新知識、新經驗的有機結合使成人的學習更加有效,也更有意義。馬克斯?范梅南認為,再好的教師(即便是大師),再好的教學(即便是啟發式的教學),也不能替代學生通過親歷的方式體驗和感悟知識。該模式中,在職教師可以把學到的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師范生可以感受、體驗、領悟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精髓,提升應用信息技術于教育教學中的自覺性以及能力。

(四)學習方式上:凸顯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肖沃斯和喬伊斯非常重視合作學習,把學習共同體中的同伴關系稱之為“同輩教練(peer coaching)”關系。他們認為,在教師學習共同體中,不管是由專家還是由參與者主持的專題小組研討會,教師們對所學內容的應用率都大大提高。“同輩教練小組的形成使教職員們產生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們轉過來又將促進更為合理的共同決策。一個設計巧妙的師資發展項目能夠為學校改革提供經久不衰的動力,也能夠不斷地更新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并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該模式構建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成員間互為“同輩教練”,并在基于網絡開展合作學習、交流、對話、研討和觀摩,實現優勢資源共享,取長補短,體現合作性學習,提升了研修效果。

五、問題與反思

該模式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模式,對于可持續性地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該模式并非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唯一模式。各地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另外,在采用該模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既是教師自身發展問題,更是政府工程,需要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與。培訓前,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動員、發動;培訓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對培訓結果的認證;同時,該模式的實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以及財政的支持等。

第二,中小學校的配合。教師投入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與中小學校的態度有密切關系。中小學校要鼓勵和支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政策推動教師參與網絡研修。

第三,客觀公正看待和實施該模式。該模式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模式,但并非唯一模式。對于推動局部的、地域性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具有較明顯的效果。但是,我們并不否認集中培訓,也并不否認我國當前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模式。

第四,需要培養骨干積極分子。骨干和積極分子是本模式運行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骨干和積極分子可以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具有真實感和親切感。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可以幫助大家克服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恐懼感,提升網絡研修的崆楹托判囊約巴絡研修的質量和效果。另一個方面,只有培養骨干和積極分子,才能形成較為穩固的學習共同體,及時快速解答共同體成員提出的問題,減少挫折感,提升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教師[2013]13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Z].教育部,2013.

[2]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EB/OL].http:///gzdt/2013-11/06/content_2522685. htm,2015-12-10.

[3]黃慧芳,辛一君,俞樹煜,李自青.我國教師網絡研修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5).

[4]馬立,郁曉華,祝智庭.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網絡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5][美]J?萊夫,E?溫格著,王文靜譯.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李更生,劉力.走進教育現場:基于研修共同體的教師培訓新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7]張思,李勇帆.高校教師使用Moodle網絡教學平臺影響因素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8).

[8]張思,劉清堂等.教師混合式培訓中的同儕互助模式與支持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6).

[9]汪曉鳳,陳玲,余勝泉.基于實踐性知識創生的網絡教研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

[10]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11]徐福蔭.信息時代的學與教[J].電化教育研究,2007(12).

篇(2)

【關鍵詞】信息化 教師專業發展 校企合作 校本研修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領域,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內容和新方向。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同時,培養了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促進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形成。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內涵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謂職業教育信息化,就是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上,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來推動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過程。它的內涵涉及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人才培養、信息化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等方面。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教師專業發展,從構詞方式角度有兩種理解,即“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前者意指教師職業與教師教育形態的歷史演變;后者則強調教師由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的過程。從目前國內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來看,正體現這樣兩種思路和視角:一是側重外在的、關涉制度和體系的、旨在推進教師成長與職業成熟的教育與培訓發展研究;二是側重理論的,立足教師內在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專門化規范和意識的養成與完善的研究。應當說上述兩種認識和思考過程密切相關,但卻是和而不同的,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牽涉不同的領域與概念范疇,甚至研究方法和邏輯也有所區別。因此本文探討的是第二種視角,即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職業教育的,其任務是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推動職業教育教學和改革的發展,培養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勞動者,即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能夠在自身原有知識領域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創新的勞動者。要實現這一目標,職業學校的教師肩負重要的責任,他們自己首先要成為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前提下才能培養出信息化時代的人才。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所含“信息化的法規政策和法規標準”屬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范圍,所以在具體職業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不應包括信息政策和標準,僅包括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的應用、人才培養及資源建設四方面。而網絡設施建設屬于學校層面,鑒于此,筆者對“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做出如下界定,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中,職業學校教師以專業自覺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專業知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它主要包括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內容(如圖1所示)。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專業發展具有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共性,但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教師資專業發展的內涵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是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將已經掌握了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信息技術向教育、教學、培訓、實習、實訓等各個環節滲透,而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建設運用是實現教師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的基礎和主要任務。鑒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筆者將數字資源建設引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校本研修兩種專業發展模式。

(一)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職業學校立足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具體實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環境優勢,運用現代教育設備和設施,將信息技術融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教學研究中,通過教學仿真軟件、動態課程、虛擬工廠、校企課程認證等手段,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和實踐,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強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環節的銜接,在師資培養、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建構起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適應的模式(如圖2所示)。這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企業為源頭,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工廠為主題,以資源建設為載體,最終謀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企合作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企業” “基于生產實際”和“在學校企業中進行”。它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1.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達成一定的協議,中等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制訂一個具體的發展計劃;企業組織有經驗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對所需人才進行嚴密的規劃,并為所需人才量身制作出他們應當具有的技術水平或管理水平等。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技術人員、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研討,利用網絡和多媒體制作出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仿真軟件、教學網站、生產視頻等數字化資源,形成教學軟件(包),其中內容包括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企業在生產第一線的具體操作流程、企業在生產科技中的成果、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科研方向等,并及時向校企雙方反饋,選拔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教師作為培養和培訓對象,增強實效性。

2.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

教師在企業提供的教學軟件(包)等數字化資源的指導下,在校內通過網絡掌握企業生產第一線的新工藝、新技能、新方法以及企業的先進管理方法,并可通過遠程視頻、錄像來接收企業內部的新信息、新動態。教師通過對企業發送的教學軟件(包)的學習和研究,了解到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流程、技術更新、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另外,教師有疑問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與企業聯系,請教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

3.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

教師通過一定時間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在掌握了企業的管理制度、技術技能、生產一線的諸多實際問題之后,再結合自身理論知識,通過動態課程、虛擬工廠、在線輔導等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能快速適應企業生產的員工。教師通過對教學軟件(包)的學習,也能夠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企業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尤其要充分反映企業文化的內涵,把握其實質;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研究并發現企業在某方面的不足之處,并結合教學中產生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和及時反饋,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與技術改革中,進而達到校企雙方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4.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教師通過企業方在線、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傳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場景,與企業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一起進行集體備課和探討,在充分滲入相關企業文化、企業專家在線點評及相關技術培訓提升后,企業適時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作品做出評價和認證,并及時將所擁有的知識能力水平通過相應教學手段反饋給師生,做到“教學做合一”。另外,通過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將一批有工程技術背景的人才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中,適時地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輔導,進一步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跟蹤、了解企業發展信息、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掌握本專業最新技術,熟悉企業操作規范,摸清市場對人才規格培養要求等諸多內容,促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專業領域不斷拓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出許多獨特的教學方案,開發出一些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種合作必將為中等職業學校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企業也可以通過整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優質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為社會開展信息資源和遠程培訓服務。因此,對校企雙方而言,這種合作是雙贏的。

(二)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特點,通過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以教學案例研究為核心,利用網絡遠程授課、在線輔導答疑、網上討論、現場研討、專家引領等方式把學習、工作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把中等職業學校辦成開放的學習型組織,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反思、探索、研討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專業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這就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為基地,以任課教師為主體,以教學案例為主題,尋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本研修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學校”“基于課堂教學”和“在學校中進行”。它主要有四個階段:教學案例選題階段、項目獨立實施階段、項目集體研討階段和總結成果階段(如圖3所示)。

1.教學案例選題階段

校本研修首先就是選題的問題,我們最需要研究什么問題,我們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應該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討論的決定。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由教研(備課)組長組織相關理論的學習,通過網絡征集、調查、討論提出活動的主題,明確活動形式和任務,在研修活動前要對研究主題和內容進行充分而精心的準備。此階段活動設計一般分為五個步驟:集中討論、確定主題方向分期搜集、學習相關理論資料提出個性化主題集中討論、交流確定活動主題并制訂方案。

2.項目獨立實施階段

在本階段,教研組全體成員首先以獨立探索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網絡資源、開展網絡討論、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科學理論等,開展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活動,從而形成自主化的符合企業實際特點的工作途徑和方法。此階段流程一般為: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其次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位教師要利用網頁、博客、BBS、網絡空間等手段輪流匯報自己研究實踐的情況,匯聚眾長形成教研(備課)組主題研究實踐方案。

3.項目集體研討階段

教師以集體研討的方式,就教研組形成的教學方案,通過上課、聽課、評課研討的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全體成員都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各自的觀點,教研(備課)組長及時提煉和總結,達成共識。此階段主要以組員獨立實踐反思與集體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分三步走:首先,組員圍繞主題獨立或合作完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后,展開對比性課堂教學實踐,并撰寫出各自的課后反思;其次,集思廣益,交流、討論并確定一份能夠體現教研組集體意圖的共性研討教案,并開發設計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由其中一位組員公開執教(根據需要也可以讓一人多次或多人次執教),所有組員集中進行現場觀摩并進行課堂錄像;最后,組員就集體教案的課前預設和課堂實際效果進行客觀的、綜合性的分析與整理,準備現場研討交流,通過交流來,達成共識。

4.總結成果階段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是中等職業學校校本研修的四個核心要素,共同構成了校本研修的四位一體的關系。因此本階段要充分體現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四種力量。教研組全體成員通過回顧參與主題研究的過程,就自己親歷主題研究的收獲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積極修改教學案例及相關的數字化資源,并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組長在匯總組員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領及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完成本教研組的符合企業實際的主題研究報告、教案學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等網絡資源庫。此階段的活動程序為回顧過程撰寫論文交流評比總結成果。

在校本研修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借助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網絡交流的互動性,打破了“空間”“環境”“對象”的限制,促使教師、學生、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等多方合作參與,凸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企業實踐的校本研修特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走校本研修之路,構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選擇。

三、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思考

現代職業教育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又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賦予了新的內容和途徑,而專業發展模式能否在實踐中落實,能否切實提高職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性、實效性,就必須對其內在運行環境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此,僅就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談一點思考。

(一)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

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帶來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教研,從而對職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職校教師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因此,教師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迫在眉睫。

(二)建設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數字資源是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數字化資源,職校教師要有開發、整合、管理、應用的能力,要求建構起區域內的網絡教研平臺和數字資源庫的共享中心,搭建多樣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從而最大效益地發揮聯動學校的各自優勢,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三)改革信息化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數字化學校數量的不斷增加,提供數字化社會公共服務,開放學校的教育資源,提供數字課外學習支持服務,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教師專業研究的努力方向。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將重點轉移到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數字資源庫建設為主的層面,校企合作和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關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認識,它不僅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的創新,而且也有利于職業學校將教育服務融入社會,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3(8):17-20.

[2]范如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3]杜玉霞.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7):77-80.

[4]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向[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5]謝海波.網絡環境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8):104-109.

[6]包硯俠.談中職教師專業發展[J].職業技術,2013(2):38.

[7]徐圣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74-75.

篇(3)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學科教學知識;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06-0091-04

信息技術學科經歷了十余年,學科建設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關于怎樣上好信息技術課的討論。如關于信息技術課“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些問題,既涉及教育、教學理論又涉及具體的教學方法,并且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跟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有密切的關系,那么,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怎樣的專業知識結構呢?本文從學科教學知識的角度來談談如何促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學科教學知識概念及后續演繹

20世紀80年代,舒爾曼(ShuLmanl率先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簡稱PCK。他認為傳統的教師知識結構只重視專業學科知識和一般的教學法知識,忽略了教師作為一門像醫生、律師那樣的專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在復雜的教學工作中使用的,并且有別于單純的學科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知識,他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是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的“混合體”。

關于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20世紀90年代開始,受建構主義思潮的影響,科克倫等人從動態角度將舒爾曼的靜態“學科教學知識”概念改造為“學科教學認知”(Pedagogical ContentKnowing,簡稱PCKgl,并將其定義為“教師對一般教學法、學科內容、學生特征和學習情境等知識的綜合理解”。在科克倫看來,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必然離不開教師的主動建構和反思,是教師在已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教學環境重組而成的,是多種知識的有機組合。教師知識包括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教學情境性知識和關于學生的知識,而學科教學知識則是以上四種知識的“交匯融合”。此后,學科教學知識日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關注的焦點。

從PCK的概念及后續演繹可以看出PCK的形成是教師個體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動建構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整體性、情境性、實踐性、階段性和緘默性等特點。其概念的核心內涵是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如何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可學的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基于學科教學知識的研修活動實踐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個體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的,教師的日常研修,如理論學習、教學反思等是促進教師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教師的受教育程度、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環境等因素制約。因此,培訓和一定的環境壓力是促進學科教學知識形成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如觀摩、區域化研修、專業引領以及各種評比等。本文從區域化研修活動的角度來談談如何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1.找準切入點,確定研修目標

我市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專業結構比較復雜,教師之間教學的一般知識和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不高,在大市各類評比中成績不理想,針對這一現象,從2007年起,我們開始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問題,并開展了基于學科教學知識的教師培訓的課題研究。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是以教學的一般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學生的知識和教學情境的知識等為基礎,其中教學的一般知識和學科內容知識起到關鍵的作用,基于我市信息技術教師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學科內容知識”(教什么)和“教學的一般知識”(怎樣教)為培訓內容的切入點,通過區域化研修活動,對全市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培訓,以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2.著眼基礎性,設計研修主題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是建立在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基礎上,融合了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技術性學科,它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通俗地說,就是為教師提供了“教什么”和“怎樣教”的方法指導,而學科教學知識正是“教什么”與“怎樣教”知識的混合體,因此,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培訓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為此,我們確定從教學設計和教學技術的角度著手,設計研修主題(見圖1)。

上述模塊,涵蓋了學科教學知識的各個組成部分,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是學科教學知識的基礎。如“任務設計與實施”的主題,涉及學科內容的知識、學生的知識、教學情境的知識和學科教學的一般知識的綜合運用。

3.突出實踐性,設計實施方案

學科教學知識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知識,學科研修活動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必須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因此,優化研修活動的模式,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開展高質量的學科研修活動顯得尤其重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我們總結了研修活動的過程模式,如圖2所示。

上述研修活動的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活動準備階段、現場展示階段、交流研討階段和反思總結階段。以高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和實施”為主題的研修活動為例。

(1)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夯實學科教學知識的基礎

在理論學習方面,主要安排兩個環節,一是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根據教研員提供的跟主題相關的理論方面的參考文獻,進行自主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二是在交流研討階段,教研員或學科名師針對主題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案例作專題講座,如與本主題相關的理論主要包括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現代學習理論等,通過系統化的理論學習,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全員參與教學設計,展現學科教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各種知識的交叉融合,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因此,根據研修活動的主題選擇合適的課例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修活動中,在考慮教學進度的基礎上,選擇了高中的多媒體教學內容――《flash綜合課》,由于是綜合課,教師有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自和靈活性,能充分體現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活動準備階段,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nash綜合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教學任務,包括教學任務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以及任務實施的過程和環節目標等。

(3)通過現場展示與交流,分

享學科教學知識的經驗

在現場教學展示階段,我們安排了兩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上公開課,一位是奉化市級高中信息技術教壇新秀,另一位是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兩位教師在課前進行了試教,并安排了部分骨干教師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兩節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差異性。另外,在上課前還安排了兩位老師進行說課,充分聽取同行的意見和建議,因此,通過這種形式的公開課,對于促進上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同行教師通過觀摩、交流研討等,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分享學科教學知識。

(4)總結與反思,促進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離不開教學反思。在研修活動中,通過專家針對典型的教學設計案例的剖析,使每位教師更加明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指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上課教師通過交流研討、點評、反思以及后續的行為跟進,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業務水平。

上述所有過程性的資料均上傳到學科網絡研修平臺,進行共享、交流。圖3是在研修活動網絡平臺積累的過程性資源的部分截圖。

這次研修活動歷時2個多月,與學科教學知識緊密結合,并能通過網絡平臺共享資源,無論是上課教師還是其他教師均能在活動中受益。

4.關注發展性,開展多元評價

根據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階段性的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開展多元評價,從而激勵教師更加重視學科教學知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評價方面,結合研修主題,對不同階段的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評比。如對處于學科教學知識形成初期階段的教師,在開展了“教學前期分析”的專題研修活動后,組織教師開展“教材解讀”、“說課”和“教學設計”等比賽:對學科教學知識充實階段的教師,在經歷了“情境教學”、“任務設計與實施”、“命題技術”和“課堂調控技術”等專題研修后,組織開展了教師的“命題”競賽、中青年教師教學論壇、任務設計比賽和評課比賽等:針對全體教師,開展教師教學論文、案例評比、課堂教學評比、教壇新秀評比等。通過各類評比,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三、實踐效果與反思

篇(4)

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課堂上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與想象能力,因此,學生是否對英語感興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英語學習。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一個難題,信息技術中所包含的聲音、圖畫、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感受。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很難達到的,所以,信息技術手段的出現讓英語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極大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英語課堂營造真實情境 新課程改革主張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語境的理解、體驗和接觸真實語言,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創造學習語言的真實語境,小學教材知識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功能可以讓我們創設語境更加容易,比如教學對話時我們可以找到對話的動態演示,這樣學生就不是機械地對照書本上毫無生機的文字和圖片,而是能夠直觀地感受說話者的心情和以及所學內容所產生的語境,讓學生對所學對話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輕松。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在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能夠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學習英語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素養及拓展他們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并且能發展英語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可以初步用英語與人交流。如小學英語課本中經常出現名詞復數形式和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小學生不能夠像高年級學生那樣去理解老師所講的語法知識,因此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去親身體驗感知,從而讓英語知識在運用的同時得到升華,在英語學習的實踐中去感悟,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表達水平。

篇(5)

12月,我作為領隊和另外四名教師一同參加了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辦的“攜手助學”項目師資培訓第三批省份中級研修班,對“攜手助學”項目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借鑒先進模式,改進培訓理念

“攜手助學”項目的培訓模式不同于以前的一些培訓項目。從培訓對象的選取、培訓內容及教材的開發、培訓方案的制定上,都為今后教育廳組織各類培訓提供了借鑒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DVD教學光盤自學、教學網站平臺支持、集中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三種方式的充分結合,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需求。

整合資源,項目與政策結合

“攜手助學”項目師資培訓包括基礎培訓和中級培訓。基礎培訓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硬件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組建網絡系統、互聯網與信息安全、多媒體設備使用、常見知識問答六個方面;中級培訓包括Office與教學應用、操作系統與網絡管理等內容。這些內容與近年來教育部推行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計劃等項目密切相關。

總結項目成果,積累培訓資源

“攜手助學”項目師資培訓已經在全國6個省份推廣了,通過他們的經驗介紹,在該項目實施后,項目執行機構會積累一系列的成果。通過基礎培訓和中級培訓,我們能掌握全省信息技術名單和全省各縣培訓機構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名單,同時能對全省各地區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以點帶面,全面推廣教育技術

篇(6)

一、工作思路:

“強化科研意識、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為主要形式,以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為抓手,通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教師的評價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工作要點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教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為載體,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干教師。同時,學習、發揚名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代型教師轉變。

1、師德研修,將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為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為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立志獻身教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發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增強教師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2、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為主的學科教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核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教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通過結合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教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

4、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信息化整合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教師樹立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環境。組織青年教師學習網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提高教師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導教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繼續以“有效研究”為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鑒學習提煉中……。

四、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教師自學,寫好校本研修報告冊。切實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搞專題講座。各教研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專題講座,專題講座資料及時交教科室存檔。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動時間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本期著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扎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在教研活動時間要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

5、名師指導:聘請本校骨干教師或專家等定期聽課、評課,進行教學研究指導。

6、參觀考察:積極組織教師參與上級研修活動與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促進與優秀學校的合作交流,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篇(7)

關鍵詞:微課;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實踐

G633.67

一、微課及自主學習概述

微課是當前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的一個熱點,作為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教育資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微課教學正在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談起微課,我們自然會想到國內“微課第一人”胡鐵生老師。在他看來,“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我們常說:微課形式“微”,內容“精”,整體效果追求“妙”。它有四個主要特點: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學習中如何應用微課

課題研究過程,本人恰好處于緊鑼密鼓的培訓研修中。2015福建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就是其中一個。這次培訓很深入,省教院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后是網絡研修社區中的遠程研修。網絡研修課程很豐富,有通識類的、技術素養類的、組織與管理類的、學習與發展類的以及評估與診斷類的。我們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課程選擇,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結合《微課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學習中的實踐研究》課題,我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關于微課方面的課程來學習。學習后,收獲很大。

(一) 正確認識微課,慎選知識點,精心教學設計

英特爾前總裁貝瑞特曾說過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微課制作過程中,教學設計是核心。好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學,容易學,學得好。教學設計要生動、新穎、核心、精煉。微課簡短精悍,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講授線索要鮮明。在微課的設計中,小結是比不可少的。好的微課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微課小結不在于而在于精。微課設計要有自己獨特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講授也可以是細致入微的剖析。

微課不是學科知識的系統梳理,不是45分鐘課堂的濃縮,不是課堂授課的電子化;而是清晰簡約的知識講解,是另辟奚徑的難點剖析。微課知識點的確定要慎重,可以是某重點或難點知識,或是需要重復練習的技能,或者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內容,比如一些拓展性的內容。以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圖像加工――寫意生活CD封面” 為案例,進行基于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實驗。

這節課使用矩形選框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摳圖,以及使用文字工具、漸變工具、畫筆工具初步潤色作品都是操作型的知識點,很適合制作成微課。教材中是以制作“寫意生活CD封面”為主題,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籃球”、“校園小景”、“街舞”三張圖片的特點完成摳圖、初步合成圖像,對合成圖像進行潤色、美化完成作品,任務還是挺重的。通過微課視頻的幫助,任務全部布置給學生,盡管時間有限但是學生完成得較好。《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部分內容很有的擴展。如果按照傳統套路,教師先講,學生再練,由于教師講解的時間太長,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課堂任務,要好幾課時才能完成作品。

(二) 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要基于教師“精心”的“先學”設計

實踐證明,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微課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有效的。當然我們要正確看待微課的課堂作用。微課是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益的,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不是一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把微課扔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看微課視頻就可以了。微課無法了解這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班級有不同的班情,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特征,靈活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解讀不同學生遇到的疑難雜癥。微課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把微課作為一個有力的工具,輔助自己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讓自己分身有術對學生進行更加個性化的答疑和指導,而不是讓微課完全替代自己。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要基于教師“精心”的“先學”設計。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針對性為宗旨、以濃縮性為原則、以多樣性為特征、以引導性為方式、以分享性為精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挖掘微課潛在價值,以深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三) 微課應用實踐之“他山之石”

上海特級教師周飛老師在《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中,從what,why,how三個層面,引領我們系統地認識微課程。他結合普陀J課堂實踐案例,思考微課程的應用,很接地氣,引發了我們對微課程應用的思考。周老師《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是在“普陀J課堂”實踐基礎上的經驗之談。采用一校名師,全區共享的策略,構建學科達人團隊。按“五步驟、三循環”的流程制作微課程。他在如何使用微視頻開展教學,總結到,微視頻教學能否有效關鍵點一是“先學”如何學,主要是學習資源的使用;關鍵點二是“后教”怎么教,主要是教學模式的探索。先學之學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超前性。從時間上講,先學后教就是學生獨立學習在先,教師課堂教學在后,即變“學跟著教走”為“教為學服務”。二是獨立性。獨立性是先學最本質的特性。

三、應用問題與展望

信息技術教師對微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 微課的開發途徑越來越多樣化,設計過程越來越精細化,微課的應用面越來越廣,但微課質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信息技術教師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上,都要有意識的轉變和提升。盡管信息技術教師有優勢,但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這條路徑上學無止境,信息技術教師要將信息化教學成為習慣和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鋼 . 淺談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 (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国产95在线 | 欧美|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吃奶呻吟张开双腿做受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先锋资源电影网站| 亚洲av不卡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同性男男黄gay片| 少妇人妻互换不带套|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看一|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hd|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精品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大地资源中文第三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台湾佬综合网| 国产乱人伦av麻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