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2: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量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開展物理實驗科技競賽,即要達到提高教師“教”的積極性,又要實現激發學生“學”的熱情的目的。大學物理實驗科技競賽是一項推廣物理概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活動。在搭建適合物理實驗科技競賽的平臺方面,要盡可能采用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該實驗項目應是全開放式的,只提要求,不設限制[8],要求學生在任課老師指導下對自己在科學和技術范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或設計,設計的內容可以是對某些自然現象的科學理論分析;也可以是對儀器設備的創新設計制作;或是對現有儀器設備的原理和設計進行改進;或是獨特的測試方法和手段等。將其理論研究成果或設計思想、設計原理、實驗結果等,以科技論文的形式提交,并將該內容與科技競賽結合起來,開展全校性的大學物理實驗科技競賽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進而提高物理實驗的效率和教學質量。
2科技競賽的組織實施
2.1科技競賽項目及要求
首先關于舉辦大學生物理實驗科技競賽的通知。競賽分為初賽、實驗操作和答辯三個環節進行,報名與參賽均以組為單位,每組兩人。初賽以筆試形式考查報名選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實驗操作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的能力,參照我校現有儀器和條件,提出競賽項目及要求:(1)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識點明確的實驗制作或測試方法和手段。(2)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與實驗相關的科研論文和教學論文。教學論文包括物理實驗內容和方法的改進、現代測量技術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以及實驗數據處理優化等。(3)對物理實驗現有儀器進行改進,使操作更加便捷、測量更加精確;對物理實驗現有儀器進行重新組合,開發新的實驗項目,完成新的實驗功能;基于物理課現有實驗項目,提出新的實驗方法。實驗操作中要求兩名選手團結協作,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儀器調試、數據測量、提交報告。
2.2評判標準
由任課教師對學生提交的論文進行評定,要求論文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識點準確,論文結構合理,語言描述流暢,符合科技論文的基本要求。
2.3評獎辦法
由任課老師在每自然班篩選出三組同學進入最終的競賽,評獎小組由所有任課教師和物理實驗老師共同組成,最終采用答辯方式確定前三等獎,并頒發獲獎證書及獎金。其成績可按一定比例計入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總成績。很明顯,這種充分體現學生實踐能力的競賽項目及評獎活動,會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做好物理實驗的積極性和“教好”與“學好”的熱情,可有效地將老師和學生結合成統一的整體。
2.4科技競賽項目實例
競賽項目:利用萬用表檢測較為復雜的集成電路故障所需儀器:萬用表;集成電路操作過程分析:首先要根據故障現象,判斷出故障的大體部位,然后通過測量,把故障的可能部位逐步縮小,最后找到故障所在。集成電路中總有一個接地腳與印制電路板上的“地”線是接通的,由于集成電路內部都采用直接耦合,因此,集成塊的其他引腳與接地腳之間都存在著確定的直流電阻。可通過用萬用表測量各引腳的內部等效直流電阻來判斷其好壞,若各引腳的內部等效電阻與標準值相符,說明這塊集成塊是好的;反之若與標準值相差過大,說明集成塊內部損壞。當然,由于集成塊內部有大量的三極管、二極管等非線性元件,在測量中單測得一個阻值還不能判斷其好壞,必須互換表筆再測量一次,獲得正、反向兩個阻值。
只有當內部直流等效電阻正、反向阻值都符合標準時,才能斷定該集成塊完好。也可采用在路測量。先測量其引腳電壓,如果電壓異常,可斷開引腳連線測接線端電壓,以判斷電壓變化是由元件引起,還是集成塊內部引起。在路檢測集成電路內部直流等效電阻時可以不必把集成塊從電路上拆下來,只需將電壓或在路電阻異常的腳與電路斷開,同時將接地腳也與電路板斷開,其他腳維持原狀,測量出測試腳與接地腳之間的內部直流等效電阻的正、反向陽值便可判斷其好壞。效果與不足:學生通過競賽對萬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通過對復雜的集成電路故障的分析檢測,對各種儀器設備的電路故障分析檢測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懂得了學以致用的樂趣,對其他的物理實驗項目也有了濃厚的興趣。不足之處是每個自然班只有三組同學參加競賽,競賽的影響面不夠寬廣,今后要進一步擴大參賽同學的人數。
3結論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教師專業素養 四個維度
一、一個調查
最近,筆者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小學語文教師,合計200人,調查方法為開放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有:所讀論著、已發表的專業論著或論文、掌握的最新教學技術及擁有的教學經驗等20項,每項要求列舉三個例子,比如“總結自己最好的三條教學經驗”等。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為99%。
二、兩點發現
(一)理念滯后,科研能力薄弱。
問卷中有這樣三個問題:1.對你影響最大的論著有哪三本?2.你最滿意的教學論文或論著有哪三篇?3.你經常采用的教學技術有哪三項?這三個問題中,前面兩個問題僅有39%回答完整,且答案模糊;問卷中所列論著及論文很少與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相關,基本為習題集或習題指導。對于第三個問題,竟有12%的教師對“教學技術”的含義不清楚,答非所問或空白。
(二)知識陳舊,教學模式單一。
在回答“你經常采用的教學模式有哪三條”一題時,僅有31%的問卷中寫出了諸如情景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生活體驗等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教學方法,其中還不排除僅知道名詞并未實際執行者。在回答“你經常采用的教學藝術有哪三種”一題時,能夠完整地答出三條諸如“提問藝術”、“組織藝術”等教學藝術者不超過半數,甚至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答非所問的答案,充分說明了教學藝術在實際教學中的缺失,更不用談教學智慧了。
三、四個維度
(一)專業素養的制高點:人格素養。
1.熱愛自己的職業。語文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顯露出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那就是教師的德行:善、公正和責任感。這是教育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一般動機,使學習活動符合學生的特點,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視學生的成長為自己的責任。
2.優秀的意志品質
語文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知識修養、專業素養、道德素養的提高,不斷學習、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格的自我養成,積極投身于教學實踐,實踐出思想,實踐出文化精神,實踐出人文情懷和人格魅力。
(二)專業素養的落腳點:知識素養。
在中小學各門學科中,語文課的綜合性最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涵蓋其中,容量極大。所以語文教師應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凡是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喜歡讀書,而且書讀得比較雜。其次是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
(三)專業素養的基本點:教學素養。
1.課程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這是反映語文教學素養最重要的方面。很難相信,一個沒有學科理念和教育指導思想的人能做好教育工作。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要開放課堂,要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與學生共同發現和探究問題,相互啟發和分享。真正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教材對話的平臺,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作用于課堂,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2.課程意識。語文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的成長承擔本課程所能承擔的最大限度的責任,并根據語文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優勢,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變成語言文字能力。從學習文字到學文章寫文章,繼而到學文學、文化,形成語文能力。在課程意識的推動下,學生、教師作為語文課程最重要的元素參與到教學當中來,面對問題或現象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自由表達出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對話,彼此傾聽和分享對方的智慧成果,從而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3.課程目標。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來進行。這三個維度,基本上涵蓋了目標分類學中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這三個相互關聯的領域,有知識、能力這樣可測量的顯性目標,又有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隱性目標。制定教學目標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的,目標中的要求及要求的難易程度,應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教學目標能否達到,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課程的存在是為了使學生更有智慧地生存”。教師要用心理學知識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現狀,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真正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是無意義的。
(四)專業素養的著力點:能力素養。
1.語文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朗讀能力,無論什么文體,語文教師讀起來都應是字正腔圓,優美動聽;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詞匯量,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相比,語文教師應該是一本“活字典”;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背功。語文教師的素養應包括背誦大量的文章。語文教師必須能寫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筆字。
2.語文教師還應有很強的研究和寫作能力。語文教師會寫、擅寫應該是分內事,不僅要寫教學論文、教育故事、教學隨筆、教育案例,積極探索教育規律,研究科學、高效、有序的教學方法,還要寫雜感、詩歌、小說等,尤其是下水作文。語文教師寫文章不是為自己增添一層油彩,而是從心底深處去感應、領悟和闡釋教學生活和人生;語文教師能寫,不僅在于指導學生作文,還可以產生“青出于藍”的“桃李效應”,語文教師寫文章,還有更深層次的作用,那就是影響自己對教材的分析把握,影響自己講課時的層次安排、語言表述和課堂結構設計等。
3.具有“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調控和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也是新課改對語文教師的特殊能力要求。語文教師要在選擇中,提高甄別和應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在表達中,強化美聽、美讀、美講、美寫的能力;在交往中,學會傾聽和評價、溝通與合作、批判與重建,增進理解、欣賞、激勵學生的能力;在管理中,完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組織藝術,推動學生自我管理;在反思中,讓經驗升華為理論;在創新中,讓理念轉化為個性化的實踐活動,促進拓展性學習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崔巒.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下).課程教材教法,2002(4).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理念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請你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 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入了許多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夢想和渴望。其制作材料有棉、純羊毛、合成纖維等。請寫出鑒別這三種纖維的方法及現象。
(2) 獎牌――“金鑲玉”的設計融入了中國特色的玉文化,是奧運獎牌設計史上的一次突破。銀、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______。(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 火炬――“祥云”的燃燒系統采用了特殊技術,對氣溫、氣壓和風雨等極端外部環境都有著很強的適應性。火炬燃料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為X+5O2 3CO2+4H2O,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
(4) 國家游泳館――“水立方”采用了許多創新科技。游泳池水通過溢流均衡水箱過濾器消毒裝置活性炭罐……過程可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水立方”外表采用了膜結構,在下雨天可對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再利用。請設計測定某次收集到的雨水pH的方法:______。
(5) 為了讓奧運的北京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新鮮,人人都要行動起來。某化學活動小組欲測定某工廠排放氣體中SO2的含量,將收集的80 g工廠廢氣樣品通入到46.8 g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質量增加到50 g(假設廢氣中只有SO2與NaOH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求:① 該廢氣樣品中SO2的質量分數;② 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6) 假如你是北京市民,請你為“綠色奧運”獻計獻策。(一條即可)
1 顯性的創設情境、聯系生活、讓學生感知數學美生成隱性的感悟數學文化、數學價值及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審美意識
案例1:《黃金分割》教學片斷
師:美是一種感覺,本應沒有什么客觀標準,但物體形狀的比例提供了在勻稱與協調上的一種美感參考,這個比例就是我們現在研究的黃金分割.
生:(觀看課件演示,感受藝術美)
師:請大家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生1:矩形玻璃門窗長與寬的比;舞臺上的報幕員并不是站在舞臺的正中央,而是偏在臺上一側,以站在舞臺長度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最美觀,聲音傳播的最好.
生2:華羅庚教授的優選法;蝴蝶身長和翅寬的比.
生3:生活中人們最舒適的環境氣溫為22 ℃―24 ℃,也源于體溫36 ℃―37 ℃與0618的乘積恰好是222℃―229 ℃.
生4:女士選擇高跟鞋提高腿長與身高的比.
生5:還有課本上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畫面中臉部被圍矩形ABCD的寬與長之比.
……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那么什么是黃金分割呢?(課件演示)(利用工具度量并計算)比值約為0618,所以FABF與BFAB相等.
評析 本片段是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典范.表面上,是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對資料進行查找和收集,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建筑、藝術、生活上的豐富的實例來了解黃金分割這個數學概念,感知黃金分割的數學美.深層次地,教師是通過組織學生查找、搜集、感知、交流、審美、體悟等過程,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也讓學生深深地意識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的周圍,從而對數學產生親近感和熱愛之情,也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審美情趣.本例成功地做到圍繞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教學目標為主線,同時滲透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突顯隱性教學目標.
2 顯性的觀察、猜測、歸納、證明等生成隱性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理性精神、縝密思維、推理能力
案例2: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1)利用手中的三角板用特殊角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直接材料)
(2)用硬紙作一個三角形,然后把它的三個內角剪開后拼在一起.看看是否拼成一個平角,進而概括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間接構建)
(3)用幾何畫板構造動態效果,把三個內角構造成一個平角;(精確測量)
(4)構造平行線,用幾何證明的方法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理論證明)
評析 學生對各種學習材料的接受和理解是參差不齊的,對數學理論的認知水平也各不相同.為了讓學生全面而深刻理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也為了讓學生更多角度觀察、更多層面思考問題的實質,教師們經常從不同側面、用不同的方法、準備多種材料,讓學生充分感知、充分經歷、充分理解.本案例從“直接材料”“間接構建”“精確測量”“理論證明”四個方面來向學生充分展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教師采用一個理論多種求證的方法,從直接到間接、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猜測、動手探究、理論證明的過程,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地訓練學生縝密的推理,明確證明的意義.顯性的動手、觀察、探究、歸納、抽象,漸進地培養隱性的推理能力、縝密思維和科學態度,同時讓學生親身感受身邊的數學,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內隱力.
3 顯性的抽象、建立數學模型、經歷數學化過程生成隱性的自主探究、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方法
案例3: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目的:探索每個多邊形能分成幾個三角形,并發現多邊形內角的度數之和的計算公式.
先畫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并用對角線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小三角形,如下圖
完成下表
評析 現代數學教學觀十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的模式加以組織.本案例就是基于這個模式進行的.為了抽象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先畫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八邊形等,通過連接對角線將多邊形分成小三角形,找出三角形個數以及內角和度數,然后再通過列表,觀察猜測,尋找規律,最后總結抽象出多邊形內角和度數公式這個數學模型.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得到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這個結果,我們是完全沒有必要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的.所以,此設計表面上是為了得出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實質則是通過學生動手、動腦、觀察、抽象、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自主探索、發現的樂趣,從中體悟數學的抽象、歸納、推理的數學思維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4 顯性的組織探究、分組活動、互相合作與交流等生成隱性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表達溝通能力、數學自信心
案例4:在教“一百萬有多大”時,教師設計問題提出:剛才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了一百萬英鎊有多大,接下來同學們自己動手,進一步感受一百萬有多大.
小組活動: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并寫出活動報告.
1) 估計100萬個字的書的厚度;
2) 估計100萬步的長度;
3) 估計100萬滴水的體積;
4) 估計100萬粒大米的質量.
教師提供所需儀器:天平、量筒、米尺和大米等.各小組到學具展臺上自主選擇實驗材料,然后展開積極的探索與實驗.要求:10分鐘以后,小組代表上臺匯報研究結果.
最后,教師請同學們談談上完這堂課的感受.
附:下面是某一小組的實驗報告單.
“100萬有多大”實驗報告單
實驗目的 估計100萬粒米有多重
實驗工具 米粒、天平、計算器
實驗步驟及過程 數出200粒米;
稱出它的質量是4克.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質量4÷200=002.
100萬粒米的總質量:
002×1×106=2×104=20千克
一般地,若三口之家一天吃15千克米,20÷15≈13(天)
估算結果 100萬粒米可供三口之家吃7天
評析 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體驗了100萬英鎊有多大之后,求知欲漸強,急于知道100萬到底有多大.此時老師適時地安排了這項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來得到急于想知道的答案.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涉及到測量、數數、記錄、計算、總結等多項工作,各小組學生必須通過合理的分工來展開活動,而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交流探討,各小組自主地確定實驗項目、方案和步驟,選擇實驗工具,操作并收集證據,估算總結,共同完成了實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又增強了對數學的信心.所以說,教師安排的分組探究活動,不僅讓學生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在實驗操作中親身體驗的機會.活動中的分工、合作、思考、交流、溝通、實踐及對合理答案尋求,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了表達交流能力,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樂趣.
5 顯性的開放題設計、一題多解、變式訓練生成隱性的開放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案例5:請設計三種不同的分法,將直角三角形(如下圖)分成四個小三角形,使得每個小三角形與原直角三角形都相似(畫圖工具不限,要求畫出分割線段,標出說明的必要記號,不要求證明,不要求寫出畫法).注:兩種分法只要有一條分割線段位置不同,就認為是兩種不同分法.
分法:
關鍵詞:大機作業; 有砟軌道; 測量小車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75
目前在新建有砟鐵路和既有線都需大機要對軌道進行調整,保證線路設計的幾何線形,從而確保列車行駛平順性安全性。隨著當前鐵路運行速度的提高對線路的軌道幾何狀態提出更高要求,為了滿足行車的要求同時確保行車安全,需要對線路進行定期養護維修。尤其是高速客專線路對軌道的平順性要求更高,線路幾何狀態的調整需要大型機械作業進行。大機作業前需要測量小車對線路進行測量,計算出線路的起道量、撥道量。
1 目前線路測量方法主要
(1)傳統的測量方法:線路軌道抬道量、落道量主要使用水準儀對軌道縱斷面進行測量獲取,測量點間隔10m或5m;軌道的撥道量主要使用全站儀對線路軌道測量,計算出鋼道撥道量。測量點間隔一般直線上20m,曲線上10m或5m,工作效率較底,測量精度底,大機作業效果差。
(2)測量小車測量方法:精控網CP3控制點將線路分割為若干測量區間,通過全站儀6-8個CPIII點后方交匯方法進行設站,測量小車上的棱鏡,計算出線路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差。兩個相鄰CP3控制點之間的線路為一個測量區間,兩個測量區間通過CP3控制點搭接,進行絕對控制;測量精度高(長、短波不平順值,測量軌道長、短波平順性的精度優于1mm),工作效率高(1m/h),大機作業效果顯著。
2 目前大機搗固作業主要模式
簡易搗固法:目前測量方法及測量設備技術水平影響大機作業的效果,線路起、撥道量測由作業人員將線路起、撥道量在線路鋼軌上相隔5m或10m人工標記,進行搗固作業。作效率較底,大機作業效果不顯著。
3 目前的大機搗固作業模式和測量方法主要存在問題
(1)測量作業和大機作業效率不匹配問題,傳統測量方法作業速度慢,不能大機作業滿足要求,勢必以增加設備和人工投入來解決。
(2)軌道起、撥道量不能自動導入大機控制系統問題,傳統測量方法數據格式不能直接導入大機控制系統,只能用人工手動輸入,速度慢,勞動強度大、效率底。
本文對GRP VMS在膠濟客專的線路測量精確調整中應用的情況介紹。通過實驗GRP VMS測量小對的線路快速測量,測量的數據直接導入大機控制系統進行搗固作業,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機作業效果明顯改進。
4 GRP VMS軌道快速測量系統
(1)GRP VMS測量小車系統組成:該系統主要由軌道測量小車和全站儀兩部分組成。數據采軌道測量小車主要主要功能是測量線路的里程、超高、軌距。全站儀主要功能是進行跟蹤軌道測量小車的棱鏡進行測量。
(2)GRP VMS測量小車系測量原理:采用基于絕對控制的相對測量原理,將設計線形輸入到軟件中,現場全站儀利用控制網進行設站,然后自動跟蹤軌道測量小車上的棱鏡對軌道進行測量。起撥道量數據可以實時以無線的方式傳輸給搗固機,也可以采用數據導出然后拷貝到搗固機的數據處理單元的方式,(取決于搗固機的型號)。利用線路兩側的三維精測網,采用絕對定位的方法,測量軌道當前位置與初始設計位置的偏差,獲得線路的起撥道量,以實現對線路高精度、高效率的維護。
(3)GRP VMS測量小車系測量方法:室內將設計線形及參考點到線路的設計偏移輸入到軟件中,現場選定兩個參考點,全站儀自由架設在兩個參考點之外的位置上,并跟蹤軌道測量小車上的棱鏡進行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在參考點所在斷面處,利用軌道測量小車上配置的斷面儀測量參考點到線路的橫距和垂距。數據采集完成后進行后處理,獲得整個線路的起撥道量。
5 數據采集
數據軌道測量小車上配置CPIII點測量裝置(控制點測量儀),數據采集人員手動將CPIII點測量裝置發射的激光對準CPIII點上的測量標志,進行測量。操作流程如下:
(1)測量前準備:內業數據曲線要素(曲線半徑、四大樁的里程、緩和曲線長、豎曲線超高)、縱斷面設計數據、CPIII控制點成果數據。
(2)測量設備組裝:數據采集軌道測量小車現場系統組裝、傳感器校準。
(3)數據采集:全站儀自動調平后,手動瞄準數據軌道測量小車上的棱鏡,數據采集小車上的控制點測量儀測量第一個CPIII點(起點),向全站儀的方向推行軌道測量小車,停在下一個CPIII點所對應的位置上,其間動態采集所有線路上的點,軌道小車上的控制點斷面儀測量第二個CPIII點(終點),全站儀向前推行到下個CPIII點后面的5-10米軌道位置上。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測量完成所有作業區間。
(4)通過數據處理獲得線路的偏差數值并根據數據制定出線路調整方案,提交大機進行作業。
1.基于標準的“學案”為實驗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循環-差異教學”的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腳手架和路線圖,學案的結構與課堂結構相對應,包括目標定向、個體自學、同伴互導、教師解難、練習檢測和補充學習六個部分。
課程標準指出,實驗教學的課程目標是多維的,包括通過實驗來學習物理知識、訓練操作技能,發展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科學素養;學生經歷實驗過程是目標達成的基礎。物理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實驗數據等學生的自主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認識尊重客觀數據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實驗的相互配合中發揚合作精神,在認真收集、處理實驗信息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循環-差異教學”物理課堂學案的“個體學習”,緊緊圍繞課時學習目標,給出學生“讀書思考、動手實驗、歸納總結”等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經歷自主的物理學習過程。例如,課標“通過實驗,認識牛頓第一定等律”,學案“個體自學”內容的編寫,便要求教師課前為學生課堂的自主學習,準備好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車等實驗器材;課堂學習先閱讀課本,思考力與運動的關系,理解阻力、動力對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作用,獲得阻力同樣會影響物體運動的重要結論,提出阻力是如何影響運動的問題;接著利用準備好的實驗器材,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的對象物體是小車,改變阻力的方法是用接觸面間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車運動的控制是由斜面的同一點滑下。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先閱讀課本,熟悉問題的情境,知識所研究問題的地位,由此進行思考和實驗方案的設計;根據課本的描述,組裝實驗器材,遇到問題則要有借助學案、同學和教師幫助的意識;實驗時及時收集數據,記錄到課本或學案指定的位置,進而實現經歷實驗過程,奠定理解物理知識的直觀基礎;分析實驗數據,確信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的課程目標。
“循環-差異教學”物理課堂學案的“個體自學”指導,在全面落實課程標準對物理實驗的基本要求外,還為學生創造條件,做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其他物理實驗。如彈擊伸出桌面的鋼尺,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估測大氣壓的值;用釘腿小桌、裝沙容器模擬打樁機,探究重力勢能與物體質量和高度的關系;用調頻收音機、干電池和導線驗證電磁波的存在等,以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學習物理、聯系生活學習物理的觀念,發展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心智機能和科學素養。“循環-差異教學”的學案為實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2.優化的“課堂結構”給實驗的成長不斷輸送營養
初中物理實驗的設置,既要有利于學生體驗、理解物理知識,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身心發展的特點;實驗器材除專用的測量儀器外,輔助器材應取自生活,遵循簡單易得、低成本的選用原則,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實驗的真實性和物理知識的價值;收集的實驗數據要生動而直觀,實驗的趣味性盡可能強,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對學習、生活有實用價值的技能,重視實驗現象觀察和定性判斷。
“循環-差異教學”課堂結構的三輪循環學習“個體自學、同伴互導、教師解難”,一方面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合作學、幫助學,展開對物理概念、規律的認知和知識的建構;另一方面通過同學間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管理,確保學習過程中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觀察蒸發現象”的實驗操作。“個體自學”階段,學生先將酒精涂在手背上,觀察酒精的變化,體驗手背涂有酒精部位的感受;接著將溫度計插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測量酒精的溫度,同時練習溫度計的使用;然后將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記錄自己感受和觀察到的現象。課堂實踐表明,學生均能觀察到涂在手背的酒精很快消失,且手背變涼、溫度降低;由酒精中取出的溫度計示數降低,且理解示數降低的原因是玻璃泡表面酒精蒸發要吸收熱量,導致溫度下降。“同伴互導”階段,有同學指出,溫度計的示數下降一段時間后又會上升。沒有觀察到此現象的學生,會重新進行實驗,觀察溫度計示數變化;同時七嘴八舌地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卻又感到說法矛盾。“教師解難”階段,教師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認識到,由于蒸發吸熱,導致溫度計的示數下降到低于室溫,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發完后,周圍空氣的溫度較高,向玻璃泡傳遞熱量,溫度計的示數重新升高。
“循環-差異教學”優化的課堂結構非常切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課堂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地多渠道對課堂實施管理,使得“認識儀器、使用和操作儀器、掌握實驗技能和方法、應用技能方法解決問題”四個層次的實驗教學目標的實施各有精彩,使得課程標準提出“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做出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的總目標,通過課堂學習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實。
“循環-差異教學”的課堂結構:“目標定向”讓學生明確“通過實驗”進行學習的方法和達到的目標;“個體自學”引領學生操作具體的實驗,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獲得結論;“同伴互導”要求學生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交流討論實驗過程中獲得的成果及學習同伴更好的做法,糾正自己不規范的做法;“教師解難”則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審視自己的操作和思考分析過程,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指明方向。“循環-差異教學”優化的課堂結構,為實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長,不斷輸送著營養。
3.“循環-差異教學”讓物理實驗在學習的過程中枝繁葉茂
“循環-差異教學”全方位創新實驗資源開發的思路,學案編制盡可能整合實驗室的器材、發掘利用身邊的物品,將物理實驗滲透在課堂的學案中,為學生提供設計多樣化實驗方案的平臺,激發學生、教師成為實驗教學課程資源開發者;特別是學生的思路,不受陳舊觀念和框框的束縛,對器材的使用往往會給教師以畫龍點睛的巨大啟示。例如,用圖中的器材設計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常選取器材的方案有:砝碼、釘腿小桌、裝沙容器;砝碼、釘腿小桌、海綿;盛水的礦泉水瓶、裝沙容器;盛水的礦泉水瓶、海綿。而有學生卻選用“砝碼、釘腿小桌、木板”作為實驗方案設計中的器材。由此引發的問題是:木板所發生的形變微小、無法觀察,如何判斷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間的關系?引伸至探討“用于顯示壓力作用效果器材的硬度”是否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最終達成對壓強概念較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詞】興趣培養;課堂教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曾經在班上做過調查,63.5%的中學生對數學存在恐懼心理,33.5%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教學脫節現象。常常把學習差的主因歸于學生自身的基礎不好,但對其真實原因卻缺乏正確、細致的把握,由此造成學校數學教學教與學嚴重脫節的現象,教師教得很累,效果卻不甚理想。
成功的教學不應是強制性的,而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每個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讓學生喜歡數學就要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
數學老師要在枯燥的數學方程式教學中吸引學生,老師首先要在自己的外在形象上得到學生的認同,言談舉止要風趣幽默,但又不失為人師表的形象。其次,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教學功底往往會得到學生的傾慕。作為教師,有時要在課堂上展示一下有的在黑板上,有的在紙上練習畫圓,我走上前予以指導,當他們也能畫出一個優美的圓時,那種成就感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漸漸地,好多同學覺得數學有趣、好玩。在寫寫畫畫中就完成了數學的計算、證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使他們感到教師的信任、同伴的鼓勵,從心理上獲得滿足,提高學習興趣。如數學課中有一道題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度,求周長的題目。一名成績較差的學生上黑板寫出了解法。這個解法顯然不正確,但我沒有立即糾正,而是詢問這樣考慮合理嗎?該生疑惑了一下。我再進一步提問,該生這才醒悟過來,并寫出了正確的答案。我帶頭鼓起掌來,全班學生也報以熱烈的掌聲。此時,該生不但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更感受到了教師的信任,增強了自信心。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內容就會顯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應在教學中就盡量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讓他們覺得數學這門學科并不抽象難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例如X代表生活中的種種未知數,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教學內容的講授要注意問題的可接受性、障礙性、可探究性。可接受性是指問題要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問的是什么,要有一定的意義容易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障礙性則是要求問題要符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原理,也就是問題的解決辦法不是顯而易見的,是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供使用的但又確實與已學內容有一定聯系的問題;探究性是指學生能進行探究,而探究的過程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如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價值、思維的價值或是人文的價值等。同時例題的板書應具有示范性、易讀性、啟發性。課堂練了要具有針對性、難度適中外,還要老師及時監督學生作業情況,以便于及時總結。總結要簡明扼要、有時要編口訣,如在學完函數的單調性的時候,就編:增函數減函數,函數作差要記住,同號增、異號減,增減函數很簡單。作業布置,要注意量的適中、難度適中。對于個別學生的作業,應不同對待。
三、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在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時才去啟發。教師應該積極創造這種"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言語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師直接提出與教材有關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借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進行學習。另一種是活動的方式,即讓學生參加一些活動而產生問題。比如從課外活動、實驗活動、實踐活動等提出問題,使學生感到有趣而又難以回答,學生從而產生了進一步了解有關知識的要求。比如,在學習圓的定義時,先布置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圓,量出圓心和圓上任一點的距離,再進行比較,發現它們相等,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求知欲。又如,在學習長方體的面面垂直時,可先讓學生觀察墻角,再提出"面面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垂直"的關系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這樣學生頗感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正確結論。當然,每節課安排的內容不能繁雜,層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勢,也應該注意正確熟練使用多媒體,比如,不用時及時關閉,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盡可能排除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學習知識的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樣的,無論在方程式或者其他地方,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善于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長期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定能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感到學習充滿了樂趣,就會發現數學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需要。
【參考文獻】
[1]劉知新,數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蔡鐸昌,鮑正榮,鄒榮賢.數學教學探討[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教育部,數學教學大綱[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